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老院活动总结

养老院活动总结

时间:2022-11-07 19:13:05

养老院活动总结

第1篇

主题:

去为民养老院当志愿者

活动时间:

2010-4-24

活动人物:

红烛志愿者和08级1班团支部

活动地点:

为民养老院

活动目的:

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已太多,而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红烛协会仅是一个小小的分队,虽然我们的力量不大,但是大家都有一颗热忱的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这份爱心带给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内容:

4月24日下午1点半,我们带着水果,条幅等物品准时从学校出发,来到了岭东路的为民养老院,我们向院长说明我们的来意之后,院长高兴地带我们走进了她创办的养老院,这里的老人大多数都是儿女在外地忙或是生活不能自理的。

在院长和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看起来还是很有精神,在同老人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其实他们还是很想他们的孩子,企盼着能儿女绕膝,共享天伦。

老人们虽然在养老院得到了周到的照顾,但还是缺乏交流的能力。有些老人看到我们去,双眼泛着泪光,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很是感动。

我们有的陪老人聊天,有的喂老人吃东西,还给老人们表演了我们准备好的节目。有一位老奶奶还兴奋地和为我们跳起了舞蹈。看着她们兴奋的样子,我们也同样感到了温暖。

下午4点,同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养老院,老人们伫立在门口,久久的凝望着我们离去的方向。同学们都下定决心,一定会坚持来看望老人们。

活动结果:

此次志愿者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意义:

这次活动我们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也一定会坚持下去。

第2篇

养老院工作总结1

为了弘扬“传承星火,服务你我。”精神,加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我校财会系“星火”服务队于10月10日8:30—12:00到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能给老人带来些许温暖,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人伦道德、崇尚和睦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必将会留为我们成长路上不可省略的一页华章。

一、活动过程

上午8:30服务队报名的志愿者在老食堂门口集合,大家列前往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约9点多抵达的我们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开始热火朝天的清理起养老院道路两旁绿化带内的落叶和杂草,虽然有女生对爬虫比较敏感,但大家都很认真完成任务,无人抱怨。大概在10点我们结束第一项工作,分小组到老人的居所同老人谈心,倾听他们留在心里的话,并热情的邀请老人们到中央场地观看节目。10:30时我们在老人面前表演了乐器、唱歌等节目。11点多时我们的节目都结束了,大家虽然不舍,但是时间不允许,只能和老人道别。

二、活动评估

参加者很多是刚加入青协的新成员,有些还是第一次和老人们近距离接触,但是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热情高涨的完成任务。不足之处在于:

1、上午集合所花费时间过长。

2、离开时队伍散漫,没有保持绝对安静。

三、活动结果和意义

1、活动的时间虽短,但意义深远,大学的生活需要一种去做点什么的激情,就像一阵风,吹落倦怠的尘,露出它内部的光。

2、这次的活动有利于发扬炎黄子孙“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见到的一张张褐的、黑的、满是岁月刀刻的面容,悲伤、欢乐深埋其中。我们想给他们的不止是这一点的时间,但对这些年逾古稀的人,心得体会或许没有什么比爱和关怀更重要,更直接。

3、这次活动有利于新加入青协的同学更好的了解志愿者的工作。锻炼和教育了我队志愿者。让我们在成长为一颗树时吸收必要的养分。

养老院工作总结2

在总寨敬老院工作一年多了,回想刚来报到时的自己,同现在的我比起来判若两人。一样的是我的满怀激情,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成熟;一样的是规划整洁的院舍,不一样的是多了几分熟悉;一样的是勤劳朴实奋发向上的院民,不一样的是认可了我的存在。但是那为建设模范敬老院奉献自已的心未变,那全身心的投身于敬老事业工作当中的心不移。 这一年中,我在领导的关心、培养下,静下心思工作,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开展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并且坚持不断的去学习、锻炼、充实、提升。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不断摸索敬老院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敬老院工作当中。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院务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参与制定了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文明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协助院领导通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二、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组织安排医务人员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甲肝、乙肝和心脏病等),专门为老人购置了一台电子血压脉搏测量计,每天对老人的血压、脉搏进行日查,对预防各类疾病复发,及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二是定期为老人配发相应的生活用品,如袜子、裤头、背心、内外单、棉衣裤以及牙膏、牙刷、毛巾、卫生纸等。 三是及时督促老人刷牙、洗脸、洗手、洗脚、梳头、整理床单、床铺,保证了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清洁。

四是组织其他人员帮助残疾老人打扫、清理桌面、窗台、地面等卫生,为老人清洗衣服,床单、枕巾、被套,洗涮碗筷。

五是为老人订置文化娱乐用品,如书籍、报刊、笔墨纸砚、象棋、麻将、扑克牌等,丰富了老人的日常生活,同时积极组织老人参加义务劳动,整理花园、清除杂草、修剪花草树木等,通过劳动教育增加了老人间的凝聚力。

六是手把手教老人正确使用配置用品,如彩电、水冲蹲、坐式卫生间等生活用品设施。

七是为老人提供可口便于消化的饭、菜、点心、茶水,营养合理搭配,饭菜力争天天不重。

八是积极开展卫生先进评选活动,并组织了一系列全员参与的卫生活动,打扫卫生不留死角,保证了单位办公场所、老人寝室、环境卫生的清洁,开展了灭“四害”活动、“戒烟从我做起”活动等,现有7个老人成功戒烟。

三、生产经营工作

在全力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敬老院拥有耕地18余亩,蔬菜大棚2座,牛羊猪舍三栋的实际状况,我们积极探索适合项目,并组织全体具有劳动力的院民大力开展种养殖业生产活动。坚持走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副养院的发展经营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院已发展种植各类农作物十余种,茄子、辣椒、土豆等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盈余出来向市场出售,给敬老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抓种植的同时,也着手开发养殖项目。通过自繁自养、逐年扩大猪、羊等家畜养殖。目前生猪存栏可达8头,羊可达23只,每月和逢年过节杀猪宰羊,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种植业一样不仅能自给自足,年底还有多余的向外出售。就种养殖项目年收入可达万元。 有效地资补院内老人的生活,使老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四、思想教育工作

1、定期组织工勤人员学习报刊杂志,推崇敬业、奉献、孝亲敬老精神。工勤人员实行倒班制,保证一天24小时不离人,没有完整的过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立足本职、兢兢业业,以肃州区民政大局为重任劳任怨的工作。

2、组织老人召开一、三、五学习例会,学文件,学报刊杂志里的文章,充分发挥老年自治委员会的作用,总结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端正了个别老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为了使老人在敬老院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我们敬老院购置了丰富的年货,给每人发了50元压岁钱,评选表彰了摸范老人、劳动先进个人、卫生先进个人、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在敬老院老人间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

4、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20xx年元旦春节,从元旦到十五,在“文体小组”的倡议下,老人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和管理人员一起共歌共舞,室内充满融融暖意,通过开展活动拉近了管理人员和老人间的距离,使老人有了子女陪伴过年的喜悦。

五、其他工作

在全面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级领导及其它部门安排的各项其它工作,加深了与其它部门的联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为今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今年10月份就曾参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历时2个多月,顺利完成了分配的人口普查任务。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六、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1)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不论大小,认真对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每一项任务;(2)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3)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行政管理相关的知识;(4)注重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交流,同大家一起创造融洽、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养老院工作总结3

为了从多方面考核学生党员、重点积极分子,以及关爱孤寡老人,临床医学院“红炉园地”于20xx年11月2日组织了部分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去同心养老院进行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给老人们送去冬日的温暖。现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日

二、活动地点:长春市二道区同心养老院

三、参与对象:10级中医学专业党员、预备党员以及重点积极分子

四、活动形式:陪老人聊天五、活动流程:

(一)分组和老人聊天、谈心

(二)各学生党员和老人们合影留念,全体参与对象合影留念。

五、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党员更加清楚的知道了去同心养老院慰问老人这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这不仅让学生党员把平时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思想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同时也使同心养老院和“红炉园地”之间的友谊更加长久。

第3篇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1】 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8.6万人,占全市人口21%,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5%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多,我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医养融合发展对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探索居家、社区医养融合新模式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在辖区内组建全科医生团队,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康档案,对孤寡老人实行免挂号费、降低检查治疗费等优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2008年以来,组织多轮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周期免费体检率达83.29%。

一是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我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重点为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家庭签约服务。目前,政府举办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与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6.7%。全市6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组建健康管理团队342个,覆盖912个村卫生室,开展团队服务8304场次。二是开展居家老人医疗紧急救助活动。201X年,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建设运营模式,建成市养老服务平台,以“安全、健康和便捷生活”为服务主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台“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已覆盖整个市区,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开展医疗定点服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签订服务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功能。四是开展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活动。全市以“健康扬州社区行”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讲师团成员以及有关医学专家深入社区、乡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今年仅市专业照料协会就组织社区健康咨询服务活动4场,培训养老护理员近200名。

(二)着力提升专业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水平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99家,其中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敬老院)72家,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办养老机构8家,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19家。全市共有养老床位数29820张,床位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8%。社会办养老机构19所,床位2284张。全市有护理型床位1843张,占床位总数的6.2%。

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医养支撑辐射能力强。扬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立颐和养老康复中心,通过与东方医院合作,在全国首创“金拐杖”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亲情助理模式、至全服务模式、ABC管理模式、GOT运行模式”四大专属模式,实现示范引导、专业推广、辐射社区的作用。二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分类保障。曜阳国际老年公寓通过与苏北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医院,完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为老人开展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小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重点收治自理和仅需基础护理服务的对象。三是农村敬老院基础医疗覆盖广。我市72家农村敬老院,均拥有基础性医疗功能的医务室。敬老院与当地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治机制,确保政府兜底保障对象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作为医疗的重要补充。2013年,通过市慈善总会的资助,对城区685名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对象投保“爱老无忧”意外保险。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我局与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扬大医学院联合开展初级护理员免费培训,截止目前,已培训养老护理员592名。全市养老护理员822名,其中持证上岗养老护理员620名(初级592名,中级20名,高级8名),持证上岗率达75%以上,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不断增强。

