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11:4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榜样示范模式;外贸单证;教学改革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企业准入实行新的备案制,除了传统的专业外贸公司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工贸一体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对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综合素质的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外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形势分析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业务运作能力、外贸单据制作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而单证工作对企业完成进出口业务,获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外贸单据制作能力是外贸从业人员一项最基本的核心能力。基于此情况,各个高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外贸单证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把单证作为重点来讲解,以强化他们对于外贸单证作用、格式和内容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该课程作为高职国贸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综合技能性课程,对学生来说有着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信心,畏惧情绪,这无疑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高职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信心缺乏问题,本文以外贸单证课程为例,指出改变这种状态的关键在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通过榜样示范模式的构建,使学生逐渐树立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信心,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一、外贸单证课程中自信心缺失现状分析
所谓自信心就是个体完成某项任务时,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积极肯定。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是成才的必备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分支。由于社会现状、教育体制、国民观念等因素的限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得不到足够的正确认识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这种“重学轻术”的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下,高职教育并不被人们认可。人们普遍认为高职招生分数一般处于普通本科院校之下,招进了大量高中时期所谓的差等生,导致高职教育沦为“次等教育”,上高职是无奈之举,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高职生心理上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
笔者对我院368名国际商务类学生的抽样调查验证了这一观点:高职学生中自信度较高的仅占18%左右,自信程度一般的为20%左右,自信程度较低的比例占到了50%,自信心极低的占12%左右。冀中职业学院彭海芹副教授对河北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冀中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1/3强的高职生有很强或较强的进取心理和进取动力,2/3弱的高职生进取心理和进取动力一般或不足;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栾永斌老师在对本院344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52.5%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不太自信(46%不太自信、5%不自信、1.5%自卑)。50.78%的学生是因为高考成绩等原因被动选择职业技术学院的。(其中27.12%是高考失利不得不来、16.52%成绩一贯不好,不敢奢望普通高校、7.14%是三校生只能报考职业院校、5.84%是家庭经济困难,不能上三本)只有13.74%的学生认为在高职院校能学到一技之长,有就业优势。”。这几组数据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高职生对自己学习和未来发展自信心不足。他们高考分数一般在300分左右,从学业成绩上看应当是处于中下等的学生。这类学生在中学求学阶段成绩不理想,一般不被老师重视,平时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少,受到的批评多,多数人在学习上没有树立足够的自信。这势必会影响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
而外贸单证课程本身难度较大,要学好外贸单证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要通晓国际贸易管理和各国的法律法规。因为进出口贸易处理的是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跨越国界的商品买卖,由于进行交易的双方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此从事这种商业活动比国内贸易更为复杂、困难,这就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际能力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单证工作需要学生树立信心、恒心、细心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本身文化基础薄弱,自我认知度差,信心较低的高职生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
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或自信心,是人类内在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格结构的基本要素。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目的具有明确深刻的自我认识,积极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状态。
自信心作为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高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的现状不仅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而且与国家、民族、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待是极不相称的。以人为本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高技能人才,而也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和调动高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告诉学生我们高职教育不是次等教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就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也必将对专业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高职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改变外贸单证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自信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研究发现,人的成功智力发展有三大障碍:(1)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2)自身无端的妄自菲薄;(3)缺少真正的榜样。
