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8:1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梅州市初中地理作为初中毕业生升中考试中的考查科目,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占40分。初三时必须展开繁而有序的系统复习。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做好这次考试的复习备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围绕地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梅州市近年来初中地理升中考试题命制特点和升中备考经验,下面笔者提出几种有效备考策略,指导学生掌握自觉学习与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学情分析
本校属于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也有少量外来工子女或留守儿童,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对子女疏于管理。学生比较质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尖子生少且不尖,灵活度不够,中层学生多,厌学学生不少。初中学生处在叛逆期,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紧迫感和压力感,对考试复习持无所谓态度。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地理是副科,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大部分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和非常有限的学习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学科技能,但各种地理能力有待提高,知识迁移灵活性不强。本期的地理课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结业复习任务,取得理想成绩是有很大压力和困难的。
二、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卷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梅州市地理升中试题,题目既有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又有课本重点、难点、地理热点问题和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综合性、地域性、创新性与开放性都很强,突出了学科特点及创新教育,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
1.彰显学科的最本质特征,图幅多,尤其突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地域性既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又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试题中通过图表把地理科的基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最近5年试题所出现的图,我们把它分为下面几类:
由上表可见,梅州市地理升中考试题充分凸显了地理科的显著特色,图的篇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和信息载体,挖掘图中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在备考时可以适当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描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地理观念、地理素养的考查,涉及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可持续发展观内容。比如:2013年试题中:1.下列关于0°纬线和0°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纬线和0°经线都能平分地球
B.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
C.0°经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0°纬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10年试题中: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读下图,在图中找出北京所在位置( )
A.a B.b C.c D.d
这两题质量都很高,虽然不偏不怪,但稍具挑战性。考查的基础知识很简单: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点,非常灵活地考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判别位置关系的能力,可谓从一题折射出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3.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试题情境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入生活,走向社会。2012年试题中有些题目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4.下列哪组资源只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
A.土地、森林 B.耕地、天然气
C.水、煤炭 D.森林、铁矿
7.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在我国领土黄岩岛附近海域骚扰我国渔船,制造事端,严重损害中菲关系。读下图,黄岩岛所在的海域是我国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这些题目都充分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课标的这一理念。
4.开放性试题频频出现。
2010年试题中,第13题第(2):如果亚马孙热带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3)遭到严重破坏,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后果?(至少两点)。2008年试题中,第45题第(2):南极洲为什么在巨大的冰层下埋藏着此种矿产?这些试题考查的知识既出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拓宽视野,重视实践,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放性题目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在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中,特意没有给出唯一答案,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所答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开放性题目的增加,可以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主观发挥,大胆联想,要求地理课堂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升中复习有效备考策略
1.明要求,把方向。
初中地理升中考试虽然是升学考试,但测试考查的内容基本是初中阶段地理内容中最基本的知识,而且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怪题、偏题少,难度要求不高,可以说题目怎么简单怎么考。试题按其难度区分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三个层次。难度分布采用易、中、难为7:2:1。把握好了考试难度,不仅为复习节省了时间,还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复习效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覆盖了国家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梅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梅州市初中地理乡土教材《梅州地理》;知识点多而复杂,记忆性内容所占比例大。
据考试说明其试卷内容结构如下:
由此可见,复习重点应放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国地理部分和七年级上册的地球和地图部分。因此,复习中要围绕这点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用,真正掌握“双基”。
2.抓考点,定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升中考试来看,大多考那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难题偏题少。我们复习时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把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全部罗列出来,目的是让学生对考点内容和要求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查漏补缺,向学生交代清楚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学生要记住的重要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等。例如东西半球的界线、经度等一些重要的数据或地名等应当牢固记忆,并落实到图上。对地理概念、理论和地理规律要理解正确,切实把握。总之,要使学生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知识点清晰。以下是笔者对考试说明理解下整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和要突破的重点,如下:
理清课本内容中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
3.讲方法,授技巧。
(1)识图用图方法和技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纵观历年来的试题发现与地图有关的知识考查(含无图考图题)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们在复习时指导学生用图、识图是复习的重头戏。复习时要坚持强调图文结合的原则,并把各知识点落实到图中,切忌死记硬背,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名、指向标、刻度、图例和注记等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复习时充分利用空白地图,能很好地让学生将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中理解与掌握,不凭空记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理解掌握了地图后,还要学会如何分析地图。如:判断中国南方北方气候类型图时,首先要找出0℃所在的位置,然后在0℃这个位置的旁边画一条界限,有了这条界限,看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上,哪幅图的1月份气温在0℃以下,就能判断出哪幅图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气候图。此外,还要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技巧,加强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提高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地图、进行空间联系和地理逻辑联系能力,提高对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2)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
中考知识点虽然大多是基础,但是知识点多而且范围广,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中考复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比如复习中国气候时,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连在一起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有:中国的气温分布规律(我国夏季气温最高最低点,冬季气温最高最低点);中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解决措施;秦岭-淮河一线;中国的农业。将这些知识点连在一起,系统讲解掌握,这样学生复习效果较好。
(3)答题技巧。
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一,仔细审题,让学生认真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第二,平时师生注意记录典型错误,以便有针对性地纠正,不断改正。
①选择题具有答案简明,覆盖面广,知识跨度大,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解答这类试题时,最好用排除法。②解答非选择题时,考虑到此类题具有内容完整、直观性突出、运用地图能力要求高、综合性强等特点,解答时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对比、推理分析,抓住问题要点,尤其是开放性试题,注意把握答题的要点,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和准确性。
4.问热点,重实践。
地理热点即是与地理学科密切联系,而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或危害的国际或国内的新闻热点事件,大多数属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热点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和考核的重要切入点。纵观近年来梅州市的地理升中考试卷中就有相当多的考题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因此,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及时把新闻热点带入课堂,师生共同将素材变成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相关热点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复习“板块的运动”时,可以引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及核泄露问题,让学生分析地震的成因,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中国在防震这方面可否借鉴,核泄露属于环境问题有哪些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就应用了“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等知识点。又如:喀什热点可以设计新疆气候、地形、农业、坎儿井、水果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复习并掌握涉及的知识点。
另外,备考阶段,教师最好能对平时积累的热点进行比较筛选,突出五个左右的地理大热点。这五个热点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是重要的地理热点,它们和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二是要尽可能地让这五个热点覆盖到所有重要的地理考点,以便通过地理热点的备考使后期复习具备系统性,覆盖面大。
总之,在地理升中考试复习中尽量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现实中各类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的有用性,增强地理学习主动性,提高升中考试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体现课改要求,突出学科特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2(265-266):52-29.
