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20:2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劳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实施《就业促进法》。进一步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政府推进就业长效机制,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力度,拓展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促进就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社区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落实政府促进就业第一责任。
(二)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建立台帐,充分发挥居委会和就业援助员的作用。消除现有零就业家庭,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一个月内实现家庭成员至少一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援助一户、解决一户”。(零就业家庭指:本市户籍家庭中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并在法定年龄段内的家庭成员没有一人实现就业的家庭。)
(三)“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100%。拓展“双困”人员就业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双困”人员,确保社区内“双困”人员就业安置率达到100%。(双困人员指:本区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具有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困难,就业愿望迫切,难以通过市场就业的人员。)
(四)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城镇失业人数登记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指标内。
(五)社区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劳动者就业率达96%以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市、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
(六)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功能齐全。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信息和援助渠道,掌握社区劳动力资源,使所有求职人员和需要就业援助的人员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市民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七)开发青年见习基地。社区内30岁以下失业、农富人员见习推荐率达到30%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是实施《就业促进法》,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镇建立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协调小组,组长由分管镇长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镇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分工协作,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二)广泛宣传、全面参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是贯彻落实精神的体现,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镇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工作职责优势,广泛宣传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及相关政策。要走进社区、深入企业,提高促进就业政策的知晓率,扩大创建工作的参与面。
(三)强化服务、取得实效。镇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座便捷的桥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队伍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为就业者和求职者提供优质服务,使创建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公众满意度。
四、工作制度
(一)社区有就业愿望人员月报制度
居委会于每月5日前将有就业愿望人员名单上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协调小组办公室认定其为零就业家庭或“双困”人员。
(二)零就业家庭和“双困”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居委会加强与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双困”人员的沟通联系,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愿望,提升安置的成功率。确保社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做好对“双困”人员在要求时间内择业的思想工作。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通报制度
为了提高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居委会要定期向居民代表和党员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宣传《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提高促进就业政策知晓率。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调查排摸
1、时间:年1-3月。
2、工作重点:调查排摸,疏理全镇零就业家庭和“双困”人员信息。
3、配套活动:(1)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政策培训。
(2)镇再就业大型现场招聘会。(3月15日)
4、责任部门: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办、就业援助服务社。
(二)第二阶段:岗位开发、虚位以待
1、时间:年4月。
2、工作重点:安置基地建设。
3、配套活动: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双困”人员就业观念教育培训。
4、责任部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三)第三阶段: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1、时间:年5月、10月。
2、工作重点:促进就业政策宣传。
3、配套活动:在地铁北广场、世纪联华广场设摊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的相关政策。
4、责任部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办。
(四)第四阶段:突破难点、全力推进
1、时间:年7-10月。
2、工作重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安置。
3、配套活动:举办两场就业困难人员专题招聘会。
4、责任部门: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办。
(五)第五阶段:总结评估
1、时间:年11-12月。
2、工作重点:汇总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资料和台帐,撰写书面总结。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
xx年柳背桥社区居委会在石桥铺街道事务科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低保调查审核以及低保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严格低保审批程序
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低保评议制度、评议小组成员名单、低保分类管理工作名册,社区居委会按不同人员实施了分类管理及参加公益劳动管理制度; 搞好长效管理,我们社区,分每周一、三、五、上午10:00至11:00时,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到社区签到,由低保居干和社区管卫生的居干一起带队,打扫居民活动场地、绿化带等。一方面安排有劳动力的低保人员在门岗值班,参加社区巡逻队巡逻,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劳动不到位者严格按低保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动态管理
(1)柳背桥社区到20xx年11月份低保发放表止,享受低保户数35户,总人数59人,其中a类人员 21 户、b类人员 9户、c类人员 5 户;从20xx年12底至20xx年11月止,新增低保户 16 户;调增低保金3户,停止低保户18户,其中2 户迁离本辖区、12 户办理超龄养老保险、 2户不原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取消、4户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
(2)我社区坚持按街道统一的工作程序办事,坚持户主申请、入户调查、张榜公布、群众评议,将低保政策落到实处。社区对申请享受低保的人员坚持认真调查、严格审核、规范材料,确保低保对象不错、不漏、不误。每月对三类人员进行审核、二类人员按季审、一类人员半年审核一次;为了让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各种数据,我社区均能在规定时间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并做到真实、正确。
(三)、强化分类救助工作
社区现有分类救助人员24人, 70 岁以上的有 1 户、重残和残疾人2户、重病有3户
(四)低保与就业联动工作
(1)社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低保对象联系单位争取再结业,对实现再就业的低保对象实施低保渐退制度,在三个月的试用期中,本人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使低保对象免除了后顾之忧,09年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的有 4人;
(五)基础管理工作
(1)社区对群众的来电、来访,均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调查,认真记录,认真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为了方便群众举报,社区在张榜公布的公告上公开了街道事务科、居委会的举报电话号码,另设有举报箱一个。
(2)社区根据街道的要求,对每户低保对象的本人申请、审批表、证明材料等都进行归类建档管理;
(3)认真开展低保建档工作。社区居委会为每一户低保家庭建立了档案,做到人数清,人员情况准确,并对低保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低保工作总结社区低保工作总结。
(六)创新低保管理方法和工作手段
(1)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特困户低保居民 5 户,执行一帮一服务、对辖区享受低保困难残疾人 2人,执行二帮一服务;
(2)为辖区卧床不起的低保老人、困难户家庭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款 10050元。
(3)在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社区工作人员分批、分期走访、了解、看望了辖区 45户低保户;为 24 户特困低保户送去了米、油、腊肉、板鸭等。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x年我社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市、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及镇办的指导下,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基础上,坚持认真做好各项低保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建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我社区今年把低保证工作作为社区居务工作的重点来抓,由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挂帅,社区低保专干认真贯彻落实《汇川区高桥镇20XX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管理、组织、落实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强化学习,坚持每月工作例会中学习研究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文件,提高业务水平。
二、 严格规范操作,健全动态机制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我社区紧密联系社区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深入走访、调查,了解特困群众疾苦,做到应保尽保。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保障金额,使保障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规范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制定了从个人申请到逐级审核、资金发放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低保的动态管理机制。
