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学校办公室

职业学校办公室

时间:2022-06-06 18:2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学校办公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学校办公室

第1篇

引言

近年来,校办企业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优化学校学科结构、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仍在不断地探索中,只有把握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思路,对校办企业发展模式进行不断的革新,才能保证其良性的发展规律。

一、校办企业发展模式

1.产业办公室的发展模式

产业办公室的发展模式是在学校中设立产业办公室这一行政管理部门,对校办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在校办企业开创的初期,企业并未在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掌握所需要的资源,无法对学校实施行政管理及控制[1],而产业办公室则是校办企业对学校进行行政管理的第一步,更是学校对校办企业进行资金注入、扶持及保护的开始。产业办公室模式对初期的校办企业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但随着校办企业的不断壮大,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阻碍了校办企业的良好发展。其主要的问题有两点,第一点,产业办公室无法管理以市场为主导的校办企业,常常出现行政管理与市场发展不同轨管理矛盾和形式的偏差。第二点,产业办公室并不具有法人的资格,在校办企业面临市场化经营,在市场竞争与发展中将带来严重的阻碍。而在实际的产业办公室发展模式中以行政管理为主,而没有体现企业管理的思想,使理论脱离实际[2]。

2.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

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是在产业办公室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弥补了产业办公室发展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不分级管理、形式落后的缺点。集团公司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将学校的生产经济体以参股的形式组织起来,使之成为集团的成员,并建立成一个具有一体化经营管理、自负盈亏特点的集团公司,不仅可以让校办企业拥有法人资格,更能使校办企业拥有独立的经济核算系统,并针对校办企业中涉及到的不同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参股的形式更让校办企业得以壮大和发展,使校办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更贴近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但从根本上来讲,集团公司的发展模式仍使校办企业隶属于学校这个大背景下,行政事务等重大问题仍需以学校主要决策单位。而学校也要无限度地承担校办企业面临的入不敷出的情况,使学校及校办企业都无法良好地发展。

3.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学校的高新技术的成果及学校内所拥有的科研人员为吸引社会投资的根本,并同时对所需要评审的项目进行孵化,若成功则向开发区进行转移,以形成地区及行业的辐射。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使企业得以具有场地、资金等较多的优势。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许多的校办企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仍不健全,较常出现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规范、企业模式过于分散等问题,更有校办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模式中进行错误地定位,偏离了孵化功能,而学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对校办企业进行了行政制约,干预过多而使校办企业无法拥有自身的主权[3]。

4.股份制的发展模式

校办企业为了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开创了股份制的发展模式,学校以其拥有的资金、仪器设备、科研成果等与社会合办企业,不是单纯地以学校为唯一股东,而是与社会股东一起进行利润的分享,同时共同承担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股份制的发展模式使校办企业不再依附于学校,可以独立地成为真正的社会企业。引进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更有助于校办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可一定程度地缓解校办企业资金短缺等情况。股份制的发展模式虽然广为使用,但仍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在校办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济纠纷较易出现,尤其在会计核算等方面出现的纠纷居多,而在事实上校办企业仍为学校事业单位,改革并不彻底。

二、一校两制的新型发展模式

一校两制的发展模式是指在学校内部教育及科研工作以事业单位的方式进行管理,而校办企业的运行方式则以企业运行方式进行管理,企业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引导师生参与一线生产、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企紧密结合和深入融合,完成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内部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企业发展与教学结合中的延续性。学校与校办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能有效地隔离开来,降低校办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使校办企业得以更好地发展。下面将对一校两制发展模式的内容、目标及功能进行详细地阐述:

1.一校两制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校两制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防火墙模式。首先,解决了学校投资企业中投资关系不正确、投资文件手续不全及学校的债权债务等关系,并同时对学校及校办企业的资产产权进行了界定,使二者的资产产权关系得以划分清楚。在校办企业成立后,学校将拥有校办企业中的权益,而校办企业投资的企业所得利益都归校办企业所有,校办企业中的财产也都只属于校办企业。如此一来,学校与校办企业将建立一条良好的资产纽带关系。学校在创办企业时可选择两种组建方式,一是国有独资性质的有限公司,二是从校办企业中选择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资产公司。在校办企业成立后,学校为校办企业的出资人,合法享有出资人的一切权利,而校办企业也将成为学校国有资产投资控股的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及出资人投资的法人财产权,在校办企业正常的经营中,学校不能干预其生产经营活动,仅承担出资额范围内的法律责任,实现防火墙模式地有效建立。

2.一校两制发展模式的目标

一校两制的发展模式力争实现3个目标,首先是理清学校同校办企业的关系,在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使校办企业的产权得以明晰,建立集经营、管理、监督为一体化的营运模式[4];其次是使学校同校办企业间真正地形成防火墙模式,使学校避免一定的经营风险,并使校办企业真正地成为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的市场主体,二者不再相互干预;再次是使学校对校办企业的投入产出机制更加完善,并同时拓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渠道,使学校及校办企业都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3.一校两制发展模式的功能

一校两制的发展模式是促进学校与校办企业有效分离的重要前提,校办企业可以真正地实现《公司法》所要求的企业独立性,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并在一校两制发展模式下,若校办企业在经营中出现重大的问题,则可由校办企业的董事会及股东会进行决策即可,充分地体现校办企业的法人完整性及规范性。校办企业在一校两制的发展模式下,劳动人事管理机制也将进行改革,有效地实现校办企业内员工的优化,并同时建立多劳多得的校办企业的分配制度,提高了校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完善了校办企业内部的奖惩政策,带给了校办企业更好地发展空间。

