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时间:2022-12-10 09:0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环保与安全论文

第1篇

1数据的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统计文献数据来源于中文论文数据库。本次统计范围是2008-2014年期间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表的论文情况。

本文以“辐照、废气”、“辐照、废水”、“辐照、污泥”、“辐照、固体废物”为检索关键词,根据检索出论文的关键词、摘要,将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相关的论文进行筛选,并对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论文的关键词、论文产量与变化趋势、发文总量、文章被引总数、论文作者等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2国内辐照环保领域研究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

2.1研究现状及趋势

2.1.1论文数量及变化趋势

本文以“辐照、废气”、“辐照、废水”、“辐照、污泥”、“辐照、固体废物”为检索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的中文论文中进行搜索,统计出辐照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共计322篇(见图1)。

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发文量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通过图1对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文总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2010年的发文量达到一个高产 期,共计发文63篇;从2011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小幅度的递减趋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发文量出现递减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网络在线刊载滞后因素所导致,但总体上与之前的发文量基本持平。

2.1.2关键词词频分析

2.1.3关键词变化分析

通过统计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出现次数最多的前10个关键词词频(见表1),在该领域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微波”,一共出现72次;其次为“废水处理”,出现44次;再次为“活性炭”,出现28次。通过表1可推断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微波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有机污染物领域的应用。

将该领域论文按照时间排序’可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环保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存在规律的。2008-2011年展开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微波辐照技术在废气、废水、污泥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进行应用;2012-2014年则主要是面的应用研究(见表2)。

利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泥、有机污染物领域开展应用。由于文献网络在线刊载滞后,所以导致高频关键词还是停留在早期研究的关注点上,但实际上近两年的发展趋势已经转移到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废水、污泥、有机污染物方从表3中可以看出,辐照技术在环保应用领域的研究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开展研究的科研人员有马春、王鹏、孙德栋、董晓丽、潘维倩。其中马春、孙德栋、董晓丽之后有淡出迹象;研究时间最长,且一直活跃在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主要是王鹏、潘维倩。2010年以后在该领域开展的研究越来越被科研人员所重视,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科研人员较为活跃,上升趋势明显。突出的有刘秀华、何仕均、梁霞、邓义、王建龙。

2.2.2高被引论文作者

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研人员如表4所示。通过表4高被引论文可以看出,辐照技术在环保应用领域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废水、污泥方面。研究团队有5个,分别是王鹏、潘维倩、袁春燕;聂锦旭、刘力凡、刘汨;孙德栋、马春;陈芳艳;王同华。通过他们的研究,大致上可以看出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通过微波辐照技术诱导废水、污泥中吸附剂的变性,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找到更加有效、环保的新途径。

通过对论文高产作者的相关单位信息进行统计,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科研机构的研究重点不同,使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同。

最早在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有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随后有淡出的趋势;哈尔滨工业大学则是该领域开展研究时间最长的机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微波辐照技术处理污泥,后期开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电子束辐照技术处理废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活跃度呈上升趋势。

2.3.2论文高引用单位

在该领域学术论文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鹏、潘维倩、袁春燕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中,《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研究》是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说明该篇论文论述辐照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被引证次数最多的观点包括:袁春燕等采用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通过实验得到该法制备污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参数,验证了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的可行性。从被引次数较多的知识点可见,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的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污泥吸附剂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且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其次,广东工业大学聂锦旭、刘力凡、刘汨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微波强化铝改性膨润土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被引证次数最多的观点包括:近年来,世界上膨润土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深加工技术的改进,如微波法在膨润土加工中的应用等等,可推断广东工业大学微波法在膨润土深加工技术(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中的应用具有创新性,在该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4技术应用情况

2.4.1辐照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近些年我国对辐照技术开展了深人探索,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污水的处理中。比如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边绍伟、上海大学射线应用研究所的顾建忠、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刘宇、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张玉宝、南京大学的刘下国等对电子束辐照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较弱’利用辐照技术处理污水这一实际处理工艺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要做很多基础工作。

2.4.1辐照技术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电子束辐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已渗透到多个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环境保护中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之前的常规废气处理技术,电子束辐照技术适用于常规废气处理技术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物,并且具有无二次污染、干净清洁、操作方法简单、处理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例如杭州协联热电电子束脱硫技术、北京京丰热电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在对于废气的处理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2.4.2辐照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高能电子束技术使污泥的处置处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电子束经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行研发的高能电子加速器提供,将处理不了、剩余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处理过的污泥一方面在农业上可以得到再生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再生燃料的制造。2.4.4辐照技术在固体废物中的应用

高分子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可以通过辐照技术与高分子材料相互作用的特点得以实现。其中上海大学生产的粘胶就是利用低辐照剂量浆粕经过辐照处理方法生产的。

橡胶的硫化和废旧橡胶的脱硫化也可以利用辐照技术。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橡胶对电子束辐照技术和7射线具有敏感性这一特点,改变橡胶的加工性能和耐用性,使废旧橡胶发生化学链解聚,从而提高废旧橡胶的再生利用。

3国外辐照环保领域研究现状及技术应用情况

3.1废水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美国研制了大规模电子加速器处理废水装置并于1984年在迈阿密投人使用。俄罗斯辐照净化废水技术由Voronezh合成橡胶厂研发成功,并很快应用到工业领域。巴西自1996年开始致力于电子加速器处理饮用水、污水的研究,其原子能研究所开发建立的大规模电子加速器水处理示范装置,X对生活污水的消毒,工业污水中染料、苯酚、油和脂的分解及饮用水中三卤甲烷的去除都有明显效果。韩国的三星HeavyIndustries(SHI)公司与俄罗斯物化所联合开发建立的电子束处理废水装置,能够处理大丘染化工业公司的印染废水。与此同时,建立了造纸废水再循环的电子束处理商用示范装置。

3.2废气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废气污染主要指烟道气污染,现已成为世界众多污染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它能形成酸雨和严重的温室效应。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极为重视对废气的辐照处理。

例如,美国Ebara公司已拥有电子束处理烟道气体的技术并投人应用。俄罗斯的Kurchatov原子能研究所、莫斯科州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高温研究所、Tem-ploelekroprokt研究设计院等都陆续开展相关研究。

3.3污泥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污泥辐照处理技术在早期工业革命发展较快的国家也得到重视,并已产生一定成果。如前联邦德国最早建立了试验工厂,该厂于1973年建造,在含有4%固体的污泥中,采用瞬时强7辐射杀死病菌,经辐照处理的污泥仍保有原养分,可用作肥料且性能远超过堆肥和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污泥。

此外,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已着手研究电子束灭菌后制成堆肥的处理污泥工艺;美国匹兹堡CarnegieMellon研究所环保研究中心研制了含油淤泥的脱油技术,其微波脱油处理系统比常规法快30倍,体积比常规的乳液分离系统小90%;泰国研发的3kGy射线辐照能将啤酒工业产生的污泥辐照处理并达到喂食鱼类的标准;越南射线辐照技术可让辐照后的污泥成为播种体的载体。

