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3 16:32: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设计师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调查显示,医师、古玩鉴定师、审计师 /会计 /出纳以及教师、律师、科研工作者、精算师、技术工人、咨询顾问、建筑设计师等 10大职业被认为是“越老越值钱”的金饭碗职业。
医师: 治病+保健最赚钱
居首位的“医师”职业,其收入水准一直被人们所羡慕。医生从事的是高科技和高风险的职业,人才培养周期也大于其他行业,因此,做医师自然越做越值钱。一般情况下,主治医师的月收入在 2000元上下;“熬”为主任医师后,收入也升到3500至 4000元之间,个别高年资知名教授级主任医师可达到。如私6000元。
当然,如果你等不及这么慢慢地“熬”,也可以“加速”立医院一般会公开招募年轻骨干医生作为培养对象,还有可能被送到国外深造。此外,外资医院一般规定,医师需要为病人提供日常性的营养保健建议,因此,如果掌握保健营养知识,也许会有机会进入外资医院获取高薪。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无论是哪一类医院,执业医师拥有保健营养知识是发展趋势,因为现代人非常注重自我保健。
律师:向专业领域发展
律师的工作性质类似于医生,属于经验行业。所有的实习律师都必然要经过一个短时期的相对“贫困”期,但一旦转正,收入就会逐年快速上升。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行业知名度会不断提高,收入也会进入递增过程。
律师今后的发展方向应努力朝某一个专业领域发展,把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里手。尤其是商业律师、企业法律顾问等专业方向相对容易获得高薪。
教师: 应用型+方法论吃香
在许多大中城市,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一般白领。以高校为例,助教的月收入在 1500至 2000元之间;讲师在 3000至 4000元之间;副教授约在 5000至 6000元间;教授月收入在 8000至 9000元稀松平常。在普教系统,除正常工资收入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 8小时以外的补课收入。
今后,应用型的教师将更容易获得高薪,但讲授此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案例丰富,授课内容代表先进理念,富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师也必须经常走进企业,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有升学压力的学生,故而传授“方法”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为快速获取高薪增加了砝码。
古玩鉴定师: 等于“古董”职业
古玩鉴定行业的门槛较高,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而这些知识通过突击不能获得,需要时间的积淀,只有在阅“物”无数之后,才能识别珍品。因此,称该职业为“越老越值钱”的“古董”职业一点也不为过。
在古玩鉴定行业中要快速成长的捷径只有一条:就是“多看、多考证、多研究”。此外,按照目前的市场运作方式,如果能够成为高级鉴定师,则可以承包某个部门,独立进行拍卖、典当业务,收入就变得更加灵活。
精算师: 年薪起步价 20万
如今,经济越来越活,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多。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目前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尤其是高级保险精算师的月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居各职位之首。由于精算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启蒙阶段,目前国内仅有 43名国家级精算师、18位准精算师,真是“物以稀为贵”。
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发展,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是第一步,丰富的经验能赋予你高效的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于中国精算行业起步晚,从业环境等都不很成熟,因此要迈向百万高薪的第二步,就是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积累从业经验。
建筑设计师: 底蕴深厚薪水层层攀高
建筑设计师属于稀缺性人才。建筑设计师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广博的阅历,因为建筑反映的不仅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更反映了设计者的人生观以及建筑所蕴涵的艺术文化。所以,目前市场上对建筑设计人才大多要求 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有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薪水一定能层层攀高。
咨询顾问: 新兴行业薪酬增长快
随着咨询业在中国打开市场,咨询师的薪酬增长迅速。目前上海地区咨询顾问的年薪保守估计在 15万元以上。咨询顾问的工作就是替企业诊断“疑难杂症”,并开出“药方”,要用最前沿的眼光为企业做出最具战略意义的分析。因此,随时关注前沿科学、前沿理论对咨询顾问获取高薪大有好处。
摘要: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四年级实行的是建筑设计工作室制度。即有若干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配备一个有资历和教学经验的导师,带着大概10个左右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研究一个建筑设计方向。工作室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每个导师都各有所长,学生都有了解,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室学习,老师也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所长和研究成果教授给学生。但是也有不足一面,就是导师的研究课题的方向都是老师自己独立制定的,没有建筑设计公司的建筑师的参与,所以课题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不足;同时教导的学生大多研究方面能力很强,实战经验不足,不太适应社会对建筑设计师的要求,对于学生就业不利。本文主要是讲,建筑学工作室如何与建筑设计公司的建筑师相配合,一起完成工作室的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如何做到共赢。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工作室制度、三线城市的建筑设计水平、日照分析、建筑学教学改革、住宅小区规划
如今建筑作品设计水平岑次不齐,以三线城市―邯郸为例,好多建筑设计水平,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非常差。
建筑设计水平差具体的表现:1、外型设计老套;2、建筑材料,特别是墙漆或墙砖质量非常差,造成墙砖脱落以及墙漆变色变旧十分严重;3、规划布局单调,一味地增加容积率,造成高密度的城市森林,给人感觉很压抑等。
当然我并不是所有的建筑作品都不好,比如美的城、赵都新城等作品就很不错。当然好的作品屈指可数,但整体水平还是很差。
只所以会造成设计水平差,建筑作品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
第一:设计时间要求苛刻,甲方对设计单位规定的出图时间十分不合理,造成设计师想完成高水平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苛刻而无法完成。比如:河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个设计师介绍说,他在邢台做了一个项目―一个大型的商场,甲方要求的设计周期是三天时间,要求完成的设计成果包括建筑平立剖、建筑效果图,因为要留出完成效果图的时间,所以实际的设计周期不到两天。这个设计周期是荒谬的,但是在三线城市的现实工作中,这种情况很普遍。
第二:设计单位方案中心的问题,在三线城市中,比如:邯郸的很多建筑设计单位没有自己的方案中心,一般都是一些学土木工程的设计师在做设计,所以建筑设计专业能力不足。还有一些设计单位,虽然有自己的方案创意中心,但是创意中心的建筑设计师由于时间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建筑方案的平立剖一般都做不到扩初程度,就交给施工图设计部建筑施工图负责人,大多是施工部门看着简单的平面图和效果图画在绘制扩初图。由于他们参考的效果图图片和平面图的尺寸比较模糊,又缺乏与建筑师的有效沟通。这个过程失去了建筑设计师的控制,导致尺度和比例出现变差,最终的实际效果和方案相去甚远。
第三:很多三线城市的建筑设计单位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作为建筑设计师没有时间经常性地出去和其他设计师交流学习,和和机会参观一些比较有名的设计作品。导致建筑师的眼界不如甲方,严重与市场脱节,与社会脱节,与潮流脱节。设计的作品古板,所有的设计元素都来自图集和规范。
第四:建筑师的素养和责任问题。在三线城市的一些建筑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建筑效果图的表现效果,去迎合甲方或者规划部门。却很少去考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外装的具体做法,以及造价问题。导致的结果是,效果图虽然很漂亮,最后因为这个工程当地做不了,或者造价过高而放弃设计要求的做法,转而退而求其次,用一种更加便宜,更加便于施工的方法。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做效果图时,都是石材效果很漂亮;施工时已经变成劣质墙漆。结果是效果图很漂亮,但只是一幅漂亮的图画,与实际项目毫无关系。
矛盾的突出点总结一下就是:1、任务量的时间要求太苛刻;2、缺乏对建筑材料及建构做法的研究;3、缺少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的机会;4、建筑师对扩初图失去控制。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我有过深切的感受,也做过很多改进的尝试,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以后,我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建筑学四年级工作室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工作室的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公司有效地改进工作。虽然没有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对于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来有效地改进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实践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建筑学院要提倡并支持工作室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该与建筑设计公司所遇到的突出问题相关联。利用建筑学院的专业的师资团队和图书资料以及大量的专业的学生资源。利用学院教学单元来完成对建筑设计公司遇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使大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建筑设计公司的一个智力支持。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设计公司的建筑师参与建筑教学的题目设置,并且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工作,以及最终成果的评判工作。为学院的建筑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使学生的学习,教师的研究跟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同时建筑学院将最终的师生的研究成果与建筑设计公司共享,作为建筑设计公司的成果。最终实现共赢。
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提议方案:首先,建筑学院各个工作室与建筑设计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探讨现今的建筑现象和建筑设计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定一系列的研究课题:比如户型产品的定位,地下车库设计的经济性,建筑墙身材料的选型、住宅小区的容积率与住宅产品类型的关系,日照分析的技巧与特点、节能分析等等。
接着,每个工作室根据工作的特点和指导老师的擅长,确定一个特定的研究专题。以任务书的形式将特定的专题放到工作室的一个教学单元当中。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建筑设计公司的建筑设计实践,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际项目作为研究的主体。有了具体的项目为依托,导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带着问题重新去做这些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去做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将每个研究课题分解成若干小的问题去研究;以及通过对类似的成功的建筑产品的剖析,得出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作室的作业要求的成果是一系列课题相关的论文以及子课题的论文、满足要求的建筑作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建议定期从建筑设计公司请一些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建筑师来工作室与建筑系的师生进行经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设计研究的方向,以及和工作室导师一起评价和指导学生的论文和作品。
