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06:5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英语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已成为各国共识。近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功。200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涉外商务活动发展迅速,使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开始重视商务英语培训。商务英语培训是以语言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以企业商务人员和即将迈入职场的人员为目标,以商务活动中常用英语为重点的一种培训。其特点主要在于其培训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
但当前的商务英语培训基本上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是否足以培养能够成功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必备能力呢?
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先来谈谈跨国商务活动的实质问题。从客观现实来看,跨国的商务活动从表面看是跨国交际活动,从实质看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跨文化人际交流的成败将决定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
根据Baguley的定义,商务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技巧,从本质上讲有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双向交流过程。Varner and Beamer还进一步补充到,商务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交流是发生在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不同的商务文化背景的时候产生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交流的障碍尤其突出,当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是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想象交流是多麽困难的一件事。Gibson也分析到,如果交流双方之间有太多不同的“文化干扰”,交流随时都可以被中断。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对商业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交际是跨文化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二、跨文化交流的前提
跨文化交流通常包括各种经济商务主题。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商业人士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价值保持相应的敏感度,以此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帮助商人在不同国家文化的环境中交流成功。因而,理解文化对跨文化交流培训是重要的。
西方人与中国人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可分述如下:
1.寒暄方面
美国文化强调“人事分离”,感兴趣的是实质性问题。因此他们谈话涉及不相干的事情及了解对手的时间很少,短暂的寒暄后即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此外,美国人幽默感强,爱开玩笑。
2.交谈方面
强调时间表“专时专用”,注重直率和讲实话。再者喜欢反驳,公开表示其反对意见。
3.思维方面
美国人往往把复杂的事情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问题。大任务由一系列小的任务堆积而成,比如提出价格,包装,交货等等问题,再依次解决。
三、跨文化交流的内容
交流既包括语言的交流也包括非语言的交流。
1.语言的交流是相当重要的
在语言的交流中,交流者不仅需要个人语言技能,如听、说、 读、 写,而且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如谈判、演示和说服等技能。商务英语培训应该把这些技巧贯穿于整个训练,尽可能设计一些模拟交流场景帮助训练者应用这些技巧。
(1)谈话技巧(Speaking Skills)。当非英语母语交流者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交流者之间进行沟通时,有效的谈话技巧十分重要。因为这种场景的交谈不仅要求通畅流利和准确达意,而且还应讲究一定的效率。Adair特别强调了以下六个标准:清楚、 准备充分、 简单明了、 生动幽默、 表达自然、简练有效率。以上六点是给培训者提出准备谈话交流的明确标准,培训师应帮助他们用以上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谈话,在充分练习后进行点评,详细分析以上哪点做得更好,哪几点还需要改进。
(2)演示技巧(Presentation Skills)演示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如产品演示、会议演示、个人总结演示等。在商界中,各种形式的演示都被看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率和灵活的交流方式。当然,这种演示交流往往既要求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交流技巧。许多商务人士发现,工作的成功绝大多数取决于他们能够组织好自己的观点并且有效地演示表达出来。因此,要想让培训者领悟这些演示技巧的精髓,应该在课堂上提供给培训者进行演示的机会,并且留心观察,帮助培训者找出演示中存在的交流技巧的问题,培训者应从亲自锻炼中掌握演示这一重要的交流技巧。
(3)高级的谈判技巧。(Negotiation Skills)谈判是一种双方或者是多方为了解决问题,达成协议而进行的商谈和商讨的过程。谈判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建立商务关系,同意进行谈判,交换信息,提问,选择,提出条件,商谈,达成一致和总结等。培训者必须明白谈判的任一阶段都可能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谈判的技巧均有所不同。为了帮助培训者顺利展开谈判,应该在分析各国文化对谈判影响的基础上,多对他们进行模拟谈判的训练。
培训师可以要求培训者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模拟谈判,一组是英国商人,另一组则是中国商人。在交流时,培训者应该充分考虑到英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英国是high IDV(individualism),low PDI(power distance)的文化,中国商人应当更多尊重英国商人的个人权利和决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想法,因为清楚直接的交流是low PDI英国文化的体现。
2.非语言交流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两者相互补充,密切联系
(1)面部表情。在东西方文化中,东方人比较含蓄,面部表情也不习惯过于直露;而西方人则较为直率,喜怒哀乐较易表现在脸上。比如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表示,而日本人在商业谈判中几乎很少微笑,只有谈判已近成功的尾声时才会展露笑容。日本人甚至会把随意的笑视为是不严肃甚至是嘲笑。再如眼神交流,美国人把直接的眼神接触视为诚实坦率的表示,闪移不定的眼神意味着不诚实和没礼貌,而日本人却认为不直视对方的眼神是表示尊重和谦逊。
(2)身体姿态。身体姿态,包括手势在内,在不同文化中差别是很大的。无意中做出的体语或手语,都可能导致交际的失败。如我们大家熟知的“OK”手势,在美国表示“行,可以”,而在法国,这个手势的意思正相反,意味着没有价值的“零”,而在日本则代表“钱”。显然,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商业交际时,这个手势不可以滥用。又如见面时的体语,美国人可能会与对方拥抱,或拍对方的后背表示友好,中国人和日本人一般是难以接受这样的见面方式的。再如中国人喜欢翘二郎腿,而中东地区的人会认为这是极大的失礼行为,因为他们认为脚底是人身体最低的最肮脏的部位,向谈判对方露出脚底无异于贬低和侮辱对方。
(3)空间与相互距离。个人空间的大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约定俗成。与东方人交谈的西方人,常常会觉得个人空间被入侵。研究者发现,美国人认为4英尺~12英尺是在正式场合进行洽谈的合理距离,而亚洲和阿拉伯文化中则较少考虑私人空间问题,他们会认为越近的距离会使关系越亲近。因此美国人与日本人谈话,很可能在无意中被日本人的“紧追不舍”逼得节节后退,造成喜剧般的效果。
由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跨文化交技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商务英语培训作为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种有效的途径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以及对跨国贸易感兴趣的朋友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aguley, P.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for Modern Business[M].Berkshire:McGraw-HillBookCompany,1994
[2]Varner, I and Beamer,.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oston: Irwin McGraw-Hill,1995
[3]Janch,F.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 Introduction(3rd)[M].California:Stage Publications.Inc,2001
[4]Gibeon,R.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才需求 商务英语 教学创新
一、引言
