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06 15:5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XX年和XX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XX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XX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XX年的4.4%下降到XX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 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第2篇

王晨所在的村庄位于长三角一个著名的水乡,这里常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村”。邻村的一位老太太,因为过度想念儿孙已经把眼睛哭瞎;更多的老人并不愿意诉说儿女不孝,怕人笑话。

浙江省老龄科研中心今年公布的一份《2006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从数字上实证了这一类现象。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浙江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52.67万,占总人口的14.14%。其中,城镇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纯老年家庭户,已经占到被调查家庭总数的67.6%,也就是说,“空巢”老人近七成。城市大多数老人虽然衣食无忧,但子女多忙于工作,无法陪伴和照顾老人。

该报告还称,在农村,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经商的比较多,一些村常住人口中老年人超过50%。城镇有子女的老年人只有26.01%与子女同住。农村有子女的老年人44.51%与子女同住。另外,城乡分别有1%和2%的二代老人户,分别有3%的孙子孙女与老年人同住的隔代家庭户。

孤独感随年龄而提高,特别是老年女性。城镇和农村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感到孤独的分别占16.28%和18.29%。城乡老年人产生孤独感的原因居首位的都是“独居,没人做伴”,表明独居老人有孤独感的比例较高。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421”家庭模式成为现实的担忧。一般统计分析表明,有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赡养二至三位老人;如果独生子女下一代还是独生子女,第三代一对年轻夫妇最多要赡养12位老人。同时,独生子女政策将使得提供养老金的青年人群比例缩小,不少父母将被置于家庭养老危机之下。

来自浙江的上述调查显示,老年人经济还呈现一个普遍的“倒贴”现象。其中尤以城镇家庭为甚,老人中有16.89%给子女钱,年均12509元,有75.35%给孙子孙女钱,年均1652元,最高达到10万元。但子女反哺的比例仅39.05%,且年均为2970元,相当于父母总额的零头;而孙辈仅有6.23%给老人钱,年均仅有777元。

比较而言,晚辈给钱构成了农村老人的重要生活来源。因此,农村老人获得子女反哺的比例为65.59%;孙辈反哺为17.72%,远高于城镇。尽管如此,农村老人中倒贴子女及孙辈的比例分别为10.51%和49.55%,年均分别为1267元和395元。

这种“倒贴”呈现多种形式,除现金外,更多是以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看家。城镇老人帮子女看孩子的比例达38.31%,照看家比例为34.66%,做家务的占25.81%。在农村,老人帮子女照看家的比例高达63.39%,这与农村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经商有关。

对于这种倒贴,城镇和农村老人表示难以承受的比例分别为20.81%和29.34%。尤其是在保障体制缺乏的农村,多数老人都在强忍病痛的折磨,甚至无暇顾及精神上的孤独与落寞。

无论城乡,愿意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数,都比他们实际能与子女同住的人数多。高龄老人、农村老年人和城镇女性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意愿相对更强。

这种情况并非浙江所特有,据民政部统计,全国有3250万老人需要长期护理。在北京,49.8%的年轻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统计显示,北京、上海老年人家庭的“空巢”比例分别达到34%和36.8%。

第3篇

关键词:侨乡;特色;养老;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7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1-161-02

一、浙田侨乡养老服务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的人口数已经达到了将近14亿,其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当前,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著名“侨乡”――青田,海外华侨高达25万人,且仍逐年增加。在县内青壮年大多选择出国经商、务工;而那些早年就已出国的华侨,多已年老,并选择落叶归根,回归故里养老。这最终导致了青田县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青田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侨居海外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青田县的海外华侨高达25万人,约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遍及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侨眷有26万人之多,且仍逐年增加。青田县青壮年大多选择出国经商、打工;而那些早年就已出国的华侨,多已年老,他们一般选择把事业传给下一代后,回归故里养老。这最终导致了青田县空巢老人数量的激增,截止到2010年初,青田县有60岁以上老人近6万人,其中侨属老人占了近2/3。在2011年的青田县的六普人口调查中,青田县老年人口约占20%,这些相关数据表明,青田县的老龄化程度相对严重,已高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见图1)

在2012年青天县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上,徐光文指出,县党代会、人代会已经为全县今后的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要对照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全年目标、工作和任务,独立思考,细化实施,按月推进,确保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要全力抓好工作落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带头贯彻落实好党代会和人代会的会议精神,努力把“优化发展环境年”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这些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优化发展环境年”的工作要求,在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上有比较好的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显著提高、生态县建设卓有成效、社会秩序更趋和谐稳定等等。在养老基础设施方面县政府提出的“民生和谐年”战略,积极采取“四到位”措施,也积极推动社会化养老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养老服务体系;启动居家养老服务。但是,政府的工作政策与华侨人口增加比例相比显得不尽如人意。

二、浙田侨乡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社会实践小组的走访与调查,发现了一些侨乡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青田的“空巢老人”数量巨大,相对而言,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则略显滞后,难以满足需求。

