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质勘查论文

地质勘查论文

时间:2022-11-11 08:29:48

地质勘查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地质勘察;固体矿产;刻槽样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固体矿产资源这一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对固体矿产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并进一步对矿产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固体矿产样品分析的多种方法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是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常开展中,需要进行的四个阶段,然而为了掌握矿产资源的情况,对固体矿产进行远景调查必须在预查之前开展[1]。

1选取的样品代表性

所谓的样品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矿层的矿种构成及所占比例、分布和矿化程度。因此,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最好选择矿区的核心位置开展样品采集的工作。首先,为了对刻槽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探工作时,就必须要对矿产地质样品进行详细严密的分析和测试。其次,也要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可采性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对样品的代表性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离不开对样品与实际构组的相似度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在取样过程中,刻槽样品的选取必须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才能够准确而真实地反映矿产情况,反之,假如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差,则会误导人们了解实际情况,对矿产的构成、分布和走向等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矿产刻槽样采样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采样方法。比如随意选取样品采集地点、粗暴采集样本,混入其它与检测试验无关的物质,如此便导致样品代表性差,样品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为了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资源的浪费,刻槽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对刻槽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基本分析

判断地质矿层历经了数亿年漫长岁月的演化,在固体矿产实际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千奇百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样品的采集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一般来说,样品的采集方法有拣块法、剥层法、全巷法和刻槽样以及方格法这五种方法,其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拣块法,这种为了得到矿石碎块样品而对侵蚀变化的地质岩层的露出部分进行敲打的方法,是取样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此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和矿化线索的寻找,较少用于矿产开发中的样本采集。因为这种方法所采集的矿石代表性差,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特殊情况如捡拾的“狗头金”)容易使人通过捡拾的矿石对整个矿产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于精准了解区域矿产的情况适用性不大[2]。剥层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样品采集方法。一是薄板状和薄脉状矿化脉使其他的采样方式无法采集到足够质量的样品时;二是地质体的矿用物颗粒较为粗大,或是组成结构十分不均匀时;三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时。是否选择此方法,主要依靠采样成本和困难程度、地质体组成复杂度及均匀度等因素。此方法则连续或是有间隔地,沿着地质矿层露出部分均匀开凿一块矿石充当样品。全巷法,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采用:第一,是采用其他方式无法到达需要采集验分析用的矿层区时;第二,需要采集数量较多的样品时;第三;需要利用全巷法来对采集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时。此方法则是在矿区某个指定的特殊位置来开掘一条井巷,在其中采集矿石样本。刻槽样,它是现在最为普遍且应用广泛的的样品采集方式。此方式可用于大多数矿区及矿产类型,广泛用于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刻槽法基本是沿着矿岩的大致延伸方向,按一定的比例来凿刻一条长长的矿槽来采集样品。方格法,则是适用范围十分狭窄的一种样品采集方法。此种方法按照一定距离内的网格点来开凿采样。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仅在矿体厚度大、矿化对比均匀的矿体中使用[3]。

3合理选取刻槽样断面

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和矿物自身特点的不同,导致同一矿种在同一矿床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矿种的差异及其矿化类型的不同,自然对其采集样槽规格要求的选取也是不同的。首先,如果是众多矿种伴生和共生时,应该以单矿种规格要求中,占据样槽面积最大的那一矿种为准来选取样槽规模;其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类型在同一矿床中分布时,应该以矿化不均匀、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的那一类型为主来选择样槽规模;否则,则无法保证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矿产分布情况。此外,某些较为特殊的矿石有特殊要求,如Ag的氧化矿采用5cm*10cm的规格截取断面,而Fe、Mn和Cr的风化矿采用10cm*25cm的规格;其他情况则最好采取矿产的最大横截面,不宜选择规格较小的断面来刻槽取样。因为在矿产资源的勘察阶段,样槽断面规格过小,会对样品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并对矿产资源的分析有负面影响。

4控制样品的重量误差

为了确保所采取的样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不仅需要选用合理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刻槽样断面的规模,还要把好采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一要预防采集过程中样品缺失和其他物质掺杂;二要确保能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槽规格来刻取岩石样本,不能过大或过小;三要控制好样品的重量误差,样品的原始重量误差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之间,尽量使其降到最小,因为评价样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样品质量的误差值。此外,应当详细填地写采样的记录、样品的登记表和送往检验的单据,以便使样品有据可查,确保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总而言之,固体矿产勘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日益上升。在每一次的实际勘探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地质勘探的行为准则,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矿种类型以及矿层结构等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实行刻槽样品采集的方法,以确保刻槽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来反映矿产情况,帮助矿产开采者省时省力地开采矿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俊锋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张艳霞.浅析固体矿产地质勘察中刻槽样的代表性选取方[J]科技论坛,2015(5).

第2篇

1.1煤田地质勘查的内容

1.1.1可开发煤田资源的勘查。煤的产生过程很复杂,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保证国家各项发展都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寻找替代资源,进而延长煤炭开发的年限。对已经开发的煤炭资源进行勘察,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预测出矿产的最佳区域以及估计出煤矿的储量。

1.1.2煤田生产的勘查。每一座矿山的可使用年限都是不同的,在开采煤矿之前,煤矿公司应该对要开采的矿山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使用年限,进而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同时对已经开采的矿山区域加强勘查力度,尽可能地提高开采量。勘查人员应该以开采区域为中心点向周围扩大勘查范围。勘查的准确性是由技术的科学性决定的,所以应该采用最为先进的勘查技术,保证勘查的高效性。对于正在开采的区域,应该对其进行记录,主要包括开采日期、开采量、开采问题等方面,进一步增加矿山开采的信息量,方便工作人员日后查找和使用。

1.1.3共伴生矿和尾矿的勘查。通常情况下,矿山都会有共伴生矿以及尾矿。在开采矿山的时候,应该对这两部分的矿产进行有效地开采和利用。特别是这两部分中的紧缺资源,更是应该使用先进技术,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开采。此外,在勘查尾矿时,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1.1.4关闭煤田的勘查。在煤矿开采完成后或者因特殊情况需要关闭煤田的勘查时,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关闭之前对煤矿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检查,特别是对矿区周围的环境。关闭时矿区的稳固性十分重要,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方面进行严格地检查,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1.2煤田地质勘查的技术要点