(三)加快医养融合医养融合政策创制

2013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大力鼓励养老医养融合发展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为助推我市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同年8月,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新增床位经费补助办法》和《扬州市城区养老机构运营经费补助办法》。办法对市区按标准建设、依规定运营的新增社会养老机构床位市财政给予每张床位3000元的建设补贴,对市区已开业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依据实际入住老年人数按全护理、半护理、自理、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元、70元、50元补贴。两项具体的惠民举措对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和鼓励发展医养型养老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同时,也为各县(市、区)出台养老机构补助办法提供了参考依据。针对老年人保健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扬州市城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标准》、《扬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全市社区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等作出明确的部署。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服务医养融合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社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康复要求不相适应,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养老服务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保障能力、政策法规、管理手段、服务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医养融合制约因素较多

我市在推进医养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在服务能力、医保结算、政策引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缺乏医保支持政策。由于养老不属于诊疗项目,因医保报销金额和住院时间的限制,造成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老年人不得不连续出院转院,既造成过度医疗,也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二是医疗护理能力欠缺。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大部分养老机构虽然有医务室和护理人员,但是医疗和护理水平不高。而诊疗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无法满足居家、社区、机构养老需求。三是养老护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根据民政部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中4-5张床位就需要1名护理人员来推算,全市约2.9万张床位,至少需要5800名护理人员,而我市99所养老机构中,养老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仅为25:1,50岁以上的养老护理员占护理员总数的70%以上,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同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过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工作环境差等原因,也造成就业吸引力有限。

(二)养老机构供需矛盾突出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的存量与庞大的、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医养需求不相匹配,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较大。一是机构养老供养对象结构性失衡。养老机构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强度高,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因此养老机构愿意选择可自理老人,不愿意接受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造成社会上最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被排斥在机构养老之外。通过《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结果和我市调研的实际来看,养老机构在收住对象定位上,近一半的机构只愿意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其中城区将近三分之二的养老机构,不愿意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特别是社会办养老机构,对入住老人身体因素作为重要的入住条件。二是专业老年护理院的缺失。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江苏省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39%,我市老年人98.63万人,以此推算,我市约有失能老人2.3万人,而我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仅为1843张,可见我市失能老年人医养型养老需要巨大。老年护理院作为以护理服务和维持生命的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医疗机构,具备对长期需要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提供治疗性护理服务的能力,对缓解综合性医疗压力、构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互通平台和解决老年患者出院后康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省兄弟市老年护理院苏州市20所、南京市12所、无锡市6所,常州、徐州市各1所。其中,南京、苏州、无锡的老年护理院同时具备养老机构性质。我市尚无一家专业老年护理院。三是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合理。一为医养融合护理型床位缺失较多,全市护理型床位仅占养老床位总数的6.2%,与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二为部分地区高档豪华的养老机构,由于床位收费相对较高,入住率较低,而适合广大普通老年人,特别是寄养中低收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却排队难进,一床难求。四是城乡机构养老发展不平衡。在全市2.9万张机构养老床位中,大部分为农村敬老院床位,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占比远低于农村,与城市庞大的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艰难

社会办养老机构不仅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填补空缺”的角色,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上看,我市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仅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8%,与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护理型床位所占比例更低。一是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土地等政策的制约,租赁等形式的养老机构又难以符合规划、消防、审批的要求。二是对公办、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不平衡性。仅以对养老机构的省级资助为例,2008年―201X年,省对按“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标准新建、床位150张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助标准为3万元,而对社会办养老机构仅补助0.3万元。我市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建设为每张3000元,与省内兄弟市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南京、南通5000元,镇江、泰州4000元,徐州3000元)。三是优惠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难于落实。如对于养老服务项目的土地供应政策,文件普遍作了以下规定:养老机构建设应当采取划拨方式供地的,一律划拨供地。由于上述政策过于笼统、原则,社会办养老机构获优惠供地很难实现。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扬州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要做好重点医养融合发展的工作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为此,我市应加快形成以政策扶持为导向、以财政投入为推手、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动互补、覆盖城乡的社会医养服务新格局。

(一)创新手段、统筹规划,夯实居家社区医养融合基础

一是提升居家医养能力。大力推广智慧社区建设,推广“虚拟养老院”模式,通过可穿戴设备、视频诊断等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周到的远程健康服务。在便民服务进万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实现生活护理、康复护理进家庭,定期巡诊与应需施诊相结合的诊疗、护理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保障。二是强化社区医养融合功能。结合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在其中配备健康小屋、康复室等,筑牢社区医养融合基础;条件不具备的老居民区,按照就近原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契约合作机制;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三是大力开展医养融合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服务老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发动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

(二)结对合作、政策支持,加快养老服务医养融合

今年,我局将与市卫生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以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为依托,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重点鼓励建设或转型老年护理院发展。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全面完成“567工程”即: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0%以上;医养型养老机构占总数的60%;收住全护理、半护理老年人占总人数70%以上的养老机构应具有基础医疗服务功能。一是建议医保支持政策引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将需要中长期专业护理、康复、诊疗的养老对象纳入医保范畴,推进医养融合良性循坏发展。二是提升机构养老医疗融合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上门服务等完善医养服务结构。三是加强医疗资源机构养老配置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康复医疗机构或增加老年病科床位,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护理院,鼓励部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四是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转送的老年病人,在挂号、就诊、检查及办理住院手续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五是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设置岗位津贴和以奖代补的手段,逐步引导养老护理员队伍向专业化和年轻化转型。继续加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每人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一次性补贴。

(三)加大投入、积极融资,夯实医养服务基础

一是积极与财政部门做好对接,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XX〕39号)中对自建产权用房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和租赁用房举办且租期5年的养老机构,每张护理型床位给予不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改造补助政策。二是积极引导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与养老机构建立专职养老护理员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资金可由县、乡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三是建议研究制定针对新建或转型床位150张床位以上且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医养型老年护理院给予一次性20万元以奖代补政策。四是建议设立支持医养发展的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投入资本金、直接补助、财政贴息、小额贷款、项目补贴、风险补偿金、参股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速进入医养服务领域。

(四)搭建平台、延伸保险,推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医养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扬州市社会养老机构设立办法》的出台,联合财政、卫生、国土、工商、金融、安监及消防等职能部门,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融合发展,根据权限分级职责,搭建平台协调解决诸如:土地使用、“一照多址”、人员待遇等扶持政策落地的问题,切实降低准入门槛,触发医养融合发展的“鲶鱼效应”。二是鼓励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建设,针对机构身份定位问题,可在发展初期按“半福利半企业”定性,仿照企业运作模式融资入股、收益分红、扩张规模等,对其经费尚有少量缺口的,银行给予小额贷款,待其进入成长发展期开始归还贷款。三是拓展“爱老无忧”保险计划延伸医养型社会办养老机构,通过个人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为入住失能、半失能寄养老人办理护理保险或意外保险,分释社会办养老机构风险。四是发挥社会福利协会服务管理作用,制定我市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明确社会办医养型养老机构的性质地位,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开办养老机构筹资方式与待遇,纠纷处理机构与理赔等要求。

(五)明确责任、创新模式,积极延伸五保供养机构医养服务

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开展农村社会福利服务,率先将敬老院转型为集养老、医疗、康复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将农村养老机构工作纳入了乡镇公共体系建设范畴,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列入乡镇考核目标。利用或创造条件开设社会化养老功能,提高床位使用率,扩大养老覆盖面,科学制定发展农村养老工作整体规划,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作为农村机构养老系统工程的重要方面,变敬老院单纯的“收养”少数“五保”老人的兜底保障福利扩面向广大农村老年人服务。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五保供养事业发展,出台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兴建敬老院。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调研报告【2】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X年底,市城区(苏仙区、北湖区)户籍人口约85.4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2.12万人,占总人口14.19%,高出国际标准4.19%。市城区开设老年病病区的医院4家,有老年病床位236张。两区已逐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及民办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养老床位3070张。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医养结合工作

201X年1月23日,瞿海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市中心城区综合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建设问题。7月17日,市政府领导专题调研部署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工作,决定安排专项经费,启动我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X]4号)。2017年6月2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本级公办示范性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决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二期项目以“郴州市康养中心”名义申报立项,为市本级公益性医养结合示范性项目,规划建设养老床位500张,其服务对象以政府兜底保障的群众为主,并根据社会需求,兼顾社会养老。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二)落实政策,扶持民办养老机构

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财政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达到3000元/张和50元/人·月。

(三)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

自2011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五年把居家养老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一是制定出台了《郴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平台建设、服务开展、政府购买资金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建立有效的奖励考核机制。二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坚持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与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方面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与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招聘、培训、持证等方法组建了以4050人员为主的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和队伍组建由社区党员、热心人士、邻里邻居、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的志愿为老服务队伍。三是整合资源,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上,整合社区(村)卫生服务站、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健身、医疗服务。

(四)当前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关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工作,郴州还处于初始状态。201X年11月18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了医养结合项目协调会,形成了《关于市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但发改、民政、卫生计生、人社、财政、国土、税收等医养结合工作有关部门还未制定操作规范,也未建立工作机制,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

二是养老机构无医疗功能。目前我市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没有内在联系,福利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未内设医疗机构,未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医疗养老与生活护理割裂。居家健康养老机制不健全,市中心城区社区居家老人未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急诊服务、护理服务、健康查体、健康咨询等)协议,存在医疗养老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管理松散等问题。

三是医疗机构无养老功能。没有专业的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市城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仅设立了老年病科,不具备养老服务功能;市精神病医院目前基本局限于为老年痴呆症、老年精神病极少患者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根据郴州的情况,值得推行的医养结合模式。

(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平台的居家养老

由政府主导,并配套财政资金支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信息网络平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一是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二是为辖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服务。三是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为签约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包括家庭医生处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预约优先等,政府发文明确由签约医生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签约服务费用由医保、财政补贴、个人自付三方分摊。四是依托社区信息平台建立云医院。以家庭医生为基础,以云技术为手段,建立云医院,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会诊、转诊、远程医疗及业务协同的互联共享。利用家庭医生工作室平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互助中心、养老机构搭建云医院居民终端平台或云医院体验店,为老年人看云医院提供看病场所、设备和就医指导。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护理病房。收治高龄、患有慢性疾病,在医疗中心明确诊断并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老年患者,提供疾病恢复期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并与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转接制度。

