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6 13:3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毕业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课程结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有以绘画基础为着眼点的素描、色彩和简笔画培训,以美工技巧为学科应用的综合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美学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国画和电脑美术等,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毕业设计改革,可大力推进该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综合展示该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并为现代幼儿美育研究进行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整合多元化的跨学科教育学知识结构,为其成为未来合格的幼儿美术教育者提供了前提,有利于更多人接受个性化表达的幼儿美术创作,有助于形成创新的美术教学氛围。
作者:袁菁嶷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关键词:市场;美术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民族职业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教育体系中重要教学课程。本文主要就是对市场导向和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做主要的说明,总结了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市场为导向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新的时展要求,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要求。发展和完善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把握好当今时代所给予的良好发展机会,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使教育为社会服务,并不断改革和创新,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旦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和市场需求没有相匹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职场中必然不会较快地相适应,他们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在整个市场中,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学专业根本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才能真正的培养出能为社会作应有贡献的人才。
(二)民族职业技术教育
对于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就是指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对人数比较少的民族群体进行教育。在我们国家,少数民族教育就是指除了汉族意外的民族对于族人进行相关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指的是那些少数民族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在整个民族教育的板块中,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说是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民族职业教育就是指能够对学生进行先进的科学的职业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少数民族的技术型人才,从而大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缩短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教育内容,让他们能够掌握香港的技术手段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满足就业上岗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研究
(一)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
对于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它包含了和传统的同属美术教育一样的特点,但是对于美术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还包括了情意性、经验性、全体性等等特点,此外,名族职业美术教学和市场直接相关联,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为密切,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培养的人才。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对于民族民间的艺术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变一个民族的行为、心里、人格以及社会结构的模式,有利于对艺术和宗教的起源的进一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美术以及工艺品都保存的十分完整,和其他的民族相比而言,它们主要是有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长期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之下,交通十分不发达与世隔绝的特点。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世界上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因此,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大大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
2.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
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模式的开发,对美术职业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其就业面十分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但是如果对于学生的就业质量的很好的提升,很好的适应了企业的需求,毕业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社会企业所安排的相关工作,学校的教育模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就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的办学,学校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升。随着学校知名度的升高,那么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也就将会变得更加让人满意,这样的专业将会是学生们渴望学习的、拼命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的推动之下,新的理论体系的支持之下,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模式将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实验,对于民族职业美术教学的教学观念又一次改善,就是把市场作为向导,塑造更好的教学风格,专业的设置将会更加合理化,设定好更加有利于培养市场才相关目标,建立好更加完善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理论体系,最好能够使得学校和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合作,能够安排学生尽快的到企业实践学习,把学校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学校里面去,对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因此,提升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
三、结语
本文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职业美术教育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民族职业美术教育的特点以及其发展的意义,发展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提升民族职业美术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的教育功能。这对我们将来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鑫.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与民族地区特色美术教育[J].艺术科技,2012,(05).
[2]张明霞.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群文天地,2011,(15).
摘要:本文就近年来随着艺考热浪潮的愈演愈烈,伴随市场经济不景气、美术课程设置与社会脱节、毕业生择业观扭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问题日益浮出水面,甚至出现了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那么师范院校的美术生要不要学好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跨入社会能不能行得通?能跨入教育行业吗?要解决此问题,要求美术类毕业生必须尤其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不断补充和完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缺陷。
关键词:艺术生;基本功;就业
一、美术专业基础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注重技能训练,在美术基础教育中,注重的是重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知力,要求反应迅速,表现简洁,既要有严谨的造型能力,又要求有丰富的表现语言,最终达到具有全面造型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是其根本所在。美术家所掌握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的情感与认识。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技巧而技巧,甚至“玩弄技巧”,实际上也就失去了艺术技巧自身的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充分体现,是审美意识的独特写照。一张绘画作品感人的并不单纯是画面中的色彩、线条,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线条组成的关系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怀。诚然,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应重视技能技巧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能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色彩规律,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对象,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不能不强调美术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对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育若不强调,不诱导学生的审美感受,不要求学生有感而发,得心应手的技巧又能表现什么呢?
