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时间:2023-02-10 00:3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技术人员轮岗总结

第1篇

一、充分认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

我矿的专业技术岗位从98年设置以来,到2004年已经6年多了,专业技术岗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原有的岗位设置与企业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①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不科学。专业技术岗位不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因事设岗,而是存在着专业技术岗位“因人而设”,甚至重复设岗的现象,导致了多年来专业职务岗位编制混乱。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不合理,要求不具体,随意性较大,在岗人员具有什么资格,就聘什么职务。③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不明确。原来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对专业技术人员职责规定的不具体,致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起来没有明确的责任和方向,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从而造成这些岗位虽然存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④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考核、评聘脱节。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矿党委多次调研分析,认为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环境,为优秀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就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实现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科学化,才能为“人才兴企、科技兴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此,矿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编制委员会,党委组织科具体负责全矿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

我们在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坚持因事设岗、结构科学、动态管理、责权统一和精简高效原则,分职能调查、岗位分析、编写岗位说明书、岗位评价等四步进行。①职能调查。职能调查是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要和现有岗位的实际情况,做到岗位分工合理,工作关系协调,工作流程顺畅。为此,我们对全矿各单位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业务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书面调查;②岗位分析。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进行系统归类合并,按照实际需要进行了岗位初步设计。③编写岗位说明书。根据设岗原因和作用,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④岗位评价。岗位初步设置后,广泛征求意见,对所设置岗位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岗位设置的类别、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和定位,合理确定每一个岗位的地位和价值,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优化了系统结构。

2003年底,我矿15个机关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5人,19个基层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5人,专业技术岗位相应为415个。2004年初重新进行了设岗定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全矿共设置了289个专业技术岗位,分别在工程、政工、经济、会计等系列设置了34个高级职务,其中工程岗19个、政工岗10个、经济岗3个、其它岗2个。中级职务设置121个,其中工程岗61个、政工岗37个、经济岗14个、其它岗9个。初级职务设置134个,其中工程岗95个、政工岗9个、经济岗19个、其它岗9个。并在采煤、掘进、皮带、运搬等15个单位,设置了20个技术主管职务。定编定岗后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70%,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级比例为1:4:5。通过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使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进一步盘活,从岗位设置上为推进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打破职称评聘上的“铁饭碗”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工程、政工、经济、群文等专业分高、中、初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受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初与矿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几个具体方面提出相应要求:①政治思想上。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招待上级的指示、决议,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②工作作风上。工作积极勤奋,认真负责,乐于吃苦,勇挑重担;求严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和解决问题;带头搞好团结协作。③工作实绩上。能出色完成本专业岗位的各项任务,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专业工作、管理工作经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实绩突出。④专业水平上。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岗位要求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学术(技术)知识,并积极吸收运用新理论、新知识;或积极进行学术、技术研究,、出版论著等,取得了明显的专业(技术)成果;或获得了专业(技术)成果奖。⑤业务能力上。在本专业岗位上有较强的技术、管理、组织和决策能力,以及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⑥继续教育上。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学习成绩优秀;进修学习不少于规定课时,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不断更新丰富。

通过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坚持评聘分开,竞争择优聘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是适应新形势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改革举措。我们积极鼓励广大职工取得高学历、高职称,对具有相关学历,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并达到相应技术要求的,依据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申报评定标准,经个人申请,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的限制,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我们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坚持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能上能下、职岗相符、专业对口、定编管理的原则。对具有相应任职资格,有履行职责的实际工作能力,且身体健康的人员,经组织部门考察核实,根据新设岗位的实际需要,拿出初步聘任意见报经党委集体研究后进行聘任。聘任采取下发文件、发放聘书、签订聘约的方式,矿主要负责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聘人员必须制定年度专业工作目标,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贡献与效益、水平与能力、学习与提高等几个方面,并与受聘专业岗位职级职责要求相一致。矿要为受聘人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待遇。

四、加强和改进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

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前的年度考核,每人发一张考核表,由个人填完上交,流于形式,失去了考核的作用和意义。为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领导,我矿成立了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及分线考评委员会,组织科根据相关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书面要求,考核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对全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中严格按步骤进行:首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个人年度专业工作总结,并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然后,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组织职工在本单位进行民主评议;第三,组织科将《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及评议情况分类汇总,报分线考评委员会进行组织评议、考核评定;第四,组织科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综合分析汇总根据各分线考评委员会评定结果,对各专业人员结合分析汇总,并拿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党委研究审定。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年度考核同聘任、晋升、有关待遇紧密结合,做到优上劣下。考核为“优”的可以破格晋升专业职务或高聘,考核为“良”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为“差”的予以低聘或解聘。今年初,我们对全矿2004年度受聘在岗的23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考核,考核为“优”的46人,考核为“良或中”的174人,考核为“差”的10人。通过年度考核置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于同一起跑线上,谁的能力强,谁就能获得重要的岗位,在什么岗位就享受什么待遇,破除了实际存在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利于推动职称工作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切实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五、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人员工作积极性。

我们积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奖励办法,鼓励各专业人员岗位创新,多出成果。

1、设立了“优秀人才贡献奖”,对我矿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和管理拔尖人才,根据其贡献大小一次性给予2万元以下的奖励。并对获得集团公司或市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人员,除集团公司或市颁发的原有奖金外,矿按同等标准给与奖励,属集体成果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奖励不低于总额40%或主要完成人获得的奖金不低于总额的50%。

2、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奖”,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总结科技成果,并拨出专项奖励基金,重奖在技术上有创新的人才,表彰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干部,以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

3、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我们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书刊补助费,并适当安排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出去考察、旅游,定期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把表现突出、成绩明显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交流到重要岗位。有些专业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不交流,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创新性,部分专业人才学用不对口,不安心工作,能力得不到发挥。针对技术人员流动性差,我们制定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规定》,定期交流轮岗

尤其是去年3月份,我们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需要,进行了竞争上岗。规定了竞争上岗的学历、职称和条件要求,通过考试、面试、考察、试用等方式选拔最适合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淘汰机制,有效地支持和鼓励多余的专业人才交流,把紧缺的专业人才流进来,达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

5、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内培和外培两个基地,以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加强对干部专业技术、工商管理、金融、财会、法律、计算机应用等业务培训,改变干部队伍单一知识结构。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6、实施了“百名创新人员”工程。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创新,多出成果,每年评选一次“创新人员”,每月享受100元创新津贴。

7、2005年3月初,我矿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津贴的通知》,全面提高了全矿在岗受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实际受聘的专业技术职务执行。受聘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补贴由原来的200元、150元、90元、60元提高到井下单位700元、500元、400元、300元,地面单位600元、400元、300元、200元。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关待遇,不仅有效缓解了人才流失日趋严重的局面,而且较大程度调动了我矿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营造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环境,保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我矿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存在问题

1、定编定岗工作存在着相对滞后性。如:随着创业力度的加大,需要经常组建或撤销一些外出创业区队,这些机构不在定编定岗之列,其职数、职责、任职条件等只有按常规区队的建制执行,编制也只有临时增添,给定编定岗工作带来一定的滞后性。

2、定编定岗具有严格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全矿各单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少于或等于编制数,人员调出后不能及时补充或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我们将通过设立实习技术员岗位来解决这一问题。

