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服务论文

老年服务论文

时间:2022-09-19 17:5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服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服务论文

第1篇

《社区与老年护理》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涉及环境、营养、医疗、护理等多门学科,需要社区相关人员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理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正三角形结构。宽大的底部显示立足于社区,被社区居民广泛利用,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保健服务能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增进健康为目标,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使人们享受到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最终达到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最贴近和适合老百姓,深受老百姓欢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老百姓服务,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的关怀,加强了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2《社区与老年护理》授课时的技巧

《社区与老年护理》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增长,《社区与老年护理》已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此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条条框框较多,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下几种技巧。

2.1提高教师的素质及授课的吸引力

兴趣是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稳定的重要因素,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原动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感到获得知识是一种美好而有兴趣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每一节课时都应该认真备课,同时注意仪表,授课时口齿清晰、充满情感,幽默生动,课后随时听取学生的反应,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

2.2造良好课堂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是过分严格,学生将心情紧张,不敢发言,课堂气氛严肃呆滞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反之,教师管理太松,会造成课堂秩序差,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断利用各种技巧或变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当看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表示他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教师应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在讲到孕产妇保健时,我们先不讲具体内容,先给同学一个案例,社区护士对正常分娩后第4天的产妇进行一次家庭方式,发现产妇体温38.8摄氏度,心率88次/分,血压116/74毫米汞柱,血腥恶露,量与正常月经相似,无特殊异味,产妇精神状态较好,意识和睡眠都正常。肿胀明显,有胀痛,但吴红、肿、热,奶量充足,婴儿能正常吸吮。请问产妇发热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处理此种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然后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非常好。

(2)影片播放法:在讲到精神分裂症时,学生很没兴趣,我们给学生放一个小录像片,讲的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用打气筒将自己的母亲给活活打死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有利于进一步授课,并提高学生的兴趣。

(3)顺口溜法:顺口溜简洁明快,顺口押韵,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记忆不易忘记。在讲艾滋病时为了便于学生的记忆,我们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讲解如艾滋病,行为病,无疫苗,防才行;染此病,三途径,血和性,母传婴等。他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说得非常全面、准确到位,学生一边读一边记掌握得非常快。

(4)三字经法:讲到健康长寿时可用三字经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误过劳。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它能使学生在兴趣中解读,在兴趣中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总结

第2篇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时就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来帮助完成写作,我们常人的知识有限必须要依靠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论证自己的学术论点,这样的引用就是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何颖.《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析[J].医学与哲学,2010,31(5):56-57.

[2]熊鹏辉.阴阳与中医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4):28.

[3]董一帆,张光霁.论“生生”在《内经》养生思想中的体现及其对现代养生学启示[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389-391.

[4]张玉辉,陈延滨,王欣彬,等.《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6):53-54.

[5]熊鹏辉.五志与中医养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7.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东霞.论老年旅游活动的危机防范与干预[J].旅游经济研究,2011(08).

[2]易银飞,麦舜妍.广州银发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研究[J].科技创业,2011(03).

[3]张冲.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11(01).

[4]孙樱,等.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05).

[5]马惠娣,邓蕊,成素梅.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中的休闲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5).

[6]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02).

[7]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2(07).

[8]岳俊芳.浅谈我国老年休闲市场的开发[J].成人高教学刊,2005(01).

[9]陈金华,李洪波.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07(02).

[10]严冬琴,黄震方.城市老年人养老休闲需求与选择行为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老年市场为例[J].商业经济,2009(05).

[11]李天元.成都市旅行社开发完善退休老年人旅游产品的思考[J].城市旅游研究,2011(01).

[12]黄婧,曾克峰.湖北省恩施市银发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化,2011(05).

[13]邓军华.河南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服务经济,2011(06).

四季养生论文参考文献:

[1]葛桂录,道与真的追寻——《老子》与华兹华斯诗歌中“复归婴孩”观念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1999.

