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长学习材料

家长学习材料

时间:2023-01-05 01:2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长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长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数学材料 教育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0

曾经看到一则名叫“太难了”的网络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个看上去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指导”下背诵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一旁的奶奶厉声呵斥小女孩,反复练习“三五一十五”10次,小女孩磕磕绊绊都说对了。可接下来小女孩从头开始背,一背到“三五”时就会出错。最后小女孩哭着说:我一点都记不住这“三五”,这“三五太难了,太难了,一点都不简单”。

看到这则视频,我为这个小女孩难过,更为现在的幼儿数学教育难过,孩子这是在学数学么?这样的“学习”有意义么?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么?从这个案例至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学习内容“小学化”。乘法口诀应该在小学2年级才会接触到,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来学习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第二个,学习方法“小学化”。没有实物或图片来辅助,没有学习情境,没有方法引导,完全是在成人高压下的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指南》指出:成人应该“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学习材料,不能通过生活和游戏情境来构建这些知识,而是一味地要求幼儿通过机械识记得方法“记住”这些知识,很可能会摧毁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会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乃至厌恶、憎恨的负性情绪。可现实中,有很多幼儿在成人“赢在起跑线上”错误思维的指导下,正经历着视频中小女孩的遭遇,正接受着这样的数学教育。除了家庭因素影响,社会舆论、社区、幼儿园、小学等因素相互关联、错综复杂,也是造成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因素。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机构,在预防和纠正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操作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学习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载体,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媒介。幼儿正是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体验,构建起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在这里,我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来谈一谈幼儿园数学教育如何避免“小学化”。

一、数学材料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认知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之一便是让幼儿学习那些远离自己生活,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运用的知识,正如那个小女孩背诵乘法口诀。幼儿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学教学活动如果来源于生活,或者以生活情景为素材,对幼儿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意义。比如大班数学活动:小老鼠买米。教师将空的可乐瓶和矿泉水瓶修剪成大号和中号的“米罐”,把一次性纸杯当成最小的“米罐”。这些简单而且幼儿熟悉的学习材料与“小老鼠买米”这个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能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二、数学材料要有层次性和变通性

强调材料的层次性,主要是因为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数学活动别明显,面对同样的材料,有的幼儿轻松完成,完成后无所事事;有的幼儿感到困难,迟迟完成不了。因此,教师在提供数学类材料时应尽量体现层次性,在难易程度、操作规则等方面多一些变化,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同一结构不同层次的材料,实物、实物图片、点子符号、数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能适应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还可以提供同一概念多种变式的材料,比如提供多种多样的三角形,让幼儿充分观察之后归纳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强调材料的变通性,主要是指充分挖掘材料的价值,做到“一物多用”。比如对于幼儿收集的瓶子,可以让幼儿点数总数;可以让有按高矮排序;可以让幼儿找出第N个瓶子,发展序数概念;还可以玩分类游戏――按材质分类,按瓶子的功用分类,若为瓶子穿上不同颜色衣服,还可以按颜色分类……这样,通过目标和规则的变换,同一组材料可以支持幼儿多项学习活动。

三、数学材料要有适度的开放性和结构性

幼儿在与数学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材料的结构性过高,就容易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幼儿的操作学习过程往往呈现出高结构、高控制的特征。例如,在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常见的材料是实物或图片,常见的教学过程是幼儿先观察教师演示实物或操作图片,得出数的组成的规律,然后进行操作验证并口述结果。操作材料结构性过高,幼儿虽然可能学到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知识,但并不能体现出建构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如果材料过于开放,材料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容易使操作流于形式,不易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可能会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至于材料中是否包含特定的数学关系,幼儿可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数学关系,幼儿获取这些数学关系可能需要的关键性经验和途径是什么,教师心里根本没底。这样的操作活动就变成了幼儿的自由玩耍,这种情况在集体操作、小组操作中均存在,在数学区角活动中出现的更多。可以说,在这样的活动中,仅有“儿童在先”,没有“教师在后”。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 策略

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新课改使初中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思想、理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些年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在取得一些显著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合作探究能力欠缺,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育理念固化等。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翻转.课堂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翻转课堂的这些特点与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开展初中英语翻转课堂行动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初中英语教学组织策略。

一、学习材料制作策略

1.学习材料的制作

课前学习材料包括初中营运导学案、自主听力材料、相关小电影、音乐、教师授课PPT。制作学习材料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为原则,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设计形式要新颖、有创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导学案:呈现内容为初中英语词汇、语法、句型,导学案制作以问题解决课型为主线,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微视频、微电影:呈现内容为听力和表达,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微电影或者教师根据要求制作微视频,微视频应突出和强调主题、重点与要点,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拨的教学视频。

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为写作,教师根据选题,选择合适的题材,制作写作的授课PPT,内容要能够包括本课的所有词汇、语法、句型。一方面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一方面对学生课前的自学做检测。

2.学习任务单

教师要提出初中英语学习结构图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学会提纲挈领,在结构的梳理中有效地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单设计中要以问题设计为主,教师要把传统的知识点深挖、掌握,然后根据教学重难点,把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难点或其他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要求:以问题探究式为主。

3.任务驱动

学生中最受欢迎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玩中学,学中玩”。因此,课前学习过程中,根据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一些任务驱动的自学方式,比如我们第三轮行动中课前加入制作海报的任务后,学生的自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设计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合适的任务。

二、QQ群平台使用策略

QQ群平台是我们使学生在英语课前与同学、老师互动的平台,学生在家通过QQ群内的电子邮件、群聊天与私聊工具、视频会话聊天工具、论坛等与老师或同伴进行互动和英语交流,分享自主学习初中英语过程中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课前学习及自测卡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有的学生对QQ群平台不是很熟悉,不知道如何操作;有的学生把QQ用来当做聊天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分享交流成果等等,这些不仅没有对课前学习起到好的影响反而制约了学生的课前学习效率,

笔者为此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首先是技能培训,使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常用的QQ群技能;其次在使用过程中,老师定期消息,组织学生在群内讨论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家长再监督学生使用。使用要求: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家长监督。

三、教学活动组织策略

1.开展协作式课堂探究讨论

通过长期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应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取异质分组,且在每组中选出一个组长,教师分配给每个小组探究式初中英语题目,小组长负责各小组的探究活动。小组中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及时加以指导和点评。通过改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效果一轮优于一轮,为此我们认为课堂互动阶段的讨论应遵循以下策略。组织策略:问题探究式讨论,话题讨论等形式。

2.游戏学习法

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随着英语问题研究的持续,由于讨论形式的单一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探求更为丰富、形式新颖的课堂学习方法。游戏化学习是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时融合游戏的设计策略,通过带有游戏性的学习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借助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内容,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笔者取了游戏化学习的方法,在初中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堂上可以采取设计一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游戏结束后分组讨论游戏中的一些问题。组织策略:游戏与学习内容需紧密结合。

