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06:0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区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是进行了部署。多次召集街居体改办、民政局和信息中心的负责同志开会,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部署。经过我们的商量,在十字街街办和绳金塔街办进行试点,并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具体措施和时间步骤。两个街办的书记、主任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人员负责联系沟通和对接,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是开展了调研。街居体改办、民政局、信息中心多次集中召开了信息化建设会议,反复征求意见,制定工作措施,并经常下到试点单位督查指导工作;街居体改办还会同区纪委、区委办先后组织督查组下到全区各街道进行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是摸清了底数。对全区现有街道社区上网状况和硬件设施配置情况做了调查摸底。从硬件来看,我们的街道和社区还是不错的,90%的街道和社区已经上网,所有的街道和社区配备了电脑。
四是组织了考察。由街居体改办牵头,组织了信息中心和试点街道的负责同志到长沙进行了学习考察。信息中心的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还到广州的越秀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发现了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们下一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是招聘了人员。为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信息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懂电脑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计算机应用4人,网站设计1人,这些网络精英的加入,将进一步壮大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队伍。
六是举办了培训。区信息中心对街道、社区干部进行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在**区社区培训学院举办了**区街道社区干部信息网络化首期培训班,桃花镇、各街道社区干部共42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干部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水平。
七是实行了招标。区街居体改办会同信息中心,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江西科能网络公司作为技术开发单位。目前,民政局网站已经建成,局域网正在抓紧建设当中,全区街道网站模型已经初步完成设计。**月**日前可在全区各街道进行推广,年底前完成各街道的网站建设,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各社区全面推广。
八是取得了成绩。试点街道重点突破。十字街街道在社区服务110网站基础上又建立了8个社区网站,使街道与社区之间形成了网上互联和互动;绳金塔街道设立了公共电子邮箱,采取了“三包”一条线的包干形式,也就是街办领导包社区、街办干部挂点社区、社区干部承包责任片的方式,全方位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其它街道也是同步推进。南站街道创建了楼宇信息平台,设立了南站街办经济网专门网站;系马桩街道正在试行网上无纸化办公方式,街道与社区均设立了电子邮箱;丁公路街道建立了街道行政网站,在网上公开各类政策、法规及相关办事流程。总之是各个街道不甘人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为全面铺开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出还要着重注意的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信息化建设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外地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就发现如果一些部门和街道自行设计软件,由于软件不同,技术标准不统一,就容易出现一些近期不能够共享信息,各自为战,形成信息孤岛的问题,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区里一定要统一步骤,坚持信息化统一建设。这一步工作要按照市委余书记、区委刘书记的批示和讲话要求,学习外地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杭州的、宁波的,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得到国家信息部肯定的全国样板城区广州市越秀区,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前往学习和考察。
开展民防工作进社区活动是人防向民防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民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民防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社区民防工作的开展,不断普及人防知识,增强居民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提高民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社区民众防护体系。
二、组织领导
民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工作。
三、民防工作进社区推进目标
2013年达全市社区总数的20%,2012年达40%,逐年递增,“十二五”末完成全市社区的民防推进工作。
四、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单位
镇社区和社区。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参观学习)。5月份,赴区和区组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第二阶段(研究部署)。5月底组织试点单位召开民防工作进社区会办会。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6月份至8月份,落实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内容。
第四阶段(经验总结)。9月份起,对民防工作进社区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好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民防工作进社区,年内完成社区总数的20%。
六、工作内容
以“十个一”为载体,推进民防应急标识进社区、警报信息进社区、应急防护器材进社区、应急训练活动进社区、应急预案进社区、民防工作站进社区,具体内容如下:
“一室”即一个社区民防工作室。有开展民防工作的专用办公室,并挂有“民防工作室”牌匾一个;有民防办公桌、文件柜、储物柜、电脑、电话等基本办公设施,有完善的民防工作职责、制度,并制作上墙;有社区民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建立民防基层组织,成立10人左右的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工干部、党员骨干为组员,落实责任人,分解责任区;有开展民防工作的年度计划,明确有关工作、活动内容、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对年度民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指通科负责)
“一队”即一支民防志愿者队伍。以小区保安、小区物业、居委干部为主,成立民防志愿者队伍,担负宣传教育,心理抚慰、心理咨询、紧急处置等民防管理工作;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民防减灾应急科目开展培训和讲座,重点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和民防应急装备的实际操作;组织有技术特长的民防志愿者,协助做好社区民防日常工作;在社区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灾难事故中,民防志愿者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和疏散人员,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工作。(指通科负责)
“一案”即民防应急预案。根据人民防空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编制不同方式的疏散方案,主要突出天然气泄露或爆炸、地震、台风、火灾等四种灾情的紧急避险,预案中要明确灾难的种类,疏散的任务、疏散对象、疏散时机、疏散路线及疏散安全地域等内容,同时制作以居民小区为单位的人口疏散线路图,每幢楼设有明显的疏散标志,沿路设立显目的疏散标示标牌;家庭应急方案主要让每户居民充分了解本地区或本户可能面临的灾难,根据每户居民的实际情况,家庭应急方案由各户自行制定;组织开展民防应急演练,在科目设计上围绕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包括烫伤处理、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战时人员掩蔽等,展示小区居民防灾救灾方面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及在防空警报鸣响时互动技能,检验小区的灾害应急预案,提高民众防护能力。(指通科负责)
“一窗”即开辟民防宣传橱窗。社区设有固定的民防宣传教育栏,积极宣传民防知识和防灾技能,并定期组织更换,通过宣传橱窗对民防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教育,让居民掌握民防知识和了解民防工作动态。(办公室负责)
“一库”即民防应急器材装备库。器材库中配备手提警报器,灭火器、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安全帽、救生工具等应急设备,以便及时为居民提供民防服务(指通科负责)
“一点”即紧急疏散集结点。根据战时组织人民防空和平时处置灾害事故的需要,在试点小区利用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地面空旷地带建立民众避难场所,在每个避难场所的工程口部,重要路口及地面集结点等位置,根据要求设置人防逃生标志,疏散地域的选择上要本着便于疏散和就近原则,且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在疏散对象上,原则上高层人员疏散到地下人防工程避难场所,多层人员疏散到地面空旷地带避难场所,别墅区人员在自家房屋前后就近疏散。(工程科负责)
“一亭”即建立社区民防电子信息亭。通过信息亭,及时播报社区民防工作动态,灾情预报等。(社区负责)
“一书”即社区图书室有不少于100本的《民防应急手册》。确保社区民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民防志愿者每人一本《市居民防灾应急手册》,社区每个家庭都配发有民防知识小手册。(办公室负责)
过去一年,我中心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养老中心发展机遇,推进落实各项养老工作任务。
一、中心规划
