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时间:2022-05-17 14:2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软件测试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第1篇

一个优秀的专业软件或软件系统,往往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经过长期的合作才能完成。作为课程设计,我们不必重现这一完整的过程,但需要完成几个必要的阶段,即调研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实现这3个过程。一般软件的开发过程中都有软件测试的阶段,但本课程设计主要在于让学生独立研发,基本的测试工作都在编程实现中完成,因此不将软件测试作为单独的任务。在完成软件程序的编制后,应要求学生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一个项目的研究报告是对该项目的研发过程的总结,对研发成果的展示,甚至有时还能弥补一些实际问题中的不足。对于研发团队自身,积累的研究报告也是团队内部人员总结提高和培养新人的重要材料。因此,我们把研究报告的撰写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最后,让学生各自按实际情况撰写一份简要的心得体会,这不仅是学生自我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更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和研况的信息来源。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调研分析、软件设计和实现、研究报告撰写和心得体会撰写4个部分,顺序依次完成。

2调研分析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瓦斯涌出量预测”这一问题是很陌生的,学生要完全从零开始,逐渐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借助专业文献数据库(如CNKI、维普等),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查阅专业的文献,不仅要学会使用工具,还要学会逐步地积累知识,并及时利用已有知识深入查阅,不断反复,逐步弄清一个问题,这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仍然容易造成学生查阅过度深入,甚至导致有些学生“钻牛角尖”的情况。因此,需要提供一个调研的大致思路,对调研过程进行简化,并对查阅的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调研的思路大致分为4步:第一步,弄清瓦斯的定义及其用途和危害;第二步,基于对瓦斯用途和危害的认识,理解预测瓦斯涌出量对煤炭开发现场的实际意义;第三步,调研目前预测瓦斯涌出量的主要算法;第四步,选取一个算法,较为深入地学习并利用程序实现或借助其他工具实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前2步调研都不难完成,在第3步和第4步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任务做一些限制。目前预测瓦斯涌出量的算法很少,如GM(1,1)[4]、BP神经网络[5]、支持向量机[6]、多元线性回归[7]等,要将这些算法都调研清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应极大简化第3步的要求,让学生查阅几篇相关内容的综述性文献,对目前的主要算法大致有一个印象即可。同时,以上提及的一些常用算法,若不借助专业的数学软件(如Matlab、SPSS),则很难直接用一般的程序语言实现(如C++、C#、Java等)。因此,本次教学将预测算法固定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在学生理解了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后,学习当前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包Accord.NET的使用。该算法包对学生来讲又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目前的说明文档只有英文版,因此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工具和提高英文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帮助。同时,该算法包集成了大量流行的机器学习、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方法[8-11],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3软件设计和实现

完成了以上调研,学生已大致明确此次课程设计需要完成的软件编程任务。文献[12]提出了计算机实验课程中的项目分解教学法,建议由教师将一个项目拆解为不同的模块,再将各模块对应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我们认同这样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部分项目拆解的任务交给学生,由他们自行讨论该软件的架构设计、各模块设计和各项工作的分工。这种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给出大致设计思路,将本次课程设计的功能分为3个部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为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工作量,我们采用.net2.0以上的平台进行开发,鼓励学生利用.net自带的各种应用程序接口和数据处理的工具,如处理集合的LINQ。考虑到煤炭开发现场的工作条件的限制,在设计数据输入功能时,应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数据存储工具,如CSV文件、Excel等。输出尽量采用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并且需要制作报表的生成功能。在完成软件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用自己已学的知识,如C#基本语法、面向对象设计等内容,并且还需要自行思考读取和输出数据的方法、设计和制作软件界面、学习Accord.net算法集的使用方法,这对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扎实程序设计基本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4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弥补实际开发中的不足的作用。研究报告是对已完成工作的总结,它详细记录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出成果和不足等重要的内容。研发团队在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问题、总结解决方案的过程。团队中各成员可以借助这一过程重新认识自己在研发工作中的成长和不足,深入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加深对项目的整体认识。即使本次研发仍有诸多问题未能解决,但借助研究报告,可以方便以后进一步解决或与其他团队交流,然后共同解决。所以,虽然我们不要求学生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但仍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分为以下4个部分:(1)瓦斯涌出量预测问题的背景;(2)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方法;(3)软件的设计与实现;(4)取得的成果与不足。前2个部分主要是对调研和分析的总结,这2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阐述清楚即可。第3部分是此次研究报告的重点,因为这里涉及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最多,涉及到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也是最多。在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有很多部分是让学生自行讨论和思考,各自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现,那么这些部分正是体现各小组的特色的地方。对于这些部分的技术层面的阐述应该重点把握,详细阐述。第4部分同样会出现各小组的报告各有特色的情况,因为各组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软件完成的质量各有不同,又由于各组学生采用读取、输出数据的方法或者工具不同,最终软件运行的效果也会各有千秋。但这些情况都属正常,学生在实践中凸显出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提高自己。

