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学生论文

农村学生论文

时间:2022-06-13 15:4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学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学生论文

第1篇

经常听父亲讲,他有个同伴,正当年轻力壮的时候,追着狐狸跑了两道山沟,差一点就逮住狐狸的尾巴了。再说,民间的油漆画家也比比皆是。这些都足以说明,农村是可以培养出艺术人才的。况且,艺术教学并不是单纯要孩子一定在艺术方面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作为人生修养的基础储备,身心健康的需要,这些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只强调语数外等的教育教学,试想,一个成年人仅靠这些课程知识成家立业的又有几人?

一个人光知道读书算数,人生会是多么的枯燥乏味、没有生气啊!那么要一个本来就应该生龙活虎的少年儿童,只学习文化课,不知道娱乐、运动,对他们的身心将是多大的摧残啊!退一万步讲,和大人们的休闲娱乐并不一定影响工作一样,孩子们的运动娱乐并不会影响他们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在音体美的学习和活动中,他们精神愉快,兴趣高涨,大脑兴奋,这种状态也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结果会出人意料。这些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增添了乐趣,使他们热爱学校生活,喜欢学习,无形中也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何乐而不为?这种情形比单纯进行习题演练是不是效果更佳?人人都懂劳逸结合,只有良好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学习,没有好的休息就没有好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精神愉快,大脑才容易兴奋,学习也才容易长进,思想情操也容易得到陶冶。反之,活动单调重复,人就会疲劳,甚至产生厌烦。精神高度紧张,还会造成心理问题。因此,我认为,农村学校教育应该开齐开足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使同学们精神愉快、轻松活泼投入到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当中,而从不感到索然寡味。那么,在我们艺术教育观念淡薄,音体美教师极度缺乏的边远山区,怎样才能实施应有的艺术教学,我想谈几点看法。

首先,转变观念。我们培养的不是解题的机器,不是精神不振的书呆子,我们要的是兴趣广泛,有真才实学且生动活泼的有用人才,音体美教育是必要的、必须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吸收教师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的实际情况,多吸收,给农村中小学多派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切实重视起来。其次,学校要有效利用仅有的教师资源。有专业老师的充分利用,缺专业教师的可大力发掘现有教师中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用派出去学习和请进来指导等办法提高他们的能力,利用这些教师把一所学校的艺术教学担负起来,再等更好的结果。

另外,学校可成立兴趣小组。打破分班教学的局限,成立兴趣小组让各年级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也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对小组进行指导,以最少的教师教最多的学生。当然,我们还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能积极关心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在教学设施上能给予投资支持,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当是不胜感激。总之,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今天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倡导音体美艺术教育教学,我们农村学校不得不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改变教育现状,争取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专业教师,再创我农村教育的新时代。

作者:杜仕泽

第2篇

【摘要】20 世纪初, 美国大约有20多万所只有一个教室的学校, 但自从20 世纪中叶的第一轮学校整合运动以来, 现在只有几百所这样的学校还在运行。在倡导学校整合的运动中, 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科南特( Conant) 在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所提出来的“取消小型学校”的观点。他认为: 小型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向学生提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教学, 应由大型的综合中学取而代之。

【关键词】20 世纪中叶的第一轮学校、倡导学校整合的运动、提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教学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19世纪末以来, 美国社会各界就不断提出: 农村学校效率低下,应该将其整合成较大的学校, 以便教育资源的集中利用。自此, 学校整合运动席卷了美国大部分农村地区。20 世纪初, 美国大约有20多万所只有一个教室的学校, 但自从20 世纪中叶的第一轮学校整合运动以来, 现在只有几百所这样的学校还在运行。在倡导学校整合的运动中, 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科南特( Conant) 在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所提出来的“取消小型学校”的观点。他认为: 小型农村学校没有能力向学生提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教学, 应由大型的综合中学取而代之。自此, 学校整合不再仅仅出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考虑, 更多的是以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效益为出发点。而今,在城市及郊区学校开始实行班级小型化之时, 大多数州内的农村学校整合仍是其“优化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 许多农村学校正面临着整合或关闭的命运。美国各地的农村学校各具特色, 但有一点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所共有的特点: 各州的农村学区和农村学校常常都要比城市和郊区学校小一些。

