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02:4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肿瘤临床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收集2008年8月~201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腮腺肿瘤病例412例,检出副腮腺肿瘤8例。对所有副腮腺肿瘤病例进行临床、影像、病理资料、术式及预后等分析。
2结果
2.1临床特征。患者临床特征(表1),所有患者均无面瘫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2.2影像学表现。副腮腺良性肿瘤病例CT表现为面颊部中份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多形性腺瘤轻度强化、基底细胞腺瘤延迟强化;而恶性肿瘤患者病例CT表现为肿块形状不规则、境界不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后轻度或中度强化(图2)。2.3病理诊断。多形性腺瘤5例,包膜不完整或部分区域肿瘤突破包膜;基底细胞腺瘤1例,包膜完整。多形性腺瘤恶变(高分化非特异性腺癌)1例,恶性成分低于50%,浸润范围超出被膜的距离≤1.5mm;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腮腺内淋巴结阳性(1/2)、腮腺组织及颈部淋巴结阴性,排除口腔、鼻腔及眼睑转移性肿瘤。
2.4治疗。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以放疗。
2.5随访与预后。随访1~5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涎腺功能良好、面神经功能正常且颜面部对称,无复发及恶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良好,无复发及转移.
3讨论
副腮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如面颊部中份肿块质地中等或偏硬、不随变化而改变等,可与发生于该区域的其他疾病作出初步的鉴别诊断,细针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的区分。对于副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我们采用临床检查、术前B超和CT检查、术中快速冰冻活检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相结合的模式。临床上若面颊部中分肿块呈无痛性、缓慢增长,近期内发展迅速,且肿块活动欠佳甚至固定,与周边组织粘连较紧,伴有疼痛等特点,需注意多形性腺瘤恶变的可能性,如本组病例4。当然,病史短、无痛性增长肿块亦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如本组病例1。副腮腺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与同性质的腮腺肿瘤相似:良性肿瘤外有包膜、境界清晰、形状规则,恶性肿瘤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对周边组织有侵袭。副腮腺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是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术中需注意保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
手术径路主要有标准腮腺切除切口、口内切口、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等。我们推荐使用标准腮腺切除的类“S”形切口,本组中有5例患者选用了此术式,体会是手术入路简单、操作熟练;切口比较隐蔽,符合美观要求;视野暴露好,不受病变范围及深度限制,且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若快速冰冻活检提示为恶性肿瘤,此切口可完成病灶根治术,向颈部延伸即可完成颈清扫术;不足之处是切口翻瓣范围较大。而口内切口具有视野不清、容易损伤面神经、常伴有术创出血、增加肿瘤种植及复发可能性等弊端,且无法完成恶性肿瘤的根治,故仅适用于病灶较小、偏口腔黏膜侧的良性肿瘤等情况。另外,面颊部肿块表面直接切口的术式容易损伤面神经和腮腺主导管,且在面颊部遗留明显瘢痕,故亦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本组中有3例分别选用了口内切口、面颊部直接切口,与术前误诊及患者强烈意愿有关,虽然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鉴于有上述缺点,作者认为不应列为常规。Xie等报道选择经发际内小切口行内镜下副腮腺肿瘤切除,更符合美学要求,但受技术、设备等因素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副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本组6例术后均无复发及恶变,包括3例小病灶单纯肿块切除;恶性肿瘤的处理原则与腮腺恶性肿瘤相似,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及范围、术后放疗和(或)化疗与否。本组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疗,短期内无肿瘤复发与转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46例,年龄23~35岁,其中1例为经产妇,45例为初产妇,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他32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1.2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合并妇科肿瘤的类型、诊断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予以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有效处理措施。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肿瘤类型为卵巢肿瘤与子宫肌瘤。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中3例患者为浆液性囊腺瘤,3例患者为黏液性囊腺瘤,8例患者为良性畸胎瘤;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中,19例患者为壁间型肌瘤,13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对患者的诊断方式予以分析,其中24例患者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22例患者是孕期通过B超检查发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83%,2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6例产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先兆流产,活跃期停滞与早产各2例,瘤体破裂、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各1例。在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有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有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有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3讨论
