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

时间:2022-05-11 12:20: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乡低保六精准工作

第1篇

一、自评情况

通过自查,经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商议,自评得分5分。政策落实得分1.5分;项目推动得分1.5分;扶贫成效得分2分。

(一)政策落实情况。对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老龄、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精准识别对象、足额保障标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发放到位。同时,完善各项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临时救助制度,针对建档立卡对象,优化临时救助程序、增强救助时效,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着力完善临时救助对贫困群众的救济救难功能,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二是认真对接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好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能作用,明确攻难点、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切实制定兜底保障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扶贫专项到户工作台账、社会保障扶贫资金发放台账,开展了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业务培训、残疾人“两项”补贴业务培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培训,为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项目推动情况

一是抓好政策兜底人员核对工作。按照扶贫开发局“省脱贫攻坚大数据”要求,继续按月、按时准确录入数据,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政策落实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实现城乡低保精细管理、精准施保。二是抓好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按照其家庭经济状况均采取“人工核对、信息核对、实地比对、入户调查”等方式,科学、准确地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切实提高政府救助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定系统。确保低保资金的监管力度,认真执行低保普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安全发放。三是强化社会保障扶贫制度衔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功能,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政策实施临时救助,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临时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四是严把资金监督,确保兜底对象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城乡低保资金专户,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管理”,同时积极推行社会化发放,每月的低保金由银行无障碍直达低保对象个人账户。每年定期进行检查审计,保证低保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

(三)扶贫成效

一是强化操作程序,确保低保兜底“两线合一”规范运行。为全面实现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按年度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确保实现“两线合一”的目标,2019年年初,在拟定《社会保障专项扶贫工作方案》时,方案中的保障标准根据《关于调整2018年全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阿州民政〔2018〕109号)文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500元/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310元/月”的规定制定。2019年上半年,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按照全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310元的标准为农村低保兜底对象进行补差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19年1月至6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1860元。2019年9月,在收到《州民政局关于调整2019年全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阿州民政〔2019〕91号)文件后,及时将文件转发至各乡镇,要求各乡镇按照文件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月调整到每人每月5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从每人每月310元/月调整到每人每月350元”的标准及时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工作,调整执行时间为2019年7月1日起。下半年,按照全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350元的标准为农村低保兜底对象进行补差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19年7月至12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100元。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46户,1301人,复核率100%。清退不符合政策对象14户,63人,新增农村低保对象19户,45人。累计保障15739人次,保障资金264.3545万元,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二是落实救助政策,农村特困人员基本权益有效保障。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法规政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县特困对象累计为4882人,保障资金218.746万元。三是落实养老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紧扣省、州、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新要求,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原则,强化目标、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截至目前,为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贫困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8978人,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89.78万元。四是落实残疾扶助政策,确保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到人。为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使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手中,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助推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对持有第二代残疾证的低保对象,按照每人每月9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截止2019年12月30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650人次,41.85万元;对持有第二代残疾证的,残疾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重度残疾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二级重度残疾每人每月7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截止2019年12月30日,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866人次,73.69万元;完成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建档立卡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共计578人次,22.91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一)低保保障对象的界定存在困难。一是个人收入不好确定。除农业收入外,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打零工是随着季节、市场行情等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没有一个详细的计算方法。二是调查取证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情况,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农民会隐瞒一些收入来源,这对最终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一定影响。

(二)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难度较大。由于我县贫困对象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摸底准确性要求高,贫困户真实收入情况核定工作难度大,加之我县因灾、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返贫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畴,导致需要救助的返贫对象不能及时予以救助。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抓好政策兜底人员核对工作。按照扶贫移民局“省脱贫攻坚大数据”要求,继续按月、按时准确录入数据,准确掌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救助对象精准、政策落实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解决问题精准,实现城乡低保精细管理、精准施保。

(二)认真抓好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按照其家庭经济状况均采取“人工核对、信息核对、实地比对、入户调查”等方式,科学、准确地认定社会救助对象,切实提高政府救助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低保信息系统,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定系统。确保低保资金的监管力度,认真执行低保普查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安全发放。

第2篇

一、2017年度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厅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盯住“重点工作抓突破、常规工作抓规范”精准发力,党建工作、业务工作、项目建设齐头并进,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社会组织党建、安全生产、抓党建促扶贫等项业务工作在市级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在全市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都取得了良好佳绩。5月份,乔恒厅长首次来XXX调研,更是给予了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和认可。

(一)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民政的兜底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积极助力脱贫攻坚。我们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主动作为,按照“两线合一”要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到3200元/年。财政列支1000万元的贫困人口医疗兜底救助专项资金,为贫困户极大地解决了医疗困扰。发放兜底医疗救助资金158.26万元。其中2016年发放68.26万元,2017年发放90万元。驻村工作队在宣传扶贫政策、实现“一村一品”庭院经营模式、市级帮扶落地、申报村级幸福院、协调打抗旱井等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受到包保乡党委和政府以及村干部和村民的好评。

二是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低保保障28685户,42980人,累计发放资金10700万元。其中,城市低保保障8800户,13200人,发放资金4900万元,人均补助水平309.3元/月;农村低保保障19885户,29780人,发放资金5800万元,人均补助水平550元/季。救助“急难”家庭3000户,3900人,发放资金550万元。城乡医疗共救助11000人次,支出资金970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参保参合拨付资金404.18万元,其中参保资金44.16万元,参合资金360.02万元。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共计1747人,发放资金695.88万元。其中:农村“五保对象”1607人,发放资金578.28万元。城市“三无对象”140人,发放资金117.6万元。

三是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加强。年初下拨冬春灾民救助资金344万元,用于灾民口粮救助。“8?4洪涝”严重损坏房屋53户99间,一般损坏房屋249户437间,有效实施重建和维修工作,冬底前将全部完成。计划投资256万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建项目开工建设。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政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年初开展了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对影响和制约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的因素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办法。组织城乡社区参与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典型评选,并推荐2个城市社区和3个农村社区为建设典型上报到省民政厅。11-12月份顺利完成了社区居委会第十次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根据编办批准,成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安排2名专职人员从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29个。支持XXX市道路运输协会成立党建办公室开展党建活动,为其购买2万元的健身康复器材和办公设备。

三是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工作。按照年初工作计划,我们选择3个城乡社区开展民主协商试点,指导社区建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建立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及基层民主协商制度。

(三)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民政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妥善落实优抚对象待遇。发放抚恤定补金、护理费、生活补助金合计975万元,到位率100%。为1-6级伤残军人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计支出医疗保险费20.7万元。为1-6级伤残军人核销住院和门诊药费29.5万元。

二是认真执行国家安置政策。接收2016年度退役士兵170人,其中自主就业161人,符合安置条件的9人。发放义务兵优待金505.32万元,发放自主就业金212.99万元。组织退役士兵技能培训82人次,支付培训费16.4万元。

