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时间:2022-08-20 08:5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级甲等医院创建

第1篇

对这一次干部培训,管理干部培训班今天结束了下面。做一次简单的小结。这次学习班,一共进行了五讲课程,卫生局党委书记的局副局长《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规范与创建要求》卫生局局长《卫生局副局长《卫生改革面临的形势及任务》以及今天,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教授所作的业务科室的管理与自我发展》等。这些课程对我完成医院的任务和发展目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次管理干部培训班,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学习自觉性高。1思想重视。

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干部对这次培训。把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机会来看待,参与踊跃。总出勤率约在75%左右。繁忙的业务工作中,很多同志放弃了休息,调整了门诊、手术等工作,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参与培训。展现了院管理干部良好的学习意识。对于这点我相信,这次培训对我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培训针对性强。2联系实际。

目标明确。就是围绕我院的两大创建任务而设置。书记在对我院肯定了院管理干部的效果和优势以后,这次培训针对性强。也分析了存在缺陷,并了努力方向;副局长的讲课,使我明确了创建任务的着手点和立足点,振奋了精神,鼓舞了信心。这有力推动我院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进程。

思想震动大。3教学互动。

大家学习热情,这次培训。听课专心,笔记认真,讨论热烈。从我掌握的信息来看,领导和专家的讲课,已经融入了实际工作之中。比方,有的科室把一些新的理念,灌入了正在开展的达标竞赛活动中,从上交的科室服务流程》员工服务规范》中,已经可以看到培训的效果。这在一个侧面,展现了院的管理干部不时学习、不时提升,也说明了培训是必需的也是胜利的

收获:

得到深化。1对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对我卫生改革中的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并对卫生发展的目标、战略与措施作了重点介绍,局长所作的卫生改革面临的形势》对当前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动态与发展展望作了详尽的分析。这些内容,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理解,使我从实现“两个率先”高度,来认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和基本现代化医院目标的实现。院两个创建目标的实现,两个率先”组成局部,这更明确了肩负的使命。

2卫生改革的任务进一步明确。

院近年来获得长足进步的法宝,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公有医院的改革已经展开。依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股份制是实现公有制的主要形式。这对于留在公有医院行列的医院来说,绝不是可以继续依靠国有的招牌、原有的机制、习惯的思维来维持医院的运转。只有增强危机感,加强场意识,提升管理理念,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才干赢得场,赢得病人,实现医院发展。

3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有所提升

使我认识到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卫生局副局长关于现代医院服务战略、以及今天教授的讲课。关键在于塑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改革与发展,重点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这次培训有利于提升我管理理念。特别是管理干部在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指挥能力、控制与协调能力、指导与教育能力、改革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强化与提高。

4医疗服务质量的意识明显增强。

第2篇

关键词:地市级医院 流程再造 后勤管理 信息化管理

随着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医院对后勤保障工作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作为医疗活动保障部分的后勤管理难度也就越大。传统医院的后勤服务属于计划经济产物,普遍存在高耗、低效和人浮于事等各种弊病。要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则需对医院后勤管理进行改良或改革。

本研究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理念构建后勤信息化管理流程再造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总结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经验教训,创建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服务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为我国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流程再造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构建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业务流程再造模型

2002年,国家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医院后勤服务改革的序幕。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运行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医院后勤管理体制,促进医院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本研究从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出发,在对当前医院后勤改革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管理理论,对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业务信息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构建后勤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模型。我国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业务信息化流程再造模型主要由八个模块和步骤[1~2]构成,具体流程如图1。

2.医院后勤业务流程再造模型实施过程与成效分析

我国传统后勤管理弊病主要表现如下:⑴人员冗余,传统后勤管理体系由于追求小而全,导致整个后勤队伍庞大,人员众多,近亲繁殖及裙带关系严重,甚至形成到后勤养老和混饭吃的现象;⑵观念落后,传统后勤工作中,员工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效率低下,不注重临床工作的需要和顾客需求,更谈不上关注服务市场的变化;⑶员工素质低下;⑷管理松散,传统管理往往是以言代行,随意性大,不留证据[3];⑸服务不够专业,过去的后勤业务,追求部门齐全,但是各个部门提供的服务都不专业。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及对荆门第一人民医院后勤流程再造经验的总结分析,归纳总结出后勤流程再造的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组织员工、组织本身和组织环境。后勤流程再造实施阻力主要为以下两个原因与表现:来自员工阻力的主要原因是改革给员工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利益再分配;来自组织本身的阻力主要原因是管理层不重视、组织结构和管理不健全。而后勤保障是医院五大运行系统之一,后勤流程再造改革必然会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4]和实地调研,研究认为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流程再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⑴以后勤社会化为基础的流程再造,即系统内部组建医院后勤服务实体,实现医院后勤服务功能及人员在本系统、本单位内规范分离、探索社会化、多元化发展;⑵委托社会服务企业提供后勤服务,或与社会联合组建服务实体,引入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和方法,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单项后勤服务项目,主动向社会提供后勤服务;⑶以医院信息化工程为支撑的后勤管理流程再造。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共选取3个方面6个维度评价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管理流程再造的效果。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发现改造前后在运作周期、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使用数量/库存数量×100%,资金利用率=该期间的出库总金额/该期间的平均库存金额×100%,)、管理成本、响应时间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管理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本文具体以我院购买生化仪器为例,用管理成本的责任成本来对比分析改造前后变化及效果。原购买生化仪器的流程为:检验科申请设备科对生化仪利用率和成本进行论证分析检验科和设备科共同考察提交专业委员会讨论拟订招投标文件、招投标订货采购安装调试交付检验科使用。对流程进行再造后利用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使整个运作周期由原来的300天降为180天,其中还可以节省人工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3.医院后勤信息化网络建设对流程再造的作用

哈默指出信息技术可看作是流程再造的助推器[5]。流程再造通过创造性的利用信息技术,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使得医院后勤服务取得巨大飞跃。医院信息化网络建设已经成为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重点项目。

后勤信息化管理是将全院的后勤保障物资实行信息网络平台管理,即把物品采购、入库、库存管理到物品出库、科室使用情况及性价比评价等全部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当管理员将物品发放到请领物品人手中,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跟踪确认。依据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信息化流程改造的经验教训,结合相关文献[6],可将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分成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入库管理:该部分是对一切进入本仓库的物品进行登记,包含从供应商进货入库和医院内部科室退回的物品入库。入库查询界面包括所有的入库记录(科室、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等);院外查询则是针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查询,过滤掉医院内部的记录,方便用户查询供应商的记录。录入入库单时,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输入,系统根据简码自动查找信息,并且具有供应商过滤功能,即入库时只录入该供应商的物品,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录入效率,甚至无需录入,操作员点击采购单,调用选择采购单后系统自动生成入库单据。2、出库管理:出库单据录入、出库单据查询、出库单据汇总、出库单据明细和出库退货等。3、综合查询:提供各种查询,使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本库房物品的流动状况,以及各种综合性数据。4、综合统计:出入库平衡表、出入分类统计、出入明细报表、当前库存明细、物资入库历史查询和各部门出入库金额汇总等。5、综合分析:入库分析、出库分析、材料分析和科室请领分析等。6、系统维护:物资字典管理、部门管理、用户及其权限管理、报表打印参数管理、修改密码、库存结转、登录数据库服务器和系统初始化等。

