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5 03:3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是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也是享有文化的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敞开文化大门,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文化建设方面,尊重群众的文化意愿。在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顺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化服务方面,尽力满足群众的文化期待。培养和激发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由社会力量捐助的文化活动和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民俗表演、戏曲演唱等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实现公共文化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二是坚持现代文明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进步发展。应县地处大同盆地南端,历史上属塞外地区,多民族交融,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未曾中断,保持了相对的完整和传承发展,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共鸣,牢固树立了历史文化意识,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县可称其晋北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富矿区”。全县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处,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11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几乎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村俗”。佛教文化资源周边地区无法相比,建于辽清宁二年,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全国唯一的塔式木结构建筑,被称为斗拱博物馆,塔内供奉的两颗佛牙舍利为世界佛教界尊崇的圣物;净土寺创建于金天会二年,其玲珑剔透的木雕大殿,八门九量天宫楼阁藻井,堪称古代艺术珍品之绝,这些为应县的旅游文化镶了一块金字招牌。拨地擎天的木塔,它代表着应县文化巨笔书写云天,彰显着巨大文化效益。应县是文化部首批确立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有秧歌、耍孩、道情、旺火、抱跤人、高跷,车车灯、龙灯、腰鼓、脑阁、一挖轿、竹马等等,表演艺术形式多样,全国罕见。其中地方小戏耍孩儿、道情和大秧歌三个剧种都发源于应县。遇到天旱年间,农民带上供品到“西滴水”祈雨的民俗活动;杨家将铁甲岭梁牧马的“马刨泉”;北路口传统庙会等遗存地标,均建立旅游保护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县一方面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应县现代文明,另一方面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明,不断强化民间文化的挖掘整合,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南泉丝网花在纤纤指尖中绽放,大黄魏剪纸在妇女们手中活了起来,南河种的刺绣让绣娘们走出家门,臧寨面塑花馒反映智慧结晶,大临河民俗传统庙会绽放现代气息。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保护,让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非物质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产品,事业变产业,释放出巨大活力。
应县的历史人文资源引领着现代文化的高速发展,攀星摘月,势不可挡。从金代状元高汝砺到现在中科院院士高福、郭正堂,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有形的存在,风流千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名片。从辽代邢抱朴创办山西第一所书院———龙首山书院和世界最早的幼儿启蒙教育书———《蒙求》,到现在全县高等中学3所,普通中学15所,职业技术学校3所和67所小学、45所幼儿园,无不彰显着应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从明清两朝66位举人、15名进士到当今难以记数的硕士、博士、教授,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可见应县文化之积重积深。从金代著有《兑斋文集》的曹之谦隐居茹越口的书堂崖传教授业,到进入诺贝尔文学复评名单的作家曹乃廉,这些积淀深厚、源远流长的塔乡文化,凝聚的是应县精神,提升的是文化自觉,增强的是文化自信,实现的是文化自强,更重要的是文化发展的担当。在《通鉴纪事本》中批注“生子当如李亚子”的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亚子是李存勖的乳名)不仅文采照人,雅好词赋,而且精通韵律,亲自作曲填词,奠定了地方戏曲耍孩剧的发展,蜚声梨园,被尊为耍孩剧的创始人,开启了应县公共文化传播第一人。从边耀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北路口商贸古隘,到现在商幌摇曳霓虹闪烁的商贸旅游集散地;从后汉黄花岭胡服骑射狩猎皇帝刘知远,躬耕务农边耀山种瓜,到当今科技发展形成的立体农业种植的农耕文化,从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到名垂青史的科技英才,无不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三是坚持文化资源为公共文化服务。应县人特别喜欢看戏、听戏,每年在中秋节和正月元宵节期间,大部分村庄都要自发筹集资金唱几天大戏,庆贺丰收,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应县基本上村村都有古戏台,有十分之一戏台被列入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名录。古戏台均系宫殿式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建筑面积约在50平方米左右,戏台前可容纳千人观看。应县的古戏台一般都和庙宇建在一起,正面为庙,对面为戏台,仿古式四合大院。如粟家坊、杨街、大营、花寨、中曹山、小山门等村的古戏台始建于清朝和民国初期,北路口村古戏台在乾隆年间建造,至今完好,并立有碑文记载。近年不少村庄又新建了砖混结构的现代式凸字形,200平方米左右的大戏台,台前可容纳观众2000多人,在无演出时段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文化活动广场。应县是地方小剧种的发祥之地,晋剧、道情、大秧歌是当地群众最喜爱最常看的戏曲,应县耍孩剧是应县众多戏种的主要戏剧之一,也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应县不少村庄都有自己的演出团体,特别是耍孩剧最多,如马兰庄、赤堡、大柳树、大穗稔、肖寨等村耍孩知名度较高,并涌现出不少名演员,像奋地的大秧歌剧团在周边邻县非常有名气。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听戏、看戏需求,应县许多村庄自筹资金对原有的古戏台进行了修缮保护。在重大节庆时,为了增加喜庆气氛,他们还邀请外边的大型剧团名家来村演出,或与地方演出团体互动展演,县文化部门根据农村节气节点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梨园唱响大舞台”送戏下乡演出,使戏台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唱戏是千百年来文化传播的桥梁,也是播种机。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广大群众依托听戏了解真善美,靠看戏吸取文明知识素养。此外,县、乡、村还加强了对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保护,并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今年应县释迦塔和净土寺联袂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释迦塔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也全面启动,这将有力地推动应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坚持文化创意与产业经济实现有机融合。强化人才培养,把公共文化与产业创意向精、特、新方面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提高人文素养,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激发创意产品服务、消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品,发展中华老字号民间特色服务理念,在商贸流通中促进市场和特色商业的发展。塔尖传媒公司的广告创意推动全县商品的附加值增长,天通元高科技有限公司的龙首山功名甲“文房四宝”在北京博览会获得大奖,带动了文化创新发展;以木塔为模型的木雕产业拉动了旅游繁荣与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梨化春酒”外包装设计“老酿坊1975”催生效益攀升,成为山西省第二大酒类著名企业;以“应州绿”蔬菜等农业品牌创作的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文化优势日渐突显。县政府依托现有各类文化创意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投资融资、交流合作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促进文化创意与产业相结合,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创意让文化软实力“强起来”,服务引领文化创业上档升级,形成区域间发展格局,提高产业效益。
作者:于天山单位:应县科技文化广电体育局
1公共艺术的文化责任
公共艺术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要能够体现一定的形式美的原则和功能。例如:1979年9月落成的,由张仃先生主持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和袁运甫先生创作的《泼水节》大型壁画群,标志着一个思想解放运动和文艺创作人文精神新时代的到来,是公共艺术感应社会脉搏并影响时代进程的一次集中体现。艺术家在面对国家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变迁背景下,用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一个国家新文化时代的复苏,激活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体现了一批艺术工作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及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融合的文化自觉意识。改革开放后,公共艺术创作逐渐展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文化寻求开放,努力探索创新,逐渐确立本土文化特色,增强自信,加强文化主体意识的进程。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与生活、与大众的关系也日渐紧密起来,公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例如:2000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东方绿舟”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东方绿舟”公共艺术创作更注重环境、建筑与城市化生活的紧密联系。无论从表现手段到制造工艺,都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体现了上海作为代表中国经济、文化、科技“领航”城市,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全新的探索,为城市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开拓和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公共艺术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寻求开放,努力探索创新,遵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文化秩序。逐渐确立本土文化特色,增强自信,加强文化主体意识的进程。
2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建设
