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9 05:0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金融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9年是农村金融改革试点3周年之际,面临着改革成效中期评估的重要环节,人行**县支行将进一步总结、提炼和评估3周年的工作业绩,巩固、提升“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三大重点工作实效,以主人翁意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开拓精神,积极谋划2019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工作思路,在种好自留地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新领域,选好自选动作,围绕“四增四扩”的工作要点,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推进“一园三权抵押贷款”的增量扩面工作。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积极协调破解金融部门在业务开展中的困难,全力推进“三权抵押贷款”的增量扩面工作。一是完善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估价、流转、收储、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建设,落实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措施,加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积极性积。二是加强金融与农业、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快农房、土地流转经营权的发证进度。三是积极协助县政府开展茶园抵押贷款流转平台建设,修订完善茶园抵押贷款办法和操作规程,金融机构办理茶园抵押贷款时在原来提供茶园资产评估证(茶园证)的基础上探索附加茶园经营权证,明确茶园经营权归属,扩大金融机构的参与面。四是争取在2019年底增加1-2家金融机构开展“三权抵押贷款”业务,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2亿元,其中茶园抵押贷款年末余额达1亿元;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亿元;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2019万元。
二、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增量扩面工作。2019年我支行将进一步完善农户基本信息的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升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扩大向农户系统报送信贷、担保数据的金融机构范围。一是加强与林业部门的沟通协调,着力提升林权信息的更新质量与更新频率,争取2019年末,农户基本信用信息更新率不低于90%。二是继续开展第三批县、市级信用村(社区)和信用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创建覆盖面。争取2019年末,新增市级信用村(社区)5个、信用乡(镇、街道)1个。三是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利用农户系统大力开展涉农信贷产品创新,全面推广“整体批发、集中授信”信贷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信用惠农”实效。四是2019年末确保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在全县信用村开展该项业务,并实现全覆盖,鼓励引导稠州银行、泰隆银行、村镇银行积极参与。
三、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增量扩面工作。进一步推动金融包容性增长和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推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一是积极推进银行本票、三省一市汇票、商业汇票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普及率和活跃账户率,扩大POS机、ATM机的布放力度,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二是组织县辖金融机构把推进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的应用,作为当前推进农村“易(e)支付工程”的重要内容,着力抓好 “网上支付应用示范区”、“手机支付应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不断增加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业务的动户率和交易量。三是2019年将在银行卡助农服务点的选择上综合考虑行政村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等情况,优先选择经营性商户作为服务点进行合理布放,督促承办银行定期对服务点设置及业务开办情况进行评估,对设置不合理、业务量偏少的服务点,将会及时予以调整。
四、加大“农村担保体系建设”增量扩面工作。我支行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运行、风险可控、巩固成效、稳步推进”的原则,指导县域金融机构开展村级担保组织建设,规范村级担保互助社的组建、资金运作与业务开展,2019年度新增村级担保组织10家以上。积极探索建立行业协会性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与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合作,尝试建立松香、门窗等行业协会担保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组织作用。
一、百名农信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调研背景
百名农信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调研活动把开展与信贷有效投入相结合。通过对客户的走访,掌握客户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信贷有效投入,根据客户新增贷款需求,采取边调查边授信边投放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主要是生活性资金需求,对于农民来说,看病的钱、子女教育的钱等还得由种地得的钱来偿还。在波动(比如生病)没有发生之前,如果生活性资金需求得不到现代金融机构的满足,理性的农民则会采取预防性措施,采取一些资金回报率低但很安全的传统生产方式,这就降低了银行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在波动发生之后,刚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银行的满足只得诉诸于高利贷,毕竟救命要紧!
百名农信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调研活动把开展与风险排摸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客户走访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了解客户经营状况,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通过前一阶段讲诚信,保债权,优环境活动的开展,巩固活动成果,抓住节前年终分配及农村回家过年风俗习惯有利时机,打好清非攻击战,确保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把活动开展与争创文明优质服务相结合。诚恳听取客户不同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信息汇总和反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把活动开展与提高合作银行知名度,提升合作银行形象相结合。通过走访客户,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进一步树立合作银行是人民自己的银行理念,提升合作银行形象。
二、国家政策与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条件较差,确实需要开闸引水,搞活市场。从政策上来看,目前金融部门对于农村金融可谓“招数使尽”,比如2008年开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试点,但效果不尽人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向垄断程度较高的农村金融市场投放几条“鲶鱼”,让各类金融机构形成竞争,让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活”起来。事实上,水并没有“活”,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只是与原有各机构争夺已有的客户,而并不是谋求与农民走在一条道路上。所不同的仅仅是农村金融市场多了几家金融机构而已。
中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不断上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则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各农村商业银行的支农贷款与小企业贷款的比例都比较高,未来各农商行将继续加强这两项业务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骄人业绩和较好的口碑。荣获诸多殊荣,而在这些成绩的取得中,“一条道路、两场革命”是银行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贴近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实际,结合平时经常思考的疑点、难点问题或自身专业工作,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农村信用社要适时把握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规律、深刻总结自身改革发展五年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必由之路。核心的内涵,就是要把发展的方向从主要追求做大转向全面推进做强做优;发展的重心从主要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持续效益;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转向更加依靠体制机制优化、系统资源有效配置和科技进步;发展的内容从以行社各自发展为主转向激发行社个体活力和统筹全系统发展并重,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
三、百名农信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调研报告分析
1、农村金融是弱势群体,是政策性金融,优化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从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呼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以及监管手段扶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政府与制度环境上,政府对农村金融给予财税政策扶持,不过,目前农村金融得到财税力度的扶持很欠缺。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政府还可以通过返还营业税,以及采取财政贴息的手段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2、目前,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总体经营状况明显好转,部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也正在建立和发展。然而,由于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往往风险较高,今后仍会有一定数量的机构因经营失败而退出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继续由国家来承担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损失,将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机制,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农村服务“三农”的质量,并最终实现农村金融改革的预期目标。
3、对比各银行之后发现我们在贷款治理上缺乏民主性,贷款个别人说了算,在审查、决策上没有全员的参与,在治理上没有全员的监督,其危害是:由于缺乏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监督,有权人失去了监督制约,,导致违章违规贷款发生,贷款治理一蹋糊涂;贷款调查、审查、发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对称的信息做依据,但由于贷款权把握在1人或个别人手里,致使决策信息量小,渠道狭窄,很轻易造成决策失误;我们要使组织员工参与贷款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作为提高信贷治理水平、防控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来抓,使贷款决策、贷款审查的“关口”前移,保证贷款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奠定了基础。