实行后勤信息化管理,可以动态的获知各科室使用物资数量与状况,以便正确制定采购计划,节省医院资金。改造后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管理流程如图2。

在传统后勤管理模式下,后勤管理人员处理临床科室申请单全部需要手工操作,工作量大且繁琐,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且因为无法提供库存查询情况,只有等到临床申请的时候才知道是否缺乏,而采用后勤信息化管理则可以避免以上弊病。利用信息流程再造,构建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降低后勤管理成本,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个渐进的探索过程,总是不断涌现新的变化,需要拓展新的领域,只有抓住新技术发展机会,集中人力物力,后勤信息系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冬梅,康雅斌,张清华,结合门诊医生站全面调整门诊就诊流程,中国医院,2001,6:46-48

2.朱秀问,李令瑟,约翰.威特克.医院急症病人医疗流程重构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34(3):331-335

3.Starfield B: Primary care: Balancing Health Needs,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98

4.Mays N, Wyke S, Malbon G, Goodwin N, ets: The Purchasing of Health Care by Primary Care Organizations. An evaluation and guide to future policy open university press:Buckinghan:2001

5.O’Neill, petersohal, Amrik S.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success—an Australian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8,18:832-864

6.张亮,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论坛(学术版),2010,2:75

第3篇

一、医院及培训基地介绍

信阳市中心医院创建于1920年,原名豫南大同医院,1998年更名为信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737张,年门(急)诊102余万人次,住院病人6.3万多人次,年手术量17000余例。医院拟计划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设置病床1800张,按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的新院区正在建设之中,将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

临床药学专科为院级重点建设专科,同时也是信阳市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信阳市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信阳药学会等多个中心和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现设置有临床药师室、临床药学培训室、药学信息资料室、门诊药物咨询室、临床药理室等五个部门。目前有专职临床药师11名,分别深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骨科、普外科等临床科室参与日常工作,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训条件,医院信息化系统可便捷查询病历资料及药物治疗信息,医院图书馆所有期刊及数字图书馆资源均向学员免费开放。2017年成为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药师培训中心,现面向全国进行招生。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

心血管专业2名、抗感染专业2名、神经内科专业2名、肿瘤内科专业2名。

三、招生条件

1.具有高等院校医药学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药学工作2年以上;

2.具有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药学工作1年以上。

四、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2018年2月5日-2月12日。

2.报名方式:在本招生简章附件中下载并填写《信阳市中心医院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申请表》,加盖单位公章,将Word文档及扫描件发到培训基地邮箱(邮箱地址见下)。

第4篇

论文摘要:国家卫生部在制定《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中,规定将档案管理晋级达标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申报的必要条件,因而确立了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围绕创建浙江省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谈一点体会,仅供参考。

2006年底,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浙江省卫生厅专家评定,成为浙江省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此次是浙江省卫生厅依据《浙江省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首次对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等级评审。该院在创建“三甲”整个过程,着力加强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从创建资料的准备工作中,可以看出档案工作在专科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及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是有利于为等级医院评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确立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院档案是集于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载体和门类齐全的档案。它反映了医院整个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它是医院的宝贵财富。众所周知,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中,“重业务,轻档案”的思想长期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档案意识淡薄,乃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影响医院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水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历来通过学习、宣传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全院职工的档案意识,改变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在力争创建“三甲”过程中,发挥医院档案工作的作用。具体做法: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到档案工作是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管理的基础之一,是医疗业务建设重要的信息资源。医院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Et程,由院领导分管负责,并纳入科主任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中。二是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完善档案网络人员配备上,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进一步明确档案人员在创建工作中具有全程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利用及档案指导工作,兼职档案员协助建档工作。三是提高医院职工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院长逢会必讲,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历来强调先进的医疗技术水严往往与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每年,医院将一些滞后的管理制度内容进行不断地修订与充实,经办公室主任把关,综合档案室负责将新汇编的《医院管理制度》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让他们提建议、出点子,参与医院管理,使他们能认识到档案的潜在价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档案业务建设和经费投入给予支持,确立了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做好档案工作是等级医院评审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等级医院评审是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浙江省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并提请省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自2005年以来,医院领导以“三甲”医院的评审标准为目标。一方面着力于注重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发动全院职工进行充分准备和求真务实。另一方面始终把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作为永恒的追求,不断地付诸实践。医院领导特别强调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其位谋其职,在管理上,应拓宽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工作机制,切实为配合等级医院评审发挥档案工作的实际效能。

2.1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为了确保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顺利展开,医院成立了争级甲等医院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长、党委书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分设行政、临床、医技、综合、资料等五个工作小组。档案人员编入资料小组,参与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保管、利用及档案的指导工作。依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内容分析,资料准备是一套比较全面、系统、标准、规范的整理方法,资料来源是否准确、完整、真实可靠,实际上是对医院档案工作的鉴定。作者认为,医院档案管理好坏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为配合等级医院评审工作要求,档案部门调整工作重心,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

2.2资料的收集针对《浙江省精神病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在一、二类指标取得评审通过的基础上再进行三类指标的评审,因此资料准备要求做精做细。一是将近两年来医疗执业许可证、院务会会议记录、中层干部例会记录及总值班记录、各类组织活动记录、业务报表、科室设置、职工名单、人员配置、行风建设等相关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料,逐一进行复印加盖公章后,交由资料小组整理装盒。二是有些参与政府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令性工作任务,需出具的证明材料,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取证明。把资料收集工作的个体优势化作资源整合后的综合优势,促进了收集工作的齐全完善,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服务于等级评审工作。

2.3资料的整理资料整理工作取及于资料收集工作,是将汇集的资料按评审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整理,才能确保等级医院评审是否顺利通过的关键所在。一是从准备文件材料形成开始,就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去做,确保档案质量、门类和内容齐全完整。二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案卷质量,我们对资料用纸作了统一要求,一律使用标准型A4纸,盒面及盒脊背同样提出统一的字体要求。三是卷内材料根据盒面所注内容进行依次排列,要求分类科学、组卷合理、标题简明、整齐美观,从而保证了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检查中,资料的准备得到了评审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3以创建为契机,促进档案工作

对于已建院55周年的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来说,取得“三甲”这样的辉煌业绩所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成功绝非偶然。一直以来,医院注重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等等,吸引了湖州本地、周边地区乃至外省的患者前来就诊,门诊和住院人次逐年增长,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次评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在检查中,评审领导和专家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对此,我们要认真地加于分析和改进,把完善医院管理落到实处,使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成为推动医院工作进步的契机。作为医院档案工作者,更应把创建“三甲”成果作为自己今后工作新的起点,新的动力,要把档案工作成为加快医院管理、加快改革步伐、加快提高人员素质、提升预测服务与咨询服务能力的动力,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力,脚踏实地地为逐步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而努力。

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学科发展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信息化

医学影像专业正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医学影像学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跨入功能成像的第二次发展飞跃。为此,为适应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本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1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广义的医学影像学应涵盖核医学、超声医学等,但鉴于国情和本学会的目前专业范围,本文仅涉及传统放射、CT、DSA、MRI和相关的PACS等内容。

