时间:2022-09-18 08:1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食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47-01
中医食疗在我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食疗在我国劳动人民治疗疾病、强强健体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将中医食疗的理念逐步的运用到美容、康体、护肤、生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很多的医疗典籍和孤本验方中可以发现,古人对于中医食疗在美容康体方面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和“食”之间本身就存在功能的交叉,体现在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的作用。在公元前的周代,就设有专门负责皇族食疗保健的“食医”;我国最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谷为养”的论述,强调药物可以用于疾病的祛除,而五谷、果蔬等却可以加速疾病的治愈;隋唐时期的相关专著有《千金要方》和《圣济总录》两部,都有针对性的专门设置了“食疗”一门,专门用于介绍各种治疗疾病的食疗验方,贯穿其中的无非就是“药疗不如食疗”的思想;此后一段时期关于食疗的医学著作还有《食疗本草》、《养老奉亲书》以及《食性本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为明代的《本草纲目》一书,其中介绍了五谷、水果和蔬菜类300多种,动物类400多种,均可作为食疗的材料;直到《食物本草》和《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我国食疗养生学得以全面的进步。并且西方学者希波克拉克也有论述认为:食物是最好的药品。
1食疗和药疗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1)两者的区别。食疗以食物为载体,兼具美味和营养为一体,而药疗纯粹为了治病,通过“毒药”一词就可以看出,“药”和“毒”具有一定的联系,正所谓“是药三分毒”;(2)两者之间的联系。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一直都强调“药疗不如食疗”的理念,食疗的优点大致可以分为:无毒副作用,不产生依赖性,不损害人体健康,可以实现“0”痛苦的治病强体、美容驻颜、延年益寿等目标。但是食疗的这些优点在面对人体的一些较大疾病却显的力不从心,这时就必须使用药物来治疗,因此,食疗和药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不能单独的推崇某一种疗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2食疗和药膳的关系
药膳是在食疗理论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利用药物的作用和食品的美味,将两者结合起来而制作出来的一种特殊食品。药膳利用药物的威力和食物的美味,将保健治疗、延年益寿的功能集合到一起。药膳和普通食品具有共通点,他们同属膳食,但是普通膳食是为了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而药膳还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保健目的,在中医食疗理论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食材,通过合理的搭配来起到治疗疾病作用的手段。
3中医食疗的基本原则
(1)全面膳食。该原则要求人们不可偏食、挑食,要做到瓜果、蔬菜、五谷皆食,做到营养均衡;(2)饮食有度。就是要求人们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3)辩证施膳。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选择具体的食材、药材、用量和烹饪技巧等。
4食疗分类
(1)药粥类。是将五谷加水熬成粥,将相应的药汤加入其中,既保证了身体对营养的需要,也对疾病起到了治疗作用;(2)羹汤类。将肉食、水产等食材中加入相应的药材,共同熬制出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的羹汤类;(3)药茶类。这种方式是将具有药用价值的材料放入开水后当作“茶饮”;(4)药酒类。将具有药用功能的材料放入白酒中浸泡,使药用成分扩散至白酒中,饮用时结合白酒的活血功能达到扩大疗效的作用。
5.常用美容验方
(1)常用的选材。黄瓜、蜂蜜、红枣、西红柿、冬瓜、海带、白醋、苹果等。
(2)常用的美容验方。①嫩肤饮。取薏仁米500克,蜂蜜适量,薏仁米磨粉,饭前半小时,取10克加沸水、蜂蜜,连服3-6月,可使容貌娇嫩;②玉颜散。去壳冬瓜仁500克,桃花400克,白杨皮200克,磨成细末,加白糖适量,饭后一汤匙,一日3次,增加冬瓜仁可美白,增加桃花可红润;③祛斑散。冬瓜仁500克,莲子粉50克,白芷粉30克,研成细末,饭后1汤匙,开水送服,外用桃花和去壳冬瓜仁粉末,加蜂蜜,睡前涂抹患处,次日洗净,祛斑增颜;④丝瓜除皱汁。将垂直,旺盛期丝瓜藤割断,用瓶取汁,放置12小时后直接涂抹皱纹处;⑤核桃粥。大豆300克、白及10克炒熟磨粉,将核桃10个浸泡5分钟,大米适量浸泡12小时,同磨成浆。将过滤后的浆,加大豆、白及粉及500毫升水煮成糊状,加适量白糖,早晚一小碗,常保面容红润;⑥阿胶羹。取阿胶250克用750克黄酒浸泡10天,后隔水蒸至阿胶融化,将冰糖250克,桂圆肉、核桃仁、黑芝麻各150克,红枣500克放入阿胶酒中,冷却后每日晨起,开水冲服2匙,冬至后美容佳品。
参考文献
[1]张雪亮.辨证辨病相结合与发展中医食疗理论――食疗双重干预方法的建立[A].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文集[C].2004
[2]祁彩凤,刘立群.中医食疗在蜂疗临床中的应用[A].第八届国际蜂疗大会暨蜂产品保健博览会会刊论文集[C].2006
1.红薯小米蜂蜜饮
[原料] 红薯 100克,小米25克,蜂蜜2匙。
[制作] 将红薯洗净、削皮、切块,与淘洗净的小米一起放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煮烂。最后放蜂蜜即成。
[功效] 养阴强胃,对老年便秘有益。
[用法] 每日一小碗,作点心食用。
2.黑木耳红枣粥
[原料] 黑木耳50克,红枣15枚,粳米100克,蜂蜜2匙。
[制作] 将黑木耳洗净剪去蒂,与淘洗净的粳米、红枣一起放适量清水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煮烂。最后放蜂蜜即成。
[功效] 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对老年便秘和习惯性便秘有效。
[用法] 每日一小碗,作早餐或点心食用。
3.芝麻麻仁胡桃饮
[原料] 芝麻50克,火麻仁50克,胡桃100克,绵白糖50克。
[制作] 将芝麻、火麻仁和胡桃洗净炒熟,然后碾细。最后放绵白糖5克即成。
[功效] 滋阴润肠,对老年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有效。
[用法] 每日2匙,与早餐一起食用。
4.桑椹菠菜猪血汤
[原料] 桑椹100克,菠菜200克,熟猪血50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作] 将桑椹用中火煮沸15分钟后捞出,然后放入切好的熟猪血,再放入洗净的菠菜,煮熟。最后放调味品即成。
[功效] 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对老年血虚性便秘有效。
[用法] 每日1~2小碗,作中、晚餐食用。
5.香蕉荸荠甜羹
[原料] 香蕉 3只约100克,荸荠100克,淀粉适量,蜂蜜3匙。
[制作] 将香蕉剥皮切块,荸荠削皮也切块。清水适量煮沸后将香蕉、荸荠块投入煮片刻,然后放水淀粉,最后放蜂蜜即成。
[功效] 清热润肠,对老年血虚性便秘有效。
[用法] 每日1~2小碗,作早餐食用。
6.海带萝卜汤
[原料] 海带50克,萝卜2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作] 将浸泡软的海带切成小块状,萝卜也洗净切块,用中火煮沸后与海带一起煮熟。最后放调味品即成。
[功效] 海带富含溶于水的果胶酸等植物纤维,滋阴润肠,抗辐射,对老年性便秘有效。
又祛燥
羹:将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熟后,加入少许冰糖,可祛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酒:也叫“长寿酒”,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道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糕:把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米糕,或用绿豆粉与制糕,有清凉祛火的食疗功效。
