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展望论文

农业展望论文

时间:2022-07-08 03:51: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展望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展望论文

第1篇

(一)夏粮和油菜籽增产,棉花、糖料和生猪预计减产

1.夏粮实现“十一连增”,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增长。201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7亿万吨,比上年增长3.6%,实现“十一连增”。据2014年8月农业部调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6500多万亩,低于2013年同期的1亿多亩,秋粮作物旱情虽局部偏重但总体偏轻,河南、辽宁、吉林等受灾严重的主产区8月底开始旱情明显改善,全年秋粮长势总体好于2013年,且秋粮种植面积增加600多万亩。2.夏收油菜籽产量再创新高,棉花和糖料预计减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夏收油菜籽产量达1376万吨,同比增长2.5%,达到历史新高,全年预计产量1450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根据棉花协会调查,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为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连续第三年下降。10月末调查,预计全年棉花单产每公顷1440公斤,减产0.7%。综合判断,2014年全国棉花总产为615万吨左右,比上年略减。广西甘蔗生长受持续降雨影响,生长情况为4年来最差。全国糖料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收购价格持续下滑。2014年,糖料种植面积降至2600万亩,比上年下降7.2%,预计全年糖料产量将明显降低。3.生猪存栏量持续低迷,产量趋于下降。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猪肉消费不旺,生猪价格长期低迷,养猪户亏损严重。2014年1~9月,生猪存栏量同比持续下降,直到6月后生猪存栏量才环比略增,8月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超过10%,表明母猪宰杀率较高。虽然从5月初生猪价格出现回升,养殖收益逐步好转,生猪存栏量逐渐恢复,但仍较缓慢,预计全年猪肉产量与上年相比将下降。

(二)农产品价格整体走低,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

1.农产品批发价格震荡下降,预计年底触底回升。2014年1~10月,农产品价格整体震荡下行。受年初春节前后消费大幅波动影响,2014年前3个月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经历了一轮较大的波动,随后出现连续4个月的上涨行情。受丰产预期和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拖累,9月以来,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农产品同比指数更是自5月以来持续低迷(见图2)。鉴于10月农产品批发价格同比指数筑底反弹,以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季节性规律,预计2014年底和2015年初农产品批发价格会出现恢复性上升。2.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幅较大,棉花价格明显下跌。2014年1~10月,谷物价格普遍略涨。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幅较大,同比增长3%(见表1)。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预计全年谷物价格比上年保持增长。同时,大豆和棉花价格均出现下跌,棉花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下降达8.4%。当前,我国棉花库存已创历史新高,近期达到约1160万吨,加之受国际棉价下降拖累,全年棉花价格下降已成定局。3.牛奶价格上涨明显,牛羊肉价格出现阶段性拐点。2014年前9个月,牛羊肉、白条鸡和鸡蛋、牛奶同比价格均上涨(见表2)。其中,牛奶价格受成本推动涨幅较大,同比增长接近10%。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大幅上涨后,2014年以来,牛羊肉价格出现阶段性拐点,尤其是羊肉价格自2月中旬开始出现连续下跌,虽然价格仍位于高位,但已改变了近年来持续上涨的行情。受繁殖率低、饲养周期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制约,牛羊肉和牛奶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全年价格比上年仍会上涨。

(三)农产品贸易规模保持增长,棉花净进口再次下降

1.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将创新高。2014年1~9月,农产品进出口145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进口和净进口分别为512亿美元、940亿美元和428亿美元,分别增长6.7%、9.5%和13%。贸易逆差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2013年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速为-0.4%。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刺激下,预计2014年农产品贸易规模和逆差规模将延续上涨趋势,贸易逆差规模将逼近或突破600亿美元大关。2.谷物净进口大幅反弹,棉花净进口明显下降。受国内外谷物价差拉大的影响,我国谷物在2013年同期净进口大幅下降后,2014年谷物净进口出现了大幅上升。1~9月,谷物及谷物粉净进口1400万吨,同比增长77.9%。其中,稻谷和大米、小麦、玉米净进口分别为166.3万吨、286.5万吨和160.3万吨,分别增长21.6%、0.2%和4.4%。玉米净进口恢复量占谷物及谷物粉净进口恢复量的28.4%,是谷物净进口大幅反弹的主要原因。同时,2014年1~9月,棉花净进口199.3万吨,下降38.4%,棉花进口下降主要受国内外棉花价差收窄、配额数量减少和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影响,全年棉花进口量下降基本成定局。

二、2015年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展望

(一)农业经济增速预计在4.2%左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农业经济增速保持了平稳态势。2009年~2013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4.3%,平均增速上下浮动不超过0.3个百分点。2015年,尽管面临国内粮食和棉花高库存压力,以及国际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但国家“三农”支持政策将继续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目标价格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实,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放宽,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农产品价格稳中趋升,推动农业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4.2%左右。

(二)粮食产量可能与2014年持平

除了不可预测的气候因素和较为稳定的农业科技因素之外,我国谷物产量主要受农业政策的影响。借助于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农业生产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为单产提高奠定了基础。2015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望提高,将有利于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14年较高玉米价格的刺激下,2015年玉米播种面积可能增加。然而,随着多年粮食持续增产的负面影响日趋凸显,2015年刺激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可能会减弱,但增产型政策措施的惯性依然较大。因此,如果2015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预计粮食产量与2014年持平。

(三)大豆和棉花产量可能继续下降

根据德国“油世界”10月底报告,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08亿吨,供大于求的经济形势将延续,国际大豆价格仍有可能下跌,而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价格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农民种植意愿将受大豆价格走低预期拖累,导致2015年大豆产量可能继续下降。同时,当前我国国内棉花正承受大量库存的压力。2014年~201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预计将达到1750万包,创4年来新高。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因素的影响,棉花需求增长缓慢,棉花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从而导致2015年我国棉花价格可能继续下降。预计2015年,棉花产量将延续下降态势,降幅约在1%左右,产量可达610万吨左右。

(四)生猪价格和产量将“双回升”

2007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大体3年经历一个波动周期,2015年生猪价格处于新一轮波动周期的上行通道。同时,鉴于当前生猪存栏量已处于低点,能繁母猪数量同比或环比均连续下降,生猪养殖中的宰杀率过高情形将直接导致供给持续下降,进一步强化2015年猪价逐渐稳步上涨的趋势。在后续猪肉价格上涨的刺激下,生猪养殖收益增加,加之各地规模化养殖比例逐年提高,预计2015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出现恢复性上升,生猪产业发展将好于2014年,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三、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粮食增产刺激政策不断加码,降低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

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连续多年托市收储,目前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40%,远超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如此之高的库存消费比,意味着大量生产出来的粮食消费不了。而且,谷物类粮食净进口数量有限。综合判断,目前谷物类粮食已经供过于求,但国家仍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刺激政策,对主产区和农业部门实行粮食增产政绩考核,导致耕地和水等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续生产能力堪忧。例如,为满足粮食增产需要,华北地区主要靠打井灌溉种粮,地下水长期超采,水位持续下降。随着近年来北方旱情逐渐常态化,地下水超采状况只会更加恶化。长此发展下去,华北地区可能会出现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现象,直接威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粮食仓储建设财政负担沉重,社会资本遭遇收储资格歧视

按照最新规划,2014年~2015年,国家将新建粮食仓库,可容1000亿斤。调研发现,建设1万吨有效仓容成本为375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入225万元,1000亿斤新建仓容共需财政投入高达112.5亿元。考虑到粮食主产区现有仓库中有效仓容占比普遍不超过50%,加之南方地区低温仓库建设成本高,全国粮食仓容建设的财政负担将更加沉重。同时,尽管不少民营企业和合作社建仓积极性较高,建库时间短、成本低,且民营仓容可以作为商业储备,能够灵活应对粮食储备政策变化,但不少地方还遵循“粮库一定要国家建”的思维定势。同时,国家对社会资本收储资质和收储信贷政策支持不足,导致“一边是国企仓容紧张、一边是民企仓容闲置”的现象。许多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不得不租借民营仓库,而且地方国有仓储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无钱配套新建仓库。

