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2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生党员教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减,作为我党的生力军以及青年的先进代表,高校毕业生党员要主动行动、勇于担当,发挥优势并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高校毕业生党员的就业优势
一是招聘单位青睐。毕业生党员在参加工作之后,仍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有团队意识和归属感;爱岗敬业,职业素质强;专业技术过硬,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强。很多单位把是否是党员作为招聘的重要条件。
二是就业意愿强。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在校期间均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参与并组织过形式多样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 ,其对社会的适应力更强。在求职的时候其主动性更强,有强烈的表现意愿以及就业意愿,在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们可以更从容的面对。
三是信息反馈准。各个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主要是为弄清毕业生参加工作之后的情况,以便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毕业生党员往往对母校的感情更厚,积极性更高,工作之后也更愿意协助母校做好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他们能够积极客观的反映工作之后的思想、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发挥等情况,其反馈的信息相对而言更真实可靠。
二、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一是模范先锋作用。在同样的就业压力中,毕业生党员可以在多方面体现其先进性。首先,他们能主动关注形势,自觉收集就业政策,在自己求职的同时还会帮助他人,带动其他毕业生一起进步;其次,他们的诚信度好,不会弄虚作假,签订协议之后不恶意毁约;再次,他们具有艰苦奋斗的品质,在求职的时候踊跃响应国家号召,敢于下基层、到西部和其它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是信息联络作用。作为毕业生里的先进代表,毕业生党员和其他毕业生的联系十分密切,更便于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及时有效的调查、收集及反馈学校就业工作的相关数据。其可凭借在同学们中的影响力,动员广大同学积极配合就业信息的调查搜集,可有效的提升就业信息调查的效率。毕业生党员还能及时整理和汇总求职信息,按照专业、地域、待遇等不同方面分类,有针对性的帮其他同学拓宽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
三是职业咨询作用。毕业生党员通过选拔、培训以及监督之后,可以向其他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咨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评估更加准确,从而对求职信息和自身能力的匹配度方面更加明白,其在求职的时候投入的精力更多,准备的也更加充分,对就业政策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可以帮其他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准确定位,进而成功就业。
三、建立毕业生党员参与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学校应努力激发毕业生党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让其深入其他同学中间,全面的掌握各个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帮助老师剖析每个毕业生的优劣势,从而能更好的明确工作的重点,使就业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最大限度发挥毕业生党员的纽带作用,每位党员毕业生从自身做起,对于毕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身边能力水平欠缺以及思想意识模糊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首先要了解其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帮助解决其困难,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及时总结上报给相关工作处,推动就业工作,实现全员统一的效应。
三是借助毕业生党员的影响力,发动其他具备能力的学生一起参与就业工作,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谋划策。这样一来既能够缓解相关老师的工作压力,也可为毕业生的思政教育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凝聚毕业生,营造积极的就业氛围。
四、结语
大力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党员群体先进性的体现。现实中高校常常会忽视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未能有效利用毕业生党员这一群体的优质资源。故而,有效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工作里的积极作用,对高校就业工作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杨成才,鲁满新,刘彬.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J].科技信息,2007(29).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9、继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工作。
学院有党员X人,其中,学生党员X人。我院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在全院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三个力”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制定方案,深入开展“三个力”建设活动
学校刚刚由民办转为公办,所面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关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部署,将以学校为基础,整合中职学校资源,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实施学校、职业教育中心“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当前我们面临着四个关键时期:二是中高职学校资源整合和磨合的关键时期,三是全面基础建设校园维稳的关键期,四是自治区职教攻坚迎接评估的关键期。我院对“三个力”活动高度重视,认为开展“三个力”建设,是确保学院平稳转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契机,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主持制定活动方案,推动“三个力”建设活动在学院全面开展。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掀起“三个力”建设活动热潮
学院注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三个力”建设的浓郁活动氛围。我们在院班子领导、中层领导干部、教职工中进行动员部署,召开了教师代表和党员代表座谈会。同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在学院网站、在校园广播站开设了“三个力”建设学习专栏。我们还利这个机会,建设一批宣传橱窗和宣传栏,目前,招标工作基本结束,等安装完成,即可开展宣传栏的“三个力”建设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营造“三个力”建设活动的氛围,推动学院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学院的发展。
三、制订措施,扎实推进,确保“三个力”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一)开展制度建设。学院领导班子把制度建设作为“三个力”建设活动的重要抓手来抓好。目前,已经印发的工作制度5项,正在研究讨论的工作制度近10项。制度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正常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专业设置。一是调整专业设置,围绕梧州市经济发展需要,对原有学部和专业设置进行了合理调整,先后新增、调整设立了X个学部和新增、调整设置了X个专业,从而使学部和专业设置与产学结合更紧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二是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检验手段,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到目前,学院获得获得全国大学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全国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优秀选手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等多个奖项;获得广西首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组全区第六名;获得全国电子商务师竞赛广西区初赛通过率的广西之最;首届毕业生有近900人次通过了汽车修理工证、钳工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三)增强服务意识。一是主动与我市各工业园区对接,积极探索高效的校企合作办学途径。自上年7月接管以来,我们就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到包括工业园区在内的各工业园区,特别是今年3月份,院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到梧州工业园区调研、洽谈校企合作事宜。我们将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在产、学、研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切实能为梧州市的工业园区建设服务,为梧州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切实抓好毕业生留梧就业工作。今年我院有首届X多名学生毕业。学院新领导班子X对毕业生留梧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工作非常重视,针对原来已安排绝大多数学生到广东实习的形势,采取积极措施,短短一个星期,邀请了本地企业为主的65家企业在学院里举办了首届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各企业提供招聘岗位X个,达成顶岗实习意向约X人次,其中,有意向留在梧州就有近200名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构建和谐校园。学院通过实施切实抓好组织领导工作、切实抓好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好人防物防技防、切实抓好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价格稳定的“四个切实抓好”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我们从有限的经费中,安排X余万元,安装了全校视频监控系统,加强了安保队伍建设,设立院长信箱和召开师生员工座谈会,认真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尽最大努力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学院领导班子是强有力、能打硬仗的,学院的中层干部能力是强的。在做好维稳工作的同时,我们落实各项助学措施,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今年,我们在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为我院一名不幸患上白血病的同学发动捐助活动,筹到捐款X元。学院团委和部分班级分别获得梧州市“先进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单位”、“X年度自治区先进班集体”、“X高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我县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依托省内中高等院校,构建面向基层、多元化、灵活开放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培训新体系,多层次开展渔农村党员干部、实用人才学历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试点工作任务分解
