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07:38: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大专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致谢一: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
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致谢二: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致谢三:
太行依旧,卫水长流。转眼间,我已在卫河之滨的河南师范大学度过了四个年头。四年,一段不短的时间,四年的光阴让我成长,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也让我的人生有了不同的轨迹。
在这宝贵的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程xx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程老师正是这样以言传身教来教导着我们。
程老师的博学,让我知道学海无涯仍需努力;程老师的勤奋,让我明白天道酬勤要坚持始终;程老师的大度,让我能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程老师的朴实,让我明白善良的价值。生活中,他教我们如何真诚做人、踏实做事;老师和我们的每一次的谈话都如同春风化雨,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凝结着程老师的心血,从选题开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程老师悉心的指导。程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这种影响不是一朝的迸发,而是日积月累的渗透,在这点滴汇聚中使我逐渐形成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遗憾的是,毕业在即,能够在程老师身边学习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再多些,日子可以再长些,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向程老师再多学一点。但我知道,我人生的角色该转换了,我该走出校园了,在这转变发生之前我有程老师给我的如此多的指导,就将使我在面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有可以借鉴的资本。在此,我要真诚的说声:“谢谢您,程老师!”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课题的指导老师——xx老师,您由内而外的美丽、大方与优雅永远需要我学习;您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关怀我将永远记在心里!
感谢在大学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文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张xx老师、赵xx老师、牛xx老师、赵xx老师、王xx老师、张xx老师、梅x老师、关xx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xx的善良、xx的温柔、xx的执着、xx的果断、xx的勤奋、xx的理性和xx的见识,值得我学习。“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论文摘要]环境工程专业作为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它的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中。传统教育体制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对环境工程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性环节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并提出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改革中,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事故经常发生,自然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在此背景下,1973年,国务院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1979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对环境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了工科环境类本科专业;1981年开始,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1983年开始,设立环境工程博士点;1999年开始,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土后流动站。至此,培养不同层次环境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工科环境类专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设置已由1977年的7所高校发展到2004年的247所高校、每年2万余本科毕业生的规模。据相关报道,2010年应届生创历史新高,达630万人,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市场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00-2010年我国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年均需求量为1147万人,但事实却并不尽如人意,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在各种毕业生招聘会上普遍受冷遇,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不到50%[1]。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着“缩招,减招”的尴尬处境,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严峻就业形势普遍有了认知,于是在“就业”这个指挥棒指挥下,更多的学生全倾向于其他更为“热门”的理工类专业。环境工程就业的岗位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有很强设计、动手能力,同时懂管理、懂相关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多会倾向于选择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人才,而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缺少实际工作实验,动手能力也较差,无法在短时间内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我国高校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存在较多问题,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体系单一,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适当提高专业课学时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大多数院校一般都遵循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介绍》中所规定主干课程,设置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对于主干课设置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水处理工程展开的,或者说主要偏重于水处理工程[2]。
为了适应时展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改革应以9门核心课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为主干课程,强化专业基础教育。
目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普遍较多,如武汉大学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比为46:38:16,学分多,专业课课时少。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课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清洁生产、生态工程,等,一般集中在大学三四年级学习。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在《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中规定》规定为64学时、4学分,但很多高校此课程的学时低于此值,甚至只有30-40学时,这种课时安排,学生很难对水污染控制方向的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无法胜任工作。
二、重视和加强实践环节,合理增加专业性实践环节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观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因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场教学和可视化教学相结合[3]。
(一)基本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
基本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培养严谨工作作风的基本方式,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对于基本实验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1)各高校环境工程实践性环节学时普遍不足。以课程实验为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等实验环节,一般在10-20学时,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动手能力,若一味压缩课程实验的学时,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升入研究生后科研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
(2)实验教学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传统实验教学往往大量开设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知识运用能力,应在实验教学体系中进行优化设计,精简教学内容,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二)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认识性实践环节,往往并未真正的深入实际,研究实际问题。以专业实习为例,一般高校安排学时为三周左右,但很多时候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并未使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并深入生产第一线,因而很多学生在从事工作后会“纸上谈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习与设计方面,需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一方面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利用现有条件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的内容方面,应通过能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内容的课程设计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大工程意识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模拟工程应用的实际训练过程,真正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形象直观的学习专业知识,拉近与专业的距离[4],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三)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改革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总结和检阅,也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论文(设计)一般有三种形式,即综述性论文、实验及污染治理工艺设计,依据不同高校的硬件设施实际情况,三类毕业论文形式比例不同。对于实验性毕业设计(论文)来说,目前普遍存在着指导教师短缺、实验室紧张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与有科研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厂和环保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与相关单位研究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研究或工程项目得到更全面的锻炼[5]。
在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选择方面,存在着课题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很多课题只是导师课题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简单重复,导师将相关资料如实验方法等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则按照导师指令进行实验,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另外也使得学生参与毕业课题缺乏主动性。因而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选题除了要从实际出发外,更要着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设计创新性的开放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由学生设计实验过程并动手实践。另外在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方面,可采用“目标”培养模式,比如允许和安排考取研究生同学结合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课题做毕业论文,让已经就业同学做其相关工作领域的毕业课题,题目设置面可以放宽一些,以保证同学能够较早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学习。
三、面向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需求,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知识结构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原因,毕业生虽多,但通才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和特色型人才较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适当考虑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将应用性强的课程引入课堂,还可以实行“工程师进课堂”、“将环境工程课程体系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结合”等形式。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是我国高校制定教学改革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进行课程设置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工程管理知识水平。以注册环保工程师为例,学生除需要掌握环境专业相关知识外,还要掌握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学、化学、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相关内容,更有如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给水排水工程概预算、工程法规等专业课内容[6],实施环境工程课程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结合,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备,也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环境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7]。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而生,现在被广泛使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应以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和目标,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素质。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也加应强创新教育,例如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引入通识教育;更新教学内容,教材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方面变“满堂灌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研讨式”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等。特别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重要,所以应建立创新实验基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选课题,自由探索,将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环节与创新教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闫兵,丛军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6:107-108.
[2]徐惠忠,王德义,苏宏.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出路分析与课程设置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J].2003,22(5):109-110.
[3]汤洁,董德明,刘淼,等.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休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J].中国大学教育,2007年,第3期:35-36.
[4]黄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10增刊:61-62.
[5]杨景亮,沈洪艳.罗人明.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96-99.