四、结束语

如果实施翻转课堂其好处如下:使用的微电影、小音乐等多种形式的自学材料有利于加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课堂上讨论、发言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课前学习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材料的学习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小组交流沟通、成果分享,培养了学生在合作中的责任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固有模式的颠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翻转课堂已经得到很多一线实践教师的认可,近些年国内对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案列也逐渐增多,中国式“翻转课堂”已经有了很多实践经验,如山西省运城新的“自学一展示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南山卓越课堂模式等。这些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但是中国式“翻转课堂”运用起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今后要加强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篇

爱尔兰的成人识字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2年和2013年实施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AC)调查显示,爱尔兰的成人读写水平在24个参与调查的国家中排名第17,计算能力排名第19。2012年,国家成人扫盲机构(National Adult Literacy Agency)指出,爱尔兰18%的成人的读写能力低于1级(最高5级),1/6的爱尔兰成人在理解书面文本方面仍有困难,1/4的成人的计算能力还处于1级以下水平,很难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类人群生活贫困,缺少教育资源。尤其是爱尔兰的移民家庭,他们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更少,因而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更低。那些来自非英语国家和欧盟新成员国的移民家庭更是如此,他们的工资比爱尔兰工作者的工资分别少了20%和32%。克莱尔家庭学习(Clare Family Learning)项目在提高爱尔兰成人识字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专为那些通常被主流教育和就业部门忽视的群体提供服务。

二、项目概述

为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鼓励孩子接受教育,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家长携手发展他们的兴趣、能力和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读写和计算能力,因为它能够在家庭和学校、家庭和成人学习机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很多家长在迈出学习的第一步时需要一定的支持,而给孩子提供帮助则成为家长接受教育的强大支持。每当踏入教室,家长便能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于是鼓励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

该项目的目标群体是移民、低收入和流动人群(traveller)的家庭,他们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比其他人少。作为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在爱尔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它还是爱尔兰家庭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在促进家庭教育调研和培训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2014年,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共有400名参与者,其中有13名兼职教师、1名全职教师;已在克莱尔郡的23个地方开设了52门课程,涵盖26个不同话题。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教育是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主要目标。该项目再次肯定了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角色,支持家长帮助孩子发展识字和计算能力。孩子和家长都可从该项目中受益。因为参加该项目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和计算能力,也能提高家长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在该项目中,孩子是家长提高受教育水平的动力,因为所有家长都想为孩子提供最好条件,他们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营造一种友好向上的学习氛围,不断满足家庭教育需求。

除此之外,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还与家庭、学校和广大社区进行合作,为就业难和受教育难的家庭建立更广泛的帮助网。该项目优先照顾一些单亲家庭、青少年或年轻家长、流动者、难民、避难者、移民工人、护理人员以及养父母等弱势群体。2011年,中央统计局调查(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Census)显示,这些曾经为了寻找季节性工作而四处奔走流浪的流动者占爱尔兰总人口的0.6%。“有些家庭可能并不十分重视教育,因而受到了强烈歧视”。

项目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参与者的识字水平、计算能力和语言技能,为家长讲解爱尔兰的教育体制,使家长掌握必要的与学校人员沟通的技能,向家长传授如何为孩子的功课提供帮助,促进亲子互动与学习。

三、项目实施

(一)招收学习者并确定其需求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学校、社会服务组织、图书馆、社区小组等“中间机构”(link agency)合作招收新成员,这些机构将该项目和有学习需求的家长群体联系起来。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Clare Adult Basic Education Service)机构已经确定需要努力扩大优先群体(priority group)和年轻成人的惠及范围,通过社交媒体招收新家庭。

学员被录取后,协助者、机构工作人员和家长便讨论这些学员的学习需求,以此调整教学方法,开设符合学员兴趣的课程。开发学员感兴趣的课程时,倾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导师早已意识到,“听取家长意见、满足家长需求”是实施项目的关键。因为试点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学习者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们对试点课程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比如“父子趣味科学”(Fun of Science for Dads and Children)、“数学项目学习”(Learning about Project Maths)等课程,那么这些试点课程将会在全国推广。项目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者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做出调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为寻求广大学员的广泛支持,该项目不断开发新的学习资源。有些学习资源可以在线共享,如DVD和《家庭学习行动》(Family Learning in Action)刊物等。《家庭学习行动》不仅涵盖了20门课程大纲内容,而且包括由协助者制定的符合学员需求的样本方案。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该项目的教学融合了不同的教学法,而这种融合为参与者带来了生动的学习体验。其中包括小组与结对活动,以及包括视听、剪辑、数码影碟等在内的学习材料。其他一些学习法,如演讲、讨论、辩论赛、动手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也有所采用。

(三)教学内容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将其课程内容分为五大类:书和故事、0~7岁、家庭和社区学习、家庭作业与学习技巧、小学与中学的运行模式(见表1)。

(四)教学材料

家长和孩子在家通过日常生活材料学习课程,如信封、超市传单和其他阅读材料,而学校课堂上除了这些材料外还使用其他家用产品,如通过“匹配袜子”学习算术。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学习资源都可在线共享。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每个课堂都会采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授课,在必要的地方还安装了笔记本电脑及其配套设施。另外,手机在课堂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学员都有智能手机。他们想学会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

(五)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过程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在学校、社区中心、图书馆、成人教育中心、家庭资源中心以及社区的其他地方开设了家庭扫盲课程。而这些课程往往安排在距离参与者居住地点较近的地方。该项目每年都会在克莱尔郡约20个不同地方进行授课。9月份开课,次年的7月份结课。每种课程的时间安排见表2。

平均而言,每个课堂的学生数量都控制在8~10名,数量较少,方便所有参与者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大部分的课堂属于家长专属课堂,同时也开设了亲子互动课堂。未达到爱尔兰2~5级教育水平的家长或未达到国家资格标准(Natur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的家长优先上课。

参与家庭学习课程的家长有机会学习一些国家认证的课程,完成这些课程学习后就能达到“爱尔兰质量认证”(Quality Qualification Ireland,QQI)的1~3级水平。这些课程上课时间为20~25周,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相当于中等教育的一半水平。在接受完项目提供的继续教育后,学习者可以达到QQI的4级或5级水平。QQI课程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如餐饮、儿童保健、医疗保健、贸易、艺术等。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可达到QQI1~4级水平,通过测试之后能达QQI5级水平。

(六)监控和评估

迄今,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要向政府的教育与技术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提供定量数据。而教育和培训部门目前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新的评估方法,评估学习带来的有利影响。此外,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也进行中期评估测试,并获得学员在进步过程中的反馈。导师也会通过书写进步表的方式记录参与者在教育、经济、个人、社会、家庭等方面取得的进步。