[2]李正栓,吴晓梅.英美诗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3]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

[4]王治国,道德经译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5]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6]杨德豫,华兹华斯诗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第3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医养融合;养老基地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巳超过2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要超过青年人的2倍。面对这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式和来势迅猛的“银色浪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照顾,延长其生活自理年限,实现老年健康化,老年护理专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和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2013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的要求,为本文的研究和项目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从老年护理和老年护理学的角度,依托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优势,构建以老年健康护理为目的养老方式(模式)所进行的研究尚且不多。很多学者仅仅停留在理论性的研究并宏观地进行分析,缺乏专门细致的研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当地实情的具体养老对策和实施办法。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因此开展此论文的研究和实施,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存在问题

1.1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我国老年护理教学与培训起步晚,发展滞后。高职高专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大多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在工作实践中他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和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严重滞后,专业人才是严重短缺。相比之下,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外目前已形成了中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1.2“医养结合”矛盾大难题多

经调查发现,我国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自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而养老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不可能用于长期养老护理服务。再加之养老机构和医院又分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不同,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受阻于制度壁垒。特别是,医保政策瓶颈巳成为“医养结合”养老新摸式发展的最大阻碍:由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老人在医院住院产生的费用可以报销,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于是部分老人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还是选择长期在医院中“压床”不出院,不愿到养老院去。

1.3 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及床位数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约4.3万个,养老床位数达到493.7万,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4.4张。与前几年相比虽有较大增长,但按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50张测算,与发达国家每百人5-7张床位数相比较仍有巨大的差距和缺口。另外,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我国还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员工也只有近30万人,其中取得老年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可以说,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是十分突出。

2.条件与优势

2.1 本论文作者所在单位,是一所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全国一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员工1000多人,专职教师800多人,正高职称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学院护理系护理专业始建于1931年中美合办的普爱高级护校,至今已有8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护理系作为学院现有近7000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一个龙头大系,曾获得 “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湖南省护理‘双师’水平认证技能培训基地”、“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等等荣誉称号。

2.2 本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占地面积336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0亿元。馆藏图书200多万册,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功能齐全,并有一所综合性的附属三级医院。特别是学院整体搬迁到新院本部办学后,原闲置的处在城市中心的老校区,紧邻附属医院,被用来改造为一个养老服务基地(中心),那将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3 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已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加快完善社会化养老机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利用医学院校教学与人才优势,大力培养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创建一个养老服务产业基地(中心),将会得到国家和政府以及当地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湖南省下发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永州市政府为支持鼓励民办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则是本论文项目研究的最大支持。

3.发展路径和对策

3.1 要把“养老专业”办成叫好又叫座的好专业。国家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特别是中高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老年康复、老年护理人员、老年营养、老年心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方面的研究,努力构建符合养老服务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和鼓励养老专业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产业中去就业和创业。

3.2 要在“医养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卫生和民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医养融合”养老方式,力图破解养老机构中老人的医疗、康复和护理难题。经调查发现,我国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自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而养老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不可能用于长期养老护理服务。再加之养老机构和医院又分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职能、机制、政策政策及标准不同,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受阻于制度壁垒。对此应做到“四个打破”:打破体制障碍,部门联手合作;打破政策壁垒,制度相互衔接;打破利益藩篱,服务老人需求;打破路径依赖,推进体系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做到医养结合,相辅相成,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通力合作。最终达到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享受到“医院式”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医养融合一体化”的养老方式的新突破。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女性31例;年龄51~86岁,平均(68.5±7.3)岁;病程4~25年。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02例患者首先要做好感染控制,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特征进行对症治疗。对于临床缓解期的患者,要求其加强身体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为了预防疾病复发,要注意避免疾病诱发因素的产生。另外,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系统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病室环境 病房保持清洁干净,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温湿度,定时通风。为了避免室内存在刺激性气味,禁止摆放花草;室内清洁时要避免尘土飞扬,避免诱发因素的产生。

1.2.2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咳嗽、咳痰发作的原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体温等。对高温者(>39℃)要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为了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医护人员要估算患者的水分补充量,及时补充水分,以便于痰液排出。

1.2.3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患者的食物主要以蛋白质和糖类为主,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同时为了增强患者的体质,定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新鲜食物,坚持按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1.2.4 心理护理 本病通常会反复发作,治愈也有一定困难,这些情况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不良情绪;同时患者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比较悲观,不良情绪较多,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近、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和消极情绪,避免情绪激动、紧张、恐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患者定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精神安慰,消除其心理负担,让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1.2.5 帮助有效戒烟 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烟雾刺激会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严重时会使疾病进行性恶化,尤其老年人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帮助患者戒烟,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6 用药护理 遵医嘱对症下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①对痰液较多的老年患者,首要工作是进行抗炎、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祛痰,此过程中,切忌食用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因为该类药会抑制咳嗽中枢,使呼吸道处于阻塞状态,致使病情更加严重;②可待因具有麻醉性中枢镇咳的功效,适用于剧烈干咳者,但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应用不当会使患者成瘾;③喷托维林能够起到中枢镇咳的作用,具有非麻醉性,轻咳者可以使用此药,无成瘾性,长期服用会有不良反应,如腹胀、口干、头痛等。