2.归国养老的华侨长期旅居国外,适应了国外相对完善的养老等系列服务体系。回国后,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为他们提供相对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其养老机构严重匮乏难以满足需求。

3.“空巢老人”多年迈体弱,需要政府、街道、社区为他们提供全面的照顾与服务,换言之,“居家养老”的新兴社会养老模式更切合他们的需求。

4.多数“空巢老人”长期缺少子女的关怀、家庭的温暖,他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诉求更为强烈。因此在各国文化交织的青田打造“青田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三、关于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情况

我们利用丽水市“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概念提出的大背景下带来的新契机,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和老华侨返乡情况,试图提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我们原本计划围绕“探寻青田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展开,我们通过走访青田民政部门、侨联、洪口村侨颐幸福院等单位深入了解相关信息,并以量表的形式随机抽样访问调查一部分“空巢老人”,进而对其幸福感以及生活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考量目前国内外正在推广或试行的养老政策与模式,调查青田养老事业现状以及国外诸如“智能养老”等较为先进的养老模式。得到一系列的关于青田县政府对于“空巢老人”养老的政策扶持与数据统计。

实际而言,在实践前期我们首先通过相关资料文献收集阅读对国内外的养老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并针对丽水市青田县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其次到青田进行实地考察、交流采访。我们走访了青田县民政部门、侨联、洪口村侨颐幸福院等地,再通过书面和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大范围地调查了解青田老人的生活幸福感的认知和对青田相关养老服务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对问卷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整理,最后通过资料整合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提出一些对于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将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我们结合青田特色文化(如:青田石雕文化,历史人文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见表1),尝试将“文化养身”与青田特色化养老模式相结合,想为青田县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这个具体的实践,不仅仅是增强了我们对于青田侨乡养老模式的进一步认识,也对于我们团队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形式对青田县空巢老人进行生活幸福感调研,结合部分目前国内外正在推广或试行的养老政策与模式,为青田县政府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为加快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做出一份贡献。

四、浙田侨乡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通过本次科研实践,为青田提供一些较为系统化的有助于推动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建议,为“空巢老人”构筑幸福家园。从社会效益角度考量出发,根据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我们觉得青田县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和配套方案,打造青田县养老服务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可帮助青田县吸引到大量资金投资于老年房地产、养老休闲中心等相关产业。将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辐射效益。这不但能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也能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支配收入,更有利于青田县的和谐稳固发展。

2.青田县的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借助“养生福地”的东风,在未来丽水市交通条件极大改善后,完善的养生(养老)服务体系必将吸引到长三角、海西等地区的中老年人来此享受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服务。因此,项目能为青田县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智能化老年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同时,为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通过对青田石雕文化、名人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挖掘,并结合其多国文化交织这一特点,独树一帜,树立其城市文化形象,打造特色文化养生(养老)品牌。

科研小队希望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县政府在处理“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的压力。利用丽水市“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概念提出的大背景下带来的新契机,结合青田县的侨乡特色,提出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青田县政府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本课题的研究可为青田县的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建议,而且一旦系统化的养老服务基地规划成型,可帮助青田县吸引到大量资金投资于老年房地产、养老休闲中心等相关产业。不但加快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进步,也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有利于青田县的和谐稳固发展。这不但符合我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同时在丽水“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的大背景下,独特的养生(养老)模式迎合了当前日益增长的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亦可以吸引海西等地区的中老年人来到青田养生(养老),为青田发展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提供助力,市场前景较为可观。

参考文献:

[1] 吕津.中国城市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 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第4篇

睡眠质量是对睡眠好坏的评估,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康复性作用。比如:促进伤口愈合与康复[1]。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住院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大有裨益,而老年住院患者更是如此。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老年患者多有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尤其是住院的老年患者[2]。老年人本身免疫能力降低,再加上睡眠障碍,更不利于他们体力和精力的恢复,这就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和加重其躯体疾病[3]。对此,本文就有关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综述如下。

1 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

1.1病人方面

1.1.1生理因素 生理上说,老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从睡眠结构上看,老年人的浅睡眠增多,深睡 减少[4],这将会给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1.2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是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原因[4]。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

患者。其中有一种睡眠障碍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OSA老年患者如果监护不周,往往会威胁生命。

研究表明,OSA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Ⅱ型糖尿病存在正相关[5]。

1.1.3环境因素 患者对医院整体布局、医护人员以及病友的陌生感难免让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尤其是CCU,ICU的老年患者。疾病的折磨,监护和报警器干扰等因素都会干扰他们的睡眠。

1.1.4医学知识匮乏 多数老年患者对睡眠与休息缺乏合理认识。缺乏促进睡眠的一些护理常识。我个人

认为,这有可能和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患者子女对其的关心程度有关。

1.2医院方面

1.2.1夜间治疗、护理操作的影响 人的睡眠分两个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其中,前者一般持

续90min,后者持续约30min。人每晚大约有4-5个这样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相交替的周期。我们夜间的

