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少儿舞蹈论文

少儿舞蹈论文

时间:2022-12-31 01:3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少儿舞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少儿舞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少儿舞蹈创造力模仿探索即兴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

舞蹈老师如何带好、管理好演员班,直接影响演员的学习、纪律、演出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演员管理至关重要。舞蹈老师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教学的的身份出现,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管理者。应把自己作为演员班的核心,牢固树立为演员服务的思想,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协调处理教学、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舞蹈老师须经常从演员那里了解一些对自己教学、排练,做到心知肚明,为演员做好表率。演员要尊师爱友,不顶撞老师;要服从编排演出管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带好班级还要宽严并济。纪律上主张“先后民主”,任何一个集体必须要严明的纪律。有道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班规,主要是纪律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凡是违反纪律的演员一定要受到批评,而且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同时要多运用鼓励的手段,“表扬”在很多时候都有效,不管成绩好坏,多表扬、多鼓励,比较容易激发演员的勇气和上进心,从而使其更好的认识自我。

二、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少儿舞蹈学习的重要途径,要将少儿浅层的易转移、波动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创设良好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少儿在舞蹈活动中,按照教师示范的模式,既定的要求机械模仿或是一遍又一遍地跟跳,会使少儿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从而限制了少儿发现、发展和情感的表露。我们应引导少儿发挥他们自我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舞蹈的氛围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少儿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非常专注,一般都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而舞蹈活动中长时间的练习,会让少儿觉得没意思,少儿好玩、好动是她们的天性,一味地训练,过分的压抑,会使她们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腻烦心理;另一方面少儿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舞蹈活动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感染少儿,是引起少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创设环境和兴趣培养是进行舞蹈教育的前提。由此可见,舞蹈老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提示,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抓住特点,搞好编导。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因此,我在舞蹈创作中,坚持从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并将其艺术构思通过排练最终由演员们体现于舞台之上。基于舞蹈编导的这些特点,在舞蹈作品的编导过程中,要求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蹈编导。其中编舞技巧是编导最重要的项目。通过编舞练习要求掌握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组织舞蹈语言;设计各种舞段等一整套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其中,既包括事先设计好的习题,也包括一系列以即兴方式进行的编舞练习。通过这些练掌握编舞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编导进行舞蹈思维的专业素质。近年来,我根据少儿舞蹈的特点和性质,先后编导创作的节目有<欢天喜地》《书包太重了》《说唱脸谱》《银项圈》《猫与老鼠》等。在少儿舞蹈编排中,还应将情境贯穿于舞蹈活动之中,鼓励少儿克服困难,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掌握基本技能。编导还有寓编舞创作于生活之中,如《猫与老鼠》中一只与老鼠共舞的懒猫,要用肢体语言演绎出的深刻寓意,只有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猫睡醒后张嘴伸腿的样子才能更生动、逼真,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激发少儿学习兴趣的源泉。

四、及时沟通,增强互信。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决不能忽视与其他任课老师、演员和家长们的沟通,应主动做演员与老师、家长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师生尊重、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少儿舞蹈演员班才会蒸蒸日上,演员的学习成绩和演技才会不断提高。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互通信息。对德艺双差演员、退步大的演员、好的尖子演员分别与家长沟通,这种谈话方式,使家长会能及时掌握想急需要知道的信息,深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反应。拓展思维开发训练,激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意力。二是与科任老师多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不同演员的全面情况。三是与少儿舞蹈演员多交流沟通,并与演员交朋友。尊重少儿心理、情绪、感知、智能、身体的成长规律,打破传统少儿艺术教学观念,改变了我国长期来对少儿艺术教学的误区。为每一位演员制定符合自身的个性化和本质智能的艺术教学方案。注重进行德、智、体、群、美、事、情“全人化”教育,以艺术为媒介形式,强化少儿的人格和素质培养,拓展思维开发训练,最大限度挖掘了少儿的潜能,激发了少儿的想象力和创意力。

五、精心排练,认真演出。

排练舞蹈首先要对舞蹈作品分析得非常透彻,非常到位,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不仅是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感悟和对动作与音乐共同表现作品主题的把握和调控。这样排练者才能指挥演员共同表现、表演群舞的内在情韵,才能共同表现舞蹈艺术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孩子是喜怒无常的,在排练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表情不到位,动作不准备,道具拿错等等。对每次所出现的问题都给予及时的解决。反复排练,长期准备目的是为了登台演出,临近演出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这个舞蹈是否可以上台及舞台效果。那么。老师在这阶段都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一是必须重视彩排。彩排和正式演出基本相似,正式演出所要出现的问题,彩排中基本都能体现出来,以便教师彩排之后有所准备,出现的问题越多,对上场表演的决心和信心就越大。二是进行方位练习。由于少儿感知能力欠缺,所以在舞台上的应变能力差,容易转向,提前知道方向就是让少儿熟悉舞台,使之“当局者明”。

第3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中华民族5千年的文明史,舞蹈文化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文化艺术受到国家的重视,舞蹈教育在全国各地普遍地建立起来了,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舞蹈专门人才。但是,普及舞蹈教育却还没被编入国家计划,而在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中,他们从小学1直到大学都设有舞蹈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及艺术的热情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舞蹈已经像春风花草1样悄然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近些年来,它把目光也投向了广大的舞蹈爱好者,为幼儿、少儿、青少年编制了《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及与之相匹配的“北京舞蹈学院校外考试教程”。这套教材是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在1起,它符合幼儿、少儿及青少年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符合其学习时所能承担的教学量;强调的是舞蹈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以及舞蹈风格的民族性,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同时,达到中国舞蹈启蒙和普及的目的。

关键词:少儿舞蹈;中国舞等级考试;扩展内容;改善方法;教师素质

ABSTRACT

In the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China, the culture of dance has playded an important part, which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P.R.C. got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institution of dance education had been founded everywhere in our country and cultivated a lot of talented people. But the popularization of dance education has not been in the national plan. However,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opened dance class from primary schools to colleges. Along with our country’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take much great interest in learning of dance . As the highest institution of training dance , Beijing Dance Academy also went into the field of amateur dancer training in recent year. For the baby, the children, the young people it has published "Chinese Dance Rank Test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Beijing Dance Academy Extracurricular Test Course" . This set of teaching material unifies knowledge, training and amusement together. It suits to the baby, the children and the young people of different psychology and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stage. It conforms to teaching quantity which its study time can undertake. But what it emphasizes is the training scientific nature with systematic system and the integrity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dance characteristics. While promoting their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i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ese dance initi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Children dance; Chinese dance rank test; Expansion content; Improvement method; Teacher quality

第4篇

一、紧扣童心,精心选材,为作品找准独特的题材

少儿舞蹈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概括来说,主要是直接表现儿童学习、生活的,反映社会热点的和展现地方特色的三大方面。主题是舞蹈的灵魂和核心,在创造过程中起着统帅的作用。经过走访市、区多位文联主席、地方纪念馆馆长等本土文化方面的权威人士,深入到多个村镇实地感受、了解各类创作素材的形式和内涵,经过反复筛选和构思推敲,我们决定以展现地方特色为本次创作的选材方向,最后确定了以台山的民俗“打龙船”为创作原型。“打龙船”是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市广海镇的传统活动,人们托着龙船,一队人敲着锣,穿街过巷,祈祷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我们创编的少儿舞蹈《打龙船》以“老太太”的传统打龙船和孩子们新打龙船的对比,反映出新时代侨乡的巨大变化和新一代少年儿童努力进取的良好风貌,节目在舞影流动中展现了“龙”的精神传承。