[2]刘金龙.谈地理热点试题的命制与高考备考应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4(316):52-29.
【关键词】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中考复习
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指以文字、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并立足于学情、考情选择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复习主题,依据主题来整合复习内容,甚至可直接打破章节限制,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力求解决复习课中的真问题、实问题。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知识点集中、耗时较少;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特点。
一、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本世纪以来,全国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新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反映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此外,新课程改革中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尤其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体现了地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2.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源于我们的构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通过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构建主义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构建主义重视合作学习,重视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主题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围绕主题分组合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
二、如何确定教学主题
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背景下,选择怎样的主题,以怎样的角度,解决怎样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也是决定复习效益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出几点建议。
1.针对地理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合理设置主题
地理中考复习要紧扣考纲和考点,因此根据近几年中考题型分析得出,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等高线、地形、天气与气候、大洲大洋、河流、农业、交通、资源、区域等。针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细微分割成若干个主题。
2.根据学生薄弱点合理设置主题
复习课除了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更要关注认知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弱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要做有心人,擅于发现并积累这些“问题”,从学情出发,以突破疑点微目标设置主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3.结合学生身边事物合理设置主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地理中考面向生活,解决现实生活的趋势愈加明显,主题的设置应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资源。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人地协调》主题复习课为例以系列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地协调》。整节课分为三个板块,也就是以三个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一:归纳人地关系的知识与原理;任务二:运用人地关系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任务三:提出人地协调的策略。三个任务由易到难,层层相嵌,符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每个任务中都精准剖析考点,筛选考题,在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线完成之后进行考题分析,明确考点和考试方向,最后图解知识,指导学生精确掌握。在任务的衔接或最后引出主题《人地关系》,并升华提炼出可持续发展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价值观。
三、如何构建主题式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中考命题主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来确定考查内容。主题的选择要紧扣考纲和课程标准,让考查点和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吻合,把握中考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主题有的放矢。
2.学生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主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有效、高效的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可以让课堂有一条明显的逻辑主线,让学生开展思维,立体构建。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
3.注意知识与能力形成的整体性
设计“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找到一条主线串联零散的知识,因此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加强知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技能的迁移,可以触类旁通,防止复习的“碎片化”。
4.借助多媒体,促进主题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87-01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内容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适应中考的必经之路。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
一、认真制定复习计划是成功复习的保障
复习要有计划性、目的性,经过复习使学生达到既定目标。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是将每一个阶段中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是各类考试所要进行的重要准备。复习过程中应以巩固、提高、灵活运用为主线,题目以易、中、难为标准,形成梯度,要注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使学生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下搞好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复习。第一轮重点复习数学基础知识,全面梳理初中数学200多个知识点;第二轮重点复习知识点的简单应用;第三轮重点测试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各个阶段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目标要求。每一轮复习都要让全体学生们有一定的提高;第二轮复习要让大多数学生理清知识学会解题运用;第三轮要让优秀的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迁移。
二、复习材料组织的优劣,是搞好复习的关键
复习要以教学大纲为原则,材料的组织一定要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材料内容的组织要严谨、系统,要有代表性,要抓住各部分的知识点,每组题目应体现出有少量知识点的结合向多知识点的结合的过渡,循序渐进。组织材料时,对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探索性题目也要给予重视,这些题目也是当前考试的一个热门。但是对这些内容更要防止偏、难、怪。即使组织有难度的题目也应设计出层次,以利于学生逐步深入,而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好的复习方法是成功复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复习阶段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根本,如果根本失去了,其他则无从谈起。教师要清楚本班学生复习前的知识底数,各层次上有哪些学生。复习时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指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的收获,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是搞好复习的动力源泉。
三、首轮复习:巩固基础,建立知识系统
第一轮复习,要求学生弄懂课本中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并分类理成系统。此轮复习是后二轮复习的基础,因此要切实抓到位。老师要在课堂上板书重要知识点和相关公式。要对每个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数学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公式、定理要能正确叙述,并能通过课后练习进行简单应用;②从中考试卷中选取相关题全面辅助知识点的理解;③对知识点分类复习,并帮助学生整理成知识系统。
四、二轮复习:深入理解知识,重新整合知识
第二轮复习,要在第一轮简单整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运用训练,使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理解,教会学生运用对比、归纳、分类、总结等手段,重新整合知识。要求学生用几条不同的脉络串联初中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五、第三轮复习: 江强化训练,精练深讲
经过三轮复习,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知识和重点和难点也应有一定的认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将知识结成牢固的网络,在使用知识时能做到顺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阶段本人的安排是用本地市历年中考试题和上一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由于中考试题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初中数学知识点,难中易三类题型安排合理,而且直接面向中考,用它作为中考前的模拟训练应该说是非常得当的。但训练时要注意切莫贪多求快,搞题海战术。我个人以为应做到“广阅”、“精练”、“深讲”。
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例如,对综合性的几何题、函数题、代数题都要抓住不放,进行多解法讲解、变式迁移运用。
六、加强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提高考试信心。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第四阶段,是不缺少的一环。这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遗补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其对策是:一是针对我省中考试卷中的各类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三是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攻坚;过难之题确实不会做,学会放弃。
总之,复习一方面是为备考,更是为今后更高的发展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好初中数学复习工作对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洪保平.初中数学总复习浅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4).