“一带一路”推行是以经济贸易为主要载体、以互联互通为核心概念、以互利共赢为基本目的的跨国战略合作设想。该展露对应形成的我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势必会产生迫切的人才需求,势必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由此可见,对“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概述
就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对其中相关投资政策解读、专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等均较为缺乏,在商务英语专业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尤其是英语翻译,相较于自身应当拥有的商务专业知识、技能存在不小的差距,由此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政策交流信息的准确性。所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除去离不开“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此类重要经济支撑外,还离不开大批量人才的支撑。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基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为商务英语教学带来大量机遇。首先,伴随“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企业势必迎来更多进入世界舞台的机会,面对此种情况,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其次,政府开展顶层设计,对各所高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的功能进行相应赋予,防止了雷同现象的引发,促使商务英语资源得到相对有效的配置。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行,英语教学必然会开展改革,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理的调整,进而促进商务英语教学的有序进行。
2.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大环境下,商务英语教学也必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一带一路”涵盖了极为广泛的语言,伴随教育经费朝其他语种的逐步倾斜,势必使商务英语教学投入遭受一定影响,由此还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生源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使得一些优秀生源朝其他语种流去。其次,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倘若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不开展改革创新,所培养商务英语人才难以满足人才需求的话,t其将会遭受来自现代化商务英语培训机构极大的挤压。
四、基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的商务英语教学创新措施
1.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用以教学导向。“一带一路”需求对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因而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均要开展相应调整。应当把过去关注对商务基础知识的掌握调整为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翻译能力的培养。将市场需求,特别要将拓展“一带一路”外向型企业人才需求用以教学导向。当今社会,市场选择人才已然取代了过去的人才选择市场,要想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务必要秉承国际市场理念。在教材选择方面,应当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切忌受不同机构评估驱使,对各类规划教材进行盲目选取。对于商务英语而言,高校专业英语教材选择还应当结合其专业特色,充分考虑其岗位特征。在教材设计方面,结合学生进入社会的工作需求,可强化引入包括“一带一路”拓展相关的一般国际标准的操作指南、产品简介等素材,并结合组织相应的课堂活动计划。除此之外,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调整应基于对“一带一路”的全面系统调查,有目的性地开展。
2.结合“一带一路”实际特征,实现商务英语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结合“一带一路”实际特征,自其交际性、实用性着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采取多元丰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案例为教材,推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善于合作、积极探索的能力。除去要开展理论教学方法改革外,还应当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打造起教学、科研及生产培训有效相融的实践教学基地。此外,要还应强化对学生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的培养,通过将语言学习与信息处理开展相融,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参与一系列商务活动的能力。
3.基于“一带一路”外向型需求,实施“产学合作”培养模式。大力推行“产学合作”,增进企业对教学的有效参与,进而强化学生学习针对性、目的性,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达成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立,应当首选具备进出口条件的企业,如此为学生创造工作一线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与相关外资企业达成共识,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推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组织管理与教学形式。如此一方面可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开拓出一条产学合作的创新道路,一方面可提高对学生商务技能的教学效果,进而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予以必要的环境、土壤。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战略承载着全面开放、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是我国经济再一次发展的重要契机。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内涵,全面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用以教学导向”、“结合‘一带一路’实际特征,实现商务英语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基于‘一带一路’外向型需求,实施‘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等,积极促进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贡献一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商务英语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开展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特征,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往往以实用英语为主,主要涉及商务礼仪用语、商务会谈用语、英美文化以及其他专业特征明显的英语文化。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扩招及其促就业、促创业的改革都提醒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英语学习的深度以及涉猎知识的广度都会对其学习生涯以及职业规划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们需要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来进一步完善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对原有教学体系以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调整,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出来,从而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以及创业就业形成有力的推动。
一、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学生缺乏积极性
