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设计思路

创新设计思路

时间:2022-09-17 22:41: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设计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设计思路

第1篇

关键词:船舶舾装;设计优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U662 文献标识码:A

船舶舾装工作在整个船舶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主体设备和舾装管件的安装、电气设备安装、船舶室内设备安装、油漆涂装、敷料绝缘敷设等。在现代船舶制造行业中,规范船舶舾装制度,制定标准化舾装流程,利用科学的舾装方法、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必定会使船舶舾装行业效率更高,质量更优,成本更低,综合性能更好。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船舶舾装的优化与设计。

1.国内船舶舾装设计现状

我国船舶舾装历史悠久,伴随着对船舶制造的需求不断变化,船舶制造工艺也日趋完善。但仍与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在舾装行业标准方面,目前我国的舾装标准仅相当于日本20世纪末的水准,落后的技术决定其标准相对较低,从而制约了我国船舶制造的发展步伐。我国传统造船技术模式为系统导向型造船模式和系统区域导向型造船模式。第一种模式包括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和整船涂装,第二种模式包括分段制造、预舾装和预涂装。我国现代造船技术模式包括区域、类型及阶段型造船模式和中间产品导向型阶段模式。前一种模式包括分段建造、区域舾装和区域涂装,后一种模式主要为壳舾涂一体化。随着我国对造船行业需求的变化,国内舾装发展逐渐呈现模块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左右便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后来在船舶的设计、制造、管理及维护各个方面都起着重大作用。模块化技术是将控制系统、机电装置系统、舾装设备系统及自动化系统等从整体划分到部分,从而优化整个建造周期,也使舾装过程更加标准、规范。目前我国造船的突出问题主要为生产周期长、效率低、成本大、工作环境差,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船舶舾装的发展。

2.船舶舾装的模块化创新设计思路

2.1船舶舾装模块化的设计特点

船舶舾装包括内舾装和外舾装两个部分。

2.1.1船舶外舾装的工程进度会受到总体装配进度的影响,因此,船舶外舾装就要完善设备的配套功能模块化,严格按制度执行。舾装设备的详细设计布置比较分散,且外舾装影响着船体的整体美观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需重点考虑。详细设计的布置图按不同的系统来分,主要有锚、系泊、舵系统、桅樯信号系统和救生消防系统等,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配备设备和布置方法。

2.1.2船舶内舾装模块化设计时一般考虑主甲板以下的舱室多为机械处所,不做内装,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重量,保证设备及管通的净空高度。但需对大型设备及高声源处所进行减振降噪、防火和隔热处理;主甲板上的居住区舱室、医疗间、公共处所等以内装围壁分隔,可采用复合棉板或铝质蜂窝板作为装饰材料;厨房及潮湿处所一般采用不锈钢或防潮型内装板。传统的现场拼装方法在生产节点和成本及质量上严重制约了船舶舾装的发展。因此,设计一种新的模块化建造方式来适应船舶舾装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2.2船舶舾装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应用

舾装设备模块化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备功能方面。子系统的设计是其中的重点。对于子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了解各个系统原理、功能、包括部件及与其他部件协同构成成体系统成分的方法,设计几个可行性方法,通过各个方案在系统功能、质量、协同性、成本预算方面进行比较,综合选择最优方案。在船舶舾装的设计中有着几个子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管通设计、电器设计、舱室布置设计和铁舾装件模块设计。在模块实施过程中,也包括多系统模块化设计、整体式单元模块化设计和集控室单元模块化设计等。

管系设计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管系原理设计模块、管路建模模块和生产信息提取模块。三维模式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船舶舾装设计的发展,设计时可应用Tribon软件进行三维建模。管系原理设计要综合考虑设计过程中的管材、阀门零部件等因素,管路建模模块主要是对综合管线的布置,使之具有立体直观感,使设计思路更为清晰,减少施工图纸的同时又缩短施工的周期,使效率大大提高。生产信息模块主要为生产信息的生成和输出,便于管路建模后的查看与编辑,同时,可以从模型中直接导出图和生成表格,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电缆设计模块主要为电缆原理图设计和电缆放样。电缆原理图设计过程可以方便调出电缆布放图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列表,在对电缆进行放样的过程中,电缆的具体路径及托架布置中可以调入船体分段、电器设备等,在检查线路联通性过程中非常方便。舱室布置设计过程中,通过软件进行绘制,设计将每个房间作为一个单位进行,同时各个设备的配套参数,重量重心一应齐全。各种铁舾装件的模块设计,是使之能够与相关模块信息能够共享,主要包括铁舾装件、扶梯及设备支架等的模块设计。以上每项模块设计都具有独立性,但又需设计相应的输入和输出接口。通过模块的组合配置来满足优化设计的目的。

2.3船舶舾装标准设计

由于船舶设计工程复杂,各个系统结合紧密,专业综合性要求较高,因此在设计相关研究的标准也显得相对复杂,包括相应的舾装托盘数据标准(其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舾装设计图纸目录标准、和舾装图纸编码标准。

结语

船舶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综合国力的强弱,在未来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船舶舾装的研究对整个船舶制造行业有着决定性作用。健全船舶舾装设计标准,完善舾装技术技术指导手册,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必定会使我国船舶制造行业更为精进一步,进而逐渐缩短与发达国家在船舶设计与建造上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董炜.船舶外舾装模块化设计应用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

第2篇

关键词:工科教学 创新 教学改革 多样化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在校期间受到很多理论知识、专业及技能的教育培训,他们较普通的人群有较大的创新潜能。开展创新教育是高等学校为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担负的责任。从总体看,目前高校的教学改革基本停留在认识层面或一些单因素的分析与实践,缺乏对影响学生群体创新能力的多因素、多环节、系统性的研究。笔者结合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对工科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重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管理、课外社会、科技、文体活动等。 创新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体目标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1]