与工程管理专业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工程”是指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1]。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也指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工程、“菜蓝子”工程等。我国大学所设有关工程类的专业就有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材料工程专业等。“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分支也很多,如: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化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从《工程管理》字面上来看,很容易使人产生如下疑问:比如是对什么“工程”进行管理?或者学成后会“管理”什么工程?国内有些学者把“工程管理”定义为研究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专职管理。从建设项目的周期来讲,工程管理就是研究。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准备、设计、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即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届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一九九九年七月西安)认为:工程管理专业一般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为此,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一般工科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可设置为:主要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等。主要专业课有工程咨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与保险、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评估、项目融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索赔、国际工程专业英语(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国际公司理财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际为跨土木工程与管理工程的交叉学科,适合有足够土木工程方面与管理学方面师资力量的学校设置。
从学生的修业科目来分析,上述主修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已有36门,再加上公共课程:高等数学、外语、政治、体育、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原理、电工学等总共有47门之多,有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外语等要学习两个学期。如果学制定为四年,第八个学期学生即要寻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47门课要用7个学期来完成,平均每学期学习近7门课。所以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学制宜定为5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土木工程方面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学生工作后即使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会低于相应专业的大专水平,同时也会把所学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果条件允许,应把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管理方面的论文结合起来做,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形成过程强化理解,对如何发现“工程”方面的管理问题、解决“工程”上的管理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的统计资料: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和工程管理相近的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率为:工商管理类78.05%、经济学类72.72%、土建类84.91%、管理工程类82.73%、管理类Ⅰ51.82%。根据新华社2003年6月4日统计资料,黑龙江省200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足50%,明显低于2002年。据了解,除了受非典的影响,一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被迫中止和取消,部分毕业生无法进行正常的面试、体检和签约以外,目前社会的需求形势也不容乐观。作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之一的国有企业,由于受经济不景气(包括改制)的影响,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幅度下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毕业生到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在2001年为21.6%,2002年为13.8%,2003年很难增长。政府和事业单位受编制所限,特别是今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全面铺开,毕业生需求量也会减少。而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渠道在一些地方还不畅通。这些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华商报2003年2月20日报道,在长安大学举行的“2003年毕业生双向选择会”上。公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今年供不应求,此专业的学生很多在年前就已经找到单位。八成用人单位招聘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学生。河南洛阳一研究所原打算招收10名桥梁工程本科生,结果一上午只有一名学生递交了推荐表。长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红红分析介绍说,西部大开发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急需人才,而设置公路桥梁专业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长安大学公路桥梁专业的供需比例去年是1:8,今年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拉大。
与桥梁工程、公路城市道路专业的学生非常走俏相比,公路工程管理、公路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一位招聘工作人员说,管理和监理都必须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是不会将管理工作直接让新来的大学生担当的。2003年我校管理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约为50%,土木工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签约率几乎为100%。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好找到工作的原因,除了受“非典”与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多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外,其专业本身也存在某些欠缺,下面就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所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参加工作后,需要一到二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独当一面。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工作,即使自己努力恐怕也不会有哪家设计院敢委以工程设计任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如果力学基础和工程结构理论不系统、不扎实,充其量也只能做到按图施工,而发现施工图中的错误,不盲目地按图施工等则难以做到。到建设单位或政府机关工作应该是比较对口的,可以充分发挥工程管理专业视野广,知识面宽的优势,但建设单位的工作是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建设费用的增加和消减往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此时此刻的技术问题又有可能是一些技术难题,显然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去处理技术难题又显准备不足。由于政府机构超编严重,每年能吸纳工程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人数也会有限。#p#分页标题#e#
一般来讲,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擅长于经济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擅长于财务工作,而没有哪一个专业可以做到从学校毕业就可以胜任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的,管理工作或领导工作水平除了受教育程度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与其在组织中威信的树立。中小型公司专职的管理人员很少,同学到了公司,领导问,“你会做什么?”回答:“我会管理。”问:“你会管什么?”答:“我会管理建设项目。”很显然,这样的回答比较空洞。因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工作是很具体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学过财务管理,但却当不了会计;虽然学过质量控制而技术规程又不精通,人家在眼皮底下作假,却看不出来;虽然学过领导、指挥的知识而又没有什么功绩与特长足以服人,而且公司又不承担培养人的义务,所以管理专业的新毕业生寻找工作会有一些障碍。但是,如果学生技术水平比较高,以技术工作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则相应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做管理性工作,会在知识上、心理上以及工作方法上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胜一筹。
结论
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也需要多专多能的人才,如果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无一专且无一能,不但误人子弟,也会给社会带来损失。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在充分、系统、扎实的工程训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习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学制宜延长,使学生能真正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真正成为社会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本文作者:姜芳禄 潘建业 陈向上 袁全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华勘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特色专业课 环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学 矿业
1973年,国务院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 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2006年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宏,吴春笃,诸金宇.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69-72.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城市绿化 绿地系统规划 研究进展
1 城市绿地系统
1. 1 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毕业论文 能的空间, 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 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 , 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 但总的来说, 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 3, 4 ]。根据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 类[ 5 ]。
1. 2 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具有如下特征[ 6, 7 ]: (1) 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的生态系统, 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 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地域特征。(2) 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的各种绿地。(3) 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的变迁各有侧重, 但总的来说, 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 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 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 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的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 , 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 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的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的交织特征, 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
1. 3 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 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 1 ]。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指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的的宫苑、寺院, 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 世纪中下半叶, 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促使城市进入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第一次, 即“公园运动”; 20 世纪初, 尤其是二战后, 欧亚各国开始大力拓建绿地和创建新城, 城市绿地迈入第二次[ 1, 8 ]。20 世纪70 年代初, 生态学作为设计理论引入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开始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审美为目的的生态绿地阶段[ 1 ]。