(三)农业保险补贴新规落实走样,各级政府责任不清

按照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没有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的比例,也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和落实主体责任。为减轻财政负担,许多产粮大县已减少或取消了县级农业保险补贴,但中央和省级财政没有及时弥补保费补贴缺口,导致农民参保意愿下降。此外,由于农业保险大范围推广地区多为农业比重较高地区,多为“吃饭财政”,仅仅依靠地方财政无力增加农业保险品种和扩大农业保险支持范围。如,在北京和成都探索实施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因为得到地方政府财力支持,降低了前期市场风险才得以推行,而东北地区因为缺乏财政支持而难以实施。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不足,威胁常规作物品种生长环境

2014年接连发生海南、湖北等多起非法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引发民众恐慌。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转基因作物管理体系,制定了多个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实行“0阈值”强制标识制度,但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法律,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制度仅限于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等5类作物17种产品,上市转基因食品不标识、标识不清、虚假标识现象普遍存在,转基因种子销售市场混乱,转基因作物定点种植控制能力弱。对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缺乏有效惩处机制,对“基因污染”的防范措施不足。长此以往,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将会频繁发生,威胁常规农作物生长环境,并形成愈发不利于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舆论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破除谷物类粮食必须持续增产的思维惯性

一是实施相机抉择的粮食产业政策。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调控水平大幅增强的背景下,打消粮食出现持续减产的恐慌性顾虑,树立粮食产量随供求状况正常波动的市场化理念。当粮食供过于求时,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主,兼顾刺激粮食产量,鼓励主产区适当多元化种植、生态休耕和加工转化,避免被粮食持续增产意愿“绑架”,将“储粮于库”转变为“储粮于地”;当粮食供不应求时,以刺激粮食产量为主,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二是调整粮食增产激励政策。在当前谷物类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形下,适时降低对农业部门及地方政府粮食增产业绩考核指标,建立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指标考核体系。由农业部牵头,联合环保、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根据各地农业生态条件和农产品生产结构,尤其是地下水水位变动趋势,研究制定农业生态预警标准,建立农业生态预警监管体系,划定农业生态分级区域,对不同等级区域设定不同的粮食生产任务,在生态脆弱区域加大休耕、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生态恢复建设。

(二)实施国家粮食收储向社会资本开放政策

一是鼓励发展粮食仓储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费用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建设粮食仓储库,对经营困难、仓储设施陈旧简陋的国有粮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改制重组。二是改变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储备粮的格局。放宽粮食储备承储主体资格限制,赋予农民合作社、民营企业同等参与国家粮食储备的待遇,只要符合条件,经审定后即可进行储备粮经营业务。同时,强化对所有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国家储备粮食违规违法处置行为,从重从严追究刑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三)明确农业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

由财政和保险部门牵头,尽快制定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财政补贴取消后的中央和省级保费补贴具体分担办法。积极推进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纳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建议从省级价格调控基金中列支相关费用。同时,由中央设立农业保险专项奖补办法,对财政困难地区推行新型农业保险给予支持。

(四)规范转基因食品和作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2篇

主持词和其他公文一样,也有其特点,有其特有的写作套路,不熟悉它,不掌握它的写作规律,就难以得心应手,更难达极致。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1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08劳动与社会保障,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将~~~~~~~呈现出来,分析实施效果,根据调查分析所得,修正和优化相关的政策,对嘉兴地区将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优化有所启示,提出适合嘉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内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综述.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在理论研究多点开花的同时,实地调研却只有寥寥数位,浙江省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调研的仅仅只有倪丹耀一位学者做过研究,所以不难看出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大部分还处于理论阶段,对于实际试点发展情况的研究比较单一,缺少有关试点实施情况的研究。

第二部分是我对嘉兴地区的实地调研.我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方法进行调查,前期,通过研究国内外的文献,浙江省和嘉兴市的政府文件,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和嘉兴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大体情况。关于实地调研,我的调查地点是嘉兴市海盐武原镇、于诚镇、秦山镇,方法是上门问卷调查,调查了当前农业保险试点的实施状况。

本次调查以下三方面,而嘉兴地区政策性农业实地调研是本次调查的重点,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了解到当前嘉兴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实施情况,得出了一些调查结论。

当前农民家庭面对的最大风险还是自然风险,增加了农民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农业保险条款中的保障水平、保险责任等具体内容知之甚少,造成了农户很大一部分的潜在购买意愿。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获得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可。

由于嘉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验尚浅、财力有限,许多农户认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太低,不能满足其需要,保险责任条款的规定跟农户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是嘉兴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建议.

首先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提高广大农户的参保率,有助于嘉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发展。

但任需继续加大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要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促进嘉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

最后,继续坚持共保体建设,构建符合嘉兴农业保险实际需要的最佳模式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亮点和存在的不足。

本文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于嘉兴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且不是只依靠文献和理论进行研究,忽略了试点的实际情况,仅仅研究了适合一般情况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

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但论文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调研程度不深,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2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文是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z要内容

本文分成……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部分主要论述……

第二部分是……这部分分析……

第三部分是……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我们非常高兴地在这里为我校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超声方

向)专业硕士研究生隋鑫和张巍巍同学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首先,我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各位教授前来参加她们的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今天答辩会的有: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务处王庆成处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房勤茂教授、李徽教授、张文云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薛红元教授,河北省儿童医院董凤群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杨漪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邓荷萍副教授担任此次答辩委员会秘书。

下面,请研究生导师房勤茂教授介绍两位学生的基本情况。……………………………

下面,请隋鑫同学介绍论文情况。

……………………………

下面,请各位专家提问题。

……………………………

下面,请隋鑫同学回答问题。

……………………………

下面,请张巍巍同学介绍论文情况。

……………………………

下面,请各位专家提问题。

……………………………

下面,请张巍巍同学回答问题。

……………………………

下面,由我来宣读了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和表决结果。……………………………

让我们对圆满完成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秘书的辛勤劳动!

衷心感谢导师房勤茂教授对两位同学的培养、指导和帮助!论文答辩到此结束!

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大家辛苦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的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环境专业的首届毕业答辩会。

首先由我介绍莅临本次讲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及同学:他们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院长陈丹老师、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徐江老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以及各专业的老师们,欢迎您们的到来!

经过这几个月教学课程的洗礼,我们终于盼到了今天这个展示我们风采的时刻,这个全面展示我们所学的一个平台——毕业答辩。短短的时光我们承载了太多的期盼与惦念,寄托了太多的关怀与殷切,藏匿了太多的故事与细节,这些曾经牵绊我们的情绪都汇聚到今天。同学们就让我们在今天爆发把!毕业设计那些感动过我们的人和事仿佛还在脑海中萦回:教学楼里灯火通明用功的身影;老师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忙碌的片段,满是欢声笑语的同学疲惫着收获着,受了委屈闹鼻子后依然坚持不懈的奋斗小青年……这一切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美丽而生动。当然还有一路上陪我们一起经历点点滴滴老师们,在这里我建议同学用你们最热烈的掌声为你们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有请徐江院长为大家讲话

感谢徐院长对同学们的深切期盼,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好好表现,把你们秀的作品,最自信的姿态拿出来,因为我相信每个战胜了毕业设计的人都是最棒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下面请组上台进行答辩,请组做准备!

今天毕业答辩的结束意味着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点。当然这个句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挑战,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你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神采奕奕!青春之旅将会继续远航。最后请再一次对为我们竭尽全力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我宣布毕业答辩到此结束!

答辩会主持词开场白范文5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来到土建学院(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年度社团年终评优答辩的现场。我是主持人岳好真。

我院社团在院团委的领导与关怀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学年各社团负责人以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求实创新的思维态度,对社团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我院社团的名气在兴隆山校区乃至全校的名气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纵观本学期各项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点。随着本学期的即将结束,特在此举办社团评优答辩活动,一方面对那些工作做得比较好社团给予充分肯定,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另一方面也给那些需要改进的社团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为我院社团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这一段可以在修改一下,这是按照去年的社团情况写的,我写策划的时候浙西额没有用的东西直接从以前的复制过来的)

现在我宣布,“社团年终答辩”(土建与水利学院20~~-20~~年度社团年终评优答辩)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社联主席:苗雨生;】社联副主席:薛景皓;】社联办公室部长:胡云磊;】社联组织部部长:沙润东;】社联新闻宣传部部长:何一兵;】社联外联部部长:曲宝旭(我们四个不能算是嘉宾)

(让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他们的到场)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有请社联副主席薛景皓上台为我们致开幕词,掌声欢迎!

