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07 21:06:23

连锁经营管理毕业论文

第1篇

我国连锁经营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给连锁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为中国社会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推动和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的步伐。2012年,当时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5万,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3万,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5%,并且还在以年35%的速度发展。

就天津市而言,截至到2012年底,天津市连锁企业已经发展到150多家,连锁经营型店铺近6000多个,连锁销售总额超过600亿元,占全天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35%,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力业态。大型综合超市经营面积大、商品品种繁多、价格低廉,已经变成各方面资金进入天津连锁型市场的首选业态,形成了连锁经营业的领导地位。根据调查分析得知,全天津共有建筑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经营情况形成一定规范的大型综合超市百余个。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我院开设六年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以说是非常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以往的企业调查中,很多连锁企业都对我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很高的期盼和渴望。

2 人才需求分析

参与调研的15家企业中,从事传统零售的企业有9家(包括便利店、超市、百货、大卖场),从事茶叶、电器等行业的有6家(包括茶叶、医药、电器、等)。

15家被调研企业中,拥有门店数量总数约为1000个,企业员工总数约为30000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员工约有100人,占总员工数的0.21%;本科学历员工约有2000人,占总员工数的4.46%;大专学历员工有5000人,占总员工数13.61%;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为20000多人,占总员工数81.72%。总体上代表天津连锁企业学历构成。

从天津市现有的连锁企业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同的岗位和层次的人才需求,这些连锁企业的岗位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中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绝对量较高,但是要求也很高,现有的毕业生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现成的人才又很难挖到,由于企业快速扩张的需要,普遍认为如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和发展速度要更快一点,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或其他途径的人员更快得到提拔和重用。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是现在最难直接得到的人员,所以企业更关心可能的后备人选的提拔,也就很注重基层人员的高素质和高能力。

通过对物美、人人乐、苏宁、津乐园等企业的走访,发现企业对高职高专连锁专业的毕业生的定位为基层管理人员。也就是毕业生基本上是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步提升为基层甚至是中层的管理人员,但也有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毕业后甚至是在顶岗实习中就被直接提拔为管理人员。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连锁企业对本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人才需求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区域管理人员、门店管理人员和总部管理人员。区域管理人员的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地区督导、区域营运主管、区域人力资源主管、区域开拓人员;门店管理人员的人才需求主要有:柜组长、门店部门主管、店长助理、店长;总部管理人员主要缺乏营运部门主管、品类主管、采购主管、网店开拓主管、以及特许经营部主管等岗位人才。

3 岗位能力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连锁企业对现有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结构、质量的要求各不相同,要求较高的,可能即便是连锁专业的学生也很难企及,要求低的岗位,似乎不是连锁经营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胜任。但总体说来,基本上包括学历层次、基本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核心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学历方面,连锁经营企业的中高层职位要求大专以上的学历,在天津市连锁企业高端人才相对缺乏的现实状况下,多数企业变得更加务实,除了个别知名的大企业的高端职位外,企业的基层岗位,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岗位们都以能力而非以学历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基本素质上,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素质表示认可,但认为需要提高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由于是对连锁经营的专业进行的调查,因此,企业认为既然是专门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则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核心职业技能这三个方面,应该也确实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求的更多,期望也更高,多数企业希望在就业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应该对其将要从事的行业有特别的准备,比如零售业会希望学生在商品管理和门店运营方面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综合分析所调研各连锁企业中对各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应该具备包括知识结构特征、综合能力特征和性格特征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4 调研结论

第2篇

(一)调查目的。高职教育中,市场对高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了解连锁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改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办出专业特色,进一步拓宽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在今年的暑假中,我院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连锁零售业以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面谈的方式进行,辅之以问卷调研;重点调研的企业有人人乐超市、永辉超市、金夫人婚纱、新世纪百货、桐君阁大药房等企业。其次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

(三)调查方案设计。本次调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进行,主要涵括对连锁企业的调研和对毕业生的调查。其中对连锁企业的调研内容分以下4个方面:1.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情况;2. 企业对高职类连锁经营管理类人的态度、知识与能力的现实感受;3. 企业对高职类连锁经营管理类人的培养要求;4.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看法。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重庆近年来零售业发展迅速,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9.79亿元,增长7.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2013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87.05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4.72亿元,增长14.8%;按行业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44.19亿元,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7.57亿元,增长11.2%。

在本次调研中发现重庆连锁企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连锁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重庆市的连锁经营步入快速成长期,连锁经营的品牌效应和规模优势得到进一步显现,连锁经营模式越来越受商家推崇和消费者欢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超市、便利、快餐作为主要业态形式,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以超市作为主要的业态形式,并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目前在重庆市连锁商业零售企业中,近80%为超市和专业店,另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专卖店。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以居民生活必需品为主要经营商品,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可靠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吸引消费者,成为居民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并日益深入百姓生活。

3、各种业态齐头并进,专业店、超级市场仍是连锁市场主体。重庆大型超市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0%左右,并迅速向区县蔓延,新增店铺数量也直线上升。大型超市作为零售业主流,成为最具活力的业态之一。2012年底,批零连锁企业所属门店最多的仍是专业店,其次是超级市场门店。

(二)连锁企业人才构成

本次调查中,我们专门选择了三种不同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连锁超市做了深入调查,调查显示:1、连锁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并非依赖于学历;2连锁企业对人才需求在学历上呈金字塔分布;2、连锁企业对对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有很大的潜力。

(三)企业对连锁人才的评价

1、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企业选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时,不仅仅注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是否了解。出于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的需要,众多外资连锁企业均要求这些人员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能够使用外语与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

2、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技术参与连锁企业的信息沟通在企业看来也很重要,现在上规模的连锁企业在总部和各门店间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职工在与个别各部门间很大程度上通过信息化沟通,因此企业对高素质员工均有信息化操作的要求。

3、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人员的要求仅仅能销售产品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企业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沟通、开拓、商务谈判、把握商机等能力,有的企业还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

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调查中,企业都谈到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毕业生离职带走并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使他们对这方面特别看重。

(四)企业对连锁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本次调查中,绝大部分连锁企业认为:连锁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门店管理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及营销策划能力显得最为重要。对目前的课程开设方面,凡与连锁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课程都被相关专家认为重要或认可。

