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德德育论文

品德德育论文

时间:2022-03-18 02:51:47

品德德育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品德,体育教学,教育

 

1. 思想品德教育的解释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学校而言,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

2. 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2.1 体育活动能体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

体育教学是一种群体性活动,相互配合、集体协作在其中十分重要。学生在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过程中树立和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并在友爱、好学、上进的观念引导下,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把体育健康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进行。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德育论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有能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2.2 体育活动能体现公平竞争意识

任何体育活动都具有鲜明的公平性,这集中体现在体育思想的精髓——奥林匹克精神之中。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公正竞赛、遵守原则、照章办事、光明磊落、平等公平等体育规范不仅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道德标准,而且也是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行为道德规范,是人类追求和弘扬的优秀品质和公德规范。这种公平公正意识、规则平等意识长期在体育教学中被灌输、强调,促进了学生的心性修养,逐步塑造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这就为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基础,使这些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规范意识,而只有作为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的思想品德才是巩固的、持久的。进而言之,如果把这种公平意识、规则意识迁移到社会各个领域,让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能遵循“游戏规则”,那么整个社会将是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

3.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3.1 强化体育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即把体育教学中所必须遵循的课堂要求、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严格遵守。它不仅 是顺利进行体育教学的保证,同时又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的过程。通过规范课堂常规,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3.2 深化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体育运动项目多,每个项目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结合不同项目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中国体育发展史,奥运会、体育界的名人和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事迹,使学生了解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和运动员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斗志。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运用竞赛、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以及遵守规则、团结互助、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的品质;在教学中及时肯定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集体项目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3 适时地运用自然教学条件

体育课多在室外运动场地上进行,经常受到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部条件恶劣时,体育教师不但不能回避这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应更 好地运用这些恶劣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例如夏天烈日炎炎,学生往往情绪低落,组织纪律性差。而冬天寒风阵阵,学生常常缩手缩脚,棉衣棉帽全副武装,不爱参加体育活动。这时教师必须身 体力行德育论文,教育学生与酷暑严寒做斗争,不向困难低头,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奋勇拼搏的优良品质。

3.4 突出教师榜样作用

言传身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衣着得体,在讲解示范时应语言简练清楚,示范规范准确,言行一致,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其隐性教育因素,不但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会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永良.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改革之我见[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0,2.

[2]许杰.学校体育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

[3]魏岭.健康教育要强化环境育人意识[J].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杨芳.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运动会的重新定位[J]. 体育学刊,2001.

第2篇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

第3篇

一、以活动为契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觉得从小让孩子感恩,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一个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游刃有余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挑起未来祖国发展的重担。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穆荣老师还说,在国外许多公共场所的标识牌上用汉语写着“不准随地吐痰”“不许随地乱扔垃圾”等语言。我告诉同学们:其实这是外国人对我们国人的一种侮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有义务改变现状,“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好”。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了一面“耻辱墙”,让同学们永远记住:落后就要被欺,一定要自尊、自爱、自强。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觉得我们班的孩子突然长大了,不管是班内卫生,还是环境卫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知道这是品德教育取得了实效,我感到十分欣慰。

二、在主题队会中渗透品德教育

三月,是弘扬雷锋精神月。2011年3月25日,我们班举办了《向雷锋叔叔学习》主题故事会,全班共18个小组,有16个小组参加了讲故事比赛。通过听故事,同学们对雷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在争当雷锋式好儿童的环节里,同学们热烈讨论并计划如何帮助他人,有的说“:我们班的铭铭需要帮助,因为他上周把腿骨摔裂,绑着石膏,无法行动。我们小组打算帮铭铭打扫卫生。”有的说“:我们小组的龙龙同学学习成绩不好,我们要帮他把学习搞上去。具体由婷婷每天出10道题,让龙龙做,最后霞霞批改,希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看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听着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我被感动了。我让他们把刚才说的话写在纸上交给我。我一张张的认真地读,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我要把它们永久地保留,不光留在纸上还要留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一下课我就冲出教室,去学校对面的超市买了卡纸。我把卡纸剪成心的形状,在“心中”用直尺画上线,请各个小组把刚才写的话,重新用心、工整地誊写在卡纸上。我把18个小组的18颗心郑重地贴在黑板左边的墙上,起名“爱心三月,我们在行动”。