关键词:中考;复习策略;地理学科
中考既是学业毕业考试,也与高考一样是选拔性考试。从某种意义而言,中考比高考是更为重要的考试。作为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深深知道地理、生物等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地理无时不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投资做生意等更是离不开地理。为了保证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学质量,本县把地理、生物课程列入中考科目,各以50分分值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由于课程设置原因,这两门课程在八年级就已结业,到九年级学校还须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复习,大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任务,还影响到九年级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本县的地理、生物中考就安排在八年级结业时进行,一方面可保证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减轻学生在九年级的学习负担和学校教学压力。这种变化需要广大地理、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面对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如何利用有限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复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中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为在有限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复习,教师应提前考虑各种因素,把时间和内容的安排精确到天,精确到每一节课。复习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于4~5月中旬,主要立足每年《丰都县地理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从近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看,命题覆盖面广,考试范围以湖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2012)上下册、八年级(2013)上下册内容为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四节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七章联系与差异;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试题凸现灵活性,与社会和时政及生活相结合。但无论试题如何灵活,呈现方式如何新颖,试题始终不能脱离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考查。
例如,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动植物王国”,其原因是: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云南省位于热带 D.云南的少数民族多
这一题涉及多个方面,但展示云南位于横断山区,各种不同气候类型集聚于此,再加之位于高原地区,所以该地区气候纷繁复杂――突显中国气候复杂这一显著特点,抓住这个特点,任何变化都不离主题。这一阶段复习主要严格紧扣考试标准规定范围,以《考试说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强化专题
这一阶段于5~6月上旬,梳理知识体系,讲练结合。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以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重点落实以下专题进行复习:地球;天气和气候;大洲;世界地区差异;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主要产业;中国的区域差异。
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开放性题目训练) 。地理学科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做练习时切忌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深入,下笔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地理规律性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及方法。
3.第三阶段:精准训练
这一阶段于6月上旬至考试之前,重点从基础考点――需要学生背诵内容、地图专项能力、答题技巧三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教授可自己命几套地理中考复习模拟试题进行基础知识点实战强化训练,试题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可带领学生做读图专题训练。因为近年地理考试别注重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重点突出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气候图、中国山脉图、中国地形图、行政区划图、河流图、铁路交通图等方面的练习。可综合练习,演练完整的中考模拟题,从学生答题技巧、心里应对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
二、关注重点内容落实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知识,知识容量偏大,每周2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必须高效利用有限课堂进行复习,让每一节地理复习课学生都学有所获。复习过程中应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评”。
1.讲清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变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地理考试中,许多学生极易将相近或相邻的概念混淆一起(如山地与山区: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还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仅仅进行想当然的直观理解,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法,将相邻及相近的概念集中一起进行对比讲解。而这些知识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地位极其重要,须有针对性地补充这些概念,否则将会形成一系列的难点。
2.讲透基本原理
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涉及,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为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些原理整合归纳,向学生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练”,并引导学生进行应用,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学的一个根本性的论题是:何事发生在何地,以及为什么?即地理学的3个“W”(what,where,why)。地理学家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包括自然和人文现象。“人们面临区位选择”是对地理学3个“W”中关于人的活动进行分析的起点。因为对某一区位的选定是以放弃在其它区位利益为代价的,所以,地理学家在对这些问题分析时,必须设置分析的背景,即人们面临在哪些区位之间进行选择。
设想要建设一座水库,如果坝址已定,如三峡大坝,接下来还有很多问题:坝高是多少,不同坝高的淹没范围,淹没地区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状况,移民数量和职业结构等;不同坝高的社会利益,包括发电、防洪和航运。这些都是水库建设选择的背景。以地理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学派强调经济体是在有差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空间中进行选择,即强调经济体在社会文化中的“嵌入”。因此,区位选择的背景或区位选择的情景设计,或者思考人们面临什么情景的区位选择,均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理。
3.讲明读图要领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必考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专题图形式进行学法指导。首先,仔细审题。要从试卷中呈现的地图加以定位。细读图下说明,了解属哪类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工业图、农业图、交通图等。再对照教材和图册资料查找相应信息,再次认真读图。
例如,地形图包括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前者在平时学习中常见,学生会依据颜色、高度表和图例进行判读。而地形剖面图较陌生,教师则需在讲清概念后,训练学生能将这两种地形图有机结合分析。对于地图,老师可以适当缩小范围以减小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强化地理复习效果
1.知识升华为规律和技巧
地理复习不要只满足于复习知识点,而是一定要将知识点升华为规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理要素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
例如,复习整个初中地理最难的知识点经纬网时,一开始复习经纬线、经纬度等知识,后利用幻灯片带领学生找出度数变化规律,总结出类似“横纬竖经”,“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向东递增是东经,向西递增是西经”这样的规律,最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地理规律,学生的难题可迎刃而解。又如,复习利用等高线判断山地不同部位时,难点是山脊和山谷的判断,除复习山脊和山谷等特点外,可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等高线上海拔数值的递变情况,总结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的规律,并加强练习巩固,这样可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2.灵活运用区域比较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中,区域地理分值最高,包括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区域众多,学生很容易混淆,用区域比较法可化繁为简。例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时,可利用区域比较复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用图片和表格把两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加以呈现,学生则一目了然,容易记住。还可以用区域比较复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和发展条件:北方地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所以在辽中南地区适合发展重工业;京津唐地区资源丰富而发展综合性工业;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则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南方地区交通便利,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所以在珠三角地区适合轻工业发展等。教师不仅在复习课上多用区域比较法,还应教会学生自己复习时常用。
