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师音乐论文

幼师音乐论文

时间:2022-05-16 22:14:48

幼师音乐论文

第1篇

一、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教学"文本"。

教学文本,即教材,由课程政策文件、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料构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学文本"最主要指的是音乐活动中教师使用的音乐材料。在近十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待教学"文本"——音乐材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基于"音乐知识本位"的文本观

知识本位的教学文本观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把知识传承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被看作是一个等待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灌输。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更注重让幼儿通过图谱,动作或其他形式学习音乐作品的结构,并且特别注重幼儿对作品的名称,作者等知识点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知识被分割成零散的"碎片",这种以教师为主的独白式教学,活动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而忽视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仅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长期以来,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教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

(二)基于"音乐能力本位"的文本观

能力本位的教学文本观强调通过教学文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确立了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与快乐为核心的课程思想,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 强调"音乐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种审美感染的过程。"将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审美式的体验、探究、表现和创造。在这样的文本观影响下,教师们注重了幼儿的对音乐的感受力,多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或游戏等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加强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但是这种教学往往由于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欠缺,造成活动中主要注重了幼儿体验方式的多样,而忽略了这种体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对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停留在了先层次的感官刺激上,甚至过分的追求教学手段的丰富还会降低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对幼儿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聆听音乐的能力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把握音乐教学的常规,使教学活动常陷入一种混乱状态,进而导致了诸多的无效教学,孩子的过度兴奋使教师变的很被动。培养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变成了幼儿在音乐中漫无目的的瞎想和乱做, 课堂上看到的"小班乱跳,大班乱叫",更使幼儿误解为"随意胡闹"就是创造。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

作为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保育的任务,五大领域的课程有要求教师需要多方面的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每个领域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好事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艺术领域的活动,更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如何将音乐活动变成音乐与教师和幼儿的一种对话,仅仅懂得一些皮毛的艺术技能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为幼儿教师的艺术课教学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一)架设幼儿与音乐对话的桥梁

在教师对音乐有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变可以开始设计教学活动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架设了从艺术家到艺术作品到幼儿之间的桥梁,使幼儿情感体验上的模棱两可降低到最低限度,铺平了儿童通往音乐世界的道路。其实音乐本身到底描述的是什么,或者是哪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创作的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怎样通过活动让他们获得对音乐基本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幼儿和音乐建立对话的基础,这些对话所产生的经验对幼儿以后能否理解和喜爱音乐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分析音乐的能力 、表现音乐的能力 和一定的音乐文化修养。笔者认为,学前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乐音的四个性质和特点,音乐活动的设计则应该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增长对乐音的四个性质的认识和对音乐的结构的感知和体验。如果教学目标围绕这些音乐要素制订,那么教学活动就应该注重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动作,体会音乐中节奏的重音、跳音;在身体律动的变化中,感知乐句的划分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在学唱歌曲中,体验音乐的分句和音乐表现的不同情绪;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以及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初步建立对音乐结构的感知等等。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中所教过的歌曲或律动也许渐渐被孩子遗忘。

(二)聆听是幼儿与音乐对话的基础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幼儿建立听音乐的习惯,并逐渐把这种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能力;这个活动的设计使很多体验必须靠倾听来完成,使幼儿在各种音乐游戏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听觉能力。在很多的音乐活动中,教师总是用音乐表演来解释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听的少,大部分经验从老师的语言引导获得。这样不仅违背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本身的规律和性质,更让幼儿产生了一种音乐是可以语言来解释的误解。其实音乐或任何艺术的独特价值,恰在于它的"不可翻译性"——这正是音乐与语言的区别:如果所有的音乐意义或音符可以用文字或语言充分的表达出来,音乐艺术就不会存在了,音乐所表现的意义只能通过听觉来领悟,并且不同阅历的人所领悟到的深浅也不同。而音乐教育则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的人的感觉的教育。这样,我们的活动首先要以听为主,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不断的在听中加深对各种音响的体验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教学文本观历经几番变革的今天,幼儿教师应该在与"音乐"这个特殊的文本对话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价值。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只有教师自身与音乐对话能力强了,自己和音乐能达到"视界融合"的境界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设计的音乐活动,为幼儿和音乐之间铺平对话道路。因此,教师大可不必在一节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整个的音乐作品,重要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把音乐素养培养和提高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为幼儿终身热爱和理解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雷默. 音乐教育哲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出版,第57页.

第2篇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模式 差异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70-02

由于过去长期对幼儿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启动后,幼儿音乐教师队伍的缺口急剧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因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此情形下,作为学前教育主干课程的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就产生了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诸多矛盾。本文试通过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幼师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有所裨益。

一、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的差异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差异

1.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认识有较大差异。幼师音乐教育比较注重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重视审美体验,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要求完善的人格培养和美化的人生理想等。而幼儿音乐教育则只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强调音乐教育对德育的作用,往往把音乐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形式,忽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价值,忽视对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及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得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艺术性出现缺失。

2.对音乐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使得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严重,强调培养专业人才,而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脱离其自身的规律,强调音乐教育内容的全面、系统、高难度,而忽视幼儿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失去对音乐教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师对自己所受的幼师音乐教育产生怀疑。

3.对音乐教育与外部环境的依存性认识有差异。幼师音乐教育十分注重自身的内部环境建设,强调模仿国外音乐教育理论;而忽视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忽视幼师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联系。幼儿音乐教育则十分依赖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的作用,认为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以由它们来替代,所以经常忽视和取消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或把音乐教师挪做他用,或以其他教师替代音乐教师。

(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是指师范院校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学习活动,其培养的目标就是为幼儿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这也是幼儿学生和学校的要求。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幼师音乐教育却以是否培养了拥有专业技能、技巧的演员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当然音乐教育需要技术,技术是音乐教育需要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幼师音乐教育出来的高才生却很难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幼师音乐教育没有明确自己活动的目标,或者是没有认真研究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实质,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更忽视了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育人。