二、美术类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
(一)美术生的社会工作。
师范院校的美术生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跨入社会能不能行得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毕业生就业功利心与现实不一致是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美术专业的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且不说学习期间外出写生、购买画具、配置电脑、摄影器材等日常开销,单一个美术类本科学生4年的学费投入近8万元。拿行内人的话说,这不是用颜料作画,而是用钱画画。要想搞艺术,没有钱是不行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艺术,刺激着毕业生敏感的神经,因此他们选择职业时,薪酬是首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即使这份工作并没有多好的就业前景,即使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人力资源市场日益饱和的今天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谈何容易。
(二)美术生的教育事业。
教师历来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关系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实践证明,凡是成熟的、有经验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型教师;而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美术教师肯定是一位语言乏味、因循守旧的说教者,因为他心中难有丘壑,自然也就失去了用美的语言、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娴熟的表现技艺吸引学生、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美术教师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在平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依据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策划教学成果的呈现方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理解知识点,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美术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连自己都没有激情,又因缺少内涵而语无伦次,缺少语言的修饰和美感,又怎么能感动学生呢?反之,一位有深厚功底的美术教师,他得体的语言和教态,工整的板书和娴熟的技艺演示,怎能不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呢?所以说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学生有示范和影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的双基能力,既是教师的从教之根,又是立身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促进美术类毕业生积极就业的思考
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不难发现,较之于服务职能他们的行政管理职能更为突出。有的学校虽已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但对就业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看不到就业指导的长期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就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更有甚者,将就业课片面的理解为毕业班临阵磨枪的事情,以至于很多毕业生直到毕业那一年才开始恶补就业知识,从而使找工作变得很被动。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要从大一抓起,赢在起点,对学生提前进行就业规划意识。不仅如此,从事就业课的教师必须参加严格的培训,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保证就业课的专业水准;其次,就业课老师应利用学校平台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顶岗活动,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再次,要把握工作连续性,除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外,还要对就业后的学生进行就业追踪,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引导学生兼顾社会国家需求,不能单纯将待遇是否优厚放在首位,而应同时考虑美术专业的艺术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校要敏锐洞察艺术市场走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如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美术作品经济等专业,开设能与市场接轨的课程是美术院校的当务之急。针对企业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学生的室外实践教学管理,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如环境艺术设计课必须要到施工现场做调查研究,现场教学。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基础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鼓励学校和社会团体联合组织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日益艰难,如何针对这类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就业指导,不断探索促进充分就业的各种形式,还值得就业工作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覃干超,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一、回顾一期来的工作
1、抓好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今年是“教师素质年”,在社会飞速发展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的素质决定着工作的态度,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本期重点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课程标准》、《电脑的基本操作》,上网点击教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教师认真笔记,撰写心得和经验论文,在验收中有四名教师论文陆续在犍为教研上发表,市级骨干教师虞国立校长发表了《评价促发展》和县级骨干教师邱红的《春风绿锦城,桃李露头开》以及余老师的《校际交流》获得县级二等奖,还有两篇文章争取在下期发表。经过一期的学习,25位老师的课时量全部完成,最少的是122课时,最多是420课时,全面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但学无止境,假期里我们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多看报、多看教育新闻、关注教育的发展。
2、教研工作小有成效
本期以来,我校参与了以下活动:(1)在艺术节中老师们认真指导学生的书法、美术等,五年级一名学生的美术获县级三等奖;(2)教师积极参加技能比赛,××*老师参加县组织的技能比赛,获优秀奖,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老师参加学区演讲获三等奖;(3)3月6日,进修校组织市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姜主任承担了《话题作文》教学和阅读与作文的讲座;××*老师承担了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的教学,重引观念的转变,方法的渗透,很具有感染力;(4)4月1日,宋老师参加了学区的习作比赛,在本校语文组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本项任务,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希望在接再励。(5)4月9日,温校长组织了片区教导主任来我校进行教学巡导,分别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在总结会上,温校长肯定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这几年,铁炉小学的教学质量上档升位,离不开铁小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和精业精神。
3、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我校紧紧围绕研学、研教、研考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以下工作:(1)第一学月教师们认真解读教材,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2)强化常规工作管理,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填写教学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分为三个部分:管理部分、教学部分、经验小结,要求教师分学月进行填写,期末上交教导处,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3)坚持学月考试,对每学月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学情,调整进度,把握方向。(4)狠抓毕业班管理,毕业班是学校的龙头,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重视毕业班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抓:首先开好三个会,教师会、学生会、每次考试的分析会。其次,加强对毕业班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学科教师教学研讨,把握目标、把握考点,有针对性进行有效性的教学。分阶段对毕业班进行两次调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期末测试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希望毕业班教师把毕业班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作好总结,作为经验推广。
二、教学工作存在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不够,不够灵活运用教材,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作用,有40的学生掌握知识不够扎实。
2、教师对差生的辅导着力点不够,个别班级仍然存在学困生。
3、教师到岗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持之以恒,部分教师缺课严重,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和评讲不及时。