回顾这半年的低保工作,汗水、带着泪水一路走来,我们从艰辛、困苦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业务能力,坚定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工作信念,决心立足低保岗位,服务弱势群体,切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好低保工作。我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我自身的热情和干劲,有社区同事的共同努力,我将与时俱进,积极践行“中国梦”重要思想,不负众望,努力将社区低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X年年我社区在办事处的领导下,领会文件精神,让真正有困难的居民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现就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就低保工作而言,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学习文件并我社区现有低保57户,130人。其中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有7户,残疾低保户的有16户,享受分类施保家庭有9户。
从XX年开始,我社区实行了“低保听证制度”成立了监督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新申请的低保户实行先签到一个季度,同时,召开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听证会,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公正、肯定。
我社区为了把政府的有限资金真正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我们经常入户走访调查,每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审核给予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如:我社区郝中敬,户在人不在,路振江家里经济收入增加了,经调查落实,我们按政策及时停止了他们享受低保资格。)
我社区对低保人员加强管理,定期组织低保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组织低保人员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环境创新年’活动中,组织低保人员清理垃圾45吨,铲处小广告300多条,同时社区把低保人员分为6个小组,每天轮流值班。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的活动中,大家都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我社区在为低保户、特困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注重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冬季来临前社区就组织募捐活动,捐的衣物和现金极时送到享受低保孤儿乔云云家中;每逢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社区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同时社区还通过黑板报进行大力宣传,让低保人员树立自强自立为国分忧的思想,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创造就业的机会。
今后,我们更要努力把低保工作做的更好。
看了“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2.低保工作个人总结
3.低保工作年度个人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为契机,激励全区妇女的工作热情,立足岗位,干事创业,推进和谐蒸湘建设。
二、活动时间
20__年3月1日-31日。
三、活动内容
(一)总结表彰活动
时间为3月上旬,分两个阶段进行。
1.总结表彰大会
(1)回顾总结一年来全区妇女工作,部署安排今后一年的全区妇女工作;
(2)表彰先进单位5个、优秀妇联干部10名、“五好文明家庭”20户,“书香家庭”10户。
2.文艺汇演
(1)内容:纪念国际妇女劳动节100周年,歌颂巾帼风貌,展示蒸湘形象。
(2)各乡镇街道精选一个节目汇演,区人大机关组织女人大代表、区政协机关组织女政协委员各汇演节目一个,区直机关妇女代表汇演一个。
(3)汇演节目不评分、不评奖。
(二)主题纪念月活动
1.组织优秀妇女干部参观学习外地妇女工作先进经验。
2.开展“走进基层、关爱女性”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各级各单位为本单位及所联系的村(社区)和社会各阶层贫困病残妇女、下岗失业本文来源:文秘站 妇女等弱势群体献爱心、办好事、解难事。
3.举办以“法制宣传和依法维权”为主题,以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健康服务、禁毒防艾知识抢答赛等为主要形式的送法律法规、禁毒防艾知识进村(社区)联合行动,进一步加强妇女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妇女依法自主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4.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五好女性”等系列创建活动,创树文明新风,展巾帼风采。
四、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妇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是妇女姐妹的重大节日,各级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纪念活动。
2.要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活动方案,各单位妇女组织要按照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动员和发动妇女姐妹积极参与,使纪念活动热烈、隆重,又有实际效果。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区计生委安排,我街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了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和基层人口计生工作者“双慰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生活中实际困难,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一)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
我街计生办在春节前夕,积极开展走进基层慰问活动,召开座谈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计生主任们进行了慰问,大家畅所欲言,总结一年来取得成绩及对今后计生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今后做好计生工作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座谈会受到了很好效果。
各社区计生协会召开由协会会员、楼门长、志愿者参加新年茶话会,对一年来协会工作给予肯定,并感谢协会会员对计划生育工作支持,大家纷纷表示在新一年里,将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人口计生基础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我街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更好,并对协会会员进行了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增强了协会凝聚力,拉近了我们与协会会员距离,对协会工作起了促进作用。
(二)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慰问困难家庭活动
我街各社区计生协会充分利用春节有利时机,结合 “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与民政、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入户走访社区计生困难家庭、单亲困难家庭,外来务工流动人口等,送去了党和政府温暖。共慰问困难家庭700余户,其中计划生育伤残家庭2户、单亲家庭150余户、低保边缘户320余户、新生儿独生子女家庭50余户,送去了米、面、油,吊钱、福字、对联、计划生育宣传品、儿童小围嘴等,并带去区政府对困难家庭关怀及慰问。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春节来临之际,按照地委和自治区总工会《关于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哈密地区工会于1月13日至21日开展迎新春劳动模范及困难职工座谈会及走访慰问活动,现将慰问情况总结如下:
一、慰问活动开展情况
1、春节前夕,由地委、自治区总工会领导亲自带队,地区工会领导陪同走访慰问10户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
2、1月21日地区工会召开困难职工及劳模座谈会。来自11家企事业单位的53名困难职工和来自各行各业的30名自治区级以上劳模相聚在这里,以座谈形式感恩社会、畅谈梦想、展望未来,共同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对梦想的期盼、对前景的憧憬。座谈会由地区工会党组书记劳尉然主持,地区工会主任李梅彩向困难职工和劳模介绍了哈密地区上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并鼓励劳模和困难职工要顺势而上,继续当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时代进步的先锋队,秉承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幸福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树立信心、爱岗敬业、争做贡献,共同为建设最美哈密増光添彩、再创佳绩。
这次座谈会共慰问困难职工53名、劳模30名,共发放慰问金及特殊困难帮扶金12.5万元。
3、两县一市总工会分别在春节前夕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二、慰问人员及慰问金发放情况
(1)本次全地区共走访慰问400名困难劳模及职工,其中:地直55户(劳模2户)、哈密市125户(劳模25户)、巴里坤县176户(劳模48户)、伊吾县44户(劳模0户)。将发放慰问金27.4万元,其中:地直6.1万元、哈密市7万元、巴里坤县10.7万元、伊吾县3.6万元。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局、镇党委重要指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和困难教师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春节期间,我校把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困难教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学校自接到县教育局、镇党委要求后,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认真安排,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离退休教师,对于发扬我党关心爱护老干部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排出离退休教师、特困教职工名单,并成立走访慰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做好组织慰问的具体工作。
二、创新形式,丰富内容。
我校离退休教师虽只有两人,但居住分散,针对以上情况,校领导对慰问小组明确分工,利用春节前几天时间对他们进行慰问。
第一小组由校长带队到沈庄村对教师进行慰问,向他传递了上级领导和校领导的温暖关怀,组织对他以前所作的贡献是肯定的,对他的付出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简单的向他介绍了我校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真诚的希望他对我校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二小组由副校长带队对峰山村沈志民教师进行慰问,送上微薄的礼品和温暖的关怀,了解实际困难,能当时给予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带回经校委会讨论寻求方法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要给予情况说明,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的的心坎里。
第三小组由后勤主任带队对在岗困难职工进行慰问,对他们一年来克服家庭困难、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对他们的努力付出表示感谢,学校会尽全力帮助他们,真诚的希望他们照顾好家庭,理解党和学校的温暖,继续努力工作。
三、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北海区上半年就业培训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0*上半年,我区的就业培训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抓住“暖促工程”深化开展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推进农渔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渔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今年1-5月份共开发就业岗位nnn个;培训农渔村劳动力nnn名,完成市指标nnn人的nnn%;帮助nnn名农渔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完成市指标nnn人的nn%;新做就业证nnnn本。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了就业培训工作调研,明确今年工作方向。为了掌握企业近期和远期的用工需求,自春节前夕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岗位用工需求调研,共走访了nnn余家企业,其中有用工需求的企业nnn余家,涉及nnn多个工种,用工需求人数达近nnn个。通过调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我区用工需求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船舶修造、机械制造、服装加工以及水产加工等行业,尤其以船舶修造业用工需求最大。同时,经常性地到各乡镇(街道)进行走访,深入企业、社区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从而为进一步理清我区今年就业培训工作总体方向打下了基础,使就业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了“春风行动”,服务进城务工农渔村劳动者就业。根据市人劳社保局的工作要求,自春节前后历时二个多月,扎实开展了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共计发放“春风卡”nnn余张,在金元劳动力市场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劳动力交流会,联合区妇联举办一场女性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昌海街道还结合“1890真情服务进社区”活动,设摊到社区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城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援助、用工登记、职业介绍服务,全区共计举办面向农渔村劳动者的免费招聘会n场,免费职业介绍服务nnn人次,其中介绍成功nnn人,进而使进城务工的农渔村劳动者在外出务工前得到免费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进城求职时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得到免费职业介绍,在市里推荐的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得到诚信服务。