1、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
2、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3、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4、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10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5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3、员工培训,建设队伍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学习中心;综述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25-03
本文所谓的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是指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为基础,组织协调社区内外资源,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场所,使社区成员掌握更多的信息、文化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是新型的服务性学习组织,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组织基础。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作为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教育实践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尝试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轨迹人手,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功能、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一、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轨迹
围绕“农村社区”、“社区学习中心”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关键词进行资料搜集,涉及的文献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社会发展的学术专著,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网络上相关政策文件、讲话报告以及新闻信息等。
在中国知网按模糊模式查找题名“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在1980-2011年间,共有文章13篇(见表1)。
从表1可见,2000年之前没有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篇名的研究论文,2001年以后研究论文的增多与国家政策有直接的关系。综合分析,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究水平偏低。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与制度背景是,国家处于百废待兴与社会全面重建阶段。研究课题主要是宏观取向的城乡关系、农村研究和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抽样调查为辅。研究人员基本是非专业化理论工作者,农村社区研究的理论意识与意义普遍较弱。研究总体水平偏低。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研究步入正轨并初步发展。研究课题包括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社区类型、结构与功能、边区开发及人口流动、社区服务研究和国外社区工作介绍等。研究方法以混合方法为主,研究人员多为理论工作者、决策者和实际工作者,研究队伍构成日益多样化。农村社区研究总体水平提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意识强烈。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研究总体水平跃升到新高度。研究课题主要是社区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和成熟,并引入比较研究视角。研究人员构成多样化,专业化训练程度提高,农村社区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创新程度有了重大突破。
二、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功能研究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农村建立了一个社区成员接受继续教育和扫除功能性文盲的阵地,是农村扫盲工作深化和脱盲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具体体现。在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努力下,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普遍有所提高,经济收入也明显增加(景民,齐志勇,崔建民:2001)。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逐步成为农村的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发挥了学习、政策宣传、文化休闲等三大功能(于章宏,张松斌:2010)。王永平、梁成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具有开放宣传功能、实用有效功能、本土和人力资源功能。崔建民(2007)在总结了十年来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开展情况后指出,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助于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有助于发挥教育的基础先导作用和引领带动功能,优化各类社区资源,挖掘和激发内在活力,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创建示范基地和活动载体;有助于推动贫困农村社区的经济建设,以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l司时,他还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增强了民主意识和学习意识,改善了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崔建民:2010)。在实践探索中,云南省寻甸县六哨乡、联合乡创建了集培训中心、图书中心、发展型基地和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区教育与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王凌,曹能秀:2008)。
国外关于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研究表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有助于学生学术成绩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改善,防止青少年犯罪、吸毒、暴力事件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改善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他们与父母及同龄人的关系,加强社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三、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发展模式与运作机制的研究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已逐渐成为促进社区发展、给全体公民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社会机构。它肯定社区成员的自身经验,鼓励社区成员参与设计和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社区的大部分问题由他们自主解决。在实施“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教育扶贫”项目过程中,有学者结合其他项目,不断探索,推广了“农科教项目结合点”模式、“学校+基地示范”模式、“学校+公司+农户”模式、三教并设模式和农科教机构合并等模式。叶晓斌以周巷镇成校为个案,建立了“一中心六分院”管理体制,该管理体制使周巷镇成校形成了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纵横整合的“超市式”社区教育机制。景民、齐志勇、崔建民指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主要有自然村落型、乡镇中心型和学校中心型等三种类型。于章宏、张松斌在总结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可以采用县级电大主导模式、对等主体的服务性合作模式,增强发展后劲,构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
为探索以学校教育促进农村学校和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路径,王凌、曹能秀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六哨乡、联合乡,开展了依托学校建立贫困民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探索。结合六哨乡和联合乡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和社区合作、地方政府支持、高校项目引领、社区全员参与的多元合作的发展模式。为实施上述模式,实行了以职能中心、以基地为示范、以学校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以可持续为原则、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运作机制。龚文华在《上海市嘉定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建设三例》一文中介绍了上海市嘉定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三个典型案例:毛桥村的“农家书屋”(该工程是一项面向农村、基层农民的公益性工程,以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以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等问题为任务的一项文化工程)、永盛公寓的农民工教育和海伦小区的“百姓三台一户”活动,借此实现“以小见大”和“一
沙一世界”的初衷。
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试图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代表的地方自治政府机构来管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1993年,尼泊尔的Banepa市在开展扫盲运动时,建立了社区学习中心(CLC),该中心由Banepa市同其他非政府组织联合建立,下设专门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多个子CLC,其管理注重团队和群体的协作与配合。这一中心为新文盲提供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帮助成员形成归属感,确保社区学习中心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活动内容研究
