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31 09:0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脑艺术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脑艺术设计论文

第1篇

在概念上来说电脑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电脑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设计手法,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艺术设计更好的视觉享受,对于老旧的设计手法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是一个进步。作为现阶段的设计人员,电脑艺术设计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并且能够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达到现阶段社会对于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要求,满足高速发展设计行业对于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需求。

2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

2.1中职学生的特点

在全国各所中职院校的生源来说主要是面向应届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年龄小,文化底子薄。但是这部分学生这出于花样年华的阶段,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美的鉴赏能力还犹存不足。因为文化底子薄,所以学习能力相对薄弱,而且没有好的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大部分生源来自并不发达的农村区域,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对于“美”和“丑”的分辨能力并不成熟,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和培训,这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是致命的。而且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电脑,其对于电脑的认识和操作水平极低。

2.2中职计算机专业特点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包括几个方向,一个是计算机办公、计算机组装或网络安装、艺术设计等主要几个方向。在艺术设计方向中,学校多侧重于对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教育和培训,像Photoshop和Flash等图像制作软件和动画制作软件等,而往往忽略的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鉴赏能力犹存不足,虽然可以熟练使用软件,但是没有好的鉴赏能力作为指导,做出来的作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改进方案

根据现在全国中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情况对目前做出合理的改进方案,根据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特点,按照这样地方式走下去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本文根据已经分析得出的问题,就目前现状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3.1制定教学方案,推敲教学计划

作为一个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和学校负责的教学态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素质的体现。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革新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

3.2艺术设计应重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目前的中职院校中,即使学生之前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也可以较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并不只是要求学生能简单地操作几款软件,更是要求他们可以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设计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表达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鉴赏“美丑”的基本美术能力。没有经过良好和系统的美术学习和练习,学生很难具备相应的艺术内涵和艺术素养。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艺术氛围熏陶和美术技巧学习,每个人从出生就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后期的培养和诱导来获得提升的,对于世界上美的认识,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见识的广阔也可有利的培养意识思维的形成。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区域,他们文化底子相对薄弱,见识少,审美能力和意识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根据现阶段学生都喜欢打扮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扩充,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美的事物,学会对美的追求,在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有意识地对学生灌输美的思想。对于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可以从其平常的读物为切入点,通过向学生推荐主流的设计刊物,广告创意等引导学生对于创意设计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另一个角度去看创意,去学习别人的设计、配色、构图、排版等,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学生的课堂实践中插入一些陶冶情操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亲近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通过发现大自然的美来放飞自己的视野,放飞自己的性情,在现实生活中去感受美。学校应加强对于美术课程的设置,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功底,设计基础相当薄弱,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对学生系统地美术培训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空白,因为这是设计的基础,可以增加和设置素描、速写或者是色彩构成的课时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这方面的培养学习虽然并不会直接体现出来,但是这部分的养成就相当于一个建筑的地基,是做设计的基础,地基打不好建筑建成了就会出问题,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一方面是作为艺术设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艺术设计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对于学生的艺术作品应及时给出评价,好在哪儿坏在哪儿要告知学生,因为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它不像是数学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是通过教师的审美观念给学生一个美丑的认识和评定,可以说学生的审美观念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教师得以发展和改变的。学生审美观的养成是通过时间的沉淀逐步形成的。

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艺术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所谓创作便是一种对自己大脑的一次突破和挑战,对对自己思维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而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教育缓解中要激发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兴趣,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空间无拘无束地体现自己的思维意识。比如在photoshop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在人物修图这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很高的兴趣,因为他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可以将自己的照片做的好看一点放在自己的空间里或者微博上,甚至有的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给照片添加滤镜做出不同的特效。

5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政策导向;评审视角;电脑作品;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7/08-0114-04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由教育部举办,旨在普及并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展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的全国性评比活动[1]。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得到了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响应,在中小学校及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已经连续举办13届。活动围绕“探索与创新”主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和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积累的指导经验、想法以及担任郴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评审工作的经历,从一个侧面(政策导向),一个新的角度(评审视角),看电脑作品的指导,与各位同仁分享。