根据市远程办试点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我县需完成40名渔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历教育,其中:10人再接受中专学历教育,30人再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在人员结构上,至少10名以上站点管理员(农民信箱信息员)参加再教育,参加学历培训的渔农村党员干部至少35名。
按照我县各乡镇实际情况及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分布情况,将学历培训任务分解如下:
乡镇需完成的学历培训任务
*
请各乡镇在广泛宣传、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努力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在确定参加培训人员时,首先要确保站点管理员(农民信箱信息员)培训任务的落实。另外,在其他参加培训人员的选择上,尽可能发动党员干部和渔农村中素质好、能力强、有发展潜力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员参加学历培训。此次参加学历培训人员年龄一般要求在50周岁以下,个别学习需求特别强烈的党员干部群众,可酌情安排。同时,各乡镇在努力确保参加培训总人数的前提下,可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学历需求适当调整中专与大专参训人员比例,原则上尽可能鼓励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三、专业设置及相关事项
(一)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设置计算机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3个大专学历教育专业
*
(2)招生对象及条件
主要面对乡镇渔农村基层招生。以站点管理员(农民信箱管理员)、村镇干部、农技人员为主要对象。高中起点专科考生须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
(3)入学方式及报名、测试时间安排
入学方式:由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命题并组织入学测试。
报名时间:20*年7月至8月下旬
入学测试时间:20*年8月31日
报名地点:县农广校(县农林局)
开学时间:20*年9月
报名手续: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各一式两份,1寸免冠照片3张报名。报名时交纳报名手续费50元,考务费100元。
(4)资格审核、教学及学习模式和毕业证书
资格审核:学生报名时提供的有关资格证书及报名资料,由当地学习中心负责审核。
教学及学习模式:采用网上课件教学、课堂视频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学生平时可到当地校处学习中心、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集中收看定期播放的课堂视频课件,也可访问学院网站和省远程办辅助教学网站,下载教学课件和资料。实践环节(实验、上机)由当地校外学习中心负责安排。
毕业证书:实行学分制管理。高中起点专科有效学习期限2—5年,最低毕业学分75学分。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和各类学分要求,毕业鉴定合格,由浙江大学颁发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注明远程教育),并报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毕业生自主就业。入学后不迁户口。
(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设置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2个大专学历教育专业
*
(2)招生对象
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及以上学历的渔农村党员干部群众。
(3)入学方式及报名、入学测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省电大正式下达招生计划之日起至20*年8月底止。
报名地点: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
报名手续:需提交身份证及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1寸免冠照片3张报名。报名时交纳注册建档费20元,考务费60元。
入学测试:考生报名之后必须参加20*年8月25日举行的入学水平测试,由浙江电大统一命题、制卷。专科专业入学水平测试使用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的综合试卷,测试程度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测试课程比例:语文、数学各60分,英语占3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4)资格审核、教学及学习模式、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资格审核:学生入学资格由当地电大初审,省电大复审,中央电大终审。学生是否被正式录取,以中央电大终审结果为准。入学后不迁户口。
教学及学习模式:采用多种教学媒体,网上课件、课堂视频、面授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网上学习可到当地电大(乡镇工作站)、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家中点播视频课件,也可访问浙江电大网站和省远程办辅助教学网站,下载教学课件和资料。学生在网上自学的同时,当地电大还给予适当的面授并落实有关实践环节(实验、上机)。
毕业证书: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籍8年有效。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专科专业最短学习年限为两年半。符合毕业要求的,颁发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毕业证书,教育部给予毕业证书电子注册。毕业生自主就业。入学后不迁户口。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学习期限内,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后经国家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可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应证书可顶替5个学分。职业技能资格培训费用另行核算。
(三)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设置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农村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村党建、畜牧兽医、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林业、会计、供用电技术等涉农中专学历教育专业。
(1)招生专业、学期、学分、学费
*
(2)招生对象及条件
凡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农(林)技员、畜牧兽医员、财务辅导员、农机员、农村电工、乡镇企业职工、国营农(林)场职工、农村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职工、农业园区职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及农村社会青年,能坚持上课,并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者。
(3)入学方式、报名、录取和开学时间
入学方式:免试入学
报名时间:20*年7月—8月底
报名地点:县农广校(县农林局)
报名手续:1寸免冠近期正面半身照片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毕业文凭原件及复印件一张。
录取:凡具有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员均可免试入学,报名时须验原始证件,同时在报考审录表内附上原始证件的复印件,报名后由学校审查录取。
开学时间:20*年9月
(4)学习形式、教学及学习模式、毕业证书
学习形式:全部课程由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会同省委组织部统一编发教学计划、教材和教学辅导大纲。学习主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采用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教学及学习模式:利用卫星网、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并实现教学管理。采用网上课件教学、课堂视频教学、发放教材及光盘等形式进行学习,并提供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学生平时可到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集中接收辅导,可访问“时代先锋网”,点击学历教育中的中专学历教育,也可以直接进入“农民教育就业网”网站,点播教学自学,获取有关学习资料(教学指导文件、辅导材料、成绩查询、文件通知等)。实践环节(实验、上机)等由各当地农广校负责安排。
毕业证书:实行学分制管理,学习有效期限为2—6年。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教学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学校发给浙江省教育厅验印的毕业证书,国家承认中专学历。同时按照推行“双证制”要求,对参与学历教育的所有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四、经费政策
根据《通知》精神,培训所需费用原则上采取“省里补一点、市里筹一点、县里拿一点、乡镇出一点、教学单位让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办法解决,今年的培训经费由市、县、乡镇共同协商解决,原则上按30%∶50%∶20%的比例承担,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群众个人承担除学费以外的其他学习费用。
五、工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
为切实做好我县的远程教育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试点工作,县远教办、县渔农办、县教育局、县农林局、乡镇远教办及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具体分工如下:
1、县远教办负责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工作计划、工作要求的分解和下达,对教学单位进行宏观指导等。
2、县渔农办、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培训计划的衔接和培训工作的检查监督等,要将这次学历培训教育列入年度渔农民培训计划,尽可能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做好相关工作的检查指导。
3、县教育局负责做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相关专业学历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4、县农林局负责做好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相关专业学历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5、乡镇远教办负责本乡镇招生任务的落实、具体教学组织管理和工作经验的总结等。