最终,将教学的研究成果反馈给建筑设计公司,建筑师采用这些研究成果,并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去检验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建筑师的实践过程中会得到很多一线人员的意见反馈,包括开发商、前期策划、规划部门以及销售人员。得到最终的意见和建议,建筑师可以直接反馈给工作室的导师,导师可以综合考虑这些意见,结合之前的任务书,编写新的任务书,在新的教学单元中,带着新的问题去研究。这样的反复调整,使建筑设计的研究成果更加完善。除此之外,导师可以以研究课题的方式,进一步发展相对成熟研究成果和建筑作品,将其抽象变成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建筑设计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按照要求进行选择,因为每一种产品都经过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所以一定不会差的,同时又满足了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建筑方案工作周期苛刻的要求。
建筑学院的工作室的课程具体怎么安排,如何思考问题,制定教学计划,最终结果对建筑设计公司和建筑学的学生的意义到底有什么。我以住宅小区设计中“日照分析””作为研究课题为例,做一个课程单元实践的介绍。
首先是研究课题的确定,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公司都是在做民用建筑设计,其中住宅区设计又是做的最多的。如今在国家节地政策的要求下,住宅区的容积率一般在3.0~3.5之间;在一些商业综合开发地块,容积率甚至控制在4.5~6.0之间。高容积率的开发产品都是高层,高层建筑的间距要求有两个最重要的依据,分别是日照分析结果和消防间距。总而言之,日照分析在住宅区规划设计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学会做日照分析,更合理地规划建筑平面,使建筑方案既能满足甲方对容积率的要求,又能满足当地对大寒日满窗日照的要求是很困难又是很重要的,所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非常有必要。特别是在三线城市,开发商对于提高住宅产品的米价格缺乏信心,一味地追求容积率,认为容积率越大,盖的面积越多,自然利润越大。换句话说,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容积率的满足,也是开发商利益的保证。掌握日照分析的技巧合理布置平面和采取一些其他的提高容积率的办法,是满足容积率的最重要的手段。
首先,导师和建筑师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有效地提高容积率的方法。比如:加大单元楼的进深、提高每个单元楼的面积、控制单元楼的面宽、适当安排东西向住宅以及北侧的住宅基座位置设置成商业或者车库以此提高窗台高度等。
接着,导师和建筑师需要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日照测算的方法重新规划布局。特别地,需要找几个地形形状不同的地块来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实际操作,去感受不同的地块形状,对于满足容积率难度是不一样的。天津市华汇建筑设计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比如长方形的地块(南北长或者东西长)容积率比较容易满足,相比较方形地块容积率不容易满足。当然地块的周边坏境不同,满足容积率要求的难度也不同。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北侧是水域或者是条比较宽的市政道路,因为不用考虑对北侧建筑的影响,北侧的住宅建筑的高度可以灵活控制,所以相对比较容易满足容积率的要求。相反北侧如果是住宅小区的话,就要考虑对北侧住宅的影响,所以难度就加大了。如果周围都是民房的话,不仅要考虑对北侧的影响,还要考虑对东西方向的住宅的影响,所以难度就更大一些。
再者,导师需要教导学生,日照分析并不是概念性的计算,而是系统性的计算。计算日照需要考虑很多具体情况,首先日照分析要考虑汇总场地的标高,如果高差比较大坡地和平地的测算结果相差是很大的。再者日照分析要考虑住宅建筑屋顶的形式,以及室内外高差。如果建筑是平顶的话,要考虑女儿墙的高度和其他遮挡构件的高度,如果建筑是坡屋顶的话,要考虑屋顶高度以及坡顶线的位置和坡度等因素)。再次日照分析要考虑周边的情况,如果周边是已建好的建筑或者已经规划好了建筑布局和高度,需要考虑已有建筑的遮挡和对已有建筑物的日照影响;如果周边尚未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规划条例的要求(比如邯郸市规划条例日照分析的设计对称法则),模拟新地块的规划。同时考虑模拟建筑物的遮挡和对模拟建筑物的影响。除此之外,如果北侧尚未规划,要依据当地规划局的规划条例,保证北侧住宅区在满足规划退线后的区域的日照,在规划建筑物遮挡后达到应该有的小时以上(比如邯郸市区满足2小时以上,县区3小时以上)。
摘要:本文针对三本院校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学生现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学术氛围、教育现状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探索合理的三本院校教学改革的方法,研究结论是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特性形成合理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根据自身情况形成教学质量的提升,借助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字:三本院校、设计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建筑设计课是学习的核心之所在,也是五年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建筑设计课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建筑学的教师来说这门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通过五年的学习让学生能具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和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建筑师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对现代建筑师的要求,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很多学校已经初见规模和成效。本论文旨在针对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研究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
2.三本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现状
首先,三本院校的学生是高考第三批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和重点院校的学生相差较大,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们的智力水平不如重点院校的学生,只是学习自律性较差,缺乏主动性、遇到困难容易放弃、自觉性差。其次,三本院校每一届会有几个分数较高的生源,有一些平常成绩较好,但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自制能力,这样就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再次,三本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对他们的就业会有帮助,这些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让他们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2.2师资队伍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筑市场繁荣,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居于较高的排名,建筑行业的收入也相对较高。一般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都会选择进入设计院从事设计工作或进入房地产公司成为甲方。这种情况之下,三本院校师资的引进就比较困难,老八校的毕业生很难引进,硕士学历以上的更是困难,这样就导致了三本院校的师资人才梯队和储备不合理,不能形成高层次的师资力量。
2.3教学条件
建筑学专业具有它的特殊性,和其他的工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设施上有较多的配备,比如:专业教室、模型制作室、物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等。现在很多三本院校是因为看到近些年建筑学专业一直有很高的就业率所以开设了建筑学院,可是校领导包括有些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些实践教学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没有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来建设专业教室,和其它的工科教室没有什么区别,有的没有建设这些实验室,有的建成了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缺乏认真的管理, 这样就丧失了它的意义,也就对建筑学的教学和专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
2.4学术氛围
一个好的学术氛围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学术氛围会影响到整个学院的人文环境,对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好的学术氛围会带动整个建筑学院的活力,从而引起学校领导对建筑学科的关注度,形成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力。但是现在三本的建筑院校普遍缺少这样的学术氛围,不过良好的学术氛围也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以及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的。
2.5教育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师的培养,职业技能窄,缺乏综合能力,这样就业的渠道就难免单一,这就需要对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的配合补充。现在的社会现状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都能从事建筑设计这一职业,一个完整的建筑项目,既需要前期的建筑师的方案设计,也需要施工图人员的深入配合,还要有后期的施工,以及甲方的开发人员。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掌握建筑运作过程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高校建筑学教育距离社会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3.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体系
目前不论是重点还是非重点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把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职业建筑师作为主要的目的。但是三本院校和重点院校的差距决定了办学质量的优劣,所以三本院校应该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职业化培养模式。应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师,应该面向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应该包括其他领域,比如:施工图人员、建筑经济与管理、房产策划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方面。应该根据建筑市场和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整专业课和实践课的培养计划。
有时候教学改革单靠学校内部的力量是不够,还需要多听取设计院以及相关企业对学校培养计划的意见,做到教学计划和市场需求的统一。还可以请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院工作人员以校外专家的名义参与一定的教学,也可以是讲座的形式,使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对设计院的工作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有一定了解。
3.2根据专业特性形成合理的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
在专业教学体系方面,应该突出建筑设计课的主导地位,由深入浅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探索最优的设计方法;设置丰富的专业选课办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经常举办专业相关的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还可以通过优秀的建筑设计师的影响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浏览设计方面的网站,建筑是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但是建筑还具有功能性、工程技术性和经济性,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就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保持思维的创新性。