(七)辅导员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辅导员既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每位辅导员辅导6~10名学生。所有的辅导员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其中有些人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过高级学位。在给学员授课前,所有的辅导员都必须完成一个为期两天的家庭学习培训和成人扫盲课程。辅导员的酬劳约为每小时45.25欧元(相当于51美元)。

自2000年以来,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通过克莱尔家庭学习资源包(Clare Family Learning Resource Pack)培训出了763位教师。该项目经过不断发展已开发出多种多样的项目课程。项目教师培训的核心就是将满足学生特定需求的家庭学习项目落到实处。因而,在克莱尔项目与家长、合作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催生出了很多家庭学习课程。

四、影响和挑战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对地区层面、国家层面乃至国际层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地区层面来讲,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与众多中介机构有着重要联系,以此方式提高了家长招生数量,进而扩大了学习者范围。随着时间的发展,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还会开发出新的学习资源,完善培训方式,在提高成本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利益。

从国家层面来讲,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政府的认可。除此之外,它还研发了一套能广泛培训员工的国家网络课程;通过出版刊物、参加欧盟投资项目以及参与其他国际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该项目的知识和资源。例如,项目工作人员向来自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卢森堡、爱沙尼亚、罗马米亚、塞尔维亚、法国、英格兰、土耳其等国的人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分享知识和学习资源来实施此类家庭扫盲项目。该组织也通过国际会议(如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召开的国家家庭学习峰会)介绍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通过这些工作,该项目在瑞典、挪威、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展。

参加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不仅能提高参与者的识字水平,增强其自信心,挖掘其新的学习天赋,激发学习激情,还使他们结识了新朋友,体验了新文化――因为很多参与者都是移民和流动者,所以该课堂也为结交新朋友、学习其他文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对弱势群体而言,他们是更大的受益者。

在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的网站上有几篇研究摘要讨论了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对参与者造成的影响。调查者发现,通过参加该项目,家长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在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还意识到自己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以及要在家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此外,家长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能与学校人员进行互动交流。该项目还有利于参与者的精神健康,因为项目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外出的机会,以便他们结识新朋友,收获新体验。

关于学习者的保留数据揭示了家长从未接受正规教育到达到QQI1级水平再到达到QQI3级水平的进步历程。2014年,45%的学员是新成员,19%的成员已经学习了1年或2年,16%的成员学习了3~5年,20%的成员学习了5年或5年以上。

五、经验

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发现,家庭学习法是一个让以前难以接受教育的父母成功接受教育的好方法。自信是家长必备的关键性基本技能之一,家长应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也有能力辅导好孩子。家庭学习使家长顺利地完成简单而又容易的小任务,进而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家庭学习项目高度重视家长的积极参与。然而,很多家长,尤其是3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会如此的重要。无论在家还是外面,家长与孩子进行口头交流和阅读的次数对孩子后期在校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完成该项目学习的大部分家长也会继续寻找其他学习机会。家长的积极示范作用对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的有利影响会提高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确保孩子提高成绩的关键。

家长十分重视课堂的社交价值,在课堂上,他们与人相识,结交新朋友,建立社交网络。除此之外,项目还能促进文化融合,例如爱尔兰人、移民、流动者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学习的同时促进了文化融合。

趣味性也是重要的因素。家长享受在课堂上完任务或制作出新东西所带来的成就感。很多弱势群体的家长并没有和自己父母一起玩耍的经历,因而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了解项目的运作效果,开设一些小规模的试点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试点成功,项目便可在全国推广。在推行新课程时,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与当地学校、机构和社区小组加强合作。事实证明,这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扩大项目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范围,还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

这个项目中,孩子是家长学习的动力,该项目也十分重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动力作用。因为家长总是以孩子为自己的出发点,所以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事实证明,相较于在一个地方,在不同地区实施该项目会更省钱、有效。在家长居住地附近开设课程可使其免于使用交通工具,因为在克莱尔郡的农村地区,交通可是个大问题。

六、挑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家长很难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也很难应对网络产生的网络安全、网络欺凌等复杂问题。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教育提供者需要考虑家长的监督和网络理解问题。

如果不是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评估家庭教育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牵扯到未来资金筹集问题。根据国际调查,该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为招收一批更年轻的家长,该项目应该采用新媒体而不是传统的媒体形式。

七、可持续性

克莱尔成人基础教育服务机构已竭尽全力应对该项目的融资问题。2009年,国家扫盲项目基金会因爱尔兰的经济形势停止了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因此,该项目采取各种不同创新性措施应对资金紧张问题,其中包括向近几年结交的伙伴融资。

家长和孩子采用的学习材料是他们在家每日可见的日用品。这样有两个好处:如果家里有这些学习材料(项目不要求家长买新的),那么学生可以无限制重复课堂以外的教育活动;其次,因为不用购买新材料,所以项目实施成本也不会那样高。

技术的使用有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克莱尔家庭学习项目在网站上传了很多的学习资源,供协助者共享。除此之外,该项目还为教学过程配备了其他科技产品,如手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参与者的学习效率,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无需支付费用。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注意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然而,笔者观察发现,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一、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

(一)学生家长不支持或无法支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涉及大量的参观、调查、访问、外出接触社会、自然、包括制作、实验等这样一些活动环节。这些活动不少是在课外开展的。由于受地点、时间、人力限制,老师不可能总是能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有些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但实际活动中,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受到挑战。首先是社会、家长对学校活动的价值判断很难与分数、排名、升学放到同一平台。然后安全问题又成为社会解释追求分数的理由。其次,――――家长大部分都外出打工,把自己子女送到学校就算尽到义务教育责任了,有的连自己孩子在哪个班,哪个班主任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参与子女的综合性学习。

(二)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材对综合性学习这一块的编写仍然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不得随意打乱,必须经历准备(项目设计)体验(过程实施)与表达交流(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

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师生为了完成这一项目,必须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计划的综合性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

(三)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捧为“圣经”,在课程改革到来之后,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去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抱着书本打滚,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作课堂作业

来要求学生完成。课文是例子,是“成品”;综合性学习材料不是例子,因为它不是“成品”,仅仅是一种资源――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更不是作业。

(四)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难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条件,搜集资料便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平时父母亲、学校又不让他们进网吧,信息课上计算机老师也不随便让他们上网,更不知上什么网站查。学校图书室藏书册数少得可怜,阅览室又难得向学生开放。学生怨声载道,教师发火连天,资料搜集难,难于“上青天”。

(五)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

综合性学习是由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师生互动进行过程实施,最终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结果的新型课程,那种上成传统的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

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则不同,它侧重于语言习得。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给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教材为这种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较为合理化的建议,这些是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教材里的综合性学习材料与课文文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应当作课文来讲。