护理操作过于频繁,势必会扰乱病人的睡眠周期,降低其睡眠质量,影响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1.2.2健康宣教不周全 健康宣教要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从患者入院时医院环境、设施的的介绍,直

到出院时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2 针对老年患者失眠的相应护理策略

2.1舒适护理疗法

2.1.1生理舒适 建立温馨病房,注意病房内温度、光线、音响、装饰等因素。夜间撤掉不必要监护,将报警器的声音关到最小[4]。护士夜间操作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2.1.2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随时掌握病人的动态心理变化。身为护士的我们,良好的沟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及时,有效地沟通,有益于护患双方的熟悉和了解,更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1.3社会功能舒适 帮助老年患者重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6],调动其亲人、朋友、同事对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帮助患者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精神压力,保持积极平和心态。

2.2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护士应富有责任心,耐心。多向老年失眠患者讲解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比如:睡前喝牛奶,温水泡脚,适度活动,睡前听轻柔音乐,睡前4-6小时不要饮浓茶,咖啡等。

2.3调整患者的日常活动 主要通过增加老年患者日间娱乐活动,提高日间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其夜间睡眠质量。这里所说的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运动[7]。

2.4其他护理对策

2.4.1刺激控制疗法 所谓刺激控制疗法,就是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7]。通俗点讲,就是让床只发挥供患者休息的作用,不要把工作带到病床上。有研究表明,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中药足浴按摩 本身通过按摩,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安神和助眠的作用。再加上中药的养血安神,解郁,达到宁心安神效果。这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功效[8]。

2.4.3 放松疗法 所谓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些活动使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9]。 其最终目的是使整个机体活动水平降低,达到心理上的放松,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尤其适用于一些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失眠患者。护士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的日间睡眠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给患者一个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进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实践管理 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9-01

据介绍:野百合花,分布于低海拔山野、路旁、荒地、干燥河床等向阳处所,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从野百合生长的环境看,和我们当下的农村边远小学学生不谋而合。虽然野百合生长在贫瘠、蛮荒的环境中,但只要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也能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妖娆绽放、春色无限。这由此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小学现状。

多年在农村边远学校工作,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坚固化,校园围墙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正逐步完备。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二、当下农村小学教育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伴随教师考调掀起农村学校师资流失浪潮。

(1)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农村边缘化、空心化的加剧。每年农村小学都有一部分教师考调进城和调往条件相对好的城镇学校。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优质师资严重流失和缺乏师资。

(2)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新形势下,农村学生各种新问题加大教育难度。

(1)受经济条件限制,学生入学年龄相对偏小,很多家长宁可让孩子早读一年级,也不愿让孩子读满幼儿园学制。造成了小学招收的一年级新生良莠不齐,基础差、底子薄。

(2)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遍地开花。隔代教育的家长们关注孩子经历甚少。这种情况让“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空穴来风、空中楼阁。

(3)对留守儿童的过度关爱滋生出新的问题。如蛋奶工程给部分学生造成不劳而获的假象:一些学校过度关爱孩子,在学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而养成惰性后遗症。

3.农村小学课改流于形式、缺乏活力,落而不实。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很少。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用百倍的勇气和智慧直面现实、迎接挑战。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大盘强,这就考量着一所学校的智慧、折射出一所学校的能力、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水平。

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

放眼未来,思考当下,农村学校只有牢固把握两条主线:一是,质量决定生存:二是,课改决定发展。只有坚定不移的搞课改,一心一意抓质量才是内涵发展的王道,才是学校立足之根本。

2.校长立地成佛、高端引领、躬亲示范。

电视剧《亮剑》告诉我们,将熊熊一窝,兵熊熊一个。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子,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摒弃杂念,静下心来办学校,静下心来办教育,学校才有奔头,老师才有劲头,学生才有盼头。

3.进一步树师德、铸师魂,稳定军心。

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作为农村小学,我们更应该把“树师德、铸师魂”放在首位。让“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成为主旋律。以评选“最关乡村教师”为契机,以“身边的榜样”为突破口,借助本土鲜活的题材,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征文、师德师风论坛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有一批作风淳朴、勤劳奉献的教师。

4.各级部门继续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条件、物质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

目前的问题是一些学校校舍、房产修建很多。但缺乏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学校当务之急是要投入更多经费增添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器材、学生活动器材,让课程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到能力。

5.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1)加强城乡一体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强城乡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模式。以及实施策略等研究。选派城镇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换支教,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统筹、师资均衡。

(2)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让他们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6.抓住“课改”带来的机遇,助推学校跃上高地。

莎士比亚说: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我们应善于捕捉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化解学校多年来的顽疾。尤其要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实现四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民主融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永不言弃的信念,打造一支百折不挠的队伍。“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清”。课改恰如一阵春风,带来新的希望。

如果把城市中的孩子比作是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在大山深处,在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只要我们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养花人,尽情的洒下一抹抹阳光,吹进一缕缕春风,润下一滴滴甘露,那一片野百合也一定会有别样的春天。