究其原因, 有时是因为农村社区的地理位置偏远和人口分布稀疏的特点使在某个较小的农村社区设立一所学校成为必要,有时是因为是想使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密切起来的意图, 而有时则是两者兼而有之。一些改革者认为小型农村学校既没有效用也缺乏效率, 将这些学校整合为较大的学校即使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 也是最好的办法。这主要基于两个假设:( 1) 较大的学校体系更具有规模效应, 从而能降低生均费用;( 2) 较大的学校体系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好、较为专业的教学从而为学生取得学业成就提供更多的机会。然而, 却很少有证据支持以上两个假设。虽然已有大量关于学校规模效应的调查研究, 但其中很多都有关农村学校的研究都有技术上的缺陷, 这就使研究结果对决策者的参考效用极为有限。弗克斯( Fox) 曾对研究教育规模效应的文献进行过评论, 他在排除了那些概念无效或分析单位不适当的研究后得出: 生均费用和学校规模( 在校学生数) 之间是一种呈U 字形的关系, 最小和最大的学校的生均费用最高。弗克斯提醒那些参考这些规模效应研究的决策者们: 在制定政策时还必须考虑到每个学区和学区的特殊性。例如: 规模效应研究假设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并不会引起其他费用的增加。然而, 通过学校整合使一个学校或学区内的在校学生增加通常会使这个学校或学区所服务的地域扩大, 从而会引起交通费用的急剧上升。如: 1990 年至2000 年间西维吉尼亚州关闭了202 所小型学校, 然而在学生人数下降11%的同时, 教育费用却上升了16%( 已去除通货膨胀的因素) 。这其中大部分就是因为接送学生的交通经费增加的缘故。

【文章来源】/list.asp?classid=74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3篇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做了全面性的分析,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促进农村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8) 

第4篇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艺术社团已经在农村学校得以开展,但是相比较城市学校的艺术社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与城市学生一样,农村学生同样需要艺术的熏陶和感染,需要提高其艺术素质,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基础。而之所以说,现阶段农村学校的艺术社团与城市学校的艺术社团有较大的差距,甚至是没有艺术社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缺少专业的艺术教师来引导和指引学生,大部分的艺术课都是由学校的语文、数学等任科教师兼任的,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农村教师和学生缺乏艺术学科“教”和“学”的培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农村学校根本谈不上艺术社团的组建;三是家长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农村,大部分的家长依然认为学生学习的全部就是语、数、外这样的学科,?τ谝帐跹Э浦钊纥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32.html" title="音乐论文" target="_blank">音乐、美术等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学生喜欢画画、唱歌等都是不务正业,属于“丢了西瓜捡芝麻”。所以,大部分农村家长对于艺术社团的组建不仅不会支持,还会极力反对;四是相比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而艺术活动中所需要的乐器、绘画工具等价格又比较高,家长很难承担。

二、农村学校开展艺术社团的方法和途径

由上述分析可知,现阶段艺术社团在农村学校并没有有效地展开,而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就如何在农村学校有效开展艺术社团,提出了几个方法和途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营造有效的艺术社团氛围

有效的艺术社团氛围的营造是确保艺术社团在农村学校得到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从校园环境和参与氛围两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充分艺术气息的校园氛围,每天清晨迈入校园,草坪音响就传输一首首优美的钢琴曲,映入学生眼帘的就是“阳光每一天”文化墙,展示着学生和教师的各种艺术作品,相信这样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的营造,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在温馨而有艺术气息的校园氛围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艺术和创建艺术社团的积极性;对于参与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坚持以“艺术涵养生命”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之一,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性格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乐器和绘画工具等设备,尝试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一种乐器,因地制宜,以让更多学生的艺术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最大程度地整合相关的资源

最大程度整合相关的资源,是确保艺术社团能够在农村学校得到顺利开展一个关键举措,因此,农村学校就是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为学生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氛围,并引导学生通过社团的组建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这样一来,不仅使农村学校的艺术社团更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例如,可以在农村学校启动管乐团、合唱团、绘画队、国学社、象棋队、秧歌队等等,如果农村学校能够将秧歌融入青少年的气息,在传承中得到有效的创新,可以说是十分具有地方特色的。