人类行为习惯的习得多源于模仿他人,学习和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榜样示范法就是建立在人类的天性之上的。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法,是指为学习者树立榜样,而后由榜样向学习者示范,学习者再从中模仿而进行学习。班杜拉(A.Bandura)等人研究发现有效榜样的特征之一就是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学习者一般倾向于模仿与自己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类似的榜样。
通过榜样示范来激发学生成功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榜样示范模式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构建实施
榜样示范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对人们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未见其使用过。
(一)榜样示范模式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构建
我们《外贸单证》课程教学中通过构建“榜样示范模式”来帮我们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把整个教学分为树立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三个阶段,以我院07级国商专业毕业生王振忠的职业生涯为项目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本院师兄师姐这些最真实的榜样来鼓励他们,激发和调动高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其成长为准职业人,促进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树立榜样阶段
具体而言在学期初邀请了我院的优秀毕业生开展“我是单证员”交流会等形式来给学生讲解外贸公司单证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前景,通过外贸单证员模拟招聘会等形式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可以开展多种相关活动,比如讲座、沙龙等。让在校生与更多成长为行业专家的毕业生交流,为学生树立行业榜样。
我们也在尝试建立学长导师负责制,即每个班级配备两名已经在外贸行业从事制单工作的毕业生负责对具体班级进行外贸制单实务知识普及,外贸单证员岗位认知等,进行定期交流,增加学生对外贸单证员岗位的向往和热情。
2、学习榜样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以本校07级国商专业毕业生王振忠的职业生涯为项目主线组织教学,在该教学模式下贯穿课程始终的是这样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以我院07级国商专业毕业生王忠毕业后在安平安凯进出口贸易公司开始的第一笔业务的单证缮制过程、把职场新人的成长分为三个过程:初入职场、职场成长、职场成熟。第一个阶段初入职场阶段对应着单证基础理论模块,在这个模块企业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新入职人员业务培训,我们在单证课堂需要让学生完成对外贸单证的认知和对外贸单证员岗位的认知;第二个阶段职场成长阶段对应的是单证的实务操作模块,在这个阶段企业员工需要独立开展第一笔制单工作,我们单证课堂把这笔制单工作细化为13个任务,缮制外贸单证员生涯的第一笔业务单证;第三个阶段职场成熟阶段对应的是综合强化实训模块,在这个模块主要通过大量真实业务背景创设让学生通过对多笔业务进行制单,强化训练,增强信心,使其逐渐成熟起来成为准业务骨干。
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一些一线企业外贸单证经理的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回院进行外贸制单经验交流,进行指导实训,让学生学习榜样,这无疑会大大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那些榜样导师我们也鼓励他们走到班级来指导,用他们的实际制单经验为师弟师妹上一堂精彩的实训课。
3、成为榜样
在以后的实训和实习过程我们的在校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外贸单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校建立相关机制保障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为在校生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成为新一届学生的榜样。这种良性循环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巨大的推动,“榜样力量”无限彰显。
(二)榜样示范模式实施探索
利用榜样示范来鼓励学生是提高其自信的有效途径。班杜拉认为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与观察者相同点越多的榜样,激励作用越大。所以,选取本校优秀毕业生作为学习的榜样,往往具有更大的激励效应。他们与在校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激励和可模仿性,从而加强自信资本,促使自信心提升。
此模式实施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榜样(来自企业的我校毕业生)教学效果的保障及与对他们的管理。这些榜样毕业生最大的优点是活跃在企业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一线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更深切的认识,可以给校内单证教学带来不同的视野和内容。但由于不是学校的正式职工,特别是由于这些榜样毕业生更多是因为“人情”来帮忙的,管理中面临一定困境。
由于本身工作繁忙,榜样毕业生用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有时会出现课前准备不足等现象,且多非科班出身,导致教学效果与专任教师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专任教师与榜样毕业生形成一对一的组合,充分发挥专任教师与榜样毕业生之间互补的作用,提高授课效果。在选择榜样毕业生时,既要考虑专业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由于更多榜样毕业生处于“人情”来帮忙的观念较重,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这就更需要学校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形成一套机制。作为本校毕业生,愿意回校做榜样教学的毕业生一部分人更关注自己是否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可以精神表彰、大力报道等形式进行激励。另一部分榜样毕业生,虽然业务技术过硬,但学历和职位都不高。学校可以适当物质奖励,并根据需要建立长期、相对稳定的聘任关系。
总之,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榜样示范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运用也只是初步的尝试,该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位彬.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职生自信心教育与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2).
[2]栾永斌.高职学生自信心分析与培养途径研究[J].高职院校,2008(8).
[3]张晓燕.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张帆.“外贸单证”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改进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2.
[5]童宏祥.新编外贸单证实务[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6]李同芳.外贸单证员的工作特点与基本要求[J].商业经济,2010(6).
[7]王晓明.榜样示范法的心理学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7(4).
[8]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49.