对于孕产妇来说,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是其高危因素,孕产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孕妇的妊娠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瘤体的破裂,随着患者妊娠子宫的增大,对于卵巢肿瘤会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特别是在分娩、排便、弯腰等一些腹压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瘤体的破裂,引发出血现象;②难产,对于嵌顿于盆腔中的卵巢肿瘤来说,对于胎先露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容易引起梗阻性难产;③早产或者是流产,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卵巢瘤来将,会对子宫的正常增长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容易引起患者早产或者流产,对于恶性的卵巢肿瘤,需要在实施治疗性手术的同时终止患者的妊娠,这也会导致患者的早产或者流产;④卵巢肿瘤的扭转,随着患者的妊娠的发展,子宫的增大会将卵巢推入到腹腔中,会导致卵巢肿瘤的活动范围增大从而引发蒂扭转。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如果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被发现,但是如果在患者的孕早期为患者开展盆腔检查诊断,并为患者开展B超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诊率,积极为患者开展孕早期的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临床上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妊娠期的妇科肿瘤患者,如果没有表现出相关的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实施特殊处理,但是如果患者的中晚期肌瘤出现了红色变性,并伴随有腹痛症状,则需要积极为其开展相关的保守治疗,对于分娩期的患者应该将剖宫产指征放宽。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4总结
1.1一般资料
本次90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肺部肿瘤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肺部肿瘤的诊断标准,经相关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特征确诊。其中女33例,男57例,年龄56~74岁,年龄(54.8±3.4)岁。疾病类型:20例肺转移癌,70例非小细胞癌。病灶直径1~4cm,平均病灶(1.8±0.4)cm,病灶部位远离心脏、主动脉弓血管、气管、主支气管等重要脏器≥1cm。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植入金属物或心脏起搏器、免疫功能低下、中央型肺癌临近气道、大血管者、肺外广泛远处转移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锚状电极高温射频消融术疗法,对照组使用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疗法,全身麻醉,予以CT扫描,明确病变部位,检测穿刺点与肿瘤内缘的角度及距离,切开皮肤3mm,将电极刺入,连接射频与锚状电极,射频能量起始功率40W(电极头直径3.0cm),起始功率50W(电极头直径3.5cm),增加10W/2min,直至90W,根据肿瘤大小决定消融电极伸展长度,肿瘤直径<2.0cm(消融电极伸展长度3.0cm在90℃时消融15min),肿瘤直径2~3cm(消融电极伸展长度3cm在90℃时消融5min),肿瘤直径>3cm(消融电极伸展长度3cm在90℃时消融2min),对照组进行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
1.3仪器
美国RITAMedicalSystemsInc公司生产的RF-1500X射频治疗仪。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肿瘤完全消失,4周内未发现新发病灶;有效:肿瘤面积有所缩小,缩小范围>50%,4周内未发现新发病灶;无变化:肿瘤有所增大,但≤25%,或肿瘤缩小<50%;进展: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发病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远好于对照组的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率仅为4.4%远低于对照组的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随后出现便意,为小块状成形便,表面覆有黏液、脓血,6~8次/日。电子肠镜示距15cm处可见5cm×4cm大小息肉样肿块,表面高低不平。临床诊断:直肠占位。肠镜病理活检报告:(直肠)小块黏膜中见散在核大异型细胞伴炎细胞浸润,建议肿块切除后进一步检查。遂行直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直肠上部,紧接乙状结肠。肿瘤外浸到浆膜层,尚未累及肠外组织和器官。
1.2方法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所用一抗vimentin、SMA、desmin、ALK1、CD117、KP1、CD30、CD34、AE1/AE3、myogenin、H-caldesmon和HMB45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结果
2.1巨检肠管一段,长13cm,直径3cm,距一侧切缘5cm处见一境界较清楚的黏膜下肿块,大小5cm×5cm×5cm,突出于肠腔,表面见溃疡,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中,无坏死、出血。
2.2镜检肿瘤组织弥漫浸润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局部肠黏膜层炎性坏死,有溃疡形成。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短梭形细胞呈束状交错排列,部分排列紧密,部分排列疏松,间质黏液变性,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可见核分裂。间质中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也见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2.3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SMA和desmin(+),Ki-67阳性指数为20%,ALK1、CD117、KP1、CD30、CD34、AE1/AE3、myogenin和H-caldesmon均(-)。病理诊断:(直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18个月,无复发。
3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1973年Bahadori和Liebow描述了一种发生于肺的病变,称为浆细胞肉芽肿。此后,根据构成细胞主体的不同出现过多种名称来描述该病,如炎性假瘤、黄色肉芽肿、黄瘤性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性假瘤等。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命名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MT)。该肿瘤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学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已在WHO分类中列入中间性(偶有转移)一组,其复发率约25%,转移率<5%。但其形成原因、与局部炎症有/无明显关系及其生物学行为在少数病例是否表现出恶性等问题,至今仍为文献关注的热点。