3.3根据自身情况形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本院校的建筑学专业通常起步晚办学时间短,教师大都比较年轻,实际的设计经验较少,所以在上课前就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学生方面要加强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教师自身应熟悉所要讲解的教材,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上课相关的最新资讯和前沿动态有所掌握,及时的传授给学生。第三,分科目形成教研小组,集体备课,共同完成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大纲以及教案。第四,认真辅导和批改学生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引导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工作,师资力量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学术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部分三本院校在招聘建筑学专业教师的时候首先是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的社会现状很难引进学历水平和实践水平兼备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说难度较大,比较可行的是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将已引进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给他们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样比直接引进的可能性更大,效果会更好,也会降低成本。
对于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学能力、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培养,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整体的建筑观,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市场。
3.4借助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筑学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在实习单位的实践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和工作能力,了解实际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让学生对自身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做出调整,也能让学生及时的形成正确的职业规划。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的软实力邀请省内知名的设计师或负责人,来学校给学生讲解他们所做的实际建筑项目,以及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对建筑设计的运作有个大致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个心理上的准备,让学生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和发展前景有个正确的认识。
4.结论
对于三本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学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探讨和验证。教学体系改革需要一个长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还要根据每个院校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能一味地借鉴和照搬别的院校的模式。这就需要每个建筑学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一个完备的适合于三本院校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地方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曾磐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与系统的工作,工程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为工作内容的过于复杂而导致设计图纸出现一些问题,最后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本文对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总平面布置图
送审的施工图文件中,总平面布置图基本上都有,但表达深度差别较大,大部分工程只做到平面定位图,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主要问题有:
1.总平面图要有一定的范围。只有用地范围不够,要有场地四邻原有规划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多数施工图只有用地范围内的布置图。
2.保留原地形和地物。场地测量坐标网及测量标高,包括场地四邻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有些工程的总图设计往往无保留。
3.竖向设计。往往只有标注建筑物的±0.000设计标高的相对场地的测量标高数值,有的只有标注室内外高差数而已。结果是:
(1)竖向设计标高不符合规划部门的控制标高。
(2)场地内与场地的城市道路标高不衔接,不合理。
(3)场地及其道路的标高不利于排水。
(4)场地内道路无设计标高,特别是交接处、建筑物的入口处,也无标注道路坡长、坡向、坡度以及地面的关键性标高,也无路面的设计断面。
4.没土方工程平衡设计。盲目的竖向设计,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挖方或填方,增加造价,造成经济损失。
5.总图设计必要的详图设计。比如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反映管线上下、左右尺寸关系的剖面图,以及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花坛绿地等详图,场地的排水、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给施工带来困难,也无法保证总图的合理性。
6.消防车道宽度不满足消防要求。消防车道距离高层建筑外墙小于 5米 ,不满足消防登高面要求。
二、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
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的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区别对待,在设计当中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确定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计算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注意建筑构造尤其是防火构造的设计,正确设置防火门等,在达到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满足使用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要求。因建筑种类繁多,图纸问题不尽相同,而篇幅有限,笔者在此着重讨论一下住宅建筑窗间墙、窗槛墙在防火安全问题上的设计要求。
很多建筑设计师在窗间墙、窗槛墙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主要是概念不清,对规范的理解不透彻。对于住宅类建筑而言,在防火安全问题上,窗间墙、窗槛墙的尺寸主要有0.8m、1.2m、2.0m、4.0m几种情况,具体设计要求如下:高层单元式住宅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时,除了要满足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单元内住宅各户之间的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均为大于1.2m的不燃烧实体墙,而单元之间,各单元分户墙水平两侧相邻住户之间的窗间墙宽度为不小于2.0m的不燃烧实体墙,若单元分户墙相邻住户位于内转角处时,内转角两侧外墙上的外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除此之外,其它住宅建筑各部位上下楼
层窗槛墙为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墙(因楼梯间为一个垂直防火分区,故楼梯间外窗的窗槛墙高度无特殊要求),特别要注意凸窗、飘窗、低窗台的外窗设计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当设置防火挑板或在防火安全范围内采用固定窗扇的乙级防火窗或火灾时可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窗等措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物的楼梯间应优先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间的外门、窗洞口与两侧其它房间的外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虽然该条在现行防火规范中没有具体要求,但是为了保证安全出口的可靠性,设计中应尽量执行,据悉,正在修订的新版防火规范中已有相关规定。
三、建筑节点大样施工图
很多设计师认为设计好建筑的平、立、剖面施工图就做好了的施工图设计,容易轻视建筑节点大样的设计,更有甚者认为绘制大样图是毕业生做的事情。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建筑大样图的设计更能反映出一个设计师对建筑物的理解是否透彻,以及对结构专业和设备专业的概念是否清晰。有这种想法的设计师往往在大样图设计中表达不清概念混乱,甚至天马行空,不考虑结构、设备专业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可行性,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在大样图设计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注意的是,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是相当严谨的,图中的任何一根线、一个字都应当仔细斟酌,尤其是反映建筑具体做法的大样图。例如墙身上复杂的线脚造型,在外立面上的线条是凸出的还是凹陷的,图中每根线、每个字都要有具体含义,每一处构造都要具体定义、定位、定尺寸、定做法,应确保施工单位能据此正确施工,而且,建筑大样图要对应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切不可出现平面对应不上立面,立面对应不上剖面,剖面对应不上大样的糟糕情况。
四、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建议
1、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符合国家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规定中规定,在高层建筑内,不能设置游乐厅、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活动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时,就需要在建筑物的第一层或者是在二、三层设置这些儿童活动的场所。同时,还要设置一个单独的出入口。
在最近几年,在高层建筑上发生火灾的事情逐渐增多,而且也造成了很多的人员伤亡,使国家和人民损失了很多的财产,也给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对多起火灾事故的调查发现,当发生事故时,几乎都是因为窒息或者是烟气中毒而产生的人员伤亡,另外,就是没有做好对人员安全地疏散。目前。因为在部分设计中,施工人员没有对国家的规范标准达到十分全面透彻地理解,致使避难层、合用前室、前室、疏散楼梯间、疏散走廊等一些用来疏散人群的设施存在着很多防烟设计方面的缺陷,从而使得高层建筑物上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关于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的相关规范中规定,公共建筑的前室面积不能小于6平方米,居住的建筑必须要大于4.5平方米。这样,只调整内部的各个功能的房间,就会把原来的布局都打乱。
2、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建议
首先,要养成做设计前熟知规范的习惯,此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一个设计在正式开始前设计师都应当熟知相关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设计前要找到相关的规范、资料,做到对建筑的使用功能了解清晰,对建筑的消防安全理解透彻,准确把握设计的总体大局,确保图纸不出功能上和安全上的大问题。
其次,要养成仔细、耐心,善于总结的习惯。施工图的精细要求使得设计师不可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相对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来说,精准的表达是施工图设计最大的特点,此所谓“精工出细活”,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做好笔记,不应犯相同的错误。
再次,要养成勤于沟通的习惯。一栋建筑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设计的事情,如何配合好其它专业的设计,如何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做法,勤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要从平时的每一个工程的点点滴滴做起,起码要了解其它专业的常用做法,建筑师“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最后,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把持原则。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时会受到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的影响和诱导,不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大胆”设计,违规设计,钻政策的空子,通常这样的设计就会出问题。建筑设计师应当具有历史责任感,应当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应当尊重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坚持正确的立场,把持原则,切不可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每一项工程要当作作品甚至精品来设计,高要求是做好设计的必须条件之一。