3.4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

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中辐照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其中以美国CYCLEAN公司的辐照技术最为先进。该技术能够100%地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旧沥青路面的材料,且生产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材料相同,成本是新拌沥青路面材料的l/3,因此费用和污染被大大降低。美国其他研究所也将辐照用于对纤维素的处理,从中得到葡萄糖,回收率最高达到56%。

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技术,例如俄罗斯,其物理动力研究所可利用快中子反应堆处理生活和工业垃圾,该技术不仅可以用经过处理的垃圾提取金属、建筑材料、化工产品,还可将其转化为电力和热力;日本将辐照技术用于木屑、废纸、稻草等的处理,通过糖化进而发酵成为酒精。

4战略需求发展措施及建议

就目前我国加速器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来看,今后的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4.1深入分析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由于我国辐照技术起步较晚,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束辐照的作用,我们应继续深人分析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从而大大提高电子束辐照的利用率。

4.2提高电子束的强度,发展新型加速器

当前,现有的辐照技术已经满足不了高要求的污染物质的处理,因此需要新型辐照技术。为了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就需要提高辐照剂量,提高电子束强度和能量,发展新型的辐照加速器,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处理效果。

4.3电子束辐照技术与其他工艺技术的互补研究

电子束辐照技术通常与其他工艺联合使用,以达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效果,因此需要对相应对象进行充分了解,从而选用适合的联合技术,弥补彼此的不足。

4.4提高电子束辐照技术的研究水平,充分利用其优点

目前国外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我国电子束辐照技术基础相对较弱,在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拓宽电子束辐照技术应用领域,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利用辐照技术的优点,加快实现产业化。

4.5紧凑型辐照加速器的研发及其规模产业化应用

随着市场逐渐多样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电子束辐照技术需适应各种空间、环境,因此研发紧凑型辐照加速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将该技术灵活化才有助于其进一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只有产业化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将该技术推广并使其得到最大化利用。

4.6亟需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市场

技术一旦应用于市场,就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亟需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法规,一方面用于对技术的保护,另一方面用于对市场的监管、引导。此外,加大宣传力度,使该项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不仅能加强大众的认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更能吸引年轻一代致力于技术开发,从而使这一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第2篇

“癌症村”接连曝光引发关注

伴随着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传闻被热炒,有关“癌症村”的报道不断出现。事实上,早在2009年,某周刊以《中国百处致癌危地》作为封面故事,讲述了我国百处致癌危地。同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学生孙月飞作了题为《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布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他在这份论文中表示我国“癌症村”的数量应该超过247个,涵盖我国的27个省份。这也是后来被社会上引述次数最多的数据。

在群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2013年“癌症村”再次被提及引发持续关注。而今年2月份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中阐述,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被网络及媒体作为“癌症村”存在的官方的表述广泛引用。

但由于缺乏权威数据,网络流传的“癌症村”的数量并不统一,但绝大多数报道均将癌症等疾病高发的矛头指向饮用水受到污染。署名为“徐超-环保研究员”的新浪微博用户表示,我国数十“癌症村”中,64个由水污染导致,排名第一。“癌症村”分布图和水质图惊人相似!

记者从百度搜索“癌症村”、“水污染”关键字就有100多万个相关网页。记者发现,关于“癌症村”的汇总基本是依据媒体报道划分的,这些报道的时段集中在本世纪头10年。

网传“癌症村”周边生态堪忧

记者结合有关报道和网络上盛传的“癌症村”地图,赴河北、天津、山东、陕西、海南、安徽等省市实地探访发现,村民普遍感到患癌症的情况严重,却无法提供确切数字,他们怀疑水污染的恶果正在集中爆发,已是事关未来发展的问题。

在河北,黄骅中捷农场十六队是《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布研究》中提到“癌症村”之一。记者日前赴当地采访,在村边正好碰到3位外出工作的村民。他们抱怨说,村里的水早就不能喝了,现在全都在喝桶装水。50来岁的村民李学文从外地迁居这里10多年。他说,村里抽出来的水颜色发黄,村民不敢喝,只用来刷锅、洗衣服。这里得癌症的不少,这几年有10多个,但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除了十六队外,中捷农场场部、刘官庄村、辛庄子村也是当地的“癌症村”。据辛庄子村村民介绍,因为受附近化工区的影响,村里很多人现在都闹着要集体搬迁,为保障饮用水,村里2年前买了1台大型净水机,2天放1次水,5角钱可买50斤。

在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贺嘴头村从1991年到2003年间,全村共有46人因癌症死亡,高峰期时几乎1个月死亡1名村民,多以罹患食道癌、胃癌为主,这2年数量有所减少。党支部书记贺智华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去世2人,分别是癌病和正常死亡。村民赵淑媛说,过去这里河的上游都是造纸厂流出红水,还有酒精厂、金属化工厂,现在河边的沙子挖下去2米多就是红色或者黄色的,村里有深井吃水,但村民自家打的井6米深,水质仍然浑浊。

应高度重视生态危机

接受采访的“癌症村”村民普遍希望,能够尽快改善他们的生态环境,同时弄清楚到底村里的疾病与饮用水不安全是否有关,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应成为污染的转移地。专家则认为,应高度重视“癌症村”所反映出潜伏的危机。

记者在中捷农场暗访发现,当地多个村就处于一个化工业园区的周边,区内化工厂大小有十几家,一些厂区内不时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而据附近村的村民反映,这里的化工厂都是被其他省市淘汰后转移到这里的,在当地最长的已有十多年,他们都认为村里的水就是被化工厂污染的。

第3篇

关键词:工业废液;金刚石微粉;混凝土拌合用水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天气炎热最近会发现某地区高速公路旁雾气较重,而该地区城镇地下水洗手时有滑腻感,推断其区域空气、地表和地下水质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了解到该地区某工地使用采取的地下浅层水作为混凝土拌合水,采用聚羧酸外加剂配制混凝土时,按实验室常规的配合比以及简单的调整无法拌制和易性好的混凝土。经测试知该水样与省城某实验室用的自来水水样测试结果差别极大,不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标准规定。据调查知道该地区为金刚石微粉生产集聚区,而传统的生产工艺中需要耗费大量的强酸强碱,并需要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以获得需要的产品。

工业化能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但往往又会以牺牲地方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当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民众正在觉醒、全社会已经开始重视环保的时代,作为已经或正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应该着眼当下从自身出发逐步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曾经有些地区一些大型化工项目因为环保问题而搁浅下马,一些地区爆发出因为环境污染而致的。根据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对污染项目立项、上马和投产,已经成为群体过敏反应的本能姿态。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认为在为民作主为拉动经济增长上项目,但居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对环境污染的惧怕心理,一起“散步”把项目拉下马。事实上就前期要政绩、保GDP增长的大背景下控制污染主要依赖于政府监管和企业自觉,但在利润的驱使下环保问题往往重视不十分足够,因为大型国企中石化在环保方面依然出过事故,所以在引入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的化工或重化工项目时必须慎之又慎。