从政策导向看电脑作品的指导

笔者认为,对于具有多年指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实践经验的老师来说,除了要掌握指导学生创作技巧之外,关键还要看清政策的变化,经常向主管部门提出有利于推动活动健康发展的合理建议,向学生传达活动精神、主题及意义。

(一)取消保送、高考加分缩小,对电脑制作活动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作为非高考科目,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能享受保送和高考加分政策,充分显示了学科的重要地位。以湖南省为例,获得电脑制作活动国家一、二等奖的2011级以后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再具备保送资格,高考加分也由原来的20分降到国家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2]。做了以上调整,说明国家还是很重视科技创新活动,重视科技人才。降低功利性,降低额外的“竞争力”,这样也为活动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施展才华、得到锻炼,更有利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现在高中阶段普遍实行学分制,学校教务、教研部门或团委也可以尝试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样,将电脑制作活动纳入到研究性学习和课外实践学分认定行列中,这样有部门牵头组织,班主任及相关任课老师把关,指导老师认真组织系统培训,成立辅导班。学校若形成这样一个机制,我相信电脑制作活动肯定能够开展得有声有色。据不完全统计,大概不到20所高校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列入到自主招生的条件中。根据当前政策形势,为突出活动的重要性、创新性,是否可以将该活动添加到更多的高校自主招生条件行列中去,提高活动知名度,进一步将活动普及,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深化。

在小学、初中阶段,有些省市一直与高考政策类似,对电脑制作活动的优胜者采取一定的加分激励措施,或以特长生的身份升学,激发了义务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地方政策促使了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但要确保有很好的制度保障机制,避免走歪路。也有很多地方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如湖南省郴州市就没有这种加分政策,虽然我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工作以及成绩在全省排名还算可以,但是要立足全国,还远远不够。一是我市没有明确制定与活动相关的升学制度或激励机制,不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不能有效调动信息技术老师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不知道有这个活动,更不用说了解活动的规则了;二是参加活动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不够广泛。如笔者想要在初中毕业生中找到有活动经历的学生就非常困难,成立的辅导班都是由零起点学生组成的。笔者希望采取加分措施的地区继续执行下去,还没有享受特长加分的地区,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活动的普及性。特别是“取消保送,高考加分缩小”以后,更要重视义务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鼓励学生重在参与,提高电脑制作作品的设计能力,为高中阶段学生积极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创造条件。

既然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或许也可以像“体艺特长”招生一样,在全国制定“科技创新特长生”政策,这样就有利于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与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相媲美。

(二)增加电脑制作活动奖励名额,拓展活动舞台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同志曾指出:从2012年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开始面向国际,活动的项目设置及形式要适应国际需求,吸引港澳台地区及国外青少年朋友参与进来,成为一个各国孩子们互相学习、借鉴的舞台[3]。这标志着该活动与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一样,给我国中小学生提供了在国际上展示的机会。

像这样宽广的创新活动舞台,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所行动,如湖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第一次面向在校普通中小学生及中小学科技活动组织单位和科技辅导教师设立的科技创新奖项――“湖南省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奖”,该政府奖规定:电脑制作活动获得省一、二等奖的学生可以申报。为此,我省也从当年开始电脑制作活动评审意增加省一、二等奖的获奖名额,面试学生作品数目由原来的6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笔者认为,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参加活动的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作品的质量也是一年胜过一年,这种设奖数量增加,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同样,放眼全国,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活动指南”年年有变化,如规定各省限额报送从50件普通作品增加到60多件,作品质量年年在提升,国家一、二等奖的名额虽然增加不多,但三等奖的名额是否能够人性化地按规律增加呢?笔者认为,不要因为官方名额有限,而将一些前些年可以获得高奖的好作品排除在三等奖之外。事实上,电脑制作活动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索、实践、创新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与其他学科的做作业和学科知识比赛不同,是综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和创新设计的过程,学生能自主研发一个作品实属难能可贵。增加三等奖名额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活动扩大参与面,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政策导向是多么重要。

