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修转正工作总结

机修转正工作总结

时间:2022-07-27 14:5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修转正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修转正工作总结

第1篇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我部门与其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目标%,产销率达%。中成药总量与去年(持平和增长),完成质量较好。

二、加大力度,攻克重点项目:

(一)、一车间项目情况:

1、完成补脾益肠丸内层丸自动制丸工艺的探索:我部门于基建部和自制制丸机厂配合,探讨试验自动制丸设备,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影响因素,保证内层丸大小均匀度的稳定和内层丸中总补骨脂的含量。

2、提升水蜜丸的大小均匀度:我部门已制定相关项目方案并申报研究所,并组织机修人员对筛丸机进行技术改造,预计经过改造后,筛丸效率及药丸均匀度会有所提高。在实行基丸分级泛丸后,车间生产的成品丸大小均匀度有所提高。

我部门已安装好1号线的自动称丸和两条分装生产线重新更换新的贴标机,并且运转正常。通过技改后技改后,1号线分装装量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有效的杜绝漏贴标签或漏打批号的情况

3、胶囊制粒工艺的技术改进:今年我部门共试产3批,已完成3批次的制粒,2个批次已经完成包装,最后一批7月份填充包装。通过技改后新工艺的制粒收率比旧工艺提高4.83%,混合收率提高1.01%,填充收率提高1.8%,基准比值提高0.09。在取消整粒工序后,产品的装量稳定性无明显变化,每100万粒胶囊人工工时节约40小时,机器工时节约20小时。同时也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二)、二车间项目情况:

1、降低大蜜丸蜡壳破碎率攻关:使用的蜡壳组方适应封装机台生产;蜡壳外观质量好;提高了蜡壳的柔韧度;北方市场因蜡壳破碎引起的质量退货大大降低。在满足蜡壳厚度参数的前提下,攻关小组将蜡壳重量下调至合理的范围(3.8-4.3克/丸),减少了蜡壳无谓的重量浪费,降低了蜡壳生产成本。夏季温度高时,蜡壳较粘,药丸易粘壳。车间进行后续拓展试验,期望在降低蜡壳破碎率的同时,减少粘壳现象。

2、提高上清丸加炼蜜量:在正常生产上清丸品种时,穿插安排试验,有效的避免额外的消耗。

3、实施“二人三机”的开机(封装机)模式:对封装组员工全面实施"二人三机"培训,待机台全部配齐自动落丸机后,可全面实施“二人三机”。实施这个模式可以提高封装产量,降低车间人工成本,缩减人员工作时间,有效提高员工收入。

(三)、三车间项目情况:

1、补脾益肠丸外层粉结块攻关:已制订项目方案,并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了排查。

2、补骨脂等药材炮制过程中影响有效成分变化因素研究:

已对前期生产数据进行跟踪,归纳汇总,制订了项目方案,正在积极开展中。

3、对壮腰健肾丸等主要品种的主要药材质量需求的研究:

以壮腰健肾丸为样版,已对各药材质量情况对壮腰健肾丸收得率、药粉质量情况影响的状况做了分析,有待进一步归纳,并推广至其他品种。

(四)、四车间项目情况:

1、改善水蜜丸外观质量项目:

2、水蜜丸糖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方法项目:已进行蜜源选定阶段,同时加紧新的分装线的引进。

3、塑壳装蜡液组方改良攻关项目:完成添加剂的试用,正着手蓖麻油的试用。

4、四车间生产及仓储场地改造项目:已完成部分仓储场地改造工作,分装生产线引进正加紧进行中。

总体来说我部门积极做好排头兵作用,及时储备,有效供给;生产技术部合理利用生产车间资源,最大限度调度生产,动态管理,使今年的生产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化被动为主动。

三、加强管理,务实基础,进一步深化企业化管理:

1、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今年1月份开始,生产技术部制定并实施收率考核制度,对我司9大主要品种的产品收率及装配品损耗率进行考核,经过施行收率考核制度,不仅可以督促车间在收率及损耗率上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也在另一方面查出部分车间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协调解决;实施收率考核制度后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及重视程度,对我司成本控制有极大意义。

我部门积极配合公司要求做好收率考核,能耗考核工作,注重投入产出,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生产作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工作于利益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成产量。

2、加强基础管理,抓好现场工作:今年我部门的重点是将质量工作前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为现场管理是关键,严防死守是保证,落实车间生产、质量责任制,与品质部、QA、QC配合,加强现场GMP管理力度,加强巡查,堵塞漏洞,并及时将质量信息与各车间沟通,并做好统计工作,这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质量关。

3、配合企业文化提升的项目工作,提升员工素质,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有质的突破:树立品牌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提升的思路是改变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年,我们部门根据项目组提出的要求,不断推进该项工作,使员工的各方面工作都有所提升,达到和谐、共进、特色发展的目标,符合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