当今的公共艺术活动,应该建立一个体系。要以文化艺术的角度来叙述中国人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应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从而在公共艺术创作中自由体现出对文化的自觉。始于2006年的上海“现场张江”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目的在于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公共艺术的现场,将公共艺术的概念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致力于开展都市公共艺术为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品位,打造城市区域特色文化。2006年“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活动选取的是城市发展的课题,集结中国两岸四地(内地、港、澳、台)当代文化界跨学科领域多股重要力量,共同撰写艺术与科学间有意味的对话。2007年以“诗意的停流”为主题的公共艺术活动则十分注重艺术作品的“实用性”、材料的“永久性”和参与艺术家的“国际性”。2008年“现场张江”的主题为“悬浮特快”,不仅与上海双年展的主题“快城快客”相衔接,还与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更体现出当地高科技园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的城市化”双重的深切关怀。其指导思想是“立足张江、表现上海、宣传中国”和“服务社区、营建家园、塑造城市”。作为城市文化建设内容之一的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种十分重要的当代文化现象,代表了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公众、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一种新的取向。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促进社区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作为中间人的城市管理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公共艺术的宣传,在社区、公众、艺术家之间进行组织、斡旋、调和。特别是公共机构更应为公众与艺术家创造有利的条件,否则,公共艺术就不称其为公共艺术,艺术也就发挥不了它对公众应有的作用。艺术与文化从来都是整个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从不孤立存在于社会系统之外。因此,现代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信息时代,纯艺术与纯设计越来越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即设计艺术化、艺术设计化,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首先,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这就为在提升公共空间艺术、文化品位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次,国民文化教育水平与民主意识的不断提升,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功能和文化需求得到提高。
3结语
在当今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形象的长久国策。重视和推动公共艺术事业的进展日益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动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随着人知识的不断增长和自我认识意识的提升,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频率加大,文化作用和效果的凸显。随着个体文化自觉的不断发展,一个国家才能逐步形成民族的文化自觉。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等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力实施文化扩张战略,文化输出已成为其输出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离不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公共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
1.1促进全民学习,起到终身教育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容纳文献,还能通过公民学习传播知识,通过学习教化公民,这是公共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图书馆融入了城市文明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明,并与城市一同发展。因此,政府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很高,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培养了人们的学习精神,使人们享受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对参观者的限制条件非常低,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进入学习,享受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养成终身受教育的习惯。
1.2推动基层文化服务
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带给社会带来的最大便利,在公共服务和文化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盈利性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真正的利国利民,政府对图书馆的建设是回馈公民纳税行为,将税收的钱应用于广大民众,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还加强了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媒介,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是向大众传播知识的机构,是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全体人民终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既是信息中心,又是知识中心、知识宝库和知识源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也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对公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在无形中树立学习意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之终身受益。
1.3传递科技情报、传播科技文化
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丰富、系统和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已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以市场和社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建立了科研立项、经济技术合作、成果开发转让和市场开拓等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信息机构成为了具有采集、加工和全方位服务的现代信息中心,积极开发了课题跟踪服务,将文献转换成社会可直接应用的科技信息。除了具备传统的借阅服务外,网络信息时代提供的新型服务和大量信息的传播效率较高。
1.4提供文化娱乐活动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在闲暇时会前往图书馆放松。人们在图书馆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更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展览、学术会议、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使图书馆可满足人们对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策略
2.1引导读者享受自己的文化权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和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保证公民的文化权益,公民也要充分享受自己的权益。此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体现在公民是否能平等地享受自己的权益。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都是无限制、面对全民的公共服务设施,公民在享受服务时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2.2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网络
网络时代对图书馆的建设有很大帮助,在建设的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网络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最重要的是为广大公民带来便利。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需要在提供信息前筛选健康的有利信息,切实提高信息质量,创建良好的网络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实际行动,而不是流于形式。
2.3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公民中存在特殊人群,所以,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比如残疾人活动不便,可为他们在一楼开设读书区域。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纳志愿者,从而壮大服务团队,使更多的人为公共服务建设出力。
3结束语
建立和推行总分馆模式———遍布城乡文化服务网络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紧紧围绕自身职责,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渠道,以分馆为平台建设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通过举办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分馆和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方式,对图书分类、编目、整理、上架、借阅及共享工程系统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疑点、难点问题。经过大家的齐心合作,分馆的图书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运行也趋于规范有序。基层群众高兴地说“真的是把图书馆给搬到家门口了”。
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各总分馆资源动起来
自汽车图书馆启动,其作为纽带将总分馆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定时、定点、定路线的服务形式,让文献信息资源从书架上流动,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在汽车图书馆内,读者只需提供身份证便可当场办卡、书刊借还、预约,同时能为读者当场查询、下载资料等服务。利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优秀的数字资源,在服务点借还书时,播放科技、影视等讲座,使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长才干。2013年各旗区汽车图书馆主要结合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安全生产宣传、禁毒宣传等进社区、广场及农村牧区,全年活动160多次,接待读者3万多人次。共享工程进基层———文化惠民、育民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进基层,依托自身资源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到基层服务点,进行业务指导,现场了解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及时将群众的反馈上报,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的困难。同时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进基层”资源展播活动,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科技资源,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鄂尔多斯市支中心是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设施、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服务,如网上“对春联”“猜灯谜”“有奖竞答”“影视资源展播”等服务,同时在春运期间为民工免费网上订票,为留守儿童与身在外地的父母提供视频聊天等服务。二是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流动服务机制,走进基层,如工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送讲座、展览、图书等文化服务活动,使偏远地区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向基层服务点下发涵盖学习文件、政策法规、种养殖科技光盘、养生保健光盘、技能培训等内容的视频资源,使在基层的群众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动向,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四是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读者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