关于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活动内容,学者主要从农村扫盲、职业教育、卫生健康教育、文体活动、妇女发展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陈玉华和景民以甘肃省“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教育扶贫”项目为例,针对贫困农村社区中的妇女群体、成年男性和因各种因素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如扫盲、卫生健康教育、政策宣传、社区服务等(陈玉华,景民:2003)。2006年7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崔建民根据多年实践和研究,形成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并与乐施会合作,在镇原县方山乡十八岘村、张大湾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研究,活动内容包括机井建设、农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支农、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改善卫生医疗条件等。
尼泊尔加德满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联合协会(Kathmandu)在不同地方建立和推广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识字、计算、生活技能和谋生能力等方面。具体包括:组织扫盲、扫盲后教育及其他文化学习活动;功能性和职业性的活动;社区基础设施发展活动;健康野营活动;文化遗址保护和环境保护活动;信贷互助活动、自我发展项目、妇女发展项目等。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学区的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计划针对学生学业上的重点难点,提供至少一个小时的学习指导活动,一个小时的运动、游戏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每个中心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小吃、点心以及免费送学生回家。美国特拉华州的男孩女孩俱乐部是全国性的校外社区学习中心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为美国大量放学后独自在家的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去处,并提供一些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益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学习辅导、体育锻炼以及品格养成教育。
五、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晓娜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加快了农村社区成员致富的步伐,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定位不明晰,认识不到位、经费短缺,来源无保障、资源匮乏,渠道受限、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经验缺乏,理论不成熟等。陈玉华、景民(2003)在《甘肃省“贫困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实践及对策建议》一文中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意义认识不足、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均衡、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论滞后实践、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共享的成熟经验等。崔建民认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还存在长效机制不够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学前教育重视不足、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等问题。
国外21世纪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计划虽然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一计划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由于资金缺乏,这一计划在联邦拨款用完以后难以继续维持下去。尼泊尔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社区居民仍然不知道教育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社区中所剩机构寥寥无几,动员其他不同的机构非常困难;缺乏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法律地位的支持;乡村发展委员会不能从平行机构中获取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社区成员能力有限,在没有足够的报告写作技能,以致不能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联系到不同的机构。
汉口一家眼镜店的店主农先生说,很多人都看中了开眼镜店有利可图,但这个行业的竞争也特别激烈,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细分市场蛋糕
农先生是湖南人,在武汉经营眼镜店已有些年头。据他介绍,自己创业开眼镜店,地段选择尤为重要,通俗地说必须找人多的地方。然后,分析眼镜店所在地段的主流消费群体,确定店子的经营定位,因为现在竞争很激烈,市场细分显得尤为重要。
比方说,开在学校内的眼镜店,经营面积不必太大,可定位普通学生消费得起的中低档产品,适当搭配一些高档的镜片和镜架:开在闹市区的眼镜店,不妨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从近视、老花到太阳镜、运动镜等,品类不妨全一些,流行时尚元素不妨多一些,但仍应有所侧重点,以吸引固定消费人群。
地段、定位不同的眼镜店,开店成本差别较大,一个20平方米的校园店10万元之内就可以启动,而一个商业区的定位中高端的店面,不到一百平方米的面积,往往需要三四十万元才能搞定。农先生说,开店成本主要包括四五万元的普通设备投入、店铺租金和进货费用等。而眼镜从几十元钱到几千元的都有,只要店主可以找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准确,一般都有利可图。
特色经营取胜
据农先生介绍,他的眼镜店之所以能够做大,定位中高端消费群体,加上“平价”特色,是经营的秘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开眼镜店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技术人员必须专业,服务方面必须替顾客考虑周全,产品尤其不能以次充好。”农先生说,同样的镜片和镜架,他的店采取平价销售策略。比一些品牌店便宜许多,顾客的要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普通的维修从不收费,长期坚持下去,老顾客自然就多起来,而且口口相传,生意自然越来越好,,
一般来说,决定从事眼镜行业后,可先调查专业市场,向专业人士了解学习验光、配镜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地方,如职业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通过学习达到开店的技术要求。
农先生表示,初入行经验不足的经营者可选择加盟店形式,技术和进货方面都不用太操心;专业经验丰富者最好选择自己开店,这样对市场的把握和成本控制更为灵活。一般在武汉,中低档产品可在本地进货。高档一些的产品还是到广州、深圳等地采购为好。
但无论是加盟店,还是自营店,都必须有自己鲜明的经营特色。才能立足市场。
小区饰品店巧经营 月收入能近万元
从万元成本到月入近万
刘先生是朝阳路一家饰品店的店主,他经营饰品店已经有五个年头了,白手起家,小打小闹,如今已经开了两家饰品店,月收入近万元。刘先生说,当初有朋友劝他,北京有那么多繁华商业区,大大小小的饰品店数不胜数,投资进来很可能血本无归。但刘先生走访了朝阳路周边的街道胡同后。发现饰品店很多都扎堆在商业区,许多居民区却没有。
由于前期手头资金仅有一万多元,刘先生决定避开中高档饰品零售市场,转而投资并不被人看好的低价饰品自选超市,吸引社区及附近学校爱美的年轻女性。一个多月后,刘先生的饰品店开张了,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月租金仅2000多元。但开业头一个月,客流量不少,日流水却并不大,不少居民是进来看看后又离开了,并没有购买。为此,刘先生十分苦恼,他走遍了京城所有类似的商铺,从中挖掘出三四家与自己目标类似的商店。学习经验总结原因后发现,原来自己的“致命伤”是经营品种不够丰富,门店装饰不够时尚。定价过刊氐端化。
为此,汪先生果断地借了7000多元钱,找来设计师精心装修,完全与时尚品位接轨,使路过行人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吸取同行经验教训,他反复叮嘱当导购员的妻子服务态度要不卑不亢。而自己则当起了专职采购员,根据市场信息与高档饰物新品走向有选择性地决定进货品种,不对上市新品照单全收,同时对于价格要求严格,单品不能高于10元钱。
我们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也频繁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应对灾难。下面给大家分享小学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精选2020.欢迎阅读!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制定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取得了一下成绩:
1.防灾减灾活动氛围浓厚。
(1)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2)5月12日之前,在校内悬挂了横幅,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2.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观看了防灾减灾教育宣传片。
(3)围绕“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为主题,刊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抄报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4)开展了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3.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长室、总务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运动场地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通过强化责任,严密组织,可以说本次防灾减灾活动取得了实效。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2