四、百名农信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调研报告总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金钱融纽带作用,结合“一条道路,二场革命”的战略思想,现就进一步促进我社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亲情连线服务。我们在立足服务三农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本地外出务工、经商、办厂人员,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人是家门口的英才,他们身在异乡拼搏创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创业经验,如果我们信用社能建立一套在外工作、经商、办厂、务工人员亲情连线服务机制,把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他们家属亲戚朋友的近况传达给他们,了解他们的所盼所思所需,尽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介绍我们信用社的发展情况和服务项目,动员他们把闲余资金存入我社,并向他们提供额度适中的创业贷款,一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更新服务理念。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很总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树立起金融服务观念,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导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金融创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的考核,缺乏金融创新观念。服务创新,就是突破传统的柜面服务,朝金融服务技术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化发展;改进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质量,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要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把入股社员和广大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广大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调整服务方向,扩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品种。
三,要简化贷款手续,改进贷款方式。主动上门服务,保证满足农户对小额贷款的需要,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农民消费贷款业务的拓展,既有效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又促进了农村信贷业务发展。同时,农户贷款具有小额、分散、流动特点,符合农村合作金融经营理念,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能较好地防范与控制信贷风险,体现信贷运行安全、效益原则。
四,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则是人的心灵”。宽容是团队合作中最好的剂,它能消除分歧和战争,使团队成员能够互敬互重、彼此包容、和谐相处、从而安心工作,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群体,它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更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与信任,加强沟通,讲诚信,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需要,并不遗余力地为整个团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为我社的发展尽心尽力。
银监会力推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决心
“中国农村信用社60年前美丽的故事,却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谈及中国信用社的改制,身为广州花都区万穗小额贷款董事长、瑞银证券中国区原副总经理的张化桥,神色黯淡,悲观地说,“信用社作为一个系统破产了很多次,即使中国30年的超级通胀也没能拯救它们。”
张化桥所忧虑的,就是中国农信社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经过60年的发展,遍布全国的大小农信机构依托本地的经济状况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股改的进程也由此不同。但学界基本认为,过去的改革不彻底,体制问题一直没有解决,缺乏约束机制,不应该长期拖下去。2011年一则关于“九成农信社濒临倒闭”的误报,让人们把关注金融改革的目光聚焦到了农信社身上。由于没有统一的全国性总部,分散而各自前行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改进程、方向、困难并不为外界所熟知,质疑和误解在市场上此起彼伏。这是关系到未来中国银行业整体发展水准的最后一轮改革。
作为监管机构,银监会对农信社体制落后的事实,与学界一样,有着深刻的认识。推进农信社向现代股份制金融企业转变,一直是他们努力探索的方向。2011年8月2日,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就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公开表示要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
姜丽明说,2003年以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是符合农村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也契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要求,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成果。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改革发展逐渐步入“深水期”。按照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银监会明确提出,从2011年开始,要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即高风险机构全面处置,历史亏损挂账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现代农村银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并持续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银监会认为,农村信用社是互为独立的金融企业法人,各法人机构间具有历史延续下来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其单体机构的改革是整体推进这类机构改革的基础。有效推动单体机构改革,关键是要破除以“合作制”名义长期运行造成的体制机制障碍,消化长期累积的历史包袱。受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村信用社历史发展路径影响,农村信用社早已不是合作制。无论是要实现这类机构的重生再造,还是推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都要求必须按照股份制原则重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为此,银监会正式确立了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方向,其重大意义在于澄清并认可了农村信用社不是合作制的历史和现实,也为未来发展真正意义的农村合作制金融企业留下了空间。
历史包袱的重压是改革前农村信用社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受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前些年体制性因素导致经营不审慎的影响,全国因历史包袱过重形成的监管评级6级及以下的机构还有146家。对这个问题,银监局的工作思路是,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大力消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一方面,银监会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各项扶持政策,指导各级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对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给予支持帮助。同时,鼓励引导各地农村信用社实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资扩股,通过股东购买方式化解不良资产,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加快历史包袱的化解进度。对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以及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的机构,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优质企业对实施兼并重组,允许民间资本阶段性控股。另一方面,切实强化金融监管,督促加强和改进贷款管理,着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试点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化监管窗口指导和风险提示,加大对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促使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增量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
为了实现五年内完成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目标,姜丽明表示,银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现有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要在保持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逐步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股权为联接、以规制来约束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真正形成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打造现代农村银行制度。指导农村信用社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着力构建符合小法人特点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要求的经营机制。
三是持续加强支农服务能力建设。指导农村信用社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增设网点,延伸提供服务。引导优化信贷投向和结构,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切实增加农村资金供给。鼓励和支持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透明度和便捷性。
一、祁阳县域微小农村金融组织情况
截至2013年9月底,祁阳县有微小农村金融机构4家,主要包括祁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祁阳村镇银行、祁阳县众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祁阳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机构共有网点65个,其中城区网点16个,乡镇网点49个,自助设备45台,其中农村38台,高级管理人员金融从业年限均超过20年,共有员工525人。4家机构均是股份制形式,投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政府财政、企业和个体商户,共有股东3983人,股本金2.16亿元,其中农户股东3938户,股本金0.62亿元,各项贷款36.96亿元,各项存款62.17亿元,发行借记卡21万张,涉农贷款户数5.98万户,贷款余额33.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46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0.69亿元,小农户贷款余额24.45亿元。
二、微小农村金融机构与县域经济匹配分析
祁阳县微小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多、分布面广、全部扎根农村,所操办的业务有个人存款、贷款、跨行转账、汇款,业务等,都是经银监部门批准允许范围的各种业务,服务质量相对过去一年比一年好,但相对现代银行先进管理水平来说还有待提升。祁阳县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较快,2012年成功挺进全省二十强,GDP和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年均分别增长14%和21%左右。到2013年9月,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12个,年总产值达130多亿元,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32个,纳税上1000万元的达9个。园区经济发展迅猛,祁阳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73亿元,财税收入7.5亿元,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52.3亿元,粮食总产达66.6万吨,连续九年增,该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林业科技示范县、和全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县、畜牧业发展先进县、农业产业化先进县等,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第一批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8年以来成立了祁阳村镇银行、祁阳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2012年开始筹建祁阳农村商业银行。祁阳县微小农村金融组织与县域发展还存在一些遏制,业务发展没有优势。以祁阳县农信联社为例,该社到2013年9月年底有网点59个,其中城区网点12个,自助设备36台,其中农村设有23台,高管人员金融从业均达20年以上,最少也达10年,有员工486人,其中吸收大学生村官3名,各项贷款31.99亿元,平均年利率10.8%,各项存款52.22亿元,发行借记卡20万张,涉农贷款余额30.7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4.81亿元。该社存款和贷款规模只占全县金融机构的26.88%和45.35%。祁阳农信联社与祁阳村镇银行对比,祁阳村镇银行成立近5年来,网点和人员只占祁阳县农信社的3.2%和6.8%,而存款和贷款规模占全县金融机构的4.69%和6.65%。祁阳村镇银行能发展得这么快,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因村镇银行是新型金融机构,又是政府部门引进的,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信用社贷款也有影响,由于村镇银行推行了企业联保贷款和个人联保循环贷款业务品种,贷款利率又比较信用社偏低等政策,对信用社贷款业务有一定冲击。