近些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废液污染事故很多,典型的国内废液污染事件如下: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事件;湖北省竹山垃圾场14年污染案;江苏盐城市居民取水口水污染事件;山东沂南涑河砷化物水污染事件;湖南浏阳镇头镇镉污染事件;陕西凤翔“血铅”案等其他事故,不再赘述。据环境保护部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至极差水质监测点占57.3%。

1、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状况

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合成试棒砸散成片硝酸浸泡王水处理清洗烘干球磨剥离摇床分选烘干化学除石墨清洗烘干球磨破连晶、整形碱处理除叶腊石水洗盐酸中和水洗烘干筛分法粒度分级选形磁选检查包装入库

图1人造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据图1可知该生产工艺耗用大量的硝酸、盐酸和氢氧化钠/钾,进行除金属、除石墨、除叶腊石的人造金刚石提纯工作,并且清洗消耗大量的地下水或自来水,产生非常多的废水、废液。

除触媒金属时企业可能使用单纯的硝酸或硝酸与硫酸形成的混合酸或者是王水。会在废液中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硫酸根离子。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有时会采用电解法除金属,这样相对环保、低碳、节能一些。在除石墨时一些企业采用的是硝酸—硫酸法或高氯酸(也可以是高氯酸-硫酸混合酸)氧化法,会在废水废液中产生硝酸根、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等,并可能会释放出NO2、Cl2等酸性气体。除叶腊石则是将物料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生产可溶性的硅酸盐、铝酸盐而分离出金刚石。

微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劳动保护,采取相应的排风措施。而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液和废气进行环保处理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引起各相关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据调查一些规模化的挂牌经营的企业已经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但集聚区外还分散存在着很多的小微企业,大多是作坊式生产的无照经营状态,缺乏相应的环保设施或措施,对周边空气、土壤和水源必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水体在遭受酸、碱污染后,水中微生物生长通常会受到抑制,水体自净能力降低,鱼类及水生物难以生存,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含有的酸碱废液还会腐蚀水工构筑物和船舶等设施。

2、某地区地下浅层水样测试情况

某地区地下浅层水样与省城某实验室自来水样部分项目测试结果对比见表1,混凝土拌合用水水质要求见表2:

表1 水样部分项目测试结果

根据表1中的水样测试结果和表2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拌合用水水质要求判断,该地区水质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在用于拌制混凝土时已经无法满足拌制预应力混凝土的要求。SO42-含量达到了临界值,而Cl-、碱含量项目已经超标,总固体也超出了可溶性固体与不可溶性固体的加和值。总固体中物质的形式包含触媒金属离子、钙镁离子和一些其他金属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等。这也是据反应该地区深层地下水有苦、咸的感觉的原因。

3、结论

21世纪是生产工厂追求零排放的时代,笔者根据某地区作为全国较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基地的状况和区域空气、地下水质情况,该地区产生的工业废液亟待处理建。议地方政府和生产企业引起高度的重视,进行区域整体规划,可以以政府为主体投资购买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集聚区以及相应片区内收集的公共工业污水,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共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与环境工程专业认证

建设部、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同时的还有相应的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资格考试认定办法。根据《规定》,国家将对从事环保专业工程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并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通过统一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手段,实现对环境工程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动态管理。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方向科目分2个大部分:公共课包括通用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专业课即环境工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知识和案例分析。专业认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随着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逐渐显现,为契合注册制度并与国际接轨,2007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2008年1月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包括《工程教育通用标准》和各专业补充标准,环境工程专业标准已列在其中。此外,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中的首项工程便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可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改革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各高校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1,2]。本文将阐述专业认证中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与设置内容,分析其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相符,依据已有学科基础,确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最终目的是使得培养模式与注册考试接轨,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减少工作适应期与磨合期,真正能使学生出校门就能适应本专业工作。

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要求相符度剖析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对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四类课程的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可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特色课程。对比注册考试分析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专业认证标准重理论基础、宽就业口径,符合注册考试的要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34学分,包括了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四大化学及其实验以及物理的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类课程至少16学分,包括工程力学、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与信息技术基础类、机械基础类、电工电子及自控基础类课程。使学生学习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了解生产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系统评价技术等。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中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基本包含在内。此外,建设部勘察设计类其他一些注册工程师考试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与环境工程专业为相近专业的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的公共基础考试内容也大致与之相同,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完全有能力参加并考试通过,可为工科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就业空间。

(二)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较全面,但对比注册考试还需完善“标准”明确将环境科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与管理为专业必修课程,改变了环境工程专业一贯以来重工程设计、忽视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学习的现状,培养学生不仅仅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解决实际中的环境问题[3]。例如垃圾焚烧厂的设计不仅应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考虑,还应当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考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否符合当地环境规划,对当地环境影响如何应进行评价,并且应按照环评法规定进行公众参与等程序,是否符合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政策、法规,对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有改善等。全面考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规划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是避免出现环境纠纷的重要途径,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制度强调的方面。此外,专业基础课中环境监测与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作为与工程设计密切相关的课程列为必修,相关内容也是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比专业标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内容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包括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工程经济与管理、安全等。对比注册考试内容,专业课程体系还需设置选修安全类课程、工程经济学等以更全面准备注册环保工程师所需知识。尤其是安全类课程,目前工科类课程体系普遍缺乏此类课程,工程实践过程中安全保障完全依靠短时间的上岗培训,知识不系统不牢固,可认为这是工程施工和工程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这部分内容正是为规避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设置的,因此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中拟增设安全类课程以契合实际需要。建议工程认证标准中的通用标准应将安全类课程作为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以提高工程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知识水平。

(三)专业认证标准中核心课程设置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分方向考试基本一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课考试合格后进行的专业考试分五个方向: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物理污染治理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相应的,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上前4个方向课程,一般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均设置此4个方向课程,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设置的第5个方向生态恢复工程需要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基础,推测仅限于有此类学科基础的高校如林业科技大学开设有相关基础课程及生态恢复课程。因此专业认证标准考虑了各高校已有学科基础,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生态恢复工程考试方向,其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缺乏指导性要求,建议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应考虑注册考试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和要求。