(三)强化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就业服务工作基础更加扎实。一是结合区政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一步修订了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考核办法,根据今年工作重点突出量化指标考核,使考核办法更具可操作性。二是加强了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上半年共举办了三期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班,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以及部分企业就业信息联络员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开展了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探索。拟订了《北海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特别是对“零就业”、“4050”、残疾等就业困难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分类归档,纳入网络跟踪服务管理。全面推行“空岗报告”制度,依托就业计算机网络、中国北海门户网站、区人劳局网站、暖促登报信息专栏以及社区就业信息点,及时多渠道岗位信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动态机制。
(四)加强农渔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渔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结合我区船舶修造业发展迅速,用工需求大的实际,依靠“暖促工程”关于紧缺工种培训和最新优惠政策,由区里牵头在定海区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n期电焊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及安全上岗证书培训班,共培训城乡各类劳动力nnn名,其中农渔村富余劳动力nnn名;二是围绕长山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重点落户项目用工需求,联合南山职业教育集团,在长山乡举办了转产盐民电焊工培训班,历时近一个月,共有nnn人参加了培训,其中农渔民nnn人,让农渔民不出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技能培训;三是围绕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抓培训,联合区暖促办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做好车工等紧缺工种预报名工作的通知》,下步将根据报名情况,对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中长期培训,使他们及早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四是抓好无人挣现钱家庭职业技能培训。对“无人挣现钱家庭”逐户重新进行梳理、登记,对其中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渔农村劳动力,积极引导其参加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全区nnn户“无人挣现钱家庭”有nnn户落实了救扶措施,nnn户落实了就业。
(五)加强用工管理,拓宽就业多渠道。一是积极推行职工录用备案制度,1-5月份共办理职工录用备案nnn人次。同时,加强了对劳动力市场检查,上半年会同劳关科开展了一次农村劳动力市场用工专项整治活动,逐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二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实行空岗报告制度等措施,大力挖掘适合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渔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积极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渔村富余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1-5月份共开发就业岗位nnn个。三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进一步摸清援助对象,认真宣传市里关于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向援助对象发放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共发放宣传资料nnn余份,使再就业援助政策深入人心,此外积极挖掘资源送岗位,落实援助对象再就业nnn人,女性nnn人,其中落实的公益性岗位数nnn人,女性nnn人。四是在昌海街道北园社区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以城镇失业人员为主要对象,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载体,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开发就业岗位为手段,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和辖区单位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强化社区促进就业的工作职能,特别是在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暖促政策宣传,做好就业培训补贴的审核工作。进一步宣传暖促工程关于就业培训各项扶持政策,特别是最新的《关于调整渔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扶持政策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暖促政策促进就业效应,1季度共受理各类补贴申请nnn人次,共计核定补贴金额nnn万余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劳动力整体素质与生产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单位用人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我区支柱行业的发展,技术工人存量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更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整体合力。由于我区目前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缺乏,北海区培训中心也才于去年底刚刚投入运行,在培训师资、实操设备场地等主要依靠市属职业培训机构,自主培训能力差。不少企业认为“暖促工程”是政府的事,培训的开展,经费的承担与他们无关。部分渔农民对培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参与技能培训的热忱不高。此外,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是企业用工环境方面的因素造成就业稳定性差。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障程度不高,工资报酬普遍偏低,不少工种的工资接近我市企业最低工资,一些企业还存在着拖欠工资的现象,就业环境得不到改善造成就业的稳定性较差。
四是就业服务机构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乡镇(街道)保障站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乡镇(街道)由于人员紧张,许多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还兼任其他工作,主要工作精力难以到位,随着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结构亟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五是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无法真正落实,政策扶持效应不明显。
三、下半年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规范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六到位”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市里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规范化建设。指导做好北园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室建设,提高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业务素质,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以及市局的统一部署逐步将就业计算机网络延伸至社区。继续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实行“空岗报告”制度,健全企业就业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企业即期和预期的用工需求,实现用工信息与求职信息的有效对接。
(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助推渔农民就业的重要手段。依托北海区培训中心、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站,整合培训资源,通过开展导向性、订单式、储备式等各类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渔农民的技能水平,使渔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使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我区产业的发展相对接。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围绕主导行业用工需求抓培训。根据我区支柱行业发展的实际,突出抓好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紧缺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使渔农村劳动力培训与我区产业发展相衔接,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储备。二是围绕重点落户项目用工需求抓培训。随着马历和邦化学、金山集装箱码头、浙江大舫船舶修造、南洋船业、浙江正和造船重点项目的落户,必将为我区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将根据大项目的用工需求特点,主动提前介入,对渔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的职业技能与未来的岗位需求相对接,进而解决就业,把大项目带来的潜在就业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三是围绕新成长劳动力抓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初、高中毕业的渔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主要对象,走校企联合,市场调节,定单式培养专业对口人才之路。四是围绕无人挣现钱家庭、农村家庭妇女抓培训。对其中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渔农村劳动力,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需求,积极引导其参加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家庭妇女就业难的实际,积极与大企业联系,发展来料加工业务等,促进渔农村妇女灵活就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机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Hubei Province Rural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LIU Jun, REN Tianche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distinguishing criterion is dependent on factors that produce changes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Exogenous factor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of farmers outside the variables subject to the other conditions beyond the farmer's own constraints, such as age, area of residenc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endogenous factors are variable by subjectiv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ffecting farmers, farmers will be a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s changes, such as property rights, land tenure security, regulate the circulation level of understand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nalysis will focus on the way the exogenous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themselves and analyze their causes.