三、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主要面向商业连锁,兼顾行业连锁。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商贸系专业来说,在行业连锁方面,商贸系并没有相关专业优势:如医药类连锁需要专业医学知识,电器类连锁需要相关电器类知识。为发挥商贸专业优势,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一步明确定位于培养商业连锁类人才,着重于从商业思维和商业管理技能角度培养商业连锁的商业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从调研情况看,连锁企业所引进的人才不愿寻求硕士学历以上人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连锁企业家认为学历高的人才爱跳槽,很难长期为本企业服务。因此,我们建议在本校的教学与管理中,应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为主要内容。

(三)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工作能力训练。从本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是否在学校期间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的经验,是否在假期与节假日有企业实习、实训、兼职的经历对就业来讲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许多连锁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连锁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极大的阻碍了连锁企业的发展,因此,预计在今后几年内,具有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能做会说擅长沟通协调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求职前景会比较好。

第3篇

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是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必备条件。能力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是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分为关键能力及核心能力。

(一)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关键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即指能够自我约束自己,科学地安排时间,排除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干扰。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较为丰裕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相对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砺,加上当前处于信息爆发的时代,游戏、影视、网络交流等各种休闲娱乐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容易对学生产生种种诱惑,导致其大学生活的不规律化和偏向娱乐化,对很多注意力不能专注的学生来说,用在学习和自我成长上的时间精力将会减少,此时,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将会很重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这一点较为容易实现,许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本身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有的甚至在自我放纵与自我管理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自律氛围,用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促使其进行自我管理;再次,适当的制定一定的纪律要求,教辅人员对学生进行适度管理,通过外部力量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最后,通过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发现学习中隐含的乐趣不亚于游戏中的乐趣,学习、实践活动后的满足感、充实感更是娱乐活动所无法带来的,自然会把注意力转向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2.沟通能力

沟通即指能够与同事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主要不是从课程设计上体现,而是在课程教授过程与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完成的。首先,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教学团队在组织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技巧时,采用了把学生引入课堂与实践教学中进行互动的思想。在大部分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需要调研和分析研究的课题和项目作业,并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展开直接讨论,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通过组织大量的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依托专业成立的连锁经营研究社团是校内规模最大、活动最为频繁的学生组织之一。通过团队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行业企业后,在专业岗位上发挥作用、处理专业事务所必需的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有别于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基本素质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基本素养要求,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职场的通用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能力则专注于学生在本专业工作中所涉之基本专业能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包以下七项。

1.运营管理能力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是对连锁企业从商品选择进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以商品销售为出发点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能力是连锁从业人员的基本管理能力,统领其他各职业能力,体现学生对连锁企业部门管理的综合认识水平。

2.商品管理能力

商品管理就是从分析商品组合、商品采购开始,对商品进行储存、配送、促销、定价、陈列、销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管理工作的总称。商品管理业务是连锁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3.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是指能够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收集、分析企业经营信息和商品销售信息的能力。现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系统发展起来的,企业日常运营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媒介,通过大量信息传播、沟通和分析管理完成,信息管理能力是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

4.供应商管理能力

供应商管理能力是指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管理人员对供应商供货质量、供货服务、促销配合、物流配合的组织管理能力。供应商管理是连锁企业重要的管理职能,有效的供应商管理能够保证连锁企业的商品质量、供货配合度、促销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成本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5.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管理能力是指对连锁企业配送系统进行规划、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能力。配送系统是现代连锁经营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是连锁企业商品管理的后勤系统,决定连锁企业商品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可得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能力是连锁企业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

6.选址开发能力

选址开发能力是指连锁企业在拓展过程中,制定拓展计划,进行市场调研,确定门店选址,开发新店的组织、实施、控制能力。选址开发能力要求对市场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进行市场调研,对商圈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较深的把握,该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7.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利用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经营和销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商品销售的规律,并与市场反应相联系,为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提出切实可靠的建议,改善营运效率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连锁企业的第一次推动改变了连锁企业的运营架构和模式,第二次推动则让连锁企业能够运用系统数据分析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学生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这一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就使其能更深入其职业领域。

二、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要形成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体系,需要相应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包括两个层次:管理类人才通用知识体系和连锁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需要一般管理类专业人才通用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管理、经济、法律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一类知识由管理类核心课程传授,具体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分别对应上文列出的七大核心能力,具体知识包括对连锁经营原理的认识、营运管理的知识、商品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的知识、拓展规划、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知识,完成这一知识体系构建所需的课程有《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运营管理》、《品类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原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为了实现对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四年的教学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实施路径,并拟从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予以实施。

(一)课程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基于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可以设计出该专业人才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实现该知识体系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如前所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通用类核心课程和连锁经营方向的核心课程。实现该理论课程教学体系遵循应以下路径。

1.以基础课程为起点

本科基础课程包括了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该类课程具有如下特征:首先,基础课程承接学生大学之前所学课程体系与内容,易为学生接受与理解;其次,课程内容具有对学生最基本世界观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再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身体、学识、修养等方面最基本的素质;最后,基础课程是其后大学课程的学习基础,以数学为例,高等数学、概率论等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品类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深入到一定层次后的必备数学工具。

2.以专业通识课为平台

会计学基础、经济学概论和商业伦理学构成了专业通识课。该类课程构筑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平台,几乎所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都以这几门课程为平台构建。该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确保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理解各类知识,也为学生将来就业面的拓宽打下基础。

3.以专业核心课为基础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核心课则是指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连锁经营原理、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连锁企业规划与布局、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特许经营管理、品类管理等课程的集合。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专业领域,在专业通识课基础上设置,课程目的在于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容量,提高专业素质。专业核心课的合理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专业领域认识的全面性。

4.以专业选修课程为深入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商业基础类、商业管理类和信息管理类。其中商业基础类包括流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博弈论、商业文化史等;商业管理类课程可以有商务谈判、ProjectManagement、市场调查与预测、创业学、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管理类有网络营销、商业数据分析、商务网站规划与管理、信息检索等。专业选修课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

5.以公共选修课程为拓展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内容设定较为自由,既可为各专业的专业知识,也可为各类文学、艺术鉴赏等,与学生本身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开设的目的不在于提升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技能,而是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拓展学生专业以外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路径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为了形成一个连续的、多角度的、由浅入深的系统化的实践体系,拟根据以下路径实现。

