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值周总结

小学生值周总结

时间:2022-12-07 23: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值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值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58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班主任既是校长的有利干将、得力助手;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往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包揽、管理着班级全部事务。这种管理模式,班主任终日被班级的琐事缠身,常常疲惫不堪。其结果是:表象上班级管理既严谨又统一;实际上,班级内严重缺乏内在的活力和个性的张扬。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了这一目标,就能使学生实现同时代同步发展的终身发展。对此,本人在日常管理小学班级事务时,着力培养了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探索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 指导学生自我制订班级管理“长、中、短期”奋斗目标

有了奋斗目标,学生才有奋斗的动力。一个班集体有了“理想化”的“长、中、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能为此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地为此奋斗,逐步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由于农村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掌握知识不多、没有社会经验以及严重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等原因,身为班主任,如果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长、中、短期”班级集体奋斗目标,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务必帮助学生制订出适合自己班集体学生思想教育、学习帮扶、团结互助、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生活自理、劳动锻炼、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等诸方面的奋斗目标来。

1、长期目标:在争创学校优秀班级的基础上,小学1-6年级里,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2、中期目标:培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学风和团结、奋进、友爱、争优、健康、活泼的班风。

3、短期目标:每学期开学时,都要制订本学期的学期奋斗目标。内容必须从学习、纪律、卫生、团结、劳动、锻炼诸方面细化。

当这些目标一一制订后,要教育学生,不可操之过急,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逐一完成目标任务。当学生们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进取时,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班集体中每个同学的潜能,使目标教育和过程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相结合,人人都为此目标而努力,团结班集体中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奋斗目标,共同收获获得集体荣誉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在班内逐步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班级既是每个同学的,也是班集体中所有同学的。因此,班主任在“放心”地把班级管理实务交予学生“自我管理”时,务必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自我管理,绝不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实务撒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学生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束缚”下,有目的、有要求地“自我管理”。当然,引导学生制订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行为守则》的整体“框架”,还要适合本班的班情。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发动每个学生献言献策,群策群力,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出思想、学习、纪律、劳动、团结、友爱、锻炼、帮扶、卫生等诸的日常行为管理规章制度。

2、实行班干部、小组长每周轮值制。在这个班级内,班干部和小组长不是“终身制”的。这个集体,大到班长、副班长、其他委员,小到各小组长,每周一轮换。这么一轮换,人人都能在“领导”岗位上过足“几把瘾”,都能经风雨、见世面,历经磨练。每周轮值制的班干部的“核心”领导是班长。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的学生天生就有领导才能,有的就次之。假如这周的轮值班长欠缺领导能力,班主任要为其搭配一名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副班长协助其开展工作。

这样一来,班集体内的每名同学,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踏进学校大门那天起,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人人都会经历多次这样的“自我管理”锻炼的机会。

对每周的轮值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状况,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检查和记录,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点拨。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要对此进行总结,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3、“自我管理”班级事务要实行责任制

有压力,才有动力。当把小学生能轻松地承受得起的责任制压到他们的肩头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在这些“压力”的驱动下,迸发出能量巨大的潜能,认认真真地“自我管理”好班级事务。这些班级事务,大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春秋两季体育节、植树节、九九重阳节时的尊老活动等“重大”活动,小到浇花浇草、捡拾教室内的纸屑等“鸡毛蒜皮”之事,要人人有事做,人人身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这样一来,就能实现“自己的事自我管理;班级的事人人管理”的目的。

三、 及时对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激励,不但能充分调动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能为他们下一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还能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评价、激励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

1、树立榜样。每周五下午的班会上,班主任一定要把“自我管理”的优秀者进行总结表扬,评选出每周的遵守纪律进步之星、勤奋学习进步之星……让这些“星星”各自介绍自己的进步经验,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当然,班主任在这里一定要做到两点:一要发动同学们向“星星”看齐,迎头赶上;二要引导“星星”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2篇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实践方法上存在着误区。

1.口头传授学生才省劲

一些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学习经验尚欠缺,所以总是反复进行口头指导。一味的口头传授,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主观能动性,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而且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上,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和进行“系统性”把握,更谈不上对自身学习进行反思与监控,让学习策略的调整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了。

2.整体推进才扎实有效

在学习策略培养上注重循序渐进是科学的,但一些英语教师采用机械的程序化训练和所有学生整体推进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习策略缺乏个性和开放性。事实上,因为学生自身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社会环境背景上存在差异,学习策略的培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实现整体推进。

3.合作学是“灵丹妙药”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经验分享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发展,但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经验时就无法拿出经验与人分享;当个体不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时,就无法与团队合作。因此,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其次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团队。

二、应用:培养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根本途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仅仅限于教师指导的角度,而应更多地基于学生自身认识和实践的角度,从而避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只停留在“抽象概念”的层面上,而缺乏具体直观的了解。笔者认为,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指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而且在指导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学生已有具体学习方法的基础