非常感谢社联副主席薛景皓的发言。

在答辩开始前,允许我先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评分规则:本次评优分数分为社团书面提交材料得分、电话调查得分、现场答辩得分三部分,最终得分=40%日常活动评议材料得分+20%电话调查得分+40%现场答辩得分

此次社团答辩顺序为:。首先有请。社团负责人上台进行展示,请。社团在台下做好准备。

谢谢。社团的精彩展示,有请评委提问。感谢评委的提问,请评委为本社团打分。下一位有请。

到此所有的社团均已答辩完毕,下面让我们有请社联主席苗雨生为我们做活动总结。感谢社联主席苗雨生的发言。

下面由我来宣布各社团的最终得分。(下面就到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揭晓各社团最终的得分情况,按照抽签顺序将各社团的得分念出来)

我宣布评比结果为:(去掉)最终获得优秀社团的是。获得精品社团的是。获得金牌社团的是。获得优秀会长称号的为这六个协会的会长。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为这些获奖者颁奖,有请获奖协会的负责人上台领奖。有请社联主席苗雨生上台和获奖者合影留念。(先宣布获得优秀社团的……,薛景皓和他们合影,接着宣布获得精品社团称号的是……,薛景皓合影,然后宣布获得金牌社团社团称号的是……,毛毛哥合影,最后宣布今晚的最后一个奖项,获得优秀会长称号的是……毛毛哥合影)顺序不能乱了

接下来有请CG协会会长杨俊鹏(建筑学社会长屠天舒)上台为我们讲述自己的心得和展望。

感谢CG协会会长杨俊鹏(建筑学社会长屠天舒)的精彩发言。(这一项去掉)

(加串联词,恭喜所有获奖的社团及会长,)

此次评优活动是对各个社团一年来工作的总结与肯定,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社团能够再接再厉,争(再)创佳绩(加上:没有获奖的社团也不要灰心之类的话)。同时,也希望社联全体工作人员能够继续与各个社团密切合作,为把我院社团做强做大而共同努力。

第3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 热点 述评

[分类号]S126

1 引言

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活动也几乎同步展开,近几年来研究日渐风行,相关论文越来越多。为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次梳理和总结。鉴于“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的同质性以及为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展开论述,并在全文统一采用“农业(村)信息化”这一描述形式。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篇名”作为检索项,以1979~2009年作为检索时间段,采用“农业”、“农村”、“林业”、“牧业”、“渔业”、“养殖”、“种植”、“农作物”和“农产品”9个关键词分别组配“信息”这一关键词(组配逻辑为“与”)的方式进行检索,删去重复和非信息化内容的文章后获得文献9 330篇,将这些文献按照主题归类(见表1)。不难看出,自2003年“金农工程”实施以来,论文数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接近历年论文总数的2/3,笔者以“金农工程”开始实施的时间为起点,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2 关于农业(村)信息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业(村)信息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其内容来看,包括农业(村)的资源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生产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等。从其范围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农业信息资源是指农业信息本身,广义还包括与农业信息活动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组织和资金等多种要素的组合,这进一步拓展了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内涵。

农业(村)信息资源的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难度。高秀英指出,农业(村)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战略性任务,是一个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我国实践已走出一条先“修路”、后“造车”、最后出台“交通规则”的道路,即第一阶段建设渠道;第二阶段开发资源;第三阶段完善环境。但目前三个环节都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典型的观点有:①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发展的需要,数据库建设缺乏系统规划;②农业信息资源在种类、数量、深度、广度及其管理上处在一个低水平运作状态;③农业信息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处理和使用成本居高不下;④现行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指标体系不健全,标准化严重滞后,法律建设薄弱等。笔者认为,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信息资源开发投入、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利用环境三个环节并行发展,鉴于农业(村)信息资源分布的分散性、信息人才的缺乏、用户信息素质较低、信息渠道不畅等特殊性,农业(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农业(村)信息资源整合是倍受关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农业(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解决,以农业(村)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核心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已成为新瓶颈。关于整合内容的研究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个难点,李道亮从数据库与涉农信息平台整合、信息服务场所与信息传播渠道整合、信息服务业务与服务队伍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性的农业(村)信息资源整合框架,在整合方式或方法上,建设涉农网站和信息平台是被广泛认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3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关于农业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很少,发展与应用研究居多。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和信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领域;也有人认为农业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历程、现状、障碍、对策以及应用类型、应用领域等是前述统计文献反映出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从国外引进遥感技术被认为是“首开信息化农业的先河”;80年代初开始了农业专家系统研究;90年代国际互联网出现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相继开通,同时引进了世界四大数据库并加强了自身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建设;“金农工程”实施以后,研究及应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3s技术成为热点,精准农业被普遍关注。另外,随“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的提出,光技术、生物技术也崭露头角。目前,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都得以应用,涉及农业信息资源传播共享、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流通销售、农民生活、农村教育等诸多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明显提高,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因为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缺乏或不深入,致使某些农业信息技术的运行原理和应用路径在实践中不明。②因为既有研究成果转化成本较高,使得研究与应用相脱节。由于农业信息技术类型多样、应用领域宽广,研究很难形成系统性。笔者认为,构建我国农业信息技术框架体系已迫在眉睫;农业信息技术将呈现“应用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三网融合”的技术架构将成为新型农业(村)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支撑;电子商务将丰富农业(村)信息化的内容,并提升其水平。

4 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及其体系的研究

早期所理解的农业(村)信息服务基本等同于“农业(村)信息工作”,即指政府面向农户开展的信息收集、传播工作。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理解更为全面,涉及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等。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手段和服务主体,学者们的理解基本一致,服务手段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主体指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种植大户、农村信息员等。关于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学术界的理解存在差异,狭义理解的服务内容指农业信息内容的提供,广义的则泛指农业信息提供与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活动;狭义理解的服务对象主要指最终受益者――农民,也可以包括作为中间受益者的服务主体,广义的则指“三农”,即农业、农村和农民。

信息服务模式是农业(村)信息服务研究的重点问题。一般认为,农业(村)信息服务模式是由组织模式、服务内容、传播渠道、利益分配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等要素通过一定的内在运作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学者们总结出的我国目前存在的模式类型较多,较有代表性的如王川提出的服务站、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民之家、网上

展厅和网上劳务咨询等模式;我们比较赞同、王文生等归纳出的七大模式,即政府主导推动、行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自我服务、批发市场辐射扩散、龙头企业一体化带动、专业信息公司或网络有偿服务、科技大户和经纪人示范传递、国际合作扶贫等模式。

信息服务是农业(村)信息化的归宿,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业(村)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建设意义、目标,总结和分析其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方面,系统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对农业(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深入研究,必须结合农业信息服务的实证分析,从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关于农业(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内涵、结构、运行机制等内容,并探讨发挥农业信息服务作用的长效机制。

5 关于农业(村)信息产业及产业化的研究

农业(村)信息产业是信息产业渗透到农业(村)领域所形成的一种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信息技术作用于农业(村)的必然结果。张兰英、尚杰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农业信息产业指以农业信息作为基本资源,以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制造出有效的信息产品,建设优质的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逐步形成综合性、系列化的现代农业信息产业体系”。农业(村)信息产业化则是形成农业(村)信息产业的具体过程,反映农业(村)信息产业的规模程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张峭指出,农业技术产业化分为商品化和产业化两个阶段,商品化阶段是将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商品,即走向市场;产业化阶段是将商品经营成巨大产业,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村)信息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如何发展农业(村)信息产业?较有代表性的对策如:要“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业为发展龙头”,继续“进行结构调整,使农业信息产业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等方面更趋合理”,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融资体制”,着实提高我国农业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是农业(村)信息产业的核心,有学者专门探讨了其发展对策,认为应当走政府支持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要实现“两个战略性转移”,即从以依靠政府推动为主向以依靠竞争为主的转移以及从资源向管理、从重硬向重软的转移,同时要把“管理创新”当作未来优势竞争力来培育。

