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实践自我总结

教育实践自我总结

时间:2022-12-29 14:3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实践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实践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总结 思品

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课堂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课堂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课堂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即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做,也难免出现有水准的拙课。通过课堂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事实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要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课堂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课堂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的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得反省,不断得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策,尽力追求教学点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课堂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课堂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面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外,不足方面竭力掩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课堂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高低一般和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课堂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2篇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隔代抚养或由亲友照管,与子女缺少沟通,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知之甚少,无力管教;加上目前农村社会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导致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严重影响了留守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解决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必须注意教育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没有正确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就不可能完成留守儿童教育的任务。笔者以为:

 

一、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个性心理、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千差万别,班主任应在平时应将雨露般温馨的爱倾注在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如找学生个别谈心、知心交友、跟踪教育、定期家访等,及时了解掌握留守子女的生活和思想情况,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信心。这样,通过细心关爱、体贴入微,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感受老师如父母般的真情关注,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二、加强留守儿童自我教育,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

1.培养习惯,养成教育法

人的思想和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可以形成惯性而为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养成教育就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既包括留守儿童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留守儿童成功的人格,就是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经常性的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逐渐形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克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可分以下几种:一是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参加义务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二是遵纪守法教育。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小学生守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养成遵守组织纪律的好习惯;三是按道德规范进行养成教育,组织学习“八荣八耻”,知荣明耻,用良好的道德规范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使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教育一要坚持严格要求。要求不严,实际上就不会有什么锻炼,就没有什么养成。二要坚持督促检查。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时紧时松,一曝十寒,是不能培养出留守儿童的良好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所以,在养成教育中,既要启发留守儿童的自觉性,又要严格督促检查,方可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启发觉悟,自我教育法

教育有句名言:“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留守儿童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留守儿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留守儿童都得到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而如果没有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这些目的肯定是不能真正达到的。自我教育就是启发留守儿童觉悟,塑造留守儿童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的品质。

 

教育工作者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在教育实践中,要培养受留守儿童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学校、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期望变为自己努力奋斗的目标。

 

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方式有:自学或阅读活动,写思想日记,进行自我鉴定,自我批评、自我总结教训等。在教育的实践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①运用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努力、自我鼓励、自我誓约、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等手段,激发自己的思想意识,鼓舞自己情绪,完成自我进步计划,努力实现自己奋斗目标。②树立自我教育的决心。③要有走曲折之路的思想准备,有能忍受疼苦的功夫。④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自信心和毅力,在挫折失败面前从容自如,百折不挠。

 

实践证明,教育与自我教育两者相辅相成,方可产生最优教育效果。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既要靠教育工作者,更要靠留守儿童本身起作用。所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启发他们觉悟,培养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采用自我教育,争取进步。

 

为了引导留守儿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我放手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但我时刻都在督促着他们。引导他们自觉组织召开各种专题讨论班会。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班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班干去管,由学生自己处理。我还要求学生每月自我小结,期中期末进行自我总结,并有针对性地让一些同学在会上总结交流。这样,学生有效地自我督促、自我控制,逐渐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提高了班级教育和管理水平。引导他们由“被管”向“自管”,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班主任工作轻松多了,而教育管理效果也明显好转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确是教育好这些学生的“法宝”。它改变了教师老是跟在学生后面转,而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得状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得效果。老师管理学生就不再头痛了。

第3篇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在劳动技能课堂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动手操作、编织等劳动技能。如何才能把劳动课这门课程教好,使学生爱学、会学。 我采用灵活的教法,学生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地学习为有目的地学习。从创新、合作和成效三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创新

在劳动技能课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 低年级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本领,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体会劳动课中的乐趣刷牙、打扫卫生、叠衣服、系红领巾等习惯的养成。

例如:

1、刷牙

在刷牙课上,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杯子和一个小牙刷。我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每次上课前,我总是要问每天刷牙时间,为什么要刷牙?让每个学生轮流表演,还运用儿歌让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刷牙的方法,略差的学生,我手把手的指导,,教育学生养成早晚刷牙、漱口的卫生好习惯。