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也有了一些认识,如朗读的方法、写记叙文的方法、解题的方法、预习和复习的方法等。

2.学生已有改进自己学习的意识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智力特点、兴趣爱好等,也有了一些比较粗浅的了解。他们已经认识到,学习效果的提高不仅依靠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已有自我管理资源与时间的能力

在资源管理方面,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如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和利用学习资源,开始懂得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能够对时间进行一定的安排等。

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依据自身条件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调整计划和改善学习效果,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从学生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将直观具体的“英语学习计划书”(见表)作为蓝本,把学习策略的“抽象概念”转换成一种“具体操作方案”,真正实现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目标。

三、制订英语学习计划书的指导要领

1.计划书周期要短

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远景性”和“近景性”学习动机。制订计划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没有真正形成,加上自我调控的意志力又不能持久,所以在制订计划时,不宜考虑“远景性”学习动机,而应更多地关注较为具体的、容易立竿见影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即计划书的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以一周或一个月为最佳。这样才不会因为计划周期过长而使学生产生畏惧或懈怠,而是让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体味到成功的快乐,或反思到失败的原因,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2.总结要客观

总结在学习计划书的制订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结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具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第二,具有反馈和评价的作用;第三,通过学结,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不足,形成关于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并为改进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如何作好总结?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的“归因理论”指出,在从事一项活动或工作后,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果或遭受失败的原因,并将其划分为“情景归因”和“性格归因”。前者指他人影响、工作难易、奖惩、运气等环境因素;后者指自身的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心理年龄不够成熟,道德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应有的自我反思与监控,他们往往会把成败因素归于运气、他人干扰等外在因素,而对个人主观因素却几乎不会涉及,因而他们的总结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基于此,学生在制订计划时,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并及时调整自己,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是否完成目标是自身原因还是外在原因;单词记忆效果差是由于没有掌握记忆方法,还是由于努力程度不够或学习缺乏计划性和持久性,自己又该怎样改进或调整等。这种反馈调整多数是对前一阶段的总结性评价,因此也可以算作是对个人的一次“纵向”的、“短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目标要具体合理

一般而言,小学生对具体、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他们不太喜欢抽象、笼统的概念。因此,在制订计划书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目标内容定位在“听、说、读、写”等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上,并参照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落实实际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明确,“学习策略”培养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

因为学生缺乏对自己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价能力,所以他们多数会仅凭美好愿望来设置目标,对于诸如个人智力因素、基础实力、外在学习环境等方面几乎不会考虑。这样,他们的目标就会出现不符合个人基本情况的设置。比如自身基础一般,却非要强迫自己进行课外拓展;自己智力一般,却非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超过自己能力的知识。所以制订计划书时,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关注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合理设置目标,既不能盲目攀比,又不可妄自菲薄。

4.执行要彻底

一份计划或目标的制订固然重要,但对其执行力度更应该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了计划而不执行,等于没有计划;有了执行,但没有清晰的思路,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仍会收效甚微。所以,有了计划就一定要执行。既然执行了,就一定要讲求彻底和高效,而不是苦干、蛮干。

对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时间的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经验尚不丰富,教师必须就实施方案给他们以具体细化的指导,将目标进行描述,好便于操作。如将方案划分成课上和在家两个部分,将在家的时间再划分成早晚两个部分。并将各个时段的学习任务以及达标标准都给出一定的参考标准。这样,一方面,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时间进行了细化安排,使学生不至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紧张与疲劳;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效率比较高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在效率比较低的时间段里安排比较简单的活动性学习任务,形成对时间的高效利用。

5.赏罚要有分寸

凡事都是这样,只有罚没有奖,不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只有奖没有罚,则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监督和落实。恰当的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都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当然,奖励的效果一般优于惩罚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大多是依赖一定的外部强化物来实现的。但是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分寸的赏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不愿或不喜欢的事或物作为惩罚条件,如,完不成就罚自己双休日不出去玩,完不成就罚自己某天不看动画片,完不成就不再当组长等。同时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渴望的事或物作为奖励条件,如希望本周能当上小组长,希望自己能带领同学们读书,希望到肯德基大吃一顿,希望妈妈给买一个玩具等。因为所有这些赏罚条件都是由学生自己制订,所以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找托词或逃避。而且,这些赏罚的条件都在学生生理或心理的承受度之内,没有过分、出格或不适之处,学生完全乐意接受。

6.外力调控要到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所制订的学习计划书肯定存在诸多的不足。如目标订得偏高或偏低;时间分配不合理;惩罚条件不足以形成对其不良行为或学习习惯的规避作用;奖励条件脱离教师或家长所能兑现的能力等。因此,只靠学生本人是无法制订出一份客观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书的,这必然要通过外在的调控方可实现,而教师和家长无疑是最具发言权的外控方了。通过调控,教师和家长可以向学生传达,在学习上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使他们形成恰当的期望:对那些因成功而期望过高的优秀学生,要让他们适当地降低期望值;对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后进生,要使他们提高期望值。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自身行为中哪些与高期望有关,哪些与低期望有关,在师生和亲子互动中传递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期望等。同时,教师和家长通过对学生的调控,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行为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并最终促成其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四、推行英语学习计划书应关注的细节