信用社原来扶持的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个体户等优良客户,村镇银行抢占和渗入到这些客户中。从长远看,村镇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主要是其政策优势,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优质客户将继续流向村镇银行。为此,祁阳县农信社近年来在服务县域经济中,一是抓住机遇促发展。不断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努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培植多种客户群。大力实施优质客户战略,注重发展中小客户和微小企业客户,培育和发展支柱型客户,淘汰劣质客户,实现市场有进有退,客户有保有压,主动寻找企业、走进企业、培育企业,把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作为农信社信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微小企业贷款营销,把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信贷倾斜对象。对客户群体细分,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三是创新工作思路,研发金融产品。推出了微小企业商业信用授信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经营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社团贷款等信贷产品。简化操作手续,缩短操作流程。创新利率定价机制,实行利率定价机制,为自己赢得市场。四是加大各类经济主体的支持。总体来讲,对当地经济贡献度和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通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根植在农村,服务三农,业务不断壮大,老百姓对农村信用社认知度和金融需求依赖性起来起大,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成效不断显现。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的微小金融组织,规模太小,服务县域经济及支农力度范围较少,发挥不了较大作用,可以这样讲,只相当于农村信用社的一个金融网点,而这些机构均设在县城,乡镇级没有设立,服务对象真正的种养农户较少。同时,这些微小金融组织经营风险性也较大,主要在贷款发放上,由于其规模小,资本金一般在5000万左右,如果贷款投入到60%以上,假若出现500万元以上不良贷款,或一旦发生几百万元的经济案件,将成为高风险金融企业。
三、微小金融遭遇的问题和风险
(一)微小企业贷款难。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抵押物不足,企业帐目不全,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上升。在贷款紧缩情况下,贷款利率也在往上升,微小企业贷款难也跟银行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有关。
(二)小额信贷催收有一定难度。因为小额贷款户分布农村,大部分的村民都应社会经济时展趋势南下或者北上打工,呆在家的贷款户很少,客户经理上门去催收贷款时,基本是吃“闭门羹”。因催收不到位,收息、收本、转据都成了障碍,不良贷款频频增加,严重影响信贷款质量。
(三)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县域微小农村金融组织前进的路途还是阻力重重,机构遍布在农村各乡镇,环境差,员工偏少,经营品种单一,服务对象全是农村居民,相对来说这些客户群体素质不是很高,日常监督方面存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安全保卫和案件防范这一块,是微小金融部门顾虑的重心,因为农村交通不太方便,机构设施不够完善,对于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四)信贷风险有不确定因素。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一些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很大,中小金融机构能不能开展一些金融延伸产品服务,帮助客户分散风险,同时也帮助自身减少风险,现在手机特别普及,能不能开展移动金融服务。
(五)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问题。以祁阳县众信小额贷款公司为例,一是市场问题,由于公司收取利息是按银行基准利率的四倍收取,而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市场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二是税收问题,税务部门按企业税收政策而不按金融机构的税收政策对等收税,并不承认小贷公司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使税费过重。三是质量问题,信用贷款比较多,抵押少,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大,极易形成不良贷款。四是收息问题,企业和个人还息意愿不强,公司催收力度不够,导致收息率不高,影响经营效益。五是自身问题,员工素质达不到要求,金融业务不够熟练,各方面都有待加强。
四、政策建议及对策
1、完善政策扶持。银监会要求信贷实现市场有进有退,客户有保有压政策,微小金融组织要加大主动寻找企业、走进企业、培育企业力度,把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作为微小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营销,把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作为信贷倾斜对象,县域微小农村金融组织根据当地结构和发展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但这些规划还需要当地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及协助,进行大力支持。
2、加强监管引导。引导微小金融组织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应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强微小金融组织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二是要建立审慎的运营监管制度,对于微小金融组织考虑到其经营的高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特点,对其运营应坚持更为审慎的原则。比如资本充足率标准应该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标准和流动性比率应更高,以保障其运营更安全,努力减少因经营不善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由监管部门组织成立由监管者、专家和业内人士组成的经营评价机构,定期公布评价结果,将经营情况置于公开场所,借以增强市场对经营者、借款人、监管者的制约,向存款人提供充分的信息。
3、强化自身管理。一是要不断加强资金组织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贷款规模,形成“以规模抗风险,以内控防风险,以积累化风险”的经营理念。二是要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三是要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做好新发放贷款的管理。四是要要加强自身建设,以人为本,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4、协调财政存款注入。微小农村金融组织要充分发挥银行一级法人优势、灵活优势,以贷款优先、方便快捷的服务,全力支持县域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协调部分财政存款存入微小金融机构,不断壮大微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为更好地支持“三农”、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更多的资金源。
5、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微小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开办农业险的保险机构,这种风险分担机制可以有效地克服农业贷款中存在的超额风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农村借贷成本高造成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合理构建支农信贷资金的风险管理和补偿机制,由财政划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农户投保的保险金。
一、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均衡增长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全市矢志推进跨越崛起的关键之年,也是货币政策转型之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有效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推进社会融资总量稳步增长为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帮助企业拓宽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向上级行汇报我市产业规划、重点产业项目进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对已授信但无规模的重大项目,通过积极向上申报专项规模、开展银团贷款、系统内组合贷款、信托理财、信贷资产转让、股权融资等方式予以解决;抓住我市作为省“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首批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加大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政策宣传,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推动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大力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商业承兑汇票保贴等表外融资业务品种;帮助企业做好融资策划,通过资本运作、股权改造、兼并重组等,促进企业筹资多元化。年力争实现全市新增社会融资总量超过220亿元,全市信贷总量占全省的份额不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努力保持社会融资总量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为全市经济实现率先发展创造稳定的资金环境。
二、突出落实地区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地区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市政府《开发-年重点工作分解(六六六工程)》的要求,积极加强与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对接,及时保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徐圩新区、市开发区、柘汪、板桥、燕尾、灌河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切实提高地区的项目承接能力;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适时组织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对新海石化三期、田湾核电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及时保证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专精优特企业的信贷支持,严格限制向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重点支持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及装备、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
三、立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十二五”国家惠民生、促和谐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重点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优质服务竞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助贷”、“巾帼创业助贷”、“大学生村官创业助贷”、“扶贫开发金融帮扶”、“民生金融安居”等六项子工程,通过构建经济薄弱领域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县域经济、中小企业、三农、创业就业、扶贫等薄弱环节。一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以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竞赛活动”为抓手,以扩面为核心,推广“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园区+特色产业”、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体等信贷模式,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向县域推进、向基层推进、向小微企业倾斜,从追求融资数额增长转向推动受惠企业数量的增加。二是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阳光信贷模式和“五方联动”模式,探索支持农村宅基地流转,推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扩大“一房一权”质押贷款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探索开展“信贷+保险”模式,建立农村银保互动机制;增加水利建设、农村电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公路、沼气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三是加大对就业、扶贫、保障房等领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做好对妇女、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助贷工程”,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完善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协调机制,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按照国务院“新国八条”要求,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重点做好对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金融支持工作。