(四)专业认证标准中实践环节有较高要求,符合注册考试的需求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实践环节至少20学分,包含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要求13学分。通过实验与实习,加深对理论课程内容的理解,了解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管理等基本内容,通过环境污染控制工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训练,运用和巩固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环境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设计能力。而注册考试最难的考试就是专业知识考试与案例分析,靠的是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积累,考的是规范标准的运用,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理想的结果。标准中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正符合了注册考试的要求,当然学校的学习仅仅是基础,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和积累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专业考试,这是注册考试的规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在公共课、实践环节上完全符合注册考试的需要,但在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设置上还需增加安全类作为必修课程,另需对生态恢复工程方向对其相应核心课程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制定指导性课程设置要求以确保注册考试中此方向的有效性。建议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原则,以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为指导方向,增设安全类课程为必修,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增加污染方向类实验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作者:赵文玉 彭青林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 教学模式 综合实验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4-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专业)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满足国家能源化工发展重大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化工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加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包括“石油加工工程I”、“石油加工工程II”与“有机化工工艺”3门专业限选课,“近代炼油技术”专业选修课,以及40学时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必修课;2.在国有大型石化企业设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3.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有着良好的石油实践背景,不仅讲课案例多与石油有关,而且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题目也多与石油相关;4.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石化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单位。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进行培养,其中在专业实验与实习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模式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是我校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能力,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石油加工工程实验的开设以项目研究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30学时的油品综合评价实验和10学时的中试演示试验,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协作意识与表达交流能力。

油品综合评价实验以原油评价为核心,先通过对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等不同馏分油,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各个馏分油的性质测试,最后小组内部汇总各位同学的测试数据,撰写综合实验报告,提出原油的可行加工方案,并答辩汇报。[1]通过这一研究式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原油蒸馏和馏分油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模拟了石化企业对原油评价的整个研究过程,体会了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的内涵,学会了针对原油性质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案,不仅学习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中试演示试验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平台和化学工程学院中试科研基地而开设,主要内容涉及原油的二次加工过程,包括渣油溶剂脱沥青、多功能提升管催化裂化、固定床催化加氢、碳四烷基化以及冷模流态化。学生分组参加中试演示试验,指导教师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各中试装置的用途、原理、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技术的工业应用状况等,并进行现场提问与讨论。通过中试试验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了石油化工工艺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放大意识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热情。

二、“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

实习是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我校化工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三部分。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在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进行,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来开展。但是目前大型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和技术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学生几乎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企业现场的实习“只能看,不能动”,致使实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学校在校内建设了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基地,包括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炼油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最后回到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操作训练。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炼油企业,对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概念,简单了解主要的炼油工艺过程、原油及石油产品,掌握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泵、风机、压缩机、管道、阀门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用途等,并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认识实共2周时间,首先在校内花约2天时间学习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机泵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主要用途。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周的现场实习,主要是在炼油厂参观典型化工设备,如泵、风机、换热器、过滤机、精馏塔、反应器等,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另外,简单了解石化企业对原油的加工流程、典型加工过程,如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重整装置等。通过现场学习,使学生对石化企业单元过程设备以及由其组成的工艺过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回到校内的设备拆装实验室,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参观实习,对照图纸进行设备拆装实习,了解化工设备内部的实际结构及特点,如蒸馏塔的塔盘及装填方式,压缩机活塞、进气阀和排气阀、离心泵的轴承座等的机械密封结构,安全阀和控制阀的执行机构的特点等。通过拆装实习,学生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生产实习

我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炼油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原油特点、实际加工方案及主要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了解或掌握某一生产车间的原料与产品、工艺流程与原理、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方法,加深理解主要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为《石油加工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和《近代炼油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共4周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结合炼油企业的具体实习车间,在校内用两三天时间学习原油加工方案与主要工艺过程的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参数等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两周的现场实习,并采用“集中-分散-考核-集中”的现场学习模式。[2]第一个“集中”是指学生进入企业后,请企业培训人员向学生集中介绍企业概况、车间概况、安全与环保规范及案例等,并到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接受与企业员工类似的安全培训。“分散”指的是将学生分配到具体的车间进行岗位实习,熟悉学习车间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原料处理、产品精制及用途、装置特点及作用、工艺操控、事故处理方案等。“考核”是指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由指导教师逐一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考核。最后一个“集中”是指现场实习结束前一两天,由指导教师分组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各车间以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现场实习,培养学生的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了解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车间与岗位的工作环境与规范要求,熟悉工艺过程与生产原理。最后回到校内的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学习主要炼油工艺过程的原理、流程,特别是产品收率与质量调控方法,并进行操作模拟,了解装置的开停工操作,掌握工艺参数调整对产品收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生产事故的排查与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实践环节,解决了现场实习“能看不能动”的缺陷,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运行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仿真培训报告,按照标准绘制现场实习车间与仿真单元的详细工艺流程图。

图1 生产实习实施步骤示意图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习质量与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更好地实践三段式实习模式,我校在校内建设了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燕山石化、华北石化、石家庄炼油厂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燕山石化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一)设备拆装实验室

设备是拆装实验室的主体。为此,从石化企业引入了一批典型设备,如换热器、压缩机、热油泵(单级与多级)、计量泵、螺杆泵、控制阀、安全阀等设备;专业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蒸馏塔盘;设计建造了加热炉、往复泵、轴流泵、蒸馏塔、反应器等有机玻璃动态演示模型。

(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建成了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和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两部分。

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基于霍尼韦尔先进的ePKS(即Experion过程知识系统)DCS控制系统及Unisim模拟平台。该系统与目前石油石化企业仿真培训系统一致,与企业保持技术零距离。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一套ePKS DCS控制系统;第二部分包括5套Unisim仿真模拟系统和5个标准工艺模型(常减压CDU、连续重整CCR、柴油加氢DHDS、加氢裂化HCU、催化裂化FCCU),其中催化裂化FCCU模型为定制开发,与所建设的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装置匹配。

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按照真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8:1比例缩小建设,包括反应再生设备、塔、压缩机、机泵、换热器、空冷器等设备构件,体现提升管反应、两段再生、外取热、原料掺渣油、小回炼、催化裂化产物分离、液化气生产、汽油处理和稳定等过程的特点。装置内不运行实际物料,部分重要输入输出数据与真实DCS相连接,以DCS控制系统为中心,获取操作员仿真培训系统中催化裂化五套标准工艺模型的数据,反应―再生和分馏系统的重要数据在实物装置上显示,重要阀位数据可现场显示和调节双向传送。

(三)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是我校与燕山石化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建立的。在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燕山石化公司的设备、人力、场地、师资条件,并融入学校在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该实训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实训基地位于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三部分。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包括个人防护基本技能实训室、抢险救护基本技能实训室、安全监测技能实训室、公用工程现场模拟实训室、危险品标识实训室五部分。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包括电气安全实训室、危险化学品物性测试实训室、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应急救援能力实训室、事故模式预测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包括人机工程安全实训室、设备危险性预测实训室、综合现场管理实训室。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对工程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强化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有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更要有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专业创建了良好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与稳定的大型国企实习基地,并拥有中试研究基地、设备拆装实验室、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等特色校内实践基地,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石油特色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如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校内―校外―校内”三段式实习模式。良好的工程实践硬件设施与可行的实践模式相结合,必将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瑞丽, 徐春明. 石油加工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4): 108-109.

[2] 孟祥海, 孙学文, 周亚松.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S2): 124-126.

[3] 刘淑芬. 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提升工科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J]. 大学教育, 2012, 1(8): 27-28.