第一,本文所讲的策略培养主要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因为计划书所涉及项目比较多,而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有限,为使计划书不流于形式,教师最好给他们每人提供一份项目齐全的计划书,让他们直接当堂填写完成,而不是在课外完成。

第二,填写之前必须给学生提供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作参考,根据学段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对计划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三,最好让学生把制订好的计划书张贴在他们认为最显眼的地方。

第四,答应过学生的校园愿望,教师一定要诚信实现;对于他们的家庭愿望,教师要通过经常与家长沟通尽量促成其愿望的实现。

第3篇

一、活动主题

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

二、活动内容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一是通过座谈研讨、主题征文、参观见学、文艺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认真组织好“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开展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建军90周年、纪念全民抗战爆发80周年、庆祝祖国20周年等时段,通过“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小小传承人”等载体,在暑期集中行动,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聚焦于家风传美德、社风扬美德,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参与身体力行的活动起步,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汲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3.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我爱经典”征文和亲子诵读活动,大力营造学习经典、亲近经典的社会氛围。

4. 开展“诚信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诚信文化主题征文等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内涵,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准则,养成讲诚信、重信誉的好品德,切实提高学生诚信道德认知水平,促进“信用xx”建设。

5. 开展“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暑期读书活动:以亲子阅读的方式为主,将阅读活动与xx市组织的“红色印象”夏令营、“走进绿色军营”、“爱xx”随手拍等活动结合起来,边活动边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6. 开展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利用好校内外现有教育资源,争取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深入推进师生、生生结对帮扶、关爱服务等行动,积极关爱留守学生。

7. 开展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实践能力。

8. 开展“文明家庭我先行”家政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承担家庭成员责任,在活动中增进家人感情,密切家庭关系。

9. 开展暑期夏令营和家庭亲子旅游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活动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10. 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小时,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类兴趣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艺特长。

三、工作要求

1. 结合实际,务实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暑假活动方案,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2. 加强管理,夯实过程。认真抓好督查与指导,坚持“安全、自愿、就近、便捷”的原则,将集体活动与个人意愿、学校活动与亲子活动有机结合。提倡中学生自主参加活动,小学生在家长带领下开展活动,学校可以结合校情适当组织小规模的集体活动。

3. 认真总结,形成经验。及时收集整理活动资料,认真总结本校假期活动的工作经验,利用xx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xx区中小学德育群(网)、各街(校)博客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2017年秋季开学初要做好暑期活动总结,评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作品。

第4篇

1.1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使得教育资源单一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是渗透在生活各领域的,如小学数学中比较基础的加减乘除算法、平面图形与几何图形、统计、代数等。由此可知数学是一门立体学科,具备多元化的特性。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需要动态的教学方式、需要数学教师承载更多的信息量,以便为小学生呈现出抽象的数学,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但是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习惯于仅仅将授课教材、教学参考书、考试卷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不统一现象,导致了在信息技术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媒体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把三角尺、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这种单一的教育资源,不但限制了授课教师的眼界,也严重影响了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2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整合的用意,使得教学方式不灵活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及成长特性具有好新、好动的特质,他们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听视嗅觉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数、新语言等信号,因此枯燥的数字、繁琐的图形对于好新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很是乏味。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但是部分教师仅仅将多媒体技术用于代替了粉笔和黑板,仅仅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数字和符号从作业本转换到屏幕上。这是由于这些授课教师未能真正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用意,仍然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填鸭式教学,采用首先备课其次上课最后课后作业的老三套形式进行上课。这样运用信息技术、不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改善教学质量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1.3课堂所学内容是来自教科书,与实际生活无关

知识是人类对实际生活的总结和提炼,来源于实际生活,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因此对小学生数学的教学要以贴近生活及真实性为基本前提,以便增强小学生运用数学理念的意识。但是部分教师在讲授加减乘除时,案例是教材中亘古不变的某家零件工厂生产零件的个数,殊不知某家零件工厂距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无形中给小学生留下了数学是抽象的印象。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进行整合

2.1强化培训,让教师真正认可整合的精髓

有实验表明,人类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认可,首先要让其认知其好处。因此,要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其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师省去日常的批阅数学习题、批阅数学家庭作业、花费精力查找教科书等的时间,让其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精髓和妙处。

2.2练就火眼金睛,选择合适素材优化教学

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丰富的资源,如图片、动画、声音等。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欣喜之余也会有烦恼,如此多的媒体资源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值得欣喜,但从这些资源中如何选出最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资源又成为教师的一个烦恼。此时就需要小学教师依据自身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练就火眼金睛,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素材,以优化教学方式。