三是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两节和“八一”期间分别对XXX市驻军部队、本市驻军部队、XXX市光荣院进行了走访,慰问物品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投入资金4.3万元,开展为革命功臣送医送药活动。9月30日,组织全市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社会团体参与开展的“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活动人数达千余人。

(四)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民政的原属职能进一步发挥

一是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放养老服务资金264万元,完善4个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6个农村幸福院建设,探索开展面向居家养老的康复服务。完成2017年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以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资源为依托积极申报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二是福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福彩销售2930万元,居XXX各市(县)首位,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31人;实施慈善救助,累计支出资金20.5万元。与吉林省人民医院合作对我市600人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为58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535万元,为640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近540万元;救助孤儿51人,月人均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补贴700元。

三是专项社会事务服务进一步强化。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整理、汇总上报和省级审核验收,合格率达到96.9%,符合规定95%的标准,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已全面展开;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完成2017年度农村留守儿童数据统计上报工作;计划投资4150万元、改扩建21000平方米的XXX殡仪馆扩建工程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调试阶段。全市共火化遗体2000具,其中为900余名城乡低保对象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资金75余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2人,其中,未成年人8人,精神病人28人,智力残疾人12人,投入救助资金12万余元;办理结婚登记2213对,离婚登记2250对;补领结婚证1986对,补领离婚证280对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五)综合能力建设水平不断强化,民政为民宗旨得以进一步发挥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局党组和纪检组持续压实两个责任,年初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普遍谈心,各副职领导对分管单位领导班子进行集体谈话。各副职领导于7月初听取了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汇报。局纪检组和机关纪委主动作为,组织开展了长白山先锋e支部启动仪式、“书香民政·阅读人生”读书月、软环境建设、“七一”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载体活动,推进了党建和纪检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压实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指导。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议,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消防部门协作定期开展民办养老院安全整治。对8所存在取暖隐患的农村福利中心进行安全改造。完成11所福利中心室内线路加装防火套管改造。

三是强化综治维稳工作。成立领导组织,局主要领导与机关科(办)、基层单位负责人鉴定责任状。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积极做好期间维稳工作,认真制定预案,做好矛盾排查和纠纷化解,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工作到岗,责任到人。

回顾2017年总体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效能不断提升,作风越来越扎实,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村级工作力量薄弱,随着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工作力量日趋增强,完成社会救助工作难度不大。工作力量存在难度的重点在村级,村一级干部劳动报酬对有志有为青壮年没有吸引力,现任村文书普遍年龄偏大,工作质量很难保证。二是农村福利服务中心一乡一所,先天不足,基础薄弱,床位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突出,而且彻底杜绝安全隐患难度较大。三是解决非法民办养老机构问题任重道远。目前,我市市区内不具备消防条件的未经许可的民办养老机构有16家(这还不包括隐性的分布在各个住宅小区内家庭式的养老机构),收养老人229人,有的已经非法经营20多年。由于这些养老机构不具备消防改造验收条件,均存在重XXX全隐患。因入住老人较多,造成强制取缔和行政许可存在双重难度。

二、2018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8年,我们将在巩固加强常规工作基础上,围绕重点工作找准“发力点”,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民办养老机构整治,农村福利中心整合等难点问题。努力向上争取资金,申报项目,完成“两线合一”、城乡低保提标、农村幸福院建设、基层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一系列民生实事。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抓好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保民生、保稳定,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积极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农村居民收入可支配水平,精准测算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施完成“两线合一”目标。加强与农合、人寿等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好我市精准扶贫医疗兜底政策。

二是稳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完成农村低保按户施保,“补差式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提高“一站式”即时结算效能。扎实推进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急难”救助积极作用。

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大力推进XXX殡仪馆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抢工期抓进度,争取时间完成工期及验收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积极申请省级财政社会保障金和省级彩票公益金支持安广殡仪馆扩建维修和购置设备等项目,争取2018年实施项目工程。

四是多措并举尽早完成农村福利服务中心整合。借助省里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中心改革的XX,我们积极谋划,摸清底数,合理布局,制定我市农村社会福利中心三年整合改造规划。拟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位新建3--4个区域性、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一方面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争取省级福彩公益金,采取公建公办或公建民营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采取民建民营的方式解决。推进集中供养+社会化养老的进程,探索将单一福利性养老拓展为福利性、公益性、社会性、盈利性一体的养老模式,彻底解决农村福利服务中心安全难管理、管理难的问题。

第3篇

根据《县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民政局2019年社会保障“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局成立4个工作组,于6月24日至7月14日对17个乡镇进行了全覆盖深入摸排,发现50个问题,经分析归类为: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精准度还有差距;个别已纳入低保的低保户补差标准还需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的覆盖面未达到百分之百;特困供养人员未实行全覆盖;个别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施设备不齐不全;民政政策宣传不到位。针对6类问题,拟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整改目标摸排问题

50个,分析归类6项,边摸边改、边整边改、立说立改,与乡(镇)联动整改。针对低保纳入、低保标准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落实、提高特困供养人员的覆盖面等,开展专项清理,精准识别,分阶段推进,7月中旬前完成今年第一次大规模动态清理,8月底前完成第二次大规模动态清理。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符合纳入要求的对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为脱贫摘帽贡献民政力量。

二、整改任务

(一)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精准度的问题。整改措施:一是依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等四个规程的通知》、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阿州民政〔2017〕275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农村低保精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排查凡符合资格条件,财产和收入条件的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造成家庭困难且符合资格条件、财产和收入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二是我局印发《关于上报“两不愁三保障”社会保障大排问题清单的紧急通知》,重点聚焦收入风险户和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逐一核对,凡符合低保条件的应纳尽纳。责任领导:(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责任股室:低收入家庭保障中心整改时限:8月30日前(二)关于已纳入低保的低保户,需要提高补差标准的问题。整改措施:一是按2018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720元/年.人,对全县农村低保户开展补差标准核查,凡符合提高补差标准由乡(镇)审核,我局经入户调查审批。二是待省州明确2019年低保标准后,我局及时执行新标准。责任领导:(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责任股室:低收入家庭保障中心整改时限:8月30日前(三)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的覆盖面未达到百分之百的问题。整改措施:加大残疾人核查力度,对残疾人名单逐一核查比对,再次开展残疾人办证和补贴发放情况的摸底排查,建立残疾人办证和补贴发放详细工作台账,纠正漏办证,漏发放残疾人补贴问题。责任领导:(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责任股室: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股整改时限:8月30日前(四)特困供养人员未实行全覆盖的问题。整改措施:继续对城乡特困供养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将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及时对死亡、不符合供养条件人员取消供养资格,加大集中供养宣传力度,动员散居供养人员积极入入住福利院。责任领导:(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责任股室:低收入家庭保障中心整改时限:8月30日前(五)个别村级活动场所办公设施设备不齐不全的问题。整改措施:我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关于充实完善村级办公场所服务设施设备的通知》,要求乡镇一是在村级党建工作经费和公共服务维护运行费中安排资金购置;二是主动与县级帮扶部门协调解决;三是积极与彭州结对乡镇协调解决;四是主动与脱贫攻坚22个专项部门协调解决。力争7月底以前将设施设备补齐采购落实到位,8月中上旬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将组织力量全覆盖进行督导检查。责任领导:陈正(县民政局副局长)责任股室:基层政权与区划地名股整改时限:8月30日前(六)民政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办法:制作《民政局政策汇编》、制定《县民政局关于干部夜校培训工作的方案》,组织“两联一进”联系人、帮扶责任人定期培训,定期测试,每周六组织人员到村到户进行政策宣讲。责任领导:(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责任股室:低收入家庭保障中心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三、整改要求