1.以低年级的社会认识实践为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从新生入学时开始。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面向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在一、二年级,通过安排社会认识实习(或实践),同时配有专业导入课程,让新生初步了解整个行业的分工体系和布局及专业特点,以培养专业的基本认知。这一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专业概念,获得对所学专业皮毛性的感性认识。采取的具体方式主要是设置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或社会调查活动,到多个企业“走马看花”。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报告和感想等形式来完成。

2.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主体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课程的合理开设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课程的实验或实践主要是突出理解和运用某门课程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设置的案例分析或策划报告,这类课程可请有经验的企业界人士提供案例资料或亲自进行讲解和评点;另一类是专业课程的课内实验,如流通大师实验、选址模拟实验、品类管理实验、门店运营模拟实验等,此类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对应的实验室完成。对学生的测评主要是实验报告。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丰富的公共实验教学为拓展

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培养计划中,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有普适性公共实验,学生可以选修除本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的实验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营销沙盘模拟、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分析等等,主要利用业余时间上课。这些课程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无法开设,但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了解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情况,提高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作用。

4.以高年级的专业实习为深化

尽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已建立和掌握,但为了培养全面性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还需要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大多数学生不能把这些分散的知识连贯起来,特别是运用现代连锁经营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来完成连锁企业实际过程的能力还有相当的欠缺。为此,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十分必要。这种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专业于2008年起对“专业实习”开始实行综合性实践训练。其做法是专业负责人统一联系有需求的企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企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一定的轮岗,通过不同环节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要求,而且对所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许多学生还提出了一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实践中学生感到收获很大,企业得到了有效的营销支持,教师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教学素材。这类实习是以多门专业课程整合为前提,以教师跟踪辅导为手段,以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为依托和纽带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5.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为提升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环节是学生对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实践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再学习和再认识的过程。这一阶段,专业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如果教师指导得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将上一个台阶,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一环节的相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从毕业论文选题开始,就要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来展开,既包括企业当前的热点领域问题,又包括专业的前沿问题,从而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导向。其次是关于过程的控制。通过指导纪录的填写和期中检查汇报实现过程控制是一种有效监控的做法,关键是让这一环节落到实处。最后是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前通过答辩资格的审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6.以学生的科研活动为延伸

第4篇

论文题目: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分析及改进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一)立题意义及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本题研究的意义

家电连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业态,其连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细分,经营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丰富的家电产品、低廉的价格以及独特的购物环境,使其发展极为迅速。以国美、苏宁、五星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业态,成为家电业价值链中最强势的一方。家电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致使家电连锁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送在其规模扩大的脚步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今配送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配送这一环节[1]。然而在物流配送这一大的系统中城市配送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是家电连锁企业配送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2]。

目前,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自营的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模式[3]。其上述四种物流配送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劣,本题在我国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上选取国内主要的两个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对其各自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经过价格这一战之后,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关注在城市配送作用日益显著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城市配送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城市配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改进的对策[4]。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分析

在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方面在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会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其主要的城市配送的模式,而且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会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类对其各个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例如耿松涛等学者将城市配送的模式分为四块: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自营)的配送模式,指出目前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多采用以自建为主的城市配送的发展战略[5]。王宝琴、吴清一等学者从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特点及发展的趋势开始研究,指出这些特点在某一方面决定了城市配送模式的建立,配送的范围,配送的效率等。因此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是靠近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家电连锁企业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不是简单的运输[6]。

2.1.2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迅猛到来,城市配送,它不仅是第三方物流的灵魂,而且一跃而成为城市现代商业发展的灵魂[4]。城市配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何海军、王先庆,等学者指出的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体制上的障碍,城市配送是连接商业与消费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城市经济活动中最复杂的特殊组织部分,因此,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4][13]。由于缺少总体协调,各部门都从,自身角度出台相关规定,难免导致政策冲突或矛盾。这种体制上的障碍,已经严重阻碍着配送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配送的最大难题之一。二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政策障碍,由于城市配送是一个新兴行业,许多问题才刚刚开始引起决策层的关注[6],因此,城市配送发展政策滞后难以避免。四是,规划上的障碍,正是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导致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缺少基本的道路和空间保障[8]。配送同交通原本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然而,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配送企业的一大瓶颈,城市通行限制是行业面对的一大困境[7]。

高亚凡学者还指出家电连锁企业自身原因牵绊着城市配送,比如配送中心选址和建设规模,配送中心外部、内部建设规划问题,物流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采购入库、订单处理、拣货与复核、发货配送等效率不高。、季节性差异及假日经济需求剧增和物流配送及时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7]。

2.1.3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事实上,家电连锁企业早已意识到“成功来自背后的力量”。我国家电连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家电连锁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更多高质量、优服务的产品,优化利润模式[3]。

王微、陈伟等学者的建议是让共同配送成为城市配送的主旋律,开辟城市配送绿色通道[12][14]。主要思路是: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物流需求的货主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丁立言、何海军等学者则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一是,以点突破.通过示范效应完善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配送体系[4]。二是,构建新的合作模式.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在配送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延伸。三是,创新城市配送企业的赢利模式,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10]。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五是,继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11]。学者王晓东的观点包括促进观念的转变,进行政策调整,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等。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配送及城市配送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城市配送体系。

国外的学术界对城市配送方面的探索和应用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斯伯伦萨提出了城市配送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还有国外的学者对于政府对城市配送发展的作用方面的作出研究,澳大利亚专家说:“城市配送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在城市范围内考虑交通环境、交通拥挤、交通安全和能源节约的前提下,依靠先进信息系统支持、对配送活动实施优化的过程。[13]”城市配送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有效整合资源。

除了以上国外学术界关于城市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城市配送的发展环境,主要是人才的使用制度,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研究家电连锁企业跨区域配送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研究关于城市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四是,研究城市配送体系及其路线的优化[15]。五是,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参与对城市配送发展的影响。

3、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论是专家人士还是学术界的学者对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体制障碍、城市规划中缺少城市配送规划、政策滞后、管理落后等已经严重制约城市配送发展,还有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上如何施行共同配送[4]。特别是和西方的各国的城市配送相比之下,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方面起步晚,经验和对策尚有不足。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城市配送也成为一个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潜,孙毅.城市物流配送模型及优化调度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6,(10):61-63.

[2]宋建梅.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J].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0,(23):46-47.

[3]牛芳兵.浅析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5):19-22.