第2篇

1.1东莞中职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从中职学校教学本身来看,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与东莞产业结构不匹配,不能很好满足企业需求。东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当前急需与制造业配套的电子、机械、模具等各类工科专业人才。而本市职业学校大多以财经商贸等文科类专业为主,工科类专业偏少,加之市民对到企业从事技能工作有偏见,愿意就读工科的学生偏少,更加制约了工科专业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东莞中职学校为了迎合学生升高等职业学院需要,课程设置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为主,专业课比例偏低;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课为主,实训实操课较少;在考核方式上重视考证,轻视技能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重讲授轻示范,重动脑轻动手。中职教育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成为校企合作的严重障碍。

1.2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中职生来源一般是中考后无望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失败给中职生造成心理阴影,对学习没有信心,进入职业学校三年综合素质并无明显提高。同时,东莞经济发达,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学生生活环境宽松,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学习和锻炼,没有深入基层的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想的是坐办公室当白领,甚至宁愿当保安员也不愿意当技术工人。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只是走走形式,其结果是学生不安心,学校不放心,企业不开心。

2、促进东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

2.1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作用。

在社会活动中政府有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和公共管理优势,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统筹职业教育与企业两种资源,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东莞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重视校企合作,2010年1月东莞市教育局公布《关于印发<东莞市2010年基础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探索成立市职业教育协会,搭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我市中职学校、知名企业、相关行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组织网络,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建议由东莞市人民政府牵头,联合教育、人力资源、财政等职能部门,会同本市各行业协会和骨干中职学校成立东莞市校企合作统筹办公室,挂靠在市教育局。该机构不应当是虚拟机构,而是能够协调校企合作关系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制度的落实、关系的协调、质量的评判等。

2.2制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使校企双方责权利明晰。

东莞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调研,尽快起草《东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草案,并提请政府颁布实施。该办法主要明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界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概念和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鼓励和强化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明确政府各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建立预防和妥善处理实习学生发生意外伤害机制;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明确校企合作法律责任等等。

2.3发挥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导向作用。

第3篇

一、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的竞争主要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而质量必须靠学校内涵建设来保证。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必须承载起满足当前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的个性需要的双重任务。

学校发展,不加强内涵建设,到头来只会虚有其表。资源整合就是进一步优化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促使当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我校自2013年整合资源以来,较好地发挥了生源优势、设备优势、师资优势、专业设置优势,使学校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 深化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德技双馨,品牌强校”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导向。

(一) 实施“强师工程”,提高师资水平

职业教育要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教育教学水平好的师资队伍,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邀请专家教授到校指导、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开展与珠三角先进职校对口学习交流活动,制订教职工学历提升工作方案等办法,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推进教研教改工作,形成良好科研氛围

坚持科研引领,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法门。为促进学校良好教研氛围的形成,学校共设立二十个教研组,成立专门教研教改的管理机构,制订《先进教研组考评方案(试行)》《教研教改项目实施方案》,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强化教研活动主题内容,保证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研究落实了教研教改项目的推进工作和实施情况。目前,学校承担省市课题研究共16个,每年都编辑出版教师论文集,从而形成浓郁的科研气氛。

(三)加强专业建设,打造重点品牌专业

加强专业建设,尤其是加强重点专业群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是职业学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成立了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邀请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对学校各专业建设、专业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实训管理进行具体的指导。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学校已经成功申报广东省重点专业1个,茂名市重点专业2个,新开设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等特色专业,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抓好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为技能教学服务

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把牢教育教学质量关,学校始终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工作,重视并抓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茂名市、广东省乃至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频创佳绩。2015-2016学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我校78名同学参加茂名市学生组比赛,100%获奖,勇夺10项第一,其中,一等奖18人、二等奖38人、三等奖22人;13名教师参加茂名市教师组比赛,获2 项第一,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49名同学代表茂名市参加广东省学生组比赛,100%获奖,其中14名同学获得三等奖,35名同学获得优秀奖。2016年6月19日,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中职组)大赛中,我校选手梁庆镇、张炜同学勇夺计算机平面设计项目二等奖和三等奖。国赛上获奖,进一步体现了学校贯彻落实“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五)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办学模式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探索拓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制等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先后与中山纬创资通公司、珠海格力集团、东芝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深圳特蕾新幼教集团、东莞市广彩城酒店等150多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开设“纬创班”“格力班” “特蕾新班”等企业冠名特色班。与东莞理工学校、茂名市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校校合作联合办学。先后加入全国LED职教集团和东莞电子职业教育集团,为我校学子成才提供了更宽广的道路。

(六)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资源整合后,学校提出“以项目申报、项目建设为抓手”的工作思路。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办公室,抽调专业骨干教师,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支持发展中职教育的利好政策,落实项目申报、项目建设工作,并取得辉煌成绩。整合三年来,中央、省、市共支持我校办学专项奖金共5834万元,大大充实和增强了我校的实习实训设备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夯实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师生的精神文明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营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积极发挥校团委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和举办各科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如成功举办了“‘美丽山水・长寿信宜’环保志愿行系列活动暨‘绿色’”公益健走活动启动仪式” “‘美丽信宜・诗意职校’信宜市2016山鹰诗会”等有益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型活动,陶冶了广大师生情操,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夯实学校文化底蕴。

资源整合三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与广大教职工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产教整合,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保障制度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高速发展。