3、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中,对照标准,严格考核,每年都要低聘或解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目前人员比较紧张,执行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工作。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版权所有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部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结合企业与员工双方面的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根植“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思想理念,增强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成长的指导作用,提高员工自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提高员工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促进个人业绩的提升,从而为公司整体绩效的实现和提高搭建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平台。

3、分层次,抓重点。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岗位分工、技术特长等特点,围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三个方面,形成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高的企业团队。

4、深入推进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评制度,重点着眼于专业、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创立,形成部门文化理念,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策略

在公司“有势者强,有德者昌”的文化氛围下,提出“为有势者搭建舞台,为有德者创造未来”的思想,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各个岗位及年龄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升管理层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动工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员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态度的全面提升。

三、项目计划

(一)、基层管理人员(主管)

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对机构功能调整的要求。

1、建立“周会”的沟通形式。把每周的数据统计结果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整理,从数字的角度对公司一周的运营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整建议。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3、进一步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认识,提高对各环节的控制力、执行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支持保障力量,进一步提高该类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培养内部管理水平,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1、深化细致的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普及内部管理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其专业素养。

2、鼓励自主学习。在自主选择、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基础上,支持管理人员参加社会学习,激发和调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年纪较青的人员(20—40岁)

这是公司涉及面最广的人群,在指导和培训上应着重于适应性和专业技能提高两个方面。

1、创建学习班,组织员工学习各类基础业务知识、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这类人员的从业能力。

2、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资格证书考试和攻读学历学位,多渠道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轮岗锻炼。选拔2--5名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进行轮岗,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轮岗制度,及时全面掌握轮岗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作为日后任用的依据,便于各序列的专业人才快速成长。新晨

4、推行职位准入培训及定期考核制度。在部门内形成员工主动接受培训的压力和动力,增强业务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5、对于新员工以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培训为基础,增强新人团队意识、沟通的机会,严格管理,为提升部门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四、本月具体工作内容

1、完善岗位职责,细化到每一个个人,重点关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

第3篇

关键词:员工 培训 意义 内容 作用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就是不断开发和培训高素质人才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对企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面临全球化、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经济挑战中,企业的竞争主要依靠知识密集型的人力资本,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此,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知识、技能明显提高和改善,以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竞争优势。

1.1 增强员工岗位胜任能力

员工培训能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与任务,更好地胜任现在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员工培训重点一般放在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两个层次上,培训员工创造性地提升工作或服务能力,取得更好的绩效,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得到高效运转。

1.2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培训是打造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培训使员工素质、职业能力提高并增强,可直接改善企业工作质量。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决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员工掌握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搞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3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训,能大大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目的更重要的是实现高级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培训不断地教给员工新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适应或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这不仅能使员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且使员工能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

1.4 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员工培训是一项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需求的行为。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就需要时时“充电”,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增强自身竞争力。所以说,培训不仅有利于企业,更有利于个人,参与培训,不仅是对企业的支持,也是在享受一种福利,是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

2 员工培训工作的内容

企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全体员工进行分级、分层次培训,以提高团队的职业化能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员工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1 员工培训工作的基本内容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培训大致分为两种:新员工人职培训和在职员工培训。

2.2 新员工培训

目的在于让新员工了解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概况、企业规章制度、员工手册、文明礼仪、企业文化等培育企业素养的教育,作用在于让新员工尽快融入企业中。培训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介绍企业发展历程,各部门主管讲解各部分职责内容、各种基本制度;进行团队训练,如拓展训练;讲授人际交往知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集体活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2.3 员工岗位培训

目的在于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技能。如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增强员工安全操作知识;岗位业务培训,提高员工劳动技能水平;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操作知识水平;职业素养教育,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此外,采取轮岗培训、师带徒一带一培训等方法也是岗位培训的有效形式。

2.4 建立人才梯级结构为目的的分级培训

分级培训是具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能开发员工能力,适应企业管理需求,每级培训主要包括公用管理、集中管理、项目管控等板块。如熟悉工作流程、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一级基础培训,学有专攻、提升专业素养的二级专业培训,培养领导力、提升创新力的三级提高培训。即按照“基层补需、中层补专、高层训能”的三级培训思路,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管理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5 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全员培训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培训。如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更新其经营理念,开阔其经营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加强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公司员工的学历培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行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培训,规范持证上岗工作。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培训,提升员工使用互联网等用于交流、收集信息工具的能力,使企业工作绩效系统高效运转。如电脑、QQ群、0A协同平台、即时通、电子办公系统等,提高工作绩效。

3 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特点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业务需要,进行员工岗位培训,即相关技术或业务培训。

3.1 全员安全培训

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全员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在建项目经理部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不同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普及培训。一是要严格执行“三级”教育制度,项目经理部要做到全员进场前的安全培训教育;技术交底中的安全教育;重大危险源的重点培训。二是各项目经理部要做好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取证(复证)和安全、质检、试验等各类管理人员取证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并建立健全取证培训人员的台账。三是对涉及从事人身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安全操作规程与技能的培训,严禁各类违章施工作业,确保安全施工。

3.2 工程项目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

施工企业要把培训重点放到项目经理部。通过开发一些适合企业的微课程。首先应加大对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强化培训力度,进行以项目经理、施工技术管理、合同成本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综合管理等为分类的岗位实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次,各单位还应重视注册类资质证书考证培训辅导,合理安排施工生产与取证培训,积极做好符合相关报考条件人员的考前培训工作。

3.3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施工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一是针对公司业务施工技术的特点,做好有关技术标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二是针对隧道、桥梁、高速公路等施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组织开办专题性施工技术培训班。三是适时选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进修工程类专业知识。四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同行业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或外培。五是根据本企业主营业务发展方向,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六是定期组织公司范围内的技术交流会,以会代训,通过技术经验的分享、交流和总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能。

3.4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中高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以加强互动交流、召开技术交流的方式,不断提升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水平。一是选送人员参加上级安排的委外培训;二是开展职业经理人核心课程内容的综合培训和企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三是适时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中高层和后备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攻读MBA硕士学位等,使中高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的能力。

3.5 掌握现代施工高端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培训

针对高铁、高速公路、桥梁、城市轨道、港口码头等建筑领域的发展,结合公司实际需要,鼓励符合技师、高级技师报考条件的人员积极参加报考施工新领域新技术的培训,力争提高通过率,使其结构和总量趋于合理,尽快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高端技能或稀缺人才队伍,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3.6 复合人才培训

略。

4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形式及要求

员工培训工作在注重针对性的前提下,必须体现出系统性和前瞻性。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要根据企业现状及目标,系统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

4.1 在员工培训方式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制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在培训的内容上体现不同的深度。要拉开梯次,采用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培训。采取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职工接受的方式。紧密联系实际,形成教、学双方良性互动。员工培训计划要有创新。制定涵盖企业所有员工的、持续的、经常性的培训机制。职工培训授课者的选择要创新。专门培训师的选择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内部领导以及内部员工成为培训师在相互的认同上更为亲近。

4.2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培训

略。

4.3 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

略。

4.4 坚持自主培训为主,外委培训为辅的原则

公司要整合培训资源,立足自主培训搞好基础培训和常规培训,通过外委培训搞好相关专业培训。通过加大对部门和项目部内部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实施,突出项目建设工程施工中应知应会知识,施工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4篇

