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15:3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研究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 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扣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进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在与学生一起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利用活动、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进行这个教学方案时,我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时,充分考虑了在课程中贯穿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思想,提出以调查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按实际需要自行组成调查研究小组,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指导学生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让各研究小组在准备阶段充分认识要使用哪些获取信息的工具,从而能让各成员更加熟悉地使用这些工具来获取信息,同时我们通过讲座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鉴别和提取能力,达到在调查研究实施过程中能更有效地获得有用信息;在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学生取得沟通,围绕如何更好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实践,达到乐于与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的目的;在最后的结题阶段则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研究小组的见解和观点,让各成员都参与体会到从获取的信息中提取生成新的有用信息,并利用各种有用信息来支取自己生成的信息,这也就形成了研究小组的论文和结题报告了;最后进行反思,更好地提高信息的鉴别提取能力和信息免疫力。从调查研究的过程里,我发现,所有参与的学生,随着课题的进行和深入,学生各自的信息素养提升明显,特别是经过讨论,在信息的鉴别和生成新的信息这方面的素养,明显是达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课程无法达到的高度。相信随着总结和反思的进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一定能在信息素养上达到新的高度。
通过实施这个研究方案,我更深地体会到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各自的能力,在伴随综合实践活动的进行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我认为,我们今后要更好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必定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更上一台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自然科学 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模式。其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合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其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种方式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通过较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社会实践,最适合未来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1 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要求
1.1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平等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带着各种疑问,怀揣各自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应重新构建,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同时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且会使教师感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将会使教师产生危机感,甚至会失去信心。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1.2课题的选择
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又要考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的选择难度应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始阶段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发挥.选题时应着重注意如下问题。
1.3课题的选择应具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其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是平等的学习者、指导者。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同一课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条件的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结果等都可能不同。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自然科学教学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室,深入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完成实验,自己查阅资料,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
1.4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自然科学本身来自于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自然科学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2.1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建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预期目标,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访谈、请教专家等途径,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2进行探索研究
在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要仔细观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调查记录,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2.3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在分别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初步研究的成果用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编刊物等形式,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上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报告。通过实践、交流、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然科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模式。其内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合于各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其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种方式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通过较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既强调理论知识又重视社会实践,最适合未来与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1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要求
1.1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其应有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平等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带着各种疑问,怀揣各自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学习,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应重新构建,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和创新。同时研究性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垄断,且会使教师感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将会使教师产生危机感,甚至会失去信心。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推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条件。
1.2课题的选择
选好课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又要考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应考虑学校的研究条件。课题的选择难度应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否则会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开始阶段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发挥.选题时应着重注意如下问题。
1.3课题的选择应具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其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广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参与者,是平等的学习者、指导者。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现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同一课题,由于个人的兴趣、经验和研究条件的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结果等都可能不同。这一切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长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自然科学教学中,可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图书室,深入社会调查,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完成实验,自己查阅资料,向社会选取研究素材。