5心得体会的撰写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都无一例外地要参与其中,与队友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中的每项工作。由于自身情况不同,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担任的角色,以至在项目中的成长历程都有不同。因此,心得体会的撰写主要让学生从3个方面简要叙述:第一,简要说明自己在研发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第二,在完成的过程中遇到了何种困难,最终如何克服的;第三,对本次课程设计开发的软件,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比如算法改进、软件的进一步优化等。学生从这3个方面出发,可以较为完整、系统地回顾、整理、总结这一次的项目经验,教师也可以从这3个方面较为完整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6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项目实践 考核 程序设计

一、序言

软件开发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的终极目标。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实际应用知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软件开发能力较差主要与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施展训练不足等因素有关。本文从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实战训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战型培养模式——IPQ模式,该模型以激发兴趣(Interest)、项目实践(Practice)、考核办法(Qualify)作为3个支撑点。

CPQ实战模式包含3个环节:激发学习兴趣、项目实践和新的考核办法。下面首先介绍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对于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向学生展示老师或者原来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让学生感性认识学完本课程可以达到的目标,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

第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感情可以促进认知。老师要多和学生相互交流,增强亲和力,从而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第三,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的组织以一个完整项目拆分成独立、待求解的任务进行讲解。每一堂课都是针对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作为一个待解决的任务提出,并围绕这个任务组织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知识点。这样的安排符合了这样的认知规律:实践(技术任务提出)——体会(互动讲解)——理论(知识点)——实践(实验),这样那些难于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以及遥不可及的项目概念就化解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了解了项目实战的具体实施情况。程序设计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校已经有能力给学生配置足够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尽量让所有课时安排进机房。这样就可以边讲边练,有的知识点单凭口授学生听着不太易接受、理解,反而一实验就明白了。 转贴于

第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稳定学习的兴趣。在边讲边练的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安排一个类似内容和难度的项目,让学生一步步实验。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以后,获得了如下能力:一个项目是如何分解的;学会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点是如何被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开发中;有了能力,就有了成就感,成功会激发兴趣,失败则使兴趣经受考验。

三、项目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关键支撑点

项目实施过程由3-5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实践过程包括:项目选择、项目组队、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考核5个环节。[1]

项目的选择过程中,老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降低其兴趣。项目组队是自由组合,但是基本基于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的原则,其中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大家制定项目计划,撰写需求分析文档、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等文档,监管项目实施过程,相当于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代码编写和整合的后期,还需对其进行软件测试及生成报告等。项目考核是最后一个环节,包括项目演示和讲解。讲解一般用ppt演示文稿,内容为项目设计及相关文档,项目实施过程的难点及关键技术和心得体会。当然作为拓展,之后,对于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讨论及项目评价等。实战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评价性等特点。

四、与时俱进,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考核办法闭卷多、笔试多、记忆多、总结性考试多,考核内容片面,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这种方式对于前面我们倡导的兴趣、实战是相悖的。在IPQ模式中,对于最后的考核我们考虑以下方面,各按一定比重来形成最后成绩:平时项目完成情况8选6次最好的(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按2∶4∶4确定)计总成绩;完成指定项目并进行演示和答辩。除此之外还,平时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承担的小组中的工作量以及讲解演示等也占一定比重。

五、结束语

将实战模式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学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消除了项目的抽象感和遥远感,在这种方式的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接受。在这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实践引发的兴趣和疑问变成了深层次理论学习的源动力,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微信公众号 WORKSHOP教学模式