1.2.1工程和地形测量技术。每个行业都有其应该遵守的标准,煤炭勘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才能够达到目标和保证质量。勘查工作中的测量技术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点以及国际上通用的坐标系统。煤矿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在这些地方这种高科技就不能使用,只能够根据卫星定位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勘查工作。

1.2.2地质填图。煤炭勘查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而地质填图工作是地质勘查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技术手段。这项技术主要是根据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采用某种方法有目的地对煤矿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煤质等方面,对后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地质填图就是把勘查结果通过一定的图形图像表现出来,是进行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1.2.3山地工程。在我国众多地形中,山地是煤矿储藏的主要地形之一。在山地矿区中针对一些暴露或者半暴露的区域,通常实行坑探工程。这项技术主要是在绘制地质图之前,这样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研究矿区的地表和地质情况,提高后面工作的质量。使用的坑探工程目的在于:揭露及研究被表土所覆盖的含煤地层;进行煤层的取样与煤质的研究;了解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地质构造等。坑探工程包括探槽、探井、探硐和小窑调查等。利用探井可以揭露含煤地层,了解和查明含煤层数及层位、煤层厚度和结构、标志层层数和层位,地层产状和构造变化,追索煤层和标志层露头,以及采取煤样等。

1.2.4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利用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向地下钻进成直径小而深(从数十米到1000多米,甚至数千米)的园孔,称为钻孔。

(1)钻探的优点。钻探工程是勘探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a.在地球物理勘探确定有希望的含煤区,或经过地质预测而推定的含煤区,必须依靠钻探去验证、揭露和圈定。b.表土覆盖很厚的掩盖地区和老矿区的深部,钻探就成为最重要的手段。c.表土含水过多的半沼泽和含煤地层赋存于地表水体下的地区,即使表土层很薄也不能使用山地工程,其他手段的应用也受到限制,钻探成为重要的手段。d.钻探能够揭露整个含煤地层,取得完整的含煤地层柱状和含煤地层的岩性、煤层、煤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e.大规模生产各种各样的钻探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并且大量出现安装在汽车上的轻便钻机,为地质勘探广泛采用钻探工程创造了条件。

(2)钻探的缺点。在肯定钻探技术优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它的缺点。这项技术通常只能获得一个点的相关情况,不能够全面的进行观测,而且不能够进行实时观测。此外,这项技术主要是靠推断来认识钻孔间的地质构造情况,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不够。设备相对来说也比较重,施工技术复杂,特别是在一些地势高的地区施工难度增强。

2煤田地质找矿技术要点

2.1电磁法找矿

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具有瞬变性,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使用该方法,能够在没有回线或者有地线源的情况下地下传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脉冲。伴随着不断增大的传输效果,就会形成电磁场,在线圈中则会产生涡流长,进而满足探测的要求。一般来说,在矿区中存在的厚度层位都比较大,可以从低阻的异常情况判断出何处是空矿区。

2.2提高找矿技术水平的三大途径

2.2.1创新成矿理论。矿床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在不同地质构造部位形成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属于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按层次可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矿床式和矿床共六个序次。成矿系列的概念,采用成矿分析理论基础,对促进成矿预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2提取准确的矿化信息。

(1)地表矿化信息。很多矿体直接出露表地,地表可见到各种蚀变标志和矿体露头,周围可以发现各种矿化分散晕。

(2)浅部矿化信息。矿体未出露地表的浅部矿床,地表可见各种蚀变带和物化探异常,包括各类盲矿体和被掩盖的矿体。

(3)深部矿化信息。深埋地下的矿体,地表无矿化显示,基于地质概念模型,应用深传透地球化学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综合提取矿化信息。

2.2.3培养煤田地质人才。人是各种活动的主体。地质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以及未来煤矿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国也根据市场这一需求制定出了地质勘查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对我国当前地质系统人才队伍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了地质工作的具体需求,提出了未来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提出的培养政策和标准培养地质系统人才,为我国地质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3结束语

第3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投资总额稳步增长,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初见端倪,整个行业的资金市场有所扩大,矿业权市场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逐渐增加。中国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向着开放的、法制的、市场化方向发展。

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其他产业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行业的投资增长较慢,计划性财政地勘投入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投资比重由1999年的11.83%下降到2003年的6.02%;企业自筹资金的比例不断增加,由1999年的64.58%上升到2003年93.55%。但是,如果除去油气矿产,这一比重则要大大改变,自2003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矿产的矿产地质勘查资金还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发展后劲显得不足。而且,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央部门投资比重过大,社会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过小。整个资金市场规模偏小、发育不健全。投资体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矿产地质勘查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二、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1)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2)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三、结论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

[6]汪东波,梅友松,徐勇.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37(5):1-2.

[7]王智民.重构地质勘查机制迎接矿产资源短缺的挑战[J].地质与勘探,2006,42(1):81-83.

第4篇

(1)矿井防治水工作发展良好。由于煤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延伸,煤矿行业正向着事业性行业发展,但是由于过渡开采,无节制无计划的索取,大部分的浅层煤矿资源均以枯竭,为了保证工业生产能够顺利推进,很多煤矿已经开始乡下开采更深层次的煤矿资源。深部开采工作不但要求更加高超的开采技术,还改变了地下环境,其中防治水工作是深层煤矿资源开采的重点,通过有效的防治水工作能够延长矿井寿命。因此在防治水工作上各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此减少能源开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煤矿开采区的环境问题得到了重视。长期不合理的开采,影响了煤田开采区域的环境,尤其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现代社会是以节约以及环保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的,现代资源开发应当是以友好性开发作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煤田开采区环保工作中,国家加大了投入,并针对不同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不同的环保工作计划,从而保证环境经济共同发展、协调可持续发展。

2煤田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1)水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相对煤炭资源较少,相反,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据统计,我国北方占有90%以上的煤炭资源,但是只有30%的水资源,而在陕、晋、宁等煤炭储量丰富的地区,水资源占有量少于10%。很多煤炭生产地用水都需要依靠水利工程或者小流域水资源,当地的实际用水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煤矿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发展受到了限制。水资源的缺乏不但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更会阻碍煤矿行业的发展。

