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项目自评报告

农业项目自评报告

时间:2022-07-26 23:54: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项目自评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项目自评报告

第1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结合农业综合考评相关内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项目支出的绩效考核。

第三条合肥市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对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包括支农项目经济、社会效益全面衡量的办法。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第四条合肥市支农项目绩效评价依照客观公正、简明实用、并实行绩效评价结果与支农项目安排挂钩的原则。

第五条绩效评价依据主要有:

1、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2、实用于农口部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

3、农口部门有关行业规划、绩效目标;

4、农口部门项目实施有关技术要求的规范和准则;

5、项目申报规范性文本;

6、项目评审意见;

7、项目批复文件;

8、项目验收报告;

9、项目绩效报告;

10、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章绩效评价的内容

第六条按项目实施阶段分为:实施过程项目评价和完成结果项目评价。

实施过程项目评价:对支农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后期预测、风险防范、财务状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完成结果项目评价:对项目执行结果、可持续性发展性、社会经济效益、项目资金管理状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

第七条按项目性质分为:业务评价和财务评价。

业务评价内容包括:立项目标合理性及完成情况、项目验收的有效性评估、项目组织管理水平评价、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及可持续性评估等。

财务评价内容包括:资金落实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信息等。

第八条评价指标的确定: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按6:4比例确定;二级指标为业务评价和财务评价所涵盖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绩效评价的实施

第九条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分部门负责的管理办法。市级农口部门组织落实项目的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市财政局会同市级农口部门规定市级支农项目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加强对县区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县、区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出县区范围内的绩效评价办法,指导、监督、审查所属项目单位自评工作。

第十一条项目单位按有关要求开展支农项目绩效自评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要求报送有关绩效报告、数据、材料,并对报送的相关资料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每年市财政局会同农口主管部门根据支农项目安排情况选择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第十二条合肥市的绩效评价由市财政局、市农口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必要时可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项目单位按要求填写《合肥市支农项目绩效报告》),县、区应对此进行初步审核;市级经过复审,填写《合肥市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第五章绩效评价的奖惩及结果的应用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的结果由市财政局、市农口部门统一加以应用。县区财政部门、农口主管部门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整改。

第十五条市级建立绩效评价档案制度,绩效评价的优劣作为市级预算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对县区绩效评价工作直接与市级农业财政综合考评挂钩;对项目单位重复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除限期纠正外,并采取终止项目,收回项目资金,取消其下一年度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措施。

第2篇

一、考核指标进展情况

(一)总体进展情况

《2018年县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细则》中涉及四类34项内容,总计300分,自评打分300分。

(二)工作指标进展情况

1、大气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PM2.5年均、特护期平均浓度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2)PM10年均、特护期平均浓度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3)全年或特护期优良天数比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4)重污染天数减少比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6分):无大气环境质量站点,不考核此项内容。

(5)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削减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满分9分):没有限定消减比例。

(6)完成水泥、有色冶炼、陶瓷、VOCs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满分6分):按要求完成辖区水泥行业、VOCs治理等行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完成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改造,治理项目。

(7)完成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禁燃区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大气监测能力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满分6分):配合完成了大气污染排放源清单,完成了禁燃区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调查,没有大气自动检测站建设要求。

(8)完成城区内公共交通高排放车辆淘汰目标(满分9分):未下达淘汰任务。

(9)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整治。(施工工地做到“六个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45%以上)(满分9分)(住建局):施工工地做到“六个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63.87%。

(10)积极推进面源污染防治。(2018年底前,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县级及以上建成区全面禁限放烟花鞭炮;严禁露天焚烧秸秆)(满分9分)(发改局、公安局、住建局、农业局):(1)内燃煤小锅炉已全部淘汰;(2)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方案》([2018]21号);规定禁限烟花爆竹的区域和时限。(3)辖区内未发生一起露天焚烧积杆现象。

(11)强化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满分9分)(环保局、经信局):完成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方案制定工作,今年无重污染天气。

2、水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辖区国控“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要求(满分18分);无国控断面,断面,与往年比较水质类别不变。

(2)辖区省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优于2017年(满分9分);无省控断面,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3)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满分6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已经调整,辖区内已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4)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满分6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已经调整,辖区内已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5)黑臭水体整治(满分9分)(住建局):无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6)地下水考核点位的水质保持稳定(满分4.5分)(国土局): 无地下水考核点位。

(7)完成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满分6分):无水污染减排任务。

(8)入河排污口整治(满分6分):无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9)加强工业污染整治(满分4.5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废水达标排放,并实现在线数据联网。已建立园区水环境管理档案。

(10)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满分6分):新增上游污水管网3公里。

(11)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满分9分)(畜牧局):无规模畜禽养殖场;辖区无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储存运转中心建设任务。

(1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满分3分)(环保局):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13)加快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满分3分):辖区内4家加油站双层罐改造于2017已完成,今年完成新增加油站(三炮台加油站)双层罐改造。

3、土壤污染防治工作(90分,自评90分)。

(1)重金属监测断面达标率(满分24分):辖区内无监测断面。

(2)进度滞后的16个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完成率(夏季攻势)(满分24分):无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

(3)完成全州10个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满分21分):无尾矿库及其采选、冶炼企业环境污染整治任务。

(4)土壤及重金属项目完成率(满分15分):无此项任务。

(5)完成湘西州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满分6分):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

4、其他工作(30分,自评30分)。

(1)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机制建立情况(满分6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体系,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议事机制。

(2)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满分6分):完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业污染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差错率、生活污染源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差错率未超过2%)、全面完成清查(清查漏查率未超过2%、清复率未超过3%、清查错误率未超过3%)、完成质量核查(按规定完成督查工作、工作督查报告、数据审核报告通过普查机构审核)。

(3)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情况(满分6分)(人大城环委):按要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执法检查、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监督,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4)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情况(满分6分)(财政局):县本级已安排支出122.8万元,比2017年支出的81.57万元增长41.23万元,增长50.54%。

(5)公众满意度和公众参与情况(满分6分)(统计局、环保局):公众满意度调查由州统计局牵头随机对各县市进行抽样电话调查,已按照方案要求向环保局提供抽样样本。满分2分,自评分为2分;已开通公众热线、微信公众号,公众参与渠道通畅,满分1分,自评分为1分;按法定要求实时实施信息公开,未出现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或诉讼败诉,满分2分,自评分为2分;无实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要求,满分1分,自评分为1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科学谋划,任务明晰。高度重视,将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工作等重点工作均纳入到本年度的工作重点。每月按时间按要求,对完成情况进行收集归总和上报。