1.3 评估方法

焦虑自评量表(SAS)[4]包含四个等级。①<35分:无焦虑;②35~55分:偶尔出现焦虑,有轻微症状;③55~65分:经常焦虑,有中度症状;④≥65分:属于重度焦虑。采用调查表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的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为3%~10%,仅次于儿童哮喘,Evans报道45~65岁组活动性哮喘的发病率为9.6%,而65~74岁发病率上升到10.4%[5]。老年人哮喘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较多:①老年哮喘多为吸烟者,长期吸烟可以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②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老年哮喘的临床表现特点明显不同,老年哮喘发作的诱因常常属于呼吸道感染,因此,患者常常以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咳痰和渐进性气促为主要症状[6-7];③易患胃食管反流也是哮喘的诱发因素,由于老年哮喘者多为内源性哮喘,发病前常有长期哮喘史,在国内多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8]。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该病可在某些诱因下急性发作,老年患者较多[9]。除了给予有效的临床治疗外,同时可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10-11]。在护理干预中,急性期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在缓解期,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第 一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意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认可程度高,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行为。

系统化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概念,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伸,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引入系统化护理模式,并让该护理措施贯穿于治疗始终,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之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满意度,从而全方位提高和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耿忠华,李学萍,葛妍圻,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183.

[2] 李群.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72.

[3] Dohi M.Role of cysteinyl leukotrienes in antigen-induced immune response in th e airway:from bronchus to the nose[J].Clin Exp Allergy Rev,2010,10(1):28-34.

.Int Nurs Rev,2013, 60(2):167-177.

[5] 陈育文,陈苑美,蓝光军.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48-49.

.J Asthma,2009,46(8):856-857.

[7] 李兴帼.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3,(10):5474-5475.

[8] 强凤芬.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110-112.

第5篇

首先要克服撰写论文难的思想。有畏难情绪的人不在少数。分析原因,无非是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是不知道如何着手写。医护工作者是科技人员,属于国家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既然具有专业技术职称,那就必须具备能够体现专业技术水平的“硬件”。考核一个卫生技术干部是否能够胜任某一职位,除了政治思想、现实表现、工作能力,外语水平(中医需要医古文水平)以外,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是硬指标,而科研成果一般也是通过论文的形式来表达的,因此,撰写论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知道了撰写论文的重要性,下面就疗养院医护人员如何撰写医学学术论文谈几点意见。

1 如何着手写作

1.1 写作的主题,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性的文章,包括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发现,经验总结,有意义的个案等,属于回顾性的;而前瞻性研究,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行科研设计,通常是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对科研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然后才有针对某一方向的研究文章,一般是科研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主题,看书、看杂志、复习文献是产生写作的基本动因。

1.2 组织文章的结构时,要充分考虑投稿的要求。医学杂志属于科技期刊,对稿件的总体的要求大致相同。文章结构的通用模式是IMRAD,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and)讨论(Discussion)。临床研究的文章以临床资料来代替材料与方法。除此之外,为了节省编辑部和读者的宝贵时间,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科技论文应附摘要,《中华医学杂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但是,在写论文之前,最好还是好好阅读杂志编辑部对稿件的要求,或者叫做稿约说明,稿约一般在杂志每年的第一期。论文的具体写作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 要结合疗养院工作的性质,突出疗养医学论文的特点。疗养院不同于治疗医院,不是干部休养所,更不是托老院。疗养院与治疗医院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从性质上来说,疗养院是利用各种疗养因子,对人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对疾病起康复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机构。从治疗手段来说,医院是利用药物、手术等为主要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达到挽救生命、消除病痛的目的。从服务对象来看,疗养院是以健康休养员和患慢性疾病的疗养员为主要服务对象;而医院是以患者/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疗养院的性质决定了疗养治疗手段的特殊性。