第4篇

刚才,我们现场参观了内黄县职教中心“一校两址”建设情况,集中观看了内黄县创建省“职教强县”纪录片。从工作进度看,内黄县在实施职教攻坚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各相关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决了职教中心主校区改制、土地征用及分校区建设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确保了职教中心建设的顺利实施。2012年还成功创建为省“职教强县”,职教攻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今年的第一次五县(市)职教攻坚工作调度会,选择在内黄县召开,是因为内黄县职教攻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走在了全市职教攻坚工作前列,给各县(市)带了个好头。同志们在认真学习内黄县经验的同时,要认真对照本地工作推进情况,寻找差距,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前一段时间,我先后到几个县(市)调研教育工作,其中重点调研了职教攻坚工作,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市)都完成了职教攻坚项目选址定位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职教资源整合等工作,多数县(市)职教攻坚项目已开工建设,正按既定的工作台账顺利实施,但仍有个别县(市)的职教攻坚项目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快推进职教攻坚进程提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职教攻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施职教攻坚,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的时间要求,各级政府层层签有责任状,到2013年要全面完成,推不得、拖不得、慢不得,而现在距省政府五年职教攻坚计划完成时间已不足两年。从五县(市)工作进展情况来看,距省、市政府要求差距还很大,形势依然严峻。如果我们再不引起重视,再不强力推进,职教攻坚目标任务将很难如期完成,势必会拖全市、全省的后腿。因此,各县(市)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职教攻坚工作,把职教攻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去谋划、去落实;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职教攻坚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严格按照省、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本地职教攻坚责任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创新办法,采取超常规措施,提速增效,强力推进职教攻坚取得更大进展。

二、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切实加快“33211”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三、强化管理、办出特色,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各县(市)要在扩建、新建职业学校的同时,注重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要以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为重要抓手,紧密对接当地支柱产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打造特色品牌,塑造精品专业,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要不断加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品位,为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奠定基础,彻底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四、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切实做好2012年职业学校招生工作。

第5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代表我们科室在这里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它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

结合学校和科室的工作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第一,从思想上,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

从去年来到旅游学校到现在,在这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学校建校20周年、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招生人数不断刷新记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酒店职业经理人”等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办学观念的结果。学校要发展、要上台阶就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第二,从制度上,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进行制度的创新,及时修改不适应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制度办事。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就要求学校制度的建设一定要跟上学校的发展步伐,及时的修改、制定,切实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堵塞漏洞。

第三,从实际行动上,要求我们真抓实干。

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加强制度建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行动上来。只有做一件事,落实一件事,学校才会一步步的前进,才会发展。

俗语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说的就是我们的小家和旅校这个大家的关系,旅校是我家,学校的发展靠大家。只有学校发展了,旅校这个大家好了,你说我们这个小家能不好吗?只有我们齐心协力,以校为家,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校的明天会更好的。

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个人自身学习,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安排。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同时,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的本领。新形势下,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采取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校办是一个为教职工服务的窗口科室,它的服务水平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所以,要以热情服务为宗旨,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按程序办事。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校办良好形象。办公室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认识自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只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第6篇

我校家长学校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科学的办学理念,长期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规范教学管理,召集家长深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学生家长的需求,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一系列专业特色鲜明的家校活动,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参与和肯定。经过学校、家长、学生的多方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现就办学特色鲜明,创新理念突出,科研成果突出,教学效果显著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办学特色鲜明,创新理念突出

我校办学目的明确,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对中职教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促进家庭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促使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和谐,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让家校有效联动,端正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用事实和成果形成学校办学的良性影响力,通过家长的口碑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

我校在校学生约四千多,主要来自**市地区,部分外地生源,住宿生约一千人。开设五大专业系,十八个专业学习及国际教育模式。根据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学生家长的需求,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一系列专业特色鲜明的家校学习课程和活动。

(一)家校活动有专业特点

在校领导的指引下,各专业系积极探索出体现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式的家校学习模式。

经济管理系开展了家校序列活动:“才艺大观园”活动让一年级新生进行亲子才艺展示,提高中职学习的自信心;让家长走进财经专业,了解中职学生的技能大赛(财经类);“大卖场”亲子创业大赛,让家长与孩子体验共同创业;“环保·家庭·理财·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开支情况,与父母一起阅读理财书籍,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提高家庭的理财能力。

烹饪管理系

传媒与形象设计系

商务外语系

旅游管理系

(二)家校学习利用资源,创新模式

家长学校通过学校企业办公室,利用学校教育集团的资源,联合企业开展“家·校·企”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到优秀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为学生的就业及未来的发展打通更多的渠道。

二、科研成果突出、教学效果显著

我校被评为2012年**市优秀家长学校,“环保·家庭·理财·阅读”家校活动课题研究获市优秀奖。

每年邀请一批高素质的专兼职名师,为家校讲课,编制了家校教材《润物细无声》,及《“环保·家庭·理财·阅读”成果汇编》,定期安排骨干教师接受市级以上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培训,有效利用家校通、Q群、宣传栏及刊物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宣传,每年举行3次以上全校性大型家教咨询服务活动。针对特殊学生家庭,我校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

我校家长学校办学质量高,对家长家庭教育素质提升有明显成效,对学校教育工作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明显促进,家长到课率和满意度高。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职教集团是由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产教结合体。筹建职教集团要在创新合作机制,激发集团成员参与动力,增强集团成员凝聚力,促进集团成员深度融合,创新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要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低投入、高产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职教集团要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双赢为基本目标,且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目标任务

依托重点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以专业联合体为纽带,以实训基地为载体,组建现代服务业、电子与信息技术、食品与医药卫生、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物流等职教集团,形成覆盖全市各行业领域的职教集团。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城乡、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促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对接”;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步骤

(一)提出申请。职教集团要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或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企事业单位为牵头单位,*市任何具有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参加。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作为牵头单位要具备雄厚的办学实力、明显的专业特色、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较高的师资水平等条件。拟组建职教集团的各成员单位在共同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制定出共同遵循的集团章程,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之后,由牵头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将集团章程、联合办学协议、各成员单位真实的情况介绍一同上报。