(二)聚焦任务,确保打好污染攻坚战。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站”为核心目标,严格按照为导向,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加强衔接,及时反馈。明确由各相关责任领导带领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及时与州直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对接,就统计数据进行核对核实。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第3篇

根据《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景政办发〔〕204号)、《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景政办发〔〕10号)文件要求,乡对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自测自评。现将自测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我乡粮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牢固树立民以食为天的民本观念,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底,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8877亩,保持了耕地面积总体稳定。

(一)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结合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组织相关部门利用街天、节假日加大宣传力度,粘贴横幅标语16条,发放宣传单多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严格土地管理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作为我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加以落实,坚决杜绝和防止乱批、乱占、滥用、毁坏基本农田地行为,确保全乡耕地面积总体稳定。

(二)高稳产农田建设情况。积极争取农业项目支持,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显现,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争取实施了三营大沟、文仓大沟、勺么大沟、平地水库南干渠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施工中,投入使用后,可增加4500亩灌溉面积,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科技推广情况。在粮食种植科技措施推广方面,加大示范工作的力度。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完成地膜玉米推广500亩,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600亩,完成优质小麦种植1400亩,优质水稻种植300亩,水稻旱育希植规范化种植7000亩,玉米条播种植500亩。

(四)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在乡财力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全乡还拿出54万元资金,修建了6条机耕路,里程25公里,新建小水窖34口。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粮食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五)稳定面积,确保总量。,全乡种植粮食作物38019亩,比的35954亩增加2065亩,增长5.43%;实现粮食产量11853吨,比的10396吨增加1457吨,增长14.0%。其中种植玉米10341亩,实现产量3515吨;种植小麦6081亩,实现产量610吨;种植稻谷25957亩,实现产量8469吨。人均生产粮食508公斤,同比增加55公斤,增长12%。

二、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补贴政策

共兑付种粮农民补贴资金1657037.56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1353573.72元,良种补贴303463.84元,油菜补贴1元。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由乡财政所上报数据到财政局,资金由县财政局通过“一折通”汇入农户的个人专户,油菜补贴由农业服务中心上报数据,由财政所通过农村信用社的惠农“一折通”将补贴资金直接汇入农户的个人专户,上述补贴资金都已全部足额到位。

三、扎实做好粮食统计工作

一年来,我乡按时做好粮食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我乡采取由村民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报给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本村各小组上报数据评估核实汇总后上报乡经济发展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汇总各村上报的数据,并进行核实评估,最终确定当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方法进行粮食统计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自检自查,我乡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较好成绩。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乡粮食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储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产业和稳定粮食生产相互冲突;二是粮食价格趋于平稳,种粮成本高,种粮优越性未体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务工人员多,缺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控制直播在心理上和体力上有难度;有些耕地受地理位置、自 然条件的限制,不适宜插双季等。

第4篇

一、考评范围

全市49个建制镇。具体分区县城关镇、市级试点镇和县级一般建制镇三种类型进行。

(一)列入区县城关镇考评的有:屯光镇、岩寺镇、音棠镇、徽城镇、诲阳镇、碧阳镇、祁山镇。

(二)列入市级试点镇(含国家试点镇及省级中心镇)考评的有:黎阳镇、阳湖镇、呈坎镇、汤口镇、焦村镇、深渡镇、北岸镇、I村镇、万安镇、齐云山镇、溪口镇、五城镇、西递镇、宏村镇、渔亭镇、闪里镇、平里镇。

(三)列入县级一般建制镇考评的有:奕棋等25个镇(名单略)。

二、考评内容

重点有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城镇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情况,综合配套改革情况(具体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附后)。

三、方法步骤

整个考评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自评申报阶段。由各镇根据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考评,井准备好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本年度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自我评分情况、申请报告、区县政府审核意见和一盘20分钟介绍城镇建设光碟),由区县政府统一向市城镇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申报。该阶段于**年2月底前结束。2、初步审核阶段。根据各区县申报情况,由市城镇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对照考评内容和要求,分类型择优选定部分镇作为重点复核对象。该阶段于**年3月10日前结束。3、复核确定阶段。由市建委、规划局、国土局、农委、计委、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评复核组,依据制定的考评细则,采取听、看、查等形式,对确定复核的重点镇逐条逐项进行实地复核评分认定。最后,根据复核认定的评分结果,由市城镇建设领导组研究确定考评表彰名次,报市政府批准。该阶段于**年3月底结束。4、总结表彰阶段。召开全市城镇建设总结大会,对获奖各镇进行表彰奖励。

四、奖项设置

这次考评分三种类型分别予以表彰奖励,其中:

区县城关镇:一等奖一名,奖励6万元;二等奖二名,各奖励3万元。

市级试点镇:一等奖一名,奖励6万元;二等奖二名,各奖励3万元;三等奖三名,各奖励1万元。

县级一般建制镇:一等奖一名,奖励6万元;二等奖二名,

各奖励2万元;三等奖三名,各奖励l万元。

五、几点要求

(一)开展城镇建设评比表彰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和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我市城镇建设。希望各地要以这次年度考评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领导,硬化措施,切实抓好城镇建设和发展。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教学改革

学分制以其灵活的学习制度,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适应“大众化、国际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主动适合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学分制运行模式下,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技术系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内容体系经重构后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园艺学起源于古代的园艺技艺,现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是世界园艺业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园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其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步,始终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息息相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农艺教育和应用生物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对在提高上述专业学生的生产理论知识和毕业后在生产一线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这门课程的前身(蔬菜栽培学和果树栽培学)可追溯到1987年的内蒙古农牧学院分院建院初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不同的办学阶段对其内容和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专业、蔬菜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该院在2006年参照园艺专业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新的人材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决定开设融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于一体的新的课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

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被列为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从2007年开始开课。迄今已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科生开过5轮,听课学生达600多人,教学效果显著。除理论课教学外,还开设4周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实训》、园艺栽培教学实习和校外参观实习,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配套的园艺课程教学体系。目前,学院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园艺园林技术系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被选为试点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学时由原来的72学时更改为64学时,实训学时由原来的4周更改为3周,为适应学分制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考核大纲等教学文件做了相应的修改。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已经形成学分制下独特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实践时间、地点、技能培训方式及考核标准,结合专业课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配套实验材料收集、整理与制作,教学方式与考试模式都制定了相应的内容规定与操作保障措施。