4、监考和阅卷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期在监考过程中,有教师提前收卷,在阅卷中有的老师不给小题打分,只写阅读大分,有的老师在阅数学计算时,不给步骤分,有的老师在加分中出现了问题等等。问题的暴露是好事,为我们今后阅卷和监考安排作出相应的改革,吵出问题,提高觉悟,提高管理水平。
三、整改措施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一步学习教材、学习课标、学习教参,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重点。
2、加强对六认真工作检查的力度,奖惩兑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教师常规意识和业务能力。
3、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班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争取下一学年毕业班期末会考进入同层次学校的前三名。
关键词:学前教育;特色美术;模块化;自主学习育;论坛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参差的教学水平、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坚持以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交流平台,以学前特色美术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研讨实践的意义在于:建构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美术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毕业生质量为评价标准,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导,提高专业建设。我们通过对2011年123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吉地堡、樱花等13家幼儿园,2012年115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中长街道、拥政街道等15家幼儿园,2013年106名毕业生就职的开发区格林、金石滩等23家幼儿园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走访得知:教改后的毕业生直接上岗并能独立带班上课的毕业生由改革前的38.6%上升到现在的78.5%;毕业生的保育合格率由改革前的69%上升到现在的93%,节约再培训人力成本79.1%。实践证明,如何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的矛盾,提高办学质量并服务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因地制宜,特别是在传承传统特色美术教育中,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一、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
借助见习、实习实践课程,利用美术课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做”专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职业与专业特点,通过幼儿园实践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习得职业工作能力,积淀职业素养和知识经验,解决实践课程中幼儿美术的显性问题,储备“职业”能量。
二、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
在实践中融合传统特色传承内容。1.采取行动研究法,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实践研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方法。2.践行体验法,实践对接,形成有效、可行的模块化活动方案。与幼儿园园本对接形成特色校本,筛选剪纸、扎染、陶泥、国画内容。我在《扎染》课程中,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平台,结合艺术教育的开放性与宽容性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化。在园本中采取介入式,重在简易认知体验。在校本中采取深入式,系统学习与传承传统体系,有序地运用“双做”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模块,课前形成初步的理论与感官认知,课堂中将知识与技能层层深化推进形成统一认识,课后积极拓展,完善体验扎染的惊喜与奇妙。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形成特色继承与发展的模块,能更切实地解决师生、师幼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
通过我们校内外调研实践看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般方法即观察法、范例演示、游戏练习、语言指导。而且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别注重幼儿对事物有自己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独特的认识感受的培养教育。因此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坚持实践性、启发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的余地。例如在国画《金鱼》的教学中,把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给学生,把表现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手创作。通过反复实践,启发学生学会剖析问题,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汇去说明表现,大胆释放与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定具体形象,通过形态、动势、颜色的认知复述,我再把金鱼的画法分步示范讲解给学生,强调传神达意的笔法与墨色、水分与墨色、笔锋与形象的处理关系等,最后布置学生临摹并思考:怎样使你画面上的金鱼更生动?让学生注意总结,自行发挥,体验创作。而幼儿教师在应用水墨教学时则要时刻鼓励幼儿大胆绘画,一步步清清楚楚地演示讲解---先把羊毫笔蘸清水后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金鱼的头和背;再蘸淡墨画鱼肚鱼尾、鱼鳍。待全干后用浓墨勾画出嘴、眼。要尊重稚幼的表现手法画出的各种有趣儿的、不规范的个性形象。
四、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利用课外拓展,注重对我们学生和幼儿们的兴趣培养与能力体验的全面多元化评价。设计方案:我们的学习任务以生活、学习、归纳、表达四大块为着陆点,设计方案的全面、系统、规范更能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需求。行为实践: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三贴近”原则,把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可参内容植入到课堂动态检测评价中。分享感受: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角色转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故事插图、课件制作与语言表述的教学能力培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地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因材施教形成“新”的综合技能,以满足“准职业人”学岗结合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发现,还有幼儿教学的实际工作有待于完善与细化。所以我们力求把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岗前培训常态化,打造出更多“做人讲忠诚,做事肯吃苦”的高品质毕业生,为用人单位输送倍受社会赞誉的实用型人才做出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布鲁纳.教育的适合性[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3]杨景芝.启迪儿童绘画[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校美术 基础教学 创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20-4
引 言:美术是人类社会艺术的升华结果,是人类情感和审美集合的产物。培养美术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工作创造美、丰富人们的生活,是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对目前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发展中存在短板,即创造力的缺失,填补这一短板,成为美术教学继续发展的关键,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1. 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必要性
1.1 帮助解决目前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研究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美术教学调查中均显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已经进入了十分成熟的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法的掌握都比较娴熟,在绘画、雕塑、陶艺等美术艺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上都可以称作是优秀的。但是,学生们的学习结果仅显示在临摹作品或者基础的美术形象制作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美术创作,学生的毕业作品中,能够真正显示出创意、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这说明,高校美术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美术输出能力的教育,在技法上着眼的多,在创意上着眼的少,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1.2 提高高校美术教学效果之必要
高校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各类能够从事美术行业工作的人才,而美术本身作为一种将人类审美进行升华和表达的艺术,其工作本身就以创作为主,因此,高校美术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各种手段,发挥创造力,进行各种美术作品创作,为生活提供美丽的事物方面。然而,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大多数只能从事较为基础的与美术相关的工作,真正进行艺术品创作或者从事较为突出的美术作品加工制作的学生非常少,甚至有些学生一旦毕业,终身不再碰美术这个行业。
2. 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方法