(2)水害事故不断。我国的煤田行业发展迅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由于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因此各地都大量进行煤炭资源的开发。但是我国北方煤田地区大部分都含有含水层,而浅层煤矿开采完全后,很多煤矿企业都开始向着深层煤矿资源着手开发。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水害事故频发。由于含水层下含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因此很多煤矿企业不惜冒险向下开采,但是由于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不重视,因而导致了开采过程中发生各类水害事故,威胁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能源供需矛盾不断突出,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在近20年中,我国有超过200座矿井遭受了水害,死亡人数更是多达1000余人。这是由于对地下环境认识不足所致,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不到位提高了开采风险系数。同时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水害频发也降低了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缩短了矿井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后期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通过规范的开采行为切实有效的降低水害的威胁。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并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丰富水文地质资料。

(3)环境污染问题。水文地质条件会极大的影响到矿区周遭水环境以及煤田地区的生活生产用水,受到煤田开采行为的影响,煤田地下水位会有所上升,但是浅水区水位仍旧不足,受到浅水区水量开发影响,在煤田开发地区的路面便会出现沉降现象,这进一步加重了缺水问题。依照相关数据,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由于不规范的开采行为导致的矿区周围环境地面沉降面积已经超过了60万km2,并且,煤田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煤矿开发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却牺牲了当地的环境。尤其是我国的西部地区,本身环境就相对较为恶劣,加之水资源匮乏,进一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如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1)将水文地质勘查作为煤矿开采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部分的煤炭开采企业过分重视产量而忽视了水文地质勘查在开采中的重要地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开采应该是建立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只有清楚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水文状态,才能在开采过程中规避很多的风险,提高开采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开采的工作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当代的煤矿开采企业想要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以及生态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重视勘查研究以及应用。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和方法是实现煤炭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所以现代煤矿企业想要健康长久的发展,就需要新的勘查技术以及先进的勘查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依靠科学的力量提高勘查的精度以及勘查的效率。水文地质勘查研究主要包括对开采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了解,开采中可能出现地质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勘查技术的研究、水文地质勘查水平以及矿区煤矿资源分布状态等,提高该方面内容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效率以及煤矿资源的利用率。

(3)勘查标准的创新。现在我国使用的大部分勘查的标准和规范都是在几十年之前制定的,为我国的水文地质勘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中很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已经有很大的出入,无法真正发挥相应的指导作用。现今的煤矿开采企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不断进行创新,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的勘查标准,提高勘查的质量和效率。在注重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还要采取规范的开采方式,降低煤矿开采的风险系数。

4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相关注意事项

(1)设计问题。煤田开采中需要依照实际情况配套制定水文地质勘查方案,首先需要注重水文地质勘查的准备工作:收集完善的资料并进行实地的考察,确保信息获取的完整、真实。将收集来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整合勘查结果,判定勘查结果数据的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对勘查工作进行审查,保证所有的勘查环节符合规定。

(2)工程布置注意事项。钻孔工程中应当按照需要进行钻孔的布置,尽可能减少工程量,保证水文孔符合设计需求,所有的钻孔度应当同煤田内部结构保持一致,按照实际的资源分布状况进行设置。在抽水试验中更要注意水位变化,通过直线法来获取相应的数值。

第5篇

1.1系统主要功能架构

地勘项目具体类型不同,对项目管理的要求和具体实施流程不尽相同,决策层关注的重点是项目的汇总数据和决策信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是实际的过程控制和执行效率。因此,系统设计以项目管理为主线,分为表现层、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4个层次,对进度、成本、安全、招投标、合同、变更、设备、资料以及项目部资源等核心业务板块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进行统计汇总。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1.2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工期的拖延都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进度监控的难点在于日常检查能否高效和真实地反映出实际进度。本系统允许用户确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以定量描述代替常用的定性描述。根据WBS的工作原理及行业特点,将整个项目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阶段,将野外验收作为整个项目的里程碑时间,并根据工程性质进一步细化分解野外工程为各分项工程,最终将合同金额按分项工程量进行分解,转化为纯数字的形象进度产值作为变量进行进度监控。

1.3图表生成

地质类项目合同额存在金额小、施工地点零散以及日常提取数据量大和相对抽象的问题,因此清晰和及时的图表显示对于管理人员尤为重要。本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基准计划和从项目部实时提取的进度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日、月、年度、指定时间区间的各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图。同时可以提供多维度的各种资源数据及标准报表,直观形象地反应生产进度情况,为企业组织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1.4转入/转出资料

本系统支持各种报表转成Excel、Word和PDF等格式输出,在偏远或不适宜上网的地区线下填写表格,再导入到系统中。在项目文档资料管理中,还可以上传项目过程资料、图片和压缩文档等,便于过程记录。对于区域施工布置图,可以上传并进行动态监控。

1.5模块管理

地质项目管理设计为一条整体管理流程链,各关键环节按照企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为进度、安全、人力、成本、物资等若干板块,各板块有不同的操作用户和权限,实现基本信息共享、分片管控和流程无缝衔接,避免传统观念中过分强调各部门单纯的职能管理,真正做到精细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2适用性研究

2.1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经统计测算,原本仅仅由进度板块的调度系统每年生成的数据约为4.5万个,且全部由手动核对,各管理部门之间为了数据沟通需经常统计各种口径报表。本系统克服各施工区域作业点多面广和监控关键点零散的困难,提供实时的和形象的施工信息,帮助各级管理者对项目进行实时控制、进度预测以及风险决策分析,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自动化。

2.2关键点控制要素协同管控

生产经营活动围绕项目综合管理展开,由项目综合管理派生出生产作业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分别驱动项目施工管理和物资采购管理,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落实伴随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本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因此,安全培训、进度计划、预算控制、项目部建设以及合同管理等成为关键控制要素,野外竣工验收成为地质勘探项目的里程碑事件。此外,由于地质“三边”工作迫使项目分项目标变更常有发生,各阶段性成果资料、项目甲乙双方往来函件、内部班组记录以及最终形成的图文成果报告构成的内部资料管理尤为重要,也是衡量项目完成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中所有项目匹配的文档都可以以上传的方式录入文档库,较大的文档不方便上传还可以指定保管位置及保管人信息。可按月考核文档上传数量及质量,也可按项目或类别查询所需资料。

2.3落实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本系统理顺了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管理链条中原本薄弱及缺失的环节,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实现的标准化和统一格式使各项管理制度有了最终的数据控制点和考核基础。控制要点明确提高了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由定性管理变为定量管理。

3现实意义和推广前景

实施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疑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进一步带来长远利益和利润,但推广应用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3.1企业领导接受创新管理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经营者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不能过分依赖于经验。由于信息系统属于研发领域,在项目管理行业并不是直接利润点,甚至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回报,因此自上而下的规划和前期的投入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

