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本土化教学论文

本土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4 23:31: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本土化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土化教学论文

第1篇

本文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国际化专业为例,解析针对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水土不服”的问题,做出适应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 中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征对比 

(一)中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我国的职业教育基本由职业院校承担,企业参与度非常有限。受师资、实训场所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实施过程中理论过多,而实践性不强。职教教师无法设计企业真实的学习情境,而是依赖教材、录像、网络等,导致他们的知识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部分职业院校已尝试根据教学与工作实践设计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在实践教学的环节还不能实现如同德国双元制的企业培训,或是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教学。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法律保障。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简称BBiG)明确定义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必须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地点交替进行,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操作,30%的时间在学校进理论学习。企业和学校相互合作,实践与理论培训交叉进行。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是全国统一的,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在结业时均设有统一的考试,采用相同的标准,文凭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效。企业负责实践培训,而且职业院校也会在学习情境中建立相应的实践关联。教师通过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进修培训,更新知识。相比之下,在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更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更高,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技术培训和文化熏陶,校企双方已实现合作双赢。 

二 开发适合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2011年初,原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einland-Pfalz)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受聘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专业特聘教授,引入了德国QMVC教学质量评价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在物流专业组织小范围的教师研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大家就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改善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制定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方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通过对比教学计划,物流管理专业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本土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 

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理论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学生每周一天半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三天半在签约企业进行实践。在第三学期结束时参加职业教育中期考试(Zwischenpruefung),第六学期结束时参加由行会组织的结业考试(Abschlusspruefung),考试合格即可取得由州文教部颁发毕业证书和手工业行会(IHK)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授课模式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传统物流管理专业”完全采用授课式教学模式,学生按照科目按部就班上课、考试,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需要自行找一个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完成全部学业即可获得毕业证书。此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学习理论和实践的时间间隔得过长,使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某一个科目”,而在企业实践时也已忘记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更长的时间适应学习企业实际的工作步骤。 

(三)“本土双元制”授课模式 

2013年,按照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的要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引入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全套原版教材、试题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引入、调整、推广。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全程指导了中德学院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并组织专业教师分别赴德国路德维希港第一经济型、曼海姆双元制大学、戴姆勒职业学校进行实地专业研修。 

教学改革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试点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分阶段模块化授课方式。第一学年,安排如军训、思政、大学语文等教学大纲里无法删改的内容,完成基础课。第二学年,以模块化授课方式,在校内进行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讲授,穿插一次为期六周的企业实践,使学生首次实地感受自己未来工作岗位,找准个人定位。完成第二学年全部课程和实践可参加中期考试(Zwischenpruefung)。第三学年依然以模块化授课方式,在校内进行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的讲授,穿插两次为期六周的企业实践。完成全部课程和实践方可参加结业考试(Abschluss-pruefung),获得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海外德商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 

三 中国“本土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对接国际人才培养标准 

引入德国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原版德国物流专业教材和课程标准,所有授课教师都接受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物流专业教学课程的培训,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块、授课方式、实训内容和测评标准等完全与德国标准相吻合,进而推动了教育教学试点工作。 

德国各州文教部都十分注重OES质量控制体系(Objectiv Eigenstaediges System)、巴伐利亚州(Freistaat Bayern)推行的Q2E体系(Quality by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等。虽然各州推行的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名称不尽相同,但其宗旨都是希望通过建立和统一质量评估体系标准,保障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质量。 

赫尔穆特·贝克教授借鉴德国莱茵兰普法州、巴登符腾堡州及巴伐利亚州的经验,为物流管理专业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QMVC(Quality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根据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学校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所(Institut fuer Schulentwicklung und Qualitaetssicherung)的评估指导意见与评估方法,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特点,研究开发本土化的评价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予以推广和应用。 

(三)引进国际化师资培养模式,打造国际视野师资队伍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项目中,为了使教师切身实地地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的文化精神,中德学院组织教师赴德国进行为期三周的教学法、专业技能进修,通过企业真实案例,行动导向、小组教学,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和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开拓了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引进美国GLM国际物流师资格认证,在教师培训中嵌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四)搭建高端校企合作平台,强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 

为了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德国商会及数十家京津地区德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德国运输物流企业DHL、德国装备制造物流企业戴姆勒奔驰和西门子公司、德国大型连锁经营企业麦德龙等。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联动效应,探索并形成“双元制”理论在中国本土化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功实践经验。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入企业资源和管理模式、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吸引用友新道投入600万共建“天津中德——用友新道创新学院”。指导在校学生开设创业超市,为学生开辟了良好的就业途径,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良好的校企合作为学校扩大了企业技术培训的规模,强化了服务区域经济能力,进而创造了可观的“隐性”价值。 