二、创新教育改革思路的实践

1.把创新教育融于思想教育及管理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融入创新教育思想,在学生党课、团课学习中增加创新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我们在试点学院组织成立了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和科技创新部,制定了协会章程,各班委会配备了一名科技委员。创新协会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各类科技讲座,举办科技创新研讨会,定期组织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和设计作品展,使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的热情,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潜能,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创新活动。

2.把创新教育融入课堂理论教学

为了在课堂理论教学融入创新教育,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创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基于NX的CAE仿真》、《现代机床设备》等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及时引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学生奠定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平台。[2]

为了将创新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入到一般工程技术课程中,我们选择《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为示范,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改革,在课程中增加创新性课题的讨论课,鼓励优秀创新方案进行实际制作,推荐参加院校及省创新设计大赛,选拔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作品申报国家专利。改革作业模式,选择一些典型题目由学生组建测试系统,完成实测作业。

3.把创新教育融入实践训练教学

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课建设中加强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机构创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产品设计等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的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工程训练中心,从而强化了学生实际动手的工程能力培养,工程训练中心构建模块化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为全校学生提供了工程训练实践机会。在生产实习环节,选择东风汽车、灿坤集团、一拖集团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化知名企业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为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构筑工程背景知识。

4.把创新教育寓于趣味效应

利用课外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求是创新协会的作用,通过协会广泛吸收学生会员,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大型创新活动,组织优秀会员参加省内和全国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形成长效、规范的创新效应:“传帮带”效应、“趣味”效应和“主动”效应。

三、实践创新教育平台建设

实践创新教育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在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建设。[3]

在实验环节中,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试验,拓宽学生实验思路。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强调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模式,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上,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进一步对实验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认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环节,增加创新设计内容,做到科学选题。课程设计题目均应来源于工程实践,既要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使学生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工程设计思想和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改变现有的实习教学模式,改学生被动实习为主动实习。在实习内容上,增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内容:在实习方法上,由布置任务、完成任务、检查任务转为由学生针对实习题目提出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并在实习过程中解决各种随机出现的问题。学生作为主体经历查阅资料、方案设计及比较、方案实施及调试和目标实现及评价等工程实践环节。

四、小结

走改革创新教育之路是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曲折之路。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劲: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3篇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一定的科学推导方法,但很多时候都不能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将建筑设计智能化、科学化,运用可拓思维使其定量、定性。可拓思维主要包括了传导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棱形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等创新思维模式,这些创新思维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设计变得更为生动。建筑设计采用逆向思维模式可以使建筑设计打破常规思维,将原有的固定单一模式变得更具逻辑性,这样建筑设计就可以取得较大的创新。就我国当前的建筑设计情况来看,可拓思维已经充分应用到建筑的创新设计中。

2.逆向思维模式和建筑创新设计

2.1逆向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是可拓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突破常规,从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找寻出独特的方法以完成建筑设计。逆向思维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习惯与逻辑,虽然与常规不同,但是逆向思维模式却往往能给设计人员带来与众不同的观念和思路。逆向思维模式主要包括属性逆向、原理逆向、方法逆向以及方向逆向,这些思维模式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2逆向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就当前的建筑设计情况来看,逆向思维模式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逆向思维模式已经形式化,这对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建筑设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建筑设计在设计思路以及手法上并不是十分清晰,这时可以利用可拓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逆向思维,对建筑设计方法进一步优化。日本某建筑师在设计老年人住宅时便应用了逆向思维模式,他认为安装室内扶手易产生老人自卑心理,于是他巧妙地将扶手用装饰架和储物柜来代替,这样既可以起到扶手的作用,也可以避免老年人自卑心理的产生,这便是逆向思维的应用。

3.传导思维模式和建筑创新设计

3.1传导思维模式所谓的传导变换指的是一个事物变换导致另一个事物发生变换,由传导变换所引起的一系列效应便是传导效应。当某一个事物实施变换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传导思维模式,通过传导变换来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将传导思维模式应用到建筑创新设计中具有积极意义。

3.2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古代就开始利用传导思维模式来进行建筑设计,比如北宋丁渭造的皇城,应用的就是多级传导。当时皇城的由于烧毁需要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工程,工程浩大、资源贫乏、交通不便、运输困难都对皇城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丁渭便在实地考察后利用传导思维,将皇城大门前的大道挖掉,用这些土烧砖,如此一来便解决了运输困难的问题,最后的坑也用来做垃圾填埋,使垃圾有地方可以处理,这给工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可见,传导思维模式在建筑创新设计中具有积极作用。

4.逻辑思维与建筑设计创新

逻辑思维是人的主观意识所具体反映的客观规律性,经过大脑加工后,逻辑思维更具有指导意义,纵观古今,所有人类所创造的发明都是依托于逻辑思维,可以说,逻辑思维的运用对于科学的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现今的建筑有很多缺乏理性,在设计时缺乏最为基本的逻辑,导致建筑设计方案经不起推敲。因此在建筑创新设计中运用逻辑思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创新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掌握基本建筑工程素材后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理性思考,综合性分析影响建筑创作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这样才能摆脱固有思维的束缚,从而进一步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建筑的创新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意象出发,寻找到具有深度和特色的触发点,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又科学合理的方案。在建筑创新设计中,逻辑思维可以划分为三类:普通逻辑思维、形式化逻辑思维以及辩证逻辑思维。

4.1普通逻辑思维在建筑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普通的逻辑思维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初级产物,后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都是由普通逻辑思维发展而来的。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正是普通逻辑思维,普通逻辑思维主要是以建筑工程的技术条件、环境等因素作为依据,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进行建筑创新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同时也满足建筑形态塑造的需求。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例,其改造更新造就新天地,形成了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步行街,这种设计便是以普通逻辑思维为依托,先在周边建设优美的环境,利用建设的人工湖,提高周边的知名度,而后建设“翠湖天地”等住宅小区,最后形成集办公楼区和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区。