四、强化政银企保合作,建立促进信贷投放长效机制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企业、担保机构的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建立健全项目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汇报我市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良好发展态势,提请上级行开展针对我市的银政、银企洽谈对接专场活动,推动上级行与我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加对我市的授信额度。二是在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分阶段、多层面的银企合作活动,对重点建设项目、工业新增长点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县域园区企业等融资需求现场考察,实行分类“会诊”,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重点开展开发重大项目银政企对接活动,加强银企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合作;继续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日”活动,定期组织银行和中小企业进行现场洽谈对接。三是要择优选择实力雄厚、依法经营、管理规范、诚实守信的担保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人民银行要加大政银企保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督促金融机构提高项目对接效率。
1.1对新疆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首先,目前我国新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一部分商业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机构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在提供贷款时,商业银行往往出于自身贷款风险性考虑而限制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资金数额,因此流向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金有限。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资金不足,难以抵抗金融风险,同时它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其次,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与新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不相适应。一般地,我国市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主要由所在城市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而基地农户的信贷资金来源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两者作为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在资金投入上难以达成一致,大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链的持续运作。再次,受农业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一方面农业发展受季节影响明显,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需求量大,流动性强,产业链分布分散,具有一定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的投资周期较其他产业更长,投资收益较慢。同时受新疆当地农业生产分布的限制,在银行信贷上较为困难,制约了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长效发展。
1.2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资源亟待整合
目前,在新疆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天山农商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各机构在支持服务“三农”过程中,缺乏有效竞争和协作,难以对龙头企业形成整体支持合力。其中,农业银行普遍收缩农村营业网点,上收信贷管理权限,提高贷款门槛,新增贷款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集团、国债配套资金等项目;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管理,涉农贷款多是投向经营状况良好的少数龙头企业,在农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资金投入;而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小额贷款企业,其资金有限,还款期限紧,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目前只支持存单质押贷款方式,其贷款力度也不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长远发展。
1.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息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
目前总体来看,政府、企业以及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较为畅通,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会计报表制度上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企业的诚信意识有待加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市场未来仍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银行很难实现对企业资金地切实有效监控。同时一些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大多为无形资产,在进行贷款申请时,很难做到实体资产担保,加之目前银行业尚缺乏专业人员来进行资产评估。因此,很多龙头企业因不满足相关条件而被银行拒之门外。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其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收效较慢。而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一些金融机构由于担心金融风险而选择对企业谨慎贷款,从而耽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良机。
2强化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对策
2.1建立健全新疆金融支农服务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新疆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新疆要将农业银行的服务定位于农业产业化上,将贷款资金重心放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努力完善新疆的农业银行分行机构,将其建设为综合服务型金融机构,积极拓宽业务领域,逐步将支持重心由以往的农副产品收购转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上来,并逐步向农产品加工环节转移。农村信用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带动企业经济发展和放活市场上贡献显著。因此,积极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放款额度,强化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大村镇银行以及农业资金互助社的推广力度,进一步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2积极发挥财政支持对新疆农业金融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作用
新疆农业金融市场要想活跃起来,就必须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财政支持引导新疆的农村金融向良性方向发展,建立起一套适应当地金融发展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市场定位,改革财政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放活市场。另外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适当调整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新疆农村金融服务的差异化补贴力度,为新疆边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2.3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保证企业有序稳定发展
新疆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农业产业化贷款奖励、风险补偿基金以及专业项目贷款等方式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补偿,以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建立专业金融资产评估机制,对申请信贷资金的龙头企业进行资格认证,解决银行业贷款后顾之忧;成立专业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及筛选,做好资产分析及前景预测,以降低银行金融机构以后进行企业融资信息查询的投入成本;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贷款渠道,鼓励多方投资,适当放宽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
2.4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加大保险宣传力度
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4%,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其兴衰与政府息息相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月末其农贷总量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0%以上,农村信用社已逐渐发展成为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支持发展,在涉及农村信用社切身利益问题,在政府利益与信用社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宁可自身承担也绝不把包袱甩给农村信用社。一是政府举债解决基金会问题。1999年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根据有关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由农村信用社收购,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对全县21家基金会进行了清产核资,县政府本着不甩包袱、不压担子、不转嫁风险的原则,将基金会全盘关闭,所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避免了将风险转嫁到农村信用社。二是帮助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入股。目前,农信社股金总额已达4727万元,较行社分门办公时增长4693万元。三是整顿社会信用秩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今年5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府大力开展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活动,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活动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清收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清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到目前,共清收盘活不良资产20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明确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建立有效监督制约考核机制。
(一)明确经营思路,突出以信贷支农为主线的工作重点。信用社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既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摆脱困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字优势,作好支农这篇大文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支农主力军。工作中,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信贷人员走村串户大力发放小额农业贷款。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万余笔,涉及金额34579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87%。
