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

小学生体育论文

时间:2023-01-24 07:4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体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体育论文

第1篇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附属,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玩玩,调节一下紧张的心理而已;认为体育教师从事的也就是那种蹦蹦跳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简单劳动,谈不上什么深奥的科学,难懂的哲理。可想而知,存在这样认识的人当然不会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显然也不会有正确的评价。体育教师的劳动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社会地位和应有的待遇不公平也是必然的了,也就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待遇、奖励、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等。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参会的95%都是专职或者现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会上各个县的体育教师都对现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然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体育教师的待遇、奖励、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问题。绝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学、训练、学校运动会、两操、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甚至学校的杂活都是他们的分内事,但是收入却处于最底层。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已全部量化,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学生在每个教师科目上的成绩,但是对体育教师的成绩却很难进行量化计算,可以说80%以上的学校没有单独的体育教师考核制度,把体育教师的考核都纳入到文化课教师考核中。由于没有单独的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制度,所以在考虑体育教师的待遇、补助和奖励、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时,均低于文化课教师。超额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令体育教师感到心酸。然而,我校对体育教师的量化考核却截然不同,和文化课教师进行了区别对待,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做到了因科而异。我校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工作是怎样做的呢?

2011年我校新任校长到来后,对考核制度做了全面的修订,并且制定了单独的体育教师量化考核制度,可谓是春夜喜雨。如果按以往,我校是把体育教师纳入文化课教师的考核中,几乎我年年考核成绩都排在最后几名,按如此下去我将“永无出头之日”。2011年我校具体的考核办法按照六大项来考评教师:师德10分;教学成绩40分;教学常规25分,其中备课5分、课堂教学10分、作业批改10分(因为无作业批改,本人此项得分为0);教研课改15分;考勤10分和加分。没有限定最高分,得多少分就算多少分,并且分学期考核,两学期的分数总和即为一年的考核最终成绩。考核办法里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与文化课教师不同,这才真正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体育教师应达到的教学成绩如下:每学期举行两次体育单项比赛,每缺一次扣5分;指导体训队每天早上半小时的体育训练,每缺席一天(雨天除外)扣0.2分,由值周领导考核并记入校务日志;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每周至少三次,每缺席一天(雨天、特殊情况除外)扣0.2分,由值周领导考核并记入校务日志;配合学校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由考核小组酌情量分;完成学生健康体质检测,由考核小组酌情量分;以上工作全部达到的情况下,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团体总分第八名得34分,每上升一个名次加1分,最高成绩为40分,每下降一个名次扣1分。

今年十月份我校考核小组的成员对全镇教师上学期的考核进行了量分,我的最终考核得分为104.9分,排在全辅导区教师的第二名,从经常考核倒数的我一下子窜到了前三甲,感觉是喜出望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应该是我事先会预料到的结果。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与本人本学期完成的教学成绩息息相关。在今年五月份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团体总分从年年徘徊在7、8、9名之间,一下子跃居全县小学组团体总成绩第二名,可以说超额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每天坚持早训30分钟至一个小时,下午再坚持训练30分钟至一个小时,可以说是早起晚归。其他工作更是不用说,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举行了两次活动,即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举行了师生拔河、教师抢凳子比赛,6月24日举行了学生跳绳比赛;放假前对全镇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为98.28%、良好率为87.04%、优秀率为4.8%;每天利用最后一节活动课有计划地组织各班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在教研、教改方面,也就是考核第六项加分项,本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浅谈低年级队列队形教学》论文获得县级体育论文大赛二等奖,《农村小学田径训练的难处与思路的研究》论文获得市级优秀教练员论文评选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绘画作品《鹤游荷塘》获得县级教师绘画大赛三等奖,其中《农村小学田径训练的难处与思路的研究》作品被县教研室推荐到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如果下学期本人依旧能按上学期的工作态度走,下学期的考核分数一定会稳居前三甲。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是能够评优、评先的。那么,广大的体育教师如何在评优评先中占有一席之地呢?本人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1.树立完善的体育教师形象。作为体育教师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应该值得自傲,但切不能以此为资本,遇事不分场合,不分是非曲直而蛮横无礼。“拳头就是真理”的行为只能贬低自身价值。要善于时刻注意自己的修养,为人们树立一个仪表端庄、作风正派、身体健壮而又知识丰富的智力型体育教师形象。