2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培养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是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前,在该系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有5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为了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队伍,该系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委托培养、企业调研和各种教研活动,使各位教师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园艺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该课程与实践生产的联系;同时通过本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和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在该系新进的年青教师必须在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或实训基地进行1年以上的生产实践锻炼,通过参与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通过外出进修(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学历(在职博士)、参观考察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训练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3 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3.1依高职教育特点,精选优化教学内容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原来的《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整合更换为《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理论学时数由原来计划的162减少到64学时,占总学时的40%;将实验课学时调整到12学时,占总学时的18.75%;设置实训72学时。新编了《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在大纲中突出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手段,基本学会园艺现代生产的一些必要的技术,并纳入考查(核)项目之中。目前该课程的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园艺植物繁殖,种植园建设与管理,园艺植物调控技术,设施园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类识别,园艺植物嫁接技术,园艺植物扦插技术,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常见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日光温室性能观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园艺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并且能根据生产实践完成相应的项目制定和实施,最终使学生具备园艺师、花卉工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应会要求。

3.2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黑板、粉笔和挂图教学,而是利用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子课件、电子图片、实物、演示模具等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示园艺植物形态、操作步骤等内容,这些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而且能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连贯地反映出现代园艺生产技术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3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考试在考试(核)形式、考试(核)内容、考试(核)标准和成绩的测算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技能和素质的考核。该课程考核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块内容,其中理论占40%,实践占40%,平时占20%;理论考试中90%为课内知识,10%为课外拓展知识,实践考试中学生自评占5%,组内自评占5%,组间自评占15%,教师评价占15%(见表1);平时考核中回答问题占5%,出勤占5%,作业占10%。本考试(核)系统既科学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核,也对教师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的反映。

3.4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本课程中安排了12学时的实验和3周的实训,实训地点主要为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共有22座日光温室、1座现代化自控温室和上百亩的果园,该园区还是内蒙古的绿色食品基地,学生在该基地可参加园艺植物从种到收的整个环节,有些学生还可承包园区的温室自己经营。在实训过程中主要进行整地、施肥、现代化育苗、嫁接、扦插、播种、定植、园地管理、植株调整、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这些实践项目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且按照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实训过程中每组学生经过查阅文献,论证等环节确定一个科研小项目,在业余事件完成项目的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实训结束时形成科研报告,一并计入实训考核成绩中。同时该系和内蒙古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花鹿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作为学生实训的校外基地,在公司生产任务较多的时候或暑假期间,将学生派往公司参加单位的生产实践任务,学生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生产现状,工作要求及今后毕业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就是有力的证明。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探索

4.1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该方法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是一种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在教学中提前向学生安排所要提问的题目,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在适当的时候,每组之间进行汇报、讨论、修改,由任课教师点评,最终形成可行的调研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鼓励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学生一味学习,不懂社会,不懂实践的现状。

4.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本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机会,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践技能,而且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大的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4.3课程论文撰写方法训练

在本课程教学中多次安排相关题目,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例如本地区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设施园艺发展现状,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等。

4.4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保留传统授课优点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加强财政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有效开展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不仅是财政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监督的新方向。党的十强调,要求各部门探索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及主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说的是财政部门以及预算部门(单位)依据提出的绩效目标,采用相对科学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新规定来看,各类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直接部分。财政部门主要从宏观层面、部门层面、重大支出层面等开展绩效评价,还可以对部门自评项目多次评价。

二、构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一)构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近年来,肥东县县域经济快速蓬勃发展,2015年我县财政收入规模35.4亿元,支出规模高达58.11亿元,综合财力随之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各预算单位建立责任机制,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建立起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约束、监管机制。

(二)探讨对组建县级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的价值

当前财政支出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确定以及不断修改完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性指导,并且,采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这对管理财政支出意向比较深远:首先对公共支出透明度提升效果明显,群众对政府办事比较相信;再者就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上面好处多多,及时了解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最新的有用信息,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其次是正确引导以及规范管理和督促了财政资金,高效的约束了财政执法力度以及和监察制度,最大化的资金使用利益;最后是恰当的配置资源,采用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得到有用的消息,让政府执行者恰当地规避投资风险和短期行径,减少财政支出,养成资源的有效管理方案。

三、肥东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状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肥东县自2010年就成立了“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东政秘〔2010〕83号),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县人大财经工委、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制定政策,确定实施方案

2010年8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县政府出台了《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暂行办法》(东政办〔2010〕49号),就基本原则、考评方法、指标确定、组织管理、考评程序和结果应用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2012年3月,县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印发〈肥东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预〔2012〕52号),就指标思想、实施原则、评价范围、评价项目、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并于2013年5月下达了(财预〔2013〕190号),用作在设置具体共性指标时的指导和参考。这些政策制度,为我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组织预算单位,认真开展自评

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东政办[2014]37号)明确提出要求2014年全县各预算部门,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和部门整体支出预算绩效自评。2013年,各单位已选取不少于1个支出项目作为2014年预算绩效评价项目开展自评,2015年力争对2014年所有项目支出自评率要达到100%。

(四)围绕重点,筛选绩效评价项目

我县绩效评价的重点是县本级自行安排以及与上级配套安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县财政监督局于2012年选择了肥东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2009-2011),2013年配合省财政监督检查局对“2012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建设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2014年在预算部门进行自评的基础上,结合人大监督,已选择6个重点评价项目将进行重点评价,从而为领导在财政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现阶段我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评价标准体系是财政资金绩效监督的基础和依据。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工作。现在我县预算部门都尝试性地建立并运用了一些标准,但不够系统和规范,也不十分成熟,应该继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二)对自评工作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部分预算单位对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认识不足,对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的意义了解不足,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自评工作中态度消极,抱着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不认真分析支出项目实施的绩效效果,编写的自评报告质量不高。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充分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缺乏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如果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应用,势必影响到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如财政专职检查机构对一些项目作出绩效评价,却无法获悉这些评价结果在编制预算时是否被利用,或利用的程度深浅情况。

五、加强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监督的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采用媒体、网络方式,我们把绩效考评工作大面积的宣扬,促使提升部门、单位的绩效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各个部门、单位的广泛支持和积极配合。

(二)设立专门评价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是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做好这项工作,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真正形成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财政部门内部首先要理顺关系,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才队伍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主体,建立专门的评价机构,组织专门的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协调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在目前肥东县未设立专门机构情况的情况下,可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绩效评价工作。