选取“打龙船”这个题材,从少儿舞蹈创作方面出发,主要基于三点取向:1.作品题材对外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对内起着弘扬本土文化的良好作用;2.作品创作结构上,通过老、少两代人不同的“打龙船”内容,在对比中构成冲突,在传承中展现新时代风貌,塑造出积极向上的主题精神;3.作品表现手法上,在着力表现“老”的俏皮和“少”的活力中,能让大家感受到一份天真活泼的童趣。

二、激发童趣,提炼美化,为作品注入创新的元素

创编儿童舞蹈必须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分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打龙船”是一个非现代的习俗,我们紧紧抓住了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动作的创编和排练中,突出孩子的主置,按他们的思维、眼光和审美情趣来打造作品。

在舞蹈队形编排上,我们以龙船的“滑行”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小演员们变成一条条“人龙”,在横排、斜排、圆形的起伏、流转中,激活了整个作品的舞台流动性。在节目的后段,随着“新打龙船”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点、线、面的转换,在丰富的队形变换中,把作品推向了,也突显了新时代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形象。

在舞蹈角色塑造中,让小演员扮演的一群“老奶奶”的形象是编排的难点。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尊重儿童的创造个性,就能克服困难,扮演出惟妙惟肖的“老奶奶”。结果,我们如愿以偿,孩子们都觉得,扮“老奶奶”真好玩!

在舞蹈情节安排上,我们着重紧扣“对打”(对唱)来排设,从老奶奶“唱”“打龙船”,小朋友好奇“围转”,然后小朋友觉得自己唱得更有新意,纷纷跳着争抢“咪”:“听听我们也唱‘打龙船’”,让“老奶奶”感到很新奇、意外,瞪眼凝望小朋友是怎么唱的。把老少两代人“打龙船”的动作神态、心理特点鲜明地刻画出来,最后升华为整齐合力划龙船的团结协作、奋力进取的主题。

在舞蹈动作设计中,出现多次的动作技巧的冲击拨正,也就是少儿舞蹈创编容易犯的错误——加技巧难度动作。在《打龙船》创编初期,为了追求“好看”,我们在动作中设计了侧手翻、前桥翻、搬腿等技巧动作,但在多次的演练中发现,小演员们做这些高难度动作完全脱离了作品内容的需要,硬加些技巧动作,反而把作品的连贯性割裂了。由此,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舞蹈动作是由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都是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思想感情、表现舞蹈场景的手段,不应“无为而作”。在经过专家的点评后,我们把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技巧动作全部删掉,使作品呈现得更加连贯、流畅。

三、迎合童意,精雕细琢,为作品增添悦目的亮色

作为非专家型的舞蹈教师创编的作品,“精度”不足在所难免。《打龙船》耗时一年半做修改完善,从音乐、演员、动作到道具,都经过了“大手术”。就拿道具中的凳子来说,一开始,只是一些很简单的、用来站人的方凳,后来,为了增强道具的出奇性和满足作品结尾段合力“扒龙船”的主题升华需要,我们又给凳子面加了一块带铰链的翻板,然后在翻板里面贴上大龙船的各个分段彩图。演到后面,小演员们把翻板打开并接到一起,便像玩魔术般,把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龙船眨眼间呈现在舞台上,令观众眼睛为之一亮。此外音乐经过再修改,使整个作品更富有韵律感,更加生动和突出了广东民乐特色。在排练时,我们通过播放作品修改前、后的初排录像,让小演员们进行对比,大家都一致认同作品修改后更有新意、更好些。而获得小演员们的认同,也就成功调动了他们的排练积极情绪,作品的排练难度虽然加大了,但演员们的配合却更默契,节奏、舞姿也更整齐划一。经历了《打龙船》的修改,我们学到了如何做得更好,懂得了勇于自我否定,去掉了简单化“做完”的浮躁、磨出了精雕细琢的耐性,这些对提高创作的质量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高起点创编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是我们多年的追求。经过充分的准备、不断的探索、反复的修改,前后历时两年,我们创编的少儿舞蹈《打龙船》终于取得初步成功,但这个创作实践的过程,使我们更收获了创编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它将指引我们在今后的校外教育道路上,信心倍增地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

作品。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拉丁舞 女性儿童 心理健康

前言

5-12岁女性儿童他们正处于A身心发展、个性特征塑造、品德意志培养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其学习、人际适应甚至人生发展都十分重要。通过对她们的调查研究,对拉丁舞锻炼前后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女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为更好的普及和推动拉丁舞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荆州市博艺少儿舞蹈培训中心拉丁舞班30名5-12岁女性儿童作为实验组,已进行拉丁舞训练1年。从荆州市实验小学随机抽取未进行拉丁舞训练的学生30名,合计60名,年龄在5-12岁,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拉丁舞的资料,身体心理健康的书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年关于拉丁舞促进锻炼者身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作为本研究开展的基础。

1.2.2 统计法

对有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及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拉丁舞锻炼以前5-12岁女性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如表1 )

从调查总体来看,有8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5%的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说明拉丁舞锻炼之前女性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很理想,应当足够的重视。在八个内容量表测量中发现,异常焦虑的检出率比较高,分别为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表明小学生在学习上压力过大,学校和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究其原因,应试教育制度和成才观念是主要因素,其次是社会环境、独生子女和主科副科错误观念等。

2.2 锻炼前、后5-12岁女性儿童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如表2)

由表2可知,通过一年的拉丁舞练习,普遍女性儿童在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由表可见,心理健康的比例上升了12.5个百分点;心理状态欠佳的比例较练习前下降了7.5个百分点; 一名轻度心理障碍的女童心理健康状况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这表明,拉丁舞锻炼对改善5-12岁女童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宜于在学校普及和推广。在八个内容量表测量中还发现,女性儿童们在练习前、后各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排在前四位。究其原因,可能与拉丁舞本身带有的娱乐、健身、交际功能有关。

2.3拉丁舞训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时期,在此阶段由于身体迅速发育成长,可使少年儿童的身心状态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个时期少年儿童若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无疑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有相当大的作用。通过拉丁舞的训练,有助于少年儿童对时间、空间、运动的知觉、注意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等心理过程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其集体观念及对音乐、舞蹈和艺术体操活动的兴趣。在调查访问中发现,经过业余系统拉丁舞训练后,对少年儿童可产生以下影响:

(1)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受过拉丁舞训练的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对老师安排的事情很负责任,责任感明显增强。

(2)自信心的增强。随着学生训练中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建立初步信心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高质量完成动作并取得好成绩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增强了自信心。感受到自己的追求美、体会美、展现美,在练习动作时更加专注,觉得自己具有可表现的地方,从而更加自信。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结果表明,拉丁舞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在本研究的实验中得到,参加拉丁舞锻炼的学生在实验前后比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全量表分上有很大改善,心理健康明显好与对照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拉丁舞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抵御自责、过于敏感的不良心理倾向,有效地增强自信心,改善孤独、对人焦虑的心理倾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2 建议

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摒弃主科(语数外)和副科(体音美)观念,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拉丁舞锻炼对于改善学生心理状况、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静. 拉丁舞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227

[2] 尹霞. 拉丁舞对学前班儿童注意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64-165

[3] 丛艳华. 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24):109-110

第6篇

年从汉川幼师毕业,进入大悟师范担任音乐舞蹈教师以来,一直工作在音乐舞蹈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为大悟培养了大批从事音乐舞蹈工作的教学人员,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来自我的学生,在大悟师范工作期间,创编的舞蹈《放风筝》、《梦江南》在孝感市举办的第一届幼师汇报演出比赛和市艺术节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创编的其它舞蹈节目在全县各种演出活动中均获一等奖。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在校期间,被选拔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闭幕式演出。毕业以后,不仅一直担任着日常教学工作,还负责起培训全县音乐教师和全县以及各系统的各种文艺晚会的编排,主持和评委等工作,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年作为湖北省第四届黄鹤美育节孝感市音乐优质课的评委。