二、走出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误区的建议

(一)要取得教师和家长支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课程,活动时间长、活动过程和形式稍复杂,师生活动的工作量大,不少老师都不太理解、不重视,平时形同虚设,或将“大综合”变为“小综合”,或将“小综合”随便应付一下,更何况家长们呢?首先老师本身要高度重视这一新生事物,然后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要向家长介绍新课程的情况,开学初召开家长会或平时电话联系,介绍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理念,使家长知道探索、创新、实践、责任感、良好品德以及人性张扬对孩子的重要性,转变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语文知识等考试内容的旧观念,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学生是主体,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经验、已有的语文知识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教师仅仅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的角色出现于实施过程中。

(四)教师要善于做好评价

第5篇

    1.缺乏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粗放随意,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由于重“艺”轻“文”,不少艺校的文化教育课程没有按要求执行国家的相关教学大纲或按相关的课程要求来指导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活动。有的艺校强调本校的特殊性,以国家的教学大纲要求太高,难以实施为由,甚至放弃了文化课教学大纲或要求,文化课的设置随意性很强,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习时间安排也不合理。艺校英语教学的另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一套既结合专业特点,又适应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理解能力的、有效的、学生想学、老师想教的学习材料。艺校目前普遍套用的是普通中学的英语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对许多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天书”,根本就不适合艺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就是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只要学生的专业课能过得去,专业技能尚可,能完成各种所谓的任务演出,学校领导就心满意足了。没有强调和重视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的管理和考核,这样也反过来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艺校,文化课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此种谬误一传再传,恶性循环,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艺校的发展。

    2.英语文化课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

    随着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向立体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然而,不少艺校把大量的资金用于专业课设备器械的购置,而很少用于购置现代化的文化课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不少艺校的文化课教学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落后阶段,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的提高。

    3.英语文化课教学的落后现状产生的后果

    英语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事务和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更是通过这门语言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手段之一。由于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对专业作品的学习、创作和提高。难以进行日益增多的国际文化(演出)交流,影响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和学习国际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更直接影响到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能进入到高一级的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文化教育就此终止,无论在专业上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都成为一个半成品,学生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机会继续发展自己,社会各界也不愿接受这样的半成品,中等艺校的学生毕业后,社会地位十分尴尬,学校不满意,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也不满意。

    二、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课教育必须深化改革

    中等艺术文化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尤其是英语文化课的教育已严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家长、学生的要求,更不能实现培养合格的“又文又专”学生的教育目标。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课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像重视义务教育一样重视艺校的英语文化教育,同时对艺校的英语文化课要有严格的监管和考核制度

    在学校的管理策略上,教育主管部门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要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学校领导也要重视英语课的教育教学,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要根据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校要健全科学的英语文化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保证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大力开发有行业特征、特点的英语学习材料

    艺校要根据艺校专业的特点,在保证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开发有行业特征的英语学习材料。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就业性质以及考取高一级学校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适当补充一些听力与口语、语法及阅读内容的材料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自编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学校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英语,就必须健全科学的英语文化课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英语教师也要针对时代对艺术英语的需要确定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英语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能力。

    3.艺校要加大对英语文化课教育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

    艺校的很多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因此要想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解,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艺校要加大对英语文化课教育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要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营养。

    4.加强英语文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英语教师

    艺校要加强英语文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本校的英语教研走在学校各科的前列。艺校要从听评课入手,严把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关。艺校只有培养了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和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促使师生的英语水平全面提高。

第6篇

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所欠缺,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交给语文。到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需要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时,复述策略的运用显得比较有价值。

一、复述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认为,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只有经过多次复述,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其实,复述不是一种机械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别人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心理学生把复述策略定位为一种粗加工策略,目前人们对精加工策略比较追捧,诚然,精加工策略是学习的深度和高度的有效体现,但是,复述策略是学习的基础,是精加工的基础。[3]。

二、复述的价值

有许多孩子会问老师问题,我会让学生复述题目给我听。如果孩子能复述上来,那说明是经过思考的,是真的不会。那么我再询问,慢慢帮其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但是大部分学生复述题目有困难,因为他没有对题目进行思维加工和提炼。

复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概括能力是复述在思维训练中起到的最基本作用。无论那种形式的复述,尤其是概要复述(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删削和浓缩,略去一般的描述和细节,把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然后把主要内容组织起来)和提纲式复述,都要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选择概括、组织调整,才能完成复述要求。

2、培养创造能力是复述在思维训练中应予以突出的一项内容。思维的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其表现:一是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二是对原来思维的否定;三是想别人之所未想,言他人之所未言。

3、复述在思维训练中对培养其他思维品质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思维品质是由多年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复述培养了思维的概括性、创造性,也在培养着思维的其他品质[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养成复述题目的习惯,才能使消灭低级错误成为可能。

三、复述的分类

除了教育心理学上对复述的分类以外,我们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复述分为以下三类。

1、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复述

对于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讲解之后,学生接受的怎样,听懂了没有,复述就是很好的检查。提问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复述刚刚讲解的内容,然后让中等偏上的学生补充的提炼,会达到很好的巩固内化的效果。

2、对同学刚才回答内容的复述

可以很好的检查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且有效地调动生生互动,是课堂充满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每个人对每个题目、知识点都有自己的理解,倾听别人的观点,把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在内心进行辨析比较,然后发言的时候可以先复述别人的观点,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3、间隙性的复述

有些内容当时复述难度都不大,如果隔一段时间,依然能复述上来,那就起到了很好的复习巩固的作用。间隙性复述可以放在一节课的最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总结全课。还有一种间隙性复述可以请家长协助,学生放学回家后,由家长问,今天学了什么,你能把老师或者同学讲的,你印象最深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复述给家长听吗?然后家长倾听,孩子复述,在孩子复述的过程中家长不时的追问几句,可以有效达到知识的巩固作用。

四、复述的运用

通过复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挥其在思维训练中的作用,是今后教学应予以足够重视的长期的训练环节[5]。复述在思维训练中要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还应注意三个问题。

1、复述的要求要具体明确,复述的内容要精当。

要做到,不破词句,条理清晰,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述习惯,思维训练得到扎实的落实。不是随便什么内容都需要复述,都可以复述的。因为有些只可意会的知识是不好复述的,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语句是没有复述的价值的。

2、复述的时机要恰当,复述的人选要得当。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遗忘了大部分的内 容。根据这一规律,复述最好要及时进行。还有就是人选,由谁来复述当堂知识点,不能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对他来讲,复述没有困难,没有挑战,价值也不大;也不能是最差的同学,因为,他们复述能力较弱,需要有榜样的引领。

3、复述有别于机械重复。

复述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简单的背诵。有的孩子不在乎题目的意思,只追求把文字背上来,这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复述,我们要让复述有价值,就要孩子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复述上来。

第7篇

一、家校联系,共同促进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凡是家长比较重视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就好,反之就差。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大多来源于因征地农转居的农民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而家长懂英语的却很少,学生缺乏说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究竟如何紧密联系家长,共同促进孩子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陈述了英语的重要性,明确了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其次,举办家长讲座,请专家给家长讲授“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逐渐重视起来,大多数家长通过增加必要的学习设备、找英语基础较好的亲友辅导、让孩子参加外教培训班等支持孩子学习,千方百计满足孩子英语口语交际的需要,教师和家长齐心合力,为孩子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多用鼓励,建立自信