20 世纪80 年代初, 城市绿地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 1 ]。国际社会也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 以期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建设[ 8 ]。生态城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城市建设以不使环境遭到破坏为标准, 使行为主体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周围环境并融于自然的类天然群落[ 9 ]。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下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 8, 10 ]。城市绿化建设中提出的“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等都是城市发展的中阶段目标, 而城市运转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11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 生态城市的实践与探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8, 9 ]。
2 城市绿地规划现状
2. 1 国外城市绿地规划
国外园林绿化最大特点是简洁朴实大方, 处处体现大自然的风格特色[ 12 ]。如美国城市绿化率相当高, 公路、街道两侧和居民社区除去建筑, 职称论文 草坪和树木覆盖所有空地, 草坪常绿, 修剪平整, 没有杂草, 绿化品位较高[ 10 ]。根据对世界49 个城市的统计, 人均公共绿地10m 2ö人以上的占70% [ 1 ]。新加坡土地面积648 km 2, 人口386 万, 人口密度5 965 人ö km2, 现有绿地7 500 h m 2, 人均25m 2ö人, 进入世界城市绿化先进行列[ 13~ 15 ]。就人均公园面积而言, 2000 年,美国华盛顿为50 m 2ö人, 澳大利亚堪培拉为70 m 2ö人, 瑞典斯德哥尔摩超过68. 3 m 2ö人[ 16 ]。国外成功的规划范例有: (1) 美国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很少有大体量的园林建筑、小品等设施, 植物自然式种植, 简朴大方。设计手法多是大手笔、大色调疏林草地。常绿与落叶树结合, 乔灌草花结合, 林相丰富, 林冠线变化多端, 园林景观野趣盎然, 处处体现自然美[ 17 ]。(2) 二战后德国政府把城市周围地带低价售给居民, 修建永久性“私人田园”。田园一切设施取于自然, 禁止用砖瓦、水泥和金属材料。田园周围是低矮篱笆、灌丛和野花, 小路两边草地布置许多木凳供入歇脚[ 18 ]。(3) 新加坡为建设“热带优秀城市”, 在概念性规划、发展指导规划中对每寸土地使用性质、强度进行了严格限制, 建筑成片和集中密集建设, 向空中发展, 留出地面空间进行美化绿化[ 14 ]。(4) 维也纳、巴黎、科隆、莱比锡等城市拆墙建设花园环路, 维也纳的花园环路同教堂、大学、音乐厅等公共建筑为一体。(5) 罗马、塔拉戈纳等环城绿地将城墙、花园、露天博物馆等作为整体布置, 罗马在开辟道路和绿地的同时保护城墙残段, 在其周围开辟道路和绿化带, 形成环城公园。其共同点是绿化圈、文化圈、水系风景圈等共融和谐[ 11 ]。
2. 2 我国城市绿地规划
2. 2. 1绿化及科研进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 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者提出“连片成团, 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后, 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 ]。80 年代后, 提出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 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 19 ]。八五其间,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由
3. 9m 2 增加到4. 6m 2, 绿化覆盖率由19. 2%增加到22. l%。1999 年底, 全国667 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91 000 hm 2, 绿地率达23% , 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7. 44% , 人均公共绿地6. 5 m 2, 公园动物园数达4 219 个, 面积77 137 hm 2。目前, 已经涌现出北京、南京、上海、秦皇岛、青岛、大连、烟台、威海、合肥、杭州、厦门、深圳、中山、珠海、佛山、南宁等30 多个“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19 ]。
从80 年代初开始, 建设部开展了多项园林绿化科研课题[ 19 ]。近年来完成的课题有《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研究》、《城市绿地在生态上的价值定量化》、《园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绿化树种区域规划研究》、《2000 年小康型城乡科技产业工程——居住区环境质量保障体系》、《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九五’和‘十五’计划及2015 年规划预测研究之风景园林部分》等[ 20 ]。到目前为止, 我国有甲、乙级园林规划设计单位40 余家, 园林科研院(所) 60 余家, 大专院校10 余家[ 20 ]。
2. 2. 2传统规划及其缺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在总体规划完成后, 可编制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指标、用地布局、各类绿地位置、范围、性质、功能及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 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 提出实施建议[ 21 ]。可见, 传统绿地规划对城市绿地市场运作、生态及景观要求很少考虑, 具体说,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0, 21 ]: (1) 未充分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 (2) 绿地植物配置重美观轻生态; (3) 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载体, 传统绿地规划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形象;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地建设模式、资金渠道已发生变化, 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一成不变。因此, 传统绿地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 21 ]。
2. 2. 3现代绿地规划原则
现代城市绿地规划流行应用控制性规划理念, 越来越重视根据各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城市风貌、工业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统, 做出各具特色、结合河湖山川自然环境, 体现地区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2 ]: (1) 重视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 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 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形成本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与特色; (2) 按照国家城市绿地指标的规定, 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类型与规模; (3)均衡布置各类公园绿地, 有机结合形成完整体系;(4) 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 (5) 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小局与大局、保护与开发、理想与现实、近期与远期等关系[ 23 ]; (6) 树种规划重视使用地带性植被, 以乔木和灌木为主, 兼顾植物群落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
2. 2. 4绿地系统规划对策
针对我国国情和绿地建设的不足, 今后绿地规划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2, 21, 24, 25 ]: (1) 加强政策扶持, 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城市绿地是先投资后受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并存的产业。硕士论文 绿地规划要常抓不懈, 制定长远战略与具体政策。(2) 制定切实可行、理念超前的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城改前制定可行的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绿地详细规划, 严禁绿地改变用途, 确保绿化指标和绿化用地落实[ 25 ]。(3) 提高绿地生态效益。植物生态功能基本靠叶完成, 故增加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叶面积。乔木叶面积可达其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 倍左右, 灌木5~ 10 倍, 草更小。
所以, 园林植物要以乔木为主, 重视乡土树种, 常绿与落叶搭配, 灌草藤花结合, 形成多样、复层、立体、生态的多功能自然群落[ 19, 26 ]。(4) 重视大环境生态建设, 加强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大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 是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以城市林业理论为指导, 运用生态系统边缘带物种多样性增大原理, 营造各种防护林、风景林及经济林, 建立城市生境与自然环境联系的生物廊道, 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和栖息地[ 19 ]。
转贴于 (5) 多方筹措资金。城市绿化是社会公益事业, 除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外, 还要调动全社会力量。(6) 引进参与式管理。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 可增进居民与政府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3 绿地规划发展趋势
3. 1 规划模式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趋于以下方面[ 27 ]:
(1)都市圈绿色廊道网络规划。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 绿地系统与城市呈现环状围绕、核心方式、嵌合方式、带形相接方式等形态, 使绿地系统发挥较大效能, 并有良好的连续性与可达性[ 28 ]。英国“大伦敦规划”, 把从市中心48 km内, 约6 700km 2 的地区划分为城市内环、郊区环带、一条约16km的绿化带、农村环带等4 个同心圆, 成为世界发展新城的规划模式[ 27 ]。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莫斯科的楔形绿地, 按照“有机疏散理论”而定的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都是典型的绿地嵌合模式[ 27 ]。
荷兰兰斯培德地区(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城市) 的绿心(绿地核心式) 与建成区之间建设绿色缓冲地带以保护绿心。而巴黎沿塞纳河两侧建了8 个新城, 在塞纳河两岸形成了2 条平行轴线, 是绿地系统带形相接方式的代表[ 27 ]。
(2) 森林城市模式。把森林引入城市, 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 恢复人类与森林的本来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优化城市绿色规划的总趋势[ 12 ]。“人在城中, 城在林中”将成为21 世纪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模式[ 29, 30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核心, 创造“天人合一”的城市与森林融合的人居环境空间。城市森林建设主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绿色空间”构筑“绿色城市”空间网络[ 31 ]。城市森林的布局模式主要有放射式、圈层式、跳跃式、因地制宜式及综合式5 种[ 32 ]。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将为彻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的保障。城市森林景观建设要具有亲和性、文化教育性、舒适性和富有人情味, 使之能激起人们亲近的愿望[ 27 ]。同时, 城市森林建设要以自然为宗旨, 以城市文化底蕴为基础, 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 结合城市风貌、结构特征和空间属性等科学布局和规划, 体现自然植被景观和群落结构特征, 实现城市森林的自我维持及协调发展, 发挥其综合效益。
3. 2 规划特征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如下特征: (1) 空间开放化[ 22 ]。首先表现在从“园林绿化”走向“大地景观规划”, 着眼于大环境绿化规划, 从区域出发, 把森林、农田、草地、景区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绿地规划, 使城市拥有良好的整体生态背景。其次是开放公园, 引入园外的自然风光与环境中的河道、溪流、绿地、建筑等相融合, 成为大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空间更有利于发挥绿地景观功能及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便于各类绿地相连,是人性化的要求和人本主义的体现。(2) 绿化森林化。绿化森林化指城市绿化以成片森林为主体, 乔灌草相结合, 提高绿地效益[ 22 ]。(3) 景观人文化。指绿地规划尊重文化, 把握园林绿地性质、风格和主题,重视植物景观文化性, 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及历史文脉[ 22 ]。(4) 水景生态化。水体和水系是城市与外部生态系统交流的主要通道, 是城市最重要的廊道景观。城市绿化建设应重视沿河道的绿地建设, 应用生态学原理处理水体造景, 使水体洁净, 富于情趣, 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生[ 22, 27 ]。(5) 设施人性化。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人, 绿地设计必须满足人类生存、享乐与发展的要求, 各种设施要符合人体尺寸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满足人类生理与心理需求[ 12 ]。(6)目标多样化。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郊野休闲性、文化性、自然性、区域性、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可居性和可持续利用性等特点[ 33 ]。
3. 3 规划新方法
3. 3. 1新理念
城市绿地规划经历了以游乐、观赏为主的实践后, 现在发展到以生态学观念为出发点, 融观赏、游憩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园林阶段。生态园林就是依靠植物来形成环境、保护环境、利用环境和美化环境,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 34 ]。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 具有公共性、广泛性、无界性、长期性、高效性、不可取代性、永恒性、连续性等特点[ 35 ] , 是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 36 ]。生态园林具有3 方面的内涵: 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 能创造景观, 美化环境, 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娱乐环境; 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 即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37 ]。生态园林注重从宏观管理、生态保护角度来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其基本理念是在城市区域范围内, 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 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人类- 动物- 植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37 ]。
3. 3. 2新手段