(二)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长期以来,该社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对此,今年初,该社对收入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先后出台了《****农村信用社2001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联社机关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经营目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全员考核。经营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新增目标、中间业务新增利润目标三项,收入分为生活费和目标奖惩两项,收入报酬与工作目标相挂钩,完成基础目标可保证基本生活费;完成新增目标计划的全额兑现效益工资,对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万元。分配机制的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了“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的分配机制,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三)大力发展营销贷款,改变传统信贷投入模式。过去,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加上个别信贷人员怕承担责任,出现了惜贷、惧贷的心理,导致信用社有款放不出、借款人用款贷不着的供求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改传统信贷投放模式,全面推行了贷款营销制度,主动走出社门向优良客户推销贷款。信用社与职工个人签订放款责任书,在限额内由其自主发放贷款,保证到期及时收回本息。为有效防范风险,对贷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根据资信状况不同将贷户分成A、B、C三个等级,放款额度从1000元到2万元不等。营销贷款重点支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发展经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良好经营局面。
(四)改革人事用工和干部任用制度,激发全员活力。年初以来,信用社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职工经过考试和评议合格者由信用社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聘期2年,合同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重新聘用,不合格者自行解聘,使全员都产生了危机感、压力感。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竞争上岗,在联社机关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通过个人答辩、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程序,有15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的人员竞争上岗,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基层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信用社,其主任将自动辞职。
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
信用社紧紧围绕“双增”工程,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创建社以来的最好水平,上半年共缴纳税金80万元,自行社脱钩以来共缴纳税金1443万元,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良资产占比高、支农资金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需要加以解决。
(一)协调各级各部门帮助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堵住农村资金外流源头。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资金组织工作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从上半年存款增长分析,全县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10385万元,仅占全县农村存款增长额的41.8%,这与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投放量占全县各金融机构97.8%的比例极不相称。目前个别只存不贷的机构利用各金融机构大批撤销农村代办站之机广泛发展代办员吸收存款,同农村信用社争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无法满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的需求。这也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的政策相悖的。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一是把农民人均存款作为《农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纳入“双增”工程的考核。二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给予一定的义务工补贴,提高其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三是各乡镇制定制度,制约各级干部为其他金融机构代办储蓄问题,使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信用社。
[关键词]宁夏;金融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73-02
1 引 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金融业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金融人才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宁夏金融在宁夏建立内陆开发型经济实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两区”建设的推进下,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扶持政策和宁夏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推进下,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的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成效,金融人才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新的特征。
2 宁夏金融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
随着宁夏金融业整体实力的持续增长,金融、经济呈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态势,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2.1 宁夏金融人才需求总量日益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工具不断丰富,资本规模日益壮大,金融市场呈现出银行占主导,证券作补充,担保有发展,保险大提升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金融人才需求总量不断增大。
首先,宁夏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3年年底,宁夏全区共有银行业机构42家,营业网点1204个,从业人员21590人,资产总额576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153家;上市公司12家,证券分公司25家,期货营业部3家;省级保险分公司16家,分支机构386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5家,保险从业人员1.66万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62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59家。根据2014年宁夏金融工作思路,政府将进一步壮大地方金融,培育资本市场,引进金融资源,扩大金融开放。宁夏金融业以此为契机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农村金融发展潜力巨大,金融人才的需求总量将稳步增加。
其次,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宁夏金融业发展落后,各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尽管近几年加大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一半以上年龄大于45岁的基层员工,随着这些员工的退休,金融机构对基层员工的需求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2.2 金融改革创新需要中高层金融人才
宁夏市场的典型特点是银行业一业独大,其他融资则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银发[2011]18号文《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预测,到2015年,全国金融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从业这比重分别达到6.4%和4.4%以上,2020年分别达到9.6%和6.9%以上。宁夏属于西部落后地区,金融实力比较弱,金融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比较低,中高端人才非常缺乏,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随着“两区”建设的推进,依托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宁夏需要在现有金融体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2014年宁夏发展金融业的对策和建议,宁夏将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和金融产品创新,建设“阿拉伯海外货币离岸中心”,开展国债海外承销发行试点,试点“石油美元”资本项目。探索创新的实施金融风险的防范都需要更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比较强,掌握金融产品开发和风险防范能力的中高层次金融人才。
2.3 金融发展需要大量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宁夏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借助“十二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对基层金融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多层次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随着宁夏经济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到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金融市场体系,2013年“外资银行宁夏行”活动中13家外资银行来宁夏考察表示将争取早日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银行服务向微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转变,从营业网点服务向电子银行服务转变,银行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根据对近几年金融机构基层人才招聘的调查不难发现,思想品德好,熟悉金融业务又兼具营销技巧及法律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备受青睐。
其次,保险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强市场营销能力的服务人才。据宁夏保监局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宁夏保险公司资产总计153.48亿元,是2007年的3倍,保险收入62.69亿元,同比增长13.2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28个百分点。自2008年以来,宁夏保费收入年均保持22%的增长速度,目前保险从业人员是2007年的1.4倍。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和服务领域的拓宽需要熟知保险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营销服务理念,能够拓展销售渠道、维护客户资源、满足客户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最后,农村金融的规范和发展需要风险意识强且熟知金融产品的综合人才。近几年,宁夏大力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和中南部地区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并通过发展枸杞、硒砂瓜、大枣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越来越多,然而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良,农村金融人才匮乏,投资理财渠道不顺畅。2013年自治区政府通过了《金融服务“三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农村金融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熟悉金融产品、了解农村金融市场特点、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结 论
随着宁夏经济进入一个开放的时代,金融逐渐渗透经济生活,宁夏金融业将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信贷结构与社会融资结构改善和优化,提升对重点领域与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宁夏金融的不断壮大、金融资源引进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对金融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懂营销、善沟通且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成为争夺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姚先霞.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2]苑玉新.宁夏金融业发展现状与金融服务人才需求探析[J].时代金融,2011(11).