鼓励是学生建立信心的基石。农村学校学生见识比较少,胆子小,羞于开口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在努力营造师生友好、平等关系和宽松、和谐氛围的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积极性评价:一是对勇于开流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二是对口语表达不够正确甚至很差的,采取先表扬其大胆开口的精神、在婉转矫正的策略,让不敢开口的学生迈出第一步,进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自然常态;三是做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有心人,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一句“You are great!”、“You are clever!”、“Good ideas”,一个眼神,一次赞美,一次亲切的抚摸,都会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由害羞变为敢说,由小声说于变为大声说,进而交流自如,形成风气,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三、巧用戏剧,激发交际

英语戏剧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了空间,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由“让我说”变为“我要说”,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做法:

1.选取“有趣”戏剧,激发兴趣。对好玩的事情,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有趣的“drama”活动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表演《小狮子找食物》中,孩子们把各种可爱的动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在表演中积极思维,积极对话,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寓“说”于“戏”,突破口语难点。在“drama”活动中,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及难点,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精心设计对话让孩子进行表演,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攻克难点。

3.自编自演,提高能力。学生喜欢表演,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在“drama”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语言材料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参与。剧本的改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由学生自己独立来完成,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材外的剧本。同学们在编戏剧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台词,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随着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的增加,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4.组织英语短剧的编排、表演比赛,让学生在一个个近似真实的情景里,扮演各种角色,用英语进行交际,并邀请老师和学生的家长一起来观摩,让学生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能听懂、会说英语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说”英语的欲望。

四、利用活动,促进交际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我们农村小学缺乏英语口语交流和运用的环境,虽然大多数学生书本知识掌握良好,能熟练背诵课文,但真正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就显得拘束、害怕,结结巴巴的。为了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口语交际环境,我们教研组因地制宜,开展了以下活动:

1.学唱英语歌曲,选用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的歌曲给孩子欣赏学唱,不仅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而且使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提高口语水平,通过纯正的英文歌曲矫正发音。

2.利用课前五分钟开辟“英语小喇叭”,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平台,让学生轮流汇报在家准备的材料,然后由其他学生自由提问,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第8篇

关键词教学学生态度策略

AbstractStudent’sattitudeaffectsalotonhisstudy.Changingthestudent’sattitudetomakehimbevigorousinstudyistheproblemwhichtheteacherhastofaceandtrytomanage.Thepassagediscussedsomestrategyforteachertochangestudent’sattitudeonstudy.

Keywordsteachingstudentattitudethestrategy

在教学中,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该课程的态度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前提;学生已有的态度,对于学习与他的态度相一致的材料有助益,而对于学习同他的态度相矛盾的材料则有阻碍;学生具有积极态度时,学习材料通常不会同他的已有观念发生对抗,有可能同认知结构中的相应观念形成更清晰、更牢固地联系,因而学习以后不易遗忘。因此,形成和改变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持积极态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面对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态度结构的态度策略

社会心理学把态度视为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思想或人,都具有认知的成分、表达情感的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并认为人们努力在各种态度之间、特定态度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成分之间保持一致。特定态度的三个组成成分倾向于一致,这意味着某个成分的变化将导致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影响学生态度的某一成分而使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1、认知改变策略。学生对学习材料或某一课程,会在心理产生许多与此相关的认识和信念。这些认识和信念可能是关于该课程内容的,可能是关于该课程形式的,也可能是关于该课程结果的,还可能关于该课程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的,每种认识和信念在重要性上和在其效价的强度上是有差异的,它们的综合就形成了学生对该课程的不同的态度。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学生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认知来影响学生的态度,致使学生对学习该学习材料或课程形成积极态度,这就是认知改变策略。学生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认知的改变可导致对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喜爱,也可直接导致学生投入到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

多属性态度模式提供了改变态度认知成分的策略基础。运用多属性态度模式,认知改变策略的具体方法有:

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这种方法就是改变学生对课程某方面或几方面的信念。由于受先验经验或态度的影响,部分学生会认为学习没多大意思、知识没多大用处、上课很无聊等。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信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讲授不断提醒学生该课程对其在某方面是“更好的”或“最好的”,如,对高职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开端介绍课程体系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度讲解;在开始讲授课程中某部分内容时,提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在某方面的意义或作用;案例选择时,贴近学生的实际。改变评价的关键是课程表现出对学生的意义。

改变学生对课程的相对评价。学生对课程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或重视程度,常常会看重某方面而认为这方面更重要,改变学生对这些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认知改变策略的另一种方法。在高职中,有些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有些是专业课,还有些是通识课;有些是侧重学习职业知识,有些是倾向培养职业能力,有些是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强调这方面,说服学生更重视这方面。

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新认识。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增加新的概念。可以增加一个以前被学生忽视的方面。例如,对高职学生,告知课程成绩40%~60%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或平时表现;考试内容着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或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等,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也可以增加课程与众不同的方面,例如,告知学生本课程是精品课程;课程内容的许多方面是教师的研究成果或观点看法等,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积极评价。

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课程。这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看课程,如把课程看成是学生自己的某种资源,怎样拥有它、怎样有效利用它;从职业生涯角度看课程;从经济角度、消费角度看课程;从时间利用率上看课堂学习,等等。如果学生认同,就会改变学生对课程的观点。

2、情感迁移策略。教师利用学生对某事某物某人的积极情感并把他们迁移到对于课程内容的好感上来,这就是情感迁移策略。这种策略,从原理上看,是建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利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在教学中,可用的方法有:

给予学生不同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进步、与众不同的回答、个性的作业、闪光点等,予以积极的反馈,形成学生积极情感,这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喜爱,进而就会增加对课程学习的投入。

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喜欢的刺激。课件制作与呈现中,对于色彩、图案、动慢或音乐的选择,结构的编排,考虑学生的喜好或赏心悦目,逐渐地学生就会把与该课件形式联系的正面情感就会转移到课程学习上。

激发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情感。上课时,使用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课的激情与热情,以增加学生对上课的喜爱。上课所举的案例或例子与学生所关注或喜爱的对象、事物结合,使学生对该对象或事物的积极情感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也产生同样的情感。

师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有效管理,以增加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积极情感,进而学生就会把这种情感扩展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中去。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会增加他对课程的正面认识与评价,进而增加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投入度。

3、行为参与策略。行为参与策略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其他需要,如好奇、表现、成就等等,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课程形成积极态度或改变学生的消极态度。因为,学习行为可以先于认知和情感而发展,导致认知或情感的形成,促使积极态度形成;也可以与认知和情感相对立的形式发生,导致认知或情感的转变,也促使积极态度形成。如一些实训类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在于学生的行为参与。