1.4注重实践和理论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初中自然科学本身来自于自然,研究自然界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自然科学教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可能条件。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2.1确定研究方案
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首先积极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建立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预期目标,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访谈、请教专家等途径,有效地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类,得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新晨
2.2进行探索研究
在探索性研究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要仔细观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调查记录,对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2.3进行交流、评价
学生在分别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初步研究的成果用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编刊物等形式,在小组内或班集体上进行交流,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从而形成报告。通过实践、交流、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流程和方法,锻炼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活动课:保护环境保护家园
活动目的: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对我国和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
活动形式:考察工厂、访谈环境专家、开展“拯救家园行动”
活动时间:前期大约两周时间;后期反馈持续至本学期结束
活动地点:某一工厂
前期准备:
1、思想动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行动起来,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设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设计)
3、小组分工确定每人调点。
4、设计活动程序:
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工厂——整理分析资料——班内交流——设计“拯救家园计划”——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保活动
活动过程:
1、学生按一定数量比例自发结成小组,并分组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收集全球因自然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考察本地区环境现状、被污染情况及其原因,研究讨论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中学生在保护环境中肩负的责任。
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考察),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从各种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将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班级内部充分交流,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
成果展示: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1)教师可先出示一些由同学们事先收集的反映环境被污染后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灾难的图片,并请收集者进行解说,以营造气氛。(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对全班加以解说。(3)小组交流对身边环境现状的考察情况。(4)学生们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解决方案。如——这一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长此以往,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变成什么样?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吗?怎样有效地解决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评价:(略)
活动反馈与延伸:
一、以学生之学为主体,有趣味
1.课前导。在学习完《水》一课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自主阅读。对于“小小调查”这一板块内容,我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提供的两项现成的调查方案,可以邀请同伴合作设计感兴趣的有关节水的调查研究方案。在设计时如果有困难可以查阅上学期的笔记或寻求老师的帮助。课前导,重点指导学生确定活动方案、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这样的导,旨在帮助学生确立方向与路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课中导。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出示了大量干旱地区缺水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时配上激情的导语,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多元、丰富。由此话题引发开去,我们聊生活中水的用途,水的重要性……导语导学只是课中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课中导学还包括成果展示中的组织引导、评价激励,等等。
3.课末导。课末的导,是进一步地开拓与延伸。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第三学段的要求中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因此,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与探究,完成调查报告,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综合性学习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对事物进行认识的同时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体会参与的价值与成功的喜悦,加深自我的存在感从而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前导、课中导、课末导都要把握好导的“度”。教师的“导”更多的是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教师是学生之学的协作者、交流者。
二、以活动之过程为主要载体,有滋味
1.重亲历,重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好“小小调查”的研究方案后,就走进生活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调查、采访张涛小组到小区内的数十户邻居家走访;彭紫涵则通过亲戚联系到了市农林局的专家,小组同学通过视频对专家进行了采访……在“谈节水,学成语”板块,我带领同学们走进自来水公司,现场观看了自来水净化流程的模拟动态装置,学生对于水从水源地到千家万户历经的工序有了全面的了解。因为有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与丰富的体验,在课堂交流汇报中展现出来的是生动的叙述、直观的图表、具体的数据学生在积极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多方面的能力。
2.重合作,重探究。学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如微缩版的社会,有的学生阳光自信,有的学生不好表现;有的学生擅长协调,有的同学喜欢独立行事……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在带领他们走进自来水公司参观、调查时,就进行了搭配式分组,尽可能发挥每一名同学的长处,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克服自己的短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应有的发展。
相对应的在这一环节的评价中,主要针对以下两个着眼点展开:第一是对相关知识、程序的掌握情况;第二是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意识。
三、以语文素养之提升为主旨,有语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要有语文学科的特点,脱离了这一认识,就会偏离轨道,上成常识课、活动课或一般的语文课,缺失了它固有的味儿。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体现,是投资者进行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构成
第一,总论。总论即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中,这一部分特别重要,项目的报批、贷款的申请、合作对象的吸引主要靠这一部分。总论的内容一般包括项目的背景、项目的历史、项目概要以及项目承办人四个方面。
第二,基本问题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问题研究,是对各个专题研究报告进行汇总统一、平衡后所作的较原则、较系统的概述。主要内容为:市场情况与企业规模;资源与原料及协作条件;厂址选择方案;项目技术方案;环保、节能方案;工厂管理机构和员工方案;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方案;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结论等。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1)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对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设计研究方案,才能明确研究对象。
(2)内容真实,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的内容以及反映情况的数据,必须绝对真实可靠,不允许有任何偏差及失误。其中所运用的资料、数据,都要经过反复核实,以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3)预测准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4)论证严密,论证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要使其有论证性,必须做到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做宏观的分析,又要做微观的分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方案和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项目方需要知悉,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需要具备资格,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主要分5种: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美术教学;幼儿教育