200年调入大悟一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在200年市督导评估重点中学工作和200年复评工作中,音乐欣赏公开课得到市督评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200年大悟一中整体搬迁后,在中考生中,招收了大悟有史以来的第批一音乐艺术生,在今年的高考中,音乐生以100%的升学率升入大学学习音乐,为了推动高中音乐课的深入开展,200年参加了县第一届黄鹤美育节公开课的参评,获全县第一名,论文《重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获湖北省第六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二等奖,并参加县美育节文艺节目的辅导选拔以及编排和评委等工作。

由于大悟是一个落后的山区县,美育人才相对缺乏,我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个国家培养多年的美育工作者,社会所赋予我的一份责任。所以,平时多利用业余时间,对中小学生的钢琴、电子琴及其它音乐活动需求无偿地进行辅导。并长久的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作辅导,为文艺演出担任评委工作。年,在孝感市“英才杯”少儿电子琴大赛中,被授予电子琴优秀教师称号。

十八年来,由于自己辛勤努力的工作和做人的品质,一直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好评,年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并被当选县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今后,我会为大悟美育事业的发展不懈的努力工作着。

第7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主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优势,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在幼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应有丰富的情感,这样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注重教育情感的交流,通过游戏化的方法,与学生真情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文艺教学因此逐渐融入当前主流教学当中,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究竟在儿童时期该以怎样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对儿童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一、通过教材选择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在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好多活动是自发生成的。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课余游戏时,孩子们看见了飞的小鸟,并对小鸟发出的叫声十分感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尊重孩子们的求知需求,我们会支持、鼓励孩子主动去观察。由于对小鸟的喜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好奇,为此他们会敢于去体验,乐于去探究,我们再深入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行再续创编。在良好、轻松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中,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幼儿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兴趣引导激发幼儿舞蹈学习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幼儿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直接受兴趣支配,因此在幼儿舞蹈教育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转贴于

教材内容也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被幼儿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幼儿跳起舞蹈来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让幼儿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孩子们边唱边学小老鼠畏缩的动作来走路,幼儿在跳这则舞蹈时觉得很开心,都感觉自己真的像一只老鼠了。

三、幼儿舞蹈教育注重艺术真性情的情感交流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为一个教师绝不能是一个冷漠的人,人们常说我们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嘻嘻哈哈,似乎不懂得什么叫烦恼和忧愁,尤其和孩子们的舞蹈活动中表现出对舞蹈的热爱,而又要把这种兴趣去感染给每个孩子,所以在每节舞蹈课,我们总以一股激情,和幼儿在一起唱啊、跳啊,用优美的动作渲染给幼儿。反映出舞蹈世界的陶醉,把舞蹈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幼儿往往只注意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感情。感情是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训练中,要启发幼儿的内心情感,就要训练幼儿的眼睛,让幼儿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能在空间利用假设目标而转动。

四、以游戏方式进行幼儿舞蹈教育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索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编.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北京: 新时代出版社,1990

第8篇

上例有意义,因为我们至今缺少具备共识性与普适性的----舞蹈分类理念、原则及其标准。也正由于这一原因,舞坛上有些新东西和旧东西一直无人认领。但是把这桩棘手公案推到人家身上不妥。因为我们拙于分类是由于自己不成熟,而人家对我们则根本不了解。如是,归类都难,何论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标准,标准的基点是原则,原则的核心是理念,理念的结构是逻辑。我们之所以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划分五花八门的舞蹈事物,原因就在以上四者本身与之间的混乱。譬如:有按舞种分的,有按时间分的,有按民族分的,有按地域分的,有按形式分的,有按题材分的,有按年龄分的,有按载体分的,有按审美分的,有按功能分的,等等。以上十种分法,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分得清。譬如:某舞种里有了他舞种的元素,某民族里有了他民族的成分,某题材会与他题材并行,某载体常同他载体联姻,等等。要言之,在执行某一标准时很难和其他标准截然断开。这是老大难问题。

公元前6年,汉代刘氏父子提出了以“七略”为名的分类法。其选择一级类目的标准是学科,这一点很超前,但问题在“六艺”与“诸子”之间存在交叉关系,而“历史”又不在一级类目之列。公元600年后,唐代魏征等提出了以“经、史、子、集”为名的分类法。在一级类目的标准上放弃了“学科”,这一点不理想,其问题在“经部”与“子部”之间存在交叉关系,而科技方面则没有空间。

1980年,中国舞坛首部工具书《舞蹈小辞典》由吕艺生推出,该书仅按汉拼音序排列,与分类无关。198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出版,其正文也按汉拼排列,并附分类索引,其一级类目是:舞蹈理论、中国舞蹈、外国舞蹈、着名舞蹈家。其问题在:相对于“理论”的“实践”缺席,“理论”的基础“历史”不在一级类目之列,舞蹈被分为中外但舞蹈家们却不分中外。另外,在“舞蹈形式”的下位里出现了“双人舞”与“古典舞蹈”,我以为“双人舞”是形式,“古典舞蹈”是性质。其又将“舞蹈表演”与“舞蹈形象”、“舞蹈表情”并列,我以为“形象”和“表情”应该包含于“表演”之中。1994年,王克芬等编着的《中国舞蹈词典》问世,其正文仍按汉拼排列,亦附分类索引。其一级类目将古代舞蹈,戏曲舞蹈,各民族舞蹈,近现代、当代舞蹈并列。我以为在这四者身上采用了“时间/种类/民族”三种标准。而在这四者之内均存“名词术语”与“人物”的子目,我以为这些相同的类目可以归到一处。

总结上引之两种古代分类法与三本当代工具书的不足,起码有五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历史”有没有作为一级类目出现?换言之,“历史”为什么一定要作为一级类目出现?答案有三:A、以史带论。无史便无理论。B、以古证今。不明史无以创新。C、舞蹈史同人类学息息相关,人类身体的本质诉求与文化属性的异化轨迹尽在“史”中。无史则无舞。据此我以为“经史子集分类法”之所以能在我国沿用千年之久,好就好在突出了一个“史”字。而王克芬等的《中国舞蹈词典》之所以比较权威,其压身之处也在保住了一个“史”字。

参考西方分类法的沿革:自公元前250年的亚力山大图书馆,经1545年瑞士学者盖尔纳的《世界书目》,至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记忆/想象/哲学”三大门类的划分,至1876年从美国波及全世界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其间无一不将“历史”作为一级类目置于显要地位。若联系当代《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之“舞蹈类”中将“舞蹈史”放在“舞蹈理论”之内的处理就着实费解。而在舞蹈宗师吴晓邦1988年提出的“舞蹈学科图表”上,第一级第一位就是“中国舞蹈史研究”,足见我们的大师是真才实学。

第二,在同一层次上是否采用一个分类标准?反问:这个原则是谁定的?如果违背这一原则会有什么麻烦?回答:这是逻辑法则:A是A,B是B,A类与B类不能有交叉关系,否则一切都会“烂在锅里”无法找寻。何况古代时段载体单一、文本有限、翻检不便,所以必须严格限定,才能防止在这找不着,在那也找不着的现象发生。而我们之所以刻意地在各种分类法/表中挑毛病,用意也在于此。