3.1临床表现IMT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部位为肺、肠系膜、后腹膜以及四肢软组织。发生于直肠的IMT报道少见。Coffin等于1995年报道了首例发生于直肠的IMT,至今国内外报道仅5例直肠IMT,加之本例共6例(表1)。患者发病年龄13个月~60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为贫血、腹痛、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血便等。直肠IMT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恶性肿瘤,因其临床症状和肠镜检查、病理活检都表现出肿瘤特点,加之腹腔脏器的IMT常常表现出侵袭性生长和复发的特点,更突显出病变的肿瘤特性。
3.2组织学大部分IMT为界限清楚的结节状或分叶状肿块,部分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切面灰白或灰黄色,质中、偏硬,可伴有黏液变及出血、坏死等。镜下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炎症细胞构成IMT的3种基本结构。基于此,Coffin等总结了IMT具有以下组织学特点:①梭形肌纤维母细胞疏松排列,周围有水肿性黏液样背景,其中有大量血管和炎性细胞类似肉芽组织、结节性筋膜炎或其他反应性病变;②增生的梭形细胞紧密束状排列,伴有不同程度的黏液和胶原化区域以及弥漫性炎细胞浸润,类似于纤维组织细胞瘤或平滑肌肿瘤;③有板形胶原,细胞密度低、炎性细胞稀少,类似瘢痕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3.3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多数病例desmin阳性,SMA可灶性至弥漫阳性,约1/3病例局灶CK阳性,部分病例ALK阳性。
3.4鉴别诊断直肠IMT需要与直肠的其他梭形细胞病变鉴别。①胃肠平滑肌肉瘤:多发于中老年人,儿童罕见。瘤细胞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常呈雪茄样,核分裂象多见,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呈长的束状排列,胞质丰富、红染,间质内一般不含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灶。免疫组化actin和h-caldesmon呈弥漫阳性。②胃肠炎性纤维肉:体积较小,内窥镜下常表现为小的息肉状突起,可伴有溃疡形成,有时可带蒂,形似肿瘤。镜下见病变多位于黏膜下层,由梭形间质细胞组成,呈交织的短束状排列,常围绕血管形成旋涡状或洋葱皮样结构,背景常呈黏液样,炎症细胞成分较杂,以嗜酸性粒细胞多见。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CD34和fascin阳性。③胃肠间质瘤:梭形细胞为主型瘤细胞常呈梭形交织的短束状或旋涡状排列,也可呈鱼骨样排列,有时可看到器官样、假菊形团样结构;上皮样细胞为主型的瘤细胞呈巢状、片状分布,胞质透亮、空泡状或深嗜伊红染色。免疫组化CD34和CD117阳性。④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由单核霍奇金细胞和多核RS细胞组成,背景中有数量不等的非肿瘤性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免疫组化示CD30和CD15阳性。⑤恶性黑色素瘤: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常位于直肠下端和齿状线附近,大体呈结节息肉状,临床就诊时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镜下可见不等量的黑色素颗粒,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类型可分为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大上皮样细胞、小上皮样细胞、瘤巨细胞和梭形细胞6种。免疫组化HMB45、S-100和vimentin阳性。⑥肉瘤样癌:直肠肉瘤样癌是一种具有双向分化的少见肿瘤,该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镜下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Kpan和EMA阳性,而非上皮源性标记SMA、CD117、CD34、desmin和S-100阴性。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本文结合了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和要求等范例,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杨国渝,梁莉,赵玛丽;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2]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3]赵鲁平;熊伟;;试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护理程序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年06期
关键词: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晚期胃癌;Meta分析;联合用药
胃癌在我国属于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情早期多无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1]。由于术后容易复发,手术后通过化疗来巩固治疗效果,但化疗药物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寻找确切有效、不良反应小的化疗药物迫在眉睫。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胃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运用询证医学的方法比较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其他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对今后临床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14年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并辅助手工健硕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相关学位论文。
1.2 文献检索 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检索文献,收集文献,并进行比较分析,当存在异议时,请第3人进行裁决判断,文献检索词为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希罗达、晚期胃癌、随机对照研究。
1.3 纳入文献标准 ①研究的设计类型均为随机对照研究(RCT);②纳入的文献具有相似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评价指标;③纳入的文献研究对象均为晚期胃癌患者;④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预期生存期限均>3个月;