第6篇

关键词:专业认证,课程体系,工程问题,非技术因素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实现国际互认,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逐步接受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加快了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已被确认为最权威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1]。根据2018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划分为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项内容。依据标准要求,围绕着这七块内容来判断专业是否达到认证要求的依据。其中,课程体系的达成被认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之一[2-3]。2019年,盐城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工作。认证期间,我们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性地完善,包括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达成毕业要求,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情况为例,浅谈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与成果。

1建立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

1.1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达成毕业要求的各指标要求,本专业依据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逆向设计并构建了课程体系。总体思路是:培养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通识基础知识,逐步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不断训练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本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依据2018版通用标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四部分[4]。为了达成各项的占比要求,通用做法如下: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类的占比均不至少15%);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工程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等子模块。这两类的综合占比不少于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比也不少于30%。此外,结合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进行合理归类,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内在关联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课程体系的划分能够满足各类标准的要求。但是涉及到具体课程的设置及先后修次序,以及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等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也非常重要。一般地,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逻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现以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而设置的相关课程及内在关联分析为例。以《化工设计》单独一门课程为例,说明必修课程先后修关系[5]。《化工设计》先修课有《化工原理》等课程。比如,通过化工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以及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工程观点、经济观点、定量计算和工程设计(研究)的能力[6]。《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化工工程师所必须的综合能力,具有现代化工环保安全意识,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设计的能力,具备使用先进的化工设计软件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能力。《化工设计》后修课程有《毕业设计》,通过《化工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化工生产车间(装置)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初具化工装置设计的能力,为最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工设计》课程先后修关系与能力培养递进逻辑相符合,能实现毕业要求所需能力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先后修次序都按能力递进的要求进行了设计,能确保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

针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本专业在课程体系中的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依据不同课程类型以及能力达成的要素和基本规律,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体现于课程教学大纲中。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侧重加强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识别、表达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侧重加强分析、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模块侧重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化工原理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为例,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非技术因素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作用

针对非技术因素的能力培养,本专业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管”等课程。比如:为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6.1“能够了解化工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产品市场调研”和“工艺及生产实践”四门课程,分别地涉及到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安全、文化、道德、法律以及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和内涵,从而能够承担责任并遵守化工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再比如,强化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撑非技术因素影响能力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体现考虑非技术因素影响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一步自我学习,又要进行实践应用训练。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如:为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的设计”,设置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反应器设计”、“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五门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设计任务书中除了对具体设计任务给出明确要求外,还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同时,在设计说明书中和答辩过程中有相关内容体现,并对该内容给出具体量化评分标准和考核方法。

4结语

基于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更加注重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体现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与解决,体现专业技术与非技术领域各项能力的完全达成,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职业道德、安全环保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储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2]付广艳,李荣广,张金萍,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1):57-60.

[3]程倩,张继国,陈欲晓,等.工程认证导向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122-125.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2018.

[5]杨欣,韩媛媛,翁连进,等.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07-108.

第7篇

关键词:矿山监控; 人因失误; 层次分析法( AHP)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21

0 引言

煤矿开采作为高危行业,事故频发成为行业发展的现状。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80%以上的煤矿事故都可归因为人因失误[1],因此对于煤矿人因失误的安全评价能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矿山监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合其实践性,针对煤矿工人失误行为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工失误行为分类并确定相关影响权重,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与预防,对于矿山监控有着积极意义。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1.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借助模型展开的,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展示的是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2],其中准则层因素要根据影响因素的共性进行总结归纳,指标层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陈词。

1.2 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实质就是对层次分析模型的定量化,常采用问卷调查或头脑风暴法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因素赋值。若评价内容的指标层因素过多,可借助Yaahp软件计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1.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的实质是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一致性指标值越大说明其一致性越差[3],一般而言,层次分析法对于其一致性指标达到数值1以下就认为判断矩阵构建正确,否则要对判断矩阵的赋值重新检验。

2 煤矿人因失误模型构建

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工人水平良莠不齐,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因素都是煤矿人因失误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某矿井为研究背景,结合相关矿难事故的调查分析资料,构建煤矿人因失误评价模型。

2.1 煤矿人因失误风险指标体系

对于工业安全的研究常从人、机、环三方面展开,煤矿人因失误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可借鉴这种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矿难事故调查资料[4-5]的分析,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逻辑分析,得到煤矿人因失误层次分析模型图,如图1所示,各指标层因素[6]如表1所示。

2.2 煤矿人因失误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在模型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工的实际问卷调查及对相关事故调查组专家的咨询等形式确定指标层与准则层各因素的判断矩阵标度,并得到两两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通过软件进行检验,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0.0077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心理因素准则层、生理因素准则层、设备环境准则层的一致性比例与权重,在此不多赘述。通过运行软件得到煤矿人因失误指标层权重为:社会心理-0.0567,家庭心理-0.103,个人不安全心理-0.1871,年龄-0.0698,身体状况-0.0277,性别-0.044,应急预案-0.1289,安全教育-0.12,安全文化-0.0582,规章制度-0.0766,环境状态-0.0268,工序-0.0307,设备人机性-0.0703。

3 整改方案

结合分析结果可知,山西某矿井存在人因失误风险,尤其在矿工存在不安全心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方面,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在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患于未然。

(1)加强矿工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培训,通过一些事故案例教育,让矿工主动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降低不安全心理引发的事故隐患,同时加强三级教育与特殊工种专项培训。

(2)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7],减少不良作业环境对工人行为的干扰,同时注重煤矿仪器设备的常规检查与先进设备的引进使用,将环境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行本质安全化、工作方法安全化、操作安全化和环境安全化,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尤其是基础工作,杜绝以包代管、安全责任不落实和现场设备管理松懈等问题[8]。

(4)加强监管力度,配备专职安监人员,将安全管理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理念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02):313-316.

[2] 张村峰,卞奇侃,蒋军成.基于“事故树-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100-105.

[3]王斌,常显奇,陈浩光.AHP方法中关于判断矩阵一致性的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05):100-103.

[4]尉迟晓丽.煤矿人为失误预防与控制的动态安全体系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朱月敏.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M].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鲁娜.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M].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孟江.关于煤矿环保工作的建议和设想[J].中国化工贸易,2014(21):50-51.