行为参与策略,主要是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为基础的。与经典条件反射一样,操作条件反射也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联结,但它强调强化物的功能和强化的时间。例如,如果学生出现积极的课堂行为时,立即给与鼓励性言语的强化,对课堂的积极态度就会发生。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批评或时间浪费或痛苦,则会对课堂产生否定态度。因此,行为参与策略的关键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或发生学习行为并同时确保学生感到这种参与或行为是值得的。

行为参与策略的具体做法除了实训类课程的实训法实验法演练法外,还可以是: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并予以检查;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来讲解;让学生举出与概念相关的案例或例子;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分析;让学生对某内容提问,并奖励问题提得最多的或最具特色的或最深刻的学生;促使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回答课堂提问,并给于不同的奖励,如主动发言(不考虑正确与否)给予最高等级、被动而正确回答了问题给予第二等次成绩、被动而不太正确的回答给予第三等次成绩、被动又错误回答记为差,导致学生积极发言;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外作业,并给予及时反馈。

可以运用逐步升级技术促使学生发生学习行为、一步步进入学习状态。

二、源于态度条件的态度策略

学生的态度是习得的,是各种主客观因素不断作用影响的结果。态度形成与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研究表明,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外界情境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施加对态度形成与改变因素的影响,来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态度。

1、动机唤醒策略。学生对课程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该课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改变态度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就是唤醒学生的动机,使他们的特定的需要显性化,导致态度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示,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有关的动机主要有认知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附属需要等三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这些动机,使学生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

认知需要,就是想了解与理解要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需要,一般来说,主要是从好奇心与探究环境等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经历学习情景。

自我提高的需要,就是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学习中表现为,一方面,学生力图用学习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学习行为的赞许,促进学生努力取得更好成绩,来唤醒或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另一方面,同学业上的失败相联系的那些可能导致丧失自尊的威胁,也促使学生发生学习行为,努力学习。因此,失败的威胁也是教师用来形成与改变学生的态度的一种方法。但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不能让学生一直遭到学业上的失败,一直得低分,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将引起学生的回避和退缩反应,导致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附属需要,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对高职生来说,来自同学(特别是异性)的赞许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评价,学生对某教学活动结果的个人或小组评优,来唤醒与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学习。

2、归因引导策略。归因理论认为,态度形成和改变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自我知觉)和经验进行思辨的产物。学生对他们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得好坏及其原因有不同的看法或信念,这些看法或信念影响或构成他们对课程的态度。这些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看法或信念也就是归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归因进行引导,使学生做出合理、积极的归因,就是归因引导策略。

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外在归因就是把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归因于对学习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内在归因则归因于包括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努力以及其他一些个人所具有的东西。归因研究(Weiner等,1978;Sohn,1977)指出,当把成功与失败归之于内部原因时,会引起最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把成功与失败归之于外部原因时,则引起最微弱的情绪反应。不同的原因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努力而取得成功,导致极度的兴奋、非常高兴和狂喜的情绪;因幸运得到成功,会引起意外和惊讶;因能力而成功,导致胜任和自信的情绪;失败则导致无能和无望的情绪。当把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时,会引起最严重的不快;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会感到比归因于能力更严重的羞愧。

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原因的稳定与否是指,原因是不是学习者内在素质或外在客体比较持久的特征。有些外在因素相当稳定,如某些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而有些外在因素相当不稳定,如运气等。同样有些内在原因相当稳定,如能力等,有些则不稳定,如努力等。原因的稳定与否的归因结果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产生影响。把学习成绩归于努力的学生比把学习成绩归于能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把失败归于能力的学生比把失败归于努力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花的时间更少。因此,努力这种归因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习成绩以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分析成败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使学生乐意努力学习该课程。

3、认知失调策略。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学生对某个信念或态度对象持有相互冲突的想法时,会产生不愉快地感觉或失调,这将驱使他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使相关的态度之间或相关的态度与行为之间变得比较协调。对于对学习或课程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教师可以使他们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使学生的行为或态度发生变化。

认知失调的研究(J.Brehm,1956;L.Festinger,1957)表明,当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之后,他就会倾向于为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辩护。因此,当学生的态度与他的学习行为不一致时,当他们不得不做着相对无趣的作业时,就会产生失调。因为行为本身是难以收回的,所以通常只能改变态度以消除失调。教师可以利用正面诱因如奖励,吸引学生去做与他的态度不一致的学习行为,也可以用负面诱因如惩罚,来威胁他,让他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在这里,改变态度的诱因水平有一定的限度。一般地,过高或过强力的外部奖励,会降低学习的内在价值,并且也降低了学生对这一学习活动的感兴趣而体验到的愉快程度。

4、榜样提供策略。学生的态度形成与改变受其周围的人影响,其中榜样的影响是较大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程内容与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榜样。

就课程内容而言,只要涉及到人就可能提供榜样。教师在讲解内容或案例与例子时,选择一些学生关注或喜欢或仰慕或崇拜的人物,有意识地把这些人物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如这些人物如何看待这些知识、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些知识给这些人物带来了什么益处、没有相应知识给这些人物造成的遗憾,等等,向学生传达这些人物对这些知识的积极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对课程的积极态度。

就教师而言,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是热爱教学还是完成任务,是喜欢课程内容还是程序化讲授内容,等等,影响并形成了学生对这课程的不同态度。因此,教师要控制与设计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自己对课程内容的专业与权威、热爱和激情来为学生树立榜样,产生正面、积极的榜样力量。

总之,影响态度的许多因素是可能由教师操纵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一些态度策略使学生对课程的态度更为积极。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H·麦克米伦,何立婴译.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美]J.L.费里德曼,D.O.西尔斯,J.M.卡尔史密斯著,高地等译.社会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第9篇

关键词:探索活动 自主学习 支持性环境

探索性主题活动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的需要,注重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它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一种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这种新的课程模式中,作为教师应该考虑怎样把握其内在实质,发挥作用,真正促进幼儿发展。在此,笔者仅从教师如何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支持性环境进行探讨。

一、追随孩子,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资源生成活动

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孩子也不时接触到许多新的生活设施、文化内容,有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新鲜事物,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和疑问。这些引发幼儿产生问题、观察问题的环境,有着可充分利用教育成分。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资源,注意观察幼儿、捕捉教育契机,从幼儿的语言、行为状态中,从幼儿对环境关注的“点”中适时产生探索的主题。我们应将视线转向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的发展需要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例如: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挖土时发现了蚯蚓,立即提出了疑问:“它在土里会不会被闷死?”“它没有脚怎么走路?”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教师将孩子们的问题记录下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于是,大班主题活动《蚯蚓》应运而生。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着自己谈论的话题,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玩具模型、旅游出行、动画卡通以及服饰鞋帽等等都是孩子们常常涉及到的最感兴趣的话题。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记住生活是环境、环境是载体、幼儿是主体;应该善于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把生活还给幼儿,不论是感知体验、还是操作实践,都应围绕生活的主题,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资源,从而真正突出幼儿的主体活动,激发幼儿在“生活环境”中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环境支持,营造幼儿自主探索的宽松氛围