干部休养院(所)是离退休干部离开工作岗位后一定时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的选择要交通便利、医疗保障充足,具有居家生活的特点。而疗养院通常选择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疗养因子丰富的区域建造;而且疗养生活通常有一定的疗养期限。疗养院担负着疗养康复的任务,干部休养所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由于疗养院所处的地域不同,经纬度不一样,疗养区的疗养因子也各不相同。根据疗养因子不同,把疗养院称矿泉疗养院、海滨疗养院、湖滨疗养院、山地疗养院、森林疗养院、草原疗养院等。例如,鼓浪屿疗养院是一个什么单位呢?是以海滨自然疗养因子为基础,以现代疗养理论为指导,在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下,为增进部队指战员体质、伤后康复、疾病防治的医疗保健机构。疗养院的医护人员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涉及临床医学、疗养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医学气象学等许多学科的内容,如果担负着特殊勤务的疗养任务,还需要航空生理、潜水生理的专业知识,也就决定了疗养院撰写学术论文内容的特点。

3 要紧密联系疗养工作的实际,总结疗养工作经验,探索研究成果,推广具有普遍指导的疗养方法。疗养学是研究自然理化因子为主的各种疗养因子的性质,疗养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利用这些因子预防和治疗疾病,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康复的学科。特色是突出疗养和疗养因子。在自然疗养因子的研究方面,如“鼓浪屿疗养地开展沙疗的可行性分析”,文章探讨鼓浪屿疗养地沙温与气温的关系,夏秋季节不同月份沙温的变化,以及天气情况对进行沙浴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鼓浪屿疗养地夏秋季节的气候条件、海沙温度适合进行沙浴疗法的结论。在疗养因子的作用机制方面,如 “沙疗对兔膝骨关节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沙浴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周围血流、膝关节滑膜及软骨的病理改变的影响,得出了沙疗能增加治疗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对正常关节无不利影响的结论,为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沙浴治疗提供依据。在疗养因子的利用方面,如“沙浴疗法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选择夏秋季节晴朗天气情况下,在鼓浪屿疗养地天然海沙滩上利用清洁干热的海沙包埋患肢30min~40min,观察沙疗过程中病人反应和疗程结束前后疼痛、活动能力等进行评价,得出在适当的沙温条件下进行限定时间的沙疗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确实,也是安全的,值得有条件的海滨疗养院推广应用的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疗养院医护人员,思想上要重视论文的撰写,按照疗养学的要求,根据各自疗养院的特点,依照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一定会写出好的文章。

(收稿日期:2006-11-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第6篇

关键词 石家庄 老年人 锻炼 调查

一、选题依据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市5个小区的老年人健身现状经行了分析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以石家庄市高柱小区、党家庄小区、国际城、水榭花都、西苑小区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检索收集30余篇国内有关老年人社区体育的资料研究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论文研究任务设计了《关于石家庄市老年人社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问卷,重在了解石家庄老年人体育活动目前的现状,为本论文的论证提供了实证的材料支持。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有效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运用行为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老年人体育所存在的问题,拟定了改进对策。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石家庄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1.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项目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运动的项目的选择是按照自身的爱好、生理条件、周围环境条件以及生活习俗来选择的。同时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女性较为喜欢舞蹈、球类、太极拳和慢跑散步,(其中球类为由运动强度不大的球类运动组成,如:门球、软排球、羽毛球等)而对其他锻炼项目兴趣不大,男性对太极拳、球类、慢跑和散步较为喜欢,对其他锻炼项目也有兴趣,女性对健身舞情有独钟,与男性有着显着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相对固定的健身项目,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

2.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场所

统计结果分析,有35%的老人喜欢在社区内参加体育运动, 43%的老年人喜欢到公园参加体育锻炼,其次为选择在街道路旁、免费的体育场馆、学校、收费的体育场馆。选择在社区和公园里进行体育健身的老年人占多数主要和地理位置、环境有一定的关系。选择在体育场馆体育场(馆)由于布局不合理,数量有限,只有9%的老年人到收费体育场馆去活动,主要是场馆内由指导老师组织大家集体练习。由此可见,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选择自己适宜的体育场地。

3.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次数、强度

统计结果分析,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2-3次,每次身体锻炼的时间为45-60分钟,强度以中等以上强度为主,每天持续锻炼时间呈现出以早上锻炼为多数,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余暇时间较多,作息时间以早睡早起的为主。