三、在班级文化中凸显品德教育

班级是孩子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我觉得凡是让孩子自觉遵守的除了口头教育外,还要有可视的资料,时时刻刻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班教室墙上张贴有名人名言、班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我在板报中专门设计了一个版块,内容是“吃亏是福”。大家知道,只要有生命体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吃亏、受委屈、被误解不可避免,尤其在孩子们之间,那更是家常便饭:如第一节课我把你的铅笔盒碰到地上了,下课你在我的书上乱画了,你走路碰到我了,我把你的衣服弄脏了……如果老师是法官的话,相信你永远不会下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官司”等着你办理。面对这些,如果较真的话,就是没完没了。我的做法是教会同学们宽容。宽容包含着理解和原谅,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吃亏是福”版块允许孩子们把当天、当时不愉快的心情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板报上,发泄出来,还可以供大家参考、评议。无形中,我把矛盾转移到了学生中间,大家都是法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宽容的好品德,同时也教会孩子们明辨是非。“生活即教育。”班主任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切忌讲大道理,要把有价值的“小事情”放大了来教,把有意义的“大道理”缩小了来做,班主任要及时抓住教育时机,把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到底。

作者:孙华单位:西宁市杨家庄小学

第4篇

一、在教学中社会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一致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相统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人文教育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对人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应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但要符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而且还要适合学生的社会实际。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当突出教育学生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勤劳致富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程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守法意识;面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课程中还应该对学生强调社会、经济、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所以,要想《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并将社会要求和个人道德要求相统一。

二、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方式,将学生自身的思想完善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其次,对待学生应该更加人性化,根据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出发,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彼此心灵上的对话,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比方说,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课余时间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利用网络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发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的时间来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这些问题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实现学生自身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最后,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该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角色,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说教,在学习过程中帮助、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应该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定位,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的引导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体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教育的创造性思维

在人文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思想的开放,对现有的知识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大胆的设想和怀疑是科学产生最先决的条件,同样,作为人文学科的《品德与社会》也需要学生大胆的进行怀疑和探索。要想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独特的性格和精神。在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时,老师不能成为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塑造者,而是要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指引者,学生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老师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那些典型的间接型问题,不能简单的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对错的分类,即使是那些需要划分对错的回答,老师也应该委婉的说明这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在一些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中,这种教学方式普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发达国家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老师和学生之间总是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状态下。而在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是一种高高在上说教者的感觉,总是不断地将各种课本上的价值观强行传递给学生,而与之不同的则被认定为错误的观念。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以及开放创新性就会被不断的削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由的思想和和独立的精神,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保持轻松的态度去上课,而且当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甚至是比较奇怪的结论时,教师不要轻易去判断,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讲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在挖掘课程资源中提升人文素养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的本质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引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所以,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相互结合,例如,对于那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的课程资源,可以将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一定的调整。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带着本身想解决的问题去调查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最后进行整理,使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去参与课堂讨论。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伟大的先人》这篇课文时,活动前,教师组织学生调查收集以下资料:调查10个成人,看有多少人知道孔子、司马迁,他们对孔子、司马迁有哪些了解,读过孔子、司马迁的哪篇文章或哪部书籍,并做好记录;收集孔子、司马迁的名言和故事,并讲给同学听;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和汇报调查结果。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司马迁及其《史记》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并探究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长期坚持。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追求自由精神,探索社会正义,使灵魂得以升华从而为自身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作者:徐锋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高峰头镇高峰头小学

第5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品专业无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职业道德教育大多通过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成。该课程内容是广泛和普遍的,缺少针对食品行业特殊性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利于食品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将来难免出现因职业道德意识薄弱而发生违背食品职业道德的行为。基于此,笔者认为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食品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在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高职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中强化职业教育的措施

1.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明确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起指导作用。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目标中均明确了职业道德教育,如《食品分析》课程要求学生“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意识,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严谨踏实、实事求是、讲究效率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敢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的综合职业素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素质,以及爱岗敬业、严谨踏实等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各专业课程教师能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体现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一般指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包涵其特有的道德精神。例如,《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中涉及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从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染色馒头、兽药豆芽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入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生动讲解了兽药、有毒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等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专业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有毒食品危害性有深刻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对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层层剖析,主动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观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使学生明白了“食品安全重于山,遵纪守法责当先;有毒有害不添加,违法生产众难容”。