2.1 重视审美素养培养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审美素养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发展的先觉条件,更是创造力产生的土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也应该从审美素养培养方面入手。我在美术审美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情景教学法,例如,在欣赏列宾的绘画作品时,先不出示作品,而是先用视频和音乐等材料,向学生展示列宾所处的社会时代的背景,以及俄罗斯当时绘画界的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请学生们先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讨论说明其中的作品特色和优势。这样一来,学生的审美方向就已经非常接近欣赏列宾的作品所必须的人文思想和理念,他们的审美意象进入了某种特定的情景,此时再展示列宾的作品,学生就很容易主动对其进行赏析,甚至能够将之与同时代的作品、F代的作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同学生阐述的审美理解也完全不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多元化,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自主化,更有助于他们的创作能力发展。
2.2 重点进行观察力培养
艺术创作是灵感的表达,而灵感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加工。在美术基础教学中,美术工作技法是重要的一方面,但这只是进行美术作品输出的基本方法,要实现创意,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使其凸显出某种价值,美术作品的制作者就必须拥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因此,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重点之一是进行观察力培养。美术教师们常用的观察力培养方法是鼓励学生对事物的细节进行观察、梳理和总结,找到艺术作品之间的共同特征等。这样的观察力培养会提高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敏锐性,但是,要进行创意的实现,必须使观察本身更加丰富。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使学生的观察角度进行拓展,例如在进行素描练习之前对模特进行观察,可以在教室中摆放镜子,让学生从物体反射的视角进行观察;在进行水彩画临摹之前,为学生播放音乐、或者请学生根据临摹作品,自由组织语言对其进行描述,甚至可以将作品想象成某个故事的背景并描述故事,这样一来,临摹作品就不再是一副固定的画面,而是一个带有情感特征的流动的场景,并且,这个场景对每个学生的情感刺激都是不一样的。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手法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感官刺激,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发展出现根本性地变化,他们的绘画作业中也展示出更多的创意。
2.3 适当地改变教学结构
创作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在教学细节中进行努力之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能力发展的特征,适当地改变教学结构,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因材施教。而且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和引导;学生的艺术敏感性需要教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点一滴的渗透和引导。例如:带领学生去名胜古迹、野外乡村或民族地区进行艺术实践;带学生对各种画展、音乐会进行观摩和欣赏等等。老师从中进一步加以引导、指点,使更多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独立思考。这一切都能帮助学生找到艺术自我。通过艺术展示生活, 培养学生的艺术禀赋、艺术气质、艺术情趣, 从而使学生的创作能力不断成长, 促其开花、结果。
3.结语
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需要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发展成为其中一个关键,高校的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做好学生艺术人生的优秀导师;另外,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教学环境和材料,也决定了学生创作能力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是高校在美术艺术方面办学需要注意的。相信随着高校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创作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高校美术教学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极具创意性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永波.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5):115-116.
[2]温新建.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创作意识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4(04):105-106.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坚持常规月查不放松。每月按教导处的要求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通报,并督促教师针对错误及时整改,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
2、以活动促教学。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教导处的临时安排,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教师美术教学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3、提高认识,加强自学。使教师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学,尤其是非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更应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4、综合开发课程资源。联合全校师生,办好黑板报、橱窗,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书画展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教学主张:画写结合,追求图文综合的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审美创新思维。
虽然不是画得最好,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我喜爱美术,没有理由地喜欢。因为喜爱美术,学生时代的我几乎利用了所有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绘画。然而,师范毕业后,我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直到1990年的夏天,福安师范附小向全市招聘美术教师,我参加了应聘,才真正成为一名专任的美术教师。
初到福安师范附小任教,承蒙附小叶安绍校长的信任,我担任了美术教研组组长。当时学校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为我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我带着一丝疑问,带着一份真诚,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种希望,开始探寻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我向美术教育经验丰富的老校长吴鸿锦老师学习,向校内外优秀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同时,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不断地进行写生练习、创作,力图不让自己落伍。因为我坚信,只要肯下决心去拼搏,去钻研,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小学美术教学,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一项非常简单轻松的工作,无非是照本宣科地在黑板上涂鸦几笔,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而且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被冠以“副科”称号的美术学科,不仅得不到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甚至在同行中似乎也要低人一等。刚由语文教学转投美术教学的我只能在心底勉励自己: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用实力去证明我的美术教学是有价值的!不能让日复一日的简单教学,扼杀我的教学生命!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美术学科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科班”人士加入了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我这半路出家的显然又少了些底气,不由得产生些许自卑感。可是,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自卑?有什么理由自卑?起点低固然成为我前行的绊脚石,但是只要有坚定的进取信念,我一定不比他们差。于是,我一方面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坚持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和理论学习。我坚信,只要刻苦钻研一定会有新成果。我虽然不是画得最好的,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后来,福建教育学院举办“中学骨干教师美术培训班”,我好不容易到教育局争取了个名额,在叶安绍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到福州进修了三个月。在这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美术专业知识,还有幸得到省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许金宝教授的指点,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之后,我又自学了福建师范大学的美术课程,参加了西南大学研修学习,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黑白钢笔画作品。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美术作品及美术教学论文渐渐发表于报刊上,越来越多的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且顺利加入了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
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画笔勾绘多彩的童真