一、活动主题
20_年5月12日是我国第_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的主题为“将预防付诸行动,让安全融于生活”。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我校将于5月7日–13日期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和应急知识进一步得到普及。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二、组织机构
古河中心小学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和全体成员
三、活动时间
20_年5月7日––5月13日
四、活动主要内容
1.各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
2.对全体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法》的教育宣传,发放宣传材料, 组织知识讲座;
3.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应急演练。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立活动组织工作机构,把此项活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2.精心准备,周密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可行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3.动员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广泛参与,使防灾减灾的意识深入人心。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3
5月,我办与各办事处和相关学校进行了协商,就系列活动期间,组织疏散演练等活动进行了协商。各示范学校,均表示支持活动开展。5月8日,我办向73个已建成民防工作站的社区下发了活动通知,明确了系列活动期间,各社区要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并在5月9日上午鸣放防空警报时段,统一组织疏散演练。
1、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5月3日下午,我办派出人员到下洪社区为居民讲解防灾减灾知识,先后讲解了防空警报的识别、地震逃生、禽流感预防等知识,还在现场向居民发放了人防知识宣传手册,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日报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
5月9日,津陇和圆梦社区联合组织了疏散演练,日报记者到场进行了采访。
5月12日,区人防办与区相关部门和办事处一起在民富园广场进行了防灾减灾专题宣传,活动时间共发放传单2000张、《市民防灾减灾手册》1000本,并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与防空防灾相关的问题,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电视台当晚进行了报导。
5月10日上午,解放路小学组织了全校师生进行了以防震为背景的疏散演练,演练过程中组织有序,动作确实。同学们表示,通过演练,学会了逃生知识,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和自己的朋友,让更多人受益。区防办副主任带人到现场进行了指导。
5月19日上午,73个社区进行了疏散演练。各社区均组织正规,行动有序,演练达到了预定目的。市办黄书记到绿地南社区进行了指导。
2、保障工作扎实可靠
为搞好此次活动,区防办进行了认真的分工,社区活动和学校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指导。为解决社区缺乏活动经费的问题,各社区活动用横幅由区人防办统一制作,并一一送到各社区。
3、做好媒体宣传工作
系列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做好媒体宣传工作。5月8日《鼓城晚报》A05板和A11板对下洪社区和阳光美地幼儿园的疏散活动进行了报导。5月12日晚电视台《夜新闻》、5月13日《日报》头版和A02版对我区民富园广场的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5月20日《都市晨报》对钟鼓楼社区的演练活动进行了报道。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4
为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我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学校预防控制能力有效增强,全体师生应急知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升。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为了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组织实施,学校领导班子讨论与研究宣传周活动的内容、要求、目标,制定《学校“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具体组织宣传周的各项活动。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5月7日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了以《如何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三、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四、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各班开展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学校收集整理印发防灾减灾宣传材料,要求每个班级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认真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震、防火、防雷电、雷雨天气、泥石流等安全教育,让学生将安全牢记在心中。
五、学校张贴安全宣传标语,电子显示屏滚动显示标语: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并利用校园广播对全校师生积极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六、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将安全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并于5月13日前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等,开展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进行了及时的整改,使学校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七、开展了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
我校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宣传动员。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最大程度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我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继续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5
为了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学校根据学校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开始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牢记汶川、玉树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减灾从社区做起,教育从学校开始”“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师例会学习等途径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各校区还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出好了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各班出好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学校开展有效地开展了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10日,利用周一例会时间,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制定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共同学习安全演练方案。
(2)5月12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
(3)5月12日下午第一堂课,各班组织学习《应急避灾手册》。
(4)5月13日中午,通过小百花电视收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蟾童》。
(5)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安全演练活动:5月12日下午14:28,全市鸣放警报时间,开展师生紧急疏散演练,随后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反应力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德育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
(6)5月10日至14日,各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7)5月14日晨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一年级口答,二——六年级笔答。
四、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下,由校长室带领,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今后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促进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校德育处、团委每学年、美学期开展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拓展学校素质教育领域。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得到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常规管理监督网络机制。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尽情展示“东林学子”、“女中学子”的风采。
三、活动主体:
全体高中学生。
四、活动形式和要求:
1、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组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活动时间量为1小时/周/人,或1工作日/月/人。
各活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合作,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主动联系活动单位,简要制定了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意识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社团(义工团等)为单位,由学生干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五、活动时间:
双休日、“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寒暑假。
六、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6、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7、积极参加“感动无锡”、“活力无锡”寻访实践活动,并有学生活动小组获奖。
8、参加“文明使者在行动”交通协勤活动。
9、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10、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七、活动效果:
(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五)、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八、活动小结:
【关键词】继续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9-02
1 继续教育与护理的关系
1.1 继续教育 是为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
1.2 护理 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必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和治疗称为护理,或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不但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并且还应有共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客观规律。赖以生存发展就在于从理论上、技术上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因此,必须实施护理继续教育。
1.3 护理继续教育是建立在在已获得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的终身学习过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为提高注册护士在护理实践、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增进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方法而安排的学习过程。护理也因广大护理工作者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而充实发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继续教育也因护理而体现其广泛性。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 护理也要继续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从传统的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身心护理。维护和促进健康,除了各系统疾病护理外,还有健康护理,慢性病的防治,晚期病人的临终护理,健康教育以及老年护理。并且它还是系统的、连贯的、全面的、有计划有目的。而这些是需要取得病人认可和密切配合下完成。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能力的不断增强,可见护理工作日渐广泛。护理责任之重大,是需要我们长期进行努力和不断学习,仅靠在学校所学知识,简单的工作技能,缺乏心理、人文、社区和家庭护理的相关知识。无法适应人们健康的需要。难以承担如此之重任。因此,必须实施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更新观念,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3 继续护理教育的方式
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知识的不断老化,二者矛盾的焦点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
3.1 自学考式是它实施的最佳途径之一
自学考式因它没有时间、地点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也不受工作、家庭、个人、经济等困难的制约,而且对所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一个最公证的评价。所以能被普遍接受。使更多护理人员获得继续学习,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又因没有老师的辅导就能系统的规范的结合于临床对原有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巩固、更新。在学习中相互讨论,取长补短,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技术水平。增强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更新。
3.2 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外出进修
引进国内外新东西,结合当地情况,去粗取精,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更迅速直接地了解医学发展水平,发展动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及个人的能力起到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增强紧迫感。强迫自己不断学习,接受继续教育,才不至于落后。
3.3 结合临床、互相提问、互相讨论
这种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比较直观,比较实用地获得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利用业余时间去获取新知识。工作内容和范围得到不断的加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单一的技术操作变为多功能的科学操作,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达到学习与工作迸进的方式。把系统集中的长时间学习与分散,化整为零。达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总之,护理最终目的是为改善公众健康,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不开展继续教育,难以实现最终目标,但是没有一定的书本知识及简单的临床经验,继续教育也只是虚有其表。不能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也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因此,护理因继续教育不断丰富、发展、继续教育也因护理而得到补充,体现了它的广泛性,二者相互作用而发展与充实。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居委会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8-02
甘肃省临夏市水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临夏市东关街道办事处。该社区共有居民1 281户、5 351人,其中流动人口占48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8%,因此,是典型的人口结构复杂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该辖区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较低,无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各项工作中面临的难度较大。
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目前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该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从而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针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二是深入调查受访对象所在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状况;三是总结社区居民对于目前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评价和建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希望可以及时了解目前社区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情况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一、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亮点工作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水泉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题,以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和打造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为载体,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一)树立党建品牌,搭建党群连心桥
水泉社区于2009年7月创建了社区“爱心金桥”党建品牌,组织社会力量救助孤寡老人、病残家庭、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近年来向340余户贫困群众发放面粉、衣物、助学款等共计8.2万余元。同时,筹资9万元帮助3户特困危房户对危房进行了新建;筹资4.2万元开展“情暖斋月”的爱心救助活动,向辖区520多户困难群众发放面粉780多袋;筹资2.8万元对辖区新村1 100平方米的路面进行了修补硬化,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通过实施“爱心金桥”这一品牌活动,旨在以社区阵地和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为桥墩,爱心和奉献为桥身,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二)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区
