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1:5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个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选题系统;B/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139-04
一、引言
毕业论文管理在高校毕业生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具有实时性、要求高、工作量大、工作重复率高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对毕业生的教学工作。最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每到毕业时,毕业生的选题工作凸显尤为明显。目前不少高校采取的仍是传统的记录选题模式,这样存在重复劳动强度大、办公效率低,难以适应海量毕业课题设计的管理需要。本文针对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课题选择灵活性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讨论地方分散广、进度要求严格、工作量繁琐等问题,建了一个基于三层架构体系的适用于高校毕业生课题选择系统的网上管理系统。
本文介绍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可以实现整个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系统化、规范化、无纸化。系统能够使用户操作起来简便快捷,对于减轻学生、教师、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二、开发环境
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是一个标准的、通用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三层架构,在环境下采用C#语言,以Visual Studio为开发工具,以IIS为Web服务器,SQL Server为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如图1)。
(1)管理员登陆后,能够分别向教师进行提交论文题目的公告,以及向学生选题时限和注意事项的公告;能够审核教师提交的四个论文题目,给予通过或不通过的审批结果;能够查阅所有学生的选题结果,并能够导出Execl表格。
(2)教师登陆后,能够提交四个论文题目和相关概述;能够查看论文题目审查结果;能够审阅学生自己申请的论文题目,给予同意或不同意的结果;能够查阅学生对论文题目的选择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判断其适合或不适合做此题目,以此进行教师对学生的选择。
(3)学生登陆后,能够查看所有教师的论文题目或者根据教师姓名查看其个人的论文题目;能够向某个教师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
上述功能的实现分别需要访问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表(如表1),主要包括管理员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学生信息表、教师申请论文题目信息表、论文题目选择情况信息表等。
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应用模块,例如:公告信息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完善个人信息模块、修改登录密码模块、添加/删除学生或教师用户模块、留言模块,等等,在此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这些应用模块。对于本文的主要功能模块,将根据三个不同的用户角色进行详细阐述。
1.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模块是进行后台管理或其他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管理员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通过此模块实现的。管理员模块的特色功能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不同需要面向不同对象的公告信息。教师和学生看到的信息均是由管理员的,管理员需在公告信息界面进行公告信息的填写,并选择对象,以及是否,之后单击“提交”按钮则会将管理员填写的信息自动提交到后台管理数据库。管理员不仅可以公告信息,也可对过期的信息进行删除操作,从而维护公告信息的有效性和数据库信息的高效性。
管理员模块中最主要功能是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因此,该模块中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为该模块的设计重点。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主要包括:审核教师论文题目、查看论文题目选择情况、查看毕业论文终表。
“审核教师论文题目”是管理员权限的集中体现,每个教师可申请四个题目,管理员需要对这四个题目进行审核,通过对题目和题目内容的了解,单击是否通过完成对论文进行审核操作。管理员审核题目通过后,此论文题目方可被学生选择。管理员单击“提交”按钮将审核结果写入数据库中(如图2)。
“查看论文题目选择情况”是管理员对论文题目的监督管理页面。管理员通过此页面可以查询论文题目的选择情况,对应的教师的4个题目具体由哪4个学生选择,即题目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当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选择题目,管理员可以通过“编辑”功能对信息进行修改,实现管理员的后台控制操作。
“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终表”是管理员作为后台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最终结果的查询页面。论文题目与学生之间是否一一对应,在选题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此页面进行随时监督。在选题工作结束后,管理员可以通过该页面将论文选择情况进行汇总,并通过“导出”按钮将页面的表格导出为Excel表格并保存为电子版。以便后续打印和查询。
2.教师模块
教师模块是教师进行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教师针对论文的操作主要通过此模块进行实现。此模块主要分为4大部分,即个人基本信息、毕业论文题目管理、留言板、公告信息管理。
教师模块的最主要功能是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因此,该模块中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为该模块的设计重点,毕业论文题目管理主要包括:添加论文题目、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查看论文题目选择结果、审核学生个人申请题目。
“添加论文题目”是教师申报题目的主要页面,每个教师可申请四个题目,教师添加题目的同时需要添加题目的相关描述,以备管理员对题目进行审核时了解教师设定该题目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题目所需要研究的相关内容。
“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是教师申请题目后,查询管理员批复结果的页面。教师提交题目后,管理员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写入后台数据库。当教师点击“查看论文审核结果”页面时,会调用数据库中VerifyTitle表查询IsPass列的信息,返回查询结果,将数据库中的信息显示在查询页面中。如果题目没有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则教师可以单击“修改”对论文题目和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单击“提交”按钮将结果提交到数据库,并在“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页面显示(如图3)。
“查看论文题目审核结果”页面主要功能代码如下:
if (Tea.editVerifyTitle(T1, T2, T3, T4, C1, C2, C3, C4, ID))
{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成功!')");
xiugai1.Enabled = false;
xiugai2.Enabled = false;
xiugai3.Enabled = false;
xiugai4.Enabled = false;
}
else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失败!')");
“审核学生个人申请题目”是教师模块的一大特色,学生模块中学生可对论文题目进行自定义的添加,在教师模块中由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进行题目审核。该页面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显示教师目前的论文题目信息,以及是否被选中的选择信息;第二部分用于显示学生所提交的论文题目,教师通过查看论文题目的相关介绍,对学生提交的题目进行回复,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所提交的题目不符合要求,则可点击“不通过”表示拒绝。如果教师觉得对学生所提交的题目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可考虑将第一部分中自己的题目删除。
3.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是学生进行相关操作的主要模块,学生对论文的操作主要通过此模块进行实现,此模块中包括8个功能。
学生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成功后进入学生公告信息页面,学生通过此页面可查询管理员的公告信息,了解论文工作的具体安排。
学生用户主要是对论文题目进行选择和申请,学生可首先查询教师开设的论文题目,通过“查看/申请导师课题”页面通过选定教师姓名或其他条件进行论文题目查询,点击“查询”按钮将在页面上显示符合查询条件的论文信息;点击“全部”按钮将在页面上显示所有教师的论文信息。如果该教师的论文题目没有被其它学生选定,则学生可以单击“选择”选定该教师的论文题目。“查看/申请导师课题“的页面(如图4)。
学生查看/申请导师课题的页面功能代码如下:
if (sdr.Read())
id = sdr["TeaID"].To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ChosedSituation where TeaID='" +id+ "'";
s.chosetitle(id,ID.Text );
学生查询教师的论文题目后,如果发现对教师开设的论文题目兴趣不大,则可通过“个人选题申请”页面申请自己的论文题目。学生也可通过下拉菜单中的相关功能选择指导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向该指导教师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在表格中添加题目和对题目进行描述,使指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意向。学生在添加个人题目后,点击“提交”提交到后台数据库,等待教师进行审核,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选择该题目。“个人选题申请”页面如图5所示。
“个人选题申请”页面的主要功能代码如下:
if (Stu.JiShu(tID) < 4)
{
if (Stu.upSWork(SWork,tID,ID,SCon))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成功!')");
else
Response.Write("alert('提交失败!')");
}
else
Response.Write("alert('申请人数已满,请选择别的导师!')"); }
学生选题成功后可在“个人论文题目”页面查询到最终的选题结果,如果教师同意学生自主申请的题目将会把审核结果写入数据库,学生在查询最终选题结果时,可通过学号、姓名查询到选题信息,并在“个人论文题目”页面中显示。
图6为整个系统使用过程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用户虽然根据角色的不同而功能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具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性。
四、结束语
本文所介绍的选题系统主要是根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基本上实现了以往选题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并弥补了人工选题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办公效率低等问题,为毕业论文选题的顺利实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本系统仍然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全面的检验,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
参考文献:
[1] 芦丽萍,王志军.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一、国内考核模式现状
1.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实行考试制,有的院校期末成绩占到学生总成绩的100%,而有的学校采用期中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模式,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只是用一张或几张卷子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模式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心理,造成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现状,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
2.考试内容局限于课本