1.1建立和完善学术组织

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目前已历经七届,2004年9月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后,结合国内外影像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着手组建各专业组,2005年起相继成立中枢神经及头颈组、胸组、腹组、骨肌组、介入组、妇儿组、乳腺组,磁共振组,分子影像等学组;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学组的人员组成。随后各学组开展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各种学术活动,为把学术活动延伸扩展到基层,各学组的学术活动与地区的学术年会合办,使学术活动受益面更加广泛,效果更好,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近7年来.共举办了50多场省级学术会议。

1.2制定放射学诊疗规范

早在10年前,省级医院放射专业的多位专家就集体承担了卫生厅组织的专科诊疗规范编写工作,为规范福建省影像科临床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省依托放射质控中心邀请省内外专家,也举办了多期以质量控制为主题的学习班,学习有关放射质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广新的技术规范,每年都举办相关质量控制学习班,全省200多位放射骨干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使得放射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技术规范,并将诊疗常规普及落实到基层医院工作中。

通过不断将国内所制定的各种诊断指南及时推广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使临床检查工作不断得以规范,诊断水平获得长足进步。

1.3出色完成省卫生厅委托的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培训等工作

自从国家出台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必须有专业上岗证以来,福州市各省级医院的影像科专家40多人次参与了上岗证的培训授课及考前辅导工作,为学员们答疑、解难,增长了学员知识面,提高了参考人员的通过率,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共有3335人次参加并通过国家要求的上岗培训考试,获得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加强防护意识,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每年的防护培训考试获证工作,增强了工作安全。积极参加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考试出卷和改卷工作,每年也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和比较高的通过率。许多放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参加各等级医院的评比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对福建省放射专业不断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大型仪器的引进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福建省立医院于1984年初最早引进省内第一台日本岛津头部CT机,次年福州总医院安装了西德全身CT机,之后CT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家省市级医院落户。目前CT机已普及至县级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也配置MR机器,大大缩短临床就医时间。DSA机作为硬件要求在三级医院获得普及和应用。

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影像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学习操作新机器的新技术,而且需要学习更多的诊断新知识,使新设备发挥最大的临床效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放射学分会参加省卫生厅计财处组织的大型设备准入文件的制定工作,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供省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参考。由省内和各市级医院高级职称医生组成的设备招标专家组,对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把关,确保各医疗单位购买到最优质和最适用的医疗设备,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效能和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将越来越成为临床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最客观的和可靠的,甚至具有依赖性的临床诊断专业。

1.5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放射学分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了16次全省放射学学术会议,每次都邀请2~3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使会议的学术水平逐渐接近国内水平。随着我省省级医院仪器设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省内专家报告的学术水平也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福州市和全省各地区积极开展至少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近年来又增加与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各学组学术会议合办的模式,提高了地区年会的含金量和层次。学组学术会议专业性强,通过在各地区多年的轮流办会,促使我省影像专业培养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

1.6学科队伍建设

为适应影像专业的迅猛发展,我省采取了多层次办学,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解决影像专业历史遗留的学历层次低的情况,福建医科大学还专门为影像专业设置了放射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成人办,目前已经具有多层次医学影像专业培养设置,已经从过去只有中专,发展到影像大专,医学影像本科(医师),医学影像本科(技术)专业相继设立,解决了专业人才的瓶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队伍也得到不断状大和发展。在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影像(放射)科人员基本上都已超过50人,甚至少数医院接近100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影像从业人员达到超过3000人,其中技术员近千人,卫生院影像(放射)学工作人员为超过200人,但相当多的科室仍处于缺编状态,尤其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因此,学科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科研课题和成果展示

近10年来。影像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也有明显提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超过10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超过1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发表了1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现在有超过10篇论文被北美放射年会和欧州放射年会录用为大会发言和展板,共发表了数百篇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100多篇。

1.8影像信息化建设

省放射学会创建了福建省医学影像网,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为我省影像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探索,设置了信息、继续教育、病例讨论、微博平台等栏目。设立资料库,将每年学术会议的文稿及福州市等地市读片会资料上传到网站,供同行们浏览和学习,扩大新知识的受益面,南专家提供讲座稿,免费供大家浏览和下载。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免费接受远程网上继续医学教育。该网站每天的点击次数达到9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网上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普及,也促使基层医院的影像工作者参与影像信息化的平台建设,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1.9专业人才培养

由省卫生厅实施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为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为医学影像学后继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甜:多年来大医院为基层医生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进修医生,提高了影像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但对在职队伍人才的培养缺乏常态机制,福建省应尽快成立医师协会,将许多医师定期培训和提高的工作由医师协会来完成,提高福建医师行业队伍素质。

1.10创建福建省远程医疗网

为了配合福建省政府开展数字福建的计划,放射学分会与福建省卫生厅共同创建了福建省远程医疗网。这在全国属于开拓性的一项工作,对促进全国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像远程会诊或影像诊断中心将为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带来全新的模式,极大提升我省医疗诊断水平,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的医疗资源。

一个世纪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医学影像专业是当之无愧的临床一级学科。目前被称为“辅助科室”和“医技学科”是不科学的,因为当今的医学影像专业医师不但需要将全部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设备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不停顿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担负着临床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诊疗环节之一――诊断疾病的重任,同样存在和承担着重大的医疗责任和风险。

2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2.1学科设置

医学影像学是一级学科,但目前实际上被人为地分解为几个二级科室,从学科发展趋势看,分为二级学科不是方向。

我省现有的行政科室设置多数不合理,近期(3~5年)的发展目标首先是需要解决学科设置。要促进医院层面用行政决定一个医院只设一个影像科,这需要院长的决心。

业务层面整合,这是科行政主任必须要去推动的工作。学会层面加强学术的引导和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是医学影像专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专业人才最终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既全面掌握各大型设备的性能和业务特点,又能在某种设备上或者在某系统上有专门的训练,以期获得专门的经历,经验和专长,既全面又专业。这是今后本专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路径和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医学影像对医学发挥最大的贡献,这是中长期目标,需要几代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支持。

根据目前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预测,医学影像专业在学科设置和行政建制上需要有新理念和新突破。大影像的概念可以从目前的放射专业、超声专业和核医学专业的三分局面提升到医学影像中心概念,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实现真正的一级学科模式。还可以涵盖已有的PETCT以及更新的如PEMR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结构体系,促进影像事业飞速发展。

2.2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目前大型现代化设备的快速引进,迫切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跟上医疗业务发展的步伐。需要加强现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定期举办培训班等,让在职人员能定期、规范地接受再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多吸纳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加大本省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5年内全省需要超过百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大量缺额。三甲医院也至少需要50名博士学历人才。但收入待遇等政策缺乏足够吸引力,尚需更多政策扶持。

影像科室编制目前处于严重缺编,医院对影像科编制也缺乏规范设置。建议在编制上,应规定影像科员工数量占全院人员的5%.7%。

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影像专业新生代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地的实力还参差不齐,建议能依托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为龙头,组织师资培训,以期尽快提升培训基地的教师力量。福建医科大学目前具有培养影像专业的硕士点,但无博士点,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尽快填补博士点的空白。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影像学科队伍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得医学影像专业队伍在人才结构上既具有尖端人才,还有一支适应快速发展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

多渠道培养人才,立足本省资源,师资培训,进修,专科培养专门人才,大力举办各种学习班,集中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向省外、国外输送人才,都是需要的。