Key words land transfer;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土地流转作为我国农村土地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然而现实却并没有出现大家所设想的趋势(钱忠好,2002;刘克春、苏为华,2006)。大量文献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率偏低(俞海、Scott Rozelle,2003;贺振华,2006)。对于这一现象学界展开了诸多的理论探讨,有站在宏观制度层面分析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的,如林毅夫、周其仁、钱忠好等学者;也有从中、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与制度交互作用的,如姚洋、贺振华等学者。但无论是从哪种层面和视角,都没有忽视对农户行为选择与动机的探讨,因为这一微观问题正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所在。此后的诸多学者专门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的动机(在说法上包括“意愿”、“行为”、“决策”等)问题,在汲取制度学派理论成果上提取农户动机的影响因素,通过大量样本收集进行社会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尽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被完全解决之前,就有值得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因此,需要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抽丝剥茧,将零散的分析系统化,以便对农村农户土地流转动机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本文的目的正在于此。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将就农户土地流转的六个因素问题一一进行综述,并在最后给出我们的总结。
1 年龄因素
对于年龄这一客观条件,许多学者已经展开过相关研究,如林善浪、张丽华(2009)采用logistic统计模型对福建农村进行过分析,根据他们的结论,年纪较大的农户普遍不愿意流转土地,以此印证了“恋土情结”的假设。曾超群、曾福(2010)生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对湖南部分农村进行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但学界对于这一结论也有争议,如钱文荣(2002)通过对嘉兴市的调研指出,年龄并不是农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湖北省农村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动机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常规假设下的“恋土情结”不相符合,但即便是年纪较大的农户由于家庭情况和预期的差异,在流转行为上也会有不同体现。项目组考察了以下两个比较典型的访谈个案。
个案访谈一:李某,性别女,年龄60多岁。李某的老伴因中风瘫痪在家,完全丧失劳动力,家里除了老两口之外,其他子女全部出外打工。李某因为年纪较大,也无力耕种家中的一亩多地。对这一亩多地,李某采取私下流转的方式以每年150元的价格流转给同村包某。李某表示不愿意流转给其他不认识的人,因为怕不信任产生纠纷,对于同村、朋友或亲戚可以按照一年一转的方式流转,这样当自己还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收回。
个案访谈二:赵某,性别男,年龄60多岁。家中子女全部出外打工,赵某和老伴由于年纪太大,已无力耕种家中一亩多地。家里的生活费全部由外出务工子女承担,由于子女定期邮寄生活费,老两口生活无忧。但赵某没有进行土地流转,他考虑到子女万一不愿出外务工,想回家种地,家中还有一亩多的口粮田。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采取一年一转的方式转给同村、朋友或亲戚时,赵某表示不在意那点钱,有地在手里心中更安稳。
在调查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尽管可能各自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但持这两种典型心态的农户数量较多。从这点上来看,年龄对农户流转行为选择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农户会有其他的考虑,前面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
2 受教育程度
根据实证结果,农户受教育程度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的关联性并不强。从观察到的情况来看,项目组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土地流转行为选择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个农户的决策行为,即便是学历较高的农户在进行决策时也会受到家人、亲戚的影响,仅仅考察个体受教育程度难以真实地反映这一变量同农户行为动力的关联性;(2)教育程度对于农户动机和预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有多大还有待考证。根据钟涨宝、朱莉芬等学者的观点,教育背景高低与农户的意识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着某种联系,但从项目组调研的实际可以看到,由于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更多地侧重于基础和通识课程,而且基本不会离自己的家庭太远,农户的教育程度提升对非农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有当教育程度达到本科及其以上,学习了专业技术知识的农户才会考虑离开农村,迁移到城市,或者是流入土地,在农村里自主创业。
3 区域地理位置因素
从项目组的实际调研情况来看,相对于前两个因素,农户与土地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对个体流转行为动机产生的影响更大。这一因素不仅同最终的行为选择有直接关联,并且对其他变量有着相关性。总的来看,越接近于城市的农户越倾向于进行土地流转。我们认为这一情况有以下这些原因:(1)城市近郊可以归结为城乡结合部,这一区域的农户在城市里得到工作的机会更多,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传统的靠地吃饭的结构被打破,使得农户不再完全依赖土地,从而削弱的土地的养老和保险的功能;(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乡结合部农户掌握了一定的非农技能,加上观念意识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破除了“恋土情结”的影响。相比之下,处于远郊和农村的农户,由于进入城市的成本更高,使得其获得非农收益的预期相对较低,进而也减少土地流转的动力。
4 家庭劳动力因素
土地和劳动力都是价值产出的要素,而要实现土地价值和生产功能,需要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结合在一起。当两个要素存在配置上的矛盾时,就难以达到价值的最大化产出。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出发,需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流动,以寻求同劳动力要素的有机结合。根据这一逻辑,家庭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将是影响到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如果家庭劳动力缺乏,土地耕种显得力不从心时,农户倾向于土地流转。
但从项目组的结论来看,农户的行为选择并没有遵循以上这一逻辑。许多家庭劳动力极其匮乏的农户土地流转的动力也较低。即便是进行土地流转,也更倾向于较短的时间期限。就目前湖北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农村年轻劳动力都出外务工,仅有老人、小孩在家中留守,因而家庭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家庭的情况类似于个案访谈一与个案访谈二。但是即便是如此,这些劳动力缺乏农户的流转动力还是较低,最极端的情况甚至宁可抛荒也不愿意进行流转。
根据我们的走访与观察,得出家庭劳动力因素对行为动力影响偏低的原因:(1)土地功能结构问题。正如前面文献综述所指出的,土地的功能并不是单一化的,除了最基本的生产功能之外,还包括养老和保险等功能,农户主观意识中后两种功能的作用甚至要大于第一种,因此即便是由于劳动力缺乏削弱了土地生产功能,降低农地产出,也不会影响另外两种功能在农户主观意识中的地位;(2)由于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因此流转动力较低,或倾向于短期流转。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源自农户对子女未来工作走向的不确定,或是对正规、长期土地流转的不确定。个案访谈一和二就是出于这种原因,而且在受访对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3)土地分配情况。湖北省农村土地分配情况的一大特征在于人多地少,从我们对受访地区的走访发现,人均土地仅为1亩多,因此劳动力同土地要素不匹配的现象并不严重,许多上了年纪的农户表示,即便是身体不如从前,也很少出现耕种不了的情况。加上平原地区多种植稻米等农作物,对劳动力技能、资源禀赋要求不高,因此也很少出现生产要素脱节的情况。
5 家庭收入因素
关于农户家庭收入同流转动力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如杜培华(2008)就曾指出农户人均收入同流转意向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因素对其他许多变量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因子分析中可以看到,家庭收入和非农业收入都是影响农户流转行为的主要变量。
将数据分析结合访谈得到更深一步的发现,这一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动力的影响较为独特,并非取决于一个绝对值,即家庭收入达到何种程度会对农户行为动机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将这一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特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收入结构,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构成。这一问题早就被钱荣文(2002)、焦玉良(2005)等学者所认识,家庭收入较高且非农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户更倾向于土地流转,我们的调研也验证了这一结论;(2)家庭收入总额。随着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展开,农户的家庭收入得到了较大提升。但家庭收入总额达到多少才能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选择,这决定了家庭收入这一变量的作用性。在我们的访谈中发现,尽管农户家庭收入、非农收入普遍上涨,但依然没有达到他们的流转预期。只有极个别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非常高的农户才明确表示以后不会种田,愿意接受长期土地流转,如个案访谈三。
个案访谈三:程某,性别男,年龄57岁。家中有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做建材生意,家里条件非常好,儿子、女儿每月邮寄的生活费共有4000多元。程某表示尽管现在身体还很好,但已经不想种田,如果有符合程序规范的业主想要流入土地,只要手续齐全,他愿意长期流转。
6 流转制度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2、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1、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1、主动承担家务。