近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对供水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公司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制订了企业未来五年供水规划。而就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存在管理人员学历、职称,职工技术等级、文化程度四偏低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经营管理人才两缺少的现状,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必须从现实出发,转变观念。根据前期对企业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及在读教育情况显示,目前企业青年职工已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将学习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青年中有34%的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再教育,有41%的人每天花2小时以上看书、阅读,有33%的人经常阅读与专业有关的著作或文章,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度依次为:岗位相关知识、计算机、外语、企业管理、法律等,我们应针对青年需求,以岗位为核心,因人制宜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加速青年人才的培养。

在公司党政支持下,由政工部、企业管理部、团委三方合力,共同实施35周岁以下青年实施三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青年进行职业生涯导航,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青年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工作目标: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公司发展要求,确立了“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实现厂科级干部复合型(知识广、业务精、管理严);管理人员专业型(业务精、善管理、协作好);关键岗位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型(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具体实施:

1、上下联动,实施针对性培养。

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格局。在选“苗”上,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开阔视野,既要对现有骨干出课题,压担子挖掘潜能,提高技能,又要大胆启用新人,广纳贤人,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二级联动,经民主推荐,逐一分析,列出有培养前途的35周岁以下青年,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企业内部的优秀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举荐,通过加强对企业发展重要、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2、落实措施,开展阶段性推进。

青年人才重在培养,贵在教育。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在对青年进行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青年特点,有针对性、分阶段实施具体培养措施,以项目运作方式,不断提升青年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

1)第一阶段:基础培训。

针对对象:

新进公司参加工作的青年以及掌握一般操作技能,进取向上,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青年。

实施目的:

了解行业特性、企业情况,按照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企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

主要措施:

技术等级培训。针对前一阶段调研中所显现的职工技术等级偏低的现状,我们将加大技术等级培训力度,通过拟订年度技术登高计划,组织人员参加水务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或社会技术培训机构的相应培训班,不断调整各等级职工比例,经过三年努力,企业内逐步形成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骨干的职工队伍。

岗位专业培训。为建设现代化的供水企业,近年,公司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与技术,不少青年被安排在岗位一线。我们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缺啥补啥原则,加强对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工种)以及企业生产、水质、服务等专业岗位的实务培训。今年配合污泥处理项目运行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污泥脱水处理工艺的岗位培训,今后几年还将针对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项目的启动,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使青年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成为岗位技术能手。

2)第二阶段:能力提高。

针对对象:

企业内具有较强责任心,一定工作能力,担任班组长或专业技术骨干的优秀青年。

实施目的:

引导、带领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上不断有新提高。

主要措施:

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按专业对口组织企业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享有一定声誉的部门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与青年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配以课题研究,动态考核,通过师傅的传、帮、授、带,使青年在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有所提高。

开办系列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走进青年,开办有关形势任务、经济发展、企业文化、质量管理、 财务、法律等内容的系列讲座,不断扩大青年的知识面,开阔思维。

3)第三阶段:重点培养。

针对对象:

企业内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某方面显现成绩,具有较强工作能力,被本单位、部门认可的优秀青年。

实施目的:

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实施重点推荐,通过进行跨部门的岗位锻炼,为企业培养独挡一面的年轻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措施:

举办青年干部学习班。与高校商洽专门开设五方面课程,利用休息日,对青年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六大精神、领导干部基本素质,mba工商管理知识、企业文书类实务知识、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素质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青年综合素质。

实施轮岗、挂职、见习锻炼。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针对青年各自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到不同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以及跨部门交流,通过实践磨练,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切实青年管理才能。

第5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培训与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也开始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第一资源,是组织的核心和成功的关键。组织的发展与成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团队,而职工培训是打造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方法。培训是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关键环节,也是事业单位提升工作绩效、实现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组织的培训不少,各级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量的指标,并列入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培训缺乏针对性。有一些组织没有根据工作规范或职位说明书对职工的不足之处进行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是培训内容与组织规划目标和职工职业生涯不相关,职工被动接受培训。培训的课程和项目不是职工需要的,而且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关系较小,不能解决单位在实际运转中的问题,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缺少培训与开发评估体系。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培训项目上也投入了一定的资源,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事后评估机制,组织很难客观地评价在职工培训上的收获,最终也就缺乏搞职工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培训工作更多的是走个过场,搞个形式。只注重培训规模、培训数量,不注重培训质量。

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当职工现有的知识和业务能力低于岗位所要求的水平时,培训的需求就产生了。只有针对真实的业务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每次培训活动前,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来对培训需求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首先要研读单位的战略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跟单位业务部门一起来分析年度重要策略和重点工作有哪些,根据业务部门的策略、任务、优势、劣势,以及团队能力分析出职工需要提升的能力。其次是对职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专业水平、长处短处以及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期望。然后再把上面两点结合起来分析,确定一个组织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哪些人,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又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说,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

培训要有针对性

一个组织不仅要会用人,更要会育人。而个体差异性告诉我们:人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无非是让职工之长更长,或者是补职工之所短。因此,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真正适合职工的培训需要,重点培训那些与职工岗位相关、符合职工职业发展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职工解决在业务上遇到的困难,突破他们的专业瓶颈;同时,培训又要尽可能地使职工全面发展,使有相应潜质的人成为通才。培训切不可强行灌输,“赶鸭子上架”。这样灌者很累,接受者接受的很少,达不到管理者想要的培训目标。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常分为三类: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三种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偏好是不一样的。假如让技术人员去参加有关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当时他也热情高涨,但由于他对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是很渴求,虽然培训的内容当时也觉得很有道理,但事后因为工作中很少能用得上,时间一长就都忘记了。这就是培训缺乏针对性的表现。

设计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

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即编制培训计划。计划的内容要尽量具体、明确,让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等。

培训目标要具体、可度量,既要符合客观实际,但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规划和职工的职业理想。培训目标既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跳一跳,摘桃子”是它的最佳状态。

培训内容是由培训目标决定的。培训内容一定要选择那些与目标紧密联系的知识、技能、观点,同时要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培训课程的定位必须精准,要瞄准单位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课程设置一定要紧贴业务,始终聚焦业务部门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名称定下来之后,再通过需求调研来明确每门课应该涵盖哪些知识点、解决哪些问题、培养什么技能等。通过培训切实解决职工在业务上普遍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实现年度绩效指标。除此以外还要兼顾对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潜能的开发。而对合适的职工进行适当的轮岗就是一个开发潜能的不错的办法。它能让人接触到自己本来不熟悉、不专业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这是一种挑战。挑战有时会帮助人快速成长,会逼着一个人去想办法,甚至使人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不是很擅长的事情,一旦艰难地完成这些任务,对当事人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也会极大地激发他的自信心,提升他的工作能力。当然,管理者绝不能为了轮岗而轮岗,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轮岗,轮岗只适合那些具备与新岗位相匹配的才干与潜力的人。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