着力打造数字图书馆———延伸服务范围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自搬到新馆以来,利用5年时间,不断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完善,如购买多种数据库、电子读报机、建立短信、智能语音服务平台、掌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读报器、网站、馆内自助借还系统等数字资源。现如今鄂尔多斯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各级根类图书馆(室)为主干,以分馆为补充的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数字图书馆像一本电子百科全书,存有大量文献信息、图书书目信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视频讲座、众多动漫和连环画等资源。实现任何读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远程选择阅读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任何文献。只要输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进行搜索,无需缴费就能获得数字文献资源的查询、浏览、下载、原文传递和知识导航等服务。充分满足了广大读者多种层次的阅读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特色品牌系列活动———拓展服务内容
作为公共图书馆另一服务主体的读者活动,已被认为是与文献借阅活动同等重要的业务内容。如今,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正在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努力打造以“书香鄂尔多斯”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活动项目。通过举办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活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2009年迁入新馆后,每年春节前,鄂尔多斯市图书馆都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开展了以“进社区写春联、送文化下基层”为主题的特色品牌活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增添了浓浓的年味,真正将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实处;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迎元宵、猜灯谜、读好书、共享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当地的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推广阅读活动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常态化的服务品牌,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会根据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不同阅读宣传推广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少儿书画展、公益书画培训、经典诵读会、招募义务小馆员、小记者走进图书馆、有奖征文、幼儿故事会、庆“六一”亲自阅读、捐书助读、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将图书馆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达到知识上量的积累最终实现人生质的改变。
科技信息小报———群众贴心服务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就抓住乡镇企业经济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拉网式的细致调查,在掌握乡镇企业、农牧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咨询档案。充分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创办《科技信息》、《咨询快讯》、《信息之窗》等多种科技小报,免费寄给用户,并下基层为农牧民举办科普知识讲座,播放科技录像。同时引导全市9个公共图书馆共创办信息小报11种,为全市农牧民累计发放信息小报和编印专题资料50多万份,捐赠图书12万多册,播放科技视频资料20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10万多人次,取得的社会效益,曾受到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的表彰和奖励。成效: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实践,总分馆模式、特色品牌系列活动、汽车图书馆工作、科技信息咨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了强大的分馆网络阵容,拓展了文化服务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二是推动了文化服务力量的下沉,及时了解到社区、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为下一步发展文化下乡创造了条件。三是加快了公共图书馆由过去被动服务到主动上门服务意识的转变,促进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四是满足了群众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需求,提高了群众对公共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鄂尔多斯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推行、特色品牌系列活动和“文化共享工程下基层”活动,在汽车图书馆的配合下,很好地诠释了公共文化共享、下基层服务群众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真正使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诸如农民工和社区不方便出行的一批隐性读者调动起来,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丰硕成果,很好的诠释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作者:刘朝霞单位:鄂尔多斯市图书馆
1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
1.1注重凸显地方特色成都市创建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大庙会等极具地方特色、深受百姓欢迎、具有公益性质的品牌文化活动。同时,成都市依托城乡文化空间,依据市、县、乡、村四级机制的不同需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空间支撑体系,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推进和发展提供可靠的空间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统筹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首先务必结合实际,了解公民的文化权利诉求;其次也要因地制宜,创办凸显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树立地区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创意设计平台,发展特色精品文化产业,并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和促进城乡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未能满足客体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再“高大上”也只能作为形象工程昙花一现。地方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就会造成一种牢固的“特色占有”,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特色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应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资源,站在长远的角度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
1.2提升设施建设,加强科学管理首先,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并且建设一批必备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公共文化设施。成都市即以城乡“两馆一站一室一点”即文化馆、图书馆、乡镇和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的综合文化活动室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作为基本主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的城乡全域覆盖,数字图书馆城乡联网,文化综合执法数字监管平台建设,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艺术团专车配备,都为文化下乡提供了基础设施与交通工具保障。同时要缩小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力度,特别是保障城市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将农民工的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外要看到乡镇等基层地区由于各自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等原因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也存在不平衡,因此加强对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投入有助于对农村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文化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等问题的解决。其次,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科学管理以及机制创新。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层次化建设、个性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形式及载体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全市文化、文物数字资源,建成城乡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公众导航系统;二是建立包括市民学习、民生服务、图书管理、资源共享、监督考核及信息互动等六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形成省、市、社区三级数字联动的管理结构;三是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圈;四是要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全方位培训,建立培训机制,保障培训经费,加强对高知识人才的引进,为城乡基础文化单位充新鲜血液,激发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勃勃生机;五是公共文化服务要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求按需定制,特别是针对农民工、残疾人、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需要为其单独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与内容,提供符合群众需要的、适合各群体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六是要积极运用多项宣传方式,建立系统的城乡一体公共文化宣传机制,搭建公共文化短信平台,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设立官方微博等现代化手段以扩大公共文化的宣传力度。另外,在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模式方面,公共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相协调,形成立体发展模式,更应当加强同交通、能源、环境、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结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加快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保障以及管理,构建立体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创建城乡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结语