尽管我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在闽东当地的众多学校中也积攒了些许声誉,但是,当我冷静地审视自己的美术教学,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追求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的创新,而忽视了儿童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美术本是一门可以让儿童尽情彰显童真的课程,却为何逐渐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丧失了这门课程应有的活力?在潜心研读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美学原理》《艺术论》《创造力开发》等专业书籍和大量关于美术教学的文章的基础上,我开始对儿童画作品的形式、内容、立意、类别等进行反复研究,思考如何让儿童画表现出儿童的本真,如何引导儿童用画笔勾绘出自己多彩的童年,而不是在成人模式下被迫地进行毫无生趣的绘画。同时我还参观了省、市许多大型的儿童画展览,从中吸收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独特而大胆的构思,也对一些失去“童真”的作品进行了剖析和审视。
我领悟到,缺乏“儿童”的艺术教育是不行的,没有特色的教学是没有出路的。要将儿童画还给儿童,用儿童自己的画笔勾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想法,画出儿童的生活,画出儿童的感受。让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才是小学美术教育的真谛所在。小学美术教育,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并不一定要往专业艺术人才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艺术教育,长大之后未必就要报考专业艺术院校,成为专业画家。如果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今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话,这才是真正成功的艺术教育。苦苦思索之后似乎寻到了一线光明,我顿时对自己的教学信心倍增。
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之后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大胆地去表现自己的想法,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创作儿童连环画,通过连续的画作和少许的文字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探寻画写结合的美术教学新途径。
边画边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可以积累儿童对绘画造型的原始表现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反思,我开始大胆地尝试图文综合艺术教育,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画写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日记画是其中一种颇受学生欢迎的创作形式,学生用画来表现自己的日记,每完成一页,都必须注明日期和写上事件题目,也可以写上简单的几句话加以补充说明。这种方式的绘画训练,宛如让我的美术教学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我的“画写结合”特色美术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创造性逐渐被激发出来。此后,学生的绘画日记、美术作文、漫画书信、插图故事等开始应用在语文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许多学生的连环画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省部级等高级别的荣誉奖项,一些插图被选编进入教材。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是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在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中,高考成为了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美术专业作为特长生参加高考,这样不但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也让学生拥有了一技之长,这也导致了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美术教育专业。(二)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开设为许多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提供了迈向高等学府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了众多美术专业人才,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大多数流向中小学学校,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还有一部分人才转向了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方向,为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招生量不断扩大,取得的成就非常明显,但是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教学质量在一些高校美术教育中有所下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以下笔者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一)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高校在自身美术教育教学定位上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面向社会需求,有的高校在这方面过犹不及,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上设置了过多要求。全面的人才培养使得高校没有具体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尤其是在校期间过分重视自身绘画技巧提高,而忽视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毕业时不知道要从事哪一行业,有的甚至最后放弃了本专业,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自身的青春年华,也浪费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虽然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大部分都是美术专业学生,教学中也应当以美术教学为主,但是文化课程应当作为必修课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上都是以美术绘画技巧为主,文化课安排过少,这样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处于失衡状态。当前社会中就有这样一种认识,美术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高等教育培养的应该是综合素质人才,忽视文化课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美术教育中也存在着体制不合理之处。(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而当前社会风气中浮躁因素也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有着很大影响,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脱离了高中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学习和生活过于放松,尤其是学习上没有了监督缺乏主动性,缺乏自制能力。作为美术专业学生,在高考中自身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进入到大学许多高校对美术专业也开设较少的文化课,使得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上不够,而学生自己也不够重视文化课学习。当前就业压力大,而美术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就业途径也相对较窄,最多的选择就是美术教师,而当前多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满为患,一些偏远地区美术教师稀缺,但是也很少有美术专业毕业生选择,加之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扩招,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紧张,这也促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专注于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三)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各地高校开设美术教育专业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在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从共性角度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历结构层次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所有专业教师的学历对比中,美术教师的学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总体水平较低,相比其他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普遍的情况,美术专业教师的学历很少有博士,硕士的也不多。同时,现代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的是教育、设计等各个领域,作为美术专业教师也应当具备综合素质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美术教师不具备教育、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第二,美术教师任职情况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中存在兼职教师或者是教师兼职其他岗位的情况,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兼职美术教师以及美术教师兼职其他业务的情况更为普遍,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上花的心思较少,授课中经常按照课本或课件宣讲,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也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被束缚了。第三,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存在落后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美术教师,他们在观念上传统守旧,进行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学习,忽视对学生个性、素质能力等的培养。
三、高校美术教育未来发展路径