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定误区,单一美术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
一、研究的意义
1.幼儿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美术教学往往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而忽视了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整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过与强调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其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美术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幼儿发展的需要。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美术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变成可视的作品表达出来。“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理念,将探索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孩子在画画、做做、玩玩中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师特长发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根本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这一研究内容,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和我们的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师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亲自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进行较深入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反省与探究教学实践的能力,缩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我们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创建办园特色,能使幼儿发展有目标、幼儿园发展有方向、教育教学有主题、教师成长有平台。为此,我园将在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有系统地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力求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进一步形成我园的文化特色。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下,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3.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在多元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建设较为明显的幼儿园美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园本美术教学课程。
三、研究目标
1.幼儿方面。在富有园本特色的多元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2.教师方面。通过对多元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总结出一套提升幼儿审美观点、形成幼儿审美态度、增进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习惯的策略、方法、途径。3.幼儿园方面。通过研究,优化资源,初步形成幼儿园美术特色和课程文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的内容大致为:多元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园本特色教学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将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的策略主要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员学习方案,领会研究方案的基本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3.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实验的过程受到多种变因影响,控制过程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是增强研究信度的重要手段,根据研究的反馈调整研究方案。
关键字:35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问题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属于整个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分配和传输电能。电能是一种便捷型的能源,它能够远距离传输,且易于自动控制,在我国各个领域内电能己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如果供电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面积供电中断,势必会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由于输电线路是电能传输的主要途径,线路的优劣直接对电能的输送产生影响。因此,在供电系统中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点,本文就35 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方案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1. 35kV输电线路设计
在设计高压35kV输电线路的过程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分析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1.1 前期设计阶段
35kV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前期阶段是可行性研究分析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按照相关规划要求进行工程实施的调研工作。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的内容有:
(1)研究方案。在研究设计高压35kV输电线路时,分析其可行性要先作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明确研究的对象。
(2)内容真实、准确。可实行性研究报告是对35kV输电线路设计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井对该线路建成之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的顶测,从而提出是否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意见。所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数据必须可靠、准确,不许有任何的偏差。
(3)准确的顶测。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高压35kV输电线路设计进行调研,遇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估计。所以,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利学的方法,准确的顶测未来前景。
(4)严密的论证。要使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严密,需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宏观、微观的分析。
1.2 初步设计阶段
35kV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其主要设计原则都是在初步设计中加以明确。初步设计包括以下几点:
(1)重点研究分析不同线路路径进行综合技术的经济,选择最佳的路径方案。
(2)根据系统规划提供的负荷资料正确地选择导线、避雷线及绝缘配合与防雷设计。
(3)认真选择气候条件,进行特殊气象及地质条件下设计。
(4)杆塔和基础型式的选择。
(5)通信保护合理的设计。
1.3 施工图设计
35kV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具体设计阶段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内容包括:
(1)对最佳路线进行实际测量放线,打杆位桩。
(2)完成路线路径图、杆塔图、平断面图、铁塔基础图等等图纸的设计。
(3)提供完整准确的材料表及技术施工顶算书和说明书。
2. 35kV输电线路施工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35kV线路在穿越过110kV线路期间所经常遭遇的难题。该档是终端带地线的直线段,其路径有严格的制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困难较大。假若依照以往的施工做法,35kV的避雷线与110kV导线的物理间隔会不足3米;如果尝试采用降低线路电杆的高度就会造成线路两侧与地面的安全距离必定会少于5米。
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减少35kV线路电杆的长度,假若这段线路的不能保证与地面有5米的距离,则需要对两旁的地面进行降方,此外还需要特别设立起警示牌;二是如果本段线路上是DM2-15以及ZM7-16.5这两种型号的带有地线的线杆,就需要将避雷线去除,改为安装避雷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彼此的物理距离。
(2)如果35kV的线路在实际施工中发现电杆与公路之间的距离过短就需要采用沿着线路的方向移动15到20米,同时还可以调整距离。
(3)35kV线路在通过公路和10kV的线路以及建筑物的情形之下可以采用的解决措施:电力线通过公路的角度应不得少于45°。35kV线路在穿越10kV线路的时候,二者相互之间的最短的直线距离应该不能少于3米。边导线与10kV线路之间的最近直线距离不能低于4米。35kV线路在通过建筑物的时候,与建筑物之间的最近距离不能少于4米,边导线则不能少于3米。35kV线路跨越一、二级架空明线弱电线路,导线或地线在跨越档不得有接头。35kV线路跨越铁路、高速公路均需采用耐张铁塔孤立档跨越,并采用绝缘子双挂方式。
(4)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人员认真分析和理解设计意图,发现疑问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对原设计进行变更。农网改造工程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担,严禁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担工程,不允许二次分包和转包,严禁施工企业以包代管。35 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形式确定。
3. 结语
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较为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35 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能够顺利完成,不仅需要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只有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才能使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红玲,张元敏.阜南县郊35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 (6).
[2] 王卫峰.农网35 kV输电线路设计施工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 (9).
[3] 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2008.