(二)建立相关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县远教办和有关单位选派专(兼)职人员担任督导员,对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学员学习情况进行督导。县教育局选派专职人员担任班主任,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学历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2、信息反馈制度。基层站点管理操作员和各班次教学班主任,要对照教学计划,对学员到课出勤情况、收看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登记,定期向县、乡镇远教办报告,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反馈。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开展“职业规划” 讲座和职业规划大赛。通过召开团总支大会做《大学三年四年定位与规划》、《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提倡以职业目标为中心作为职业与就业规划,强化就业中心意识。要求每个同学利用假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然后进行个别指导,通过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团总支初赛检验和交流规划心得,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认清职业方向,树立就业目标,重点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常抓学风建设。落实上学年制定的各团总支和各支部学风建设行动方案和具体计划。学风良好,英语本科支部的平均绩点为3点多;国贸专业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52.6%;软件工程支部四级一次通过率约80%;英语本科专业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达100%,等等。
3、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新生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明确成才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做好人生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以往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思考,结合当前学校发展形势和中心工作,我积极探索,在06级进行新生教育创新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今年又在08级新生进一步试验和改进,以“适应,共性”为中心,实现在主体、内容、形式、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08级国际贸易专业目前情况适应很好,学风优良,班级凝聚力很强。
4、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就业讲座、个别谈心、简历修改、就业技巧博文、组织参加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5、学年评优工作和国家“三金”评定工作。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上,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公示、复评公示、确定公示三重把关,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国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最需要的贫困生手中。对有问题的同学一一进行民主评议,对个别同学进行个别谈心,稳定情绪,最终评出真正优秀和符合条件的同学。
6、干部选拔、培养与任用工作。我在新生入学后一个多月里的工作重心是选拔和培养好第一届团支部、班委、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大一通过助理班主任的了解,选择有班干经验的二至三人担任各班临时负责人或叫做召集人。军训期过后,进行团支部、班委、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干部选举,制定《团总支、学生会选举办法与运作架构》,按照规定组织、选举、确定学生管委会和团总支委员成员,形成06、07与08级的帮传带工作团队。干部确定后,与经管系第二团总支和计算机系第五团总支联合举办了“干部意识”、“干部心理”、“干部工作技巧”等培训讲座,对全部干部进行正规培训,明确职责,责任到位,对学习、工作方法、干部素质等提出要求。
7、08级特色团日活动。081举行了以“呼唤人性的回归”为主题的特色团日活动,通过这次团日活动,不但提高了支部成员对时事的了解和认识,而且也增强了本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082班举行了主题为“爱の家”特色团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表达了同学们的“知恩、感恩、报恩“之心,更促进了团支部的凝聚力。
8、利用网络和飞信拓展师生交流平台。开通qq群、博客、飞信等,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非实时的交流,开展重大措施的吹风会、重要信息的通报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探讨等,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敢于直言说出心里话,效果很好
9、通过聚餐制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我利用每天中午与一个学生宿舍一起在饭堂吃饭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重大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大会重要议题和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继续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中有中韩交换生(卢志轮)、中美交流生(卢慧冰、周丹丹、郭钊如),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郭钊如),奥运啦啦操(陈雅琪),创业设计大赛(黄新毅),春运广州火车站志愿者(黄杏贤),英俱理事长(项依凡、周婉倪、蔡天涛),职协副会长(梁宜锋),动漫社社长(黎菲菲),70%的同学参加了社团活动。
11、切实开展特色党支部建设活动,加快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推优与党员发展工作。我支部“一二三四五工程”特色党支部活动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大二下学期是发展党员的攻坚阶段,根据党委要求,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大力发展学生党员。10年发展党员四批,共62人。 1
12、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校级项目:章金淳的《广州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就业率的调查研究》,院级:谢秀萍的《英诗汉译的可译度研究》,指导校区科研立项课题06金融的张嘉琪《80后爱国思想及其表现行为的调查 -----以广州地区的80后为例》,软件工程专业吴浩然等人的项目入选学校挑战杯作品。
13、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开展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第二十届学生科技学术节之诗文朗诵大赛和读书报告会的初赛活动,组织首届商务谈判大赛,组织南海校区篮球赛、羽毛球比赛,组织同学们参与第二届舍歌挑战赛和第五届diy制作大赛,首届职业形象大赛和演讲答辩赛等。各支部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秋游活动、圣诞活动等等,同学们积极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和比赛,为团总支赢得了不少的荣誉,同时展示了同学们的才能,更激励了同学们再一次参加活动和比赛的热情。其中团总支获第二届宿舍公寓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范小旦同学荣获校区首届职业形象大赛季军,吴海阳等同学获演讲答辩赛三等奖。
14、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和就业互助五个q群,构建思想和精神家园。利用网络和飞信拓展师生交流平台,除了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新生教育外,还开通qq群、博客、飞信等,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非实时的交流,开展重大措施的吹风会、重要信息的通报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的探讨等,由于不是面对面,学生敢于直言说出心里话,效果很好。特别是本学期我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学,到底读什么”、“大学,究竟什么读”等一系列专题,对近期出现的问题和热点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面很广,积极性也很高,这个博客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精神家园,每天上我的博客成为一种习惯。就业互助五个q群开通当天就有500多名毕业生申请加入,经常在上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资料,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工作和顺利就业。
我个人也通过与学生探讨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发表了《论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的创新》、《试论辅导员的管理素质》、《论仪式教育与学风建设》、《浅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价值理性的追求与人文关怀的回归——对辅导员量化考核问题的合理性反思与探讨》等五篇学术论文。[nextpage]
二、工作创新与工作体会
1、在教育主体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工作组调整契机,调动和发挥了06、07与08级新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育内容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相结合,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相结合,大学适应教育与大学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精神传承相结合。引导学生“以职业目标为导向,以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对自己的大学规划和人生目标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加强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为之奋斗。
3、教育形式上,既利用现代化信息传媒手段,以声、图、文并茂的形式,又保留传统的面对面的谈话式、互动式交流方式进行教育引导。特别是本学期我在新浪、网易、百度空间上开通了“大学生成长互助坊”博客和就业互助q群,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学,到底读什么”、“大学,究竟什么读”、“如何获得幸福”、“就业心态”等一系列专题,对近期出现的问题和热点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参与面很广,积极性也很高,这个博客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精神家园,每天上我的博客成为一种习惯,博客开通三个月点击数达XX0多点,日点击高峰时达1000多点。
二是保留传统的交流方式,通过班会制度和聚餐制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我利用每天中午与一个学生宿舍一起在饭堂吃饭的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重大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大会重要议题和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就业市场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状况和相关需求标准,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校就业工作。方孩对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单位进行了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拮果发现单位主要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对学生的精神品质、综合能力、在校情况等都有较高要求,而且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教育学生自我定位。枯格学生、学校、单位乃至国家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把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