4.2形式化思维模式在建筑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普通的逻辑思维只是大众化的思维模式,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但是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普通的逻辑思维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就需要运用更高的形式化程度的逻辑思维模式。以我国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例,设计人员对建筑的外形设计提出来一些方案,但是人们很难根据方案想象出具体的设计效果,这时便采用了形式化思维模式对建筑进行分析表达从“水”这个概念联想到游泳中心,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4.3辩证逻辑思维在建筑创新设计中的应用辩证逻辑思维由黑格尔第一个提出,同时他也提出了相应的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形式和规律,在黑格尔开来,辩证思维的形式是同内容联系着的不可分割的形式,是以客观存在的世界的变化发展为基础的,辩证逻辑思维便是将人们的认识更为深入地应用到事物本质中。在建筑的创新设计中,辩证逻辑思维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逻辑思维内在矛盾时揭示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将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很好地展现出来,并促使它们彼此转换、相互渗透,这对于建筑设计是极为有利的。在建筑创新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辩证逻辑思维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同时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独特性与有效性。比如在错层住宅楼的室内楼梯设计中,传统的逻辑思维会将错层处的楼梯、栏板、平台栏设计成固定的形式,位置的选择也非常有限,但是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室内空间就很难得带充分运用,布置不合理,从而转变设计方案,将错层处的楼梯、栏板、平台栏设计成为灵活的,从而获得良好的设计效果。

5结语

第4篇

绿色设计概念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设计产生于20世纪80末,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绿色设计直接影响了当时国际设计的潮流。“绿色设计”在居室空间中应用,是指能够给居住者设计出一个健康、舒适、无污染的绿色生活居住空间。绿色设计通过对居室空间的布局的合理规划、装修材料的选用、家具材质的选择和自然元素的搭配等设计手法的应用,设计出符合人们生理、心理等方面需求的居住环境。

“绿色创新设计”在居室设计中应提倡适度装饰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都喜欢把新买的房子装修的面面俱到,用过度装饰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在居室设计中提出“绿色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在居室设计中倡导节约型适度装饰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需求下的居室空间合理的规划设计。

“绿色创新设计”在居室设计中的构思和实施

1.居室设计中的合理布局

通过在居室设计中运用绿色创新设计理念,设计师应对居室空间平面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进而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由于住宅是墙体的围合,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态,从空间的组织形式与设计上分析,合理组织与规划设计居室的空间,从而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空间环境。

2.绿色材料的使用

居室空间装修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有一些业主在居室空间装修中片面的追求“奢华”、“流行”,大量使用不可再生材料,这些材料过度的使用违背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往往会忽略了居室设计本身的内涵和文化的品位。绿色材料是指在满足居室设计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为原则,在居室设计中应充分注重原生态的材料选择,使居室空间环境变得更加健康、舒适、无污染。

3.绿色家具的选择

家具是居室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之一,大多数人们往往在选择购买家具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家具的样式、价格,而直接关系到人们健康的家具材料却被忽略,在购买家具的时候,应选用“绿色家具”,原木家具材料、天然材料、不锈钢、玻璃等材料都不含有损害人体的有毒成分,同时也可减少居室甲醛等有害溶剂的释放量。

4.自然元素的应用

随着人们居住空间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在居室空间中越来越重视绿色植物的应用,除其具有观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绿色植物具有环保功能。绿色植物可以运用在居室空间中各个地方,如阳台顶部可以吊挂一些吊兰、热带兰花等,形成阳台花园。绿色植物对居室的污染空气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它能够吸收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

绿色创新设计的展望

第5篇

关键词: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 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TRIZ理论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工业设计专业的科技含量,它面向更真实的制造业,让工业设计师摆脱了与工艺美术师之间的模糊概念。然而,受教学模式和招生范围的限制和影响,这类学生在创新思维的构建与实现上遇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不仅在于学生的美术基础、不完善的教学体制,而且在于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的交流障碍等方面[1]。本文就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性分析,结合TRIZ理论中的创新理念力求在教学应用中找到解决模式。

1.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教育模式和教育主体的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2]。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各级学校教育学生的共识,如今,实施创新教育的渠道包括课堂教学和互动网络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面授形式,学生可以在较为固定的场所接受教师的现场教授,教与学的活动人员、场所及环境相对固定,信息接收主体较为单一化。另一种互动网络教学尤其是现在提倡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给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MOOC的理念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将传统课堂与单向网络课堂融合,大部分课程由世界著名学校的教授提供,学员来自世界各地,教授采用教学引导性授课,课程中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都能产生互动讨论,其中也引入设计作业及考试机制[3]。这种创新型教育模式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加速高等教育创新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2.TRIZ理论的应用

TRIZ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及其团队在研究世界各地超过250万份专利的基础上发现的这些发明背后的规律。TRIZ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为解决矛盾的设计不是创新的设计,设计中不断发现并解决矛盾,是推动产品向理想化方向进化的动力[4]。TRIZ理论以自然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为支撑,形成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40条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标准算法(ARIZ)、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为主的理论体系。TRIZ理论是一种解决发明问题而最终实现创新的方法,也是一种分享无数发明家的知识与经验增强工程人员创新能力的方法[5]。

TRIZ理论不仅为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TRIZ理论为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主体即接受课堂教育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有利于创新的重要思路和工作方法,学习、熟悉、领悟并应用这种方法将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3.结合TRIZ理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TRIZ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是推广和应用以TRIZ理论为导向的创新方法,化解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矛盾,构建新型的理想解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多元化的技术型和技能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模式构架中主要包括五大平台即教学培训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实践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平台和产品孵化平台,整个培养模式以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应用资源、专利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在校师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探索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1)教学培训平台