3.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职业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良好的道德习惯与人格素质是需要培养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价值观、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师首先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调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树立自信,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具有食品专业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所授内容不断探索新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食品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多,专业教师能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采用项目化教学和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典型项目教学任务,如《微生物检测技术》有“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食品分析》有“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着色剂)的测定”、《食品加工技术》有“甜面包的制作”等项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教学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其协助引导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完成,培养协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练习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此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团队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其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4.注重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和作用。

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实训,既是高职院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精神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高职生只有将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去领悟、体验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强化自己职业道德养成。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大型的食品企业如蒙牛乳业、可口可乐等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请食品企业的品控、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引用企业文化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利用顶岗实习的环节,采用校企合作形式,通过工学结合,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要求学生独立承担工作,接受企业的教育、磨炼和考验。这些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理解,有利于其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且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检验。

三、高职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两点思考

1.要重视食品专业课程教师思政理论的提高。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清晰、鲜明的是非观是高职食品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食品专业教师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方面言传身教,时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学生做出表率。但专业课教师因专业背景的限制,自身思政人文理论有欠缺,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学校也应重视对食品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的培养和提高,并给其在学习、交流等政策支持。

2.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法有待改进。

第6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深远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作者:程国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新中学

参考文献:

[1]闫玉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10.

第7篇

一、教师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师德修养,做好言传身教

这就为我们切实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法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实际,所以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教师要把教材教“活”。教师要钻研教材,搜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整合教材资源,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学科各阶段的内容特点、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把法制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于教材内容中

首先,教师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学科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渗透,既不能脱离学科课堂内容将本堂课上成纯粹的法制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其次,要尽量避免抽象的法律条文讲解说教,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例如:讲授《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就可以问同学们“: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你的哪些权利被侵犯过?我们又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利益的事情,他们当然很感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再次,在方法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观看法制节目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编一出短剧,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并让学生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剧中的老板侵犯了剧中的消费者哪些权利,作为消费者遇到这些情况,应怎么做。以此导入新知识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整个课堂热烈而有序,积极而有效,大大提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最后,根据学科内容,创设一些情境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内化”效果。例如: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珍惜学习机会》课,就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一面展示山区孩子艰苦的条件,求知的双眼,刻苦的学习,一面展示一些学生的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进行对比,同时结合父母辛勤的付出、国家提供的资助等方方面面的情景进行讲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感受、理解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通过这样情景交融式的演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

三、利用多媒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进行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了解各种信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授课教师在讲《财产留给谁》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继承权的含义、范围、继承顺序、实现方式等,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再展示各种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案例,让学生课堂讨论分析。通过直观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进行了继承权的法制教育。

四、防微杜渐,在点滴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育之中无小事,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手抄报、板报等方式实行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及,以及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防治,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法律。根据发生在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场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如: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骂人、打架、沉迷网吧等现象,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普法栏目剧”“经济与法”等法制教育节目或影视片段,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事例给学生们敲响警钟,引起他们心灵上震撼,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才不会让法盲的悲剧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明白只有做到遵纪守法,珍惜好今天,把握好明天,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总之,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增加法律教育对青少年的渗透性,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更加深入。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的好公民,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作者:梁华迅 单位:贵州省绥阳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教研室

第8篇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下面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体会,希望领导和专家能给予指教。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一、课堂上要体现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我们爱教师》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老师的活动,特别让学生去观察体会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回到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拿起笔给自己现在的或幼儿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或者写写自己理想中的老师。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二、思想品德课要联系学生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全世界、全国对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援助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再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直观教学