1.4 排出文献标准 ①文献发表在2005年以前或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②治疗方法不明确、诊断标准不明确或未提及诊断标准;③非随机对照试验。
1.5 文献质量评价 对纳入的RCTs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评价,根据其是否采用随机方案、随机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是否采用盲法、是否进行治疗意愿分析及有无报告退出及失访病例等,根据Jadad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估。所得分数高于或等于3分为高质量文献,所得低于3分为低质量文献。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统计效应量;连续性变量根据测量时都是否相同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及其95%CI作为统计分析效应值。
1.7 异质性检验 对于不同原始研究结果的变异程度进行补缴,若P≤0.10,I2>50%,说明各个实验结果间存在异质性,首先应该进行异质性分析,找到原因,若无法消除异质性的资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对于P>0.10,I2≤50%的研究结果,说明其具有同质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本研究文献概况 本次纳入研究文献均为RCTs,共纳入文献7例[2-8],各个研究均提及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且各个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情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的质量评价 本次纳入研究14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其中有8篇为高分文献,6篇为1~2分的低分文献,所有纳入文献均采用随机分组,但未提及随机方式及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均未使用盲法,其中7篇文献进行了随访,5篇文献进行了意向性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14篇文献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Z=2.57,P=0.01)。各个研究属于同质性研究,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标准平均差为1.65,其95%CI[1.13,2.50](图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胃癌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70%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只能依靠化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9]。胃癌对化疗较为敏感,通过积极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确诊时,重要脏器功能已经退化,因此在选择化疗药物时不仅关注药物的有效性,更应关注患者的耐受性及药物的安全性。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的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口服吸收后,可通过肝脏及肿瘤细胞内相关酶促反应后,在肿瘤细胞内生成氟尿嘧啶,从而发挥高选择性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其原因可能由于在肿瘤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及表达量远远高于正常机体组织细胞内的表达量,因此使得卡培他滨得以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激活,释放除氟尿嘧啶,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增加了药物的靶向选择性,提高了抗肿瘤的疗效,减少了抗肿瘤药物发挥细胞毒作用时对正常器官组织的损伤。且该药可口服用药,在应用上更为方便。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可将DNA作为细胞毒性的靶作用部位,阻止肿瘤细胞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化疗方案,王轶霖[10]的一项118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达46.61%,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外周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但不良反应程度均为Ⅰ、Ⅱ度居多,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本次共纳入14篇文献,均对两组患者疾病改善程度进行了报道。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标准平均差为1.66,其95%CI[1.27,2.18]。14篇文献均未报道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所有患者均完成了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患者耐受良好。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恢复。此次纳入的部分文献也对疾病中位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期进行了相关报道,但无法利用其进行meta分析。此外,本次纳入的文献样本量均较小,缺乏大样本、多地区的临床RCTs实验,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实验中,应努力开展多中心、大范围的临床RCTs实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文献依据。
参考文献:
[1]陆文,刘燕,邵丽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02):295-297.
[2]胡章华,毛绍蓉.XELOX化疗方案用于老年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2(42):156-159.
[3]赵文英,吉兆宁.XElOX或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18(36):1044-1046.
[4]张麒.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9):4383-4384.
[5]曲智锋,冯笑山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7,4(29):41-43.
[6]顾术东,刘艳.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3,26(10):96-98.
[7]樊翠珍,初玉平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8(16):725-728.
[8]雷俊华,洪涛等.XEL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9,4(21):10-12.