2.不要被冷言中伤,端正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正确看待体育教师这份工作。对自己要有信心,看得起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把看似渺小和平常的事做好,认认真真工作。

3.要有好的成绩,才能给自己加上了一个有力的砝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搞好日常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学生钦佩,同志称道,领导信赖、支持,群众赞美,那么,何愁我们的工作做不好?何愁评不了优、评不了先进?

(责编 张敬亚)

第2篇

关键词:增强体质;目标;策略;实效

一、实施方案

1.倡导人人参与“阳光体育”,倡导师生参与“长跑活动”

学校倡导全体师生每天积极参加一次“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每人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于5月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倡导班级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参与组织好每年一届的体育健身节。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学生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两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册)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如,宁德师范附小提出的口号是“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增强体质成为一种习惯。”该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开展“环三都澳”象征性冬季长跑系列活动,把对学生健身要求变成具体的行动,在健身手册中融入致“家长的一封信”“健身跑天天记”“健身运动负荷自测”“健身方法”等,活动有记录、有评价、有表彰,最后以阳光体育章为激励手段,促进学校健身活动的落实。

2.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

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采取动静结合的方略克服场地困难,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体育资源,开发校本健身项目。

如,宁德师范附小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健身目标。省名师培养人选阮光清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体育知识教学、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体育知识以开学初引导课、雨天室内课为主进行教学。运动教学以传授运动文化为主。在实践课中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在一节课约各占1/2时间。具体课堂教学结构见图1。

3.坚持有目标的身体锻炼

宁德师范附小在课堂上坚持有目标身体锻炼,提高炼身综合效果。体育课堂教学应有运动教学与身体锻炼,不能只教而不练,也不能只练而不教。我们无论晴天或雨天,每节课都约有10~15分钟时间进行有目标的锻炼。其程序见图2。

(1)目标的确定

依据实验方案,在全面锻炼的同时,要把突增期指标与本校学生发展差的指标作为锻炼的重点目标。如福建10、11岁男、女生的突增期指标为速度、灵敏、弹跳等;从该校2008年5月体质测量与评价分析看,男生弹跳、速度、耐力,女生速度、灵敏、耐力,心肺功能为薄弱环节。因此第一学年以上指标为重点目标;第二学年,经体质测试与评价结果分析,再确定重点目标。

(2)依据目标选择练习素材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练得有趣。如设计了一节五年级以游戏形式出现的锻炼方案,但方案中的素材都是无氧代谢的练习,所以采用巡回锻炼法与间歇独领风锻炼法,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时间为15分钟,对发展重点目标-心肺功能与耐力起作用。这比单一的跑来发展心肺机能与耐力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遇到雨天或场地、器材发生矛盾时,坚持目标不移,因地更换内容,如为了发展速度、灵敏素质,晴天以沙坑为主的锻炼方案:a.原地快速跑;b.转身快跑;c.跳远。雨天以教室走廊和楼梯为场地的锻炼方案:a.左右快速触线;b.快速高抬腿跑;c.钻过凳子;d.跳阶梯。这样,即使雨天我们也能围绕目标锻炼,保证锻炼的连续性。

4.建立体质健康反馈系统

校内建立体质测量与反馈系统,学生与教师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体检表之指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教师体检反馈给个人作为健身之依据。学生体测结果作如下反馈:反馈给学校领导、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等;群体数据要作常规数理统计与评价,结果向上述方面反馈,为他们增强学生体质作依据反馈给学生本人;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个人反馈,指导学生作自我评价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使学生了解自己体质状况,培养评价能力,增强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去增强体质。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孩子体质状况,为家长增强孩子体质提供依据。最后汇总,按要求上报有关部门。