3.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

第5篇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具有“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优势,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教育事业全新的内涵。当今时代,通过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在网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力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大力推动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紧贴教学,开发教育信息化资源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资源建设中,紧贴教学实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师生课余学习等方面建设资源。一方面可整合已有资源,改造整理现有的各种资源库群,建成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掘与开发各种优秀资源,如邀请专家教授在网上讲解新课改示范课,进行各类讲座;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等最优秀的教师开设“初中同步课程”、“小学同步课程”的网上授课,免费向市内所有中小学开放,并免费提供大量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资料、试卷等。这些方式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农村一些中小学,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科目如信息科学、英语等根本无法开课,这些科目的师资也不是通过短期强化培训能够解决的。这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学校的稳定发展,必须及时向这些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一)补充农村缺编地区优秀教师

进一步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规模,结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派合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城区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小学任教,明确规定服务期和相关待遇。针对农村学校规模、班额相对偏小的情况,市教育局在编制标准较紧的情况下,要确保农村学校满编,并允许少量超编,以便安排教师脱产培训。 转贴于  (二)实行轮岗支教

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城镇学校“对口援助”农村学校制度,落实城乡教师常年的、经常化的交流与学习,是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的一项可行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要求每所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示范性学校对口援助1-3所农村薄弱学校,连续五年,每年从示范性学校选拔部分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担任校长,从市教研室选派教研员到农村薄弱中小学挂职担任校长和教学专干,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研教改水平的提高。(2)选派城镇一些经验足、水平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深入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规模小、专职教师缺乏的学校开展流动教学服务,承担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善农村学校生源质量

学生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如果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明显不同,无法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因此,我们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学校生源质量。

(一)规范招生秩序

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任何公办初中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举行升学考试,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城区初中往往通过各种考试到乡镇小学选拔优生,抢夺农村优秀生源。市教育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中小学招生考试政策,合理分配各层次学生生源。对于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县市重点高中应该按照全市各所初中的学生比例把6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学校,优先考虑农村学校的择优选送。择优选送应公正公平,经过推荐、考核、成绩、公示等,才能录取。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监管,对违反国家政策的学校和单位予以严厉处罚。

(二)充分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加强学生活动场地建设,新建体育运动场所、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等。同时,要成立农村教育委员会,吸收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每学年每学期都要制定计划、出台方案、采取措施,主动配合农村学校开展学生社会教育活动,如为学生举办各种讲座、展览,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种植花木、饲养家禽等等。县城有关部门要成立社会义务教育服务队,定期深入到农村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社会教育内容,拓宽社会育人渠道,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良好的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第6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了解,提出了关于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1些想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生 音乐教育 改善

Abstract: In now adays, music teaching has be come one fo the important means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 some reflections about the developnout of music teaching and describe the music teaching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The final purpose is to improne the students qualities and pranote students personality.

Key words: middle primary schools in the country Music tea ching oevelop

绪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已受到冲击并发生裂变,1场新的教育变革已经到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录音机、VCD、电脑多媒体等电教设备相继进入中小学课堂,丰富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手段。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面临着社会的挑战,而农村音乐教育由于其经济发展的落后等原因更加令担忧。

目前,农村中小学听得最多的是录音机磁带和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通俗歌曲,对西洋交响乐,民族音乐几乎没有听过,而专业的音乐教师在农村学校里找不到1位,平时上音乐课,学校只能找个会唱歌的老师代替音乐老师上课。学校条件好1点的,才能用风琴带唱,有的学校干脆就没有开设音乐课。农村学校长期以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很低,只需要唱会几首歌就行了。在音乐教学中以教会调、教会词为主,却忽略了音乐旋律、知识的作用。相比城市中小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的音乐课不能按国家课程完成课时,更谈不上保证质量及应有的重视,而要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是与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音乐教育对于人格的塑造,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所以,重视音乐教育,改善音乐教学,对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和加强我们下1代音乐素质的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第7篇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在理论与实戏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学校体育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题。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也同其它文化课一样,成为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观念的阻碍,条件的限制,管理方式目标模糊,课堂形式呆板等原因,导致农村体育课无法体现其实效性,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来自沉旧观念的阻碍

    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l.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因此就无法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农村初中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技巧、体育理论知识方面徘徊不前,它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实效性。

    二、管理方式目标模糊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必然影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农村自身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

    农村学校体育的师资不足,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创新。许多非专业老师上课连正规的口令和体操的基本步伐都不清楚,更别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掌握了,从而造成专业引领力量薄弱;场地狭小,器械匾乏,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注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农村初中学生的体育课自然很难落到实处;教师教研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软硬件的限制使学校的体育课堂陷入尴尬境地,严重的限制其实效性的落实。