为了最大限地度提高绿地生态效益, 增加城市绿量, 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了新绿化方式: (1) 垂直绿化。也称攀缘绿化, 就是绿化那些与地面垂直的线或面, 即利用攀缘植物使其沿墙或其它设施上升形成垂直的绿化面。工作总结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建筑物均可采用攀缘植物进行绿化, 其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 38 ]。(2) 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运用现代建筑和园林科技的各种手段, 对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形成的再生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美化, 其基本内容包括: 地面绿化的乔灌草复层群落; 建筑再生空间的绿化美化( 墙面绿化、屋顶与天台绿化、室内与阳台绿化等) [ 39 ]。立体绿化源于屋顶花园, 最早是由德国人在一些阶梯式和单元楼式建筑群上试验成功的。现已发展为地面、窗口、凉台、室内与屋顶、盆栽与池栽相结合的各种绿化方式。它能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美化城市环境, 使平板单调的建筑单体、硬质构筑、门窗栅栏等, 变成具有自然风格、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并起到良好的降温消音作用[ 40 ]。 参考文献
1 千庆兰.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初探.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 2001, (4) : 45~ 49
2 徐波.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城市规划, 2002, 26 (11) :20~ 22
3 马锦义.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中国园林, 2002, 18 (1) :23~ 26
4 徐波等. 关于城市绿地及其分类若干思考. 中国园林, 2000, 16(5) : 35~ 39
5CJJöT 85- 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 23
6 张国强, 金中泉. 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上). 中国园林, 2001, (4) : 22~ 25
7 苏俏云. 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 26 (11) : 90~ 94
8 王祥荣.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40 (4) : 349~ 354
9 朱庆华.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 林业调查规划, 2002, 22 (6) : 93~97
10 何平, 彭重华.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5~ 78
11 吴承照. 风景园林研究进展. 中国园林, 2000, 16 (3) : 88~ 93
12 曹鉴燎, 苏启林, 刘一明. 城市绿地规划分析与评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 (1) : 97~ 100
13 谢华. 新加坡城市美化绿化之研究. 城市规划, 2000, 24 (11) : 35~ 38
14 谢华.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之研究. 中国园林, 2002, 18 (6) : 33~35
15Belinda Yuen. Greening the CityState of Singapo re. Fo restry Studies in Ch ina, 1999, (Supp. ) : 31~ 36
16 E. Howard. Garden Cities of tomo rrow. Faber and Faner.London, 1946: 213~ 230
17 振海. 从得梅因市的生态环境看美国的园林绿化. 中国园林,1997, 13 (2) : 30~ 32
18 常玉生. 绿化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驻德归来随想. 中国园林, 2001, 17 (6) : 60~ 66
19 冯彩云. 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科技建议, 2002, (2) :15~ 18
20 王磐岩, 李金路, 白伟岚. 风景园林科技“十五”计划及2015 年发展规划. 中国园林, 2000, 16 (68) : 39~ 40
21 吴效军. 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001, (6) : 24~ 26
22 徐雁南, 王浩.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潮流初探. 2003, 19 (10) :63~ 66
23 张国强, 金中泉, 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下). 中国园林, 2001, (5) :19~ 23
24 刘滨谊, 姜允芳. 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 城市规划, 2002, 26 (2) : 76~ 7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地方基础教育;信息;网络
事物存在的前提和价值是根据社会对其需要程度来决定的,简言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基础教育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为自己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信息资源的最高殿堂,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渴望,理所当然应顺应时代潮流,服务社会,服务基础教育,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一、 新课改形势下基础教育,读者需求与教育信息资源匮乏的矛盾
1.1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中小学教师原有的“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学观念,将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教师开始真正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师生互动研究。这无疑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的教育信息资源,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2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给学生留出了较大自由学习的空间
中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有进入课堂才是学习,只有教师讲的才是知识,只有考分才能说明能力”的思想观念,全面正确的理解网络教学信息资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积累和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渴望得到信息专业人员的指导,以期实现利用多元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更多更新知识。
1.3地方基础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边疆地区)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现状颇不如人意,特别是西部边疆地区。
1.3.1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除了少数县市学校,大多数中小学资金短缺,因此,对图书馆(室)的投入少之又少,还有很多山区学校图书馆(室)只是一个名词。图书馆(室)不规范,基本上就是一间房和一些分类混乱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分类的陈旧的书刊。
1.3.2从事信息服务的人员少,而且多为兼职的教工,他们一方面兼有其他工作,一方面缺乏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服务意识没有形成,基本上就是一个保管员的角色。
1.3.3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陈旧的图书信息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科研、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缺乏图书馆(室)意识,普遍缺乏信息素养,缺乏检索、鉴别、整合的经验技巧。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盲将是新时代的文盲。
现实如此的不尽人意,地方基础教育中日益增长的教育信息需求与资源匮乏这一矛盾,严重的制约了边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步伐。就目前边疆地区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要完全依靠自身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力不从心。
二、 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现状
2.1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为地区经济服务的理念发展,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高校图书馆只有做到“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才能在众多的高校图书馆中脱颖而出。如今,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及其重要的。地方基础教育迫切的信息需求,对于地方综合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创新发展其实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地区综合高校图书馆树立形象,立足社会的良好契机。
2.2.明显优势
与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相比,大多数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都具有绝对性优势。90%以上的高校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正向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他们的资源形式,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乃至用户信息行为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3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政策依据
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二十一条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应收取适当费用。这是第一次从政策上肯定了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正因为如此,利用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开发、利用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条件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其提供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保障。既确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解决地方基础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匮乏的有效措施。二者相互促进,充分实现各自价值,共同发展。
三、 地方综合 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普遍抓住了十年前地方大学合并潮,及时乘上了国家支持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建设发展的东风,无论是馆舍建筑还是信息资源的馆藏规模,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3.1丰富的信息资源保障
首先,馆藏信息已不仅仅是纸质印刷版的图书、期刊、杂志,还包括了大量的电子文献、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名师讲坛等等。信息资源存在于多种载体之中。其次,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本馆拥有的信息,还延伸至其他图书馆,教育机构,学术机构等一系列实体。第三,地方综合大学拥有的一大批长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于地方基础教育来说本身就是无价的资源。第四,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本馆的特色文献,专业文献,内部资料,统计数据及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毕业论文形成了本馆特有的专业数据库。
3.2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10年跨越式的建设,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就大理学院图书馆来说,90%以上的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馆内所有非图书馆专业的人员都到南开或大连理工大进修过图书情报学。近两年,博士、研究生人数增加,大大加强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能力,文献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高质量的处理大量信息,并为读者提供优质远程信息访问服务。具备了为基础教育提供信息服务的实力。
3.3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应用
首先,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传播和利用;其次高密度存储技术,在信息量剧增的今天,高密度存储技术扩大了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对知识载体的使用范围和收集领域,节省了藏书空间,提高了获取文献全文的速度;第三,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信息表达直接、生动、逼真等优点而为广大读者接受,它的出现和投入使用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保存于提供方式,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变革。第四,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利用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而且达到了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也加快了图书情报传播的速度,使资源共享,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成为现实。第五,复印、缩微、声像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文献保存利用水平,方便了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
四、 具体的服务方式、途径
面向广大地方中小学师生开放,大力宣传信息基本知识;普及信息技能;帮助培养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指导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规范化建设管理;组织地方中小学图书馆(室)人员研讨交流等等。这些是基本常规的服务。如今,正值各地方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虚拟化,倡导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图书馆建设之际,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建设,我们可以专门建立针对地方基础教育的My Library(把地方基础教育的需要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群),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定制服务、推送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本身的馆藏资源,创建以地方基本教育用户为主导的信息环境。按科学性原则将信息资源分类整合成各类模板。同时又依赖地方基础教育这一教育实践地土壤,积极引导地方基础教育用户参与资源建设,依靠现代技术,保持与地方基础教育用户的畅通交流,接受用户的推荐和信息反馈,允许用户将自身需要的、不在模板中的信息资源添加到个人资源或链接。从而使地方综合高校图书馆在个性化建设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实实在在的践行资源共享,合作发展。通过自身建设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边疆地方教育资源方面的缺陷,推动西部边疆地方基础教育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岩.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第4期.