参考文献:

第6篇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一:

为学习先进经验,推进我县养老体系建设,近期县委副书记、县长xxxx,副县长xxxx带领有关部门赴xxxx市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学习了xxxx市xxxx区福利中心(公建公营)、xxxx区89000民生服务平台、xxxx区福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xxxx乐天养老中心、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单位的经验

参观学习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省养老服务方面,从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专业程度、产业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建设规模大。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由企业集团承建,由省发改委立项规划建设集公益事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占地4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满足3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7000张养老床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xxxx市xxxx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把89000民生服务中心作为民生领域一号工程。中心呼叫大厅设有49个坐席,点对点承接群众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服务诉求;民生大厅设有25个窗口,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借助国内领先的智慧民生社区项目,将智慧移动理念植入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远程医疗、数字养生和居家养老等个性化服务,首批2万部一键通手机已免费发放到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经营主体活。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招远市政府投资由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招远市金都医院租赁经营,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总投资3.1亿元,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20张。该中心的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要求其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发展成为招远市集护养、休闲、医疗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养老机构。考察公办民营的单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营,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强,管理、研发、服务团队精干高效、有事业心。

三是产业链条长。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在做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务业办成了老年产业。涉足院舍养老、医疗卫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饮、清洁管家、护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领域。

四是服务标准高。考察的几处养老机构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务标准。xxxx市xxxx区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智慧养老模式,启用老年人服务热线12349,将服务细化为基础服务、候鸟养生、异地养老、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养老护理、特殊订制服务等板块,进行量化、细化、标准化服务。参观学习的养老机构均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团队,从具备国家职业鉴定证书护士资格的人员中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并经过养老专业护理师培训,进行全责护理训练,同时面向社会对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失能老人房间无异味、服务人员工作时间无空隙安排等现象,充分体现了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所参观养老机构均实现的医养结合,如乐天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医疗康复中心已与省立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乐天养老中心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复合养老的服务模式,其亮点在于将养老服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复制和推广,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做了有益尝试。

二、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助养需求多。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8%,高于全国水平(14.8%)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老年人4.6万人,约占全县老龄人口的70%,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高龄比重逐步上升,单独居住、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照顾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随着高龄比例增多而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二是全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自2014年以来,我县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之一来实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县镇村各个层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场所)50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处(7处镇(街道)敬老院,1处光荣院),床位1153张,集中供养了74.5%的农村五保对象和24名孤老优抚对象。建成农村幸福院36处,床位720张,已运营22处;建成运营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床位80张;民办养老机构2处(玫苑老年公寓、红枫叶老人养护院),床位252张。目前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851张,每千名老年人26 张,年底可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目标。

三是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博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个小时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336名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了高龄津贴。采取物质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老人上门医疗巡诊,春节前送食用油、面粉、贴春联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方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7处镇街敬老院,已经运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对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现在只能由政府从其他岗位上调用。没有成立社会福利中心,导致部分孤儿和城市三无人员无法集中供养。

二是人员方面。养老服务队伍不专业,缺少专职护理人员。敬老院除镇街委派的管理人员外,没有专职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少专业的医生进行值班。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运营不规范。

三是经费方面。建设运营资金不足,镇街存在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村敬老院从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中列支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较低,达不到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养老场所隐患较多。由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体制和政策上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闲置场所的基础上因陋就简进行改扩建,建设手续并不健全,没有通过验收或审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场所)管理服务缺乏规范,目前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务上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村(居)干部对养老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做养老事业无利可图、担心老人在养老场所发生意外,不愿意让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县仅停留在养老服务业方面,没有形成养老产业,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动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完善养老机构(场所),实现县镇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根据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建议成立我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将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县救助站(未成年人养护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等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建设康复中心,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城市三无人员、孤儿、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提高入住率、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整合资源,通过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同时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探索打破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建设县级综合性五保供养中心,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县级财政供养范围。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建设。将农村养老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设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批建设,形成具备居住、医疗、娱乐、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厅一卫)养老房,实现医养结合、老残托养、产权集中、循环使用等多种服务功能,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四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紧张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将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建设纳入强制性规划审批序列:由规划部门牵头负责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工作,国土、建设、房管、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县城和各镇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社区,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社区用房面积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其中不少于5平方米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并按每平方米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施工图)中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具体类别、建筑规模、设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动、助餐、保健康复、日间托老等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将民政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业务划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救灾应急、城乡低保、各类救助、优抚对象、社区建设等不同板块。依托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子女联系方式、居家呼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三)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养老行业的科学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县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农村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明确的机构建设、设计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收费机制、护理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各农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监督委员会,做到定期公示公开幸福院账目。