(二)影响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主要系统机能以及全身新陈代谢水平明显的衰退趋势,血液循环缓慢,身体各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因此,老年人不宜从事大强度、消耗体力多的运动。老年人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降低,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心脏易于疲劳,且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老年人在选择运动项目及其在进行锻炼时,都要小心谨慎。

2心理因素

老年人退休后会有许多感受:自己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力充沛了;自己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受人尊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不断缩小,一些老年人一旦离、退休在家,生活规律、生活内容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理、心理上都会产生波动,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缺乏根本的参与意识,因此,引导老年人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是必要的

四、引导老年人社区体育的相关对策:

(一)全面开发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在社区建立老年人大学,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体育保障。

(二)完善老年人体育运动服务机制,全面实施老年人体育健康档案,跟踪老年人体育锻炼进度,督促老年人体育锻炼。

(三)培育社区老年人体育指导员,进一步加强对我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四)在社区范围内定期的举行一系列的老年人体育运动的比赛,带动老年人的体育参与动机。

参考文献:

[1] 周君一.河北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疾病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4.

第7篇

关键词:近郊农村;银发旅游;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银发旅游概念的缘起

在旅游市场的细分体系中,老年人旅游也被形象地成为银发旅游,是旅游市场中比较重要的细分市场。在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老年旅游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消费能力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因此他们历来是高端旅游产品的重要客源,比如:在西方,邮轮旅游和境外度假旅游的大部分游客均为老年人。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人口国家的行列。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健全,老年人的旅游消费比例逐年上升,银发旅游成为老年人群体中重要的消费支出。由此看见,研究银发旅游对于整个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银发旅游”或者“老年人旅游”的关键字检索,检索论文数量却相对有限,而有针对性的对于特定老年群体进行具体的市场分析的论文更加稀缺。由此,笔者以“城市近郊农村”作为研究范畴,展开旅游市场开发层面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未来更深入地研究做一些探索。

二、城市近郊农村银发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1.相较传统农村旅游市场,城市近郊农村旅游者具有更好的支付能力和更多的闲暇时间

作为近郊农村,相较其他农村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优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而由此带来的农民经济收入增速明显。故此,近郊农村的老年人具有更强的购买旅游产品的动机,对价格相对不敏感。

2.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根据笔者的实地走访和现场调研,得出的结论来看,近郊农村的老年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出游阅历较少。多以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显的特征。对于知名旅游城市具有较高的热情和关注度,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对于著名风景区的出游动机也比较强烈,如:五岳、九寨沟、故宫、西湖等。对于旅游资源的选择,则更关注自然景观而非人文景观。

3.从旅游内核上看,仍然热衷于观光旅游

从旅游活动发展的趋势来看,旅游活动会有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也是旅游动机的多样化的具体体现。农村老年游客由于尚处于旅游体验的初始阶段,因此,对于旅游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借由旅游活动,增长见识,体验异域生活,获得其他人的尊重。针对以上所述的旅游动机,参加观光旅游活动是近郊农村老年旅游者的首要选择。

4.旅游范围逐渐由国内旅游向出境旅游转化

随着近郊农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旅游的区域选择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较为富裕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国内旅游,而把旅游的目的地向更加广阔的区域扩展。近几年,香港、澳门、台湾的出境游越来越受到近郊农村老年旅游者的青睐。这些区域既满足了老年旅游者走出国门的旅游心理需求,又具有较低的经济门槛,不存在语言障碍,成为农村银发旅游市场的重要产品选择。

三、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1.根据目标市场的实际需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从现今的旅游产品设计来看,真正针对农村银发旅游者需求来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相对匮乏。市场上虽然有以“夕阳红”为品牌的老年旅游产品出现,但观其内涵,和大众旅游产品的线路和模式差异不大,且此类旅游产品更多的是以城市老年旅游者的需求为蓝本进行设计的,和农村银发旅游者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得差异。综上所述,在农村旅银发游旅游市场的开发中,旅行社必须根据我们分析得出的市场特征来设计产品,让旅游产品能够切实满足旅游主体的各种旅游动机,才能吸引潜在的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实现市场开发的最终目的。

2.针对“银发”特征,加强旅游产品的保障性设计

老年人在出游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是安全问题。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且多有慢性疾病,所以在出游中,必须着重考虑保健和安全方面的问题,现今很多老年旅游团队都配备随队医生和护士,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尝试。与此同时,在线路设计和景点安排上,也必须考虑老年旅游者的体能和心理承受力,避免老年旅游者过度劳累。