目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都只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平日上课听课并不认真,而是在考试前突击背诵重点内容、阅读教师的课件获得及格的分数。这样考试的弊端之一就是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平日对学习敷衍了事、考前突击式学习。另外,仅限于课本的考试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对新的考核方式的探索
针对现在我国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和灵活的考核内容。
1.多样化的考核模式
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较为成熟的考核模式。目前,在美国、澳洲和欧洲很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多种模式,除了大家熟知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个人论文、小组论文、小组演讲和个人演讲均占据学生最终考核结果很大的比例。如与公司财务分析相关的课程中,论文选题通常是让学生选择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处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然后对两个公司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给教师;而在审计课程中,论文的题目选择通常是教师为学生指定上市公司,要求学生识别审计重点,并给出对应的审计方法。
(1)加入论文的考核形式
对某些课程的考核,我国高校也可以考虑使用论文的考核模式,使论文成绩占据学生总成绩一定的百分比,并且使论文的选题侧重于实。以审计课为例,审计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确定让学生分析的上市公司,让学生自己去搜索与该公司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对审计方案作出设计与分析。又如:关于公司策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论文的尾部提出公司应向何种方向努力,如何改善企业的薄弱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以及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管理会计课程中的产品定价问题,可以让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以及这些品牌的定价策略。
(2)加入小组演讲和小组论文的考核形式
对于学生来说,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很多大型企业的招聘环节中,都设有小组作业的环节。如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中,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环节对求职者能否拿到工作offer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个小组成员合作能力差,很可能就会造成整个小组的分析结果不理想,导致小组的大部分甚至所有成员都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可能。其次,在学生参加工作后,团队合作能力也显得至关重要,很多工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强的合作能力可以加快工作的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就职者的职业发展。
小组论文和小组演讲的考核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国外高校里,学生为了完成论文和演讲,会在论文和演讲的准备过程当中举行很多次小组会议,对论文内容和演讲内容进行分工,共同讨论,甚至争论,最终确定论文内容和演讲内容。在小组成员共同沟通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意见上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思考如何说服其他的小组成员、如何说服自己改变想法以及反省自己想法的不足,以有效地完成团队任务。这些过程无疑都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小组论文的考核模式存在一个弊端。由于小组任务由整个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因此可能会存在某个成员依赖于其他成员,对自己被分配到的任务敷衍了事,小组内其他成员为了保证小组任务的顺利进行,可能会把较为懒惰的那位成员的任务一同完成,因此,如何防止这种现象成为使用小组考核形式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小组论文在上交前,教师会让学生填一个打分表,打分表中让小组每个成员对其他的成员进行“贡献打分”,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会考虑此项贡献打分,因此虽然小组论文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因此如果小组中有某个成员贡献过少,这名成员并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3)加入个人演讲和小组演讲的考核形式
我国高校教育的考核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口头表达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并不像很多国外的高校,会要求学生在对一些案例进行完书面的分析后,还要求学生将分析结果制作成PPT,通过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很多大学生在进行求职面试的时候不仅心理上非常紧张,而且肢体语言以及与面试官的眼神交流都做不到位。经常演讲的学生经过讲台上的锻炼,在面试环节中的紧张情绪会得以缓解,肢体语言更加得体,在面试环节中也懂得运用适当的眼神交流。
2.灵活的考核内容
(1)加入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题目
目前国内高校绝大多数学科的考核内容都只局限课本,应该考虑适当加入能刺激学生发散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题目。例如:很多美国高校的考试会加入考察学生思考和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能力的题目,有一些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都会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德国大学的考试题目当中没有选择题,有些科目的考试学生可以携带教材、课堂笔记及其它材料。
(2)针对通过证照考试的学生,进行部分课程的免修
国内高校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都会在学习期间进行证照考试,这些证照考试可以为学生将来的求职提供有利条件,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证照考试。比如:对通过某些证照考试的学生可以进行某些科目的免修,或者使证照考试的成绩占某些相关必修科目期末成绩一定的百分比,还可以使与证照考试相关的科目的期末考试尽可能多地采用证照考试历年的真题。这样一来,学生就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必然会提高。
一、陶冶学生的阅读情趣
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教师的“牵引”多,学生的发现思辩少;教师的分析提问多,学生的理解感悟少,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些都导致学生丧失了语文阅读兴趣,影响了良好语感的形成。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的发展步伐,根据时代的信息观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情趣。
1.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
将学生的阅读面从书本中、教材中引导到生活中、实践中,以主题阅读的模式从生活中搜集阅读素材,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尝试自我发现、探究、品析、鉴赏,再进行相关专题的交流,从而陶冶学生的阅读情趣,广泛拓展学生的阅读范畴。
2.拓展阅读,淡化任务,搭建阅读兴趣的桥梁
如今的阅读很多都停留在快餐式阅读的层面,各种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学生的阅读情趣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兴趣的桥梁。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实现以所学带未学,以已知带未知,切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所在。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淡化阅读教学的功利性,适当地抛开作文、考试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底蕴,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使阅读变成一种享受,使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
3.了解名家事迹,培养阅读兴趣
知其人方能爱其文。对于很多作家作品,学生往往因为不够了解而与好的作品失之交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适时地与学生交流一些作家的奇闻轶事,介绍一定的文学典故,探讨相应的历史故事,学生越是了解作家的经历事迹,往往就会越容易产生渴望拜读相关作品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畅游书海,贴近作者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
4.创设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氛围离不开阅读环境的创设,书香校园、文化教室的氛围会引领学生从被动阅读走向主动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安静、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活动有序进行,也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获得情感共鸣。教师的示范朗读、同学的竞赛比读、合理的情境阅读等都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能够自觉地走进阅读,热爱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仅仅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也不要将优美的阅读文段肢解成独立的字词句,而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好的文章,如何品析好的语段,如何领会文章内在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
阅读动机是爱读书的前提。学生在没有教学任务、学习压力下的情况下,出于自身的情感需要产生的阅读兴趣是强大的,这种来自于理想的追求、审美的需要或者是对知识的渴望所产生的阅读动力会成为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甚至终身的依赖。
学为所用是会读书的表现。如果说爱读书只是学生的一种兴趣选择,那么会读书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价值的体现。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积累,进而改变着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对真善美的评判,这种从最初的捕捉信息,单纯记忆到通汇贯通,迁移整合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好的作品,如何去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去运用所学处理问题,这种由量到质的变化,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方法,掌握规律,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从爱读到会读。
情感共鸣是乐读书的需求。我们一直强调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的生命价值,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情感,不断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运用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范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创造阅读乐趣,达到学生“乐读书,读书乐”的最佳境界。
三、提高阅读的鉴赏水平
1.鉴赏文章,离不开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这是鉴赏作品的前提。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内涵的文学作品,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内涵也会因作者的经历有所不同。知人论世,知人论文,是鉴赏文章的必做功课。
2.鉴赏文章,离不开作品的思想感情,这是鉴赏阅读的立脚点。任何语句的分析,结构的安排,字词的斟酌都服务于中心的需要。因此,明确文学作品的中心情感,是鉴赏阅读的关键。那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比如,抓住文眼和关键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理清文章的内在线索,揣摩文章中心;提炼主要事件的情感倾向,品味作品情感……只有明确了作品的中心情感,才能使阅读鉴赏有的放矢。