[3]王东升.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关键词】内审转型 绩效审计 探索
近年来,中央银行内审转型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逐步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而绩效审计以其应用范围广泛、审计方法灵活、评价效果易于接受等特点,在提升中央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的转型实践,基层中心支行尝试从风险、内控、绩效和治理角度分析审计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取得了一定的转型工作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央行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现以盘锦市中心支行绩效审计实践为基础,总结绩效审计的基本做法及工作启示,以供借鉴。
一、绩效审计概念
绩效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审计类型,一般归纳为是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审计,又称“三E”审计。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合规性审计,从性质上,绩效审计范围广泛,需要大量的判断和说明。绩效审计必须有广泛的调查和评价方法可供选择,运用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的知识来开展审计。绩效审计的特征在于其所研究问题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法定权限内,绩效审计必须是能够自由地从不同角度检查所有的政府活动。
二、主要工作思路
近几年来,盘锦市中心支行深入探索绩效审计转型模式,先后开展了征信管理绩效审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等审计项目,现就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主要模式予以举例说明。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设立了基础性指标;以经济性、效率、效果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设立绩效性指标。设计指标时,在充分考虑基层央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业务法律和规章、上级行下发的相关制度、办法的效果,促进部门有效履行职责为目标的同时,更突出“3E”特征。一是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从制度建设、执行有效性两个方面建立合规性指标,通过基础性指标,客观评价目标业务管理效果;二是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调研为审计工作内容,构建绩效性指标,充分考虑所选择的投入是否反映了资源的最优化调配和使用,既定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实现效果评价等;三是建立参考调整型指标,考虑上级行及本行内部考核情况,以定性分析为主,建立评价工作效果、工作软控制环境的调整性指标,作为绩效指标的必要补充。
(二)绩效审计及评价方法
为了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审计项目实施在调阅资料、现场检查等合规性检查基础上,还要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绩效审计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绩效性审计结论。
1.按照绩效审计需求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时,为获取评价管理效果的第一手资料,采取集合方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审计信息。在调阅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部门有关支农再贷款管理基础性资料和台帐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综合采取了实地走访、现场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获取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的基础信息。通过与业务实际相结合,运用恰当的审计调查方法,获取了全面、深入的信息,取得了预期的调查效果。
2.审计评价突出绩效审计特征
支农再贷款绩效审计的效率性评价主要从支农再贷款发放、到期回收及时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效果性评价主要评价支农再贷款使用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主要从支农再贷款需求满足率,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涉农企业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益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经营利润和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取得的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经济效果评价,主要从农村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收益、农户及涉农企业使用支农再贷款获取的实际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3.绩效审计评估方法
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估方法是根据支农再贷款业务特点,综合运用目标实现分析法及过程分析法,设计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审计标准,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单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赋予标准值,以百分制计算。根据支农再贷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情况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实际分值,以此分值评定货币信贷管理部门对支农再贷款业务管理绩效结果。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开展审计转型工作试点,积极拓展转型领域
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找准试点性绩效审计切入点,在充分的审前准备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可侧重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某一方面开展专项绩效审计试点,进行评价,实现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目标。为贯彻人民银行关于深入开展转型实践,积极拓展转型领域,加强转型成果总结固化与推广应用的总体规划,基层央行可采取同样的方式持续推进绩效审计,不断拓展转型领域,积极开展风险、内控和治理角度的审计转型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总结转型成果。
(二)强化内审转型审计理论研究,指导审计实践
审计转型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2011-2013年规划重点,是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对审计转型的探索实践,需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基层人民银行在积极从事绩效审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同时,应以内审人员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开展“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扎实推进内审部门学习型组织建设,密切跟踪国际内审理论与实务发展趋势,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通过内审工作转型业务理论培训,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的从业能力。
(三)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推动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共享
基层央行应及时总结内审转型实践经验,加强信息调研力度,推动转型成果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共享。同时,建议总行开发相应的审计转型评价应用系统,制定审计转型工作中比较成型的审计操作指南或手册,下发《人民银行审计转型工作方面的指导意见》,使审计转型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努力实现业务审计标准化。
(四)优化审计环境,推动审计转型工作顺利开展
以“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为中心,打造全市最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县,积极推动建设成为发展后劲强、市场辐射力强、市场竞争力强、风险管理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强的区域金融中心。
一是力争全县各项贷款余额增长 30%,达 170 亿元。二是力争全县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长 20%以上,达 220 亿元。
(一)支持“7+6”现代产业。建立“7+6”现代产业政银企合作新机制,对接分析“7+6”现代产业的融资需求,强化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扩大产业融资规模。抓好 金融产业培植招商工作,力争实现过亿元项目 1 个。
(二)支持“1512”骨干企业。积极推进“1512”骨干企业上市、上柜。引导支持“1512”骨干企业在境内上市或到新加坡、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加大对“1512”骨干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先保障资金供应并按照最优惠贷款利率执行,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金融产业发展。启动规划建设规范化、高标准的金融服务区,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吸引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建立
政银企互通对称共享的信息平台,推进银企对接常态化、制度化,抓好对接成果的跟踪落实。举办两次政银企洽谈会,力争签约资金过 80 亿元。
(四)积极参加中国·临沂首届资本交易大会暨全国地方金融第十八次论坛。力争实现意向融资 20 亿元以上。
(五)启动实施金融业发展“五个一”工程。重点打造经济开发区、滨海高新区、青云镇金融支撑体系,各镇街要强化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机制建设,力争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引进一
家银行分支机构或营业部;二是建设一处农村产权融资平台;三是建好一个政银企农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四是成立一家民间融资服务公司;五是实现一个目标,即确保社会融资三年倍增,新增贷款在全县占比稳步提高,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着力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做好区域金融中心规划建设,重点做好金融机构引进、做大做强传统金融机构等工作;打造地方金融品牌,支持临商银行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商业银行,力争新设立镇街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 3 家以上;加快农信社银行化改革进程,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今年达到改革的指标要求。支持民丰村镇银行业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在镇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服务“三农”。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服务公司等新兴金融业态的聚集发展。依托我县企业和产业优势,探索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等。力争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服务公司4 家以上,启动民间资本 3 亿元以上。
(二)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鼓励各银行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在各类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提升全县金融服务能力。争取在信贷审批、投放规模等方面适当倾斜,力求信