[2]张祎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第29卷第3期.
[3]李幸.师范类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开展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第1期.
[4]马立.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J].人民教育.2001.(8);11.
[5]李玉环.网络环境下的师范院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J]科技资讯.2007.(3):122.
[6]肖乃菲.网络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当代图书馆.2007.12.4.总第92期.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我国邮政产业改革的表现形式,就是从垂直一体化的多产品独家垄断生产方式中分离出若干竞争性产品,快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快递业的市场基础是对于时间比较敏感的运输需求。中国快递业经营者被划分大两部分:邮政快递及非邮政快递。其中,非邮政快递又分国内快递公司及国外快递公司。
1985年,我国邮电部成立了邮政速递局,处于计划经济下的行业政策性保护使中国邮政快递长期处于霸主地位。由于实行信件和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的制度,快递市场的竞争受到限制。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快递业务是从国际快递业务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运输市场对外开放,世界快递巨头如联邦快递、联合包裹以及民营快递企业快速加入,使其各自有着细分的市场。其中,快递市场中的高端业务———国际快递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必须具备综合运输能力的业务公司才能经营此项业务,因而国际快递业务的极大部分被各外资巨头所垄断,市场集中度比较高。1980年,中国邮政EMS成立,开展国际快递业务; 4年后, EMS开始运营国内快递业务,此举也标志着我国快递市场初步形成。中国邮政速递服务公司凭借原有的市场保护政策和国内遍布城乡的邮政投递网络,占有国内异地快递业务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国内快递市场,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7%。但由于多年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其竞争力不断减弱。随着1993年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快客达的成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全国,最多时高达30000多家。同城快递是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业务板块,作为一种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它注定是快递业务中最分散、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为数众多的民营快递公司占有同城快递市场份额的70%以上。
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己成为一项利润丰厚、市场规模及潜力巨大的产业。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快递市场,国际的快递公司纷纷把触角伸到中国。国内从事快递业务的经营者除了中国邮政、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大的快递公司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快递公司。当前,由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如何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促进我国快递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热点话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快递物流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成为仓储、交通运输、邮政等领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递物流的发展趋势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物流信息贯穿于快递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快递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和共享,再通过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控制,能够实现快递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当前,小和山快递物流业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快递业建设正在起步,一些快递业建设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就整体来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我国发达地方快递物流相比较有大差距,与跨国快递物流巨头更是差距巨大。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快递物流市场表现得更规范、成熟。从更深的层面,小和山快递物流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使得快递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不够,成本高居不下,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以及缺乏快递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等。要改变这些现象,需要更多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就整体而言,小和山快递物流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表现为快递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信息化观念不足以及基础建设滞后,面对外资的进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小和山快递物流业必须要重视快递物流建设,通过快递物流业建设,提高快递物流效率,提高快递物流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第二章 快递业基本概念
第一节 现代物流概念及其特点
“物流”的概念,最初是日本经济界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缩写为DP)中翻译过来的。传统的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移位,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加工等。“物流”概念的含义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改名为CLM(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并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所做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效率且最大的‘对费用的相对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生产系统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接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进人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的概念已向现代的物流概念转变。所谓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产成、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过程。现代物流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在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呈现如下特征:
1.物流系统化
物流不是运输、配送等活动的简单叠加,各要素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最优化目标。局部的最优化不等于物流系统的最优化,这也是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基础。
2.物流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广泛使用先进的各种技术手段,包括运输的大型化、高速化,装卸机械的自动化,仓库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等,为开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物质基础与保证。
3.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
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将各项功能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控制物流系统可按照预定目标运行,同时也可提高物流效率,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的最优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并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渠道。
4.物流快速反应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物流需求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订货周期变短、时间性变强,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 增强。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网络的支持下,物流适应需求的反应速度变快,及时配送,快速补充订货以及迅速调整库存结构的能力加强。
5.物流服务社会化
目前,物流业得到充分发展,企业物流需求通过社会化物流服务满足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形态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快递概念及其特征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同时,科技的进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使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都面临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利润愈来愈低、原料来源与制造生产的全球化采购使得补给线拉长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等外在环境改变的考验。
这些都对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邮政服务和普通货运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从传统货物运输服务中逐渐产生一个新的分支即快递物流,其迅速、准确、周到、优质、高效,且具有个性化的快递服务正影响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使现代物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一、快递的内涵
快递又叫速递,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货物运输企业,将客户的文件、物品或货物(简称快件),通过自身网络或网络,在指定的时间内,从发件人手中送达收件人手中的最快捷、最安全的运输方式 。快递包括商业文件快递(Document overseas Express/DOX)和包裹快递(Worldwide Package Express/WPX)。文件快递主要包括:商务信函、银行票据、报关单据、合同、标书等,重量轻、体积小、时间要求较高,收费标准也较高,主要是面向商务客户;包裹快递主要包括:企业资料、商品样品、零配件等,重量较重、体积大、对货物的时限要求不如商业文件高,收费标准相对较低 。
一般来说,快递企业以承运小件物品为主,快递的市场基础是对时间比较敏感的运输需求。相联系的还有快运这一概念,根据业内人士的判断,快递承运物品较小,一般在100克到20千克之间,强调最快到达时限与门到门的服务;快运承运物品一般在10千克以上,侧重时限与费用的平衡,但实际两者之间的概念区别日益模糊。快递企业越来越趋向于提供多种物流服务,既提供商务文件、小件包裹的快递服务,也经营大宗包裹的快运业务,与快运企业在业务上趋向融合。此外还有速递的概念,美国国际快递服务商强调快递比速递规模更大,技术更先进。
快递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产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报告对快递业定义如下:(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和物流服务。国内学者对快递业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论。其争论焦点是快递业务是否属于邮政业务。对此,邮政企业与非邮政企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快递定义为“快速收寄、分发、运输、投递单独封装、具有名址的信件和包裹等物品,以及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照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本文认为,快递业属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但快递业又是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产业,与传统邮政业有本质的区别。
二、快递的特点
现代物流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一体化全过程。而快速物流是比较高端的物流服务,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建立对时间性有较高要求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而以“快”为基础的物流,有社会的需求中,自始至终在做“快”的文章:做运输,是在做快运;做速递,是做快递;做物流,是做快速物流,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快”字。
快递不同于传统邮政业务,主要是:一是依赖运行的网络设施及其资金来源的性质不同。一个是国有和公共投资形成的公共邮政网络,一个是包括民间私人投资形成的或大或小的、区域性的市场配送网络。二是消费类型不同。一个体现为全体公民对邮政普遍服务的简单化消费,一个体现为消费者与运送公司在特殊约定交易条件下的个性化消费。
与一般的物流相比,快递具有以下特点:
1.快捷、安全性
快递服务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先进的通讯网络及最快的运输工具将商业函件和包裹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快捷的需求使快递公司必须具备快速运输工具,工具显然是飞机和各种类型的专用汽车。承揽全球快递的大型快递公司其拥有的先进的飞机数量,并不逊于世界著名航空公司所拥有的飞机数量。当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交通环境的不同,也导致在日本和欧洲这样区域经营的公司依靠大型货运汽车来承担中长距离的运输。
另外,在货源集散地,尤其是经营区域的中心地区,快递公司必须设置专用集配、中转和控制中心,配备有大型仓库群、电脑中心、控制和指挥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运输工具、存放中心等设施,这些配置充分保证了快件的安全性。
2.高科技性