[4] 陆斌.某35 kV输电线路施工方法简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施工;问题
一、35kV输电线路的具体设计和施工方案
1.1具体设计方案
35kV输电线路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前期设计阶段。前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论证工程的可行性,是开展好工程项目的提前和基础,所以工作人员必须在仔细勘察的基础上,作出严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具体说来,分析报告要囊括以下内容:
第一,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作用在于使得研究对象明确化。
第二,内容力求精准。出具可行性报告要建立在对工程项目详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比如考察项目技术性,考量工程项目的成本等,考察和预测未来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收益等。可行性报告中的数据资料务必要属实、详尽,要反复推敲检查,以防出现偏差。
第三,前景预测。情境预测是前期设计阶段的工作重点,要在项目决策之前,合理预测未来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作出应对计划。
第四,论证。论证环节是可行性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力求从各个角度各种因素展开分析,保证结果严密性。
(2)初步设计阶段。在可行性分析之后,工程设计便步入了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输电线路路径的比较选择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重点比对各种路径选择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从而选择确定最佳的线路方案。
第二,探测调查线路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从而确定杆塔的类型,杆塔是输电线路架设的基础,其选择必须要考虑地理条件和环境类型。
第三,应按照供电系统规划中的负荷资料进行避雷线、导线的选择以及配套的绝缘设备和避雷设计。
第四,应对通信保护进行合理设计。
第五,在进行各项设计时,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优选设计方案。
(3)施工图设计。这一环节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结合设计审核意见作出的详细施工设计,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细化的施工图纸设计。
其二,根据最初选定的线路路径,采用评审的方式选择出最佳线路,然后进行测量放线,并打好杆位桩。
其三,提供详实的施工材料表、技术支持以及施工设计说明书。
1.2施工方案
35kV输电线路的施工是一项比较庞大复杂的工程,要想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就必须要有制定详细的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和工序安排:
(1)施工准备:施工前,要确保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专业技术人才准备到位,输电线路施工比较复杂,其中会涉及许多工种的配合,在要在施工前加以详细安排计划,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2)施工工序安排。在这一环节中,可大致将施工工序分为主要和特殊2大类。主要工序一般包括土石方开挖、杆塔组立、架线、导地线展放等;特殊工序包括电力线缆跨线施工等;
(3)制定施工综合进度和工期保障措施。根据工程的总体进度,详细划分各工程分项的施工时间段,并尽可能使其在规定期限内完工。
2、35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2.1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选路路径的选择。
实地勘测后针对勘测现况选择线路路径是35kv线路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这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这就要求严把施工设计人员的控制关,选择有技术修养有工作责任心的设计人员参与施工设计。选择线路时,要充分调研线路沿线的工程实际状况,要尽量地避开不良地质区和地形区以及一些农田、水库、湖泊等。
(2)杆塔选型。
杆塔选型关系到成本、运输、占地以及施工后的安全等等,在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约为40%左右,为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也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一定要合理选择杆塔类型。选择杆塔塔形,要考察地质、地形、电压等级、线路回数等。对于部分输电线路,需要对其进行T接,这种情况要设计出合理杆型,并需要详细述说其防线和连接方法。
(3)抗冰设计。
35kV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因为一些地域性的自然现象出现覆冰情况,这里提到的自然现象主要指气候条件,要想有效避免线路覆冰状况的发生,就必须在设计时详细了解和调查气象资料,这将作为重要的设计参考依据,只有合理化划分冰区,并针对冰厚进行防冰设计,才能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所经过的区域较多,线路较长,所经地区可能地况、地址、气候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都采用相同的防冰设计,是不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抗冰设计要建立在对线路经过地区详细的勘察基础上,要认证分析各种影响因素。
2.2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1)穿越问题。穿越问题是35kV输电线路施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常规的施工方法,会导致5kV线路的避雷线与其他线路导线的电气距离小于三米,但是如果降低杆塔高度,那么会导致线路两侧的对地安全距离过低,往往不足五米,这样就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解决这一状况,不妨采用以下几个解决方案:首先,如果仅仅采用降低杆塔的方法,可能会导致线路两侧的对地安全距离低于五米,可以采用地埋电缆的方式以确保安全距离;其二,在该穿越段线路中加设避雷装置取消该段线路的避雷线。
(2)杆塔与沿线公路距离过近。这种现象在线路施工阶段时比较常见,因杆塔与公路的距离过近,从而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拉线,此时可采取调整档距的方法,将杆塔沿线路方向移动20m左右即可。
(3)线路跨越公路及房屋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处理:1)输电线路在跨越公路时,转角应)>45°,并且应采用耐张的角铁塔;2)应确保跨越房屋的线路与房屋之间的垂直距离)>4 m; 3)线路跨越架空明线时,地线以及导线在跨越档不允许有接头。
3、结语
总而言之,35 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较为系统且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35kV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能够顺利完成,不仅需要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只有确保设计和施工质量,才能使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付.对电力工程中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2]吕恒,徐庆锋.浅谈输电线路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J].科技信息.2011(17)
关键词: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运行模式;支持条件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爱好一致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具有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开放性等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非常契合。本文以江南大学行知教育调研团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
一、培育新型的社团学习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获取知识并最终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一种积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行知教育调研团将社团活动定位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定学习目标、研究内容、组织方式。