此外,关于省一等奖作品的确定问题,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制度不同的是,一直以来,我省电脑制作活动基本上是待全国电脑制作活动评审完后,根据获得国家级奖的情况确定省一等奖,到今年只有两项例外。有些省级评委看上的好作品,因制度的限制被纳入到二等奖的范畴,似乎有点可惜。建议省里统一组织评审面试后,可以先确定省级获奖名单,条件成熟时,作品质量高的省份可以考虑将全部上报国家参评的作品纳入一等奖范围。

从评审视角看电脑作品的指导

笔者参加过多年的郴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作品评审,领会到基层的评审不按比例上报作品属于正常现象。因为毕竟各类项目作品的质量差距大,在上级组织部门规定组别上报总数的基础上,若按比例报送,会出现部分项目较劣的作品选上来,而有些强项作品被压下去的现象,反而影响评审质量;而省级及以上的电脑制作活动评审,由于各个项目作品质量相对均衡,按照一定比例设奖较为公平。具体评审过程是多名相关专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者指导经验,结合“活动指南”中的评分标准,按照一定的评审程序,打分确认。但越是省级、国家级作品的评审,越是体现了评委的评审视角和专家口味。特别是偏重艺术性的作品,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截然不同的评审结果,也属正常。

(一)不同项目组别按照比例设奖或限制上报各个项目的数目,是否有利于各项目共同发展

以高中组为例,电脑艺术设计类作品最多,超出其他项目两三倍之多,几乎每个省都有。但其他某些项目,部分省份一件都没有。笔者认为,所有上报作品都是各省经过严格评审上报的优秀作品,为体现活动获奖的公平性,应按比例增加艺术设计类作品的获奖名额,同时应考虑限制上报各个项目的总数,以达到均衡。另外,像电脑艺术设计又分了7个子项,在大学读本科都是不同的专业,而评审时却放在一起。笔者认为,不同子项是没法比较的,何况一个艺术类专家不可能7个项目都很精通。所以笔者建议不同子项由不同的专家评审,各子项也应按比例设奖才合理。

笔者计算了一下,今年高中组入围面试的各个项目中,三维动画占本项目总数的55.6%,电脑艺术设计仅占本项目总数的13.9%,差距非常大。后又继续统计了上报全国的有效作品,电脑艺术设计接近200个,而其他有些项目100多个,甚至是几十个,而获奖总数差距不大,获奖率差距就显得惊人,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2年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上报全国参评作品情况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于创作难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的三维动画、程序设计,学生选择这些项目参赛的相对比较少,评委评审时很青睐这类作品,所以获奖率高。另外,经过县市区层层选拔的普通作品,还不如直接通过网上上传的专项作品获奖几率大,因此,建议指导老师在组建培训队伍的时候,不妨重点关注每年活动新增专项项目的引导,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散选择项目,鼓励学生勇闯获奖率高的项目。这样有利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及整个国家各个项目的共同发展。

(二)有些项目涵盖范围比较广,项目内部出现失衡现象,是否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设奖

还是以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为例,因它包含7个子项,项目内部获奖状况存在失衡现象。其实上面已经提到过7个子项按比例设奖问题,具体来分析就是可以按各子项分类初评,结合项目获奖名额,权衡各子项,按一定的比例设奖。

13年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对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修改了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广告招贴设计和室内装潢设计,增加了展示艺术设计;二是取消了单幅作品的评选。笔者认为,单纯设计一些广告招贴等方面的作品以及单幅作品,对于存在高考加分问题的高中学生而言,显得过于简单,不利于全面展示学生的设计水平。其实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早几年,获奖的电脑艺术设计子项目中,几乎都是广告招贴设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设计范围扩大,设计水平提高了,到今年7个子项的作品都有分布,一些在前些年获奖比例很大的子项近年来出现了反常现象。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若是指导老师近年来指导学生做了些比较优秀的标志或VI(企业形象设计)却最终落选,那就需要好好研究评审视角。如今年VI设计子项仅有5个作品获国家级奖,而电脑艺术设计项目总获奖数为46个,连1/7的比例都没达到,可见项目内部失衡现象很严重。以此看来,出现这种情况使投入科技创新活动比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还难,学生会丧失信心,失去兴趣。笔者曾有切身体会,但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评审视角的差异,评委的眼光不同而已,并且肯定学生:你的作品还是很优秀的。