(一)强化组织。我局成立大排查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下设办公室在低收入家庭保障中心,负责,协助,、负责日常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人员抓具体,责任落实到项到事,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事事见成效。(二)强化工作落实责任领导、责任股室、相关责任人按时限要求,把问题整改到位,绝不留死角、绝不留“后遗症”,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准确把握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持续性。(三)严肃纪律责任领导、责任股室、相关责任人未按“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相关要求,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坚决把问题整改到位,防止形式主义、,防止“翻来覆去”。

第4篇

一、**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年,特区围绕精准扶贫“六个一批”任务目标,整合扶贫资源、优化扶贫机制,出台了《**区精准扶贫政策》,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被动式、粗放式、分散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加快移贫。借鉴外地易地扶贫搬迁经验,通过“一申请一评议两签字”对搬迁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再“聚焦”;通过层层签订军令状,逐级落实各部门帮扶责任;通过整合资源,组建专业队伍,实现了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年,全区完成异地扶贫搬迁70户204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个,分散安置点12个。截止12月26日,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建**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实施产业扶持工程带动脱贫。将扶贫产业发展放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通过政策激励、能人带领、多轮驱动,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出台了《**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养殖到户奖补标准》,全区整合产业资金5566万元,帮助817户发展致富产业,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合作社+农户”、“能人+农户”等产业扶贫帮带模式,培育农业合作社20余家,初步培育金沙坪种养基地,紫霄旅游基地,鲁家寨茶叶基地等六大产业扶持示范基地,带动72户278人实现脱贫。

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工程杜绝致贫。将避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作为特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上下功夫,在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上做文章,着力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年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升到70%,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低至0.8万元,年封顶线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全额资助参合。截止12月底,共有参合精准扶贫对象累计住院报销765人次,新农合累计补偿163.7万元。

四是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减贫。特区坚持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覆盖特区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到村、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272名贫困学生建立了贫困资助台账,发放资金14万元。“泛海计划”11人,每人5000元,共资助5.5万元;“金凤计划”2人,每人3000元,共资助6000元。**年第一期“雨露计划”27人已经享受补助40500元。

五是实施政策兜底工程遏制返贫。特区坚持兜底思维,践行综合施策,织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救助政策之底。一是认真落实按户保障、差额补助制度,开展多维度调查,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依法救助,以户保障,精准脱贫。二是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年,特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标准、分散供养五保标准分别提高25%、60%、25%。全年为全区267户457人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26万元。三是对精准扶贫对象开展大病救助。全年实施医疗救助232人次,落实救助金93万余元。

二、**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算

**年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特区将在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工作方法,综合施策,整体推进,优化工作机制,实现脱贫2329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03户599人。

一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一是进一步强化办事处、村的主体责任,完善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制度,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实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健全扶贫开发工作督查约束机制,加强资金审计、检查,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安全。

二是继续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结合特区“旅游+”战略,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地从旅游经济发展中获益。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鼓励贫困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产业发展项目,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是深入开展教育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公共平台,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每户培养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落实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资助补助水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第5篇

实施“五个一批措施”,“靶向”疗法直指“靶心”――四平的扶贫举措,正被成果印证:攻坚第一年的目标(占全市贫困人口45.3%的49个贫困村将“出列”,30639人将“脱贫”),有望实现。

回望四平扶贫之路,帮出“脱贫动力”、扶出“产业格局”是一大亮点。

产业成链条――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种植大棚、一个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乐”……这是产业扶贫给四平增加的新变化。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四平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有花有果。

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6亿元,落实产业脱贫项目298个,带动27390人脱贫,占今年全市计划脱贫人口的89.4%。

“特色种养+扶贫”。梨树县投入资金1.1亿元,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47个,吸纳安置近万名贫困人口;伊通县打草村建立大果榛子基地,带动19户25人脱贫,户均实现年收入6000元;辽河垦区实施光伏+养殖项目,形成长效扶贫机制,带动1371户2740人脱贫。目前,全市种植、养殖合作社达到178个,总投资7055万元,带动7596户9336人脱贫。

对伊通县河源镇联合村的90户贫困户来说,“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模式”,可谓脱贫的好路子。“今年镇里向合作社投入了82.5万元的扶贫资金,年末,贫困户的效益分红将达到5.7万元,完全可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致富目标。”河源联合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赵玉阳兴奋地说。不仅如此,这种“产业模式”还带动河源镇大酱村及营城子镇小桥子村的97户贫困户,与“致富”渐行渐近。

“光伏+扶贫”。四平积极组织实施精准光伏扶贫,双辽市组建了金太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确保贫困人口永续脱贫,五一村、永加村、望杏村、新兴村等光伏电站已建成,年末将实现并网发电。10月24日,双辽市王奔镇宝山村338千瓦阳光扶贫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双辽市首个农业光伏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辽河垦区种羊场五、六分场、孤家子镇团山子村实施了养殖+光伏项目,铁西区平西乡任家村、西村,铁东区叶赫镇、叶赫村实施光伏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

“旅游+扶贫”。辽河垦区利用湿地资源,计划投资4400万元,建设“架树台湖湿地公园”项目;双辽市计划投资7.8亿元,打造卧虎湿地综合旅游项目和一马树沙漠欢乐谷项目,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运营后可带动774户1671人脱贫;伊通县在马鞍山镇投资1800万元,建设300栋标准化温室大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带动836户1702人脱贫;铁东区发展林下产业,实施以观光、垂钓、采摘为特色的“农家乐”扶贫旅游项目。目前,四平市旅游扶贫项目共有8个,总投资8300万元,将带动1610户3124人脱贫。

8月8日,双辽市卧虎大草原旅游脱贫项目正式揭牌,面向游客开放。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这里又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游玩。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旅游脱贫项目,使沉睡多年的卧虎大草原得以开发,能带动卧虎镇538户贫困户、1268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仅用了46天!