第三,按汉拼音序排列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以为好处不多,弊端不少。A、对不懂汉拼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没有用。B、对没想查什么,只想学习学习的人很没用。如是,放在《中国舞蹈词典》前面的35页汉拼音序目录就是浪费纸。可是大家为什么都喜欢用这种方式呢?我以为原因有三:A、可以躲避在分类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种种逻辑错误。保持正确。B、电脑时于汉拼音序具有“自动生成”的功能。这样省事。C、按汉拼音序排列全书正文比较“洋”!符合时尚。但是,我猜这种按汉拼音序排列的风气仅仅是对于西文按字母顺序排列之惯例的模仿。遗憾的是人家乃表音文字,在一个地方就能看到某词的原型及多种洐生义项;我们是形声兼半,按音序排只能是鱼龙混杂、驴唇马嘴。

第四、分类的层级以多少为宜?这个问题稍许专业,因为“分类”毕竟是以一门“学问”或“技术”而着称。可是其体系的使用者却是芸芸众生,如果他们在经过两三种途径、三四道门坎之后仍然未能找到东西,大多就会自动放弃。据此,如果让使用者在一级类目中就能发现自己的目标,在二级类目中就可以确认自己的对象,在三级类目中就可以把握住自己需要的全部细节,那就是当代检索性程序的理想化标准。

第五、怎样防止交叉关系的出现?用旧方法达不到新目的,用老原则干不成新鲜事。因为在“同一律”与“交叉性”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原发性悖论。所以,尽管做《史记》的司马迁早在《七略》之前就发明了“互见法”,但是在手工与纸样的时段中,太多的“互见”等于太多的“麻烦”。幸亏有了电脑,有了电脑这种可以在超速状态下实现“界面化”呈现的高新技术手段,人们才可以把那种“理性主义”所遗留下来的“绝症”置之度外。现在,让那些束缚人们头脑的逻辑见鬼去吧,让老派分类学家痛心疾首的“交叉性”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走到“屏幕”上来吧!因为,当代人所需要的正是一目了然,一网打尽的海选,正是层出不穷、多多益善的链接,正是一套精装文本、N条检索途径的服务方式。而我们应该提供给大家的,恰恰应当是一般人均可信马由缰、长驱直入、各取所需的----界面式----主题词名录。

譬如:舞蹈概念、术语/舞蹈史、论/舞蹈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人物/舞蹈机构、团体/舞蹈院校/舞蹈组合/舞蹈书、刊、报、谱/舞蹈学术论文/舞蹈学位论文/舞蹈学理论/舞蹈音像作品/舞蹈演出/舞蹈进修、培训/舞蹈音乐/舞蹈美术/舞蹈服装、道具/汉族舞蹈/各民族舞蹈/古典舞蹈/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老年舞蹈/少儿舞蹈/健身舞/流行舞/军队舞蹈/残疾人舞蹈/街舞/校园舞蹈/国标舞/舞蹈艺术节/舞蹈比赛/舞蹈评论/舞台技术/舞剧音像作品/音乐剧音像作品/大歌舞音像作品/舞蹈爱好者沙龙/等等。

显然,在上列40多个“舞蹈主题词”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关系,但是无所谓。因为我们有了新的理念、原则、标准和方式。这就是:实践中有什么,我们就收什么;社会上有几种称谓,我们就保留几种称谓。这样就可以让不同的使用者从自己熟悉的主题词进入整个系统。而其间的诸多牵连之处,均由我们和电脑从内部打通。这样,就和往日那种务求一清二楚的分类理念、原则及其方法实现了彻底的决裂。如是,就既与五花八门的活的舞蹈状况同了步,又可施加某种引导性影响于其间。而这才是符合于IT时代社会需求的舞蹈多元化/网络化/便捷化的全景式服务体系。

虽然,前文所谈,均非重点。因为舞蹈界亟待解决的所谓“分类问题”不在图书、资讯与学术建设,而在日常教学和例行的比赛。

那就先说教学。我认为历来的以舞种为分类标准的教学格局有百害而无一利!理由:多年多届多批舞院本/硕毕业生就业后都要担负各舞种的鉴赏课与技术课,甚至是音乐、戏剧、体育、形体诸课。但在校期间于民间/古典/芭蕾/现代四大舞种之间的交互性教学的课时微不足道,非舞蹈类艺术教学更是少得可怜。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大一大二通学,大三分专业”的思路久已有之,但是大家伙儿就是按兵不动!

再说比赛。我以为当下按舞种进行比赛的惯例,正是按舞种教学与按舞种写书的罪魁祸首。理由:出不出人才看获没获奖牌。而那一块奖牌又同教绩、政绩双双挂钩。于是,为了符合那个舞种的获奖标准,只能按那个舞种的比赛规则来教学与写作。讲句狠话:那评委和那教师都是那一个人,她就懂那一点,你跟她谈别的行吗?时至今日,舞种已经成为舞者综合素质的木马病毒,成为舞蹈艺术事业全面发展的桎梏!因为分类不当而遭受重创的行业性案例不少,幽默的是我们至今并无意识。

为什么我们的舞蹈教育风光不再?一无生活积累,二缺舞台历练,三乏学术研究。整天价就在屋里抠搜本门那点动作,焉能不败?

就拿“新舞蹈”或“当代舞”来说吧,其实它叫什么与跳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毕竟让人们查觉到已往的四大舞种已然失去了霸权与魅力,不得不在也只有在指摘别人的时候,才能维护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克罗齐说过:艺术不该分类。我认为舞蹈不能分家。具体讲:教的时候都教点,学的时候都学点,玩的时候都跳点,看的时候都有点,大家乐呵乐呵挺好。

进言之,奖牌主义和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绝对水火不容。所以,无论你跳什么怎么跳,为的都应该是寓教于乐而不是别的。事实上现下的舞蹈赛事很烂,只不过大家懒得说罢了。何况除了芭蕾以外,我们的舞蹈就是个风格,就是个情绪。请问:这风格能比吗?那情绪又怎么比?明明是没的比却死活要比,那就怨不得“技术/关系/钞票”等非艺术与反艺术的东西喧宾夺主、甚嚣尘上了。

不比成不成?退一步海阔天空。世

第9篇

 

1学校体育中的艺术教育

 

20世纪50年代学校体育就己设置“韵律活动(音乐伴奏下的活动)、舞蹈(非专业)”教学内容,建立起体育与艺术的联系,搭建了学校体育美育的平台。

 

2001—2011年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划了“韵律活动”“舞蹈”的学习领域、学习目标、目标水平。例如,“塑造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姿态”“学习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等”“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等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等。这些学校体育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实施学校体育美育的途径之一,但诸多因素局限其有序发展。

 

2学校体育中艺术需求与缺失现象

 

2.1教育者艺术素养需求与缺失现象

 

韵律活动与舞蹈的教育特色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有资料表明,我国各类学校近40万名体育教师中,有20万学历达标的在职教师受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传统教材的局限,所学专业技能很难与学校体育实际需要的综合技能相适应,学校体育教育者存在着艺术素养需求与缺失现象。

 

2.2受教育者艺术教育需求与缺失现象

 

2005年我们就学校体育“韵律活动、舞蹈”教育对部分省市学校7〜15岁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抽样问卷调研,80%以上表示“不知道”或“没有接受过”学校体育的“韵律活动、舞蹈”教育;100%希望学校开展“韵律活动、舞蹈”教育;学校体育受教育者存在着艺术教育需求与缺失现象。

 

3学校体育中艺术教育形式的转化

 

3.1形体校本课时代

 