3.制定合理、高效的市场营销模式

产品需要营销,才能被顾客了解和接纳。现在大部分旅游产品是通过报刊、电视媒体广告进行营销的,这种营销模式在城市中获得了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农村市场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针对近郊农村市场的特征,制定出具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模式才是拉动产品销量的关键。比如可以尝试,建立口碑效应,让购买过产品的农村老年旅游者成为产品的促销员,和村民委员会等农村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荐价格优惠的旅游产品等。

4.利用旅游活动客观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对异地生活的感知和体验,通过参与具体的旅游活动可以使城市近郊的老年人感受到服务业发达的种种便利,而在完结旅游活动,回归常态生活的时候,对发达服务业的心理向往还将继续,这种刺激可能在客观上促进城郊农村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农村经济在三次产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8篇

关键词:老年福利设施;综合研究;泾川县城

Abstract: based on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ension mode selection, elderly welfare service demand, the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hree aspects JingChuan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statu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JingChuan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esidents far endowment demand, and has many problems, we should perfect and development county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and provide county residents service.

Key words: the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JingChuan county

中图分类号: C9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据联合国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及以上便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1]。截止2010年,泾川总人口为35.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7341人[2],占总人口的13.6%。表明,其一,按国际标准,泾川已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其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需要长期全面护理的老年人将不断增加。其三,伴随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资源不断萎缩,家庭养老作用不断受到挑战,这使得作为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福利设施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本文在对泾川老年福利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与其发展现状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泾川老年福利设施的完善和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1泾川养老模式的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和地区,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体现在养老服务上就是养老模式不同。不同的养老模式对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影响巨大。

社会养老能力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养老能力就越强。一方面,在2010年平凉市辖各县人均GDP排名中,泾川位列第二位,发展水平较高,但与甘肃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泾川现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迅速较快,但与同期甘肃和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总量偏低。表明泾川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仍显较低,由政府支配的社会财富还极其有限,社会养老能力还比较弱。

2010年泾川、华亭、灵台等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表

城市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人均GDP(万)

数值(元) 增长率(%) 数值(元) 增长率(%)

全国 19109 7.8 5919 10.9 29050

甘肃 13189 10.6 3425 14.9 16108

平凉 11766 10.2 3136 15.5 11213

泾川 11421 11.9 3249 15.7 9140

资料来源:据2010年国家、甘肃省及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

家庭养老能力受家庭收支状况影响较大。据调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泾川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这使得人们的退休年龄随之推迟。同时,老年人在家庭中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存在,因此,老年人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并不会给家庭带来大的经济压力。

2泾川老年福利服务的需求

论文主要从医护条件、适宜规模、配建设备、入住费用等方面对泾川老年福利服务需求进行分析。

从医护条件看,50.7%的居民认为应“具备较高的医护条件”,43.5%的居民认为“具备简单的医护条件”即可,而5.8%的居民认为“不需要医护条件”。这表明,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和体质的逐渐下降,良好医护条件成为人们选择老年福利设施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适宜规模看,39.7%的居民选择“不必过大,但舒适宜人的设施”,33.4%的居民认为“中小型,方便生活和管理”的设施较好,仅有15.3%和1.6%的居民选择“大规模,集中管理的设施”和“大规模老年社区”。说明人们追求清净、舒适养老设施的强烈愿望。

3泾川老年福利设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状况

近年来,泾川县老年福利设施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县城看, 2010年,泾川县城有泾川社会福利院1家老年福利设施,占地面积2867m2,总建筑面积4700m2,床位180床,集中供养老人52人,入住率为29%。从县域看,泾川有老年福利设施11家,总建筑面积8224m2,床位427张,集中供养老人147人,入住率28.1%。

可以看出,目前泾川老年福利设施还处于初级的“救济型”老年福利设施阶段。从设施规模看,《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设计规范》GB 50437―2007规定应在150~300床之间,而全县仅有泾川县社会福利院的床位超过150床,81.8%设施床位低于25床,设施规模普遍偏小;从设施分级看,分为县级和镇(乡)级两级,县级设施为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服务内容齐全,服务水平较高;而镇(乡)级设施除高平中心敬老院,大多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规模较小,建筑质量较差,服务水平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服务内容看,《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 50437―2007规定,老年福利设施应开展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如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康体健身等各类服务。而调查显示,目前仅有泾川县社会福利院和高平中心敬老院能够提供以上服务,其余乡镇敬老院服务内容仅局限于老年人最基本生活起居和餐饮服务等方面,其他服务尚未开展。