2.3如何合理配备议器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影像大型设备全省总量控制,包括CT,MR和DSA三种设备。目前全省县级医院都已经配备CT,部分县中医医院也配置CT,预计在今后3年内一部分中心卫生院也将配置CT,总量有250―300台,部分三级医院可能由于业务的需求,CT机器可达3~4台,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就医需求。MR目前全省配备已超过70台,预计在今后3年可以超过100台;我省DSA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大医院,随着临床需求和地区等级医院硬件的刚性需求,也将较快增加,但更迫切的是目前市级医院介入人才缺乏,预计3年内将超过30台,需要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予以考虑解决。

DSA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既需要具备医学影像专业诊断知识,又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特殊的培养渠道。全国都在制定该行业的准入和规划,我省也应该予以重视。

2.4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由于现代科技在医学影像学设备上的应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使得医学影像能为病人在诊断疾病中不但提供快速便捷的诊断方法,还能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使得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需求明显增加,其重要性、依赖性也显著增强。从过去进行影像解剖诊断,到现在已经具备许多功能影像检查,分子影像学已显示出巨大的医学潜力,甚至可能是未来医学的重大突破之所在。

2.5科研模式

影像科已由过去简单的辅助科室成为目前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不仅其工作模式已发生了转变,即由简单的诊断任务转化为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全过程。因此,科研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先进性,而且要重点考虑其成果的临床价值。同时,由于影像科硬件的发展,除注重临床科研的深入研究外,还要利用现有的功能成像等高级成像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与临床各科室或各高校联合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如联合攻关国家级课题项目等,提升科研的层次和水平。要争取在3―5年内,获得3―5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的资助。

3 展望

影像专科的特殊性是设备依赖型专业,只有设备的提升和人才建设同步发展,才能带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1设备的提升

结合当前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思路上考虑,设备要分三个层次:

3.1.1服务于社区的影像医疗设备

主要由政府出资采购(政府部门已经在实施),属于基本医疗需要的设备,如用于常规透视、摄片的普通x光机,可以带来低成本,广覆盖就诊效果。这是近三年内需要和可以实现的目标。

设备更新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将普通x光机更新换代为间接或直接数字化影像设备设备,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大概需要至少5年时间;

解决基层有设备、无人诊断的问题,是医学影像专业非常突出的工作。建议逐步建立能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功能的影像网络系统工程,技术上已经能实现,只要政府部门重视,在今后5年内可以基本建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解决基层影像诊断最核心的难题。

建立以某一层次为中心的影像诊断中心来解决和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和重要的模式,只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实现数字影像的远程诊断,让全省人民共享医疗成就,共享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指日可待的。医学影像界的医务人员愿意为此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当然也需要对基层医院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专科分会或医师协会来实施。考虑到现在交通情况都比较顺畅,可以设计以地区为单位的周末两天短期培训,政府出资,解决每次培训费用。专科分会可以协助组织讲课专家,组织编写一个适合社区医疗实际工作需要的规划教材,采取巡回讲课方式,每半年一期,为期5年,可以很好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问题。甚至可以考虑政府出少量资金组织专家定期录制继续教育讲座,由公司负责录制,分发给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异地讲学,视频讲学,形式多样,不断推进。

3.1.2地区级医院

这类医院目前由于在早期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规范化管理等要求下,影像设备已有很大发展,预计在近两三年内经过医院自身的更新换代,基本上满足地区医疗诊疗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原因,人才结构不平衡,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或人员总体诊疗水平与医疗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从各方面来逐步解决:(1)医院需要对不适合影像专业发展的科室结构进行整合。比如现在不少地区医院还存在将大影像科室分割成多个行政建制的科室,不利于人才梯队建设,而没有形成大影像科的地方,人才结构越不合理。技术力量也越弱,甚至人才不稳定,也吸引不了好人才到那里去工作。(2)现有自身人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医生进修力度,到主治医生这阶段,建议以政策规定至少有一次半年以上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的机会,以便于他们对三甲医院的业务有所了解,也能达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机制,不论进修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都需要向科室做学术性汇报,让科室共同收获。(4)PACS(图像和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5年内全省必须按照等级医院要求完成三级医院的全院PACS建设,以适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求。(5)加强地区专科分会学术活动,促进地区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3.1.3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的发展

全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成为全省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代表着全省与国内外比较的窗口,也应成为培养福建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科水平突破关键要看几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他们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人才多、设备先进。学科的发展需要他们的支持,是学会关注的重点。学会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大协作,联合攻关,申报课题,共同分享科研成果,争取多出成果。专科分会将结合不同时期设备和人才情况,适时推动学术活动,适应形势发展,促进我省影像专业科研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3.2人才建设展望

第6篇

吸烟的成瘾性

为什么说吸烟是一种慢性病,而不是一种习惯呢?首先吸烟能够让人上瘾,有的人甚至不吃饭也得抽烟;有的人明明知道有害还要吸烟。是什么东西让吸烟者对烟如此爱不释手呢?事实上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在作怪。每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大脑某个部位的尼古丁胆碱能受体结合,引起另一个部位释放多巴胺,可以使吸烟者产生兴奋、思维敏捷、减轻焦虑和抑制食欲的表现,从而令吸烟者想继续吸烟,久而久之,吸烟者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吸烟者一旦成瘾,每30~40分钟就需要吸一支烟,以维持大脑中尼古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事实证明,尼古丁的成瘾性比吗啡强5~10倍。而长期或大剂量吸入尼古丁可导致机体活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呼吸肌麻痹、意识障碍,甚至造成多种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变。

既然上了瘾,那么当吸烟者身体里尼古丁的浓度达不到这一水平时,吸烟者就会感到烦躁、坐立不安、恶心、头痛并渴望补充尼古丁,这种感觉就跟吸毒者没有了差不多,我们把这些症状叫做停止吸烟后的戒断症状。

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吸烟不单能上瘾,而且对人体还有许多危害呢!据《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现有烟民3.5亿,约占全球吸烟总数的1/3,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是5.4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100万,因吸二手烟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另有调查研究显示,平均每两个吸烟者中就有一人死于因吸烟导致的相关疾病。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您知道吗,点燃一支烟时会产生25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其中有40多种是致癌物质。

危害种种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吸烟对肺有损害,其实损害的不仅仅是肺,它可以损害全身多个系统,只要是烟雾经过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损。举个例子,浓烟经过烟囱,日积月累,烟囱壁上便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烟垢。吸烟久了也是一样,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关于吸烟对人的危害我们可以从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说起。

1.呼吸系统:慢性非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

2.心脑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

3.消化系统:消化性溃疡、克隆病。

4.生殖系统:阳痿。

5.造血系统:粒细胞性白血病。

6.其他:白内障、髋关节骨折、牙周病等。可以说烟草几乎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目前,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并且仍是人类无法攻克的顽疾,而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有唇癌、口癌、鼻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肾癌、膀胱癌、子宫颈癌。

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受害更深!特别是呼吸疾病患者,吸烟会使旧病复发,加重症状,在吸烟致死疾病中,仅慢阻肺和肺癌就占50%以上。对于冠心病患者,吸烟可加速病变进展,使已经放了支架的冠心病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增加76%。男性吸烟会导致阳痿和质量下降,造成不育。怀孕女性吸烟或吸二手烟会危害胎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胎儿死亡。二手烟会导致儿童慢性中耳炎,诱发哮喘,易患支气管炎和肺炎。