[4]何海军.当前莪国城市配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2005,(10):447.

[5]耿松涛.中国连锁超市物流的现状及其模式的分析[J].物流技术,2004,(5):32-41.

[6]吴玉堂.连锁超市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社科论坛,2008,(7):111-112.

[7]高亚凡.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企业研究,2010,(12):31-35.

[8]刘培军.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城市配送[J].物流时代,2003,(6):52-53

[9]李钢,刘凯.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24-26.

[10]张念.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3,(6):52-53.

[11]金桂生.葛锋.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5):45-46.

[12]陈伟.中外购物网站配送模式比较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65.

[13]王先庆.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2,(10):15-17.

[14]王微,物流与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沈阳大学学报,2007,(4):50-51.

[15]王劲鸿.蚁群算法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博览,2011(10):303.

(二)本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研究的内容

本文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分析及改进的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阐述:

首先,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对四个模式(自营、第三方、共同化、供应商,这四种配送模式)进行解剖,指出其每个模式的运营方式,从而归纳出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2、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一)研究方法

在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资料采用文献检索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及网络广泛查阅本课题相关资料进行归结整理;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用理论演绎研究;在城市配送的优化方案上归纳对比分析法,根据西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比分析并进行总结,提出我国的连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送模式。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

2、理解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分类,在把握资料的大局后拟订题目,写出提纲;

3、研读学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的不足,系统归纳,具体分析。

4、根据归纳的结果,查阅实例,对论点做进一步补充。

5、总结全文,并作一定的修改润色,最后定稿。

(三)预期目的

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个参考。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20XX年8月份至9月份):论文定题,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XX年9月份至10月份):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论证;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份至20XX年2月):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

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调研

一、调查基本信息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

调查时间:2013年8月8日―8月25日

调查地点:LZ人才市场

(二)调查方式、对象及范围

本次调查活动是利用2013年毕业生就业高峰,企业用人的高峰期,主要选取LZ人才市场管理者、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并在填写问卷的同时对调查者进行了现场实际访谈。共发放调研问卷 100份,回收率 70%。调查内容以问卷问题的形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

1.连锁企业岗位构成与需求

连锁企业岗位构成相对标准和统一,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岗位人员编制数量上。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壮大,对于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爆炸式增长,企业普遍反映在发展过程中人才招聘难,需求量大,储备量大,归纳起来呈现如下特点:

(1)按层级分,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最为缺乏,成为扩张的主要障碍,也是企业进行人才储备的主要方向。80%以上的企业表示有“招聘难”的现象,每月在人才市场出现的频率大于两次的占76%,门店醒目处贴有招聘广告的企业占70%以上。

(2)店长、总监等高层管理人员成为最稀缺、最抢手资源。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培养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再加上不可或缺,随着零售连锁企业不断地开店扩张,企业之间相互“挖角”现象时有发生。调查显示,有80%的企业曾经有过“挖角”行为。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学历需求情况

调查发现,连锁企业各岗位目前的学历结构为:一线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不到15%,管理层如课长、主管等岗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0%以上。在回答“储备管理人员”所需要的学历要求中,大专及以上占80%,硕士占10%,其他占10%,对于一线服务类员工招聘时大部分没有学历要求。

3.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素质要求。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被访者选择最看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百分比高低,可以确定哪些素质是他们最看重的。其中,吃苦耐劳(100%)与专业技术(100%)名列榜首,成为第一梯度;主动性(83.2%)和热情(80.5%)成为第二梯度;实干精神(60.6%)、服务意识(59.8%)、职业道德(57%)这几种素质要求就形成第三梯度。从专家咨询意见来看,对大学生从事零售连锁业素质要求提得最多的也是“良好的心态”“吃苦耐劳”“主动性”等几项,与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二)市场营销专业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大多集中于营销员、推销员、营业员,营销策划、物流管理、销售主管、部门经理、公关等岗位也有一定的分布。其中:推销员、业务员或营销员是最主要的岗位。

2.对应的职业岗位在相关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市场营销专业的服务行业众多,毕业生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饮食服务业需要众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农业、养殖业、信息产业等都需要营销人才。其中,工业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需求所占比重最大,分别占31%和33%(如表二所示)。

3.不同行业中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及要求

根据多数企业所提录用营销人员的基本条件,除年龄条件在高职教育中不需考虑外,按照程度排序,可用下图显示。由此可见,企业所需的营销人才,综合能力成为首要条件,诚信力、进取精神、实践力是重要标志。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下:

(1)政治思想素质方面。思想品德好,诚信守纪,爱岗敬业,学会做人,易与人相处,协调能力强,安心在企业一线工作,不断进取。

(2)专业素质方面。掌握现代营销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熟悉市场发展的态势,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强,较好的写作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

(3)身心素质方面。健康的体魄,能承受一定的劳动强度;心理素质良好,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强,意志坚定,充满自信心。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获悉,大多数企业都很注重营销人员的招聘,认为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不同的行业,市场营销类的职位也是招聘的热门,可以说现在的市场营销专业类的职位是最供不应求的,但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做营销,而非本专业的学生也不一定不能做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尤其是现在的企业最注重的是营销实践性,而非理论性,当然理论知识是万万不能缺少的,因为在以后的发展中,理论知识不扎实,有可能成为职场生涯的瓶颈。还有,许多企业在招聘销售人员和营销人员时,并不限制专业和学历,看重的是招聘对象的销售业绩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谈起底薪大多数的企业往往 1200 至 1500 之间,最终的报酬多少主要是取决于业绩提成。

问卷和现场访问过后,通过仔细地看招聘简章和现场咨询,还有以下几点发现:

1.就目前就业市场看,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业务人员、营销人员等需求较大,即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较好。

2.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广,适合的工作较多,除实物营销以外,还有网络营销,对大学生的网络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3.虽各公司对业务人员,销售人员等需求较多,但对学历的要求较低,一般在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即可。

4.相对于学历,公司更多的看重营销人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5.在应聘人员中,公司对业务人员,营销人员的入门要求低。更多的是,需要有责任心,肯吃苦耐劳的人员。

6.营销人员、业务人员等在工资方面中,一般为基本工资加提成。基本工资较低,一般提成较高,而提成则来源于个人业绩。

三、建议和措施

(一)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

本次调研发现,随着零售连锁业的不断发展,连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储备性需求非常大。另外,零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线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没有优势。所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应多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把人才培养职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类岗位及岗位群。