第6篇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力度

(一)深入搞好思想发动,不断增强农村人才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农村人才开发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到位的现象,市委、市政府于20__年4月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并组织指导各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宣传中央和省、市做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决心和政策,宣传农村人才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深入持久的教育,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认识不断提高,自觉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做到心思往农村人才开发上用,重心往农村人才开发上移、力量往农村人才开发上投。

(二)及时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加强对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领导。为确保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级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和工作协调,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并有农办、教育、科技、劳动、科协、乡镇企业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规划,纳入全市整体性人才开发,定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表彰先进,确保了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各级政府人事、农业部门把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带头树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人才服务的思想,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转变工作方式,指定了专人负责农村人才开发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把人才开发工作全面拓展到了农村中去。

(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着力理清农村人才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增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市人事局、农业局、乡镇企业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先后于20__年和20__年年初,分别集中一个多月的时间,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汇报分析等形式,深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农技部门、私营企业和广大农村,对全市所属各县(市)、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摸清全市农业和农村各类人才底数、建设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专题召开研讨会,对如何做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__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__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规划》、《__市农村人才开发基金筹集办法》等文件,确保了全市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强化教育,狠抓培养,切实增强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切实稳定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着眼建设一支过得硬、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各项政策的优惠力度,对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技术服务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给予重奖;对在乡镇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视情况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子女入学、住房改善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对志愿到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不仅可以提前定级,户粮、行政和组织关系还可委托县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管理,从而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还采取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到大专院校深造,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同志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参观见学,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等措施,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提高。截止去年底,全市4855名农业和农村专业科技人员,已分别有152、1226名同志取得了高中级职称,占总数的28.4。

(二)大力培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各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由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学校、农民科普夜校、农科站(所)等构建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的农业科技培训网络的作用,按照每年市培训100名骨干型优秀实用人才、区县培训50名带动型优秀实用人才、乡镇培训20名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本着“需要什么,培养>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

(三)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围绕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乡镇公务员队伍,积极改革和完善县乡公务员制度,不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力度,认真搞好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的选拔任用工作;坚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乡镇干部骨干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学习进修,强化理论培养;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基层锻炼、下派挂职、轮岗交流等时机,狠抓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锻炼;广泛开展“做农民满意的公务员”评比表彰活动,不断提高乡(镇)村干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村人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积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各级始终把从源头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石紧抓不放,针对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等途径,突出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落实,切实扫除青壮年文盲,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针对大部分学生初、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农业劳动,科技知识少、技能低下的实际,积极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普遍采取“三加一”、“六加一”的形式,对农村学生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打牢回乡务农、进城就业和创业的根基;针对中青年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大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推广传授力度,较好地促进了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三、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农村人才队伍自我开发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着眼增强农村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级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坚持不懈地宣传农村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农村人才学习科学、艰苦创业、勇于实践的先进事迹,宣传中央和省、市领导关心、支持农村人才的感人事迹。同时,本着注重实绩,体现示范性、代表性的原则,大力开展优秀农业人才评选表彰和奖励活动,坚持每年命名、表彰“十大特色种植户”、“十大养殖户”和“十大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科学文化、尊重农村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了鼓励农村人才干事业、支持农村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农村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十分注重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政策扶持,不仅支持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技术推广等有偿技术服务,还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不仅严格落实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到县以下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用,还想方设法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积极引导、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科研和经济实体,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还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审批办证、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特别是对受到县以上单位表彰奖励的优秀农村人才,优先考虑安排科研或科技试验示范项目,优先推荐评审技术职称,优先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优先提供生产贷款,优先承包土地荒山和企业,优先申报科技奖励,较好地激发了农村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业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级注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了解人事人才政策、年轻精干的工作人员从事农村人才市场管理服务工作,并指导乡镇结合实际配备了1-3名专(兼)职农村工作人员,村组指定了1名人才信息联络员,确保了农村人才开发组织有保证,业务有指导,科研有场所;以县(市)、区人才市场为依托,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适时组织农村人才进行异地难题会诊、经验交流和技术服务,逐步疏通了各类人才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为“三农”服务的渠道;及时建立以县(市)、区人事和农业部门为中心,以乡镇服务组织为阵地,以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农村人才网络,为农村人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政策、交流、培训、开发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四、因地制宜,严格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一)认真搞好农村人才数据库建设。为全面掌握农村人才情况,加强对农村人才的管理,各级农村人才服务机构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的调查登记和人才信息库建设,围绕“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坚持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农村人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切实摸清农村各类人才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底数,并根据各个农村人才的专业特长,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和乡(镇)村组人才储备库,实行计算机管理,为科学开发农村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青年人才 激励机制

当前,青年职工已成为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人力资源,作为业务和科研的生力军,他们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因此,研究青年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对策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与激励相关概念

事业单位概念。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政府职能部门。其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主事业单位(即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由国家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并由编制部门管理。

激励概念。激励是指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激励组织成员在心理上处于兴奋与紧张,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的主体所需要期望的目标。它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激励手段可以使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育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忠诚感,使他们能更积极、有效地为组织服务,从而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青年人才激励现状分析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是中国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方式为国家全额拨款,承担着国家级气象基础信息、计算机、骨干网络和通信资源的运行、管理、维护、建设及服务等重要任务,与北京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还承担着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通信枢纽、世界数据中心中国气象学科中心和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职能。其前身是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中心,2004年7月12日,经中编办批准为“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开始独立运作,人员编制310名,2005年3月17日,更名为“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青年人才总体情况及特征。截至2012年12月底,该单位共有35岁以下(含35岁,下同)青年职工110人,其中男性60人,占54.55%;女性50人,占45.45%。从岗位分类上看,管理岗人员4人,占青年职工总数的3.6%。其中男性3人,占管理岗人员总数的75%,女性1人,占管理岗人员总数的25%;专业技术岗人员106人,占青年职工总数的96.4%。其中男性57人,占专业技术岗人员总数的53.8%,女性49人,占专业技术岗人员总数的46.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青年人才队伍构成特点。一是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9~35岁之间。青年职工中,29~35岁职工71人,占青年职工总数的64%。该年龄段的人基本上已结婚或正准备结婚,工作和生活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工作和技术水平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正是逐步走向成熟,开创事业的最佳年龄。二是整体知识化程度较高,硕士学历以上的人是中心青年人才的主体,拥有的专业知识相对集中。三是职称比例相对合理。35岁以下青年职工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7人,占15.5%;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2人,占38.2%;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3人,占30.0%;试用期内人员17人,占15.5%。

青年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首先,目前,中心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48%,是一支以近年来新毕业的博士、硕士为主的年轻队伍,尽管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缺乏业务与科研工作积累,业务骨干力量的成长需要时日。其次,专业分布相对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既懂气象专业知识,又懂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青年人才激励措施问题分析

青年人才激励措施。一是物质层面的激励措施。目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薪酬水平是吸引、保留和激励青年职工的基本条件,也是最常用的物质激励方式。二是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主要是通过评选汛期先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通报并发放奖励证书等方式进行,树立典型,进行宣传。三是职业发展层面的激励措施。通过承担项目、安排培训、轮岗实习和在职教育等方式,让青年职工接受再教育、不断充电的知识激励,气象和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更新;通过安排培训学习和内部导师指导等方式对青年职工进行激励,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对他们进行职业发展层面的激励。四是晋升层面的激励措施。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的晋升是展现自身成就和价值的良好平台。因此,晋升激励对于青年职工来说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方式。