[8]史波.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面向矿山监控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过程研究

第8篇

与一般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不同,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要突出休闲娱乐、游览休憩、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提升功能,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具体地,就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言,笔者认为,在一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生态旅游规划以及花卉主题公园的特点,侧重功能提升、环境改善、文化展示、公共服务等的要求,创新评价体系。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应从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实施的可能性、环保措施及社会效益四大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框架如下图1所示:

图1 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框架

一、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建设必要性

(一)现有项目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特色需求、方式选择等越来越多样化,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给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是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存活的关键,对此类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二)现有项目的不足

面临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带来的挑战,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功能不能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特色不再突出,难以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参观游览,公园的生命力不足。因此,从园区游览、景观布局、综合功能、既有建筑、花卉主题等方面剖析现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项目进行提升改造的出发点。

(三)项目建设的背景

项目建设的背景是分析、论证项目开工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针对现有项目不能满足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最新发展带来的挑战,从政府支持、市民日常需求、游客参观游览、改善城市生态等方面阐述项目提升改造的背景,可以为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二、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技术先进性

(一)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情况

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是衡量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依据。工程技术方案应该涵盖工程设计目标、工程设计原则和依据、工程设计方案;其中,工程设计方案是主体,主要包括拆迁安置、山体水系、景区道路、停车场、景点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等几部分。

(二)项目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要做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四节一环保”工作。尤其是在原工程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的项目,更要根据合理的用能、用地、用水标准及节能、节地、节水设计规范,鼓励采用新技术、应用再生资源和能源、做好垃圾分类分拣和生化处理,从而确保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实施可能性

(一) 项目的资金筹措情况

资金是工程建设项目、市政建设项目的血液。由于项目建设前期只会产生大量的负现金流,需要建设单位充分考虑到资金筹措能力和时间保障,以确保项目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连续施工、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二)项目的招投标方案

项目招投标是工程建设流程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公开公平,并与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招投标方案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减少交易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鼓励施工企业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社会平均劳动消耗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质。[2]

(三)项目的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

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与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安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掌握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项目进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与组织管理是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3]

四、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环保措施及社会效益分析

(一) 项目的环保措施情况

项目环评(EIA)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事先对拟建项目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并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环评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对可以开发的项目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4]

(二)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是以国家各项社会政策为基础,对项目实现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及其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所作的系统分析评估。项目社会效益评估主要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影响评估以及项目与社会互相适应性分析两大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影响指标、对自然与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指标以及对社会经济影响指标的分析。[5]

总之,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与一般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不同,对其进行可行性研究应特别注意结合城市主题公园的特点、把握分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从建设必要性、技术先进性、实施可能性以及环保措施和社会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展开,才能有效地保证城市花卉主题公园改造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建设论证,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决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施俊雅,褚凯凯,董雅清.城市花卉主题公园设计内容探析[J].今日科苑,2011(06):173.

[2] 王洋.我国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张笑星.论建设项目进度控制与管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 Vol.25(1):

67-73.

[4] 张传秀,裴娟.我国建设项目环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探讨[J].环境工程,

第9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经济责任;环保责任;中石油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49-02

2012年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随之而来的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必然引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在今年“两会”的诸多关键词中,“责任”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从国际社会看,倡导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研究开始在社会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原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基本及衍生化工产品、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炼油产品的销售以及贸易业务;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需要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保证,稳定中国能源供应对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乃至全球能源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中国石油社会责任问题具备相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中石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1.利润完成情况。2012年中国石油中期业绩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地缘政治纷争加剧,国际油价剧烈震荡,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石油石化市场需求减缓。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本集团着眼于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科学分析形势,加强战略谋划,突出发展主营业务,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优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实现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人民币10 46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可见,利润完成情况仍然相对乐观。

2.资源勘探开发。中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多为低渗、岩性等难采油气藏,新增油气储量品位日益下降,勘探开发环境日益复杂,开采难度日益加大。主力老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稳产压力不断增大。面对主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时期的开发形势,中石油强化油气生产运行管理,开展以注水为核心的油田开发基础年活动,启动注水专项治理,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稳步推进老油田二次开发和精细挖潜。加大新区产能建设力度,整体高效开发新油田,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中石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作为一家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中石油的利益相关方众多,其中包括政府、员工、客户和消费者、合作伙伴、机构和社区等。中石油积极推进和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实地调研、开设社会责任子网站和企业社会责任邮箱等多种方式,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社区、员工、业务合作伙伴等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交流,深入了解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点和诉求,不断增加透明度,积极履行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

中国成品油总体物流流向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及东油向西南推进”的格局;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天然气供应呈现“西气东输、北气南下”的格局。为了缓解资源与市场的矛盾,中石油战略性布局炼化基地,不断增强油气调运能力建设,制定实施应急措施,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和特殊时期油品供应。2011年,中石油承担了国内47%的成品油供应份额和70%的天然气供应份额。为了保障油气资源平稳供应,中石油实施了一下举措:炼油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合理安排检维修时间,优化资源配置,全力保障油品供应。销售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源,按照“直炼为主、地炼为辅、串换弥补、进出口调剂”的工作方针,努力建立稳定、高效的资源供应渠道。科学组织资源投放,有序控制销售节奏,有效保障特殊时段、重点区域和国家应急特殊需要。坚持诚信经营,保障油品质量,尤其是加强外采资源及代储库油品管理,保障消费者利益。积极实施“送油下乡”、利用流动加油车开展小额配送、主动送油到田间地头等便民惠民活动,切实服务三农。开辟加油“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方便执行保供任务车辆优先通过。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增强保供能力;强化加油站现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应急及特殊情况下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严格遵守国家成品油价格政策,严肃销售纪律,决不允许出现“短斤少两”现象,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保障供应与创造效益相统一,坚持履行责任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坚持油品品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切实履行国有骨干企业的重要责任。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与兄弟单位共同承担保供责任,维护市场稳定。

在保障国内油气需求的前提下,中石油积极推进国际能源合作进程。国际合作是满足全球日益增长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石油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合作理念,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开发,服务全球能源市场。截至目前,中石油在全球30余个国家开展油气业务,并在66个国家提供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服务。

三、中石油环保责任履行情况

在全球低碳经济转型期,环境保护问题历来是政府监管当局和企业自身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石油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关注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在健康、安全、环境与质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推行安全生产、绿色生产、节约生产,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强化安全环保管理。中石油环保责任履行的主要措施是大力推行HSE体系,即健康、安全与环境(Health,Safety & Environment,简称“HSE”)一体化管理,通过完善HSE体系、加强HSE监管和考核,不断提升HSE管理水平。2012年,中石油进一步强化HSE体系推进,全面启动《“十二五”HSE管理体系建设提升计划》。组织专家对辽河油田、抚顺石化等12家单位开展推进工作重点指导,积极采取审核、培训等多种方式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公司HSE制度标准;加强HSE信息系统应用考核,组织制定了“十二五”HSE信息系统升级改进方案。此外,连续五年与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明确责任对象、责任目标、事故控制指标,将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到单位、班组、岗位和个人,并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管理者年度业绩考核。

2.着力提升运营安全。在公司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业务领域日益拓宽、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中石油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环保风险。中石油将安全环保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生产经营各业务领域和全过程。以推进HSE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采取一系列固本强基措施,切实提升安全环保管控能力,实现了安全环保形势的总体稳定和持续好转。此外,中石油公司及所属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警示日”等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简报等多种媒介,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持续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和 HSE 论文征集评选,促进提升全员安全环保节能意识。

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作为负责任的能源企业,中石油认真贯彻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通过创新节能减排的理念、技术、管理和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和污染减排水平,大力推进十大节能和十大减排工程。切实采取提高能效、循环利用资源、生态修复和减少排放等举措,努力将生产运营可能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十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宗旨是持续改进提高能效,包括提高设备能效、供热系统优化运行、电动机及电力系统节能、伴生气回收利用、降低油气损耗、能量系统优化、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计量与监控、自用油替代等。十大减排工程的实施宗旨是总量削减排放达标,包括:电厂脱硫脱硝、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油田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改进、循环经济示范、废水达标排放、炼化污水系统优化及资源利用、温室气体控制、清洁燃料替代、废气达标排放等。

参考文献:

[1] 宋春丽,李兵宽.中外社会责任报告对比分析——解读对比中石油及BP的社会责任报告[J].财会研究,2011,(17).