(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由单位或个人筹集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院等养老机构,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设正常疗养区、失能和半失能区、失智区等分区管理。300张床位(含)以上的养老机构单独设置综合门诊部,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3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单独设置医务室或诊所。举办人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民办非企性质的护理院,卫生部门负责审批并发放卫生医疗执业许可证,医保部门在机构护理工作符合规定后与机构签订协议,患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支付条件的由医疗保险支付,其余的费用由患者自行支付。同时还采取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保障养老机构运转。

(三)医院内设养老机构

一是依托原有的医院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特色专科医院,建立老年医疗养护中心,为失能、失智、临终关怀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养护。以“医保包干”助推“医养结合”,采取按日包干、分类结算的结算管理模式。二是利用医院闲置床位,开设医养结合康复中心。部分医院由于区域重新划分,服务区域人员变少,病床空闲率较高,为合理利用医院资源,开设康复中心,并引进民办养老机构,医院医疗团队负责老人的医疗需求,社会养老机构负责康复中心老人的养老生活护理,实行医保住院、托护养老两个运行体系,收治以既有医疗需求又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为主,以住院病人收住入院,好转后按需求转入养老模式,医养互换时切换信息。三是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利用医疗资源,拓展业务,在康复的基础上,开设养老中心。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建立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1、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理顺养老和医疗机构条块管理机制,解决好目前养老由民政管,医疗由卫生计生部门管,医保由人社管的局面,打通医养结合“瓶颈”。二是要完善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机制。包括准入、运行及监管机制。三是出台医养结合服务优惠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医养机构的医保政策、税收管理和土地供应等保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郴州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对医疗机构养老床位进行专项经费补助。

2、科学制定规划。建议政府根据目前市城区的人口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制定医养结合的布局规划。将卫生计生部门管理的医疗卫生设施与民政部门管理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或者就近建设,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居家养老做好医疗服务。

居家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的工作平台,为居家养老做好服务。

1、要进一步加大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按照国家“一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家,1O万人以上可设置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市城区需设置15家,北湖区8家,苏仙区7家。目前北湖区郴江街道、骆仙街道和苏仙区观山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标准化建设,还未投入使用;北湖区涌泉街道、苏仙区王仙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标准化建设;苏仙区苏仙岭街道陈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购买改造进行标准化建设;北湖区下湄桥街道、增福街道、北湖街道等3个街道;苏仙区卜里坪街道、南塔街道等2个街道未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对未进行项目建设的督促限期完成。

2、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建立医生服务团队,规范医生服务团队的运行,鼓励在职医生和其他医生参加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可开设老年护理病房。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作,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3、规范为居家养老对象进行医疗服务的行为。划分服务对象的等级,明确服务套餐的内容及收费额度,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社保或财政的政策扶助付费标准。

第4篇

[关键词]养老方式;幸福感;老年人;老区;

[作者简介]高红英(1972―),女,井冈山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冯寿林(1979―),女,井冈山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工作与心理;胡坤敏(1991―),女,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李亚丽(1994―),女,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江西吉安 343009)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对幸福感影响的研究”(11GL42)

一、前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及现代化、人口流动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造成了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我国以“4-2-1”家庭结构为主的现状和老年人养老观念的变化[1],使得当前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随着老年人口和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养老机构容量不嗬蟆2015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6万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2014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2]。养老机构养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者们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见。由此,本研究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模块十四个维度,探讨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找到老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提升之路。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选择政府出资的养老院、农村敬老院和社会出资高龄老人养老院三种养老机构,随机抽取178名常住60岁及以上老年人。获得养老机构和老年人知情同意之后,由调查人员询问并记录的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2.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技术和问卷使用培训,由调查人员一对一询问并记录的方式进行调查,以减少问卷理解不同导致的偏倚。

自编《一般信息问卷》包括个人基本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饮食状况、养老满意状况等;《综合幸福感问卷》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模块,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等十四个维度。该量表在老年人群中使用,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可用于老年人幸福感测量。[3]

3.统计学分析

运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采用双录入进行审校。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幸福感指数和各个维度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幸福感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基本情况

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共调查60岁及以上老年人178人,平均年龄81.4岁,年龄最小60岁,最大106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74:1。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93人(52.2%),初中13人(7.3%),高中28人(15.7%),大专27人(15.2%),本科及以上17人(9.6%)。平均月收入151.15元。

身体健康及活动状况。主观感觉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38人(21.3%),感觉一般的66人(37.1%),良好及以上74人(41.6%)。患慢性疾病情况,没有患病23人(12.9%),患一种疾病的70人(39.3%),两种51人(28.7%),三种16人(9.0%),四种及以上18人(10.1%)。

身体锻炼有规律的148人(83.1%),无规律的30人(16.9%)。每天没有身体锻炼的27人(15.2%),每天锻炼10分钟左右11人(6.2%),30分钟左右50人(28.1%),30-60分钟63人(35.4%),60-90分钟15人(8.4%),90分钟以上12人(6.7%)。

社会关系状况。无亲密朋友49人(27.5%),有一个亲密朋友51人(28.7%),两个42人(23.6%),三个14人(7.9%),四个以上22人(12.4%)。子女数量,平均2.7人,无子女59人(33.1%),一个子女18人(10.1%),两个子女42人(23.6%),三个子女30人(16.9%),四个及以上子女29人(16.3%)。子女探视情况,无探视61人(34.5%)。一月一次探视37人(20.9%),一月两三次43人(24.3%),一周一次21人(11.9%),一周多次15人(8.5%)。家庭和睦状况,认为不好的8人(4.5%),一般59人(33.1%),和睦103人(57.9%),非常和睦8人(4.5%)。

对养老环境满意状况。饮食满意状况,不满意的12人(6.7%),认为一般46人(25.8%),满意109人(61.2%),非常满意11人(6.2%)。活动场所满意状况,不满意24人(13.5%),一般43人(24.2%),满意103人(57.9%),非常满意8人(4.5%)。对住宿条件满意状况,不满意17人(9.6%),一般35人(19.7%),满意105人(59.0%),非常满意21人(11.8%)。养老环境满意状况,不满意的20人(11.2%),一般35人(19.7%),满意104人(58.4%),非常满意19人(10.7%)。

2.幸福感指数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感到幸福6分及以上的148人,占83.1%。幸福感指数平均水平7.07±1.53(南昌6.36±1.44),政府出资养老院幸福感指数平均为6.26±1.70,敬老院8.35±0.56,社会出资养老院6.86±1.00。敬老院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F=44.25,p=0.00)。

3.幸福感各维度情况

(1)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模块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维度。三种养老机构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均存在差异。生活满意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0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84和4.74。正性情感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14,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85和4.99,负性情感政府出资老年人分值最低1.76,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2.08和2.90。

(2)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包括人格成长、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和健康关注六个维度。人格成长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低4.10,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46和4.66。自我价值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低3.96,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94和4.67。生命活力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11,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57和3.29。友好关系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19,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73和3.24。利他行为维度,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26,敬老院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3.98和3.49。健康P注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7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50和3.72。

(3)社会幸福感

社会幸福感包括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社会整合、社会认同和社会贡献五个维度。社会实现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6.34,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5.29和5.26。社会和谐维度,社会出资养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4.92,政府出资养老院和敬老院分别为4.16和4.41。社会贡献维度,敬老院老年人分值最高5.36,政府和社会出资养老院分别为4.60和4.70。社会整合和社会认同维度,三种养老机构老年人分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4.幸福感影响因素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兴趣爱好数量(F=4.236、P=0.003)、亲密朋友数量(F=6.043、P=0.000)、身体健康状况(F=21.059、P=0.000)、慢性疾病患病情况(F=15.223、P=0.000)、子女数量(F=10.005、P=0.000)、子女探视(F=8.629、P=0.000)、家庭和睦状况(F=13.517、P=0.000)、饮食满意状况(F=19.511、P=0.000)、身体活动时间(F=13.927、P=0.000)、身体活动规律(F=13.085、P=0.000)、身体活动场所满意状况(F=15.807、P=0.000)、养老环境满意状况(F=16.239、P=0.000)、住宿环境满意状况(F=21.012、P=0.000)等方面对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有影响。

兴趣爱好达到三种、亲密朋友数量一个或两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子女或者有两个子女、有子女,子女探视每个月两到三次、家庭非常和睦、饮食非常满意、每天身体活动时间为半小时到一小时、每天身体活动有规律、住宿环境满意、对养老环境满意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患慢性疾病四种及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低。

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入变量的显著性水准为0.05,结果进入模型的有子女数量,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F=39.392,P=0.000)。R=0.724,R2=0.524,调整R2=0.511。标准回归系数提示,对幸福感指数影响从大到小分别是子女数量、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2.4%。

四、讨论

本研究选择三种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养老机构,政府出资养老院每月需要交纳600元费用,因床位有限,办理入住需要申请和等待床位;农村敬老院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三无”、“五保”老人才可以入住;社会出资高龄老人养老院每月需要交纳2600元费用。2015年,老年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1.09,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老年人口为71.1%。2014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23930元,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达到7621元。本调查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与全国老年人口在性别结构、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男女性别比例近1.74:1,与全国老年人口性别相比较,养老机构中男性老年人是女性老年人口的1.74倍;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2.2%,比全国老人口受教育程度更高;人均收入仅为1813.8元,远低于全国水平。

1.幸福感水平

2015年,全人群60.8%的老年人感到生活幸福。[4]本次调查养老机构中,有83.1%的老年人分值高于等于6分,感到幸福,高于全国老年人水平。幸福感指数平均水平较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指数(6.36±1.44)[5]更高(u=7.484,P

本次调查老年人平均年龄81.4岁,69.1%老年人对养老环境满意。三分之二及以上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饮食、住宿条件和活动场所都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与上海市调查结果一致,高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他们比较满意机构养老的方式。[2]其他多项研究也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高。[6-8]而西安市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9]机构养老模式下,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不同, 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10]不同地区调查结果不一致,可能与各地经济状况、老年人养老观念、年龄等不同有关。