孩子的学习特点告诉我们,孩子的自主探索不是自发的,是需要环境支持的,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在那里,孩子能得到自然发展,有助于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我们认为,教师的环境支持行为应该是:

1.尊重个体差异,提供接纳型环境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不放心孩子的学习行为,经常或急躁或自以为是地对孩子的活动横加干涉,给孩子造成了一个心理拘谨的环境,孩子很难自主起来。

教师要接受和容纳孩子的学习现象,激励孩子的学习行为,创设一个孩子自由独立的心理氛围。在学习活动中,孩子可以选择与自己水平相一致的材料,同时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速度。如:在新闻播报活动中,小朋友可以自愿在每天固定时间向大家播报。一天,教师发现一个不善表现的幼儿在卫生间模仿播报,这引起了教师的反思:为什么这个孩子这样做?我的操作方式是不是能够支持每一名幼儿?反思之后,教师进行了调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集体面前播报、在区域活动中播报、录音播报、文字播报等多种形式,使更多愿意参加活动的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此事提示我们:孩子是有差异的,孩子的愿望也是各不相同的,与他人不同是孩子应有的权利,他们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材料,也可以有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进步速度。所以,自主性探索活动提倡“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教师应在了解的基础上支持、满足幼儿的需要,尽可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促进每个孩子的主动发展。

2.投放探索材料,提供体验型环境支持

皮亚杰的幼儿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是通过自身在与丰富的环境进行充分的交互作用中完成,学习材料是孩子探索学习的物质保证。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成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孩子通过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感受信息、积累经验。

如:我们让孩子获得生活常识,例如“擦汗”,让孩子在体育活动、午餐、午睡、外出中完成,其中的材料就是毛巾和餐巾纸;

我们让孩子在小实验中获得科学知识,例如“认识电池”,其中的材料有各种型号、各种形状的电池,各种电动玩具;

我们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完成折纸活动,其中的材料有折纸作品、制作示范图和制作步骤图、手工纸等;

我们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养成健康的情感,例如“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的材料有中国地图、各地风光的录像、各景点的门票、明信片、旅游路线图及去祖国各地旅游的收藏品、纪念品、各地风味小吃、孩子在一些名胜的留影等;

我们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文学修养,例如“桃树下的小白兔”,其中的材料有图书、录像、角色道具等。

总之,“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孩子的学习特点,材料的适宜性,直接影响着孩子自主学习的成效。我们要在孩子活动时,提供可以操作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难易适度的活动材料,使孩子自主地学习,快乐地探索。

3.关注发展进程,提供协调型环境支持

有时候也疑惑:我们什么都让孩子自己选择了,万一孩子每天只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内容和材料,或遇到障碍无法跨越时,孩子就选择放弃,久而久之,使孩子的发展出现严重偏差怎么办?我们的做法是:及时给予关注,当孩子的兴趣出现偏差时,提供一个协调孩子学习行为的环境,促进孩子整体发展。

如:小班活动“抹油”,老师首先在娃娃家提供大小不同的油盒,因为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能力幼儿的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投放油盒后,教师密切关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不同表现,适时给予不同的支持。

场景一:子恒拧了几下没开,就放弃了。教师分析他是年龄小,手腕力度不够。对他,教师的帮助必不可少,因此教师教他怎样表达需求,并和他一起拧,使幼儿主动做事的意识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场景二:秦朗、晨晨随便一摸就完事,拧盖也是随便几下就跑开了。他俩做事快而不细,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师生共同游戏是小班幼儿活动的主要特征,教师利用自编的儿歌和他们边说边做,他们的动作自然而然放慢下来,事情越做越好。

场景三:宇豪由于特别感兴趣,涂了很多油,量没掌握好。老师没有盲目的阻止或去帮他,而是和他一起照镜子、闻油香、涂“豆豆”等,让他充分感知材料,在反复的摸索中逐渐学会掌握油量。

以上场景,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老师给予了分析,采用了具有针对性的互动方式支持每个幼儿的发展。从结果看,确实是有效的。

因此,提供一个协调孩子学习行为的环境支持,我们应该做到:提供适合孩子个体的学习环境;教师适宜介入,帮助孩子克服障碍,减少偏差;激励孩子体验成功。

环境支持以尊重孩子的个体感受和发展为理念,支持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

三、互动共建,创设幼儿探索交流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我们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是在与同伴、老师的相互交流中渐渐建构的。孩子经过与材料的接触,需要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同伴分享,在分享过程中相互学习,重新确立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概念。所以,应该让孩子在互动基础上,共同建构学习的内容和认识。

以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圆柱体的影子》为例,谈谈在互动共建的过程中,教师的做法:

1.各抒己见,表达经验。如让幼儿思考“怎样让圆柱体有影子?竖着的圆柱体的影子是什么形状?”等等,在活动中,让幼儿结合自身原有经历和经验,自由地进行表达表现。

2.设置疑问,挑起冲突。如: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改变圆柱体的影子?横过来的再转一转的圆柱体的影子会是什么样的?”此时,根据原有经验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孩子们产生了认识上的冲突。这时,他们会通过与同伴、材料的互动主动探索,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

3.点拨磨合,达成共识。孩子在解决冲突陷入僵局时,老师应本着尊重的原则,做一个平等的伙伴,以一个引导语或一点新材料,使孩子的冲突渐渐走向平和。对于幼儿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再次操作共同验证。如:在活动中,对于如何改变圆柱体的影子,通过孩子们的探索,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小结得出不同的结论:圆柱体的摆放不同,影子不同;移动圆柱体的位置,光线不变,影子变化;圆柱置不变,光线移动,影子变化…… 此时孩子们的认识得到共同的认可,这时的共识可以是一致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同的观点,只是相互间了解和认同了别人观点的存在。

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

四、统合资源,丰富孩子关注的视点

家庭、社区环境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激活,统合各方教育资源,创设条件让幼儿积极介入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引发学习兴趣,解决各种问题,获得有益经验。

实例一:在主题活动“家乡的竹子”中,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收集有关竹子的资料,并建议他们带着问题去请教家长。家长们纷纷出谋划策,各显神通。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商店挑选了竹子做的小蛇、竹扇、笔筒和竹笛;有的家长带来了家中的竹椅、竹筷、竹垫、竹篮;还有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关于竹子的资料和信息……乐乐的爸爸还将小朋友们带到自家的竹园进行实地考察,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达到了。

实例二:在主题活动“社区里的商店――超市”中,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小区附近的华联超市。