贷增长在全市保持前列。积极发展表内、表外业务,重点保障全县重点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信贷需求,优先审批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申请,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水平。充分发挥信贷市场融资主渠道作用,力争年内新增贷款40 亿元、融资规模 60 亿元。银行业各机构要按照存贷比达到 75%的要求,确保存贷比稳步提高,贷款增量、增速高于上年,贷款在全系统占比逐年提高。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盘活存量资 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大对“7+6”现代产业、列入“1512”计划的骨干企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先保障资金供应并按照最优惠贷款利率执行。鼓励银行开展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新型融资业务,大力发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重点推广商业承兑汇票、助保贷等业务。
(三)大力推进直接融资。积极做好拟上市企业的重点推进和后备上市企业的培育,制定详细可行的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计划及具体推进措施。发挥挂牌办的作用,引导成长型中小企业到全
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场外市场挂牌交易,快速培育上市后备资源。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内、境外多渠道、多形式上市,打造资本市场的“__板块”。力争在新三板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3家以上。
(四)加快金融改革发展。银行要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实现八个转变:由重吸储到吸储放贷并重甚至更加注重放贷转变;由重视大企业投放向大中小企业投放并重更加注
重小微企业转变;:请记住我站域名由重短期效益向中长期效益转变;由重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转变;由单一金融产品向多品种的金融服务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
单一银行向银团联手运作转变;由重自身运作向重政银企合作转变。要抓住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机遇,鼓励各银行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在各类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提升全县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扩大信贷投放,争取在信贷审批、投放规模等方面适当倾斜,力求信贷增长在全市保持前列。积极发展表内、表外业务,重点保障全县重点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信贷需求,优先审批优势产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融资申请,努力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水平。搞好民间融资规范管理工作,积极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服务公司,坚决打击高利贷行为,维护地方金融秩序。积极推进农村产权融资试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融资试点工作,进一步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工具。加强保险体系建设,力争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7 亿元以上。推进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共同发展、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支持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分支机构建设,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争取将更多的保险资金投向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
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
(五)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继续深化“金融保姆”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加强对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
度。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商品融资、网络循环 贷款和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新业务。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力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鼓励农行、农信社、民丰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开展农村“三权”等多种形式抵押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符合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
关键词:农村地区 支付结算业务 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5-02
农村支付业务的发展对支持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分析农村支付业务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农村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商品意识的提高,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扩大、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支付结算业务逐步在农村地区推进,支付结算系统网络也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方兴未艾。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农民对支付结算业务认同度不高。农民在世世代代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传统的现金交易的交换方式。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现金交换习惯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接收非现金支付工具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由于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优点不完全了解,对银行卡的存储很不放心;文化知识不高,感到使用不方便;一些商户缺少真伪票据的鉴别常识,使用起来有顾虑;农村各种支付网络的缺乏,社会治安的复杂性,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农民对支付结算业务的认同度。
2.农村支付网点数量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县以下的金融机构撤并较多,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退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市场。当前农村支付业务主要由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提供,其网点主要设在重要乡镇所在地,覆盖面太宽,再加上有些农村地区交通困难,农民办理金融业务非常不方便,农民只能选择现金交易。
3.农村支付结算网络不健全、不畅通、效率低。目前,乡镇金融网点中,接入人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仅有三分之一,接入商业银行支付系统的也仅有一半,多数基层网点资金汇划需要通过上级行办理,周转环节和层次较多,影响了支付效率。农村相当多的农副产品收购一般结算不出村,甚至就在田间地头结算,而适用于农村田间地头使用的移动POS机、转账电话等很少,难以进行非现金支付结算。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软硬件配备都不足,普遍缺少受理机具及电子网络,ATM机大部分分布在县级以上区域,POS机就更少,农民办卡、用卡极为不便,加大了农民支付结算的难度。
4.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做为现代市场经济交易手段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有效使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信用基础上,社会信用程度越高,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越能够被社会所认同和使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特别的远离城市的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接触市场经济的环境和范围有限,接收市场经济的信息有限,文化程度有限,因此,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交易方式还很陌生,信用意识不强。农村新兴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还不是完整意义的现代农业经济体,在组织架构、治理方式、财务制度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户还是传统的分散的个体农业户。这些都给金融机构在农村采集信用信息带来了难度,也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主要因素。正由于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金融机构和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农户信息不对称,增大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推行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影响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发展非现金支付结算业务的积极性。
5.支付结算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业务需要。从目前大多农村基层金融机构人员结构来看,前台后台工作人员一般从当地招聘,经培训后上岗,有相关金融领域工作经验的人员相当之少,有一部分是从外行业引入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没有从事金融工作的经验,而懂支付结算业务的人员就更少了,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支付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对策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依靠金融机构自身的力量推进,进度缓慢,步伐不快,必须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联手,同心协力,共同营造农村支付结算业务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应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参与的保障机制,统一领导协调当地农村支付服务工作。当地政府要主动担当起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要责,制定具体工作落实方案,特别是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好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工作载体。针对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主体,以确保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规范、明确,利于目标考核管理。积极消除金融网点空白乡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推动部门联合开展银行卡安全管理和预防、打击利用银行卡实施犯罪活动,切实改进县域银行卡受理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涉及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调动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地区投入的积极性。