(二)市场营销专业:

1.在掌握管理学、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一点需要重点强调,也就是说,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寒暑假期间尽量能够在一些企业实习。

第6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实训基地

近几年,连锁零售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在连锁企业方兴未艾的快速发展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人才总量的匮乏,结构的失衡,素质的偏低,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外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教学,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我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实训课教学改革作了一些探讨。

一、编写特色鲜明的实训教材,增加实训课时

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以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需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看重理论的应用,而不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由于客观原因,有关连锁经营实训的教学内容仍存在不少空白,客观上要求我们去完善和创新。要实现学生的就业素质与企业零脱节,就要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企业运作流程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教学的学时数,加大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实习,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管理门店。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比例一般在1∶2或更大,增加实训课时,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中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要培养大批懂经济管理、懂市场运营、懂电子商务技能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造就一批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改革传统教学中那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学校同合作企业双方互派师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教育项目,形成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校方选择责任心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进行课堂内的教学,企业方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从基层到管理岗位经历的实际操作专家进行课堂外的教学。在课堂延伸到门店,门店与课堂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师资的最大优化组合。企业方接受校方师资的挂职锻炼,给空有理论的学校教师提供参与实战的机会。比如,挂职连锁企业中心店的店长,在参与巡店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并锻炼管理的才能;同时,学校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职前、职后的培训,努力使自己向“双师型”教师靠近。

三、营造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

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校内实训主要是筹建校内超市。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训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校内超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首先,针对超市经营的特色,对超市的具体岗位进行划分,将实习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校内可以通过设备的布局、环境的布置、体现企业精神的口号张贴、学生着装的统一、企业规范的引入、劳动纪律的执行等,让学生在一个与企业基本一致的仿真环境中实训,培养学生职业人的意识。

其次,要求学生把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选择的进行组合,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来。例如,可以利用特殊的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圣诞节、元旦等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学商店的实际情况,设计促销方案和营销策划活动。

最后,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连锁经营企业制胜的法宝。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加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标准、理解标准、执行标准,培养他们规范操作的意识,加强其在连锁经营企业从业的统一性、协调性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四、重视校外实训教学与实战相结合

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学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所谓的校外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联合,把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将教学的实习环节延伸到企业中去,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技术力量和文化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克服了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提高了办学效益。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到合作企业分阶段实训时,就要将课堂教学直接引入门店。根据教学内容和技能层级的要求,第一阶段为认识和基本技能的实习阶段,学生主要是对连锁经营企业的一个认知和对连锁经营的整个运作流程的了解;第二个阶段为综合实训阶段,学生到合作企业按照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的层级要求对应岗位实习;第三阶段为顶岗实训阶段,学生以员工的身份顶岗进入合作企业,为以后的就业作准备。这样一来,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在实训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新问题、新形势,使得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的修订完善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目标一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和培养管理人才的步伐一致;校内校外实训课教学要和当前社会需求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倩.“校企双向介入”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探析[J].经济师,

2008(5).

第7篇

摘 要:随着连锁行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连锁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人才荒”,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为连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补充,但这些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企业、社会培养出更多更符合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

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做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迅速成为目前世界上商业流通领域内最流行、最有效率的商业形式之一。中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1984年深圳百佳超市的成立,成为了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连锁超市成立;1990年广东东莞糖酒公司创办的美佳连锁超级市场的成立,是大陆首家国有连锁超市。虽然我国的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目前我国拥有5000多家连锁体系,连锁经营体系总量占据世界第一,连锁店的需求每年以接近30%的速度递增。与连锁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按保守推算,目前来说,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至少缺口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补充。

作为连锁经营行业的管理型人才,其培养就不能像普通的营业员、仓管员那样,而是要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它是人们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基础能力、从业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工作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更好地就业服务。因此,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对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影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们都知道目前连锁行业的人才缺口巨大,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连锁专业人才,但是,通过走访企业后我们发现,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后才真正建立起教学课程体系,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很多学校的分析都不够透彻,目前大多数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偏向物流管理或营销管理,未能真正体现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很多学校来说,都是新开设的专业,因此,学校对该专业的关注度不够,给予的资金支持不够。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挂靠在工商企业管理或物流管理专业下,作为一个方向开设,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实训设备。而且现在社会上销售的有关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教学软件很少,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生产,导致可选择、可使用的软件也少,这就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师资队伍缺乏,特别是一体化教师缺乏,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都不是真正的连锁专业毕业的,都是跟连锁相关的管理或营销专业毕业,对连锁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且很多教师自身缺乏企业经验,影响了实践课程的教学,谈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未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很多连锁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不给学生转岗学习,不给太多的培训,导致学生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后都不愿意再留在企业,长效机制不明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一般高职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大三期间要完成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职业实践能力。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不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行工作轮换,学生无法将书本中的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长期从事专业技能单一的工作,对实习产生厌烦、枯燥心理,实习结束后不愿加入实习单位就业,导致合作企业人才流失,本来的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变成了“三输”。

5.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在较优越的物质生活下,他们比较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大多数都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且这些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对这种角色的转变还未能接受,导致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不符,顾客观念、安全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等,致使企业认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高,不愿意接受这些学生。

二、培养和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以上分析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地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产生阻碍或影响,通过多年的高职学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大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任何一个专业的发展,首先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则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2012 年6 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这几个词,明确强调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模式,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改革目前的每学年两个学期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构建弹性学期制,即结合连锁企业周期性、季节性强的特点,企业忙时让学生去企业参与实习实践,企业闲时学生回到学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行这种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一体化素质教师队伍。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渡,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渡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就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专业教师长期稳定地对接一家合作企业,通过参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不断锻炼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围绕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建立“校企互聘”师资共享机制,实现校企师资共享,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经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一线专家走进课堂,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或者以讲座形式传递行业最新讯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变期末的一次性考核为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同时在校期间要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加大实践教学和改革的力度,增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都是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方式,到期末了,老师给复习提纲,然后学生按照复习提纲背几天,就可以考试合格,平时去不去上课都没有关系,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一次性考核变为过程性考核,同时加大实践考核力度。比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一门课程是《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我们根据连锁商业企业门店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门店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线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九个项目,分别是:卖场布局、商品陈列、理货作业、收银作业、进存货与盘点作业、促销管理、盘点防损、顾客投诉处理、店长作业等。上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店长和若干店员,选择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模拟该门店的运营与管理,每个项目都进行小组考核,记录考核分数。同时安排学生到校内8字连锁便利店进行顶岗实践,看哪个小组经营期间便利店销售情况最好,也作为一次考核,记录考核分数。最后将这几次考核分数结合平时考勤和表现评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这种综合的考核评定方式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