1.学习目标具有生成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鼓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织,提出疑问并进行新的探索。行知教育调研团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后,选取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判断、推理、概括,最终生成问题的答案。调研团各项活动均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其学习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2.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纵观调研团近五年的调研报告,学生的研究学科涉及教育、心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教师、农民等不同群体,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公平、中小学课程改革、青少年公民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新农村建设等内容。面对各类社会教育问题,学生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真正体现了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的探究欲望。
3.组织方式具有灵活性
采用探究性的活动方式,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文献收集、方案设计、实地调研、小组交流、报告撰写等
多个环节。在组织过程中,行知教育调研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活动情境。
二、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运行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指的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具体过程为:提出问题或假设,针对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或实验,给出描述或解释、接受或拒绝假设、获得问题的答案。行知教育调研团采用“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社团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健康的运行模式。
1.制定项目规划
每学年初,调研团都在师生中征集项目选题,要求选题要来自社会生活,具有非预测性、多学科知识交叉等特点,值得进行深度研究,且学生有能力驾驭。认真筛选后社团制订项目研究的总体计划,明确研究周期及工作推进时间表,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2.组建合作小组
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考虑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差异,进行合理组合,尽可能做到互补、互助。小组内根据成员的兴趣和特长,选取本小组的研究项目,并进行初步论证。
3.聘请指导教师
社团根据选题为各小组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对项目研究进行指导。学生就项目研究主动与导师沟通、协商,对选题进行充分论证。
4.开展基础培训
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程度的差异较大,社团需对成员展开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5.制订实施方案
各组成员自主围绕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共同围绕课题的有效开展与实现展开互动式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和制订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成员专业互补的优势,尽可能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提倡和鼓励发散式的见解、观点。
6.实施与体验
根据实施方案,合作小组开始有序地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发放问卷等调研工作,并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抽象和反思。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小组成员可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直至研究目标的基本实现。
7.进行成果交流
在研究方案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要通过中期汇报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在调研完成之后,小组成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提炼,形成调研报告。社团要组织答辩、讨论等,让成员研究成果、交流学习感受、进行体验。
三、形成健康发展的社团文化
1.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
调研团拥有自己的章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细则,确保招新考核、导师聘任、课题开题报告会、中期汇报会、总结评奖、论文汇编等环节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并且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
2.营造平等合作的氛围
小组合作是调研团成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用的组织方式,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均有专业导师。平等合作的氛围使各种观点能够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产生视角独特、思辨性强的调研报告。
3.培养踏实严谨的作风
调研团倡导“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的理念,要求成员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成员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要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艰苦的实地调查,还要处理成批的数据,这一过程也培养了社团成员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品质。
四、对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配备导师
社团导师要在课题的提供、筛选、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具体实施等过程中与社团成员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导师应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尽可能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灵感和探索的热情,其职能是“指导”“引导”,而不是“领导”。
2.评价社团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
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更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成长,重视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高校社团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考量过程,而不是用静态的目光聚集结果。
3.高校学生社团需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社团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避免出现社团组织松散、运作不规范、成员流动性大、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社团还要重视提高成员素质,在招录新成员时要注重考察他们的基本科研能力、课程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新成员招录来后要帮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凝聚力强的团队。
4.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学校的支持
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是社团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的创新,社团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特别是学术科研型社团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调查研究、科技创造活动,指导他们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丰富内容、扩大参与面,帮助他们聘请导师,并在经费投入、评奖评优中予以倾斜。还要努力在全校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采取开放、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为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创设更为理想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刘智运.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由来[J].教学研究,2006,(1).