(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护理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购买,资金全额列入镇街财政预算。二是开展专业培训。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同时分期分批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市、省两级进行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全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场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均能够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检查督办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二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发改、住建、财政、编制、人社、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无、五保等老人的供养标准,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2016年调查报告范例二: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无项目不发展。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只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才能带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项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通过县四家班子领导、项目业主单位班子领导分组负责、分点联系服务项目并月报告季总结工作情况,不断优化政务环境,积极谋划项目落地,倾情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开展项目督查,强力推动项目进度。从近几年的项目建设来看,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基本建设项目118个,其中计划新开工51个,续建13个,竣工23个,开展前期工作31个,总投资108.4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2.24亿元。今年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全市排名靠后,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排全市第10位,折射出我县项目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项目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领导和部门对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项目工作缺乏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近期,我县正在开展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时,已就项目谋划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就各单位提出的疑问进行了解释。但最后报到项目办的项目却很不理想。部分切块组没有集中研究涉及本组工作范围内的项目工作;部分单位上报的项目只需要一年就可实施完毕,部分单位报送的材料只有标题没有内容,部分单位报送材料未经主要领导审核,有些单位只字未报。甚至,当项目办催问材料时,个别单位答复:业务人员下乡了,报送不了材料。还有些单位负责人思想上存在误区,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事的思想,认为谋划项目累人累已,担心后期争取项目难、筹措资金难、推进建设进度难,影响绩效考评,所以不愿意谋划项目。

二是新项目大项目策划不够足。个别部门对项目谋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靠思想严重;部分职能部门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预期分析研究不到位,在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和我县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一些主要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旧因循守旧,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办事方法,过多的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大局利益,谋划项目的眼界不够开阔,缺乏深度。有些职能部门办事手续繁杂、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当前,我县在建的重大项目中,一部分是因工作需要或上级要求而谋划的,还有一部分是中央预算内项目,实际主动策划并实施或引进企业实施的项目不多。且从总体上看,多为小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很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项目少,特别是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

三是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够实。我县的项目前期工作被动滞后,项目申报和建设处于两难境地。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技术、人才等必备要素严重不足,相关部门技术力量薄弱、工作经费极度紧缺,不少行业主管部门不愿开展或无法开展前期工作,牵头部门发改局只有1名工作人员且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工作,县里虽成立有项目办,但没有独立的编制和工作人员,项目策划、编制等工作开展艰难。部门沟通不畅,缺乏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前期工作涉及的土地、林地、水保、环评等多个环节,手续难以审批,打消了不少业主的积极性。部分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业务不熟,报送项目材料不齐、质量不高,反复修改完善报批材料耗时过长,影响全县项目申报成功率。目前,我县前期工作完善的项目几乎没有,没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致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差,往往是临时抱佛脚,耽误了项目前期准备的宝贵时间,使项目对上不能申报、对外不能招商,进不了上级项目库。如国家有资金安排,我县却没有成熟的项目可以申报。另外,近年来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土地政策,部分项目土地审批权上收中央,对项目土地征用审批的管理更加严格,用地指标问题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首要因素。

四是项目征地拆迁办法不够灵。征地拆迁困难是制约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县部分项目因征地拆迁未落实而一直难以动工;还有部分项目受征地拆迁的影响进展缓慢,不能按建设工期顺利完工。

五是项目建设服务意识不够强。缺乏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外吸引力不足。部分项目存在重招商重争取、轻服务轻建设的现象。有些项目引进来了,因跟踪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影响了业主的积极性,甚至有的中途退出了。另外,我县缺乏完善的项目招投标平台,现有的项目招投标制度不科学,程序繁杂,历时长,严重影响项目的建设前期工作进度。

六是项目资金筹措渠道不够广。由于我县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融资实施大项目难度大。而我县财力有限,自筹资金开展项目建设难度也大。在现有建设项目中有的项目靠贷款实施,有的靠财政拨款,有的靠上级补助,真正通过多方筹资实施的项目极少。

七是项目建设管理力量不够力。部分单位对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不严,加之我县确定招标机构的制度不科学,有时出现选择的招标机构不称职,造成有的项目投标书主要条款不严格响应招标文件也能中标,造成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争议,影响工程进度;有的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内容过于简单,条款不全,过后又在不具备法定变更事由的前提下,采取签订补充协议等形式,对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合同价款等实质性内容加以修改;部分业主单位对监理的选择把关不严,选择的监理资质不够,责任心不强,存在不记监理日记,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敷衍记录的现象,在工程联系单上只签 情况属实,没有具体意见,使很多隐蔽的工程量在结算审计时无法准确核定。甚至对施工单位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工程量、使用不达标材料等问题不加阻止,严重影响工程投资控制和工程质量问题;部分业主部门一但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后就放松了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一些施工方存在转包工程或同时承包多个工程现象,致使有些项目迟迟未开工,有些虽开工了但却在磨洋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大部分业主单位缺乏真正熟悉项目建设的专业人才,虽安排有专人负责,但因缺乏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工程监管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工程质量及投资的管理。

二、几点思考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切实强化项目工作力度,有效改变对项目建设不够重视、项目工作长期被动的现状,促使项目建设一业兴、百业旺。