20世纪90年代沿海及内地一些学校流行着名为“形体”的课程,教学内容是“韵律活动与舞蹈”;形体课应运而生,开创了学校形体校本课时代,一定程度上在弥补了学校体育中艺术教育的缺失与需求。2005年对形体课进行抽样调研,被调研对“形体课”认同率100%,对“形体课”认知为“可以训练形体美”,99%的学生希望接受“形体”教育,形体教师对形体教材需求量100%。

 

3.2形体课教学模式

 

南山区学校从形体校本课开始,经过20多年的探索,逐渐寻找到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切入点一一形体课,并率先全国将这一学校体育美育的载体,以课堂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为学校体育中艺术教育的一种模式。

 

3.2.1课程萌芽南山区学校体育的艺术教育雏形是1993年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2〜4年级学生(1节/周)的形体课,形体训练主要内容为“地面素质训练”“芭蕾基训”“身韵练习”等。

 

3.2.2课程发展19%年蛇口学校、育才学校、华侨城小学相继开设形体课,2004年10所左右学校陆续开设了形体课,2014年南山E47所小学70%以上设置了形体课,分别分布在1〜2年级、1〜3年级,

 

1〜4年级、1〜6年级,部分中学在7年级。3.2.3课程模式南山区学校“形体课”模式分为3种:1/4体育课时;1/4音乐课时;体育课结合形体、韵律活动、舞蹈教学。

 

4形体课的创新意识

 

4.1教育的创新

 

整合音乐、体育、舞蹈等教育资源,提倡“运动保健、运动艺术、运动技能”综合性基础教育,体现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

 

4.2艺术的创新

 

遵循“稍纵即逝”的艺术准则,按照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没有相同动作的生物原则,通过每个人、每一次动作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提高创造力和表现力。

 

4.3运动的创新

 

解读最新的教育理念,体验4种以上的多元智力同时参与艺术活动(语言、音乐、运动、空间、交流一交往等);用运动的方法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模仿力、创造力,调动听觉、视觉、身体一运动觉、触觉参与教学活动;促进身心更健康和谐地发展。

 

5形体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行为

 

5.1社会审美意识和审美行为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4次对自身形体、形体美肯定和颂扬的历史潮流。第1次是30000年前的原始时期,第2次是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时期,第3次是14世纪中叶-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第4次是现代健美运动,它追求自身的健美更靠近艺术,引领着现代人走上塑造形体美之路。少儿形体、芭蕾形体、瑜珈、健美操、肚皮舞、踢踏舞、拉丁舞、民族舞、街舞、广场健身舞等,形体的形式美得到高度展示,“大众形体美”不断提高社会群体的形体审美意识和审美行为,“形体”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进入学校教育,构建出时尚教育产品“形体课”。

 

5.2形体课的审美意识教育

 

认识自我一一人的形体即血肉之躯,因为没有形体的人是不存在的;形体是物质的、运动的、生命的、唯一的;在有形世界中人的形体是最美的,这是形体的自然美;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形体带有不同的缺陷美。

 

5.3形体课的审美行为教育

 

塑造自我一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善和塑造良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身体姿态”教学目标,赋予了形体课审美行为的教育特色,成为形体课E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并带领学生获得形体自然美、形体社会美、形体艺术美的升华,正是南山II学校“形体课”的价值所在。

 

6形体必修课之一:“地面素质训练”

 

6.1地面素质训练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舞蹈家借鉴中国体操的“素质训练”,创造了古典舞的“地面素质训练”;舞者以特定的仰、卧、俯姿态克服地球的引力,借助身体的重量与地面之间形成的压力,双腿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各部关节、韧带、肌肉的素质和能力训练,能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肢体,有些动作借助身体附着地面的条件能激发出身体的潜能。

 

6.2地面素质训练与保健

 

1990—2012年笔者对5组普通学校男女生的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的的形体训练中分别进行4〜6年“地面素质训练”,深圳蛇口学校李明霞老师开设20年的中学形体课地面素质训练,受训者无一例运动损伤,证明其具有保健功效。

 

6.3地面素质训练与艺术

 

音乐与韵律、形体与形态、运动与美感是运动艺术的基本含义,也是地面素质训练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上5组普通男女生坚持4〜6年地面质训练及业余专项学习,形体充满着运动艺术气质,塑造了良好的身体形态和姿态。

 

6.4地面素质训练与技能

 

5组学生分别参加省市艺术体操比赛、中日友好学校文化交流、全国体育舞蹈大赛等,展示出青少年的风采,良好的竞赛风格和运动技能,获得许多竞赛奖与道德风尚奖。

 

6.5地面素质训练与运动增高

 

5组男女生坚持4〜6年“地面素质训练”及不同同业余专项学习,平均身高超过中国男女性(世界第32位)平均身高,超过日本男女学生(世界29位)平均身高、超过韩国男女学生(世界第18位)的平均身高。

 

7形体课程与地面素质训练

 

7.1地面素质训练范畴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如仰卧、俯卧、爬、钻、滚动和支撑;一定速度的攀、爬、滚动、滚翻等动作;纵叉、横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柔韧练习,均属地面素鹿训练范畴之一,奠定其在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形体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7.2地面素质训练功效

 

通过地面素质训练身体练习手段和行为,可以预防和控制因姿势不正确形成的脊柱弯曲、腰椎前曲加大、肩一高一低、含胸驼背等形体问题;对〇型、X型、超直腿型亦有改善的作用,帮助青少年形成保持良好的坐立站行姿态和习惯,塑造并形成成良好的体形和身体形态,学生可根据个人能力掌握地面素质训练动作,不断开发自身运动潜能,实现其创造力和表现力。

 

7.3地面素质训练回归

 

地面素质训练集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健身性、普及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学生生长发育阶段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必修课;但与之舞蹈对地面素质训练的普及和发展,学校体育还没有正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课程,地面素质训练需要回归体育,通过形体教育逐渐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成为人体科学的最大受益者。

 

8形体课初建教学体系

 

8.1师资队伍

 

20多年来南山E对形体教师继续教育常抓不懈:储备了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形体教师队伍,大胆探索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体课、韵律操、健美操、踏板操、素质操、放松操、武术操、校园集体舞、英语歌舞、体育节、艺术节、艺术展演等,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传递形体教育的人文关怀。

 

8.2教学科研*

 

南山E体卫艺室承担了深圳市教育局科研课题,科研论文“形体、韵律活动与舞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整合、推广的探讨”获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三等奖。

 

8.3科研成果

 

2005年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集合了南山E形体教师的教育智慧、经验、创新、反思,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申报出版科研成果《体育与艺术修养教学指导书》,提出“体育与艺术结合”的教育理念,经人教社选题、审核、修改、定稿,于2008—2012年出版1-2年级、3〜6年级(7〜12年级待版)。

 

8.4形体教材

 

《体育与艺术修养教学指导书》补充《体育与健康程标准》“韵律活动、舞蹈”教学内容,首次推出主题、单元式形体课堂教学课程,结合形体时尚元素,强化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如“地面素质训练”“膝的屈伸与律动”“延伸的感觉”“身体的语言”“芭蕾基训与拉丁元素”“华尔兹”“形体运动姿态”“体育绘画”等,体现教学形式的传统性、独立性、创造性与转换。《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若干意见》引领着南山区的形体课、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组合成大艺术的教育模式,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南山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强化体育美育和艺术教育育人功能,不断提高着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菲.论教师群体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艺术百家,2014(4).