戒烟门诊给您提供科学方法

当您看到上述种种吸烟危害后,是不是也觉得吸烟是百害无一利的事情呢?从吸烟的成瘾性,到它的戒断症状,再到它的危害来看,大家就不能再把吸烟仅仅当作是一种习惯了。

目前已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在询问既往史时,一定要问有无吸烟史,并规定将“烟草依赖”作为疾病,必须写在诊断一栏,以警示吸烟者早日戒烟。既然吸烟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那我们就应该去治疗它。可能有的烟民朋友也想戒,有的已经戒了好几次,也没戒掉。事实上,已有证据表明,仅凭个人毅力戒烟的成功率只有3%。所以建议您求助于专业戒烟医生的帮助,到戒烟门诊来,这样能帮助您轻松戒烟,早点摆脱烟草依赖,恢复自身健康。烟民朋友赶快行动起来,准备戒烟吧!

链接

创建戒烟门诊的背景

2006年1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按照要求,自2011年起,我国应当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2007年11月3日香山会议后,卫生部发起全国范围的控烟讲者培训,出台临床戒烟指南。并要求在全国所有三级甲等医院成立戒烟门诊。

第7篇

多年来,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这一区位特点,积极延伸检察职能,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辖区内三级甲等医院规模居全市之首、医学专家型人才聚集的特点,结合查办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主动联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徐汇区卫生局,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纪委,中山医院、市六医院、肿瘤医院、胸科医院等十所三等甲级医院,探索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科技”并重的职务犯罪惩防工作机制。

惩治加预防,

深化预防工作网络建设

自2009年开始,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协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区卫生主管部门及市级医疗机构,创建了医疗领域职务犯罪惩防工作网络,发动和依靠医疗单位党政组织,促进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和管理,实现预防工作联动效应。

三年来,区院不断深化网络建设,在徐汇区市级医院职务犯罪惩防工作联席会议的基础上,联合区卫生局进一步将辖区所有二级、社区医院和卫生监督管理所、血液管理中心等医疗机构全部吸纳进预防工作网络,主动邀请市卫生基建管理中心、第十人民医院、肺科医院等参与预防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将21家区属医疗机构吸纳进工作网络,网络成员总数达到36家,实现了区域内公营医疗机构的全覆盖。

2012年8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卫生局举办徐汇区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预防网络专题培训,区内市属和区属医疗单位党委(支部)纪委、纪检领导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标志着徐汇区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预防网络从起初的筹备、逐步建立到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已有市级医院预防网络的基础上,将社区医院、两级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纳入整个职务犯罪预防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医疗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网络,有力地推进了徐汇区卫生系统惩防体系建设。

“这样的培训授课很贴近我们医疗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实际”,一位参加培训的医院领导表示授课内容针对性很强,增强了他们医疗卫生系统纪检干部的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规范权力运行,有效预防腐败大有裨益。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托工作网络,积极争取医疗单位党政组织对查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线索移送、初查突破等各环节紧密协作,充分发挥查案威慑作用,起到以查促防的效果;结合办案,及时制发规范药品采销环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等检察建议,邀请实务专家、法律学者围绕医疗领域职务犯罪特点、成因进行授课,有效开展预测预警,每年选择一至两项专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试点,从制度、机制层面寻找预防对策。

三年来,先后开展医院建设工程廉政风险预警预测系统研究、市级医院权力运行监控系统建设及运行探索、医院“防统方”软件系统建设等专题调查与实践,着力解决当前医疗领域预防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同时,发挥预警预测效用,不定期预警预测通报,定期召开会议,结合全市医疗系统案件查处情况,向成员单位通报职务犯罪发展趋势、特点,对涉及的职务犯罪风险点和易发、多发环节进行深入分析,围绕预防和遏制医疗器材采购、工程建设、后勤保障等环节提出对策建议。

制度加科技,

探索突出问题治理对策

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不是简单的完善制度和形成“纸面文字”,然后束之高阁。在推进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的建设中,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倡导“制度加科技”的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管理进行流程再造,通过“痕迹化”管理强化对关键环节、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和制约,从而将廉政风险防控融于日常管理之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实效性。

“制度加科技”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的理念和方法,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在扎实抓好预防调查工作的同时,充分运用“制度加科技”理念,以制约权力为目的,以科学制度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关制度演化为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程序,推动成果转化,提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效果。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配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选择下属医院试点建立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对制度规范进行梳理、审核、修订、重建,组织开展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根据制度规范的风险防控要求,从职务权力、职业权力、患者满意度和供应商廉洁度四个方面重新设计建立分类管理程序,尤其对重要事项和重点岗位的履职要求全部转变成电子化流程,实现日常运转过程中的同步动态监督。

建立临床信息安全防控机制是治理药品商业贿赂的重要基础,为此,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区卫生局,向区内医院提出推行“防统方”软件的建议,运用技术手段促进强化源头控制和实时监督。中山、龙华等三级甲等医院在应用软件过程中,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预防部门积极配合医院党政组织加强对软件运行情况的监督,全天候、全面、实时监控药品规范使用情况,对越权登录、违规操作等行为实行超常预警,目前已在中山医院严肃查处了数起违规用药情况,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

为确保科技防腐的长效性,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深入探索科技在预防职务犯罪领域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在对市级医院基建和大修改造项目同步开展创“双优”的工作中,建立项目信息公开机制,将项目审批、工程进展、投资控制、廉政建设、合同管理以及总包、设计、监理、设备和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执行情况等转化为信息化资料,实现医疗基建业务和管理均在网上流传。

通过自动预警、同步跟踪、审核纠错和评估防控等功能,对医疗基建工作进行实时、全程、动态监督管理,确保医疗工作建设领域廉政长效管理,并定期通过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予以通报,研究落实预防对策措施。实践证明,这种环环相扣的权力监督制衡模式,不仅使岗位责任更加明确清晰、过程管理更加及时有效,而且有助于筑牢抵御“人情文化”侵蚀的“防火墙”,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人为操作自由裁量权过大的弊端,确保执行过程的公平、公开和公正,降低腐败发生几率。

宣传加服务,

营造廉洁的从医文化氛围

传播廉政理念和廉政文化,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把宣传服务放在医疗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正面宣传、警示教育与专家人才法律服务有机结合。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托新办公大楼的启用,建立上海检察机关首家基层院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教育基地,形成与龙华街道烈士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家汇街道光启公园的廉政勤政教育基地并列的,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三个专业化教育基地。

廉政教育基地结合检察开放日活动,积极拓展职务预防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图片展览、法制讲座、观看专题电视教育片,以及参观检察办案工作区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上海师范大学文科综合资源积淀深厚的特点,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与上师大商讨签订廉政文化共建协议,发挥检察资源和高校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共享,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宣传载体的探索创新。