2、系红领巾

课堂上,我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每天来到学校要戴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红领巾,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骤练习系红领巾,采用一帮一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带红领巾和洗红领巾、叠红领巾的正确方法,不会的,我在课外进行辅导,耐心的教育,收到了成效

二、合作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技能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例如:

1、穿、系鞋带

能充分发展学生手指协调活动能力,养成独立完成事情的好习惯。我采取穿好的鞋,让大家轮流欣赏老师的作品,引出今天的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的鞋带是自己系的吗?谁来帮助老师完成系鞋带全过程,只有两名同学能独立完成,其余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才能勉强的完成。通过今天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在让父母为你们操心了。

接着,我讲鞋带系好的好处和不系好的坏处。然后利用自己穿带鞋带的鞋子,进行分布练习,教师辅导,纠正不足。最后,分组练习,组长负责把每个学生都教会。老师并利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比比那一组的学生以最快完、系的最好完成任务,及时颁发奖品。

2、炒酸辣白菜

记得学生炒酸辣白菜的时候,我就亲自示范切炒,并讲述方法,逐个辅导学生刀法。手把手的教,个别不够熟练的,丝切的不均匀的,就耐心的讲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每个学生把菜切完,进行评讲,哪个地方不到位,哪个地方做的好都给与很好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炒菜要领和方法,才能做好一顿可口的饭菜。对示范中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严厉批评教育,课下个别谈心。老师完整的示范后,优秀的练习,充分发挥的小组长的聪明才智,由组长负责完成本组的任务,老师巡视每个学生操作的过程,及时找不足,改正。

三、成效

我在劳动技能课教学中,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我总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并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使他终生受益。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观察实践的力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去体味,才能使学生学好劳动技术,掌握劳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对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小结如下: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

第4篇

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首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第5篇

一、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整体意识

一个将军带兵打仗不能只注重一次战斗的胜败,而应当考虑整个战局,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教师带领一个或几个班的同学们学习化学,不能只为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奋力拼搏,有一些知识点较难也不好理解,可以放一放,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自然就解决了,不要搞得人困马乏,大家都失去信心。要知道在高中化学学完后同学们掌握就可以了,因此,整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和学习。

二、培养同学们建立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标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是学好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化学素养提高化学能力的必然途径。没有知识结构体系的知识是零散的,既易忘又不便于用。新课标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必修1和必修2是让同学们知道高中化学有哪些内容,都是介绍性不宜太加深,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因此,在学习必修1和必修2时不要过多扩充,更不要穿新鞋走老路。由于必修1都是一些高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且后续学习中经常用到,要放慢速度多联系多巩固;必修2速度可以加快,因为选修内容是对必修2的补充和加深。

三、培养同学们提高课堂效率能力

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但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量有限、新课标知识结构不完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教材中新授课内容要让同学们自己解决难度较大,我认为高中化学主要还是传授型教学,既然这样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同学们学习的关键。现在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记笔记,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教师只讲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学生只记笔记不想为什么,一节课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枯燥无味。

四、培养同学们利用好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能力

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学习必备材料,它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知识内容,还提供了知识范围。不同版本的教材,基本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在高考中规定了哪些省份用哪种版本教材。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了解本地教材版本,让同学们利用好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除了一些基本内容,还增加了“学与问”、“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和“习题”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对基本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同学们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也要将这些信息进行了解。

五、培养同学们自我复习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自我复习和自我总结能力实际就是一种自学能力。现在大多数同学依靠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完成以前内容的复习和总结,自己几乎没有隔段时间复习和总结的习惯,即使有也是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基本流于形式。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应按以下方法操作:高一入学,教师就布置给同学们,将以前所学知识作周总结、月总结和学期总结,到时一定要检查。检查时最好是面批,指出不足和优点,如果人数太多可以下去批改,但一定要通报做得最好的和敷衍了事的。这样坚持一年同学们基本就能形成习惯,以后每学期查一次就可以了。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不但解决了同学们记不住化学知识的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作者:韩德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

第6篇

批评与自我批评,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批评,同志与同志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相帮助。自我批评,则是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教育成效、打牢整改落实基础的关键。