3.鉴赏文章,离不开规范表达。我们的学生常常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了文意题意,但却得不到满分,这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规范的表达。教会学生一定的答题术语,传授一定的答题步骤,领会文法的不同答题重点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把鉴赏文章的金钥匙。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杨泽林(1970-),女,河北赤城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耿光华(1953-),女,河北阜平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河北张家口07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考试和毕业论文有效性研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09031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84-02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专业学生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全面衡量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语言写作实践能力、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尺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深化毕业论文有效性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亟待提高,甚至有学者提出要取消充斥“掺假”成分的毕业论文,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是当前本科院校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有些学生选题大而空,漫无边际。为求有内容可写,贪大求广,如此只能蜻蜓点水,概括肤浅,接触不到问题实质。例如有学生选题《探析宋词的艺术特征》或《浅析章回小说的艺术成就》很难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论析。有些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所论已是多年前别人论及的旧题,如《论苏轼的豪放词风》《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词风》,只能步人后尘,人云亦云,发一通宏论,毫无新意。
2.论文写作缺乏科学性。在撰写过程中,有的论文观念新颖、思想敏锐,但结构紊乱、层次不清、表达不畅,是写作、表达能力欠佳;有的学生很用功,常请教、勤修改,但论文质量仍然提不高,是理论思维能力较差;有的论文选题有意义,材料也很丰富,但缺乏新意、没有深度,是研究、创新能力薄弱;有的论文看起来不错,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一调查整段都是从网上下载的,是态度浮躁懒惰的表现。
3.论文整体缺乏规范性。首先是格式规范性问题,很多同学引用参考文献不规范,不注出版社、出版时间、不注引文页码等等。有的同学整篇论文,结构不合理,段落不衔接,错别字多,不注重细节,格式出现较大偏差。其次是专业性差,论文中出现专业用语的错误,专业术语表达模糊;再次,论文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英文摘要错误较多,反映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这将直接影响论文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1.学生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就业压力造成的时间冲突。学生忙于求职、考研、考公务员,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情绪比较浮躁,很难将充足的精力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其次是重视不够造成写作态度敷衍。上述的时间矛盾必将会导致精力不能集中,由此衍生无法重视论文写作以致态度敷衍。第三是科研意识淡薄造成缺乏创新思维。长期的应考模式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精神,不能开阔知识视野,谈不上创新思维,只会大量借鉴他人观点,人云亦云,毫无自己见解。
2.教师方面的原因。首先,指导教师短缺,所带学生过多。高校扩招后,某些专业师生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加大,对指导论文教师也有相应较高的要求,一个教师需要带的学生太多,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难以保证质量。其次,教师缺乏责任心,要求不严格。在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的环境中,部分教师既要应对教学任务,又要完成科研指标,还要面对职称评定、兼职班主任工作及家庭事务,以致放松了责任心,对指导工作投入精力不足,与学生见面交流少,造成个别教师指导过程不够细致深入,工作量不足。第三,教学中不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部分老师上课照本宣科,而不注意教学的潜心钻研,更新知识能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注重借鉴各家之所长,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往往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状态,而不会辩证思考、自主探析,缺乏创新思维。
三、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性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积极思考,挖掘教学潜力,制定有效性策略,开拓管理思路,努力探寻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新途径。
1.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为此,首先,要在院领导、指导教师中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领悟此项工作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精心部署,周密计划,拿出切实可行
的方案措施以保证论文的有效质量。于是学院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全体毕业生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发文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意见、教师分工安排、论文规范格式要求等文件,以形成院领导、专业指导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筹建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监督,同时,召开各学科组会议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四年所学及素质、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评,并对其作毕业论文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以作为其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计划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学习、考试、考研、教育实习和就业招聘与写论文工作往往交织在一起,会严重影响论文质量。对此我们采取拉长毕业论文工作链条的方式,科学地处理了毕业生考研、就业与写论文工作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期中开始,先在各学科教师中讨论确定本学科研究内容,征集论文选题,填写《论文选题征集表》下发各班级,然后采取“师生双选”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和完成选题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拟写开题报告,完成提纲拟定。再利用寒假使学生进一步梳理论文思路,和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箱保持联络,撰写初稿,这样既能保证教师指导到位,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完善,为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提供时间保障,以避免出现往年中间实质性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
3.强化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科学管理,把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制度化、科学化,是全面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制定了系统的《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其中包括:指导原则、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的环节及时间安排、选题原则与要求、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要求,评阅细则,答辩细则,成绩评定及论文的评估要求等都作出具体规范措施。另外制定出一套系列表格,如《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与格式要求》《指导教师检查及答疑记录表》《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记录》《本科毕业生论文成绩评定细则》《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细则》等,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管理要求,以此形成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分别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的职责、论文撰写要求及书面格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有章可循,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要求有了可操作性,同时十分注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切实抓好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及评分等主要环节。实践证明,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制定论文质量检查、评阅措施,严把论文质量关。为了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以中期检查和抽样评估作为质量监控的手段;中期检查教师须认真填写《检查答疑记录表》,重点检查了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问题,并了解师生互动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确保论文指导工作落实到位。还有《中期检查记录》的实施,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了记录。这样会有效遏制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敷衍了事,对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为此,还进行抽查评估,评估的比例为学生人数的15%左右,专家组对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抽查评估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另外,在论文成绩评阅、质量评估过程中,为了成绩的公正客观,保证论文的高质量,我们也制定了一些措施和策略,如对毕业论文的“学科互换评审”和“论文匿名评阅”。这样是为了借助不同学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再进行一次集中、深入的评阅和检查,从更开阔的视野提出建议和评判,也是对指导效果的考察。互评方式:即在原指导教师评阅的基础上,论文进行交流评审,互换教师再做出评阅,给出评判分数。这样一方面会使评阅成绩更具科学性与公正性,另一方面对指导教师也起到互相学习、相互督促检查作用。匿名评阅策略:即将学生论文脱离本指导教师进行匿名传阅,达到论文评估具有一种多元性和约束力的评判效果,以便从多个视角对学生所写的毕业论文进行审视和评价,从而克服指导教师个人视角和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科研能力、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所写的毕业论文质量能再上一个档次。