粥:将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心、除烦、悦目、祛燥。
膏:以鲜加水煎熬,过滤后取药汁并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的作用。
菜:用与猪肉或牛肉合炒,或与鱼肉、鸡肉合煮而成的“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辅助治疗头晕目眩、热伤风等病症。
据《家庭保健报》
中医食疗治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中医认为此病为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因此,饮食疗法宜选用具有补气益肾、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温性、热性和油腻食物。
1.荸荠150克(带皮),切碎后捣烂,加温水250毫升,充分拌匀后滤去渣皮,饮汁,每日2次,连服2周。此方治前列腺炎和小便涩痛。
2.甘蔗500克,去皮切成小段后榨取汁液饮服,每日2次,功效同上。
3.鲜葡萄250克,去皮、核,捣烂后加适量温开水饮用,每日1~2次,连服2周。治前列腺炎和小便短赤涩痛。
4.鲜爵床草100克(干品减半),洗净切碎,同红枣3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左右,饮药汁吃红枣,每日2次分服。此方治慢性前列腺炎。
5.杨梅60克,去核捣烂后加温开水250毫升,调匀后饮服,每日2次,连服2个月。治前列腺炎。
6.猕猴桃50克,捣烂后加温开水250毫升,调匀后饮服,连服2周。
7.蜂王浆适量,用开水将蜂王浆配制成1%的溶液,每日口服2次,每次20~30毫升,长期服用。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后体虚及营养不良。
鱼腥草茶
外出回来可以喝一碗鱼腥草茶:取30克鱼腥草加桔梗6~10克,用水煎汤,加适量饴糖。
金荞麦茶
可选用金荞麦30克煎汤当茶饮。而寒湿型体质者,则可配合生姜3片、橘皮6~10克、薏苡仁20克,一起煎服,能够起到保护脾胃、燥湿化痰的作用。
苇茎解毒汤
如果有吸入灰霾颗粒出现咳嗽、气喘、咯吐黄灰痰者,可以选用苇茎解毒汤(芦根30克、冬瓜子10克、生薏仁30克、桔梗10克、金荞麦20克、浙贝母10克),此方来自唐代孙思邈的古方。
橘子茯苓炖荸荠方
如在雾霾天吸入尘粒后,会出现咳嗽吐痰、胸闷的情况,此时可以选用橘子茯苓炖荸荠方(连皮橘子2个、茯苓10克、杏仁10克、荸荠6个),以健脾燥湿化痰。
百合沙参粥
如果是灰霾天,则应抓住“气候干燥”、“燥颗粒”的特点进行防治。可以选择煮百合沙参粥(百合30克、南沙参20克、大米100克),具有润肺化痰解毒作用。或者选用芦根天花粉茶(芦根30克、天花粉10克),具有养阴生津、化痰解毒作用。
薏仁米佩兰粥
如果雾霾天湿气重的话,可在家煮薏仁米佩兰煮粥(薏仁米30克、佩兰10克),有健脾化湿作用;也可选用荷叶30克、艾叶10克、石菖蒲10克煎汤,饮用,具有升清化湿、温肺辟秽作用。
五大白色食物,天然清肺好帮手
从中医养生的理论出发,白色归于肺,食物中凡为白色者,大多有补肺的作用,如荸荠、银耳、白萝卜、白芝麻、豆腐、芡实、莲藕、百合、梨等。 因此,遭遇PM2.5,我们应该多吃白色清肺食物,增强肺的自我清洁能力。
山药
民间有淮山药和怀山药两种称呼。淮山药是全国各地所产山药,而怀山药则专指河南焦作地区所产山药。《神农本草经》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药用和营养价值上,怀山药都高出一筹。
清肺原理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有、滋润的作用,可改善久咳干咳症;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稳定血糖的作用,并可阻止毒素在血管壁的沉积。
雪梨
雪梨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但雪梨性凉,脾胃虚寒、腹泻以及产后妇女不宜多吃。若要解酒,榨汁喝好吸收。如果需要润肺止咳,最好熬成梨汤,以祛除梨的寒性。
清肺原理
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有润肺化痰、止咳退热、降火清心的功效。
雪梨以黄色为主色调,颜色青绿可能没熟;黄中带黑,已经开始变质,不宜选购。
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炖银耳的时候,一定要加冰糖,两者都是润肺之物,加起来有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莲子红枣随喜而加,好的银耳羹汤汁很黏稠,吃起来有种呼噜呼噜的声音,那就是成功了。
清肺原理
性平味甘,归心、肺、肾、胃经,可滋阴润肺、和胃润肠、益气活血、补肾强心和嫩肤美容。作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温润,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
白萝卜
萝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萝卜的根茎。如果吃得油腻,把萝卜切成条,沾着甜面酱吃,能帮助消化。生萝卜行气破气,凡气虚体弱者不宜多吃;性凉,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不宜生食,且烹调时应佐以姜、蒜等热性调料,以去其凉气。
清肺原理
性凉,味辛甘。归脾、肺、胃经。具有消积滞,镇咳化痰,宽中下气,解毒清热的功效。萝卜含有的木质素能够增强身体内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免疫力,还含有一种抗肿瘤、抗病毒的活性物质,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诱生剂,对癌症有预防作用。
莲藕
莲藕原产印度,引入中国已有3000年历史。最原始的吃法是生吃或榨汁,清炒也行。八月初荷花开,采下的藕叫“花香藕”,宜吃其本味,凉拌最好。而九十月份桂花开时成熟的“桂花藕”,淀粉含量最多,口感绵软,适合炖汤。
一、日本药膳食疗的发展现状
日本的药膳食疗源自中医药学和中医食疗,也可以认为是中医药膳食疗方法的“日本化”进程。作为接收方日本从完全照搬中国的体系到根据本国国情进行创造,自主完成了将中国药膳食疗文化“日本化”的过程。近年的药膳热大约起源于1980年前后的餐饮业。当时日本处于经济高度成长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健康的需求和追求也逐步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复古食风大热潮中,从中国舶来“药膳”一词,日本有人立刻前往中国寻找药膳的真谛,这就是在日本的中华餐馆中引进“药膳”的开始。但是这一“药膳”热潮并未持续很久,此时兴起的药膳多采用名贵药材,掀起一股奢靡之风,随着1991年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的崩溃,药膳热也随之结束。经济危机结束之后,“药膳”一词又被日本国人提及。但是再次起兴起的“药膳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真正的“药膳”进入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此次药膳热之所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日本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成人病、生活习惯病等多为慢性病,现代医学尚没有研制出有效的治疗手段或药物,长期的服用化学药物又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其原因之二即西方国家一些医学机构已经开始重视食疗药膳研究。药膳食疗在北美属于自然疗法的范畴。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设立了替代医学研究办公室,对药膳等进行评估。中国药膳研究协会与新加坡、美国、韩国、德国等进行食疗药膳方面的讲学和交流,这些都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药膳食疗的优势,并结合本国国情,开创日本化的药膳食疗文化。中医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天人合一”“药食同源”“取法自然”的药膳食疗思想深入日本国人人心。如每年正月初七是日本的人日,是日本的5大节日之———七草节。当天,日本人习惯吃“七草粥”。所谓“七草粥”是用芹、蓟、鼠曲草、繁缕、宝盖草、芜菁和白萝卜等熬制成的粥。日本的新年被说成是从喝屠苏酒开始的,新年喝屠苏酒是从中国传来的习俗,屠苏的正式名是“屠苏延命散”或“屠苏散”,采用10余种的草药,用日本酒和甜料酒浸泡制成的。配方多为山椒(さんしょう)、白术(びゃくじゅつ)、防风(ぼうふう)、桔梗(ききょう)、陈皮(ちんぴ)、桂皮(けいひ)等药草,处方因家庭和地域不同而异。日本许多主妇都有自制药酒的习惯,用枸杞子、人参、肉苁蓉等药草配以清酒和冰糖,可以防治高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再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从中国引进药膳学和药膳烹饪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成立了100个健康村,村村有“中医药膳”,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卫生部的派遣,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赴日本传授中医药膳食疗学和烹饪技术、开办中医药膳餐厅、中医营养学培训班,输出的中医学专家同时也会参加日本健康村养生保健活动,与日本专家交流,也受到日本各界人士欢迎和好评,日本国内还有许多药膳餐厅,采用中医药膳理论,把传统药膳方和现代日本料理加工技术相结合,做出了地道的日本药膳。许多注册的药膳指导师会定期为主妇们举办“药食会”,到野外去登山采药,教主妇们如何识别原植物药,讲解药性并进行现场药膳烹饪。
