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26 17:5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1篇

1993年国家体委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标志着社会体育的全面发展拉开了序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改变,群众体育的组织方式多样化,有的选择健身俱乐部、有的选择广场舞、有的选择健身协会。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严重不足,国家急需培养大批技能全面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健身指导人才的急切需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在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国外大众体育的启迪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创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质量的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部分高校开拓性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在专业设置上大胆对传统体育专业进行改革。提出“以师范体育专业为主,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实践的办学经验积累,部分体育院校与重点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都相继开办体育教育专业的延伸专业,如体育康复、体育保安等,给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专门的社会体育人才。部分院校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时间:天津体育学院(1993年)、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成都体育学院(1996年)、湖北大学(1999年)、山西大学(1998年)。开设了体育康复、体育保安等专业,在当时还未规范的情况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雏形初现。高等师范院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萌芽期的主要特点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各行各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洗礼,传统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主要以培养师范专业教师为主,市场化的社会对非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超过对师范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社会健身需求,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一些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率先开始试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非师范专业体育人才。但是此时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并无先例可以借鉴,参考国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经验,各高校只能自己摸索发展。其专业培养目标以社会体育和健身人才为主;课程体系以体育学、社会学、管理学课程为支撑;师资以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师。

四、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开办情况

1993,天津体育学院与国家体委群体司合办了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机构——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科研所,承担了制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任务。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不同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天津体育学院在国内率先探索论证、创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专科)。1994,原国家教委批准在体育学专业目录中增设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试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天津体育学院成为全国第一所设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程与教材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特色。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1997年,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中被批准为正式本科专业,是全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创始者,同时也为我国其他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办学模式和思路,为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本专业本科学生修业年限为4年,将在4年内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以及实习实践、论文等学业任务,为深化专业教学与社会接轨,专业课的设置会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逐年调整,主要专业课程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器械健身、健身健美操、高尔夫、网球、水中健身、瑜伽、街舞、体质测评与运动处方、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等。

五、天津体院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色:

1.确定了为体育健身市场服务的专业方向,专业定位与发展顺应了体育健身市场需求。

2.通过改革与建设,使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准确、更符合社会需求,构建出了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科学合理、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特色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3.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更趋合理,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更加符合并适应社会需求,师德和教学与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进一步得到优化。

4.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

5.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在本领域就业率、就业层次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内实践基地;运作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66-0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高校实习多为毕业前学生进行社会实习,采用的形式为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的集中实习或者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实习单位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指导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实习情况,很难进行实地的专业指导。而依托不同专业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可以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弥补了毕业实习存在的一些不足。借助专业优势,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制定可行的学生考核机制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大学生在校期间校内实践和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的道路。各个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合作也将为校内实践基地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实践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可以完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学习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大学生毕业实习现状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毕业实习,但无论是集中还是分散形式的毕业实习都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毕业实多被安排在第七或者第八学期,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段时间是比较忙碌和重要的。学生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和准备毕业论文,还要进行求职,所以学生容易忽视毕业实习。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对口,学生的实习内容不确定、不具体。一些单位只给学生安排一些打扫工作、杂事,使得实习不能起到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作用。学生的实习指导和监督,通常是由单位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学校的指导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实习单位方面,现在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单位也在缩减,学校不付给实习单位经费,但实习单位派出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现在很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二、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含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大多是在大四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去实习,检验学习的成果。但是如果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找到不足再学习,弥补不足,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不同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完善大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作用的发挥。让校内实践基地成为学生锻炼、实践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课堂。从学生入校开始安排校内实践,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校内实践,与毕业前的社会实习相结合。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依托非体育类专业学科平台,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三个校内实践基地。分别为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新闻专业的博瀚报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博创影视社。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参加翻译社的口译、笔译等活动,增强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把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充实起来,将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校内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运作及管理机制的探索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传媒系三个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得学生的校内实践成为传媒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可以独立地参加活动,增加人与人交际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基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学习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1.建立稳定高效的校内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学生从大一入校就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成为可能,一方面避免了第七、八学期毕业实习与考研、专八、论文的冲突,另一方面使学生入校就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和毕业后的发展。以传媒系英语专业为例,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实践对于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自成立以来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完成了很多的翻译工作,参与翻译了天津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国外全民健身动态杂志摘要和论文全文各两期,等。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指导教师为学生做翻译讲座并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做指导,有体育人文社会研究中心的专家为学生做专业知识方面的讲座。通过翻译实践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接触到不同专业的专业术语,掌握一些其他专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国外发展动态。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把翻译理论用于实践。同时学生从入学就接触论文翻译,对于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对将来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因人而异,分年级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

2.完善大学生校内实践基地的学生考核体系和指导教师监督、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基地接受学校的领导,由系部负责管理与协调。传媒系英语专业的博文翻译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思想的培养。采用培训、讲座、观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博文翻译社主要招收天津体育学院在读的热爱翻译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或者由教师推荐。学生的考核由指导教师给出。要求学生遵守翻译社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有高度的责任心,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认真按时完成翻译社交派的各项工作,参加翻译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翻译社的例会、活动总结、学术、科研及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总结。对获得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的各级笔译、口译证书的学生给予酌情加分。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把指导教师的指导落到实处,确立明确的校内实践主题,使学生的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校内实践基地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学校和系部的支持,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把校内实践基地作为一门课程建设,将校内实践基地与课程更好地结合,学生成绩核定与学分挂钩,为指导教师核定工作量。同时指导教师的交流和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指导教师的梯队建设,传、帮、带,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学校中不同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应该加强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探索不同专业校内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结语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大学生实践的新探索,也是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我们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社会实习和校内实践的最佳结合方式,不断充实和改革实践内容,不断加强不同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交流与合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柴明勤,陈晓玲.新时期高校毕业实习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2009(1).

[2]陈志红,强化毕业实习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科学,2007(1).

[3]李仲秋,庞闻.文科院校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对策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1).

[4]林承凤.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探索――以滨州职业学院为例[J].时代文学,2008(9).

[5]吕金虎,刘少达,卓献荣.以成绩考核体系为指导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5).

[6]郭祯祥,毛广卿.高校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2).

第3篇

一、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1、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设计)题目、作者、系别、专业、学号、指导教师等组成。

论文(设计)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副标题,则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内容摘要是对论文(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和观点综述,字数在300--350字。关键词是从论文(设计)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为3—5个,最多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英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由中文内容提要和关键词翻译而成。

4、目录:列出论文(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对应页码。

5、正文:正文是论文(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该部分要运用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正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原则上要有外文文献的中文翻译,字数一般不少于2000字。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6、注释:对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指作者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所参考的文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等,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毕业论文(设计)的引用文献必须在文中引用处体现出来,并按顺序编号。引用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8、致谢: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工作过程中曾给自己以直接帮助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9、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二、毕业论文(设计)结构格式标准

(一)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设计)一律采用国际标准A4纸(297mm x210mm)打印。页面分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0mm,地脚(下)15mm,订口(左)20mm,翻口(右)15mm ,单面打印。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三)论文(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论文(设计)标题:

1、封面:采用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

2、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另起页,“中文内容摘要”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下空一行为内容,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摘要内容下另起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小4号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3、英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另起页,“英文内容摘要”用“Abstract”, 3号加粗,顶部居中;下空一行为内容,用小4号字,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摘要内容下另起行打印[Key Words],用4号黑体,内容用小4号字。推荐使用Arial体。内容同中文内容摘要。

4、目录:另起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一级标题采用小4号宋体,二级标题5号宋体。页码放在行末,目录内容和页码之间用虚线连接。

5、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设计)题目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下空一行为正文内容,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固定值22磅。

正文文中标题用阿拉伯数字标明: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采用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1”、“⑴”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6、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⑴”,同时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注释]二字,用4号黑体。另起行用小4号宋体排印内容,内容序号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页排序,编排方式同参考文献。

7、参考文献:另起页,[参考文献]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设计)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在同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需表明引文具体出处的,可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字体用小4宋体。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排列顺序以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为准;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和示例如下:

(l)专著 著录格式:[序号] 编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例:[1] 黄辅周,吕乾正,等.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24-27.