总之,由成都市对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可以看到,要始终把统筹城乡一体化前提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真正提高文化聚合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拓展文化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繁荣并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作者:刘英李冰玉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是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个体诸如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民众,基于拥有的优势和资源,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我国转型期“小政府,大社会”新的政社关系模式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具有多重现实意义。
(一)社会力量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
公共文化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公共性,表现为一定的群体共同享有这一文化。而“社会群体的平等参与是公共文化共享的重要形式特征,是实现其公益性的唯一途径。”[1]实践也证明,高效优质、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的结果,社会力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公众是文艺作品、文化题材的思想源头,他们生活在基层,活跃在各类组织中,所提供的文化服务,来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为大众喜闻乐见。其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是靠传承而延续的,社会力量则发挥着贮存、掌握、承载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活宝库”,又是文化创新的“执棒者”。再次,社会力量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投入不足。当前,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而“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现代公民已经不仅是公共选举的平等‘投票者’,也不仅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更不是政府立场的反对者,而是变成了改善民生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活动者。”[2]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间隐藏巨大的资本潜力,通过鼓励社会力量自办文化,可以发挥拾余补缺的作用。
(二)社会力量参与是应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政府失灵”的有效手段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和有力监督,政府人员会直接或间接地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导致腐败活动和寻租行为,损害公共利益。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某些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因政府特许或公共部门垄断生产之后,就成为这一类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务的唯一生产者或供给者,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从而获得超额垄断利润”[3],进而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基于政府失灵的根源,社会力量参与不失为一种应对的有效手段。首先,社会力量参与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条获取公共文化部门信息的重要渠道,增强行政的透明度。廉政建设经验表明,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政府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原因。通过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公众能获得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行政预算、公共开支和政策实施等政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约束政府人员的行为,避免或减少公共文化部门对民意的偏离。其次,社会力量参与有助于社会公众监督公共文化部门的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即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监督和制约权力的最有效方式,因为社会力量参与“具有其他途径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即群众性较强,监督具有广泛性。”[4]只有将公共文化服务计划、生产和供给的各个环节都置于社会力量强有力的监督下,才能切实抑制公共文化部门“失灵”的现象,确保行政偏好与公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的契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三)社会力量参与是社会文化组织和文艺队伍快速增长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推动,浙江省民营企业和各类社会文化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发展的速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据有关统计显示,浙江省拥有文体团队30余万支,业余文艺骨干50余万名[5]。另外农村近年来社会文化力量的发展也能见得,目前,全省农村活跃着1300多支电影放映队、1万多支业余文体队伍、5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近2.5万支业余文体队伍、5万余名拥有教学辅导、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的骨干队伍,以及51.4万余名业余文体骨干。[6]
二、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的浙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依托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和活跃的民间组织,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体制机制的引导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各地涌现了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实践模式和典型做法。
(一)政府+群众个体:丽水景宁群众参与的“文化自治”模式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构建畲乡“幸福文化”,实施“文化名县”战略的历史进程中,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第一导向,大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建设“畲乡文化,群众主体”的服务体系。其中,以“文化自治、五权圆梦”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权”保障机制建设是成功实践之一。所谓文化自治,就是指群众文化活动由群众自己作主,自己说了算。所谓“五权圆梦”,就是实现文化自治目标的五个必要载体,“即保障人民群众在文化工作中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7]文化自治的具体举措是:一是以文化预报为载体,实现群众知情权。即每个月25日前,当地文广部门确定下月将举行的相关文化活动项目,并于月初通过当地的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文化活动进行公开预告,以方便群众提早安排,选择参与。二是以“文化四合院”为平台,实现群众话语权。所谓“文化四合院”,就是文化部门通过举办各类座谈会,主动邀请群众按照“圆桌会议”的形式对文化工作发表意见、提出要求。三是以“凤舞畲山”为舞台,实现群众的参与权。“凤舞畲山大舞台”由景宁文化部门统一设计,以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己组织、自己主持的文化活动为基础,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各种赛事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开展的群众实现表演梦想的文艺活动。四是以文化项目申报制度为载体,实现群众的决策权。文体项目申报制度以“公开透明、自主申报”为主要特征,每个文体项目各乡镇,各业余文化团体,自主包装,向文化部门自主申报,再接受省、市、县评审专家组答辩评审,最后确定项目的经费补助额度和专业指导。该制度让群众自己做主,实现了群众的参与决策权。五是以“文化项目责任上墙制”为载体,实现群众的监督权。2011年开始景宁文化部门每年年初,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确定好全县全年要实施的重点文化项目,统一公开制表上墙,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项目上墙,公开许诺,既让群众知晓一年的活动,也为群众实现监督权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二)政府+市场主体:宁波鄞州“天天演”服务外包模式
宁波市鄞州区围绕“打造文化鄞州、建设文化强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和创新。2009年3月起实施的“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为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提供了思路。“天天演”服务外包流程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一是外包承接商的确定。鄞州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充当外包服务出资人,引进外包承接商。经过严格的评估筛选,确定和盛公司为承接商,承担产品采购、供需对接、配送以及全程监督等任务。二是需求情况调查。在政府采购之前,由和盛公司负责,乡镇(街道)文化站协调配合,向社会发放文化需求调查表,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建立演艺剧目信息库,确定“演艺产品采购目录”,在演出前通过菜单式剧目方式供群众选择。三是演艺产品采购。和盛公司公开向社会演艺需求信息,演出意向单位投标竞争。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政府采购中心、和盛公司负责人和专家、基层文化站以及群众代表组成采购评审小组,负责招标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和剧目,签订采购合同。四是文化产品配送。文化产品的配送由和盛公司统筹安排,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负责本区域的组织实施,保障演出活动的有序开展。五是监管和考评。在“天天演”服务外包中,监督和考评是环环相扣的。和盛公司作为演艺节目的采购方在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参与下,对节目演出方进行全面监督,确保节目按采购协议完成。另外和盛公司接受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的监督和考评。在“天天演”的服务外包中,政府主导,公司运作,专业生产,公众参与是其运行的四种主要机制。通过服务外包,政府实现了职能的转变即由“办文化”转向“管文化”,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采取公司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了成本。天天演”面向全国进行采购,进行专业化生产,让群众享受到更高专业水平的文化产品。此外,公众的参与,让基层群众“按需点菜”,充分体现了人民公共文化的享受权和选择权。
(三)政府+社会力量:台州“1%文化计划”多方联动模式