2.3优化教学方案,让数学走进实际生活

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圆面积 教学实践

“圆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小学生思维的一次重要飞跃。虽然“圆面积”这节课有很多成功案例,但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深入分析,使得小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1]。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例7―9,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为例。

一、教学目标

(一)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圆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假设、检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通过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备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正确计算出圆的面积,并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利用渗透、转化和化圆的思维方法,培养小学生认真思考和仔细观察的思维品质[2]。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探索圆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利用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难点

在形变量夹逼准则中,让学生掌握无穷细分的极限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学校操场上的圆形花坛:花坛的半径,计算花坛的圆周?花坛用多少平方米的地砖?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向我展示圆周和圆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圆面积”问题。(注: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场景教材将小学生引入课堂,经过对数学问题的提炼,让学生经历数学演化过程[3]。小学生通过指指、说说和看看,对圆周和圆面积进行区分,为圆周和圆面积公式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方中画圆

1.画一画

利用单元格(周长1m的正方形),在方格中绘制出花坛的示意图。(注: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们能估计出喷泉的面积吗?大胆说出你们的想法。

师:大家一起利用单元格法对结果进行验证。(注:整格为1,1/2格以上为1,1/2格以下为0.5。)

师:下面我们将问题简化,对1/4圆进行验证。

圆半径r=4m,1/4面积为13.5m■,整圆面积为54m■,右上角的正方形面积为16m■,圆的面积约为正方形面积的3.4倍。

2.猜一猜

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是半径的3倍多。

3.数一数

利用实际情况,对假设进行验证。

圆的半径r(?摇?摇?摇?摇)m

1/4圆的面积(?摇?摇?摇?摇)m■

整个圆的面积是(?摇?摇?摇?摇)m■

正方形面积是(?摇?摇?摇?摇)m■

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4.结论

圆面积约为半径r的3倍多点。

设计意图:在圆形花坛示意图上画出单元格,将实际生活问题引申为数学问题,实现了实际向理论的自然过渡。小学生在观察单元格中的圆,估计出圆的近似数,帮助小学生进行大胆假设。由于从花坛圆形中可以获得正方形的边长,进而知道圆的半径,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单元格优化法,对圆的1/4面积进行计算,为圆面积与半径平方数之间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件:

问题:一个自动旋转灌溉器,其喷水距离为6m,该灌溉器旋转一周所灌溉的面积约为多少平方米?

(二)课后巩固:

课件提示,计算以下圆的面积(略)。

五、课堂总结和拓展

(一)“圆面积”这节课,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了圆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事实上,圆形花坛并不是真正的圆形,只是近似圆形。本节采用化圆为方的方式计算圆的面积,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二)史料介绍:割圆术是于1700年前,由刘徽发明的方法。刘徽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采用化圆为方的极限方法,证明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首先,刘徽在圆内正接6边形,然后是(正)12边形,(正)24。随着(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多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约接近。极限思想认为:“无限分割,以至于不能再割,则与圆的面积约接近。”极限方法是刘徽留给现代人的伟大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几何教学中。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极限思想,将圆形面积计算转化为简单方形计算。小朋友可以回家找找身边的圆形图案,通过找一找、量一量和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小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化圆为方,化曲为直是本节课的教学思想。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方”和“圆”之间的关系,深化极限思想。同时,对学生进行史料阐述,让学生明白极限思想的出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社团 社交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73-01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学校的有序、规范、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管理源于有效的组织。要最大程度地发挥组织的功能,就必须依靠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合理与优化。学校教育体系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学校内部的教育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学生社团活动两方面,校外也有教育与活动。两部分主要是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进行活动的,校内是社团内,而校外是校际之间进行的各种比赛。社团相比其他一般的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团是小学生素质拓展的载体

1.促进小学生开拓创新

小学生社团是分散在学校校园中,具有共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凝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种群体优势。在共同目标鼓舞下,大家能够集思广益,采集创新资源,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思想财富。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激发小学生不断去创新知识。

我校开办社团活动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其中的科技社团对社团创新力这一点是最有说服力的。在社团中,老师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提出质疑,结合实际,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就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社团师生的共同研究下发明了全封闭防落、防滑新式衣架,并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二等奖。又如一位二年级的学生提出一种导盲手杖的想法,装有定位系统和电子语音系统,只要周围有情况发生,这个手杖就会发出提示音来提醒盲人,让他们做好准备,应付各类情况来保护自己。

2.增强小学生自我认知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社团活动通过团内校际间的活动,学生感知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小学生只有在现实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才能清除无谓的自卑对心灵的损害,避免盲目的自满对生命的束缚,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心理的成长。