2.幸福感各维度

敬老院老年人认为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体验到的积极情绪更多,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他们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这可能与他们都是无子女老人、由政府赡养有关。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对社会未来发展有信心,相信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政府出资养老院老年人体验到的消极情绪更少,他们充满活力、拥有生命热情、精力更充沛。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愿意帮助他人,富有爱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能够悦纳自我,不断发展,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

社会出资养老院环境、住宿和其他配套条件比敬老院和政府出资的养老院好,收费较高,因而,入住的老年人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高。表现出更关心社会,理解周围社会发生的事情,愿意使生活更有意义。但是,他们平均年龄为86.76岁,大多是高龄老年人,在心理幸福感各个维度都较其他老年人分值更低。

社会的归属感和人性友善及对他人的信任等方面三组老年人无差别。

3.幸福感影响因素

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数量, 家庭和睦状况、饮食满意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无子女或有两个子女、家庭和睦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较高。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平均子女数量2.7人,与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数量3.0人无明显差别。无子女的敬老院老年人幸福感指数最高,无子女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群体生活状况满意,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情绪,缓解孤独等消极的情绪,可以获得较高的幸福感。有子女的、家庭和睦的老年人,子女一个月探视两到三次,幸福感水平较高。四川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养老院老人主观幸福感总分有显著影响因素的是年龄和子女个数。[11]

饮食满意、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较高。本次调查老年人饮食满意率为67.4%,三分之二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饮食满意。身体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10]2015年,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老年人全覆盖,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改善,32.8%的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本次调查的养老机构老年人,41.6%主观感觉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老年人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7.1%,高于郑州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水平。[12]与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中的调查结果一致,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普遍较高,慢性病的患病率达 86.6%。[13][14]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P].民政部门户网站[EB/OL]:http:///article/sj/tjgb/201607/20160700001136.shtml.,2016-07.

[2]崔丽娟,徐硕,王小慧.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与养老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1).

[3]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在老年人群中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3).

[4]民政部等.三部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羁龀檠调查成果[P].民政部门户网站,2016年10月.[EB/OL]:http:///article/zwgk/mzyw/20161020161000 001974.shtml.

[5]高红英,苗元江.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

[6]王黎,寸待丽,谢红.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志,2015,(4).

[7]廖晓春.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5).

[8]陈惠英,李红.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度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

[9]刘连龙,赵越,郭薇,胡明利.3种典型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状态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

[10]李小平,桂莹,张忆雄,马佳,李黎,俞平.不同地区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

[11]韩玉果,王琼,赵李梅.养老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6,(25).

[12]邢华燕,孟令杰,鲁晓娟,牛琳,何俐.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

第5篇

农村大量剩余劳力外出务工经商,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时提高。使农村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逐年增多。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捷。为解决这一问题,省民政厅要求在全省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重要意义

既有农村老人经济接受能力偏低,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破解农村社会养老工作难题、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民心工程。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又有长期生活在农村,不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特点。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发展互助幸福院、托老所和养老院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解决农村老年人精神上孤独、寂寞,生活上缺乏照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扩大“幸福工程”覆盖范围,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浓厚氛围,创建幸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破解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和独居老人养老问题为出发点,指导思想:以解除务工经商子女后顾之忧。依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愿互助与个人经营相结合”建院模式,加快农村“幸福工程”建设。

各县(市、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要覆盖20%以上的村街;十二五”末,总体目标:2011年底。全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要实现基本覆盖。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必需在规划上设立专门养老服务用房,确保一起规划,一起实施,一起使用。

三、建设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模式

(一)农村社会养老互助幸福院模式

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厂房、民房等房产资源,以村街为单位。坚持自治、自愿、自保、自助原则,建设“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互助幸福院为主要模式,同时也包括集体经济发达的村街纯福利型幸福院;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街,由集体出资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补贴型幸福院;慈善人士回报乡里举办的慈善型幸福院等多种模式。通过大力推行多种农村社会养老模式,从而较好地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利用集体闲置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建院,村级主办”就是村委会是农村互助幸福院建管的主体。坚持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并与村委会签定协议后入住,村集体负责承担或者村集体和入院老人共同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老人的衣、食、医由自己和子女保障。互助服务”就是不配备服务人员,实行入院老人之间的互相服务。群众参与”就是号召外出务工经商者回报乡亲,动员社会力量和志愿者,自愿参与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自愿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照料服务,全村形成敬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政府支持”就是实行村民自主、自治的前提下,政府给予具体指导,包括给予一定资助、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培训、进行管理服务等。

(二)农村社会托老所和养老院等模式

办一些小规模、收费低的养老院或托老所。养老院和托老所的条件比较简单,租用农村闲置的厂房、校舍、民房。只要能照顾好老人的日常生活,满足老人的需求即可。养老院和托老所要与村街诊所或卫生院建立密切联系,使老年人能够方便就医。

四、推进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要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关于“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重要讲话和国家民政部李立国部长在省调研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时的指示精神为契机,把实施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农村互助幸福院、托老所和养老院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大举措,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为发明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第6篇

义务劳动者敬老院工作总结

我校团委学生会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组织,在x月x号早上8点,有三个分队分别是:文艺表演队,义务劳劳动队,健康宣传队组成,共计XX多人。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爱心敬老院,那里很安静祥和,大家激动不已。很快,我们开始投入工作中。我们英语学生会共有X人作为义务劳动队伍在敬老院第二层打扫阳台,而文艺表演队开始在院内搭建舞台调试音响,健康宣传队则与老人们聊天。

作为义务劳动队,虽然很辛苦,可是看见干净整洁的阳台以及老人们的笑脸,大家依然是欣慰无比,文艺表演队表演了乐器演奏,相声表演,红歌以及活力的健美操等等,老人们慈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健康宣传队在坐在老人们身边耐心地陪老人聊天。最终,院长为我院颁发了锦旗,我们为老人们献上了慰问品,虽然礼品不算厚重,可是代表了我们的心意。

在最近的半个小时,我们英语学生会X个成员与两位年近70的老奶奶聊起家常,老奶奶感叹着我们这一代的幸福,自我当年没有机会去完成学业的遗憾,老奶奶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赞叹着我们这次活动很让他们感动和幸福,期望我们多看看他们,我们十分欣慰。

11点半,当我们活动圆满结束,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多位老人们所在的敬老院。天气阴凉,但大家内心却温暖而炽热。在此,我也感激那些在敬老院工作的人们,以他们的耐心和热情来照顾那些年过古稀的老人们。辛苦你们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的要求不会太高,关爱老人就是关爱以后的自我!温暖,每个人都会喜欢,都不会拒绝,常怀感恩之心,你会发现生活很完美。关爱铸造温暖,世界因关爱而温暖。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让我们携手用关爱铸造一个和谐社会吧!

义务劳动者敬老院工作总结

一、活动目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把敬老院作为学生实践的场所,而我们的爱心者协会正是秉承奉献爱心的宗旨,让学生参与实践,一方面给老人送去了温暖,另一方面,通过慰问服务,启发了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寻找能使学生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二、前期准备:

1、由学校大队部制定计划,然后将任务具体分配到各中队。

2、学校大队部,把比如签到、拍照、写通讯稿、总结书、以及买水果等具体任务再次分配到了各中队。

三、活动时间:X月XX日

四、活动地点:X镇敬老院

五、活动负责人:XX小大队部

六、参加人员:XX小大队部、各中队及各班部分少先队员

七、后勤:卫生工具、水果等小礼物等

八、活动过程:

XX月XX日上午,学校少先队员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到天宝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我们买了橘子、香蕉等慰问品,大家的心情都无比的激动,大家早早的起床、吃过早餐就于9点钟在学校集合,由于参加的人员多,所以我们分两批走的,最后到敬老院门口集合,然后我们走进敬老院,慰问活动开始。活动第一项:我们两三人结伴去一个老人旁边,或者陪他们聊天谈家常,亦或帮他们打扫打扫房内卫生,更或者是帮他们晒晒鞋子和被子什么的。

义务劳动者敬老院工作总结

XX年X月XX日,我们XX学院音乐舞蹈系全体志愿者集体乘车去往我市某敬老院进行志愿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包括陪老人聊天,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

现对于敬老院之行感受总结如下:

经过同老年人的交流,我们发现,在敬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大多数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理上的疾病或残疾,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乃至自理能力,加之其子女工作无闲暇时间予以照料或因子女不孝等种种复杂原因,老年人失去去所,不得不居住于敬老院。换言之,老年人居住在敬老院实属无奈之举。

据老年人反映,在敬老院居住的生活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样幸福。工作人员虽能履职,但态度一般且对于老年人存在某种偏见,不能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敬老院的伙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老人说,很少能吃到肉菜,饭菜的品质只能用一般形容,而且志愿者活动中由志愿者提供的食品等福利也很少能到达老人手中。费用方面,敬老院对于一般需求老人的收费标准大约为XXX元/人,对于需要空调或特殊照料的老人,收费标准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老人在敬老院的生活百无聊赖,很需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精神慰藉。大部分老人都对于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据反映,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志愿者到来,进行志愿活动。他们热情地同我们交谈,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们认为我们的到来并没有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干扰,而是带来了很多快乐,临走时,他们依依不舍地同我们道别并期待着我们的下一次到来 经过此次敬老院之行,我对于敬老院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真实的了解。此行使我知道社会上还有许多老年人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帮助。

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重视,加大养老领域的投入,提高养老金标准,并同时改造敬老院,美化敬老院环境,升级敬老院设备,提高卫生水平;同时要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挑选和培训,尤其是思想道德领域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老人们的今天将是他们的明天,使其发自内心地关心老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会人士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充分发扬,作为子女要积极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给予其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慰藉,从根本上扭转社会老龄化给老年人带来的不利局面;还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落实职业平等观,减轻敬老工作发展阻力;并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和关心,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第7篇

关键词:同乐苑;老幼服务;商业策划

中图分类号:F71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项目介绍

项目是以服务、亲情、教育、养生为重点。项目选址定位在城市的居民小区间的社区服务中心。突破单一服务的局限性,既是老年人闲来无聊聚集的休闲娱乐中心,又是儿童的周末相聚玩耍“游乐基地”。