在社会管理方面,水泉社区一是把惠民政策落实工作当作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按“四议两公开”和三级公示、三榜定案的要求,不断规范工作程序,保证了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狠抓社区治安和矛盾纠纷治理工作,推进“平安社区”建设。三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使辖区内宗教健康发展。四是努力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认真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劳务输出、物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针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共发放了调查问卷80份,收回问卷78份,有效率达到了97.5%。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对象中女性居民为48人,男性居民为30人;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别占23.08%和19.23%,可见水泉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社区居住时间方面,受访社区居民主要集中在10~20年、5年以下这两个时间段,所占比例分别为42.31%、30.77%,这与该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等因素分不开。
(二)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在社区为居民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的调查中,超市、餐饮、理发店、洗衣店、家政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65.38%、53.85%、38.46%、23.08%、19.23%。结合数据可知,洗衣店、家政服务所等便民生活设施相比还不够完善。针对社区提供了哪些医疗服务设施这一问题,备选项中综合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门诊所)所占比例分别为7.69%、46.15%。由此可知,水泉社区门诊所的普及情况良好,且基本上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就医需要。
在社区环境卫生方面,水泉社区扎实开展城市综合管理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整治辖区的市容环境卫生,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执行社区干部分片责任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社区环境已有显著改善。针对社区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绿化面积少、环境卫生时好时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3.8%、37.9%和18.3%。
在对社区治安状况的调查中,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治安管理还是比较认可的。其中,在已发生的治安突发事件中,主要以车辆被盗、街面扒手、非法违章扩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为主。
为了解社区文体娱乐建设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调查:(1)问及社区附近是否有学校时,80.77%的受访者回答有幼儿园,同时26.92%和19.23%的受访者回答有小学和初中,15.38%的受访者回答不太清楚。(2)关于社区开展文娱活动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社区经常开展、很少、没有、不太清楚所占比例分别为5.2%、29.9%、47.0%、17.9%。经过了解,水泉社区提供的文体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报纸宣传栏、健身设施等方面,因此,这方面服务还有待完善提高。
水泉社区在就业方面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有就业指导培训、积极提供就业机会等;在社会保障领域提供了帮助低保对象申请享受国家低保政策、上门慰问探望、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服务等。针对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情况,10.2%的居民认为非常满意、24.6%的居民认为比较满意、49.5%的居民认为基本满意、15.5%的居民认为不满意。 通过对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大多认为社区居委会办事效率较高,比较能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对社区公共设施、环卫设施、医疗保障设施、老年人、残疾人服务设施等服务是比较满意的,环境绿化、劳动就业服务、家政服务、治安、文娱活动等社区公共服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水泉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基本上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但社区利民便民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社区开展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使社区环境明显改善,但周边污染顽疾仍是影响居民生活的弊病。(3)社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缺乏创新和特色,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居民的需求。(4)社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和素质还有待加强。
(二)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切实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与实际需要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结合水泉社区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水泉社区主要是依托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的要求和街道安排的工作为主。因此,面对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化,社区应当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个人等投入到公共服务事业中,弥补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局限,保证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例如,可以为老人、残疾人提供各种应急、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托幼、小饭桌、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
2.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水泉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附近有汽车站、市场等,人流量大,环境卫生情况时好时坏。要切实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第一,应当更新环卫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确保环境保护资金的有效使用;第二,可以通过发放环境保护知识手册等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第三,应当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维护中来,对于卫生环境较差的路段,可以通过制定惩戒制度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综合多种措施积极治理这一问题。
3.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要解决未就业、失业居民的就业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首先,社区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社区要切实加强社区未就业、失业人员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信息库,及时将社区得到的就业信息送到社区居民面前[1]。再次,社区要根据实际就业的需求,定期开展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未就业、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最后,社区可以结合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鼓励、支持和引导未就业、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向餐饮、修理、服务、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既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步。
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惠及广大贫困群众,因此,社区在加强社会保障服务方面,一方面,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涉及惠民政策的内容实行“四议两公开”,保证惠民政策的正确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低保补贴条件、因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再享受惠民政策的家庭和人员要及时进行核销,同时,对新申报通过的低保户、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和人员要保障其应当享受的惠民待遇。
4.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目前,社区工作人才缺乏的困境在该社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普遍较低,还要承担包括计划生育、社会优抚、环境卫生、城市低保、社会治安、民事调解等多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要解决这一难题,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科研机构来培养社区公共服务专业人才;二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具有专业服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效帮助,从而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参考文献:
[1]牟红.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47.