3.2职工的教育水平及基本素质

系统不仅要投入机器设备,更要投入人力成本,并且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没有人来维护和使用系统中的数据,员工自然没有兴趣来不断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也就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落实与否归根结底还要看基础数据填报者及项目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3.3基础网络现状

地勘项目往往战线分布相对零散、流动性大,且常常在偏远、欠发达、通讯网络覆盖差的地区,因此基础数据的采集需要相关互联网专线、卫星专线、视频会议系统等等。

3.4配套制度的建设

企业推行的力度决定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价值,此外项目信息最终落实到考核上的标准,这需要企业自身建立配套的制度文件作为依据。

第6篇

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公路设计涉及多个专业,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重视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特别是在施工图纸设计环节。在施工设计中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环节,路基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将对其安全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对整个道路结构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在设计路基时,为达到施工相关规范,必须确保其测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这也离不开精确的地质勘查数据。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岩石类型等地质勘查信息进行公路设计。在设计中相关部门必须将地质勘查数据作为设计工作开展实施的重要依据,做一个全面、系统化的分析,才能确保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

二、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概况

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设计中主要通过一些综合勘察技术与方式勘探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其主要技术为工程地质调绘、探坑、螺纹钻、原位测试、钻探、室内试验等,在选择、应用地质勘查中必须对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加以重视,确保勘察提交资料的完整性与精确性,能最大限度满足设计不同环节对勘察工作深度的要求。

(一)地质调绘

地质调绘必须结合路线和沿线工程,并通过相应的遥感解译和勘探技术进行。主要勘察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及分布情况等,还可以勘察岩层的产状,地质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公路地质勘查和岩土工程设计工作。的构造类型等。

(二)地质勘探

作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手段,勘探是进行深度地质资料获取的重要技术。目前公路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地质勘探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挖探,主要包括两种:坑探、槽探。开挖的探坑、探槽深度必须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下,并遵循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需求对其长度、断面进行确定。在资料提取中主要包括岩性描述、断面图等。第二,钻探,作为地质深度资料获取的另一种技术,钻探必须对其钻进的回次长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低于岩芯管长度。并对岩芯采取率进行有效控制,在地层构造较为简单时,其勘探方式还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手段,如小螺纹钻、洛阳铲等。第三,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各类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前提,为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判断,可以通过对天然或人工物理场变化观测的方式进行。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探中最常见的方式为:电法勘探、地震法勘探、声波勘探等。物探成果解释必须相比一些勘探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试验

作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内容,试验主要是定量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从而得出岩土的相应参数。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查中主要分为二种试验,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主要的试验项目内容含有补充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室内试验通常都包含各个类型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确保其各项试验与国家相关指标相符合。

三、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一)勘察路线工程地质

主要对路线方案、布设相关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良好地质情况的方案,着重对复杂地形地貌路线进行勘察,有效控制其方案及布设的地质情况,并对路线的最终方案与布设进行确定。

(二)勘察路基、路面工程地质

在初期勘察及测量定位环节,必须按照相应的路线,认真勘察中线两边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为设计路基路面及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勘察桥涵工程地质

在桥涵基础工程设计中根据各个阶段勘探深度要求的不同,初期勘探与详细勘探施工中,必须进行相关的地质勘探作业。首先调查各个方案的合理性,根据路线、桥梁设计的实际情况,选择良好地质情况的桥梁位置;其次对桥梁位置进行选择后,必须对其地质进行认真勘察,这样可以为设计桥梁及相关工程进行提供准确地质资料。

(四)勘察隧道工程地质

在公路设计中对路线方案选择影响最多的就是隧道施工,隧道地质勘查中,如勘察数据不准确,将对路线布设控制点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勘察隧道地质中必须做好两点,选择隧道方案和位置,主要包含对比隧道和展线、明挖的地质情况;还要详细勘察隧道洞口和洞身的具体情况。

(五)勘察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

勘察筑路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沿线所有材料对在沿线分布的天然筑路材料、工业废料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改造及利用。根据各个阶段勘察深度的不同,可以为公路设计各个阶段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一)准备工作

在实施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查工作前期,必须和实际勘察工作相结合,进行实地公路沿线的观测,并进行勘察方案的详细制定。制定勘察方案时,必须对项目设计图纸、地质情况、水文状况等施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并遵循相关部门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其他施工要求进行勘察方式、技术的合理选择,确保布置工作量的合理性。

(二)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查

在对已有地质资料充分收集的前提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这个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为地质资料调查,进行有效的工程地质勘查作业,其勘察重点地质为复杂性地质或不良地质,如特殊性岩石区等,对其路线控制点、路线走向、选择工程方案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降低对施工路段的影响,进而优化路线设计方案。

(三)初勘与详勘

必须遵循现行相应勘察方案进行勘察工作的实施,按照勘察材料对勘察施工中的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室内试验时,应根据施工要求对土样、水样的试验项目进行选择,对各个地层构造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

(四)准确评估地质灾害

第7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 地质找矿 运用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91-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地质找矿工作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1地质勘探的涵义及作用

地质勘探工作简称地质勘探,是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建设等的不同要求,对某一区域内的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岩石等等情况进行勘察研究。根据勘探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勘探工作,例如,矿产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矿产进行寻找和评价;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对地下水进行寻找和开发;工程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查明水库、铁路等工程的地质条件等等。地质勘探的必要基础是地质勘探研究,对地质勘探技术手法的选用原则要本着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地质成果。合理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地质勘探和施工能够促进地质勘探技术的提高。

2深层找矿的制约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了,国内外对矿产勘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对成矿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随着这些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在地质找矿中资金投入的增加,新型的地质研究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主要有矿床模式理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地质异常理论以及成矿系统理论等等,这些成果的出现,对于指导深层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两种成矿理论。

2.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能够在寻找矿藏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地质勘探人员。矿床成矿的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同地质成矿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矿种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形成,具有成矿联系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之间自然组合。按照组成层次的不同,可以将矿床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组合等几个序次。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采用成矿系列理论,能够对地质找矿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2.2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

受近几十年来地壳流体研究的影响,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主要是指地壳流体运动对矿藏形成的作用。通过对地壳的研究可以得知,地壳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的形成地区就多在地壳流体活动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地质勘探已经证明,地壳流体运动同许多稀有金属,如Au、Cu、Sn等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为地质勘探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创新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