建议指导老师根据评审视角,引导学生选择并钻研其他冷门的、近年来没有以高质量作品获奖的子项,如景观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以及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服装设计等,说不定可以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不管活动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如何选择,都是围绕“活动指南”评审标准执行的

我省组织作品评审,都是从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每年有一批新的专家入库,保证年年有足够的评委参加评审工作,原则上同一人不能连续三年担任评委,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公正的评审,也为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每年成立一届评审委员会后,主管领导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操作,评审视角要突出“探索与创新”主题,围绕“活动指南”评审标准执行。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举办13届了,重复选题,缺乏创新的作品很难获奖,原创性内容高且能从作品中看出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才容易脱颖而出。电脑技术运用不恰当,不注重艺术美的作品是难以获胜的。建议指导老师紧扣活动主题,严格按照评审标准指导学生,相信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让大部分评委看重,让你的指导水平、学生的设计能力大放异彩。

第3篇

关键词:橱窗设计 教学改革 思维方式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44-01

1 对教学现状的分析

高职学生一个普遍现象是不主动思考、学习能力都比较弱。创造力不强,发散思维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美术基础差对动手绘制的课程感到畏惧,做作业没有信心,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作为设计类的专业教师,教学中应努力寻找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根据橱窗广告设计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研究探索理念、模式、内容,更好的以适应本专业的需要。不能对其产生偏见,认为他们是缺少艺术细胞的朽木,而放弃对其的责任。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的学生造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是塑造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关键。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电脑设计有盲目崇拜,认为手绘课程不重要,而电脑才是万能的错误认识,轻视手绘训练。如项目设计中,手绘草图往往不喜欢画,而直接进入电脑效果图阶段,要求做五个、三个方案,不愿意动脑筋加强锻炼,只是做一两个来对付,对以这种现象,专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做思想工作,严格要求,让学生认识动手的重要性。

1.1 教学现状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极具重要性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产品与消费于设计需求是相生相伴的,因此橱窗设计呈现出需求越来越大的状态。

橱窗广告设计既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设计课程。包括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空间陈列等方面。在这门课程中要求对道具、色彩、材料、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橱窗的最终设计目的。因此要综合多个专业特征而不能照搬艺术设计专业的其他教学模式。

2 橱窗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思维方式重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述基本理论后让学生积极发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经过学生思考,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关素材,倾听他们的设计意图与方案构想。以鼓励的态度给学生相应的意见。和他们一起思考遇到问题,以平等合作的形式启发他们完善方案来指导作业,课堂中的老师角色就是发现者、组织者、激发者。通过课上完成短时期专项训练强行激发他们去思考,以立竿见影的作业形式带领学生快速反映。由调动小部分学生积极性从而带动全体学生。

2.2 强化实践教学重在电脑与手绘相结合

电脑艺术设计不但不能摆脱手绘,而要加强手绘能力,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大多学生对手绘天生的畏惧尤其是高职学生,很多学生甚至蔑视和逃避手绘课程的训练。老师应该在最初就应该有意的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手绘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应该以手绘为主示范教学,加入少量的电脑辅助,来解决高职学生手绘能力偏低的问题。同时必须要求作业工整、细致、干净,作业保质保量。刚开始有些学生从来没裁过纸张,不会科学利用工具,裁的纸就折一下就用手撕,象狗啃的一样。作业程序稍有复杂,作品就布满污渍、折痕,不堪入目。这就需老师严格要求,同时示范,有细节、有步骤的教学生怎样绘画制作。这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从而提升设计水平,这对工作以后的设计生涯大有益处。