实现快递物品的门到门或桌到桌服务,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到顾客信息,快速处理单证,实现物品的全程跟踪,随时解答顾客查询等。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快递公司必须配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先进的通讯网络以及能够满足和实现各种个性化的、特殊的快递服务需求的特有软件和硬件功能。20世纪的最后十年,UPS在电子技术方面共投资了110亿美元,不仅实现了对包裹运送的每一步紧密跟踪,而且使其在电子商务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
3.优良的服务功能
快递需求是衍生需求,快递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衡量快递服务的。水平包括服务广度、服务深度及服务舒适度等三个指标。广度是指快递服务的业务种类及其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业务种类越多,服务广度越广。服务深度是指为用户提供快递服务的完全程度和便利程度。服务深度越深,需要由用户自己完成的工作量越小。舒适度是指以员工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心理感受的优劣程度。
4.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快递业提供的产品是一项服务,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传递信息或实物。影响到快递业产品的其它产品主要有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信息类产品。对于信息类快递产品而言,通信方式的进步无疑会使传递信息类快递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但同时商业往来的大批量快递物品会有所增加。
5.时效性
时效性是信息 、物品类传递服务的基本要求。快递的实物传递性,决定了快递服务在保证安全、准确的前提下,传递速度是最重要的服务质量衡量标准之一。
第三节 快递的作用
1.快递可以满足信息与资料的快速传递。在国际贸易及经济活动中,商业文件的快速传递非常重要。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进行重大决策时,往往要经过多次资料交流才能做出,任何耽误和拖延,都可能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竞争中失去有利地位。快递业务很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
2.快递业务可以使银行的汇票、支票、信用证及有关单据可靠而迅速的交给异地银行兑换,早到一天可以节省可观的利息,同时推进了进出口业务的开展。
3.国际间海运业的发展,特别是集装箱船舶的出现,行驶速度的加快,港口装卸期的缩短等等,均要求相应地减少轮船在港时间。因此,在船舶抵港之前,必须将所有装船资料送到目的港港口有关部门,这样可以减少船期和港口使费的损失。
4.快递服务对看样成交的样品,来料加工的货样,以及广告、建筑、保险、影片、新闻报导等资料的传递,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快运货物早己跨越出商品货物的范围,服务对象也不局限于贸易界了。
5.随着电子商务的飞跃发展,与其接口的因特网用户迅速增加。跨国界及远距离购买个人商品将司空见惯,包裹类的快速增加将对具备快捷、安全、可靠特点的快递业需求也会大量增长。由此可见,快递在国际经济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其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第三章 快递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快递业的发展及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从根本上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快递业作为服务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必然受到重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快递服务标准》的问世,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快递协会的成立,《新合同法》的出台等对快递行业的市场秩序,监管主体、产业整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快递行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的快递业务是从国际快递业务开始的。中国快递业始于1979年,日本OCS与中外运合资成立中外运—欧西斯公司。1980年,中国邮政EMS成立,开展国际快递业务; 4年后, EMS开始运营国内快递业务,此举也标志着我国快递市场初步形成。
凭借着国家专营的优势及几无对手的竞争,EMS几乎垄断了中国国际国内快递市场,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97%。但随着1984年四大国际快递公司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中外运敦豪(DHL)及天地快运(TNT)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经营国际快递业务, EMS的国际快递市场份额以每年4%的速度急剧萎缩。同时,随着1993年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快客达的成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全国,最多时高达30000多家。中国快递市场陷入了惨烈而又无序的竞争。
我国国内快递市场依据其产生和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1984年-1992年:初步发展阶段; 2 、1993年-2005年:成长及竞争阶段; 3 、2006年至今:发展成熟阶段。
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快递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中国快递服务业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才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际国内贸易的发展,我国快递业也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尤其是从2001年以来发展速度大大提高。从1987年起步至今,中国快递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增速显著,业务量年均增幅达22.7%,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8.6%。根据国家交通部公布数据:即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2008年,业务量和收入增长也超过了20%。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快递全行业收入达到408亿元。
中国快运速递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快运速递圈(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环渤海快运速递圈)。同时这死大快运速递圈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运速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运速递通道,使中国快运快递业的点-轴-面系统初呈雏形。而国内快递市场主要是由民营快递企业、国有快递企业及外国快递企业占有,而中国国际快递80%的市场份额由四大跨国巨头占有。
第二节 快递市场的竞争
快递产品按照服务区域可分为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两个细分市场。国内快递产品按照服务区域、递送时限及货物重量三个基本维度可细分为以下几种产品类型。
1、按服务区域区分:同城快递、省内快递、区内快递、国内快递。
2、按递送时限区分:限时达、当日达、次日达(包括次早达和次晨达)、隔日达。
3、按货物重量区分:文件、包裹、经济快递(普货或重货)。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联合进行的全国快递服务统计调查显示,在我国快递市场中,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在业务结构中各具优势。2008年,我国快递业务总收入为408亿元;其中,国有快递企业的国内异地快递业务收入占该板块快递业务总份额的64.1%,其份额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快递企业。这一数据说明,国有快递企业凭借其网络、品牌等优势,把握着国内异地业务的主动权。同期,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相对较低的成本、方便的服务以及众多的从业主体,在国内同城快递业务上的优势逐渐提升,民营快递企业的国内同城快递业务收入迅速增长。在国际快递业务方面, 2008年外资企业占该板块业务总收入的60.1%,外资企业依靠其遍布全球的运递网络、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在国际快递业务上优势明显。
由此可见,我国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同时,由于国内快递业务收入占据整个快递业务收入六成以上,而国内快递业务进入门槛较低,因此,我国国内快递业务的竞争激烈程度远大于国际快递业务。
在国内快递市场上,申通、顺丰、宅急送等民营快递企业,以低价和灵活服务取胜,向来颇具竞争力,并已获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快递企业在国内快递市场所处的竞争排位如表3-1所示,占据国内快递市场前三位的分别为EMS、顺丰速运及中铁快运;在大部分行业中存在的“三四规则”同样适用于我国国内快递市场,即第一名EMS的市场份额等于第三名中铁快运的市场份额的四倍。2008年国内快递最具有竞争力的前10家快递企业排行榜上,民营快递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见表3-2。
表3-1 快递企业的竞争 排位
国有 民营 外资
第一集团 EMS 顺丰速运 FedEx
第二集团 中铁快运,
民航快递,
中外运速运 申通速递,
宅急送 DHL,
TNT
第三集团 天天快递,
圆通快递
等 UPS,
美亚快递,
全一快递
等
表3-2 2008年国内快递最具有竞争力前10家快递企业排行榜
排名 企业
第一名 邮政EMS
第二名 顺丰速递
第三名 申通快递
第四名 圆通速递
第五名 韵达快运
第六名 中通速递
第七名 天天快递
第八名 全一快递
第九名 汇通速递
第十名 宅急送快运
第三节 快递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快递业务量逐年大增,市场需求巨大,行业发展迅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全球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陕递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快递市场蕴藏着无限 商机。较低的进入门槛使得民营快递企业迅速增加。民营快递企业同时具有价格低廉、服务及时及经营模式灵活的优势。民营快递在同城快递上至少比EMS和外资快递便宜 2倍的价钱。凭借其灵活的价格优势,在快递物品不是很贵重的情况下,大多的消费者是看重民营快递“价廉物美”的特点而选择它。在服务上,很多的民营快递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这种运营模 式也为其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民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机构比较扁平。管理就比较方便,民营快递灵活的经营模式使得效率大大地提高。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相对国资快递业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令人振奋,但是民营快递企业在我国的崛起时间还很短,散、小、弱、差是民营快递企业的主要特征,大部分的快递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薄弱。我国快递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主体待遇各异,竞争不规范
快递市场政策法规不健全,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快递市场的正常秩序一直未能形成。随着不同层次进入者的增加,快递企业急剧增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状态。参与快递市场竞争的主要有国有、外资、民营三类企业。国有如EMS由于受到比如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邮政的快件有优先权等的相关政策保护,附加其本身拥有全球范围内的快递网络和强大的信息化资源使得EMS在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外资企业首先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占据国际快递市场,又有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国际快递公司在国内快递市场的力量不可忽视;民营快递企业,实力最弱,基本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这就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非邮政快递企业车辆进入市区配送快件的合法性没有得到相关法规的确认,其客车运送快件属于违法行为。所以非邮政快递企业的经常被交通部门、公安交警因为其“无证经营”和“客货混装”处以罚款。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一些民营快递企业为争夺客户打起“价格战”,严重影响了快递服务市场秩序,使得市场价格出现混乱,同时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错发、丢件、损坏物等问题时有发生,让消费者对“快递”产生误解和不信任感。
二、技术水平落后
与国外快递公司相比,我国大多数快递企业经营管理与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利用率不高。信息处理技术落后,民营快递企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大都没有建立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在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系统方面,在服务和效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货物流通方式未能普遍采用空运。国内快递业选择的是以公路快件为主的地区性集散方式与空运为主的跨省快件运作,还未能普遍采用以空运为主的集散方式的快件运作。这是由于快递企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一把椅子就可以经营快递业务,而且大多数快递公司在招聘员工时要求比较低,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快递服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国际快递巨头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在信息,通讯,运输水平上均远胜中国快递企业,而在管理方面则是有合理的组织结构,科学的管理技能和灵活的营销技巧。而中国的快递企业对国际快递业的运作还不太熟悉。国际方面有很多法律、规定。中国的快递业要想发展国际业务还必须适应各个国家的法律、国情。同时想通过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外溢获得这些资料又十分困难,这是因为由于跨国公司的内部性,又极大的阻止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外溢。如果说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外资逐渐掌握了中国的法律、国情、管理经验的话,中国企业要想得到国际快递巨头的管理经验、技术,自然更有一番难度。
三、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资金支持
快递企业要发展,就应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要有配套的交通工具作保障,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投入。民营快递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中,一批像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相当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茁壮成长,但是为数较少。大多数民营企业表现出“小、散、弱”等问题。民营快递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融资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障碍,资金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而邮政EMS有国家雄厚的资金支持且拥有三万多个网点,这使国营快递有快速发展的保障。而民营快递企业由于得不到资金支持,在网络、信息和技术等方面投入不足,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