在各个社团中往往活跃着一个或者几个在这个领域特别突出的学生,在社团中他们经常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他们在这个团队中游刃有余,充满自信。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本在语文、数学的学科中并不出色,甚至是在中下等水平,我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全才毕竟是少数,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就一定会给你开一扇窗。我曾经带过一个合唱社团,参加的学生并不都是在A类课中的佼佼者,但是他们在乐感等方面的表现力却远远高于一些主课老师眼中优等生的水平,在这个社团中他们从低头唱歌到抬头演唱,从沉默寡言到敢于跟老师提出自己对某一部作品的看法,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清楚的看到:是的,我热爱歌唱。慢慢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从自卑到自信,每次我看到他们抬头挺胸的模样时都会在心里忍不住说一句:“你做到了,你真棒。”

二、社团增强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

1.社团提高了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学生通过交往、沟通、交流情感,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在社团组织中,由于参与的自由性,吸引了有共同志向和爱好的学生,打破了年级的界限,对小学生来说,社团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的信息来源,使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他人的交往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

在社团中,学生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交流,势必给学生带来更宽广的信息面。这个时候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对于指导教师就需要更多的要求。老师把“一起玩”的心态灌输给学生们,鼓励他们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鼓励低段的学生学习高年级学生对问题较为深入的看法和做法,而高年级学生也要了解低年级学生的需求,有爱心、有耐心,关爱比自己弱小的群体,对人友好,以能帮助别人而觉得快乐。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和作用,也能从中感受到被人喜爱,被人尊重的快乐。

例如,《一起玩》这个主题活动特别侧重指导学生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体验与反思中逐步提高其自主活动的意识和能力,着力在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因此,每个活动周期的开始都是学生对活动的规划和设计,从自主解决玩什么、怎么玩,要准备些什么,这些问题入手。每个活动周期的结束都是对原定设计及活动实施效果两个方面的总结。当第一次活动结束后,高年级的学生把低年级的孩子们牵着手送回座位的时候,我感受到活动对软化年段和班级界限的意义,和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唤醒。同时当学生通过一次次自主确定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方案,他们在开展活动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2.社团促进了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理解和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成为能够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而社会化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社会实践,社团组织正是为小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模拟的社会情景和实践平台,社团就像一个“微型社会”,迈进社团,犹如走进社会。学生还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会了承担责任,理解信誉,尊重承诺,协调人际关系,规范自己的行为,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等,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参考文献

第7篇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

一、从小事做起

由于冕宁县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时间,校门前和操场边纸屑、纸饭盒、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卫生,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老师和领导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情况,我仔细分析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教育学生"学校是我家,爱护卫生靠大家"。要求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同时我们学校注重每天打扫卫生,加强平时检查,并且每天我们都进行三次扫除,晨扫(早上学生进校首先就要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午休后学生回到校园又进行一次扫除,下午放学后进行一次。每一周都设立卫生流动红旗,以激励学生讲卫生的好习惯。让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变,学生也养成不乱丢纸屑和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从事实入手做起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学生来说,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小学生德育不要走出"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入手,讲究教育实效。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伟人的故事和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学生收看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像,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就是对自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你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争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家、爱校园、爱班集体也就是爱国。为此我们开展了"好孩子做家务活动"。安排各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就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且师生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要随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在队会课总结班上一周来的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经过长期努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真实而有效。特别是孩子家长们很感动,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方式很实在,孩子们进步很大。

三、以身作则做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老师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教育。我校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看见垃圾马上把它捡起来,学生看见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老师不是站在边上用嘴来指挥,而是亲自跟学生一起擦玻璃、瓷砖、一起拖地,学生看到老师亲自劳动,也干得更欢了。这样就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做起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各班参加"六一儿童节大型文艺演出"、红领巾心向党、学习雷锋精神、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作文比赛、朗读比赛、书法比赛、黑板报评比、美化班级评比,组织学生参加农村学校少年宫的各种活动(经典诵读、二胡、电子琴、古筝、美术、书法、篮球、棋类、科技等)。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载体,这样一来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增强,懂得要爱班级、爱校园,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细微处评价做起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在培养小学生和培养其他人群时,是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一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来自环境和他人的循循善诱与熏陶;另一方面,小学生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来说,身心成熟程度不足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掌握教育的核心方针,采取适当的策略是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下文就如何适当地教育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即生活在社会公共环境下的人类在处理日常问题和为人处世时,自觉遵守伦理道德与社会约束,履行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义务。对于小学生来讲,或许不足以上升到公民义务的高度,但履行一个合格小学生的基本义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勤勤恳恳,诚实待人做事,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众所周知,习惯的养成在于日久天长,而作为接触群体生活的第一步,小学生活对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程度和价值观走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理所应当的,加强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并切实采取实际措施加以引导和强调,成为这个时代对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策略

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一重要性贯彻到学生内心深处,并用适当实用的方法加强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下文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供读者参考并实际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去。