笔者认为,鉴于“三农”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农业(村)信息化的特殊性,农业(村)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走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的道路,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村)信息产业服务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村)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6 关于区域农业(村)信息化的研究

该主题下的文献所研究的区域范畴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按经济区域或地理区域划分;第二层次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行政区划分;第三层次按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分,包括县(市、区)、乡(镇)乃至村。从各层次区域的论文数量来看,第一层次有95篇,第二层次有733篇,第三层次有452篇。忽略第一层次的论文,将第三层次的论文归并到第二层次,得到的论文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结合表2分析,我国区域农业(村)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我国32个省(市、区)都已开展农业(村)信息化及其研究;②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的研究特点,即研究东部地区的多,研究西部地区的少。刘世洪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区域农业(村)信息化水平差异做过定量分析,认为排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排后5位的是云南、宁夏、贵州、青海、,其中上海农村信息化指数为259.15,是的971倍;东、中、西部地区总指数分别为143.80、84.92、59.28,差异明显。

第4篇

作者简介:白丁,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经济评价;卞子全,杨向东,应健,张银,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以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为考察视角对有关国内茧丝绸产业在学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的观点做了的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茧丝绸产业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评。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产业链;国际贸易;综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01-02

1 引言

根据考古发现,远在五千年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栽桑养蚕等相关活动,在其后的漫长历史中,“茧丝绸”便内在的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的在一起联系了。“丝绸之路”见证过西汉王朝的武功文治、大唐天朝的繁荣昌盛;“西桑东移”见证过南宋的靖康之耻;近代的茧丝绸业见证过中华民族的内忧外患;而当代的“东桑西移”工程正见证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抛开历史,现阶段发展和壮大茧丝绸产业对于出口创汇、发扬民族文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通过文献搜索和研读,我们发现茧丝绸产业研究领域里缺少专门的理论研究综述,另外研究文献中以产业链和国际贸易为研究视角的居多。众所周知,理论研究综述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有关某一研究领域的综合的、浓缩的、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故作此文,以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茧丝绸产业。

2 产业链视角下的茧丝绸产业研究

胡征宇(2000)认为控制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价格是稳定茧丝绸产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指出由于价值与价格存在矛盾、体制问题无法解决、供需矛盾无法解决而造成了那个年代丝价、茧价无法控制的现象。胡丹婷(2001)认为生产原料来源的唯一性和原料用途的专一性,决定了茧丝绸生产链的单向性;而且其环环相扣、单向直线型的产业链,比那种原料乃至半成品来源和用途广泛、多向的、网状的产业链要脆弱得多;单向直线型的产业链,其间调节的余地很小,只要其中某一环节没有衔接好,就会影响整个行业。唐琳、冯岑(2009)进而认为上述特点是中国茧丝价格极易发生大幅波动的根源。赵绪福(2005)将茧丝并入农业纺织原料进行研究,指出农业纺织原料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受工业影响大、外贸依存度高及环节之间的非对称性明显四个特征。同样在农业纺织原料视角下,赵绪福(2006)对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上的价值和利润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对于天然纤维原料产业来说强调寻找增值的关键环节或利润最大的核心环节是不适宜的,原因是它对于整个产业链的不可或缺性,但它的弱质性导致其增值和利润较低,故其反而应该是要予以关注的环节。楼国庆(2005)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世界丝绸产业的发展阶段做了分析,认为目前世界丝绸业的发展仍具有活力,前景广阔;认为各国丝绸业的发展从总体上遵循着沿产业链从低到高不断升级、不断替代的发展规律;指出在满足投资率、主导部门、制度保证等客观条件(罗斯托的起飞学说)下我国丝绸业的发展可以突破先进国家按照时间序列实现产业逐步发展的历史逻辑,实现跨越式飞跃,在较短的时间内极大的带动全国丝绸业的“梯度发展”。张廷海、武云亮(2009)从生态产业链角度对安徽省的茧丝绸产业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从生态产业链的构成与主体利益关系、基本特征与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唐琳、冯岑(2009)认为区域丝绸产业在其内部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具有一个完整的丝绸产业链,或者一步达到某种较高的产业发展阶段。范作冰等(2009)用SWOT法分析了我国丝绸产业现状,指出了我国丝绸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竞争劣势:上游环节的蚕茧生产基础仍较薄弱,中游丝绸加工生产设备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差距,而末端的劣势是在国际市场上尚缺乏知名的丝绸品牌。

3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茧丝绸产业研究

胡丹婷(1999)曾论述过《长期棉纺织品协议》(LTA)、《多种纤维协定》(MFA)、《国际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对我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并同时从配额限制逐步取消、关税减让两个方面分析了入世给中国茧丝绸业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江凌(2002)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从市场的开放的角度分析了入世给中国茧丝绸业所带来的利与弊。曹利群等(2001)用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变异系数分别衡量了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通过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检验表明蚕茧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最高,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同时指出伴随入世必然带来的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深化会给我国农业带来风险,而组织形式的变革正是解决这一风险的一条重要途径。顾国达等(2002)通过测定中国丝绸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认为在假定丝绸世界市场份额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有利于丝绸出口竞争力的提高;而通过对丝绸出口的相对价格弹性系数的测定,认为出口价格的波动对于出口比较优势影响不大;降低我国丝绸出口价格,对增加丝绸出口量的作用十分有限,反而会引起丝绸“出口贫困”现象的产生。林高榜等(2006)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对影响中国生丝出口贸易总额的因素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生丝质量和价格水平并非我国生丝出口贸易总额的决定因素,而是国际生丝市场规模和国内生丝总产量对其作用最大、最明显。翁建平(2008)利用了各种计量模型对中国的丝绸出口贸易现状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得出四个结论:其一是中国丝绸出口具有一定的“大国效应”,导致中国丝绸出口价格加成能力与现实市场势力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垂直差异性低以及出口企业之间低价竞销的过度竞争行为;其二是中国丝绸出口具有十分明显的出口竞争优势,但此优势正在减弱;其三是影响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量、国外需求量、丝绸出口相对价格和消费者偏好;其四是要使我国成为世界丝绸出口强国,需要解决丝绸出口贸易中的制度安排等问题,以避免“竞相压价”现象的普遍化。蓝云(2008)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指标值后指出中国蚕丝业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但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从市场需求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来解释前者,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后者。顾国达(2009)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最近两三年蚕丝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其一是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丝绸消费需求的快速“蒸发”;其二是2006年秋季蚕茧价格创历史高价后蚕丝业快速发展引致的供给过剩产生的后遗症。戚琳(2009)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PCR)法,利用模型测算的解释变量权重,并通过实证分析后指出汇率对我国丝绸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最大,劳动生产率和蚕茧收购均价次之,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小。

4 简评与展望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在对其归类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不仅茧丝绸在产业链和国际贸易领域里研究,包括在各经济学领域内研究(如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等)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理论和实践具有明显的互动性。茧丝绸领域里的产学研结合比较紧密,理论和实践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发展。如有关入世的影响、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等领域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少。事实上我国有比较完善的茧丝绸产业管理体系,在各种相关机构中储存有大量、准确、完整的有关产业经济活动的数据信息,这对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如“产业链价值的传递和分布”、“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制成品产量及售价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条件。

最后,创新性、原创性观点少。在收集和整理文章的过程中发现真正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章数量较少、质量不高。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茧丝绸产业的关注度的提高,各种研究机构及高校师生也增加了对茧丝绸产业的研究兴趣。加之相关领域内企事业单位的一批研究型人员的成长和发展,相信茧丝绸产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会越来深入、全面,对发展、振兴我国茧丝绸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胡征宇.如何处理好入世后丝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关系[J].丝绸,2001,(8):1-4.

[2]胡丹婷.茧丝绸产业特点与贸工农一体化[J].中国蚕业,2007,28(1):13-17.

[3]唐琳,冯岑.区域茧丝绸产业化分析与发展对策[J].丝绸,2010,(1):61-65.

[4]赵绪福.农业纺织原料的产业链特征及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5,(8):65-68.

[5]赵绪福.天然纤维纺织产业链的价值和利润分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7):1-4.

[6]楼国庆.世界丝绸业发展规律与我国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张廷海,武云亮.安徽省茧丝绸生态产业链建设及其优化研究[J].丝绸,2009,(7):9-12.