政策面的不利、资金的短缺、规模和网络的劣势都将迟滞民营快递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大环境特别是政策和融资逐步变的宽松, 民营快递公司将伴随中国快递市场的扩张而快速长大。
四、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快递企业初始资本投入较少,加盟门槛低,使得民营快递企业往往规模较小,数量过多,产业集中化不高,竞争力弱。由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无照经营或非法经营,服务质量较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事件屡屡发生,近年来快递业的服务投诉不断增加。民营快递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快件迟到、破损、丢失及对事故的推诿现象比较常见。这些负面现象,影响了民营快递企业以至整个快递行业的总体形象。
第四章 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
小和山高教园区处于杭州郊区,没有发达的工商业,其快递公司主要 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快递公司有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天天快递、中通快递、韵达快递。邮政EMS因为其价格太高,而小和山高教园区主要以学生为快递对象,太高的价格难以被学生接受,导致邮政EMS无法进入小和山快递市场。外资快递企业则因其服务网点有限,加上价格上的因素,也无法进入小和山这块市场。
民营快递主要采用连锁模式,主要连锁方式有三种:
1、“直营式”的连锁方式
目前民营快递企业采用以一个品牌作为主导,采取“直营式”连锁方式的比较少,代表有顺丰快递。其优点是便于统一指挥与运作,服务产品的质量容易控制,可以实现对客户的统一结算。但当公司膨胀过快而管理跟不上时,就会出现难以协调和顾此失彼的状况,其管理成本比较高
2、特许加盟的连锁方式
目前民营快递企业主要都是采用以一个品牌为主导采取特许加盟的连锁方式扩张网点,小和山快递企业多是采用这种模式,如天天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运、中通快递等都属于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投资小、扩张快,对于特许品牌商来说,当发生经营风险时不承担连带的法律责任,使得快递企业能迅速完成全国网点的建设。但是,由于对加盟公司的管理控制力度较小,管理以协调为主,在发展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被动局面,资源无法共享,造成了严重浪费。并且这种方式缺乏统一的企业文化,相互间没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作为纽带,品牌资源使用多,而维护却很少。再次,加盟商的经济实力、诚信水平和注册资本各不相同,执行力不强。这种方式已经制约了国内民营快递的可持续发展。
3、相互的协同方式
即分布在各城市的民营快递企业以协议的形式在全国主要的城市范围内“协议联网”。通过相互而利用各自的资源和网络。这是最为松散的结构,协议约束型不强,具有很大的风险。只有少数实力较弱的小规模民营快递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在较大的快递范围内发挥作用。
快递企业将其目前服务产品主要分为四大类:文件、包裹、B-C配送类物品及高附加值第三方物流配送物品。然后按服务产品的需求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与之相符的服务模式。
图4-1 快递企业市场需求分析图
小和山快递公司的客户主要是高校学生,其快递的主要形式为包裹快递(Worldwide Package Express/WPX)。 其运输服务模式如图4-2所示,快递公司收取客户物品集中于总部,再对货物进行分拣,然后运往各服务网点,最后由快递员派送给客户签收。这一服务模式相对单一,其服务范围也非常有限,服务群体主要以零散个人客户为主。
图4-2 快递企业运输模式示意图
第二节 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存在的问题
小和山高教园区的快递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员工受教育程度低,素质参差不齐
与所有的服务业一样,要想在行业内生存下来,人员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快递业是顶烈日、冒风雨、抢时间的苦差事,很少有人愿意打这份工,因此目前的快递业从业人员素质确实不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行业对员工的要求又相当高。因为一件看似简单的投递物品,对顾客而言却是相当重要的,像支票、合同这类重要文件,如果在安全方面出现差错,轻则导致快递公司名誉受损,重则要高价赔偿客户损失。
快递企业在其创立期一般只雇用十多个甚至几个员工,快递企业的一线员工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工人、待业人员等,其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虽然具有务实、吃苦耐劳的品质,但是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就职培训,再加上较高的流动率使得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为公司树立专业正规的形象。由表4-1可见,快递公司对操作员的要求都不高,大部分在外派送货件和揽收货件的员工都只停留在中学,高中文化水平。而多数企业又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致使员工专业技能差,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些员工在没有物质激励的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表现得消极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使得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另外,民营快递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不够重视,然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快递企业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之一,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丢件、盗件、抢件、迟到和快件损坏导致民营快递频繁遭到投诉,而这类工作失误有80%以上的原因是由于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的。
表4-1 小和山各快递企业员工文化程度要求
快递企业 顺丰快递 申通快递 圆通快递 天天快递 中通快递 韵达快递
操作员
文化程度 高中或中专以上 高中或中专以上 初中以上 初中以上 初中以上 高中或大专以上
客服专员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初中以上 高中或同等以上 初中以上 中专或高中以上 高中以上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整理
二、服务水平低
服务方面也是快递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服务价格作为快递公司的硬件,服务水平则是快递公司的软件。顾客选择一家快递服务公司,除了考虑其服务范围和服务价格外,最主要的是考虑这家公司的服务水平。快递服务的水平包括:客服电话服务、承诺的取件时间、实际的取件响应时间、实时查询功能、保价服务、网上下单功能、准时性、安全性等。
1.大部分快递企业提供的服务较少,民营快递企业的规模有限,管理经验不足,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大多只是将自己的产品按照同城、国内和国际进行分类,如申通快递;或者按照递送速度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如顺丰速递,分为即日件、次晨达和次日件。包括申通、圆通、顺丰等快递企业的服务产品差异性不大,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差异化的竞争模式。此外,大多数快递企业不提供附加的服务。由表4-2可见, 除了顺丰快递有六项服务项目外,其他的快递企业都只有四项快递内容,大多数企业没有统一的客服电话,并且不能进行网上下单,能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较少,不能满足客户所有的需求。这也导致了顺丰快递在小和山快递市场中占据更多的比重。
表4-2 快递企业服务水平对比
快递企业 统一客服电话 实时查询 保价服务 网上下单 签单返还 代收货款
顺丰快递 400811111 √ √ √ √ √
申通快递 × √ √ × √ √
圆通快递 × √ √ × √ √
天天快递 × √ √ × √ √
中通快递 × √ √ × √ √
韵达快递 × √ √ × √ √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整理
2. 据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快递服务比较满意的是受理服务、揽收服务和投递服务。其中在电话接通速度、工作人员礼貌用语、揽收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业务规范熟练、快件安全寄达等方面评价较高。但公众对快递服务中,受理人员主动预约上门时间、揽收人员着装规范、承诺期限内送达、主动反馈投递结果等方面不满意。从图4-3中看到,小和山高教园区的消费者对快递行业的投诉80%集中在服务态度、货物丢失、延误晚点三个方面。这三方面与企业管理和员工素质有关,也是客户最注重的三个方面,极大的影响客户对企业的印象,并干扰客户的选择。“安全”与“快速”对于快递服务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基本要求,但是安全性问题是民营快递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大软肋,这严重影响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降低了顾客对其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随着快递网络的迅速拓展,快递的安全性也在迅速降低,丢件、损件更是成为常态。
图4-3 快递企业主要投诉问题
3. 此外,公众对售后服务不满意。公众对售后服务中查询方便、准确、及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对投诉程序复杂、投诉反馈不及时、赔偿不遵守承诺、赔偿不及时、投诉受理人员态度差等问题反映强烈。从图4-4中看出行业投诉前三的企业是申通,圆通,韵达,部分快递极端不重视消费者的投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投诉没有得到实质性处理。再者,由于国内民营快递企业扩展市场多以加盟的方式为主,导致了企业对各地方网点监管难,因此货物丢失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很多加盟点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敷衍处理。因此快递行业的投诉解决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为78%左右,据统计,此类投诉的处理结果投诉人表示满意的不足8%,表示认可接受的不足23%。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已经是快递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图4-4 快递企业投诉排名
三、各个快递公司各自为政,工作效率低
小和山高教园区各快递公司的基本工作流程由图4-5可见,工作人员从营业点取件前往送货,在西和公寓门口通知并等待顾客来取货,通过调查发现,这其中,取件和签收所需的时间占比重不大,时间主要耗费在等候上,将近占了二分之一的工作日,通常快递员在通知顾客来取件后,往往有许多顾客拖上一段时间才来,这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浪费人力资源。
图4-5 快递基本流程图
四、业务单一趋同,未树立品牌形象
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服务品种单一、经营手段单一、市场定位单一,差异趋同,运作模式和网络趋同,这使得快递企业缺乏价格以外的竞争手段。快递公司目前采取的服务形式都是上门收件,然而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要。上门收件为客户提供了方便,节省了客户的时间,但是对于一些贵重物品,客户还是希望亲自去网点寄货,这样能保证物品的安全,因为快递员上门取件,往往都会收多件物品,而且都是放在一个大包裹里,一些贵重物品可能会在途中碰撞、挤压而损坏。
很多快递企业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而不重视无形资产的投入,几乎没有快递企业能成功地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与四大外资快递近期大量鲜明而深入人心的品牌宣传形成对比,而EMS凭借其先天优势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能树立品牌是阻碍一个现代企业长远发展的一大障碍。而民营快递企业的品牌宣传非常少,如顺丰从来不做广告,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只重视有形资产的积累而不重视无形资产的投入,几乎没有民营快递企业成功地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快递企业已经具备相当高的国内知名度,但通过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大部分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业的品牌并没有认同感,仅仅对低廉的价格做出肯定。
表4-3中国快递企业品牌知名度排名
品牌知名度 名称 建立年份
1 EMS 1985年
2 宅急送 1994年
3 中铁快运 1993年
4 圆通速递 2000年
5 中外运 1950年
6 天天快递 1994年
7 申通快递 1993年
8 民航快递 1996年
9 顺丰速运 1993年
10 中通速递 2002年
11 韵达快运 1999年
根据网络调研的数据整理
五、网点覆盖有限
由于市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快递企业的网点建设虽然已达到了较高水准,但是相比EMS,民营快递企业无法做到将网点遍布我国的任何角落。网点建设和线路建设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资金投入,民营快递企业以目前的实力难以企及。从长远发展来看,网点是快递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因此网点建设将是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从表4-4中可看出,小和山快递企业的网点不多,其中顺丰和天天没有固定的网点,而中通和申通在西和公寓内的网点也只是服务点,没有实体的店铺。没有固定的网点会使快递企业失去部分的客户,同时也不方便快递企业及时处理一些业务问题。
表4-4小和山快递网点分布
快递公司 顺丰快递 申通快递 圆通快递 天天快递 中通快递 韵达快递
网点数 无 2 1 无 1 1
网点分布
无 小和山新苑6区篮球场旁;西和公寓2幢
浙科院创业广场
无
西和公寓4幢
小和山新苑1区18号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整理
六、价格引发恶性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服务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质量与价格,价格竞争也是最基本的竞争形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产品同质性强、差异化小的情况下,价格竞争更加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快递服务的不只是大公司或机关单位,更多的是普通大众,而低廉的价格最能吸引大众。价格成为决定国内快递竞争者争取市场的最主要因素。
小和山快递企业价格对比由表4-5可知,小和山各快递企业的价格差距不大,顺丰快递的价格要高于其他企业,顺丰快递还承揽了即日达业务,价格为20元/公斤。
表4-5 快递企业价格对比
快递公司 顺丰快递 申通快递 圆通快递 天天快递 中通快递 韵达快递
起价 12元/公斤 8元/公斤 10元/公斤 10元/公斤 10元/公斤 7元/公斤
续价 2元/公斤 2元/公斤 3元/公斤 3元/公斤 2元/公斤 2元/公斤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整理
由于民营快递企业的服务品种单一、经营手段单一、市场地位单一,各竞争主体相互间的差异性不大,运作模式和网络趋同。因此,唯一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从暴利时期到平均利润时期直至目前的“微利”时期,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从良性竞争演变为恶性竞争。下图显示 了快递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伴随着价格的降低,成本的上升,利润微薄,使得快递企业做出战略转变、提高企业素质、树立品牌等都存在巨大困难,更使快递企业为了维持现状,在缺乏其他手段的情况下,陷入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困境。
图4-6 2003年-2008年快递企业销售价格、成本及利润比较趋势图