(一)项目主营业务

1.针对老人为主。老年人个体本身的文体保健、休闲娱乐、针对祖辈隔代教育问题为主的教育沙龙、儿童心理知识学习、定期的活动互动等等,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

2.针对儿童为主。设立开发儿童玩乐和学习区域,汇集教育知识资源,分年龄分阶段针对性的益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的结合,极力培养孩子的运动、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

3.针对祖孙两辈的定期互动活动。比如DIY课程,歌舞才艺表演,读书会,户外郊游,祖孙共同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碰撞,增强两辈之间的感情。

(二)经营服务项目

1.老人休闲娱乐

(1)养生保健:依据“同乐苑”自身的物质条件和老年人的情趣爱好,设立报刊阅览、电视、扑克、象棋、麻将等常规娱乐项目,其外,建立专门的康复室,提供乒乓球、健身器械、康复器械等用具供老人使用。

(2)文化交汇:为“同乐苑”的老年文艺队提供场所,自发定期排练,老人们可以结伴自行学习戏曲、歌曲、演奏等,自娱自乐,同时其它老人也享受欢乐。

2.儿童学习娱乐

(1)设立学习玩乐区域:设有音乐区、绘画手工区、图书区、娃娃家、益智区等常见的几个类型;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快乐天地。

(2)定期心理交谈: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了解其生活和心理的需要。

二、可行性分析

把老人院和幼儿园相结合,可以让老人和幼儿有机会在相同的场所同时接受看护,也希望双方能相互带来良好的影响。老人们每天在大把的时光里沉默着、苍老着、木讷着,而因为这些孩子们的突出出现,他们放佛又做了一回孩童梦。

本项目契合老年人和儿童的社会普遍的“隔代教育”现象进新转型为“特色教育”,“同乐苑老幼服务中心”是很好的调和剂,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创新意义。

三、“同吩防嫌追务中心”试点建设

(一)地点: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沙墩村

(二)服务中心建筑设计

1.设计背景:老幼同乐的新模式,需要定制符合实际情况的消防、食品、卫生、医疗等方面要规范化,注重老人和幼儿的特点。认真听取老人和幼儿家长的心声,从老人和幼儿的需求出发,考虑不同个体的差异和需求结构。熟悉老人园和幼儿园的基本设计原理,了解老年人群或幼儿人群在建筑空间尺度、家具尺寸、布局及楼梯走道设置上的特殊要求,进一步强化建筑空间尺度的概念。

2.设计要点分析:养老院和幼儿园邻近设置,可以让老人和儿童有机会在相同的场所同时接受看护,也希望双方能相互带来良好的影响。

(三)服务中心室内布局

1.活动室:考虑活动室多功能使用要求,保证活动圈半径不小于2.5-3.0米。亦可考虑划分若干个区域,如:音乐角、美工角、游戏角等,可利用家具或游戏设施划分。活动室需要保证有一定墙面用于儿童作业展示。

2.卧室:卧室可单独设置,亦可与活动室合并,合并时面积可减至80%(相应总建筑面积亦应减少)。设壁柜用于存放被褥等。卧室应与厕所联系方便。暖气应做安全处理,防止撞伤、烫伤。

3.音体活动室:要求有较好的朝向、通风条件。既接近活动单元又适当分开。接近公共活动场地。

4.保健室:用于体检、小病处理。可作为隔离室;

5.办公室:行政办公包括园长室、会计室。教室办公、休息、更衣室;

6.会议室:兼做资料室。考虑开家长会等要求;

(四)队伍建设

1.院务部:其职责是时刻关注院内各方面的情况、对院内进行研究布置工作,管理院内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财务开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事宜。定期给全院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汇报会和讨论等总结会议。

2.生活部:其职责是作为营养师的角色,管理老人和小孩的生活饮食,每天根据营养要求和老人小孩忌口的食物拟定好食材明细,交由采购部负责,不仅仅是一日三餐,也包括包括水果、小甜品等。

3.后勤部:其职责是更换和修理院内的电线,灯管等,定期检查和保养院内的电线等工作,定期检查工具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作为一个机动小组,如果其他部门不够人手可以调动后勤部的部员。

4.采购部:其职责是采购院内不足的物品,核实过各部门上交的明细单再进行购买,也必需要有院务部的盖章,购买好的物品,也要保证物品的完好度和新鲜程度,如:蔬菜类。

5.卫生部:其职责是督促供老人和小孩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院内外的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坚持定期消毒,坚持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限时改进,搞好院内美化、净化。

6.医务部:其职责是建立健康档案,对患病老人和小孩要妥善及时的治疗,定期检查药品的供给。

7.教学部:其职责是对老人和小孩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教学,让老人和小孩的思想不脱离现今社会的思想,同时也拉近老人和小孩之间的距离。

该模式在提高老年人在养老院的精神满足度的同时,也为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的入托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对策。且老人及孩子家长可以接受这一形式。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会给予更多的照顾与优惠。由此,从财务的角度分析,湛江“同乐苑老幼服务中心”项目是可行的。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民间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74亿,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进一步增至2.48亿,占17.2%,呈加速增长之势。并且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已达1619万,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3067万。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我国家庭的类型、规模、结构等都发生了变化,“4—2—1”的家庭结构难以担当居家养老的重任。

作为补充力量的老年机构服务体系,为满足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和为年轻人解决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既弥补了国家和集体照顾的不足,也为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搭建了一个回馈社会的平台,进一步造福老年人。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政府扶持政策的不到位,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处境艰难。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老年人不仅要求解决代养问题、医疗问题,同时还要求解决护理照料问题,对社会提出的特殊服务要求更加迫切。

一、民间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国城乡共有养老院、社会福利院、老年人乐园、养老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所,床位数达到了149.7万张,其中农村的仅在农村的乡镇敬老院就有29681所,总床位89.5万张[1]。但我国的家庭结构转型也很快,核心家庭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今天已不适用,社会养老已成为必然,并且,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有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的意愿。所以,养老服务机构及其所能提供的床位远远不够。

另外,传统观念认为,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多是为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或者子女不在时的空巢老人而设的。但是事实显示,我国这类老年人的收养比例也很低,甚至很多孤独老人,都因无人照看而导致死亡。国家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社会性收养覆盖率只有78%,农村五保户由集体供养的占64%,敬老院供养的有13.6%,还有114万人即五分之一的五保户得不到供养,城镇的孤寡残幼约150万人,他们大部分靠低保救助,仅有13%左右由福利机构供养[2]。

这些现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养老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不高,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住院老人达到5%—7%的社会供养比例,同时机构总量却没能满足社会需要。

(二)问题

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自身问题。第一,养老服务机构本身属于微利行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造成很少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资,而且在我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属于新兴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第二,机构拥有者对社会福利、福利市场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国内有部分机构是由下岗失业人员兴办的,这与国外通常由社会热心人士承担民间慈善事业情况不同,动机和发展方向上的差别容易将举办人的社会公益精神置于危险境地;第三,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和偏好的灵活服务形式供给缺乏,尤以就近方便的、以居家养老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严重匮乏,作为养老服务机构支柱的专业工作人员太少,截止2005年底,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专业工作人员不足2万人,相比较1400万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来说,这个数字相去甚远,并且志愿者随意性大,且绝大部分缺乏护理老年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志愿者在这些服务机构一般打扫卫生或者跟健康的老人聊天、娱乐,真正日常生活难以自理,需要帮助的老人需要的还是专业的工作人员。

2、社会观念原因。传统的养老观念仍旧为多数人信守,很多老人无法接受进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养老。随着“4—2—1” 家庭结构的到来,养老功能慢慢外移,社会养老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也应当同步向社会养老转变,但是,现在中国很多老人甚至年轻人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不能接受进

第9篇

关键词:养老机构;旧房改建;中心城区

引 言

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优势――在各类的养老机构中,养老院无疑是养老机构的重点,而城市中心区的养老院又更是普遍受到老人和家属的青睐。中心城区养老院的地理位置位于社区范围,有老年人熟的生活环境,有方便的商业设施,有离子女家就近的交通便利,子女可以经常探望照顾,老年人有离家但不离区的亲切感,中心城区养老院目前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 我国人口现老龄化情况

到200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为1.67亿,占总人口的12.5%,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内老年人口的比例要高出许多。据我走访的上海市中心区的社区了解,老年人(60周岁以上)已达到23.7%,面对这样一个每年速增的庞大群体,一方面说明了改革开放后期我国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另一方面也对整个社会的养老事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紧急求助、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养老模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慢慢地产生着变化,养老模式社会化倾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政府所提倡的养老模式90+7+3,即90%老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

针对这一模式,每个社区建了老年人活动之家、老年人日间就餐点、托老所、养老院等。这些养老机构它所服务的老年人在年龄层也分别不同。据笔者了解,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年龄一般在80岁左右(78岁以上),进入托老所的年龄一般在70~80岁,进入老年活动之家的老年人相对年龄小些。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服务于不同的年龄的老年人,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优化了服务质量,这样能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2中心城区推行的养老模式

社区日间托老所――为了弥补养老院的不足,社区日间托老所为子女白天上班,不能照顾老人的家庭提供了方便,早上送来,晚上接走,使老年人得到全面的照顾,这样的日间托老所目前规模不大。

社会老人活动中心――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为健康的老年人提供就餐、休闲娱乐、健身、洗澡等多功能的服务,为散居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一个集中活动的场所,提高了老年人身心健康。

上述几种养老机构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推行的养老模式,这些机构的社会成本每年的投入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千万元以上,因此作为这些养老机构的建筑设计者能否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好老年人建筑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3 养老机构旧房改建工程的体会

在从事老年人建筑设计过程中,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的设计中体会很深,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建设绝大多数是旧房改建的工程,这在贯彻执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时往往有很大的困难,如下所述:

3.1既有建筑的利用改造――在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多为70、80年代的既存建筑改造而成,这些城市建筑像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城市建筑像一本书,积淀城市的文化。城市的老街、老巷、老院、老房都在述说它的历史,注入着地域风情,沉淀人文精神,很多老年人喜欢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就是人们熟悉它的历史、熟悉它的环境,或许就看着这些建筑的诞生、成长、变迁,这些建筑承载的社会发展的脉络,延续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人们对这些旧建筑付予人文的情怀,喜欢生活在其中。对这些既存建筑的改造利用时,我们要按照建设部和地方性的相关法规文件,依据建设工程的各项程序逐步展开工作。