日本也成立了很多学术团体,举办各类学习班、交流会来传播药膳食疗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用技术,如日本神奈川县生活俱乐部与中国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创办了二年制的药膳函授教育,各县市还成立了不同形式的药膳研究会,很多大学也设立了药膳专业,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日本分校设立了药膳专业,名古屋国际综合中医研究所开办了中医营养学讲座,日本在认识到药膳食疗的优势之后,大力宣传并弘扬药膳文化,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药膳知识与技巧的人才,并结合本国风俗习惯、历史因素、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本国的药膳食疗文化与技术。
二、结语
药膳食疗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经验积累,有些经典药膳食疗方早已传至日本,为日本国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此在日本中医界、药膳食疗界乃至日本国民中早已达成共识。近年来,日本药膳食疗发展迅速,返璞归真之风气在国内盛行,日本认识到现代医学的种种不足与瓶颈,重视药膳食养的方法,疗效也显著,能解决部分慢性疾病给国人带来的困扰。对于日本,药膳毕竟是舶来品,是需要在本国吸收并融合的,为此日本中医工作者、药膳食疗工作者正为寻求优质、安全、价格合理、符合日本国人养生观的药膳材料,方便制作出合乎日本国民口味的药膳食品,使药膳尽快地在普通人群中普及做出积极努力,日本国际药膳师会副会长、事务局长、东京营养师药膳研究会会长海老原英子女士也表示日本已进入到了要求将观代营养学和中医药膳学并用的新的时期。另外日本已经把200多种汉方药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从法律层面给予支持,政府对本国药膳食疗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积极举措。
作者:徐睿瑶梁子钰李俊德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食疗 生存质量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食疗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中有着独特优势。2008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食疗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年龄45~76岁,平均57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2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入院时空腹血糖值7.2~14.5mmol/L,平均8.9mmol/L;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入院时空腹血糖值7.5~14.7mmol/L,平均9.1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依从性好,能坚持合作。
2 干预方法
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服用降糖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干预(出院后不间断)。周一、周三、周五中午给予黄芪玉米须鸭煲:黄芪、杞子各20g,怀山药、玉米须各40g,鸭子1两半(去皮去油),2两青菜(不切碎),胡萝卜少许。周二、周四、周六中午给予苦瓜淮山鲜炒:杞子20g,1份苦瓜,1份鲜山药,1份肉片(苦瓜∶鲜山药∶肉片=7∶2∶1),胡萝卜少许,咸淡调味,补益气血,降糖健脾。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半年后进行问卷随访。
3 干预结果
3.1 疗效标准:采用WHOQOL-100量表,通过80例糖尿病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等6个领域干预前后的评分情况,测评其生存质量。问卷由同一个人用相同的指导语向患者说明测试的目的、答卷方式及注意事项。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此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信度、效度及敏感度均较好。
3.2 干预结果:WHOQOL-100量表总分以及干预前后的评分情况分述如下。各表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总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总分,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理领域评分比较:在生理领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评分,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领域评分比较: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理领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独立性领域评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独立性领域的评分比较,以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3.2.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5。
3.2.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环境领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环境领域干预前后的评分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2.7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评分比较:在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7。
4 体会