2、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3、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关于“有家庭责任感”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了有关“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自己良好的表现给父母带来欢乐,生活上不比吃穿”等教育。这些都是从具体做法上讲的,本课则是从理性认识上阐述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自觉的对家庭负起责任来。培养学生关心家庭中发生的事,主动为家庭分忧解难,体谅父母的疾苦,这对学生全面形成负责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文主要从家庭的主人不分年龄大小在家庭中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一个人在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的同时,也要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出一份力量等角度来阐述的。
少年儿童如何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力:1、主动承担家务。2、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分忧解难。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讲本课的观点时都要围绕家庭责任感来阐述。不能只重复以前的教育。
2、本课的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前应对学生作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3、要注意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要有家庭责任感
〈教学目标〉
认知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出一份力。
明确当好家庭小主人主要应做到哪些。
情感
激发产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愿意做家庭小主人。
行为
主动承担家务。
家中遇到困难,尽力分忧解难。
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当好家庭小主人。
教学难点:强化家庭责任感的意识。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大家可曾想过,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不论年龄大小,对家庭都负有责任,要有家庭责任感。
板书:十二要有家庭责任感
2、(投影)出示思考题:有的同学说:"家里的事情是大人们管的,我只是个孩子,不用管。"这种说法对吗?(让学生议论片刻回答。)
小结:上面的这一说法,认为自己是个孩子就不用管家里的事情,这是缺乏家庭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是错误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儿童,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
二、通过课文、明确观点
(一)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对家庭负责任?可结合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作为家庭的小主人,要与父母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而且,要为家庭生活美满出一份力。)
小结: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是家庭的主人,对家庭的事情就要关心,就要参与,就要与长辈一样对家庭负责任。
板书:家庭的小主人,要对家庭负责任。
(二)我们如何为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出力呢?学习课文3至5自然段。
1、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把这看作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1)你打算怎样做?(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小结:现在家务劳动的内容仍然很多,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整理房间……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都要主动去做。
板书:主动承担家务劳动
(2)(投影)说一说:你在家里经常做哪些家务事?你是否把做家务看成是自己份内的事?
(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告诉同学,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的学习,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2、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过渡:在正常情况下,乐于做家务是具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但每个家庭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情或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主人,又应该怎样做呢?
(1)学生分小组议论、选代表在全班上发表意见。
小结:当家庭发生为难的事时,我们决不能认为这只是父母长辈的事,而应尽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分忧解难。
(2)录音播讲"老舍的故事"--课文第7自然段(教师展示课本插图并让同学知道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3)提问:听了"老舍的故事"之后,你认为我们应学习老舍的什么好品德?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板书)
板书: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4)你家里是否发生过为难的事?你是怎样做的?你认为你的做法合适吗?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把真实情况告诉同桌及全班同学。)
小结:(肯定和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我们既要向老舍学习,也要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小学生,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3、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过渡:在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的同时,我们必须经常告诫自己,不要给父母添忧添难。
(1)(投影)查一查:你是否有过给父母添忧添难的言行?
(学生议论,自查后告诉同学。)
小结:个别同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想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但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为父母增添了为难的事情。个别同学往往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向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这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要为父母分忧解难,就应该时时想到家庭的经济条件,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板书: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2)录音:"刘刚的故事"--课文第9自然段。
(3)提问:刘刚很想买旱冰鞋,但为什么却对父母说:"不想要什么了"?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具体回答。)
归纳:刘刚是个能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体谅父母困难,不向父母担过分要求的好孩子。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具有家庭责任感。可见,刘刚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投影)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刘刚一样的同学?有什么具体的事例?
结合课文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找身边事例。
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了像刘刚一样,为了不使父母为难,从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与别人攀比,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这些都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
(三)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有家庭责任感?我们怎样为家庭生活的美满出力?(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总结:有家庭责任感是优秀少年儿童必备的品质,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长大才能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一)述说:(投影)
1.作为家庭小主人,怎样做才算对家庭负责?
2.你在家时能当好家庭小主人吗?做得怎样?
学生根据板书要点回答,对照自己,自查自纠。
(二)学《新三字经》有关内容:
具有家庭责任感,也是《新三字经》要求我们应该做到的。
(投影)……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家爱我、我爱家……
(三)评议:
1.[投影出示第59页"评一评"引导学生评议。
(1)刘东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小主人,应当具有家庭责任感,主动承担家务,面不应该把家里的活儿推给爸爸妈妈。刘东不仅不主动承担家务,隔壁的老奶奶提醒后,仍不去做自己应做的事。这就更不应该了。
(2)李琴的决定是正确的。她能考虑到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是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好孩子。
(四)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请你讲给同学听。也请你对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懂得要做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的道理。一个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将来必定是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小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将来才会当好社会的主人。今天为家庭尽力,明天就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愿同学们从小做起,做一个具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注意发现家中有哪些自己可以主动做的事,自己尽力做好后,讲给父母听。
2、向妈妈表示,自己主动承担一份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请他们监督,自己做得怎样。
3、利用一次小队活动,调查一下有家庭责任感的同学,将她或他的事例写成稿投给红领巾。
【关键词】素质教育 劳动习惯 劳动意识
Talk ab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habit of work developed as a child
Ma Yinye
【Abstract】We should improve our children’s consciousness of work, make them develop excellent habit of work and the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rough knowing about, observing and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work.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Habit of workConsciousness of work