(三)课程设置存在差异

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对自己目标的盲目性,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艺术院校基本相同,强调专业课的多、细、精,忽视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聚人和气能力、决策能力、业务传带能力、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课程开设,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感受力与鉴赏力的培养,更忽视了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情感形成。而正是幼师音乐教育忽视的课程设置,往往就是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必须的能力要求。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就是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强调对幼儿学习者的音乐兴趣、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及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课堂教学方式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师多为专业人才,只担任几个有基础和良好素质的学习者教学,幼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没有压力和竞争,教育者可以不讲究教学的方式,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完成学业。而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要面对的是全体学习者,且没有基础,对音乐有形式爱好而无实质认识,更形成了诸多错误观念,同时还受到教学条件严重不足等因素影响,这就使得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独立在幼师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之外。幼师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从事他们的实际工作时,可以说是要从头开始,甚至是养成了错误的教学方式。

(五)对教师业务素养要求存在差异

长期以来,幼师音乐教育一直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和专、精、深,以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培养成为专业性音乐人才为目的,过多地强调专业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这就使得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认识和准备,更不知道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性。幼师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精、尖、深、专,有一技之长;而幼儿音乐教育对教师业务素养的要求是博、大、新、泛,拥通才之能,要能够完成幼儿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六)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幼师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统一的“科学审美”标准,以每位教师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知识为尺度来选择优秀与合格,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重视专业知识的要求,而忽视专业知识如何运用的技能和技巧。而幼儿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一是看教师能否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教育的特点;二是看教师如何处理音乐教育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三是看教师是否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结合;四是看教师是否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幼儿音乐教育的这些要求就强调教师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注意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经历,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如何激发学习者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方法和技巧。

二、对策分析

针对幼师音乐教育与幼儿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应进行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主动适应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音乐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改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教师集体发展要求与个体发展需要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服务机构,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要考虑个体发展的需要,必须立足于每个人的发展,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发展,更应该在强调个性心理、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同时,考虑幼儿音乐教育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社会公民。

2.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创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有相当发展历史的专业体系,在对其进行构建时,必须注意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其精华,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更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开创性地建立新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3.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专业的关系。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保证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是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但教育教学知识是把幼师音乐教育的学习者转变成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专业需要。因此,幼师音乐教育应有别于音乐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时,应加强传带的规律性研究。

(二)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

任何教育模式的建构都离不开教育内容的改革。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是一样,必须做好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这是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核心问题。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理念。其要求:一是增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意识,认真研究课程计划,努力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计划落实到实处,摆正专业科与文化课的关系。二是明确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概念,形成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正确认识,注意显性课程,更要强调隐性课程(即幼师音乐教育教师本身素养)。三是深化对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功能的认识,挖掘幼师音乐教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素材,真正提高幼师音乐教育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2.注意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幼儿音乐教育教师的知识具有广博性。笔者在对幼儿音乐教师和幼师音乐教育毕业的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幼儿学生更喜欢中师毕业的音乐教师。因此必须加强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科际联系,确定科际知识的联系点。尤其要强化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实践理论课的比率。如幼儿教材研究、电化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基础课程。

3.选择合理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的结构模式有三分模式(即核心课程、扩展课程和隐性课程)、三三二模式(即三学期公共课、三学期专业课、二学期教育理论与实践课)、四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四个系列:专业学科课程系列、教育学科课程系列、思想教育课程系列和科学文化课程系列)、五分模式(即把幼师音乐教育课程分成普通教育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系列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笔者相对倾向于选择三分模式的幼师音乐教育课程结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素质,而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关键是抓好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教师拥有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教育教学的通识素质,使其对自己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应增强教育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能力,使幼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变化中形成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1]我国幼儿科学实验的奠基人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应该加强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之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艺术”在不同领域的综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把音乐教育首先作为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手段,是全人类的一种共识。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向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引导幼儿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以往相比,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种发展在各地、各幼儿园是不平衡的,在有些地区、有些幼儿园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和弊端。基于此,笔者深入到山西省忻州市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试图探索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推动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1所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办园类型(公办园、社会力量办园),选取中、大型规模的公办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7所,每所幼儿园抽取20名幼儿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抽取的11所幼儿园中,共向幼儿教师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1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2.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幼儿教师是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在幼儿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整个幼儿培养过程中,一切有关的因素,最终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这一环节作用于幼儿。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所学专业情况、教师对幼儿音乐理论和技术的掌握、教师业务培训情况都会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

统计显示(表1):忻州市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各类幼儿园趋势基本相同。其中24岁以下的有81人,占总数的40.1%;25-35岁的有71人,占总数的34.9%;35-45岁的有35人,占总数的17.2%;45岁以上的有16人,占总数的7.8%。数据统计表明,教师年轻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状况一方面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加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结构

教师的学历指的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经历,是达到某种教育程度的标志。它是衡量一名教师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同时也蕴涵着一名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潜在能力。在所调查的教师第一学历中,中专以下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1.9%;中专学历的有95人,占调查总数的46.8%;大专学历的有98人,占调查总数的48.2%;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6人,占调查总数的3.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忻州市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以大中专幼教专业为主,而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学历的教师为数甚少,幼儿园缺乏高学历的人才。

在调查的教师中,所学专业是幼教专业的有1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4.5%;所学专业是非幼教专业的有52人,占总数的25.4%。从调查中发现,她们绝大多数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了解幼儿身心发育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的音乐教学方法,但缺乏基本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

3.幼儿园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据表明,多数幼儿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表演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差。仅有12.7%的幼儿教师基本掌握音乐乐理知识,完全掌握专业技能的占54%,调查结果见表3。

(二)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现状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决定一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了解音乐教学现状也是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设计上把音乐教学现状分为四个部分,即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情况。