我们要认真学习xx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性,打牢思想基础。要在这一环节上好好下功夫,使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受到警醒。进一步对照“三严三实”要求,聚焦“”,坚持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真查实摆、找准找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下去。不偏、不虚、不走过场。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本身就是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党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得好,党内生活就风清气正,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会受损失、走弯路。扎实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一次能够触及灵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次思想深处的深刻反省和剖析,使私利化、关系化、庸俗化的灵魂受到洗礼。

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对错误思想的匡正,对错误做法的纠正。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决心,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从而真正体现精神,大可不必遮遮掩掩、相互提防,而应敞开心扉、坦诚相对。

认真开展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要从“心”开始。要用心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问题意识,真正把自己“摆”到群众中间去。要善于从思想意识、灵魂深处找原因,既须自省,又要自问,真正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把问题的根源找准。

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难,难就难在绕不过去一个“私”字,只有心底无私,才能语出公心,胸怀坦荡,正气凛然。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出于公心、树立无私无畏的勇气,坚持与人为善、真心诚意帮助别人共同提高,摒弃批评中的形式主义,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触及灵魂,敢于指出他人存在的错误,避免那种批评同事放“哑炮”、批评领导放“礼炮”的现象。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讲党性不徇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敢于纠正错误,抵制不良风气。

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用好,作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手段。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器”,就能准确发现问题和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方向,从而把这个法宝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7篇

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就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需要,自主学习也被我国列入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目前自主学习已经不仅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学习领域,而且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存在于课程论领域,还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存在于教学论领域中。尽管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学习者主导自己的学习,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

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数学学科特点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授"鱼"为授"渔",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生"的教学理念。

二、自主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

自主性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学习前的自我设计,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以及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自我评价、自我总结等。总之,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所有活动都是学习者自主的。

2.能动性

能动性指人对自己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能动性在人的具体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是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需要是原动力,它引发人的期待欲望、选择倾向和占有要求,推动主体去探寻和发现新问题。从这个角度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

3.选择性

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特点和其它一些主客观条件积极能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使教育由外层的强制力量内化为学生主体自身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能力体验的过程,从而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发展。

4.开放性

在自主性学习中,学习的目标和过程都是动态开放的,它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着眼于学生能力与态度的提高;就主体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来说,不仅要考虑结果,而且应更注重过程。自主性学习中,教师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爱好,选择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给学生得以施展个性的空间。

自主学了上述主要特征外,还具有独特性、创造性、探究性和情感性等特征。

三、自主学习培养的途径

通过上述对自主学习内涵及特征的阐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在兴趣中实现自主学习

教学中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多学、多练、多用,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越学越爱学。比如在"导数"这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先描述好一个实际例子:直线运动的速度,让学生思考,整理例子中有关数学量的变化,再换另外的一个例子切线问题,再让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整理其中的数学量的变化,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然后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不同的例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由直接观察思考分析例子人手,由兴趣引入,自主探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2.创设情景,在质疑中实现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品质,开启创新思维之门,激发理智感,使学生在探究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生疑、质疑,有利于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3.归纳总结,在系统知识中实现自主学习

将学生实验、观察、探究发现得到的个别的、具体的结论,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总结,纳入知识结构体系的框架,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条理化,从而使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得到真"经"。

4.互相交流,在讨论中实现自主学习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数学要把握时机,选择有价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已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扩大了学生交往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比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求,先看问题适合应用的方法?通过几分钟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老师再总结,答案就很明显。同时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锻炼。

5.开拓视野,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

第8篇

1.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巧本身,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再加上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反映学习效果的固有观念作祟,使很多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让有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厌学、畏学等情绪,从而导致学业情况不佳。因此,为了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家长必须改变“分数即是效果”的观念,正确看待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

2.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转变教师角色,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高中生正处于由青少年时期到成人时期的阶段,人格逐渐成型,自主性不断增强,表现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等意识日益增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如角色转换,课堂上让学生占主导地位,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课程,教师在旁给予指点,充当学生的咨询者及监督者。这种环境下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和探索者。具体操作如下:一是引导教育。在教学中,许多教学环节都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为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最后获得进步。二是督促学生多做自我总结。学会在学习中自我总结的作用很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不足,同时进行及时的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做出总结,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和他人进行比较后,及时找出并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就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锻炼学生自主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互动,也可以把部分教学内容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英语自主探讨。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热情,从而实现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的目的。