只有对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整体部署,才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比较大的突破,这一点已经能够从国内外的重大找矿事例中得到证实。近年来,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正处于转型阶段,队伍调整、投入不足、各自为政、机制变化和风险加大等因素都对地质找矿工作的统一部署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从布局上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必须加强对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是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首先,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组建一支创新型的地质勘探队伍,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及时对市场动态进行跟踪,切实加强对矿产勘查的部署和研究。其次,要想对国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必须尽快出台对矿产资源的勘探规划,对公益性的和商业性的地质勘探要统筹安排,对找矿布局的引导要准确,结构要合理,注意对重复找矿和分散找矿的行为进行规避。第三,对成矿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矿种要着重进行勘探。相关部门要对重点勘探区域进行,对矿产勘探布局进行调控和引导。对一些已经确定潜力的成矿区域,在组织勘探工作时,要采用科学的多工种集成作业。

4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运用

地质找矿工作关系到我国的能源供给和生产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在,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理论,给实际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通过与以往勘探手段和勘探经验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地质勘探部门找矿的准确率。

(1)运用综合勘探技术对矿产进行预测。运用综合技术对矿产进行勘探是今后寻找矿产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需要多种勘探手段的密切配合,仅仅使用一种物探或者化探的方法手段寻找矿藏已经是不现实的了。对物化探勘探技术的运用要以工作区域内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释。

(2)提高地质勘探技术的现代性。寻找矿产的方法有很多种,现代的找矿技术应该从思考使用综合技术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岩石的物理性差异的角度出发,了解从地表到地层深部的情况,并探究其成矿规律。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勘探数据进行计算并制作成图表供研究人员和地质勘探人员参考。在地质找矿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找矿的准确性,满足国家和生产单位的需求,还能够积累找矿经验,提高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能力。实践证明,在地质勘探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就能够保证地质找矿的高效率和准确性。

(3)创新找矿整体部署。应当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对地质进行探测和勘察,确定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并根据相关数据对基础参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持力层,然后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出基础参数用以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地质勘探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实际应用

在社会不断发展之际,能源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地质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水工环地质勘查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主要是由于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涉及众多的内容,如: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等,此项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存在各种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同时也制约着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也在完善与发展,从而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得到了积极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勘察工作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

1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概况

1.1水工环地质勘查的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环境下,各国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纷纷关注能源问题,水工环地质勘查的作用逐渐突出,各个国家均开始调整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向,进而使其趋于一体化的发展。在传统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等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地质勘查应用日益广泛之际,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更加全面,服务领域也有所拓展,进而其工作模式也具有了一体化、信息化与全面化的特点。

1.2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之际,能源问题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为了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随之产生,该技术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的重要技术方法。水工环地质勘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形成,为了发展与完善此方面的理论,中国科室积极借鉴国际的相关理论,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水工环地质勘查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通过对工程地质、资源地质与环境地质等方面工作的开展,缓解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测技术阶段、初步设计阶段与技术设计阶段[1]。

2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政策问题,地质勘查在政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水工环工作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过于重视矿石的质量与数量,从而影响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地质勘查投资人为控制成本,仅是保证了资源及其储量,未能关注矿床的开采规模,致使地质勘查和矿山设计二者存在冲突,同时,政策问题对地质找矿的安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人员问题,地质勘查投资人过于重视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了加快其开发的速度,未能对矿床和矿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也未能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的技术人员其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人员的工作经验有限,致使勘查工作的问题逐渐增多,在工作中,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勘查,还存在资金、设备等浪费的现象。最后,技术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各种高新技术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室内实验操作与野外环境勘查均缺少技术的支持,技术问题严重制约着地质勘查工作效率的提高[2]。目前,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最为主要的问题便是技术,只有有效的保证地质勘查技术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保证技术应用的实效性与广泛性,才能改革传统的工作方法。

3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在电法方面

电法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此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高效性与实用性。电法技术通过大量的实践应用,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通过改革,电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进而保证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稳步开展。电法技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密度电法,另一种是激发极化法。高密度电法属于阵列式的勘探方法,它有效结合了电测探法和电剖面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野外地质勘查,主要是由于它的布置过程十分简单,能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高密度电法的实施也改变了手工操作的方式,而运用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工作,通过全自动化的数据收集,丰富了电极的排列方式,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数据勘查的高效性与准确性。电法技术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查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该技术的应用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例如:广西地质勘查单位对电法技术进行了应用,由于该单位主要从事的勘查任务在野外,因此,选择的方法为高密度电法。该单位将此次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分组,分别为小组1与小组2,两个小组均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同一个地点的矿产进行勘查,两个小组获取的勘查数据具有一致性,因此,不仅证实了此方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也保证矿产勘查的系统性与全面性,使矿产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安徽省地勘局326地质队承接了《枞阳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其中对于钱铺乡虎栈村斋家凹组月山滑坡的调查就利用了电法,通过电法查明了滑坡体的类型、分布、规模,找出诱发因素和发生原因、地质环境条件、岩土体结构特征,确定其不稳定性,评价其危害性,为其后期的防治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枞阳县钱铺乡虎栈村月山滑坡原始斜坡坡高15m,坡度22°,滑坡体长120m,宽70m,厚度5~8m,面积约8000m2,滑坡体体积约为18000m3,为小型滑坡。滑坡体表层主要由残坡积物构成,岩性主要为含砾粉质粘土,滑坡中下部松散层厚度较大,坡度较平缓,后缘松散层厚度较小,坡度较陡,后缘陡坎底部局部岩体呈状。平面形态为半圆形,其侧翼有冲沟,滑坡剖面形态呈三级阶梯状,第一级阶梯位于滑坡中下部距前缘约38.0m处,阶梯高度0.5m,二级阶梯位于滑坡中上部距后缘约18.0m处,阶梯高度0.7m,第三级阶梯为滑坡后缘陡坎,高度2.0~2.5m,土体滑塌严重,存在多个滑塌体,不稳定。