教学培训平台中培养对象包含教师、学生及企业相关技术和设计人员,结合TRIZ理论推广创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其中,高校的教学培训主体主要是教师群体,尤其是分专业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教学法设计,TRIZ理论与创新思维等专业性较强的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同时,结合目前热门的MOOC的资源,总结出一套可持续性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真正做到教与学互补。其次,学生群体是创新思维训练方法的直接受益者,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及方法学习能更快理清设计的思路,梳理设计的脉络,突出设计的目标,明确设计的定位。此外,面向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主要是传递TRIZ中创新设计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交互平台

信息交互平台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拓展教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教学者本身提出了最具挑战的课题,无论是微课堂、可汗学院还是MOOC,模式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在新模式下,教师为一节课要花比传统课堂上更多的精力。互通教学理念可以改变专才教育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太窄,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市场需要,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现状。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通识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习过程需要互动的环境,网络互动式教学方式是需要打破地域,意味连接不同的空间,实现视频教室的概念,这是目前信息互动平台与传统教学互动方式互补的良好契合点。

(3)实践创新平台

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及生产实习等环节应用TRIZ理论中的创新方法是教师不断进行创造性教学,学生不断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自2011年我系增设《创新设计》系列课程以来,围绕创新思维方法训练、机械创新设计等内容开展了一系列TRIZ理论应用的扩展培训,教学效果显示,改善了工科学生设计理念单一、设计思路狭隘、形象思维缺乏等诸多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找到了进行创新设计的突破口,而且提高了对工业设计的兴趣和信心,还激发了学习热情。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加重视设计主题的创新性,能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实现从创造技法、创造观念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整个教育模式的创新。

自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新杯设计大赛、工业设计协会和企业品牌命名的工业设计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在创新理念学习上的效果,弥补在创新表现手法上的不足,促进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和应用。

在科研实践方面,自2010年以来,工业设计系先后申请立项了多个省部级科教研课题,独立承担了多项京山轻机等中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设计项目,在各项课题及项目的申请、立项、调研、资料整合、设计方向和思路的确定及设计方案的提出等各个环节中,一方面考验了教师在科教研及项目设计中的主体创新实力,另一方面采用以学代教、以学促教的方式向学生真实展示TRIZ创新设计理念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由此带动产学研的协调发展。

(4)知识产权平台

TRIZ理论来源于专利、服务与专利。建立知识产权平台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对自主研发和校企合作的创新设计项目通过专利申请的方式实现保护的目的。自2012学年开展创新思维系列课程训练以来,学生对专利申请的认知程度逐步提高,在我的指导下先后共申请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也为校企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机会。

(5)产品孵化平台

产品孵化是创新设计实现的利器,是增加设计体验的重要程序。通过校企合作,我们的设计可以缩短孵化周期,更高效地检验产品的性能,甚至可以接受市场的考验。产品孵化平台的构建能弥补在学校教育中理想设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从更加理性和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产品孵化的顺利进行是构建创新型设计人才立体框架的重要举措,它为创新设计成果的转换和最终实现提供了更有力的载体,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结合TRIZ理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入的,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体现在五个构建平台的相互促进、互通互动的特点上,以教与学为手段促进创新应用。而且以工科工业设计为例对其他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结语

通过构建与TRIZ理论相结合的工科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不断发现并解决传统教育矛盾,推动教育方式向理想化方向进化,以推行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教育为基础,以信息交互为媒介,以教学实践、竞赛实践、科研实践为纽带,以专利保护和产品孵化为目标,有效地进行资源整合,让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以TRIZ理论为先导的创新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学生和企业参与创新、实践创新的热情,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兰.理工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J].教学论坛,2010:161.

[2]迟晓星.课题是教学方法结合TRIZ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实践研究,2012,10:241.

[3]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6-18.

[4]杨清亮,发明是这样诞生的――TRIZ理论全接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8-9.

第6篇

关键词:创新;机械工程;设计开发;研究

现阶段的机械工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占据有利条件,不仅是对设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需要设计人员引入创新性的思维。因为只有走在不断开拓进取的道路上,才能够使得机械工程设计越走越远。所以在机械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创新,不断对设计人员自身思想提高。

1创新设计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是一种潜意识中思维,它有下列特征:(1)开放性,开放性是相对于封闭性来讲。封闭性思维是我们常说的传统思维方式,不知道变通,一味的沿用老一套,因此会抑制创新的发展。开放性思维不同,他就是要跳出传统思维的限制,敢于面对传统思维的挑战,往往走在改革的前端。同时创新设计又具有约束性,因为机械工程的设计必须在多种因素的限制下进行,其中包括知识水平、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等发展情况,除此之外,还包括环境、文化底蕴等外界因素,因为机械工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真实存在的基础上才可以,就好比永动机的发明在理想中是可取的,但实际中根本无法实现,所以等等限制要求就给机械设计画上了一个圈,人们的设计以及创新构想就必须建立在圈内,否则构想出来的机械没有可操作性,白白浪费了时间。(2)创新思维要求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在对于创新技术是最不可取的,只有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才能独树一帜,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3)创新思维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直觉与灵感上。所谓潜意识是指设计人员对产品的不同方面的猜测和摄像,是一种灵感一现,是一种直接的洞察,潜意识的灵感思维虽然短瞬即逝,但他在人民脑中却又是反复出现的,与无意识不同,灵感思维是由人们的潜意识与显意识多次叠加思维而形成的,是长期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的一个必然阶段。(4)创新思维是矛盾的结合体,创新思维需要严谨的思维,是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是有序进行的。但有时创新思维又不需要严谨思维,不经意的灵感就可能推动创新思维的进步。