2.2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作为学习的内驱动力,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维持学生长久自主学习热情的来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就相当于抓住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能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指路人而已。至于该怎么做,教师可以合理通过教材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之类的主题,联系世界发展的新形势、联系人物故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2.3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主要包括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基础的技能则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学生应该明确这一点,然后“对症下药”,为提高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要学会自我激励,善于利用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机会将自己带入学习中,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内外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英语学习的技能,并能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还要加强自我评价能力的训练,只有充分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其能否把所学知识灵活自如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关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要丰富已有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滑睿.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名师;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

一、新时期名师的主要内涵

“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诸如成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教育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和教师发展的引领者等。本文认为新时期名师有五种共性特质、五种个性特质及四个成长特点。

五种共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质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本内涵的丰富知识;三是对教育原理进行实践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断力与信息整合力相结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种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区域风貌(经济、文化、自然风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力;二是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认知与亲和能力;三是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分析与应用能力;四是掌控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组织与交流能力;五是用独特的人格气质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能力。

四个成长特点主要有:一是时空性,即名师个体素养的成长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既是“现在时”,也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其影响范围具有空间的扩张性;二是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同一个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名师是以一种竞争的状态存在的,这种竞争性,既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常态,也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因;三是递进性,即不论是不同层级的名师,还是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在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是以递进的方式生长的;四是差异性,即在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方面,不仅同一层次的名师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同学科、同层次名师之间的个性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并使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名师”的素养是多元动态的,以上十种特质特别是个性特质不一定都具备,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种特质不是孤立割裂的,其发展层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新时期名师的重要品质

名师的品质众说纷纭,涵盖甚广。本文经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名师的主要品质有以下六种。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他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感悟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并从这些方面生成、建构的一种生存情怀与灵魂振奋。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新时期名师尤其要具有组织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科架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趋势,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是名师的坚强支撑。

三是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时期名师的闪光点尤其表现于“软功”,他是展现名师超群的教学艺术、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汇聚点。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较强的引领能力。新时期名师要善于挖掘潜力、磨砺自身,通过带教、带学、带研等方式来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指导其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辐射源”和引领者。

六是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应该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名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途径是指以教师个人为能动主体,以不断强化主观进取心为目的,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笔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新时期名师成长的六条途径。

(一)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及其步骤的设想与规划,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研究、定位和推进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许。例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以“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为突破口,帮助名师培养对象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并用《名师成长手册》具体呈现专业成长计划,以“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自我总结与反思”等具体项目,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师成长的专业规划往往凸显于一道道“关隘”的攻坚,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主题归纳、思想提炼、风格塑造等方面,因此还需要拟定并执行更为详尽的计划。

(二)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

新时期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

其一是“练功”,包括“四练”,即练心、练脑、练口、练笔。“练心”,就是不断锤炼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保持责任心与幸福感,克服随时会产生的倦怠之心;“练脑”,就是锤炼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机智,使课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针对性;“练口”,就是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语言风格多样化、蕴含丰富化;“练笔”,就是锤炼自己教育教学策划设计、反思总结、提炼归纳的动笔能力,让“动口”水平与“动笔”水平和谐发展。