为加快推进台州“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大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公共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2005年12月,台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活动。“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是指“在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纳入该计划的投资项目包括所有政府性建设工程、所有城市临街建设项目、占地2公顷以上的工业企业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共建筑(含各类办公楼、宾馆和商业建筑等)、居住小区(含单体高层住宅楼)等”[8]。用于“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专项资金除了提取的建设资金外,还包括财政专款、社会捐助等。“百分之一文化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是工作机构的建立。为了进一步推动“百分之一文化计划”的实施,2009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决策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指导协调公共文化交流活动,制定公共文化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指导委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专项资金的监管及具体的协调管理等工作。同时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艺术委员会,负责公共文化项目的评估,参与公共文化内容与质量的把关,对重大公共文化项目提供决策咨询等。”[9]二是建设项目的选择。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项目的申报,市建设规划局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筛选确定可行项目,分批实施。三是设计方案优化。在建设项目确定后,项目主办单位根据项目的特点,设计项目的执行方案,上报相关部门。四是建设项目的管理。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台州市提出“五个同步”,即实施内容应以及同步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的维护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五是项目的检查监督。“百分之一文化计划”是一项新鲜事物,各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以致延误项目的进展。对此,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定了建设进度的走访制度和督查制度,台州市委市政府将出台“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以促进该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六是评比表彰。搞好试点,树立典型,台州市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重点扶持、加强引导试点项目的建设,宣传表彰样板项目、经典工程,推动面上工作的全面开展。“百分之一文化计划”不仅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多主体参与的机制,同时首创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新理念,拓宽了公共文化实施建设的渠道,体现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共享的建设思想。
三、启示思考: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创新
转变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垄断供给模式,通过体制机制设计,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格局,是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现实路径。浙江省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无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创新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供启示与思考。
(一)创新投入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个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血脉。国外经验表明,政府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只能进行有限度的投入,政府的责任应该是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进行投资”【10】,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一是要建立公共文化的融资平台,以各种财政手段和政府担保手段为支持,以财税优惠政策为激励,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二是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通过减免税费、资金扶持、表彰冠名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赞助,引导企业、团体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赠或赞助公共文化服务。三是设立公共文化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广泛吸纳文化产业经营收入、社会团体捐赠和赞助的资金,确保资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稳步发展。四是实施信贷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提供支持和信贷政策倾斜。对公共文化服务经营者优化审贷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办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层次,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实行灵活的差别化利率政策。
(二)创新运营机制,构建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模式
实践证明,运营体制落后,供给渠道单一化,供给方式僵化等是当前公共文化设施闲置、供给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解决运营和管理的问题,鼓励企业、非营利组织、个人等社会化主体参与公共文化的运营和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总供给量。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营模式。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营模式可以由以下环节构成:政府根据各文化单位的职能,通过指定或政府采购的方式挑选运营机构,并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权力责任,制定服务标准,优化人事和薪酬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设立政府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评价体制等,并据此作为是否适合运营公共文化设施的依据以及文化事业单位负责人晋升依据。二是营利组织运营模式。按照营利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同环节发挥的作用以及和政府合作的方式,营利组织运营模式可以采用三种形式,即委托生产、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三是非营利性机构运营模式。基于非营利性组织在公共文化运营中所发挥的功能,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模式:服务替代、拾遗补缺和协同增效。
(三)创新约束机制,有效监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符玉琴.论企业文化和公共关系[J].理论前沿,2004(19):22-23
[2]邱凌.解析软实力与公共关系的关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2):145-146
[3]黄孟芳.美国当代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研究[J].新闻界,2009(12):63-65
[4]陆新蕾.反思与开拓:2011年中国公共关系学研究回顾[J].新闻界,2012(4):18-22
[5]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6]王梁.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J].现代传播,2012(7):165-166
[7]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66-69
[8]刘梦琴.刘智勇,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软科学,2012,26(1):59-61
[9]陈开和.论我国在多边外交活动中的国际公共关系策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6):68-74
[10]任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关系的创新[J].新闻界,2013(5):62-65
[11]徐刚,黄训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4-16
[12]于朝晖,敖冬蕾.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型公共关系研究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36-38
[13]崔凤海.试论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关系问题[J].体育与科学,2003,24(6):22-23
[14]杜建国.关于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宣传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00(2):75-76
[15]吴世家.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之比较——以中美高等教育为例[J].新闻大学,2008(2):106-112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杨桦,任海.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4(1):1-8.
[2]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
[3]SCOTTBEEKMAN.NASCARnation:ahistoryofstockcarracingintheUnitedStates[M].USA:Praeger,2009:20.
[4]JOEMENZER.Thewildestride[M].USA:Touchstone,2001:101.
[5]GREGFIELDEN.NASCARchronicle[M].USA: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Ltd,2005.
[6]向洪.淘金体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78.
[7]王永顺.美国全国赛车联合会(NASCAR)的公共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18.
[8]张晓立.美国文化变迁探索:从清教文化到消费文化的历史演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8.
[9]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7.
[10]齐超.制度变迁动力理论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90.
[11]卢山冰.公共关系理论发展百年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2):168-173.
[12]蒋楠.中国公共关系三十年发展对传媒业的影响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8):1-7.
[13]万茹.行政管理型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策略——以“现代队罢赛”危机为例[J].体育学刊,2006,13(1):26-29.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淑芳,周健.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的运用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李福纯.云南中小企业公共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6).
[4]陈劲甫,许金田.企业伦理:内外部管理观点与个案[M].财团法人信义文化基金会,2016:11.
[5]刘光明.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3.