第10篇

中国电视从1958年开始便有少儿节目。但是,中国电视产业出现专业的少儿频道则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开播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儿童频道―――央视少儿频道,此后国内各地儿童频道纷纷开播。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已经相继开办了32个少儿频道。

然而,在我国少儿频道急剧增加的同时,定位不够清晰、频道多和内容少的矛盾,节目需求量大和节目供给量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目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少儿频道面临着难以发展的困境。第一,与海外儿童频道的窄播化趋势不同,我国少儿频道的目标观众群要宽泛得多,定位不够清晰和明确。大多数少儿频道把观众范围确定为0~18岁的少年儿童及相关人群,如央视少儿频道把观众定位为0~18岁的少年儿童及家长,南方少儿频道在2003年把自己的定位拓展为少儿女性频道,广州少儿频道则把适合收看的人群定位为4~25岁的青少年儿童等。②第二,大部分少儿频道自制节目的能力不强,在每周首播节目时长中,各台少儿频道自制节目不到12%,88%的时段需要购买节目。中央电视台儿童节目自制节目量每天是五六个小时,省市台多的不过两三个小时,少的不足1小时。许多少儿频道既没钱购买新的动画片,又必须填满时间,只能反复播放老动画片和并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电视剧。第三,少儿频道的收视份额比较低。据调查,少儿频道在70%的时段缺乏竞争优势,广告创收艰难。

那么,我国儿童频道如何才能制造出高水平的儿童节目和创造高收视率呢?如何在创造高收视率的同时吸引广告投入量以维持其生存呢?如何在保持收视率和广告投入量双高的情况下不偏离自己对儿童应负的社会责任呢?这是所有儿童频道经营者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研究和借鉴境外少儿频道发展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的少儿频道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与大陆文化同根、历史文脉渊源的台湾媒体―――东森幼幼台发展自制幼教类电视节目―――“YOYO点点名”的经验作为例子,展开案例分析。

东森幼幼台是台湾岛内最著名的少儿频道之一。根据AGB尼尔森调查,从2001年起,东森幼幼台的收视率一直是台湾少儿频道的第一名;而在2005年,东森幼幼台更是挺进全台湾收视率前十名。

东森幼幼台的招牌节目之一―――“YOYO点点名”是台湾首创自制儿童音乐律动节目。它是配合7岁以下念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小孩的生活作息所设计出的节目,有“YOYO早点名”、“YOYO午点名”、“YOYO晚点名”三个时段的节目,其主要内容是播出以预录好的幼儿律动唱游歌曲为主,由节目中最主要的水果家族和昆虫家族的大哥哥大姐姐带动小朋友一起唱游。此外,东森幼幼台将这些歌曲制作成DVD发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档节目还多次获得台湾媒体观察教育基金会评选的最适合儿童及青少年收看的优质电视节目,2005年更是入围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儿童节目奖,而节目同名专辑“YOYO点点名5”也夺得数码内容产品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据少儿的成长规律,经过东森幼幼台的工作者们周密策划、设计,精心制作而取得的。③

1.节目定位

“YOYO点点名”节目秉承东森幼幼台的频道定位,专门针对3~7岁的学龄前幼儿,主要锁定幼儿园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以幼儿教育为内涵,强调快乐、学习、环保及亲子关系,通过大型的音乐律动来帮助幼儿锻炼身体以及扩大生活经验。幼儿的定位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幼儿具备最高的忠诚度,有利于形成节目的忠实观众群;而且由于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他们还会经常有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陪伴观看,因此,相关的大人们也成了节目收视群的一部分。据统计,“YOYO点点名”节目主要的收视人群是4~14岁的儿童以及25~34岁的妇女,还有一大部分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此,锁定幼儿的定位,带来了许多幼儿以外的观众,使该节目的收视群无形中得到扩大。

2.节目制作

在节目制作上,“YOYO点点名”节目的布景设计配色饱满,节目的情节比较简单,但是,该节目最大的特色,是在制作过程中重视幼教目标的实现,它将音乐结合律动,让小朋友在听到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时,可以很自在地摆动自己的身体,借此训练幼儿的平衡感与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借由超人、森林里的小动物等极富想象力的角色,带给小朋友更加丰富的童年与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广义的幼儿教育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根据幼儿教育的定义,幼教目标大致可以分为幼儿知识建立,幼儿生活规范,幼儿道德观感,幼儿语言发展,幼儿艺术启发,幼儿合群习性六个方面。⑤根据这个分类,可以对“YOYO点点名”节目自播出以来的72首歌曲主题进行分析如下: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发现,“YOYO点点名”节目的主要内容―――播出的歌曲有94.4%的主题体现了幼教目标。其它的5.6%则是有关幼幼台的节目宣传歌曲,虽然说没有强调幼教目标,可是对节目的推广和深入人心还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的。其中,25%的主题是教幼儿增加知识的,包括有生活知识、四季知识、太空知识、时间知识、动物知识、地理知识等;19.4%是训练幼儿的合群习性的和陌生人交往、和家人交往、以及和同学交往;16.7%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启发的,主要是教舞蹈和童谣。

此外,在录制节目的时候,“YOYO点点名”节目组通常都会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参与和观看节目,以此可以扩大节目的知名度、培养忠实的观众群以及收到良好的播出效果。

3.节目排档

“YOYO点点名”节目排档时间是根据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来安排的。它于每周的周一到周六播出。“YOYO早点名”是早上8点开始,这个时间正好是幼儿上幼儿园的时间,节目长度15分钟,大约可放三四首儿童歌曲;“YOYO午点名”是下午2点开始,这个时候是为了配合幼儿午休,节目长度也是15分钟;“YOYO晚点名”是晚上9点30分开始,是为了配合幼儿睡觉,节目长度30分钟,除了儿童歌曲外,还加入了一些生活小问题和文字学习内容,搭配着水果家族和“YOYOMAN”人偶剧单元,以YOYOMAN等四人偶为主轴,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情节,来传达生活常规及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4.儿童偶像的塑造

“YOYO点点名”节目于2000年推出的时候,特别设计水果家族―――苹果姐姐、水蜜桃姐姐、西瓜哥哥与香蕉哥哥,在节目里带领学龄前儿童一同律动;后来随着节目的走红,又新加入了生力军昆虫家族―――蜜蜂姐姐和蜻蜓哥哥。节目推出后,这两个家族的6个主持人得到了台湾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并且迅速成为许多小朋友的偶像,也成为了“YOYO点点名”的活招牌。在节目中,他们带领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成为节目的灵魂人物;在节目之外,他们除了会参加幼幼台组织的各种与小朋友互动的活动和小朋友见面,还会凭借本身的高知名度参与广告的拍摄、书籍出版和影音产品的出版。比如,苹果姐姐曾经于2004年出版过书籍―――《苹果童话写真》;香蕉哥哥于2005年出版书籍《2005BANANA.BAKU全新绘本》;水蜜桃姐姐于2003年出版个人唱片专辑―――《水蜜桃声明》等等。而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通过参加“YOYO点点名”的录制和举办的大型户外活动,可以与自己钟爱的偶像哥哥姐姐互动交流,因此更加巩固了“YOYO点点名”在幼儿心中的地位,使得他们由这些品牌偶像的忠实粉丝变成该节目的忠实粉丝,很大程度上巩固了该节目的收视群体,及其衍生产品的忠实消费群体,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大型活动的举办

“YOYO点点名”节目的一大特色,就是走出摄影棚,走进小朋友,举行各色各样的大型户内外互动活动,以巩固原有的收视群体以及借由大型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新的收视群体。这些活动主要分为免费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和收费的大型室内售票表演活动等。