1.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调查

表4表明,幼儿园每学年有本园具体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的占82.7%,可见,目前幼儿园对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比较重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认为提高幼儿音乐兴趣的占10.8%,传授音乐知识、技术技能的占45.3%,提高幼儿知识、技能与兴趣的占41.8%,其他的占2.1%。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向幼儿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所欠缺。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查

调查显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单调。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以教唱歌曲为主,有76.6%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为唱歌活动,而能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意识的音乐欣赏活动只有45.9%的教师涉及,对于能够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节奏感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接触较少(图1)。

3.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

调查表明,教师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方法较单一。48.6%的幼儿教师都采用课堂示范讲授的方法,以示范讲解为主;63.1%的幼儿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大多结合故事和游戏,分别占52.1%和42.2%。

4.幼儿园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调查

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形式选择开展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的为35.4%,占大多数,一起交流备课和说课、听课、评课的分别占24.6%和23%,专题讲座和校际交流的占很小一部分,仅为10%和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前幼儿园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幼儿园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业的幼儿音乐师资较少。

2.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贫乏,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实践工作中经验不足。调查表明,多数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教育目标认识不很明确,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够彻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功利性色彩,“重技能,轻审美”的现象较严重。

3.幼儿园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选取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教学,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活动是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没有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幼儿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

4.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低。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为幼儿创作、改编音乐、创编歌舞以及进行打击乐配器等活动。在科研能力方面,有的幼儿教师对搞科研研究的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教师认识充分,但在具体实践行动中没有得到切实贯彻,教师参加教研专题讲座和园际交流很少。

5.幼儿园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幼儿园方面,主要表现为幼儿园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的经费不足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经费原因,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有的幼儿园虽然配备了钢琴、电视机等价格比较昂贵的设施,但配备的数量明显不足,出现了教师轮流使用教学器材的现象。只有极少数条件好的幼儿园引进了全套奥尔夫打击乐器、多媒体设施和音乐专用教室。其次,幼儿园为幼儿教师继续学习或接受音乐教育培训提供的机会较少。在社会支持方面,幼儿园和教师也很少能得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各阶层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

(二)建议

1.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音乐教育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法。如:在音乐教学中,将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各个内容相互渗透。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或其他非艺术学科综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与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开阔启发幼儿的思维。

2.提高幼儿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教育机构,首先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所需的基本硬件条件要得到足够的保障,如音乐教学所需的设备、器材等配备要完备齐全。其次,幼儿园要在教学软件方面下硬功夫。如充实幼儿园音乐教师队伍,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知识化、专业化。同时,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多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学习和讨论,经常选派幼儿教师参加区、市、省组织的一些音乐教育培训课程,多支持与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函授、自考、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深造。

3.加大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的支持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积极关注幼儿音乐教育,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音乐教育的真谛,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要通过捐资、集资等多种形式组织音乐教育活动,使社区文化和幼儿园特色相结合,建立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音乐教育体系,以此来保证幼儿音乐教育顺利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建设的加强以及对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音乐教育也普遍被幼儿园所重视,但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却不尽人意。通过对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不难看出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一些误区:第一,农村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音乐教育不被重视,幼儿园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极少;第二,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第三,教师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开展音乐教育的能力有限;第四,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歌舞表演为主;第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主要为机械的模仿和重复练习;第六,音乐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对幼儿艺术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丰富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

农村不仅具有植物、动物、特产、石头、泥土、沙子、山川、河流、田野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农机具文化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英雄人物事迹、传说、民间艺术、民间儿歌、民间童谣、民间游戏及民间风俗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的应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上,不仅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了艺术的多元表现形式,还有助于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弥补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的不足

农村幼儿园一般既没有雄厚的经费有缺少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物资资源都能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园可以引进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农用产品、废旧的农具等来制成简易的乐器等音乐教学设施,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还弥补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

(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效果

将农村乡土资源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取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对家乡的认识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不仅贴近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还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培养幼儿对生活以及音乐的敏锐观察力,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选择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儿童是生活在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自身经历的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农村乡土资源是农村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教育资源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必须以地域性和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自身特长以及专业能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挖掘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且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二)趣味性原则

一切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因此,为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积极效果,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选择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能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

(三)教育性原则

幼儿阶段是个体想象、思维、情绪、个性、气质和能力等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阶段的美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具有极大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农村幼儿园选择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时,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选择有积极引导作用的民间艺术资源,使之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促进农村幼儿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

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滞后很大原因都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忽视。要想让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就要提高其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视。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幼儿教师学习培养活动,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农村幼儿教师积极参加职前职后的学习培训。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于农村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鼓励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农村进行乡土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农村特有的乡土音乐教育资源以及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编写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材。最后,为农村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支援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投入到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

(二)幼儿园的管理

目前我国农村呈现着以私立园为主公立园为辅的现象,其中私立园大多都是依托于家庭的形式办园。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多数都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培训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没有或极少拥有开展音乐教育的专业技能。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培养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农村幼儿园的园长要重视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程所占课时的比重,投入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施。其次,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园教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尤其是学习音乐教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另外,幼儿园也可以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本园进行讲座或者对本园的老师进行音乐教育的培训指导。同时,幼儿园要成立音乐教育教研组,任用幼儿音乐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全园的老师们共同学习,一起探讨音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讨论解决在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常见的问题,解答老师们的困惑,从而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进一步说幼儿园也要秉承节约的理念,鼓励教师们到乡村去考察研究,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民间文化,从而更深入地挖掘音乐教育的资源。鼓励本园的教师结合农村的本土化特征以及当地的乡土音乐资源创编适合本园的音乐领域园本课程。

(三)教师的努力

不仅幼儿园要鼓励并支持教师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的努力实践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更为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学习关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教师要与家长建构友好合作的家园共同体,积极与家长互动交流,以便深入农村的具体实际,体察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更充分地挖掘农村乡土音乐教育资源。教师自身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提高自身挖掘音乐教育资源的能力。教师自身要多欣赏和感受艺术活动,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把农村乡土资源融入到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上,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把音乐学习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将自身的音乐学习融于一日生活,从而培养其自身对于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农村幼儿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音乐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法应用到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利用简易音乐教学设施开展音乐教学。因此,为弥补农村幼儿音乐教育设备不足的现状,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和独特的物质资源来创造音乐教学用具。