3.掌握特殊记忆方法
语文
语文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学好的科目,有人认为学习语文很容易,不用过于认真的对待。其实不然,语文虽然不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但也绝对不是一门好提高成绩的科目。
首先,自己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我会多掌握一些词汇的读音和字型。
然后,课本上必背的诗句一定背过,多读一些文言文和散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好,好好写BLOG,嘿嘿!锻炼自己的写作的能力。
高考目标:100分以上
数学
其实初中时的数学成绩还算OK了,中考时还考了100多分,不过初中时的函数就学的不太好,以至于高中的数学成绩会直线下滑,高中数学函数知识应用的比例很大,所以自己在很多章节里学习都很吃力。
今后我上课时一定好好听讲,课下多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将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弄懂、弄透,并且在最后的系统复习里,抓住重点,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次飞跃般的提高。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英语
英语一直就是一门很让我头痛的科目,不过自觉得还是一门很好学的科目,只不过成绩一直不理想罢了。初中时的英语糟糕透了,中考竟然还不到50分,其实初中时在英语上花的财力和精力很多,只不过自己不喜欢背东西。从初2起,我就经常请Home teacher上课,毕业的那个暑假里,更是天天看英语,用2、3个月的时间搞定了那6本English,不过高中的英语学起来还是那么吃力,但我明白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背单词。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地理
可以说是我认为最好学的一门课,上课不曾认真听过,考试也都会,成绩也不差。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学习态度可不好。
今后在地理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多做题,将题与图结合起来,用思维在大脑里编制一个地球,便于自己更好的学习地理。
高考目标:90分以上
历史
我对古代史和外国近代史的学习还算OK,只不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还不够透彻,大脑里没有一个系统的结构,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很理解很混乱。而且自己在材料题和简答题上丢分很多,主要是课本上需要背的东西总是记得不牢固。
今后着重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系统的复习,课本上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一定记住。
高考目标:80分以上
政治
在政治的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在历史上的问题很相识,都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背。在考试时尤其在客观题上,丢分很多。
摘 要:在教学中一定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如,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读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地理;能力;主动
我就任高中地理教学已有十余年,经历的新课程培训也有几次,就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谈谈我作为一线教师的一些体会。
一、初、高中地理知识严重脱节
在初中阶段,地理作为副科只被安排在初一、初二学年段学习,每周课时甚少,这么少的课时有时还被大科占用。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地理是一门中考不考的学科,无关紧要,这样态度上放松了。迫使很多专业地理教师改教其他科,由一些非地理专业的老师教地理,这样导致所教授的内容大打折扣。初中地理的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我教的五、六轮学生中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初中地理很过关,这也为他们高中地理的学习带来了轻松和干劲。而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就是一片空白,使他们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遇到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困难重重。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地理必修3本,选修3本)要想抽出很多时间来巩固和重新学习初中地理内容是不可能的,致使很多文科生都认为地理难学,知识无边无际。这是很多年来困惑我们高中地理老师的一大难题。初中地理必须重视起来,要重视就要参加中考,这是我的呼吁,我想这也是很多高中地理老师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初中阶段对地理学科有一个正确充分的认识,高中阶段再加强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延伸,高中文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才会有信心,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教学也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教材每节的隐性知识需要充分挖掘
每节的知识点广度和深度要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需要挖掘的内容: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地方时―区时―世界时的区别及实际应用、日界线中的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的应用、光照图的判读、晨昏线的意义等;第二章大气需挖掘的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布、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等压线、13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成因―气候特点以及如何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判断这是哪种气候类型;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需挖掘的内容:陆地水的类型有空间分类、按循环周期分类、按性质分类、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径流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洋流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教材图3.5的洋流各属于哪一种、大洋盐度分布规律;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需挖掘的内容:岩石分类及其成因、板块构造学说、沙丘等高线判断风向;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需挖掘的内容:陆地自然带的成因、雪线及影响因素。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需要挖掘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做补充,才能把知识掌握得透
彻、到位。
以上是我对高中地理教材的挖掘,只有加大每个章节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
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命题的重点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考查最核心的主干地理知识。本人通过多年上初三地理复习课的经验积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认为只要充分落实好“勤、严、细、实”这四个步骤,就能上好复习课,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
勤备课。精心备好复习课教案,一方面要认真研读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近三年来的中考试题和中考复习指南,明确出题的方向,把握好复习的大纲线索,制订好一整套的复习计划,以便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复习导向,并以它为基础起到承上启下和衔接的作用。二是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中考地理科考试说明》。中考地理科试题的设置,既体现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将考查的知识点控制在《中考地理科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之内,所以认真研读它们,才能把握好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衔接与融合,并依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备考和复习,合理使用好教材,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备好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学生是考场上的主力军,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学初先调阅学生们在初一初二时的成绩表,对他们的基础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在开学后准备一次模拟考试,摸清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有没有特别欠缺薄弱的某个知识环节,如初中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经纬网、东西半球的划分与判读、方向、等高线地形图等内容。这样在以后的复习课中更能把握好详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严把关。初三地理复习课课时少,内容多,增大课堂容量是完成复习内容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已定的复习计划。在课堂上老师要导好复习方向,精心设计好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一系列问题,复习线索要灵活、准确、简单,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去想、去说、去做,真正地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去。多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把握好讨论的时间与方向。