一是要解决不受重视的问题。要营造一个全县上下人人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首先,要从提升思想认识入手,切实提升广大领导干部对项目工作的重视程度。要通过广泛举办政策学习会、项目工作培训班等办法,把做好项目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必要性给大家讲清,让大家吃透,增强大家对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大家把重视项目工作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从宣传动员入手,创造条件让老百姓也重视项目建设。要加大项目建设对利民便民惠民、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项目建设,关注关心项目工作,共同参与项目推进,齐心监督项目运行。再次,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开创人人重视项目建设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包括招商引资、项目争取、项目策划、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监管等内容的奖惩机制,增强重视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从制度上保障项目工作受重视,把项目建设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要抓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国家和自治区围绕国计民生不断出台新的稳增长、促发展政策和措施,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衔接和项目对接,认真分析研究国家、自治区、市相关政策,掌握现阶段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扶持重点,以超前5至10年的战略思路谋划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优势、有前景、效益好、质量高且符合我县实际的好项目,以便今后在我们需要上报项目争取上级支持或拿出项目争取企业投资的时候能够及时拿得出、有效果。谋划项目时要听取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可行性研究,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成功率,进一步避免因项目论证不充分造成投资损失、时间浪费和机遇丧失。

三是要破解项目筹资瓶颈。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合力推进。因此,我们要从发展的大局出发,找准自身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畅通上下、内外对接协作渠道,努力引导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合法投入项目建设,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完善多方筹资机制。可参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机制,突破体制束缚,探索研究一些项目建设多方筹资机制,改变个别地方项目建设等、靠、要现状,形成项目建设工作合力。

四是要强化项目服务和保障。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服务力度,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以筑巢引得凤凰来的思路,建立健全有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投资增长。除现有的服务项目工作措施外,还要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出台一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具体措施,从税收、土地、融资、规划等方面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加快现有园区可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园区规划实施,着力夯实硬件服务平台和载体。相关审批部门要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项目审批时限,能开绿色通道的要容缺预审,能不通过串联审批的要改为并联审批。发改部门要积极研究,借鉴自治区经验,定期或不定期牵头组织开展联合审批活动,尽最大限度为各单位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特别是要解决好招投村工作程序繁杂、历时长的问题。国土部门要主动帮助破解各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健全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五是要及时推进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言而喻。要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要加强征地拆迁宣传动员,把政策法规、项目内容、项目意义及拆迁措施等讲深讲透,争取涉及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兼顾各方利益,协调好与被征地群众及被征地群众之间的关系,及时理清补偿手续、社保手续,及时兑现补偿资金,促进和谐拆迁。拆迁补偿过程中,群众普遍存在怕吃亏的心理,相互攀比,等待观望,客观上对工作进度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做到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不搞优亲厚友、不搞独断专行、不搞暗箱操作。

第7篇

抑郁发病大多“正当年”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很多人都会经历失业、离婚、失去心爱的人,或其他各种痛苦。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它再也不存在了,常常我们最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通常,由这些明确现实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是正常的、短暂的,有的甚至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症状并没有十分明确、合理的外部诱因;另外一些人,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负性生活事件,但是,他们的抑郁症状持续得很久,远远超过了一般人对这些事件的情绪反应,而且抑郁症状日趋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是这样,那么很可能,他们患了当今世界第一大心理疾病――抑郁症。

公开资料显示,抑郁症是一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约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抑郁的体验,其终生患病率为6.1%-9.5%,女性高于男性。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青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更应引起注意。由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段,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自杀而死,位居各类心理和精神障碍之首,号称“第一心理杀手”。

抑郁源自身边的“狼”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同一窝生下的两只健壮羊羔,安排在相同的条件下生活,有草吃,有水喝,还有活动的场所。惟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的身边拴了一只狼,而另一只羊羔却看不到那只狼。

生活在狼身边的小羊,从早到晚都要生活在大灰狼的威胁下,本能地处于惊吓和恐惧之中,不思饮食,不敢睡觉。就这样,一天天逐渐瘦弱,没有经过多久就抑郁而死。而另一只小羊羔,由于身边没有狼的威胁,没有恐惧的心理,所以,在草地上吃呀,跑呀,跳呀,日子一直过得很滋润、很快活。

伯克利加州大学健康经济专业教授胡太伟针对中国抑郁症患者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自杀者多是由于抑郁,比农村的自杀死亡率高得多”。根据他引证的调查,抑郁症高发人群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高”、“三低”。“三高”即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这些人往往把人生目标定得太大,总想干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而心理承受能力又没那么高。”胡太伟分析说。而“三低”则是指低收入、低职位、低文化阶层,他们容易对生活产生不满从而导致抑郁。

由此可以看出,压力和由于缺乏安全感所带来的生存恐惧,就是我们身边干扰我们的“狼”,这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都市白领和企业高管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有资料显示,抑郁症主要爆发于经济发达地区,以城市人口居多,京沪穗三大城市占全国抗抑郁药品市场总量的63.28%。