英文名称: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
主管单位:解放军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第八一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0460
国内刊号:32-1577/R
邮发代号:28-26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com/)上查询。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设有18个大栏目,其中的内科11 个栏目外科3个栏目,以报道中医药临床研究为主。本刊在 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筛选时,首选基金文章,由于版面需要, 再补充非基金文章,制作文摘。所以,本刊基本能完全收录 各期刊中的基金文章(中药类期刊除外)。本文首先对收录 的各类基金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再结合栏目设置,探讨基金 资助的方向及中医各科的研究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11年全年共6期《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各栏目进 行进一步统计,得出每一个栏目的基金文章比。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各种基金按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分 类,共分为五类:1类:863、973、十五、十一五、全军级、博士 后;2类:省部级(包括厅局级)、全国性学会、直辖市(包括局 级)、中医局、军区;3类:地市(包括局级);4类:院校级;5 类:区级及以下。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中国医学文摘- 中医》2011年度收录的1 348篇基金文章按各级别进行统计 分析,并生成透视图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
对《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表3、图1。基金文章比超过50%的 栏目有10个:心脏血管疾病、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创伤感染、 骨伤科、肿瘤科、神经精神科、针灸针麻、按摩及其他疗法、中 药学、方剂学;其中中药学、方剂学的基金文章比分别高达 98.58%、6.27% ,说明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重视中药、方剂 的研究与开发,高于重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2.2 基金论文统计
使用Excel 2007软件的统计结果为,1类基金论文276 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0. 48% ;2类基金论文770篇,占全 部基金论文的57.12% ;3类基金论文180篇,占全部基金论 文的13. 35% ; 4类基金论文85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 6. 31% ;5类基金论文3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74%。
对收录的基金文章按各栏目进行分类,见表4、图2。对 1类基金文章进行分析,基金文章比為50%的栏目有结核病、 中药学;30% -50%的栏目有医史、历代医家论述、基础理 论、造血系及淋巴疾病、方剂学;1类基金文章为0的栏目有 寄生虫病、泌尿外科、男科、眼科、口腔科等。可以看出,在这 些中医药临床领域,重点基金资助为空白。
2. 3 文献来源统计
本刊以筛选中医药临床类文章为主,实验类文章均没有录用。限于本刊的录用范围,对各来源期刊的基金文章比的统计有失偏颇,仅供参考。见表5。
3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K562细胞株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为四季青公司产品,新生牛血清为Gibco产品,藻红B染色购于上海四季青公司,兔抗Rac1(c-14)多克隆抗体、羊抗兔IgG二抗、兔源性抗人Actin抗体均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直线加速器购于西门子公司(剂量率200cGy/min)。
1.2细胞凋亡分析 K562细胞用含有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X射线分0、2、4、8 Gy四个剂量点照射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于照后24h和72h收集细胞,用染料藻红B﹙Erythrosine B﹚对细胞染色,活细胞不能被染色,死细胞的核被染成红色,根据被染色细胞占总观察细胞的百分率计算细胞的凋亡率,每次处理观察200个细胞。
1.[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3 Western blot 0、2、4、8 Gy的X射线照射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于24 h、72h收集细胞,用含苯甲基磺酰氟的裂解液提取细胞总蛋白,未经照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等量蛋白上样,12%SDS-PAGE凝胶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5% 脱脂奶粉室温封闭3h。洗膜后加入兔抗Rac1(c-14)多克隆抗体(1:1000稀释)封闭2h,TBST洗膜3次,10min/次,加入相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1:2000稀释)37℃ 杂交1h,曝光、显影、定影。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剂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K562细胞的凋亡率 用0、2、4、8 Gy的X射线照射K562细胞,分别在24h、72h时收集细胞,藻红B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剂量的增加,两个时间点的凋亡率亦增加,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由表1亦可看出受照后72h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24h的细胞凋亡率。
2.2 X射线照射后K562细胞中Rac1蛋白表达变化 0、2、4、8Gy的X射线照射K562细胞后,由图1可见总的Rac1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72h时Rac1蛋白表达水平比24h时Rac1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减少。
3讨论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正常机体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自发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它是一个能被抑制或激活的可调节过程,调节失衡则是肿瘤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本实验所选的K562细胞在8GyX射照射后72h时细胞的凋亡率仅约1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电离辐射抗性,但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K562细胞凋亡率有逐渐升高趋势,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而Racl作为Rho蛋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Ras基因的下游分子,参与了ras基因的恶性转型,而其本身也是个癌基因,它的激活也可以导致细胞的癌变[3]。有研究发现它在宫颈癌、结肠癌 、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主要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值、侵袭和转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8]。有研究发现活化的Rac1可促进整合素类蛋白分子在细胞头部表面募集,进而诱导肌动蛋白微丝聚集于细胞质膜,导致细胞膜多极化,从而影响细胞的运动迁移,它还可以激活Ⅳ型胶原酶,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肿瘤细胞侵袭穿透能力。Rac1也可通过调节NF-kB活性及增加[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的浓度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Rac1有可能作为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标志物。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WB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Rac1蛋白的表达,发现照射前后总的Rac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随着时间的延长,Rac1蛋白的表达量有所减少。由此可推断Rac1参与了辐射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过程。Rac1蛋白表达的减少可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率的增加,抑制Racl蛋白表达可以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这将为临床肿瘤放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1]Duran RV,Hall MN.Regulation of TOR by small GTPases.EMBO Rep 2012;13:121-128.