(1)即存建筑可靠性鉴定――建筑物经过几十年的使用,甚至有的已超过使用年限,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因此对既存建筑安全性检测和抗震鉴定是既存建筑改造的前提条件。建设部令第148号(2006.1.27)颁布《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其中第六条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对需改造的房屋在改造前进行抗震鉴定,经鉴定需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达到设防标准。老年人建筑有其特殊性,在改造过程中难免要改变原有的结构体系,因此要了解原有建筑的结构状况,要科学合理、经济地进行改造,对原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3.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低碳生活、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时髦的口号,但是真正要把节能技术和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建筑项目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2005.11.10)中第十一条规定:“民用建筑工程扩建和改建时应当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建筑设计在设计立面时,充分考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选用与节能保温材料相结合,在满足外立面改造的同时,也能实现节能改造。以前一般都会采用聚苯板加粉刷涂料或聚苯板加粉刷面砖,现在必须采用A级保温材料。

3.3既有建筑设备改造――既有建筑的设备系统经过多年运行都已陈旧及低效,有些建筑停业或停产多年,设备系统已遭损坏或废弃,无法继续使用,因此设备更新成为改造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在做建筑设计前期时,往往只注意房间的布置,公用部位的配置,各项建设指标的达标,而往往忽视了设备这一块。设备系统涉及到给排水、强弱电、空调通风、采暖等。在给排水系统中,消防用水和热水供应是无法回避的难题。既有建筑的建造年代一般在20年以前,那时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都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很多建筑以前没有消防系统,现在改造时就要增加消防系统,一般为消火栓系统也有总面积大于3000M2的单幢楼需要设置喷淋系统。对于缺少两路供水的地方,消防部门还会要求增设消防水池,这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都要予以考虑。

养老机构中的热水供应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上海地区冬冷夏热气候的特点,热水供应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小型燃气热水器(50床以下);2)热泵热水器;3)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泵热水器,一般不采用小型热水锅炉(俗称懒汉炉)和电加热水器。

养老机构的降温和采暖一般都采用分体式空调机,可按个人需求自由调节,适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性。

以上是我在既有建筑改造为养老机构时,作为设计者所需综合考虑的因素。

4 养老机构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

我在设计养老机构的设计实践中,结合学习贯彻相关老年人、残疾人建筑的设计规范,体会到一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舒适生活的重点,也是养老机构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

4.1电梯

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凡有楼层的养老机构都应设置电梯。养老院至少有一部病床电梯,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应设置可供轮椅进出的电梯(630kg~800kg)。老年人对电梯有很大的依赖性,电梯可为老年人免除上下楼的困难,增加活动的空间。在既有建筑的改造中,增设电梯是首先要考虑的建设内容。由于老房子的结构体系、建筑高度、承载能力等问题,设置电梯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单项工程,涉及电梯选型、机坑埋置深度、机房设置等问题,一般来讲,电梯选用无机房的电梯较为合适,涉及结构改造的内容会相对简单一些,按照目前的技术手段病床电梯也可以做到无机房。

4.2居室

现在大多数养老院的老年人居室都是以病床和客房相结合的模式配置,宽敞为二床,拥挤的为三床,一床、一床头柜、小走道内设衣物柜,床前有电视机柜。根据本人调查,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活动能力有限,很多人喜欢在自己床的周围活动,摆放的物品都喜欢随手可得到,也就是“以床为家”,因此床周围如何配置合理,如何利用空间,需要有一种思考,尝试这样一个空间,见图1:

在5.2平方米的空间内老人可睡、可坐、可整理自己的衣服、可坐着观看电视,虽然增加一点面积,可以为老人增添许多乐趣。

4.3卫生间

在《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中对卫生间都有相应的规定,如:“配置三件卫生洁具其面积不宜小于5M2”、“公用卫生间应至少有一个为轮椅使用者设置的而位”、“公用浴室应设轮椅使用者专用的沐浴间或盆浴间”。本人在与养老院护理人员交流中了解到,盆浴在养老院中不太适用,养老院中的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差,老年人洗浴都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沐浴比较合适,尤其是对坐轮椅的老人,除非条件确实困难设置公共浴室,一般养老院的居室内都有独立卫生间带沐浴间,卫生间设计时要考虑坐轮椅老人的如厕和洗浴,如图2:

4.4配套服务设施用房

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养老院内的餐厅、医疗保健用房、服务用房、休闲用房都有人均面积指标和床位比例指标。对于在郊区新建养老院来说这些指标都能满足要求,甚至还有更多的服务设施。但在城市中心区的养老院要求完全配置这些配套设施并达到标准有相当大的难度。按我的看法,配套服务设施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现实生活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所接待的老人年龄段上有区别,身体健康状况有区别,思维活跃程度有区别,因此所需配置的服务设施侧重点和指标也要有区别。如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多为80岁上下,甚至年龄更大,其中30%的人尚能够自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思维功能退化,生活兴趣减弱,活动的主动性不足,属于“被动型”的人。养老院中配置的麻将室、阅览室、电脑室、健身房等涉足的老人仅为5~10%,因此在这一类的养老院中,休闲用房可减少,活动室可以合并成多功能的场所。但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老年人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老人的年龄段较青,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在活动中心可以扩大一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空间,如老年大学的书画艺术、文学历史、国教佛学,还可以开设佛堂供老年人膜拜还愿等等。总之应当应地而宜,应人而宜配置,服务设施不能以教条主义来生搬硬套规范和标准。

5 建筑设备

养老机构中建筑设备配置除了建筑物本身所需的消防照明、动力、采暖、通风外,主要是针对老年人特点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设备配置。以我的了解,在上海地区热水供应是养老机构中最需要满足的条件。目前在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中普遍采用三种热水供应方式:燃气家用热水器(强排风)、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热水器是最为经济合理且符合“低碳节能”的设计原则,我在一间养老院设计时,屋面采用300M2的太阳能集热板加上20T水量的热泵热水器,能满足240个床位和食堂的热水使用。

老年人对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夏季时使用空调的意愿不强,老人们喜欢有个小风扇吹吹风,因此在电器配置时,需要为每位老年人配置一个小风扇。

结束语

第10篇

一、广东老龄化趋势及特点

据20*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6.82万人,占总人口的7.91%。按国际上通用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衡量,20*年之后,广东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70~79岁中龄组的老年人口比例有所增加,一方面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另一方面则对今后的社会服务、福利设施规模、结构及分布等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逐步加重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经济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人口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在1万美元以上,而广东目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若按官方汇率折算,只有20*多美元左右。足可见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

(二)老年人口的基本社会保障缺口较大,老龄化趋势和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突出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软弱,广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8.85%、28.06%。在中国人的意识里,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几千年中国人传统的养老方式。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出现,家庭养老、育幼的压力增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社会化养老”的课题也由此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三)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

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为656.82万人,目前拥有各类城乡养老福利机构1988间,床位数7.5万张,收养长者和服务对象共4.6万人。*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94.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85%,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总数的0.8%。有儿女的老人可以依赖家庭养老,鳏寡孤独老人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政府救济上,也就是各级福利院和老人院。但目前国家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不能惠及所有鳏寡孤独老人,以我们*市老人院为例,床位利用率已达到98%,可等候入院的老人仍需要排队,要入院还要等待一两年时间。

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社会需求

(一)传统观念与现代养老模式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道的民族,望子成龙,养儿防老这是不是传统的养老观念。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出现,一对年轻的夫妇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儿女,还有双方四位老人,如果家中老人重病需要长期护理,那么即使子女有一片孝心也会力不从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由过去的“居家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现在很多住进养老院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都是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而且相当多的人具有很高的文化层次,他们要求到养老院享受集体生活。在养老院里,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文化圈子,还能享受到规范的照料和专业的护理。

(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

人到老年期,生理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老年人对体内外异常刺激的反应性、适应性、防御性及代偿能力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老年人成为健康最脆弱的群体。因此,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伴随着老年病患病率的急骤升高。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

(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国办福利养老机构是政府赡养三无老人的基地、是代表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对民办养老机构起着示范引导作用,是社会福利行业的排头兵。在满足三无、特困老人入住(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不以营利为目的。是民政为民解愁,为党分忧的具体体现,它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三、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创新发展思路

近年来,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造福了老年人、残疾人和诸多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样,社会福利社会化也为社会上一批热衷公益,心系慈善的成功人士搭建了一个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目前,民间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服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但民办养老机构多数是由于实力不足,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等许多方面还达不到《老年人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等法规的要求,只能收养一些生活上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人。

(一)生活不能自理、患有疾病的的老人是最需要进养老院的,需要养老机构提供颐养、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但目前相当多的养老院拒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老人精神上的需求就更难以满足。因此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应摒弃过去单一的救济型、供养型服务模式,以管理好、品牌新、服务有特色的思路,把眼光瞄向更高的发展方向。逐步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救济型向福利型,从供养型向供养、医疗、康复多功能并重型转变。

(二)针对老人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高档化,养老机构要做到:一.要满足老人集中养老与单独居住相结合的特殊需求;二.要开展康复健身与教学娱乐服务;三.要按照绿色环保要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实现服务功能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五.要确立适合老年人需求的重点服务项目。六.确立供养与康复、医疗并重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七.按照ISO90001:2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供“优质管理和持续改善服务”。

四、*市老人院的创新发展探索*市老人院是一所集颐养、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大型国办养老机构,建院于1965年7月,现有床位900张。建院40年来,*市老人院努力办成对内在同行业起到示范、辐射功能,对外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养老机构特色的“窗口”。2002年我院管理系统顺利通过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住院老人按生活自理能力分区

住院老人按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分住七个区:即慈慧一园、慈慧二园、慈云园、明心园、颐养园、慈恩园(医疗楼)和慈爱园。设有门诊部、化验室、文娱活动室和接待室等。慈恩园(医疗楼)是卫生局批准的医疗执业机构,有120张床位按综合病房模式管理,主要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特别护理、急危病人的抢救等项服务。慈云康复大楼拥有100张康复床位,可为老人提供康复训练、医疗护理等项服务。痴呆老人综合服务大楼主要接收老年痴呆症患者,主要为痴呆老人提供认知训练、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等项服务。明心园主要接收失明、弱视等介助老人,而颐养园则是接待自理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区,即将建设的临终关怀大楼(慈爱园)是为疾病晚期的老年患者提供静谧、安宁的场所和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园区。