关键词:网络;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1 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研究课题
1)老师先来做个小调查,上过网的同学有多少?经常上网的同学有多少?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的同学有多少?通过刚才的调查,看来电脑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电脑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
2)我们都利用电脑网络做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多幅图片,包括电脑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诊疗、网上办公办案)。点拨:电脑网络给生活插上便利快捷的翅膀。
3)过渡:电脑网络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吗?课件出示: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图片、文字性报道。谈话:看了这么多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小结:电脑网络真的像一张大网,有的人网到的是“山珍海味”,有的人网到的是“垃圾毒草”,所以不能盲目使用电脑网络,要学会选择,让我们继续走进电脑网络,做深入研究。
【设计意图】电脑在人们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遍,有利有弊的两面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用这样的话题导入新课,效果好。教师基于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欲望及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正确看待电脑网络,健康上网。
环节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
1)提出研究问题:关于电脑网络,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先自己想一想,把你选的课题贴在磁板上。
2)梳理分类、选出有价值的课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预设小课题:电脑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电脑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迷恋电脑网络游戏的危害;电脑网络对生活有哪些帮助;如何避免电脑网络游戏的危害;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玩电脑网络游戏;电脑网络对视力的影响;对我班同学上网时间的调查;如何利用电脑网络学习英语;电脑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小组合作选择研究内容。下面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组最感兴趣的课题。
3)汇报交流,并说明选题的理由,渗透选题原则。
【设计意图】由情境引发问题思考,根据兴趣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教师辅助筛选、归纳、组合生成子课题。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是主体探究者。
环节三:合作探究,制定活动方案
1)了解课题研究方案表中的各项内容。师:请同学们观察课题研究方案表,如何制定呢?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介绍填写表格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要根据选择的课题制定;人员分工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研究过程要具体可行,时间安排合理。研究形式有小论文、手抄报、调查报告、图片、黑板报等。
2)学生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活动方案,活动时间由今天起两周的时间(11月8日~22日),请同学们开始吧!
3)各小组汇报活动方案:①小组汇报;②师生评价。谈话:你认为这个小组制定的方案怎么样?生补充、质疑、提建议或意见(教师点评)。
4)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设计意图】由各小组合作探究制定活动方案,汇报交流时互相补充、提建议或意见,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合理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深化认识,活动延伸
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接下来这两周的时间就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研究,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合作愉快,圆满完成研究任务。老师期待你们的研究成果。两个周以后我们再做精彩汇报展示,也希望通过研究,同学们能够健康上网,快乐成长。
【设计意图】将研究活动的话题延伸到以后的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避免不良电脑网络环境的影响是本节课的关键点。同时也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2 反思
以上是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电脑网络与我们的生活”的教学设计。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常态实施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过大,缺乏对子课题的梳理,活动方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尊重学生兴趣却忽略老师的功能等。如何改进,是大家都在探索的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磨砺改进,依然是最好的途径。这个设计很好地展示出选题的目标与策略,突出选题指导策略的高效、成功,凸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策略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实际选题,力求避免远离学生,体现一个“近”字。其实,自然界、社会和生活中处处存在问题,俯拾皆是。但要选择的是能够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遵循一个“就近”的原则。在身边的东西易于引发思考,易于激发探究的欲望,易于学生去操作,易于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在选题指导上体现出这一点,值得学习。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选择这样的课题学生感兴趣,愿探究。
策略二: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力求避免空洞与虚无,体现一个“实”字。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力是很大的,网络与日常生活、工作等密不可分,有时甚至感觉没有电脑就无法工作。同样,网络的负面影响也很突出,如对视力的影响、玩游戏上瘾、不良网站的诱惑、网络阅读对书本阅读的冲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尤其需要对青少年做正确引导。课题自身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而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这样的课题去研究,其价值和意义就不言而喻。
策略三:引导学生梳理子课题,力求避免选题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力求体现一个“适”字。“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还不是学生能够展开研究的小课题。研究的小课题要具体,要明确,否则学生就无处下手。
“网络与我们的生活”的授课教师让学生自选课题并到题板上自贴课题,然后分类梳理,再从每一类提炼出一个比较集中的小课题,如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好处、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危害、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原因……教师采用的这种先分类再集中的梳理方式,先放再收,既开拓了学生思路,又体现了小组合作的要求,效果非常好。教师注重指导,始终用一个“小”字来调整、规范,使课题避免了“过大”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实践研究。同时,又把过于小的问题巧妙地处理掉,如“有多少人喜欢玩游戏”没有深入的价值,现场交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