2.3 培养设计的创新性,不断发掘新材料

新型材料的产生和利用能给橱窗设计注入新的血液。在橱窗设计的课程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对材料发现和应用,因为不同的材料产生的特殊效果能够激发他们的思维,发现材料的美和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效果美在作品设计中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更应该对新型在材料不断认识和发现,掌握材料市场的动态,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纸张乃至各种物质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培养学生养成对心材料的探索兴趣,紧跟时代步伐,使作品具有时代特征,创新性自然就加强了。

2.4 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维的背景设计、三维的道具设计以及与商品相结合的空间设计无不是橱窗设计的重点。但是设计基础并不牢的高职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欠缺很大,加强三维造型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的重点。对各种体的表现如切割、组合、体与体的穿插、衔接、构成以及空间的设计等,都能够加强学生道具设计能力和整体橱窗形象的把握。

2.5 发挥实训优势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训是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师积极应该利用试训的优势。加强实训、优化实训。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实训的制作规范、操作技巧等,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常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分析,使问题做到及时解决。认真观察指导,掌握学生在实训中的实际情况,及时和正确对学生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对症下药”这两点教学要领。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各种学习状态、心理思想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实训做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训中培养起来,教学效果逐渐显现,教学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3 结论

设计是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教学更是应因人而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是设计类的课程难点也是重点,以上的经验在教学中曾经指导了教学实践,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还是有不成熟,尤其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橱窗设计教学体系来说,还远远不足的,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北京:教育部,2006-11-16.

[2] 设计教育究竟如何进行[J].艺术与设计,2003(46):99.

[3] 人文素质、全面能力及人格—— 访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产品设计,2003,(3):53-54.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学校 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选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展调查,涵盖护理、药学、数控技术、畜牧兽医、会计、学前教育、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光电子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初等教育、园林技术等31个专业。调查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两个问卷,学生问卷由在校学生填写,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20份,回收率为90%。教师问卷由学工办、就业办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部教师填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回收率96%。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后,输入电脑中,经过工作人员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

(1)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问卷设计了一些题目,测试学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以及了解到学校和教师是如何看待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教师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很重要。还有41%的教师认为:“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学校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困难因素。

(2)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作为职业院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85%的人员能够对职业发展教育有科学的认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大部分教师认为,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此表示大力支持。

(3)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建议。问卷显示我院教师对开展大学职业发展教育,理解层次不一样。75%的教师建议要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13%的教师建议有必要加强职业发展教育,12%的教师建议可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时。

(二)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基本条件

(1)职能部门设置。在关于是否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有8.4% 的工作人员回答“有”。71.6%的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其它人员没有做选择。据我们调查获悉,大部分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机构与行政部门融合办公。常见名称一般是“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科”、“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就业办公室”等。

(2)部门性质和人员配备。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机构都属于教学管理部门,从部门人员配置情况分析看,行政管理干部占75%,教师编制占20%,教学辅助岗位编制占5%。可以看出,职业发展教育被看成管理性、服务型行政工作,科研和科研意识不强。

(三)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师资队伍主要来源。职业发展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有:思政部教师、招就处就业科工作人员、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副院长、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完善,整体年龄偏低,职称结构没有形成高中低合理梯队。调查显示: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占77%,40岁以上的人员占到23%。由于师资队伍年轻,职称结构也以初级、中级为主。其中,中级职称人员占29%,初级职称人员占58%,副高以上职称占13%。师资队伍学历方面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2%,本科占60%,专科学历占8%。在对师资队伍人员教科研能力调查时发现,发现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偏低。被调查人员中,参与过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人员占34%,从未参加过课题的占52%,正在准备申请的占14%。针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公开发表过论文或有著作的人仅仅有17%。其余人员均没有论文公开发表。