(二)发展重点服务项目:

1.老有所医近年来我院有计划的引进医疗护理专业技术人员,2001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目前我院共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生2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6人。医技人员5人;护师、护士共82人;康复理疗人员4人;专业营养师1人,养老护理员130人。一般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够在院内得到专业的治疗和护理。解决了我院老人的看病难题,为老人及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基本上保障了院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所需,成功的挽救了无数老人的生命。目前我院是*市公费医疗定点单位、*市首批医保定点医疗单位。

2.老年性痴呆康复训练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占60岁以上人口的10%左右,在80-85岁的病人中有20%的老年人患有老年痴呆。是继心脏病、肿瘤和脑卒中之后的第四位死因。为此,我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于三年前在香港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开办了老年性痴呆智能康复区,为老年性痴呆病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顾、智能训练服务,减轻社会及患者家属的负担。投资20*万元兴建痴呆综合康复大楼(慈慧大楼)的综合大楼,260个床位,内设居室、病房、智能训练室、心理治疗室,认知训练厅、功能训练厅、游荡花园、资源阁和老人食堂,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认知训练、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热线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老年偏瘫康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因脑中风引起偏瘫患者与日俱增。有关资料表明,75%的中风病人会有偏瘫后遗症。目前在偏瘫认识上存在几个误区:认为偏瘫是“不治之症”而忽视康复。使“久病”偏瘫老人生活质量下降,在病床上度过自己的佘生。我院针对为中风后遗症、骨折、骨质疏松等运动障碍的老年患者提供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以及“作业康复治疗法”等。这是为适应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设置的康复治疗项目,康复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恢复自理能力;另一方面是让偏瘫老人发挥残存的身体功能,防止变成“卧床老人”,从而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4.引入专业社工服务20*年我院开始引进具有专业化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了主管社工发展、老人活动、义工服务的社会工作部。将社工先进理念与技巧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管理与服务中,提高传统服务的专业化技术含量。一方面用“助人自助”的理念指导个性化服务的开展,社工指导员工承认老人的特殊需求,负责老人需求评估、跟踪导住。第二,在专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个案、小组新的工作方法,充实了为老人服务的手段和技能。进入老人院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变,如果适应不好,老年人就会产生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问题,社工利用专业方法帮助老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第三,利用专业化技巧规范了原有的团队活动,提高了住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规范了原先开展的老人兴趣小组,强调老人的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业余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社工专业技术对特殊老人以及特殊服务领域进行了拓展,老人特殊需求有了满足的新方法。通过二年的实践,社工被老人所接受,半自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全护理老人情感关怀、心理护理的比重增加。

(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老人们在经济有了保障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生活的情趣,扩大社交的范围,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因此,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在院内有看电视、听音乐、打扑克、下象棋、读书看报、吹拉弹唱等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温馨家园。

1、院内万岁艺术团成立十年来,以"发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增进老人身体健康,丰富晚年生活"为宗旨,吸收对文艺有兴趣的长者,成立时其成员达130余人,年龄总计超过一万岁,故称为"万岁艺术团"。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样化、健康文明的文艺生活,由老人担任团长、副团长,分舞蹈组、唱歌组、乐器组等,充分发挥了老人的才艺和潜力,展现了新时期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0*年1月参加"*老干部跨世纪迎春体育文艺表演邀请赛",获得"优胜奖";20*年9月参加"*老干部颂党80周年历程夕阳情文艺汇演",获得"铜奖"2003年10月参加"省直属机关''''精力沛杯''''文艺比赛",获得"奖"。艺术团的团员们每天都在充实、激情中退而不休。

2、为使住院老人身体、心理、思想全面发展,经过充分准备,我院于20*年9月28日(中秋节)开张了*市老人院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趣、促进健康,发挥佘热,奉献社会。开办课程有:法律常识,文学欣赏,历史,地理,安全常识,老年保健,心理卫生,计算机应用,园艺手工艺,英语会话,音乐欣赏等课程;学员根椐自身情况选修课程,目前在校学员60多位。

五、末来的发展思路

(一)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按照管理好、品牌新、服务有特色的思路,以创国内领先、国外有影响的新型老人院为目标。为了给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提供一个环境祥和、具有专业化、人性化服务的临终关怀场所,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也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让弥留之际老人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使他们无牵无挂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市老人院投资1500万元,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兴建临终关怀大楼。

(二)兴建门诊医疗综合大楼*市老人院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3岁以上,慢性病患病率近八成,而院内原设有的简易门诊和住院部设施简陋,只能进行简单治疗。今年6月富力地产集团捐款1508万元,下半年为我院兴建门诊医疗综合大楼。门诊医疗综合大楼规划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楼高9层,将配备中、西医诊室、观察病床100张、X光室、检验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等,从而使住院老人患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三)预防和规避养老风险随着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在进一步加强养老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依法、合理、有效预防和规避风险。由于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工作不仅多了一份难度,无疑也增添了一份风险。面对风险:跌倒—骨折致伤、外出—走失、因喂饭—窒息、因洗澡—滑倒、因扶抱—骨折,心理问题-自杀等等。一方面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保障;二是加强养老服务水平等的软件部分的保障。

(四)关注心理问题,重视精神赡养老人要面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其次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再次是心理调适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是人,人就有需求,我们不理解或无视老人们的需求,是对老人最大的伤害,会使老人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恶劣心境,甚至导致疾病复发或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五)走规范经营、品牌经营的道路目前我院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包括护理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临终关怀、康复、心理、娱乐等多种服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的对文化生活、服务质素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服务队伍职业化,服务水平专业化,运行机制社会化,管理水平国际化。同时养老服务中技术、科技含量的急剧上升,对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后我院仍会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服务,把痴呆康复、偏瘫康复、临终关怀等项目做大做强。

六、目前存在的问题

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依托政府的的财力支持,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服务项目齐全。传统上以收住三无五保老人为主,现在也收住社会上在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由于其设施完善、服务项目齐全,是政府投资的福利事业,有着民办养老机构没有的资金和政策优势,但在收费上也相对完善。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需求量大但床位有限我院因收费合理,管理完善,尽管床位已经发展到900张,一直以来仍供不应求。

(二)市场需求大但费用负担能力低大部分老年人退休金不足够负担养老费用。据调查,多数老年人为中低收入者,大多数老人每月能承担的费用有限,如得不到子女的资助,无法享受完善的服务,如“一对一”式服务。对医疗、康复项目收费等无法负担。

(三)家属子女对老人的养老花费持消极态度,把它作为一种无意义的投资,经常出现拖欠费用问题。

(四)理人员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社会上对养老服务仍然有一些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五)法律、法规不健全,致使遇到意外纠纷无法可依,因此,国家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立法亟待加强。

第11篇

敬老院服务人员工作总结

20xx年xx镇敬老院在xx区委、区民政局、xx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五保供养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对集中养老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创建省一级敬老院为动力,以服务五保老人为重点,以服务优质化、管理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化、环境花园化为标准,不断努力改革创新。

我们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老人,一切服务老人”的工作理念,全院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各类功能设施;强化管理和服务,使入住老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继续扎实做好了20xx年的各项工作。

一、20xx年我们主要是完善敬老院设施设备:

1、装修旧敬老院房间设立加强监控区建设(主要收治老年痴呆症,需要独居的老人),现收养了X位老年痴呆症五保老人、残疾X人

2、为庭院架设路灯(X盏),现在晚上庭院灯火辉煌

二、引进社会志愿者募捐与企业赞助

1、继续与XX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合作,护理学院学生定时定点的为五保老人献爱心。

2、引进XX省红十字会“XXX”助老基金会资金赞助志愿者服务活动,让老人在敬老院感觉到家的温馨。20xx年基金会赞助了XX元的物资。

3、20xx年我们送走了X位老人并为他们在做临终看护。

4、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利用院区空地我们种植了香蕉与地瓜与青菜,这些种植全部补充老人伙食(一年下来种植估值约XXX元)

三、工作中我们始终以人为本,xx镇敬老院虽然是以集中供养为原则但是为了老人的一切我们还是对个别需要关怀的老人开启了小灶与病号饭。针对工作人员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管理:

1、对于员工招聘与监管方面我们采取了就近招聘与委派轮岗的原则,就近招聘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公寓严格的培训与学习上岗。

2、护士与主班护理员均由XX委派原则,为了保证100%的护理质量,作为主班护理员均由公寓直接委派轮岗,护士也由公寓护士轮岗。

3、所有员工我们都由“XX之家老年公寓”定时培训,年培训不低于12小时。并且每人每年必须到公寓参加公寓年度或季度护理技能竞赛一次。

4、参照“XX之家”的考核标准对所有员工进行了月度考核。

四、为了更好的管理与帮助五保老人,我们提倡五保老人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相互监督遵守院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出入管理制度确保院内公共财产与个人财产的安全。对于敬老院的管理方面我们及时的与老人沟通,并及时听取老人的意思做到集思广益。

五、对于20xx年的整体管理思维方面我们计划如下:

1、传承XX的管理模式,继续完善管理方案,积极进取,向全省模范敬老院的目标前进。

第12篇

[关键词]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36X(201 3)09-0114-05

虚拟养老院是指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打信息服务平台电话,信息服务平台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以政府为发起人,引导营利与非营利社会力量以加盟的方式参与到养老产业中来,通过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并以经过ISO9001等质量体系认证的服务实现具体操作的标准化,从而为广大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的服务平台,以实现居家养老的产业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必要性

1.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按现行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达到了老龄化。例如,按上述标准,宁波市早在1987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12年。据宁波市老龄办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100万,达到10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7.83%;全市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4.6%。“十一五”时期宁波市户籍老年人口以年均不低于4%的速度递增。据专家预测,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宁波市老年人口规模在2029年将超过150万人,在2039年达到峰值196.6万人。其中,2010—2039年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98%,几乎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10倍。