(二)审核认定。*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选派专人,组建“*市职业教育集团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职教处),具体负责职教集团的筹建、审批认定等工作。经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方可冠以“*市xx职业教育集团”名称。

(三)运转管理。职教集团的运转要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在保持原有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人事关系和教职工身份不变的前提下,成员单位之间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对于集团工作的日常管理原则上由牵头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

四、保障措施

第8篇

关键词:特色档案;内涵;建设;利用

武汉航道学校是交通部长江航道局所属的全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内河航道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于1976年9月。本文从学校三十余年办学历程中对各门类档案的整理心得入手,对于如何建设、利用与管理中职学校特色档案,进行全面阐述。

一、中职学校特色档案的内涵与实质

表面的理解,“特色”就是指事物具有独特的色彩、风格、内容及其特征、特性、内涵等。就档案工作而言,主要是指与本单位工作有关的、具有一定的内容特征的档案集合。对不同的单位,其特色档案的内容与形式会有许多不同的情况,每个单位都会有各自的工作特色。

档案工作及档案材料要有特色,可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形式来表现。以武汉航道学校特色档案建设为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创建湖北省重点学校、申办全国航道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申办航海教育培训资质,走职工培训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为辅,航道职工培训与海船船员培训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为学校的特色档案管理提供了重要源泉和活力。为适应学校各项工作的需要,档案部门在档案的收集内容、管理方式、信息的开发、利用服务、文件汇编等方面都反映出与其它航道单位的不同。档案工作围绕学校教学、培训等工作,开展了特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以学校的建设发展为核心,按照“整理—开发—利用”三个层面,在做好学校档案工作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提炼、完善亮点材料,整合档案特色资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力争特色档案建设与学校建设协调一致,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学校特色档案工作的建设、利用和管理

中职学校的特色档案建设,可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围绕学校重点工作,档案部门根据自已的人、财、物等条件有选择性地从以下几点进行。

2.1 特色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

针对反映学校亮点材料开展收集整理工作,彰显档案特色。特色档案的内容可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凡是在归档材料中能反映学校亮点和成果的,其它航道系统内单位不具备的,学校独自特有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特色档案来进行收集整理。航道学校现将以下内容档案材料纳入特色档案收集范围:

1.反映学生各种职业技能和水平考试的文件材料,如各工种职业鉴定考审批材料,海船船员培训证书申报材料及成绩等各种职业技能考试达到一定水平的材料。

2.反映历届学生录取、学籍、毕业及就业信息的文件材料

3.学校重要资产证书材料(如房产证、土地证、车辆使用相关证照等)。

4.教师公开出版的专著、教材,以及为适应教学需要组织编写的内部培训资料。

5.反映学校师资力量的各类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6.反映学校办学资质的文件材料。

7.学校及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证书、奖牌实物档案等。

8.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影音资料。

9.学校完成的科研课题。

以上文件材料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学生的素质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等各方面。

如:历届学生学籍信息。在2009年学校申报湖北省档案目标管理AA级时,有一位评审组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曾在校进行过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在对学籍档案进行抽查的时候,看到自己当年的学籍卡,整个专家组对学校档案的完整性有了高度的评价,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通过AA级评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档案部门在历届学生录取、学籍、毕业及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编制了《航校学子名册》,还收集了大量毕业后在各领域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毕业生信息,在学校二十年、三十校庆活动中,将历届学生毕业照与毕业多年后的工作照制成展板,成为校庆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2.2 特色档案材料的编研开发

档案管理的根本就是利用,档案人员不能只重管理,而是应该管理与利用并重,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就没有任何意义。而档案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库存档案的大海中,提炼出发光的珍珠,让广大利用者都能得到想要的,甚至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珍贵宝藏,而不是让利用者们亲自在一堆堆的档案中去寻找。这个提炼的过程就是档案的编研开发。

多年来档案部门的编研成果,通常以红头文件汇编的数量来衡量,编研的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是各类文件的汇集。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只要采用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档案,查找一份红头文件已是非常容易的事,利用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的查找功能,编辑各种专题文件目录汇编,只要不嫌纸张浪费,要多少就可打印多少。各种红头文件不论是本单位的发文,还是上级机关的来文,在“OA”办公系统都可找到,红头文件汇编已不是难事。而开展学校亮点材料的汇编和编辑,汇编文件的内容具有学校工作的特点、特色,对学校具有特定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才是学校特色档案内容的一部份。

档案部门要在做好日常档案工作的基础上,从各部门移交的归档材料中,发现和挖掘一些能反映学校亮点工作和特色工作的文件。对收集可用的材料,确定主题,分类编目、分层提炼、适当增加简单文字说明、配有相应的原始档案素材。

特色材料文件汇编不是单纯的文件汇集,它是一种成果的提炼和加工,汇编内容要有层次性、有条理性的,即有文字说明、又有数据汇总表,同时还有一定档案原始资料支撑,它是档案编纂内容的一部份。

2011年,长江航道局开展《当代长江航道发展史》编纂工作,到学校进行调研,学校档案部门提供了以文字、图表、声像为主的大量反映学校办学历程的史料,调研专家组对学校二十年、三十年校庆专题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两本专题集正是在广泛收集相关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学校建设的曲折经历,学校发展的坚苦历程,学校办学的丰硕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阐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当代长江航道发展史》(正在编写)相关章节中寻找到学校特色档案发挥的作用。

2.3 特色档案材料的利用服务

档案的生命是利用,如何提供利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首先是要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尤其是特色档案的利用服务。