[8]范作冰等.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蚕业科学,2010,36(3):564-570.

[9]胡丹婷.论加入WTO对我国丝绸业的影响[J].丝绸,2000,(2):3-6.

[10]江凌.中国丝绸对外贸易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11]曹利群,张岸元.“入世”:风险化解与农业组织变革[J].农村改革,2001,(2):103-106.

[12]顾国达,张磊.我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5):97-102.

[13]林高榜,吴豪翔等.加入WTO以后影响中国生丝出口因素的实证研究[J].蚕业科学,2006,32(4):566-570.

[14]翁建平.中国丝绸出口贸易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蓝云.中国蚕丝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村社会保障

农业财政政策是国家财政通过分配和再分配手段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政策的总和。通过运用农业财政政策,为我国“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财政支农政策的存在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重要性以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而现行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一、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调整、创新,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以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但该体系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财政农业绝对两周增加,相对量趋于下降。表现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呈现出下降、徘徊和增长缓慢的趋势。二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1.财政支持对象不合理;2.农业内部支持结构不合理。三是财政农业投入体制不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渠道较多,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面、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重复投入等问题,这种投入体制使整体目标不明确,有限的资金无法形成合力。四是财政支农力度小一些。这必然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影响到农业的均衡发展。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必须立足稳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两个主要目标,不仅要保持必要的支出增长幅度,体现公共财政资源分配向农村倾斜;而且要合理确定支出重点,优化支出结构,有效配嚣公共财政资源。

(一)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展望

1.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

加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立公共财政与WTO框架相适应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切实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支农资金的,积极创新财政支持和民办公主的机制,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3.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扩大“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体制和方式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县乡财政收入体系,加强县乡财政管理。

4.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统一城乡税制的目标是:强化城乡税收协调,公平城乡税负,规范和统一城乡税收管理体制,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税制结构,最终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与工商业、城市居民适用税制的完全统一。在税收政策上体现对“三农”的扶持,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为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投入。转贴于

(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具体措施

1.稳定农业投入政策,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人,必须建立在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依法投资,真正落实。同时,各级对农业的投资总额、投资方向、资金匹配额都应制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以分清责任,强化对农业的投入。要积极利用政策作用,引导集体、农民和其他有关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2.改革农业补贴政策。

要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政策法规,使财政对农业补贴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要改变目前国家对农业补贴绝对额逐年减少、相对数明显下降的状况,逐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额度。

3.利用好财政贴息政策。

财政贴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方式,是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配合的一种形式,它既能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又能发挥银行信贷资金的优势,它是在市场基础上维持有效率的农业需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贴息只要用于政策性银行的贷款贴息。但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全部政策性贷款的需要,故还有必要对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进行贴息。财政通过贴息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资到农业上,以解决当前农业投资整体资金不够的问题。但应注意的是,按照wI’o规则,财政贴息是属于应予减让的政策,这一数额不宜过大。

4.整合农业税收政策。

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建立新的农业税制,然后做好新农业税制试点的配套改革。

5.加强财政扶贫开发的力度。

首先以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然后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移民开发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支持贫困人口教育和医疗卫生。

第6篇

>> 山核桃采摘工具包的设计研究 山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 美国山核桃与浙江山核桃果实品质的比较研究 山核桃产区林下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山核桃秋播育苗技术 山核桃的造林技术 湖南山核桃幼林经营技术研究 山核桃施硼增效技术研究 美国山核桃嫁接与栽培技术探讨 美国山核桃种植技术简介 山核桃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 石质山地荒山核桃造林技术 美国薄壳山核桃栽植技术 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我国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苏南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栽培技术 山核桃叶与美国山核桃叶中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临安山核桃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常州市高新区薄壳山核桃发展可行性与现状调查 野生山核桃实生育苗技术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09-08.

[10] SANDERS K F. Orange harvesting systems review[J].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5,90(2):115-125.

[11] 费喜敏,汤 勇,徐秀英,等.农户层面的山区特色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以浙江临安山核桃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9,29(3):218-222.

[12] 楼叶青.山核桃安全采摘装备更新换代 既安全又方便[EB/OL].http:/// html/main/xxkdView,2012-07-13.

[13] 浙江大学.高空采摘作业保护装置[EB/OL]. http:///project/9155, 2012-08-09.

[14] 吴 昊,董希斌.林木种子采收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11,27(4):24-29.

[15] 张铁军.移动式水果采摘梯[J].新疆农机化,2008(3):49.

[16] 曾婉华. 国外林木种子收集技术的分析(综述)[J].林业机械,1985(3):45-47.

[17] 方勤敏,刘小燕,刘少山.1STZ-25型上树采种(果)设备的研究与设计[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0,28(6):10-12.

[18] 曹双喜,曹双边.水果采摘梯[P].中国专利:CN 882149628, 1989-12-27.

[19] 邱定武.蜈蚣型采摘踏板[P].中国专利: CN 202232187U,2012-05-30.

[20] 杜志宏.果实采摘器[P].中国专利:CN 201127192,2008-10-08.

[21] 苏和生,余哲学.一种果实采摘器[P].中国专利:CN 201182085, 2009-01-21.

[22] 倪继正,陈晓蕙.一种山核桃采摘器[P]. 中国专利:CN 201378951, 2010-01-13.

[23] 陈 浩.一种果实采摘器[P].中国专利:CN 201639998U,2010-11-24.

[24] 胡蝶飞.一种果实采摘器[P].中国专利:CN 201682807U,2010-12-29.

[25] 雷泽民,宋春喜,赵永峰.果实采摘机[P]. 中国专利:CN 201213381 751100, 2009-04-01.

[26] 武际可. 甩鞭子为什么会响?——兼谈鞭鞘效应[J].力学与实践,1995,17(5):72-73.

[27] 蓝 峰,苏子昊,黎子明,等.国内外果园采摘机械的研究及发展探讨[A].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十二五”低碳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10.19-24.

[28] 张进疆.澳大利亚的核桃采收与加工[J].新疆农业科学,1999(6):281-283.

[29] 张晓文.林木种子(球果)振动采集技术现状及展望[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18(1):84-88.

[30] 陈瑞贤. TD-40型抖动式林木采种装置[J]. 林业机械,1990(4):36-37.

[31] 张 兰,迟玉敏,洪天池,等.便携式振动采种机的研制[J]. 森林工程,1997,13(1):43-44.

[32] 姚文斌,俞伟鹏,张 蔚.便携式山核桃采摘装置[P].中国专利:CN 102246636A,2011-11-23.

[33] 赵伟忠,徐建锋.一种便携式振动果实收获机[P].中国专利:CN 201120166884X,2012-01-11.

[34] 陈 度,杜小强,王书茂,等.振动式果品收获技术机理分析及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195-200.

[35] 王 纲,李秀刚,田 真,等.电动采摘车[P].中国专利:CN 2747846, 2005-12-28.

[36] 汪咸吉,卢秀姣,方卫国,等.乙烯利催落山核桃果实试验[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1):103-105.

[37] HARRELLR C, ADSITP D, POOL T A, et al. The florida robotic grove-lab[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E,1990,33 (2):391-399.

[38] 张 洁, 李艳文.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J]. 机械设计,2010,27(6):1-5.