高校大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什么样的就业单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已成为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在内关注的焦点。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分配体制进行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分配模式不复存在,国家不再安排学生就业,而是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不包分配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在这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模式下,大学生一方面获得了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与选择权,另一方面失去了就业保障,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加之大学人学率的提升,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方市场了。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尤为突出。究竟什么样的大学生受用人单位青睐?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高校、用人单位、政府、大学生自己还存在那些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我们于2005年4月对西安市人才招聘市场的73家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标准调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2005年4月参加西安市综合人才招聘会的71个单位,分别为国家机关6个,学校9个,科研单位5个,国营企业7个,乡镇企业5个,私营企业16个,外资企业6个,合资企业6个,其他性质的单位11个。其中46个单位来自于大中型城市。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才主要需求调查表进行无记名方式填写,包括内容:①招聘单位的一般状况、招聘途经及工资待遇等;②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标准,包括一般情况、专业技能、政治面貌、身体素质、在校表现、道德品质、综合能力等多方面;③招聘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数据处理:问卷回收后以Excel数据库方式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单位招聘途径和工资待遇
67.61%的单位通过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其中35.21%的单位倾向于学校举办的供需见面会的形式,个人推销方式也占到4. 22%的比例。50. 70%的单位给予毕业生月薪1,000- 1, 500元,38, 03%的单位工资待遇为800一1, 000元明,1,500元明以上的工资待遇仅占11.2706。
2.2单位对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标准
精神品质:单位最看重的单项品质排在前三位的为实干精神(占28. 16% )、敬业精神(占26. 7606 )、诚实守信(占23 , 94 % ),然后依次为团队精神(占5,6306)、社会和工作责任心(占4. 23 06)、竞争意识(占2.8206)。
综合能力:单位最看重的单项能力前三位为专业知识技能(占31. 00%)、实际操作能力(占31. 0006 )、创新能力(占28. 71 % )。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也体现出了不同,企业最看重的前三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占36. 62 06 )、专业知识技能(占28.1606 )、语言表达能力(占26. 76 % ),事业单位前三名依次专业知识技能(占33 . 80 0})、创新能力(占26. 76 0.6 )、实际操作能力(占23.9406)。
在校情况:单位最看重的在校表现前三位的是学习成绩(占28.17 06 ),获奖情况(占26. 7606 ),身体素质(占25.350),70.42%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
2.3单位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单位建议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为社会实践能力培训(占33.80、面试技巧训练(占3106)、教育学生自我定位(占28.17% ),其中84.21%的企事业单位着重倾向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面试技巧训练,而66.67%的外资、合资、私营等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做好自我定位。
3讨论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单位承诺的月工资待遇为800 - 1, 500元,而在我们前期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系列调查,大部分学生选择月工资待遇高于1,500元,企业给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与大学生的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用人单位加薪的期望值很小,而且即使有这种可能,其幅度也不可能达到大学生的预期值。因此,主要还得靠大学生自己调整心理预期,就业时选择现实的应对之策。另外目前单位选择以人才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毕业生就业途径还是比较单一,招聘单位应当拓宽招聘途经,将其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对于毕业生而言,应注重面试技巧积累和就业准备工作,以提高就业成功率。
“专业技能是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很看重的用人标准,对专业人才的选拔可以说是精挑细选。”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及精神品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干精神、诚信、团队精神,还对毕业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意识、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不难看出所有用人单位都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比较务实,能用自身所学切实为单位做出成绩。所以毕业生应在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侧重培养务实精神,加强社会生存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职业素质、情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同时单位对于毕业生在校表现的要求已经居于次位,学生干部、党员等政治情况已经不作为优先参考条件,究其原因,当前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及自身素质较前有所下降,较一般同学并没有过高的优势;其次,在大学生求职制作简历时,作假声称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故单位对学生干部及党员等条件的信任程度明显不如从前。无论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对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分析目前局势,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要努力谋求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特别是英语),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尽管有的学生英语已经过了四级或六级,但还是缺乏必要的口语交流能力。大学生应加强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
4思考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专业技能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踏实肯干,能吃苦,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重视专业学习,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结合专业加强社会实践,增长专业实践经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善于培养自身的特长。大学毕业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可塑性强,有潜力,因此大学生必须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到基层去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只要广大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的大天地里就一定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
用人单位应吸引人才加人,建立和完善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查发现,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跳槽”成为影响单位发展的绊脚石。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某些行业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经验越来越失去了它的决定性,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验是一种短视行为,一定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树立全局观点和战略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是宝贵财富,接收大学毕业生是事业的延伸和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搞短期行为。用人单位应尽早树立起人才培养的意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单位招人、事业引才、机制育能”的好氛围,把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构建全面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首先要在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设置上创造条件,开办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使之适应社会的需要;其次是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最后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包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求信息的收集,建立与人才市场的网上交流平台,提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见面洽谈签约的条件等等。