1.科学制定行为习惯培养的层次性目标

帮助每一个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心愿和每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目标,而这一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小学生群体内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在实施培养策略时,应先制定符合每一层次小学生的科学目标。传统意义上具有从众思维的培养模式,将各年级的学生混在一起制定培养目标,采取这样的培养策略,势必会在某些层次的小学生群体中起不到良好的作用,更有甚者会导致个别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然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清楚认识到各年级层次小学生间的心智与性格差异,并提出针对性的层次目标。例如,在针对低年级、心智发育处于较低层次的小学生时,教育其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爱护国旗,在家和在校都要尊老爱幼;针对中等层次的小学生时,要求其理解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将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等基本处世观念灌输到学生心中;面对发育程度处于较高层次的高年级学生时,则可以让其从日积月累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总结经验,加以教师的引导,促进其养成珍惜r间、做事有条不紊等良好习惯,这就实现了制定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目标时的层次性。

2.加强氛围的熏陶

古语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和氛围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的重视,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一个发掘不到正能量的环境必将使小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和引导,反之,一个充满人文气息与向上精神的校园环境却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其耳濡目染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处世、学习生活。更多的黑板报、宣传栏等传播平台应该在学校中得到开设,利用这些平台对好人好事和社会礼仪等进行宣传,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熏陶,唤起自己内心积极向上、渴望道德的追求。在这一基础上,教师的教导和引导势必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3.培养教师以身作则的意识

为人师表,则应当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去影响学生。小学生身处身心发展程度不高的阶段,其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需要学习长辈和老师的做法,以汲取经验和心得。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所作所为便变得尤为重要。例如,若一名教师酗酒无度,醉醺醺地教导学生远离酒精,珍爱自我,学生会自然而然将这一行为习惯和自己的老师联系在一起,老师尚且没有做好,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教育的效果自然不堪设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教师心中以身作则的意识,并作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出表率。

总之,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中之重,不仅应得到教育工作者充足的重视,更需要得到适当的策略加以实施。学校不仅要教给小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其学会如何做人,唯有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的小学生,才能在成人之后,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需求的国家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吴静.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100.

第9篇

一、班级概况

班级现有人数75人,男女人数均等,少数民族同学共9人(维吾尔族4人,回族5人),到目前为止,班级情况较稳定,大多数同学能按照学校及班级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家校配合融洽,有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班级奋斗目标

本学期努力使班级周周挂齐三面旗,使每一位老师能顺利上好每一节课,绝大多数同学在周五班会课的评比中,能成为分项小明星,及至全能小明星。在小学阶段,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发挥特长,找到自信心,努力成为班级中优秀的一分子,使他们能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使班级成为有凝聚力、健康向上的集体。

三、具体管理措施

1、思想品德方面

依据本班的每周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老爱幼,见到师长主动问好,同学遇到困难能伸手帮助,使用文明语言,不说脏话,捡到东西要主动交给老师或值周生,待人要诚实,举止要大方,学会和别人合作,从小养成诚信、诚实的良好品质。

2、学习、纪律、卫生方面

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设置了班级每周评比表,分为:完成作业、带齐学具、课前、课间、上课听讲、环境卫生、佩戴红领巾、两操及路队的表现,每一项都有专门的小干部负责,每天利用放学前的几分钟进行小结,表现不好的要在评比表中扣去单项分,表现好的要加分,周五进行总结,评出单项小明星及全能小明星,并在家校本上进行简单的自我小结,并适时奖励,更便于家校进行沟通和交流。

对于平时为班级做好事、作业书写认真、上课发言积极、考试成绩优

秀、家长评语表现好的,随时发红花鼓励,二十朵红花换一颗金星,学期末的各项评比主要依据金星的多少,因此,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多得红花,多得金星。并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

3、安全教育

面对安全意识淡薄的小学生,要经常去说、去强调,危险的地方不去,危险的东西不玩,危险的动作不做,让学生有安全观,并能相互提醒,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班主任应该做到嘴勤、手勤、腿勤,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意识,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班级体。

四、各月安排

九月

1、开学报到,检查作业,分发书本,收旧利废

2、做好看护、特长班的各项工作

3、庆祝教师节,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4、庆祝国庆节及自治区成立50周年

5、做好三跳运动会的各项工作

十月

1、继续进行安全教育

2、抓好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

十一月

1、做好家长开放周的各项工作

2、班级写字比赛及成语竞赛

3、学科学、用科学的宣传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十二月

1、多读书、读好书的评比活动

2、欢庆元旦

第10篇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对事物的表达,对景观人物的描述,通过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以及动静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学会利用这些写作技巧。

二、习作设计理念

1.小学生习作应该贴近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给予引导,让小学生更关注现实景物,这样易于小学生主动动笔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还要兼顾小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能力。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只有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对景物有了一定的口述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2.小学生作文存在着这样几个关键性问题:对所见的景物描述形同流水账且内容不够具体,也不能突出习作的核心重点,布局缺乏层次感。针对这些问题,本次习作志在培养四年级小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情趣,从而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以此增强小学生对作文练习的接受程度,增加小学生作文的自信心。