尽管商务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教师包括学生在教学课堂发展方面难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改变。这一方面与教学大纲、内容等一段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有关。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课堂教育,其中英语教学甚至从小学或者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教师们需要考虑到教学形式的革新与转变,以此来再次唤起学生对于实用型英语学习的兴趣。然而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然没有逃开课堂讲授加课堂演练的陈旧模式,教师们对于专业知识的传输仍然是借助黑板、课本、课件等,对于学生思维以及学习兴趣的冲击并不明显。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难以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集中精力,课堂效率低下,还使他们在本专业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对其未来职业展望产生负面影响,而后者的影响往往直接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配合度,对其整个高职阶段的深入学习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2.实践机会不足,教学缺乏灵活性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加侧重其实用性技能,这也满足“为社会生产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使命要求。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就业培训时应该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尽最大力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来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但结合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机会少、时间短,“浅尝辄止”的方式并不适合院校中的学生。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演练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缺乏外籍人士的配合,难以形成真实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实习机会短缺,学生不能够将英语会话置于展会介绍、旅游指导、商务会谈等环境之中,自然对所学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也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短时间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没有使学生在实践演习上得到弥补,反而再次弱化了学生的实践,减少实习课时、过分放任学生实践训练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很可能在教师的这种误导和暗示下对商务英语实践失去重视,忽略日常实用技巧的积累和总结,进而难以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
3.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少有联系
高职院校中的商务英语相关教学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的同时还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扩展。观察高职院校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人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较强的创业欲望与尴尬的个人能力储备之间的矛盾,学生在校了解到的商务英语知识是模块化的、相互独立的,如果学生想要自主的进行创业或者独立经营往往会找不到头绪,开始的异常艰难,就算如愿渡过了起步阶段,他们所创立的经营模式仍然充斥着各种风险。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个人能力的欠缺、创新创业行为的社会认可度低、学校方面相关培训的缺失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就业创业教育时还需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向学生灌输与创业有关的专业拓展、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等,用健全的培养和培训来帮助学生构建同样健全、稳定、科学的创业原型,从而切实的解决学生在毕业之后这一阶段的个人磨砺与发展问题。
二、基于创新创业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
1.引进智能化教学设备,优化学生课堂体验
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引进是每个阶段、每所院校都在积极进行的,这种教学道具的引进不仅能够给教师提供新的教学开展形式,为其减轻课上教学负担,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原有课堂生动、活跃起来。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不应该对这种教学设备抱有偏见,不能够单纯的将学生的课堂喜好、教学适应性等与学生的年龄挂钩。除了常规的课件演示,教师们还可以将与商务会话有关的教学视频、电影片段等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或者用配套课件实现视频连线或者语音连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提升其英语听说能力,也为学生的英文发音、实用语言等等提供参考。另外,教师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商务英语软件将学生的手机端与教师的教学端联结起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英语训练,比如导游英语、餐厅服务英语、展会英语等等,利用不同的情景模拟来辅助学生的自主练习。同时,学校以及教师们也应该在这一环节实现对学生职业规划的调查,对有着创业以及其他创新就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为细节化的英语教学,从而提升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精准度。
2.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实践形式
高职院校实际上不仅扮演着人才培养的角色,也在社会中发挥着人才输送、调整人才格局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有效处理校企关系,协调人才输入与输出的重要途径。企业也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并在过程中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学校方面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也为课堂拓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学生想要毕业之后在自主创新创业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忽略实践经验的积累,毕竟对于毕业生来说“白手起家”的想法还过于理想。学校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商务英语实习之前可以收集学生的就职意向,对于有意就职该企业、无意就职该企业、以及有意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学生愿意从事商务英语软件开发、有的愿意从事高级餐厅英语对客服务、有的愿意开办商务英语培训班等,针对这些各异的职业规划,学校也需要将参与合作的企业加以区分,将学生输送到适宜的公司及岗位,保证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或者技巧。这种差异化安排不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实习单位都是相当负责任的。
3.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提升英语教学针对性
有关商务英语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以基础英语为前提,情景模式以及技巧积累是其与众不同之处。结合近几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有的地区甚至优于本科毕业生,但考虑到目前就业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90后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一部分学生开始热衷于毕业后的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个人坚强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一定的创业经历与职业经验。因此,学校方面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常规创业形式,学校以及教师们还需要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的创业意向辅助以系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降低风险,提升创业价值。这种工作上的调整不仅需要教师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和资料整理,还需要他们为每位学生建立培养档案,用纵向时间轴来观察商务英语实用性培训的进度、学生的能力强弱变化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走向。精准化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适应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与人才体系,也将为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三、结语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氛围已经不断扩大,学校应该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以及相应的政策优势,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引领。教师们需要对各个专业的创业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权衡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的利与弊,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来迎合毕业生创业潮,将“青年力”与“人才孵化”有机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与培训当中。