4、加强内控,务实基础:今年生产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按照药业和公司的内控管理要求,对生产的软、硬件进行了修正。比如:产销计划的衔接及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批生产记录,人员的培训等,这些都规范了生产工作的标准行为,使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确保生产更符合GMP管理要求,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5、严把质量关:今年,我部门对生产过程出现和发现的问题,与品质部一起齐抓共管,及时爆光,严肃解决,决不护短,虽然问题仍有出现,但总体的意识有提高,出现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和频率有所下降。

四、加大生产成本控制力度,维护公司最大利益:

1、新修订了我厂9大主要常规产品的生产物料收率,包材损耗率考核指标,从车间、班组抓起,对供应商来货实施全过程质量、数量监控,节约意识,加强考核,开源节流,按照增益的目标要求进行考核。

2、按“五年再造一个410陈李济”的要求,与营销及时沟通,合理,平衡调度,集中生产,降低生产的单位能耗。

3、由于药材价格普遍上涨,为此与采购、质量部门沟通,做好主要原材料进厂质量关,防止价升质跌的现象,因为药材质量好坏对产品的直接收率和后续生产收率影响较大,故生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把好源头关。

4、继续执行包材进厂把关,实行质量扣罚,补货、退货、换货。确保质量、数量。

5、通过蜡壳防破碎的攻关论证,使蜡壳质量提高,减少返工、退货,维护产品质量信誉。

五、加大工艺技术方面改造:

我们按照工艺核查的要求对工艺规程进行全面进行对标工作,同时还细化工艺规程的参数,例如用糖量,干燥温度控制等,对工艺规程不符合地方合理修改,确保在符合药政法规下进行实操性、可行性的工作开展;生产技术部不定期到生产车间进行检查,纠正不正常的做法,在工艺技术改方面完成了:

1、蜡壳立项攻关工作,经论证可行,已进入了实施生产,稳定提高了蜡壳质量,降低破碎率,可减少质量退货,减少返工工时,满足销售需要;

2、药用活性炭筛选试验已初步完成,效果良好,大大缩短生产时间,减少了50%以上的用量和损耗,关键是防止了水蜜丸长期存在的脱炭、脱粉问题:

3、改善水蜜丸包衣、抛光工艺,符合市场满意度要求,促进销售。

4、试产使用新蜂蜜解决大小蜜丸析出问题。工艺技术的改进最终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我们不遗余力在这方面下功夫,群策群力攻关,另外在GMP检查工作遗留的问题高度重视限时解决。其它方面:安全综治,维稳和计生工作都按厂要求完成,对南康厂外车间亦重点强调检查、执行、整改。

六、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在今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的不足,比如:

1、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仍存在不足,管理力度不够:虽然现场管理有要求,物料储备量加以控制,但每次检查仍有不同的问题产生,司务会也多次提及,关键是监管力度不够,部分车间为了产量,迁就班组不良的习惯,没有按工艺要求去执行,特别是车间管理层,个别重视不足,强调客观,不敢大胆管理,回避实质问题,意识和管理不到位,放弃了管理的原则性。

2、工艺技术管理仍薄弱,解决实际问题手段不足:工艺技术的进步是产品质量提高的基础,近年来无突破,主要是实用型技术人才短缺,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对设备、工艺的探索兴趣不高,且人才不足,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车间作为生产的经济实体也无过多时间、精力落实到工艺研究提高方面来。去年遗留的补脾益肠丸水溶包衣替代醇溶包衣的攻关工作仍未完成。

3、质量管理有待加强,物耗管理有待提高:质量和现场管理今年已下了较大的气力去抓、去管。自身比较,是有提高的,但离市场、质量管理的要求仍有差距,同样物耗管理存有差异,特别是南康厂外车间人员素质、水平、设备的稳定性影响了收率的提高,现已制订了相应合理的方案,强化实施执行。

七、2015年工作重点:

2015年又是新的开始,我们将以“五年再造一个奇迹”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进一步鼓励部门职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再创公司新辉煌。明年重点工作如下:

1、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学习2010版GMP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相关人员对新版GMP的学习。

2、强化车间生产执行力工作,按计划进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有效供给,重点做好里水车间改造工作后的生产规范工作,落实整改措施解决生产现物料过多摆放凌乱等现象,使里水的制剂生产符合GMP的要求,向高水平靠拢。

3、继续进行工艺攻关工作,解决存在生产、质量的隐患问题。全面抓紧进行已立项的攻关工作。对日常的工艺技术工作专人跟踪负责,及时完善补充。

4、严格执行收率考核制度。务必通执行制度来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以制度作为约束,凭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