“好大的超市啊!”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可乐是放在饮料区的;薯片是放在食品区的;牙膏、洗发水放在日用品区……孩子们还发现:超市里的商品都标着价格;超市里有很多不同颜色的广告牌;超市里的叔叔阿姨都推着小推车……在超市工作人员的耐心解说下,孩子们对超市的区域划分、商品分类及货架上的标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收银机、购物小票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进一步熟悉超市,并在班级为幼儿创设了超市情境,生成了超市购物的主题活动。

可以看出,当孩子们的探索走出园门,融入家庭和社会时,无比宽广的探索天地,就会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在探索活动中,只有真正做到利用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在周围的环境与日常的生活中,认真地找,仔细地看,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探索活动中获得发展。

环境是隐形的老师,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利支撑,孩子们只有在多元化、全方位创设的环境刺激和推动下,才能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朱家雄.处理好教师预设和儿童生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5]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实施与案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第10篇

安镇镇万众村幼儿园开办于80年代,2000年前一直附设在原万众小学内,2000年9月万众小学撤并将校舍归幼儿园使用,现有占地面积2097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建筑面积879平方米,生均8.37平方米;大、中、小3班规模。在园幼儿105人,教职工6人,其中专任教师3人。近年来,在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工能以《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为指针,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提高办园水平,在镇级组织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赢得了广大家长的信任和赞誉。

一、主要成绩

1、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近年来,镇政府、村委为幼儿园共投入18万元进行幼儿园的设备改建和添置。进行屋面翻新、改建厕所、铺设操场软地、人造草坪等,提高了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系数。室外有供幼儿活动的大型玩具,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求。目前班班有电视机、VCD、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设备,有钢琴、玩具柜、图书架、配套的课桌椅等教学设备;园内建立了幼儿游戏室、建构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并为各个专用室添置了相应的游戏活动材料等,另外还有清洁整齐的食堂、保健室等辅助用房。幼儿园整体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教师巧妙的将各类游戏材料制作成了“娃娃家”、“小菜场”、“美发店”、“小舞台”等幼儿活动的区角,根据幼儿活动需要自制了沙包、尾巴、飞盘、辫子、高跷等体育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着眼规范管理,保教水平稳步提升

万众幼儿园依托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办园目标明确,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注重安全管理网络的建设,食堂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家长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家长学习材料、开辟家长园地等形式,使家长了解最新的育儿知识;每月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卡,每学期向家长开放一次半日活动,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并认真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每次活动做到有目标、有组织、有评析反馈。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参观安南警务站,参观老年活动室,参与老年门球活动,带领幼儿观察秋天的田野、参观蔬菜基地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把农村教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活动体现农村幼儿园的特色。

3、强化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园从抓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加强师德教育。定期参加中心幼儿园的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尊重儿童、心妈妈”的沙龙研讨会,进行“敬业爱岗、诚信育人”、“树师德形象,做新时代女性”的师德演讲会,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修养。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教师发展为先”的宗旨,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同时定期让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多次在村园教师好课评比及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目前4位教师学历合格为100%,其中本科学历1名,教师100%持证上岗。

二、问题与建议

1、配齐配足保教人员。根据《*市农村幼儿园评估方案》,教师按1∶15—20配备,目前幼儿园教师只有3名,没有保育员,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幼儿园要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尽快解决教师和保育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园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载体,建议幼儿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进一步优化幼儿园的活动场地。目前幼儿园的水泥活动场地上有很多坑洼面,给幼儿户外活动带来不安全因素,建议户外场地能够修补好坑洼面或铺设塑胶软地。

三、评估结论

第11篇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校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并对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分工,做到了分工落实,职责明确。

为了让学校全体教师、全体家长了解“家长学校”的意义、目标、内涵、策略等,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刊发学习材料”“学校网站”“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书籍。同时还使大家明确了“家长学校”“谁在学?”、“学什么?”、“在哪儿学?”“什么时间学?”“怎样学?”“为什么学?”六要素。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办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使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调查到的家教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实际情况,制订了《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实施点名签到制度和学期考评制度。并充分发挥学校、班级两个层面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大家做到目标清,方向明,从而确保家长学校工作扎实开展。

二、建立基地,开展活动,努力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

我校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把多媒体教室作为家长学校的活动基地,并为家长学校学员提供了学习条件。我校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推荐《家庭教育》等书籍、杂志,给家长提供了资源共享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针对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经验缺乏的特点,我校有计划地举办了系列讲座,向家长系统地传授生理学、心理学、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基本知识。家长学校各年级的主讲教师在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家庭教育的内容,使家长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同步。由学校统一组织布置,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计划,把教学内容分解到各级部,各级部再分解到各学期、月份。根据需要召开,由班主任主讲,也安排有关任课教师讲课。讲座从内容上分三种:一种是系列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特点安排内容。第二种是名家讲学。聘请名家讲学的目的是使家长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疑难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种是家长介绍经验。每一次专题讲座后,安排部分家长把在家教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家教经验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指导家长把学到的家教知识灵活运用于家教实践中,使家长总结的好经验得到及时推广,而且提高了家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们请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听任课教师的课,一起评课,一起参与讨论学校、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并发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表,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促使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交流、发展。

家长们就“如何大手拉小手,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互相学习、平等交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家长们自由畅谈,各抒己见,既增进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促进了家长们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家教质量。

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形成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有效互动。

我校组织家长参与了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家长巩固“共同教育孩子”的观念。教师节邀请家长参加座谈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家长参加学生的活动课,有利于使家长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困生;转化策略

小学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使学生通过小学英语教育完全具备英语沟通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不太实际,也不符合科学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理念。小学英语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和英语基础,为今后的英语教育奠定基础。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或畏难情绪,以及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各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学习英语比较困难的学生。分析这些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偷懒应付了事等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2.由于自身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英语学习中羞于开口,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的内向学生;3.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用中文标注英标,如学习“thank you”时,在下面标注“三克油”等中文英标,并死记硬背,不知道举一反三,不学会实践总结的学习方法而存在问题的学生;4.存在对学习英语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这些学生厌恶学习英语,讨厌英语有关的一切。

针对这些英语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努力来改变小学应用学困生的现状,要及时转化英语学困生的状况,否则越学越困,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不利。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

良好的英语学习情境对语言学习来说有重要意义,英语作为典型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要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英语,丰富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办英语板报,张贴一些英语漫画或英语小知识、小典故等丰富学生英语学习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筹建班级英文交流互动小组、英语图书角等,放

置一些简单的英语学习材料,如,英语童话、英语故事等书籍供学生借阅。通过这样的环境营造,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就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二、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实践证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是提升学习效果最直接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兴趣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主要动力。小学英语学困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因为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学生只有具备了英语学习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爱好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激发英语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困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英语,乐于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学习英语带来的快乐,在英语学习中逐渐提高英语学习理解能力,达到小学英语学习教学的

效果。

除此之外,转化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针对学困生实行分层教学、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

心、适当进行家庭教育和辅导等方式,限于篇幅限制本文就不一一介绍,希望广大教师及家长共同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