注:初版书不标注版本,页码是可选项。

(2) 期刊 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目[J].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1] 张绍礼.体育技术课实施“技术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构思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1(2):10-13.

[2] Moustafa G H.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AIAA J, 1995,33(5):871~875

注:外文期刊的刊名可用简称;请注意标注文章的年、卷、期、页,不要遗漏。

(3) 学位论文(设计) 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年.

(4) 论文(设计)集,会议录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论文(设计)集中析出的文献 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目[A].见:主编.论文(设计)集名[C].论文(设计)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6)科技报告 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 著录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专利 著录格式:[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

(9)电子文献 著录格式: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网址. 年-月-日. 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

(10) 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 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致谢:另起页,“致谢”三字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下空一行为内容,用小4号宋体字。

9、附录:另起页,顶格排印[附录]二字,用4号黑体加粗,另起行写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内容编排参考论文(设计)正文要求。

(四)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采用“三(横)线表” ,必要时可加辅助(横)线,不留竖线和斜线,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5号宋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表格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的内容重复。

(五)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图”,用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标目用小5号字;标目采用国家标准的物理量(英文斜体)和单位符号(英文正体)的比表示,如c/molL-1。制图要求:半栏图宽≤7cm,通栏图宽≤16cm;图中曲线粗细应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竖画,坐标线的粗细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横画;

(六)公式

文中的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的编号加圆括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后应注明编号,该编号按章顺序编排,编号形式为“⑴”。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七)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八)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九)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设计)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十)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时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面印时,单页码位于右下角,双页码位于左下角。

(十一)印刷与装订

论文(设计)一律用A4纸打印,单、双面均可,推荐双面印制。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三、其它要求:

      1、全文内的各章、各节内的标题及段落格式(含顶格或缩进)要一致;

      2、全文内各章的体例要一致,例如,各章(节、目)是否有“导语”;

      3、时间表示:使用“2004年6月”,不能使用“04年6月”或“2004.6”;

第4篇

本科论文致谢词

致谢论文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X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论文写作的向X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国华教授,对我论文的完成更是功不可没,王老师每次给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学院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给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参考的依据。

第5篇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数量迅猛发展,因此,高校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民族院校由于地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如何结合民族地区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建立具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实习基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民族地区民族院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大学生实习基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实习基地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基地建设发展建议,促进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院校 实习实训基地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教育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检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规格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重要载体,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实习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应将地区优势跟民族文化相结合,明确教育培养目标,突出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民族院校实习基地,进一步促进民族院校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审视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分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提出民族院校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方法,积极推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教育实习基地的改革,为民族院校教育实习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建设的4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知网,学校图书馆查阅体育教学实习以及教育实习基地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体育教学实习以及实习基地现状、发展以及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2.实地访谈法。对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主管领导、体育学院教师,各实习基地分管领导,实习基地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详细了解实习基地建设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3.问卷调查法。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内容,对体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内容,统计体育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4.实地考察法。随机抽取部分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习基地的实习资料以及管理文件资料,实习场地器材、学生后勤保障以及实习学生反馈信息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基本情况

湖北民族学院根据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湖北民族学院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共建立了44个实习基地,分布在恩施州各县市,以及龙山县、黔江区、广水市和宜昌市。具体分布见表1

(二)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人。师范生进行教学实习是高校培养人才计划中重要环节,教学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教学实习,而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进行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建设一批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创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体育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基地建设的不系统、不均衡、不规范等问题。

1.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要考虑基地能容实习生的数量,有要考虑教育实习的质量。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建立实习基地学校统一和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的,由于经费紧张,建立适合体育学院学生实习的基地的学校就比较困难。

2.实习基地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实习基地地理位置不同,有的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不够,客观造成了与学院学生实习的质量下降;还有部分中小学对实习工作不重视,实习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学生实习的作用。

3.学生指导教师任务多,没有公平、合理的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考核。学校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实习基地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除了指导实习学生,他们自己也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工作,所以平时对学生的指导一般较少,对最后实习结束学生的考核考核也不够客观。

4.实习学生管理体制不完善。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为了使体育学院实习基地的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学实习需要,需要全面系统的建设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适应当前教育实习改革的需要,不断深化和加强对体育学院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实习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1.建立健全实习基地规划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

传统的湖北民族学院教育实习管理方法是采用混合组队实习(各学科学生混合组队)和分散自主实习两种模式,但是这种实习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实习基地管理较为机械,对实习学生管理懒散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及管理机制。首先建立新型实习基地管理体系,由湖北民族学院、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实习学校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其次,完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学校选派优秀老师到实习学校,与学生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另外加强对实习指导老师的监督管理,对学生实习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对实习学校对相关实习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基地建设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建立实习基地评估体系

建立湖北民族学院实习基地评估体系,首先要研究实习基地评估指标及其内容,在评估内容和指标应该包含以下方面: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教学安排、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基地建设需要的条件、实习实践场地,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制度、实习实践指导人员、双方合作目的、基地建设目标与受益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实习师生的食宿、学习、交通等安排、协议合作年限等。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了实习学生实习效果的质量,因此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派上要严格把关,选拔那些富有经验,具有责任心,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其次,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采用多种形式的会议、讲座等。第三,构建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多层次开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一是对实习学生实习效果,比如讲课、说课等反馈实习指导教师培训质量;二是对实习指导教师综合素质,如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实习学生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谈话等方式了解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四是同行评价,在实习学生实习期间,有实习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之间互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就业;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b)-0082-04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计划的顺利进行,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广场舞、健身操、暴走族等社会体育活动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体育是区别于规定性和竞争性比较强的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体育活动,它是人民群众普遍参与的、自愿性的、公益性或商业性的体育活动,它主要以强身健体、娱乐和交流为目的。社会体育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代生产方式和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将对社会体育的性质、内容、范围、结构、对象产生巨大影响。自1997年教育部在进行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将社会体育专业正式批准为本科专业以来[1],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迎合了社会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均出现了诸多问题,该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所在,为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江苏高校社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7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从该文的研究目的出发,该课题组在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体育期刊网等资料网站上搜集、查阅了近几年来关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论著,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了后期的分类汇总。1.2.2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参照相关专家的建议与意见,共设计了一共3份调查问卷对以上提到的几个高校的相关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一: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问卷二: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的问卷调查;问卷三: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1.2.3访谈法通过互联网、电话、座谈等多种方式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和相关专家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对各自高校社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看法以及建设性意见。1.2.4数理统计法根据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相关人员的访谈资料,结合问卷调查统计所得到的结果与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汇总。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程设置分析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介绍》中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比较笼统,这个介绍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向性指导。目前在高校的社会体育课程的设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专业目录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直接搬进教学计划,而未做任何具体性的修改[2]。由于缺少直接的依据,所以这种做法往往是使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处于盲目的经验状态,影响了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及针对性。2.1.1课程设置与能力体系的比较分析我们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对课程和系统的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目前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许多课程,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水平,并同时可以受到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使大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可以掌握并且能够指导大众体育、健康健身、休闲体育,毕业后基本能够肩负起社会体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不能适应社会体育发展与当前健身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被调查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基本都是让学生分散实习,许多学生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与就业找工作等多重压力,基本上无法全身心投入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工作,导致学生的社会体育服务能力与社会体育需求严重脱节,不能在健身服务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谋求到学校体育领域任职。而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竞争体育教师的岗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显然也不占据优势,因而连续多年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率被教育部亮黄牌。2.1.2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健身市场不断扩大,体育健身产业日渐活跃。在这种社会形势之下,我们高等院校在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时更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对新课程的开发力度,致力于创新课程的改革与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学到适应社会体育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及时掌握体育健身服务领域最前沿的动态和信息,为今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事社会体育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领域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由于目前尚且无法确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自己的加工,加入个人的认知及价值观念,造成了教师对课程的重构现象十分普遍。在当下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利于构建各学校的专业特色,有利于提高教师授课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它却忽略了社会体育健身市场的需求,未能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导致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有效性、科学性大打折扣。被调查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从体育教育专业剥离而来,带有很强的体育教育的痕迹,而与健身俱乐部或大众健身市场相脱节。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培养出社会体育健身市场紧缺的人才。