简历是求职者敲开企业大门的拍门砖,企业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来自简历,求职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花尽心思设计具有个性化的简历,以便吸引企业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以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一: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喜欢思考,虚心与人交流,以取长补短。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在实习期间善于把检验结果与病人具体病情结合分析;社会责任感强,踏实肯干,主动争取锻炼机会。
我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我在学好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基础上,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知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培养了我一定的组织与社交能力。本人热爱篮球、羽毛球、跑步、下棋、唱歌。
我是一个认真工作,认真钻研,勇于创新的人。能熟练运用电脑,掌握一定的office办公软件,与老师与同学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乐于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与生活上的麻烦,善于总结归纳,善于沟通,有良好的敬业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公司同步发展。
积极主动、独立性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待人真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意识强,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 “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是我为人处世的原则。
大学生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二: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忠诚稳重坚守诚信正直原则,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做一个主动的人,工作积极热情,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拼命投入力量,具备良好的人品,乐于与人沟通,生活在群体之中,能够与人进行客观直接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积极互动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善于学习,勤奋务实,刻苦钻研,具备广泛的兴趣和很丰富的只是,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融入一个新的领域,适应他并且把他做好。
大学生个人简历的自我评价三:本人喜欢唱歌,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善于与人沟通,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个有担当的女生。熟悉office办公软件,学习过计算机类相关知识,学过网页设计与制作。精通财务会计,做账算账。
三年的大学教育使本人具有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半年的专业实训让本人掌握外贸单证的操作流程知识,也增强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校期间本人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曾获得院奖学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各项实践实习活动。本人出身于农村家庭,从小就培养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今人才多层次的需要,促使本人不断更新、加强自我:在校期间顺利取得了国际贸易业务员以及国际贸易单证员两项技能证书,并且拥有国家计算机一级等级优秀证书,能够熟练运用Office2003(Microsoft 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着扎实的文字撰写能力和写作基础。此外还从事过促销,服务员等的校外兼职,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细致灵活的处事方式以及胆识。
三年的校园生活,使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学习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各方面知识的扩展,丰富自己的知识空间。
工作中,我认真负责,对班级、系部、院部举行的活动积极主动参加;踏实,任劳任怨,有较强的职任心,努力地把工作做到最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生活中,我充满热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态度与同学们的相处极为融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时自身的交际能力也随之得到增强。
关键词 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69-03
1 学生实习就业的反馈情况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国贸系学生学业的整体分配为在校读书三年和专业实习一年。在其实习期间有专业教师担当实习指导老师和定期召开实习例会,在其毕业后采取不定期电话回访。利用座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和碰到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探讨国贸专业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与途径。
国贸0502班的国贸专业课学习时间是从2008―2010年,专业实习时间是2011年一整年,截至2012年12月,他们已经参加工作将近一年。在实习和毕业期间,学生与教师通过多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
1)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和行业信息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他们大多能够学以致用,密切联系当前的实际,把专业知识、行业基本信息与实践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站稳脚跟。
2)学生能够懂得如何融入一个新环境,如何与周围的同事打交道,如何全面了解新环境并迅速学习新知识。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自己的上司、同事等相处好,并且在半个月内摸清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了解自己身处的工作环境状况。
3)实习期满毕业后,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并且能够认清自己在未来两年内的工作目标。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想要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预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系统的规划是必要的,能帮助个人全面深入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2 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改革
当然,以上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各位教师辛勤的工作,更离不开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从简单的公共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逐渐发展成为由外部信息支持内部结构完整的多元化发展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其内部结构不断细分、不断更新,形成由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学生就业以后反馈信息,再对课程进行改进的良性循环。
该课程体系分为三大块内容,即国贸基础类课程、国贸专业类课程和职业指导类课程,有三大信息来源做及时补充和更新,分别为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实习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专家组委员会指导信息。图1是对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分析。
国贸基础类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固的基石
1)公共课程类,主要包括英语类、商务法律类和体育类。这三大块内容一直是传统国贸基础课程中的三驾马车,生活英语的交流在国贸业务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商务法律则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最后健康的体魄对于职场人士更是重中之重。
2)核心能力类。
①与人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和倾听能力。身为职场中人,一定要跟周围的同事沟通,而且做外贸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与人打交道是促成贸易的基本条件。因此,国贸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和协调能力。
②信息处理能力是根据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开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是国贸行业各个职位必备的方法和能力。一般来说,信息处理能力越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应对职业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强。
③自我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能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
国贸专业类课程为学生铺平就业道路
1)专业基础类,主要包括国贸实务类、商务英语类和管理类。这三大类课程是国贸专业的最基础课程,分别代表了国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务基础知识、商务英语听说写能力和培养一定的管理才能。
2)专业核心类。