传统的纸质档案利用模式在这个办公高度现代化的时代已经逐渐被弱化,人们会更多地借助网络、现代化办公平台等途径获取信息,普通公文自助式查询随着办公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可能。档案人员已经从以前的纸质目录中抬起了头,从一排排档案箱柜中直起了腰,从简单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了,档案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更精良的设备,更先进的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特色档案利用服务,正是档案人员可以施展才华的大好天地。因为特色档案是特别的、不具备共性特征的档案,其利用潜能不可估量。档案人员在管理好、开发好特色档案的同时,也要有主动宣传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

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不然,档案部门将特色档案整理得再规范,编研开发得再深入,如果缺乏宣传和服务意识,可以说整理和编研都是做的无用功。不能等着利用者自己找上门来,而是要主动展示档案工作成果和特色,主动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

以学校特色档案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为例。档案部门收集的档案材料涵盖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干部人事任免,教职工获得各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等。在收集档案的同时,档案部门对组织机构图进行实时更新与完善,对荣耀室展出实物档案定期替换,针对学校及个人所获荣誉,每年编制优秀人物集。这些针对特色档案所开展的工作在近年来党群部门、人事部门开展的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如:学校档案部门选派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协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规范化整理工作,主动提供干部档案中的任职时间、任免文件,职工个人获得荣誉及奖项,职工个人“三龄一历”确认依据等,有些缺失的项目在档案部门的特色档案中找到了原始依据。

2.4特色档案材料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关注度的不断增强,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2009年学校通过了湖北省档案规范管理AA级审核,学校档案工作更进一步趋向规范化管理。近几年通过多次的档案业务培训和指导,学校档案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现各部门领导都非常重视档案工作,按照学校档案工作规定,进行“四同步”管理,在每一项工作结束后,都主动按时将各种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在此基础上,档案部门主动配合教务处、学工处、职工培训处、船员培训中心、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等特色档案产生的重点部门开展工作,不断改进特色文件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把档案工作融入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中。

如:对教学部门的归档材料如试卷、教案、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实训手册,进行统一规范标题、名称、编号模式。即方便了部门归档,又规范了部门文件材料的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标准。对招生毕业部门及培训部门提供的归档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新增了中职及继续教育学员毕业证书号码,对学生获得的海船船员各类证书号码也进行了存档,在证书号码可以代替证书原件进行网络查询的当今社会,档案部门所留存的完整的证书号码信息,可以为不慎遗失证书的学员在补办证书时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特色就是创新,特色档案的建设、利用与管理,是新时期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档案人员要有一双慧眼,寻找和挖掘出蕴藏在档案材料中的宝藏;档案人员要有一种沉静的心态,开发和提炼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特色档案的建设、利用和管理工作。档案工作必需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从学校的后台末梢工作转移到参与学校的前沿管理工作;才能从单纯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化为主动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服务;才能使档案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档案工作从无“为”、 无“位”,到有“为”,有“为”才会有“地位”。

参考文献:

[1] 谢菁. 加强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具体做法[J].办公室业务, 2011,(09).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办公模式 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Importance of Campus Network Office Mode in Secondary School

REN Yuning

( Lvliang Heath School, Lvliang, Shanxi 03300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office model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ampus network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ampus network, summarizing the campus network in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in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specific examples Campus network model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the importance of office. Vocational school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campus network to play a greater role.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s; office model; campus network

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但是目前,有很大一部份中职学校存在着“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问题,离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尚有很大距离。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中职学校传统的办公模式与现代社会高度的信息化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1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低效率与高效率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各种文件的传递都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工进行,以公文处理为例,需要以经办人员为中心,传递给不同环节人员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也难以得到提高。

在传统办公模式下,还存在一个领导不在办公场所与事务处理所形成的矛盾。学校领导由于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经常异地出差而不在办公室,导致许多公文及事务无法办理,尽管目前可以通过传真等方式进行函件传递,但这些传递方式存在着安全性不够、质量得不到保证等方面的缺点,因此也对学校办公效率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办公模式下,学校上级机关为了宣传政策法规,经常以举办会议的方式进行人员召集及内容宣讲,由于参加会议领导身处各地,需要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才能够到达会议举办地,这种信息传达的方式也同样存在着效率低、费用高等特点。

2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高额费用与降低办公费用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纸张,信息传达的主要方式是会议。为了履行学校本身的职能,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形成各种文件,召开各种会议,传达各种精神,讨论各种问题,最终形成了“文山会海”的局面,使学校的办公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3 传统办公模式带来的部门独立与协同办公要求所形成的矛盾

由于学校是由各个科室所组成,各个科室虽受学校统一部署管理,但却是独立办公,各科室之间协作性较差,如由于天气或者特殊情况学生科所做出的学生开学时间调整未与教务科及时沟通,教务科未能及时通知教师推迟上课时间,造成教师来上课而教室里没有学生的情况。诸如此类问题就需要各个科室之间协同办公,才能够满足要求,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难以及时达到这种要求。

介于高效、节约、实时的要求,信息化对于中职学校在办公模式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网络的构建,校园网只是信息网络的一部分,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中,更重要的还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这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将建设校园网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会为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科学决策性和办事效率,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3.1 什么是校园网

校园网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办公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学校的重要角色。随着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教与学不可避免的与网络发生密切的联系,师生通过网络检索和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校园网已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校园网特点就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是校园网的生命力。校园网络具有距离短、延时少、相对成本低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它的低层协议较简单,控制选择等问题大大简化,因而又具有组网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校园网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传递。这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2)资源共享。①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rnet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和办公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②硬件资源共享。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3)方便教学。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3.2 建设校园网的重要意义