1.背景

微信公众号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其信息传播方式是一种“微传播”,传播内容可以是微内容,传播对象是微受众。微信公众号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有更广泛的校外订阅者,这一特点让公众号很适合推送信息与知识。在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教学沟通、师生互动等方面,微信公众号具有传统课堂教学、邮件沟通没有的独特优势[1]。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的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工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同时若仅仅满足于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必将使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学生死记硬背而无实际收获。因此,如何提高软件工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很多国内外学者广泛探讨的课题,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2]-[4]。

本文结合微信的特点和功能,将微信平台引入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拓宽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2.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软件工程微课建设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教学文本等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为学生提供知识挖掘的平台,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5]。

“软件工程”课程具有理论深、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软件工程微课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总体规划和任务分解

首先要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然后在每一教学单元中,按照知识要点将课程内容分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将每个学习单元制作成软件工程微课系列,并借助软件工程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

1.2微课设计

微课时间长度限制在一分钟以内,课程设计包括三个部分:概念引入、解释和实例[5]。例如:针对结构化分析中的数据流图的概念,我们首先介绍了数据流图的应用背景,然后提出数据流图的概念,最后结合学生选课这一学生很熟悉的一个工作场景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数据流图的原理与应用。

1.3微课内容

软件工程微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软件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软件维护等概念。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如基于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案例分析。

我们选取了历届学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的优秀作品作为的案例样本,通过展示、点评、分析这些作品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4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

利用微信公共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回复关键词观看微信公共平台中素材库里面的微课程。软件工程微课的建设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有利于解决有限课时与知识量扩大的矛盾,将软件工程那些抽象的知识碎片化,以小视频、小文本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实现对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的数据统计。教师可查看任意时间段内群发图文消息分析及任意时间段内图文消息群发效果的统计,包括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信息。通过所提供的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观看过微课程、观看的次数,以及阅读的时间段分布情况。

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软件工程WORKSHOP教学模式研究

Workshop 是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研究小组的称呼,是一种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是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完成一些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 Workshop 为核心的全能型互动式教学法已流行于国际上许多专业教学模式中[3]。

3.1总体规划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科跨度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任务分解。通过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软件工程实例,创建若干对应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相应工程教学项目及工作情境,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需求的背景等相关资料。

课堂任务的设计与选取应强调以下几点:任务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任务是某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各子任务的完成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每个具体任务既要覆盖一定范围的相关知识的运用,题目又不应过大,应相对独立,便于项目学习的实施。

3.2教学组织方法

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 4至6 个人的小组,也就是小团队。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有明确分工,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分别担任客户、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和评审人员角色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

通过微信公众号,教师提前给每组学生发放每次课的任务书及相关背景资料,并根据课程进度相关微课供学生学习。在软件工程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各团队小组内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和学生疑惑着重讲解相关内容。

在Workshop讨论后,各团队选派代表做总结发言,展示各团队任务完成成果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针对各团队的汇报情况,对团队的工作加以点评。教师的点评要强调知识点的运用方式并指出本次工作的优缺点,为下一次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在成绩评定方面,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接口设计打分系统,统计同学打分和教师打分,并当场统计各团队得分情况。微信公众号能直观及时地反映学生课业情况,同时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升授课水平。

4.结语

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便利的工具,由于其实时性、多元性、个人直接相关性等特点,已成为一个实时沟通工具、师生交流平台、课程知识及补充知识的推送工具。本文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在辅助软件工程教学方面的应用,着重讨论了微信公众号在软件工程微课推送和软件工程WORKSHOP教学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应用微信平台打造新的教学模式,在适当的教学时机应用恰当的微信功能,不仅能促进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能拓展新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鞠明君.微信: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革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郭洪禹,李净,艾鸿.基于WORKSHOP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04):97-99.

[3]郭洪禹.“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0):6-7.