    四、课堂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更有部分教师上课时让学生集合或是让学生跑两圈操场,给学生一个球,就什么都不管,让学生自由活动,农村初中上体育课流行的这一句话:“上课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更谈不上实效性了。

    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陈旧观念

    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同社会各届人士和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宜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使全体公民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加强学校管理,明确目标意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使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明确目标,使得学有方向、教有目的,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软件硬件一起抓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工作水平。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四、营造创新的环境,丰富课堂内容

第8篇

论文摘要:课程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课程的开发通常是从人类已有的文化选取部分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在农村中学发展校本课程,应选择传承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回归农村生活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经历“校本化”的改造,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

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校教育可以将知识、信仰、态度、价值观及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程, 课程体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各个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可见,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类型,需要中小学学校的重视与投入。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因此,学校的校本课程需要对主流文化及当地特色文化等各类文化进行取舍,选择适合本校课程发展的文化,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文化。

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要性

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显著,一方面表现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主要用于城市地区,教育部门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配备等资源配置上,实行城乡不同标准;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一直秉持服务于主文化的宗旨,学校教育的课程取向是以城市现代化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教材和上课所使用的语言来自主流文化的城市话语,很少包含反映农村文化的内容,导致农村文化被边缘化,使农村教育在服务现代化教育目的导向下,沿着城市教育发展的方向,脱离农村现实生活。正是这种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在同一地域农村学校的学生平均发展水平落后于该地区城市学生。在这一现实面前,农村的中学应该如何发展才能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距离?发展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选择传承农村地方文化,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是发展农村教育的有力举措,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

课程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课程的开发通常是从人类已有的文化选取部分知识来作为课程的内容。开发并发展校本课程的文化强调课程本身的文化特性,理想的校本课程不但要传承已有的文化成果,而且要经历校本化的改造,体现学校自己的校园文化、承载学校的文化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风格。因此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独特文化形成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选择,经历“校本化”过程,体现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的特色风格,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实践对学校文化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

1.选择体现当地农村特色的文化。在同一地域的学校教育中,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相同的国家、地方课程教育,而这些国家、地方课程的文化采取城市的主文化为取向,由于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而农村学生在入学前接受的农村文化为主的家庭社会教育,因此在进入学校学习后,往往比城市学生较难适应学校教育开设的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以本校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形式,为了照顾学校及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开发的一种课程类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

2.回归生活文化。生活世界最先由德国现象学家胡塞尔提出,其初衷是对抗以事实与意义截然分开为特征的实证主义科学世界观,理性构成了科学主义的根本特征。由于生活世界对于人的生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生活世界是课程发生的场所,也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场所。新课程改革提倡课程即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议教师进行体验生成式教学。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选择生活文化,即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也就是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意味着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及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关爱生活中的人和事,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社会和家庭充满责任感;社会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3.多元共生的文化选择。现代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开放性、民主化、多样性的特征。当前,我国社会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并存的文化多元现象。尤其是农村社会,农村当地文化受到来自城市主流文化的冲击,使得其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不力,农村社会包括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在此背景下,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方面的课程文化,也必须积极面对多元文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发展农村中学的校本课程,通过选择传承当地农村的特色文化、回归农村生活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经历“校本化”的改造,体现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承载学校的历史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风格,形成农村学校的独特的校本课程文化。好的积极的学校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实践对学校文化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2]郭连峰.地方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1,(5).

[3]何善平,郝文武.去农化与向农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价值困境[J].集美大学学报,2005,(4).

[4]靳玉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1,(9).

[5]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宝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使命[J].天中学刊,2008,(4).

[7]陆学艺.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J].读书,2000,(5).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孙曙,范蔚.论校本课程发展的文化取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

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不足,策略

从我国国家的发展来看,我国农村的国土面积占据着我国总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中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60%。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人口聚集地依旧是农村,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来看,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经费缺失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因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政府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学前教育。因此,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导致了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这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呈现较小的局面。