四 结语 

构建中国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一方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掌握学生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度”,学习期间参加实训、在岗培训、轮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了解岗位需求和企业文化,适应力强。 

无论如何,我们应注意,每一个职业教育的专业都要切合实际,以需求为导向。中国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身也要考虑到学生、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的需求办学、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学,才能与企业更好地合作,加强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1]Becker,Helmut;Gr?ber,Lisa;Teuffer,Michael,Entwicklung 

und erprobung von kompetenzorientierten Lernsituationen 

sowie deren Implementierung in der Fortbildung - ein 

Beispiel aus dem kaufm?nnischen Bereich[J].Wirtschaft und 

Erziehung,2011(6). 

[2]Ausbilden: Eine Investition fur Betriebe[J].die sich auszahlt 

Pressemitteilung, 2009(12). 

[3]德国双元制大学的办学特点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第2篇

关键词: 云计算; 云存储; 七牛; 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7-33-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 based on cloud storage

Lan Qingqing, Hu Ping

(School of Science and Ar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Abstract: Effective preserv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e must construct safe and reliable storage environment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information servi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we discussed and developed a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based on Qiniu cloud storag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summarized experience for prospectiv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clou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test and use of the system shows that cloud storag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of hardware purchase and maintenance, and run more stable, data more secure.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cloud storage; Qiniu;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课件、文档、案例等教育信息资源作为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用户能正常的、及时的访问到最新信息,教学资源的有效保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必须建设安全可靠的存储环境,才能使信息服务正常开展。

1 教学资源保存中的问题

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资源存储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1.1 扩容问题

为了存储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存储设备的扩容。扩容的方式一般是直接在原有的存储系统中添加新的磁盘,这种方式比较方便,也是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必须购买与现有存储系统完全兼容的磁盘。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一般几年之后原有的存储系统可能在传输速度以及接口方式上就落伍了,甚至可能无法购买到与原有存储系统兼容的磁盘。如果购买新的存储系统,会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并且在数据的迁移过程中可能引起数据的丢失。  

1.2 数据安全问题

存储系统置身于网络之中,随时都会受到网络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病毒和网络攻击可能会导致数据读取缓慢甚至丢失,严重时会导致服务器死机或系统崩溃。所以必须专门购买防火墙、防病毒软件,产生额外的开销。

1.3 系统维护问题

必须要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对服务器、存储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由此带来资金和人员成本。

云存储模式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云存储运用到高校教学资源管理中,能够极大地降低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将复杂的设置和管理任务简单化,而且将教学资源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可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云平台可以访问更多的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2]。

2 云存储平台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的IT企业都争相研发推出了各自的云计算产品,应用比较多的有Amazon系列、Google套件、微软的Windows Azure、阿里云、又拍云、七牛云存储等。这些云计算产品的服务模式、技术特点和费用各不相同[3]。经过多方比较,我们选择了国内的七牛云存储作为系统的云存储平台。七牛云存储具有如下特点[4]。

⑴ 安全存储

针对用户上传的数据,会创建至少三副本并跨IDC存储到多个数据中心,保证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另外,用户可以通过七牛的身份验证机制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和访问级别。七牛云存储系统支持弹性扩容,无需担心存储空间不足,并且读写性能不会随着数据量增长而降低。 ⑵ 全网加速

七牛拥有遍布全球的500多个加速节点,自动选择离用户最近的节点,使得数据的上传/下载速度得到最优化。相较传统IDC,其访问速度提升数倍。并且对上传和下载的双向断点续传支持,即使在极差的移动网络中照样可以读写数据,从而保障用户体验。

⑶ 提供丰富的数据处理

对接上七牛云存储的图像处理接口后,可以使用丰富的图片处理服务,大大减少企业带宽消耗,提高开发效率。例如缩略图、图文混排水印、旋转、调整图片质量、防盗链等。

可以对音视频和流媒体进行在线处理,支持常见的ffmpeg音视频格式互转,比如mp3、aac、m4a、mp4、avi、flv等。支持视频帧提取,可以取视频任意时间点的截图。支持流媒体传输协议(HLS)。

内置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记录文件存储、下载量及API请求数的详细数据,供使用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用户的行为。