其二是读书。阅读经典,与教育大家对话,是名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为了提高教师研读名著的实践效益,提出并践行了“对话名师读出思想点、读懂文本找出设计点、量身订做找准参与点、课后比较引出反思点、厚积薄发提炼创新点,从而再造‘我的课堂”’的研读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师培养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三是“阅人”,包括学习同行经验和学习专家思维。学习同行经验,指通过拜师、听课、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做到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专家思维,指学习和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例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悟专家思想;参与专家课题,学会反思研究;实践专家思维,现场诊断课堂”等措施,引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向纵深发展。该校的名师培养对象陈维礼、张晓等就是在这样的“阅人”过程中,分别成长为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的。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阅人”则更进一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三)教育实践——磨砺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是名师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名师教育观念的树立、教育精神的养成、教学方法的创立、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张扬、教学业绩的彰显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与教师团队的协作中完成的。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构建了“三人六步”磨课法,即由同学科的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主角,通过六个步骤:一研——深入钻研课标教材,设计教案;二议——分学科组集体评议教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三试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讲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四评——学科组评先行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五比——由另两名教师分别再上课,在比较中进步;六献——在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主讲教师给全校或全组成员献汇报课。“三人六步”磨课法师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秉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体现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协作共赢”的团队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展教育研究是名师强劲的“腿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小学名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课题或问题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叙事研究。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以学期为研究周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通过优秀课题的评选、交流、推广,凝练名师培养对象的经验,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长。近两年来该校名师培养对象在公开刊物上19篇,论文获国家级奖项38人次,硕果累累。该校的郭洪老师正是在这样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长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的。实践表明,没有教育研究,名师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昙花一现。:

(五)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自我总结与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在进行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沟通。总结反思的内容和视角一般包括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前瞻设想,特别是提升经验和修正教训的前瞻设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观点,目的步骤明确,内容措施具体。例如,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从偏远区县村小教师到出任主城区教委副主任,始终将学习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总结之根伸向儿童们的课堂、生活及心灵,坚持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生课堂的“学”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深度和广度,使他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先后推出了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正是总结反思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优秀教师才会拾级而上,抵达名师之巅。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初中数学;衔接;实践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绩会大幅度下降,许多小学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有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因此我对新生入学后的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搞好六、七年级课程的衔接。

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教材、同学、教师、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进入初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说初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负数、绝对值、数轴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的变化

首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量少而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开始抽象,研究变量、字母的内容增多,不仅注重主要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小学相比,增加了难度。

(三)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量少简单,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老师对重难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四)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小学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一些实践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初一数学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学生讲明小学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四是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衔接,教师首选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另一方面,比较小学、初中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初中知识的链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衔接工作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绝对值、数轴,对七年级新生来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小学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套,这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二: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小学初中良好衔接

重视运用情感,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我在初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更是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高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证明实施这些措施后成效明显。我知道这些不足挂齿,只想抛砖引玉,赐教于大方!

第11篇

公安巡防工作本身是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要想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巡防中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必须维护管理的严肃性,使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法可依。不然的话,巡防中队的管理就没有巡防警队的特点,警队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教育也同样,只有教育中把道理讲深刻,严格的管理才能顺理成章。

二、管理的灵活性和教育的多样性相结合

管理要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结合。灵活性在于因人而异,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如其面个不相同。因此。多样性也在于因人而异。把教育和管理统一起来,这是做好巡防中队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巡防队伍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要在管理中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干警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帮助干警们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与集体等各方面的关系,把严格的纪律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

三、管理的强制性和教育的灌输性相结合

任何管理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完全没有一点强制性,不叫真正的管理。教育也要讲灌输。实际上,我们这支巡防队伍不是要不要灌输,而是要灌输什么,怎样灌输的问题,正确的不主动向人们灌输,腐败的东西就向人们灌输。因此,管理和教育该狠则狠,该慈则慈,只有刚柔相济,管理和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四、管理的示范性和教育的典型相性结合

能给人以方向、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启迪。没有示范性的管理,发人们做什么。示范和典型都是一面旗帜。往往使人厌烦,没有典型的教育,往往使人茫然。因此,巡防队伍要搞好管教结合必须在管理的示范性和教育的典型性上动脑筋。

教育中要运用典型,全新的快速警务巡防试用模式。管理中运用示范。示范能直观地教育人怎样做,典型能启

五、管理无形性和教育的无意性相结合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活。巡防队伍管理和教育也要从无形处到有形事,无心处做有心人。工作实践中长长有这种情形,有心管理和教育都达不到目的而无意中却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这就告诉我要把管理和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无论是管理的无形性,还是教育的无意性,关键在于平时打基础。如果一个巡防中队一贯纪律严明,教育深入细致,那么干警、协勤在执行纪律的过成中,就不存在什么强制性,因为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就用不着跟在屁股后面,甚至有时领导考虑不到问题,下面就能给领导考虑很周全,这也是无形性,无意性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口腔内科学;PBL;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5-02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基于“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此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探索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口腔内科临床前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方式,对PBL教学法在口腔内科临床前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口腔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口腔内科教学中,普遍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该模式能系统全面地讲解口腔内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与基础性。但传统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会背书,应付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与临床实际相脱节,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由于医学教学的目的应以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核心,教会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临床病案进行综合分析进行临床思维。但传统的LBL模式很难使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临床实习中又需要反复讲解与重复记忆。