在十几年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无论从经验的角度还是从教训教度,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提高小学思品课的课堂教学校率,必须尽力争取使用直观教学,特别是电视录像的运用,趣味小品演示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是生动、形象、直观。因为,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只有在一定的意境中才能产生;丰富的道德认识只有来源于实践才能牢固,而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就比较接近于实践;准确果断的道德判断能力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中就容易得到培养和锻炼;指导学生的行为凭借生动、形象、直观的意境更为贴切,容易找到行为实践的方式、方法。例如:在教学第七册《热爱》这一课时,我就充分注意教学直观手段的运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开始,就组织学生观看一段专题片《三个妈妈和九十九个儿子》,让学生具体地认识到: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们都是如此。在导入了新课之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车轮滚滚》片断,使学生亲眼看到了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是如何大力支持人民军群众观点的,体会到人民对的感情。接着,又播放了我校师生与好八连联欢的情境,让学生看到了同龄人是如何热爱的。最后,在指导行为实践时,我又借助一段慰问军属活动录像来进行,使学生真正明确具体地懂得应该如何做。简而言之,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减少思品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一些客观上的语言文字理解上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中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最优化策略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学到本学科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思想品德课就枯燥无味,学生对本学科重视就不够,兴趣也不大,课堂缺少活力。作为一名想品德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导演”,有责任改变课堂现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科学性和兴趣性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谈谈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会影响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形成,学习动机又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目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学情绪,就是对思想品德课缺乏正确学习动机的表现。所以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思想品德课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有所思考和打算,一旦他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对自己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其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学习内容广泛、丰富,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就会产生求知需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和鞭策自已的力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翔实的资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倡导师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师生间真正成为互动、交往的动态关系;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以此推动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探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实现教学过程零缺陷。我们要改变以前教师首先针对教材提出自学提纲,并且力争求全求细的做法。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禁锢了,实际上也就是教师画圈让学生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几节课上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并且千变万化、海阔天空,对一节课的重、难点冲击很大;所以现在每一节课,只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两三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自由创设,并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展开:①学生自主回答;②自主组织答案;③自主相互质疑、释疑。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精讲、明理,体现“导”的作用。

三、联系生活和热点,优化学习内容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挖掘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内容,这些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事例将极大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体验、参与、感悟中形成和确立起来了。比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一环节我苦苦思索小论文怎么写论文。设计问题。当你看到病人需要急救时,你会拨打什么电话?当你遇到火灾时拨打……以一联串的来自生活的问题进行发问,起到较好的效果。还有女生晚自习回家时怎么做可以尽量避免侵害?发生火灾时请你模拟报警等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使课堂贴进学生的生活,也有实用的价值。七年级思想品德《自我新形象》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内容联系社会热点。思想品德课应关注社会大事并引入我们的课堂。四川汶川地震,让学生学会顽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珍惜生命,学会坚强的面对挫折,感受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关注国家新领导集体的产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等等。这些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或通过传媒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品德课的内容和素材,而且最具时效性,最为学生喜欢。

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真正消化了,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学生的学法,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资料的巧妙运用,问题的设计,教材的补充,内容的深化,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上课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引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图片,再配上音乐,与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给学生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又愉快的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如:在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课的时候,利用少数民族的图片,再配上《爱我中华》这首歌引入课文,学生兴趣高涨,再插入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风俗、以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这课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在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利用香港、澳门回归时的升旗仪式,和驻港部队进入的画面,既能很快掌握本课知识,还能培养爱国思想,振奋民族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做到学生的学习情感与训练,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一一到位,这就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第10篇

关键字: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应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成长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和国情教育时,要采取灵活新颖的方式方法,切忌采取照本宣科的填鸭式灌输各种理论知识、规章制度的枯燥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没有生动性和现实性,很难感染和触动学生的思想。通过实践,采取以下方式方法,可以增强开展增强爱国主义的实效性。

一、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制度,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在教育实践中,借助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形式,经常性启发和引导小学生,学习了解国旗、国歌的由来,知晓国旗国歌代表的诞生过程和深刻内涵,引导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伟大的国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红色的意义所在。

在学校里,可以组织学生们观看首都北京每天进行的升国旗仪式,建立自己学校的国旗队,让学生们轮流参与到升国旗的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通过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道理。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憧憬,让他们的信念更加坚定,让他们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用奋斗的双桨划出生命的多彩与绚丽!让我们真诚地携起双手,为生活更加美好,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国旗更加鲜艳明丽而共同努力奋斗!五星红旗——我们永远而神圣的图腾!五星红旗——我们强大而永久的动力之源!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

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感受到国旗的庄严,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立志学习英烈楷模通过开展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小学生了解和学习英烈、杰出人物的伟大,他们经历的什么样的苦难,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进而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活动的形式上,可以采取观看影片,阅读故事形式,根据学生年龄和思想接受能力,不同阶段选取不同的背景资料,达到教育的效果。

通过开展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立志为国进取精神。

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三、要对小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当今社会,多数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处事方式,通过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个人利于要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

一是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意识的思想,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的,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对集体的事情主动参与意识、主人翁的意识,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积极为集体出力,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活动。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一种思想,其体现应在学生的行为之中,我们经常开展向集体做奉献的活动,培养学生肯于牺牲、肯于奉献的精神,从主动为集体做贡献,主要是“养成”和“熏陶”,使学生总是在一种关心集体、奉献集体的氛围中活动,这样他们的思想侧重点就会不断倾向于集体,不断倾向于他人。