第8篇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士个人述职报告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述职报告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20__年是我们医院不平凡的一年,“三级甲等医院”的创建让我们全院的同志付出了辛劳的汗水。我始终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立足所热爱的护理工作,无怨无悔,始终牢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实践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把医院提出的“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南,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位同事的默契合作和帮助下,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思想工作述职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今年我认真学习精神。让我感到党和国家对医务工作重视,鼓舞人心,同时又让人感到作为一名普通护士肩上的责任,我会尽我所能,通过做好本职工作,去实践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职业道德方面

我深知,作为一名护士,就要讲究自己的职业道德,一句普通的问候,一句简单的祝福,一句善意的安慰,可能就影响着病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心情。所以我时刻作到讲究文明礼貌,事事遵循职业道德,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增强事业心,给服务对象留下好的印象。

三、工作学习方面

我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特别是在“三级甲等医院”的创建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系统的重温了护理专业知识,反复练习各项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回首这段时光,感觉是我工作以来最忙碌的一段日子,却又感觉充实。

总之,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每一位病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带上我最衷心地祝福。雷锋说过,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的工作很普通,都是些点点滴滴、琐琐碎碎的事,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我有为党的卫生事业工作的热情,不会辜负头顶上那顶雪白的护士帽,没有违背南丁格尔画下的誓言。对我来说,护理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我人生中要长期从事的一份事业,我想借用屈原的一句话来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致

敬礼!

述职人:__x

20__年x月x日

述职报告二

又一个新的起点,又一轮努力的新开始,用新的希望,充满新一年的征程。计划也是新的突破: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20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六、加强产房管理,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及质控工作

产房管理是科室管理的薄弱环节,产房交接及查对工作一直不能系统贯彻落实,2020年产房管理工作细化,每项工作指定一位负责人,小组长总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全面提高产房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监测工作,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医院;评审;质量管理

Abstract: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PRC start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ituation of annual evaluation in affiliated hospitals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13,us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hospit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is an overall inspection on hospital management.Our hospital as one of the hospital to accept review,careful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standard,carried out a series of specific work,promote the level of hospita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promote the medic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to a new high level.

Key words:Hospital;Review;Quality management

为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于2013年正式启动和开展了全国部署部管三级甲等医院质量安全情况年度评价,我院是拟接受评价的医院之一。我院作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也是广东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这些"标杆"都表明我院在中国医院发展史以及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以迎接等级评审为契机,推动医院持续快速发展是医院近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接到开展评审工作的通知后,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迎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照标准,周密安排,自查自纠,持续改进,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进一步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持续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质量,推进医院各项工作持续发展。以下是在迎评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体会:

1我国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历史沿革

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于1989年1月印发了《有关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正式标志我国启动医院等级评审和分级管理工作。1995年,国家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初步规范了我国医院评审工作实施行为。第一周期共评审医院17708所,其中三级医院558所、二级医院3100所、一级医院14050所,是世界上评审医院数目最多的国家[1]。医院评审制度的确立和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了医疗机构管理进程,规范了医疗工作行为,初步构架起我国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质量、医疗技术发展、专科建设、医院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及提高[2]。但因政策未能贯彻始终、落实到位,医院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并没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3]。近年来,国家卫计委紧密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重点,在总结第一周期医院评审的工作情况,以及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美国JCI认证、日本、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医院评审评价经验,于2011年4月陆续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及实施细则和《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与原有评审标准相比,2011版《标准》不再鼓励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张,更加强调"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核心内容和基础质量管理,并且将评审的重心由"资料查阅"转为"实地查验",在评审标准、评审流程、评审工具、评审效率等方面有了全面改进[4]。

2我院等级评审创建工作措施

2.1领导重视,开展宣传,积极动员 自2013年4月接到卫计委评审通知开始,我院全面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创建工作,组建了评审工作领导和等级评审办公室,统一安排评审各项工作。评审办抽掉了12名职能科室正副科长、4名临床科室(内外妇儿各一名)中级职称人员脱产开展评估工作,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包括:医院网站主页增设评审工作专题网,医院内部网添加评审专栏,医院各院区宣传栏、院务公开栏张贴评审专题海报,定期召集中层干部及评审工作联络员开协调会。以上措施,真正做到了全院总动员,人人了解评审,人人参与评审。

2.2认真解读,拆分条款,落实到人 评审办通过国内调研、同行沟通、专题座谈,集中对《评审细则》进行讨论和解读,确定了每个条款的牵头和监管部门,同时针对条款为各科室提供有关资料准备的指导,多次召开全院职能科室负责人、联络员会议,分配任务、跟踪检查、把握结点,提出资料准备的要求及模板并作详细解读。

2.3自查自纠,收集问题,组织讨论 评审办公室组织全院各科室开展了三轮自查自纠,并要求各科室认真对照《评审细则》标准中所负责的条款,对发现出来的需要医院层面决策的问题,由评审办集体讨论和协调给出相应意见,再上报医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制定解决方案。许多存在多年但久未解决的问题,都在此次自查自纠工作中得到了初步解决或完善,如:成立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实现全院实验室统一管理;全院ICU统筹管理,成立重症医学科;取消手写验单,杜绝医疗隐患;统一和规范危险品管理;规范临床用血标准流程;规范和完善全院知情同意书;规范和统一临床危急值管理;统一进行消防安全隐患的检查和整改;规范外科手消毒流程等等。

2.4完善制度,更新规范,印发手册 评审办组织全院行政后勤职能部门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更新、完善和修订,要求临床医技科室修订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诊疗规范,同时按照《评审细则》的条款,收集应知应会内容。经过多次修改及审核,最终修订和编印了全院《规章制度汇编》、《应急预案》、《应急手册》、《临床医技科室操作流程和诊疗规范》、《应知应会》等资料,下发各科室,落实到每位职工。

2.5开阔视野,参观学习,全院培训 医院对评审工作高度重视,给予了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派出评审办工作人员及部分重点科室的负责人到国内知名兄弟医院,就评审内容进行参观、交流和学习,借鉴其他医院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积极参加相关交流和培训,如PDCA案例分享会、内审员培训、品管圈培训班等。在院内进行全员培训,包括邀请专家讲学、组织专题培训、开展科室内部学习。

2.6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评审办分为临床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科室、院感护理三大组,根据《评审细则》内容对全院各科室进行检查。临床科室方面,主要检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查运行病历、医疗登记本、临床合理用血、合理用药等,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书面反馈相应科室并限时整改。行政后勤科室方面,进行水电、消防、设备和基建等方面的检查,注重细节,讨论解决方案和落实整改时限,跟踪落实。院感护理方面,主要检查执行患者的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等等,针对发现的问题,立刻讨论解决方案并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2.7组织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应急能力是本次等级评审的一大内容,也是检验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评审办联合各有关科室,对重点部门进行了多种急救演练,包括全院消防演练;部分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演练,包括:放射科进行急救、放射安全事件演练;核医学科核素泄露应急演练;急诊科批量伤员处置演练、绿色通道(急性冠脉综合征与急性脑卒中)演练、非计划性停电应急演练、中心负压故障应急演练等。

2.8进行数据分析,举办RCA分析会、PDCA案例分享会 应用PDCA等管理工具是医院管理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必然选择。医院评审办针对我院统计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召开"非计划再次手术根本原因分析暨质量改进会议""病区装修工期延长根因分析会"。此外,还收集了重点科室的PDCA案例,举行PDCA案例分享会,希望通过PDCA把医院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使我院的等级评审有序开展开来,并推动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迅速提升。具体体现在:①思想根本转变:以往的评审重心在资料查阅上,新一轮等级评审重心为实地检查,光靠"临时抱佛脚"准备资料已经没有任何。②化被动为主动:以往的评审多为应付检查,此次迎评工作,使各科室主动开展多次自查自纠,强化了内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加快了问题处理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③普及管理工具:在迎评工作中将管理工具、质量改进工具向各科室普及,并利用管理工具进行实操。如:全院开展护理品质管理圈61个;运用PDCA工具开展了"充分利用麻醉恢复室资源提高手术室利用率"、"全面缩短平均住院日案例分析"、"降低留置导管的意外拔管率"的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评审课题研究组.《我国医院评审工作评估》研究报告[J],中国医院,2000.4(3):149-151.