(一)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上的优化对策。首先,高校应当明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时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优秀人才,尤其是当前国家提出的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美术专业本身就是富有创新性的专业,高校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方向,培养美术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获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人生方向指导。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方向的确定,使其有目的地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其次,科学制定课程规划,优化教育体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还是教育人才,而近年来不但在义务教育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社会中也有越来越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美术课外学习,将美术作为兴趣或者特长。社会这股风气也促成了报考美术教育专业火热的场面,专业美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上都在扩招,但是原有美术教育体制、容量却没有改变。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应当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课程内容上要将美术专业绘画技巧学习与教育学内容、其他文化课等内容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尤其是教育学的知识,因为许多美术专业学生都会从事教育行业。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其他与美术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求选择相应课程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再次,加强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美术教育强调学生对美的感受,但是由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达,学生能够便捷地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艺术作品等进行欣赏,而忽略了实地考察与观摩。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应当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被重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除了写生还要有更多新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加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管理。高校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但是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要逐渐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能过于放松,要明确自身学习目标,以此为动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面对就业压力,要学会调整,正确认识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通过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应对未来就业中的竞争。(三)全面提高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美术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应当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各地高校要有计划地扩大美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为高校美术教育输送高学历人才,解决当前美术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水平低的问题;高校自身要加强对现有美术教师的培训与进修,既能提高美术教师能力,又能提高学历,对美术教育教学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有益的。第二,严格美术教师任职条件和要求。高校应当从教育专业性和长期性出发,聘任更多专职美术教师,对在岗美术教师限制其兼职情况,对部分兼职教师要实行兼职情况汇报制度。只有更多的专职教师,才能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才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在教学中也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也能够形成良好氛围和相互促进的动力。第三,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作为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应当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当前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美术教师,还包括各类设计人才和其他类型艺术人才。
四、结语
从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发展需要了,高校美术教育要面向我国的基础教育、面向素质教育还要面向社会,必须要找准问题,找出对策,探寻到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李羚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题记
“实验”一词包括两方面的概念:其一是科学技术的成果的参与和运用,在艺术上可以说是科学技术为艺术的创作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觉经验。在教学中是泛指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来辅助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是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对于艺术与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新的方法的尝试,首先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用科学的方法鼓励一切大胆的假设和创新,创造成为一种无止境的追求。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两者都与传统形成尖锐的对立,它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形态,提倡批判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就表示它是探索的、批判的、创新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实验艺术,是一个艺术思潮和文化主题逐渐具有全球视野的时期,各种媒介、美学和主题的实验都开始和国际艺术新潮具有呼应性。在艺术教育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先后建立了新媒体专业,一些实验艺术家被邀请到学院工作,在博物馆、美术馆方面,像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都设立一些常规性的实验艺术的展示,比如,上海双年展,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学术年度展等等,而从2000年开始,实验艺术开始被纳入到政府间文化交流的项目中。①
2007年7月,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艺术银行联合中国三大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实验教育展,央美雕塑系、川美油画系以及国美的综合艺术系的毕业生优秀作品参加此次展览,指导老师有隋建国(中央美院)、邱志杰、张培力(中国美院)、张奇开(四川美院)。中央美院的雕塑作品略显一丝学院派的严谨,但能窥视到扎实的造型功底和艺术史底蕴。中国美院的学生们似乎更注重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树叶、鱼虫、生活用品、生活材料被用进了艺术作品当中,传达了“艺术融入生活”的观念。四川美院毕业生的油画中,总是能感受到一股年轻活力,卡通造型成为了主流创作元素,让油画变得很“当代”,更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在实验艺术教学“硕果累累”的表面现象下,一系列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突显出来。老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如何进行教学成果评估?最终如何对艺术教育大纲进行改革?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更需要就实验艺术的内容和其教学特点有清晰的分析。
一、实验艺术的实验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艺术②
1.指媒介和美学实验:包括装置、录像、摄影和网络媒体等媒介实验;抽象绘画的实验和写实绘画中的摄影性的模仿;文本、装置、绘画、表演和摄影中的观念性;19世纪以前图像美学的现代性改造和对历史摄影的模仿;电子艺术、Flash动画和计算机视觉的影像实验。
2.变化反映的自我变异:包括对知识分子自我主体性、对商业文化和后殖民文化、对当代艺术体制批判性或者反讽性的表达。
3.边缘美学的探索:包括女性主义、身体和表演在艺术中的人性极限的表现等。
二、实验艺术教学的特点
1.反标准、反常规
实验从本质上来说是反“标准”的,反现存“规范”与“观念”的。这样的做法主要为了规避,可能有习惯与重复、参照、照搬,或者说给予一些“限制”。也可以这样理解,要在思辨中去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这个思辨的框架在笔者看来是冲着问题而搭建的。③
2.院校实验艺术的对象
对于一个学生,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形成自己成熟的作品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在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工作者之前,必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语汇,为将来的成果做必要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验的含义不仅仅只是试验,而是一种行动力,是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扎下根基,使其成为以后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和产生源源不断创意的火种。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在思维、创作行为、创作形式上给予指导,将创新精神与态度传达给他们。
3.实验艺术允许失败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着重指引学生力求作品的完整性,整体感,并按一个规定的审美模式套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而实验艺术的教学中,我们允许并接受失败,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谁没经历过失败?在实验艺术教学中,我们认为那些不成熟、不完美、不成功的作品同样有机会进入大雅之堂,甚至放置于展览馆由观众来品味。我们强调的不是作品的失败,而是作品中可贵的闪光点,并使其发扬。