5.科学规范答辩程序,确保毕业论文答辩的质量。毕业论文答辩,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严格操作答辩规程也关乎论文的质量效果。于是我们将严格管理、规范化要求贯彻于论文答辩的过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强化学术氛围。毕业论文答辩是指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面对面地对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有“问”也有“答”,还可以“辩”,这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是让学生逐一答辩还是抽取学生答辩,曾使我们犹豫,逐一答辩必然耗费精力和时间,最终我们选择了前者。按照规则严格要求每个学生必须答辩,且要有答辩记录。学院成立了答辩委员会,学生终评成绩经答辩委员会确定等级。各学科组成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学院院长或主管院长任答辩委员会的主任,各答辩小组的组长基本上都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这一系列严格要求强化了师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如果论文工作不扎实、不充分,答辩就有可能通不过,从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就不言而喻了。经过答辩,学生论文质量公开化了,直接影响到了指导教师的声誉。教师无形中也加强了对自己指导学生的要求。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认真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方式,使我们提高了对师德师风的认识,现在我把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本学期我能认真的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按要求认真的学习了以下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昌图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昌图县教师八条禁令、《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并按要求记好了学习笔记,完成了个人论文、自查报告、心得体会、工作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内容。通过学习,我能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全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支持并配合其它部门开展好各种活动。
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高尚的师德。
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负责的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热爱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不歧视学生,和学生一起活动、游戏,建立了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我也很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每次开展活动时都放手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爱学生的同时我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作为一个少先队辅导员,我有责任引领孩子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在我的爱心教育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总之,师德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才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用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论文写作 教学框架 教学环节
《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本科毕业论文正是考查学生这种初步能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写作》是为中文类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此时的学生在过去两年的专业学习中打下了一定的专业课基础,也有了理论的储备,初步具备从事论文写作的条件。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温儒编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训练》。该教材是为中文学科本科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而编写的,编者强调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结合,即将写作训练与专题课结合,将写作训练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这也决定了本教材的导向,即较少涉及理论而多提供学术性写作的范文,多往研究方法、规范和一般科研写作的路上引导。本教材在导言之后分为八个专题,即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涉及的八个学科领域,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为中文类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写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教学框架:总论与专题的合理设置
该教材编者原来设想该课程不是由一位教师单独讲授,而是分给各个教研室,由中文各学科老师共同完成,但在我院实际教学中均由一位教师单独讲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总论与专题结合的教学框架,加强了总论部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本课程简介、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选题、如何拟定写作计划、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论文构思与常见问题、修改与定稿、学术规范。详尽的总论之后才开始分专题例文选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该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中来,在第一堂课时就必须介绍该课程的内容、要求与意义,使学生明白该课程将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尽快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首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术论文(优秀的论文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文献的要求,对话性,递进感和规范性);学会选题:如判断其是否有学术意义。圈定合适的研究范围;保持客观、公正的研究立场,不人为拔高自己的研究对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则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思想上的发现、逻辑思维和理论分析能力、文字表达等等,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文字表达,错别字、病句、空话连篇、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文风都是不提倡的。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与要求:如开列核心期刊目录,使学生有途径阅读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寻找规范的文本阅读,阅读并伴随思考: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对我有何启发?在研究方法、观点梳理、语言表达、资料搜集方面有何可学之处?要求学生从本课程开始具备选题意识,多阅读一些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经典研究成果,并随时记录阅读心得,以便寻找到合适的论题;要求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如纸质图书的第一手材料、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晟后让学生思考论文写作的意义。相当多同学仅仅将论文写作作为毕业的手段,事实上通过论文写作,学生将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获得一种思维的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未必伴随终身,而智慧和能力则让人终身受益。
总论部分的重点包括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选题、如何拟定写作计划、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论文构思与常见问题、修改与定稿、学术规范等。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模拟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实际运作流程,就各个环节应当注意的问题加以强调,尤其侧重于思路的启发和规范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论文操作的具体模式。
而在分专题例文选读部分,由于本教材每个专题前均有该学科专家所写的导论,每篇范文前均有专家简明扼要的点评,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将导论、点评与具体例文结合。使学生对范文有了多向度的观照视角,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方法、文章得失及文风有了深切的体会。从而在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时能找到有针对性的参照物,做到事半功倍。
二、教学环节:规范、实例与细读
学生以往的阅读体验多偏于感性,对学术论文的体制多有隔膜,故而笔者认为,在论文写作教学中首要确立的是规范。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主要强调四个方面:首先是创造性,毕业论文本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考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尽量要求学生在选题、立论、材料运用方面有自己的独创;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分为几种情况:或者是填补空白,或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推进,或是指出前人论述的谬误并加以新的阐发;第三则要求理论性,要求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提炼总结,避免仅仅是堆垛材料,或是停留在感性赏析的层面;最后是学术规范问题,从道德层面来说,明确要求不可抄袭。从文本层面来看,要求语言规范典雅,条理清晰,论证严谨,行文符合文体规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基于死记硬背型的学习方法,对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存在教条化的理解,实际操作时则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重点强化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摘要、关键词、注释等部分的教学,要求学会实际操作而非仅仅熟知概念。在教导学生拟定写作计划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价值与意义;2、前人相关的研究状况;3、论文准备解决的基本问题;4、研究的主要角度与理论方法;5、材料搜集的主要方面;6、难点与可能的突破点。这事实上也是规范的开题报告所必须解决的内容。在材料搜集与观点设定方面要求学生查找以下资料:1、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2、与所选论题有关的各种材料,特别是可以支持论点的原始材料:3、有助于建立研究范式和方法的理论资料。此时教师可通过列出书目训练学生筛选第一手资料及质量较高文本的能力。在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追溯法、常用法和循环法。此外还需重点强调阅读笔记的制作。要求学生注明书名、版本、摘抄页码,学会重点摘抄与自己论点相关的文字内容,如有个人见解可以加注。以上均为规范的确立。
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课态度不够积极,先人为主地认为该课程过于理性,枯燥无味,纯粹为完成学业的目来上课。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侧重实例教学,尽量使偏于理性 的论文写作课生动起来。如在选题过程教学中。不提倡学生找教师要题目(这样就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摸索的机会,而且由于学养问题,教师能熟练操作的选题未必适合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查找资料,找到选题后才和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进一步筛选和深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让学生模拟选题并列出开题报告,这调动了学生自主选题的积极性,绝大多数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毕业选题,并就可行性及持续发展性和笔者进行热烈的讨论。学生选题往往存在过大或过小的现象。过大者,大而无当,动辄是跨文化研究,过小者,过于停留细节,作为赏析文章合格,作毕业论文则不合适,还有些选题构想很好,但需要相当多的学术储备,作为普通本科生可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时就要量力而行,忍痛割爱,这些情况都需要教师要加以引导。笔者讲授该课程已有几轮,平时注意搜集往届学生的选题构思、开题报告及论文全文以备教学之用。为让学生更感性理解选题进程,笔者多采用往届学生的选题案例进行教学。就以往学生的选题偏差、纠正、深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集中并深化选题,找到合适的论述范围与角度。在选题类型方面注重通过前人研究实例及往届学生实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有学术意义同时又是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选题。在学生经常出现问题的开题报告格式及表述、摘要、正文行文等方面,笔者大多采用往届学生存在问题的实例,通过课堂互动环节,让本届学生指出问题并修改。这极大地引发了他们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在这种课堂实践练习中学会正确的表述方式。事实证明这些实例更接近学生水平,有亲切感而无隔膜,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并非凭空出产,它建立在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细读能力也很关键。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只会照抄文学史教科书的若干结论,却缺乏对作家作品的解读能力。为解决部分学生在文本细读能力方面的薄弱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大量例文,包括学术论文和文学文本,并与教材中的例文相结合。如结合专题导论补充例文:在讲解比较文学专题导论部分时,补充了帕斯捷尔纳克《二月》一诗的多个中译本以使学生理解译本选择的重要性;还原教材例文中研究对象的原文,让学生在对原文的解读中理解研究者的论述:如在讲解吴晓东《鲁迅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时,补充了《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与叙事视角有关的节选,让学生意识到自以为非常熟悉的材料也存在大量被忽略之处;补充与教材例文同一研究对象而在方法、角度方面均有不同的新例文,使学生在细读中拓展思维能力:如讲解吴宇宏《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一文时,辅以季红真《论汪曾祺散文文体与文章学传统》(《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研究视角及论文结构。