5.改革竞技健身娱乐运动

竞技娱乐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竞技娱乐运动,应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要有利于增进友谊与团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霞浦二小开展《改革娱乐运动子课题研究》。其一,改变运动队组织形式,组建学生运动俱乐部。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把学生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梯队。采用竞争升级制度,激发学生在俱乐部中学习、训练、比赛的热情。其二,改变运动会、体育节项目设置。过去学校办运动会只有占学生数的18%参加比赛活动,开展实验以来,在项目的设置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如多人持杠仰卧起坐、多人跳远、往返接力、运球上篮接力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赛场,亲身体验体育文化,享受运动乐趣。

6.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时增加的实际,各校要合理配置体育教育编制,确保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需要,要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提高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使现有体育教师能轮训一次。借助每年一次的全市体育学科委员会年会,通过观摩体育课、教学设计比赛、听体育专家讲座、优秀体育论文评选等形式进行新课程培训。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为课题,组织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

7.丰富教师与家长的健身知识

教师与家长在过去的体育课中,接受的是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教育,不是健身教育。因此,有必要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健身知识与方法,使教师与家长既能自我健身,延年益寿又有指导学生健身。学生、领导和体育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迅速提高指导健身的业务水平。

如,为加强家校联系,延伸练习平台策略:(1)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比如搭建一个以“博客”为载体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博客平台”里大家可以通过写文章、日记,评论、留言、图片上传的方式分享练习方法、学习经验以及情感交流等。(2)教师应加强练习方法性的指导,提高练习的科学性。比如练习的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训练项目的选择、训练强度与密度的测定与控制、训练后的恢复及营养等。(3)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课外学习质量。如《阳光体育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设制好相关的表格,这些表格能体现每个学生每天的练习情况,教师需关注表格的内容,及时的进行总结、点评,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8.改善健身的条件设施

根据身体锻炼的需要和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添置适合学生锻炼的各种的健身设施,锻炼器材儿童化,因地制宜,两年内达到规定要求。在实验研究中,针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采取如下措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一物多用,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如:一根跳绳——可以拼图赛、斗智拉绳、绳操、三人角力、夹抛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绳投掷等。(2)教师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如:矿泉水瓶——用来投掷、瓶操、哑铃操、标志物,也可以用作游戏中“打‘保龄球’、‘竹篮’打水、踩‘气球’、踢‘足球’、找‘朋友’、春播秋收”等。(3)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场地;设立移动“箩筐球”、设立小型健身房、小型毽球场地。(4)开发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资源。例如:中国古代的“踢毽子活动”“跳橡皮筋”,南方的“舞龙和龙舟赛”,农村的“跳筐”“玩陀螺”“滚铁环车”等内容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二、实施成效

实验研究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条件虽有差异,但在教师的努力下,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都基本达到假设目标。其一,学生的健身知识与能力有提高。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锻炼、卫生与安全等常识,知道控制运动负荷,能自我评价体质与绘制综合比较图,了解自己体质的状况,部分学生克服了偏食的不良习惯。其二,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在教学时数和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实验班的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也要强于对照班。其三,实验学校课外体育得到加强,建立有序而有力的课外体育组织管理,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布置、检查、落实,逐步形成网络组织管理。其四,学生品德教育等取得一定的成果。实验班的学生不管农村还是城关,上课都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快乐的,为达到个人的目标,学习与锻炼是认真的,有时还会提出问题来讨论,初步发挥了主体作用;遵守课堂常规,爱护运动场地与器材、团结合作,竞争意识等都较好。其五,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有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识与决心,努力学习,掌握了增强体质的理论与方法,使自己教学转移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轨道上。从上述5个方面看出,实验研究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在近期与长期增强体质有实效性,对活跃我市小学学校体育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智寿.我省小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1987(3).

[2]孙君梅.体育课程内容与方法改革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1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