2.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已经出现,“4+2+1”结构的家庭增多。另外,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再加上代际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由共居型变成分居型,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机构养老不能满足需求。由于我国养老产业扶持政策的缺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以宁波市为例,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各类养老机构共220家,其中,民营养老机构只有35家,且普遍经营困难。正是这种生存困难的境况,使许多看好养老市场的民间资本望而却步。220家养老机构的总床位为3.03万张,位居全省第二,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院床位2.96张。而发达国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床位一般占老年人总数的7%左右。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占到5%左右。宁波市的机构供养比例相距甚远。机构养老不仅增加政府负担,又因其所提供的服务缺乏个性化,大量人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并不满意,出现精神孤独、老年忧郁症,逐渐失去了适应社会、进行正常生活的能力等问题,导致大部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4.现行的居家养老模式问题较多。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展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然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服务面窄,无法惠及所有老人;(2)服务信息不对称,难以提供高效服务;(3)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相对薄弱,不能很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4)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5)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提高;(6)资金不足,渠道单一。

(二)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当前,我国各地信息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信息传输已极为便捷,为建立虚拟养老院提供了条件。

2.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虚拟养老院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社区服务商加盟。目前,我国各地,尤其是城镇居民密集区,社区服务组织发展得较好。以宁波市为例,至2011年底,全市共建有11个县(市)区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52个街道(乡镇)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483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站和1677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网点进一步拓展,家政服务、食品配送、再生资源回收等便民服务项目以及超市、菜市场、早餐供应点等民生服务网点逐步深入社区,基本形成了梯次分明、辐射面广、便捷有效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架构。宁波市已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社区服务品牌:81890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四点钟学校”、“爱心编织站”、“阳光驿站”、“孝心车轮食堂”和“小墙热线”等。“社区文化节”、“社区教育节”、“社区邻里节”和“社区运动会”等系列社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影响广泛。

3.服务外包的兴起。虚拟养老院体现出与传统机构养老有别的两大特色:一是政府与实体脱钩;二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的兴起,为虚拟养老院的建立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提供了可行性。宁波市积极申报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4。非政府组织有了较快的成长,成为推动城乡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要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宁波市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的非政府组织共1.0762万个,其中,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76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827个、基层组织3193个、基金会25个。宁波市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也在进一步壮大,全市建有社区社会组织8067个,社区志愿服务队伍5850支。社区注册志愿者24.06万名,志愿服务范围覆盖城乡社区服务各领域。

二、国外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及国内虚拟养老院建设实践模式分析

(一)英国社区照顾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中由社区各类人士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照顾,以求在社区环境中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质。虽然,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并非仅仅是老年人,但是,在养老问题上却最能体现其特色。社区照顾实际上包含社区内的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两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

(二)江苏苏州沧浪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7年12月,全国首个虚拟养老院——“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正式投入运营。“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是以“居家乐221服务系统”为载体,由苏州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主运营商,整合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发挥24小时管理服务优势,为居家老人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亲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住一个老人,仅是一个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优化流程,实现管理信息化。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呼叫中心客户端、老人居家客户端、平台服务组件、通信及信息传输四部分,形成了工单生成、工单流转、监控考评、收费查询、统计分析、服务预测六大功能模块,通过语音程控交换系统、数字化信息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终端处理系统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系统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形成1份收费清单,养老服务中心按约定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系统从客户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咨询意见,并以客户满意度来考核服务质量。信息系统通过主动获取老年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规范管理。虚拟养老院社区服务平台运作机理和业务流程如图-2、图-3所示。

2.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实现运作市场化。在“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创建过程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引领、扶持和管理监督作用。通过《沧浪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资金补贴实施办法》,将虚拟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对符合政府援助的对象,按不同的标准为其购买服务。同时,选择优质民办非企业单位沧浪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分类服务,个性选择,实现服务标准化。“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带给社区老人的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和应急救助6大类53项,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与此同时,“邻里情”虚拟养老院还引入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所有服务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化品质。

(三)甘肃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作模式

2009年,兰州城关区党政考察团在学习借鉴苏州市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建设经验后,于2009年12月,在城关区于建成了甘肃省乃至我国西部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城关区在学习借鉴之余,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1.组织架构的不同。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不是由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整合社区服务企业加盟,而是由区民政局、老龄办具体组织实施,下设三大中心(接待中心、呼叫指挥中心和金色晚年服务中心),并将金色晚年服务中心注册为虚拟养老院下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以该中心为主体,招募各类企业加盟,并对企业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其组织架构如图-4所示。

2.实施虚拟养老工程,全面满足老年人各类生活需求。城关区委、区政府在虚拟养老院8大类22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养老工程”。围绕此项工程,全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餐厅46家、虚拟养老社区医疗站40家、虚拟养老艺术团6家、虚拟养老体育协会3家和虚拟养老学校7家,并和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结成教研合作关系,形成了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大养老”服务格局。

3.创新工作形式,为老年人开展爱心服务。在城关区民政局和兰州晚报社的共同发起下,成立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义工联盟”。目前,联盟共注册义工5000余人,集合各阶层的力量为老人奉献爱心。

三、虚拟养老院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养老观,建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树立大养老观,将包含“三无”老人在内的所有60岁以上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都纳入社会养老福利体系的范围。在现实国情下,普惠型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要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服务”为理念,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普惠型的社会福利为目标,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降低政府养老成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为老年人提供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形成。虚拟养老院的服务特点与普惠型养老服务的目标相适应,应作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二)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对虚拟养老院的建设进行考察、论证和筹备

虚拟养老院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大事,政府必须进行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和规划。由于虚拟养老院的建设与运行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应成立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做好虚拟养老院的筹建和指导工作。虚拟养老院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在考察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虚拟养老院建设方案》。虚拟养老院的运营可以借鉴“邻里情”虚拟养老院的经验,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爱心、有实力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主运营商,吸引优秀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三)建立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

在救济型逐渐变成普惠型的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虚拟养老院领导工作小组必须研究制定统一的为老服务评估机制,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老人的护理需求,确保服务使用的有效性,避免滥用福利的现象。虚拟养老院实施“分类服务”方式,对入院的老人按照ABC三类给予不同的补贴。在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前提下,必须考虑什么样的老人应该优先得到何种服务,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工作必须提上日程。

(四)制定虚拟养老院长效发展政策,吸引更多的社区服务企业加盟

首先,建立养老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方面,对试点单位提供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的补贴;另一方面,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根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频次和质量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用水、贷款和税收等方面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另外,扩大政府团购服务的范围。地方财政根据养老服务评估的结果,每年设立“居家养老专项资金”项目,列于财政拨款之中。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以向虚拟养老院团购养老服务的方式进行捐赠。捐赠的金额分为几个档次,可以对应享受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虚拟养老院服务或养老服务分站的“冠名权”。还可以出台“以房养老”的政策,让老人以自有资产购买服务。形成“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慈善捐助资金+个人养老资金”的养老金筹措机制。

其次,针对虚拟养老院人员流动性强、服务人员缺乏和专业化素质还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在当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老人护理、家政、社会工作等培训,培养专业化的为老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适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专业人员进人养老服务队伍。另外,借鉴国外的“义工”制度,虚拟养老院可以为中青年自愿者和学生活动提供平台。在这方面,政府要发挥倡导作用:鼓励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并与虚拟养老服务平台对接,虚拟养老院为每个自愿者建立档案,根据他们服务的频次和质量,作为他们评定社会公益奖学金和优先进入社区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鼓励学校学生工作处、校团委为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进一步调动志愿者参与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时间储蓄”做法:年龄较小、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的子女为需要护理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等自己年老时或他们的父母需要服务时再由别人来提供相应时间的免费服务。

(五)明确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街道社区、虚拟养老院大厅申请或拨打服务热线加入虚拟养老院。申请加入的老人根据统一的评估系统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分为A、B、C、D四个层面。A、B类老人由政府按照不同的标准向虚拟养老院购买服务;C类老人自费购买服务;D类老人为肢体、智力、视力、听力一级残疾的重度残疾人,服务人员每天提供上门服务,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贴。任何层面的老人向虚拟养老院自费购买服务,都享受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市场差价由政府对养老院进行补贴。

拟养老院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再就业服务为辅。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和再就业服务等7大类60多项服务项目。

在服务方式方面,以“走进去”,提供上门服务为主,“请出来”,提供集中服务为辅;以提供一定时间的上门服务为主,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照料服务为辅。

(六)加强虚拟养老院的宣传,鼓励老年人积极加入到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

虚拟养老院是个新生事物,很多老人都不理解,需要加强宣传,鼓励更多老年人积极加入虚拟养老院,形成规模效应。首先,要通过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其次,组织“虚拟养老院户外宣传”进社区活动进行宣传。再次,通过社区宣传栏张贴虚拟养老院的宣传彩页栏进行宣传。最后,政府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步对辖区内所有60岁的老人购买一次虚拟养老服务,让他们事先体验,形成依赖,主动加入。

(七)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虚拟养老院内部的监管,敦促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话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做好加盟企业管理扶持工作,重点做好老年餐厅和老年医疗机构的加盟工作。要研究制定加盟企业的准入标准,完善加盟企业管理考核制度,并结合有效的奖惩办法,进一步调动加盟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八)处理好政府与养老中心的互动关系,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

在虚拟养老服务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可以用四个词概括:服务、规划、政策、监管。服务就是政府承担起养老市场的信息中介职能,出资建立虚拟养老院信息服务平台,为需求方和供应方提供信息服务。规划就是政府要考虑在什么地段建立虚拟养老院办公场地,吸引哪些类型的社区服务加盟,每年财政拨付多少资金购买和补贴虚拟养老服务等。政策就是对养老服务企业或加盟企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制定特别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监管就是对从业者的资格认证,强化价格监管和质量抽检制度,引导和监督民办非企业组织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首先,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社区服务的产业组织,政府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另外,对社区居民和所服务的老人进行宣传教育,改变旧观念,树立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观念,为社区服务产业化树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虚拟养老院应该加盟一些信誉比较高、规模比较大的社区服务业公司,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社区居民对信誉高的服务性企业有比较强的信任感,对实现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有着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