2创新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同步

机械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是设计能否迈向成功的关键。这里提到的创新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简单构思,不仅对基础知识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经验的考量更深,两者对于创新缺一不可。因此,在机械工程设计中,需要对机械设计从业人员进行思维和精神两方面的培训。中国有句流行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在设计中亦如此,想象力有多大,创新就有无限可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创新想象力与现代化设计理念的联合必定会对传统的设计思路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以及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想象力在机械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如果设计流程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设计就难以进步。创新思维不是逻辑上循序渐进得到的,而是通过形象化构思和想象得到的思维形式,在一定方面上要能够更好的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掌握。同时,要想在机械工程领域成为优秀的设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着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对于从业的技术人员的要求可以总结为:首先,勇于挑战,勇于面对传统机械工程设计带来的所有挑战,主要是体现在熟练掌握常规的工作模式下运用创新性技术手段,针对以往的工作模式的深化改革。第二,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如何保证设计出来的机械工程更有操作性和实用性要比盲目的毫无科学依据的创新要重要。第三,要学会跳出传统的片面思维,进入到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不断的发展和寻找。创新思维是创新设计的灵魂,创新设计的动力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在思维上属于一种向目标前进奋斗的努力和下意识努力联合,这种结合可能会在一方面大幅度提升人们对于创新的认识。下意识的行为往往是没有界限的,同时也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但这种行为有时会在脑海中重复出现,就好比某一天你突然感觉某一场景似曾相识,就好像是昨天发生过一样,实际上就是你的潜意识在作怪。但是这种行为的产生也是要以知识为基础,加上之前积累的经验与方法,重复着某一项工作时,就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灵感。但这种灵感又离不开人们不断奋斗的努力,其实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不无道理,只有在人们对一个缠绕很久的问题长期进行着攻克时,才会有闪现灵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潜意识能够拓展设计人员的思路,就像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一样,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机械工程创新设计的研究对象

创新思维与创新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仅仅获得知识与经验,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最终追求。创新是建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因此创新设计为机械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机械工程的自动化也会向前迈进一步。在专利产品技术不断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机械工程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步提高,也有利于养成设计人员在创新设计方面的主动性以及技术能力上的务实性。[1]创新俨然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如何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在机械工程设计中,进一步革新技术,提升技术应用的水平也是创新设计的研究重点。现代社会的机械工程,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因为计算机能够运行复杂的程序进行分析数据,有效的节省了时间,由于计算机精密的程序软件,可以对传统工程设计进行改进和调整,这些都是传统机械工程无法完成的。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合理的将机械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设计质量[2]。并且由于机械设计的创新需要,目前来讲最合理的方式就是设计人员与计算机技术的搭配,可以说,设计人员灵活的创新理念配合精密的计算机技术,才能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

4相似思维对创新设计的影响

世界上一切物体运动的轨迹都存在着相似性,只是相似程度会有所不同。因此相似思维对于机械工程设计来说十分重要,相似思维是针对机械工程设计产品进行更深层次的衍伸,是再次的研究及开发。就像在一般情况下,将设计完成的产品进行尺寸的变型,就可以得到全新的理念。在机械工程的研究设计中,对不同产品之间进行相似性的对比,更能抓住产品的本质。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在工程设备、工程系统以及工程建设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的。比如在进行整个工程设备的研究,如果基础功能进行划分,可以找到相似的启动系统、维持系统及执行系统部门,但这些相似的系统组合起来,又会得到不同的设计产品。这说明,本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同时也会有差距,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科技学术不断提高,设备在功能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本质是不会改变的。[3]因此在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时,抓住了相似规律,就很容易在机械工程中进行创新设计。

5结束语

机械工程设计中的创新意味着扎实的工作,不能盲目。创造力不是凭空妄想,既要有专业知识积淀,又要有突破常规的勇气[4]。努力地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技术的不断改良,为机械工程设计开发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刘阳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克非.试析创新思维在机械工程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高志.机械创新设计[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包装材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0-02

一、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思路

1.建设思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把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过程并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以上的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只能比较教条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融汇贯通,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随着测试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特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来进行改革与创新。

2.改变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形式上,改革传统的验证性、演示性、参观性的单一实验形式,增加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的实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对实验设备和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实际锻炼。(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学校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内完成。没有的设备,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到企业实验室或者展示厅完成实验教学。在近几年的包装材料测试实验教学中,我校与兰光、标际等企业合作,带学生到企业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企业实验室设备先进,种类齐全。该部分由企业工程师来进行讲授,把新的测试原理、分析方法结合新的设备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融汇贯通,并通过动手能力消化理论知识,进而掌握新的测试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2)让学生参与测试设备的设计过程。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跟校内老师共同研发新设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把研发项目转化为校内的挑战杯学术竞赛,让学生参与到研发设计过程中,进而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空间,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并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及综合设计能力,对以后的实际操作也有帮助,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从而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虚拟实验教学内容。包装材料测试实验教学的内容涵盖的范围很广,一些大型实验设备由于经费条件的限制,不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当今计算机辅助系统CAD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虚拟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例如运输包装件的静态与动态测试,其测试项目比较多,而且设备比较大型,价格昂贵。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借助ANSYS、MATLAB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并结合CAD技术,建立分析模型,对系统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包装优化设计。利用CAD系统,再现包装材料测试中的各种工作原理、模拟工作流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网络虚拟测试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对包装材料测试实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节约了资源,有利于提高科研的效率和效果。(4)设置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针对具体的测试或设计对象,自行确定测试项目或设计方案,并分析处理结果的实验。如《某品牌饼干的结构设计与运输包装综合设计实验》,要根据饼干包装要求设计外观结构、内包装、中包装、运输包装、堆码方式等进行设计,并对包装选用的材料进行各个项目的测试与分析,对包装箱体进行压缩、堆码等测试与分析,对运输过程中静态及动态的测试与分析。从而使设计方案得到最优化设计。通过这类型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利用专业软件或测试仪器,通过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掌握对具体包装产品进行包装测试与优化设计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考核评定系统的改革

新的考核机制必须将重心从单一的对实验报告结果的评估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分析总结能力的综合考核,逐步建立起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考核评定系统。考评的内容和方法依据实验教学的不同环节做相应的调整。