作者:何佩蓉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姬顺玉.构建主义教学观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启示和应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视角[J].卫生职业教育,2015(10).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与特色,为了培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英语专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衔接,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模块为特色,将英语专业与行业英语相结合,设计了以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程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校外实训等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行业接轨的教学模块有商务英语模块、旅游英语模块、涉外翻译模块及幼小英语教育模块等。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实际、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特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理念
市场需求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依据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主要依据。应根据市场调查、毕业生反馈的用人单位信息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设置内容的需求度,以此提高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真正做到以企业需求促进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完善。要对各企业需求的人才素质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认真分析本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借鉴同类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方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职业人”。高职英语专业各模块应以“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为核心,调研、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根据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课程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体现出模块特色。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对外贸易公司的业务员、行政秘书、单证员等;与幼小英语教育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幼儿园、小学、幼教机构英语教师、培训师等;与旅游英语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管理人员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各模块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确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等,并且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或毕业生沟通,了解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标准及内容。只有这样,学校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能力培养有效实施的保障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同时应结合各模块的特色,具有与该模块相应的技能证书,要有真正的工作经验或体验,熟悉相应行业的要求及工作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上要避免只看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教师的高技能与实践经验。应鼓励在职的专业教师自学相应模块的行业知识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应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培训,熟悉相关岗位技能,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及操作程序,并在实践中了解企业需求,构建具备实践性、科学性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体现两大主题,即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企业招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首先看重的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者会更有优势。因此,首先应明确英语应用能力在将来择业时的重要性,要打好语言基本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英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行为规范符合本行业的准则,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熟悉本行业适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沟通技巧,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写作能力,能合理规范地完成行业英语相关书面材料的撰写。
专业技术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行业英语理论知识,熟悉行业英语应用的流程与组织应用方式,能合理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转贴于
高职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企业需求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外实践训练方式。要将英语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本专业课程设置,各模块课程设置的内容应体现以下三大主题:
1.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确定不同行业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比如,小学或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发音与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应加强语音和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商务英语则要侧重语言交流能力、写作翻译能力的训练;旅游英语不仅要侧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职业能力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明确各门课程的职业能力标准。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能力,课程包括外贸英语函电、报关业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涉外文秘等;幼小英语教育则要培养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相关技巧与方法,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策略。
3.专业素质拓展。应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全面补充、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幼小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幼儿园、小学及英语培训机构,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针对少年儿童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还应尽量全方位地完善自我,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也应根据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要求,补充相关的辅助教学方法,如简笔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旅游英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导游的相关知识,还应使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等业务有所了解,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1)构建仿真教学环境。