三、习作目标地点

新课标中曾经明确指出当今小学生写作练习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准确的解析:小学生习作联系更应该贴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要让学生们易于动笔,敢于动笔,勤于动笔,勤于表达,这就需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关心并注视周围的生活,从而表达出真情实感。本次习作就是校园,一个学生熟悉的环境。小学生也读过不少写景的文章,如《九寨沟》《趵突泉》等,这些文章写景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形态色彩进行描写的。本次习作就是让学生通过抓住几处校园的景物特点进行描述,通过描述做到层次感分明重点突出。

四、习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并有条理地进行具体描写;根据景物特点,习作内容要层次鲜明。

五、教学过程

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谈话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校园景色之中。

如:同学们,又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夏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像慈爱的母亲,把我们的校园哺育得婀娜多姿。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发现了从春天到夏天学校发生的变化,也留下了许多不一样的印象,同学们是不是也正想把这些感觉告诉给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们听呢?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我们的校园吧!

2.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察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

通过交流勾起学生对口述的表达欲望,和探究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见到了一处景物之后,学生能说出景物的名称,特点以及难忘的印象等等。或者用色彩的方式表达出学生自己对景物的观察,能够形象地用画画的方式说出景色的内容以及特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表达。

3.全班进行协作交流,探讨一下写作手法与技巧。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景物都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交流提出一些问题,进而指导写作手法。

① 选择例文,在学生读诵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这篇例文是要写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和别的例文有什么不同点。通过全班同学踊跃发言的方式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并给予指导。

② 突出习作《夏天的校园》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能够更好的抓住重点去描写校园,同时留下悬念激发别人。

③ 关注文章细节。

通过对例文的解读,让学生自由发挥,选出他们认为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以及原因,并做出标记。同时全班交流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建议,同时要让学生们理解观察和描述后的感受。

④针对学生的交流沟通做出总结。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踊跃也很精彩,从你们介绍的景物和刚才大家共同探讨的情况来看,要把我们美丽又温馨的校园写下来,首先要知道怎样说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做到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有些同学甚至能提到有关的解决方法,但有些同学理解得还不够。下面就以学过的部分课文为例,来学习更多的解决方法。

六、学习例文,领悟写作手法

学习例文主要是让学生深刻地去体会景色文章描写的层次,填补之前交流中的不足之处。

七、学生下笔,练习写作

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实际地了解一下学生的写作情况,在走动观察下,对个别写作有难度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寻找写作之后的评改样例,这样更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八、习作后的评改

1.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最基本的提升因素就是自改自读。

通过学生放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边读边理解边感受,自己写的作文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用得是否恰当等等。

2.师生之间共同修改,教师与学生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询问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

如有位同学这样描写自己的校园:(节选)

蝉儿不知疲倦地叫着,请来了那绿树成荫的夏天。夏天的校园,虽然比不上鲜花烂漫的春天公园,但是它的热烈葱茏却使它成了我最喜爱的地方。

走进校门,甬路旁的棵棵龙爪槐便映入眼帘。再往前走,我们的校树——两棵大松树像军人一样威严地分列两旁,守卫着校园。最后教师给予评价:本文很直观地将自己校园的风景特点描绘出来,简洁明了。

第11篇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550002)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要求以及新目标,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借助动手操作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困境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便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应用;学具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还应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潜力,启迪智慧,让小学生主动投身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极大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也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巧妙的应用于数学课程教学体系中。

1精心准备学具

    学具是实践操作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必要准备,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动手操作教学有所忽视,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认为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会更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堂接受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有部分数学教师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得动手操作的教学效率不高。

    为了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动手操作学具比如:计数学具或者计算学具等,同时学具的准备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太过简单,在让学具在动手操作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与作用,比如在学习“时间”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准备钟;或者在学习“米和厘米”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准备测量尺。

2实时指导操作

2.1创设良好的操作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在数学动手操作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情景,这样学生就能快速融入到动手操作环节之中,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由零散到整体的情景,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与探索相关的知识。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使用同样长短的木棍搭建起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总结推导出周长公式,在动手操作后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再如学生学习 “20以内的加法”时,借助小棒摆一摆、捆一捆等让学生更能理解满十进一。这一系列操作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也能更容易理解数学公式,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2提升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却不足,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才能高效的完成操作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操作环节进行指引,还需要在操作之前以及操作之后对操作内容进行总结与整理,引导学生从操作中汲取知识,防止动手操作形式化,而难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动手操作之前应该先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以及作用,需要在操作中掌握什么知识等;然后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操作步骤,较难的环节还需要教师的演示或者协助,保证动手操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编制出一年的日历,并为日历制作封面,在日历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自己的生日。在制作日历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正确计算日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发挥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3灵活选择方法

    动手操作的方法对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动手操作中教师要灵活选择与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效率,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巧设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在学习“体积”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怎样计算粉笔盒、文具盒的体积,然后引出体积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制作正方体、长方体等,并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所制作的正方体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等,然后转化为数学符号,计算其体积。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将数学公式强行记忆下来,并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让学生使用公式,学生及时记住了公式,也难以灵活应用,不能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动手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卧室、客厅、教室、操场等地的长度与宽度,然后让学生根据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与感悟,学生可以有效的理解面积的公式,同时还能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数学动手操作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操作有不同的认知与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数数学教师要借助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与实践。首先,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用具,保证课堂操作的有序进行,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与感悟,不能将动手操作流于形式,难以到达最佳的效果。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操作氛围,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环节中;还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寻找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盈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08):37-39.