第二,幼儿园数量较少幼教师资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不能满足当地儿童的学习需求。部分农村地区3~4个村落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很多村落都没有幼儿园,这样缺失的情况导致了附近的农村的孩子都要上这个幼儿园学习,既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同时降低了幼儿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因为政府机构的不重视和资金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地区都自发的构建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没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概念,呈现出教育不足、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第三,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幼小衔接困难。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但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够重视,并且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学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以后未来学习的根本。因此,强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就此,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第一,强化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家针对地方教育出台了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根本原则。因此,地方应该抓住国家所颁发的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着力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合理支配经费、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解决服务条件差的问题,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还应该呼吁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实现免费的、义务的教育,增加资金的支援,扩充幼儿教育的比例和规模,真正的为农村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入学环境,多渠道的开发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从多角度让家长以及幼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学习的欲望。

第二,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幼儿接受优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办园、多渠道的多形式的创办幼儿园,从根本上扶持幼儿园的发展,并且根据各个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实施奖励政策,真正的让幼儿园在农村办起来,起到一个良好的循环性作用。政府还应该开放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符合条件、愿意投资幼儿园发展的人,予以审批、免费办理相关的手续和免费指导办园政策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针对私立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幼儿园所存在的缺失现象给予相关的指导,为幼儿园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一些好的幼儿园予以鼓励、支持和表扬,弘扬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齐头并进的现象。

第三,强化农村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并且对幼儿来说影响颇大。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并且重视学前教育。相关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其家长进行学前教育优势理念的宣传,帮助农民正确的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应努力的督促在外打工的父母定期的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从而及时的和幼儿进行沟通,提高幼儿学习的意识。只有学校和幼儿的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教育,才能真正的提高学前教育的意识和水平,从幼儿被动学习转变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改变传统幼儿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的尴尬局面。

第四,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前儿童教学当中。学前儿童隶属于一个好奇心、贪玩心非常强的阶段,因此为了提高其学习欲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儿童能提高自身对学习的认识和喜好程度,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欲望和整体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图片融合在一起,在图片中融入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平,让儿童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一定要从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数量、师资力量等进行完善和规划,从根本上强化对幼儿园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还应该提升幼儿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2]孙小红.家长职业状况与子女学业成绩关系的社会学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高敏,汪光霞.论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创建[J].才智,2013.(28).

第10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实施手段,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也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问题分析着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课情况分析

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即使开课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唱歌和图画。少数学校,即使有了专业艺术教师,也存在艺术教育课程被严重挤占现象。艺术课由文化课替代。

(二)艺术教师情况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配备情况远低于城镇学校,师资严重缺乏且多为兼职,专职和专业的艺术教师甚少。

(三)艺术办学条件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总的来说:农村不如城镇、美术不如音乐、小学不如中学。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画架、画夹、颜料、纸笔等美术教学用品,音乐教学设施也很简单不完善。

二、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使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得到发展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完整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统一于一个整体中,它们都要通过教育来发展完成统一。感性是内心的、来自心灵内部;理性是逻辑判断的、来源于大脑的思考。像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基础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理性思维的考察是从逻辑的、思维判断的角度去评价,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只是智力和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考试中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他们失去感性的理解,不懂得审美,不懂得欣赏生活。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注重对生活的观察,锻炼学生的感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素质教育时代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德、体、智、美全面培养,中小学生没有发现美的感性思维又怎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呢?所以,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生非常重要。

(二)艺术教育可以启迪中小学生的智慧

智慧不等于智力,智力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价,而智慧是指对待生活的态度,智慧是不可通过测试来测量的。在艺术教育中蕴含着在实践中处理现实问题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很难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获得的,智慧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并不代表他的智慧就很高,智慧有时比智力还重要,智慧的增加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智慧会增高,甚至会压制智慧的成长。艺术教育恰恰就可以使人增长智慧,如:文学戏剧作品、美术写意作品和音乐舞蹈作品等作品都体现着深刻的智慧。

(三)艺术教育可促使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艺术教育中无处不蕴藏者生活的真、善、美。艺术教育能使中小学生懂得感恩,使人善良因善是艺术的品格之一,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欣赏中,艺术作品都能引起人的共鸣。艺术教育还可培养主体的爱美心,有了爱美心就会产生爱德之心和爱智之心,这样就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心灵高尚的人。

三、结语:

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配备不齐全,使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在素质教育时代,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十分不利于农村孩子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村也应共享改革成果,农村艺术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期待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进平.贫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9(10)