可将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成仿真工作环境,或建设校内实训室,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演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尽量利用校内的商务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幼小实训室创建仿真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幼小实训室可以根据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的教室布局风格,将椅子环状布置,让教室中心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演练;旅游实训室可以创建仿真的旅游车、旅行社,设置机场接待、酒店入住、景点介绍等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场景中演练本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要积极联系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单位,努力创建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演习的平台,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储备工作。幼小英语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联系幼儿园、小学、幼教培训机构等单位,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际岗位见习、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商务英语教育可以充分采用“请进来”的模式,联系企业的优秀员工及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或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方方面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努力将一些中小企业发展为校外实践基地,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职业能力。(3)加强毕业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的指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指导学生将就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契机。
关键词:聋哑英语 项目教学法 听说能力 听说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1]“这是一个应急性的措施,旨在尽快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但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均衡,“聋哑”英语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地方高校、独立院校中体现较为明显。
一、文献综述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才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Harold Browns等人率先实施“难题者学法”,其核心是“通过做来学习( learning by doing)”,采用项目(project)的形式,以成果为成绩,进行团队协作,这种教学法主要用于医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技术性要求较突出的系所中。2003年7月德国职业教科所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倡导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使之在德国盛行。至此,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教法体系。[3]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方法。
2、听说学习策略
O’Malley等人(1991,转引自Rubin,1994)调查了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生的听力学习策略。Bacon(1992)研究了外语学习者的听力学习策略。Vandergrift(1992)调查了学习法语的不同水平的成功学习者(更多使用策略的人)和不成功学习者(较少使用策略的人)的策略使用差异。[4]“Brown&Palinscar(1982)、Chamot et al.(1996)和Thompson & Rubin(1996)的实验显示,策略训练可以改善学生的听力成绩,增强策略使用意识使学生更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5](48-58)众多研究都表明听力学习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听力策略对听力的效果有影响,对学习者进行策略培训能促进学习者听力技能的提高。”[6]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之现状及其主因
在理工类学生英语听说课上,厌学现象却较为严重。而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在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却出现报名火热的现象。这种对比凸显了大学英语听说课之现状。[7]主要成因如下: 1、教学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应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8] (P105-106)2、教学氛围的营造创设不充分:当前,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较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不够充分。使得学生得到的锻炼缺乏,因而影响了其对本课程的认同。[9]
三、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的实践
(一)项目设置。本研究实验对象为2010级电子专业(提高班)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通班),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听说话题设置为生活、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等。以个人阐述、讨论等形式进行,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二)信息资料收集及处理。教师启发学生广泛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小组内部各尽所能通过合作分工提高学习效率。
(三)分设小组、讨论、确定作品。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2》中第二单元 “Every Jack Has His Jill” 为例,阐述项目教学具体的小组设置和讨论形式、作品展示。1、个人阐述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 successful marriage based on? 2、讨论话题:Talk about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and Western wedding ceremony respectively. 3、对话表演:Make up a dialogue based on Chinese wedding ceremony or Western wedding ceremony respectively and act it out.
(四)学习与评价。每个小组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各小组用英语相互评估成果,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积极指导学生纠正发音,营造轻松自由的听说环境。总结出各个小组的项目质量,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程,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交流和协作情况。
四、项目教学法有效性评估
1、对比2010级电子专业(提高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通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做此对比的原因如下:(1)我校2010级大学英语首次进行分级教学,对电子专业(提高班)学生更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听说课堂教学,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通班)更多地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听说课堂教学。(2)由于我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特点,入学第一学期即进行实验,此时学生专业课不多,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英语学习热情较高。
2、2010级电子专业(提高班)问卷调查分析:这次调查总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83份,有效问卷83份。问卷结果表明:(1)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让他们受益匪浅的分小组教学的模式。(2)项目教学大大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很多学生都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展现自己。
五、结语
项目教学法实施后,教师进行了观念的彻底解放。[10] (P120-121) 变“以教为主”为“以练为主”;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基本要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和协助者,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充分锻炼为教学原则。教师要提示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避免让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浪费时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2]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4):10-17.