面对就业工作的压力和挑战,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把就业指导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全面就业指导体系就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助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高校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瞄准社会需求,紧盯市场变化,利用就业信息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专业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能力与单位需求的结合。其次,将就业指导切实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大一时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新生人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大二和大三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大四时分层次、分类型进行指导,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共同引导毕业生合理做出职业选择,而作为特殊的医学类学生,在大五时还要注重处理好就业和临床实习中的矛盾。构建全面就业服务体系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就业指导。首先组建一支稳定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努力实现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化发展,提高学校就业指导专业化的水平;此外高校要发动所有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发挥机制优势,发挥教师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推荐作用;另外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联系校友、相关单位和学生家长,充分发挥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27-01
一、明确工作定位
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有些涉及学生缴费,教务,甚至课堂、宿舍安全保卫管理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时常成为困扰辅导员进步的最大阻力。辅导员的工作杂而多,甚至超出其职责范围。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明确和细分。必须明确高职治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是协助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二、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从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完善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
建立由学生党总支指导学院团委的架构,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学生管理。明确党员在学生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总支学生开展工作,呈“网状”发展,一个党员应该是网里的一个结点,下面的团总支,学生会是网线,班级和团支部在网中。这样构筑整个学生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我院各级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地的公益活动,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院风建设。如通过举行了大型的文艺活动等。通过辅导员们和
学生党员干部、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的一起,共同策划组织,使活动能够秩序井然,节目高质,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学生和辅导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必需循序渐进。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总结工作的经验,把就业指导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种有规律性,有步骤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学习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就业前夕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也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讲座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等。通过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如建立完善的联系网络,就业单位信息库等资料。
(四)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新生,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讲授关于入学须知、考试规定、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分制、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路标》、《高职事务办理指南》之类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学生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为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细则,规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辅导员工作案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对策
一、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40万,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比较严重。每一年的毕业季节,每个毕业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在这个困难重重的求职路上,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校课程的设置过窄过细,导致毕业生就业面窄,不能适应社会的一些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少。有些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陈旧的教材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做出适应的调整,与时代脱节,使得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思想方面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距,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二)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束缚于传统的观念。“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期望值过高,不想从底层做起,这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另外,对薪水、待遇的要求太高,片面的追求那些繁华的,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不愿意留在小城市发展,而且有些大学生很看重国家机关,对一些小企业根本不感兴趣,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政府要有多种措施以应对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深化人事劳动、户籍、档案、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经济实体、科技成果转化等。政府不断完善就业管理体制,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建立高校间、校企间的协作,使之在学生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整顿,剔除就业市场的虚假信息,对参展用人单位进行把关,提高招聘会的质量。
(二)加强就业指导。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建立大学生就业机制,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掌握就业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就业状况进管理;把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指导经验,总结出适合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自身的求职技巧,调整就业观念;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提倡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四)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进行科学职业规划。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做出积极的调整,在心态和观念上,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大学生自身的心态应逐步调整与完善: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职业素质教育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小学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师范类高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摇篮,今天的师范生,即是明天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自身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任,首先必须具有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合格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质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状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学均不同程度的受过体育文化的熏陶,应该说对体育并不陌生。然而近些年来录取的学生,其体育意识之差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对聊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05级、2006级两届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学阶段就爱好体育,并立志报考体育专业的占37.5%;而由于理科成绩上不去,到高三再改体育专业的占62.5%;愿意学体育教育专业,并乐于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仅占31%;不愿当体育教师的占近70%;对体育法规根本不知道的占64%,且对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形式也知之甚少;他们大多数都毫不隐讳地认为,通过了体育高考是实现了跳出“龙门”的第一步,但对体育事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当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了紧张的中学阶段而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只需要经过短暂的观察和交谈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难以安心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体育成绩很好而文化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一反中学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不良习气也有所增长,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活动不愿参加;文明言行的养成教育差,不注重在公共场所时的形象;心理品质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求上进,训练不求提高,对理论学习打不起精神,对当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漠然处之等。