“电商+扶贫”。双辽市、伊通县作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农村淘宝合作,投资500多万元在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带动1410户、2800人脱贫;铁西区西村率先引进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贫困户的销售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目前,全市有电商扶贫项目50个,总投资2152万元,将带动5623户、11206人脱贫。

治穷须治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四平市积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75所,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招聘25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贫困地区一线中小学老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每年享受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能力,四平市深入实施国家扶贫开发“雨露计划”: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扶贫重点村的干部及骨干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两项有科技含量的技术。

培训主要围绕当地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以创业理论、创业技巧、创业实践、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氛围为目标,达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效果。

截至目前,四平已培训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经纪人运营等6个专业共218人,为17个贫困村举办了专场劳务交流会,送去岗位信息3015个,促成743名贫困户劳动力域外就业或就地转移就业。

剑指“看病贵”――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剑指“看病难”“看病贵”,四平多措并举助脱贫。

加快推进送医下乡,组建城乡“医联体”,持续开展大篷车巡诊活动,为11466名贫困患者免费体检;实施“互联网+医疗”,完善信息网络,推进分级就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双辽市永加村、五一村开展智慧远程医疗,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

实行“两免两减”措施。降低贫困人员就医成本,伊通县率先开展卫生扶贫试点工作,印制了《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实行“两免两减”措施。免收门诊诊察费,免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的床费和护理费,减收门诊辅助检查费用的20%,减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检查费用的20%。

“要不是有这些政策,恐怕孩子都活不到今天了。”家住大孤山镇河南村二队的10岁男孩王航,自去年患了尿毒症后,家里已为他花了50多万元,因病返贫,现在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还好,赶上了县里实行医疗扶助政策,目前孩子一季度的透析费仅需1000元左右,以前得需要几万元,这是他们怎么也承担不起的。

截至目前,伊通县已有252人次的贫困人员,在两家县级医院享受到“两免两减”措施,减免金额达2.88万元。双辽市卫计局组建21支巡回扶贫医疗队,为25495名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落实了村级新农合门诊报销政策,为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开通新农合门诊报销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除门诊费、住院费,在农合保险报销的基础之上再免除15%~20%的医疗费用。

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一是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二是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三是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四是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1个卫生室。2016年以来,四平已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01.23万元,医疗救助4.09万人次。

低保+救助――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社保为扶贫攻坚战兜底。

四平市民政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农村低保标准由2684元提高到3400元,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预计2016年新增低保户1500户,计划2016年年底前政策兜底脱贫7568人。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四平市城乡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的20%和30%”进行提高。目前,四平城市低保标准已经提高到每月475元。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下发《关于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集中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4500元提高到4900元,分散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3400元,确保五保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此外,临时救助进一步发力。2016年以来,已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5.4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65人次。

个案有对策―― 一事一议帮扶脱贫一批

扶贫需精准,也需全面。对上述“四个一批”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突发因素致贫的个案,经有关机构认定后,四平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脱贫。

伊通县马鞍山镇北岗子村一队的刘桂启,现年58岁,老伴患精神病,孩子腿有残疾,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维持,又不能到外地打工。通过镇里协调,在该镇的伊美果业公司找到了工作。

“每天在这里干点零活,还能照顾老伴和家里的地,有了这份工作,每月能挣1600元,让我的生活改善了不少!”刘桂启很满足。

第6篇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黑龙庙村一年的工作中,我根据村实际,因地制宜,摆正工作位置,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扶贫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最关心的扶贫工作中去。俯下身子,同村“两委”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调查研究、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与群众聊家常,有效推进了精准扶贫,切实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现将2019年驻村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熟村情、知底数,夯实驻村帮扶基础 

xx村位于贾宋镇政府西南三公里,全村辖30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地域总面积 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人均耕地0.85亩。村主要产业是小麦、玉米、花生及蔬菜等农业种植。村两委班子健全,党员共56人,全村村民总户数940户40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77户238人,低保户110户18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5户5人,截至目前,全村已脱贫53户189人。

二、勤调研、明原因,把准村贫困症结 

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驻村后,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参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参与村两委工作会议,深入黑龙庙村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拉家长、谋发展。走访所在村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人、退休教师等。通过几个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该村贫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致贫。从村里处在贫困线以下的77户农户的文化结构来看,文盲和小学文化较多。文化贫困导致人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甘愿受穷。二是年老多病致贫。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丧失劳动力,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环节解决了经济压力,但医疗费用依然是此类家庭沉重的负担。三是劳动力缺乏致贫。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仅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四是其他原因致贫。比如由于自身素质较低,致富本领不强,靠种几亩薄地、打小工养家糊口,加之天灾人祸使本来较为富裕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

三、履职责、强服务,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狠抓党建、助推扶贫。农村工作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因此我十分注重党建工作。为改变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低,思想意识落后的状况,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疏导党员干部情绪,树立党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邀请了村里老干部、致富能手就如何加强村班子建设、如何带领群众致富进行了培训,切实提高了村两委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

二是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坚持保障与增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升脱贫质量上,先后实施了到户增收养殖业和种植业补贴共62户44万元,光伏发电扶贫76户23.175万元、公益性岗位23人,人均月工资500至710元不等,同时,还实施了金融扶贫50户每户年分红3000元。技能培训5期58人次,危房改造18户65人、等系列措施,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改善了贫困户居住条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行业政策狠抓落实1、针对因病致贫:一是贾宋镇卫生院每年对贫困户群众免费体检两次,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免费,实行卫生院医生对贫困户的一对一签约服务;二是镇平县县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所有贫困户每人缴纳30元小额保险,城乡医保交费每人补贴50元,低保80元,特困180元,贫困户遇到大病,最多可以报销6次,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较大提高,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三是为贫困户中79名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卡。

2、针对缺资金致贫:一是共为62户贫困户办理到户增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发放到户增收补贴资金44万元, 二是通过企贷企用模式,已申报40万元小额贷款,带动8户贫困户年分红3000元,三是为建档贫困户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四是通过危房改造,为18户补贴资金35万元,五是通过企业带贫,为42户补贴资金12.6万元,七是通过光伏发电为76户补贴资金23.175万元。

3、针对缺技术致贫:一是举办了5期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内容为种植、养殖,58人参加5天集中培训,二是发“雨露计划”教育补贴2人,每人3000元。

4、针对因残致贫:一是2017年以来积极联系县残联为24人 办理了残疾证;二是对符合残疾补贴发放条件的按时发放残疾生 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三是将家庭特别贫困的再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新增低保32人。

5、针对因学致贫:全村贫困户28户38人享受教育补贴,其中学前教育7人补助每人1000元,11个小学生享受每人补助1000元,11个初中寄宿生每人补助1250元,6个高中生每人补助2400元,三个高等教育补助每年4000元,2个高职高专补贴3000元。

6、针对其他缺劳力、因灾致贫:一是为缺少劳动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办理企业带贫50户,可增加收入15万元,办理光伏发电扶贫76户,收入23.175万元,提供公益性岗位23人,人均月工资500元以上。