[3]岳贵祥.基于项目教学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 潍坊高等职育,2009(9):37-38.
[4]郭新爱.第二语言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45-48.
[5]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03,(1):48-58.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35.
[7]吴丽林,王菲.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关系研究[J].外语界.2009(5)50-51.
[8]张肖.浅谈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5): 105-106.
关键词: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80-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十年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中高端物流人才形成了庞大需求。要想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发展经验,获得先进的物流知识,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以期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搞好物流英语教学,培养精通英语、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中高级物流人才。实际上,英语早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的各个领域,包括日常交流、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单证填写、包装辨识、国际货代、信息传送、客户服务等环节都需要使用英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提高物流英语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培养出兼备外语专长和物流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我国物流业更加快速高效地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物流英语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它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知识,以物流行业专业知识为主线,其英语学习内容覆盖了物流操作系统、货物运输、库房管理、物流信息传递、物流仓储、货物配送、包装、物流单证和函电各方面的英语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述。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英语教学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本文探讨的要点。
一、目前高校物流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物流英语教学资源极其缺乏
缺乏教学资源是很多高校物流类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更是物流英语作为新兴专业英语必然面临的严峻问题。尽管近年来市面上也能够发现少量物流专业英语教材,但很多内容要么大同小异,要么脱离物流行业实际,与普通商务英语混为一谈,或者水准参差不齐甚至漏洞百出,而且与物流专业英语相关的配套辅导资料也很有限。其次物流英语教研环境不理想,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实践教学资金、企业等的限制,可供借鉴的材料少,教学与实践容易脱节,因此教师在备课、学生在查资料方面都存在很大不便,造成了目前依赖教材、脱离实践、应用能力无法提高的教学局面。
(二)物流英语教学设置不尽合理
一是物流英语的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开设物流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由于缺乏对行业情况的考查与判断,没有设置适合物流专业的听力、口语课程。物流单证及应用文的英文写作往往不被重视,而这恰恰是物流英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物流专业英语课上讲授过多,理论性的内容传授丰富,而实践较少,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操练物流英语相关技能。二是考核方式重笔试轻实践操作。现行考试大多偏重于语法和阅读能力,考核方式单一,多以笔试为主,对交际应用能力缺乏重视,对于实践中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多数院校物流英语课程的现行考核方式采用期末一次性笔试的方法,既无口语也无听力测试,使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远未被体现出来。很明显,只采用笔试考核的方法完全不足以体现出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个能力对学生就业有巨大影响。
(三)物流专业英语师资力量匮乏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本来就不多,而从事物流英语教学,一方面要精通英语,熟悉教学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物流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人才是稀缺资源,很少有人愿意投身到高校教学,要在他们当中找到物流英语专业教师是不太现实的。目前高校现状往往是英语教师精通公共英语但缺乏物流实践履历,对于物流专业知识所知甚少,即便有实习单位,也很难得到无条件的专业指导。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物流专业教师身上:他们受自身英语水平所限,在传授重要的物流专业词汇、介绍国际物流业的新发展时很难做到准确适时,也就很难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们往往只能边自学边教学生,这种现象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限制了物流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解决途径
(一)改进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首先,在选择物流英语教材时应重视信息含量,教材应系统地体现完整物流流程,能反映国际物流业发展,关注各流程中物流英语技能的培养,并配有一定量物流行业的阅读材料及配套练习。教师要经常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补充,增加货代口语、商务口语等内容充实到现有教材当中,结合使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其操作性,这样物流专业英语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其次,在教学手段上,应尝试灵活多样的教法,物流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实训室教学、企业讲座、行业模拟等,以直观印象,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增强能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分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团体成绩作为考核形式,增加学习乐趣,激发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第三,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建立多元化学习平台,特别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及时更新知识,把握行业动态。比如建立物流英语语料库,对教师、学生查阅物流英语相关资料就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平台;此外还可以开发配发英文的物流设备录像、物流管理实际案例、物流英语教学软件及物流英语专题讲座等资源。除了教师参与,我们完全应该发动学生加入物流英语资料的建设开发工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大量专业词汇专业术语,更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研究及自学能力。
(二)合理配置课程、优化课程建设