(三)县级财政支出应该采用编制绩效预算。绩效预算是一种比较普通使用的支出预算方案,主要通过绩、效和预算三大主题组成。“绩”就是财政支出要完成了目标;“效”就是在当前达到的目标情况以及完成的成绩;“预算”就是在达到支出目标采用的财政资金支出额度。绩效预算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前提条件以及根本性保障,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额度以及实际使用当中一直存在。因此,编制绩效预算便能够提前监督避,免突发事件产生,极大地避免了在其他事中、事后环节上存在的检查管理缺陷,最大化的提升资金的绩效能力,在预算制度的约束力上面得到了提升。

(四)积极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一是在评价层次上,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主,再推广到整体层次的绩效评价。二是在评价组织实施上,以财政部门为主,预算部门配合,以后探索邀请人大财经委员会参加;三是在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建立上,推行预算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评价,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作者单位:肥东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考核指标

省为民办实事共27项考核指标、市为民办实事共9项考核指标(见附件)。

二、责任体系

县直机关相关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一)组织机构

成立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实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人事局,具体负责实事工作的指导与督查工作。

(二)责任主体与工作责任

1.责任主体: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民政局、县房产局、县建设局、县城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能源生态局、县农经局、县农业局、县司法局、县移民局、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文体旅游局、县残联、县公安局、县总工会、县商务局、县农办、移动湘潭县分公司、电信湘潭县分公司、县财政局等24个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要责任单位。

2.工作责任:(1)建立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组建工作班子,确定专人负责。(2)建立工作责任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及时报告工作情况。(3)建立协调责任制。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4)建立督查责任制。定期调度工作情况,督促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5)县直责任单位要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并明确责任。

三、考核体系

(一)考核机构

(二)考核对象

实事工作涉及的各责任单位。

(三)考核办法

1.专项考核采取逐月报进度、季度自评、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即各县直责任单位对照进度安排表,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于每月4日前报县实事考核办和县统计局;每季度组织一次自评,于下季度第一个月4日前将自评情况报县实事考核办;年中和年末总结分别于7月4日、11月底之前上报县实事考核办;各乡镇的材料则相应提前3天上报县实事考核办和各县直主管责任单位。县实事考核办年中分别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年终由县考核领导小组及实事考核办综合考核评定。

2.实行专项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专项考核计分采取百分制,具体计分办法见附件。最终得分纳入县绩效考核并作为实事工作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县统计局商有关单位制定各责任单位考核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县统计局负责考核评估数据认定工作。

(四)考核结果

各责任单位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见附件。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上来,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作为密切联系群众、构建和谐湘潭、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真正把实事办好办出实效。

(二)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分级负责,通力合作,加强协调,真抓实干,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各项实事目标任务须在年月底前完成,并内部验收检查完毕,迎接省、市的考核验收。个别特殊项目如需延期至年12月完成的,须报告县实事考核办。县直机关各责任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制订和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和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建立实事办理“绿色通道”的要求,加强协调联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坚持实事项目审批手续特办快办,并最大限度地减免相关费用。财政部门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及时筹措、调度资金,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和监管资金,确保实事资金专款专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和纪律,决不允许借办实事之名向群众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避免加重人民群众和基层及企业的负担,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强化后续管理

各级各部门对已办实事项目要认真组织“回头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已经形成的管理机制、出台的管理办法,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巩固、完善和发扬。对新办的实事项目,在办理和建设之初就要统筹考虑,认真研究加强后续管理的有力措施。

第8篇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下午四点钟左右放学,而家长大多在下午五六点甚至更晚才能下班,学生放学与父母回家的时间差,形成了青少年教育的空白,教育专家称为“四点钟难题”。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这一“断层”催生了课外教育机构的巨大市场和商机。各种兴趣班、提高班、托管班等竞相涌现,争相瓜分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蛋糕。然而在数量扩张的同时,质量问题却值得忧虑。由于缺乏监管,缺少资质,各种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千差万别,存在诸多隐患,比如安全、师资结构、师生比、学习成效等。因此,如何健康有序地开发中小学课外教育,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最大化,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美国中小学放学时间为下午三点钟左右,有1,500万中小学生(26%)放学后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三点钟到六点钟成为青少年犯罪、吸毒、酗酒、抽烟、暴力活动、性行为的高峰期,[1]“三点钟后的美国”(America After 3 PM)也成为美国社会各界聚焦的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课外教育作为提供儿童安全场所、促进学业进步、推动个人发展的重要措施,自20世纪初期兴起,20世纪末得到大力推动与发展,至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包括政策护航、信息指南、执照规范、认证评估督促、科研支撑的较为成熟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二、美国课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1.政策护航

    美国早期发展社区学校、教师和基金会合作创立课外教育,带给社区儿童无限生机。课外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与其并行发展,得到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学区、社区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通过立法、项目资助等手段从政策和资金层面予以支持,确保其制度化和经常化。

    在联邦政府一级,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莫属“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21[st]CCLC),这一课外教育推广计划也成为各国借鉴、研究的典范。1998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提案设立对课外教育的专款资助,全美各州的公立中小学、学区教育局、地方文教机构均可以向教育部申请21[st]CCLC的活动计划经费。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通过后,21[st]CCLC专款资助由教育部管理转为州管理,“州和学区有权拨款给致力于课外教育的有诚信的社区组织,以此增加课外教育机会”,从而将所有州纳入资助体系。[2]同时,对该项目的资助力度大幅增加,由最初的4,000万美元上升到10亿美元,至2011年,21[st]CCLC已经惠及全国10,466个课外教育项目的1,660,713名儿童。[3]以课外教育开展较好的密歇根州为例,2009~2010年,21[st]CCLC对该州的拨款为419万美金,涉及49个课外教育组织的333个活动点,足见资助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4]

    除了21[st]CCLC专项拨款外,在联邦政府层面,多达14个部门,如农业部、健康与公共服务部、司法部等也设立各种项目,少则1项,多则26项,为中小学课外教育提供经常性资助。[5]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能、责任、目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课外教育进行资助,比如农业部的“儿童及成人食品关爱计划”(Child and Adult Care Food Program),2010财政年度资助额度为240万美元,贫困地区的课外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申请得到儿童食品拨款,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与营养。[6]

    在州政府一级,各州政府也积极推动课外教育的开展,从政策和资金层面予以课外教育支持、帮助和引导。截至2009年,全美共有21个州为本州课外教育提供资助,其中13个州已经通过立法设立了专项拨款,共有31个州正致力于提高课外活动质量,15个州已建立了州一级课外教育委员会、对课外教育进行研究、实验。[7]