3.2在GPS技术方面

GPS技术属于动态定位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查之中,主要是对载波相位进行测量。GPS技术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勘查方法,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无线信号发射点的转移,可以有效保证地质勘查的准确性。在具体的应用中,最少需要4颗卫星的支持,才能定位出地面接收机的位置,并且这一过程的成功是建立在地面基准站内放置GPS接收机的基础之上,并通过连续的观测,再运用无线传输设备对观测的数据进行转换和传输,当地面的GPS接收机接收到传输信息后,将对其进行转换,从而形成无线信号,并且核算基准站的基线向量,从而得出WGS-84的坐标。最后,对此坐标的系参数进行解算与变换,能够得出实际勘查的坐标值。现阶段,GPS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与环境污染研究等方面均有所应用,此项技术的应用空间较为广阔。例如: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对GPS技术的应用,组成了领导小组,有组长、副组长及其组员构成,对宁夏水工环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掌握,从而对地下水进行了勘查。通过导航定位,从而获取宁夏地区的经纬度信息,在定位完成后,电子地图上将显示出其位置,在具体的勘查过程中,利用导航软件能够为工作人员规划出了最佳的路线,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于2014年承接的《安徽省大地热流基础数据测量项目》充分利用了GPS定位技术确定了测量单元,把安徽省划分为18处大地热流测量点,其中华北地层区有7个大地热流测量单元,北淮阳地层分区有2个(或1)大地热流测量单元,下扬子地层分区5个(或6)大地热流测量单元,江南地层分区4个大地热流测量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3在遥感技术方面

遥感技术对于地质勘查、资源勘探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应用此技术,可以指导工作的高效开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才能得以实现,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其形式为多源波段,并且建立了多元模型,进而提高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使勘查的图像更加清晰、勘查的实施更加完整。同时,随着遥感图像空间的进一步优化、广谱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阔。例如:北京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对先进的、科学的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便包括遥感技术,利用此技术,对地下水资源实现了全面的了解,从而根据地下水的实际情况,指导自身的工作,对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3.4在RTK技术方面

RTK技术的应用要借助系统差分法才能得以实现,在水工环地质勘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对数据误差进行改正,同时也能够对载波相位数据误差进行调整,此时的误差值可以控制在厘米单位。RTK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相位差分,其中相同的特征便是均可以对数据进行接收与发送。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明确接收设备的放置,主要的地点有基准站位置与流动站的位置,根据同一个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固定位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并且运用GPS差分改正数据,同时使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传送,保证流动站的接收[3]。例如:吉林地质勘查企业,对RTK技术进行了应用,此技术的应用使勘查的数据得到了有效的传递,从而为地质勘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数据支持,也利于东北自然资源的有效勘查与高效利用。现阶段,RTK技术在其他领域,如:环境污染防治与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在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应用中也是较为重要的技术之一。

4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在先进技术的作用下,其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并取得了诸多的成果,从而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针对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技术问题严重制约着地质勘查工作效果的呈现,本文研究了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通过先进的、现代化的技术应用,保证了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相信,通过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水平将不断提升。

作者:王志强 单位: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参考文献

[1]杨晔.论当前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13.

[2]吕会敏.试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14.

[3]毕研发,宋晓雨,郑拓飞.论水工环地质勘察中GPSRTK的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2.

[4]李伟,何应彬.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295.

第9篇

[关键字]工程地质 勘查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62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37-1

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就需要我们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了解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查明各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预测工程建筑,保证工程的合理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 工程地质

首先工程地质是一门科学,它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和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工程地质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确定岩层的组分、组织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以及建筑工程的稳定性等等,依据这些研究结果从未而进行岩土工程地质的分类,提出改良措施。

2 工程地质勘查现状

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从产生到现在,已有了长期的进步发展,且随着高科技如测量、探测、实验仪器方面的发展革新、新方法、心手段的出现,更加快了工程地质的全面革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程地质勘查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2.1 市场环境较差

虽然工程地址勘测已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可是其中也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甚至是膨胀,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就导致了部分进行地质勘察的单位,想到缩减开支,导致了有关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得在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不利于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基本认识不够

工程地质勘查讲求科学性,在进行勘察的工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充分的知识,工程基本的概念没有熟悉掌握,混淆不清,关于计算部分就更不用说,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关于地质报告的分析不够重视,只是作为简单的资料,不讲求报告的专业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更少,在其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合理论证,有的结论直接错误。部分工程地质的技术人员,有的只了解有关的专业知识,只是一味的根据理论,不联系实际,总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工作量的加大,并且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地质,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2.3 技术问题

技术是支撑地质勘查能够顺利进行的支柱,可是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技术管理出现问题,在部分单位所提交的勘测报告中,出现很多错误,报告中的数据不真实有效,并且本该有的数据却出现疏漏,负责人也没有进行认真检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仍然没有被引用。

2.4 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规矩则不能成方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程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或者是制度条例,虽然已经出台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其中虽然提及到了勘测所应遵循的程序步骤和技术应用,可是已经不适应当今发展的潮流,不能满足工程地质勘测的需要,并且到目前为止,仅有上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这一制度,还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关于技术标准要求的制度等等。

2.5 监管的缺失

在进行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开始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勘查,但是在选择的单位中,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在各个环节中都有疏漏,比如在进行报告的分析处理方面,在进行土工实验的时候,实验次数较少,进行钻孔的时候,数量和深度的减少等等,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责任的缺失,导致监管不力,影响工作的进行。并且对进行勘查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也没有进行检验工作等等。

3 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工程地质勘查也不断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进步,推动其发展

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不断发展,促进了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它以工程建设的环境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很多,比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预测预报,能够很好地保证开发的合理化,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出现就完善了有关地质勘查的理论分析,也促进了地质勘测的发展进步。还有工程地质学,也研究地质学的有关问题,同样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进步。

3.2 地质勘查方法与手段的不断规范

虽然工程地质勘查具有一定的问题,可是在近年来,我国工程地质勘查也不断进步,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的勘察技术与方法,比如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对场地工程的无力检测和试验,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等等,这些都提高了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失误率。并且也不断进行完善,综合研究利用,保证工程地质勘查的规范化。

3.3 工程地质勘查发展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汪恕诚部长曾经强调,在工程地质建设勘查过程中应该少修改或者不修改设计,这也就要求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保证地质资料的完整准确性。

如上述所说,在工程地质勘查的进行中出现的问题很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制度的不完善,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的出现,要求工程地质勘查中尽可能的不去破坏自然原有的状态,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也对工程地质勘查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工程地质勘查中面临的挑战。

可是有关地质科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质勘查的顺利进行,还有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等等,都为工程地质勘查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之,工程地质勘查既有问题,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作为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应该最大程度地解决勘查中面临的问题,并且在做到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预防灾害的同时,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改善地质勘查现状,促进工程地质勘查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马荣权.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186.