4.加强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共同做好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综合反映,顶岗实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企业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对每个学生完成的实习表现、工作业绩、劳动纪律和工作态度等,分项目以评价表的方式作出过程评价;学校根据企业给出的评价结果,结合学生撰写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结,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了解,综合评定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以此证明学生顶岗实习的经历和综合职业能力水平。

5.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由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并且缺少社会经验,刚开始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如纪律意识缺乏,质量观念淡薄,顾客观念、安全观念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等,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融入企业文化之中,被企业淘汰。因此,我们应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连锁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社会对连锁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贺翔.从职业能力培养定位探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J].科教导刊,2010(5):68-69

[2]陈中耀,杨翠.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学园,2012(1):47-48

[3]刘必千,曹林峰.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08(9):46-48

[4]穆阿娟.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2(2):153-154

[5]蔡中焕,朱彗敏,王蓉.连锁零售企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8):127-131

[6]陈兰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11

[7]鲍玉鑫.高职连锁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探讨[J].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11(2):73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教学

200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6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于2006年11月5日在上海开幕,此次开幕的论坛主题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方向努力。要建设好学习型社会必须要有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学习型社会的实施途径就是各种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军队、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等。探讨学习型组织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133229.COM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这当中也涉及到了管理学当中团队建设的理论,团队管理的观点认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学习型组织实质上就是一个有着共同愿景的团队,进行共同学习,形成系统性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二、在高职院校连锁专业教学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原因

纵观现有的高职院校连锁专业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高职院校连锁专业教学中知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硕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博士生毕业四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大学院校所订的教材在编制与出版的过程中,信息已经不知不觉地更新了。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材和课程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规范中。一些教师反映现有的专业教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可选择的空间较小;二是教材本身的编写质量不高;三是教材的编写不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连锁专业教学中技能教育上和社会实践的距离

高职院校多由最初的中专改制而成,学校名称变了,生源提高了。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是延续中专的教学模式,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够。虽然高职院校相当重视学生职业技能证的考试,定期安排学生实训,但课程教学设计上还欠缺系统性。再加上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连锁专业师资呈现年龄上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是以前中专院校的资深讲师,在教学模式上受限于以前的经验;另一部分讲师呈年轻化,大多是毕业不久的新生力军,有活力,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但因为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足,驾驭高职学生技能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高职院校连锁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目前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人员。虽然全国已有136所高校开办连锁、特许经营管理专业,但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低,不能很好地解决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是一线服务员或基层管理者(如小店店长、大店的组长),而且高职院校学生起点比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很多连锁超市、连锁企业来学校招聘,但由于起点比较低,大多要从前台收银员或服务员做起,这些与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预期值不同,因此出现了连锁企业招不到人,而连锁专业的学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尴尬局面。

针对以上现状,在教学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就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新思路。学习型组织的要素是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团队学习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老师指导的团队学习能让学生不仅仅依赖于课堂上的时间,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团队任务及时了解当下的经济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共同愿景能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定位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以成为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人员为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后从基层做起是,缓解连锁企业用人荒和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局面。

三、怎样在课堂上建立学习型组织

在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教学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课堂,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一)建立共同愿景,凝聚小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

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无法替代的愿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能有一个富有前瞻性的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人都共同认可和追求的景象,即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对学习小组要建立共同愿景,那就是成为中国未来连锁行业的中坚力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以这个目标为导向,去完成老师安排的模块任务。在面对就业的时候也能少一些迷茫。

(二)教学内容上进行模块推进,提高学生“团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组织的理论中提倡的是团队的主动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过程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和终身学习。过去,我们是把两堂课、三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安排教学程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现在,我们进行“模块”推进,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分成几个模块,让学生在一接触课程时就对本学期要完成的具体模块任务有基本认识,在教具体的模块前将具体任务布置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思考和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将模块和教学内容结合,让小组成员代表小组阐述本组的观点,老师做总结,把“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变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三)模拟企业竞争,在学习上实现“自我超越”

在模块任务的设置中,每个学习小组模拟代表不同的连锁企业,在学期教学中,各小组对自己所代表的连锁企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模块任务中,要联系课堂的理论知识,创新性思考问题,知己知彼,对其他小组模拟代表的企业也要了解,这样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对于相关的连锁企业都有了系统的认识,对于连锁企业现在面对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走向都有自己的认识。改善“静态、局部思考”的心智模式,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四)拓展团队学习的领域,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现在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主要依赖于课堂,课堂之外师生的交流并不多。为了拓展团队学习的领域,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团体成员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这种人际联系促进了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通过充分的对话和共同的探索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另一方面,共同体又通过系统的组织结构,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问题,并借助公共知识解决个人困境,这就构成了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不难看出,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育技术专家罗杰斯·沙昂克也指出:“未来的教育应是在线式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因此,我们要把课堂教学引伸到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网络世界,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让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增长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

(五)建立考核制度,完善学习型组织

在教学中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模块教学的任务,这就难免造成一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依靠少部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游离于学习型小组之外。对此,要形成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每个小组成员在模块任务中都要有自己的角色,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小组的成员都要有发言的机会,并且在完成模块的过程中要有总结的表格,说明本组成员在完成模块的过程中各自的任务和收获。在学期末要评出优秀的学习型小组和优秀的个人。

大学教育应该怎样与时俱进,一直是我们讨论的问题,我们面对的现状是在课堂上以教材的理论为主,学生内心向往的又是希望更多的和实践接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教学模式就能将两者完美的结合。依托教材的理论,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当今社会相关行业信息,每个小组代表不同企业,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位同学会对班级所有小组代表的连锁企业有充分的认识,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每个小组对相对应的企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形成论文,这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课程就能建立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第9篇