(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7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95万人,是2000年的近5倍,而初次就业率仅超过50%。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日益突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大体如此。
调查发现,有89.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有76.4%选择发达地区县市,只有12.1%的被调查者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创业。对职业类别选择是:有91.9%向往大专院校就业;有57.6%选择党政机关和国家事业单位;只有12.7%选择到中小学。这一情况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多数学生还是把就业选择在条件优越的地区和职业上,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新的就业领域去创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要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又分为职业行为道德、基础知识修养和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般学校和老师大多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一)职业行为道德的教育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首先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才能在目前的学习期间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以事业为第一生命,刻苦钻研和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意识。使每个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产生强烈的职业感。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将来到学校中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中。按照这些标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意识。
2.责任感。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自己将要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能在将来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并对事业执着地追求。要教育学生坚信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同其它教育事业一样,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并任劳任怨,甘心做“蜡烛”,这是做好一个体育教师的重要保证。
4.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勇于献身体育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抛弃个人利益,不怕吃苦,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体育教学工作。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学校中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实践,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有关社科、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方面知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教育科学知识。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对象由差异较大的人组成,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理论、体育方法等教育科学理论,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服务于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
2.应用知识。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练习法、裁判法等,只有掌握并能运用知识,才能具体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生物科学知识。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使他们保持强健的体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锻炼的习惯,将来具有独立科学的锻炼身体的知识和能力,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好生物科学知识,尤其是人体科学知识,以便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人体结构、生长发育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体育教育实践。
4.横向学科知识。从现实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掌握横向学科知识的体育教师将被淘汰。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国家提出,对担任中学以上的体育教师,规定必须在两个不同学科取得相应的资格。体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即要求兼通多种学科,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在专业上博才。
三、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徒劳的。面对新形势、结合新特点,为搞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校政工人员必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并做到严格管理与感情交流相结合;又要注重抓干部、抓骨干,做到以点带面,以主干带主流。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管理过程首先要造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道德舆论是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它能对道德个体施加影响和熏陶,通过舆论氛围,来促使个人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善恶裁决和准则性命令,从而继续或改变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向路线。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学习制度,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并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管理,保证学习的质量。尤其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和管理,从而做到以点带面。
2.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和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及其它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重塑,培养他们的“五爱”精神。如举办纪念“五四”、“一二·九”运动的等征文,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教育活动等。
4.利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报道学生中的先进事迹、积极分子,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二)结合专业技能,大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
第一课堂授课形式较为呆板,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积极建设以面对新世纪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是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包括组织能力、开放思维能力、动手实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创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特长,引导、支持、鼓励他们自己组织各种活动,如各种技能比赛、学术论坛,邀请专家举行学术讲座、演讲、辩论、动态,编辑手抄报、壁报,到各普通院系辅导体育活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定期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中小学和部队,了解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要求;去目睹不同性别的人对科学锻炼身体的渴望;去见识老一辈体育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去领略为人师表的光荣。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巩固专业思想,更加明确体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坚定为体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
(三)加强对特殊学生和学生特殊时期的管理
敏锐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欲望要求、行为特征等各方面的状态和细微变化,掌握规律。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和抓住重点,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把他们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轨道上来。
1.加强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放手大胆地让学生骨干——学生会、班团干部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开展各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2.加强对入校新生的教育,使他们一入校便建立正确的职业素质观念。
3.加强对毕业生的管理。通过教育实习和各种离校教育活动,学生在不同实习点自己当老师,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组织活动能力,使其职业素质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以师德教育为主阵地,把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贯彻于各科教学中
为使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素质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习惯,要以职业道德课为主阵地,使学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老师还要切实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融会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各类实习环节的教育,制订科学详细的实习教学大纲,千方百计把学生放入实践中去,加强实习环节,避免纸上谈兵。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更多、更广接触多种体育实践活动。
四、结语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职业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管理规律,面向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运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形式,采取有效的管理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R].中办发〔2005〕18号,2005.