21世纪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大量具有创新人才的时代。我们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在幼儿园里,老师安排劳动活动少,使得幼儿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对此颇有体会。通过实践,我总结到:为什么每年新入园的幼儿是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在生活能力方面却是越来越降低。这就是,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致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们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幼儿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幼儿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在自然角落放上劳动时用的工组、材料等等。这样,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幼儿脑海里的劳动意识。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幼儿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幼儿了解周边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2.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这一点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我们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兴趣。首先,积极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美食城”、“娃娃家”、“小小修理铺”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如种植园地栽青菜、浇水等有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幼儿参与活动,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并把幼儿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幼儿带回家。这样幼儿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通过一日生活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孩子干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在小、中班主要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中心,如: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整理床铺等。我园很重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尤其是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已经算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很多方面都应给中小班幼儿做榜样。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高,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使幼儿之间养成互帮互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园老师会带领幼儿一起搞卫生;午睡后请大班幼儿给中小班幼儿穿衣叠被;吃点心前让幼儿一起分发碗、勺;放学前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活动室,培养幼儿爱劳动,主要以参与劳动为主,来养成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
市妇联上半年发展来料加工业工作总结
半年来,市妇联以“政府推动、层层发动、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百姓主体”的工作思路,以来料加工进入低收入家庭为重点,切实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妇女增收、促进社会稳定的实事项目来抓,强服务,优环境,多措并举、真抓实干,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百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来料加工业务遍及全市16个乡镇街道,有一二级经纪人472人,从业人员35980人,1—6月全市加工收入达7385万元。
一、领导重视,行政推动。一是制定考核办法。为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低收入家庭参与来料加工行业,让来料加工真正成为低收入家庭脱贫、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我们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将来料加工工作列入全市目标任务考核中,制定出台了《乡镇发展来料加工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来料加工经纪人业绩考核奖励办法》,同时将组织低收入家庭从事来料加工工作作为评选十佳经纪人的必备条件,并列入乡镇发展来料加工业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充分发挥乡镇来料加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鼓励来料加工经纪人多给低收入农户创造增收机会、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低收入家庭积极参与来料加工业的发展。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调查建议》等调研文章。
二、宣传引导,典型带动。一是抓思想发动。年初,各乡镇(街道)妇联就着手对全市低收入家庭进行调查摸底,妇联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与她们拉家常,了解思想动态,宣传来料加工技术要求较低、时间分配自由、产品验收及时等优点。通过走访让他们转变已往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的落后观念,纷纷表示要摈弃“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增加家庭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812户低收入家庭从事来料加工业,人均月收入达200余元。二是抓典型宣传。在促进来料加工业发展工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推广先进典型。“三八”节期间,在电视台、《今日建德》开辟专栏,相继播出、刊登来料加工业“十佳经纪人”、低收入家庭从事来料加工典型事迹。通过身边典型事例、事实数据等现身说法,把来料加工的亮点和闪光点辐射全市,激发百姓从业热情,使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农户能积极投身于来料加工业。
三、强化培训,素质促动。提高农村妇女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妇女劳动技能,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劳动收益,重点是抓好转移就业培训。我们把低收入家庭妇女的来料加工培训列入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内容中,把培训与来料加工业务需求相结合、与低收入妇女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业务开展不同的培训。市、乡、村各级妇女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积极举办加工技能和经纪人培训班,发现和培养经纪人,扩大从业人员队伍。半年来,全市共开办来料加工培训班4期,受训人员达586中,其中低收入家庭妇女达263人。
四、牵线搭桥,多方联动。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为经纪人牵线搭桥,帮助经纪人联系操作简单、供货长期、交货时间较长的业务,组织经纪人和经营户进行业务洽谈和接单,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渠道;二是与杭商行联合开展“小额信贷巾帼科技致富”活动,为十佳经纪人发展来料加工业提供资金支持,共为经纪人提供融资帮扶40万元;二是组织经纪人和低收入家庭妇女到义乌等地考察,帮助经纪人与市场结对,拓宽来料加工源,增强低收入妇女从事来料加工业的信心;三是积极为低收入家庭妇女牵线搭桥,促成女来料加工经纪人与120个低收入家庭妇女结对,鼓励来料加工经纪人多为低收入妇女从思想上、生活上、业务上给予针对性的帮扶。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资源配置效率;农户模型;不完全市场条件;要素需求;要素供给;农村土地市场;市场均衡条件
中图分类号:F224.0;F3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30001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增长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收入来源多元化、市场化和非农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盛来运,2005)。按出乡务工3个月以上口径统计,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1.18亿人,在乡镇企业就业人员1.36亿人,剔除重复计算部分,估计非农产业的农民工人数大概在2亿人以上(韩长赋,2006)。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过短,并且在转让过程中的约束过多,因而不能形成稳定的租赁关系,导致土地转让的规模很小,并且出现了耕地“抛荒”现象。熊祥强等(2006)对重庆市忠县三汇镇的调查发现,该镇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2%,其中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分别占62%和38%。董晓波(2007)的调查表明,安徽省2002年土地抛荒面积为895.323千公顷,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后劲不足。在农村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从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正面临工人短缺的境遇,很多民营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民工荒”是我国劳动力就业供需方面出现的新矛盾,将对我国经济,尤其是沿海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农民是否愿意从事非农业劳动,主要取决于农业工资水平和非农业工资水平的差异。“民工荒”现象的出现,表明二者的差异在缩小甚至出现了倒挂。因此,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
在理论模型方面,Rosenzweig(1978,1980)在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基础上建立了体现劳动异质性的一般均衡竞争市场模型,研究了土地重新分配对工资的冲击效应,并利用印度159个行政区1960到1961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理论分析认为,在一定的假设下,由于的财富和闲暇的作用的反向变动,局部对工资的冲击是不确定的;而实证分析表明从大农场到小农场的土地重新分配显著提高了农村工资水平而使无地农户受益,但同时扩大了工资的性别差异。姚洋(2004)的模型则在农民劳动异质性的基础上考虑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并讨论了在没有土地租赁市场和土地租赁市场具有不同活跃程度时农户行为的变化。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农户模型进一步研究不完全市场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以期能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决策提供参考。