对系列问题中的关键问题,老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应该运用哪些知识来突破,循循善诱引领学生找到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复习“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这一内容时,我列出以下线索: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四大工业基地自北向南沿海分布的位置;以轻、重工业为主还是综合性工业为主;有无便利的运输条件(水路还是陆路);有无丰富的原料、燃料资源或淡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充足还是具有科技、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在哪里;四大工业基地的重点城市有哪些。经过这样的思路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正确选择工业基地的相关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在思想上养成全方位、多因素、多层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品质。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及时发现知识点有偏差的地方,及时修正。复习时详略得当,多注意学生们的反应和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和详略讲解的内容,避免累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好4~6人的学习小组,不定时采用提问和小测等方式抽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抽检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让他所在的小组成员集体努力,根据具体情况,或给他们开开“小灶”,提高读图或审题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或强制记忆,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布规律等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每一轮单元复习后,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这是检测复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对检测结果认真分析,及时总结,调整复习内容,查缺补漏,对前段复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够及时调整今后努力的方向。
细辅导。对学生既要做好知识辅导,又要做好心理辅导。每次小测或单元检测以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老师亲自讲评的内容,就将需要辅导的学生集中起来由老师辅导;有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则可以交给科代表或小组长督促完成,再经老师抽查后认为过关了为止。具体到基础较差或某次考试失利的学生个体,要经常进行个别谈心,首先鼓励他们克服畏难心理,不要一遇到”拦路虎“了就退缩,多询问他们,自己失分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运用能力不强,还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是做题目时粗心大意,还是考试时心态不够好,等等。通过辅导与谈话等方式,让学生正视自己,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重新定好学习目标。
实操练。在复习后期,多关注各类中考信息和时事热点,收集兄弟学校的模拟试题,精心挑选部分题目,做到对题目有选择地使用,将题目与考点、教材、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结合,既不偏离考点重点,又不脱离教材,编排好几套切合学生实际的模拟试题,讲练结合,老师多解疑答惑,多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温故而知新,对照考点内容,理清知识体系,逐一检查过关。除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和挖掘更深、更广的新问题,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领悟。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促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达到最理想的复习效果。
初三年级下学期是初中阶段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期。由于面临中考,学生为提高成绩,在所有功课结束之后,必须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总复习,对遗忘的知识点进行补缺、补漏。“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就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初中毕业班在制订总复习计划时,要紧扣大纲,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既要全面学习,又要重点复习和进行适应性考试复习,做到整体把握、点面结合,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可以把中考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通过单元知识要点指导和语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更扎实地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扩展解题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主要针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本着“温故知新”的原则,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轮复习重点以知识梳理为主,注重夯实基础。主要是回归课本,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和课标对基础知识的要求,通过对单元基础知识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从而对所学知识逐渐形成体系。复习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练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
在知识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全盘消化吸收。在回归课本上,要体现“全、透、深”三字要义,全:要通过对初中阶段每册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从单词、词组、句型、语法、话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记住课标中要求掌握的内容;透: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让他们更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深:在复习中补充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评,从而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可以进行“专项辅导与训练”,突出重点,巩固提高。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分别通过语法专项和题型专项技能辅导,引导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知识集中起来形成系统体系,并从中接受解题能力训练,进一步加强对规律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要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注意区别不同的知识学习,以防混淆和互相干扰,解题时判断失误。
在笔者看来,英语语法复习一是要培养学生有整体语感,要学会归纳和演绎,由此及彼;二是要培养学生借助中文进行对比,进而学好英语语法。注重基本语法,适当结合考点扩充,这是初中英语语法的复习技巧。基本的知识往往被认为简单不实用,但是基本的却决定了将来的更高进步。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般现在表示将来及深层的应用:在条件和时间从句中的应用。但考试时,还是有人会弄错。殊不知,在条件和时间从句中的应用是英语的常规,反而却不允许使用将来时。如When you see her,please tell her I will come back soon.(对)When you will see her,please tell her I will come back soon. (错)注重日常积累,切忌死记硬背。题型专项复习,要有的放矢。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针对第一轮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专题训练,收集、积累学生平时常出现的错误,逐个突破。复习的核心是对各块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英语的应用方面,注意英语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听力训练、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写作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时代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阶段是考前指导和适应性训练,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本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察和能力考察并重,查漏补缺,从而使复习达到良性循环。在第一、二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训练,以学生为主,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彻底消除学生的模糊意识,强化考点。模拟训练是考前大练兵,是中考前的热身训练阶段。运用一些模拟题,模拟考试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及答题卡等,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初中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同时,将受到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祖国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奔腾不息的黄河到富庶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诉说着千万中华儿女五千年来的豪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向学生展现着震撼世界的“中国梦”,从沿海地区的飞速发展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复兴,中华儿女以自己的顽强不屈讲述着中华民族新的神话。
然而,有一些学校片面地认为初中地理并非中考主要科目而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很显然,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初中地理教学,首先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我们祖国的现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成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几代中国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不断摸索,总结出“少年强则祖国强”的真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新一代青年是成为祖国建设合格接班人的必需条件。