2.2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

2.2.1课程设置分类比较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是指面对全体大学生普遍开设的课程,包括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概论等;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包括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田径、体操、篮球等。这些课程显然脱胎于体育教育专业,是为培养体育教师而设置的,对于社会体育健身市场,其功效并不明显。社会体育专业的选修课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以南京师范大学和扬州大学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知识、智能基本,并且通过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使之得到强化。通过方向课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在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或向更高学历进一步学习,找到新的支撑点,增强底气和能力。选修课分为《哲学原理》、《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大学生基础及应用》等。而扬州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为发展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娱乐休闲以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而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课程设置关注到了未来健身服务业市场的需求,然而实践教学及实践技能培养环节收效却依然不够显著。部分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统计如表2所示。2.2.2公共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主要指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通识类课程,该类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空间。当前,美、日、德等国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占总课时的30%~34%,反观我国高等院体育院校社会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比例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这与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不相符合,难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江苏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关于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仅仅是把思想政治类、教育科学类等基本课程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却没有从现代课程论以及本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等角度进行系统的论证,造成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与学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联系不紧密[3]。因此,在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该高度的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使学生的培养模式与方向向厚基础、高素质的方向发展。并且,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还需进一步系统论证与研究。2.2.3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指与社会体育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与形式,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在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显示其培养合格人才的独特作用与功能[4]。我们社会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在社会体育的课程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类课程,其安排时间在20周以上,甚至26周,因此社会体育专业与其他的体育专业相比,实践类的课程要相对较长,这一点也更进一步表明了实践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2.2.4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的比例专业课程指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特点、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紧密关联的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市场营销等,专业技术课程包括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瑜珈、健美操、踏板操、健身单车、健身指导等。发达国家一般都表现出明显的“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如日本一般高校达到技术:理论为1:2的水平。不仅如此,在课程体系的构成方面更应该注意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注重学科的交叉渗透。然而这样的课程设置思路并不适合于我们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市场而言,我们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应该逐步加大技能内容的比例,以满足当前社会体育市场需求,使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能顺应市场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唯其如此,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2.2.5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指社会体育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管理形式。必修课程因其直接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与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去向紧密关联,而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全体学生必须学习,面向社会体育专业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则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需求,供部分学生选择学习,比如女生可以选择形体塑造、瑜珈等项目,而男生可选择搏击或格斗类项目。现代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产生了课程扩增即增加选修课程的趋势。各地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课程设置的比例,是体育课程改革历年争论的焦点,同时这一点也反映了我们的学校更多地提供给学生自助选择和学习课程的自由度。学校设置选修科目的必要性在于:要防止必修科目覆盖面不够,与社会发展脱节,选修科目的设置可以与学生的自身特长相结合,具有时效性[5]。目前,我国一些重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逐步形成以必修课为主,大量增修选修课的新型课程体系,必修、限选和任修课程的比例基本为7:2:1,同时朝6:2:3的方向发展。专业主干课精炼集中,增设一些数量多、质量高的选修课,以社会体育专业知识为基础,联系相关联的学科,在学术前沿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增设多类型、多层次的选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以提高他们的学术与技能水平。

3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发展趋势

3.1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同时具有社会体育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拥有积极的服务意识的社会人才[6]。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模式道路,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寻找出最基本、最具基础的知识、基本技术和原理,以及能够反映科学性发展和交叉的、具有生命的前沿知识和边缘知识,而淘汰那些陈旧、过时、保守,与培养目标不相关的知识。课程要相对宽泛一些,如体育学、社会学、体育法学等,需要逐步建设一套较好的适应社会体育专业的教材,可以是平台加模式的形式,包括学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2社会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前景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创建已有20余年,专业定位一直是困扰办学主体和研究者的问题。制约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有两个不明确:其一是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其二专业方向的不明确[7]。我们的社会体育工作要以经营管理为主,通过社会体育的专业指导进行专业的辅助建设,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8]。根据江苏高校社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目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前景逐步体现出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要求课程的配套组合关系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进行优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正确反映现实的现象和本质;系统性要求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未来,即需要稳定,同时需要寻求突破,要求课程不但反映科学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还要反映科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要求课程内容要联系当今我国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的结构化处理,能够打破之前教育课程的僵局[9]。具体的结构化处理包括在结构方面,课程和课程体系形成一种开放系统,保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这样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就能够得到协调统一。

3.3时展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巨大潜力

21世纪将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代,是全民健身的时代,是需要大批各级各类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10]。在任何领域,专业人才队伍都是关键性的力量,他们决定着某领域的成熟度和发展质量。随着社会的各方面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和参与的热情的不断高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质量、数量、类型等都提出了一批新的要求。由于我国体育教师的缺乏,多年来高校的体育教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师资力量。但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大力发展,21世纪初期,我国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专门培养,将渐渐的从目前以学校体育教育人才为主向学校体育人才和社会体育人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兼顾并举的道路转变,就是为了适应我国体育的明天。

4结语

我们现行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未能形成市场倒逼机制,依据当前社会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与能力培养方案。该课题组调查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大多从体育教育专业剥离而来。考虑到社会体育专业特点及市场需求,不能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模式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高校社会体育课程设置必须根据社会体育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培养目标[11]。培养目标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弄清的方向性、关键性问题,同时也是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关键。各个高校在办学当中除了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还应该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突出专业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中,除需考虑人才对社会的适应力,还得高度重视社会对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才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适应当前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健身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刘素卿,李凤彦.高教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3):22-24.

[3]郝小刚.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公共基础课设置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报,2010(6):101-104.

[4]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陆亨伯.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2(3):73-74.

[6]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36-38.

[7]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0):38-41.

[8]刘平江,赵立,吴爱华.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2):12-13,16.

[9]王超英.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实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0]郑建岳,等.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报,2002(2):26-28.