3.2老年福利设施运行状况

1.设施使用者健康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泾川社会福利院和高平中心敬老院平均约有87%的老人为自理老人;仅有9%的老人为日常生活依赖扶手、拐杖、轮椅等设施帮助的介乎老人和4%的老人为依赖他人护理的介助老人。而其他一般乡镇敬老院尚未开展针对介护老人和介助老人的专门服务。

2.设施使用者来源分析

调查发现,泾川县社会福利院入住对象的来源基本覆盖整个县域。具体看,62.9%的使用者来自县城,来18.4%的使用者自近郊(太平镇和罗汉洞乡等区域);15.2%的使用者来自远乡(红河乡),主要为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在外求学或工作,而无人照看的社会老人。此外,外县也有少数老人选择使用泾川社会福利院,主要为子女在泾川县城工作,家里无人照看的空巢老人。高平中心敬老院入住对象主要为高平镇镇域范围,约占入住设施总人数的97.7%。其他乡镇敬老院入住对象则全来自其各乡镇。

3.3老年福利设施存在问题

近年来,泾川县城老年福利设施发展较快。但仍有不完善之处,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建设和运营还存在诸多问题。

1.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据调查,供需矛盾是泾川老年福利设施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矛盾。表现为:(1)规模较小。目前,泾川11所老年福利设施共有床位427张,占老年人数的0.9%,较之发展中国家2.0%和发达国家3.5%的服务标准相差甚远。(2)入住率低。据调查,现有设施中入住率最高为70%,最低为8.7%,多数在15%~30%之间(表2)。主要由于,其一,大多老人养老观念还比较落后,认为“养儿防老”是正统,不愿意去老年福利设施养老;其二,设施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尚不具备吸引社会老人选择入住的实力。

2.老年养老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匮乏。目前,现状设施主要为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等老年供养设施,而老年公寓、护理院、养老院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养老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尚未建设。表明,受社会、经济等因素制约,现状设施主要解决“三无、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而尚未顾及社会老人养老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这种单一的老年福利设施现状与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

3.缺乏适宜的建设标准。其一,县城老年福利设施作为县域内老年福利服务的供给核心和最高层级单元,应从整个县域需求考虑其规模定位,而现状设施规模主要依据县城“三无、五保”老人规模设定,规模偏小。其二,现状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政府建设,由于政府投资财力有限,若一味按国标中的标准建设,势必缺少强有力的财政保障。其三,县级老年福利设施规模较大,用地充足,但仅靠此类设施远不能满足居民养老需求,应在规划层面对各级老年福利设施,尤其是居住区级老年福利设施提出统一的控制要求。

4老年福利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适宜性标准的研究

县城老年福利设施应属于全民所有,不应成为县城居民享有的专利。针对目前泾川老年福利设施配建规模、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设施功能紊乱等现象,论文认为应加快县城老年福利设施适宜性标准的研究。其具体内容应包括配建体系、分级体系和指标体系等方面。同时,需进一步明确各类设施的建设主体及功能特征。其适宜性表现为以下四方面:(1)服务范围为整个县域。(2)尊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征。(3)考虑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现状和当地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4)与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相契合。

2.完善老年福利设施服务体系

根据泾川“以家庭养老为主,设施养老为辅”的适宜养老模式,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特点及现状设施发展需求,最终建立以老年养老设施、老年供养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为要内容的老年福利设施体系。其中,老年供养设施为城乡“三无、五保”老人提供无偿专的业养老服务;老年养老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向社会健康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提供有偿的专业养老服务。

3.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主体

一方面,政府应当在工商税务、金融、医疗、建筑、土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用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从制度上给予鼓励和扶持[6]。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社会、市场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的投资建设,建立多层次的老年福利设施体系。并最终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老年福利设施多元体制

参考文献

[1] 刘靖,王敏..我国城市养老设施配套标准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7)

[2] 泾川县统计局.泾川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0

[3] 高鸣放.社会福利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 林宝.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5).