[2]教材编写组.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3]杜映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赵弘,郭继丰.知识经济呼唤[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5]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罗锐,景进安.大学生就业危机及应对策略[M].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2005.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9-02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依旧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2年9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1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100人,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90.55%;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此次调查不仅关注了显性素质,更关注了素质的主体,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分析结果如下。
(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在我们查阅文献和整理调查数据时发现,85%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7%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解,66%同学则表示不是很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只有11%的同学表示会定期的关注行业最新信息。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并且在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了解、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其次,缺乏经验性知识也就是实践经验,是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方面“难就业”的又一个“瓶颈”。在调查中发现,有61%高职毕业生有过工作的经历,但这其中大数工作经历都不是与专业对口的经历,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酒吧、饭店和工地等场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有的学生只在学校周围的超市、饭店等场所从事兼职工作。
第三,关于行业必需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94%的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提高是必要的,也极为感兴趣。调查显示,就职场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排序分别是:专业内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技能、职场礼仪;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极为不足的能力分别是:任务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二)职场意识薄弱
职场意识,也称作“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其中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87%的人事专员和HR看重职场意识,并认为,衡量一个员工的价值,职业技能占30%权重,职场意识占70%的权重。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显示,当下高职类学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服务意识较差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意识的匮乏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指导都有关系。调查中居然有16%的同学表示,“服务”是学生会成员和党员要做的事情。这里显示出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54%的被调查者委婉地表示是,自己付出和有意识的服务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其他服务,或者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不难解释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而引发用人单位不满的原因了。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从事某一职业,时间不久就会选择“跳槽”,相当一部分离职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兴趣消失”、“遇到挫折”等个人原因所致。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认识不清;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责任心也不强。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中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缺乏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意识,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二、高职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自我评价高出客观实际,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带来职场的适应困难。高估自己会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容易导致失误和挫折后的挫败感加强;低估自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首畏尾。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职场成功的必要前提。
查阅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自我认知模糊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对“自己喜欢干什么,以及自己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表示茫然,没有深入思考。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性格、择业能力的不到35%;43%的同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搞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择业就业中优劣势的不到25%。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同学不愿意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认为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不愿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不主动克服成才障碍、挖掘个人的潜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缺陷。
(二)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等缺乏全面的评价,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理念,反映出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我不应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麻烦”等绝对化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信念极其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果: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评价过高。过低的自我认知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认知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过高的自我认知又使得高职毕业生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是陈旧的、片面的、不完善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赢得荣誉,谋得地位,家产万贯从而光宗耀祖”,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有关调查中发现:13%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高考一次失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鸣惊人。从而对大众择业观不屑一顾,很快使自己陷入困境;16%的学生很想在众人面前受关注,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和核心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实现,对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择业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出现休学甚至自暴自弃现象。
三、针对高职类学生求职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项目组讨论得出以下思考,并将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总结成“四化”: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
(一)教育体系化
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和项目组的讨论,针对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的现状。项目组建议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在高职类大学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安排系列的、模块化的职业生涯课程。其中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评估”、“职业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内提高”以及“毕业前职业能力测定”几个必要的模块。至于更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式课程设置”,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并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二)辅导社会化
大学生的求职意识、自我定位、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强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毕竟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和重视,如何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只有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的辅导形成合力,就不愁毕业生的职场能力得不到提高。形成多层次职业辅导体系、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化,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意识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神圣意义,还需要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对于指导教师要求非常全面的艰巨任务。这一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流程了然于胸;还要求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并且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想要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服务意识很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因此,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成为一项极受重视的工作。
(四)实训基地化
在调查中不仅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连毕业生自己也在抱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场地匮乏、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来不及在实习中验证,留下很多遗憾和隐患。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作为高校教育的必须环节,得到重视。只有经过与工作实际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锻炼、毕业生才会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充足的、有依据的自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工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省教育研究院举办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培训会