    2.信息指南

    美国课外教育多数是民间的、公益性的,其科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套透明、完整、动态的信息体系。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将分散、零碎的信息收集梳理,分门别类,及时公布,使课外教育组织从筹建到管理、从课程到师资都能快速便捷地寻求到有效资源,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降低了无序竞争、盲目发展的风险。比如,课外联盟(Afterschool Alliance)是目前全国性的课外教育领导组织。其官方网站为课外教育机构提供了联邦政府资助项目、慈善基金、课外教育开发、课程建设、质量管理指南、社区合作策略、调查研究报告、相关网站链接等信息。在州政府一级,目前已有39个州建立了课外网络组织(Afterschool Network),通过网络载体,公布本州课外教育相关法规、政策、资助项目、培训信息等。[8]

    除了在全国或全州层面上为课外教育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信息,还有一些网站专门针对课外教育的某一方面需求提供服务与指导。如由联邦政府各部门代表组成的“联合监督委员会”(Inter Agency Executive Oversight Committee)建立了一站式网站afterschool.gov,将联邦政府各部门课外教育资助项目以数据库的形式呈现,访问者可以根据部门、管理机构、项目主题等进行分类检索,同时对资助额度、项目内容、申请程序、申请条件等进行详细了解。又如成立于1998年的非营利性组织“课外辅导公司”(The After School Corporation,简称TASC),其网站为课外教育机构人员招聘、求职、培训等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

    3.执照(Licensing)规范

    如果说全面、动态、透明的信息提供了课外教育资源、课外教育政策依据、课外教育发展途径和策略,那么执照制度则通过法律手段对课外教育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课外教育的整体质量。在美国,通常除了学校开设的课外教育、教会为成员子女开设的校外活动课外教育、季节性的课外教育如夏令营、运营时间较短的课外教育等,任何一家课外教育组织的开设均需申请营业执照。

    课外教育执照事务一般由州社会康复服务部或公共服务部、公共健康部负责。具体要求和标准依各州情况而异,但一般都非常全面、周密、详尽,涉及师资、日常记录和通报、设施、食物、安全、交通、紧急事故处理、课程、游泳池管理等方面。如,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课外教育执照标准长达82页[9],弗吉尼亚州(Virginia)中小学课外教育执照标准长达40页。以弗吉尼亚州为例,对课外教育机构负责人资质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说明,依据机构规模,少于12名儿童的课外教育组织负责人至少要求:(1)接受过儿童发展协会(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CDA)培训或拥有儿童早教职业资格证书(Certified Childcare Professional,CCP);(2)获得幼儿教育或人类/儿童发展、儿科护理专业的副学士学位;(3)具有两年儿童工作经验并且至少完成一门大学幼儿教育课程;(4)获得州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公众服务专业证书。人数在13~59名、60名儿童以上的课外教育组织负责人的资质标准又分别有具体规定,标准更多、更高。[10]

    4.认证(Accreditation)与评估(Evaluation)

    如果说办学执照主要目的是规范和确保课外教育机构达到儿童学习活动所需的最低标准,那么认证和评估则是激励课外教育组织不断提升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的两条重要途径。

第9篇

为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我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不断巩固和提高全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地方粮食储备。根据射粮安办发〔2019〕6号《关于开展2019年度射洪县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自查,考核分100分,自评得分96.5分。现将2019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

镇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年初对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该工作由镇长亲自主抓,分管农业副镇长具体抓粮食安全生产工作,由农业服务中心负责落实相关日常工作,与各村(居)委会签订了《助农增收目标责任书》,分解全镇目标任务,把计划任务分解到了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粮油种植布局,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全镇各村组。

(二)立足基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对全镇的耕地和农田以及耕种情况进行了摸底,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镇农技人员结合日常工作对群众的耕种技术和种子使用进行全面指导,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结合水利项目建设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对我镇去年遭受水毁的农田进行修复复垦,极大的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支斗毛渠掏淤6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10口,新建蓄水池4口。近年来,全镇已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余亩的建设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建成一批灌溉水源稳定、田间设施完善、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产稳产粮田。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增加粮食产量。

(三)强化质量保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无公害

我镇十分注重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加大对耕地污染的防范力度和销售渠道监管。全体镇干部在包村下组工作中,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加强食品生产安全性的引导,引导群众要充分利用有机肥,稳定和减少农药的使用,切实做到量上负增长,质上有保障。镇政府加强与县直相关部门合作,大力提升粮食质检能力建设。以农业服务中心为主力,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粮食生产指导、重大技术推广、环境监测治理、统计信息服务、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四)增强储备,保障市场粮食供应

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带头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因地制宜、因企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收购经营,扩展粮源。并引导其他社会主体理性入市收购,合理定价,既要积极入市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又要防范经营风险,做到不抬价、不抢购、企业不囤积、秩序不混乱。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服务面积达万亩以上,对其用于晾晒、烘干、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用地给予支持。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土地托管”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加大力度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

(五)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广泛宣传,让粮食补贴政策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掌握政策,配合发放工作。二是坚持综合补贴原则,扎实开展粮食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不多报,不漏报,使广大种粮农户都能足额享受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系统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完成99%以上。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3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发送技术短信500余条,培训农民800余人次,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六)形成合力,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制度,补充耕地面积和质量均达到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根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要求,通过严格项目立项选址,提高规划设计标准,加强工程实施监管,提高财政奖补政策等措施,切实提高垦造水田标准和质量。二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加强粮食监测预警,健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调查统计体系,督促各类涉粮企业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有关规定。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计量作弊等扰乱粮食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素质和能力。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围绕建立健全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工作措施等内容,制定宣传方案,采取了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了爱粮节粮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大力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全镇居民养成讲健康、讲节约的粮食消费习惯,形成厉行节粮的社会风尚,制止粮食浪费行为。我镇的粮食生产和销售市场稳定,未发生因粮油生产、销售、消费的事件。

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粮食面积产量保持稳定。全镇2019年粮食面积与上一年粮食面积基本持平,粮食产量与上一年粮食产量基本持平。确保了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不下降,能力不减弱。

(二)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镇通过广泛宣传动员,通过项目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9年发展种粮大户16户,达到面积约3300余亩。通过种粮大户的示范带动,以及技术的指导,全镇减少撂荒地200余亩,新发展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都在1家以上,新培育合格职业农民1个以上。

(三)土地流转规模质量提升。全镇以瓮城、浸水垭等村为核心,大力推进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土地流转规模日益扩大,全镇实现土地流转1.5万余亩,其中:2019年新增200余亩,深入开展“大棚房”清理,严格控制土地非农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