五、教师有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建议

(一)组织资源,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丰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不要仅局限于歌舞表演等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农村的民谣、戏曲、传说和舞蹈等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创编儿歌、音乐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将音乐教学活动仅局限在幼儿园内,可以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乡村、田地、大自然等场所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小朋友去大自然,如聆听自然中的鸟鸣、水流声等不同的声音来感受声音的差异性以及声音的高低不同等等。同时,教师的教学也不要局限于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积极调动幼儿与教师一起改编已掌握的音乐素材,以及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幼儿创编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例如,在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废旧的易拉罐里装上沙子代替沙锤,用铁丝将啤酒盖穿起来当做串铃等等,也可以利用废旧的桶、锅以及铁质农用具用三角铁等打击乐乐器。

(二)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将幼儿园音乐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

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相结合,而且也要将幼儿园音乐教育回归幼儿的生活,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提升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例如,在幼儿入园时可以选取欢快的小儿歌,在幼儿盥洗时可以选用相关的律动或民谣等等。同时,在进行其他领域的教学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相结合。例如,在开展关爱牙齿的健康课时,老师可以引用刷牙的小儿歌、律动的等来让幼儿学习清洁牙齿。还可以在开展体育活动课时,可以让孩子在拍球的同时感受节奏的不同以及音域的高低等。

(三)创新音乐教育方法,将游戏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第5篇

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 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 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不能

基本可以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26

5

4

20

10

5

16

11

8

29

6

后测

5

30

1

6

28

4

6

25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

比较兴趣:对1-2种本土音乐表现出的兴趣时间30秒左右。

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 目

指 标

能听辩出本土音乐

能拍出本地音乐的

典 型 节 奏

能哼唱出几种本土

音乐?

会用几种乐器演奏

简单的本土音乐

不会

1-2种

3种以上

不能

基本可以

不会

1-2种

3种

不可以

基本可以

可以

前测

22

10

3

35

17

11

7

25

6

4

后测

2

5

28

3

3

29

1

34

1

3

31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2003年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03年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04年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2003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04年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您正浏览的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 、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 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

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南音《正月点灯红》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区角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创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们运用铁线、毛线等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盒制作帽子,用石头、各种颜色的纸、油漆等制作生、旦、净、丑的脸谱,有的直接在T恤上画上脸;“曲苑杂谈”中,女孩子就盖上用丝巾做的红盖头、穿上皱纹纸做的水袖、戏服;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装,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在“动感世界”中听到《碰球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第三,以想带动,注重培养幼儿尝试、创新。童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为儿歌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将儿歌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拉勾勾》活动中,教师逐步引导幼儿寻找与“拉勾勾”歌谣相吻合的歌曲,让幼儿进行一小节的编唱练习,师给予指导调整,经过不断引导、培养,幼儿完全有可能为熟悉的童谣创编曲调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幼儿在本土音乐与艺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两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乡土音乐资源,并建构了以歌、舞、乐三位一体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具有趣味性的本土音乐融入幼儿的活动中,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不仅对本地区的节日、民俗、文化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还会创编唱儿童歌谣、民歌。因此,对本土优质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幼儿的学习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民俗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民族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

第6篇

一、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笔者在校经验来看,高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甚是薄弱,除了钢琴知识掌握的较好外,其余的理论知识相对掌握较差。例如,曲式、和声、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以及熟知的名曲等都知之甚少。对于名人也仅仅局限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聂耳、冼星海等,其余的大师都不是很知晓,这样的结果就局限了学生理论层面的全覆盖,也无法对幼儿听力、听觉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更是影响了幼儿潜能的全面挖掘。

学生乐理知识的缺失也是非常严重的。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认得五线谱,仅仅只靠简谱进行学习、上课以及教学,甚至也不认得拍子与拍号,不认得升降记号,更是不认得调号,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也阻碍了学生在以后学习、教学、就业等发面的发展。除了理论知识,学生的音乐欣赏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名曲、熟知的曲子,学生都无法进行分辨与讲解,更不清楚是谁所作,这逐渐就限制了学生音乐感知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为以后教育幼儿产生了阻力。在熟知乐曲的能力下,能够详尽的掌握乐曲的风格特点,也可以将乐曲进行拆分,对幼儿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高高职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雄厚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一个优秀的高职院校,必须拥有雄厚的教育团体,对学生进行从理论、实践再到升华实践的完美蜕变,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追求更完美的师资团队,高职院校需要扩大自身的师资力量,扩大教师团体,可以引进名校或者社会上知名的音乐人才,或者聘请外校的专业人才,以达到扩充教师团队的目的,从而达到为学生提供充沛的艺术导师。这些外请的教师一定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所以这些优秀的教师用自己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来渲染学生们,用自身的专业魅力来影响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为了这个教学目的,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以达到培养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教师,而教师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音乐素质培养有别于一些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刚刚接触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懵懂的状态,音乐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儿童活泼的性格,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中。学生作为未来幼儿的教师事业的中流砥柱,自身的音乐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以后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了这个教学目的,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以达到培养更优秀、更全面的人才教师,而教师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音乐素质培养有别于一些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的认知、学习过程中,音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具有别具一格的教育魅力。

三、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创造力是学生学习阶段音乐素养和能力的最高表现,不仅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而且还要进行集中培训达到升华。可以让学生先从节奏入手,然后创作旋律,最后达到创作乐曲,并且逐步提高学生音乐创造水平。节奏是音乐坚实的骨骼,就像大楼里的地基,地基需要反复的夯实、认真构架,节奏也就需要反复的练习,并且认真对乐曲的构成进行商榷,直到提炼出完美的节奏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就像人一般,人如果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就说明旋律对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创作乐曲,对学生的视唱能力与对音乐音准的把握有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全国整体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都普遍不高,所以可以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在进行创作,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民歌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筛选、斟酌、提炼、修改直至成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提高,而且学生会主动地去体会并创作出一些作品,使学生自己的音乐素质不断提高,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规范举措