第10篇

关键词: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矿产行业获得快速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力量。同时,为不断满足矿产行业的发展需求,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虽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毕竟发展时间短,仍存较多风险,阻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因此,长期坚持对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有意义的,促进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推动我国矿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1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分析

在矿产地质勘查中所谓的风险主要是指不幸事件或结果发生的概率。坦率讲,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出现失败结局的可能性就是其风险所在,这种风险在勘查之前,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是可以预测的,但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勘查风险时刻存在。风险一旦发生,将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1]。因此,很有必要对影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了降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1.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面

矿产地质资源的开发过程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技术因素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随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浅层的矿产资源已被开采殆尽[2]。然而,深层矿产资源由于深埋地下,致使深层矿区的条件相对浅层而言更加复杂,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更多。但是当前我国有关深层矿产地质勘查技术仍不完善,存在较多问题,扩大勘查难度,增加勘查风险扩大。

1.2矿产地质勘查人员素质风险

矿产地质勘查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求勘查人员对地质理论知识熟知,而且要熟练运用不同的勘查设备仪器,此外,从事勘查工作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较多矿产地质勘查人员在这些方面仍有需要进一步改善。

1.3监督管理机制风险

众所周知,矿产地质勘查利润较为可观,由此吸引了大批企业向矿产地质勘查领域进行投资,竞相寻找矿藏。然而,现阶段我国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致使出现缺乏规划与监管的盲目勘查现象,这种情况不但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推动企业发展,反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形成一定的经济风险,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和倒闭。

2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应对措施

2.1加强矿产地质勘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国家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足以说明人才的重要性。因此,要降低矿产地质勘查的风险性,必须注重对矿产地质勘查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向具有先进矿产地质勘查技能的国家,引进人才,为我国所用,增强地质勘查队伍建设,促使国外高科技人才能够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做出贡献,同时,矿产地质勘查单位可以将员工输送至国外,进行有关先进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学习,提高国内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增强勘查队伍的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立足国内现状,聘请国外优秀教授,加强向学生传授矿产地质勘查方面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此外,高校或政府部门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勘察技能和经验。

2.2健全矿产行业的监管机构

健全矿产行业的政策和制度,对降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国家通过制定严格的矿产行业政策和制度,对矿产行业进行严格管制,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经过政府严格的审查,取得开发许可证后方可实施,对肆意开采矿产地质资源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有效监管和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矿产地质勘察的风险。

2.3加强勘查技术的探究与创新

矿产地质勘查技术对矿产资源能否顺利开发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地质结构复杂的深层矿产资源,对勘查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勘查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是具有重要价值的[3]。加强勘查技术探究和创新,一方面,向国外先进的矿产地质勘查机构学习,学习先进的勘查技术和研究理论,先进勘查仪器和设备的研发技能,进而与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相结合,加强实践,推动勘查技术的进步,降低勘查风险;另一方面,国内矿产地质勘查研发机构,基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加强国内对勘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创造出更适合国内地质勘查的设备和技术,降低勘查风险,切实立足于国内,推动勘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4健全矿产地质勘查系统建设

现阶段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的单位一般都是我国的政府机构,国家对这些单位从事矿产地质勘查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和政策等。虽然从事地质勘查的单位较多,单位内部又分为不同的部门,但是这些单位之间及单位内部却没有成熟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彼此之间形成信息孤岛,有效信息得不到共享,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作为主管矿产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建立健全矿产地质勘查信息共享系统,促使不同单位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互通,使矿产地质勘查信息的有效性获得充分发挥。此外,还应建立矿产地质科技馆,负责有关矿产地质的资料的整理和编辑,供矿产行业内部共同查阅和使用。共享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促使矿产勘查技术获得有效研发和运用,推动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

3结语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产资源能否顺利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针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规避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促使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推动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全周,吴益朝,唐用洋,等.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J].地球,2015(z1).

[2]张博,李展飞.矿产地质勘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分析[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5(9):21-21.

第11篇

关键词:物探找矿地质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就地质找矿而言,地质勘查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原理划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古地磁、稳定同位素、地气法、顺磁共振法、元素活态提取法、探矿工程法等。但上述各个手段又都有它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如何将这些方法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个方法的优势,在地质上和经济上获得最佳效果,逐步缩小勘探靶区,最终达到勘探矿体的目的,一直是地质勘探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1.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倾斜地质找矿勘查,尤其高度重视煤炭、铁矿两个矿种的勘查。就目前的铁矿找矿工作,笔者认为存在一些问题,即勘查手段较为单一,造成地勘资金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不可否认,地质找矿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某些勘查手段,那么定会获得很好的收益。

目前在铁矿地质勘查过程中,除利用已有的钻探成果,主要考虑磁异常成果资料(包括航磁和地磁),因为大部分地区都进行了磁异常的扫面基础工作。但是地球物理异常是由地下地质构造和地质体因物性差异而引起的,毕竟是一种间接的、非实物性的探测结果,并且磁异常具有局限性和多解性,它只是对寻找磁铁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寻找其它类型的铁矿就显得有些不太适用,这就需要借助于其它的找矿方法。因此仅凭磁异常资料会加大地质找矿的风险性,也就是说增加其不确定性因素。为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如今提倡综合找矿,那就更需要利用多种勘查手段。

2.制约深层找矿的基础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实例

3.1成矿条件分析

根据以上地质资料分析,本区具备邯邢式铁矿的基本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浅部虽是煤系地层,其下则是奥陶系地层,北东向断层构造控制了岩浆岩的入侵及矿田的分布,经钻探验证,本区在深部揭露闪长岩,同时也见到了接触带和磁铁矿。综上所述,本区具备接触交代条件,奥陶系中统含膏角砾岩地层为岩浆的侵入提供了空间,对其接触交代起了催化作用,故而在该地层中有可能形成多层厚大矿体。

3.2以往地质工作

该区过去曾施工一钻孔,在孔深700多米处见有一米厚的磁铁矿,矿石品位较高,未继续进行深部及的勘查工作,以致于本工作区深部铁矿矿体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等缺乏详细的资料。