关键词: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模式;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现象之一:在学校关于教学检查的教师座谈会上,教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上课迟到、聊天、睡
觉等现象屡禁不止;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感到乏味,没有学习积极性;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或者答非所问;交上来的作业质量低劣,甚至相互抄袭。
现象之二:在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调查中,学生反映教师对课程内容不能运用自如,讲课照本宣科,信息量小,缺乏新意;不能清楚表达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重点和难点没有讲透彻,缺少实例;课堂气氛沉闷,管理涣散,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考试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应有的信任。
面对以上现象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地位,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是教师需要长期实践和摸索的过程。在长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导入,加强对学生严格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个性和提倡学生创新等实践,得出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1使学生在课程调查研究中树立主体意识
当代大学生信息意识、参与意识和个性意识都相当强烈,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核心内容。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套精心设计的系统科学的教学计划,而且要认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除了把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专业知识,如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同时让学生详细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案,这样在师生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体系”,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起主体意识,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学中实施的基于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程调查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所谓“探究性学习模式”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根据这种教学理论,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设计出以网络调查研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方案,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 选定主题
在网络调查研究中,主题的选择很重要。教师提出调查研究的主题,要和专业知识有紧密关系,起到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案例的作用,而且没有现成的答案,也可以有多个答案,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如“局域网网络建设调查研究”、“网络产品的现状和发展”、“无线网络研究”等。把全班学生分组后,各小组根据小组
成员的情况和能力来选择相应的主题并确定调查地点。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对学生选定的主题和实际调查的地点进行指导和帮助。
(2) 制定计划
计划的内容有教师计划和学生计划。教师计划要对学生调查研究的时间期限、成果讨论和活动评价的时间做出周密的安排,同时对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每个小组的表现和成果展示的评价标准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小组计划是在教师计划的指导下做出的小组活动计划,要写出详细的时间流程安排p活动地点的确定、调查的内容、采访的专家和组员的具体分工等。教师要通过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透彻理解,做好教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决策科学、及时反馈,并且对小组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网络调查研究一般在教学活动初期就较为详细地介绍给学生,布置下去,整个活动历时2~3个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 研究主题
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挥和锻炼都是在此过程中完成的。小组经过多次讨论,直接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地点通常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的网络中心。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对必要的工程设备和技术应用进行调查,就具体的问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座谈。学生对活动内容以及自身对活动的看法和认识进行必要的记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在此阶段,教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要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特别是定期与组长交流,对学生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方向的把握给予指导。
(4) 交流成果
网络调查研究成果有小组成果和个人论文。学生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完成小组成果。成果的形式有研究报告、图片、录音、幻灯片和网页设计等。成果完成后,各学习小组要在课堂上交流调查研究过程的经验和体会,达到学习和提高的目的。成果交流可以采用讨论课、辩论课等形式。对于个人论文评出优秀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5) 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有教师、组长和学生共同完成。不但要对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对调查研究的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调查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访谈表、调查表等的评价。同时对于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加分。虽然整个评价体系比较复杂,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体现了科学、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学生对此也能够认同并努力争取好成绩。
通过整个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会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听课,课上和课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小组讨论有序进行。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形成了研究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生们的小组讨论,实地调查、课
堂演讲、双向提问、辩论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师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是课堂秩序的第一管理者p第一责任人。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在授课中进行管理教育,在管理教育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此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外,要建立师生交往与学生之间交往相结合的层次化管理体系。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长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对学生组长进行严格考评;组长对组员在网络调查研究中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并在最后给出公正的评价。教师、组长和组员形成如图2所示的层次化管理体系。
通过这样一个管理体系的建立,目的是建立师生、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强化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行为,有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控制和管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小组学习和整体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堂与社会的多向互动。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通过层次化的管理,教师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有序而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而不是要卡学生、压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这种层次化管理方法的实行,是使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要求和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在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影响,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大多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挖掘。从学生的点点滴滴,教师能够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如果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那么学生的闪光点就会爆发,像离子反应堆一样升华巨变并影响到其他学生。