⑷ 友好的开发者支持

开发包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语言和平台,包括JAVA,C, C++,C#,PHP,Python,ruby,ios,android,go,node.js等。并且提供了迁移同步工具镜像存储、增量上传工具qrsync、自动监控文件同步工具Qiniu AutoSync、辅助调试工具qboxrsctl以及各类常用插件。

3 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实现

本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利用了基于七牛云存储官方API构建的C# SDK开发,使用了Visual Studio和ASP.NET创建Web应用程序。   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 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1 资源下载

七牛云存储提供了公开资源下载和私有资源下载两种方式。本系统采用了私有资源下载方式,对空间内资源的访问都必须获得授权。私有资源下载通过以HTTP GET方式访问一个特定URL完成。私有资源的下载需要e和token两个参数,分别表示过期时间和下载凭证。一个完整的私有资源URL如下所示:http:///?e=&token=。参数e表示URL的过期时间,采用UNIX Epoch时间戳格式,单位为秒,超时的访问将返回401错误。参数token携带下载凭证。下载凭证是对资源访问的授权,不带下载凭证或下载凭证不合法都会导致401错误,表示验证失败。

构建下载URL的关键代码如下:

3.2 资源上传

上传类型分为表单上传和分片上传两种模式。表单上传是在一个单一的HTTP POST请求中完成一个文件的上传,比较适合于简单的应用场景和尺寸较小的文件。分片上传是将一个文件分为多个尺寸相同的小数据块,每个小数据块以一个独立的HTTP请求分别上传,适合于尺寸较大的文件传输,并且可以多个数据块并发上传。为了保证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上传成功率,本系统采用了分片上传的方式。上传的关键代码如下:

3.3 系统演示

资源共享模块用于公开的资源。非注册用户可以浏览下载资源,注册用户可以上传资源,管理员可以删除资源。资源按系、专业分类,方便查找。如图1所示。

3.4 功能和性能测试

本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的师生。为了得到用户在实际使用效果的反馈,首先在机电系进行了小范围的功能测试和试运行。测试人员测试了文件下载、文件上传、保存至个人资料等功能。测试表明,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可以基本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但有一些模块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大部分用户希望能添加资源分类、资源搜索、资源在线查看等功能,这有待后续研究中解决。

为了模拟在大规模用户访问情况下的平台性能,我们使用了LoadRunner软件模拟多个用户同时在线操作。测试并发数按10、30、50、70、100等分别进行测试,并稳定运行15分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50个用户同时操作没有任何问题,说明系统可以满足教学中的正常使用;当并发用户量在70和100时,偶尔出现上传/下载失败和超时错误,但不影响正常使用,体现出了云计算在性能方面的优势。针对部分资源占空间较大的问题,我们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大文件上传测试。经测试,300M以内的文件可以在2分钟内成功上传,系统可以基本满足各类资源的。

4 结束语

云存储技术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具有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为教学资源共享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对当前教育信息化中教学资源保存和共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发了基于七牛云存储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对系统的测试和使用情况表明,使用云存储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约,并且系统更稳定,数据更安全。七牛云存储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强大,使用简单和人性化,充分体现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方面紧跟国际前沿,并且在本土化、服务、价格等方面更胜一筹。下一步的研究是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更大范围考察云存储的应用效果,破解院系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孤岛效应,为提高教育质量、减少重复建设及浪费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科君.基于云存储技术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探析[J].高教论

坛,2013.8:32,35

[2] 王婧.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13:58-60

第3篇

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研究的过程性、整合性与生态性,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3],通过课题组专家与两所省级高中实验校教师基于自愿组成的合作研究小组,以数学、物理和英语三科课堂教学为试验田,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互动中寻求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增进和理论的发展。教育行动研究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良好途径[4]与理想模式[5],它立足于实践者自己的行动和反思,通过反思谋求变革,并在研究过程中革新理论,其最高旨趣在于改进行动,提高行动质量[6]。研究历时18个月,以聚焦一个真问题(诊断)团体商讨(学习)提出对策(计划)课堂操练(实施)团体评估(反思)等五个环节循环往复来推进。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问题是在行动研究中逐渐生成、明晰并得以解决的。

一、课堂定位问题在行动研究中的生成与明晰

合作学习在两所实验校的推进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理论撒播、诚意选择阶段,合作学习专题备受关注,吸引了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教师参与。课题组教师普遍反映合作学习具有理论明晰、操作性强的优势,对于实践很有信心。然而当进入“每人备一节课”和“种子选手示范课”阶段时,成员热情迅速降低,驻足不前,借口多多。