第7篇

【关键词】小型;农业机械;现状;发展

一、小型农业机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存在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具体而言,我国的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等地形为主,不利于大型农机的运用。在这一自然条件大背景之下,不难得出的结论:南方农业基本都依赖小型机械或人工进行农业生产,而尽管是在大型农机高度普及的北方地区,在田间管理这一环节依然依赖小型农机。

2.人文条件与相关政策

回顾历史,可以说农业机械大小与否,是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相关的。在70年代的落实,对于小型农业机械的需求才逐渐升温,手扶农用拖拉机、小四轮、三轮车都是那个时代的杰作。我国现行的的土地政策,制约了土地规模化以及集约化,农机小型化与这一土地政策是相适应的。此外,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还不算高,对于偏大型机械的负担有一定压力,而对小型机械购买则能够承担。

二、我国小型农业机械现状

1.行业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

小型农机制造行业未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应有的重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对企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也不到位。尽管中央政府逐年加大农机的购机补贴的幅度,但小型农机并没有实现上档次、跨越式的发展。在整个农机行业中,小型农机所占比重、地位和贡献均处于落后状态。

2.行业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化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规模化生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流。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不断增加对新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规模小而散乱,产品缺乏个性化,同质化程度非常高。市场竞争主要靠低价销售的手段,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售后服务缺失,企业利润枯竭,企业发展缺乏活力。行业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没有综合性产业基础平台的支撑,没有形成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的产业合力,使整个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能大幅度地提高。

3.行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化的状态

小型农机制造行业尚未形成一条集发展战略研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试验推广、市场策划、售后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不受制于人的产业链。行业都集中生产制造技术含量不高的、品种类型相对单一的产品上,缺乏能向全行业提供支持的集产品研发、试验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因此,行业总是游走在产业链的低端,被动地去适应市场,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发展,不能通过高新技术发挥对市场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在国内、外的高端市场上,更是缺乏与强手竞争的实力。

4.自主创新的人才匮乏

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自主创新源于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则源于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在大多数的中、小农机制造企业中,产品开发、质量检测、制造工艺、试验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非常匮乏的。致使行业的整体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农机产品。

5.生产隐患

目前,小型农用工程机械主要是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多处在农村、乡镇和城乡接合部,对农民的要求反应及时,产品改进快,但过于追求低价位,生产中大多采用报废汽车底盘,选用非正规厂家的简易液压元件,结构件也缺乏合理的技术设计,生产装备比较简陋,加工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于现今我国小型农业机械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的政策补贴力度

当我国小型、小批量农业机械迟迟不能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因为其较大型农业机械而言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导致市场上缺乏理想的种类齐全的小型农机具。仅有的少数小型农机经销商又缺乏对相应配套机具的重视,最终使得小型农业机械无法进一步打开农业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而推进小型农机的普及。

2.重点发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产品

依靠科技创新,重点开发适合丘陵山区的耕作、插播和收获机械。在突出农机小型化的同时,又要提高单机的作业效率和复合作业率;采用新型材料、复合材料解决小型农机强度差、刚度差、寿命短的问题;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有要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提高农机产品的可靠性。

3.注重农业机械科技人才培养

一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拔尖人才。二是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公开招聘首席专家制度,提高创新团队的整体水平。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能动性。评价人才不能只用学位(力)、技术职位的高低来衡量,应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实效;四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给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

4.加大对小型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的监管力度

要使小型农业机械得到普及,对农机的质量监管和销售监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购买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更有助于整个小型农业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监管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促进法》、《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全面提高农机监管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独特的人文条件政策法规给予了小型农业机械重要的地位,尽管现今仍存在诸多问题,但笔者相信,在政府、农机生产部门、农民三方面的努力下,小型农业机械将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贡献也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16

当前,大学本科生物工程专业就业较为困难,反映出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均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其中尤其需要对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契合一般市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体现有区别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一、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

生物专业英语是面向生物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限选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普通生物、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如何撰写科技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高其阅读、翻译专业英语的能力,目的是扩大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和阅读量,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书刊的阅读技巧,了解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从而为学术论文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规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多数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外语课程,一般为每周2学时。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该门课程安排在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时数36学时,属于专业选修课。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外语和所有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以及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等专业课的学习,其实已经学习了很多生物学的专业外语词。此时,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外语课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和复习以前其他专业课中接触过的专业词汇,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材

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外语的教材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采用了姜巨全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专业英语》作为教材,有的农林高校采用了萧浪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专业英语》,该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目前,最新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与生物科学专业英语》,该书是谭万忠、王进军教授对专业英语课程长期教学经验与教学成果的总结,其内容和编排都比较新颖。由于生物学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远远滞后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和新词汇的产生速度。有的学校采用任课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教材,如选用SCI期刊中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或者摘录和提炼英文生物学相关专业书籍的内容等。这些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生僻,通用性弱,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好掌握。因此,亟待编写实用性、可读性和通用性强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程,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三)课程考核

多数高校专业外语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的范畴,通常以考查形成完全课程考核,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完全不当回事。不同高校生物学专业外语的考查方式不尽相同,有的采用开卷答题,有的课程论文翻译,有的还以PPT回报的方式考查,相对随意和简单的考查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并制订出适用于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标准,逐步规范生物学专业外语的教学和考核过程,实现因材施教,科学考评。

三、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关键是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能力以及可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取知识、甄别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因此,笔者认为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内容两方面入手。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随着手机APP应用时代的到来,学生成为“低头族”的主要群体,因此开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探索性的生物学专业外语学习的手机应用软件,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专业外语。在网络时代,各种微课程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但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依然比较困难,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由生物专业教师与基础英语教师联合教学的在线平台,让生物学专业教师发挥生物专业教学的优势,基础英语教师发挥英语语言教学的优势,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不仅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也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差异化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外语水平。

(二)专业外语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整合

大学生物工程专业通常都开设有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学时较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点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专业数据库,运用数据或模型分析软件,撰写学位论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实这些课程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知识和查阅文献及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的能力,能够在做好实验后完成学术论文撰写才算合格,才不枉费大学四年的学习。基于此,笔者建议将文献阅读与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生物信息学等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相整合,即在教授文献检索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生物信息学软件应用当中渗透专业外语教学,让专业外语的教学不再孤立和抽象,从而与具体的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相结合,提炼和精简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外语教学相关结合。

实践证明,通过整合相关课程,精简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压缩专业综合学时,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认知力和理解力。

四、展望

当前有关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讨的论文虽然较多,但多数关注教学技巧提高①、教学内容革新②、教学手段创新③等方面,少有关注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知识水平与应用不相适应等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并解决实际问题。今后在生物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关注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用之有道。

注释:

① 王娟. 生物科学专业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8):11339-11340.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技术;C# ;;作物无损检测;软件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640-03

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最前沿的发展领域之一,是当今世界发展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数字农业要求快速、实时、准确和定位化的获取植物生长信息,而农业物联网技术要求植物信息可实时动态感知,显然,传统的实验室测量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和开发植物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和传感仪器等软硬件平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承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

目前,国内在作物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仪器主要是依赖进口,而相应的软件也是伴随着仪器而购买。此类软件,一般价格昂贵,而且在自主研究平台中,因为无法取得源代码而无法使用或升级,从而出现研究瓶颈。在各类无损化检测技术中,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应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迫在眉睫[2]。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通过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C#进行研究,利用C#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用户界面开发,并结合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进行作物实时检测软件平台的自主设计与开发。

1 计算机视觉技术简介

计算机视觉也称机器视觉,是采用摄像机或者数码相机将被检测图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各种目标图像特征值。并由此实现模式识别,坐标计算等功能。然后再根据其结果输出数据,发出指令,再配合执行机构完成好坏筛选,位置调整,数据统计等自动化流程。与人工视觉相比较,计算机视觉的最大的优点是快速、精确、可靠,以及数字化。

随着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构成计算机视觉系统的软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灵魂。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计算机视觉系统其功能是否强大,可以说完全取决于软件系统的能力。

2 软件系统设计

2.1 C#与

C#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的新型编程语言,它是从C和C++ 中派生出来的,保留了C/C++原有的强大功能,并且继承了C/C++的灵活性。同时由于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它又同Visual Basic一样具有简单的语法结构和高效的开发能力,可以使程序员快速的编写出基于.NET平台的应用程序。

一个基于C#框架,专门为C#开发者和研究者设计和开发的,这个框架提供了丰富的类库资源,包括图像处理,神经网络,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控制等领域。该框架架构合理,易于扩展,涉及多个较前沿的技术模块,为相关开发人员或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系统就是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通过调用该框架来实现作物无损检查系统的开发。

2.2 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软件系统是在数码相机拍摄的作物图像的基础上,采用图像处理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从而实现作物的无损检测。主要分为图像输入,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分析几个模块。

1) 图像输入

将要分析处理的图像读取到系统中来,为后面图像处理作准备。C#提供了三个最重要的图像处理类,即Bitmap类、BitmapData类和Graphics类。三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即提取像素法、内存法和指针法。从执行效率和实现难度综合考虑,本系统的开发采用内存法。