(2)培训进修情况。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从事职业发展教育人员技能素质的参考指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相关组织协会,开办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颁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人员都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但是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人占有比例很低,获得全国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人员仅有5人。获得省级职业指导培训班结业证书有12人。其它人员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平时业务培训知识主要是订杂志、听报告、听讲座获得。被调查教师对学校外派培训计划评价不高。从调查数据看,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没有制定培养专职职业发展教育专职老师的计划及费用预算。76%的老师对学校是否有职业发展教育专项师资培养计划,表示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在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识上和观念上,咸阳职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职业发展教育长足发展及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严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大学就业工作质量。

(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大多由管理部门人员担任。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行政事务繁杂,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学习、研究时间精力不够,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方面能力不足。

(3)师资队伍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强调: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的发展思路。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5篇

关键词: 高分子工程专业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诸领域中,成功实现新思想、新工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1]。高分子行业作楣家的支柱产业,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生产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更新换代,更需要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人去实现,只有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应付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核心[2-3]。我校高分子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紧密围绕企业需求,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实施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为高分子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见解、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者和生产者,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高分子工程专业将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橡胶工程专业理论,掌握典型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工艺规程制定技术,具有在橡胶行业从事生产的基本操作、原材料和性能的常规检测,常规技术管理、生产岗位群管理、初步的新产品开发和一般橡胶制品的配方、结构和模具具有初步设计能力及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本专业创新执行我院“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程序上,坚持认知实践、模拟实践、生产实践、创新实践四层递进原则,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方式上,强调校企合作,合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坚持生产与教学的互动,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双能并重”的课程体系:在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之外,还设置了自主方向课程、学分置换课程:第二、第三课堂:校内自主实践、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各类考证考级、科技活动、艺术特长等。学分置换课程体现了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采取的多种鼓励激励措施,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第二、第三课堂活动,加强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训练。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

我院高分子工程专业主要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为中心,融合多重实践教育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3.1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

3.1.1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

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高分子工程专业广泛收集企业和学校的典型创新案例,经整理、分析后改编成图文并茂的创新案例集,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将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成攻关项目,通过项目引领,实案真做,实现教学与企业实际的结合[4],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技能。

案例收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收集高分子企业的典型创新案例;二是收集校内高分子工程类典型创新案例。经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为具体的学习项目后,融入相关课程中。表1为收集的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表1 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校内典型创新案例:(1)橡胶钥匙包:耐磨、柔软、防撕裂、降低噪音;(2)橡胶垃圾桶:防开裂、密封性好;(3)可调整长度的拖鞋:尺寸可调,适合不同人群使用;(4)可拆卸门垫:灰尘可进入接收盒,便于清理卫生;(5)胶衣领:可擦洗,柔软,便于更换;(6)板凳橡胶脚垫:弹性好,无噪音,不摩擦地板,安装牢固。

3.1.2教学手段及实施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解惑”的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探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从而形成创新灵感;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剖析,利用发散思维尽量给出最多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形成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技能;也可利用认识实习、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企业教学环节,请企业人员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同时结合企业真实的改进装置,现场讲解设计理由、想法、效果、体会,共同讨论想法和建议,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橡胶物性测试技术》为例,从实验安全、现场管理、工作效率、试样质量、数据准确性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创新方案及效果验证等。具体实践教学环节详见表2。

表2 实践教学环节

3.1.3教学评价

改革实践教学评价制度,以过程考核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学生小组评价等多元化机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应用能力和创新水平;将学生的科研论文、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社会调查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追求自我创新和提高。

3.1.4教学效果

通过《橡胶物性测试技术》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在实验装置的设计、组装、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设计缩短了检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部分创新成果参加了江苏省创新成果展示,在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实践教学中典型创新成果见表3。

表3 典型创新成果

3.2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

3.2.1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建设一批开放型创新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到创新实践基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工具、仪器、材料进行操作和技能训练,从事科技实验、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同时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5]。

3.2.2导师制培养

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学校为其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导师,进一步开展具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的能力培养;定期参加学术讲座、研究项目和会议研讨及社会实践活动;提倡开放式问题的讨论、强调启发式教学,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针对归纳推理、独立思考、语言沟通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开展不同程度的训练。通过导师个性化的辅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创造力的产生。实践证明,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在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公开及申请专利方面表现突出。