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单元,当中一切改造任务都将要透过幼儿园中的孩童着手。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师因为专业院校提供的模式影响,过分关注技巧训练成果,相应地自身教学能力却尚未发生本质性变化。透过客观角度观察验证,尤其是作为幼师类专业院校,更应该突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唯独将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克制完全过后,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音乐教师。笔者结合以往实践调查经验,针对幼师院校既有音乐教学方案加以科学检验和有机改良,希望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

一、现阶段我国幼师音乐教育状况的客观论述

(一)学生本身对于幼师音乐教育工作认知度不高

事实上,大部分高校学生本身对于幼师工作缺乏挑战激情,认为不过是白白耗费不必要的精力,且获取不到合理的工资待遇,至此学习环节中的抵触情感极为强烈。面对此类状况,相关院校在系统化布置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强化师德教育,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激活个体使命感官效应,辅助其在幼儿音乐教育服务事业中,洒下更多辛勤且有价值的汗水,这便是开展如今幼师音乐教育的核心动机。

(二)音乐教学课程设置机理严重紊乱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基础上,作为专业化幼儿音乐指导教师,理当自觉吸纳相关教育理论,毕竟这直接决定其今后成长发展结果。所以,作为师范类高校,必须想方设法稳固音乐课程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支撑地位,揭示有机提升不同幼师学生的音乐表演技能。但是,我国应试教育文化过于深厚,已有音乐课程弊端逐一呈现,包括技能课程数量过于复杂繁多,理论研究时间有限等,长此以往,学生不但难以精准地识别和阅读乐谱,并且难以辨别和跟进不同音律节拍,日后教学实践中想要发挥高超的思维创新能效,不断迎合新时期幼儿音乐学习诉求,则更加是遥遥无期了。

(三)我国培养幼儿教师的方法比较落后,没能凸显幼师特色

截至如今,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总体框架尚未发生本质性改变,主要是不能重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音乐综合素质还有音乐创造力等。例如:有个学生声乐考试唱了《黄河怨》得到高分,在见习中,用声乐课所学的方法去唱《小燕子》吓得小朋友直哭。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只是反复练习发声,识谱,机械记忆等,课堂氛围单调,死气沉沉。毕业出来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口专业术语,除了这些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教学缺乏个性。其实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不合理,脱离实际。

二、新时期我国幼师音乐科学化教育引导策略的细致化验证解析

音乐教育是儿童美育的内容之一,音乐艺术的美以它的直接性,鲜明性和富于表现力使儿童更加容易去接受,对于培养有美有善的儿童有很大的意义。而儿童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取决于教师的音乐素质,因此教师的音乐素质提高是当代教育的重点。有关幼师音乐教学实力改善的举措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幼师专业学生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在素质化教育方针覆盖落实背景下,作为专业化幼师,有必要时刻保留超前的教育规范理念,可以熟练地沿用已学专业知识和音乐表演技能,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在课堂之上营造和谐有趣的人文感知氛围;当然,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奉献精神,更加是不可或缺。所以,相关院校在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提供一系列课程内容前提下,更应关注个体道德素养,必要情况下多开展一些幼儿音乐教育实习类活动,令学生充分体会自身使命的艰巨意义,愿意在今后任职道路上奋勇向前,无私奉献。

(二)高校整体教学文化的积极整改

结合以往单纯的应试文化背景观察验证,大多数幼师在校期间深陷理论被动式吸纳境遇之中,不免在日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蹈鸭架填充式教学覆辙,如若长期循环过渡,不论对于幼师和幼儿群体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类冲击。所以,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院校,要主动调整传统教学文化,考量和系统化认证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辅助价值地位,重视幼师音乐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同步训练改造结果,为今后幼师职业前景合理化绽放,做足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三)幼师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兴致的不断激活

兴趣始终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事务期间,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各国优质化音乐作品,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表达自己观赏后的心得,时刻加深个体对音乐美感的认知水准,最终积极投入到不同类型音乐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任务之中,大幅度提升特定院校音乐教学实效。归根结底,只有幼师学生本身对于音乐欣赏理解能力提升,其才会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选取合理的参考作品,竭尽全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学进程。

(四)学生伴奏控制技能的科学训练

高校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辅助将来欲从事幼师教育职业的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一部分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方便在日后岗位上即时性演奏,稳定幼儿音乐教学进度。也就是说,幼师学生事先会针对幼儿歌曲风格和演奏方式,进行细致化的梳理掌握,之后通过已有实践经验来适应歌曲灵活变动要求,促使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更应关注幼师学生音乐弹奏一体化习惯的养成结果,保证其在弹奏不同类型音乐期间,都能够维持口和手的一致协调性,令幼儿从中体会到不同趣味性元素,从此对于音乐课程则更加百般青睐。

(五)学生音乐实力表现竞赛平台的全面开创供应

学校有必要定期开展各类实践交流活动,为渴望展现自身高超音乐技能的人才,提供一类公平的竞赛机遇,同时可借此考察学生个体对于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控制熟练程度,为日后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方案整改落实,奠定和谐的适应基础。如在合理期限范围内,布置弹唱、独奏,或是合唱类音乐交流项目,督促学生尽量呈现已学技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并提升今后更多艰巨挑战的自信应对心理。相信长此以往,幼师学生音乐知识面会得到深入地拓展,即便是在今后幼儿音乐教学岗位上困难重重,也不会因此意志消沉。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幼儿群体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幼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旦当中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会直接对孩童今后健康成长结果,产生较为沉重的打击。所以,相关院校有必要及时更改传统教学理念,针对幼师专业学生制定和实施更为详细的音乐教学指导方案,为其今后综合化素质拓展奠定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张红娟.幼教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初探[J].音乐天地,2010(05):133-144.