问题集中于:第一,备课耗时又费力。教师需要在一堂合作学习课之前做出诸如教室布置、分组、建组、任务分工、材料准备、材料分配、成果检核表设计等大量决策。第二,教学进度与上课节奏难控制。对于原先采用教师讲授式即可轻松处理完成的一节课而言,若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处理,时间显得严重不足;看似操作性极强的诸多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落实起来会有冷场感,各环节间的节奏难以合理把握。第三,大班额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放得过宽,老师就会手足无措;管得过紧,学生合作的深度会受限。这种管理两难问题由于班额的增大而变得更甚。第四,社交行为技能的选取、设计与训练难度大。教师甚至怀疑社交技能目标的必要性,觉得这与学生的基本素质直接相关,认为在学生不具备基础的合作技能时就开展合作学习是不现实的。第五,示范课教师反应出对合作学习课堂的极不适应感。当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处理时,老师不适应课堂“从属的”角色与地位。他们担心学生的能力,担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而不停地在教室走动,不断地发出警示性干预言语,表现出极高的焦虑性。第六,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方式单一且耗时。要在课堂时间资源已经匮乏的情况下,实施合作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使得教师在方法的选择上难有突破,评价常常流于形式。

诸如此类种种问题,致使课题组成员畏难驻足,研究进程严重受阻。针对该现象,每个实验校先后组织了2~3次集体深度研讨。基于尝试之后的经验讨论异常热烈,与课题理论撒播阶段的讨论局面大不一样,大家群策群力,脑力激荡,逐渐发现了阻碍课题推进的主要矛盾:面对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这一客观教学环境,教师应如何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主流直接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两者是上、下位关系,还是并列结合关系;是包容性关系,还是对抗性关系。倘若有多种定位,那么哪种定位更具实践意义,更适合新课程与大班额视域下的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更能促进一线教师日常践行合作学习的频率和效果?诸如此类问题在课题组的行动研究中反复被提出、被讨论。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最终被锁定为制约行动研究的一个焦点性、基础性、核心性的理论问题。

二、基于实践的、发展的合作学习课堂定位观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合作学习定位为一种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实质要求,有助于师生摆脱对合作学习外在形式的追求,直指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合作学习的终极定位。该目标的实现最终要基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变革。这是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四层次教学过程之中[7],即从小学到大学的全程学校教育过程、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一章或单元的教学过程以及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最终落脚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上。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基于教师教学活动的由点(一个知识点)及面(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而发生,形成一种螺旋式的前进运动。

基于此,安全的、科学的、持久的合作学习变革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发展的过程,大体经由教师教学策略的变革,到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过程。因此,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应遵循客观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三、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既是对合作学习诸多理论和实践优势的再肯定,又需要通过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来实现。在诸多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要素中,控制适宜的组人数与组数很关键。团体动力学家吉发特指出,小组规模影响组内的人际互动和组织结构,3人小组会产生6种可能的互动关系或作用,7人小组会形成966种可能的互动关系或作用。小组规模制约着小组资源的多少和小组管理的难度。组规模越大,建组所需的时间就越多,对组员采摘资源的能力要求就越高,成员为小组贡献的机会就越少,成员间面对面的相互作用就会减弱,越容易出现搭便车、假合作现象。同时组数亦不能太多。对于大班额而言,要控制小组规模就意味着增加了组数,组数越多,教师统筹、指导、协调各组的难度就越高,评估各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时间就越长,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对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的效能,难免出现仅有小组学习之形式而无成员合作之实质的怪象。

面对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这一客观条件,尽管教师们认可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但这种基于整节课的教学模式的彻底变革却很难实施,且实效不高。课题组历经反复论证与行动尝试,证实了将合作学习作为直接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学策略来处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合作学习就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直接教学模式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促发组内成员之间高质量的合作与互动,实现小组的学术性目标和社交技能目标。