[6]刘先红.关系范式下的公关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4-80.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现状;需要;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Viewed from Need Theory
GE Jie
(School of Music, Anyang Norm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①的研究开始起步,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观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于“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美育”来说,通过在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检索和比较分析(见图1),显示出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2009年底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404篇期刊论文和128篇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期刊论文影响力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以现状描述、经验总结为主的现状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密切相关。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2009年底之前对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主要有17个主题项,即“课程、现状与对策、功能、教学、改革、艺术教育体系、师资、国外艺术教育、特征、教育价值、经验总结、艺术团建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材、音乐教育史和其他”等。
从归纳出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17个主题项中可以看出,其内容与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基本覆盖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领域。其中的“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功能”等四个方面所占比例较大,属于目前研究的热点。公共艺术教育的“艺术教育体系”、“师资”、“特征”、“教育价值”、“经验总结”、“艺术团建设”、“音乐教育史”和“其他”等方面的论文研究也已开始起步,在此笔者将之归类为研究的非热点。为了解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笔者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
1.课程
自《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实施以来,许多普通高校相继开设了部分公共艺术课程,但“因学校而异、因学生而异,缺乏学体系、教材和评价标准,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缺乏全局性。”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课程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6.24%和26.56%,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对于课程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课程现状与对策、课程的作用、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管理、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以及等方面的探讨,学位论文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探讨比例较高。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来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在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学位论文中,关于课程的研究主要是从具体的课程和课程内容来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探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即哪些艺术课程可以进入公共艺术教育,并对其价值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2.教学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实际上课程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的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分类是建立在研究的具体情况之下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课程与教学混杂在一起的研究,为研究方便,笔者只能根据其侧重面对其进行区分。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12.13%和27.3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一位。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探讨。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如甄巍的《多媒体教学法在高师院校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主要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艺术鉴赏课中的运用;张静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提出了音乐欣赏课中“以‘兴趣’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电教媒体’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以‘户外课堂教学’为深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张思镜的《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审美教育教法探索》提出了音乐审美感知教学与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教学两种施教方法。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李琳的《探究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意义及改革方向》认为,对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很有必要,需要从观念和方法两主面入手。唐圣菊的《高等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探讨》提出了农林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创新课程设置、刷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彭渊的《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以舞蹈选修课教学和舞蹈团队培养两方面为切入点,以多元舞蹈文化的学习和多元舞蹈活动的参与为特色,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改革,力图探寻一条适合普及型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张丽波、崔全顺的《构建高师生态式公共艺术欣赏教学模式初探》对教学改革提出了“生态式教学模式”,即从过去各学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使各学科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内容研究,黄小明的《浅谈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提出艺术教育教学诸因素的整合。
3.现状与对策
我国的艺术教育因受到国家重视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知识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正处于一个“蒸蒸日上”和“理还乱”的双重时期。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2.03%和16.41%。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研究者主要是对目前的公共艺术教育现象的描述,代表性的研究如:刘张飞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异化现象及其回归路径》,曹思淼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樊中红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白朝晖的《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刍议》,马建华、高曼曼《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周小海《关于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思考》认为,当前普通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不重视,置艺术教育于附属地位;艺术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量少质差”;艺术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滞后;管理薄弱,机构不健全。解决上述问题转变观念是前提,提高素质是关键,构建课程结构、教育环境是条件,健全机构、提高管理水平是保障。
4.功能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方面的研究,在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中的比例分别占到20.05%和6.25%,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研究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研究的。
(1)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
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功能研究中,普遍的观点是“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③
(2)公共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黄丽娜和余育新在《试论公共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中,根据和谐校园文化的人文性、多样性、融合性、创新性、传承性特点指出,“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人文指导”、“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艺术内容”、“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审美指导”、“公共艺术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创新源泉”。
(3)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孔宪峰和周秀红的《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德育的理论回归》从理论层面上通过挖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本体价值,指出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理论建构涵盖着从“审美”到“立美”的转化、“立美”到“立德”的统一、“立德”到“立人”的升华这三个重要环节。李林和许媛媛的《美育与德育兼重――略论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功能内涵》同样指出:“高校公共音乐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美育为核心,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其功能内涵得以充分显现。”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观念由来已久,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观念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在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中还是占有相当的比例。