从糖尿病临床表现看,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疾病本身及其药物治疗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精力、睡眠、社会关系等方面较为突出。中医学中,食疗治疗本病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通过饮食可以适当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2],在控制血糖、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观察组给予中医食疗护理,要求患者不论病情轻重或者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应长期坚持和严格执行。定时、定量、定餐。治疗中所给予的食疗菜单中,许多食物和中药具有补气滋阴、健脾顾肾、清热生津、养肝明目及降血糖作用。食物中如苦瓜,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补益肝肾、除烦止渴的作用,其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生物特性,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萝卜甘寒,生津止渴,消食导滞,对消渴大有裨益。中药如淮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富含可溶性纤维,能助消化、降血糖,用于消渴病人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小便频数。黄芪具有强心功效,保护肝细胞并有降血糖的作用。玉米须有利尿的功效,有助于降血压血糖[3]。经统计分析,WHOQOL-100的6个领域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观察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独立性方面的情况,提高了生存质量,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5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80.
[2]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78.
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气虚无力运血,气滞血运受阻。阴虚时营血减少,清气不行,血液不运;阳虚时不能蒸化,气血瘀滞。中医对血黏度升高的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一、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升高,伴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活动后加剧,胸闷心痛,舌苔薄白,舌质暗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涩结代。当以益气活血,通络散瘀为治,可选用:
归参木耳炖母鸡当归、党参各15克,活母鸡1只(约1 500克),黑木耳20克,调味品适量。母鸡宰杀后去毛和肠杂,洗净,留鸡血备用。当归、党参洗净,沥干水分,放入鸡腹中,将鸡置沙锅内,放入适量的调料和清水,先用大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煨炖,直至鸡肉烂熟为止。倒入鸡血块,加调味品调好味,再煮片刻即成。食时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汤。
归芪蒸鸡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活母鸡1只,大枣10枚,调味品适量。母鸡宰杀后去毛及肠杂,用开水氽透,捞出放在凉水中洗净,沥干水分。当归洗净切片,姜切大片,葱切长段,大枣洗净去核。将黄芪、当归放入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盆内,鸡腹向上,摆上葱、姜及大枣,加入清汤、食盐、料酒、胡椒粉,加盖,上笼蒸2小时取出,揭盖,拣出葱、姜,加味精调味后即可食用。
猪蹄当归粳米粥猪蹄1只,当归10克,粳米100克,调味品适量。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当归装入纱布袋里,扎紧口袋,与猪蹄同煨至熟烂,去药袋,加入粳米,烧沸后用微火熬至粥稠烂,加入酱油、盐、味精、葱花等调味。
鸽子大枣当归汤鸽子2只,大枣20克,当归10克,调味品适量。鸽子去毛,洗净。大枣洗净,去核,用清水泡软。当归洗净,沥干水分。将三者同放入沙锅内,倒入泡过大枣的水共煮熟,放入适量调味品,搅匀即可食用。吃肉,食枣,喝汤。
二、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升高,伴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腰痛如刺,固定不移,舌淡苔薄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当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为治,可选用:
三七蒸鸡三七20克,母鸡1 000克左右,调味品适量。鸡去毛,剁去爪,去内脏,洗净,剁成长方形的小块装入盆中。取10克三七磨粉备用,余下的三七上笼蒸软切成薄片。生姜洗净切成大片,葱切成节。将蒸好的三七放入盛鸡块的盆中,葱、姜摆在鸡块上面,注入适量清水,加入料酒、盐,上笼蒸约2小时取出,拣去葱、姜不用,调入味精,把三七粉撒入盆中拌匀即可食用。
黑木耳粥黑木耳15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黑木耳洗净泥沙,泡发。糯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清水,先用旺火烧沸,改用文火慢熬成粥,放入适量红糖调味即成,每日1剂。
益母草鸡蛋汤鸡蛋2个,益母草15克,冰糖适量。鸡蛋煮熟去壳,益母草洗净。将熟鸡蛋、益母草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文火煲30分钟,放入冰糖,再煲至冰糖溶化即成。
鸡血藤鸡蛋汤鸡血藤30克,鸡蛋2个,白糖50克。鸡血藤洗净,放入沙锅内,加水煮沸,去渣取汁。将鸡蛋打入鸡血藤汁中,煮成荷包蛋,放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山楂肉丁山楂150克,黄瓜100克,茯苓、赤豆、猪瘦肉各50克,调料适量。将黄瓜、山楂去子、核,切块;茯苓、赤豆煮熟;猪肉洗净,切块,加料酒、食盐、味精适量拌匀,锅中放素油适量烧热后,放葱、姜、醋略炒,而后调入猪瘦肉、赤豆、茯苓等,炒熟后服食,每日1剂。
三、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升高,伴疲乏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燥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甚或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数。当以滋补肝肾,育阴潜阳为治,可选用:
羊肝菠菜汤羊肝50克,菠菜150克。羊肝洗净切片,菠菜洗净切段,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熟,放少许盐调味,饮汤食肝和菠菜。
鸡肉首乌当归汤鸡肉250克,首乌15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鸡肉洗净切块,何首乌、当归、枸杞子装入纱布袋内,扎口,与鸡肉同煮,肉熟后饮汤食肉。
茉莉花银杞汤鸡肝150克,茉莉花30朵,枸杞子10克,干银耳5克,调味品适量。茉莉花洗净后用清水浸泡。鸡肝切成薄片,加少许盐、姜汁、湿淀粉拌匀。银耳发好后去掉硬根,撕成小块。枸杞子洗净。锅中加清汤适量,加入料酒、盐、姜汁、鸡肝、银耳、枸杞子,烧开后撇去浮沫,待鸡肝变色刚熟时,将茉莉花及浸泡液一同倒入锅中,煮沸后即刻盛入碗中即成。
虫草冬菇瘦肉汤冬虫夏草2克,冬菇50克,瘦肉100克,调料适量。将冬菇发开,洗净,切丝,瘦肉洗净,切丝,勾芡,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肉丝爆炒,而后下冬菇、冬虫夏草、胡椒面及清水适量焖煮,待熟后,食盐、味精调味服食。
四、脾肾阳虚型主要表现为血液黏稠度升高,伴形寒肢冷,面色恍白,腰膝酸软,小腹冷痛,腹胀便溏,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弱。当以健脾温肾为治,可选用:
板栗乌鸡汤板栗100克,活乌鸡1只,调味品适量。板栗去壳洗净。乌鸡活宰,去毛及内脏,剁成小块,与板栗、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清水约1 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煨炖,待乌鸡及板栗熟透后,加入食盐、味精,即可食用。
[关键词] 中医特色食疗;白血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02-03