校园网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校园网的规模、网络性能、应用水平和普及程度已成为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的建设将会给中职学校带来三个改变:

第一个变化:多媒体的校园。从教学应用的角度而言,通过实施校园网整体方案,原来的教师、学生和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通过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个变化:网络化的校园。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实施校园网整体方案,学校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首先,利用计算机存储量大、处理快速的特点,在减轻学校管理者工作量的同时,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丰富的信息。其次,因为学校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方面有了合适的管理平台,从而使学校逐步跨入电子化、无纸化办公阶段。

第三个变化:开放的校园。网络化的校园不仅仅指校园内部的管理效率大为提高,它还包括学校的开放程度的提高。通过在服务器上开发的校园网站,学校可以面向学生家庭开放、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会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从宣传效果而言,通过交互网页的新媒介手段,学校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校园网的建设对于中职学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相对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校园网又为中职学校的新型办公模式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呢?

(1)网页浏览服务(WEB):学校建立自己的Web站点,作为学校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不仅可在校内外了解学校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通过专门网站实现凝聚校友、集团化信息交流、网上参观等功能。学校的教职工也能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检索出能为备课和德育教育所用的素材和题材。(2)电子邮箱服务(Mail):在校园网中建立学校自身的电子邮箱服务器,为校园网用户提供邮箱及电子邮件服务以达到信息交流、收集意见的目的。(3)文件传输服务(FTP):在校园网中建立学校自身的FTP服务器,为教学和管理提供数据交换空间,为学生提供作业存贮空间,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常用软件、教学资源的下载等服务。(4)教务在线:教务处可以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教师可以登录系统,完成学生成绩的录入;学生可以登录系统,进行网络选课、成绩查询等。(5)精品课程建设网:包含了学校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精品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秀的课程资源。(6)电子图书资源:图书馆设有光盘镜像服务器1台,购买了多种网络数据库,包括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宏数据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等,满足了广大师生信息资源的需求。

现代的办公模式已经完全依赖于校园网,校园网建设应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它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必经之路。中职学校的发展为校园网建设提出了紧迫的需求,校园网的发展又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在工作中的实时性,提高了中职学校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因此加强校园网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校园网在中职学校办公模式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磊.基于校园网络安全防护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

[2]徐明.浅析高中校园网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1).

[3]顾晓冬.校园网改造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8.

[4]邹B.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9.

[5]朱庆友.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设计与实施.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沈忠诚.ACL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9).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就业;有效形式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并有效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教育模式。在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sandlandtechnicalcol—lege)工程系与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在美国成立,将合作教育改为“教育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在国内,早在一百多年前,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就主张教育与实业不可分离。国家要“富强”,教育必须“工学并举”。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此类办学形式一般冠以“半工半读”,对“工学结合”基本未再提及。直到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发,重新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近几年,为促进学生就业,中职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探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工”与“学”如何有效结合,如何促进中职学生就业仍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工学结合的有效形式进行论述,以期对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有所启迪。

一、工厂与学校结合

工厂是中职学生的主要就业之处,工厂与学校相结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工学结合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工学结合的实施,首先要加强工厂与学校之间的联盟与合作,着力解决工厂与中职学校两张皮的问题。工厂与中职学校结合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学校工厂型”。这种形式是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相应的生产实践和培训场所等,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其代表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前苏联的学校一基础企业培训计划等。

二是“工厂学校型”。这种形式是由工厂兴办技校等职业学校,所办学校的产权属于工厂。这种模式便于工厂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需要的人才,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技工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部分企业兴办的职业学校逐渐与企业分立,成为产权明晰的办学实体。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兴办职业学校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三是工厂学校联合型。职业学校与企业在产权上各自独立,只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联合,即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形式多样,有的是企业委托学校培养人才或学校主动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联合办学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由企业或学校共同协商提出方案,校企联合审定后执行;在招生工作方面,企业与学校一方单独招生或双方派人联合招生,按专业要求择优录取。如,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和德国汉斯实行联合办学,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订单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工作与学习结合

工作与学习结合就是课堂学习与顶岗实习交替,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工作与学习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校内交替式结合。校内交替式教学模式依据“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认识规律,通过“实践~理论”的多次循环反复,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其特点有: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做到技能训练几年连续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间隔安排,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教学内容重视新知识的吸收和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应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学校比较多,也比较灵活。如,常州工业技术学校实行“3+1”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把学生毕业后的一年见习期纳入教学计划,按照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相交替、逐步深入的要求,全面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三年学制,四年完成,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不再有见习期。

二是校外顶岗式结合。这种模式采取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加集中顶岗实习的形式,即学生在较为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去掌握技能,保证了技能练习的连续性,便于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如,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校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用两学年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一学年集中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是实习技术员,由企业管理,教师定期集中指导,实习成绩中企业考核占75%。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不少于40%,他们直接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并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参与毕业生的岗前实训考核。

三、工人与学生结合

工人与学生相结合是学生习得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重点的中职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人与学生紧密结合,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以促进学生技能的习得与养成。工人与学生相结合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师徒式结合。这里是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工人师傅”的带领下,作为“学徒”来参与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只靠理论的积累是不行的。特别是操作性技能技巧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师傅”的示范和“徒弟”的模仿。在“师傅”的指导之下,通过“徒弟”的日益揣摩,实际“操练”才可能习得技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安排工厂的工人师傅给学生做技能指导,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职业氛围使其得到熏陶。学生在工人的指导和带领下,去体验工作的过程和技巧,在长期的模仿和练习中,掌握技能要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工人师傅的作为中体验到企业文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是师生式结合。这主要是指职业学校聘请企业的专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没有生产经验的教师指导实训,只能局限于从书本知识到书本知识,并不能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运用知识和技能。从企业聘请的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可以融人企业生产的理念和要求。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可以更多地从企业生产的视角出发,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考核。这就更加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与岗位更好地“对接”。