四是进村入户,交心谈心,了解需求。在全面熟悉帮扶贫困户的基础上,与村干部、党员、困难群众进行了深入座谈、交心谈心,并深入77户建卡贫困户,逐一开展走访,认真听取帮扶对象的诉求,详细了解他们生活上存在的困难与急需解决问题,帮助村民树立穷则思变、变则通的思想。并对每户的家庭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牲畜牧养、住房情况、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并认真核实、登记,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步精准扶贫工作展开奠定基础。

五是开展思想教育扶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通过入户走访、入户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农户思想动态,了解生活困难,积极疏导情绪,树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第7篇

一、救助原则

1、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具有县户籍的困难群众,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以收定支、救急救难,实行家庭自救、政府救助和社会捐赠相结合。

2、资金筹集实行中央、省、州财政补助,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社会各界自愿捐赠,并由县财政“兜底”保障。

二、救助对象

1、一类对象:农村五保、孤儿、城镇“三无”人员。

2、二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人患者。

3、三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支付费用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在1万元以上的。

4、四类对象: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因病、因灾引起的重大疾病导致生活特别困难人员。

由县委县政府分管医保领导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医疗保障局、民政局、卫健局、扶贫开发局、红会、残联等)参加,每半年研究确定一批次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人员。

三、普通病救助比例和标准

1、一类对象

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门规定的参保标准,由县医疗保障局在医疗救助基金中全额资助参保。

门诊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门诊医疗费用,经当年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待遇报销限额后,凭门诊收费发票、与门诊费用对应的处方、检查报告单到医疗保障局申请门诊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400元。

住院救助: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个人自负费用实施全额救助。

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指医疗总费用扣除由个人承担的自费费用后的住院费用,下同

2、二类、三类对象

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类对象中城乡低保对象由县医疗保障局在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中给予60元/人/年定额补助(其余参保费用由参保人缴纳)。

二类、三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支付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70%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5万元。

3、四类对象

四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85%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0万元。

四、重特大疾病救助

1、重特大疾病病种:按照《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甘府发[2018]4号)规定的病种,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大病救助资金总量,逐步调整病种范围。主要救助病种如下: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2)、白血病;

(3)、耐多药肺结核;

(4)、重度精神病;

(5)、急性心肌梗塞;

(6)、脑梗死;

(7)、?型糠尿病;

(8)、甲亢病;

(9)、唇腭裂;

(10)、艾滋病机会性感染重大疾病;

(11)、恶性肿瘤;

(12)、器官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

(13)、系统性红斑狼疮;

(14)、血友病;

(15)、慢性肾功能不全;

(16)、再生障碍性贫血;

(17)、肾病综合症;

(18)、骨髓增生性疾病;

(19)、干燥综合症;

(20)、地中海贫血;

(21)、强直性脊柱炎;

(22)、天疱疮;

(23)、系统性硬化症;

(24)、系统性硬皮病。

2、重特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

(1)一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个人自负费用实施全额救助。

(2)二类、三类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支付按规定报销后,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负费用按70%的比例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住院救助不超过5万元。

(3)四类对象

四类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普通住院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各类商业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85%的比例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每人每年累计最高住院救助不超过10万元。

(4)门诊救助:一、二类对象发生上述24种病种之一,需要长期门诊治疗、不在医保目录诊疗范围内,导致个人支付费用较高的,凭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当年有效门诊发票原件、病情证明书与门诊费用对应的处方原件到医保部门申请报销,按门诊费用的70%给予救助,一个自然年度内,累计大病门诊救助金额不超过1万元。

五、实施州内住院生活救助

一类对象和二类对象中的低保人员在州内住院期间,按实际住院天数进行生活救助。一类对象救助标准为17元/人/天,二类对象中低保对象救助标准为7元/人/天。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

1、根据《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外产生的医疗费用;

2、因吸毒、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造成伤害的医疗费;

3、因自伤、自残、酗酒、戒毒、性传播疾病等发生的医疗费;

4、因美容矫形、生理性缺陷(学生儿童先天性疾病除外)等发生的医疗费;

5、第三方责任等引发的非疾病医疗费;

6、在境外和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

7、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交通事故和其它意外伤害能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无第三方责任人的相关证明,且没有享受相关待遇报销的,其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可列入医疗救助范围。

8、城乡居民具有我县户籍,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医保部门不予医疗救助。

七、基金保障

县级医疗救助基金按州级配套文件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住院期间生活救助由县级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建立城乡医疗救助资金预算增长机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求变化,逐年增长资金预算。若资金不足,由县级财政“兜底”保障。

八、基金管理

1、医疗救助基金必须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不得向救助对象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2、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救助对象、救助金额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发现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故意虚报和骗取上级补助,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纪责任。

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4、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资金累计结余一般不超过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15%。

九、相关部门职责

1、医疗保障局是医疗救助基金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救助的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2、民政局负责建立一类救助对象和二类救助对象中低保对象的动态档案;扶贫开发局负责建立二类对象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动态档案;残联负责建立二类对象中一、二级重度残疾患者动态档案。

3、财政部门负责救助基金的筹集,拨付和专户的核算,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卫健部门负责指导并督促定点医疗救助单位设立医疗救助窗口,实行“一站式”结算,公开医疗优惠减免项目、标准、兑现减免承诺,为救助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8篇

今年以来,乐安街道聚焦“六稳”“六保”工作,以战疫情、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为目标,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扎实做好民生工作,街道社会事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强基固本,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抓好总投资1亿元的同和小学扩建、实验幼儿园项目建设,投资1300万元的宏润居幼儿园已投入使用。投资190万元实施了校园安全提升、校园网改造等工程,持续改善提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配套。二是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续约18163人,建立居民电子档案43990份。扎实做好预防接种和疾病防控工作,疫苗接种率96.8%,重点传染病监测报告及时率100%;辖区孕产妇及儿童管理率达到95%以上。开展孕前、孕期健康知识培训及检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三是关心关爱老年群体。全面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重点人员健康查体。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结对帮扶贫困老年人和计生特殊家庭。

精准施策,民生保障落实落地。一是保居民就业。坚持把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摆在首要位置,做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审核,引导辖区企业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就业服务工作。二是保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三是保基本民生。稳步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建档立卡及特困、低保人员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落实好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备案、低收入救助及大额医疗救助政策。