第4篇

【关键词】校企联合 无机非金属材料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11-02

一 引言

校企联合培养是学校、企业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一种合作形式。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指出:人才培养要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地处东盟经济贸易区核心圈,随着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亟需大量的材料来满足经济建设需求,新型材料开发、合成与加工产业也将迅速发展壮大,企业(如广西鱼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集团、海螺水泥集团、北流三环集团等)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人才需求增大,对材料学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广西区教育厅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中也指出,鼓励各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集中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的能动性,加强高水平学科专业队伍建设,这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才能摒弃精英教育时期的固有思想,放开心态、不断调整与完善、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已进行过多方面的有益研究。如何真正办好应用型的无机非金属专业、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本文仅就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二 地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大学的逐年扩招,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走出校门后在短期内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要求,为社会做更大贡献;随着教育的规模化,教育资源日益紧张,实验经费缺乏,实习基地类型单一,理论学习难以跟社会实际相结合等,投资不足和经费短缺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国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学校急需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成为了必然。通过这种联合,企业可以便捷地获得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增强创新和发展能力;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可以极大地拓展办学渠道和途径,找到广阔的用武之地,解决实习经费匮乏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人才与成果并举,因而校企联合是最适合的培养方式,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材料的发展瞬息万变,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较适合本专业的特点,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会是一种飞跃。

将校企联合培养贯穿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以广西鱼峰水泥集团、华润水泥集团等多家企业为实习基地,将水泥工艺学、水泥工艺与设备、陶瓷工艺学、陶瓷工艺与设备、工厂设计概论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课的认识,避免了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学习状况,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与企业相互深入了解、双向选择,解决了工厂招工难、学生找工作难的双重难题。

三 国内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典型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已发展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实施教育的重要特点,但因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使其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上各有其特征。概括起来主要呈现为三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最为典型的代表仍是德国的“双元制”。它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以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办学费用分别由各级政府与企业全额负责。学生需与培训企业订立培训合同,整个培训过程由行业协会作为中介,执行监管与质量考核。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这种模式下教育对象的主要身份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部门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它将学生在企业的培训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同时按一定方式轮流或交替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最为典型的“行业主导型”模式,其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程序性的策略体系。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将校企合作引入教学活动,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或框架架构上突出校企联合培养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一,确立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第二,设置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四 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1.课程设置特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及能力要求,将课程设置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围绕通识教育(综合基础+基本技能)。(2)工程基础教育(技术基础+专业基础)。(3)工程专业教育(工程实践+设计创新)三个中心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突出企业实训并与专业认证相结合。

从课程设置来看,该专业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创新能力;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厂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设置了软件测试课程、企业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参与生产管理、工厂生产工艺设计、设备操作和调试及维护的同时,强调了工程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2.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效果,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珠三角有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广西柳州鱼峰集团公司(广西新干法水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北海新未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千亿元产业广西电子元器件研发中心)、桂林昊华南方橡胶有限公司、三环陶瓷、华锡集团、桂林矿地院等十多家大型企业等均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新产品研制开发创新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对思想道德、社会责任、职业标准等素质,对掌握专业知识和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团队合作等能力,对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等知识给出了具体要求。

3.教学形式与考核方法

学生前六个学期在学校实习,期间企业定期派人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报告,后两个学期在企业或项目开发现场参加实践,即“3+1”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派专人进行指导,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考核的形式与传统相比多样化,如(1)依照传统方式以试卷形式对基础理论课程进行考试,出卷者可以是任课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相关人员,确保做到教考分离。(2)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成绩。(3)也可以根据学习报告、心得体会、文档作品等给予成绩等。

4.教学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对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实践部分的课程,为了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将部分与实际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加工设备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放到企业讲授,以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发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实习、企业实训,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组织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为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五 评价与反馈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能促进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互动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引入,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研发能力,使企业在项目研发、技术咨询、生产运营等方面得到了人力、智力的支持和补充。合作项目的攻关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出品周期,保障了项目的出品成功率,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进企业能及时跟进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发展。在科研方面,地方企业每年都委托给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的横向科研项目。总之,校企联合培养合作教育模式促进了地方高校与企业单位的联合,使他们在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双方合作方面都有所收获。

通过以上研究和实践,制定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方案,建立联合培养大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使培养的学生很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希望社会各界更多人士关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而广泛地展开讨论、研究,不断推进我国本科教育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宏伟.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