关键词: 慕课 连锁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发展迅速,从国外到国内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国内外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其中。慕课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渗透,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而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组织讨论、解答学生问题和引导学生知识运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随着连锁经营企业的不断扩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相应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质量也日趋提高。因此,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初级技能型人才,学生主要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及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成为胜任连锁商业企业销售作业、营销策划、运营管理、店长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学、连锁经营管理概论等理论课程,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就是由教师讲授原理理论,学生缺乏实践,难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连锁门店运营与管理、连锁企业物流与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将学生设置成连锁经营企业中的服务员、理货员、物流配送员的角色,这样的课程定位与学生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偏差,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发挥自身的价值。

2.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从实际情况看,该专业大部分教师为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在连锁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少之又少。虽然目前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引进兼职教师的模式让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教学,但这样的兼职课程只占专业课程的一小部分,与现实需求相比远远不够。

3.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连锁专业课程的评价仅限于课程理论考核,对学生的实践质量评价方面缺少过程性、完整性的评价体系,进而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评定,教师实践教学自由、教学内容随意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慕课环境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1.优化课程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侧重涉及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多开设与目前互联网连锁经营企业平台相关的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并积极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另外,将慕课平台资源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调整课程体系。慕课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类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管理沟通、“互联网+”管理学等,这些课程都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向网络名师学习,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学到管理心理学、劳动法等课程,更好地提升综合知识水平。

2.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让连锁企业的兼职教师或专业人才参与到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实际工作中的管理过程或管理经验通过案例的形式制作成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中的真实情况,进一步提升实践管理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加强与企业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参考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延伸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慕课平台提供了过程性考核的依据,如学生平台学习的参与度、互动讨论的积极性等。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质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结合慕课学习平台,让连锁企业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符合连锁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业现代化,2015(26):11.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连锁经营是近代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下,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流通业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产生于美国,但由于它一不受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二不受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的限制,三不受行业、零售业态的限制,所以很快传遍了世界,在一切具备条件的地方和领域都产生了连锁经营。

一、连锁企业人才需求与培养开发现状

2010 年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43%,中专占比19%,大专占了21%,本科5%,这组数据中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集中于企业一线,而企业的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才的构成则更多的来源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又以大专/高职学历占比最高,作为高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主体的高职成为向连锁企业提供人才的主要力量。

目前,安徽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这样一来,该专业高等学历的毕业生数量就相对稀少;而连锁企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高层次、高学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样的环境背景给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连锁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衔接有空隙。通过对相关企业的数据调查,我们发现一方面企业对高职院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安排等一些列实现企业岗位能力培养环节的认可度并不高;另一方面连锁企业对相关教育与培训的关注较少。虽然相当一部分企业每年愿意通过校园招宣讲会招纳该专业储备干部,但与高职院校从真正意义上共同合作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企业却很少。这种企业对连锁人才培养的要求与高职院校培养方式之间比较明显的差异,必须通过加强校企深度衔接来弥补。

2.继续将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感觉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在实训授课方面仍有欠缺。此外,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校内实训条件尚无法完全满足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而简单用校外实训基地来弥补是无法达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的;顶岗挂职实习却由于企业要求和岗位的限制使得其对学生实训发挥的作用有限,所以加强校内连锁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连锁经营行业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连锁企业当选的“优秀店长”中,以高中学历为主,占50%,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40%,其中本科学历仅占了的5%,而高中以下学历则占总数的10%。从调查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连锁店长学历不够高,所以提升连锁店长整体学历水平刻不容缓。此外,对职业市场的相关调查表明:一方面相关企业的员工在计划个人职业生涯时,企业相关的培训无法满足员工素质的提升和系统学习的需要,更无法提高员工的学历教育;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希望相关的求职面试者,可以在入职后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愿投入过多的成本来培训。

三、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上述分析,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以企业所需要的业务工作流程为向导,在学院内部构建应用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该专业的实训环节,通过实训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加强学院专业实训工作。应用型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训教学工作。从目前高职的情况来,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训形式包括:

1.支持学生独立经营某连锁商店。高职院校可以支持学生独立加盟某个品牌的连锁便利店,让学生通过经营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这种便利店的形式,其规模和商品结构都非常适合高职院校,该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地学到相关专业知识。

2.购买或开发出连锁经营教学实战软件。高职院校可以统一购买相关连锁经营软件,通过教学,可以包括连锁企业企业战略模块、营销策略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谈判模块、物流运输模块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融会其中,可以迅速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

3.支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连锁经营软件学习、应用得再好,它与真实的连锁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在上学期间,由学校统一安排该专业学生到在企业顶岗实习,则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企业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专门安排某一个学期进行这样的顶岗实习工作。

(三)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专业特殊性,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师必须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这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完成:一是外聘一些有连锁企业背景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二是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样才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进行校企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校企合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通过与连锁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合作,建立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根据协议,安排学生相应时期的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工作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2.邀请相关企业高层来校授课。可以邀请协议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授课程,让学生与企业高层进行零距离接触,获得相应的经验和知识。

3.根据企业要求进行员工培训。连锁企业也会扩张和发展,所以企业自身的员工培训也会逐渐增多,而企业内部的培训教师可能就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安排高职教师对协议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工作。这种方式也可以促使高职教师接触到社会企业,对教师的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

四、结束语

总之,现在的高职院校必须在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与协议单位实现资源与优势的交换和互补,与社会企业共同培育连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高素质综合性专门人才,从而实现与企业之间双赢的效果,共同推进本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11篇

【关键词】烟草专卖;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

面对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烟草商业如何才能在打破垄断之后保生存、保发展、保稳定?笔者以为,未雨绸缪,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牢牢巩固卷烟零售终端,打造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1 建立烟草商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的意义

所谓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不是搞小区域、小面积、小数量、小规模的加盟店、示范店,不是为别人做“嫁衣”;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以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为主体的零售终端群,是自己给自己“生儿子”。换句话说,未来的卷烟零售主要是通过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来完成。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1.1 可以形成行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亮。”在国家烟草专卖政策保护下,我们行业经过30年来的发展积累,取得了辉煌成果。但是,从世界烟草巨头的发展历程来看,烟草专卖制度终将会随着烟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而消退。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担心的“打破垄断,引入公平竞争”,也会像“狼来了”一样,在喊叫多年之后于不经意之间来到我们身边。事实上,普通卷烟零售客户与烟草行业只是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利益而结合很难保证不因利益变化而分手。