校内专业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考核分别从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考核,综合分析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校企合作专业基础性实验教学的考核可以在校内考核内容基础上,加入企业工程师对学生的评价,按比例综合后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对于学生参与测试设备设计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学校的挑战杯学术竞赛,都会由专家组对挑战杯项目进行评奖,参与设计过程的学生,可以相应增加实验成绩,如果获得奖项,实验成绩按对应等级进行评定。这样的相应加分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实验的兴趣。

创新设计综合性实验是对学生综合掌握专业知识进行测试分析的训练,实验考核的内容以能力测量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测试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内容,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把实验报告、操作过程、分析与讨论有机结合起来,各部分按比例进行考核,并考核比重要合理。

三、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多是“以老师为中心”,平时实验室只是对老师开放,学生只有安排实验的时候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实验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常年堆积。就算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每个实验都是以小组进行,一般为3至5名学生为一组,学生多,场地小,很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操作实验设备。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预约、制约实验项目,将包装材料测试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老师将实验项目布置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创新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044-02

1现代设计的定义和方法

现代设计是把传统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作为基础,把计算机的应用作为标志,是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新型设计技术。目前,现代设计已经逐渐发展到产品规划、产品制造、产品营销、产品运行、产品回收等各个层面,除开传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外,与设计相关连的技术和学科,特别是自动化的技术、制造工艺、材料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系统的管理技术等在现代设计中也是十分必要的内容。现代设计的方法是对把产品作为目标的知识的总称,其涵盖的内容和方法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可靠性的设计、优化的设计、有限元的设计、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价值工程等。

2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技术,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用品和工具,工业生产中所需的各种仪器和设备等都和机械设计紧密相连。在机械设计中,主要把机械设计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产品规划的阶段;②方案设计的阶段;③技术设计的阶段;④制造和试验的阶段。

3机械创新设计的思路

机械的创新设计是设计者在对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使用现有的科学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从而设计出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的产品。在机械创新设计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对机械产品的创造模式、机理、方法、过程等进行探讨,通过对机械产品的程式化、算法化、符号化、定量化来强化机械设计的质量、效率、可靠性。虽然机械创新设计要基于机械设计的传统方法,但是机械创新设计更追求创造性,因为要加强机械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强调设计的创新性。在机械创新设计中,虽然设计的投入只有产品总投入的5%,但是设计的决策在产品投入中占70%。由于在设计阶段就要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成本、质量、维护等因素进行确定,且创新设计不仅是关于产品使用周期的设计,还是关于用户和市场的设计,因此只有通过机械设计的创新才能使机械产品具有更加良好的竞争力。机械的创新设计不仅繁杂、耗时、费脑力,还紧张、繁重、费体力,要有效地提升创新设计的效率,就要使用科学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而设计的自动化便是创新设计的理想目标。在机械的创新设计中,其科学性一方面可以让设计者从系统的层面认识设计,从而有效地避免不良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设计工具的寻求愿望,因此机械创新设计不仅是设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更是机械设计中CAD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现代设计创新的研究

机械创新设计是在设计者对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使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创造性的构思,从而设计出实用性、创造性、新颖性的产品。机械的优化设计、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有限元设计、系统设计、创新设计等形成了现代设计的系统方法库,且现代设计对利于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学科不断吸收。专家系统、思维科学、人脑研究、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使创新设计在机械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因为不仅专家系统、思维科学、人脑研究、人工智能等已经给创新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创新设计的发展还能促进创造思维的机理解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机械的创新设计中,创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完善机械产品的经济性、技术性、适用性、可靠性;②设计和创造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的新产品。在机械的创新设计中,其关键的核心主要是对机械产品的创造模式、机理、方法进行探索,并对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进行定量化和程式化。

5现代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设计是把分析软件和工程设计作为基础,把计算机作为工具,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的新型方法。ADAMS、PRO-E、SolidEdge、I-DEAS、UG、SolidWorks、NASTRAN、ADINA等都是现代设计中使用较多的分析软件。现代设计的方法中,在使用分析软件和计算机的同时,要遵循常规设计的内容,且在现代设计的方法强调中,不能忽视了常规设计的重要作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较多,且涉及学科较广,虚拟的设计、优化的设计、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可靠性的设计、并行的设计、有限元的设计等都是现代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设计方法。由于现代设计方法的通用性较强,比如:在优化的设计方法中,其理论基础不仅可以在机构的和零件的优化设计中使用,还能在建筑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领域中使用,因此现代设计的发展较为快速。现代设计发展迅速的表现如下:1、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的并行发展。2、机械的优化化设计和优化设计。3、机械的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设计。4、设计过程更为数字化,既要对工程中确定性变量的数学建模和描述进行完善,还要对非确定性变量的数学建模和描述进行研究。5、设计过程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不仅要对各种方法库、数据库、知识库进行研究、健全、发展,还要对商品软件的研发自学习、自适应、自编程,例如:对信息、数据、知识获取和处理技术的研究。6、对多目标和不可微模型进行优化、对工程的不确定模型和动态的多变量进行优化等优化程序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并且优化程序和优化方法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对广义工程系统领域的优化。7、对网络的协同设计和并行设计的技术研究、方法研究、软件研究。8、对仿真虚拟的试验研究、对虚拟设计的研究、对快速形成仿真虚拟的研究,这种研究是把计算机的仿真作为研究基础,集智能技术、人机工程、成形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电传感的技术、并行工程、材料、计算机的图形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9、对CAD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的研究,在CAD技术的研究中其关键内容是对功能性较强的商品软件进行研发。10、对微型机电系统的应用技术、设计方法、设计理论进行研究,例如:智能计算、纳米技术、微型机械的系统和微型机器人的系统的设计与计算。11、对关于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例如:对绿色的产品进行设计、对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进行设计、对产品的可回收进行设计等。12、对基础的设计理论和共性的设计技术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学忠.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创新设计中的研究[J].硅谷,2010,(23):98.DOI:10.3969/j.issn.1671-7597.2010.23.083.