(四)农事服务能力日趋增强。青岗村充分发挥产业周转金的带动作用,再加上村集体现有农机具等资产,与青岗山种植合作社合股建立农事服务超市连锁店,村集体委托合作社全权经营和管理,实行收益分成。今年,农事服务超市服务粮油面积达到1万余亩,合作社流转自营面积500余亩。

三、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镇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项工作虽然落实到位,取得较好成绩,但清醒认识到我镇粮食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生产冲突性仍然存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压力较大,;二是粮食价格没有完全体现其价值,种粮成本高,种粮优越性未充分体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市场对粮食生产的正导向不明显: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缺少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技术推广上有难度。

四、整改措施

我镇将进一步强化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推进,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村各部门职责,齐抓共管,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切实把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工作抓好。

二是加大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快高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三是不折不扣地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努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第10篇

关键词: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ABEE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了确保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各国都开始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纷纷加入国际工程专业教育学历或资格互认协议或组织。目前,世界上关于工程教育专业学历或资格认证的协议主要有6个,其中《华盛顿协议》的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成员最多、权威性最高。从1989年成立至今,《华盛顿协议》日益受到各国或地区的认可,目前有22个成员国,包括17个正式成员国和5个预备成员国。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于2001年,并于2005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的正式成员。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已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正积极筹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将大有裨益。

一、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

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JABEE),在日本称“日本技术者认定机构”。JABEE成立于1999年11月,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使日本于同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预备成员,2005年成为正式成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JABEE逐渐成为具有权威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机构。

(一)JABEE成立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过于落后,评价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引进外部评估机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日本泡沫经济破产,经济发展陷入僵局,为了摆脱国家危机,日本适时地放弃了“工业兴国论”,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球化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采取统一的国际标准。1999年日本发表的大学审议会报告《21世纪的大学和今后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为保证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应考虑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强化专业教学的质量管理,推动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文部省联合各专业学术团体以及产业界人士成立了JABEE。JABEE的宗旨一是培养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对高等教育机构中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以促进工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JABEE的认证程序

JABEE认证的对象是高等教育机构(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制为4年的具体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ABEE认证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由申请专业认证的院校提交申请报告,各认证委员会成立审查小组。其次,申请认证院校撰写自评报告,向审查小组提交自评报告,审查小组先对其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再进行实地考察(一般为三天两晚)。最后,审查小组根据自评报告和实地考察的情况给出认证的结果,并向JABEE提交认证结果,然后由JABEE向社会公布认证结果。

(三)JABEE的认证结果

JABEE的认证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一是A(Acceptable),满足认证标准;二是C(Concerned),基本满足认证标准,希望能够采取措施继续提高;三是W(Weakness),几乎满足认证标准但程度较低,要求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四是D(Deficiencies),不满足认证标准,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认证结果“A”和“C”的有效期最长为6年(最长有效期为5年或6年,正逐步向6年过渡),期满后需要重新申请认证。“W”的有效期是3年,第三年会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则继续延长3年,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重新申请。JABEE的认证不是“一评定终身”,认证结果只在有效期内有效,即使已经通过认证的专业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不断采取措施保障教育质量。因此,JABEE从机制上保障了工程教育质量,从而使工程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四)JABEE认证现状

JABEE从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专业认证,2007年开始进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认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JABEE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其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根据JABEE2014年4月的《2013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2013年认证总结报告》),JABEE已经认证了169个教育机构的474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所属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参与度较高;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类别多、领域广。值得注意的是,JABEE的认证具有宽严相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次认证时要求非常严格,认证结果主要以“W”为主,需要进行中间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通过认证。以2013年为例,JABEE认证的52个工程教育专业中,有44个专业接受了中间审查。JABEE正是通过这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向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其特色

JABEE沿袭并发展了基辛格•戴尔关于“工程设计”的实践理念,以法国、德国“科学导向”的技术教育和英国的“学徒式导向”的技术与技能教育为基础,根据美国EC2000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JABEE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CommonCriteria)和专业补充标准(Category-dependentCriteria),通用标准是所有认证专业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为了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JABEE于2010年制定了新的认证标准。新标准还根据2009年IEA的《TheGraduateAttributesoftheWashingtonAccord》(《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在新指标中增加了“团队协作”这一能力要求,使毕业生的能力标准更加具体完善,更符合国际标准。2013年JABEE的认证报告显示,超过2/3的认证专业选择了新标准,JABEE的新标准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殊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补充,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主要有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16大类,分别由相关的专业学会负责制定。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主要包括“强制性项目”和“参考项目”两方面。其中,“强制性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课程设置标准的补充,具体内容是“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四年的学习,并且60%的课程为与该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参考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教育目标认证标准的补充,其目的是为认证提供更为详细的参考内容,以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给认证专业提供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达到标准。审视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认证标准体系,并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标准内容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JABEE将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新的通用标准将原来认证标准中的6项变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目标评定和教育的持续改善4项,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认证标准而言,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此外,另一突出特色是JABEE的标准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四个步骤“PDCA”即“计划———做———检查———反馈”设置的。JABEE还制定了详细的认证标准使用指南,对认证的目的、认证原则以及各项认证标准的涵义、评定方法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认证工作落实到实践层面时有章可循,简单易操作,切实保证了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注重对学习产出的评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是“能力导向”,认证重心由“院校的教学条件”转向“学生的学习产出”。新标准体系依照国际趋势从以下方面描述学生学习产出的理想状态:第一,具有从全球视野出发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能够理解工程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工程师的责任;第三,能够掌握并会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第四,能够掌握并会应用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第五,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进行设计以满足社会需求;第六,具有交流能力,包括逻辑写作、演讲和辩论;第七,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第八,能够根据限定的条件,系统地管理和完成任务;第九,具有团队协作能力。JABEE规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达到以上要求,并且要求说明是通过哪些课程实现的。