1.2 可以较好地维护行业的垄断地位

正因为烟草利税在服务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国家和社会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留有一点空间。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控烟大环境的影响,烟草专卖制度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近年来的国家两会,年年都有不少提案指责垄断行业,加之现在的网络媒介对烟草又极为敏感,就连闹得沸沸扬扬的烟草院士评定至今还尘埃未定。对此,虽然国家局高瞻远瞩、虚怀若谷地提出“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为信条,并三令五申地强调踏踏实实把自己事情办好的重要性,但不能不说是我们行业己经承受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而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因为产权和行政隶属关系从根本上避免了与行业政策发生不一致的可能,一旦零售连锁店的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的比例,那么无论政策层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对行业的影响都会下降很多,从而很好地实现由行政垄断向经济垄断的转变,继续保持行业发展优势。

1.3 可以有效地开展卷烟品牌培育

品牌培育上水平是我们卷烟营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对市场异动情况不能准确把握,对不同品牌规格的动销状况不能精准分析,对市场信息的真伪不能过滤筛选。而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销店,就好比是分布在大江南北的情报站、盘踞在城市乡村的信息网、坐落在街头巷尾的过滤器。通过连锁店分析传报的市场信息,其价值绝对要胜于普通卷烟零售户。因为,两者对烟草的责任心和忠诚度有着天壤之别。另外,通过连锁店,下达一个指令、安排一项工作、开展一次活动、组织一回竞赛,既容易收到同频共振的效果,又容易达到高度集中的效应。其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效率肯定要高,效果肯定要好。更何况,建立行业全资卷烟连锁店有益于提升卷烟品牌形象,有益于提升消费者对卷烟品牌的忠诚度,有益于扩大品牌宣传效应,其本身就是一种行业品牌价值的体现。

2 建立烟草商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的优劣势分析

连锁经营,就是由公司总部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由各连锁分店负责销售,并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将复杂的商业活动通过职能细分变为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这些特质,正是我们烟草商业的优势所在。

2.1 国企优势

首先,我们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自有资金, “不差钱”的资本优势,已为行业建立全资的卷烟零售连锁店提供了坚强后盾。其次,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完全符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一是,《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是实行烟草专卖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烟草专卖品的生产和经营,提高烟草制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烟草商业建立卷烟零售连锁店与之并不相悖,并不是说建立了连锁店就削弱了对家的贡献,就放弃了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恰恰相反的是为了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二是,烟草商业申请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完全符合《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的“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有与住所相独立的固定经营场所,符合当地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的要求以及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等四个基本条件。三是,烟草商业虽然是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国有企业,但毕竟还是企业,仍然依法享有企业法人的权利。

2.2 管理优势

我们行业经过30年的摸爬滚打,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和“潜心做事、低调做人”行为信条为标志的文化优势;形成了以“需求预测”、“终端建设”、“品牌培育”、“网上订货”为标志的营销优势;形成了以“一号工程”、“打码到条、分拣到户”、“明码标价”为标志的内控优势;形成了以“两项工作”、“三重一大”、“财审监察”为标志的自律优势。自上而下已经具备了高度统一、高度集中、高度规范的基础和条件,无论是统一进货、统一标识、统一价格,还是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都比较容易实现。这就为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

3 建立烟草商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的方法

3.1 建店形式

行业自上而下一个号令,统一行动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形成以行政与资本为纽带的行业卷烟零售连锁网络。坚决不允许个体零售户加盟建店,防止变相培养卷烟经营大户,以减少未来竞争及不必要的麻烦。

3.2 建店思路

3.2.1 统一标准

制定全国统一的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分别从行业文化、视觉识别、软硬件配备等方面统一要求,以达到统一形象、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目的。

3.2.2 分步实施

按照“全面推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在全国范围内不分城乡之别同时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以形成规模效应。可以结合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国家二级城市实情,按照不同比例要求分期分步建立,慢慢渗透,防止建得过快过猛引起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3.3 建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解决思想观念问题

要开展思想动员与认识教育工作,在全行业牢固树立“建立行业全资卷烟零售连锁店的核心是占领市场,目的保生存、保发展、保稳定”的观念。

第12篇

【关键词】岗位能力;《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

1高职《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教高[2006]14号文件明确指出:“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改革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朗,即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最终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然而从目前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完全满足学习者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也无法达到理实一体的教学目标。本文章针对当前《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把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真实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能力本位理念

产生于二战时期,最初源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它的核心观念是以职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其能力目标。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理念又逐渐推广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该理念对这些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能力本位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石伟平先生引进到了中国,随着高校对能力本位理论的进一步重视,能力本位理论几乎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

3连锁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

3.1素质要求

我们通过对多家连锁行业企业的调研得知,绝大多数连锁企业最看重的就是员工是否能够吃苦耐劳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就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员工是否具备实干精神和服务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很多管理者还提及到了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企业都遭遇到过员工泄露商业机密的问题,因此是否具备职业操守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的基本标准。

3.2职业能力要求

首先学历方面,连锁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层岗位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学历,但由于在用人市场上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因此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是比较务实,企业的一些基层岗位管理岗位甚至包括一些中高级管理岗位都以能力作为参考指标而不是学历。其次,是通用能力方面,尽管每一个岗位工作性质不一,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相通的能力要求,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最后是职业能力方面,连锁企业内部各岗位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因此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遵守连锁企业的运营规则,具有抵制商品流失和损耗的职业素质;能妥善处理好顾客和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熟悉连锁企业业务和管理工作、并具有不断开拓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连锁门店管理、商品促销、商品配送、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

4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运用

4.1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紧密围绕连锁企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突出基础技能达标训练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知识体系。

(2)面向岗位群,更新教学内容。全面了解企业及社会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格,结合重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逐步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加强能力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增加《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来制定本课程的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此基础上,院系层面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

4.2建立产学研教学实训基地平台

建立模拟超市综合实训室,将其打造成集教学、培训、认证和推广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设施齐备的连锁经营实训中心;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经营的卖场实训室;在原有基础上,应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搭建有效平台。4.3开发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课程学习网站,除了开发一系列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外,还应该配置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在线答疑解惑、从业信息等栏目,以适应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4.4成立校外专家评价小组

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都是为未来的入职奠定基础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应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评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包含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应该组成一个专门的评价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实施整体性评价。

5结语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有的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连锁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重新构建一套科学适用的教学体系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本文为提高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

[2]张卓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法初探[J].北方经贸,2010(11).

[3]张倩.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