结束语
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正是因为它的繁琐才需要设计师具有极强的专业知识与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做好了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才能使建筑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在此希望在今后的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中设计师能够严防各种问题的出现,勾勒出高质量的施工图。
参考文献
[1] 吴成富,杨雪玲,李炳林,陈绍伟. 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 广东建材. 2011(05)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的焦点话题。在建筑业的不断前行下,安全理念已被全面的贯彻到工程结构设计全程中。要想实现高质量优质的建筑工程项目,不仅要达到项目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与否不仅和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进行一番探讨意义重大。
1、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概述
1.1、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定义
建筑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就是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师的设计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安全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以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利用可行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来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这就是建筑结构安全的本质。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师的设计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筑材料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使得我国现在的建筑经常出现安全问题。从根本上看,这些建筑通常都是因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不高才造成建筑出现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的设置就是为了保证建筑在完成施工后稳定安全的投入使用,结构的意义在于承重,承载建筑主体的承载结构需要考虑到建筑自身的重量、承载重量和一些其他和载重量,一般而言建筑设计承重结构是要根据一个大体的估计值来进行的,这个承载极限数值决定了承载结构的内部结构,包括直径、粗细、所用钢筋直径、长度、焊接性状等等。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使用一般而言会参考建筑设计规范内的各个数值作为施工之前建筑结构设计的参考依据,并结合当地地区资料对风雪荷载以及可变荷载取大值进行估测,对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也要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里去,如地震、飓风、大量降雨降雪,还要结合建筑用途去考虑建筑承受极限,住宅小区和商场办公大楼都有着不同的设计标准。这诸多因素的考虑也是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2、提高建筑设计安全性的措施
2.1、提高建筑设计行业的抗震意识
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是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基础,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要求可以从根本之上意识到建筑结构设计的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内容,要求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及创新型的思维模式,要求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可以精益求精,对于任何一个构件需要精心的设计,同时可以善于反思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如果有好的方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之上发挥,对于其弊端需要摒弃,可以给以后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求将自身传统的思想转变,正确的对待抗震中的重要性,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负责,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水平,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基本意志,能够配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
2.2、提高建筑设计师的专业技能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师要经常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建筑行业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师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主要是依赖专业软件完成,这种软件操作系统的维护十分困难,如果建筑结构设计师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便无法掌握好工程专业软件的运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要加大设计师技术新理论的培训工作,研究出更加实用的专业软件。
2.3、规范建筑结构设计的制度
一个良好的设计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做保障,建筑结构安全设计也不例外,要想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或相关的制度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设计资质,设计完成后要经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再由总设计师进行审批,这样在审核和审批过程中能发现很多问题,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4、应用新兴技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
一个行业要想获得进步发展,都要求这个行业不断的创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建筑行业同电子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变得逐渐的复杂,而与之而来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站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角度来说的话,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于设计人员的要求应该从基本知识的掌握发展到要求对知识有效的扩展以及拓宽。在此种情况之下,以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形势之下的设计需要,然而此种情况之下还要求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考虑,因此,要求同计算行业的发展之间进行结合,使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同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共同开发出一套精密的设计软件,使其可以较好的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不断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2.5、设计方面的全面考虑
在设计房屋加固方案时,要依据房屋实际情况,有理有据的分清区别对待。例如,根据人员的密集程度而言,对一些大型的建筑,设计的混凝土加固方案就要重点研究考虑,必要时要进行电脑模拟分析其构造,并且在建筑内部也要相应的多建造一些承重建筑,来提高安全等级。并且在工程结束后向使用者严肃声明对建筑的一些重要部位不能随意改动。如若使用者改造,一定要在却建筑在一定的安全等级内改动。使建筑发挥出最佳的可利用价值。在一些特殊地区,特殊环境下,要保证改造后的一些重要性能,如防震、防潮湿等。例如在地震多发区,我们就要不仅仅考虑其基本保障结构,还要有足够的承载力以满足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师要考虑到建筑强度、刚度是否会因为局部改造而发生突变,因为一旦发生,就会严重影响抗震能力。另外,我们还应考虑到建筑要有一定范围的结构改变,是能在发生危险情况下有一定的保护能力,给住户赢得一些遇险自救时间。面对此种特殊区域,就需严格要求设计精度,提高强化延展性,使之安全系数达到要求。
2.6、对施工过程有效监控
实际设计完建筑结构后,工程设计单位应及时联系施工单位,或者是设计单位内部人员亲自到施工现场实时全面监督。只要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都必须第一时间和图纸进行一番详细比对,指导施工操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将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或者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以使施工操作者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意识。在我国,有不少建筑工程常常监控不到位而引起各类事故的情况,一旦有异常现象,必须对工程提出质疑,提高管理者与工作者的重视,防止事故发生。所以,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不可少。
3、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建筑企业应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加深设计师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理解,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为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殷辉.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97.
[2]郑继辉.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及改善对策的分析[J].商品混凝土,2013,07:126+128.
关键词:CAD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 C39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CAD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完善,在土木工程行业中给予非常大的技术帮助,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及使用范围最广的技术。现在,CAD技术已经应用在土木工程行业中施工、设计、规划以及维护管理等各个范围,企业在土木工程应用CAD技术不仅提升了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成为了与能够和其他企业竞争的重要技术。CAD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处理运算设备、图形显示设备、外存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信息传输等硬件平台设备。软件部分包括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专业软件。CAD软件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系统可以保持扩充和完善,PC及工作站上可以大量应用。CAD技术迅速发展,其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增加,如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初步设计、计算分析、图纸绘制、3D动态模拟、优化统计等。CAD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生产的管理方式。许多工程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在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辅助设计与管理后,CAD有效压缩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而且实现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伴随着CAD技术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及其技术的成熟,它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显现。建筑CAD由于应用过程复杂,信息处理量大,表达方式非常多,因此要求计算机性能高,处理速度快、显示分辨率高。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而且引进了国外优质的图形支撑软件,使国内出现许多基于CAD平台上的建筑及设备专业CAD软件,可以进行3D造型,快速生成图纸,渲染图可以表现光影和纹理。由于专业软件功能强大,三维模型的应用,CAD设计中的零件库应用起来非常快捷。