青年人才现有激励措施问题及分析。一是薪酬激励作用缺乏实效性。根据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青年职工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来看,收入的满意度处于低水平,不能充分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二是缺乏系统有效性的绩效考核。在考核中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太笼统;不同级别、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处于同一考核层面因优秀名额受比例限制,按考核标准应是优秀的人但因为人数限制评不到优秀;存在轮流坐桩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核工作的可信度。三是缺乏发展性以及针对性的培训。总的来讲,青年职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且针对性不强。同时,一部分在职攻读学位的青年职工,主要是基于个人利益和发展角度,较少主动考虑到单位目标的实现。四是对青年人才的发展规划性不够强,有时让青年人感到没有发展机会。目前单位对青年人才的使用主要是靠惯性,缺乏合理的计划和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与指导。五是激励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领导给予青年人的正面反馈很重要,对他们进行肯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这是对青年人极大的激励。

完善事业单位青年人才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完善招聘制度,严把人才入口关。目前,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事业单位主要的人才招聘渠道,因此,所招聘到的学生素质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情况 。在此情况下,在招聘环节就要坚持宁缺勿滥,以保证招聘职工的素质,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制作全面的录用标准,对学生本人所具有的隐性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招聘过程尝试使用一些已在企业运用比较成熟的方法,如压力面试、情景模拟、素质测评等,以甄选优秀的应聘毕业生。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分类考核机制与办法。建立与岗位聘任紧密结合的分类考核机制,制定与绩效工资挂钩的“业务与科研人员分类考核办法”和“管理人员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的分配切实体现按贡献大小、按业绩多少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加强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并与年底绩效挂钩。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执行情况追踪制度。执行岗位分类绩效考核制度后,要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和评估,对绩效考核办法进行全面诊断分析,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以便及时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和发放办法,更好地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

建立职业生涯辅导机制,搭建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电子平台。开展青年职业生涯辅导,需要深入了解青年人力资源特点,总结青年职业发展规划的潜在规律。应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为青年职工提供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的网络平台,并根据青年职工岗位变化的情况适时修改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青年职工在网上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类信息记录,及时跟踪并及时公布,作为人事部门安排培训、轮岗锻炼和岗位聘用的参考依据。

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积极鼓励职工参加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关的在职学历教育;在构建培训机制时,灵活采用自学自修、在职学历教育、国外培训、远程教育、职务轮换等方式,倡导“学以致用”精神,促使青年职工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绩效;制订和落实在职培训计划,开发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人人崇尚学习、个个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完善各项奖励制度及评选办法,构建荣誉激励体系。目前,事业单位在荣誉授予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荣誉授予的奖项数量较少、内容笼统、针对性不强以及评选标准模糊等。因此,可从以下方面构建荣誉激励体系:适当增加奖项内容,增强荣誉授予的针对性;公开评比流程,量化评比标准;重点做好设计荣誉载体、制定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加强荣誉的宣传运用、完善荣誉动态管理制度等工作。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培训体系 建立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空间和地域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拥有的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到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事业中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是指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为单位做出贡献的劳动力人口。培训是指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促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四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得到提高,以保证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和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依托各种培训资源,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其进行的终身教育和训练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一)可以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培训可以增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一位单位的管理者,首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培训师,不仅重视培训,而且善于通过培训言传身教,把单位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价值取向、文化氛围等带给每一位职工,培养团队精神,让大家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只有这样,一个单位才会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研究统计发现,工作中存在错误,80%是职工不懂相关法律、政策和违反程序操作造成的。通过培训,可以学到相关法律、政策,掌握操作程序,自然就会在工作中减少错误的发生。同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其直接结果必然是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可以提高职工履职能力。

现代社会职业的流动性使职工认识到充电的重要性,换岗、晋职主要倚赖于自身技能的高低,培训是职工更新知识、技能、具备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面对竞争,避免被淘汰,唯有不断地学习。

三、行政事业单位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目的的不明确。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培训不少,各级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量的指标,并列入各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培训或变相作为一种福利待遇,借此外出旅游,或走走过场,弄个形式,开个会读些文件。这样培训的主旨不明确,流于形式,其真正目的被深深地掩盖。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

培训的内容往往局限于理论上的内容,例如介绍相关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国外的先进做法,缺乏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不能很好地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培训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以授课式为主,实行的是你讲我听、你读我记、上面讲讲、下面听听、记记笔记、写写心得的“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必要的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容易使广大学员产生厌学情绪,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培训评价的缺失。

在培训日常管理中,比较简单粗放,强调自我管理的多、落实监督检查的少,注重培训规模、不注重培训质量,满足于办了多少班举行了多少次培训,一种量上的扩张,忽视衡量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从而无法有效控制培训过程出现的各种降低培训效果的状况,进而使学习培训与工作能力的提重“脱节”。

四、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培训效果

(一)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只有针对真实的业务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每次培训活动前,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来对培训需求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首先要研读单位的战略规划和每年的年度工作目标,跟单位业务部门一起来分析年度重要策略和重点工作有哪些,根据业务部门的策略、任务、优势、劣势,以及团队能力分析出职工需要提升的能力。其次是对职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专业水平、长处短处以及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期望。然后再把上面两点结合起来分析,确定一个组织是否需要培训、培训哪些人,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又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说,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基础。

(二)培训要有针对性。

一个组织不仅要会用人,更要会育人。而个体差异性告诉我们:人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无非是让职工之长更长,或者是补职工之所短。因此,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真正适合职工的培训需要,重点培训那些与职工岗位相关、符合职工职业发展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职工解决在业务上遇到的困难,突破他们的专业瓶颈;同时,培训又要尽可能地使职工全面发展,使有相应潜质的人成为通才。培训切不可强行灌输,“赶鸭子上架”。这样灌者很累,接受者接受的很少,达不到管理者想要的培训目标。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常分为三类: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三种人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偏好是不一样的。假如让技术人员去参加有关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当时他也热情高涨,但由于他对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是很渴求,虽然培训的内容当时也觉得很有道理,但事后因为工作中很少能用得上,时间一长就都忘记了。这就是培训缺乏针对性的表现。

(三)设计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

一旦培训需求确定,就可以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即编制培训计划。计划的内容要尽量具体、明确,让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等。培训目标要具体、可度量,既要符合客观实际,但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充分考虑组织的战略规划和职工的职业理想。培训目标既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跳一跳,摘桃子”

是它的最佳状态。培训内容是由培训目标决定的,培训内容一定要选择那些与目标紧密联系的知识、技能、观点,同时要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培训课程的定位必须精准,要瞄准单位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课程设置一定要紧贴业务,始终聚焦业务部门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名称定下来之后,再通过需求调研来明确每门课应该涵盖哪些知识点、解决哪些问题、培养什么技能等。通过培训切实解决职工在业务上普遍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实现年度绩效指标。除此以外还要兼顾对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潜能的开发。而对合适的职工进行适当的轮岗就是一个开发潜能的不错的办法,它能让人接触到自己本来不熟悉、不专业的岗位和工作内容,这是一种挑战。挑战有时会帮助人快速成长,会逼着一个人去想办法,甚至使人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硬着头皮去做一些自己不是很擅长的事情,一旦艰难地完成这些任务,对当事人就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也会极大地激发他的自信心,提升他的工作能力。当然,管理者绝不能为了轮岗而轮岗,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轮岗,轮岗只适合那些具备与新岗位相匹配的才干与潜力的人。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