2) 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图像的大小调整,形态矫正,平滑和去噪等,以降低环境对拍摄照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多个类,可以对图像进行平滑去噪等操作,本系统中采用了中值滤波算方法,对应中的Median类。

3)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分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需要选取合适的图像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目标区域,为特征分析作准备。在本系统中采用了阈值分割技术,因为这种算法相对来说比较直接并且易于实现。

采用阈值分割技术,首先,必需确定一个阈值作为图像分割的阈值,在本系统中,采用自适应阈值法,由用户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设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然后,根据这个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并将其转化为二值图,如图(b)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二值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小孔,这种太小的孔洞对我们进行图像分析没有实际意义,并且会干扰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我们需要采用腐蚀和膨胀的形态学方法来进行填充孔洞,结果如图(C)所示。最后,我们需要根据需要提取目标区,涉及到连通区域的提取问题。最后,输出结果。

4) 特征分析

对图像分割结果进行分析,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我们可以对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的目标区域进行分析,比如可以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判断叶绿素含量,进而推算出作物的营养状况,根据色素区域的大小计算出叶面积,根据不同区域的形状、大小判断病虫害等。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软件运行后主界面如图3所示。

为验证本系统的有效性,我们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进行图像分割,并跟photoshop cs4软件中魔棒的工具作对比,来提取图片中的目标区域。测试图片大小为800px×610px,取特征点坐标P(310,70),该点的RGB值为(29,92,0),获取目标区域的总像素和绿色分量平均值,数据如表1所示。

从上述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软件在图像处理目标区域的提取方面,提取到的目标区域较photoshop 提取的小,绿色分量平均值较photoshop更接近特征点数值,由此看出用本软件做图像分割准确性更高。

4 结束语与展望

计算机视觉具有非破坏性、快速、高效、信息量大等特点,目前已在主要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养分诊断,植物病虫害的快速检测及预警预报等方面有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将更多的应用于植物长势预测、产量估计等方面。

通过本次研究,开发了一个交互界面良好的色素分量检测系统,能对图像在RGB分量上实现阈值分割,并实现目标区域的获取分析。该文主要提倡一种软件开发的理念,所设计开发的软件的针对性较强,还存在着很多的局限和不足,要作为计算机视觉类的通用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飞.基于光谱和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油菜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查机理和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 朱哲燕,陈红.基于MATLAB的作物信息光谱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资讯,2012(16).

[3] 蒋丽华.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叶绿素含量检测系统[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赵春江.C#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典型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何勇,刘飞,聂鹏程. 数字农业与农业物联网技术[J].农机论坛,2012(1).

[6] 张起丽.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彩色图像处理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冀高.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棉花群体特征提取[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10篇

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实施成效

积极服务区域、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在兴办百年农业高等农业教育历程中,始终坚持传承大学精神,切实履行农业大学使命,充分发挥农科积累深厚、学科门类齐全的学科优势。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以玉米育种专家奠基人胡廷积,小麦育种专家陈伟程等为代表的20万名高级创新人才;建设了河南省唯一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团队;以及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等19个国家、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别是近年来边连续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批重大科研奖励。目前,学校下设20个学院,84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34个二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施。

1.建立小麦、玉米专题数据库,使农业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技人员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十分适合自己真正需要的情报信息,就需要信息量大、分类合理、查找方便的专题特色数据库。而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发展工业现代化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特别是河南省利用有限的土壤资源生产了全国近10%的粮食,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左右,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因此,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建设小麦、玉米特色专题数据库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需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涵盖农作物、畜牧家禽、农村能源等方面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的馆藏体系。图书馆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科技人才等优势,围绕河南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根据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先后建起了小麦、玉米等专题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促进了农业科研人员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使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步入新台阶。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分别以建在学校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等科研单位、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以图书馆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上资源为重要补充,重点收集国内外出版的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等文献中有关方面的情报信息,建立了书目、期刊题录数据库,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新品种、优异种数据库,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知名专家数据库,市场信息、统计数据数据库。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可为用户提供特定学科范围或某一主题的网上信息资源集合,便于农业科技人员快捷、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利用。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随时点击咨询,与咨询员进行交流,并可以在工作时间以外留言咨询。数据库的信息营销服务,通过对信息产品与服务进行分析、调研等过程,实现了与信息用户的价值交换,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科技人员的信息需要;通过主动服务,能够挖掘农业科技人员潜在的信息需求,不仅使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为特色数据库的信息补充提供了条件。专题特色数据库,为小麦、玉米的科研、生产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改变了小麦和玉米研究、生产中各种文献信息利用难的现状,为农业科技人员的科研立项、成果查新,以及贸易人员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方便,成为从事小麦和玉米等农业科技人员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渠道。同时,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全世界的研究、生产现状,为农业科技人员正确把握其研究发展趋势提供便利。小麦文献信息数据库因其特色突出、信息量大、使用方便,获得CALIS管理中心二等奖。小麦、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为学校科研项目《冬小麦根穗发育及产量品质协同提高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黄淮区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及时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为河南省粮食总产连续10年夺得丰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搭建农业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业科技人员的跨库检索。尽管农业科技信息琳琅满目,但使用起来常常不尽人意。既有商业数据库的壁垒,更有各建设单位“防火墙”的阻隔。因此,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互动、互联、互助、符合农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包括成果转化平台、试验仪器共建共享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5]。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参与多家信息情报单位联合建设的“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该平台提供了21000万条小麦、玉米科技情报信息,10.6万余条烟草科技情报,960多条科研成果、知名专家等科技信息[6]。不仅为河南省相关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提供了及时、必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远程快速服务。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远程化服务模式改写了传统的传输方式,多媒体网络可对各种科技情报资源进行设计、处理、检索和传递,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创造了条件,为需求者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信息传递和咨询。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积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要求,与学校、地方合作处等职能部门结合,建设了集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网、电视网和报刊网于一体的“五网合一”的立体化农业科教信息服务平台“惠农科教信息港”。“惠农科教信息港”开通了“965558”惠农科技服务热线电话,开设了“中原惠农网”、“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和“农业专家面对面”等栏目。“惠农科教信息港”在河南省选择100个农业大县、50个农业科教园区、5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实施农业科教信息服务对接。农民通过“专家远程视频诊断系统”可以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惠农科教信息港”创新了农业科技情报信息的服务手段,架起了农业科技情报直通农业、农村、农民的桥梁,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农业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4.以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为信息载体,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高校农业院校的科技人员、教师、学生是农业科技情报信息的最佳载体。他们掌握的农业科技情报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满足农户需求。每逢抗击自然灾害、医治农业病虫害等农民最需要指导的关键时期,农业情报部门就要及时地把相关农业科技情报送到农业科技人员手中,通过他们给广大农民朋友以指导,使农业科技情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与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共同构建了大学生“五个一”农业科技情报服务体系,即“一送”(暑期大学生送科技、文化、信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挂”(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到郊县乡镇挂职)、“一台”(农业科技情报信息点播台)、“一线”(农业科技情报信息“110”热线)、“一网”(大学生青年志愿科技情报服务网站)。建立与地方合作机制,联手开展“科教富民行动”,选派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带着农业科技情报信息到乡镇工作,选派素质高、业务强、懂管理的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初步建立了教育、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体系。与学校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合作,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先后全省各地建立“河南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培训基地”等科技信息网站。

5.搜集与分析农业科技情报信息,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领导决策是事业成败、经济兴衰的关键。加强农业科技情报的搜集与分析是农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决策者只有以足够可靠、高质量情报为基础,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情报工作者从搜集到的海量科技情报信息中找到领导决策最需要的东西,就要求情报工作者清楚地了解国家的战略决策、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以敏锐的视觉捕捉情报、挖掘深层信息,持续跟踪,长期积累,提供多层次的情报分析研究服务和领导战略决策咨询[7]。2010-2012年,和回良玉同志先后来到河南,就河南的粮食生产进行调研。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不仅每次陪同,而且回答了小麦生产特点、各时期麦田管理措施、预计收成、小麦市场形势等方面的提问。在谈到获得“科技服务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时,郭天财教授对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其及时提供的农业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相关专家网络为依托,以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平台为支撑,建立了一种长期积累、反应敏捷、分析深入、保障可靠的情报研究服务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挖掘相关情报信息,编辑《高教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必要的服务。2008年,学校提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图书馆及时搜集整理、分析挖掘相关情报信息并编辑“一流大学”专辑,不仅使师生知晓一流大学的内涵,还为学校制定“一流农业大学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提供了参考。