陈训波:农村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效率二、完全市场下的农户决策与资源配置
由于农民的收入较低,进城的农民工拿的是低工资,干的却经常是高风险、高危害、超长工作时间的工作,可以看出农民的目标主要是追求收入。因此,后面的分析均假设代表性农户决策时以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生产时则表现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农户有两种初始禀赋,劳动时间L0和土地Z0,并且在土地不变时劳动相对过剩。
假定土地只生产一种产品,具有二阶连续可导、严格凹的生产函数ef(L,Z,K),且满足:f″ii0;i,j=L,K,Z。其中,L代表农业生产使用的劳动,Z代表土地,K代表资本;e表示农户家庭组织生产的能力,由农民的个人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决定。用r表示资本投入的单位成本,P表示农产品的价格,w表示工资水平,R表示土地租金水平,且都以农户消费品的价格表示。农户可能的收入来源有三种:从事农业生产的利润、务工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存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时,农户决策的最优化如下:
其中i的取值为1、2、3,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和土地;j的取值为1、2、3,分别代表工资、利率和土地流转价格。
由上述分析,有命题一:影响农户决策的三个价格变量w、r和R的其中之一变化时,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量将同时反向变动。
三、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农户决策与一般均衡分析
1.不完全市场下的农户决策
假定农民可以兼业,Lf表示农户在农业部门的家庭劳动时间,Ln表示农户在非农业部门的劳动时间。要素可以流动,由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为简化分析,假设农村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的;而土地市场和非农业部门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的,需要一定的交易成本。Cn表示农户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成本,C(M)表示租出或租入农村土地的成本,并假设农村土地和劳动的交易双方具有相同的交易成本;M表示土地交易的自由度,且满足C′(M)
假定土地只在农民之间流转。用Zr表示农户租出的土地,Zh表示农户租入的土地,则农户拥有的总土地为Z= Z0+Zh-Zr。用Lf表示农户投入自己土地的劳动,Lh表示农户雇佣的农村劳动,Lr表示农户向农村劳动市场提供的劳动,则农户投入生产的总劳动为La= Lf+Lh。
设θ(e)为农民在非农业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且θ′(e)>0,则农民在非农业部门就业时,可以获得的工资水平为θ(e)(wn-cn)。
农户的家庭收入最大化问题为:
根据一阶条件,农户劳动的配置情况如下:
(1)非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当θ(Wn-Cn)>max{Wa,pef′L}时,非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户生产的边际收益,农户将选择向非农业部门供给劳动。
(2)农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当Wa>max{θ(Wn-Cn),pef′L}时,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于非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和农户生产的边际收益,农户将选择向农业部门供给劳动。
(3)农业部门的劳动需求:当pef′L>Wa时,农户将选择以工资水平Wa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根据一阶条件,农村土地的配置情况如下:
(1)当R-C(M)>Pef′Z时,农户将出租土地;
(2)当Pef′Z>R+C(M)时,农户将租入土地;
(3)当R-C(M)≤Pef′Z≤R+C(M)时,农户将自给自足,既不租入土地也不租出土地。
2.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记a=Wa1Wn-Cn,则θ(e)>a时,农民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实得工资高于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工资,反之则农民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工资高于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实得工资。
(1)农户的劳动边际收益曲线与非农业部门实得工资水平线的交点方程求解如下:
由pef′L=θ(e)(wn-cn),有e1θ(e)=wn-cn1pf′L。
记e=g2(L,K,Z,P,cn,wn),可得L = g-12 (e,K,Z,P,cn ,wn ),其中g-12 (.)为g2(.)的反函数。
记e*2为农户使用全部家庭劳动L0进行生产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非农业部门工资水平时的生产效率值,则e*2=g2(L0,K,Z,P,cn,wn)。
(2)农户的劳动边际收益曲线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线的交点方程求解如下:
由pef′L=wa,有e=wa1pf′L。
记e=g1(L,K,Z,P,wa),可得L=g-11(e,K,Z,P,wa)。
记e*1为农户使用全部家庭劳动L0进行生产的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农业部门工资水平时的生产效率值,则e*1=g1(L0,K,Z,P,wa)。
在人多地少、土地相对稀缺时,只有生产效率较高的农户才能保持较高的劳动边际收益,从而使用较多的劳动量。一般来说,非农就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生产。为简化分析,假设生产效率为e*1的农户能在非农业部门获得比农业部门高的工资水平,即θ(e*1)>a。同时假设:e,e*1,e*2∈[emin,emax],则不同类型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情况可以总结如表1:表1不同类型家庭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情况
家庭e的取值区间1家庭劳动1农业劳动需求1农业劳动供给1非农业劳动供给[e*2,emax]1L01g-12-L01010[e*1,e*2)1g-111g-12-g-11101L0-g-11[θ-1(a),e*1)1g-111g-12-g-11101L0-g-11[emin,θ-1(a))1g-12101L0-g-1210注:g-12(.)和θ-1(.)分别是g2(.)和θ(.)的反函数
(3)令φ(e)为e的概率密度函数,根据上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LAD=∫e*2θ-1(a)(g-12-g-11)φ(e)de+
∫emaxe*2(g-12-L0)φ(e)de
LAS=∫e*2θ-1(a)(g-12-g-11)φ(e)de+
∫θ-1(a)emin(L0-g-12)φ(e)de
由LAD=LAS可得均衡的劳动量和工资水平(L*,W*a)。
农村向非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总供给为:
LNS=∫e*2θ-1(a)(L0-g-11)φ(e)de
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均衡
(1)农户的土地边际收益曲线与土地租入成本线的交点方程求解如下:
令PefZ ′ = R + C(M),则e = R + C(M)1PfZ ′。
记e = R + C(M)1PfZ ′ = h1 (R,C(M),P,L,K,Z),则Z=h-11(e,R,C(M),P,L,K)。
记e*h为利用自有土地生产的边际产值刚好等于租入土地的价格的农户的效率,则e*h = R + C(M)1PfZ ′(Z0 ) = h1 (R,C(M),P,L,K,Z0 ),效率比e*h更高的农户会有土地需求。
(2)农户的土地边际收益曲线与土地租金收入线的交点方程求解如下:
令PefZ ′ = R-C(M),则e = R-C(M)1PfZ ′。
记e = R-C(M)1PfZ ′ = h2 (R,C(M),P,L,K,Z),则Z=h-12(e,R,C(M),P,L,K)。
e*r表示利用自有土地生产的边际产值刚好等于土地的租金收入的农户的效率,则e*r = R-C(M)1PfZ ′(Z0 ) = h2 (R,C(M),P,L,K,Z0 ),效率比e*r低的农户会有土地供给。
根据上述分析,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总结如表2:表2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土地流转市场上的供求情况
家庭e的取值区间1家庭类型1土地供给1土地需求[emin,e*r)1土地租出1Z0-h2(e)10[e*r,e*h)1自给自足1010[e*h,emax)1土地租入101h1(e)-Z0
(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分别为:
ZD=∫emaxe*h(Z-Z0)φ(e)de
=∫emaxe*h(h-11-Z0)φ(e)de
ZS=∫e*remin(Z0-Z)φ(e)de
=∫e*remin[Z0 -h-12 (e)]φ(e)de
由ZD=ZS,可以得到土地流转市场的均衡租金水平R*和均衡土地租赁交易量Z*。
四、农村土地市场改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土地市场改革(即M增加)对农户家庭资源配置的影响
按照土地市场的三种家庭类型和劳动力市场的四种类型进行组合,共有12种可能的家庭类型,下面按对土地的需求类型分三大类进行分析。
(1)需求土地的家庭:土地市场改革将减少土地的实际租入成本,按照前面对农户决策的分析,农户作为要素需求方时将增加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下同)需求,作为要素供给方时将减少要素的供给。
(2)土地自给自足的家庭:对于前后都处于自给自足的家庭,改革对其没有影响。而一部分原来属于土地自给自足但效率较高的农户经过改革转变成土地流转市场的需求方,从而增加对所有要素的需求;一部分原属于土地自给自足但效率较低的农户转变为土地流转市场的供给方,从而增加土地和劳动的供给,减少对资本的需求。
(3)供给土地的家庭:土地市场改革将增加土地的实际租金收入,此类农户作为要素需求方时将减少对要素的需求,作为要素供给方时将增加要素供给。
命题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活跃程度提高将使供给土地的农户减少要素需求,增加要素供给;使需求土地的农户增加要素需求,减少要素供给;而对土地自给自足的农户没有影响。
由于供给土地的农户生产效率较低,而需求土地的农户生产效率较高,由命题二可以得到命题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活跃程度提高将使资源由效率低的农户向效率高的农户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
2.农村土地市场改革对土地流转市场均衡的影响
参照姚洋(2004)的方法,可以证明:
由上述两式有命题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活跃程度提高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土地供给曲线和土地需求曲线同时右移,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增加,并且将增加均衡时的土地量Z*,即dZ*1dM>0。
五、结论
本文在农户劳动的异质性和土地相对稀缺的假设下分别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农户的行为决策方式和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发现:(1)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单一要素价格的变动将使农户对所有要素的需求反方向变动;(2)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农村土地市场改革将提高土地市场的完善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使资源由效率低的农户向效率高的农户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3)土地市场完善程度越高,均衡时的土地交易量越大。
参考文献:
董晓波.2007.耕地抛荒问题的实证研究[J].技术研究(8):104106.