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帮助组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培训工作,而且还可以有效反馈培训结果,提高组织绩效。

首先,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有即时反馈,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就应该检验学习的效果。对知识性方面的培训内容,可以用传统的提问、考试等手段加以检测;如果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可以要求职工当堂操作一下,以此来了解他们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其次,参加培训后组织要将培训质量与职工工作绩效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培训是有成效的,职工自然而然会把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工作中去,那他的工作绩效一定会比培训前有所提高;反之,如果职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培训前相差无几,那就说明培训是存在问题的,在下一次的培训活动中是需要加以改进的。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反馈,不断的改进,培训工作会越来越有实效,职工的绩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最后,培训工作应该与组织的激励措施相结合,组织可以根据对职工培训后的考核评估情况实施适当的奖惩措施,并把它与职位的晋升、职称的评聘、人事调动等结合起来,以提高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朝霞.论培训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4.

第9篇

关键词:车辆设备中心;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创新之处;推行效果;深入推广

车辆设备中心全体员工,在确保网络化运营成功开通、新线设施设备调试验收接管、工程车自主维修筹备、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等核心工作的同时,创新思路,开展操作维修一体化相关工作。

1 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创新思路形成的背景

09年底,基于分公司总体战略要求和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分析现状,多次调研,征求意见,反复讨论,自我加压,创新思路,为迎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大背景前,挑战设备多、人员少临的严峻形势,谋划设备管理工作新思路,提出了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构想。

2 推进实施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工作的目的

(1)培养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员工,使其做到懂设备性能,会使用,懂设备结构,会维修,懂设备原理,会排除故障;(2)以此为突破口,探索跨岗位多技能,跨线路灵活调配操作、维修人员的途径,实现人员一点共保(指同一基地或停车场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同线补充(指同一条线上的相同岗位)、跨地支持(不同线、地的不同岗位人员调配),以小行基地为依托(在人员、技能、管理上从调度、培训等方面作为依托),解决线路多人员少、人员使用调配困难的矛盾;(3)提高人员使用效率,为多线运营提供可靠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储备。

3 推进实施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工作的信心来源

信心来自五个方面:(1)有公司领导和各部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前期一岗多能即单一设备操作岗位向多设备综合操作岗位转变的成功实践;(3)中心有一支敢于挑战自我,攻坚克难、擅打硬仗的设备专业保障队伍;(4)多年积累的优秀的车辆设备保障能力和员工专业技能;(5)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各班组员工间传统互帮互学、和谐交流的融洽氛围。

4 推进实施设备操作维修一体化工作的职责范围

(1)明确推行组织,成立了包括中心领导和专业人员、工长的实施小组(包含中心主任、副主任、副书记、设备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生产计划工程师、调度、设备综合操作班工长、设备维修班工长);(2)明确“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严格考核、保证质量”的实施原则;(3)明确各层级从组织领导,培训计划制定,各阶段的学习、培训组织指导,技能测试和质量控制保证,生产组织及轮岗交流,人身和设备安全把控,、材料消耗预算管理,阶段实施效果分析,综合考核和总结提升等方面的工作职责;(4)明确“车辆设备中心所属的设备综合操作及设备维修工班全体员工”的实施范围;(5)明确实施内容。三线四地主要设备[包括不落轮镟床(含公铁两用车)、列车清洗机(含自备空压机)、架车机(包括固定架车机及移动架车机)、空压机、厂内机动车、移车台、起重机、充放电设备等的操作、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

同时,我们通过网络化运营对相关规程的修订,使规程工艺化、作业标准化,定额数量化,并结合检修计划多次验证,使一体化内容更实用、更具体、更标准、更统一。

5 创新之处及推行效果

(1)创新点:首先,该项推进有效解决了当时车辆设备中心人员少,设备多的实际困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技能,形成了一人就能完成多项工作的良好局面,大大提高了人员使用率。

其次,有效的节约了成本,把原来由多人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融合在一名或二名操作、维修人员即可完成的局面,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行的成本。再次,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打破了原来操作不懂维修,维修不管操作的格局,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了各自在工作中所累积的经验,有助于各自技能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与员工之间,工班与工班之间的团结与和谐。(2)推进效果:操作维修一体化工作,强化了“立足本职练本领,提升技能求发展”的理念,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综合操作和维修技能得到极大提升,很好地解决了中心各线布点分散、任务重、设备多、种类杂、人员少的问题,员工的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操作、维修效率明显提升,有效地提高人员利用率,节约了人员使用效率成本,促进了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团结和谐,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故障处理中,在各基地夜间洗车作业中,在人员安排调配中,已经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南京地铁特色的多线运营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参与一体化的班组员工,从推行初期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专业人员授课到主动自发讨论、研究、学习、实作练习,特别是在网络化运营开通之后,这样的氛围逐步浓厚,大家主动请战,紧张学习,主动要求介入新线接管工作中。

同时,一线员工主动自发的把一体化的理念全面扩展到救援设备的操作训练、维护保养检修中,应急救援水平和响应速度全方位提升。

6 活动资源投入与成效的比较

成本方面,投入较少。由于该项目的费用主要是特殊工种的送外培训费用,对于一些特有设备和非特种设备,中心自主组织各项培训,对于公司来说没有额外支出费用。

成效方面,是明显的。随着操作维修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员工的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操作、维修效率明显提升,减少了人员使用的成本,提高了人员使用效率,有效的节约了公司资金。

操作维修一体化,有效的解决了公司今年公司提出的战略要求,满足了南京地铁每公里36个人的管理模式,为地铁运营做出了贡献。

7 深入推广

(1)中心内部继续深入推广:14年,在充分吸取前期大工班运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中心各线各设备工班进一步推广大工班管理,使得设备操作维修大工班管理在各设备班组全面覆盖。

第10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企业的人才进行合理的恩规划、组织和调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县级供电企业作为一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被寄予公司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不太尽人心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才能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一、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一)结构性缺员严重

人力资源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结构调整难度大。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力资源招聘大多以学历为标准,忽视了对技术的而要求,一线技术工人短缺,行政性质岗位过多,生产和技术岗位人员短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方面多,难度大。

(二)竞争机制有待健全

缺乏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缺少具体的指标,操作起来人为因素过大。没有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大部分岗位仍由组织决定配需人员,没有形成竞争的氛围。考评的方法不科学,考试虽能保证其公正性,但很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影响职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近而影响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 薪酬机制有待完善

不少县级供电企业执行的是岗位技能工资制,按照岗位确定相应的待遇,岗位薪级是根据经验判断制订,出现因人定薪的情况,重学历、重职称而轻能力,学历、职称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上岗后不管工作再出色,绩效再好,都必须降低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奖金(绩效工资)作为一种物质激励方式,实质上变成了岗位工资,没有体现出工作成绩完成好坏的检验标准,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使定岗失去了实际意义,不能体现出岗位和劳动要素等因素影响。