第10篇

关键词:临床带教;本科实习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81-01

我院是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教学医院,医院每年担负着来自省内外医学院校的护理本科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针对影响本科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改进对策,有效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1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工作方面:护理工作具有责任重,任务繁杂,倒班频繁以及护理人员付出的劳动不易得到病人、陪护家属及社会的理解等特点,使刚从学校进入临床实习的本科生很容易产生失落,自卑与迷惑感。认为护理工作简单、机械、服务性强,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从事护理职业有“大材小用”之感,不免产生动摇心理,反思专业的选择是否正确。

1.2学生考研与实习冲突,传统的实习计划造成的客观效果是把考研与实习对立起来,使人们产生一观点,认为考研就不能保证实习效果,想完成实习任务就不能考研,似乎二者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使考研的实习生思想处在矛盾之中,承受着双重压力。国外研究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1]临床实习是护理本科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过程,是事业的开端。考研可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对事业高的追求,二者对护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事业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他们不愿偏废任何一方。即怕实习任务完成不好,又怕复习准备不充分。种种持续存在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实习中热情不高、工作散漫,有抱怨情绪,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严重影响实习计划的实施效果,也给科室的管理增加了负担。而复习时过分紧张和焦虑,不能认真投入,事半功倍。

1.3本科生自身方面:(1) 缺乏奉献精神。当今的护理本科生是独生子女,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生活锻炼,“自我”意识较强,做事情较多考虑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因此,他们面对新环境和身受病痛折磨需要帮助的病人不知所措。(2)专业思想不牢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是较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2]。(3)护理理论知识不扎实。不少本科生在校期间为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英语和医疗等课程的学习上,从而放松了对护理专业理论的学习。(4)缺乏临床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知识。(5)实践操作能力不足。有些本科生认为自己是高材生,到临床实习主要是学习专科疾病的护理和护理管理知识,对日常重复的基础护理操作实不愿为。结果,他们和专科、中专生相比动手能力较差。

1.4学校和医院方面,学校对学生在实习阶段管理不够,医院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不能及时掌握本科生实习动态,心理变化等影响实习质量。

2对策

2.1老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本科教育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护理临床教育具有示范性,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学生是通过观察老师的工作行为,最初理解和建立对护理工作的概念 。老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其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充满信心地投入到高层次的现代护理角色的创造过程中去定期召开带教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带教老师针对本科生的教育现状、实习动态、思想变化和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制定对策,并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高带教水平。

2.2合理性有针对性地调整实习计划:(1)考研1月脱产复习。(2)因考研休假遗漏的实习内容,安排在考研后,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补充。(3)符合临床科室及考研学生的需求。(4)保证实习效果:安排考前休假复习,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安心、踏实,遗漏内容考研后利用假期时间补充,从而保证实习效果,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以上方法提高考研的成功几率,保证了考研冲刺所需的时间,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

2.3掌握本科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把好入院和入科教育关。在本科生刚进医院时,护理部组织系统的入院教育,其中重点进行职业形象、职业道德、人文科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宣扬“南丁格尔”精神,并组织观看《护士礼仪规范》专题片,使护生明确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并在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2.4加强院校沟通, 增进合作院校之间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有关事宜、对学生的实习动态及时进行交流,并在就业方面通力合作,为本科生收集就业信息,联系就业渠道,稳定了学生的思想,使其安心实习,为将来走上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结

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通过有效地调整护理的临床带教模式与不断改进方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本科护生在实习中真正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以致用,从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成为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Clarke VA,Ruffin CL.Perceived sources of stress amongstudent nurses.Contemporary Nurse,1992,1(3):35-40

[2]吕探云,陈美泉.护理本科生专业观调查.护士进修杂志,1999,4(10):59

第11篇

【关键词】  夜班护士  应激源  现状  对策

        本研究通过了解影响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应激源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防护对策,减少刺激,提高工作质量,维护身心健康。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00名夜班护士。调查对象全为女性,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32.4岁;中专学历占20%,大专占43%,本科以上占37%;护龄2~25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3.9年;护士职称占16%,护师占29%,主管护师占55%。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测试,问卷包括夜班护士的一般情况和夜班护士应激源调查表[1]。

        1.3 程序与方法  由专人发放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用语, 对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进行解释,征得同意后,以不记名形式根据本人的实际感受进行填表,完成后统一收回。问卷填写有效率100%,收回率100%。结果分别采用均数、百分比、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夜班护士的应激源情况  见表1。

        表1  夜班护士的应激源情况 

         

      2.2 各方面应激源强度  从各方面应激源得分结果分析,来自病人方面的应激源得分最高, 对护士产生的压力及影响最大;来自环境方面的次之。

        3  讨论

        3.1 病人方面应激源反应强烈的原因分析

        3.1.1 担心病人夜间病情突变发生意外  夜间被观察者处于睡眠抑制状态,病情演变较为隐蔽[2]。国内多数医院夜间护士均为单独当班。夜间护理观察有着隐蔽性与独立性。

        3.1.2 在抢救病人、医护角色模糊或配合欠佳方面反应强烈  夜间病人病情变化时值班医生未能及时到位,病人及家属易将责任推给夜班护士,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3.2 环境方面应激源反应强烈  护理人员单独值夜班时处理冲突缺乏支持,导致应激水平增高;夜间还要担心病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3 护理工作方面应激源平均强度较低,有很大个体差异性  这与护士的夜班频率、工作年限等多因素有关。

        3.4 其他方面应激源对护士的影响也普遍存在  夜班时迷走神经兴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来自家庭方面的应激源也影响着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

        4  对策

        4.1 增强自我心理调试能力。

        4.2 加强在职培训 年轻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培养问题认知和处理能力。年龄稍长的护士应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疗法。加强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加强医生的在职培训,提高医生的诊断和应急水平,减少医生方面给护士带来的压力。

        4.3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4.4 做好交接班  白班医护人员应积极控制患者的病情,准备好夜间备用药物及抢救物品。做好病房患者的病情、治疗及药品、用物的交接班,使夜班护士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具有预见性,减少夜班时护士的心理应激。

        总之,要降低夜班对护士的身心影响,就需要夜班护士本人、家庭、护理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12篇

1 医院基本情况

本院创建于193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正式挂牌成立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现有开放床位1 500张,有临床和医技科室54个,年门诊量100多万人次、住院患者近4万人次,年手术量近3万台。2005年医院成建制接收了福建炼化公司职工医院,并成立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