降低或放宽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地区开展支付结算业务的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支付结算业务,形成竞争局面,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加大投入,畅通支付结算通道。金融机构应对农村地区基层网点的软硬件设施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支持,推进支付结算网络向更广大的农村地区延伸,加快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在农村地区的网络连通建设步伐,使农村基层网点具备各项支付结算业务的能力。应努力实现农村地区银行卡无障碍结算,加大支付终端的布放面,消灭空白点,既要缩小服务半径,又要不浪费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3.加强监督,维护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有效的监督检查,有利于保护好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信任度,提高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的信心,深切感受到非现金支付的优越性和好处。因此,政府应和金融机构联合建立支付结算的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兼顾,各司其责,共同维护辖内良好的支付结算秩序。要强化银行卡安全用(下转第207页)(上接第205页)卡环境整治工作,人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公安机关要建立联动机制,防范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居民的用卡信心。对于以非现金支付手段坑害农民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速处理。严格支付结算纪律的执行,切实落实银行卡实名制规定,积极处理农村地区发生的支付结算纠纷。
4.通力合作,建立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非金融机构一方努力而能为,也非一朝一夕而能毕其功,需政府、社会各界、各金融机构通力合作。首先,政府要为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提供法律支持,加快征信立法。征信立法要明确征信的管理部门和立体地位,要确定工商、税务、电信、政法、劳动、各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向征信系统提供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个人信用信息的应尽义务,消除各类信息采集的信息隔绝和信息壁垒。其次,要建立集中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在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甄别、筛选等各环节实行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通过信息平台,使各相关部门、单位、金融机构都能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第三,在广大农村推行诚信教育,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使信用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辅以对守信者奖励表彰,对失信者惩戒的舆论氛围,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成为广大农户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5.扩大宣传,普及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地区加大支付结算业务宣传力度,向农民普及支付结算知识,才能培育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业务的习惯。金融机构可与乡镇文化站、村委会结合起来,利用他们的宣传阵地、宣传窗口、宣传工具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知识的宣传。还可在乡镇和比较大的自然村,有选择地建立支付结算服务宣传站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形成对广大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宣传的全覆盖。结合各地实际,科学制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宣传站的活动方案,定期开展支付结算服务知识宣传日,使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具体的宣传上要把专业化的语言转变为浅显易懂的语言,采取活泼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可以现场向农民演示或现场模拟支付结算系统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农民听得懂、看得见、记得住。还可以编印支付结算服务宣传资料发到农民手中,使他们在空闲的时间阅读学习,加深印象,增强宣传效果。
6.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针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应加大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人员接触支付结算业务不多,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纪律不熟悉,解决支付结算业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力较弱,因此,上级金融机构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专题的培训班,使他们懂法律、明规章、会操作、能应用,提高综合素质。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对业务精、效率高、能力强的人员给予奖励表彰,提供发展空间。要加快金融专业人才引进步伐,可以适时推出优惠政策,引进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包括从事现代化支付网络建设的技术型人才、富有经验的金融管理和经营人员,确保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昌,胡涛,丁冬梅.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的思考(J).甘肃金融,2012(5)
2.谭博,李琼.对县域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环境现状的调查(J).县域金融研究,2009(8)
关键词:湖南省;农商行;公司治理
根据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快农商行组建、支持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并购重组等改革思路,2012年,湖南省全省农村信用社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2年底,全省农商行达到18家,还有部分县级行社正抓紧筹划组建农商行改革。本文指出了湖南省农商行的公司治理取得的成绩,更鲜明地提出了其公司治理中突出的问题。
一、湖南省农商行公司治理取得的成绩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讲,湖南省新组建的农商行取得了新进展,具体而言,农商行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经营机制转换速度加快,在改革中实现转型发展,同时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信贷服务领域得以延伸,风险防控能力增强。
二、湖南省农商行公司治理问题
但是就目前而言,农商行规模的扩张、效益的增长却掩盖不了其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诸如股权结构不合理、委托缺乏效力, 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凸显了新建股份制公司的软肋。对于上述问题,以浏阳农商行为例深入阐述,浏阳农商行是湖南省成立的第一家农商行,评定级别为二级行,它的公司治理代表了目前湖南农商行的最高水平。
1.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法人股占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理应大大超过自然人。但是湖南省大部分农商行中,自然人股所占比例与法人股所占比例差不多,股权结构不合理。而且,法人股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不合理。在进行股权结构调整时,一些农商行没有注重选择价值取向相对一致的战略投资者;在吸收民营资本入股时,更偏重于以投机盈利为目的而非具有战略合作意愿的的民营企业。不论是自然人股还是法人股,在18家农商行中,大股东很大程度上就是农商行的贷款大户,即关联交易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银行的审慎经营。以浏阳农商行为例,其股东总人数为138人,法人股东有22人,法人股占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略微超过50%而已,法人股占比很低。关联交易占到上级贷款授信额度的15%,可见关联交易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集聚了潜在的风险。
2.委托缺乏效力
委托关系不明是湖南省农商行的根本缺陷:一是公司治理体制不完善,省联社的行政干预使农商行形成双线负责, 既要向省联社负责,又要向股东负责,造成效率损失,破坏整个公司治理架构。二是股权意识不强,源头委托弱化。绝大部分股东并不真正关心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注重的只是农商行的分红,,是否给予贷款支持,参与管理实际上成了政策套话和空话。
浏阳农商行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会受到行政干预,实际上即使董事会通过率95%以上,受省联社制约也不能实施,不是真正意义上按股份制组建的银行(政府机制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首先,高管的选拔是先通过考试后再进行推荐,选拔机制不合理;其次,人才库又较为缺乏,不能满足银行正常的人员需求。农商行内部人员调动、业务发展等都要上报省联社审批,甚至本因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的理事长、主任等人选也由省联社直接任命,其权利远远大于股东大会及社员大会,干扰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权,弱化了股东大会、社员大会等在法人治理中的作用,使其民主决策失灵。在财务方面:对银行规定固定资产购置50万元以上必须通过省联社审核,而省联社的员工工资不跟绩效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对银行的持久发展造成约束。
3.组织架构作用难以发挥
湖南省18家农商行的组织架构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董事对会议情况了解掌握不够,讨论审议重大事项只是基于会议材料,对农商行的战略策划、制定与执行缺乏有效的工作思路;三是由于缺少调研,专业委员会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农商行的经营情况,因此,就农商行经营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缺少针对性和建设性。
以浏阳农商行为例,经营管理层下设立了信贷管理部、投资业务部、业务发展部、合规风险部、稽核审计部等专业部门。但在实际运营中,有些业务被重复管理、有些业务无人管理,并且信息的传达缺乏效率、信息的反馈又缺乏途径。
4.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内部管理有待改善
目前18家农商行都没有对银行成员进行期股激励。而且对一般员工没有制定一个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政策, 基本上是按工龄确定系数, 吃大锅饭。考核机制粗放,名为效益为中心的考核实则为业务收入考核,对存贷款考核缺乏科学的手段,特别是贷款的考核, 注重的是规模,较少注重贷款质量。
以浏阳农商行为例,在激励机制方面,农商行主要采取薪酬激励机制,但现行的薪酬激励机制中存在同岗不同酬、薪酬管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约束机制方面,浏阳农商行主要采取事后的惩罚机制,虽然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约束作用不大,严重缺乏事前监督机制。
三、小结及展望
显而易见湖南省农商行在公司治理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这些农商行成立不久,浏阳、炎陵、江华农商行只成立2年的时间,其余16家只成立1年或不到1年的时间,想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公司治理达到理论上的规范高度不太现实,需要借鉴其他较大型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淑慧 高改芳:对当前农商行公司治理结构情况的调查与分析[N].金融时报.2013(2).
[2]周世友:农村信用合作社公司治理现状与改革思路[J].上海金融.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