(4)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薛芳的《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认为: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属性,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有所作为的。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直观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新教育。贾昕东的《大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指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系统,艺术素养属于非智力因素并贯穿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尔《论公共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唤醒创新意识,有助于牧养创新精神”、“公共艺术教育,又呼吁开发创新潜力,有助于训练创新思维”、“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认知创新规律,有助于借鉴创新方法”。
从以上对公共艺术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反映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尚处于现象描述、经验总结的浅层次阶段,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二、从需要理论看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即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等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目前研究大都停留在浅层次的现状描述、经验总结等方面,研究深度显然不够。以行为心理学的视角审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这些研究者研究行为的发生与表现,“与人类的各种行为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动机与目的,都由其背后的、内在的、体现在研究主体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动力所启动和驱使。”④这种启动和驱使是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行为发生与表现的原驱动力,在研究主体心理意识中的反映即是他们的研究需要。“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的方向则是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⑤人的行为模式清楚地表明,人的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为,而行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需要。对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的研究,不应忽视研究主体研究行为的起点――“需要”这一重要环节。
所谓“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人是生命有机体,又是社会的成员。人为了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对饮食、穿用、居住、安全、婚育等都有需求;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生产劳动、人际交往、价值实现等同样有所需求。这些客观需求在人的意识中就成为人的需要。简单地说,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能够推动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活动。需要被人体会得越强烈,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有效。“人类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也有不同的需要。”总结人的一切需要,就其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自然性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是指为了延续与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需要,即对衣、食、住、行、性、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如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人社会化的产物,是人类独有的,与动物需要有本质的区别。⑥
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的需要是有所侧重的,而且人的需要也是不断转换的。针对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可以概括为生存需要和学术需要两大类。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生存需要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诸如“生理”、“安全”等需要,在此特指以获取现实功利为目标的物质性需要,既包括学者维持与其地位相称的基本生活条件、学术资源的需要,也包括攫取名利的需求。⑦学术需要是指研究者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的学术自身的求真本意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的最主要、最直接目标是塑造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即所谓“学术精品”。“学术的本性是排除任何现实性功利追求的。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对知识、智慧、真理的追求,它是一种知性的召唤、道德的践行。”⑧
公共艺术教育的学术研究本身并不排斥对功利性的追求。但是在普通高校中现行的科研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等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研究者在利益驱动下的生存需要取代了真理驱动下的学术需要。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把量的标准置于其他价值认定标准之上,把质的高下简单约化为量的多少”。“当这种量本位标准被‘锁定’时,量的追求就演变为学者们的‘生存本能’,以知识追求为本性的需要就让渡于以现实利益的获取为目标的‘生存物质需要’。”⑨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是与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直接相关的。正是这些制度性的要求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从以追求知识为目标的学术自身的求真本意的“学术需要”转向了以获取现实功利为目标的“生存需要”,最终导致“学术失范行为失控”。
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层次处于现状描述和经验总结为主的状态,这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功利化主导型”的研究需要密切相关,即研究者个体行为功利化的主要动机源于以获取现实利益为目标的生存需要。个体“生存需要”实现程度成为研究者自我实现的首要途径和标志,知识追求愈来愈屈从于现实的物质利益攫取,形成功利追求泛滥的场域。深陷于功利场域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们,在生存需要和学术需要之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作为现实的职业劳动者,他必须使自己或自己生产的知识得到市场的价值认定,否则他无法生存;另一方面,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他又必须遵从学术需要,从知识本性出发,完成学者的自我实现。”⑩当前场域下,对于一名理性而现实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来说,“前者的实现具有迫切性、时效性,而后者具有长期性、间接性”,因此,理性的选择往往是“学术主导型”。但是,一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完全陷入“以量代质”的恶性循环时,“功利性的生存需要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最终会导致全局性的结构性失控。”B11(责任编辑:帅慧芳)
① 文中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为行文起见,简称“公共艺术教育”。
② 宋晔、隋欣《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路》,《艺术研究》,2008年第4期。
③ 谭东风《试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④ 黄大同《简论贝多芬的创作“需要”》,《艺术百家》,2005年第5期,第163-166页。
⑤ 同上。
⑥ 屠文淑《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⑦ 刘大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
⑧ 同上,第136页。
⑨ 同上,第216页。
关键词:公共空间,品质,区域,场所
1[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意义]
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大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承载城市活动,执行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反映城市问题等。对居民而言,它是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其中进行各类活动。论文大全。城市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享受城市生活、体认城市风情,领略城市魅力;对城市而言,它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之处,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常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它为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大全。也是最能为城市带来活力的空间;对于社会而言,作为重要介质,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社会不同人群的交流,人际交往,人们可以在其中寻找归属、共享其中,甚至还能缓解一定的社会矛盾等。总之,无论对城市居民、对社会还是对城市本身,城市公共空间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2.1支持使用活动
2.1.1生理适应性
包括影响人的生理舒适度的各方面因素,如是否安全隐患、休憩空间的设置、步行空间的舒适程度及无障碍交通系统等。其中除了像休憩空间的安排应使人有当观众的体验而非演员受人关注,适当的遮阴和私密度这些设计者容易关注到得点外,像花坛边缘的锐利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细节问题也关乎空间的品质。论文大全。
2.1.2自然度
人们天生的自然属性对公共空间中的自然化程度也就有了相应的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微气候:阳光、气温、眩光、风;绿化量、植物种类与构成;空地率;山、水等自然特质可亲进度。
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就应协调好不同时节人对阳光、风、植物的需求,掌握好度,让人易于与自然亲密接触,如植物周围不设置隔离物如栅栏、栏杆,甚至有小道穿插地面花阵其间。水池可以亲手触碰和近距离接触,前提是安全。
2.1.3可使用性
它包括地形条件、活动表地面积、活动场地布局合理性、有顶活动场地面积、坐憩设施及布置、服务设施及布置、安全使用便捷度等方面。
活动场地的布局是功能分区的结果。这些不同的活动场地都有一定的边界,如绿化、铺装。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坐憩设施以选择,方向也是可选择的。尽量让使用者体验当观众的感觉。
2.1.4尺度
开敞的最宜人尺度为24m,而可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为70~100m。
2.1.5可达性与定向
2.1.5.1服务半径
一个广场的最大服务半径为600米,即7.5分钟公共空间网络的步行距离。
2.1.5.2交通组织
在公共空间中不仅要有效组织人得流线也要注意安排周边停车。
2.1.5.3指向与标识
设置各种指向是必要的,如停车场的标志。也有具有警告性的标识。使空间更系统化和科学化。
2.1.6公共艺术
比如文化小品、活动节目,它们赋予公共空间特色和魅力。
2.1.7其他
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公共空间的品质如地面铺装颜色、质地、亚空间划分。
2.2形象认知
公共空间现状周边重要建筑层数、高度、分布情况都影响着其品质.
以广场空间为例,贝聿铭曾经说过“古城规划如北京之类,应该由城中心逐渐向外围扩展,中心建筑高度最低,有利于与老建筑协调,延续城市的文脉,再向外一圈,建筑限高可以放宽一点,再向外就可以再高。”
还有另外一些具体的因素如下.