(四)绩效体系有待健全

现在大多数电力企业使用的绩效评价多为员工自我评价与工作总结,稍有按照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致使绩效考核实际作用不大。企业没有注重岗位分析的重要作用,考核工作时量化少,可参考价值不高。这样的绩效考核的而效果没有体现出来,导致难以准确根据考核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技能,有的岗位职责外的临时性工作太多,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影响了考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员工技能退化

目前,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缺乏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没有有效的人才储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许多老员工已经逐渐失去了电网运维、装表等基本核心业务技能,老员工传授技能和新员工学习技能的愿望均不强烈,新进的大学生又被繁重的资料录入人工所困,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到现场学习基本业务技能,致使基层技能人员技术水平逐渐下降。由于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相对缺乏,一般员工进入单位后,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走上管理及金属岗位,很少有员工愿意在基层钻研技能。

二、强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一)、制定可行人力资源规划

目前不少县级供电企业很少有明确的人力资源规划,甚至完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发展完全是由公司领导或部门领导拍板决定,更多地强调眼前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远期规划,人才更集中于传统的发展,造成部分岗位特别是清闲岗位人员冗杂,而有的岗位长期空缺得不到应有的人才补充。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应将公司长期的战略发展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与公司长期规划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在公司的人才选拔上更关注于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公司长期发展的匹配程度,以适应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以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

建立职工培训中心,配备专职的培训管理人员,完善培训设施,保证培训经费,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教育培训网络。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在岗学习和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等培训。要把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在岗与脱产培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培训与考核、上岗相结合,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学用一致和按需培训相结合。根据专业的不同情况,改变培训“一刀切”的做法,本着哪方面“缺”就给哪方面增加“营养”,哪方面“欠火”就给哪方面“加温”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因人施教,进行差异化的培训。

(三)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

县级供电企业要制订适应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等有关制度,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在中层干部管理与使用中,制订中层干部岗位轮换制度,规定在同一岗位任职原则不得超过两届,通过换位来实现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来培育企业的复合型中层干部队伍。完善员工的动态考核办法,实行轮岗培训和竞聘上岗制度,在企业内部激发人的能动性、激活人的潜能,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

(四)优化职工绩效考核

持续的人力资源发展都依托于公正透明的绩效考评机制。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职工绩效考评仍局限在对员工定性分析阶段,并没有将每位职工的实际工作和目标纳入考核体系,考评标准不健全,评价结果也受到资历、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职工绩效考核应按照每位职工的具体工作采取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其工作效果,并强调公司为职工所做的贡献大小。把一些衡量标准进行量化,并赋予各项考核指标以相应的权重。最后为了强化绩效约束还要将绩效考评与薪酬待遇联系起来,实现绩效考核的硬约束,从而达到促进促进人力资源发展的目的。

三、结语

现阶段,电力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供电企业此后持久竞争力的保持有突出作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保证电力企业稳定生产效益,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供电企业应从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结构、人才开发培养、绩效考核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五方面着手,强化内部人力资源培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晓玲.浅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的地方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J].江西电力,2013(04).

第11篇

针对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在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环境工程专业办学十周年座谈会。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多采纳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教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增加实习基地、加大实习经费投入等措施,改善毕业实习,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效果,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目的。

1增加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开展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实习基地少制约了毕业实习效果。为此,在教务处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走出南充,将实习基地遍布川东北的南充、遂宁、广安、巴中、达州和广元六个地市。环境工程专业川东北实习基地群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弥补南充市实习基地不足;另一方面,南充市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距离其他城市较近,可以节约交通费且便于实习指导和管理。实习基地不仅覆盖川东北,而且包含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不同行业,为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奠定基础。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群主要是近三年建立的,主要包括环境监测和质量检验两个行业,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等行业的实习基地明显不足。由于每名学生需要指派一名指导教师且要独立开展实习工作,而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验场地有限,因此各个实习基地最多接纳10名学生开展毕业实习。

2加大实习经费投入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地方院校的经费投入,使得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经费大幅度增加,生均毕业实习经费由300元增加到500元。这样有更多的经费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并解决因为实习基地向南充周边扩展导致交通费、住宿费增加的问题。

3调整实习时间

以往将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会挤占第六学期教学时间,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由于毕业实习安排在7~8月,而此时天气炎热,给毕业实习工作及其师生带来诸多不便。实习时长只有4周,很多学生刚熟悉实习环境,还没来得及实践实习就结束了。为此,将实习时间改为9~10月,与学校的教育实习时间同步,适宜的气候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同时方便学校和学院开展毕业实习检查与指导。将实习时长从4周增加到8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实习单位各个工作环节,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改变实习考核方式

第六学期期末告知学生毕业实习安排,毕业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允许不超过10的学生提出分散实习,但需要提交实习单位接收函。实习前召开毕业实习动员大会,邀请学院领导讲解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的关系,强调实习安全和纪律,与学生签订《毕业实习安全承诺书》;实习领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个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最后进行分组和确定小组长。实习期间,由小组长对每名学生考勤,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如实记录实习内容,建立班级毕业实习QQ群,每周通过邮件提交小结并附相关照片,有事必须向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领队教师书面请假,假条交组长保存。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书面鉴定与评语。回校后,召开毕业实结大会,由各个小组汇报毕业实习收获和体会,学生按时交《实习日志》和《实习考核手册》,毕业实习成绩由领队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占10)、小组小结(占10)、小组总结(占10)、实习日志(占20)和实习单位考核(占50)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5提高实习单位积极性

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共同做好毕业实习工作。在协议中,为了减少实习单位对学生安全的担忧,除了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学校为每名学生购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积极协助实习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依托高校学科优势,谋求与企业多方位合作,让实习单位得到实惠。通过沟通和协调,部分实习单位积极参与毕业实习,为每名学生选派一名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开展各项工作。实习单位领导定期与毕业实习学生座谈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受到实习单位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结束语

第12篇

第一条为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效能建设,使广播电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全台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本规则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团结实干,牢固确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阵地意识,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树好广电人良好形象。

第二章相关制度

第三条学习制度。坚持台、部门组织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台和部门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不能参加的人员应按规定请假,无特殊情况缺席一次扣款20元;迟到、早退一次扣款10元。台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和党员每年要撰写一定数量的学习笔记。

第四条会议制度。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全台干部职工和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布置总结相关工作。不能参加会议的人员按规定请假,凡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或违反会场纪律,一次分别扣款10元、20元。

第五条考勤制度。全台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并进行指纹签到考勤,迟到、早退一次各扣款10元,旷工一天扣款20元;每月累计迟到、早退10次或旷工5天以上扣除当月考勤奖,无故旷工10天以上取消台综合补助。因事不能参加考勤的事后必须书面说明情况,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认可,中层以上干部由主要领导签字认可。上下班、参加学习和会议考勤考核由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专人具体负责,每月底由办公室公布或书面通知相关科室及当事人考核结果。

第六条请、销假制度。严格履行请销假审批手续。请假必须以书面形式,中层以上干部请假必须经主要领导批准,其他人员请假1天由分管领导批准。事假2天以上需由部门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主要领导批准,办公室登记存档。病假需持有区级以上医院证明,由主要领导批准,事假5天以上、病假10天以上的扣除当月考勤奖。不履行请销假手续按无故旷工处理。婚、产假、探亲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值班制度。所有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时间,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交接手续。值班期间擅离岗位造成事故发生的给予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发400元生活费。