CAD技术将设计的不同专业和阶段有机地融合,实现了技术集成化。以技术集成为基础,网络技术为支持,协同技术可以轻松实行并行工程处理作业。CAD始终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使跨地区的生产“虚拟群体”能随时共享图形数据材料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由于各协同方对工程项目需要描述一致,因此可以随时进行跨越地域和系统的信息交换,以修改、评价CAD设计的所有环节。CAD系统大量应用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使其具备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优化了系统的性能,提高了稳定性,自由度更大,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
CAD技术也应该不断创新,创新工作要紧盯国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要适应国内需求。制作的软件的各个功能各个细节,都要给用户良好的体验。那么如何权衡它的利弊关系,如何更好应用它,我们下面就从它的双重性加以分析。
1 CAD技术在辅助设计应用中的优点
1.1 工作效率高,可重复使用
CAD的复制功能提高了设计效率。类似的工程设计,可以在计算机中简单改一下图纸,甚至能够直接套用。CAD软件可以将建筑施工图图纸快速变成设备底图,使设计师在绘制底图时十分方便。并且许多CAD软件提供了丰富的通用详图和分类图库,可以随时调用。这使得计算建筑结构的效率大大提高,一个普通的框架结构,用CAD系统大概一天可以出图,而且误差小,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工作和制图工作。
1.2 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图面整洁度
手工绘图,工作人员要用到许多工具,而且不断的要变换手中用的工具,如果有些许失误,就要进行修改,甚至重画,图面修订较多。用CAD绘图基本一只鼠标就足够了。CAD软件提供统一的线型、字体,使图面整洁统一。CAD软件所提供的UNDO功能更可以方便撤销错误的步骤。
1.3 计算功能及精度提高
建筑设计中要计算大量参数比如裂缝宽度、挠度、承载力、配筋面积等。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各个结构构件如梁、板、墙体等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再根据设计规范进行调整计算,计算结果存在稍许偏差或参数取值不合规范,便会酿成产品设计问题。有了CAD技术支持,会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针对一些外形特殊、规模大、较复杂的建筑,如果不应用CAD,后果难以想象。CAD在日照分析、室内声场分析、灯光照度分析等方面的计算精度和速度极为优秀。用CAD绘图可以同时自动计算工程量,从而减少了设计师的工作量。
1.4 效果检验动态、实时
工程结构在设计时还要考虑与相关专业的匹配程度。如管道设备安装应避开结构梁或柱。因为工程从形态上可以拆分为各种基本形体,所以CAD制图中,在真色彩、真三维和光照的情况下,可以按物体的运动轨迹构造出一个虚拟的实体,进行实时的演示,通过虚拟演示检查设计成果的优点及弊端。
1.5 颠覆传统的设计理念
CAD的智能化将部分取代设计师的一些设计工作,而CAD对设计的标准化、产业化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进行合作设计,异地招投标和设计评审在逐渐为人们接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科技信息,与世界同步。通过Internet已经可以实现SOHO办公,不但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也影响了设计师的工作理念。
2 CAD技术在辅助设计应用中的缺点
2.1 CAD技术限制了设计师的思想和创作
建筑本身是一门融合了工业设计、科学技术、艺术文化、哲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建筑不但是一件商品,更应该成为一件艺术品。某些权威人士认为滥用CAD技术会使建筑设计工作从艺术创作彻底沦为工业化甚至机械化的生产,CAD常用的复制和套用等等高效率的手段,使得设计过程本身就影响了设计师思想的开拓。设计师越来越依赖于CAD技术,导致设计师产生惰性。设计师们标榜技术万能,而不再发掘自身的设计潜力。CAD技术使得建筑作品的抄袭重复屡见不鲜,设计缺乏灵气、没有个性。而最有艺术气息的手绘建筑效果图,也逐渐被计算机效果图取代,计算机效果图虽然方便快捷,但没有了手绘图的个性,更没有设计师笔下透露的思想。
由于计算机屏幕尺寸的限制,设计师更关注的是建筑局部设计,影响了他们对设计全局的把握,会导致建筑物整体的比例、体量失控。CAD系统的精确性要求其各个步骤都要有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得方案设计中需要的抽象性、随机性被扼杀,使得设计死板无生气。另一方面CAD软件自身功能的限制以及设计师对软件使用熟练度的影响,使得建筑设计师不能通过CAD软件淋漓极致的发挥自己的灵感、创意,建筑设计师的思想和灵感被束缚。
2.2 CAD技术导致资源浪费
CAD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且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设计师要熟练掌握CAD软件及相关设备知识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投资可见一斑。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设计师学习和深造的步伐只会滞后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升级。设计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CAD技术的复杂、难懂使得设计师大伤脑筋,因此不得不为设计师们配备计算机操作维修人员,甚至设立专门的CAD工作部。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可能并非一个CAD高手,这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CAD对物质财力的消耗也非常大。要实现CAD制图,大量的硬件设备如:PC、工作站、UPS、绘图仪、复印机、扫描仪、服务器、数码相机等的投资不菲,而它们的折旧率很高,并且经常需要更新升级。如果再为这些硬件都配上必要的正版软件,又是一笔不菲的投资。一套正版软件动辄几万元,如果各个专业软件都配齐的话就要几十万元。
2.3 CAD技术的不稳定性
CAD技术使得设计师随时需要面对计算机病毒、木马、恶意软件及CAD软件自身的更新升级,计算机资料的保存也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可能由于很小的一个设备故障,设计师就得放下设计工作,去解决与设计无关并且自己不熟悉的问题。也可能由于设计师的误操作或者计算机知识的匮乏,使得辛苦几天甚至几年的设计成果被误删、被覆盖而付之东流。
综上所述,CAD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给设计师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CAD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同时正视它的局限性,扬其长,避其短。放眼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歇,作为一名设计人,都要善用先进的技术为手段,不断发掘自身潜力,以敬业的精神和优质的设计为工程设计行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童秉枢编著.现代CAD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电气设计;绿色建筑;基本原则;措施等;
0引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目前,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降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减少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已经成为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作为目前我国建筑业最高水平的绿色认证,绿色建筑三星标识吸引了越来越多品牌项目的目光,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也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重要的课题。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当中重要的一环,涵盖到绿色建筑的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由于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有较强的先进性、复杂性、技术性,要求设计师和工程师应当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宽阔的技术视野、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保证建筑电气设计优质的同时,将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工程实践中,达到建筑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
1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电气设计师对绿色建筑还存在一些不少错误的认识,从而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先进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错误认识一:认为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其它专业的内容,电气专业也就是电气节能。其实电气节能只是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部分。绿色建筑不仅在节能方面提出要求,在对环境的污染的控制、材料的可再生、居住空间的舒适度等方面均对电气设计提出了要求。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需要各专业统筹考虑、相互合作才能实现。
错误认识二:认为绿色建筑措施成本高。目前在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建筑电气设计师根据以往经验尽量适应客户的需求,把前期投资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忽视后期运行环境的节能与环保。
错误认识三:认为绿色建筑就是高科技技术与产品的堆砌。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需要采用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系统,但绝不是简单的堆砌,需要从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状况,同时满足建筑物最优功能。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需要辩证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2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应当考虑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等因素,运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能源消耗的最小化,提高用能设备以及工艺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优质环保的室内外环境。
2.1实用原则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应当满足建筑物功能需要、符合人们工作生活的需求。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照度、色温以及显色指数,同时也应当满足居住的舒适、健康、安全和建筑物的运输通道保证通畅无阻等。
2.2符合实际经济效益的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不可由于绿色建筑要求而使得投资过大,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加大。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当从技术老化的部分入手,投资可在较短时间内用节能所减少的费用回收资金。
2.3技术合理的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应当秉承技术合理的原则,对于各种先进技术,要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再考虑采用适合的措施。同时应用成熟的设计技术,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在每个设计细节充分优化设计。比如变电站深入负荷中心、合理选择线路敷设路径、照度设计的合理性等虽然都是设计师掌握的技术,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加以忽视。其实这些合理的优化设计也是绿色建筑电气设计重要的一环。
2.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贯彻与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师的思想里。切莫为了达到规范标准的条文要求生搬硬套。比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复杂,却忽视运营管理人员的操控能力,造成很多功能行同虚设。
3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措施
3.1建筑物照明部分的设计
3.1.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是照明设计首先考虑的内容.