四、工件与学具结合

中职学校将企业生产设备的“工件”变成学生实习、学习的“学具”。而“实习实训”是将“工件”变成“学具”的重要手段,是职业学校学生习得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工件”与“工具”的结合。

一是仿真性结合。职业学校由于资金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引进本专业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特别是诸如计算机、电子类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很快,而且尖端仪器设备的价格昂贵。通过仿真企业生产的工具设备软件,学生也可以了解到生产的流程和设备调试的过程。这种形式,虽然最终的作品不是实际的产品,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真实生产过程的体验。这种实训方法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实训效果的一种较好方法。

二是实践性结合。对于有校办工厂的学校,把学生的实训安排到校办工厂的真实生产过程之中,争取实现实训过程的“全真性”,技能训练的“职业性”,运行管理的“企业性”。以往的实训与工厂的生产过程相脱节,学校花费大量的财力去购买学生的实训原材料,而学生颇费心思完成的实训作品,成型之后都弃之无用,实训的消耗和成本很高。校内生产性实训,学生实训的内容便是校办工厂的生产任务,实训的过程便是生产产品的过程,学生实训的结果便是企业的产品,实训结束后,学生便成了企业的员工。学生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直接作为工厂的产品销售,这就大大降低了实训成本。对于没有校办工厂的学校,就要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给他们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来体验真实的工作情景,为学生将来与企业岗位接轨打下基础。还可以根据学生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工时与学分结合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中职学校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注意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分”与顶岗、工作的“工时”相结合,探索和完善适合技能培养和工学交替的“学分银行”制度。

在美国,非常注重学生的企业培训经历,一些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已经建立了继续教育单元制度(continueeducationunit,ceu)。ceu是一个国家承认的,量化花费在课堂、专业发展及培训活动上的时间的方法。10小时的教学或培训=1.0ceu。ceu的主要目的是给那些参加了非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提供一个教育成绩的永久记录。这样就建立了在职培训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

ceu也提供了一个质量指标,为公民提供持续教育和培训计划。ceu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学生就可以申请毕业。ceu制度大致是按照如下程序执行的:学校的对外培训办公室对建议授予ceu的培训活动进行审查;副总裁对提出ceu要求的外部团体提出提案,并聘请适当的人员审查并提出意见;国际继续教育与培训协会对ceu进行指导与监督;继续教育咨询委员会将会定期审核ceu政策和程序,以及由外部组织主办的可授予ceu奖励的课程。

在我国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不少学校借鉴美国的做法,将文化课和实训课都赋予一定的学分,学生修完相应的课程后就可以积累学分,只要学生按规定累积修满学分,即可向学校兑换毕业证书;也有的学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学生考取技能证书和获得技能大赛的奖项后,也可以换成相应的学分;还有的学校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即允许学生学习时间的间断,即使相隔几年,所有的学习经历也可以折合成学分。这样,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人“学分银行”,犹如到银行零存整取。“学分银行”充分考虑到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同时注意到学生“工时”与“学分”的结合,这就为在职人员“间歇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六、工资与学费结合

第1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3-02

《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提出实施“14+4”十八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打造包含信息产业在内的等14个千亿元产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计算机应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对中、高级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大、更高的需求。培养一批信息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的主要依据及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合理定位,找准中职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因地制宜,将通识教育与专门教育有机结合,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课程模式,建立与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考核机制,形成中职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特色课程模式,并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类建设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分析

国外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并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英国的核心技能培养体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等。国外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这些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符合其国家发展的需要,并为他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学校计算机与应用专业自2002年成立前后,先后进行过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产业调研,对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报告,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计算机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计算机技术平均3~5年的技术更新周期,对专业实施教改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①以广西北部湾区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指导,确定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实施“产教相融,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②以行业情况分析及专业工作分析为基础,制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项目,结合信息产业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设置学习领域与实训典型课题,构建专业“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并进行基于该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的建设。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指导,构建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依托合作企业,以“内培、外聘、优化、提高”为基本思路,通过校企双向互派、引进和培训提高,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教研能力、德育工作和职业指导能力,同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开展“校企一体,互聘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引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牵头,企业技术能手兼职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3.相关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带动学校信息类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高,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四、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

1.探索融合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基本原则,我们为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实行了弹性学习制。为配合不同的就业方向,我们博采众长,融合了“订单式”、“工学交替式”、“双证书制”等三种各具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形成“工学交替,三岗保证,揉合进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岗位驱动式”课程体系。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建立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岗位驱动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三年来,有近500人选择了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大部分成为了网络管理的人才,如钟绍春、陈志曹成为钦州农校网站建设的主要骨干。

3.形成多证书认证的技能鉴定模式。学校的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向,专门化知识,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三个专门化方向均有相对应的技能鉴定认证模式。①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应的就业岗位有网络管理员、微机调试员、计算机网络公司技术员和销售人员,而与此相对应聘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CEAC网络管理员、OSTA证书。②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应的就业岗位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员、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而与此相对应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培训证书(CAD)。③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相应的就业岗位有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而与此相对应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CEAC办公软件应用专家。

4.构建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课程考核评价,其评价标准单一,评价过于滞后,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无法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质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弹性学习制的实施,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配合这种学习模式,我们在开设专门化方向课程时,采用了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即考核方式公开,考核题库公开,考核时间灵活多样,学生可选用参加课程考核或鉴定考核等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课程成绩。为使每个考核点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还采用了小项目过程考核,累计评分的方式。整个评价体系既强调过程的监控,又突出与社会考核的衔接。