第10篇

关键词:建材污染;环保型建材

中图分类号: E8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环保性,这样就提出了日常的家居、办公、休闲场所健康舒适的要求。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建材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环保型建材的定义

环保型建材,即考虑了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在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应具有以下特征:

(1) 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耐久性的要求。

(2) 对自然环境具有友好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节省资源和能源,不生产或不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负荷,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3) 能够为人类构筑温馨、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

3建筑装饰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原因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逐渐对室内环境设计重视起来。人们力求创造一个舒适、高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人们室内装修使用的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它们不断的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据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专家们曾经对数个城市的10栋新建筑物作抽样检查证实,现代化新房内的空气中含有多达500余种的化学物质,比室外要高出许多倍。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年会有关论文报道,现代建筑中,初步统计,2-3%的建筑物、构筑物都有石棉和氡,10%左右的建筑物被称为“病态建筑”。这些有“病”的建筑常常会把自身的“病”传染给建筑的使用者。

事实证明,许多建筑材料所释放的各种气体中包含氨、甲醛、苯、氡等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的气体。同时封闭的室内环境由于温度、湿度较大,有些材料会对霉菌和细菌生长提供养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具体来说,建筑内装修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大芯板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及用这些板材制作的复合地板、家具等。甲醛主要来自于制作复合板材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这种胶具有胶接强度高、不易开胶的特点,是目前生产各种复合板材普遍使用的粘合剂。脲醛树脂中含有甲醛,会形成游离甲醛气体释放到空气中,而甲醛为高毒性物质。

(2)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中环境致癌物之一,它是仅次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3)涂料类。装修中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稀释剂中含有有害物质苯。

(4)水泥等建材类。水泥等建材中包含有有害物质主要为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 选择和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4.1注重新型环保建材的采用

作为现代建筑工程重要物质基础的新型建材,国际上称之为健康建材、绿色建材、环境建材、生态建材等。环保型建材及制品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住宅应能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尽可能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建筑装饰材料,例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含高甲醛等过敏性化学物质的胶合板、纤维板、胶粘剂;含放射性高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面砖、煤矸石砖;含微细石棉纤维的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等。因此,应该仔细地选择和恰当的运用可以将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使用那些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材料。溶剂型油漆、化纤毛毯、复合地板和其它许多建筑产品都可能在空气里释放出甲醛等挥发性的有机混合物(VOC)。这些化学制品不仅影响建筑工人和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同时也会增加环境中的粉尘和有机物污染。

4.2遵循国家的环保法规

2002年1月1日开始,《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正式实施。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们要努力执行,选用通过健康环保认证的材料,减少设计中色彩鲜艳的石材的运用,多采用优质聚酯和环保型硝基漆,减少或杜绝在空气流通较差的房间使用醇酸油漆的数量。当然,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设计标准,但健康和无害化应该是普遍的原则。幼儿园建筑当然应该为创造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而挑选最“健康”的材料,可是对于仓库等建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许不是那么重要,而降低维护成本也许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4.3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社会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要利用能够各种宣传媒体进行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环保建材知识的教育,使全民树立强烈的生态知识、环境意识,树立加快发展环保型建材的责任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环保型建材的工作中来。

室外的绿色营造了美丽的环境,室内设计方面同样需要环保概念。那么对于居民,掌握对付装修污染的基本知识也很重要:(1)要严格选材。首先要看装饰材料是否是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要查看生产厂的商标、生产地址、防伪标志等。还要看产品检测报告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体释放量是否合乎标准;(2)要在装修后找到资质、正规的室内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检测,听取专家的意见,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最好空闲一段时间,使室内有害物质消释到安全系数内再入住;(3)入住后常开窗户加强通风,加速室内不良物质和气体的排放;(4)如果入住后有不良反映,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身体,并请检测部门来检测,即使清除致病的污染源;(5)要学习、掌握一些装修环保标准和法规,在遇到因装修污染引起的纠纷时,要按照国家的环保法规依法调节或经诉讼解决。

第11篇

论文摘 要:新课改要求我们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验探究中,有许多实验存在安全隐患,这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就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安全案例及学生实验环保意识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中学化学课本中,将近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常见实验安全案例分析

(一)违反操作规定。

案例1: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案例2: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

案例3: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案例4: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案例5: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三)药品混入杂质。

案例6: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案例7: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案例8: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案例9: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二、学生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二)合理使用反例。

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三)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