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前各高校应该专门进行行业调研论证,处理好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铺垫过渡,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第1学期安排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可以安排在第2、3学期,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复习和补齐差距的机会,满足学生考级需求,同时强化即将出现在专业英语中的重点语法,有利于专业英语的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英语课通常设置一年或一年半,由于物流行业对口语能力有一定要求,依据各学院实际情况,可以在大二开设听说选修课。学生可以按照个人能力、兴趣以及职业发展规划来决定是否参加选修,小班上课的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出能力更为优秀的毕业生。其次,除了建立起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还必须寻求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是设法与国际物流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充分实践的机会。第三,科学制定考试内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目前很多院校仅在期末一次性考核学生,忽视听力口语等其他综合应用能力,更谈不上进行日常考核。笔者认为,我们不仅应加强听说能力及读写、填制英文单证能力的培养,用更能接近工作实际的方法进行测试;而且必须改变一次性的考核方式,采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对学生实施诊断性、总结性评价,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全方位的考核才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物流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第四,为了更好地推进物流英语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日新月异的国际物流行业发展对教育界的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也提升学院教改科研水准,我院应该尽快推出物流英语精品课程。
(三)多方努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解决师资薄弱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培养“一职多能”、“一专多能”的教师。一方面是引进来,即引进“双师型”外语人才,充实物流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发挥“帮、传、带”的联动效应。当然引进高素质的物流英语教师也对现有教师具有一种鞭策作用。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通过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要求,逐步实现物流英语专业教师一专多能;聘请行业内资深涉外物流专家开设专业英语讲座等。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安排英语教师走出校门,接受各种权威有效的物流专业培训,获取专业资格证书,开展校际教学交流活动,进入跨国物流企业实习进行调查和实践;为物流专业教师提供较高层次英语培训,特别是加强物流英语的继续学习。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这些工作,教师们传授物流英语时会更专业、更准确、更有实效性,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提高,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总而言之,物流专业英语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要适应国际物流市场的变化发展,就必须使物流英语的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经过系统学习以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 就业竞争力 对策
在2012年6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英语专业再一次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本科专业。究其缘由,是因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整体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英语人才成为我国迫切需求的资源,英语专业也是各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当下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显示,全国已经有961所高校开设英语本科专业,无论是师范类院校,专门的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或者是理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英语专业。正因为如此,英语专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毕业生规模最大的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多达30万人以上。对于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择业目标明确,学校的专门培养为其步入教师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专门的外语院校因其名声在外,其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高;而理工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则处于尴尬的地位,就业时往往会被以有色眼镜看待之。面对当下如此浩浩荡荡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队伍,面对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现状,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又该何去何从呢?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老牌工科院校,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该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稳定在100人左右,连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5%,年终就业率均在学校率先实现100%。本人作为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名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其就业工作的基础之上,对影响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贯彻博雅教育理念,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经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索,遵循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努力培养具有理工科背景、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外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现已经形成“以素质培养为内容,以博雅教育为手段,以学贯中西、习彻古今、文理兼备为目标”的育人理念。通过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博学识,雅做人”的理念,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一)第二课堂
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的培养模式,在加强“第一课堂”建设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价值,构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第二课堂”,以期实现与社会要求的平滑对接。
定期组织跟英语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表达能力提升工程”,包括英语口语角、英语配音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同时重点打造“英语文化节”,“莎士比亚戏剧专场演出”等,以多彩的活动丰富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学科竞赛
英语专业作为文科性专业,可以参加的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自然不能与理工科相提并论。为此,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经过专题研讨,制定相应的方案,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如“挑战杯”、“创新杯”课外科技活动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大赛等。