五、改革的支持条件

1.项目成员的研究能力保证: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23名,专任老师1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名;中级职称教师8名;研究生学历5名;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1名;“双师型”教师12名,占67%。同时,学校还聘请了5名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实训教学教改等人才培养活动。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多年来,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依据市场需求,注重依托行业企业,与区内外多家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广西南宁凯程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锻炼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3.经费、设备、人力和场地支持: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做了一些前期调查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学校从经费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投入160万建成了3个实训室,建有8间计算机房,4间多媒体教室,新聘了5名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

4.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校自2001年就全面实行了以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此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5.“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为提高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002年学校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实行“大类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大专业,活模块”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还开设了60多门的全校性任意选修课,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愿望。

六、改革的效果评价

第12篇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16)

摘 要:新进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力军,在转变角色定位、教学经验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培训可实施 “新教师评估—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培养计划—沟通反馈—全面发展”的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涵盖听课评课、参观校企合作项目、听讲座、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等内容。形式可采用讲座、课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

关键词 :高职;新进教师;教育教学;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22-02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新进教师作为高职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新进教师进行培训对于教师个人发展和提升师资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基本情况

随着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观念的不断转变,定位逐渐清晰准确,在未来五年内将会出现高职院新招聘大批高学历、高技能青年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服务。以湖南省为例,根据省教育厅等六厅局关于印发的《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从2015年到2020年,在校人数将从48万增加到57万,增加9万人,增长18.7%。按照1:16师生比,湖南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将增加5600人,占教师总数的16%。70所高职院校平均每年增加16人。一些老牌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将在近五年内达到30-40年,将出现老教师退休高峰,则新进教师人数更多还会更高,将达到30%左右。

新进教师将会成为学院发展的新力军,并将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新进青年教师趋向年轻化,具有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普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强、知识结构更新快等特点。快速提高新进专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二、高职院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院校应该清楚认识到,新进教师在具备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难以及时转变角色定位,在工作的初始阶段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那么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快速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师队伍的迫切需求。

(一)迅速转变角色定位的需要

大部分新进教师都是毕业生,是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不仅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同时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还不清晰,而且对老师职位的认识不够充分,还没有科学的分析及理性的理解教师的职业,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在进入教师工作岗位后,面临新的生活工作环境,需要尽快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工作的特点。

(二)弥补教学经验明显不足的需要

新进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但缺乏教学实践经历,教学经验不足。新进教师首次接受教学任务,由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缺乏训练,甚至对教学对象特点掌握不够,对教学方法运用不到位,使得新进教师在教学方面难以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信心不足或心理担忧或难以控制课堂的局面。

(三)提升新进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

新进青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显得疏离、冷漠或者紧张,容易产生交往恐惧症。首先,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岗位性质,许多新进教师与领导、与同事之间的交往相对疏离、封闭、被动,天天独来独往,很少参加所在院系、学校组织的集体性活动,不喜欢与其他的同事打交道,从而造成双方因缺少沟通而产生误解。其次,由于受指标、名额等条件的限制,新进教师与其他教师在职称评定、进修、福利等切身利益方面存在冲突,让新进教师成为弱势群体,从而会产生防备心理[2]。

三、高职院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策略

在新进教师培训方面,实施 “新教师评估—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培养计划—沟通反馈—全面发展”的全过程管理。

首先,对新进教师进行全面评估。重点在能力评定、优势及不足、发展潜力与方向和培养与培训措施等方面进行。

然后,成立组织机构。在学院领导支持和指导下,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办公室负责方案制定与协调。由班委会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全员参与。

在成立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主要从自我学习、考察交流、能力锻炼和项目参与等多方面来完成,实现精益培养的目的。

每次培训活动完成以后,进行沟通反馈。沟通反馈主要从活动回顾、总结归纳、优势及不足、培养与培训措施改进和教学目标修正等五个方面进行。

最后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包括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全面掌握学生管理、行政工作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一)培训目标

新进教师(行政、教辅人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是以提高新进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培养精于教书、乐于育人、素质过硬、善于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为目的,促使新进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为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般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顾问,校长担任组长,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担任成员。如此设立组织机构,可提高培训机构的级别,同时可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以达到顺利完成培训的目的。

办公室设教务处,由教务处或人事处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和人事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全面负责教师培训相关事务。

培训班由任命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培训班学员民主选举班干部。班主任、班干部共同组成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事宜。

(三)培训形式及安排

培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为学习考察,主要前往省内企业现场、省内国家级示范高职现场考察学习,撰写考察报告;第三阶段为研讨,主要是学员分组对某个教学问题进行讨论、调研,形成研讨报告。

(四)培训内容

(五)培训考核

考核结果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平时表现,占30%;第二部分培训结束后撰写培训后心得体会,3000字左右,占30%;第三部分是汇报会。分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三组,占40%。

三项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书。成绩优秀者颁发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优秀学员证书。培训结果将作为新进教师年度称职以上等和转正定级的条件。

(六)严格纪律要求

1、教务处指派专人负责班级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并做好过程记录,收集资料、整理归档。学员缺勤2次以上者取消评优资格,缺勤4次以上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2、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参与下一年度新进教师培训班,再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换岗处理。

通过以上培训方法与措施,内容丰富,包含听课评课、参观校企合作项目、听讲座、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形式多样,采用讲座、课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新进教师系统培养了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指导性。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使新老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陈宝华.我国高职院校新进专任教师现状分析及思考——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