自然采光需要建筑设计师与电气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相互协作,从建筑整体考虑。天然光采光方式除采用通常的顶部采光和侧向采光方式外,有条件时尚应利用成熟的技术措施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通常采用的措施有采用光导纤维和光导照明系统。
3.1.2照明部分的常用节能措施
在满足照度、色温以及显色指数等相要求基本,建筑物的照明节能设计可从下列几点入手:①严格遵循建筑物的照度标准。各类建筑物都应当依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当中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与施工,对于照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采用混合照明方式,突出其重要部分,减少其他地方的浪费;②建筑物当中的照明设计可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比如用T5直管荧光灯、小功率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以及合理使用LED光源等;③建筑物的照明灯具选取应当合理。一般选用效率较高并且容易清扫以及更换的照明灯具;④合理利用照明周边环境。建筑物的照明环境在装修上,应当注重浅色、光泽的墙面,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增强室内的照明,减少光的消耗等。⑤照明控制合理。一般照明采用分区控制、定时控制、声光控制及场景设置的措施,并采用一般照明与可调节局部照明结合的方式。可选用成熟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3.1.3建筑照明的光污染控制
外立面与室外照明控制对夜空及周边建筑的光污染,合理选择灯具投射方向和截光角选择低反射表面和小角度点式灯。
室内照明控制合理的照度,限制眩光,营造舒适健康的照明环境。室内非应急照明在非办公时间自动控制关闭,在工作时间外提供手动控制措施;
3.2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3.2.1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可再生的能源,具有污染少、环保的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以及蓄电池和逆变器组合而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主要在建筑物的部分用电设备上、环境照明和体育场照明等。在系统的节能设计上,应当考虑下列几个主要因素:①用电负荷的性质以及用电的大小和每天所需的工作时间;②系统输出时电压的等级设计;③阴雨天气时,保证系统能够连续保持工作状态的设计;④建筑物所处位置的日照时间以及太阳能辐射量等。
采用风能、水能、地热发电往往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
电梯能源再生技术是根据电梯的运行情况,通过将电梯轻载上行、重载下行时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供给临近的同电网下其他电梯或用电设备使用,从而实现电梯节能30%。
3.2.2供配电的常用节能措施
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应当确保有合理的方案、系统设备以及供电路线的能源消耗信息。①对用电负荷进行精准的计算后合理对其分配,应当选择变压器的负载率最佳,以保证能够降低电压器的容量、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②运用集中式以及分散式的方案进行无功补偿,使得低压侧功率的因数有一定的提高,保持在0.9以上,从而保证变压器的损耗以及配电线路的损耗降到最低点;③对配电的位置进行明确,保证配电间和配电柜和负荷中心相近,从而使得电压损耗以及电能损耗减少;④对非线性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使其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合理化;⑤峰谷调节能量控制措施的使用。在用电高峰期和低峰期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保证减少电气能源的浪费等。
3.2.3电磁污染的控制
生活中大量非线性设备的使用会导致谐波污染和电磁干扰,不仅增加系统电耗、干扰设备运行,也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影响。电磁干扰抑制便纳入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中。
电磁干扰的来源包括:大地磁场、晶闸管等设备高次谐波、高频振荡电路、家用电器电子开关等。电磁干扰可分为导电性电磁干扰和辐射性电磁干扰。导电性电磁干扰的干扰能量通过线材或电缆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采用滤波器和合理接地可以抑制导电性电磁干扰;辐射性电磁干扰的干扰能量通过空气中的电磁场传播。通常在设计电子设备外壳、箱体时选用理想的屏蔽材料、合理布置设备的线路、接地线,以及采用科学的接地技术来减少辐射性电磁干扰。
3.2.4噪声的控制
变压器、柴油发电机等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机房采取减噪消声措施,设备基础采用减震装置。控制设备震动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3绿色建筑的智能化设计
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用需求。其内容包括通信网络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系统集成等。暖通空调系统电气节能是智能化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50%左右,暖通空调的电气节能具有非常大的空间。应当先从系统的接口处进行设计施工,系统工程师应当和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强电系统设计师进行紧密合作,以达到优化系统的接口,做到电气节能。系统接口处的设计主要包括参数的检测、正确选择传感器;合理计算出风阀门、水阀门以及蒸汽阀门管径;选择合适的电动调节节阀流量;以及对独立运行控制系统的通信口进行设计等。其节能设计方案应当把节约能源与提高控制水平等同对待。具体可考虑下列措施:①对机电设备实施启停方案;②对变风量以及变流量系统进行最优的控制;③对水泵进行分季节的控制;④对低温送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控制等。
3.4建筑物的能耗监控系统设计
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根据用户等情况,对冷热源、电力设备、照明及电梯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3.5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保证住户的健康和舒适。
4结语
2006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实施;2007建设部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正式启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随着十二五的到来,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电气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领域的探讨和研究也将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水设计;发展方向
前言:
绿色建筑作为集节能、减排、环保为一体的现代化代表性建筑,其对于百姓、社会以及环境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环境因素,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在建筑施工时节能,在建筑使用时舒适,在建筑拆除时环保的建筑产品,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产业中的实施手段,使绿色建筑最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见证。
1、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以某绿色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共占地约9.1万m2,总建筑面积为14.9万m2,其中宅建筑面积为13.1万m2,公共建筑面积为1.8万m2。该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力求创建一个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居住园区,通过向小区自然环境中适当注入一些山、水、园、林的人文元素,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进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之身心皆相和谐的生活方式。
1.1节能设计
(1)该绿色住宅小区除了在建筑的外墙、屋面、外窗以及入户门等处采用隔热保温的技术手段外,还在地面、楼梯间墙以及分户隔墙等处同样进行了隔热保温处理,从而创造出一个封闭的保温体系。
(2)采用低温辐射地板采暖体系来替代传统的暖气片采暖方式,由于低温辐射地板具有散热均匀和采暖蓄能效率高等优点,使得达到室内正常温度要求只需要40℃~45℃的供水温度和30℃~35℃的回水温度,比传统暖气片采暖方式90℃的供水温度以及70℃的回水温度节能20%以上。
(3)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节能降耗措施,小区热源系统的锅炉热效率达到了84.23%,热能传输系统的综合热效率达到了92%以上,而受热本体则实现了住宅采暖低耗能量12.7W/m2。上述三个子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一个采暖周期的试运行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该小区标准煤耗为8.57kg/m2,与当地平均煤耗26kg/m2相比,节能率达到67.04%,成功实现节能超过65%的目标。
(4)该小区给每户居民都安装了150L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于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能够节约95%的电能,使得整个小区每年至少节约用电250万度,成效显著。
(5)小区的建筑结构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全部应用新型墙体替代传统的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作为围护结构和内隔断结构,不仅有效增强了保温隔热效果,使整个小区的整体节能性能达到新的高度;还大大减轻了荷载,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有效节约了用材。
1.2节地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造了半地下的车库,在不改变容积率的条件下,增加了大量非机动车位,就此一项就提高了约11.1%的土地利用率;通过向地下要空间,建造了一个挖深超过4m的地下室和车库,增加了约2万m2的地下面积,解决了大量家用汽车停放难的问题。
1.3节水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的节水体系包含了三个系统,分别为地表水半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地下水自然循环利用系统和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其中,中水人工循环利用系统主要是一个设计日处理污水为1000t的污水再生处理站,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并拥有日处理600t污水的能力。小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中水使用标准,再循环回送至小区用作绿化用水以及居民冲厕用水,剩余的中水将进入地表循环系统。通过该节水体系,小区每年可节约自来水约45%,其中绿化用水占15%,居民冲厕用水占30%。
1.4节材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节材设计主要体现于小区的集约化装修方面,本次所开发的900余套住宅全部都是带装修的商品房,采用集约化和产业化的装修方式,各种装饰材料及家具等都是由工厂生产再运至现场装配完成。这种装修方式颠覆传统手工作坊式的零散装修,成功实现了规划化生产和标准化配套,从而有效避免了常见的“二次装修”所带来的装饰材料、各种建材以及家具等浪费情况,对于降低住宅的建设成本也是极为有利的。
2.5环境保护设计
(1)通过节水体系,使得小区的污水排放为零,且污水处理能够达到Ⅳ水体标准。此外,通过将经过处理已达到中水标准的污水用作小区的景观用水与绿化用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2)通过对雨水等地表水进行收集,对地下水进行涵养,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生态水系统,对于小区自然温度和湿度的调整有良好的积极意义。
(3)对小区产生的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和生物处理技术,让大量垃圾就地就能得到处理,预计每年能够减少85%的垃圾外运量。
(4)在小区动工建设3年之前就已经培育苗圃,种植了约10万株树苗,在小区建成后这些树苗都已经移植到小区中,使整个小区的绿化率超过50%。让人进入小区就能欣赏到小桥流水和大片的绿色风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2、绿色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2.1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地更新设计观念,要能够引导建设者的不良思想,引导全社会接受绿色设计风格。设计师还应当提倡符合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各种设计方式,从施工方式、选材、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2.2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应当采用高效设备
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地节省资源,要充分利用自然能,例如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利用,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配合考虑各种能源的使用。在设备的确定和选择时,应当考虑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以及设备的性能。
2.3系统化、模块化的构件设计
工业化的生产或者标准化的生产,能够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要尽可能地选用定型产品应用于建筑设计,在设计时对室内设计要有一种系统化的思想,尽量使用统一的施工方式、造型手法、设计风格来完成。