多措并举,社会服务持续提升。一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突出居家养老,推进医养结合,已形成以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极大满足了辖区群众的养老需求。二是积极开展民政服务。发放临时救助金6.48万元、慈善救助资金10.89万元。全面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及整治,截至目前已有31个村完成节地生态公墓建设,共建设墓穴1039个。三是积极开展助残服务。开展残疾人证办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累计办理残疾人证216本,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057人次、水电暖补贴343户。开展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和康复辅助器具救助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安装无障碍康复床、无障碍坐便椅等140余套;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防褥疮垫、轮椅、助视器等康复器具120余套。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市**镇镇区,该村系原管东、管北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下辖22个村民组,841户,2660人,现有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89名党员,土地确权面积4723亩,村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种植甜叶菊、花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市12个贫困村之一,2017年实现村出列。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4人,其中:2015年脱贫户3户13人;2016年脱贫户4户10人;2017年脱贫10户31人;2018年脱贫9户17人,20**年预脱贫户6户13人。截至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之初的4.16%降至0.42%。现有贫困户致贫原因情况:因残致贫为14户39人,占户数比为43.75%;因病致贫为13户38人,占比为40.62%;缺劳力致贫4户5人,占比为12.5%;因学致贫1户2人,占比为3.13%。低保贫困户为23户62人,特困供养贫困户为4户5人,一般贫困户5户17人。

二、20**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做好中央巡视反馈等问题的专项整改。针对中央巡视安徽反馈等问题,**村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会议,认真传达上级的会议和整改精神要求,认真逐项对照自查,逐一梳理,制定问题整改清单和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要求,4月10日前完成整改中央巡视安徽反馈问题整改30个,制定整改措施47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改问题10个,制定整改措施16条。6月18日前完成整改市县党政班子考核问题4个,制定整改措施9条。6月23日前完成整改国务院成效考核反馈问题10个,制定整改措施12条。按照规定时间,全面完成整改,并对整改成果进行长期坚持。

(二)认真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排查整治。

5月中旬,我村安排全体村干部根据分片包保责任,针对所有贫困户,全面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方面开展了地毯式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的大排查,经排查我村目前32户贫困户的住房均符合安全居住标准且面积达标,84名贫困人口均享受了健康脱贫政策,4名贫困人口均享受了教育扶贫和雨露计划政策且上学均得到有效保障,贫困户的吃穿不愁、收入稳步增长。8月,我村按照“秋季攻势”要求,安排全体村干部网格化针对全村农户,再次开展地毯式“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排查,经排查我村有20个问题,现已整改结束。

(三)认真落实十大工程

以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为契机,积极推动十大工程项目政策的落实落地。

1.产业扶贫工作。一是特色种养业进展顺利。根据上级关于20**年特色种养业相关政策文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组织村两委干部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开展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摸底,帮助共同制定一户一方案,全面落实到户特色种养业各项措施,目前为止,全村共分七批次为25户贫困户申报特色种养业项目,申报特色种养业补助资金74510元。二是认真开展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红。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制定2017、2018年村级光伏收益分配方案,拿出124817元收益资金予以分红,重点向老弱病残类贫困人口进行倾斜,直接分配给贫困户资金11万余元,人均收益1300元。20**年村级光伏发电站收益贫困户分红35509元;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67253元,同时,及时调整“三无人员”户用光伏对象,帮助6户享受**市户用光伏收益政策,每户每年可收益3500元左右。三是组织开展产业扶贫专题培训。联系**市科技特派员、镇农技站人员来村开展特色种养业专题培训。四是提升电商服务点的功能。

2、就业扶贫工作。组织贫困户曹政参加**市就业技能培训,并为其解决交通费40元,为15名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落实了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费500元/人,为7名居家就业人员落实居家就业专项补助500元/人,为曹政、董玄玄等2人落实了驾驶员技能培训补助2000元/人。利用光伏扶贫电站的收益,开发了2个公益性岗位用于贫困户进行就业300元/人/月。为2名贫困人口落实了“雨露计划”政策。

3、健康扶贫工作。为所有贫困人口代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金个人支付部分220元/人,代缴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50元/人,督促村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协助2名贫困人口新增办理了慢性病证(全村共有54人),351、180政策在我村贫困人口中得到全面落实。组织2名贫困妇女赴**进行“两癌筛查”。

4、教育扶贫工作。积极落实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帮助4名贫困学生享受了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落实了教育扶贫国家资助和地方补助金2300元,有效地保障了正常就学,减轻了其家庭开支。

5、金融扶贫工作。协助农商行对已经办理小额贷款的4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进行调查,加强指导,有力地保证了贷款用途规范、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6、社会兜底扶贫工作。为7名贫困人口新增办理了低保政策,为1名贫困人口办理特困供养,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实现了低保提标,为全村52名贫困人口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00元/人。为6名贫困人口申报了精神残药补1000元/人,为5名贫困人口落实了“三留守”补助政策300元/人。

7、积极发展贫困村电商网点。我村依托**市鲸鱼花卉有限公司,建成了便民电商网点,年销售50万元,获利20万元左右,以网上销售观赏花卉多肉为主,同时代销各类地方特色农产品。

8、发展甜菊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我村甜菊育苗基地获省扶贫产业十大园区称号,每年育苗、种植及务工可带动70户贫困户增收。

(四)进一步完善扶贫基层基础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认真对照进行整改,按照综合管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四大类对村档资料进行规范化设置和完善。对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户档资料(目录清单,手册填写,户档资料等)进行规范,审核贫困户信息表,更换新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并做好2020年度户档填写准备工作。

(五)认真开展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

按照分工安排,落实村两委全体干部的包保责任,对全体贫困户的家庭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排查,逐户进行帮助清理,并实行分类管理,按照A、B、C类进行科学分类,针对C类的贫困户,安排专人进行定期帮助打扫。同时,针对贫困户家中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并对重点5户贫困户送家居必须生活用品。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卫生厕所进行改造和新建,除极少数不具备建造条件的贫困户外,其他所有贫困户均建造了卫生厕所。

(六)认真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和动态调整工作

严格履行贫困户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程序,确保不发生“两该两不该”问题发生,同时,针对贫困人口的变动,今年以来,我们对3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动态调整,并及时进行了系统更新。

(七)积极争取社会扶贫工作。今年来,先后争取了滁州红琊山生态农场来我村进行爱心慰问和**村便民服务大厅工程建设。

三、到村项目建设情况

20**年到村项目2个(道路类扶贫项目),总投资335万元,分别是上岗至丰山集水泥路项目投资50万元(长度为0.9公里、宽度3.5米、厚20公分),**桥水泥路(含桥梁)项目285万元(长度为0.47公里、宽度3.5米、厚20公分),目前该项目均已完工,并通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开展“一抓双促”工作和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

2、认真做好“冬季攻势”各项工作;

3、认真做好预脱贫户的脱贫工作和已脱贫户的巩固工作;

4、持续开展**村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居住环境;

5、督促做好便民服务大厅装潢工程和党建标准化建设工作;

6、认真做好消费扶贫工作;

7、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和市际交叉考核迎检工作。

第10篇

一季度,预计完成县区生产总值5.88亿元,占计划42.5亿元的13.8%,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5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5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7亿元,增长6%。财政总收入9224万元,占计划5.02亿元的18%,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00万元,占计划3.24亿元的21%,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32万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亿元,增长12.5%;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3931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5元,增长10.8%。