3.3勘查结果

根据地磁异常分析,有可能为一大的岩体引起,但是结合过去施工的钻探资料分析,该异常可能由一深部矿体引起,推测这个矿体埋深比较大,并且规模也较大。到底是矿体异常还是岩体异常,经过专家们的反复论证,也难以确定异常性质,不好下结论,因为除了浅部钻探资料和磁异常外,没有别的资料可以利用,最终决定验证一个钻孔。实际钻探成果反映也有一米左右的铁矿,为此判定该磁异常为一岩体异常。

3.4存在问题

如此这样,只用一个验证孔否定了该异常未免有些太草率,至少没能完全查明该异常。在如此大的异常中心只布置一个钻孔,毕竟也有它的局限性。若是利用其它物探手段如高密电法、电磁测深技术或激电中梯测量等进一步工作予以解释分析,结合已知的两个钻孔地层资料对比,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根据不同物探测量方法获得的异常,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交互印证性和地质可解读性。

4.物探找矿中地质勘探应用

4.1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4.2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高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为了保证我国的矿产能源供给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我国的经济发展,地质相关企业或部门就必须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尽量找到最适合勘探勘查的技术,给找矿工作带来更多的便捷条件。将过去的科学技术与现代的多种勘查手段和勘探经验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勘探人员的找矿能力,为生产单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熊先孝,姚超美.安徽向山铁硫矿区硅质岩特征及成因意义.地质论评.1999.45(5):543-546.

2.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地球化学标志.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27(1):8-14.

3.侯满堂,臧世权,李新林.镇旬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硅岩研究.陕西地质.2004.22(1):46-54.[4]

第12篇

【关键词】地质找矿;创新能力;找矿突破

一、我国矿产概述

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对我国主要矿产品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国内供应能力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矿产有天然气、铅、钨、锡、钼、锑、稀土、磷、钠盐、芒硝等矿种;不能满足的有煤、石油、铁、锰、铬、铜、铝土矿、锌、镍、金、萤石、硫、钾盐等矿种。其中满足程度极低的矿产是钾盐、铬,满足程度低而又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军事战略安全的大宗矿产有石油、铁、锰、铝土矿、铜和钾盐。这种矿产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地质工作者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探索如何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这一难题,尤其是要解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量大的关键矿产或支柱性矿产的找矿突破问题,为解决我国的矿产资源危机做出贡献。

影响地质找矿效果和制约找矿突破的主要因素有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和成矿研究水平等。其中,地质找矿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文化是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的基础,成矿研究水平是关键。

二、目前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勘项目点多、面广,人员的数量、质量均不能满足地质工作的需要。基层和第一线地质专业人员尤为缺乏,地质工作难以为继;地质专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亟待发扬,科学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执业道德亟待净化。

2.虽然我国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但地质勘查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并且勘探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基础地质研究滞后,资源勘查程度低,矿产可采储量在保有储量中所占比例小。

3.商业性地质勘杳资金投入周期短。勘查投资人为了加快矿业开发的速度,不按照地质勘查的客观规律办事,过分要求地勘单位缩短勘查周期,而一些地勘单位为了取得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工作费用,也违背勘查工作的基本规律,盲目勘查。地质勘查工作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违反这一基本准则,一方面会造成勘查程度偏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勘查工作部署的不合理和工作量的浪费,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得不到预期的成果和目的。

4.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由于地质勘查投入不足和勘查周期过短等原因,造成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成果质量和资源储量的可信度,并给矿山开采带来巨大的隐患,也增加了勘奄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勘查工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不按勘查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地质综合研究程度明显偏低。甚至是虚报勘查工作量,伪造地质勘查资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勘查投资人的投资失误,同时也使地勘单位失去商业信誉,并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不进行矿床的综合评价,对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只作粗略的研究和评价。

5.地质科技研究工作薄弱,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纠正;应用研究削弱,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综合利用做得不够好。

三、 如何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

1. 客观认识地质找矿环境

对地质找矿环境的认识,决定着视野和思维定位,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地质找矿主要面对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且日趋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配置的核心就是体现资源的物有所值,配置的前提就是规范有序,配置的要求就是公开、公正、公平。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地质勘查是发现并评价矿产资源,地质找矿是为开采利用矿产资源服务的,是人、财、物、技术、管理等诸要素投入的过程,是对自然界由未知到已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实践再实践活动,它具有风险性、规律性.我们要正确认识解决地质找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必须适应、尊重这两个客观存在,遵循、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地质勘查规律。

2.选拔找矿突破领军人

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在优秀领军人的带领下创新、发展和突破。因此,选拔好找矿突破领军人,是构建和提升地质找矿创造力的根本环节。找矿突破领军人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决定力量,是实现找矿突破的最关键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地质找矿综合工作能力,能够有效驾驭地质找矿工作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并最终实现找矿突破。地质找矿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在实践中坚持科技理论创新则是打开宅藏之门的一把钥匙。重视实践,创新认识。鼓励技术人员开动脑筋找矿,从生产实践中来,理论联系实际,再到生产实践中去。打破传统的单打一专业界限,采用项目合作方式,从合作中更新与储备知识。对于找成果突出的地区,设立专门的课题,组织精f的技术力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创新性认识。

3.加大地勘项目管理力度,提高高层次的宏观理论研讨

加强地勘项目科学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保证提交高质量的成果。解决勘查工作质量下降的问题已经成为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勘查投资人、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坚决杜绝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出现的质茸下降问题。地勘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勘查工作质量是地质勘杳工作的生命线,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勘查工作中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进行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评价,决不能隐瞒勘查工作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

4. 建立专家系统,选准。选好项目

应该全面公开地选拔、重用新老地质找矿专家,组建专家队伍系统,选准、选好项目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基础。在组建专家队伍系统时,一定要注意公正、公开、全面地选拔;同时要真正尊重他们的权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制定必要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选立项目时,首先是要分析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市场形势及其变化动态,结合我国的客观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再决定要找什么样的矿。

结 语:

地质找矿工作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探索、研究和解决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实现找矿突破面临的各种问题。地质找矿工作的全过程都要树立“找矿突破第一”的思想意识。地质找矿工作需要以创新能力、创新工作模式和创新文化构建地质找矿创新体系,以成矿单元的成矿一找矿信息为基础,按照从成矿区带

一成矿系统一矿床的找矿思路来寻求找矿突破。实现找矿突破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会遇到很多复杂和难解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有耐心、决心和信心打持久战,迎难而上,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多地发现国家建设需要的各类矿产,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翟裕生,邓军,李晓波.区域成矿学[M].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