近年来,免费的大型户外宣传活动包括:2004年12月~2005年2月配合“YOYO点点名5MV专辑”在台北、高雄、新竹等地举办“郊游点点名活动”;2005年4月在台北和高雄举办“YOYO亲子嘉年华”;2005年7月走遍全岛各大城市进行“爱的世界YOYO大点名”大型活动。同时,每年暑假期间,幼幼台都要举行10场以上深入各地区的以节目名称命名的“YOYO全省大点名”活动。“YOYO全省大点名”由东森幼幼台水果家族艺人集合全省演出,节目包罗万象,串连节目的唱跳歌曲演出。电视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与偶像们出现在小朋友面前,与小朋友们握手和拥抱,活动现场无不人潮涌动,大大地巩固了幼幼台的收视群。

收费的大型室内活动包括:2006年2月“YOYO宝贝新春乐”大型售票活动(台北巨蛋共6场),共3万人参加;2006年8月“YOYO宝贝FUN暑假”大型售票活动(台中9场、高雄9场、台北6场),共5万人参加。这种室内售票活动主要以艺人表演和人偶表演为主,在扩大节目知名度的同时创造效益。据统计,2006年这30场大型售票活动的总收益达到5500万台币。

6.幼教衍生产品的开发

“YOYO点点名”节目自从2000年开播以来,广受幼儿的欢迎,因此从2000年7月开始发行“YOYO点点名”律动唱游歌曲专辑。“YOYO点点名”节目附属产品的发行量每集都有8~10万的固定销售量,单单“YOYO点点名”这个节目的衍生商品,就可以让YOYOTV赚进好几千万台币的获利,也使得“YOYO点点名”的节目红遍了台湾的妇幼界,更是捧红了水果家族里的成员们。所以就媒体产品的商业化层面上来看“YOYO点点名”节目,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媒体经营的核心价值,即媒体平台和商品的品牌效应。⑥

由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出,东森幼幼台对“YOYO点点名”节目实行的是统筹全局的整体性的发展策略,从制作层面的定位、制作,到节目播出层面的排档,再到节目营销层面的塑造品牌形象、活动举办和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都进行精心策划和系统安排,才使该节目得到了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该节目锁定学龄前幼儿,针对学龄前幼儿的特殊需求进行幼儿教育类节目的制作和编排;同时,结合幼儿每天的作息习惯来进行节目排档;而在节目播出之后,为了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和观众群,该节目积极打好偶像牌,把该节目的主持人打造成品牌形象,安排他们经常和小朋友见面以及进行户内外的大型互动活动,吸引和留住了既有观众群,同时增加了新的观众群(如孩子的父母亲等);最后,该节目的歌曲和录像还被制作成幼教类影音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售卖,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东森幼幼台的“YOYO点点名”节目的整体性发展策略,为我国儿童频道经营者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并出色地诠释了自制儿童节目开发的规律性。

(作者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系主任)

(谨向接受深度访谈的东森媒体集团儿童事业部协理、幼幼台前台长陈进喜先生,东森电视商品事业总部自营商品一部经理张依雯小姐,东森幼幼台节目部企编冉如玉小姐致谢。)

注释:①王彩平:《境外少儿频道运营面面观》,《声屏世界》2006年第3期

②《圈地跑马还是有心栽花?六问少儿频道》,新华网

③《东森媒体集团:迈向全球华人媒体第一品牌》,mediamncd.省略.tw/

④陈青文:《儿童频道的经营哲学―――“声誉第一”及东森幼幼的经验》,《新闻记者》2005年第5期

第11篇

从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以来,带着对幼教工作的美好憧憬,对孩子们满腔的热爱,我来到了恩施市中心幼儿园,开始了这份“太阳底下最神圣、最美好”的工作。十年来,我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并取得了大专学历。工作中我。树立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精神,悉心领会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不断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使自己具备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平凡的幼教战线上,我用自己的爱心,去热爱工作、热爱孩子,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我,默默的奉献着自己。

幼儿园的工作非常细碎、繁琐,然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做着不平凡的事,虽然这些事看似普通,但却是那样的实实在在。在工作中,我热爱关心每位幼儿,班里每个孩子的饥饱冷暖都时时挂在心上,就象妈妈一样的关心、呵护他们,孩子们弄脏了衣服,尿湿了裤子,我帮他们清洗;孩子们困了,我给他们铺好被褥,轻轻的抚摸他们,使他们很快的入眠;孩子们病了,我给他们量体温、喂药,送他们上医院,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了割也割不断的感情,早上来了我亲亲他们,下午该走了我抱抱他们,孩子进步了,我摸摸他的小头,孩子想家了,握握他的小手,孩子有时犯了错,也训斥几句,但是他们就是喜欢一步不离的跟着我,有一次我生病住院了,好几个孩子吵着要来看我,还给我带来了鲜花、糖果和他们亲手画的画。在教学上,我以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选择搜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和体验,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和面向全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在艺术教育领域中,通过我自己的努力钻研和实践,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绩。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鱼》中,为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水族馆,让他们和美丽的鱼儿做了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鱼儿的生气勃勃、五彩斑斓,接着我又和另一名教师加班加点的录音、做动画,完成了课件制作,生动活泼的课件和孩子们积累的感性经验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活动,孩子们利用折、剪、贴、画等多种形式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鱼儿图,因此这节美术课也荣获第七界黄鹤美育节美术优质课市级二等奖。幼儿是有个体差异的,所以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我总是很耐心的作出适时适当的指导。吕杨小龙小朋友想像力丰富,作画大胆,但有急于求成的毛病,作品中线条粗糙、色彩凌乱,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非常肯定他的创意,然后和他一起商讨如何用色,协调画面的色彩,代启明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他的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不管什么画面都要画上一个半圆形的太阳公公,我一边赞赏他的绘画技能,一边向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这么漂亮的房子修到哪儿最好呢?你想让谁住进去呢?”慢慢的他的思路开阔了许多,而对于一拿起笔就喊“我不会画”“我画不好”的孩子,我总是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的创作。通过我的耐心辅导,孩子们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在第七届黄鹤美育节上,我辅导的“山里的车”、“跳绳”、“师徒四人”三副作品分获州级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经验的累积使我完成了论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并荣获艺术教育论文市级一等奖和湖北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的事业。”对于一名幼儿园老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是孩子们最宝贵的营养。幼儿期的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可塑性也是非常的大的,他们需要的并不多,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抚摸,一种赞扬的目光``````都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烂的阳光一样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孩子们在爱的抚慰下,个个都从任性、幼稚到懂事、礼貌。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长期兼任舞蹈班的教学工作,与舞蹈班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跳舞,每当听到音乐想起的时候,他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挥舞自己的小手小脚,快乐的扭动起来,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能够准确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我想尽了一切办法。学习舞蹈身体的柔韧性很重要,孩子们需要练习基本功,有些孩子怕疼,动作不规范,因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规范的动作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的生长发育,于是我微笑着走到他们面前,一面鼓励他们要勇敢,一面放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挨个儿的用自己的双手轻轻的、轻轻的帮他们纠正动作,力求让每个孩子的动作都要优美、到位。一个完整的舞蹈每个动作孩子们都需要反复的练习,枯燥的练习会让他们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为了让枯燥的练习变的生动有趣,我采用了各种方法,舞蹈组合《摘果果》中的摘果子的动作孩子们很难掌握,我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一起摘果果,看谁摘的多!”“一个、两个、三个```````”我有节奏的喊了起来,随着我的号令孩子们饶有兴致的摘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掌握了动作。有些舞蹈动作协调性很强,为了让孩子们轻松的习得,我经常一个人反复的琢磨,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分解开来,让孩子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锻炼,尽量让他们学的轻松,舞的美丽。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也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辅导的舞蹈《活力宝贝》获得了“蒲公英”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恩施州地区一等奖,看着一个个从舞蹈班走出来的美丽、健康的孩子们,家长们都急切的想把孩子送进我的舞蹈班,孩子们也都特别喜欢我,我也非常心疼他们,每次跳舞的时候,我都会非常体贴的照顾他们,出汗了给他们垫毛巾,口渴了给他们喂水喝,休息时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孩子们和我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好多孩子毕业了都还要来看一看我。