第五章 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下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提升员工素质
虽然不同的公司有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但是离开公司员工,任何公司的核心能力都是枉然。因为核心能力蕴藏于员工个体中,依靠员工来执行。国际速递公司早就认识到,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一直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每年对员工的培训投入都在成倍增加,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甚至走路速度等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快递业作为终端物流服务,一线快递人员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一线快递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强培训,一方面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一方面可以使与员工的服务面貌、仪表、说话语气等方面形成企业的独特服务差异,有助于树立企业特有的形象。快递行业的员工除了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客户进行服务外,其他部门每天都是面对一成不变的货物进行装卸、检查,极易产生乏味、厌倦的情绪,易出现差错。企业应建立公平合理的人员激励提升制度,让表现好的员工得到奖励和晋升。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物质适度奖励或升职;对于收到投诉的员工,则要严肃处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依法办事,规范快件经营行为。特别是在邮品与物品界定不清的情况下,要在运单上向客户说明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履行经营者的告知义务,避免因文件、资料 汇票、报关单、现金丢失等引起的法律诉讼和违规罚款,开通客户服务热线以及建立投诉处理和赔偿标准。
二、优化服务
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作为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民营快递必须在“快”字上做文章,只有投递得快,快件才会增值,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增加。
1. 外资快递企业发展历史较长,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他们的精品产品、标准产品、经济产品是依据时限、资费及所寄物品特点等因素对快递服务进行的分类,特种服务更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的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四大外资快递企业是在充分考虑快递服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分类,产品设计清晰合理,充分体现了快递的时效性和服务性特征。小和山快递企业可以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方式,增加服务内容来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多样化的服务。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造成丢件、损件等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加盟商为了实施快速扩张,采取加盟扩张方式,而对加盟网点的考察和建设不足,导致个别网点无法真正达到快递服务的要求;其次,由于管理不善,信息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将快件的动态过程全程完全反映,导致监控环节的缺失;再次,流动性大导致“安全”主要依赖个人道德,一方面加盟商门槛低流动性大,另一方面快递业务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非常大,因此甚至扣件敲诈等极端现象也频频出现;最后,由于快件在松散性网络流转中经历了太多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风险,使商业保险望而却步,使得通过保险解决“安全性”问题的途径被截断。“安全性”问题是民营快递企业诸多劣势综合作用形成的,要根本加以解决,还是要从管理体制、信息建设、人员建设等基本方面去加以解决。快递企业应该增加自身对顾客的附加价值,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对员工加强考核、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从而改进服务态度和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3.快递企业可以根据客户投诉的问题进行改进,针对电话接通速度、工作人员礼貌用语、揽收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业务规范熟练、快件安全寄达等方面进行改进。快递企业不仅要做好受理和揽收服务,还要加强售后服务等,比如对售后服务的投诉反馈要及时回应,赔偿也做到合理公平等。当物件在快递过程中发生延期、损毁、遗失的,应当向投件人赔礼道歉,并按约定自觉先行赔偿,再向造成上述原因有责任的公司和个人进行追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同为创造和谐社会而努力。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赔偿金额。如有报价的物品,应当及时确认是否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根据条款给与应当的赔偿。快递企业要及时的处理客户投诉的问题,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意识,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采取联营方式,加强各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
针对工作效率低这个问题,各快递公司可以采取联营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可以资源共享,迅速拓展网络营业点、提高技术服务。不仅使企业更富于活力,而且也增强了快递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流程图见图5-1,几个公司可以共同雇佣一名员工,各公司的快递员在将货物从营业点取走后,送到西和公寓门口统一交由一人处理,由他通知客户,进行后续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人力资源,节约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图5-1 联营后快递流程图
四、提供多样化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快递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服务,将规模化客户的需求和个性化高附加值客户的需求区分开来。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客户,为其提供配套的协调技术含量较高的增值服务功能,如签单返还、限时派送、特殊包装、按型号颜色配货、非固定时间发货、代收货款等服务。该类服务要求服务 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也较为先进,同时因为该类服务发生的货量和时间都不稳定,货物的规格、种类多样,所以快递的运营成本较高。该服务的需求者通常对价格不敏感,因此企业可以定位于以一个较高的价格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而对于规模化的客户,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处理系统,并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为该类客户服务。通过对不同客户需求的分析,企业推出不同的服务,使经营多元化,避免在单一市场中的恶性竞争。
快递业属于服务行业,它的品牌建设对于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和产品的依据,是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独有无形资产的竞争手段,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载体,也是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建立的、需要企业主动追求和维护的一种关系。快递作为一个服务的品牌,不仅仅是商标符号,其本质是一项承诺。顾客一旦识别出这一承诺,并通过信息沟通及实际体验而认同了这项承诺,就赋予了服务品牌真正的存在价值。品牌是消费者识别企业和产品的依据,影响消费者对快递品牌的理解及其购买决策,所以要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
五、增加服务网点
服务网点是快递企业的标志,可以提高快递企业的服务范围,能更及时的处理快递业务,方便配送,进行客户服务。
服务范围即快递公司服务网络所能覆盖或到达的范围,是衡量快递公司竞争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快递企业提供快递服务的物质基础。服务范围决定了快递公司快件所能到达的服务区域。
对于客户来说,快递公司能提供的服务网点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客户在选取快递服务商的时候,大多喜欢选择固定的一家或两家,如果这一、两家快递公司都能够到达客户需要送达货物的每一个地方,排除其他因素,客户是很愿意与其长期合作的。反之,如果快递公司的服务范围比较小,仅仅在一部分城市有网点的话,那么对于客户来讲,用起来就很不方便,可能导致客户转向其他服务范围更广的快递公司。
六、降低成本,规范快递市场
快递企业因为定位于单一的低端市场,采用单一的经营竞争模式,导致了恶性的“价格战”,阻碍了快递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来规范快递市场,明确经营主体条件与经营业务范围,按照重量加资费或者重量标准或其他合理方法统一快递物品价格等,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快递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利润,消费者对价格越敏感,就越倾向于低价格企业,谁能成为成本领先者,谁就会获得高收益或者扩大市场份额。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快递需求源于经济发展、源于经济往来、源于不断加快的经济节奏,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积极发展势头决定了我国快递市场高速发展的前景。而快递市场高速发展的前景也同时决定了我国快递市场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递企业必须正确评价自身的竞争力,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和经营策略,在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世界快递市场的成长呈现出惊人的态势。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快递业已成为一个商业利润丰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中国的快递业才刚刚起步,快递市场空间很大。面对外资快递巨头在中国的步步深入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国的快递企业唯有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在快递市场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本毕业论文是以小和山高教园区快递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市场调查,分析小和山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策略。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各方面资料的查询和四年来学习的探索,本人能够对于原先学过的物流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而且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很多更全面的快递业建设的内容,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本人知识水平有限,本文对快递业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具体,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晏敬东,石银萍,李谦.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8):36-37.
[2] 顾鸣. 用现代经贸理论看中国国际快递业的发展[J] .广东:珠江国际空运,2009,(9):57-59.
[3]任亚飞,孙明贵,王俊.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仓储与运输,2006,(4):79.
[4] 王道平,杨永芳. 我国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分析[J]. 北京社会科学, 2009,(02):22-24.
[5]王霞. 我国快递业竞争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6-7.
[6]李征,郝静.对中国快递业现状及发展的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7,(3):66-67.
[7] 陈晓云,孙俊. 浅析中国本土快递业的发展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07,(03).33-34.
[8]龚微.加拿大不完全的电信竞争管制制度[J].通信世界,2004,(19):30-31.
[9]杨玲,陈平.民营快递须靠“绝活儿”跳出夹缝[J].运输经理世界,2006,(3):30-32.
[10]梁晨.中国快递市场竞争态势分析[J].物流技术,2006,(7):79-80.
[11] 张洪斌,赵玉敏. 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6,(09):37-38.
[12]陈晓云,孙俊.浅析中国本土快递业的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1):267-268.
[13]徐勇.2008年中国快递业发展预测[J].物流时代,2008,(02):33-35.
[14] 沈惠,曾峰,匡雪峰.关于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J]. 广西大学商学院,2009,(6):35-36
[15]陈谊.从中外快递业竞争看我国快递业今后的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06,(8):58-61.
[16]黄兴建 ,黄殿辉 ,骆武伟. 现代物流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7]贺国杰,韩国立.论我国快递行业的竞争与合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24-26.
[18]曾祥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19]Thia Barnhart, Niranjan Krishnan, Daeki Kim, Keith WareA. Network Design for Express Shipment Delivery. Comput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2002,(21):239–262,
[20] Holger Luczak, Volker Stich, Patrick Wader. Virtual Organizatians In The Courier, Express And Parce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Management - FIR, Aachen, Germany,2004.致 谢
在论文撰写过 程中,我的导师陈帆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给了我辛勤耐心的指导和热情无私的帮助,她丰富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她不断的激励我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而且他对学生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在怎样处人处事等方面收益很多,使我受益非浅。在此向陈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敬意和感谢。
感谢同学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给予了我很多的快乐和帮助,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关心、支持与帮助让我终生难忘!特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