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启示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在2006年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并开始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等4个专业的试点认证,随后逐步完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截止到2013年,共认证了31个专业的231个专业点,覆盖了全国94所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我国于2009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并于2013年成为该组织的预备成员,2014年6月提交了转为正式成员的申请。虽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获得很多重要启示。一是要重视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认证标准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对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国际性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内容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另外,JABEE注重标准更新的动态性,与产业界和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认证标准,以此保证工程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动态联系,保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然而只是形式上与其他国家相似,通用标准中二级指标的划分过细,导致不够简洁,而且各二级指标间的关联性也较弱,导致标准实施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重视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强与产业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联系,制定更加科学完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二是要拓宽认证的广泛度。JABEE认证专业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日本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教育层次上包括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专业类型包括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电子•情报通信工程等16类工程教育专业。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处于推广阶段,认证专业所属机构主要是“985”、“211”等重点院校,而且认证专业的教育层次仅限于本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研究生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并扩大认证机构的范围,努力开展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开设工程教育专业的教育机构的认证工作。三是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际惯例,工程师注册一般要达到“3E”要求,即“教育(Education)要求”、“经验(Experience)要求”、“考试(Examination)要求”。教育要求就是申请者必须持有从经过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点获得的学位。《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成员都构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都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具有的良好衔接。以日本为例。2004年文部科学省曾经宣布,凡是通过JABEE专业认证的毕业生,均具备“修习技术者”资格,可以免除第一次理论考试;待累计7年以上,或是在日本技术士的指导下,具有累计4年以上的实务经验后,始可参加第二次测验,合格者经登记后即可正式取得日本技术士(JapaneseProfessionalEngineers,相当于我国的注册工程师)的资格。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工程师注册制度,而是先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因此,在构建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时,应该尝试从标准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统筹考虑与注册工程师的衔接问题,为将来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奠定基础,以便日后两者能够顺利衔接。同时,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挂钩,也有利于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工程教育专业参与认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目前,我国正积极准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吸取其他成员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我们要立足国情,逐步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制定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认证标准,在教育层次和机构上拓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广泛度,积极构建与之相衔接的注册工程师制度,并努力与其他国际认证机构保持顺畅沟通,争取早日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

参考文献:

[1]大桥秀雄.プロフェツションとしての技术者[R].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2002.

[2]FlowofExamination&Accreditation[EB/OL].2013-10-20].http:///english/examination_accre-ditation/flow/.

[3]2013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EB/OL].http:///accreditation/.

[4]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

[5]蒲彧,杨连生,等.中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6]于颖,李显扬,等.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特点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4(5).

第11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星级评估;效应;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47-03

2007年底,江苏省为贯彻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2008年1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决定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组织实施,星级评估正式拉开帷幕[1]。五年多来,星级评估在提升职业教育资源优质化程度,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提高职教整体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制定星级评估标准

(一)星级的定位与等级划分

江苏中职学校星级评估共设5个等级,其中,一星级为不合格学校,二星级为达到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学校,是办学的底线。三星、四星级学校是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的主体,其标准由教育厅会同评估院结合江苏职业教育的实际独立制定。从层次上说,三星级相当于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江苏中职学校的主体和骨干,四星级相当于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要求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五星级是展示省级一流办学水平的窗口学校,暂未开展此级别的评估。由此可见,星级评估体现了一种价值判断,反映了学校在办学绩效、人才培养、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成效。

(二)星级标准的制定与特色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标准分三星级和四星级两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学校总体概况、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实训实习基地、设施条件、学校管理、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标准始终坚持“评估引领”的原则,高度关注内部管理、双师教师、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经费投入等对职业教育能力、技能成才育人方式产生影响的要素,以职教现代化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引导学校的发展建设。为体现分类指导,促进行业类学校提高办学效益,扩大优质资源,2011年评估院以原有标准为基础,分别修订出体育、艺术类星级中职评估标准。指标体系设计上,在注重与现有国家级重点、示范校标准对接的同时,又努力体现江苏职教的特色和水平。为增加操作性,体现梯度推进,三星、四星级标准的一级、二级指标完全相同,但评定标准不一。各级指标相互衔接,又有明显梯度,使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高度、软硬件条件、管理水平等,都能找到现实中的坐标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实施星级评估

江苏中职星级评估主要由学校自评、材料评审、现场考察、结论审定四大环节组成。以评促建,在公平、公正的价值基准上,充分尊重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主体的评估对象[2]。通过评估主、客体共同参与评估过程,形成合力,使评估的功能和价值落到实处,达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最终目的。

学校自评是中职校星级评估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评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评估工作质量。自评中,学校对照标准,逐项审视,总结得失,规划未来,由此把评估从一种外部质量干预,内化成学校自我质量保障的自觉行动,使评估过程成为转变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方向,打造品牌的过程。自评体现评估的引领作用,引导学校按照职业教育发展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根据星级评估标准使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自评自建的基础上,学校对照评估标准,对学校的基本状况做出判断,按照要求形成自评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并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内容规范适度。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材料后,进行申报。省教育评估院接到申报后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集中评审,并向所有申报学校详细反馈评审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为学校整改提供帮助。同时,确定进入现场考察的学校名单。

现场考察是专家了解学校创建工作的必要环节,由高职院长、中职校长、企业人士组成专家组,对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充分交流。考察主要包括资料核查、随机听课、深度访谈、校内外基地考察、专业剖析、技能测试、学生教师专题研讨、意见反馈等活动,时间为两天半。现场考察是充分发挥评估诊断和指导作用的重要载体,找出学校发展瓶颈所在,与校方共谋对策,考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星级评估的质量。考察结束后,专家组要对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进行梳理,并向学校和主管部门进行意见反馈,提出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评估院每年组织召开“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专家委员会议”对全年现场考察的评估意见进行审议,确定各学校的评估结论。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暂缓通过三种。对暂缓通过的学校,在一定的整改期结束后,组织专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回访考察,考察结论将作为最终结论送下一年专委会审议。评估院将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学校名单上报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对未达三星标准的学校,省教育厅将逐步采取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教学项目申报等措施进行整改。通过5年一轮的评估,最终促进全省中职校尽快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

三、分析星级评估效应

(一)星级评估促使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省教育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中职学校和利益相关方就评估形成共识,即办好中职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还是破解职教改革发展难题的关键[3]。区域内中职校的星级高低和布局更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星级评估实施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对中职校的投入不断加大。据统计,2008年至今,星级中职总计经费投入130多亿元,159所三星级以上学校中有70多所易地新建或改扩建,新建学校比例达44%。目前,全省三星级中职校校均占地面积约118.4亩,校均建筑面积约4.12万平方米;四星中职学校校均占地面积约275.4亩,校均建筑面积约9.64万平方米。校内外教学、实训设施在规模和装备水平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全省生均仪器设备值约7728元,校均图书馆纸质图书约12.2万册,办学条件比评估前有了根本性改善。