2.2.1整体性:轴线
轴线有将各空间要素统一并等级化和有序布局的作用,而重要的大型建筑或其它场所往往盘踞端头之处,统领全局。
2.2.2图底关系
对象空间在区域图底关系中的地位和形象是否与之和谐、合适不仅影响其本身更影响着整个区域甚至城市的空间结构。
2.2.3远视点
包括视觉通畅性、显示性、视觉污染。
2.2.4近视点:比例、尺度
根据有关视线分析的理论和经验,人的观察视角在18度至45度时较为舒适,超过这个范围,人们需要仰视或者俯视,不能达到舒适的效果。而在45度内可以看清细节,27度内可看整体,18度内则看群体,在远就只能看轮廓了。
2.2.5序列景观
人们在一个公共空间中连续活动时,整个过程往往应涵盖所有景观,并且铺陈、开端、过程、、结尾、延续在其间娓娓道来。而且有收有放,为需要突出的主体景观也提供了多个视点和角度。
2.2.6界面轮廓线
界面轮廓线应有层次和变化,突出重要的建筑或场所。
2.2.7建筑临街界面连续性
界面的连续性会使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感受更多的归属感。
2.2.8界面建筑协调
2.2.8.1立面
界面的立面设计中以顶部、中部、底部为主而底部则是重点。11米高度以下的视觉影响最大。针对不同的场所精神所赋予公共空间的主题应有相和谐的立面设计。
2.2.8.2色彩
色彩给予空间多样的心理感受,比如红色热情浓烈、蓝色冷静大方,黑色沉稳神秘等,但总体始终应做到协调。
2.3文化内涵
2.3.1空间整体风格:性质、格调
从轴线、建筑形式、地标性建筑等方面都烘托出天府广场区域作为成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地位。特别是与天安门广场相似的科技馆、广场、人南路三者的空间秩序,使省科技馆和像的气势更显磅礴庄严。
2.3.2文化环境
一个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不仅反映当代文化环境,物质的如时尚,精神的如演唱会;更反映历史。
2.3.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如果对象公共空间中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就该使两者互生共存,而不要使高墙和周边杂乱的建筑影响历史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
2.4运行保障与管理维护
2.4.1正常使用保持
安排人员巡逻,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值勤人员应对人们的询问。
2.4.2绿化维护水平
定期对绿化、花卉修枝整形、施肥配植等,并适当设置维护标示。
2.4.3环境卫生保持
公共空间的整洁干净对整个城市的健康形象是很重要的。
3[结束语]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即重质也重量。从公共空间的属性来看,支持活动是人们建设公共空间的出发点和归属。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活动中,才产生心理环境、场所意义,并总结出经验、归纳为知识以使下一次的建设能更完善。建设、使用、再建设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文化上的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金俊《理想景观》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城市规划资料集第5分册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Independent Institute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XU Hong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s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rrangements, establish realistic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professional build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manage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in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nditions, problems of practice patterns,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o build the system,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Key words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flection
实践教学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必备的教学环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强的管理学分支学科,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较高。我们既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又须认真执行各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以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因而,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2009年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现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适时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首次招收了34 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师生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2年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本文将立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通过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困境,为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一些尝试。
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五年来,一直执行创办初期制定的专业教学计划,即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若干问题。
1.1 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不合理
“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教育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到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中,理解和体会课堂内学到的东西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体现实践教学,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目前,本专业已建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际上只有一门电子政务实验课在实验室上课,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言,在制订和修订教学计划时,需要对一些核心专业课程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社区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
1.2 集中实践环节相互分割
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相互割裂。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四项。为了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本专业先后建立了增城市荔城街光明村村委会、广州市香江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广东省佛冈县招商局等实习基地。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时,基本上全安排在这四个实习基地。按照教学计划,学年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教育部规定先要写学年论文,主要为以后写毕业论文积累经验。但是我们培养方案把学年论文时间仅安排一个学期,而且还是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就要开始写毕业论文,这么短时间的训练根本难以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往往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还不知道毕业论文该怎么写。所以必须重视学年论文的撰写,凡经过学年论文的写作训练,到写毕业论文时便驾轻就熟了。毕业实习时,由于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很多毕业生不是要参加招聘会,就是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加上还要毕业论文答辩,往往不得不频繁请假,根本就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的。最后,由于实习基地不能完全理解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往往随意指导敷衍学生实习,使得部分实习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实习的要求。
1.3 课外实践重视不够
关于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实践,或多或少的表现得有些流于形式。因为没有安排课时进行社会调查、调研、研究和参观,也没有相应的指导老师,多数实践都表现得可有可无,难以保证效果。加上学生对实践环节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因找工作或参加各种考试而耽误参加各种实践,使得实践不能落到实处。所有这些情况都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面临着许多困难。
1.4 实践教学师资弱
目前本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大多是行政管理,专业性不强。且大多是应届毕业生直接走上讲台,几乎没有太多的关于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教师较为年轻、职称较低,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目前,从事专业实验课教学教师仅1人,实验课指导老师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学生的疑问。
2 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明确的和实践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实践的有效性,应重新区分各个实践环节,合理地安排以建立不同层次的实践。
2.1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1)实验教学。首先,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使用多种方法来转换和更新实验室设备,提高其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可以利用经管专业实验室进行诸如办公自动化操作及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实践。其次实验室配套软件也要加大投入,以确保及时更新。如本专业的电子政务实验室,使用南京奥派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好几年,其中个别实验已经过时,好几个实验步骤还基本类似,学生做完其中一个实验基本上已经没有兴趣再做下一个,配套软件的更新很有必要。此外,对于专业课程实践,比如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可以和经管专业联合建立一个模拟招聘场所,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的实验资源。
(2)实习教学方面。首先,增加认知实习环节。本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平时的社会实践课、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中专业实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建议在第一、二学期增加认知实习来弥补专业实习的不足。时间为期一周。可以将公共事业管理大致分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和保障、社区等诸多方面,通过参观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让学生较快地了解公共事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政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结合一定的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不同的专业教师带队,对行政服务中心、人才服务局、文化局等进行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通过这一认知过程,让学生多看多听多问,切身体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运行过程。
其次,适当调整实习时间。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同时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在此期间既要找工作又要准备论文答辩,不得不频繁向实习单位请假,从而影响实习效果。建议将毕业实习提前到第七学期,这样可以避开学生考研、找工作、准备论文答辩、考公务员等时间段,以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再次,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点,尽量拓展和挖掘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可以分别和民企、社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此外,充分利用院内丰富的管理资源,建立“校内公共管理实习基地”。把学生派遣到学院内各个行政管理部门,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参与管理,了解各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运作过程和办公要务。这样管理资源和教学资源的相互转换,既拓宽了实践教学渠道,又节省了实践教学成本,实现了双赢。
最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管理细则》等规章文件,规范实习管理。为确保毕业实践实习工作,成立实践实习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担任实习带队教师,辅导员、教研室主任和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实践实习指导教师,确保实习教学质量。严格制定和执行实习及实践计划,确保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时间。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专业实习计划、毕业实习计划及社会实践计划。安排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员组成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控制与管理。采取实地巡视或不定期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随时监控学生是否在指定单位(岗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对每位学生每月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学生在实习阶段逐日填写实习工作日程,每周书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
2.2 增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2014年10月自学考试的秘诀!点击免费查看>>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