[2]Paulo Matos, Jennifer Skaug; et al. Small GTPase Rac1: Structure, Localizationand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Gene[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0,277:741-751.
[3]Wang, Qing Rao; et al.Overexpression of Rac1 in leukemia patients and its role in leukemia cell migration and growth[J].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9,386 :769-774.
[4]魏世平,王克猛.结直肠癌中Racl的表达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3701-370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美丽的松花江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镇――新立城,为享有文化城之称的长春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里有一位老中医,他为了白血病、肿瘤患者的康复,不断探索着,奉献着。
初冬时节,记者慕名拜访。
慈善待患,救死扶伤。没有华丽的言词,有的只是对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的痴迷和从医多年的信心和干劲。这就是陈国福。
他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高等中医药学校等院校进修。获吉林省卫生厅颁发的全科医师资格证书。现任吉林省抗癌协会会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医促会国医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华国际医药学促进会常务理事、肿瘤白血病专家组教授。
家庭与自身的不幸遭遇,使陈国福与祖国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72年,他的妹妹患精神分裂症,经七年多治疗无效早逝;同年,他的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因女儿早亡悲痛突发脑溢血离开人世;1974年,他在白求恩医大一院被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81年,他的妻子因感冒注射治疗后不能行走,几经转院,哈医大专家诊断为链霉素中毒……陈国福为了治好妹妹的病,到处收集古典医籍和民间偏方、秘方,虽然妹妹没有救过来,可是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在身患“绝症”时没有绝望,而是查阅了大量的医籍,在参阅大批古方和现代治“白”专家经验的前提下,大胆自身反复验证竟奇迹般活了下来,并摸索总结出一整套治疗白血病的奇效验方。三十多年来,他深入20多个省市拜师求教,虚心学习,收集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奇效方剂三千多个。他溶汇古今之精华,加强整理提高,在治疗“急粒M2a”、“急淋L1”、“慢粒”、“慢淋”等型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均取得显著疗效。 他治疗白血病的综合疗法,其特点:多剂型、大剂量,内服与外治结合、祛邪与扶正结合、药物与食疗结合。其作用:相当于无毒“化疗”;其含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滋补肾阴,壮骨生髓;其功能:强力杀癌,标本兼治,扶正培本;其效果:调理整体平衡,强化康复功能,消除癌生动力,保护正常细胞,增强免疫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陈国福靠顽强的意志和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战胜了“绝症”,自1974年患病至今已经健康存活了30年,在为患者治疗多型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另外在治疗胃癌、肝癌、肺癌、子宫癌等肿瘤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病上集百家之长,大胆创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实践,摸索总结出疗程短、费用低、见效快、独具特色的综合疗法,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经他救治的患者不少已健康存活了3年、5年、8年以上,是他,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他在几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时,向国内外的专家们宣告自己的奋斗目标:救活一千名白血病病友,让一千个充满悲伤、忧愁、痛苦、绝望的家庭变成一片欢乐。他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一名美国专家赞誉他“是从事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的榜样”。
在1997中南地区第三届中西医肿瘤学术研讨会、1998国际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学术研讨会、1999全国中医药学术研讨会、2000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病学术研讨会、2002年首届中国民族医疗医药科技交流会、2003海峡两岸传统医药特色疗法暨专科专病技术合作大会上发表《白血病的综合疗法》等论文,分别获得优秀论文证书和科技论文奖,被授予“传统医学成就奖”、“专科专病名医”。2002年,陈国福被卫生部原部长钱信忠等国家级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为“中华名医”。其业绩已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发明家大辞典》、《中国健康产业资讯大典》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陈国福没有满足和骄傲,这位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又为自己设计了宏伟蓝图:“为建造一个将医药送到患者家门,让他(她)们花最少的钱,治好较难的病,创最高治愈率的医疗新体系而奋斗。”
多么伟大的抱负,多么可贵的精神,我凝视着、聆听着,无比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关键词】 内生性;软骨瘤;手术治疗