4.实验艺术针对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实验艺术是多方面的,所涉及到的艺术问题也不是单指艺术的形式问题,在形式上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材料、媒介等。在内容上指作品的内涵,作品传达的信息以及作品创作的目的等方面。无论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实验艺术总是挑战和反叛传统审美艺术,与人们接受传统审美教育相比,它显得不美,甚至有些丑、怪。创造新的语言艺术形式,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要被人接受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验艺术呈现出来的面目往往是反视觉的,这也使得实验艺术在被接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的实验艺术一方面接受传统艺术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在影响着公众对创新思维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使我们直接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和审美视野。
艺术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学生毕业时应该具有个性,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艺术观念的改变。艺术观念改变后,艺术教育就不是灌输和训练,而是激发人的潜能和天赋。所谓实验的艺术的目的是追问一个问题,艺术是什么,不停地问下去,然后就试试,到底是什么。④在艺术院校从事实验艺术教学是近几年以来的事,有些艺术院校跃跃欲试,有些院校想从事这方面的教学,但是师资力量跟不上,各个院校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到底有多大,还取决于具体指导老师是否有自己的当代思考和教学程序。实验艺术教学发展如何,教学的内容如何安排,实验艺术教学计划修订等问题都仍然需要我们不停地追问下去,然后再去尝试,最终在教学实践中去总结归纳。
注释:
①皮道坚.从词语转换看80-90年代中国美术批评.当代艺术家.总029期.
②王广义.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28日B5.
关键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可以很好地解决人才素质和就业问题,国家在十七大中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当地地域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财政投入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美术专业专业性特殊,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发挥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地方高校开设美术学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为主,在大一、大二阶段所学内容主要为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知识学习不多,主要开设专业技能、素描、色彩等课程;在大二下半学期会详细分专业,学习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设计等相关专业方向。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实习等课程也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高校美术专业设立之初,主要以培养美术教师为目的。所培养教师目标主要为中小学、中专等学校,课程大致分为教育国画、教育油画、教育水彩、美术教育等方面;主要开设美术基础理论、美术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专业型课程,比较偏重理论;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课堂作业、教师示范等方式进行。地方高校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流于形式,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美术专业作为高效的“老专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师资结构,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近些年来随着高效的扩招,过去经营型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大众普及型人才教育方式,地方高校的规模都在一两万人之间。美术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之一,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途径,随着近年来毕业人数的增加,美术专业人才需求出现饱和态势。就业形势不乐观,但是美术类专业报考人数却一直较高。根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模式和人才就业情况来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笔者根据长期教学总结,结合相关教学理论,根据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几点思考。
二、课程设置改革
当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培养目标同当地经济实际情况存在脱节。传统上美术专业主要培养教师人才,但是目前美术教师呈现出饱和状态,要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就要对专业培养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传统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考虑人才需求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民办高校的市场调研和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不能及时取消一些就业能力差,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造成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常选择教师、事业单位、特岗等就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着重新学习,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这些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充分灵活性,因此应用性人才培养机制下,美术学专业要及时调整,不能仅仅通过加强管理、调整课程内容方式来为继生存,要把重点放到社会,通过引入一些特色专业,如字画装裱课程等,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发展前景比较好,可以很好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三、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上学生型院校的发展方向,重视应用型院校发展,从过去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原理,转向讲“怎么做”,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体制进行调整。美术专业要改变过去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习惯,对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将这些课程渗透到教师讲授技法课程中。此外,要对课程设置思路进行调整,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遵循“有用”、“管用”原则进行课程对接,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开设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学以致用的课程。教师可以自己编写讲义、教材,教材选择用时,不可以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技法课上老师做示范,学生按照教师的程序完成作业,学生无法领会技法的要领。对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多元性,可以采取分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比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针对教师、考研、创业等不同就业方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选修,从而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模式。
引进项目进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工学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对应用细节缺乏理解。可以通过与行业岗位的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尝试同行业合作办学,相互取长补短,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发展成学生实践的理想场所。课程和岗位融合,也实现了教学与职业的结合。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工作室,对外承接项目,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将项目引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这种禅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同时提高学习自觉性。
四、考核方式改革
高效学生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师日常教学也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很多课程考核都流于形式,理论课常常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少学习动力,考试临时突击背诵,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技法课也不能对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准确评价,比如,人体写生课中,学生常常反映没有掌握基本的写生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对授课内容、课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变,比如透视课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可以绘制生活中常见建筑物的透视图,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反复交流讨论,及时请教老师,从而真正掌握知识。传统上美术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可以改为半开卷,允许学生带一定的资料进入考场,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自发性地改变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史晓楠.以社会需求为核心改革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5.