例如,有一位学生组长生病了,我指定另一位学生组长,他刚开始有畏难思想,我在课下给他很多鼓励并在小组计划实施中予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最后他把小组工作做得非常好,在最后小组成果评比中名列第一。在小组总结中他这样写到:“这是一次很不寻常的任务。为了它,我付出了时间,付出了心血。我感到很辛苦,但是在辛苦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满足与喜悦。这次调查的意义远比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更重要,我从未如此深刻地理解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含义。这次调查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有一位同学是留级生,有些自卑情绪,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很少。在小组学习中,他主动帮助小组联系到某大报社的网络中心参观。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他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亲眼看到了最先进的网络系统,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详细介绍,拍摄了很多珍贵的技术照片,使小组实地调查得以顺利完成。在讨论课上,他们小组的调查成果展示使全班同学大开眼界,受益非浅。我在课堂上分析了实地调查的困难和调查成果的来之不易,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他,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从此他上课时俨然变了一个人,积极举手发言,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课下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多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教学艺术非常重要。一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建立必要的自信。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到有利于发掘自己潜能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二是营造交流的氛围。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聆听所有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客观地把各种想法进行概括总结,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研究学习。三是鼓励师生、学生之间观点的交锋和争辩。在相互的碰撞和启发中,活跃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火花,提出更加新颖而大胆的观点,从而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4发挥学生个性和提倡学生创新
传统教育是规格化的求同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生会表现出思维空前的活跃,所研究问题的答案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类比等形象思维,提出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观点,最终使学生在各类观点的比较和鉴别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给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鼓励对老师讲课内容和提出问题的辩论和争辩。正确看待在课堂上出现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的场面。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个性施展会从学生的表情、眼神和行为中表现出来。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强烈地感染教师,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热情。教师在有效调控课堂秩序的同时,作好内容的总结和评价;学生在体会到是课堂的主角和主人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作业情况等成绩评定上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与错、优与差的评判,注意学生的观点是否有新意、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有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想法,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前提下,对学生不成熟的想法或不准确的观点及时给予指导并提出使思想更加成熟、观点更加准确的方法和建议,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准确地认识自己,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更快地进步。不能以统一的好学生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激发他对网络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探索;有的学生口才很好,引导他在基本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班的辩论课;有的同学是多媒体制作高手,鼓励他制作高水平的小组多媒体成果展示。对学生的这些特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并在成绩评定中予以体现。
提倡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方法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每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有所变化,使学生有新鲜感。把整个教学活动放在知识创新的前沿,使学生参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只能适应于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值得我们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 突出特色重视个性为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的贡献[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2] 程敬宝. 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探新[J]. 教育探索,2007,(11).
关键词教学实践知识 积累 模型 网络平台
1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
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实践知识积累模型中,将实践知识积累分为两层:一层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另一层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是团队实践知识积累的基础,没有个人积累就不会有团队实践知识积累。个人实践知识积累的范围很广,包括个人教学设计、个人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叙述、个人规划、听课感想、个人论文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展示到网络平台上。团队积累依赖于个人实践知识积累,在开展各种团队活动时,把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扩散到团队每位成员,使团队成员每人都拥有其他团队成员的实践知识,通过将各种活动资料上传在教学实践知识管理系统上,使各个教师都可以自己学习,从而达到积累。团队积累是个人积累的提升,通过团队活动可以筛选个人实践知识的精华部分,通过分析、讨论、评价,使得教学实践知识更合理、完善、系统化。
2 个人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在传统环境下,不论是过去的教师还是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虽然他们都能从前人文献、师徒相传、教学观摩、教学实践等活动中积累具备个性特征的教育专业知识,而这些知识常常被认为是无法重复和再现,但是把这些知识通过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就可以实现重复和再现,最终达到共享,从而使整个团队都得到提高。
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网络平台的设计原理是基于教师的个人工作室,教师登录后,就进入了个人工作室,进入个人实践知识积累模块,包括个人项目规划、教育博客和个人档案。
2.1 教育博客
Blog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作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Blog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TrackBack)和评论(Comment)的方式来进行的。用户可以以网络日志的形式简单快捷地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日常记录,轻松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博客的核心特征有五点: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和交互性。教师可以用博客来发表自己的教育反思、教学叙述、班主任日记等。
2.2 个人项目规划
网络平台中提供了个人规划模块,主要用来对规划项目的制定,包括个人成长规划、课题规划、教学规划等。个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划主题、规划时间段、规划任务和目标。在规划任务和目标中,要求把目标与任务写细致,按要求规定某个时间段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制定进度计划主要是确定项目的开始和完成时间日期。在完成项目规划书时,有学校组织的专家团对其审核,再审核通过后,展示在系统中。
3 团队教学实践知识积累的实现机制
3.1 协作备课
备课台是在支持个人完整的备课活动基础上,实现教师之间的协作备课。协作备课是教师通过在线编辑器直接实现的,每一次参与的修改都是在原有备课基础(下转第179页)(上接第106页)上,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呈现,且保存在资源库中的历史版本。为了实现资源的主动推送功能,在协作备课模块增加了标签(tag),可以使得备课成果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应用。历史版本比较除了协同创作功能之外,还可以监控每个教师贡献的重要机制,而且在特别每条修改记录都需要说明原因,促进教师的鉴别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3.2 视频案例分析室
教师实践知识多是隐形的知识,仅仅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呈现,需要借助教学视频。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的优势,采取定期把教师召集在一起,观看视频录像。在观看公开课、示范课或评优课的录像过程中,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一起边看、边评、边议,面对面地相互切磋、交流研讨、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在讨论甚至争论的过程中,迫使教师多听、多想、多问和多做。
为了让教师能够应用视频案例分析功能,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技术机制,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施策略,我们称之为构建视频案例分析室。教学视频案例分析室里保存着大量优秀的视频,这些视频都是本校教师自己录制而成的。每个教学视频构成了独立的案例分析室,这些独立的案例分析室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视频播放室,视频播放室主要是用来播放视频,并且包括一些评论;教案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设计;教师反思室,教师观看优秀视频后,对自己教学的一些反思;教师评论室,主要呈现对视频的评论信息。
3.3 协作团队
协作团队的建立是群体积累的重要方面,是学科建设依托的载体。根据立足现行的基本教师组织方式,我们将团队分为三类:自由讨论组、学科教研组、课题研究组。自由讨论组讨论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类型。学科教研组主要是讨论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课题研究组成员讨论相关的课题知识。
系统为每个团队开创了一个独立空间,团队所有的活动都将在空间内开展。为了更好的管理,团队的资源又可以基于各个活动进行整体。每个团队空间都包含不同功能模块,如公告、友情链接、活动图片、即使讨论、博客、协作备课、视频案例、交互问答、上传成果。系统设计者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供团队管理人员来创建个性化的团队网站,方便地管理团队事务。希望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中创建一个个教师实践共同体,以团队模式在具体的教学研究情境中促进团体教学实践知识积累。良好的团队发展模式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团队分类及丰富的活动载体之上。
4 小结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实践共同体环境,把教师推向研究的前台,可以促进教师共同体内实践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及教师自身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使学校教学特色的建设构建了良好的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虚拟环境。当然,教师要想完全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就要改变传统的习惯,以新的理念和参与方式主动尝试,积极实践。
本文是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0R40405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录梅,席琴.教师实践知识:涵义、意义及其建构途径[J].教师教育,2009(10):14-16.