[2]王娟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思维体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82.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措施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乐感,进而影响视唱能力的提高,所以音乐教学初期我们不但要抓好音准更要抓好节奏训练。通常,小学生对歌唱等活泼的教学内容比较有兴趣,对乐理课比较消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小学生的普遍认知情趣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题目充分体会音乐节奏带来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提高大家的学习情趣。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实践和完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的有效训练进行措施总结。

一、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属于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关键点,是音乐组成的重要支架,也是学生接纳音乐知识体系,感受音乐魅力的关键点之一。(1)对小学音乐教学而言,节奏训练是体现教学活力的内容。通过节奏训练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并开展有活力的音乐教学活动。(2)节奏训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音乐离不开想象力,节奏训练能够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节奏感的情境下形成音乐想象,感知音乐传递的相关生活情境内容。(3)节奏训练是激感的关键。音乐学习离不开情感的共鸣,节奏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节奏赋予了音乐巨大的魅力,是音乐中的节奏与人身体的一部分发生了共振,我们才会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才能领会到音乐的真谛。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形象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教师要设计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利用直观教学方式图片、动画等内容进行教学。(1)看图认识节奏。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节奏,如咚咚锵、咚咚锵等内容可以用图片来展示“××0 ××0”来感受节奏,并进行朗读。例如,教师可以将歌词展现在多媒体上,然后让学生像朗读语文课文一样,通过断句来将节奏读出来。(2)直观教学画节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来画一画,例如,教学的歌曲节奏是2/4拍的,教师就可以模仿指挥方式来画,让学生用“×”“”“”等自己喜欢的符合来画出节奏,如“×× ×× ××”等。(3)看节奏谱读歌词。这种教学模式更为直观,教师出示歌曲的节奏图谱,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画好的节奏内容来读歌词。(4)进行身体动作学习。直观教学还包括对学生自身节奏感知的放大,因为听到音乐人就会自动地晃动身体,而教师要利用这种感受教给学生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通过拍手、跺脚、晃动等方式来感知节奏。

2.创造型教学

节奏训练教学要鼓励小学生利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创作,要鼓励学生利用乐器来创作。例如,在教学《我是少年阿凡提》时,先用口技模仿小毛驴的脚步声,用切分节奏,由轻到重再到轻,表现小毛驴由远到近再走远的情境,熟悉切分音后再来了解新疆音乐就较容易。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很好听的歌曲,下面我们来听一遍。多媒体播放。

师:歌曲听完了,谁能说一说这首歌的节奏。

生:× × × × ×

师:(总结)这种节奏叫做“切分音”,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多媒体展示理论知识,简单了解。

师:下面请同桌合作,互相拍一拍,感受“切分音”节奏。

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要为今天这首歌伴奏,下面小组同学打开自己的工具袋,利用老师给的乐器(沙锤、铃鼓)为这个曲子配上节奏。要有自己的特色哦。

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让学生利用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效果更为理想,教师也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对乐曲的关键性。

3.模拟化教学

节奏带来了音乐的模拟性,教师可以借此开展模拟教学。例如,分配给学生打击乐、竖笛、口琴等乐器,让学生根据音乐歌曲内容模拟相关的声音,感受节奏的魅力。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浪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用材料来模拟这些声音,并用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最后教师提问“你模仿的声音用了什么节奏?”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巩固节奏知识内容为主。

三、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节奏训练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内容能够模拟出许多声音,使得小学生体会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另外,节奏训练也提升了音乐基础知识的累积,在节奏教学中,小学生会掌握几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的时值,掌握几种常用拍号的意义及其强弱规律,了解小节的组成与拍号的关系,丰富音乐知识。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音乐歌曲《摇啊摇》时,教师播放《摇啊摇》录音,让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然后用‘lu’哼唱,感受整首歌曲的节奏,学生感受到音乐节奏之后,教师鼓励学生用动作配合节奏进行表演,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随音乐拍手,完成6/8拍内容的巩固。这个案例之中,学生明确了6/8拍的特点,并明确了节奏强弱的变化。总之,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明显,能够激发学生对节奏的全面感受,并形成音乐理论知识的储备。

上文是笔者总结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怎样实践和完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进行的分析和讨论。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是音乐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形象化训练,创造型教学和模拟化教学等方式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节奏感,增强音乐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小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雪飞.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节奏训练方法[J].大众科技,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