手部指骨内生软骨瘤非常多见,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大多是受伤后疼痛,肿胀不消退来院后发现。从2003年至今,我们对15 例内生性软骨瘤病人采用早期手术刮除植骨填塞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1般资料 本组15 例,男5 例,女10 例;年龄18~39 岁,均为手指单发内生软骨瘤。其中近节指骨9 例,中节指骨6 例,有3 例合并骨折。X线片表现是在骨干内有1个椭圆形骨透亮阴影,可见骨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透亮区有时呈云雾状或伴有矿粒状颗粒,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高影。3 例合并骨折均为1侧骨皮质断裂,没有明显移位。
2 结 果
3 讨 论
3.1 病因 内生软骨瘤是手部常见肿瘤之1,目前病因不是很清楚。多发生在青年,较少见于14 岁以下和50 岁以上的患者。以指骨特别是近节指骨为多见,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其发生机制与软骨细胞错构有关[1]。肿瘤呈分叶状,有纤维包膜,主要成分为透明软骨,其次为软骨退化所形成的胶状假囊肿和钙化或骨化之软骨。因为手部小关节多,关节软骨面也较多,随着肿瘤的生长,患处骨皮质变薄和膨胀,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NextPage]
3.2 临床表现 内生性软骨瘤在肿瘤较小、手指没有变形之前多无症状。开始时,病员并不感到有肿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损伤,局部有疼痛、肿胀和畸形[2]。X线片可显示有病理性骨折。大多数病人是出现患处病理性骨折时才发现的,有些病员可以较早发现有肿胀,但无疼痛症状,或仅有轻微或间歇性疼痛。只有在受伤后,疼痛才变为明显。触诊时,肿胀指骨有坚实感。若有骨折,则局部可压痛明显,皮温较高[3]。长管状骨内的内生软骨瘤可以存在很长时间而无症状,因此,很多这类患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发觉已有很多的钙化区。内生软骨瘤的生长很慢,症状的出现远在肿瘤的实际存在之后,其症状主要是发生于损伤之后。若长管状骨的内生软骨瘤1开始就发生疼痛,而无明显的损伤,则应当考虑是否有恶性变的可能。
3.3 影像学表现 孤立性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是在骨干内有1个椭圆形骨透亮阴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损处于骨干中央时,骨皮质膨胀不明显,若偏于1侧,则可使皮质变薄而明显膨胀。骨疏松区呈云雾状,其间可出现间隔或点状密度增高影[4],这种钙化和骨化病灶更进1步说明是内生软骨瘤。孤立性内生软瘤主要发生于指骨,若在手指的中节指骨或近节指骨有病损,同时有上述的X线表现,几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内生软骨瘤。X线片结合临床表现1般都可以诊断软骨瘤,CT用于肿瘤内部无明显钙化、骨皮质的完整性不明确或不规则的进1步诊断。MRI的作用是显示肿瘤内部的非钙化软骨、病灶范围、骨皮质有无穿破和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妇科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妇科肿瘤手术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 该院于2010年3月—2012年1月接收的75例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做出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术前均进行了诊断,采用了刮宫诊断的方法,诊断结果为恶性肿瘤。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方法,分析比较术后术中的各项检查指标。结果 在75例妇科肿瘤患者的术中运用快速病理检查,对患者肿瘤分级进行判断,并对患者肌层浸润进行判断,两项与检查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在进行分期手术的讨论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其是有决定意义的。
关键词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价值;妇科肿瘤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b)-0017-02
Study on the Value of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WANG Xinbo ZHANG Haipeng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Shandong Zibo Linz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ibo,Shandong Province,25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pplied in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Methods The treatment of 75 cases of gynecologic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January, 2012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ll the 75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malignant tumor preoperatively by diagnostic curettage. Using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detection indicators in the operation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applied in the surgery of 7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ynaecological tumor, the grading of tumor as judged, and the myometrial invasion was judged,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test results coincidence rate,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ynaecological tumor and the discussion of staging operation,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decisive.