2.4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材料在选取的时候要考虑再生性,绿色建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可以再生与回收,使用过程中没有伤害,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为了更好地维护地球资源应当选用可再生材料,树立再生材料的观念。材料选择要考虑其实用性,不能过于追求材料的形式。
2.5在结构方面要尽可能地选用新技术
在结构方面要尽可能地选用新技术,例如无梁楼板,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等,为可变性提供前提条件,从而实现利用较少的承载体支撑起较大的空间。例如1997年日本建成的新神户公寓,使用了架空地板与反梁法,方便了隔墙的移动,设计师为了更好地便于用户选择设计出了31种隔墙布置方案,可变性设计思路得到了体现。人类历史就是同大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相互作用的历史,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思路进行完善。
结语:
建筑的外在美是通过其建筑造型来体现的,但建筑的内在美则是通过其是否节能、环保所体现出来的。只有做到建筑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协调与统一,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理念从理论慢慢成为建筑设计的新亮点,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法
1、生态建筑设计的内涵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生态建筑依据建筑生态化的途径可以分为3类:一是绿色建筑,即以无公害为原则的建筑;二是生物建筑,即使用纯天然资源建造的建筑;三是自治建筑,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建筑。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建筑的使用应以人的健康和舒适为基本要求。建筑设计师要遵循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对人的关心,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通风、温度、光环境、湿度环境,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和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在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以至提高舒适性,保证人们居住质量的同时高效节约能源,将健康和环保统一对待。
(2)整体设计原则
我们不能将生态建筑看作一个简单的建筑单体去做设计,而应当在满足建筑本身的目的性的前提下,将其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根据其所在的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统一考虑,权衡比较从中选择最优的解答。其次,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问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3)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趋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强化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还要注重生态建筑的继承历史的特点。首先,尽可能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环保技术和材料是生态建筑的技术支撑,建筑设计中应积极采用适用技术和环保技术,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其次,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的利用、风能的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此外,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3、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整体环境的设计
生态建筑在建设立项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重视选址,设计师应从本地的具体地域环境出发,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建筑整体设计应该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去除传统的与自然相对立的、破坏自然的建筑观,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要协调。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从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能源的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让建筑真正做到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2)灵活的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不仅是室内外空间的分隔,同时还应满足许多其它功能,因此立面设计应尽可能满足使用者的各种要求。首先,在外墙设计时,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其次,在窗户设计时,大面积窗户可使住宅有一定的开敞面积,扩大视野,可以引入更多的太阳能,但窗户的传热系数比其他护结构大得多,窗户面积增大势必会引起更多的能量消耗,因此必须将窗地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应以满足室内采光要求作为窗墙面积比的确定原则。此外,进行遮阳设计。太阳辐射对建筑有很大的影响,日照使室内获得充足的光线,在冬季太阳的辐射可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热量,从而降低建筑的热负荷,但夏季太阳的辐射的热会造成了空调负荷大。外遮阳是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它可以将80%的太阳辐射热量遮挡于室外,从而有效地降低空调负荷。
(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但可以满足室内环境的需求,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能耗。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若利用风压来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首先要求建筑物有较理想的外部风环境(平均风速一般不少于3—4m/s),其次建筑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房间进深较浅(一般少于14m为宜),才可以形成穿堂风。此外,由于自然风变化幅度较大,在不同季节、不同风速、风向的情况下,应针对不同风度和风向,根据不同的风向及风速对百叶窗的开合做出调整,配以方向不同的百叶实现对室内气流的控制,从而实现自然通风。对一些大型建筑,可以采用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系统。
(4)加强建筑智能设计,选用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提高,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生态建筑的智能效应也得到重视,例如把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型计算机、环境监控等技术与生态建筑相结合,设计出会呼吸的玻璃幕墙、智能采光窗、室内自动调湿、调温装置等,从而为人们提供低能耗、高效能的居住空间。其次,在构建生态建筑时,应选用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根据区域性特点,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生物能等。在我国,目前太阳能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即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由于造价低廉、使用方便,被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因此,建筑师在住宅设计中,要考虑在屋面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避免出现二次安装的问题。
4、结束语
【关键词】:结构设计;安全质量;抗震性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的安全对于使用者的生命财产保障显得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建筑的质量安全,即在设计过程中确定良好的建筑结构,必须并在实际施工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是建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建筑处于特殊地段,则必须对此项目有所考虑。
1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度分析
现代建筑产品的安全度能够保障,应该结合建筑力学、统计学理论、概率论等学科加以应用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筛选,并且要结合建筑产业化经济背景下的总体施工作业水准、国家各地区资源使用状况、地方经济水准、以及建筑施工阶段使用的建筑原材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才行。对一项建筑工程来说,设计和施工是对其安全性能的最主要保障。然而目前来说,建筑结构设计操作过程中,往往很少考虑具体作业上的技术规范,更多的却是依赖于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工程技师的从业经验去选择建筑原材与确立结构选型等。因此,当前建筑的安全性能与总体造价存在着矛盾。目前来说,我国各地区施工技术水平、监理水准、建筑物资耗费情况等都有所差异。因此,与国际通行的建筑行业结构规范相比而言,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载荷值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即建筑施工主要原料载体的质量系数与国际统一标准相差较大。所以,我们还要综合各项因素去认真看待这项问题。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2.1 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不足。大地震暴露出的问题,是我国建筑普遍抗震性不足。在遭受相关自然灾害时,容易出现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而一些建筑公司领导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公司员工也不重视抗震性,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不透,设计过程中个别忽略抗震性原则,造成了建筑物施工过程仅仅是一个表面工程,而实质是建筑物并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能。
2.2 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造成安全隐患。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中,一些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获取高额利润,过度节约钢材等偷工减料,不重视建筑物的质量及安全性,导致建筑物中钢材等材料的性能减弱,进一步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不过关,安全性下降。另一方面,一些小的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使用中小城市现在还在发展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且对建筑抗震不利,就是因为可以节省钢材,进而节约开支,所以,一些小建筑公司为牟取利益不惜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钢材。建筑材料使用不足或者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容易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没有按照规定使用防火阻燃材料,没有建造足够的防震承重墙,都会对业主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有的建筑体甚至在开盘时倒坍,充分暴露了在设计和建筑时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些不良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警示。
2.3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设计师在前期调研阶段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目标,而是应付了事,致使建筑的结构不符合实际要求,对业主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建筑空间的划分上,没有严格的区分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没有充分的留出消防疏散通道,一旦遇到突况,极容易产生大的人员伤害。建筑结构的不合理也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不合理的结构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
3建筑结构设计所必须注意的环节分析
3.1 以人为本,提高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性能的重视。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本功,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要精益求精,重视每一个基本构件的设计,在工作中做到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结构设计人员要转换自己的陈旧思想,正确对待抗震性能的重要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负责,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工作负责,应用自己的个人才智,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水平,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作品体现自己的人本意识,积极配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