地理教育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基本国策。比如,“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这一基本国策,许多学生都听过,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一国策的制定原因和现实意义。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我国虽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资源不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同时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步。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理学科,那就一定是“优美”。地理学科不像语文的绰约美,也不像数学的严谨美,地理学科的美,在于它独特的趣味性。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踏上南极冰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征服珠穆朗玛峰,可是,在地理课上,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了解这些地球上神奇的地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初中地理课程就像一对翅膀,带着学生自由翱翔在这山川湖泊中。许多人梦想着能环游地球,饱览世间名山大川,在地理课程中,就是这样一次心灵的旅行,让心去感受地球上每个角落的魅力。
三、初中地理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对学科教材有着自己深入而独特的理解。在笔者眼中,地理教材不仅能告诉学生许多知识,还能教会学生一些灵活实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例如,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种表格、图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学习如何从这些图像信息中获取有效的内容、怎样分析图表。这些方法,将伴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发挥出巨大的用处。对于学生日后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道路,他们从地理课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方法,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创新,是从平凡的日常点滴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思维、合理的分析、科学的方法,这些是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也就是综合素质。初中地理学习超越自身的重大意义,使得这一学科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的一块“战略要地”。作为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认真对待日常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细致讲解课程知识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强调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重心,身体力行地争当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新一代国家建设者。
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是关系到全民素质提高这一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我国面临的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学科。初中地理课程不应该因为不属于所谓的中考重点而受到冷落,相反,初中地理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初中地理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祖国、有知识、有理想的新一代青年。笔者深信,初中地理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学;现状;策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先学后教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里,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贫困山村的学校,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地理课,要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呢?随着近几年中考政策的改变,地理经历了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的艰辛历程。
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与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宗旨相差甚远。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连地理基本常识都不会,导致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知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增加了报告中学习的难度,也使部分学生对地理“望而却步”。
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的对待地理学科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地理学科,所学知识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不是“副科”。教师的思想要转变,并且通过地理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我认为:学科知识的传授重在于教师,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有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地理教师队伍,地理的教学才会有所保证,学生才有机会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
首先是教师配置,能确保地理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少的乡村学校根本没有专门教地理的教师,平时不开课,只有中考前的最后一学期才上课。八年级、九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发下去之后,教师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直接抄在试卷上,分数是直接写在试卷上的。分数只是应付检查,但这种行为让学生形成了地理不用学的假象,一直会影响到高中学习地理的态度。
此外,地理教师要增强责任心。现在许多乡镇一级的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科目时临时负责地理教学;还有的一些教师的工作量不够,增加几节地理课凑数;有的是没有地理专业教师,临时抓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照顾。每到学年结束,教师对下学期教什么,心中没底,在假期不能做一些准备,开学仓促上马。因此,教师也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地理教学上,不愿意下功夫,有的乡镇学校虽固定几个教师上课,但由于教师没有学过地理专业,地理教学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工作中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讨论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角度理解知识,从简单的切口入手,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地理原理。每周定时开展备课组活动和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研活动传、帮、带的作用,教师相互学习。地理教师的进步,源于教师的责任心。在地理教师缺乏的乡镇中学需要这样的地理教师,不计较所谓的学科地位,热爱地理教学,以自己的热诚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会逐渐提高。
二、先学后教:寻找生活中的地理,将地理融入生活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带着学习的心态,利用所学透彻地理解本课时的知识点,再尝试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理解,讲解的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授业,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接受。
地理的综合性学科特性,让不少教师摸不着头脑,大部分初登地理教师讲台的同仁们,认为地理就是一门文科性学科。上课的时候拿着厚厚讲稿上课,非常辛苦的写板书,写了一板又一板,并让学生抄写下来背,学生认真背下来之后,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一学期下来,对地理的学习还是不得要领,逐渐萌生了厌烦情绪。
我凭自己的教学得失来看,地理的教学要与生活相融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如:七年级上学期的经纬网知识,这是让众多教师头痛,也是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的知识。讲解这些知识的季节刚好是秋季,到处都是橘子。笔者将橘子带进课堂,首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利用橘瓣形象的讲解经线,并在完整的橘皮画上纬线,经纬线的特点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还可以重现生活场景,讲解地理原理。如:骑自行车上坡时,同学们会怎样?走“S”形!等高线地形图中公路选线的原理即基于此。
在新课程教学中还需融入我们身边的地理――乡土地理,这在中考范围中也有体现,可以带一些当地的植被、土壤到教室,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记忆中找到本土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三、利用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运用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地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地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地图尤为重要。关键是把握图中信息。如东南亚景观图,我们应该能找出当地典型的植被,当地的建筑风格,或是农产品,课本的图片都是彩图,视觉效果非常好。
期中考试总结1
一、试卷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面覆盖较全,分布到位并非常仔细,把握每个单元的英语知识分轻重的对我所学进行了考核,尤其在试题内容中采取了灵活变化的形式,充分体现了不仅仅是单调考知识内容,而是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情况分析
经分析,得分较好的是单词拼写题,失分较多的是阅读理解题和完形填空题,还有作文写作也失分较多.