(二)星级评估使优质资源有效拓展,专业布局日益优化

截至目前,全省评估认定了159所三星级以上中职学校,约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75.3%。其中,三星级学校57所,四星级学校102所。三星级以上学校吸纳了全省约80%的中职在校生。2010年,教育部开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工作,江苏四星级中职校积极参与国家示范中职校遴选,目前全省有58所学校成为国家示范中职校建设单位,示范中职占全省职业学校的比例全国第一。在优质资源建设的同时,星级评估关注省域内专业的优化调整,引导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目前,全省专业分布地域特色明显:苏南地区国际化、现代化程度较高,大力发展电工电子、现代制造、汽车、物流等专业;苏中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着力加强电子、服装、建筑等专业;苏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化工、船舶等专业。

(三)星级评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效果明显

评估以来,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内涵建设的突破口,采取一系列举措,走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之路,在全省中职校中掀起省级示范专业、品牌特色专业的创建。至2013年,全省中职学校共有省级示范专业、品牌特色专业798个,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2375门,省级课改实验点211个。创建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92个。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也成为星级学校展示技术技能的舞台,星级中职共获得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943个,二等奖2795个,三等奖3946个。

(四)星级评估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师资水平持续提高

星级评估高度关注校企合作的模式、层次、内涵与成效,并在指标体系中予以明确,从而引导中职学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全省中职校的合作企业达6865家,企业冠名班906个,订单培养的在校学生有6.67万人;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3700多个。学校加大教师培训投入,鼓励、引导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核,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有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江苏省三星级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1.3%,四星级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3.8%。教师到企业锻炼促使其结合生产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技术合作。目前,全省中职校合作产学研项目733项,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方交流人数达5000人/年。

参考文献:

[1]平古石.以星级评估助推中职发展[J].江苏教育,2009(3):6-7.

[2]袁益民.教育评估改革:以学校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

[3]徐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2):11-13.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Its Effect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rst Round of Star Evaluation Practice

XU Xia, CHEN Zhao-la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4,China)

第1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项目化教学 财务管理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分解教学内容,提炼教学项目,再分解为具体任务,将每一个任务分解到具体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做成一个或若干个微课视频,制定配套的学习任务单供学生在课前学习微课视频时同时完成,在课前就较全面了解知识点。课堂中教师下发具体项目任务,由学生小组内协作完成,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体系结构的理论教学(汤俊海,2016),在“做中学”中掌握知识。完成项目任务后,由学生展示成果,经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的反思,从而完成对知识巩固,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只起到引导辅助作用。该模式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确保课堂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培养和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应用的必然性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着重培养运用综合财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学生容易因纯粹的理论教学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当前项目化教学模式已在一些院校中实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而言课程的容量很大,课堂中学生因缺少一定知识准备,对接收的学习任务无从下手,教师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样压缩了实践时间,课堂教学显得紧促,相关问题得不到充分的讨论,学生也没有时间消化、理解、思考,无法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翻转课堂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欧阳斌,2015)。结合了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进本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调研和对授课对象学情分析,对财务管理课程分成了认知财务管理、掌握财务管理基本技能、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收益分配方案设计及评价、财务预算管理、简单财务报告分析八个项目。将每个项目分解为可执行、易操作、具体的一级子任务,共分成了27个一级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又可细分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分解为对应的知识点。下面以筹资管理项目中计算资本成本这一任务为例,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具w实施应用。

(一)课前准备

1.明确学习任务,确定相应的知识点。根据计算资本成本这一任务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的教学子任务,分解每个任务,确定具体的知识点。详见表1。

2.设计并制作知识点微视频,上传教学平台。根据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每个微课大约5―10分钟,时间简短,表现形式力求丰富,能吸引学生。提前一次课将本节课程所需知识点视频上传到班级QQ、微信群等平台以供学生下载观看,针对本节四个一级子任务共制作了4个微课视频,分别涵盖完成四个一级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

3.设计并布置学习任务单。课前学生光看教学视频,容易造成只是简单观看视频,而缺少目的性,未能真正明确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同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单。所谓“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帮助学生在课前就知晓教学内容、目标、课堂学习形式,提前反映学习疑问和建议等情况的一种学习表单。

4.收集学习任务单,监督课前自主学习,收集存在的问题。在开课前2天,收集课前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情况,检测学习效果,注意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和建议,在课堂中重点解决。

(二)课中学习

课中,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组内讨论、合作探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层次,给与不同的指导,重视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行适时适当的考核评价,将知识内化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从而提高学生会学、会用的能力。具体课堂教学设计见表2。

(三)课后巩固提升

教师通过布置综合实训,让学生作为海尔公司的财务总监,以筹资 1 500万元为目标,完成筹资计划书,要求每种筹资方式都要涉及,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和巩固。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要点和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将综合实训项目等作业和其他补充资料放在交流平台上,以供学生课后使用,也可以随时在线答疑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学生的知识提高。

四、考核方式设计

引入了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考核,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完整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是考核的重点,但是最终的终结性考核对于检测教学质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最后确定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终结性考核通常采用期末考试方式,占总成绩的40%。

课前环节,通过考察学生学习任务单完成,平台中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来考核,这部分由教师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5%。课中环节,要实现主体多元化评价思想,反映学生综合训练的实际效果,开展多元化多主体教学评价方法,即个人和小组、学生与教师评价结合,由学生本人、同组成员、其他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分别占总成绩的5%、10%、10%、10%。学生自评是个人针对任务完成程中,对掌握知识的情况、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我评判。同组成员评分是为促进组内团结、充分合作、发挥团队整体作用,根据组内成员参与任务、发挥的作用、成果展示的效果等进行的评价。其他组成员评价,主要针对成果展示中演示者知识的讲解、语言表达、临场应变能力、整组在问题的补充等配合方面进行的评分,这个成绩对于同一组的成员来说是一样的,只有全组共同努力,全组取得高分,每个人才会有高分。在全学期的课程中,每组中每个成员至少要代表本组进行一次展示。教师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组内学习讨论中的个人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成果的展示等过程性考核。课后环节,主要是对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的给分,占20%,总分值分布如表3所示。

通过分析课中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分别制定学生自我评价表(组内成员评价表)和组间成员评价表。如表4、表5所示。

五、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给高职项目化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教学考核的评价方式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多的探索和总结,以在实践教学中能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汤俊梅.“翻转课堂”在高职项目化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6,(04):51-54.

[2]欧阳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124-126.

[3]夏贵华.探讨翻转课堂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5,(21):62-63.

[4]徐辉.翻转课堂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60-161+166.

[5]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