[2]李明.幼师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0(01):89-96.

[3]韩姼姼.对新时期幼师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与时代,2011(08):166-170.

第8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律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22-01

律动教学起源于欧洲,它所要求的就是跟随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体系是瑞士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通过他的细心观察,逐渐意识到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如:学生们虽然演奏技巧和水平高超,但是却缺乏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无法感受和理解音乐中的美;一些学生只是机械性地将音乐中的节奏反映出来,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性。在经过三个阶段后,达尔克罗兹体系最终确立。它开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构建了“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

当前,我国对律动教学体系的建立仍处于发展状态。思想、文化间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律动教学体系建立的局限性。

第一,教育体制。尽管“素质”教育在当下已经发展迅速,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学校中都能落实。在我国教育体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习惯,“模式”则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框架。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们的独立创造能力。

律动教学体系则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灵活性,按照其原则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由此可见,引进先进的幼儿律动教学、加快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首要问题是从根本上认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

第二,我国音乐教育的师资水平。目前,我国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偏低,对音乐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同时,受传统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儿音乐教师的授课思想、理念守旧,创新意识薄弱,再加上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幼儿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动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在我国,律动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教师队伍不够壮大,教师素质水平、层次参差不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律动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虽然如此,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经过从本土化到世界化,再到本土化的过程。只要我们克服弊端,不仅要重视“输入”,也要重视“输出”,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积极与国际接轨。

“听”是律动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听”的过程中,配合直观的道具、夸张的动作以及形象的语言,可以提示幼儿去感受音乐进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音乐。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曲式,在幼儿逐渐熟悉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踏脚、摇摆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本能”地投入到律动活动中。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幼儿就能抓住音乐的特点,配合身体各部位律动,更加生动自然地表现音乐。

例如,课例《开火车》,教师要做“火车头”,带着每节“车厢”在各种不同“轨道”上行驶。在行驶过程中,可与配课教师(或家长)用各种道具(呼啦圈等)搭成“山洞”,让每节“小车厢”跟随音乐的不同节奏运动。在实际体验过程中,通过游戏方式以及律动变化,使孩子们更直观体会到音乐中的各种要素。

律动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则处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附属地位,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分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让孩子在动静结合的环境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美。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教育模式不是依靠死板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律动游戏学习,看似杂乱无章,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到音乐的内涵,在游戏中因势利导地学到知识。这在律动教学中,特别是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显得极为重要。律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儿童上升到课堂的主导地位,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是十分符合当代教学要求的。

参考文献:

[1]李淑珍.“律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8(18).

[2]蔡觉民,杨丽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

[3]傅晓莉.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记者,2011(26).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岗位对接 职业能力评价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根据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近三年来排在专业招生数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音乐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不对接的情况,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通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

二、“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能力本位教育认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所谓“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按照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幼师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幼师生以“准幼儿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摩、听课,或者直接参与音乐教学实践,幼师生在“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三、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综合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幼儿乐理视唱、音乐活动课、弹唱活动课、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前者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者强调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实践,鉴于二者的区别,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明晰,能力定位不准确。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音乐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她们具备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不是未来的音乐家、钢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只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应付竞赛等,忽视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习与就业缺乏必然联系,不是建立在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上。

(二)课程设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对接。

我校音乐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大多采用“学院派”、“高大上”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技巧性、专业性。以声乐课为例,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表情等,但幼师生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实践历练,出现实习时授课不会使用这些技巧,或者应用过于夸张吓着幼儿的窘态,殊不知,幼儿教师“银铃般”,充满童真的“天籁之音”才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各学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教材处理方式单一乏味。以学校视唱练耳课为例,两个升降号内的视唱曲目就有280条,而音乐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弹唱-幼师生模唱-教师纠正-幼师生再唱,日复一日的这种授课方式,幼师生的耳朵早已经“长茧”,对上课的兴趣也“渐行渐远”,闹出实习时连简单幼儿歌曲《数鸭子》拍子数都不清楚的笑话。

(三)教学评价较片面,能力评价不对接。

学校对于幼师生音乐能力的评价采用单科考试办法,成绩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现象,即音乐成绩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音乐成绩一团糟,因而在能力评价上单一片面。

鉴于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研究采用“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四、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中职学校与幼儿园通过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幼师生以“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实现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疏通了幼师生就业渠道,保障了“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如图1。

五、“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怀,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执掌教鞭的音乐教师呢?

“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一)联合制定培养机制,明晰培养方向目标。

“教学模式”实施前,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与多家幼儿园讨论合作培养的利弊关系,在充分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统一意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为契机,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联合培养幼师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入手,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准幼儿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就业渠道、师生激励机制、经费保证等方面签订培养合同书,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

(二)合作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自己动手”,“在做中学”。“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音乐教师“双师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1.下幼儿园参加教学实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音乐教师应按要求主动下幼儿园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虚心邀请幼儿园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介绍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感受,撰写详细实践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引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培养幼师生“自己动手”、“做中学”的良好教学观。以乐理视唱练耳课为例,音乐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介绍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时,要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幼师生进行课堂互动,并鼓励幼师生运用到将来的岗位工作上。

(三)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要求。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大纲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培养幼师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良好儿童观和教学观为原则、就业为指向等,确定对接音乐课程设置上实施项目教学,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1.以幼儿园音乐课程为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幼儿园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活动课、弹唱活动课、幼儿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实训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等,实施项目实训教学。以幼儿音乐活动课《粗心的小画家》为例,如表1:

2.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对接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上,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业带头人、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到学前教育专业模拟实践室里现场示范,中职音乐教师定期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实践,通过立体、交叉的项目实训,促进幼师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3.构建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完善能力评价。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能力,也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构建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注重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岗位能力对接过程性评价、个人总结性评价三方面相结合原则,分别由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评价、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组成,结果作为幼儿园择优录用依据。同时,中职学校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转差”教学策略,保证幼师生全员就业,疏通就业渠道,如表2:

总之,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师生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疏通幼师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袁大鹏.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2]张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探析.