3.2 以最新的设计规范要求自己的工作。随着建筑业进一步的发展,建筑结构越来越被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而一个国家的规定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而且这些规定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修改,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设计标准。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建筑设计人员要谨守本责,对建筑过程中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提出异议,并提出解决措施,以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多的为人们考虑周全。
3.3 丰富建筑设计计算机支持系统。建筑设计中需要涉及到很多的计算与分析,有一些地方需要三维软件的渲染与效果图的客观展示,而且CAD,3DMAX 软件已经被大规模运用到建筑设计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给我们的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仍然不能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例如有些力学模型不能适应比较复杂的结构和构件形式,对某些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处理不理想或计算不准确,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缺乏保证。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合作去完成软件开发,推新创新,不安于现状,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
4 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抗震性能的分析
4.1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具体要求。首先,在进行建筑场地选择时,必须按照工程的具体需要,对所选择的场地加以综合性评价,并以此作为选址的主要依据,尽可能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地段,一旦不利地段所处的位置无法避开时,必须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4.2 建筑结构设计中减少地震力影响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技术来减少地震力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影响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按照建筑结构隔震层设置的位置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地基隔震、基础隔震、悬挂隔震、层间隔震。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理沦是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对于结构的作用,概念明确,能够较好的反映地震动强度、频谱、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的综合影响,从输入能量和耗散能量的角度捕捉到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历程。
安全设计是一个建筑发挥使用效能的前提。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事业高速发展,但是也暴露了很多质量上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的不严谨造成的。结合新的设计准则,建筑设计师应该加深理解,抓紧学习,以严格的工作态度来完成自己工作。以上结合汶川、玉树地震造成的严重后果对建筑的抗震性做了详细说明,希望能够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应用
1关于生态建筑观的深入研究
1.1关注环境保护方面
在应用生态建筑观时,建筑企业需要深刻的关注环境保护方面,这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观主要的作用就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在展开建筑设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对建筑现场进行勘察,掌握建筑现场周围的环境,从而根据建筑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建筑方案,只有这样设计人员才能做好对建筑环境的监控,同时,建筑人员也能充分法利用自然资源展开施工,这对建筑企业而言具有良好的帮助,适当的生态建筑观能为建筑企业节省建筑成本,并提升建筑质量。
1.2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一个建筑物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质量能否达标,这都需要建筑人员具备良好的建筑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从各方面分析建筑方案,对于建筑物的形态、朝向和空间的布局要能够有效的处理,同时,也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自然环境方面的协调,要能在减少建筑污染的基础上,提升建筑质量,为人们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2关于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对建筑就较为关注,建筑物的质量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建筑行业在市场中发展较好,我国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长。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建筑行业的治理和监管,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坚持遵循国家提出的政策方针,并不断的进行创新,只有让建筑企业真实认识到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性,才能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先进的建筑观念。总体来讲,在应用生态建筑观是需要从环保舒适的角度设计建筑方案。如果建筑企业能从生态舒适的角度出发,则可以在建筑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做到建筑物循环使用,这样建筑企业就能具备充足的建筑资源。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建筑企业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理念,对于建筑场地的选择,首先就要展开深入的勘察,在了解现场环境的基础上,在合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建筑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其建筑物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景,才能让生态建筑观发挥实际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效果,以下内容则是对生态建筑观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分析。
2.1在建筑规划中应用
与其它建筑方法相比较,生态建筑具有较强的优势性,因为特点不同。生态建筑的发展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旦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无法无法符合生态建筑的需求,生态建筑则很难发挥良好环境保护效果。所以,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对生态建筑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适当的生态建筑材料,与此同时,设计人员也应充分的考虑当地的人文特征和技术层次,只有将建筑环境与生态建筑理念融为一起,才能得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这也就更加的说明,在进行生态建设时,设计人员必须要做好建筑规划,按照生态建筑的原理,有效的处理影响生态建筑的各种因素,组好各方面的协调关系,保护建筑场地的生物和现场资源,要能够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因为不同城市的土壤和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要想构建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态城市,既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要能将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在建筑规划中应用生态建筑观,才显得生态建筑更加具有价值。
2.2在建筑设计中应用
生态建筑观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完成建设后,生态建筑能自动发展。随着季节的变化,生态建筑会展现不同的效果。因此,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能掌握其环境保护的作用,同时还需考虑其美化城市的作用。在设计生态建筑时,要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威胁。设计时必须要深入研究生态建筑观,结合生态建筑观的要求,使用清洁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使用,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于建筑材料的应用,设计人员也要以环境保护为主,选择生态的建筑材质,创新建筑技术,加大提倡使用生态材料的力度,避免选择不符合生态环保的建筑材质,要在提倡可循环利用的基础上,达到生态建筑的要求。通常在进行生态建筑时会使用环保木材、天然木材等材料。
2.3室内建筑中应用
如果建筑企业要想达到环保保护的要求,建筑企业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生态建筑,建筑企业不仅要做到现场建筑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还应进行室内生态建筑,建筑设计人员要让室内与室外都能符合生态建筑的要求,利用各种先进的建筑手段,对室内进行生态建筑,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室内温度进行设计,掌握室内的湿度与空气的温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室外的景色融入室内,这样既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
2.4生态化建筑空间的应用
生态建筑主要目的就为了节能减排,因而,无论对于何种建筑空间,都需要采用生态建筑观。但在展开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研究其空间的大小、体积、面积、容量等方面,分析所需要的建筑费用,做好成本预算。尤其是对于体积较小的建筑空间,设计人员要在提升建筑質量的基础上,为人们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建筑空间,但是设计人员必须不能破坏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与建筑场地和谐才是关键。只有建设人员合理的设计建筑方案,才可以优先的改善建筑环境。
3结束语
基本上来过北京的人,没去过王府井的少。在外地人进京必去观赏的景点中,王府井必定位列前五甲。虽然现在北京的地标性建筑越来越多,但是王府井作为北京颇具历史的步行街,始终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实际上,它的确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吃为例,在这里,你既可以吃到老北京传统小吃,又可以吃到著名的东来顺涮羊肉;既可以到东方广场地下一层的美食街去大快朵颐,也可以到五星级酒店去来顿国际美味。当然,这都是走在步行街上就可以看得到的选择,而那些隐匿在大厦丛林深处的美味,其实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寒舍位于东方广场W3座办公楼的平台层,这样的位置令它的定位更为明确:这里极为适合商务宴请。当然也并不拒绝散客。寒舍是新加坡著名餐饮连锁企业――同乐餐饮集团下的饮食新理念。它的第一家店是2002年在新加坡开设的,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新中华莱系。寒舍的新中华菜原材料是从世界各地精选而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式烹调技巧,以精致独特的表现形式呈现于餐桌上,不仅在口味和感受上保留了中餐的精髓,也更契合现代国际餐饮风尚。
寒舍东方广场店是寒舍创办人周家萌与久负盛名的日本建筑设计师S.Miura合作的产物,室内环境极具特色:整体设计走极简主义风格,盛放佳肴的餐具都是在欧洲、日本及中国精选或特别定做的。最有特色的是大堂的顶部――巨大的透明弧形顶令天光毫无遮挡地倾泻下来,令人在就餐的同时感觉到视野很开阔。屋顶非常高,独特的形状前卫又不令人觉得突兀,像是一个透明的太空舱,里面摆满了美味佳肴等你品尝。如果冬天下雪的时候来这里就餐一定具有超美的意境:一边欣赏着雪花缓缓飘落到屋顶积成白色的“雪外衣”,一边将具有独特创意的菜肴送入口中,想想就觉得很美妙。
寒舍的镇店主厨叫做Martin,他是一位有着长达23年厨师工作经验的资深厨师,我去寒舍吃饭的时候曾经遇见过他,当时他非常亲切地来询问我们的用餐感受,他说他非常注重与顾客的交流,不管多忙多累,只要能获得顾客的赞美,他都会觉得心满意足。最有趣的是,有时候Martin也会和餐厅的常客在盘子上相互留言,或者给客人在餐盘上题字。
这位有趣的主厨擅长对传统粤菜进行改良、变化,也会吸取其他各地菜品的精华,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意改造。就拿著名川菜水煮鱼来说,Martin在寒舍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用清鸡汤对新鲜鱼进行浸泡,然后用各类麻椒腌制。这样的工序做出来的水煮鱼既有传统菜品中的鲜嫩和麻辣口感,又清爽入口,没有油腻感。现在这道菜已经成为寒舍的招牌菜品,点击率非常之高。
寒舍(东方广场店)
地址: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西3办公楼平台层
招牌菜:咖喱菠萝排骨、盐烤花雕童鸡
最低消费:约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