第7篇

关键词:中外休闲教育;培养模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66―03

一、我国高等院校休闲教育发展概况

休闲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国外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几乎都设有休闲学相关的课程,单独设置的休闲系、休闲学院也很多,而在我国却刚刚起步。近几年由于休闲产业已经形成,休闲经济正蓬勃发展,国内许多高校在原有的旅游、体育专业基础上开始将休闲教育渗透其中,并设立与之相关的旅游休闲系、体育休闲系和对应的休闲专业。另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两个在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休闲研究机构。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的休闲教育主要是依托旅游教育和体育教育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休闲学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学历层次结构也比较完整。自2007年国内第一个休闲学博士点在浙江大学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之后,我国的休闲学历教育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专业培养目标过于雷同、缺乏特色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来制定的教育目标,有时培养目标也表述为教育目的。我国目前的休闲学专业主要是依托于旅游专业和体育专业设立的,因此各高校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既带有鲜明的院校特色,又带有同类院校间极大的相似性。依托体育院校建立起来的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大都是培养休闲体育指导、休闲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和策划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而依托旅游管理建立起来的休闲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摆脱不了旅游专业的色彩,更倾向于休闲服务技能的培养。

(二)课程规划不科学、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所设置的休闲专业和休闲系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休闲专业,因为在设立时主要是依托相近的学科成立的,专业名称上虽然有了“休闲”两字,但依然脱离不了其所依托的学科的背景。如很多高校依托体育专业设置体育休闲专业或运动休闲专业,依托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旅游休闲专业,实际上是在上述两个专业中加入几门休闲课程拼凑而成 [1]。

在此背景下设置的休闲专业,其研究始终没有超出旅游、体育的研究范围[2]。

(三)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死板,与社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

我国许多高校休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趋于统一,本科院校休闲专业一般都实行3+1的培养模式,三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两年的在校学习,最后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由于在最初阶段学生缺乏休闲行业认知,课堂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专业教育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其实意味着毕业,因为最后一年的实习老师往往不参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不能及时反馈给老师。教师不参与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会使学生感觉课堂跟真正的社会脱节很大,而老师只有理论没有具体的实践,对行业了解不够,对今后的专业教学也往往继续纸上谈兵。

二、美国休闲教育状况

美国的休闲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学科设置突出休闲与娱乐公园管理、休闲与人类健康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的休闲课程认证标准

美国休闲相关系所的设立与课程规划标准,由最具权威性的休闲组织美国国家休闲与公园协会、美国休闲协会委员会所规划与设立,其鉴定标准和鉴定过程极其规范,包括两部分:一是组织及运作的设立标准,即单位的特色、系所发展目标、管理方针、系所教育资源、专业教师资格等;另一部分是大学学位专业课程的标准,包含了基础认知、专业能力与专业选修等课程的规定。专业能力课程系列部分,是每一个休闲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基础认知和专业选修则是相辅相成,学生必须依照专业领域来选择修课内容,以利于培养更专业的休闲服务人员[3]。

(二)专业方向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美国的休闲专业一般由户外休闲和资源管理专业、公园和休闲管理专业、休闲体育管理专业、医疗休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专业方向组成[4]。相比我国的旅游休闲和体育休闲两个大专业方向,美国的各大学休闲专业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是与美国社会对休闲专业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更有广博性和实用性。

(三)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的高度结合性

美国休闲专业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各种实际的专业能力提供给学生,更要求学生将实际经验当成进入工作岗位的必要经历。学生除了要完成专业课程之外,还必须完成320 小时(相当于 8 个星期)的相关专业的实地训练。而且所有公园和休闲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在跟所学专业相关的机构中完成 14 星期的专业实习,以便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实习之前必须先修完实习准备这门课程[5]。

三、我国休闲专业建设的启示

(一)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

与国外高校休闲教育相比,国内高校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重理论轻实践,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国内高校往往把学生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实习,这样既兼顾了企业的利益,避免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同时又兼顾了学校的利益,减轻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压力,但是却损害了学生的利益。由于教师缺乏行业一线经验,往往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相脱节,学生到企业又得从头开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应该把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实习放在最后一学年。面对大一新生,在休闲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学期末和假期时间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由带队老师组织深入到企业调研,选择某一休闲产业类型,通过对一定区域内这一类型相关休闲机构或企业的实地调研以获得对休闲行业和业态的认知,最终完成《休闲行业调研报告》[6]。在大二学年对休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分班,不同专业方向开设各自的专业核心课程,如高尔夫方向相关的课程、俱乐部方向相关课程等。大二学期末到大三第一个学期的结束这段时间由专业课教师带队,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顶岗实习六个月,实习期间带队教师要不间断地通过实习过程中企业的反馈对学生给予指导,实习结束以后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相近专业以及跨专业工作能力需求的选修和拓展课程,并再一次实习调研,最终完成毕业论文。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如表所示:

(二)成立休闲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休闲教育专项研究及评定

美国高校在设立休闲相关系所时必须经过OCA严格的专业课程认证,我国也应该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人员组成一个休闲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首先是专门制定一套高校设立休闲专业所必需的一些资质条件,对拟设立休闲专业的院校依据制定的标准给予评定,并不定期地督查相关院校的专业发展情况。委员会还必须牵头组织由教育部门、行业专家、高校专业课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参与制定休闲专业和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并定期举办休闲相关专业的专题研讨会。

(三)建设“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

在国外,专业教师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相关专业的从业经历,并取得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与之相对应的学历文凭。在我国的休闲专业师资队伍中,多数是从旅游专业或体育专业转化而来,对休闲专业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认识,所以应采取向外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我们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在休闲行业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中高层人员,可以引进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授课。对于学校内部的教师,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从而弥补从业经验的不足,或者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或者国外休闲专业开设比较好的院校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刘嘉龙.我国休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7(02).

[2]邓文才.对休闲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2).

[3]曹平等.美国休闲课程认证标准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4]邵玉辉.美国大学休闲专业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

第8篇

[关键词]体育类旅游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7-02

一、国内外高校体育类旅游等旅游类学科与别的学科结合起来的专业

在国外很多高校设置了与休闲旅游、农业旅游相关的院系和专业。如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健康与人类行为学院的娱乐公园与旅游专业;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娱乐和旅游系;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人类发展学部的人类运动・娱乐与行为学院;英国白金汉郡的休闲与旅游学部;英国的里茨・麦曲波里顿大学休闲与运动研究学院及台湾部分高校的休闲农业等专业。在国内,开设了此类领域相关的专业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长沙学院旅游与休闲专业;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管理系的体育旅游方向;沈阳体育学院的体育旅游专业;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还有各类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借助自己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的相关旅游专业等。

二、体育类学生学习体育类旅游专业的优劣分析

对比别的高校,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体育院校学习体育类旅游有来自学校的优势,又有来自自身的一些优势。综合类体育院校的学科建设涵盖体育运动开展、管理、体育人文、休闲、保健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建设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学习体育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学校新兴项目,如户外运动中的攀岩、皮划艇、游泳与救生、潜水等特色项目的设施和师资,有利专业将旅游知识与体育运动知识结合得更紧密。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基础与体魄,能更好地做好户外旅游、户外活动中的岗位职责。用人单位在户外拓展的指导员、户外徒步的领队、户外活动的组织等岗位都倾向于招聘具有体育特长、身体素质过硬的人才。

体育类院校学生相对别的高校学生来说存在不重视理论类课程和学科理论学习的现象,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上,但却忽视思维逻辑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于体育活动的特点,学习体育类学生大多个性粗狂、不羁言行,在个人礼仪、仪表方面不够重视。这些对注重沟通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个人体态仪容的旅游服务业来说是不小的缺点。

三、体育类旅游的课程构成体系

一是体育学、旅游学是体育旅游专业理论构建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二是从培养角度来看,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支持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限(任)选修课、通识课等。所以体育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公共课、实践技能课(包括入学教育、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统一设置。

专业支持课的开始,应该包含体育类学科、旅游类学科和服务管理类学科的一些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科知识分为3大块。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基础课程中,体育类课程有: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身体素质锻炼方法、运动损伤及处理;旅游类课程有:休闲与旅游学概论、地貌地理;服务管理类课程有:管理学、公共关系实务等。

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支持课是承前启后的关系,专业支持课为后面专业核心课的开设奠定基础。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体育类课程和旅游类课程,至于要开设哪些课程需看学校专业设置方向和特色,专业核心课程中体育类课和旅游类课程要具体体现专业的特色。