中医食疗是指运用中医理论,通过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作用于机体,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的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治疗已经成为许多疾病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对于白血病患者食疗的现状调查以及食疗对于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值得进行研究工作[1]。现将我院血液科118例白血病患者食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科室住院确诊为白血病需行化疗的2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允许并经患者乐意配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8例。两组间病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使用的治疗方案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具体的中医特色食疗:(1)根据个人爱好和口味及不同时间选择以下饮食:猪蹄黄豆银耳汤、凉拌丝瓜、荠菜粥、粳米猪肝莲子大枣粥、大枣桂圆薏米粥、百合干地黄粥。(2)红枣黄芪枸杞水:红枣、黄芪、枸杞适量,开水浸泡或煮滚当茶水随时饮用。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时间即:外周血WBC、Hb、PLT恢复正常(WBC≥4.0×109/L、Hb≥11g/L、PLT≥100×109/L)所需的时间[2];以及食欲改善如何、体重增加、虚汗减少程度、头昏、乏力减轻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u检验,记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象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3 讨论
3.1 白血病患者化疗的重要性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是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及感染[3]。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常出现明显的白细胞低下并免疫功能降低。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对白血病的治疗必须从存活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两方面来评价[4]。为了尽快使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进而彻底消灭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延长缓解期,防止复发,近年来的化疗方案有越趋强烈之势[5]。化疗期间,一方面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甚至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造成营养紊乱,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对机体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从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等。白血病化疗后伴白细胞低下的患者往往有肾气亏虚的表现,如腰膝酸软,出虚汗,头昏乏力等[5]。
3.2 中医食疗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能提高其外周血常规恢复
白血病患者在强烈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期,表现出外周血象三系降低[2]。严重的感染、贫血、出血、营养不良是白血病骨髓抑制期临床治疗的难点,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鼓励患者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及优质蛋白的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从中医方面分析,粳米猪肝莲子大枣粥有防治贫血的作用。红枣黄芪枸杞水有补益肝肾、益气生血补血、扶正固本的效能,同时黄芪还有较强的免疫增强及升白作用。黄芪有补中益气功效,其药理作用能明显增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以及吞噬和杀伤功能,也能提高体液免疫,黄芪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符合中医“气能生血”的理论,并能使骨髓增生活跃[7],红枣有提高血清白蛋白和增强肌力作用[8]。从表1显示,干预组患者通过中医食疗,其骨髓抑制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3.3 中医食疗应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能显著减少其不良反应
食物既能养生,又能治病,作为食物又是药物而被收录入《神农本草经》的有山药、大枣、桂圆、薏米等约二十余种[9]。在白血病化疗中加用中药确实能起到扶正养胃以资化源,解毒、行痰、消淤以巩固抑杀癌细胞的作用,减轻化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缓解率,提高化疗耐受力,争取长期生存[10]。白血病患者体内蛋白质分解高,营养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每天必须进食足量蛋白质,且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8]。但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常常出现食欲差、体质差,这就需要调节胃口,增加营养、中药补气。本文介绍的中医食疗既能增加患者的营养,又能增强白血病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枸栀子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功效。荠菜粥、凉拌丝瓜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白血病发热出血时较适宜。大枣、桂圆、薏米均为健脾益胃滋补之品,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免疫功能。这对白血病患者贫血、身体虚弱均有较好辅助疗效。百合干地黄粥具有养阴清热,凉血安神作用。适用于白血病属于阴虚血热者。化疗后患者需要多喝水,才能保证肾脏功能正常运转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1]。多喝红枣黄芪枸杞水就起到补水补气一举两得的作用。从表2显示,食疗在化学治疗期间可以明显增强食欲,体重增加,头昏、乏力减少,特别是虚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化学治疗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4 特色食疗膳食所需的材料
以上特色食疗膳食所需的材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简单,无毒,无不良反应,经济适用,具有更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食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其能够保证肿瘤患者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12]。
通过对236例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中医特色食疗可以使患者增加营养,增强体质,且扶正补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丧失体力,尽快恢复化疗所损伤的正常组织细胞,提高化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斌,郭中宁,杨宇飞.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28-30.
[2] 宋芹,李颖.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2):125,154.
[3] 刘清池,吴维海,牛景月,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与中药干预[J].河北医药,2009,31(11):1371-1372.
[4] 赵小明,王英,彭,等.青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真实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60-63.
[5] 马武开,张惠臣.中药复方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毒副作用探讨[J].江西中医药,2007,38(1):42-43.