【Tips1:】

能力强的人更易抑郁

思想活跃、自信好强的青春期男孩,以及外表光鲜、但压力巨大的职场精英人士,喜欢将自己的“弱点”隐藏起来,更容易受到抑郁的困扰。表现为:微笑型抑郁,表面平静,内心痛苦;激越型抑郁,虚张声势,危险行事;疑病型抑郁,头痛心慌,实际身体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Tips2:】

“范进中举”也能导致抑郁

一般而言,负性生活事件如离婚、亲人去世等,都是常见的抑郁症诱因。但正性生活事件,比如升职、买房等,也有可能导致抑郁,心理学上将其称为升迁性抑郁。这种情况类似范进中举。这类病人在期盼中沉溺太久,就算如愿以偿,他们容易产生一种不确定心态,质疑真实性,又担心好坏事等,最终酿成心病。

不自知的“炸弹”更可怕

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资料显示,15%抑郁症患者自杀“即遂”,由此不难看出抑郁症的可怕。与高发病率和自杀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0%的抑郁症患者都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很大一部分抑郁症病人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被医生和患者本人发现。

29岁的小王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医院的“常客”,他的主要症状是经常感到胃不舒服。每次出现胃不舒服,他就去医院检查。小王自己估算了一下,他平均每个月都会做一次胃镜,但持续两年也查不出毛病,仍然不舒服。结果最后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医生略有无奈的随口说了一句“不如看看精神科吧”,结果经过检测,原本还对看精神科有抵触情绪的小王被诊断为抑郁症。其实,像小王这样的病人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能占到20%-30%。有的人天天去看病,就像女同志逛超市一样,结果最后很多是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15个国家调查发现,到综合医院内科就诊的抑郁症病人,医生的平均识别率为55.6%。就是说,病人到综合医院看病,只有一半多一点的病人能被诊断为抑郁症。在我国,情况更不容乐观,即使在医疗水平比较发达、市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上海,这个识别率也仅为21%,其中能够得到治疗的只有10%。这种不自知的隐匿性更增加了这个可怕疾病的危险性。

【Tips:】

哪些人群容易患抑郁症

1、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孕妇或产后女性易患抑郁症。

2、长期孤独又不善于调节的空巢老人。

3、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容易得抑郁症。患上癌症后容易产生绝望悲观情绪,进而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会降低免疫力,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4、35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这部分人工作和生活压力比较大,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

5、那些有现患或曾患抑郁症者的亲属,由于遗传或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患严重抑郁症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2倍。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我抑郁了”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曾成为网络流行语,这虽然有调侃玩笑的成分,但也不能否认确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中国网民健康状况白皮书》首次针对中国网民健康状况进行的综合性公益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网民自称有心理问题,七成网民自称抑郁。

千万不要被这个数字吓到,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偶尔出现抑郁情绪很正常,但绝不等于抑郁症。正常情况下,人在出现抑郁情绪多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病理性的抑郁症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情绪表现与事情大小不成正比,小题大做。正常的情绪变化是有一定时限性的,人们通常在短时内出现抑郁情绪,但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够恢复心理平稳。而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严重时,不经过治疗无法自行恢复,症状还有可能逐渐恶化。

正常的抑郁情绪不应超过两周

精神病学规定,正常的抑郁情绪不应超过两周,若超过一个月,甚至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则可以诊断为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症状有明显的生物节律性变化,表现为晨重晚轻的变化规律。很多患者会出现晨起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过了下午3-4点,心境慢慢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觉没有症状出现了,次日清晨再度陷入绝望当中。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人们常将“忧郁症”和抑郁症混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忧郁症”,只有抑郁症。所谓的“忧郁症”类似于我们前面提到的抑郁情绪,是突发性的,受特定环境和事情的刺激,而突然出现心理崩溃,是短暂且具有一次性免疫力,也就是说这次你挺过去了,那么下次就不会被同样的事物所击溃。但是抑郁症则是一种长期生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产生的病症。

男人的“隐藏式抑郁症”

从表面数据看,抑郁症似乎经常被视为女性化疾病,但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不少男人被抑郁所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有些男性抑郁症患者并不像女性患者一样以“绵羊型”退缩症状表现为主,而是“豺狼虎豹型”。虽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女性抑郁症患者约为男性的两倍,却已有不少精神医学专家分析,或许女性患者真的比男性多,但也可能是男人不愿承认、不愿出面求助,导致表面上的数字较少而已。

研究男人抑郁症多年的治疗师李尔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中提出,大约近7成男性抑郁症患者未被诊断出来,男人惯以其它行为掩饰,李尔称之为“隐藏式抑郁症”。非典型抑郁症状男性抑郁症和女性最大的不同在于,男人非常容易生气,经常以酒精、药物滥用掩盖抑郁情绪。除了易怒、酗酒、药瘾之外,有的人会以工作狂、一点小刺激就抓狂、摔东西、狂赌、冲动行为为特征,如开快车,这些症状表面上看是男子气概的表现,其实是患者以此使自己、家人或医生受到蒙蔽,更有甚者,许多家庭暴力问题也与抑郁症有关,潜在患者隐藏在社会各角落。