专业任(限)选课应该设置成模块,可以分为体育类课程的拓展模块、旅游类课程的拓展模块、管理类课程的拓展模块、服务类课程的拓展模块。学生应该从查漏补缺角度,或是以后就业的方向来选定选修的模块。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方向)为例,专业任(限)选修模块中,体育模块课程有:高尔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保健等;旅游模块课程有:中国旅游资源概况、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导游实务等;服务管理模块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沟通技巧、体育科研方法、企业文化概论等。

全校的通识课,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别的需求来选择的课程。

四、体育旅游专业主要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体育类旅游课程的教学

体育类特色的专业核心课,除了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外,还需重视理论的学习。理论学习的重视,不在于用多长的课时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在于教授学生如何把体育专业的学科知识理顺,工作中把这些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传给教授的对象,并使之易于接受。通过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让学生轮流分组授课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制订实践教学完整的评价方法和老师的引导作用,将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旅游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旅游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成与学生学习方向贴近的项目和方案,在旅游教材的基础上编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讲义。

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高校教师不能到岗体验相应的工作,导致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由于缺乏操作性、从业工作经验,教师授课效果难免显得单调和苍白无力。所以每门课程应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由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组成,校内教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每位成员担任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讲授,这样就可以适当引进部分行业人士来参与课程的教学而又不会与其工作产生冲突。

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往往存在简单出游1-2次,就用完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外出实践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实践后做好总结工作。教师事先需实地踩点、设计好考察路线、户外活动方案、对突发事件准备预案等。重视野外考察活动的“学习”效果,而淡化“旅游”效果。并在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部分旅游学科需具备的技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训这样的方式来培养,部分旅游行业操作的知识可以通过参观的实践方式来辅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三)服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

体育学院的学生对服务管理相关的知识接触较少,且服务管理类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疏实践的情况;或是重视实践,但是考试中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达不到标准,就业部门反馈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和行为表现欠缺。所以服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应通过适当地引荐部分行业人士来参与教学,通过观看优秀的授课视频和经典的真实案例分析、参与和实训教学相近的活动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与课程相关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如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实训课可与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结合在一起;沟通技巧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和学生的下乡活动、外出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以上提到的实践教学方法将能起到加强学生在服务管理类方面的技能的培养。

五、总结

体育类旅游专业教学需因材施教,所以做好学情分析非常重要。体育类旅游专业是一个将体育学科和旅游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要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需要老师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筛选,设计自己的教学、实训内容和项目,并改善课程的实践教学。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实行模块设置,让学生查漏补缺或是为以后的就业方向做好铺垫。全校的通识课则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课程。充分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体育类旅游专业培养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使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需求高度匹配。

[参考文献]

[1]蔡林,李宁等.论应用型运动休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四项经费;统计;SQL Server;字符串匹配 ;查询;SQL 语句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697-02

Abstract: Teaching fund quota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university teaching level evaluation. Currently,the main method of counting teaching fund is Excel, heavy work, low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SQL Server is used in counting teaching fund. Daily ledger retains date, voucher number, abstract, accounting titles, project, amount of money and imports into SQL Server to deal with. It ca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 teaching fund; count; SQL Server; string matching; query; SQL statement

高等院校每年进行的绩效考评和教学评估中,四项经费是必不可少的评估指标,它是用来衡量高校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的依据。一所院校四项教学经费投入充足与否, 反映出学校教学条件质量的好坏, 因为它不仅能为本科教学的各项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而且也是本科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条件。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 将教学经费作为教学条件与利用的二级指标进行考察[1], 它将高校对于本科教学的投人情况予以量化, 用“四项经费占学费收人的比例” 与“ 生均四项经费” 两个指标作为衡量高校是否达标的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的四项教学经费的统计方法需要查阅大量的会计凭证,每个被考评的学校都要抽调专门的财务人员参加。现行的会计账务系统不能直接对教学四项经费取数,必须将相关年度的公用支出费用科目从账务管理系统导出,保存为Excel文档,然后对现行支出科目直接进行筛选统计,这样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2]。该文就 SQL Server 数据库技术应用于四项经费统计中进行探讨,能减轻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1 四项经费的含义

四项经费是依据原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确定和分类的[3], 包括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1)本专科业务费指本专科生进行实验实习, 毕业设计所需各种原料、低值易耗品及加工、运杂费、生产实习费、毕业论文答辩费、资料讲义印刷费及学生讲义差价支出等。

2)教学差旅费指教师进行教学调查、资料搜集、教材编审调查等业务活动的市内交通费、误餐费、外地差旅费。

3)体育维持费指各种低值体育器械( 包括各种球类、冰鞋、跑鞋、铁饼、标枪、铅球等器材)和运动服装的购置费、修理费、体育运动会的教职工运动员的伙食补助费以及公共体育教研室的业务性报刊、杂志、资料等零星费用。

4)维修维护费指教学仪器设备的经常性维护修理费, 不包括实验室改造、实验室电气工程及网络工程改造费、设备购置费。

2 目前主要采用的四项经费的统计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的四项经费的统计方法,需要查阅大量的原始凭证,学校要抽调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

首先,从账务管理系统导出数据,保存为Excel表格格式。然后,对现行支出科目进行筛选统计。例如:本专科业务费从公用支出的教学材料费、办公费、印刷费等科目中取数;教学差旅费直接从教学差旅费取数;体育维持费从办公费、教学材料费、维修维护费等科目取数;维修维护费从维修维护费和材料费等科目取数。再采用科目加项目、摘要部门辅助进行筛选统计。由于高校分部门、分项目预算, 对于不能全部直接归结为教学用的支出科目, 需要在科目内按照摘要部门、项目进一步筛选。例如: 其他专用材料、印刷费、资料费、办公费、培训费、劳务费等科目, 需要按照用于教学的原则根据费用开支部门一一进行统计。具体操作是在科目选定的基础上再进行部门筛选, 将筛选结果按四项经费归类。最后,分块整理, 统一排序。分块进行金额统计,整理汇总, 设置各经费明细账的格式, 即可得到较为完整、合规的四项经费明细账[3]。

用以上方法统计四项经费,数据量大,通过Excel进行手工筛选,要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很大,统计人员工作繁重。

3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在四项经费统计中的应用

SQL Server数据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际应用中,人们大多习惯使用Excel 编辑数据,而不是直接往SQL Server数据库中输入数据[4],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SQL Server 本身提供的DTS(Data Transform Service)即数据转换服务功能来实现Excel 数据的导入导出[5]。该文主要是把财务管理系统中导出的Excel格式的日常账务处理数据导入到SQL Server数据库中进行处理。先对财务管理系统中导出的Excel文档进行初步处理,保留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和金额字段,并给各个字段命名,然后导入数据库系统。

根据前面讲过的四项经费的统计方法,该文提出如下数据库设计思路:

第一步:对科目字段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四项经费的定义,本专科业务费主要从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教学材料费等科目中取数;教学差旅费从教学差旅费取数;维修维护费从维修维护费和材料费取数;体育维持费有点特殊,体育维持费和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维修维护费有交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数据库查询时,先筛选体育维持费[6]。

第二步:从摘要里的部门来筛选。保留各个学院的数据,删除行政部门的数据。

第三步:对筛选出来的数据进行细化和汇总统计[7]。

4 构造样例

涉及财务数据的保密性,该文不用真实的财务数据举例。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和解决办法,先模拟实际情况构造数据库表KJZW(会计账务)[8],字段如下:

根据前面的思路,设计数据库查询,执行第一步操作,按科目排序

Select * from KJZW order by Item

体育维持费是体育学院用于公用支出的办公费、维修维护费、材料费、交通费、差旅费等,和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维修维护费科目有交叉,根据实际情况,先筛选体育维持费,筛选摘要中有“体育学院”或是“体院”字符的记录,具体操作如下:

Select * from KJZW where Abstract like “体院%” or Abstract like “体育学院%” into TYWC1

摘要的格式是部门名称+报销人+报销内容,因此以“体院”或“体育学院”开头的字符串是体育学院支出,再筛选出办公费、维修维护费、材料费、交通费、差旅费等

Select * from TYWC1 where Item in (“办公费”,“维修维护费”,“材料费”,“交通费”,“差旅费”) into TYWC

其他三项按照相应的科目,分别筛选出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维修维护费

Select * from KJZW where Item in(“办公费”,”印刷费”,”教学材料费”,”教学材料费”) into BKYW

Select * from KJZW where Item in(“教学差旅费”,”差旅费”) into CLF

Select * from KJZW where Item=“维修维护费”into WXF

把查询结果分别保存到表BKYW、CLF、WXF三个表中。再按照摘要中的部门来筛选。

Select * from BKYW where Abstract like “%院%”or Abstract like “%学院%”

Select * from CLF where Abstract like “%院%”or Abstract like “%学院%”

Select * from WXF where Abstract like “%院%”or Abstract like “%学院%”

只筛选学院的报销记录,把各个行政部门的记录过滤掉。筛选结果保存为表或查询。以上是数据库查询设计的核心思想,最后通过DTS导出筛选结果的Excel文档。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现在几乎各行各业都在应用各自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基本上都需要数据库来存储数据。而对于有大量数据操作和处理的会计行业,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能摆脱繁重的人工用Excel的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林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四项经费”指标统计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2] 童燕军.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四项教学经费统计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 刘素琴.浅谈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四项经费的统计[J].高等教育财会,2007(2).

[4] 荣秀君.浅析SQLServer2000导入Excel数据中的问题[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3).

[5] 韦宁彬.SQL Server 2000中一个字符匹配查诲问题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10).

[6] 曹庆森,杨武.数据库SQL查询语句优化方法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2).

第10篇

关键词 沙滩足球 射门 方式 运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1射门方式的特征分析

在2011年沙滩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的10场比赛中,射门共526次(不包含定位球直接射门),其中挑射共计93次占总数17.6%;凌空射门共计176次占总数33.4%;头球射门共计23次占总数4.3%;地面射门共计234次占总数的44.7%。地面球射门方式为沙滩足球最基本的射门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而凌空球射门这种空中球的射门技术动作难度相对较高,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射门成功率可以明显改善本球队射门质量的问题。挑射这项射门方式是沙滩足球射门技术方式中最为代表性的形式,这种射门方式适合中远距离射门。头球射门有很大的局限性运用较少。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高水平沙滩足球比赛中,主要运用次数最多的射门方式依次为地面球射门、凌空射门、挑射、头球射门。

2射门方式运用效果分析

2011年沙滩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的10场比赛中射门(不包含定位球直接射门)共计526次,进球共计102个。挑射93次进球为14个,成功率为15%;凌空射门176次进球为44个,成功率为25%;地面球射门234次进球36个,其成功率为17%;头球射门23次进球8个,成功率为34%,由于头球射门具有特殊性,运用其数次少,不能作为沙滩足球射门的主要方式不予分析。在高水平的沙滩足球比赛中射门成功率最高的是凌空球射门的方式。由于在沙滩足球的比赛中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沙滩足球由于场地的不规则性,对运动员球感认知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运动员要应充分的利用视觉系统准确观察球的运行方向、线路、力量、速度、弧度和落点。比赛中球在厚厚的沙场上进行比赛,长距离的地滚球传球方式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个小的沙坑或者沙包足以使传出的球改变方向。

3射门方式运用的时间特征分析

沙滩足球比赛中每场比赛有三个小节,每节比赛12分钟,从表4能够看出,比赛的第一节射门共计124次,挑射47次占38%;凌空球射门35次占28%;头球射门2次占2%;地面球射门40次占32%,由于第一节比赛是开始阶段往往双方互相试探都比较谨慎,注意力较为集中,防守空挡较少,收缩半场防守和保护中路的意识强,留给进攻方后场的射门机会多于中前场,所以在第一节的比赛中挑射运用的最多。

第二节比赛共计射门207次,其中挑射29次占14%;凌空球射门54次占26%;头球射门9次占4%;地面球射门115次占55%,随着比赛的进行双方有效的执行本队的战术,进攻向前推进坚决,拼抢更加激烈,攻防转换较快,射门次数多,防守逼抢快,持球队员的空间被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一对一突破等场面,所以在这个阶段地面球射门运用的最多。

第三节比赛射门共计195次,其中挑射17次占9%;凌空球射门87次占45%;头球射门12次占6%;地面球射门79次占40%,第三节比赛随着比分的变化,比分落后的对球需要搬回比分,攻运用最多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守门员将球直接抛到前场,因此,凌空球射门的运用最多。

4小结

在练习沙滩足球射门方式环节时,应加强后场挑射训练,这是场上所有队员都应该掌握的技术,挑射训练时。

在练习沙滩足球射门方式环节时,地面球射门的训练,应在快速、有对抗的情况下完成,地面球射门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射门方式,提高其质量会使比赛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练习沙滩足球射门方式环节时,进行沙滩足球凌空球射门时,凌空球的射门技术动作难度较高,有效的提高射门成功率可以明显改善本球队射门质量的问题。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主要运用次数的射门方式为地面球射门、凌空射门、挑射和头球射门所以在沙滩足球射门技术环节训练时应以这些射门技术练习为主,射门时运用经过地面反弹后的射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进球率,其次是低空球,最后是高空球。

参考文献

[1] 屈国栋,朱贺来.高校开展沙滩足球运动的可行性及其意义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3).

[2] 朱蓓倩.我国沙滩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3] 袁野.不同进攻技战术手段对高水平足球比赛射门与进球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4] 王民享.五人制足球技战术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第11篇

关键词:茶文化;社会体育教学;思路;应用

茶文化理论是我国生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是一种探寻文化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近年来,茶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社会关系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是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大量研究表明精神文明越丰富、社会关系网越庞大,工作效率就能事半功倍。在这些之外正有一种既健康又能提高成功率的茶文化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即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既能使人获得身体健康,又能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扩大人际交往圈,增加茶文化的理解。

1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茶文化观念融入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礼仪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因此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为丰富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健康第一”理念逐渐成熟,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修养,实施完善的体育教学方案,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就更加迫切。所谓体育修养,实际上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和相应体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素质,其主要包括自身体质状况、体育技能、体育品德和思维意识等非先天因素的综合素质、修养。

1.1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人们长期饮茶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饮茶从一种习惯,逐渐融入各种文化,并深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而茶文化中有关道德、礼仪、规范的内容,就形成了茶文化观念。饮茶过程中所伴随的礼仪、规范也就形成了茶文化。而能够与整个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就是茶文化理念。实际上,茶文化观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内涵。

1.2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结合茶文化观念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看到以茶文化观念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规范,正是茶文化观念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因此,其应用过程中将更具有影响力。通过有效融入茶文化观念,能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对茶文化观念的理解和自身行为的规范。其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都形成了统一的茶文化观念,无论其形式如何不同,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优良道德观念,都能为学生成长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将茶文化观念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学习体育提供有益借鉴。在帮助学生掌握优异价值观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最后,将茶文化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体育被传承、发展。当前教育的最大功效就是不同文化能被继承。因此在继承过程中,需要融入当前时代特点和丰富元素,实现更大发展。