根据全国少工委和市少工委2006年的工作思路,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指导,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少先队工作机制,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以常规教育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
1、组织队员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并将行为规范教育与学校“四项竞赛”相结合,围绕卫生、仪表、两操、文明言行进行认真考核,提高值日、值周质量,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在校园网上进行反馈。
2、针对本校实际,以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高队员的道德素质,增强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
(二)、面向社会,注重实践、体验
1、引导学生以家庭为阵地,建立家庭劳动岗位、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2、加强少先队工作的社会化,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以热心于教育的家长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外部育人氛围。引导队员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锻炼成长,提高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
(三)、以基础建设为抓手,促进少先队工作全面活跃
1、抓好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一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从唱国歌到集体站队的纪律、精神,从细小处入手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
2、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教育秩序,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组织好奉化日报小记者投稿活动,同时,用校园小报、黑板报、墙报宣传校园文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有特色的道德教育活动。
3、努力抓好红领巾电视台的宣传阵地。大队部将筹备成立红领巾广播台播音组和电视台节目策划组,设立台长、播音员、编辑、采访等多个岗位培养和锻炼队员的能力。
(四)、重视生命教育,开展“平安学校”活动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加强安全意识。首先利用晨会、集会、黑板报、图片展等形式,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其次,加大校内安全的巡查,如发现安全事故就扣去班级当天的文明行为总分;再次,要求值周教师认真做好学生校内安全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三、逐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活动主题:快乐新学期
工作思路:愉快的春节过后,队员们将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怎样让他们尽快地适应学习生活?各中队辅导员可引导队员确定本学期班队建设目标,鼓励队员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
重点工作:
1、总结寒假活动情况,表扬好人好事
2、四项竞赛开始
3、出好第一期校报
4、各中队完成教室布置
5、黑板报版面设计比赛
三月份活动主题:爱在春风里
工作思路:三月份节日较多,植树节、妇女节、世界水日、气象日等,以学雷锋活动为重点,通过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读一本雷锋书籍,讲一个雷锋故事,唱一支赞颂雷锋的歌曲,向雷锋说一句心里话,做一件表现雷锋精神的事),结合开展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在活动中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关心他人,保护大自然。
重点工作:
1、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低年级为家庭做件好事;中年级为班级、学校做件好事;高年级为社会做件好事。
2、植树节活动。
3、“三八”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做点啥”活动。
4、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
5、第二期校报、班报刊出。
四月份活动主题:情系民族魂
工作思路:四月份是革命传统月,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可广泛开展“寻找英雄的足迹”等活动,通过看革命题材电影,写观后感,唱革命歌曲等形式,激发队员的爱国情感,树立“做中国人真自豪”,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信念。
重点工作:
1、四项竞赛小结。
2、四—六年级竖笛吹奏比赛。
3、第三期校报、班报刊出。
五月份活动主题:劳动最光荣
工作思路: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各中队可以组织开展"要做合格的劳动者"系列队活动,配合学校强化劳动教育,培养队员珍惜一切劳动成果和勤俭俭朴的优良品德.
重点工作:
1、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各中队出一期板报。
2、第三期校报刊出。
3、各中队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
六月份活动主题:你我同欢乐
工作思路:“六一”儿童节是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同时,六月又临近学期结束,各中队应组织好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归纳所学知识,看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重点工作:
1、四项竞赛和百花奖总评
2、上交少先队工作总结
3、布置暑假生活,组织暑假活动
经常性工作:
1、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2、四项竞赛检查人员培训
(瑞典)奥维・洛夫格伦
乔纳森・弗雷克曼 著
赵丙祥 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定价:30.00元
现代人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其实都是被规训、建构出来的。这便是《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一书想要告诉我们的。
严于自律、讲求秩序、严守时间、美好健康的家庭生活,这是奥维・洛夫格伦和乔纳森・弗雷克曼两位作者总结出的瑞典中产阶级的典型品质。其实这些品质对全世界范围内中产阶级,包括正在形成的中国中产阶级,是有普适性的。
汪峰在《春天里》中唱道:“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那时的我……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没有情人节也没有礼物,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把歌词中的“没有”换成“有”,便是歌者现在的生活方式,而这恰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将歌词与书中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学术总结一一对照。
“信用卡”意味着时间观念。精确的日、时,甚至分、秒的时间观念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随着工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细化产生的。最初是规模化生产和管理逼迫工人按照纪律化的时间观进行劳动和生活。后来中产阶级的孩子从进入学校,就被课程表、课间休息、铃声等规矩灌输进承载着新道德的时间观。
“她”和“小公主”意味着被有意构建的家庭。家庭在中产阶级社会和农民社会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农民组成家庭是出于经济的需要,中产阶级组成家庭是出于情感的需要;农民家庭是生产单元,中产阶级家庭则是消费单元;“亲热只能被四只眼睛看见”是每个农民的行为准则,在公共场合拥抱、亲吻而不感到羞愧的只能是中产阶级。
“24小时热水”意味着现代卫生观念。农夫相信污垢孕育着生命,从前瑞典西约特兰地区有句俗话说:“农夫的手应该脏到下粒种子都能长出来。”中国农村也有一句俗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中产阶级则认为,洁净和肮脏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他们让清洁变成时髦,甚至成为一种道德。一个没有气味的世界是优雅的、贵族的。与时间观念一样,对孩子卫生观念的培养从家庭延伸到学校。瑞典《小学读本》里的一条规则“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夏天勤洗澡”让笔者联想到那句耳熟能详的“饭前便后要洗手”。
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是在与旧贵族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线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认为自身具有诸多美德,如极高的道德标准、自我规训和节制、勤勉与理性、对科学和进步的坚定信念,并坚信这些品质农民和贵族都不具备。本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和农民的文化对立上,只在结论部分对中产阶级向旧贵族的进攻略有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