1.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12亿元,增长64.5%。生产原油 3.8万吨,占计划22万吨的17.3%;生产原煤43万吨,占计划240万吨的17.9%。一是油煤产能建设。姜家川旧井改造示范区进展顺利,完成了138口开发井的资料录取工作。党家河煤矿9月底前可正式投产;芦村煤矿年底前1号矿进合试运转、2号矿实现三井贯通。二是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初稿编制完成待审;督河煤炭物流园区可研设计已获华电集团公司审批,6月底前开工建设;吉子湾综合物流园区已与延安顺益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协议,5月底前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供水管网工程已开工建设,6月底前建成投用。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完成道路桥梁和铁路改线工程。华能延安电厂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等4项报告上报省级相关部门待批,6月底前复工建设。牛武阳畔20万吨混烃分离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8月底前试车生产。北道德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5亿元,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双翼石化公司加工煤焦油3.2万吨,实现产值1.12亿元;从3月份开始供应原油,6月底前完成检修,全年炼油20万吨。

2.农业农村工作。一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创建为抓手,逐步建立和推行农资统一竞价、统一配送、三级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农业投入品在县内销售。二是深入推进“382”优果工程,落实32万亩果园的清园、修剪、防冻减灾等管理措施,完成挖改4000亩,幼园覆膜2万亩,建成矮化密植示范园152亩,1.2万亩防雹网和13座冷库建设扎实推进。三是王家沟生猪养殖园区3、4号圈舍已开工建设,预计7月底前建成投用,年内形成2万头生猪育肥能力;年内建成千只羊场2个,百头肉牛繁育场2个;6月底前开工建设张家湾、钳二2家万吨有机肥厂,解决果园有机肥源短缺问题。四是种植设施蔬菜8840亩,落实粮食播种面积9.5万亩、稻田恢复面积2000亩、烟叶种植面积1.2万亩。五是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千里绿色长廊工程造林21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栽5880亩。

3.城乡建设。一是启动南教场、沙梁社区、开元小区周边、川口片区、张村驿镇区5处棚户区改造,目前项目融资贷款申报资料已准备齐全,等待上报。实施东山公园、开元寺遗址公园、腾鹿环岛、钟楼广场、川口环岛、城南客运站、沙梁二道街改造、210国道过境线改造等项目建设。二是羊泉、直罗、张家湾3个重点镇计划投资2.61亿元,实施37个项目,目前开工项目28个。三是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牛武、寺仙、张村驿3个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1个村的绿化美化。

4.民生保障。一是社会事业。双高双普创建达标后,今年启动实施了“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将教育重心由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提升教育质量,年内力争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城区九年制学校、和尚塬小学、张家湾中心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国家卫生县城、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县医院、县中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社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开发公益性岗位397个,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等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社会稳定。继续开展“两说一联”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群众来信来访得到妥善解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旅游产业开发。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兄弟县

区旅游开发经验。二是谋划论证包装秦直道、柴松林等一批旅游景点开发项目,大力宣传推介。三是张家湾大麦秸沟水库已与省水务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牛武镇、张村驿镇渔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子午岭森林公园项目已通过省林业厅评审,秦直道交通历史博物馆项目建设意向已上报市公路局,力争年内立项。 3月18日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暨“两说一联”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宣传动员、数据采集、评议公示、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跟踪监测六到村到户原则,建立了由包抓乡镇县级领导负总责、乡镇具体实施、包扶单位配合、县扶贫办指导协调工作机制。二是组织299名包扶领导和268名驻村干部深入村组,开展低收入村、低收入户调查摸底工作,连续三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纳入脱贫计划,建档立卡,核实贫困户底子。目前,已有8个乡镇进入乡镇公示阶段,3个乡镇正在村级公示,预计4月底前完成贫困户确定工作。三是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策略,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采取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搬迁、技能培训、兜底扶贫、结对帮扶等措施,因户施策,集中推进,确保实现精准扶贫。四是捆绑保障房和扶贫避灾移民搬迁项目,现已完成2576户9016人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对象确定、计划申报等工作。

1. 210国道过境线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该项目概算投资1.87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02亿元,需市县财政配套8500万元,特恳请市政府支持解决部分缺口资金。

2.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贷款有关问题。我县实施的5处棚户区改造总占地面积610亩,涉及1287户4505人,概算投资12.5亿元。目前,项目融资贷款各项资料已准备就绪,房屋征收工作已启动,因此建议市政府优先安排上报我县项目贷款资料,同时,在协调下达贷款指标时给予倾斜支持。

3.收回原槐树庄监狱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关问题。原槐树庄监狱建设用地270.4亩、农用地58507.8亩全部为划拨土地,因单位撤离应予以收回,但在具体协调过程中,市县政府多次努力争取,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建议市政府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促使槐树庄监狱国有土地使用权尽快收归我县。

4.支持苹果、畜牧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县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对有机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目前畜牧养殖规模总体偏小,有机肥难以满足苹果产业发展需求。建议市政府加大对苹果生产大县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第11篇

老区建设:近年来,武宁的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您向全县人民作出的“三项承诺”正在有序推进。同时我们注意到,扶贫和移民工作一直在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请沈书记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沈书记您又是怎样看待扶贫和移民工作的?

沈阳:我们的工作目标是用实际行动打造幸福武宁,让生活在武宁的群众都能安居乐业。为了让贫困群众不掉队、跟上队、争取走在前,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移民和扶贫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

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保障、更加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福祉。所以,我们把建设幸福武宁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本届县委班子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作出了“本届内实现城乡居民居住有房,把全县所有的学校、医院按照规划全面新建和改造到位”三项承诺,预算住房建设需要22亿元,学校和医院建设各需要7亿元,总共需要36亿元。三年多来,在住房建设方面,投入20.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7412套144万平方米;帮助8606人迁出深山区及地质灾害区,今年又启动了3万深山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在学校、医院建设方面,共投入近7亿元对全县160所中小学校进行了新建改造。其中2012年一次性投入3亿元在新城区新建了一所完中、一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可同时容纳上万名学生入学。今年,又对武宁一中初中部、武宁二中、武宁老城区5所小学及县第一幼儿园进行改造提升。投入6亿元对县乡医院、村卫生所进行全面新建扩建,其中投资2.5亿元新建了现代化的县人民医院。目前,投资2亿元的县新中医院建设工程正在扎实推进。就目前进展情况看,这三项承诺完全能够兑现。