第10篇

【关键词】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21-01

幼师专业备受学生青睐,从事幼师行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幼师生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幼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其中音乐素质的缺乏格外突出,究其原因,幼师院校在对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上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对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进行有效的改革显得至关重要。

一、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

对幼师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往往认为这是纯粹的音乐学习,但是缺乏人文底蕴的音乐教育是低水平的,不可能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音乐素质培养。[1]而人文底蕴是一个人综合学习的积累,在幼师生进入学校以前,这一积累是依靠文化课的学习来实现的。

但是从现实看,幼师生在入学前的文化课学习并不是太成功,这就导致了幼师生相关人文底蕴积累的缺乏,使音乐学习缺乏基础。

幼师学校对幼师生在音乐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音乐素质培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不仅仅需要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悟性。[2]不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音乐学习体系,还需要学生有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

幼师学校在幼师生音乐培养的课程安排上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注重,只关注幼师生教育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因此使幼师生在学校缺乏对音乐的系统学习。幼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习。但是学校的课程安排没有对幼师生进行统一的音乐训练,没有在专业设置上突出音乐教育的特色。

幼师学校的音乐熏陶环境也相当缺乏,其实对音乐熏陶环境的构建并非难事,但学校对于音乐专业教育缺乏重视,导致了环境建设方面的缺失。

幼师学校的教育职业化使学校的氛围缺乏活力,缺少能让本身具有音乐兴趣和特长的幼师生发挥的活动,如举办晚会、演出和座谈会等。

二、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问题的产生是整个幼师教育体系不健全的表现。首先应立足于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应该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启发,因此需要幼师有一些专业特长。

幼师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培养幼师生的目标,那么对于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就应该加强。但是大部分幼师院校对“幼儿”和“师范”这两个幼师教育核心的把握出现了偏离,将幼师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师范教育,进而运行一般师范教育模式,没有突出幼师教育的独特性。

从其自身来看,幼师生在这一时期尚属于人生的不成熟时期。思想上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关注度更多地放在自身知识学习之外的方面。对于自我音乐素质的培养重要性认识不够。

另外,幼师生群体音乐素质水平千差万别,导致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不能正常进行,幼师生群体水平的不平衡也使得学校无法开展统一的音乐课程学习。

社会大环境也对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就业应聘中,企业只注重应聘者的能力,忽略了其素质,他们的升迁也往往不是靠业务能力,而是靠一些非技术性的能力。这样的大环境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浮躁、不务实。

三、幼师生音乐素质培养的改进措施

既然我们明确了幼师教育的需求和特点,就应该在幼师生的培养上突出重点,对于幼师生的教育技能培养和音乐素质培养做到按合理的比例搭配。

首先,应该增加音乐学习课程所占的比例。音乐的学习是注重基础的,而且幼师生的自身素质比较薄弱,因此,在安排音乐学习的课程上应该侧重幼师生的音乐基础学习,将音乐基础打牢。

其次,应该教育幼师生注重音乐特长幼儿的培养。现在的家长大多注重孩子的特长开发,因此对幼儿的专业教育要更加细化、更加追求深度。

再次,学校还可以开设幼儿音乐教育专业,将幼师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在专业设置上得以体现,让幼师生能获得完整的幼儿音乐教育。

四、结语

幼师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幼师生在幼儿教育中的工作成效,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培养幼师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改革,以保障对幼师生的全方位培养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幼师; 音乐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43-001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面对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对策,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整合音乐教材,体现实际应用

从课程设置上看,幼师音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音乐理论知识课,一类是技能技巧课。在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中,主要是课堂教学,采取学期考查方式。在技能技巧课学习上,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及课下练习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乐理视唱练耳课,是幼师音乐课中的一门基础课。音乐专业的任何一门课都渗透着乐理视唱练耳课的知识。而目前的教材和课程安排中,内容多而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接受能力和时间安排上看,我们的学生很难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同学学的稀里糊涂,似是而非,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比如:钢琴的弹奏、识谱能力培养、各种音乐术语、音乐符号的辨认、理解和运用。许多学生由于不识谱,在练琴时自己弹错了也听不出来,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应善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删繁就简,不但对学生,而且对教材要了然于胸,做研究型的音乐教师。

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幼师音乐教学特色

在幼师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怎样学习”。做到学习与能力的统一,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转为“创造型学习”。其次应着力培养学生教学应用能力,幼师生将来要走上工作岗位,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是为了以后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自弹自唱。因此,老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实现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教”的转变,力求做到知识与应用的统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发现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现代民主教学理念,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最后要着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老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的特点,把“动”与“静”结合起来,贯穿边讲边做、边学边练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防止“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彰显幼师音乐教学个性化

幼师音乐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老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应是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层分组教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努力。音乐教学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种类型,因人而异,分类指导,采取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努力缩小差距,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

四、加强技能训练,做到手脑并用

技能的形成需要从初步的领会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在音乐技能课的学习中表现尤为明显。一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方法。在所有的音乐课中,学生认为最难的是钢琴课。在音乐技能课中,钢琴课教学具有技术性、实践强的特点,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讲解,而且要示范。学生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最终要体现在实际弹奏上,只有在实际弹奏中才有可能掌握和形成技能技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与其说是练习动作,不如说是练习脑,是动脑筋的巧练。而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练琴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练习方法,缺乏实际效果。老师不仅要会唱奏演写,而且要善于组织学生,与学生沟通,要有导演的才能,要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行为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去开发学生。