堆积出来的“闷烧锅效应”

一般女性比较愿意通过和好朋友聊天诉苦解郁,而男人即使聚众聊天,话题也多与工作、国家大事有关。累积久了,情绪堆在心底,形同“闷烧锅效应”。精神科专家指出,情绪闷烧到一定程度就得找出口宣泄,否则就会引发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生理疾病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心脏血管等疾病,心理问题就是可能患上抑郁症,严重的会出现暴力倾向和精神异常。有一位先生,是别人眼中认为的好丈夫、好爸爸,全家人的开心果。有段时间,家人发现他变得不爱搞笑,不爱说话,而且失眠,开始以为他得了重感冒,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他喝了酒,情绪失控,大呼小叫说自己好累、想死,用头去撞墙、咬舌头,企图自杀时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住进了精神病房。经过诊断分析治疗,医生逐渐掌握病因:他平常有苦不说,自认是一家之主,应该顶住这片天。没想到会被钱难倒、债务纠纷连环扣,情况日渐恶化,无助又不敢求助,不想家人担忧,只好往内心压抑,本想借喝酒缓解,但到最后郁闷却如火山般爆发。

医生认为,男人受传统价值观束缚,被要求坚毅、强壮,扛起社会家庭责任,成就取向很高,总希望扮演保护者角色。别说找人倾吐了,即使身体发出警讯,胸闷、胃痛、失眠,也视若无睹,生怕被当成弱者、懦夫,有损颜面。

【Tips:】

男女抑郁的不同根源

1、对于男性来说,工作压力过大,更容易导致他们患上抑郁症;如果家庭生活妨碍了他们的工作和事业,容易导致他们患上抑郁症。

2、对于女性来说,如果觉得工作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或是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如果工作和事业耽误了她们对家庭的照顾,更容易让女性抑郁、苦恼。

良好家庭关系可防抑郁症

张女士最近特别关心抑郁症的问题。丈夫五六年前患了抑郁症,治疗之后没有明显的抑郁反应了,但整个人一直有些不振作。最近她发现11岁的儿子好像也有抑郁倾向:不爱说话、成绩好但很自卑、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不敢展示自己、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张女士越想越不明白,为什么成绩优秀的儿子会如此没自信,是遗传了丈夫的抑郁症吗?

据研究显示,抑郁症遗传的概率为40%,但专家解释说,虽然抑郁症会遗传,但没有重大事件的刺激,孩子和父母一般不会同时患上抑郁症。像张女士儿子这样的情况,需要心理医生诊断,才能确定是不是抑郁症。另外研究也发现,女孩受父母抑郁症影响,要比男孩大一些。家有女儿的抑郁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令我们不得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孩子。目前还没有技术可以检测出,抑郁症究竟通过什么方式遗传,但最值得关注的一种情况是,父母的抑郁症本身是因家庭关系不合而起,长期不和睦的气氛,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和抑郁有关的习惯――自卑、消极、很难高兴起来。

避免孩子遭受刺激而患抑郁症,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保护。尤其下面这些情况,是父母应该尽量避免的。比如,长期在孩子面前吵架、喜欢向孩子诉苦、经常给他讲一些悲观的想法。和谐乐观的家庭氛围,将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得抑郁症的可能也随之降低。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

近日,武汉一名知名博导被患抑郁症的妻子用刀杀死在家中。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平日关系甚好,丈夫也知道妻子患有抑郁症,妻子有几次想自杀都被他解救了,没想到,最终他却被妻子杀害了……

中国每年有超过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而抑郁症患者杀害至亲属于扩大性自杀。那么家人患抑郁症了,作为身边人,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留意信号。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分为核心症状、躯体症状、伴随症状。表现为――

情绪方面: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轻度时表现为闷闷不乐,无愉,凡事缺乏兴趣。严重的会悲观绝望,感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行为方面:大脑反应变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减退,学习或者工作能力下降,犹豫不决,缺乏动力,什么也不想干。自我评价降低,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自己,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自责自罪,严重时可出现罪恶妄想,反复出现消极观念或者行为;

躯体症状:体重减轻或者增加(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5%),经常失眠或睡眠过多,减退、月经紊乱、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但做相关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

如身边有人出现抑郁症征兆,赶紧就医。在药物或者心理干预的治疗下,抑郁症的治愈率非常高,这样也能避免不少家庭或者社会悲剧发生。但需要提醒的是,抑郁症患者情绪的突然戏剧性改善,有时给家人一个假象,其实可能是患者已决定通过并采用“自杀”这种方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向亲人做一个最后的告别。

【Tips:】

抑郁症状自我调节

1、对自己宽厚,别为难自己,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2、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工作节奏,例如吃、喝、拉、撒、睡等生活中无法省略的生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