[2]罗振宇.我国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以成都市青白江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作用为例[C]//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76.
[3]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夏学贤.济南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建构[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卫生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
(一)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XX市的贯彻实施,王国平书记、XX市长多次就如何做好医改工作作出批示,市医改领导小组多次XX市深化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卫生部门作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主力军,积极XX市医改办开展工作,认真做XX市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准备工作,包括前期改革经验总结、现状调研、信息收集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工作思路。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
(二)推行医院集团化管理。在成功XX市一医院、市妇保院、市四医院、市妇女医院、杭玻医院“五位一体”XX市六医院、市十医XX市儿童医院“三院一体”集团化管理基础上,建立浙医二院-市滨江医院、邵逸夫医院-市下沙医院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名院集团化模式,以资本品牌为纽带,探索“市校合作、股份运作”的新机制。10月份,成功举办了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高峰论坛,王国平书记、杨卫校长都亲自参加论坛并作重要讲话。除在新医院建设等增量卫生资源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外,对存量卫生资源也进行了资源整合,市中医院将领办丁桥医院的建设。
(三)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在前期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命名标识、统一人员调配和培训、统一药品采购和价格、统一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统一信息管理、统一财务和分配制度,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提供了政策保障。XX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见》,切实保障了乡村医生的权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基础建设进度,卫生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加快新医院建设。市滨江医院主体工程已顺利结顶;市下沙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20层;市第十医院(市西溪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8层;市儿童医院(筹)挂牌试运行以来,门急诊日均350人次,门诊医疗综合楼已进入规划指标论证;市妇女医院即将完成桩基工程;市之江医院已完成医院选址;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已确定医院选址;市二医院即将兴建门诊医疗综合楼。XX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于6月份全面投入使用。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县(市)XX县级医院也实施了迁建、扩建和新建。
(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以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建XX市级管理平台,并试点在主城区运行系统软件,初步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主城区统一数据库的电子健康档案已达10万余份。XX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XX市卫生数据中心建设、XX市卫生专网建设正全面开展,一期工程会商系统已经启用。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试点在三级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网上会诊、临床路径管理等探索,试点并通过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规范院务公开工作。
三、打响健XX市品牌,城市健康形象进一步树立
四、成功创建卫XX市,区域卫生实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手语翻译专业 课程计划 设置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聋人2000多万,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残疾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聋人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聋人参与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宽。手语是聋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语言工具,是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聋人要提高生活质量,如旅游、购物、就医、存钱取钱、邮寄物品、了解电视新闻等,如果没有手语翻译的参与那就无法实现高质量的交流与合作;要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如普通中小学、大学没有手语翻译随堂翻译教师的教学,他们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要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如参加大会、观看演出、为社区服务、处理有关诉讼事宜,享有知情权等都需要手语翻译。
目前我国由于专业手语翻译人员的缺少,使聋人群体的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创办手语翻译专业,不仅是聋人群体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只有中州大学一所学校开办手语翻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从数量上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情况下,营口职业技术学院特师教学区把开创手语翻译专业看成了一种使命和责任,经过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论证,我院定于2011年9月正式招收手语翻译专业学生。
课程计划包括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范围、知识能力与素质分解、课程计划进程表、专业核心课程说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课程学时分配比例等。课程计划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手语翻译工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法。查阅国家及省教育厅对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了解高职院校的课程计划的相关文献,参考以往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
2.调查法。到省内及全国各兄弟院校调查了解与手语翻译相关专业的课程计划。调查了解各级残联、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以及聋人工厂等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经验总结法。根据已有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研究比较现有计划与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异同,制定手语翻译的课程计划。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计划的研究制定,探索培养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目标在于培养面向聋人群体服务,具有与手语翻译专业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手语翻译理论知识、手语翻译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聋人手语语法特征且能进行手语与汉语互译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培养规格,确立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共性化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和质量等方面的共性要求,更要依据特师教学区的办学条件、手语翻译专业发展规划和培养对象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等,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大力拓展专业方向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同时,认真调查各相关行业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手语翻译专业培养面向的就业和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手语翻译培养规格。
2.依托特殊教育课程计划,研制手语翻译课程计划。深入分析兄弟院校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计划和本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的应用性、时效性,从手语翻译专业自身特点出发,查找存在的问题,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聘请特殊教育专家和资深互译聋人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