[6] 马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17):25-26.
[7] 邱锡坚,黄亦武,许美华.中医食疗对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6):63-65.
[8] 王春秋,王莹,赵春蕾.饮食指导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3,12(1):20-21.
[9] 陈飞,李俊,李航森.中医食疗学及其在肿瘤病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55-56.
[10] 王锦丽.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3(19):4367-4369.
[11] 叶静.饮食指导对直肠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7-18.
【关键词】中医药膳食疗;现代经营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
关于我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作者曾在2005年著文予以探讨。本文现提出进一步研究结果,拟作为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有关同仁贤达的共同关注,以期群策群力,促进我国药膳食疗的加快发展。
1扫除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的障碍
笔者提出“中医药膳食疗”的概念,是因为多年来中国传统的药膳食疗因为文化转型的剧变和受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冲击,失去古老环境和传统文化支撑的大气候影响,受到严重的、扭曲和贬低,不但发展迟滞,且已到面目皆非的地步。中医药膳食疗面临着被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所替代的生存危机。
1.1中医药膳食疗和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比较的方法主要在于差异,而不在于优劣。我们不能用一种文化为指标去度量另一种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是不可否认的,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当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单边主义的强势冲击,已迫使所有国家、所有民族不能不提升文化自觉。在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尤其不应重蹈文化优劣比较的覆辙。
包括中医药膳食疗在内的中医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自主创新潜力、最具原创性的学术领域。我们应该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继承和保护好这份遗产。而不是在“与国际接轨”(西方国家并没有中医药膳食疗标准,勉强要接轨,必然是中医药膳食疗的精髓和灵魂)、“药膳食疗现代化”的大旗下,以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对中医药膳食疗偷梁换柱、李代桃僵。这不仅是可笑的,而且也是可悲的。我们不能忽视、容忍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医药文明的背叛。
1.2中医药膳食疗的优势和特色与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是一致的。根据一些学者的意见,其优势和特色是:①中医不是疾病医学;②中医不是物质科学;③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西医的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的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是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对本质的认识,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而中医首先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然后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是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
西医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都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抗生”的。而中医则要求的是“卫生”和“养生”。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作者在此换个说法,中医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医学、生态医学、中庸医学,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而中医药膳食疗则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中医药膳食疗和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疗学的差异区别,很多学者曾有论述,笔者不再赘述。笔者在此特别指出的是传统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食品”和“药品”的概念与现代医学(即西医)的“食品”与“药品”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为通用的同一品种,这几乎囊括了中医药膳食疗的全部材料。卫生部曾明文“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76种物品(均为传统中药材—后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113种物品、“保健食品禁用”的59种物品名单。很多地区药监和卫生部门即依据此名单对中医药膳食疗进行生搬硬套的管理,这使得包括传统补益中药材人参、鹿茸等在内的主要中医药膳食疗的原料,在未办理保健食品手续的情况下禁止应用。卫生部还专门发文禁止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法定中药材胎盘的药膳食疗应用。笔者认为,这些管理规章措施用于保健食品和普通工业包装食品还无可非议,但不适用于应分隶于餐饮业或家庭烹饪膳食范畴的中医药膳食疗。另外,中西医甚至对毒性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中医历来“聚毒药以供医事”,“以毒攻毒”,并非有毒就不能使用,而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按国际管理食品和药品的相关规范标准,按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的模式机械的让中医药膳食疗与国际接轨,来实现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等于是按照西医的思路要求中医、发展中医。中医药膳食疗应在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经验研究创新,实现中医药膳食疗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的反思,实际上是对传统与现代,西方和东方,文化与科学的矛盾反思的延续。
2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中医药膳食疗管理体系
我国中医药膳食疗业现在还只是中餐业中的点缀,还未成为有重要地位的主流分支产业。既无宏观的统一步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又无行规业约。总之还未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卫生、药监等相关部门则依据国家有关普通工业包装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相关规范,就好像用咖啡的标准要求豆汁;用汉堡的标准要求饺子;用歌剧的标准要求京剧;用拳击的标准要求武术一样来对中医药膳食疗进行管理,有些地方较为宽松,有些地方较为严格。这使中医药膳食疗的学术活动往往成为清谈。很多传统方剂、创新品种由于受到现行法规的制约不能面世,或只有“打球”、“走曲线”才能面世。这是中医药膳食疗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2.1结束“三国演义”,建立行业协会我国中医药膳食疗学界现有国际药膳食疗学会(香港)、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等三个全国性学术团体。长期以来,这三个学会为我国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各自拥有一支(其中有交叉)专业队伍。但由于三个学术团体宗旨相同,专业领域、学术活动相同,甚至组织机构也大同小异,无形中导致了我国中医药膳食疗队伍力量的分散,甚至还有的团体为了突出特色以别其他,不惜在名称和学术活动中加上现代食物营养养学、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疗学的内容,类似于选择“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而多年来提倡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西医的一统天下,是抛弃中医的内核精髓(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仅是一些可以为西医所用的药物和疗法。我们不应该再在中医药膳食疗发展中择取“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了。
笔者再一次呼吁,为我国的中医药膳食疗发展大计,应该结束“三国演义”,以我国三个全国性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为基础和核心,建立“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完成学术团体到行业组织的过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的需求,开辟我国中医药膳食疗发展新局面。
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应是行业管理组织,作为政府与中医药膳食疗生产经营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也是实行行业自律和维权、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同时兼有开展学术研究,转化科研成果的职能。政府和企业都是协会的服务对象,其角色定位应当是做中医药膳食疗行业发展的设计者;行业政策的建议者;业户利益的维护者;协会会员的服务者,实现自律、管理、维权、沟通、协调及服务六大功能,进行行业的调查研究工作,受相关部门委托承担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并开展相关评审认证。
2.2取得认证资格,严肃资格认证我国现存三个全国性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都曾程度不同的对经营业户的经营资质、专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及产品资质等进行过认证。但这仅是团体内部的不具法规效力的认证