[2]苏海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

第11篇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1、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派出了一批支教教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2007年11月,我市在原有支教活动的基础上,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毕业论文共派出了496名支教教师。其中,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428名,占86.3%;大专以上学历487名,占98.2%;正副主任、科组长等中层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162名。占32.7%。他们与农村学校师生同工作、同学习、同娱乐、同生活,在实施素质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等方面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开展了“走教”示范活动,为农村学校送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截至2007年11月底,城市学校陆续派出教师上示范课3089人次,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听示范课27801人次;开展讲座582人次,农村学校教师参加听讲座15269人次。如2006年12月,大亚湾区教育局组建了城市学校中小学高级教师、“十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16人“示讲团”送课下乡,把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直接送到边远山区乡村和海岛学校,使乡村教师零距离学习和观摩名师现场授课。

3、农村学校向城市学校派出了一批“进修”教师,开阔了教师视野

活动开展以来,农村学校共向城市学校派出教师314名。他们在“跟班作业”中学习城市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2006年11月,大亚湾区教育局举行了“城乡教育联动学校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参展课例即为农村教师在城市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优秀课例。此外,一些城市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举办讲座,还邀请结对子学校教师参加。如惠阳区淡水第三小学把永湖中心小学的教师请到一起听高校教授作“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专题报告。

4、城市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援,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城市学校共向农村学校捐赠图书31万册,文体器材19256件,仪器设备1987件,计算机87部。其他物资2367件,捐款73.6万元。如市实验中学2006年向龙门县永汉中学赠送了一批联想电脑、打印机和图书资料价值共3万余元,向特困生发放助学金、赠送学习用品,向困难教职工赠送捐助款和对学校捐款达5万元。2007年秋季开学又给永汉中学赠送了10台办公电脑、5000元慰问金,给教职工赠订了《中国教师报》等。

5、城乡对子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科研工作

城乡结对学校围绕教育教学特别是如何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开展教研,涉及课题400多个。如博罗县罗阳一中承担着一个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生本”教育探索》和一个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育人机制探索》,该校与泰美中学结成对子,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组老师经常往返泰美中学,为泰美中学上语文、英语等“生本”教育观摩课,了解泰美中学及社区有关情况,召开座谈会探讨交流教育教学问题。这既给泰美中学送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泰美中学开展教育科研起到了示范作用,又丰富了罗阳一中教育科研的内容,提供了实证研究。

6、利用惠州教育数码网,实现结对学校信息资源共享

据统计,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传递优秀课件、教学信息1058次。通过惠州教育数码网,加强了城乡学校间的联系,农村学校简便快捷便可得到城市学校优质教学资源。

7、开展了文化互动,丰富了城乡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据统计,结对子学校共举行篮球、乒乓球友谊赛196场次,送戏到农村学校或两校联欢演出文艺节目136场次。如惠州工业科技学校与横沥中学、黄冈中学惠州学校与沙田中学、惠州市一中与杨侨中学、惠州农业学校与柏塘中学联合举行元旦联欢演出,有的结对学校还将舞台背景写上“联动情谊深,联欢迎新年”。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 农村学校体育 新农村建设 和谐发展

论文摘 要: 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体育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农村体育问题不仅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而且是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征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新农村体育”的基石。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阶段农村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新农村,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四是培育农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开展体育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应该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内容。

2.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如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健身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农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大多数人口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体育发展的大局,影响着全民健身体系完善的大局,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大局。因此,如果没有农村体育的长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说是全面的。

3.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学校中完全实施体育教学大纲率为44.3%,这表明农村学校体育的随意性教学现象还十分严重。在制约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中,缺乏教师占首位,其次为缺乏器材。学校类型越基层,缺乏教师和器材的比率越高。另外,对体育课无要求,挤占体育课时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说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不仅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社会对体育的观念和态度。近年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缺额数字仍然较大,职称和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体育器材方面,被调查学校的体育器材达标率为39.1%,村小和村教学点仅为3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位置没有摆正、缺少经费,但也与现行体育器材配备规定指标与农村学校体育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有关。 转贴于

4.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4.1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

农村体育发展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体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严格按照“国家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抓好农村群众性体育工作。借鉴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并把所得物资如彩票公益金等尽可能多地用于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加大农村体育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之中,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体育事业要达到的总体水平、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

4.2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农村学校体育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学校一般建立在农村村落之中或者附近,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的场地设施在课余可以有效地利用开展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农村体育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宣传、指导、纽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将其视为农村体育发展的切入点来抓。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的法规建设,编写符合农村实际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重新修订“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体育师范教育,广开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永.建设新农村与农村学校体育状况之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