武宁是全省移民大县,移民人口达1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1%,占全省移民人口的十分之一。主要是浙江新安江、富春江“两江移民”,还有本县修柘林水库搬迁后靠移民。移民人口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武宁属山区、库区、老区,交通相对闭塞,经济一直欠发达,贫困人口还有不少。至2014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9198人,贫困发生率为8.5%。移民和贫困人口加起来,接近全县人口的一半,这一半的人口不能脱贫奔小康,建设幸福武宁就不能兑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老区建设:2014年武宁县扶贫和移民工作成绩斐然,其中,搬迁扶贫方面最为突出,请沈阳书记简要介绍这项工作的主要成就,并为我们阐述一下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沈阳: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应根据武宁山区县的特点,结合不同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扶持方式,真正做到精准搬迁,精准扶贫。

本届政府自2011年以来,始终坚持将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武宁县“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重大民生工程,作为推进“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区化、城区景区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农村生态化的重要工作来抓,着力通过扶贫解困、异地搬迁、住房建设和生态移民,先后实施大规模的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和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工程,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要成就:

一是:提升了搬迁后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扶贫移民、镇村联动为契机,加快移民扶贫整体搬迁进城入园,进集镇和中心村,从根本上改善了移民的生活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进城入园的农民,依托园区、城区的集聚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他们上学、就医更加方便,业余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促进了“招工难”与“就业难”的无缝对接。为解决招工与就业的难题,武宁县在工业园区规划土地900亩建设总建筑面积65.91万平米移民扶贫的梦想家园――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可安置移民3万人,可提供劳动力7000人,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有效解决了移民进城就业难的问题。

三是:推进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移民扶贫整体搬迁后,更加有利于将承包的土地、山林和复垦后的宅基地流转给公司、大户、家庭农场或到合作社入股,发展规模经营。这样搬迁群众在脱离土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既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或分红收益,还能缓解耕地抛荒问题。

四是:提高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对居住在“四区”移民整体搬迁后,极大地减少了政府对农村偏远地区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可以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县城和园区、重点集镇、中心村的建设上来,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五是:保护了搬迁区域的生态环境。对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促进了对水源的保护;对搬迁后留下的空间,将有利于逐步恢复植被。同时,引导搬迁移民集中居住,更加有利于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优化了农村生态环境。

成就取得的原因:

一是:紧扣政策,抢抓机遇。实施移民扶贫搬迁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精神的有效举措。武宁县是个山区县,“三农”工作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破解“三农”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十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同步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此,我们顺势而为,迅速启动移民扶贫搬迁工程

二是:实施移民扶贫搬迁是武宁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武宁县还有2万多贫困地区群众居住在偏远山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极为恶劣,就地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难度极大,成本极高。将贫困地区群众搬迁到环境条件相对更好的城镇,无论是从增加移民收入,快速高效减少贫困人口,还是解决移民子孙后代贫困的问题,作用都很明显。

三是:实施移民扶贫搬迁是实现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愿望。广大困难群众,他们同样怀惴美好梦想,他们对美好生活有强烈的向往,他们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自己也能住上舒适的楼房,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只是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难已实现。我们想群众之所想,统筹社会力量,科学决策,建设武安锦城---梦想家园,让他们的生活重新起航。

四是:实施移民扶贫搬迁是开创“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武宁县贫困群众较多,贫困原因多样,贫困个体分散。在现有可用于扶贫的资源总量下,提高扶贫效果,让最需要扶贫和最大多数困难群众得到扶持,达到“精准扶贫”,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课题。在中央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县情,深入调研,找到了一条“精准扶贫”途径---移民扶贫搬迁。

老区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武宁扶贫移民工作的又一新起点,请问沈书记2015年乃至更长的一个时间段武宁在加大扶贫移民工作力度方面有哪些构想?

沈阳:贫困群众能不能脱贫致富关系到2020年能否同步实现小康,我们需要不断为扶贫移民工作加码,无压力如同饭后散步,有压力才是竞技场上赛跑,只有做好扶贫移民工作才能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群众留埋怨。

一是带着感情扶贫。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看,把群众的需求当作自己的事干,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头号工程来建,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准扶贫。

二是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整合新农村建设、发改、农业、林业、交通、教育、卫生等涉农资金,采取“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办法,集中捆绑有限资金,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解决一批贫困群众盼望已久的大事。

三是突出产业扶贫。主抓油茶产业发展,群众种一亩油茶,政府帮扶2000元;同时,根据群众意愿和自然条件,种植杨梅、吊瓜、猕猴桃以及养殖蜜蜂、山鸡等方面也分类型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突出搬迁扶贫。凡是在当地不能脱贫的,我们引导他们整体搬迁出来,鼓励搬到工业园区入住。我们投资10.89亿元,在工业园区建设了占地面积900亩、总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的武安锦城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可安置贫困移民7千余户、3万余人。目前,第一批移民2567户、10232人即将搬迁入住。

第12篇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每年系统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2021年继续实施51件民生实事工程,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生导向,浓浓民生情、满满幸福感,有利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方案》的制定过程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民生支出保障的措施,增强惠民政策获得感和可持续性”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指导下,省财政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努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具体政策制定中,方案送审稿经反复论证修改,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开门问策。2020年9月,布置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提出2021年民生政策建议。10月,厅党组布置开展2021年民生实事征集调研,9个调研组深入市县乡村和省直有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首次在省财政厅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了意见征求专栏。11月,对征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研究确定2021年民生政策框架体系,并形成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是评估论证。12月2日,省财政厅组织召开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评估论证会,邀请了部分人大、政协、专家、基层代表,对征求意见稿开展现场评估论证。评估论证及两次省直部门意见反馈共收集建议147条,采纳或部分采纳117条。

三是完善定稿。对标对表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调整优化方案内容,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方案中,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的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落实到位。12月,提请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2021年1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以政府预算解读的方式,向省人大代表报告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并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审议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最终稿。

三、《方案》的主要考虑

与往年相比,2021年民生政策力度更大、举措更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方面,在保住基本民生的前提下,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一些群众有需求、社会有期盼、政府有能力的好事实事。比如:为困难家庭孕妇提前免费基因检测健康筛查,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另一方面,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履行好公共财政调控职能,有序补齐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民生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比如:针对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灾后重建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出了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实施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举措。

一是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对表对标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扩大社保覆盖范围,确保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南昌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聚焦困难特殊群体。立足财力可能,加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特困失能人员护理、城乡孤儿保障水平,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聚焦兜牢基本底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属性,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既扎实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保障,也突出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残疾人、孤儿、特困失能人员等群体抚恤和社会救助。

四、《方案》的主要内容

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围绕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等八个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1件实事,其中,新出台政策9件,充实完善内容24件,既保持了民生实事工程总体稳定,又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51件实事主要是:

一是就业和创业方面,涉及政策5条,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帮助残疾人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水平,为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三是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涉及政策15条,主要是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提高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施特困失能人员护理服务,提高各类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企业干部等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抚恤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改善残疾人照顾服务,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城乡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临时救助(特别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政策,持续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

四是医疗保障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基因检测,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五是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段建设。

六是住房保障方面,涉及政策2条,主要是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