[2]杨骞.基于教师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7(6):54-57.
热场嘉宾:郑慧玲
教师简介:郑慧玲,厦门市集美区杏滨小学教师。热爱阅读,努力构建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指导学生发表优秀习作200余篇,个人论文和作品多次获奖并发表在各类报刊上。
郑老师:最近我们共读了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学园,走近小豆豆,聊聊各自的阅读感悟。
陈艺锋:我很羡慕调皮的小豆豆遇到了一位关爱学生的小林宗校长;羡慕她能进入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羡慕她在巴学园里可以遇到这么多可爱、有趣的事情;更羡慕她有一位宽厚、慈祥、爱她、接纳她的好妈妈。
肖奕:小豆豆在别人眼里是个坏孩子,可她在小林校长的爱护下,却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爱的好孩子。小林校长能耐心地倾听一位六岁小孩说四小时的话,这是我难以想象的。我真希望大人们能多花点儿时间来和我们沟通,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苑艺馨:《窗边的小豆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巴学园’的校长。他管理学校有自己的一套:“电车教室”“山珍海味”“自己学习”……富有绝对的创新意识。我打心底佩服他!因为他有一颗宝贵的童心,能弯下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架子十足的大人们所缺少的。如果能多一些像小林校长这样的大人,我们将更快乐!
陈婷莉:与伙伴们的那段纯洁的友谊可以说是小豆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黑柳彻子的笔下写出的童年用悲惨的战争结尾,写出了她憎恨战争,热爱和平。
叶丰玮:我喜欢在纸上画巴学园的地D,画出那独特的电车教室,再去数数那与众不同的电车教室。能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小豆豆好幸福哦。在巴学园里上课的方式也特别,可以从喜欢的那门课开始,那多带劲啊!
吴月B:我好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很羡慕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都有一棵自己的树,可以自己爬,也可以邀请别人来爬。善良的小豆豆邀请了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男孩爬树。看到他们俩经过好一番努力才爬上树,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涂宏伟:巴学园是个充满欢笑与新奇的学校,好似躲藏着一只快乐的精灵,让小豆豆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这样的校园我也好期待拥有。
易星昱:《窗边的小豆豆》里小豆豆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去一个更适合你的学校。"小豆豆这才有幸到了巴学园。有这样的好妈妈,小豆豆能不幸福吗?
一、溯源知人
了解背景,了解作者,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重要前提。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曾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主张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了解作者,与作者交书本上的朋友,从而进一步认识他们的作品。当代文豪鲁迅对“知人论世”也极其重视,他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1]又说:“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2]可见要读懂一个人的诗必须了解这诗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古代诗歌。
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仅看诗歌题目和内容理解起来会困难,但是如果了解唐代科举背景,就容易了。唐朝时候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求其称扬或介绍给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出名。《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行卷干谒诗。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同类作品。
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一是要依赖于对作家的熟悉,这主要靠学生的平时积累;二是要依赖于诗词前的序言;三是要善于捕捉诗词语句中所透露的信息;四是要借助于诗词后的注释。注释也叫隐含信息,往往为学生所忽略。“溯源知人”在诗歌鉴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二、明意辨词
诗歌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我们在理解鉴赏古代诗词时,就要抓住关键字、词加以赏析,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古人炼词炼字之妙。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表面看并无难懂的字词,如果深究,“随意”一词就不好理解。以现代汉语词义理解“随意”,诗的尾联无法说通,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无法体会。“随意”在诗中是“即使”的意思,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尾联才能真正读懂:即使春天的花草凋零了,王孙们还是值得留在这山林之中的。暗寓作者自己的归隐之心。像这样,因为一个词义不懂而影响对整首诗或一句诗意理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值”(遇),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不经意),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中的“肯”应理解为“怎肯”,“岂肯”的意思等等。关键词的意思只要准确地掌握了,那么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诗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如:北宋宋祁的名词《玉楼春・春景》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刘公勇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卓绝千古。字极俗,用之得当则极雅,未可与俗人道也。”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确,这一“闹”字把浓浓的春意渲染无遗,而绝非吵闹、打闹、争闹的意味,却是满园春色、百花争艳的热闹气氛,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当而又灵动的字,把句子写活了,意境也丰富了。
诗人们为吟安一个字,经历许多辛苦。其中甘苦诗人们自己有更深的体会: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廷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孟郊言:“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教师在授课时要启发学生去辨别体味作品中的精彩词语。
三、审题欣赏
很多学生有读诗不读题目的习惯,造成的结果就是一首诗词读下来,还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
(一)有的题目揭示了内容和情感
如杜甫的《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垂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审题欣赏。题目“倦夜”,顾名思义,疲倦的夜,难眠的夜。为何难眠?为“万事干戈”难眠。因为吐蕃侵扰中原,国破民乱,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国事民情的忧虑。
(二)有的题目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抒发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心疾首和心中的激愤,以“愤”贯穿全诗始终。
(三)有的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一看就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应该能揣测出作者遗憾懊丧的心情。
因此,欣赏由关注题目入手,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线索。
参考文献:
[1]鲁迅.“题未定”草[A],且介亭杂文二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一.用范读引领,教给学生诵读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的方式,它是联系阅读教学活动中诸因素的纽带。在教师、学生、阅读教材和阅读教学方法这些基本要素中,阅读教学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小组合作的语文诵读课堂教学中一开始我每天坚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诵读示范,我深知教师的示范诵读会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并增强他们的诵读兴趣,因此在一节课中我不止一次的范读,每读一次都先提出具体的诵读要求,读后请学生来谈听的感受。当然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什么时候开始诵读,把握恰当的时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诵读篇目非常有名的而且短小精悍的文章,并且诵读运用的技巧简单的文章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七律·》这样的经典诗词。教师在课堂上多次范读让学生跟着诵读,课堂的效果会非常好也会让学生有强烈的共鸣意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听上多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诵读,这种方法的效果显然不利于学生诵读兴趣和热情的激发.笔者多年的教学感受是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经典作品的魅力,但是等到他自己展示的时候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不知怎么开口好了。因此,笔者认为在一开始诵读的时候,学生能更好的张口诵读,全班一起来的实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当然随着行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后面就可以有一些诵读的水平较高的学生来领诵,这样一方面可以落实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还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竞争热情当然要防止课堂成为几个优生展示的舞台。所以笔者认为根据每个具体的诵读材料的内容来定,采取现场即兴点名的方式或由学生自主选定诵读学生的方法来定是诵读教学能在不同的情况中受到很好效果的有效做法。