3.处理好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计划的设置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处理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课程计划的设置既要遵循通识课“必需、够用”的原则,使学生能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工学结合”思想,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环节教学设置,单独设置实践课程,使学生能更好地结合手语翻译专业的要求,加强学生对聋人的了解,增强手语翻译能力,尽快适应手语翻译工作。
五、课题研究主要观点
1.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明确手语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标准来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评价。另外,要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2.通识类课程要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
通识类课程通过设置广博的、宽泛的基础知识课程,使学生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树立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观念的过程中,掌握所学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科、专业拓展的底蕴,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3.专业课程要有针对性与适应性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基础课要符合手语翻译专业的基本要求,进行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培养,主要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课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聘任资深互译聋人担任手语翻译专业学生相应学科和领域的导师,介绍与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相关的知识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以及相关学科发展情况。
4.适当增加实践和实训环节
在课程计划中要适当增加见习、实习的课时,并加强实习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合作能力。建立手语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专业特色的形成;将学校招收聋人专业班、学校所在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聋人聚集的福利企业做为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亚洲.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设想[J].中国特殊教育,2002(2).
[2]刘全礼.再谈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关键词:探索;支持策略;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立项依据
1.1选题意义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开始的引导语言,有效地触发生成活动,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并适时、适机将问题引向深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为幼儿创造潜能发展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运用支持策略时所采用的支持包括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直接支持包括口头支持、符号支持、肢体支持、脸部支持、参与支持等非物质支持和物质奖励等物质支持两类。间接支持包括环境的创设、家园的沟通和利用社区资源。不管是哪一种支持,都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2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者多侧重某一学习有障碍的特殊群体的学习活动中支持策略的运用情况。幼儿教育领域中多从幼儿主题活动入手研究教师的支持行为,针对幼儿的学习和游戏中的探索行为研究较少。如金冬来研究指出:通过教师进行多种有效的支持行为策略实践,促进了幼儿自我意识、社会关系认知、整体思维和表征行为方面的发展,变通和灵活。黄桢、陆丽莉指出教师适宜、有效的支持促进了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推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积极有效地运用支持策略可有效促进幼儿的探索能力。但教师支持策略运用的现状,幼儿在学习、游戏和活动中具体的探索类型的系统研究以及教师支持策略运用的效果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大规模、较全面的实证研究来探索幼儿在课堂学习、主题活动以及游戏等无意识行为中的探索类型,以期使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进一步培养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活动自,促进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人格等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研究设计
2.1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以调查问卷形式调研教师对幼儿探索进程是否能有意识地采取有效的支持为切入点,探索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运用现状;以观摩幼儿美术、舞蹈、英语、科学等多学科的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个案分析幼儿在学习和主题活动、游戏中主要的探索类型;同时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师对儿童探索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活动类型采取的支持策略类型;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策略运用对比研究,探究如何在儿童的学习和活动、游戏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支持策略。
2.2研究计划
在研究预想期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提出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计划。在研究探索阶段确定研究对象,跟踪调研,对不同研究对象的探索类型、能力加以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发表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论文。深化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实验活动、经验论文、专题座谈,着手阶段性总结,完成子课题经验总结报告。汇总改进阶段集中材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形成有效的经验,以达到推广的目的,总结阶段性成果。最后总结经验,提出前景展望,结题。
2.3研究方法
研究中拟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培养幼儿探索活动中教师支持性方面的研究动态,借鉴有效的支持策略。以多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开展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及幼儿探索行为的变化进行课题开展前后的问卷调查。通过不同年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不同类型的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的不同阶段、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家园合作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五个方面对教师的支持行为进行观察,撰写观察记录,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支持性策略,撰写案例。在研究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的过程中,专业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密切配合,针对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支持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实践者对自身的支持行为不断反思,调整和改善主题活动方案和支持策略。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针对幼儿的探索行为及教师的支持进行实验研究,将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3.研究预想
本研究通过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幼儿主题活动,对幼儿探索类型与教师支持策略加以分析,并针对教师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调整,挖掘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总结研究其方法经验,积极有效地运用支持策略促进幼儿学习、活动和游戏的探索能力通过较全面的实证研究,更好地将幼儿在课堂学习、主题活动以及游戏等无意识行为中的探索表征具体类型化,使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持策略同时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设置。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处理好教师预设和儿童生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J].幼儿教育,2001(6)
2.刘占兰.教师因材施教的策略[J].学前教育,1999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