1.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定位的理论依据

首先,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虽然都反映了某种教学程序,但前者在教学程序上的反映更详细、更具体,其内涵比教学模式更丰富。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所采取的用以指导教学行为的教学设计、实施措施与操作方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9]。其次,教学策略相较于教学模式而言,实践操作性更强。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形态,偏重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技术因素决定的行为规则,具有指向性、整合性、操作性、启发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既有观念驱动功能,更有实践操作功能;教学模式是对复杂的教学组织方式的简约表示,反映的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的,影响和改变系统行为特性的思路与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整体性、概括性与综合性等特征。第三,教学策略相较于教学模式而言,具有变通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教学范式,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是较灵活的调控技巧,常常打破既定教学模式的束缚,可随教学情境、目标、对象的变化而调整、变动、补充。最后,教学策略是将教学模式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需要转化为教学策略与方法,才能用于教学实践。

新课程视域下开展大班额的合作学习就是要在尊重原有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在直接教学模式中,以教学策略的角色灵活贯穿小组活动,求取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定位的现实依据

第一,从教学硬件环境来看,新课程的教材容量、师生配比、班级规模、教学技术手段配置、乃至教室空间等客观现状严重制约着合作学习课堂活动的长期和深度开展。第二,从教学主体的经验而言,师生双方都缺乏相关的合作学习体验,尤其是积极体验更少。就学生而言缺乏基础的合作技能,就教师而言缺乏基本的课堂干预技能和组织管理经验,这些都易使得长时间的课堂合作流于形式。第三,从合作学习的本土化研究来看,现场教学实验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缺乏对合作学习过程和教学交往过程深入的整合研究,另一方面鲜有对新课程视域下的大班额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致使已有研究成果或经验的生态性不高,可借鉴性和可迁移性不强。基此,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应基于客观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经验,在直接教学模式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稳中求变更具有实践意义。

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定位的设计原则

主张片段性合作学习的设计。一方面,强调单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设计,课堂中的一次合作学习一般以一个知识难点或问题解决为宜,时间约以十分钟左右为宜。另一方面,强调以促进组内成员积极相依为教学设计之锚,教师灵活变通的设计合作学习的诸要素,不强调固定的程式设计和面面俱到的要素设计。待师生积累了相应的合作学习经验之时,在保证实效的前提下,渐次增加合作任务,拉长合作时间。

4.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定位的实证优势

教学策略的课堂定位是在新课程大班额的视域下,探索合作学习实效性和常规化的有效途径。

(1)策略定位有效推进了课题良性进展,教师课堂实践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明显提升,诸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研究成果的物化明显增加。(2)策略定位唤醒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主体地位,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时,教师不再是诸多产品的简单使用者,而且是有意识地去选择、去变通、去创造的消费者。(3)策略定位有效处理了教师观念中关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概念的对抗性,策略是模式的类属概念,教学模式是教学策略的定位概念,把合作学习视为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习惯的直接教学模式而言对抗性降低了,缓解了教师教学改革中的认知焦虑。(4)策略定位提高了教师课堂管理的可控性。合作学习在实际运作中包含了相当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是变化无穷,策略定位通过聚焦单任务来缩短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使得教师可以有精力、有能力、有效率地监控合作学习过程。(5)这种课堂变革节奏的设置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从一堂课的几分钟合作到十几甚至几十分钟的合作渐次延长,从单任务合作到多任务合作的逐渐增加,使得师生双方能在实践中逐渐体验合作的优势,在适应合作学习的同时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动机,加深了对合作精髓的理解,这种有效反馈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最终将其发展成为教师熟稔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6)策略定位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不断发展。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便于教师把握其精髓,在实际的教学场景中真正进入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也便于教学理论工作者根据其发展变化,不断归纳与提炼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充实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7)策略定位有效避免了“假合作”。视合作学习为教学策略,能使教师真正把合作学习作为促使学生发展的一种途径,而不仅仅作为教学演示中标新立异、显示自己而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的哗众取宠的手段;能使教师灵活地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活动,而不去死搬硬套某种操作程式,能有效地杜绝教学过程中“假合作”现象的发生。

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直接影响着教师日常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践行频率和质量。在一线教师与理论工作者历时一年半的相互合作的行动研究中,让理论与实践充分对话,“生长出”实践的、发展的合作学习阶段定位思想。其中教学策略定位符合新课程与大班额视域下的课堂变革环境,是探索合作学习实效性和常规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Marzano R.J.,Pickering D.J.,Pollock J E.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Research-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1,9.

[2]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20.

[3] 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84-196.

[4] 宋秋前.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教育研究,2000,(7).

[5] 梁靖云.教育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6] 丁峰.改进我们的行动―行动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教育・社会科学,1999(5).

[7] 江山野.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教育研究,1983(9、10).

[8] 张大均,余林.试论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及其制定的基本依据.课程・教材・教法,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