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五)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案例10: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我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乱淌。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三、收获与反思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学生一昧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面临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出于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始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从最初的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管理层分析和讨论”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独立的环境年度报告,披露的行业也由环境敏感性行业扩展到其它类型,披露的内容由环境映像信息扩展到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信息已成为企业持续经营、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或环境压力。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中,企业难辞其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环境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环境本论文出自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据环保部门统计,目前自然界遭受的污染物中80%来自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污染的治理情况,履行环境受托责任,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化、公开化、筹资渠道多元化等特征,备受公众、市场和政府的关注,其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更加规范、透明和全面。人们也希望从上市公司对外报送的报告中了解其对公司环境问题的立场、态度和行动。基于此,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中选取研究样本。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中,对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初步划分,造纸行业名列其中。造纸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但也是我国污染比较严重的主要行业之一,2004年国家统计的41个工业行业中,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次于化工制造业,高居第二位。因此,我们选取造纸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根据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造纸、印刷行业属于制造业的下次类,登陆中国上市公司咨讯网查询后,共获得截至2006年底在沪、深上市的造纸、印刷行业A股上市公司共32家,经过鉴别和分析,剔除造纸行业的下游行业印刷、包装及体育用品制造业上市公司9家,共得到A股市场造纸行业上市公司23家,为本文的有效样本,其股票简称和上市时间见(表1)。(二)研究方法根据《证券法》》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本文主要采取统计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样本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招股说明书及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这些信息披露文件着手,揭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本研究中样本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于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和金融研究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拓股说明书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除了生产特种纸的冠豪高新和凯恩股份外,其余21家上市企业都对环境问题给与了一定的关注,披露比例达90%,这与造纸行业的污染比较严重,国家对其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有关。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从招股说明书的内容来看,企业环保信息披露的方式呈现越来越多样的趋势,由在风险因素与对策中披露扩展到募集资金的运用、业务与技术等部分。1997年以前上市的企业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风险因素及对策”的“环保风险”中披露,1998年以后扩展到“募集资金运用”、“发行人情况”。2004年以后开始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部分披露环境信息,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在“业务与技术”部分详细披露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的处理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以及环保达标情况等信息。2006年上市的太阳纸业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更加全面,其在招股说明书的各个方面都披露了环境信息,并且在“业务发展目标”中独立披露了企业未来的环境保护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法规的日益完善,环境信息的披露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最初是有关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及对策,有关此项目的披露比例达到了100%,这和相关环保法规的要求是一致的。随着法规的日益严格,信息披露的内容逐步扩展到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投资、三废排放量、污染物处理情况等,具体情况见(表2)。除了环保风险外,有关环保投资的披露也是较多的,有11家公司进行了此项披露,其中有9家公司的披露较为详尽,分别是银鸽投资、美利纸业、福建南纸、民丰特纸、华泰股份、恒丰纸业、博汇纸业、景兴纸业、太阳纸业。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环保费用支出、未来的环保投入本论文出自金额,以及环保项目投入使用后污染物的减少量,对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公司进行环保投资对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等没有进行过披露。有关上市公司污染物情况的披露也逐渐增加,1998年上市的美利纸业披露了企业三废的处理情况;2000年上市的华泰股份披露了企业的"三废"排放量。2001年上市的恒丰纸业还对新项目投入使用后企业污染物的减少量进行了披露。2003年以后,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政策的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更加丰富。如2004年上市的博汇纸业、2006年上市的景兴纸业和太阳纸业都将环境信息的披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博汇纸业在招股说明书的“业务和技术”中指出:造纸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由破坏生态环境走向清洁生产并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其将“发行人的环保情况”独立出来,详细披露了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的污染情况、污染物处理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中介机构有关环保的核查意见等。太阳纸业的披露更加详细,其在“业务与技术”中披露了“与发行人经营有关的高危险、重污染情况”,包括安全生产及污染治理情况、环保处罚情况、近三年环保费用支出及未来支出情况、环境保护核查的情况等。并且其将企业未来的环保计划纳入了“业务发展计划”中进行了披露,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关注的是,有关中介机构对上市企业环境保护核查情况的披露是从2004年开始的,这是因为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颁布的《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

(二)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年度报告中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一是整体情况。通过阅读分析23家样本公司连续三年共65份年度报告,发现除*ST东泰、恒丰纸业、*ST天宏在连续三年的年度报告中从未进行过环境信息披露外,其余20家企业都曾在不同年度不同程度地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达87%,其中9家公司在连续三年年报、5家公司在连续两年年报中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二是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上市公司主要选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环境信息,其次是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个别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强调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发生重大的与环境相关的事项时,企业会选择在重大事项中披露。除此之外,企业几乎很少采用其他的方式。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在财务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更没有一家企业独立的环境报告书。值得关注的是,ST长控在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中披露了由于控股公司环保治污未达标停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这也是造纸行业唯一由于环境问题而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例子。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见(表3)。从(表4)可知,除了环保投资的披露比例最高外,有关排污费的披露也是较多的,共有10家企业进行了此项披露,披露比例达56%,其中5家企业在年度报告中连续披露了企业支付的排污费,而有关环保补贴和借款的披露相对较少。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非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企业的董事会报告或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披露,而有关环保拨款、环保投资、环保补贴、排污费等货币性信息一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三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表述形式。通过对65份年报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货币性的内容仍占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投资、环保拨款等内容,几乎都是在报表附注的某一科目中出现。如排污费的信息一般都是在预提费用账户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附注中出现。而环保拨款的信息一般出现在专项应付款或资本公积的报表附注中。而非货币性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货币和非货币相结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税收减免和环保投资等。这些内容一般出现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到的有关募集资金使用、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等。四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从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来看,与企业会计处理相关的环境事项主要涉及排污费、资源税、环保拨款、环保补贴,涉及的账户主要有资本公积、专项应付款、补贴收入、预提费用、管理费用等。但由于没有统一会计准则的强制性约束,企业在发生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事项时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并不规范。如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缴纳的排污费进行预提或待摊,计入“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实际缴纳时计入“管理费用”账户,但实际上只有ST佳纸、ST长控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预提的排污费,也只有ST佳纸在2003年报表附注中披露了管理费用中的排污费,其它企业均未披露预提的和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排污费金额。共有6家企业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披露了支付的排污费,其他企业均未披露。另外,晨鸣纸业将收到的环保专项基金计入了“专项应付款”,并在报表附注的收到的与筹资情况有关的现金中进行了披露,而华泰股份和山鹰纸业只在专项应付款中披露了收到的环保拨款,并没有披露收到的环保资金的现金流入。另外,还未发现一家企业设立有关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科目进行披露。超级秘书网

(三)结论首先,上市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相关性。无论从招股说明书,还是年度报告披露的内容都可以看出,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环境法规的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2003年以后上市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及《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等文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其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披露情况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披露。我国目前仅有的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做出要求的法规,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等都是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的规定,如对于定期报告很少有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规定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年度报告中的环境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明显要好于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第三,环境信息的披露是压力导向型,而非市场导向型。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印证,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要动机来源于环保政策的限制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不是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引发的自主、自觉行动,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不高。第四,披露方式不规范,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信息的可比性、实用性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具有随意性,缺乏固定、规范的格式,信息的可比性较差;披露的方法主要采用文字叙述,披露形式单一;披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过去发生的事项的反映,如排污费、环保认证等,降低了环境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最后,披露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而非履行社会责任。大多数的环境信息披露只是对公司如何支持环境项目、在环境方面从事了哪些社会义务等的一般说明。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公司在股东、顾客、潜在的投资者以及环境主义者们眼中的良好形象,而不是真正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

四、政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由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与环保法规的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强制企业重视环境保护,披露环境信息,逐步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特别是由于年度报告对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分量,促使企业重视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披露。

(二)建立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近几年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瓶颈”在于法规及准则的缺失。建议政府部门逐步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具体准则,形成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促使上市公司将有关环境的会计事项与有的会计制度相对独立地加以列示,以外部要求的形式促使公司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在全面推行环境会计准则之前,政府部门可选取一些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如钢铁、本论文出自煤炭、电力、化工等,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进。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审计,重视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我国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已初见端倪,如ST长控在2004、2005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由于环境问题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况。但就总体情况而言,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还是严重不足。环境审计是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已颁布实施的审计规范和准则中,均没有对环境审计的具体规定。应尽快制定我国环境审计规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细则,使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规范化,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05KR65):西安外国语大学青年专项科研基金

参考文献:

[1]印丹榕:《江苏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生态经济》2006年第5期。

[2]周一虹:《公司环境报告:压力、鉴定和双重性影响》,《生态经济》2006年第10期。

[3]房巧玲:《西方国家环境信息披露的起因》,《世界环境》2006年第3期。

[4]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第3期。

[5]范永太:《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10期。

[6]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7]王立彦、冯子敏:《国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管理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29期。

[8]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9]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