严格意义上的认证是由认证机构实施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认定的依据是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认证的结果是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形式,来证明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要求。所以必须由专门的认证机构来进行。目前全国共有110多家认证机构获得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授权而进入认证机构目录中,而我国3个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尚不在其中。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建立后的当务之急,是依靠这三个学术团体的专业力量,取得国家对中医药膳食疗领域的企业经营资质、业者技术资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资质的国内唯一正式认证资格,以具权威性。
2.3拓宽思路,科学管理中医药膳食疗的管理,笔者认为,除了根据治疗作用、辅助治疗作用、保健(功能性)作用、预防(养生)作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外,还应区分处方药膳(应经中医师、药膳师以上有资质专业人员审定方可应用)和非处方药膳(不用专业人员审定,可由业户或消费者自主选定,自主应用)的管理方法。这是笔者参考现行药品管理模式而提出的中医药膳食疗的新概念和管理思路。处方药膳多为具有治疗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的药膳品种,而非处方药膳多为以亚健康为对象,具预防保健作用的药膳。当然,处方药膳和非处方药膳的认定,须由有资质的、权威的机构来认定。
3其他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3.1中医药膳食疗业界要引入现代经营方式第一是标准化,首要条件是方剂的合理科学,然后是原料、卫生、口味标准化,再扩散至制作步骤,色括各种原料的含量、制作流程、原料贮存之后的还原,甚至制作时的水温,都要求是机械的可以复制的。第二是投资,目前中医药膳食疗业界一小部分是专营,绝大部分是兼营的小规模生产的作坊式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也不知道如何吸引投资商,如何融资,自然无法将生意做大。第三是运行机制,中医药膳食疗业界缺乏严谨的运行与扩张的现代化运行机制。开一家、两家没问题,一旦要全国连锁,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很多企业开始走向衰落。
中医药膳食疗业界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该从筛选产品,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入手,锁定主打产品并将其标准化,如果做连锁经营,那么包括网络营销、中心厨房、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化经营方式都一定要完善。
3.2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正式启动,进入工作程序根据200310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中医药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膳食疗就都属于这一类。
国务院在20051222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路,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其所提出的“保护、抢救、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与中医药界及中医药膳食疗界历年所提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膳食疗,既是历史文化“遗产”,又是鲜活的医学科学。“申遗”实关中医药膳食疗的生存和发展。最近,我国粤、港、澳三地把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食疗珍品——“凉茶”申遗成功,其中包括54个凉茶配方。而前些年因为“凉茶”未办理保健食品手续而标示有清热、祛暑、解毒等功能,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经营并通报批评,还予罚款,并一直在打官司,闹得乌烟瘅气。现在申遗成功,一切云消雾散,畅行无阻。中医药膳食疗存在很多相似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申遗成功,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笔者呼吁三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同仁行动起来。莫失宽松发展良机,共同努力,争取中医药膳食疗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申遗(据笔者了解,中医药膳食疗尚未列为中医药申遗内容)。或中医药膳食疗单独“申遗”,可先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32006-07-04,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其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品主流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这也给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中医药膳食疗的优势与特色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医疗卫生保健模式。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药膳食疗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论及关键技术的重大创新提供方法和手段。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有着从分析向综合,从局部向整体的发展趋势,中医药膳食疗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有望重新认识,中医药膳食疗也将因此成为科技重大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平台之一。因此,我们应首先考虑在对国内专业队伍的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坚持原创性为根基国际化为动力,人类健康为本,传承创新并重,产学研结合,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中医药膳食疗科技合作网络,吸引、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膳食疗国际化人才队伍。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研究团队;其二,提高中医药膳食疗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份额。其三,是基本形成一批中医药膳食疗国际标准,初步建立区域性注册协调体系,这些标准和规范适应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和各国(地区)具体情况。并建立多语种的中医药膳食疗国际信息中心,建立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教育培训国际区域中心和示范中心等,以促进中医药膳食疗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63.
[2]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修订版)[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
[3]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全[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
[4]姚海扬.中国食疗大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计,1994:1.
[5]刘昭纯,鲁明源,张令德.实用药膳学[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8.
“是药三分毒”是中国人对药物的一种基本认识,但为了治病只好两害取其轻了。其实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多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是一样的。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可以食用。于是许多药物便是一种食材了,从而打破了“是药三分毒的心理”,建立起了“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这是中医所独有的,体现出中医“天人合一”的大智慧。
唐朝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的就是“药食同源”的思想。
笔者的母亲患便秘十余年,每天都在“不方便”中度过。去年初有同事介绍一食疗偏方,用两匙黑芝麻调和一匙蜂蜜,每日一次,且佐以每日早晚各一小瓶含益生菌的酸奶,母亲坚持食用不到一个星期就大为“方便”,且都成形,母亲解除痛苦后全家皆大欢喜。
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之说,意即“食疗”。“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 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可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融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国食疗学”。“食疗”可称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科学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中医食疗无疑是中国哲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一种表现,包涵了一种洞察万物涵养自然的大智慧。
我于是乎逢人便讲食疗的好处,自己有病也不去医院,就在网上扒一些民间验方,以至于今年过年时因一个小感冒乱吃单方而差点酿成险祸。
就此,我请教我的一位学中医的朋友,才知道虽然很多食物都是药食同源,但并非药食同性,也并非药食同效,食疗有不同于药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药疗,尤其是急症顽症等。
食疗其实更讲究因人而异,讲究依每人的身体状况用药,这便是中国哲学里的辨证法。《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今肉采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医也”便为今人建立了最早的食疗原则。
学古人,用古人,但也要用古人的辨证法科学地对待古人的学术遗产,树立起规范科学用药的意识。
我们前面谈到“药食同源物品”位于“中性”附近,同时具有给予人体营养及治愈疾病的双重功效。那么,“药食同源物品”都有什么呢?