第11篇

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

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海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相机提问: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我们要爱自己祖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让学生在“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

思品课教材不少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

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主要有:①人情美。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亲情,如《我上学了》、《老师您好》、《我爱爸爸妈妈》等课;②劳动美。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课;③行为规范美。如《按时上学》、《学习礼貌用语》、《对人要用礼貌》、《保护环境卫生》等课文。

教学这类课文要求教师在讲清道理时,又要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社会生活是美好的。如在教《我爱帮助同学》一课,我着重让学生分析“我”和同学们之间的三次“笑”,第一、二次笑是“我”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后,同学向“我”笑笑,我也向同学笑笑,这两种笑各是什么含义呢?同学向“我”笑笑,表示对我的感谢,也反映了困难被解决后的愉快心情,我向同学笑,表示不用感谢,在课堂上、“笑”传递了“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第三次“笑”是全班同学向“我”笑,我也向大家“笑”,这种笑又是什么含义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大家的笑,反映了集体对“我”的表扬,“我”的笑表明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家在笑声中传达了集体中间学之间的情谊;最后,提问:从这里可看出一个集体中间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好呢?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了集体中大家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也是社会美的一种体现。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并一定都是美的,只有加以鉴别才能分出美和丑。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对美的事物的鉴别与评价,它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美的鉴赏上,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地鉴别与评价社会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

如在学习《保护环境卫生》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两组幻灯,一组是在大街上有人倒垃圾、吸烟、吐痰等现象;一组是是清晨环卫工人正在路灯下做清洁;然后教师提问:看了幻灯你觉得哪种行为是美的?为什么说他美呢?有的同学说,在大街上倒垃圾、抽烟、吐痰破坏了公共卫生,影响他人健康,又不文明;环卫工人干的活虽然脏些,但却美化了环境,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因此这种行为美;再如学习《保护文物》一课时有同学问:有些文物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还要保护呢?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有些文物从外表看并不美,但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这就是文物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美,我们应该培养一定的鉴赏文物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塑造美好的心灵。

人最好的东西是心灵美。思品课教学不但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行为训练,更重要的是把所学到的道德知识内化到学生心灵中去,留下一个“烙颖,以指导自已的行为。如在学习了《尊敬老人》一课,教师召开了“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的主题班会,着重让学生谈谈:爷爷、奶奶每天为我们干了些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来尊敬他们呢?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得到了深化,为塑造美好的心灵,达到知行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湖北张德喜)""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许多事实证明,孩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不一定就能发现、感受和欣赏自然美,如何给孩子一把发现自然美的钥匙呢?

1.从观察、领略自然物外部特征的美入手,努力攫取自然美的信息。

自然界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极为丰富,同时,它们又是变化多奇、生气贯注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整个自然风景都在不停地运动者,而风景中富有动态的形象是最有吸引力的。寥廓自然,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其形态、其色彩,无不处于无穷变幻之中,孩子如能在家长的指点下发现这些令人神往的变幻,无疑会激起奇思通想,浓化自己热爱大自然的优美情趣。

2.拨动孩子感受自然美的心弦,逐步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但它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时,人们总是怀着一定的情感态度来欣赏它。审美经验告诉我们,赏景中情景交融的出现,每每有一定的条件。首先,在观景时,要缓步慢游,凝神静观。第二,要掌握“远望近看”的欣赏方法,既注意从远处欣赏风景的整体美,又不忽视细微之处的精华,这样才有可能有感于心而发为情。第三,要不断变化欣赏视角。第四,要注意时间、氛围的变化对欣赏过程的影响,自然景色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第五,我们还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这样说.许多自然物之所以美,正是由于人仍以自然物的形象特征为依据,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联想和想象的结果。

第12篇

    一、读懂课文,学习“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平上; 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 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 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发情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习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 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 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 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弄 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习的好伙伴,要爱护 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 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 !”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习。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共有321幅插图。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习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 》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 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习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 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 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 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 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 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 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 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习。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 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国旗》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国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 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 升国旗。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或队礼,还 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国歌,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 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习。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习i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 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 ,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抗议:“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 ,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 练习“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 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 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习,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习,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 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 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