3月1日,由省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培训会在广州召开。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副研究员许远担任主讲嘉宾。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出席会议,副院长朱仲庆主持会议。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有关人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广东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各部门人员、全省有关职业院校教师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王国川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材建设政策,从宏观层面上作了阐述;传达了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的精神;介绍了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的重要工作目标:健全教材开发、编写、审定、选用、更新机制,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材建设队伍,开发一批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高质量教材,逐步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体系。他对出版社如何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发展提出了要求,为我省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
许远以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围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教材开发技术讲解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从理论上、技术上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导。他指出,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要充分按照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规律、特点和标准规范来开展,要更具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和艺术人文性,应充分学习领会各专业教学标准,更多地研究吸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出版社要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努力编写出版符合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材。
汤贞敏在培训会上表示,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意义重大,希望大家充分学习领会二位专家的培训内容,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他还提出了四点工作意见:认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把握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政策;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建设职业教育教材;凝聚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力量,实行协同创新;出版社积极提供充分保障,主动做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建设服务工作。
(本刊记者)
让职业教育不断创造人才红利
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要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会议还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要求,要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承担全国饭店和旅游外语专业教学标准编写工作
由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部署,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牵头制订的全国中职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和《旅游外语》两个专业国教学标准现已获教育部专家审核通过,即将公布。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承担编写工作,为标准实施作出巨大的贡献。
(文/图:邓敏、梁定宽)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改进和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人社部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税收、金融、社保补贴等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求职补贴要在离校前全部发放给城乡低保家庭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对符合政策扶持条件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要及时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就业促进计划是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的重要举措。人社部要求各地,动员高校将就业促进计划宣传到每一个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拓展一批优质见习企业,确保有见习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将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农村贫困户、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帮扶,促进其尽快就业。
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将于今年启动实施。人社部要求各地,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此外,人社部还要求各地,改进和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在服务内容上更加突出就业信息服务,在服务对象上更加突出二三本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方式上更加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服务态度上多一些主动、多一分热情、多一分关怀。
广东省人社厅公布2014年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安排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公布了2014年国家职业资格全国、全省统一鉴定以及全省日常鉴定考试安排。
根据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安排,结合广东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今年全国统考职业包括营销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人员、物流师、秘书和企业人力资源师等27个职业。与往年不同,除了保育员、公关员和理财规划师等传统职业外,去年试点考试的健康管理师、创业咨询师和婚姻家庭咨询师等新兴现代产业职业也纳入到统考,并新增了财务管理师职业统考,更好地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求。
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日(简称“统考日”)制度,上半年统考主要集中在4月、5月和6月,下半年集中在9月和11月。部分职业统考时间与往年相比作了调整,理财规划师职业1级全国统考调整为5月17日和11月22日,3-2级调整为5月18日和11月23日;公关员职业全省统考调整为6月28日和12月13日,健康管理师、创业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全省统考调整为4月19日和9月20日。除全国、全省统一鉴定外,每月还将组织多个职业的定期鉴定,考生可登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网站(.cn)实时了解相应报考职业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及时间安排。
为方便考生参加鉴定,提升鉴定服务水平,今年统考扩大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除了营销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外,考生可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报考企业培训师职业(3-1级)。此外,企业培训师(3-2级)、客户服务管理师(3-2级)等职业(工种)的技能操作考试将采用网上阅卷。
省人社厅还将进一步全面加强鉴定质量管理,严格资格审核、考场管理、试卷管理等考务流程管理,派遣鉴定质量督导员现场督考,对鉴定过程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对违规舞弊行为将加大惩处力度并全省通报,确保鉴定过程规范高效,评分科学公正。
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26项重大任务
3月3日,省人社厅召开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传达学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2014年重要改革任务要点》、《关于成立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的通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制度》。会议由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林应武同志主持,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及厅改革办成员参加会议。
----管理系第二党支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随着全院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管理系第二党支部也积极投入到整个创先争优活动中,目前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我支部特制定以下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党支部
1.战斗堡垒作用
(1)严格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党的先进精神,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党支部支委成员团结一致,积极创新,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支部事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党员队伍建设
(1)严格按照学院党委下发的党员发展计划,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所报送材料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2)执行我支部制订的《管理系第二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考察表》,严格对党员进行考核。以此做为评比依据,每月评定出一名优秀党员,一间优秀寝室,明年5月份进行总结颁奖。
(3)支部辅导员随时关注党员思想动态,必要时进行个别谈话。促进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选派6名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2010级各班学导,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确保各项日常工作顺利开展。
(5)在涉日维稳期间,建立党员责任制,安排党员每晚查08、10级学生寝室,填写《离校情况登记表》,通过本人及室长确认签字,从而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动向,确保大家的安全。
(6)将每一名党员的承诺公布在博客中,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在十一月份支部将组织党员召开创先争优阶段性总结会。
(7)08级党员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因此建立新的一批党员示范寝室,并定期组织10级学生参观。
3.工作机制
(1)以党员流动岗之党员先锋站为活动载体,认真做好每一月的组织生活,并确保活动(会议)记录完整、规范。
(2)以《管理系第二党支部工作手册》为指导,认真做好支部各项基础工作。
4.工作业绩
(2)与后勤党支部结对,开展“勤劳的手,请注意保暖”等感恩系列活动,并组织党员同志参观后勤工作流程,进一步了解后勤工作程序。支部收集同学们对后勤集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后勤,努力做到学院党委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目标。
(3)认真落实“探索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创‘五个一’品牌工程”立项方案,并做好阶段性总结汇报工作。
5.群众反映
(1)党支部号召党员认真领悟创
先争优活动的精神实质,在同学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党员
1.带头学习提高
(1)以博客、QQ群为媒介,组织党员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关注时政,关注文理学院新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尽量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2)充分发挥“党员之家”图书陈列柜的作用,提倡党员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确保党员到课率,学习成绩处于专业前40%,真正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带头争创佳绩
(1)7名专科毕业生党员能够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落实或者推荐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党员学导带领10级各个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为新生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准确做好大学四年规划。
(3)支部组织委员定期深入班级,了解党员学导的工作情况,通过支部博客进行宣传报道;期末各位学导做出总结,写出心得体会,汇编成册。
3.带头服务群众
(1)以党员先锋站为载体,建立党员责任制,在学院涉日维稳期间全力为支部、学生服务。
(2)针对10级新生的实际情况,每一名党员对接一间新生寝室,每周深入寝室一次,做好交流记录,全心全意为新生服务,做一名创先争优的实践者(党员对接新生寝室名单详见附件1)。
4.带头遵纪守法
(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号召党员同志严守党的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尤其是在涉日维稳阶段,党员更应该理智对待这个问题,带头做好表率作用。
(2)严格遵守学院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不违反校纪校规。
5.带头弘扬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