二.随文指导诵读技巧,提升学生诵读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个体诵读活动后,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文体不同的诵读技巧:首先是关于语调的问题。语调指句子的升降高低。语调是贯穿整个句子的,只是在句末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诵读时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体味和把握这种情感的基调,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声音把它比较准确地再现出来。要懂得“知人论世”的重要性,全面掌握文本背后的故事,这样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比如在诵读《西花厅的海棠花》一文时,由于作者是老革命家邓颖超她在文中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和真挚的情感,学生不了解的时候认为文本写的豪迈愉悦,在全面了解邓大姐的写作缘起时,学生也明白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深情后面的无限缅怀和感伤。关于语速方面的指导主要是让学生养成深刻研读的习惯,在诵读前先仔细研习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诵读需要的语调。
其次关于语速的问题。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在诵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比如在诵读《鼎湖山听泉》时,当读到作者受到鼎湖山泉水的感染而心情非常喜悦的时候,这一部分应表现的欢快,兴奋,紧张些,语速应该是快一些;而在诵读《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一文时表现对莫泊桑的深切缅怀时,这部分的内容是沉重,追忆的,语速应该慢一些。而在叙述事件的部分应该用中速。关于语速的教学指导点拨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经常因为速度快而出现了吐字不清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首先让学生把握诵读的基本速度,以此作为基准,根据内容调的处理。在诵读时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去把握语言的逻辑重音和情感重音,用不同音量把语句的跌宕起伏充分表现出来。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有效的。
再次是关于节奏停顿的问题。语言的节奏美需要恰到好处的来运用停顿来体现。段、句群、句子间的停顿,需要教师在实际中根据文本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建立语感,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句例,培养学生迅速把握。从而真正通过恰当的语音停顿,达到意蕴无穷的效果。这个环节在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最为合适的文本就是文言文,也就是古人所言的“句读”训练。
三.通过多层次合作,整体优化诵读水平
随着小组合作的诵读教学不断走向深入,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开展多层次的诵读教学合作,来整体优化诵读教学水平。小组之内常用的诵读方法有配乐诵读、个别领诵读、组内成员间对读、小组之间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笔者在行动研究中切实感受到,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多层次的诵读小组的合作法。比如读散文诗歌:可采用配乐诵读,个别领诵读,组内成员间对读等几种诵读方法综合展示。读小说戏剧:学生分几组进行表演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可以全文诵读,也可部分诵读。读说明文、议论文:可采用小组之间男女对读、分小组读限定时间快速诵读等。
四.通过诵读展示,体现学生诵读水平
首先,诵读教学的行动研究课堂上小组合作有序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诵读展示,来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特诵读水平。笔者这里所说的展示,并不仅仅是指小组间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小组间成员互相赶超,尽最大努力到达各自目标的高水平状态。笔者在班级的诵读小组中,经常能够看到几个小组间的同学互相合作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大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同学们经常发现,各自为政的解决方案很难行得通,目标难以达到,这是因为最初在分组的时候,将班级里诵读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同学平均分到各组。要想达到目标,只能几个小组合作。这样的分组方法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在参加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实际上正是在这样的展示活动中进一步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水平。
可见,预习的确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明确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端正预习的态度,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加大检查力度,使得课前预习深入人心,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 明确作用,端正学生预习的态度
在日常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不够,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还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预习就是浮光掠影地看一遍课文,划划字词而已。针对这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阐明预习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预习的态度。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预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不仅阅读速度加快,思维变得敏捷,而且发现问题、分析综合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做课堂笔记,就会盲目地抄教师的板书,往往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只有通过预习,上课听讲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才能快速地整合答案,对于教师没有讲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大胆地向教师质疑,在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中,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课堂才会更精彩,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多。只有学生有效地预习,才能真正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贯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新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指导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学生明确了预习的重要意义,端正了对待预习的态度之后,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学生明白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在日复一日的预习训练中,切实提高学生预习文本的能力。
1.诵读
诵读专题导语。苏教版教材每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两三个板块组成,导语对专题内容作扼要的介绍,每一个板块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诵读专题导语,宏观了解专题内容及要求,有利于指导每篇课文的微观预习。
诵读文本。这是预习最为主要的内容,让学生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气得情,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应指导学生不同文体文本的阅读要点:散文预习应该关注写了哪些景、人和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小说预习应该紧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展开;议论文预习就要理清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诗歌预习要结合意象,发挥想象,把握诗歌言志抒情的主题。
2.勾划
勾划字词。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首先把读不准的字音、辨不清的字形、不理解的词语勾划出来,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字词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实在日常学习中,不能推到高三搞突击复习。
勾划疑难处。在文本阅读中,对于一些难理解的或有疑问的句子、段落,学生可以勾划出来,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勾划关键或优美的句子,并做简单的点评。这一步是预习较高层次的要求。如《荷塘月色》四至六段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描写十分生动优美,学生预习时就可以将其划出来,简单点评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准确的动词好在何处,上课教师带领学生赏析时,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触类旁通,理解得更为透彻深入。
3.查阅
预习时还应借助手头资料和网络,查阅与文章有关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文章是在特定环境下人的情感抒发,知人论世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如果不了解苏轼、柳宗元的生平遭遇,就无法理解《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痛苦的超越。如果不了解当时日本正准备大举侵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的时代背景,就无法深入理解老舍在《想北平》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所饱含的深情。
三、督促检查,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预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也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但在高中阶段,学生时间紧、作业多,如果教师不加大检查力度,预习不是被挤掉了,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成不了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