[2]鲁绪芝,赖惠芬.基于现代设计方法学的机械创新设计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7,(7):111-113.DOI:10.3969/j.issn.1671-3133.2007.07.035.

[3]武丽.机械产品的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184-185.DOI:10.3969/j.issn.1674-098X.2008.33.147.

[4]李旭.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15,(5):199-199.DOI:10.3969/j.issn.1009-3788.2015.05.146.

[5]罗煜林.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4,(9):83-83.DOI:10.3969/j.issn.1671-2064.2014.09.061.

第9篇

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

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专业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2000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性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系已有4名“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行创新技能培训

教育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竞赛为中心,

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校成立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广东省和全国的多次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在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获奖3项;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2项;在中南地区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2005年获得广州赛区3项一等奖,选送到广西参加中南六省选拔赛获得2个一等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组获广东赛区三等奖。CAD协会的比赛作品有9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良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这种实验管理模式的意义还在于:(1)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3)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4)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系统地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第10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机械制造是我国重大生产行业之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1]。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机械制造大国,在机械结构设计上却欠缺太多,很多机械制造都是模仿其他发达国家的机械设计工艺来进行生产的,虽然一些机械结构设计也发生了改变,而从本质上却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动,缺乏自主创新设计,一直引用技术会造成我国的机械结构设计会随着发达国家的后面走,无法将其真正的超越,而且,很多机械企业认为创建机械研发中心较为奢侈,这样的思想很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机械制造大国,不能仅将目光停留在机械的生产制造中,更应将目光放在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上,同时要保证机械设计创新不能过于死板,单纯的按照其他机械设计进行修修改改的很难从实质进行改变,需要从机械结构、系统等全方位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机械结构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才是机械结构设计创新发展的根本,而且,通过不断的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更有利于早日超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机械科技水平,从而成为世界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的“领跑人”。

2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应切实的走上创新道路,按照科学理论的推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设想、勇敢去实践,这样才能实现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目的。变元法是机械结构设计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变元法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能够给设计人员带来一定的创新思路,主要是对产品的关键点进行考虑,再对各个关键点的设计进行论证和调整,从而实现对机械结构设计方案的调整,去除以往机械结构设计的老套方案,提升机械结构设计效果,达到对结构设计的创新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2.1尺寸的变元

机械结构设计中涉及到的零部件较多,而且,各项零部件结构的形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每个机械结构尺寸、形状等参数都会根据机械使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从而实现机械运行的相应功能[2]。利用变元法对机械结构各个零部件尺寸进行变元设计,实现对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优化的目的,不断的提升机械的运行效果。另外,在尺寸变元的基础上,可以对机械结构形态、尺寸等进行创新,主要结合机械市场的发展形势、机械的使用趋势等来实现对机械结构的创新目的。

2.2材料的变元

机械结构设计中应用到的材料种类极为繁多,各部分结构都会结合使用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原材料制成,而且每个零部件材料加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样材料在加工不同零件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加工方式,而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合理的加工方式来将材料的最佳效能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3]。变元法中所提到的材料变元,主要根据对材料的变元方式来实现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例如,在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想得到理想的刚性材料的作用,需要将这类刚性材料应用到相应的部件,也可以说,对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能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说,在对机械结构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材料的性能发挥,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2.3工艺的变元

加工工艺技术对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有着极大的作用,机械的任何结构在完成理想设计之前,都必须有着可靠的加工工艺作为支持,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机械结构创新的效果[4]。变元法中所提到的工艺变元主要是根据工艺技术选择的不同,来实现对各个元器件产生相应的作用,从而实现对机械整个结构产生作用。工艺手段与结构尺寸、材料性能等变元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艺手段选取和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机械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因此,机械结构创新设计必须对工艺手段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新颖的工艺手段来确保机械结构设计的创新性。

3结语

第11篇

设计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创新”就意味着前进,如何开拓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做好设计需要探讨的问题。

思维方法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而创新设计中的思维方法指的是以创新设计为目的思维过程。

1.创新设计思维方式形成的条件

1.1知识的积累

任何一项新的设计,即使有独特的创新,同时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提高所得的。所以,多阅读收集资料,观赏评介作品,都为创新打下了基础。

1.2学会运用知识问的作用

我们需要学会,把已知的信息关联起来,这样就加大了信息间的作用,也就增加了灵感源与其他设计要素发生联系的概率,创新思考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2.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

2.1灵感型思维

灵感来源十分多样化,它是一种可以从一切可听、可见、耳闻的世间万物中收集素材、获取灵感并经过提炼、加工、升华的创作思维方式。

2.1.1自然景物: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湖光山色、绿树丛林、风和日丽电闪雷鸣等大自然的景观、事物都是我们灵感的来源,如图2-1。

2.1.2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研究和积累,如绘画的意境音乐的旋律、舞蹈的刚柔、雕塑的立体、文学的境界、摄影的技艺、建筑的挺拔与气势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如图2-2、2-3,图2-2是伦敦建筑师Julian Hakes设计的一双鞋子,该鞋的最大特征就是没有鞋底。设计师将这个问题的探索转化为进行桥梁设计时的方式,对各个受力进行分析,在把玩材料的同时寻找最简单,精美但充满诗意的方式来对力加以表现。整个鞋像一条挽在穿着者脚上的带子,通过形状实现对脚前掌和脚踝的支撑,而脚本身变成了连接两部分的桥梁。整个鞋体由碳纤维支撑,在与地面接触的地方使用了橡胶而在与皮肤接触的地方使用了皮革。

2.1.3民族文化:世界各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地域特点、风土人情、服饰风格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如图2-4。