3.2.3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为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省、市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不仅设立了学生创新基金,还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政策,如对获奖学生授予“科技创新奖”并给予丰厚的奖金,在大学生综合测评时加分,在奖助学金评定时优先考虑,置换课程学分等,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学校还配备<掖映跹 ⑾殖≌故尽⒋鸨绲然方诮行现场指导和点评,确保学生参赛的质量。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PMC高分子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均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4.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搜集典型创新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开设创新专业知识与创新技能训练课程,定期举办创新专题讲座与主题技术研讨会,带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与实践等,同时结合创新实践基地、导师制培养及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关于组织创新性与创新能力的定义、度量及概念框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42-49.

[2]许浩等.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6):84-85.

[3]伍春艳等.地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74-76.

[4]朱云岳.“校―政―企”协同培养高职创新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19-221.

[5]祝勇仁,王循明.论高职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99-100.

第6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地方经济建设 服务对策

地方高职院校是指由地方政府开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地方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明是四大职能;作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定位;作为地方政府出资举办的学校,服务并回馈地方经济发展是其应尽之义务。[1]就上述三个方面而言,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因此,如何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实效,无疑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并切实解决的难题。

鹰潭市在经济建设上重点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出了“一强、二大、三新、四特”的产业布局,而鹰潭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问题上都与鹰潭市大工业的目标存在差距,因此,鹰潭市高职院校应当以立足鹰潭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向鹰潭市经济建设输送大量人才为目标,寻找针对性实效性的服务对策,稳步发展。

1.鹰潭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证分析——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案例。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与其他院校相比,鹰潭职业技术学院起步较晚,无论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实践形式、运行机制,还是其参与地方经济服务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综合起来有下述几个方面:

1.1办学定位不够准确,缺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

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学院转变观念,超越“围墙”的限制,向企业、社会延伸。[2]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行政主导式办学模式的影响,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然习惯于封闭办学,缺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学院专业培养目标不够准确,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没有明确定位,加上是从师范类教育向职业类教育转变,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师范类教育的理念,出现高职培养目标的简化思想倾向,甚至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专业知识+技能证书”的简单组合,缺乏与企业、社会共同的办学的观念,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脱节。

1.2专业设置特色不足,与地方产业衔接不到位。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标志,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依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及时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学院的专业设置上没有特色,存在专业设置陈旧、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不能按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部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就业难,造成“人才过剩”。

1.3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的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现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3]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很好地利用地方行业资源,与地方企业联合办学。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三年制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企业因素,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基地,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使学生毕业后零距离就业。

1.4服务内容、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零散的、个体式服务仍然是大多数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方式。单一的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除了单纯地向地方企业输送毕业生、提供专业人才外,还应该对地方企业进行员工专业知识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等。

1.5科学研究缺乏对地方产业的关怀。

高等学校科研的管理往往止步于科研成果的产生,而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落实合作伙伴、沟通信息、牵线搭桥等介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协调管理则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教师和科研人员缺乏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关怀,热衷于、出版著作、成果鉴定、申报奖项、晋升职称等,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成果多、转化少、难转化和转化后难取得经济效益的状况。

2.立足地方经济建设,鹰潭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对策研究。

通过前面对高职院校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鹰潭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身问题,可以从自身定位、专业调整等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2.1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生产人员,不仅包括一线的指导人员,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线的组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掌握特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面向市场,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合理定位,办出特色。

学院应该明确其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教育类专业的办学优势,扩大对理工类专业的投入,从招生宣传、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造、就业指导等全面打造学院特色,提升知名度。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企业行业要参与教材的开发,学校要了解企业的需要,此外,企业行业的专业人士要参与学生能力标准的制定,使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和行业的要求。

2.2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对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陈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工作的开展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策略。