2茶文化在社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茶文化作为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相关领域当中的研究重点也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当中演绎着重要的变量和角色。受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各大相关领域关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影响,在最近十几年以来,体育活动及茶文化理论的研究也慢慢地被体育学研究界所广泛聚焦。茶文化理论与社会体育教学直接相关的应用存在于五个领域:分别为体育相关企业领域、社区体育发展领域、健身参与领域、运动员成长领域和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

2.1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企业领域

将茶文化相关理论成果当中的社会关系理论运用在体育企业研究领域是茶文化相关理论宏观方面的一种研究方式,主要是采取了茶文化理论当中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内容。北体大的著名学者易建东教授则是能够比较早的把茶文化相关理论与体育相关领域相互结合并且进行深入调研的研究者,易建东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茶文化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中,完整而又系统地描述了茶文化理论对我国体育用品公司的广泛影响。他认为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需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茶文化可分为三类:纵向依属茶文化、横向连带茶文化、多向辐射茶文化,其中我们的多向辐射关系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所得到的茶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其次便是我们的纵向依属关系,最后便是我们的横向连带关系。刘河旺等研究学者们在他们的《基于企业茶文化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文章当中,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茶文化与体育产业集群的内部联系进行了深刻广泛的调研,指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中的茶文化充分展现了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与此同时体育用品的产业集群化又增加了体育用品企业之间的茶文化,并且能够非常有效地优化了企业内部之间的茶文化组织结构,为体育商品化产业的进步提供了更加优势的外部环境和机会。

2.2茶文化应用于社区体育发展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领域研究和茶文化理论中观层次的研究相结合,绝大部分是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的内容。刘艳丽、苗大培在《茶文化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文章中从多角度描述了茶文化理论与社区公共服务体育的关系,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现有的文化背景、制度环境下,在建立社区体育及建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体育公共服务组织等相关方面需要进一步使用茶文化理论。武建文研究员在他的文章《论茶文化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当中指出,茶文化应当充分结合物质和人力资源,茶文化理论视域下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促进着社区体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茶文化通过明确与社区体育机构这个共同体的认同感,帮助加快我国社区体育机构的成长。在武建文研究之后刘红存也发表了观点类似的文章,表示茶文化理论各维度中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网络都可以加快社区体育进步和发展。张宪丽研究员在他的《社区体育对茶文化的构造》文章中表示过,社区体育发展不但可以满足社区成员间的基本体育需求,而且促使社区体育群体之间的茶文化的增加。社区体育发展对社区成员之间茶文化的组成和构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人格性网络、削弱人们集体行动困难、发挥茶文化资源配置属性和形成社区互惠规范。

2.3茶文化应用于健身参与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应用于健身参与领域结合茶文化微、中观层次的研究,大部分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的相关研究成果。李洪君在他的《从茶文化的视角看村庄生活中的休闲体育》文章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们也逐渐参与各种休闲体育活动,这也是村民们的一种茶文化形式,促进其向上层社会流动是非常有利于的。赵栩博和张洪顺在他们的《从茶文化视野审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文章中指出,不同的学校要解放思想认识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是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利用学校的场地可以更加方便的为在校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场所,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增加自身的茶文化,寻找自身茶文化当中的社会支持,建立健全信任合作机制,进一步解决学校在体育场所开放利用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4茶文化应用于运动员成长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应用于与职业运动员成长领域中的研究和茶文化微观层次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则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个人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获取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厦门大学的徐延辉教授在她的《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的文章中,进一步分析了职业运动员的成功与否与其职业声望和茶文化当中的联系,她表示人力、茶文化互为先决条件,是职业运动员们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个研究发现对其他相关联职业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他还在《茶文化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出了茶文化理论的有效利用对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运动员们拥有良好的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帮助其有效利用社会关系中的力量促进运动员们个人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

2.5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们的就业研究是茶文化理论在其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中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内容。河南大学卢曙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茶文化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及对策研究》中对235名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后指出,茶文化的有效利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茶文化的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着学生就业机会、信息的获取,尽管普通毕业学生的社会关系十分薄弱可是体育专业的毕业学生相比较而言社会交往能力较强技巧较好,能够充分构建自身社会关系网络且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结语

当前,针对茶文化在社会体育教学应用的研究成果很少,即使寥寥无几的几篇研究文献,中心也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人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及社会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而体育活动与绩效相关联的文献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致力于从茶文化的视角去分析社会人的体育参与行为,于理论界来说不仅是一个新兴课题,也是茶文化理论与体育相结合的更深入探索。于现实考虑,从体育参与的入手去探讨社会人增加茶文化的方式也是为制定员工健身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王怀华 廖文豪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迎春.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82-284

[2]梁兰颖,陈芳.对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4.

第1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育伦理;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体育伦理思想,能较好地协调古人从事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利益关系,反映时代精神。 然而,进入高度发达的今天,以伦理道德为重心的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影响下出现了一定的弱化和衰退,严重地制约着现代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体育道德规范,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文化精神和历史渊源进行探析,并采取扬弃和内省的方式,实现体育伦理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创新。[1]

1 伦理政治型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

“一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产物。”[2]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专制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始终是以封闭、分散的自然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这种自然经济形态下,老百姓思想封闭,因循守旧,其活动基本限制在家庭范围内,从而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别强调宗亲血缘和家庭伦理思想。并散射开来,要求在整个社会建立一种有礼有序,和睦相处的人身依附关系,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

在政治结构上,至周朝起,中国封建社会就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就是以血缘家族为出发点,通过“家国同构”的组织建构和“由家及国”、“移孝作忠”的价值导向,达到族权巩固王权,宗统保护政统的目的。[3]表现为对内以血缘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序列,对外用分封制(姓氏和亲戚)和宗庙祭祀制度来维护和巩固统治。实质上,封建统治阶级大肆宣扬“家天下”“宗主即君主”思想的背后,只是借助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庭伦理和血亲道德对其思想的制约作用,使人们自觉遵守儒家的“纲理伦常”和“礼制”思想,达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由此可见,伦理道德在社会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最终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世间伦理纲常、现实专制统治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伦理性和政治性特征。中国古代体育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其说是被伦理政治型文化深刻影响,不如说古代体育已经成为一种道德教化、礼仪培养的政治工具:古代礼射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旨在“明人伦,知礼法”;儒家主张“文武兼备”,其目的在于提升道德修养,成为君子、圣人;武林各派首倡“武德”,以匡扶正义、捍卫祖国为己任;岳飞背负“精忠报国”之志,拼死沙场,不吝其生……[4]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伦理政治思想已深深渗透到我国古代体育中,使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处处体现“求善”“求治”的意蕴,表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精神。而古代体育过于强调其伦理内涵和政治功用,弱化了竞技体育应有的激烈、竞争的本质特征,与宗教、军事、医学等的紧密结合又加剧了这种倾向,后逐渐发展成为与西方体育风格迥异的“哲学体育”。

2 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2.1 天人合一—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 博大精深、意蕴深远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毕业论文 古代体育作为伦理、政治的附属物,始终以“天人合一”为思想主线,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也是古代体育活动的主体价值所在。所谓“损肤不孝”、“生以养存”,古人从事体育活动之目的在于修身养性、立身治世,与自然、社会保持一种和谐或稳态,体现了对人自身终极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体育的竞争和博弈意识,有利于培养运动员尊重对手、关爱生命的可贵品质,对中国体育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应看到,“天人合一”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内外和谐与平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力量、速度和高度等体育因素的追求,背离了竞技体育固有的竞争、拼搏的本质特征,促使古代体育活动朝着重道德教化,轻竞技对抗的方向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儒家“尚德不尚力”过于看中体育的政治功能,道家“尚柔守雌”而完全脱离社会,人们在儒道两家思想的交织影响下,往往安于现状、守柔不争,表现出与西方的武士精神、决斗风范大相径庭的大陆民族依附性特征,古代体育作为封建道德法则的形式而存在,则表现出了竞技性的缺失,表演性和技巧性的冗余,中国古代体育在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压抑下畸形发展,不可能全方位地走向世界。