依托“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外国语学院也以这些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契机,构建全面的“学生学科竞赛参与体系”。通过该体系,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广泛参与到校内外各项学科竞赛中。因此,综合素质高和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获得参加到全国性比赛中的机会,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他不能走出校门的学生,其专业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三)考级考证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广,就专业对口来说,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英语教师、英语翻译、外贸业务员等职位。而这些岗位的招聘启事都会规定毕业生的英语等级要求,一般基本要求为专业英语八级证书,有的职位要求相关口译或者笔译证书。目前高校一般只对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英语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其他跟英语专业学生相关的证书,如:上海口译证书、人事部口笔译证书、商务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等没有硬性要求。众所周知,英语等级证书对于毕业生来说可谓“黄金敲门砖”,就业单位也通过这块“砖”来筛选毕业生。
通过在新生入学之初,对其进行专业等级证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清晰地规划好自己的考级考证的安排,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树立正确就业意识,指导学生求职技巧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大学毕业生规模也日趋庞大,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满足不了大学生高涨的就业需求。可以说,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迫切需要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意识,勇敢地迎接求职就业中的各种挑战和冲击。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以积极饱满的姿态面对就业,一方面也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
(一)简历制作大赛
面对浩如烟海的简历资料,招聘人员往往对求职者的简历快速检索、快速决断,他们没有富足的时间来仔细了解求职者的情况,因此,一份好的简历是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关键。而相关数据表明,目前毕业生的简历合格率也才20%左右,大部分毕业生因为简历不符合就业单位的要求止步面试。
鉴于此,外国语学院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指导。一份好的简历应包含求职者的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培训经历、语言能力、IT技能、获得证书和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当学生按照框架要求制作好自己的简历后,学院利用社会资源,邀请相关公司或者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的简历进行批评指导,以此来规范学生的简历制作,为迈入职场的第一步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小小的简历也可以发挥营造浓郁学风的作用。在求职时,往往简历内容丰富者容易获得招聘人员的青睐,相反,简历过于单薄者则被淘汰。为此,学生可以按照简历制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刚入大学时制定好自己的大学四年人生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这样在毕业阶段就会有一份漂亮的简历了。
(二)模拟招聘大赛
当简历被招聘人员相中,下面就会安排求职者面试。为此,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现在很多学生,虽然自身专业基础扎实,但因为在招聘面试时缺乏勇气、信心,不能很好地在几分钟之内把良好的内涵表达出来,因此与面试的工作失之交臂。
外国语学院通过“模拟招聘大赛”推进学生的“应聘功”。顾名思义,模拟招聘大赛是一种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招聘。学院邀请相关老师、人力主管等作为评委点评学生的招聘表现。毕业班和准毕业班同学准备好职业规划书和简历参加该赛事,把此次比赛当做真实的求职面试去准备,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对于参加过模拟招聘大赛的同学来讲,这种大赛对他们今后的求职应聘中掌握适当的方式方法、提升自信心和应变能力绝对是一次良好的锻炼。
(三)求职礼仪指导
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但是近年来太多中国人不注重礼节而带给世界负面形象。究其原因,中国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礼仪的教育。社交礼仪是每一名大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良好的社交礼仪对大学生走向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文科专业,毕业生往往从事教师、销售员、贸易业务员、人力专员等,而这些职业往往对一个人的礼仪素养要求特别高。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来以“博学识,雅做人”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不仅要培养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更要培养出有良好品行的学生。在求职时,学生的着装、化妆、眼神、面容、动作,这一切无不在招聘人员的考量范围内;迈入职场,得体的待人接物,规范的言谈举止也是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所以,学院邀请相关老师、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讲解职场礼仪;也通过观看录像等方式了解职场礼仪。
三、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倡导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生社会实践普及和跟踪机制,做到“班班有项目,人人有实践”的长效局面,鼓励学院学生通过挂职锻炼、岗位见习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对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要学会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需要学会沟通达成统一意见,并学会协调人员关系完成任务,这也极大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感受国情和民情,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并提高。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采用“校企合作,共育英才”的模式,推荐优秀毕业生直接就业或者推荐准毕业生到合作单位进行见习,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领导老师也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经常走访相关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二)文科专场招聘
做为理工类院校,每年到毕业季就会有很多单位来南京理工大学招聘。但是,在上千家“主动上门”的单位中,招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寥寥无几,这也就迫使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带着简历四处奔波或者在网上进行“海投”简历。
外国语学院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组织文科专场招聘会,邀请社会上需要英语专业学生的单位,如英语培训机构、外贸单位、翻译单位等来校招聘,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一方面也可以让招聘单位直接接触学生,有利于提高获得Offer的机会。
面对理工科英语专业本科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对其个人是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对学院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有发挥专业特色,找准理工科英语专业的定位点,把就业工作前置,从各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为毕业生美好的明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所期待的,也会是每一个学生工作者最幸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外语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关系的研究课题组”. 外语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与就业能力提升关系的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03):67-69
[2] 郝雪莲. 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01):97-98
[3] 唐雁峰. 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J]. 华章, 2008(Z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