[Key words] Fast 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Value; Gynecological tumor surgery
[作者简介] 王新波(1982-),男,山东淄博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而言,恶性肿瘤种类较多,子宫内膜癌便是其中一种。在发现恶性肿瘤的初期,如能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发现,可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进而增加其生存率。现有的医疗水平在手术决定中,病理检查手段还较缺乏,现仅有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在手术分期的决定中也具有评估作用。因此,该研究对2010年3月—2012年1月75例妇科肿瘤手术术中和术后进行了分析,对于病理检查的类别,术中采用快速冰冻,术后采用石蜡,并比对其结果,进而对其价值做出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接收了75例妇科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5±43.5)岁,患者在术前的营养状况、病变程度以及心理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于75例患者术前而言,均不进行放疗和化疗。对于妇科肿瘤手术的术中而言,全部患者要进行两类手术,需进行双侧附件切除术,以及筋膜外子宫切除术。若患者情况已出现累积宫颈,则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术,以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术中中恶性肿瘤的类型、程度评估,以及对于病变组织而言,评估浸润肌层的深度,均采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来进行。而对于妇科肿瘤手术术后而言,术后子宫样本的检查,则采用石蜡病理检查的方式。
1.2.2 观察方法 75例妇科肿瘤患者均进行术前和术后检查,分别采用快速病理检查,以及石蜡病理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核实,全部由病理医生来进行。在进行肿瘤分级时,采用FIGP系统的规定标准,分别为G1、G2、G3。浸润肌层的深度进行分类,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分级标准是由浸入程度决定,按照级别划分依次为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
1.3 评估标准
对快速冰冻和石蜡这两类检查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其主要以在肿瘤分级的判断中,两者的符合率进行差异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79例肿瘤患者的判断肿瘤分级中,提示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但是肿瘤分级为G1,两类检查方式各1例。有14例患者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中,提示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在石蜡病理检查中,提示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为G1。两者总的符合率为60.6﹪,G1为61.4﹪,G2为92﹪,G3为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79例肿瘤患者病变组织浸润肌层的深度分级中,两者诊断结果为I级符合率为29.5﹪,诊断结果为II级符合率为89.7﹪,诊断结果III级符合率为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妇科肿瘤手术而言,在进行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子宫附件切除。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病理分期时,如具有高危因素时,导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发生,则可认有患者的肿瘤分级因素,以及患者的浸润肌层程度因素。除了这两种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还有宫颈受累,以及稀有的恶性肿瘤类型。其中,少见类型包括了子宫内膜状浆液性腺癌和鳞癌,透明细胞癌也是少见类型之一。这些因素也对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影响,也与其预后密切相关,也是其重要的切除决定依据。
现如今,对于恶性肿瘤而言,术前评估的手段也较多,比如影像学诊断和分段诊刮,肿瘤标志物检查也是其术前评估手段。但是,目前对于恶性肿瘤而言,其在手术前进行的临床分期,是以妇科检查为基础的,术前临床分期用来作为基础的,还包括子宫内膜活检制定,以及影像学诊断。术前临床分期还有另外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即为淋巴结切除的决定。相关研究表明,病理分级结果不是全部相同的,比如术前分段诊刮的结果,与术后石蜡的结果,两者结果相比较就是不相同的。而且分段诊刮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肌层浸润的深度没有办法进行测量。因此在进行术中分期时,只能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对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来说,主要体现在其可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深度的判断,判断一些高危因素的产生情况,比如子宫外转移。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术中的协助,帮助患者进行手术的决定,比如淋巴结切除决定。因此,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术前以及术后都有很大的作用,包括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术前分期评估。
在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不少的学家对其准确性做出了怀疑,认为其准确性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标本,在标本的诊断中,会受到病灶过小的影响,还有标本分化程度也是影响因素。在进行冰冻切片时,技术上的不足也会影响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切片质量较差,进而对阅读标本造成障碍,导致分级困难。相关研究表明,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是较强的,在大部分的情况中,其诊断结果是可以采用的。尤其是在肿瘤分化差的患者,以及浸润肌层深的患者。相关研究也证实了其诊断结果的可用性。
综上,在进行妇科肿瘤手术时,病理检查的结果具有其特定的价值,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诊断准确性若出现偏差,大多数的情况是在高分化患者身上,以及出现在浅浸润患者身上。但是对于全面分期手术而言,其判断不受其影响。相对的来说,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作用,即淋巴结切除的决定作用。妇科肿瘤手术中运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具有相当大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吴琼蔚,谢晖亮,马成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6):460-463.
[2] 金艳艳,杨尧华,史云.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中的指导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2(8):731-732.
[3] 张惠,汪希鹏,李卫平.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3):242-244.
[4] 陈艳丽.改善生活质量的宫颈癌手术的临床与循证医学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0 .
(收稿日期:2012-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