第八条卫生保洁制度。全台人员要自觉维护院内和科室办公场所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参与卫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台每月检查评比一次,对连续获得二次以上卫生最清洁的科室全体人员予以100元奖励。

第九条轮岗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中层干部适时进行轮岗。

第三章内部纪律

第十条实行重大事项申报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区纪委的四条禁令,凡违反规定被区和区以上机关查处和通报的,相关人员给予待岗处理。

第十一条严守工作纪律,上班时间不得串岗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违反规定被查处者,一律书面检查,扣发季度奖金,情节严重的给予待岗。

第十二条严格按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对部门和个人进行奖惩兑现,力求奖惩分明,同时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每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实行党组成员四述活动和部门负责人述职报告。

第十三条台各类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涉及到业务方面由各科室和办公室共同负责,经分管领导审核由主要领导签发。

第十四条严格遵守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不得有任何迟播、误播现象,每出现一例误差,扣相关人员200元,情节严重的给予待岗或调离。

第十五条采、编、播人员严格遵守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因工作失职影响采访和播出的,每发现一次,扣当事人200元,造成责任事故的,一律待岗或调离。播音人员要严格遵守新闻主持人的各项规定,不得从事社会有偿活动,不得擅用单位场所辅导他人。有关活动需要播音人员出场,由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同意,违反规定擅自出场的,给予200元以上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待岗或解聘。

第十六条严格执行新闻、专题广告播出时间和时段,特殊情况需要插播或延长时间必须请示报告,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批准同意。

第四章车辆管理

第十七条车辆由办公室统一管理调度,实行派车制度。长途用车须报请主要领导批准。

第十八条用车部门和个人须提前申报,本区内由分管领导、办公室同意,区外用车由办公室上报主要领导同意,未经批准擅自出车的给予驾驶员警告并扣当月综合补助。二次以上书面检查,扣发6个月综合补助,调离其岗位。凡擅自出车造成各类事故的,由驾驶员和当事人承担一切责任。

第十九条驾驶人员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严禁酒后开车。因违反交通规则和酒后驾车,造成的后果由个人自负并调离岗位。

第二十条车辆维修、油料管理,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并按规定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

第二十一条驾驶员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爱护车辆,保持车辆整洁,保证行车安全。

第二十二条特殊情况,部门和个人用车,由主要领导批准,原则上车辆不得外借。

第五章经费及设备管理

第二十三条经费实行收支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所需经费支出提前制定计划和申报,经主要领导同意,重大项目支出需经台务会研究决定,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各项票据必须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手续齐全方可入帐。

第二十四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收入不入帐,凡违规的一律按私设“小金库”论处。

第二十五条加强招待费用管理,严格接待审批手续,实行对口陪同,来客接待必须报请主要领导批准后,到办公室申报并登记,办公室根据就餐人数明确标准、地点,配备烟酒,负责接待安排的承办人签单时必须注明事由、来客和陪同人员名单,未按规定执行的一律不得报销。(招商引资按区要求执行)。

第二十六条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做好日常维护保养,遇有设备故障或需更换、添置的,由相关部门提出,技术部门确认后申报,经分管和主要领导同意,进行专项采购或修理,人为损坏,按原价格赔偿。

第二十七条摄像设备实行定人定机统一管理,使用时登记、入库验收,并及时维护和保养,保持清洁,任何人不得擅自外借摄像设备,凡违反规定处当事人500元罚款。

第六章事业技术管理

第二十八条事业技术科负责台事业技术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各乡镇广电站业务技术指导。

第二十九条按规定定期对机房设备维护与保养,保证机房运转正常和播出安全。负责重要设备添置、技术参数咨询和质量验收。

第三十条积极做好事业发展工程计划编制、预决算,督促工程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第七章值机和机房管理

第三十一条值机部负责机房的值班与管理,负责制订和完善机房有关管理制度。

第三十二条加强值机人员管理和教育,按要求安排好机房人员值班与交接,坚守好工作岗位。

第三十三条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机房,注意机房整洁卫生,确保安全播出无事故。

第八章有线电视稽查及社会管理

第三十四条有线电视稽查及社会管理,由社管科负责,主要负责城区有线电视私拉乱接及全区地卫设施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稽查人员要严格遵守稽查规定,坚持文明执法、服务至上。

第三十六条稽查人员根据维护收费人员提供本片区私拉乱接和私自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情况,及时组织稽查。

第九章工程安装、收费与维护

第三十七条工程安装、收费与维护由工程队统一负责,涉及到工程技术方面由事业技术管理科与工程队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八条小区有线电视安装,由事业技术管理科和工程队会同小区开发商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安装。

第三十九条各用户的安装,按照先申请交费建档后,由工程安装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无特殊情况延长安装或修复时间被举报问责的给予待岗处理。

第四十条收费人员要认真地做好收费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收费任务,确保所负责的收费片区,户户清楚,一户不漏。

第四十一条收费人员对所领票据要按规定时间结帐,同时保管好票据,对遗弃、丢失票据的,除足额赔偿外并处一倍罚款,同时扣除当事人季度奖金。

第四十二条维护人员要保证本片区的电视信号质量,对申请要求维护的用户,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查明电视信号不清原因,及时组织维修,保证用户满意,并提供本片区私拉乱接及私自安装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

第四十三条工程安装、维护和收费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坚持持证上岗,文明服务。

第十章材料购进与领用

第四十四条各种材料的购进由相关部门按季编制预算使用计划,经台务会研究后,由办公室按规定申请采购。

第四十五条凡购进的设备和材料由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进库入帐。

第四十六条领用和使用需填写专用票据,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仓库管理人员按规定进行发放。

第四十七条仓库管理人员要注意自律和要求,保持库房整洁,物资堆放有序,帐册清楚,帐物相符,每月底向台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上报库存报表。因擅自动用或造成物资流失,给予待岗处罚并调离其岗位。

第四十八条办公用品需按政府有关规定购买并实行申报领取制度。各部门所需办公用品经分管领导确认后,上报主要领导批准。

第十一章奖励

第四十九条年终组织开展责岗考评,采取测评、推荐等方式由党组研究,报省、市、区或台,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分别奖给1000元、800元、500元。

第五十条积极提倡和鼓励在职学习,对在职通过函授、面授、成人自学等取得研究生、本科、大专文凭的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奖励。

第五十一条对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和光荣称号的人员给予奖励。在省级组织的比赛、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者一次性分别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在市级组织的比赛、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在区级组织的比赛、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者一次性奖励600元、400元、200元。

第五十二条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用稿奖励5000元;在新闻联播中用稿奖励3000元,在本市用稿按台外宣奖励办法实施。

第五十三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新闻媒体和报刊杂志上发表有关本台正面报道的新闻、信息、通讯报道和调研文章人员分别给予2000元、1000元、500元的奖励;发表其它文章分别给予600元、400元、200元奖励。一稿多用可累加奖励。

第五十四条对创建国家和省级各项活动获得集体荣誉给予特别贡献奖

第五十五条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按台文件执行。

第十二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