三、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从这次考试情况来看,在对翻译和作文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个别语法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尤其是个别题目反复做过几次也没能把握好,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与平时的不够重视和练习较少有关,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在接下来的下半学期要采取的措施有:
1、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还是至关重要.
2、在以巩固基础知识为前提的基础上多注重运用能力的训练和练习,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3、充分利用周天晚的30分钟时间加强查英语词典的训练和每天30分钟英语文章的背诵练习.
4、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运用语言进行创造的能力.
期中考试是对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xxx行的一次检测和总结,其意义在于查漏补缺和总结进龋在考试结束以后分数和名次都可以遗忘,但认真细致的总结却是不可忽略的.考后总结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找出成绩与目标的距离.很多进入新高一的同学都给自己制定了目标,考试之后,首先要看看是否达到了这个目标.达到了,总结一下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同时考虑自己的目标是否订的过低而缺乏挑战性.若达到不了,就应该格外反思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与方法等等,同时反省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否脱离了实际.
2、分析各科强弱的总体形势.即哪科考的好,哪科考的不好,目的是认清自己在不同科目上的强势和劣势.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试分数做一个简单的排序,而是要以确实分析为基础,做出具有可行性的指导分析.比如对于一位数学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来说,分数虽然不低但是考试时时间较紧或者在最后的难题上出现了技术性失分,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否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并及时地做出调整改进,吃老本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3、总结学习方法的得失.高中阶段有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具体每科还有不同于其它科目的方法.初中的学习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强调思维的规则性和良好的记忆力;高中阶段则进入提高阶段,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习方法不可避免的会有所转变.考试一旦失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在该科的学习方法上是否存在缺陷,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成绩十分理想,也应该找出原因所在以便今后"发扬光大".
4、整理薄弱的知识点.各学科的内容都是由具体知识点构成的整体,每个知识点的缺失都会影响总体成绩.期中考试就是帮助进行整理的最好途径之一.考试进行之后,对试卷中耗时较多的题、摇摆不定的题、做错的题均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所在,是公式掌握不牢,是该记住的没有记住,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还是思考方式运用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学习.
老师考试后常说,无论成绩好坏,提高才是目的.期中考试之后,认真进行总结的这一步的意义一点都不低于考试本身.
期中考试总结2
初一得上半期已经结束了,我基本上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的成绩不大理想,我对我失利的原因做了以下的总结:
语文:在课外阅读题中我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失了分。在作文方面,我由于太过紧张导致思路不通所以扣了7分,这也是我语文成绩成为落下总成绩的主要科目。
数学:我不够仔细,本来不应该错的题却错了,而且检查也不够仔细,没有发现,所以我应该深刻的反省自己。
英语:和数学一样,也是不够仔细。而且对一道题目的理解不够深,所以在这道题目上丢了两分,使原本应该的满分的英语,却没有达到自我理想的标准。
政史地生:上课时我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复习时也不够全面,导致地理和生物拉下了很多的分数。这也是我应该反省的地方。
对于期中的失利我应该深刻的反省,所以我对下半期的学习作了以下几点要求
1:语文应该增加阅读量,要透彻的分析文章中段落、句子和词语的意义。要仔细的找到古诗词中与现代汉字的意义不同的地方并加以深刻的记忆。
2:数学应该多做难度深的题目,以便拓展我的思维 ,并要养成一种细心的习惯。并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3:英语要锻炼自己的'语感,并且多阅读英语的文章这样才能提高我对英语语法知识的了解,并灵活的运用
4:政史地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并做好预习。这些科目并不是所谓的“豆芽科”我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了解这些科目的奥秘。
最后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后半期更加努力、勤奋的学习。期中的失利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能从中找到自己失利的原因,我就一定能在期末考试中大放光彩、
期中考试总结3
学习是一个不断总结的漫长过程,因此对于高中二年级学习的每一次阶段性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有喜也有忧,喜在这里就不多说了,针对“忧”,我对每门科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
语文,出人意料的课外文言文作为题目,可以知道光注重课本是不行的,应在“以本为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是有必要的。另一问题是素材积累与语言综合应用的匮泛,我想这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的习惯和态度是分不开的,应多积累,多总结,多运用,针对语文的这些不足,自己在下学期应加以解决。
数学,所有的题型都见过的,但有的会做,有的却不会,为什么呢?,我想这与数学学习的两大要点是分不开的:“多练”,"多想".所谓多练就是巩固基础,适当延伸,勤加练习,这些方面体现了自己缺少练,所谓多想就是多总结多回想,总结这一类题型的常用方法与技巧,回想这一题的解题思路等。可见对于这方面我是比较欠缺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贵在持之以恒。
英语:从初中以来,英语的不足主要就在于听力与完型这两部分,但却一直没有引以为戒,导致影响不断加深,因此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语法,应日积月累;2.平时要训练听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听课文听力,同时也应多读以加深印象;3.阅读与完型也是在与平时的训练和不断积累技巧与经验;4.多预习、复习、总结、积累。