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办特色学科专业。特色是专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专业的竞争之本。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地方自然资源、文化特色,优先投入,培育出学校的品牌学科专业,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力争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在该领域形成影响,抢占学科的制高点。近两年,学院逐渐开设:眼视光技术、物流管理等与鹰潭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同时继续做好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铜加工等重点专业,配合鹰潭政府“1+6”产业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第二,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没有学科专业的设置权,因此,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不仅表现在开设新专业上,而且表现在根据地方特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传统学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上。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加入眼镜框架设计方向,商务英语专业加入鹰潭地区旅游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等。

第三,面向市场人才需求,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对接,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在帮助学校完成紧跟社会需要的同时,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上海雄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与鹰潭市政府沟通,在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该公司就业。伴随着鹰潭国际眼镜城的建设发展,鹰潭需要大量眼视光专业人才,该专业的设立可以有效填补人才空缺。

2.3采取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大量专业性实用型人才。

“模式”是某种实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4]以课程和学校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高技能有一定难度,必须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打造自身办学特色,选择与之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1“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教学中的前两年的学习在学校进行,后一年由企业组织。学院2009级学生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各个专业全体学生在学院期间,首先完成两年的课内学习,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后,完成校内实训环节,有计划地到院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和实训,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使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岗前(或模拟性岗前)培训及预就业的目标,从而促进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零距离”接轨,不仅可以掌握到最新的科技前沿动态,而且可以提前感受工作环境,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2.3.2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指培养方(高职院校)与用人方(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针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5]2012年开始,学院与移动公司合作,成立电子商务(移动客服定向班),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移动等公司从事客户服务等相关工作。

2.3.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校企合作,按校企合作的程度划分,可将其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和校企合一式。学院应该充分利用靠近鹰潭产业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在2008级电气自动化专业曾经尝试该种模式,安排学生在第三学期进入企业实习3个月,但由于专业结合度不够等原因,后来并未延续下来。学院应该根据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适当增加部分课程进入企业教学,同时可将企业的相关课题分解给学生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另外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研修实践,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发展动态。

2.4拓展服务内容,全方面多角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全日制教育形式为主,成人教育为辅,要拓展办学形式,开辟新的办学渠道,通过技术培训、专业讲座、校企联合等形式,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的需要的各种层次的急需人才。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决策咨询、职工培训、技术指导、信息交流等社会是当前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2.4.1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加强对企业职工培训指导服务,帮助企业组织新员工上岗培训,开展校企合作,以订单培训形式为企业培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类工业人才需求信息,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用工难的问题。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每年七月份都会对鹰潭市龙虎山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从业上岗培训,内容涉及龙虎山道教文化、民歌学唱、导游业务等。

2.4.2为地方企业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加强职业资格考证。

学校拥有地方政府所缺少的设备、人力等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地方:可以对鹰潭市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证培训,可以面向全市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普及,和企业进行科研技术开发,编写适合校企合作教材等。在企业无法派出大批员工到学校培训学习时,学校要急企业之所急,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员工,专门委派教师或利用空余时间送教上门。

近年来,伴随着成人教育的大力发展,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和师资情况,对地方企业进行高起专或专升本的学历提升教育。

2012年,学院派出专业教师为鹰潭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的近千名务工人员进行专业资格考证培训,涉及初、中、高十余个专业方向,获证率100%。

2.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科学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活动远离市场需要,与企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脱节,不利于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改变目前状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坚持科研工作与教学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服务行业相结合的原则,创新科研机制,完善科研政策,调整科研思路,强化科研重点,整合科研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第二,培育高等学校科研地域特色。高等学校要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出发,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色;以服务地方和行业为宗旨,重点支持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行业服务,特别是为艰苦行业服务。通过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区和农村服务,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区和农村面临的实际问题。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可以联系地方道教文化,打造鹰潭道教文化旅游精品线。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各种鼓励政策,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从事横向科学研究;积极扶持校办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创造宽松科研环境。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成立学院附属幼儿园,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实习的场所问题,同时可以为学校创收。

参考文献:

[1]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年9月下.第27期.

[2]张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4卷.

[3]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