[2]谭传芳.浅析地域性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美术向导,2013,(05):86-87.
[3]袁莉,张凤华,刘波,谭正祥,蔡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32-134.
关键词:中职;幼教;美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09-01
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之意义
加强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旨在通过美术的感染力陶冶情操、提升思想,还使得美术受教育者在美术的技巧、能力以及领悟上得到开发,锻炼抽象思维与审美意识。而对于美术教育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特定的学生来说,除了以上概括而抽象的意义,其加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下具体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本身而言,加强美术教育,是其将来成为一名幼教的内在要求。这种内在要求最突出地体现在对幼教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教职业的能力要求。加强幼教美术教育,能够充足幼教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美术绘画技巧和手工实践能力。在理论课上,让学生充分掌握关于美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知识,不仅学习美术理论,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在实践课上,通过绘画、手工、设计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因为幼教这一专业将来要面对的是一群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儿,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幼教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也相应的较为特殊。所以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美术理论素养,还应具备较为全面的幼儿教育知识及良好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言,加强幼教美术教育也是较为迫切的。毕加索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天性是其总是通过感官来体会、通过感性来思维,他们总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等外表来人是事物,所以对于美术幼儿往往十分敏锐,这就成为了他们能够接受美术教育的基础。美术贴近幼儿的思维,并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必须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而做好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其源头就在于加强幼教的美术教育。
二、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如上所述,加强幼教美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中职院校在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学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个事实上,对于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予以解决,是加强美术教育所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当前部分中职院校幼教专业在美术课程的设置、学生整体情况、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借鉴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课程规划不合理,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针对性。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专业在课程规划和设置上不甚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没有针对当前的幼教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院校招生的起点低,通常录取的都是未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而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当前中职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这种特点和差别。中职美术课程通常适用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教学规则并使用统一规划的教材,教材的编者将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相平行,编出的教材往往专业性强,也过分重视美术知识技能学习,而忽略了欣赏教学、理论教学,缺少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内容,难以适应中职幼教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同幼儿园顺利接轨。
因此,应当调整教材编写,优化课程设计,使得当前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既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幼教的职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除了在美术技巧的教学上,更应加入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方法。对幼教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成长规律和个人发展水平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在美术上的学习,比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来说更为重要。
2、学生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美术基础和兴趣。前文已经谈到,中职院校招生起点本就较低,录取的学生相对来说质量也较差,而当前许多中职院校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能招到学生,对所招学生的素质并不做考量,其在中考成绩如何都可以,甚至未参加考试的毕业生只要报名该校也能够录取。因而,当前中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对学习也缺乏兴趣。其在初中学习阶段,美术这种 “偏门”课程自然游离于主流之外,因而美术基础很差。然而尽管基础不高,通常学生对形象思维与动手实践较为感兴趣,所以中职幼教美术教学应力求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所丧失的信心在美术课程中得以弥补,同时磨练意志和耐心。在幼教美术教学中,把握学生兴趣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美术教学氛围,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好奇,从而逐步加深教学。
3、美术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传统的幼教美术教育比较死板,往往重视专业而忽视职业。对于幼教而言,其对于美术的专业性要求并不在首位。然而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理念却注重技法的训练,认为“画得好就教得好”,在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这一点上本末倒置。这种传统理念不重视美术素养的熏陶和师幼间的互动性,忽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而培养出来的幼教难以符合幼儿教育的真正需求。
因此,创新美术课堂教学,首当其冲的是革新当前的幼教美术教育理念,重视幼教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培养。其次,也可以引进新颖的信息化教学、合作化互动学习,注重改变教师角色定位,致力于建立“学生主动参与型”课堂等等。
三、总结
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幼儿受到怎样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的是中专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当前的中职幼教美术教育要加强,就必须从各个存在的问题入手,逐一寻找对策予以解决,如此才能更好的改进和加强中职幼教美术教育,推动幼教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 淼.中等幼师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思考[J].才智.2014(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