2.2 和合中庸—以和为贵的处事准则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融会贯通,由此便形成了中华文化和合的思想观念。“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合”指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中华文化和合思想极具辨证思维,它积极地看待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差异和矛盾,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反映在体育伦理思想上,主张科学地吸纳不同流派的伦理精髓,通过异质文化内部的磨合、交融,达到外部的整体和谐。纵观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是以哲学文化为背景,儒道伦理共存互补为主线,援引阴阳五行说,兼揉法、墨、释、医诸家的伦理综合。体育伦理领域这种“兼容并蓄”的博怀,正是源于中华文化的和合思想观念。故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代体育伦理思想中,既重事功,主张“不仕无义”,又崇尚淡泊名利,行走江湖的侠义情怀;既倡导儒家“仁”“礼”伦理道德学说,又倾心于道家清心寡欲养生理论。

和合思想在儒家和谐理论中表现为“中庸”思想。硕士论文 中庸之道强调人和,反对纷争,重群体,重友谊,适用于人际交往的各层面,在古代体育活动也得到贯彻。传统养生要求“顺应四时”;蹴鞠力求营造“三朋和气满,入队笑声喧,四海人皆喜”的和谐氛围;太极拳要求身形“虚灵顶劲,尾间中正”,推手时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丢不顶”等,[7]正是这种中庸之道的直接反映。

因“天人合一”思想而生的和合中庸观念,对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建构具有双重意义:和合中庸思想注重社会的整体和谐,这对于中国体育形成团结合作、友谊第一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中庸之不偏不依,允之适度观念,限制了人格独立,约束了个性解放。古代体育参与者严守伦常之理、中庸之道,难以突破伦理道德的束缚,在个性上严重缺乏冒险、竞争、超越的精神,从而决定了古代体育始终缺乏“力”之美,最终发展成为与个性张扬的西方体育完全不同的体育形式。

尊德重礼—德礼并举的伦理规范 根植于伦理政治型

文化背景下的古代体育,始终把道德礼仪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实践寓之德礼的“准体育”,影射和强化了深刻的伦理内涵,培养具有理想人格、文武兼备、身心俱德的君子、圣人。

礼射是我国古代的习武礼仪活动。后经儒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思想指导得以重新整理和诠释,进一步强化了道德礼仪的教化功能。一方面,礼射继续保持了繁琐复杂的礼仪程序,体现了森严的等级观念。《礼记·射义》开篇有云:“古有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行乡饮礼,故燕礼者,所以明臣之义也,乡饮酒者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不仅如此,礼射还按照参与者的不同等级身份对配乐、侯(箭靶)、标准(父鹄、子鹄)等加以区分,旨在君臣父子,各安其位,即按既定的方针政策行事,达到明“君臣之义”和“长幼之序”的目的。[8]另一方面,寓教于射,重视礼射的道德教化功能。祖师孔子主张“射不主皮”,淡化射技的同时,重视射手的道德礼仪培养。提倡“揖让而升,下而饮”的爱人精神。孟子也指出“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从而确立了“正己从事,不怨他人”的体育道德。

武术是我国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一个全息影像。医学论文 综观古今所有门派都不约而同地默许和尊崇“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思想,把培养德、礼作为习武的前提条件,放在首位。而各门派的门规戒约和谚语格言中,都蕴涵了丰富的伦理内容。

武林门派要发扬光大,首先要精心择徒,而在众多入门标准中,犹以德性考察为重。少林强调“道勿滥传”,应传“贤良之人”;峨眉主张“不仁者不传”。练武以“德薄艺难高”为指导思想,把武德培养视作通向上乘境界的精神航标。这样督促练武者在修炼武功的同时,既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笃行儒家伦常之理,中庸之道,提倡忠孝仁义,贤良方正的道德规范。又培养谦和忍让,立身正直,取义轻利,守信重诺的侠义精神[9]。而德中必有礼,礼作为德的外在体现在武术活动中也留有诸多痕迹。习武者相见必抱拳以礼,若要切磋武艺,在交手之前必有“有礼”、“承让”之类谦恭语,且武术交手中通常不伤及性命,主张点到为止。

统治阶级倡导寓德于体,把礼的观念植入体育伦理之中,其目的是引导民众在学艺中培养和升华道德礼仪,在习武中尊崇和默许人伦规范,以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体育是中国封建道德体系的一个完整缩影,通过体育可以反映中国古代的道德观、伦理观与审美观。

德礼并举的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的同时,遏杀了中华民族的人格独立和拼搏精神,使古代体育活动从一开始就在人们的主体意识中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可能。而没有公平竞争的体育就不是真正的体育,古代体育在德、礼之双重约束下始终保持“准体育”状态,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2.4 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 儒家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要成为圣人并非易事,必须把修身作为安身立命,齐家治国之根本,努力实践“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的经世途径,力求达到儒家所倡导的“内贤”“外王”出入坦然的人生境界。

这种爱家及国的民族气节,在重视宗亲血缘,家国同构的古代社会,既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也能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敬仰和尊崇,故历朝历代都大力推行以修身为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治国模式,鼓励老百姓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影射了中国传统文化长久积淀的立德事功—经世致用的主体精神。

中国古代体育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极大的功利性。儒家主张通过个体的“身心兼修”以达到“文武兼备”的目的,进而提升到或仁或圣的状态;明代少林武僧为抗击倭寇,而抛开佛门戒律,大开杀戒,血染沙场;清末“少林戒约”后十条之首条要求习武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岳飞背负“精忠报国”四刺字,去抗击金兵,虽冤死沙场,但铸就了“忠君爱国”的千古美名,永为世人敬仰。

如果完全抛开阶级局限性,从这一角度来认识中国古代体育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古代体育伦理中蕴涵着立德事功的价值导向和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职称论文 集中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意识。古人通过武术抵御外侵,改朝换代,推动中华历史不断前行的同时,促成了民族主义体育思想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应认识到:古代体育所倡导的“忠君爱国”、“立德事功”等精神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社会里,“忠孝”思想是君权专制主义的伦理基础,“忠君爱国”无疑是“忠孝”思想的标榜和典范,古代仁人义士为了维护君主、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权利和个性发展,重复演绎“忠君爱国”的高尚节义,实质上影射了古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绝对的人身依附和盲从,而这种变相的精神奴役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独立意志和科学精神大相径庭。

古代体育所倡导的“忠君爱国”、“立德事功”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运动员获奖时复杂的情感体验和崇高的精神荣誉。也可以反思中国竞技体育大环境为何如此“沉闷”,中国竞技选手在世界顶级赛事上为何屡屡发挥失常等等,只因其背负太多的义务与责任。

以上从四方面揭示了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不可避免地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但谈古旨在论今,在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应扬其精华去其糟柏,使我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龚正伟,张子沙.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及现代转型[J].体育科学,2000,20(5):12-14.

[2]牟艳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2):130-132.

[3]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35-442.

[4]张新,夏思永.管窥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8-30.

[5]姜义华,李向平.中华文化读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3-27.

[6]戴有祥,张晓林.论武术文化中的传统哲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3):8-9.

[7]张新,夏思永.管窥中国传统体育伦理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