五、变换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针对幼师部分学生学习音乐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老师可以从音乐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环境的安排、感受音乐知识、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加强练习与记忆、角色互换等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智能,关键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把智能开发出来。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而且受到表扬,他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音乐老师不应该放弃每一个学生,要讲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六、开展多彩活动,丰富校园艺术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师学校较好的艺术氛围,把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和应用起来,调动学生热爱音乐、参与音乐,从而促进她们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如通过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金曲颂中华”合唱比赛、钢琴弹唱比赛、“舞蹈创编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环境中,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空间和时间,以其特有的显和特征,构成幼师学校特定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戴寿美.幼师音乐教育探索,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第3期

[2]赵倩.谈幼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现代阅读,2011年2月

[3]曹燕.对幼师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昭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6月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3-0015-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1〕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身体、语言、个性、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作用。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并不像城市幼儿园那么有质量。那么,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是否有适宜的对策?带着这些疑问,研究者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运用目的性取样方法,选择一所农村幼儿园――安徽省怀宁县Y幼儿园为研究对象。Y幼儿园是该县一所公办镇中心幼儿园,已独立办园20余年。在对该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者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择该园小、中、大班各1名教师,观察记录了他们组织的24个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并对3名组织活动的教师和1名园长、1名教研主任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多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质量。研究者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对3名教师进行了访谈。

A:“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乐感。学习音乐舞蹈能使孩子性格开朗,有利于其融入集体。”

B:“带来美的熏陶,还能促进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增强节奏感。另外,舞蹈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

C:“增强对美的感知,好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孩子可以从律动舞蹈活动中学会协调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访谈表明,Y幼儿园虽然地处农村,但是教师们大多能够正确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如A教师认同音乐教育对幼儿兴趣培养、社会性发展的价值,B教师和C教师强调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等。

(二)能保证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从Y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看,每个班基本能够保证每周开展两次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约占集体教学活动总量的20%,与语言、科学等集体教学活动的次数相同。可以看出,Y幼儿园不仅在观念上认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中能保证音乐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存在若干问题

1.教学目标有待调整

教学目标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2〕从观察和访谈结果看,Y幼儿园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自身知识特点的关注不多。

教学目标三维结构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宜考虑这三个维度,并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然而,观察发现,Y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大多不完整。从以下案例看,目标1和目标2均属于技能目标,目标3属于情感目标,均缺乏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教学目标结构不完整,会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片面现象。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山谷回音”(B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如何唱回声,知道回声的特点,会轻声唱。

2.学会唱这首歌。

3.幼儿能懂得保护环境。

案例二:小班歌唱活印翱磁笥选保C教师组织)

教学目标:

1.幼儿掌握节奏型××××|×××-。

2.幼儿会唱这首歌。

3.幼儿喜欢和同伴交往。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然而,案例一的教师使用的是模糊的表达方式,如“幼儿知道……”“(幼儿)学会……”“懂得……”等,这样的表述不利于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2.活动类型有待丰富

Y幼儿园虽地处农村,但访谈发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三条选择途径。一是教师自建“资源库”。幼儿园教师通常都会自建“资源库”,里面有多年积累下来的较为经典的、自己擅长的歌曲等资源,方便从中选择教学内容。二是电视和网络媒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幼儿经常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到新事物。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有意识考虑幼儿正在关注的动画片之类,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三是地方艺术资源。A教师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我们这里是黄梅戏之乡。这些地方艺术资源我们都可以选择拿来用。”然而,研究者发现,虽然教学内容选择途径多样,但Y幼儿园教师大多倾向于组织歌唱活动,活动类型还有待丰富。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和音乐欣赏四种类型。在Y幼儿园,歌唱活动就占音乐集体教学活动总数的一半以上。许多班级几乎从不开展打击乐活动和韵律活动。

3.师幼互动质量有待提高

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活动的观察,研究者发现,Y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基本遵循律动――导入――新内容学习――表演/游戏――结束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师幼互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研究者运用《教师与儿童互动质量评价表》,〔4〕对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进行了分析。以C教师组织的小班歌唱活动“小鱼游”为例。整场活动中,C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大多是教师对幼儿作讲解和指导,给予幼儿的反馈均为重复幼儿的回答,对幼儿的评价大多为“说得真好”“某某唱得好”“这一遍唱得好”之类。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内容失之笼统,方式较为单一。“这是什么动物?”“看看鱼在哪里?”“鱼在水里干什么?”类似的封闭式问题对小班幼儿难度也不大,很难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缺少多主体参与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然而,Y幼儿园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评价基本以教师为主,缺少家长、幼儿等多主体的参与。

三、讨论与建议

(一)教师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从上述有关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看,农村幼儿园教师更需要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园内讨论学习

农村幼儿园教师一般外出培训机会较少。访谈表明,Y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甚少,园长也没有足够的自派送教师外出学习,再加上幼儿园师资紧缺,更限制了教师的外出学习。因此,园内教师互相学习应是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建议幼儿园多组织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以达到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质量的目的。

2.重视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与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应重视自我反思,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1.成立音乐教研组,重视对教研工作的评价

幼儿园的教研工作,是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农村幼儿园可以考虑成立音乐教研组,以通过集体研究解决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园内教研活动切忌流于形式,应该有评价、有反思、有改进,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2.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7〕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大多来自当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与幼儿家庭和社区联系密切。在音乐教育方面,可考虑从“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争取园外力量的支持。

所谓“引进来”,一方面是指可引进家L资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就像Y幼儿园,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等。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家长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可以考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引进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Y幼儿园地处“黄梅戏之乡”。教师可有意识地引进黄梅戏资源,以此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并借此吸引热爱黄梅戏的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Y幼儿园正是这样做的。

所谓“走出去”,即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界展示幼儿园的活动成果,以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例如像Y幼儿园这样的农村幼儿园,可到当地村民经常聚会的广场等地方去展示活动,以吸引更多的村民关注和支持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5〕〔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李朝辉,王志彦,谢翌.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