2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在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和福建医科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下,1997年本院就成立了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整体规划,督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由院长总负责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抓,医学教育科落实,各职能科室互相配合,发挥各专业学科专家密集优势,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促进医院的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

本院现有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多名。目前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基本明确,管理人员的培养是下一步的首要工作。医院组织多次科主任培训,选送专职管理干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学习班或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对继续医学教育目的、意义、内涵的认识水平,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强化建设学习型医疗机构的自觉性。

2005年7月在院内网上开辟了“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专题网页,教学信息,并随时更新网页内容,加强了与各科室的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经费保证

医院每年拨出医院总收入的0.5%用于继续医学教育的经费,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做到专款专用。现经费每年都达200多万元,使本院有充足的经费,能保证各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规章制度明确

根据福建省卫生厅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规范各项工作,本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经费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奖励科技成果及教学活动的有关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关于举办学习班及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教学管理的补充规定”等文件,已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规范性规定,使得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逐步科学和规范,成为医院日常规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主要工作

5.1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 近年来,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六个省级研究所和五个省级各类医学中心,以及十八个福建医科大学研究室的优势,利用各学科带头人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特点,不断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建设。2004年本院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内分泌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ICU、麻醉科等9个科室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今年又有8个科室报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等待省继教委的审批。这些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教学资源的优势,带动全省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积极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5.2 各种类型学术活动

5.2.1 组织和实施国家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贯彻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手段。近5年来本院共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5期,其中国家级学习班24期(本院是福建省首家申请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单位)。每次办班前医院和承办科室均召集有关人员开会,认真做好学习班的筹备工作,抓好学习班的管理。每次课程内容都突出“四新”、“三性”。通过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培养了大批中高级医学人才,更新了诊疗观念,提高了学员的医学诊疗水平,同时也推动了本院科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医院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学习班结束,给学员发放质量评价表,医学教育科统计后将结果反馈给各举办科室,有利于下一年度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办班质量。

医院拨出专款,本院每年有300多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会议,近10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习班,30左右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及时跟踪各医学专科前沿。

5.2.2 重视院内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是及时传播和获取最新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了解学术动态、提高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与强化科技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并有利于开阔全院医务人员的眼界。本院邀请国内外各著名院校及医院的有较高理论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来院讲学,而且现每周均组织各学科带头人综合医学新进展举行全院性学术讲座,到会人员均超过二百人。

5.2.3 各科室积极开展临床病例讨论会、案例讨论、主任大查房、技术操作的示教和示范、手术示范、组织诊疗规范的培训等,提高医务人员的病例分析能力、手术等技术的操作能力,特别是使青年医生能更快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跟踪医学进步的热点,不断完善医学思维,更新医学理念,提高诊疗水平。

5.2.4 经常聘请高校或从事外事工作的老师来院授课,举办英语学习班(业余时间)。每年还选送10名左右医务人员参加福建医科大学的英语提高班(半脱产)。使本院更多的临床医师能够胜任对外交流以及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任教等工作。

5.3 接收和外出进修工作 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也是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因此本院的功能除了履行救死扶伤的繁重医疗工作和开展科研工作外,还担负教书育人培养我省高级医学人才的特殊任务。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基层医院在带教师资、仪器设备等方面与三级甲等医院比相对差一些,这对培养基层医生不利。因此本院发挥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做好接收进修医生的工作,培养经过严格训练的进修医师,为基层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医院有计划地每年选派10-20名优秀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到全国各地著名的医院和院校进修。医院规定主治医师没有经过外出系统专业进修半年以上者,不得晋升副主任医师。科室在选送进修人员时都结合科室的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并签订“派出进修人员合同书”以明确进修的目的及拟进修后开展工作的计划。回院后,医院充分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将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医院每年组织评选新技术、新方法,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创造条件选派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或学术交流,将国外先进的医疗方法和新的医学带回国内,提高医院医疗和科研水平。

5.4 加强学位教育

学位教育的开展,是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起点。医院严格把关,每年选送一批人员参加攻读硕博士学位。到目前为止,分别选送81人和119人参加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硕导,部分已是博导。加强学位教育不但改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还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医学基础与临床工作能力和拥有现代科学思维、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员,增强了医院整体诊疗水平。

5.5 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医院在有限的经费中,每年拨出100多万元用于开展社会化专科医师培养,这对于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培养卫生人才,提高从业医师的整体水平均有积极作用。自2001年起,公开向社会招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190名作为培训对象,目前在培人员47名。医院十分重视医师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派出专人负责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领导对培训人员严格要求,认真带教,创造一个良好的专科医师培训环境。

5.6 加强总住院医师培训 从91年开始率先在福建省恢复并实施“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并一直做好总住院医师的遴选、培养和考核工作。总住院医师是年轻住院医师经“三基”训练,各科室强化培训后必需进行的锻炼。在这一年时间里,年轻总住院医师在相对独立的临床工作中,更加深入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真正达到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的要求。

5.7 奖励科技成果和 组织医务人员积极申报科研成果,凡获科技成果奖者,医院按原奖金级别的金额重奖一次。鼓励医护人员多,并根据文章的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SCI源论文予以重奖。鼓励参与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医学专著,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5.8 远程教育开展 通过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丰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普及性和可及性。医院多方筹集资金于1998年建成“中国金卫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星远程医学中心”。2005年起本院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依托“好医生”网站,以及时、方便、快捷和相对经济的远程教育手段继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5.9 24 h医学频道 我们医院作为24h医学频道的福建省样板医院已安装完成。24h医学频道有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国内外医学资讯资源,已开通百科百案、院士讲坛、重点手术转播、国际国内会议等栏目。通过24h医学频道可扩大医务人员的教育机会,丰富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

5.10 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医院拨出专款,购置相关教材,在院内网页上建设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平台,增添光盘刻录机等设备,选派人员外出学习,组织院内专家讲座,组织座谈会,制作宣传单(册)等形式落实培训工作。每年毕业生上岗前教育均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内容,并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6 采用数据库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个人档案

从1998年开始,陆续建立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个人档案,给每个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一个编号,每人一个档案袋,并采用数据库管理。近年逐步完善这个管理数据库,能及时查阅个人学分获取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7 效果

7.1 2004年12月,卫生部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督查小组莅临本院督导检查。最后专家组认为本院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认真、细致、到位,成效突出,被抽考人员答题快、准确率高,对本院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05年9月本院还代表福建省省属医疗单位接受了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督查小组对到本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督查小组通过检查评估,对本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获得了高分。

7.2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激发了本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情,目前主动学习的意识有较大提高,本院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逐年在增加,2006年达98.18%,2007年提高到98.67%。

7.3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医院科技人员快速成长起来,医院的医疗质量稳步上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现有博士95名,硕士183名,博导17名,硕导124名,60余人次担任国家级专科学会的委员或学组委员,14名专家担任省级专科学会主任委员职务,近三年来,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6项。

7.4 近五年来,医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6项,国家级自然基金、“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课题等各级科研课题立项269项,在各类刊物上公开1 432篇。一批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如神经科吴志英博士和耳鼻咽喉科林昶博士相继在世界顶级杂志Science、Nature Medicine等发表文章。

7.5 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深受省卫生厅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好评,管理经验多次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交流,2006年9月还代表福建省医疗卫生单位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研讨会上交流。本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若干体会》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