物理:有的人说这次物理很难,有的人却说很简单,的确卷子很简单,但有人却没考好,我想一定主要是考试心态的影响,例如某某,他做的物理题可以说是很多了,我和他补课知道。一些难题他基本都会,但这次考得却不太理想,我认为应该是考试心态的影响,做物理是一门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过程,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制胜,因此要切记勿马虎,同时考试心态要平稳,我的不住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可能是幸运吧,但对于一些易错题,我想还是应该多反思反思的。我想物理的学习正如x老师所说的:“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
化学:初中时化学很好,但进入高中却不理想,这与我对化学学习态度有关。一开始以为化学基础好就行了,但却应知道:高中的化学知识点是很多的,大部分是从来没有接触到的。因此自己对于化学的学习态度就可以体现在化学考试上。 生物:从这次考试中的题目不难发现,对于平常最容易忽略的知识点,考试加以了扩展与延伸,这反映了生物学习不能只是注重点,对于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应该理解运用。
政史地:这3门我想放在一起一块说,因为这3门的学习方法是很相似的。所谓文科就是要背,这一观点太不全面了。我想在背的基础上要学会理解与应用,例如地理考试,它不可能全考你知识点,而是用知识点去解决与运用,因此对于这3门课是不能忽视的,一定要平时花时间去学习与记忆,否则最后的考试就会吃亏。
一、来自初中教育的后遗症——科目不受重视导致的基础知识匮乏
这是目前农村中学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地理课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尤其不受重视。重视的只是中考和与中考科目有关的科目。有的学校制定教学奖励制度,又因为地理不是中考科目,也被排除在外。中学地理和生物进行结业考试后,学生就不再学习地理和生物的知识。尽管会考成绩也会记入学生的学分累计中,但地理会考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声严实松,甚至有的学校老师在考试的同时帮助学生集体作弊以提高通过率。在这种情下,大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就不太用心去学。再加上初三一年地理教学的空白时间,当升入高一后,地理知识几乎是重新从零开始学习。
其中这种情况在新课标改革之前就有了。每一届的高一地理教学中,不是按照课本去讲新课,而是首先领着学生们复习初中的地理课本。这相当于是又带领学生们重新学写了一遍初中地理课程。在新课标改革以前,教师们大多都是讲初中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系统地整理出来,然后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硬塞给学生去背诵,等学生们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高中地理的学习。但在新课标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方式就不适合了。新课标要求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学习,如果以这种“引导——自学”方式来复习初中课本的话,那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且效率并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摸索出的方式是:不进行初中知识的集中复习,而是将知识融入到高中课本的学习中去。在地理教学中遇到大部分学生都忘记的重要知识点时,便临时进行一些知识的补充。另外一种补充初中地理知识的方式,就是设置一些特殊的活动课。这样学生在趣味竞赛的同时便充分熟悉了初中所遗忘的地理知识,以便于他们的高中地理学习。
二、教辅资料要求高,教学设施难配套
对于地理科目来说,读图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地理知识大多是通过地图以及图形图像的形式来展现出来的,因为地理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到知识领域很广,从自然到人文,从天文到经济。而高中地理课本以及配套地图册上的图根本就不够教学使用,还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及各种教辅资料来配套使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张大篇幅的挂图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载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率,但这也恰恰是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硬伤——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严重不足。
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基础教学设施落后,尤其是地理教学器材的配套更是短缺。大多学校有够化学实验室、物理试验室和生物试验室,而唯独没有地理实验室。即使有,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立体挂图以及各种地球仪之类的,连一些最基本的各类岩石标本都没有。另外,地理教学涉及的天体运行、各地的风土地貌等直观知识,也是需要大量的实地图片需要给学生来展示,这都是需要多媒体教学设计来作为载体进行展示的,而农村地区的多媒体教学设施配套不足,许多学校即使有多媒体设备,也仅仅是在报告厅或某个多媒体教室安装,并不能在每个教师普及。在这样的公用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下,只有一些特殊的情况经学校批准才能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场所。这都对地理教学点直观性特点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以上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的解决,向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多媒体设备普及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经过我们多年的摸索以及各地乡村教师的经验交流中,我们也尝试用其他的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在日常教学中长期使用,但可以用购置多种类型教学挂图的方式进行替代使用。其次,教师要多训练板图绘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看图题的讲解过程中,板图的绘制非常重要。第三,利用当地乡土地理资源,带学生实地进行考察。比如讲到关于褶皱和断层的知识的时候,如果是山区地区的话,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去实地参观有褶皱或断层露出地表的地点进行实地参观。
三、生源素质不同,难以将参观学习来的经验直接套用
在新课改进行的这几年,无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基层学校,都在积极地执行新课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也组织了许多一线基层教师到课改效果较好的学校进行听课观摩。但由于各校之间的情况不同,尤其是不同学校之间的生源素质各有不同,被参观学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在其他学校进行推广。这就造成了一个怪圈:教育主管部门想通过这种观摩的方式让课改较落后的学校能学到被参观学校的一些课改经验,而来参观的学校经过听课观摩后不仅没能够学到有效实用的课改经验,更是发现了生源是推行课改的障碍后丧失了继续课改摸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