[5]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澄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Z].2008

[6] 于潇.公共机构养老发展分析[J].人口学刊,2004(6)

1、 文章标题

泾川县城老年福利设施综合研究

2、作者简介

2.1 吕锋,男,1984-04-0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第9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4.1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4.2开课时间

4.2.1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4.2.2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5.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5.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第10篇

1.1对象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中的等级护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龄<60岁、语言交流障碍、神志不清及特护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龄60~102岁,平均80·2岁。

1.2方法

1.2.1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后两者比较,χ2=1·9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Barthel指数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机构分级护理差异性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5]顾敏,顾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J].现代康复,2000,4(1):34-35.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转贴于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第12篇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亦已悄然出现。面对这一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保健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在延长,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老龄化过程中。

如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同样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尤为显著。我国有部分城市,特别是老城市,将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传统观念在变化,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职能将逐步转移到社会,其中老年人问题将首当其冲。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基广,将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现实生活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规划设计者考虑,诸如:

1.住房问题。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传统家庭的逐渐消失,居住建筑的户型将产生变革。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结构演变具有的“分而不离”的特点,要求两代人的住房距离不宜太远,出现了小户型住户比重将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居住水平逐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住宅设计与居住区规划应较多考虑这种需求。与此同时,对一部分缺少亲人照顾而又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则需要安排具

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专用住房——老年公寓。

2.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迫切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西方社会学家预言:“寿命的延长与经济的富裕将会带来一个余暇时代。”今天我们可以在许多城市的街头绿地里看到有众多的老人在练气功、打太极拳、跳舞;一些“茶馆”或的文化娱乐场所又受到青眯;社会上各种“老年大学”及绘画、书法、养花、烹调学习班应运而生。凡此种种,说明“银发文化现象已成为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些分布于居住区内的城市基层医疗保健设施(保健站、门诊所等)深受老年人欢迎,使体质较弱但病情不严重的老人不必前往距离较远的医院,可在社区内就近得到治疗。

4.现在我国城市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院(敬老院)、康复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少得可怜,要进入这

些设施条件十分苛刻、费用昂贵,致使相当数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又无人照顾的老人处境困难。

5.在规划图上明确表示、而在现实中常被忽视的街头绿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次受冲击,殊不知它已日益成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休憩活动场所。这类绿地具有投资不多、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易于管理等特点,是城市生活环境优劣的标志之一,街头绿地的用地在规划和管理中远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从全市角度考虑设置市一级老年服务设施,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养老院、康复中心等,为这些设施及相应管理机构落实建设用地。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则要更细致地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之家、老人活动中心、门诊部、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动休憩场所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加细致,从住宅层数、住宅类型、户型比例到建筑细致处理,均应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此形成一个从全市到期层,从大到小配套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服务系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上能相对独立、丰富多彩的内外环境。体现国家、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弘扬祖国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老年人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比,尚有差距。根据具体条件,应当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实施以下几项基本的老年设施:

1是老人公寓。适用于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具有一定室外活动能力的老人。由低层公寓楼、公共活动中心及医疗设施组成建筑群。公寓以二、三层为宜,低层每户出入口直接连接室外绿地。楼与楼之间用楼梯及走廊联系。楼内可设小俱乐部、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公寓户型设一室户和二室户两种,二室户供老年夫妇居住。每套住房均设卫生间及小厨房、壁柜。公共活动中心包括:餐厅、电视室、图书室、活动室、门诊室、理发店、理疗室等。

2是老人之家。适用于生活自理程度较低的需照顾的老人。一般为1~2层建筑,有公共起居室、餐厅、男女活动室、健身房等。老人居室应带卫生间,房内有电炉、洗池,可自己烧煮简单食物,并有客房供来探望的亲人居住。

3是托老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晚间由家属自行照顾的老人,可在白天寄放在托老所,其设施内容可相对简化,但需教研室到一定服务水平。

4.养老院(敬老院)及康复中心。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可安置在养老院及康复中心,长期由人护理。后者应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此类设施服务范围可在居住区以上或从全市范围考虑。

5.人服务中心。生活上有自理能力、愿意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中心可为其提供多种服务:雇人到老人家中料理家条及个人卫生,用专车送饭到家,安排文娱活动及旅游,家庭医疗护理,陪同外出等。

老年人由于行运不便,与健全人相比对生活居住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在无障碍设计中“安全”和“方便”是主要原则,应把避免失误和灾害放在首位。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人十分重视的私密性对他们显得不太重要,老年人更需要外界的关怀和人际交往,住房布置宜具有一定开放性。洗澡间、厕所、厨房是事故多发区,在建筑设计中应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