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展望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而中原经济区是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的中心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因此,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来支撑,需要强大的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提供确实可行的农业科技技术,指导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入开展,有效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必须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强化“以发展提升服务,以服务促进发展”的理念,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以创建高水平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农业情报信息报务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1.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与利用方面,收集、维护和方便地提供各种高质量的农业科技资源,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最大可能限度的农业科技信息。

2.建立、加强和维护现代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向图书馆的用户提供便利。

3.在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面,使农业科技人员成为工作的核心,使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图书馆使命的核心。

4.保持与农业科技技术发展的同步,及时科学地把最新的技术应用于现代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深度。

第11篇

打造神农庄园:“让乡亲们的钱袋更加鼓溜充实”

神农庄园宽阔的停车场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庄园里,红灯高挂,乐声悠扬,人头攒动。这边的热带植物园里,观光游客络绎不绝,逶迤前行;那边餐厅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身材苗条、穿着唐装的礼仪小姐热情欢迎每一位客人到来,庄园内洋溢着节日般喜庆气氛。

温泉洗浴区领班王女士告诉我:“庄园的生意每天都这样红火,像过年一样。”谈话中得知,她是从外地嫁到大荒地村的。现在,她的公公、婆婆、丈夫和她都在公司上班,日子过得很幸福。身旁的刘延峰接着说:“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大多数村民都把土地租给了公司,公司发给土地租让金,国家还给农民发种粮补贴。如果一家有三四口人在公司上班,全年收入十万、八万是平常的事。前些年,村里不少姑娘往外地嫁,如今外地姑娘争相嫁给村里的小伙,村里姑娘也娶了不少‘倒插门’的外地小伙子。我粗略算了一下,这些年有100多外地人来到大荒地村。”

2000年,东福米业成立后,实行水稻种植“五统一”,结束了一家一户粗放型种植模式,“大荒地”牌优质大米走向了全国四面八方。然而,单一的水稻种植、加工,乡亲们受益有限。“区政府要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区,区人大常委会号召人大代表为发展经济做贡献。我要响应人大常委会的号召,发挥企业‘农’字号优势,带领农民致富增收,尽快让乡亲们的钱袋更加鼓溜充实。”

于是,公司从2007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先后投入2.92亿元,利用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在东福米业所在地――大荒地村开发建设了集休闲娱乐、温泉体验、青少年教育、日光温室采摘和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神农温泉度假村,带动了420名农民成为企业工人,年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

我们跟着刘延峰出了庄园,继续向前,边走边看,忽听远方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前面是和庄园配套的神农酒庄,外部建筑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我们循声顺着刘延峰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绿色原野中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修建污水处理厂:“让家乡的河水更清澈明亮”

村头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机声隆隆,人声鼎沸,热火朝天。随着指挥员一声声号令,一台台挖掘机挥舞巨臂,把泥土从地上挖起,慢慢转动,“轰隆”一声,装上了卡车。这辆卡车刚刚装满开走,那辆卡车接着开了过来……刘延峰指着工程揭示牌对我说:“这个污水处理厂是治理奉土河的一期工程,由省、市环保专家按照目前国内先进技术设计施工的项目,总投资500万元,预计年底前完工。”

刘延峰高度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2009年,他提出在大荒地村建设垃圾中转站的建议,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落实,有效地改善了大荒地村的卫生环境。此后,他把目光投向流经大荒地村的季节河――奉土河治理。近年来,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大量的居民生活污水排入河中,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浑变黑,带有异味,经专家检测,结果为污染物超标,环境污染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越发显得不协调。

“我是人大代表,又是企业家,有责任带领乡亲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让家乡的河水变得更清澈明亮。”刘延峰多次与省、市环保部门协调,邀请专家考察论证,研究解决办法。最后,确定了奉土河治理方案,列入了全省新农村环境整治试点,争取到了省、市政策和资金扶持。

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我们将实施二期工程,对奉土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美化:清除淤泥,拓宽河道,修建河堤和林荫路;在下游修筑堤坝,提高水位,在河里添置游船。到那时,河中碧波荡漾,游船如梭;岸上绿柳成行,行人徜徉,‘清水绿带’让整个村子灵动起来。”他的眼神充满了对新农村美好未来的期待。

建筑农民新居:“让农民的房子越住越宽敞”

村中繁忙的建筑工地上,一座座高耸的塔吊,忽而缓缓升起,忽而徐徐降落;一辆辆装满混凝土的商砼汽车,出出进进,钢筋工、瓦工、木工,紧张地忙碌着,一座座楼房不断升高。“这是我们建筑的农民新居,每幢5层,构成一个四合院,共23幢,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刘延峰说。

多年来,农村分散的居住方式不但房屋简陋,而且浪费耕地。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提高生活水平的瓶颈,人们对改善住房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农民新居,让农民的房子越住越宽敞。农民上楼后,倒出的大量土地,可以建设更多的产业化项目。”我担心问:“农民不愿‘被’上楼怎么办?”刘延峰说:“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只要让他们得利,不用动员,自己就会去做的。你想,一个100平方米的平房只能卖10万、8万,换同样大的楼房后,就能卖30万元,他们能不争着抢着去吗?”多么朴实,多么实在,又多么睿智。

“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让利于农民。”是刘延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大荒地村,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和谐氛围:企业与村民和谐,村民与村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村民们都说:“党的政策让我们富裕起来,东福米业给我们带来了实惠。延东、延峰哥俩为人仁义,处事仗义,是难得的大好人。”

拓宽红旗路:“让新农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眼前,大荒地村通往孤店子镇红旗路一片繁忙景象。公路两侧,堆放着沙土、石块,工人们运灰铺石,正在进行施工作业,随着推土机、轧路机轰鸣前行,路基不断向两旁拓展、向前方延伸……

这条10公里水泥路是大荒地村通往孤店子镇的唯一一条道路,修筑于21世纪初。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车辆增加,红旗路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拓宽红旗路,让新农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东福米业投入1.2亿元,加固路基,拓宽道路,将路面由6米扩展为10米,可供4车并排通行。

“刘总经理性格沉稳,办事严谨,思维敏捷,是东福米业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东福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如此说。2000年,刘延峰辞去了孤店子镇水利所的工作,与兄长刘延东一起,创办了吉林市东福米业公司。10多年来,他们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带领公司由最初的单一水稻种植加工企业,发展成为现在集农业科研开发、水稻种植加工、农机修理、畜禽养殖、小额贷款、建材加工、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11个子公司。展望未来,刘延峰满怀信心地说:“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打造高标准的国际农业论坛,还要建设全市一流的中小学校,大力兴办教育和卫生事业。那时,大荒地村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

第12篇

2012考博招生简章公布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晚清名臣张之洞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2年 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9所从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高校隆重举行办学百年庆典,并赠鼎纪念。

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占地面积3045亩。学校现有教职工4700余人,其中教授32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8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200余人。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拥有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MBA、临床医学、会计、农业推广、资产评估、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十一五”期间,科研经费总量达11亿元,其中纵向经费3.29亿元;获得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863”重点项目等高层次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项、国家社科基金17项;获科技成果奖5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部、省级科研成果奖130余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300余篇;专利申请与授权总数分别为1300余件和630余件。2010年,学校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高校35位,有效发明专利量列全国高校 47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工科优势明显,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了“秉承为农服务办学传统,坚持走工科院校为农服务道路”的鲜明特色,构建了工科、生命医药、理学、经管、人文五大学科板块,形成了重点突出、交叉渗透、板块联动、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格局。

学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牢固确立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人才培养新高地;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行科技体制改革,走产学研联合培养道路,为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提供强力支撑;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与三十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做到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加大设备投入,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曾作专门报道,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2010年又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构建复合载体、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创新型工学研究生”获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学校研究生处被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江苏大学全体师生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紧紧围绕“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发展主题,坚持教学质量、拔尖人才、强势学科、自主创新“四个优先”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把学校建成工科特色更加鲜明,若干学科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