由于在艺术教育上的突出成绩,我喜获第七届黄鹤美育节恩施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在恩施州“三优一先进”评选中也被评为先进个人。工作中我也不忘加强对自己技能技巧的训练,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种活动,处处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新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我。在全园组织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教师专业技能技巧考核中都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我在工作中也时时注意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常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XX年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又再次被评为师德模范。

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里,我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爱护所有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发光点。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呵护着这些可爱的小花朵们,让他们在享受童年乐趣的同时健康快乐的成长。正因为这样,我也赢得了家长们的信赖,我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孩子们一届一届毕业了,我的朋友却越来越多了,不光是孩子,也有家长们,我为自己是一名幼儿教师而感到无比的幸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无悔,我情愿,我愿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而不悔;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自豪,因为是我搀扶着孩子走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我愿做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幼儿教师,伴随孩子们在百花园中快乐成长,直到永远。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会努力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第12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77-03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也不断提高。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作为舞蹈大省的四川省,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全国的各种舞蹈比赛中屡屡获奖、成绩显赫。但我们在这10几年的时间中发展迅速的四川高校舞蹈教育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存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去紧握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之路,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是现今在四川综合性大学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通过我对四川省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在综合性大学教学的经验,就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呈现出的一些现状和其解决的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对西华大学开展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简介。西华大学是四川省一所典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由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专、四川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三所学校合并而成。舞蹈系依托西华大学多学科大学的办学优势和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这为舞蹈专业的办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舞蹈系属于艺术学院,是以培养具有现代舞蹈观念的通舞艺,懂舞论,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文艺管理、研究、教学、表演等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

2.对该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12年12月24日,调查对象:西华大学2009级和2010级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本科生,调查目的:对该校现在的舞蹈教育做一个基本的现状调查,调查形式:不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目: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及结果:①现有的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24%能满足,76%不能满足。②希望在舞蹈课堂中增加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5%民族民间舞,9%古典舞,32%编导,18%流行舞及现代舞,36%各种舞蹈类考级。③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65%满意,35%不满意。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74%能,26不能。⑤教师上课的形式是否多样化?31%是,69%不是。⑥对该校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满意吗?33%满意,67不满意。

3.总结与分析。现今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多数都是“90后”,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强,要求的东西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感觉到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占到了76%。同学们似乎对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只有5%和9%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想多开设一些流行舞、现代舞以及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舞蹈考级内容的课程,这部分学生分别占到了32%、18%、36%。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如果多考虑一下他们的这种切实的需要,也不至于导致有67%的学生提出了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结果。由于西华大学在入校专业复查后就实行了分班教学,该校在因材施教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只有26%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舞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就是“口传身授”,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多样化,69%的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气氛很压抑,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

二、对影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原因的归纳和总结

1.缺乏相对系统和科学的教学体系。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它们大多都是借鉴北京舞蹈学院或参照专业艺术院校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根本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严谨规范的教学,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来培养专门舞蹈人才。

2.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近年来四川省许多的综合性大学都纷纷开设了舞蹈专业和增设了舞蹈系,舞蹈教育看似一片红火,但真正能依照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特点来定位的寥寥无几。多数学校的舞蹈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模式在上课。这本身即说明了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在缩减本科毕业学分的同时怎样去更好地设置传统性的专业课程。第二,面对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代“90后”的大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光是要学量的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更多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现在很多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个方面是没有考虑到的,忽视了当今学生的切实需求,没有真正的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第三,忽视舞蹈理论课方面的学习。第四,实践类课程设置太少。

4.教学模式的单一。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学形式大多数还是沿用着以往的“口传身授”,它作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虽有一些可取之处,但以今天高科技、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它不能很好地跟上时展的脉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对推动和加快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1.找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办好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学校性质、不同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由于大多数四川省综合性大学所设立的舞蹈系或舞蹈专业都是依托于本省一些师范类高校、某某学院、某某大学之中,它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素质、现有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来找准自己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市场作大量的考察调研后形成清晰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品德觉悟、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理论修养以及创造意识和开拓精神并又有实际才干,能适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能更好地去适应舞蹈基础性教育、大型企业文化建设、大型晚会的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舞蹈教育既有它的独特性,也要符合所属院校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无论办的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蹈教育或者是舞蹈学专业,都要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特点找准位置,办出特色。

2.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搞好课程设置。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时间教什么知识内容给学生,它的实施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现在的社会各种舞蹈考级(比如少儿中国舞考级、民间舞考级、拉丁舞考级)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们如果在大学阶段就能得到这方面课程的学习,那么他们今后走出学校岂不是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当今社会很多白领们都很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下班后都会去各种培训机构锻炼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时候,瑜伽、肚皮舞、健身舞等培训班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出去岂不是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之中。把这些课程纳入到大量的选修课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获得毕业所规定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各种舞蹈职业资格证书。在当今社会就业难的情况下,给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开设这样的课程无疑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除此之外,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增加舞蹈理论和社会实践类课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竞争实力。因此,在四川省综合性大学里搞好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不断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时求职的道路更宽、更广。

3.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现今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的凸显出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办学特色,才能让舞蹈学科朝着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和规范化的舞蹈教材。其次,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相对健全的体系。再其次,我们还必须有一套适合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教学进度监督机制,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进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必须建立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教学体系。21世纪的舞蹈教育能够真正地适应时代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就得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4.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也正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们四川省的综合性大学应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要想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全面地推行真正的多元化,以此来推进当今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我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来选定自己的课程。加大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课(比如人体律动美育、音乐修养、人体动态素描、中外舞蹈思想教程等)和实践课(比如街舞、爵士舞、拉丁舞、外国代表性舞蹈等)的选修课学分力度,以此实现多元化的教育。②现代综合性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从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确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开设比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企业文化管理”、“办公自动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MIDI制作”等相应的教授科学知识技能的各种选修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专业课学习得到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模式。③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也需要多元化。舞蹈专业教学按照传统的方式就是以“口传身授”为主体的动态教学过程,要达到多元化的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比如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可以将哲学、文学、绘画等融入其中,这种将文化理念融入进多元文化舞蹈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能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舞蹈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情境教学环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④我们不能让当代的舞蹈大学生们仅仅满足于本科毕业证书,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比如:中国舞等级证书、拉丁舞等级证书、芭蕾舞等级证书等等)的考试,努力地培养出一专多能性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资格等级水平考试的体制形成,将促使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的改革深入,打破“一本毕业证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书多证”、“一专多能”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地把这些培训引进到高校中来,为学生提供从事各种舞蹈专业职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也将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舞蹈的教育应跨越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结合舞蹈本身的特性努力去探索出适合于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

综上所有,舞蹈是个开放而广博的学科,面对现今更加广阔的舞蹈市场,面对现在人们对舞蹈的热爱与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舞蹈事业要蓬勃发展,舞蹈事业要后继有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责任重大。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逐步地、规范地、科学地完善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要突出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大胆创新,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力争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术与理论扎实,适应社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从而培养舞蹈教育行业的创新人才,切实地实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舒承智,符辉.艺术教育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王啸.全球化与中国教育[M].四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于景春.舞蹈教育理论与研究[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9]覃天伟.浅谈当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多元化教育”的实施途径[J].科教文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