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其中,药食同源物品共87种,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鹤印㈣坭阶印㈣僮印⑸叭省⑴执蠛!④蜍摺⑾汩凇⑾戕浮⑻胰省⑸R丁⑸i、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对于上述中药材,我们并不陌生,像山药、山楂、白扁豆、木瓜、桂圆、金银花、、赤小豆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基于药食同源理论,有病者利用药食物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品种,对某些病证进行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康复;无病者利用性平之物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这就是中医“食疗”。中医食疗养生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中医食疗养生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中医食疗养生适应范围较广泛,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下面就举几个典型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教学•科研•行医 三者合一
张群湘博士拥有多年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他本科毕业於广州中医药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内地行医治病。同时,他时刻不忘精进医术,在繁忙的工作期间,还获得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以更全面扎实的知识为病患服务。广州与香港接壤,张群湘博士曾与香港的中医师来往密切,共同探讨学术、交流经验。当获知此时的香港中医界处於无管制时期,发展环境並不十分良好的情况後,他心生一个大胆的念头,希望能够在更为困难与挑战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同时也为香港中医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994年,张群湘博士放棄了在内地正稳步上升的事业,来到香港发展。而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学识,为他在香港中医界的立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他的医术和医德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所赏识,被聘用为教师,为该校的中医发展注入活力。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已有五十餘年历史,以打造“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为目标,致力成为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的卓越部门,发展至今,在香港持续教育界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地位。而中医药课程於1991年开设,为各有志於中医药学习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後,随着人们对於中医药学的认识逐步加强,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医的热潮,在1998、1999年,学院的学员人数亦达到一个高峰期,而今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入学率。
中医药学学部,目前隶属於生命科学及科技学院,除面向社会开设课程及培训外,还与香港大学的医学院合作密切,既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学探讨,又成为其中医学硕士生的见习地。同时,分别在金钟及美孚教学中心开设中医临床中心和中药房,为市民大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为学员们提供由中医专家带教的临床见习场所,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张群湘博士擅长治疗肿瘤、痛症、皮肤病、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是该院的中医副教授,並担任中医硕士生导师,负责中医全科学士的《中医内科学》、中医经典之《金匮要略》及《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急症学》、气功等的教学和中医临床带教工作。另一方面,他还是学院下设的中医诊所的中医师,每星期定期三至四天驻诊。
据张群湘博士介绍,该院开设的中医药学课程以临床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注重研究的实用性。例如,由於香港气候湿润,是各类皮肤病的多发地区,港人深受其苦。针对香港人群的身体特性,张群湘博士带领学员们共同进行湿疹的研究,结合医学理论与大量临床病例,写成《湿疹的中医辨证施膳研究》一文。文中分别探讨了湿热型、热毒型、气阴虚弱型、风湿型四类湿疹的证候及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及病理,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治疗。同时,因中药较苦,部分病人因怕苦而中途放棄治疗机会,他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尽量将中药食疗化,使病人更易接受药膳调养,再根据临床辨证施膳,选用清热祛湿、清热泻火解毒、益气养阴、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以取得满意效果。
近年来,香港中医发展迅速,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产生了兴趣,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开展的持续教育,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扩大中医中药的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张群湘博士告诉笔者,而今,前来学习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包括律师、教师或其他政府人员,他们认可中医的治病原理,认为它非常具有实用性,既使今後並不从事中医行业,也可运用於实际生活当中。
教学多年,张群湘博士一直敬职敬业地奉献其中,将自己研究和经验所得无私地传授。他经常告诫学生: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只有基础牢固了,随後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曾经有位名老中医讲过:成为一名好的中医,必须要有悟性。而张群湘博士认为,悟性只有在学习时不断领会,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打好了基础,悟性就会随之增加,相反,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是谈不上悟性的。他举了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说:“就像做数学乘法习题,只有熟练乘法口诀表,才能有解题的悟性。中医学也是如此。”
在繁忙的教学和就诊工作之餘,张群湘博士还不忘将自己的所学贡献於大众,使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医、中药。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各大杂誌及报刊内发表医学论文及科普文章40多篇,並撰写《中药抗衰老》、《保健家常菜》、《滋补养生汤水》、《速记速用方剂》、《清润汤饮》、《滋补汤饮》、《糖尿病食疗》、《更年期食疗》、《护肝食疗》、《降脂减肥食疗》、《人气滋补王》、《升级滋补王》、《健脑食疗》等专著。
切实的中医学发展观念
由於香港未设中医院,使得众多的中医学子缺乏一个良好的临床实践之所,考虑到中医的後续传承问题,近年来,香港各大中医团体皆强烈建议政府开办中医院。张群湘博士亦认为开设一个正式的中医院非常必要,然而在内地及香港皆从医多年的他,深知两地医学环境的差别,他坦诚地说道:“仅从香港的相关法令和中医的特性而言,开设中医院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开设大型医院,其一,必须拥有一定的西医师进行配合工作;其二,必须拥有急诊科室,而就中医的特性而言,只有针灸具备急诊的条件,其它的疗法皆存在这方面的缺陷;其三,並不是所有方剂都可以注射,绝大部分需要配合西药。而香港法律明确规定,中医不得使用西医的诊治方法,中医只能运用中医的诊治方法,这就导致在香港中西医结合很难实现。因而,从多方面考虑,香港开设中医院的条件並不成熟。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群湘博士认为,虽然香港中西医不能结合,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但另一方面,也为香港中医界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内地允许中西医结合,使得治疗後有时並不能明确中医的疗效,还是西医的疗效。而香港只能使用中医疗法,促使中医师在碰到难题时,不断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的方法治疗。如此而来,既确保了传统正宗的中医的传承,又使得中医师不断保持探索创新之精神,促进中医向前发展。张群湘博士笑言:也许发展至一定阶段後,中医、中药的出路就在香港。
无论是在无管制时期,还是在当下,中医中药能够在香港一路传承,並蓬勃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医是真正具有疗效的科学。儘管外界曾批驳中医中药不科学、不现代,然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是值得信任的。“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因而,作为中医师,有责任不断精进医术,捍卫中医的生命力。”
也正基於此,张群湘博士对於香港中医界的发展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纵观香港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环境大大转好,相信在未来,中医、中药可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另一方面,张群湘博士还参与了多个中医社团,现担任香港註册中医学会常委、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副会长、世界中联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众多职务。与众医学同仁们一起交流经验心得,研究探讨前沿医学技术,全面推动中医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