2.2主题型思维

根据已确定的设计主题、风格定位、结构、工艺要求来选择再造所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的创作思维方式。

主题型思维要求创作者必须熟知材料的性能,掌握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术,才能将所需要的面料再造作品精工制作出来,如图2-5、2-6 o 2.3应用型思维

依据现有的材料,遵循一定美学法则,即兴发挥的创作思维方式。

应用型思维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因此能充分挖掘创作者的内在潜质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驾驭设计作品。

3.结论

鞋的发展历程经过无数人的研究、创新,要想有所突破就要关注生活细节,珍惜每一次的体会,学会打破传统,认真体会感受,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创新,这样可以避免思路闭塞、思维僵化。让我们学会对异类文化的宽容、对生活的好奇,放眼四望,来激发我们创新设计的思维。

第1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综合素质 电子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35-02

由于理工科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第一课堂不同,武昌理工学院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设置了不同培训方向,其中电子创新设计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法,以项目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电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

一、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一)电子设计项目制作团队合作模式

对于一个开发项目来说,涉及众多的知识领域,实现优势互补,缩短研制开发周期,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尤为重要。

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创新设计培训每年度招生近200名,每三个人一个组,共同完成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项目。培训周期为两年,一个年级选拔一名班长,负责协调年级技术交流、日常事务工作。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电子设计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实际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组成不同的小团队。

(二)团队协作精神与能力培养

1.小组的团队合作培养。第一年度的培养,是进行基础性项目的制作,目的为夯实专业技术基础,要求三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技术难点共同讨论解决,新的知识点共同分享,进行技术互助,实现共同进步。

第二年度的培养是进行专业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制作,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由于专业知识深度加大、知识面要求更广,项目的制作只靠一个人是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这时就涉及团队的分工与合作。项目下达之后,三人团队必须讨论方案的选择与合理性分析,项目的模块划分,人员的分工,模块接口问题可能性与处理预判。

2.年级团队合作培养。每一个年级建立一个QQ群,选拔年级班长作为群主。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可以在群里进行咨询与探讨,找到好的项目方案、问题的解决方法、好的知识点可以在群里共享。

定期进行项目总结。每一个培训项目完成之后,集中整个团队,由指导教师或者由班长主持,进行该项目的总结分析。小组三人要撰写总结报告,陈述完成此项目中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作品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由于基础、时间等原因暂时无法完成的部分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3.大团队合作培养。学校电子设计培训周期为两年,经过一个年度的培训之后,高年级的学生基础扎实,具备了一定的项目制作经验;这时低年级的学生进入第一年度的培训,可让高年级的学生加入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中,回答低年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高年级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时,低年级的学生可进行旁听,这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增强自信心,提高兴趣与热情。

建立电子竞赛QQ总群,将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每年不断充实。这里面的学生绝大多数在电子设计研发部门工作,能使这个群成为一个电子创新设计技术的讨论、学习与支持团队。

经过近五年的规划与努力,学校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的团队协作氛围非常浓烈,而这种良好氛围将驱动学生对这个团队的认同感,使他们互帮互助,一致向上。高年级帮助低年级,低年级成长后再帮助之后的学弟学妹,一届一届流传,已成为实验室的传统。这个团队将不断壮大,团队协作精神将不断发扬。

二、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精神的培养

(一)电子设计特点

首先,电子创新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电子设计项目最终的体现为作品,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最终的发言权在作品,而作品的完成需要理论知识的大力支撑,有好的理论才可以完成一件好的作品,而有好的理论没有好的实践能力也不可能完成好作品。

其次,电子创新设计作品应用于各行各业,应用面广,设计时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技术就很强。所以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全面。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投入实验室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实验室需要规划好培养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根据电子创新设计的特点,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强,参加的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潜在品质。在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班的招生时,公布的招生条件很简单:对电子设计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从招生的第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想有大的回报,就必须有辛勤的付出。

2.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能力,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培养内容与培养进度上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布置的项目内容在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努力和团队的协助是可以完成的,当然学生是比较辛苦的。以项目的制作过程、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精神,淘汰掉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学生。

3.第二课堂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学生还有第一课堂课程需要完成,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每二课堂的电子创新实践,也需要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的支撑,如果在第一课堂中出现挂科的情况,学生也将会被淘汰出局。

三、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

(一)沟通、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要理解队员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方案、技术清晰地表达出来,与队员进行沟通,再进行取舍与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

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中,学生完成的是相同的项目,有顺利沟通、交流与表达项目的基础,同时,实验室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表达的条件。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1.组与组之间的项目总结交流。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培训初期由指导教师主持,进行项目的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根据考察需要,轮流指定每个小组中一名学生上讲台,主要完成以下陈述:项目的要求,本组的设计方案及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作品的亮点或创新点;遗留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小组中其他学生在前面学生陈述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在陈述过程该组学生会接受其他组学生的咨询甚至质疑。指导教师作为主持可适时地进行指导与点拨。

在项目总结分析会形成习惯之后,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作为主持进行项目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即可完全作为一名旁听者。

2.专题交流与授课。其中一种形式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题授课。指导教师指定两位高年级学生合作授课,一个主讲,一个助教,授课的内容为新型控制开发板、高年级完成的经典项目等。另外一种形式是面对整个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团队。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专业特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如让控制类的学生讲算法专题,信号类的学生讲授无线通信专题等,在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主讲人的能力。

3.积极参加其他锻炼机会。武昌理工学院每年举行成功素质展示节,展示在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成果。电子创新设计培训学生每组完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指导教师并要求制作者撰写解说稿,完成项目简介稿,进行现场解说并演示,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结论

该论文探讨与总结了作为第二课堂的电子创新设计,在提高理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分析并阐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方法。武昌理工学院电子创新设计通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经过培训的学生不但在专业素质上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竞争力加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试行办法[Z].武昌理工学院教字〔2011〕90号.

[2] 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3] 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