二、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口腔医学分支学科间存在必然的横向的知识联系,传统教学是分科进行教学,没有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联系。口腔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未进行过完整的病案讨论与分析,使得进入临床实习时,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PBL课程设计注意跨学科横向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其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接近临床实践,把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贯穿于临床全过程。此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各基础学科之间的界线,实现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知识间的横向综合联系。作为一种口腔医学教育改革途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体现了更多的广泛性和灵活性。在PBL教学法中,不仅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且也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集体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取长补短,资源共享,逐步形成并建立积极、协调、相互尊重又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所以将PBL教学应用于口腔内科学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内科学临床前教学中的应用

1.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口腔内科学的病种繁多,许多问题是学生在未经过大量的临床操作之前无法深入理解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是学生在椅旁接诊时最需要掌握的。选择口腔内科较典型、有代表性的病例为学习点,在设计问题时,力求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设计的问题应与学生学过的医学知识水平相适应,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病案以客观描述方式陈述,分次提供。第一次课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临床口腔医生接诊的案例,以牙周炎的病案为例,学生可以任何方式自行分组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并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已掌握的知识中哪些与这些问题相关,在现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形成并验证解决问题的假设,看能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问题,确认为了解决问题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课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Pubmed和CNKI等数据库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查阅,并可延伸到其他知识领域。此阶段学生结合“问题”复习相关知识点,查找资料,自行组织进行小组内讨论,自行解决相关问题,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总的治疗方案,往往学生对各种治疗新技术的运用有更大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也会大大增强对这些知识的兴趣和熟知,为进入临床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3.集中讨论,解决问题。第二次课小组间交流新学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发言,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依然以学生为主角,让其对自己收集并归纳的资料加以总结和分析。其中的不足和理解错误,指导老师可以发挥监督和提高的作用,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理解当中去。第一次课的问题解决后,指导老师给出病例余下的资料,这一过程实际伴随着又一轮新的问题的提出,学生要将前后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此外,还要在带教老师的协同下,对小组组员的研究学习成果作可靠性判断。

4.自我总结,效果评价。第三次课,每小组根据前两次课的学习,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PPT或自选方式进行自我展示10分钟。然后进行自我总结,小组各组员对这个病例学习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不但需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寻找改进的方法,还需要总结如何有效地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自己对病例下一步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PBL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四、应用PBL教学模式后的体会

口腔内科学从对PBL的初步探索和应用,经过不懈努力,成果显著,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在口腔内科学的临床前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习惯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使传统医学教育中以“教为主,学为铺”的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教为铺”的新式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值得推广。但PBL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困难,首先是硬件设施跟不上PBL要求,比如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不够充分。因为学生主动查阅文献、参考书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具备和提供相关设施及网络资源和服务,以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这种“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技能”在波士顿口腔医学PBL教学过程中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没有成熟的教学案例,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合,理论课教学与PBL教学相互衔接、融合,认真选择和编排案例。其次是老师和学生对于PBL理念的理解不够。在学生方面,学生要认同和接受PBL教学理念,主动自觉地参与PBL学习过程,表现在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和同组的学生充分沟通,协作分享。在指导教师方面,角色转变是关键,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交叉学科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能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起着协助监控作用。所以,在PBL教学实施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也至关重要。PBL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寻求一条PBL教学模式在中国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之路。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Problem-based lea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ning,1996,(68):3-11.

[2]Lauren A.Maggio,MS(LIS),MA,Keven M.Jeffery and MILS.Helping a dental school put“e”in evidence-based dentistry[J].JMed Libr Assoc,2008,96(2):152-155.

[3]郑兰艳,武玉欣,罗恩杰.微生物教学PBL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