①国贸单证类。国际贸易单证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融合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及外贸函电等各方面知识,具有知识量大、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而单证员则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本校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技能比赛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让学生去学习制单,更让学生进行相互竞赛,帮助学生从课堂过渡到现实工作中来。
②进出口模拟类。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涉外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完整的进出口流程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整个业务操作流程。但是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流程被分为若干个单独的教学课程,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系统。而学生在学过这个外贸课程后,仍然不能适用实际的外贸经济业务,只了解理论内容而不具备相应的动手能力。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涉及进出口全程交易的模拟仿真实验室,通过模拟一个仿真的场景,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先后次序的、有步骤的外贸流程系统,为学生增强业务操作能力,并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顺利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3)专业实践类。
①基本行业信息类。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有的基本信息,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学习,在学生进入该领域时就难度重重。本校把宁波市国际贸易进出口中最活跃的两个行业――纺织业和机电业的基本行业信息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主打产品信息,更带学生去各大交易市场实地勘察,近距离了解行业现状。
②细分贸易职位类,包括跟单员和货代员。跟单员的主要工作是在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以客户定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的落实,是外贸业务的基础性人才之一。货代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货主的需求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安排租船订舱、拼箱做箱、报关报检等业务,正确缮制、审核和签发货运相关单证。对贸易职务的细分能够具体化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清楚未来他们具体要做怎样的工作,增加就业信心。
③资格证书类,包括报关员资格证书和报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是通过国家报关员资格考试后,在企业或者报关行为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报关业务,填写进出口报关单据并缴纳相关税费的人员。报检员是要通过国家报检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考试,为外贸企业、报检企业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报关业务和报检业务必须持证上岗,相关企业在招聘时指定必须要通过对应资格考试,才能进行聘用。因此,对于应届学生来说,职业资格证书是一块进入用人单位的“敲门砖”。针对性辅导学生通过报关报检类资格考试,能够直接促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职业规划类课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职业生涯
1)基本课程类。如今外贸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国贸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长远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实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成功之路。
2)讲座类:主要包括行业主管理类和毕业生回访类。请外贸行业的主管来学校开讲座,与学生面对面谈一谈,企业具体需要怎么样的人才,各个外贸职位的特征,以及应届毕业生就职中存在的问题。把企业和内部职员的现状和发展等问题具体化为在校生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做哪些具体准备。毕业生回访是请已经毕业几年的学长学姐来学校,给在校生讲一讲自己的就职经历、碰到的困难以及现状等,拉近学生和就业环境的距离,消除就业迷茫和恐惧等不良的心态。
外部信息支持能促进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1)就业市场需求信息。国内国外的市场风云变幻,外贸行业的招聘要求也在不停地变化,要不断了解外贸市场需要哪些外贸人才,哪些外贸岗位要求在改变,哪些资格证书含金量越来越高,这些信息必将给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带来新鲜的血液,不断更新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2)实习生毕业生反馈信息。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最终的成果就是完成学业的毕业生,最终的评价就是这些毕业生在实习和就业中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通过对实习生和毕业生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了解他们在每个时期的就业状态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内容将直接推动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专家组委员会指导信息。为了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学校每年都召开专家委员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学识和经验,直面学校的教师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该专家委员会不仅能给专业教师很多宝贵的建议,更能推动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层次发展。
3 多元化国贸课程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外部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必将实行进一步提升,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增强校企合作和自主创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两个方面。要两手抓,不光要跟企业紧密合作,掌握最新的动态的行业信息,而且要辅助学生自主创业,给他们铺路,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帮助他们成长。通过多管齐下,让多元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充实,从而探索出国贸专业课程发展的新方向与途径,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简单更加轻松地踏入职场。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人合作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信息处理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自我学习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6]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1.专业评价指标不统一。由于专业本身的综合性和跨专业性比较强,起步也比较晚,所以相比于英语专业相配套的(PETSⅠ、Ⅱ……)考试而言,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并没有相对专业的等级考试,各个学校和教师虽各自都有一套评价标准,但其评价体系尚未固定成形。而在传统的指标体系中,无视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以及各专业课程间的合作协调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测评陷入了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人为性和随意性较强,所以急需一套完整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内容单一。当前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评价内容方面存在着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学计划的不合理现象,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其实际的业务沟通能力,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而有的学校又过于注重资格证书的考取,追求高的考级通过率,干脆将考级的内容生搬硬套到课堂教学中来,不重视知识的前后衔接和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甚至将资格证书的考取作为学生能力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度和开放性。
3.评价模式僵化。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传统的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更多的是凭借一次考试的结果来判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由教务处下达命令到专业科组,再由专业科组的任课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命题、选择考试形式、制定考核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改卷。这种评价主体单一的量化考核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公平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和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紧张和焦虑情绪,传递了错误的学习方向,使得学生认为只要通过死记硬背考取英语(PETSⅠ、Ⅱ)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对未来就业一片茫然,极其不利于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有“英语”的部分,还有“商务”的部分,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再加上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性,学校还应尽力与相应的企业寻求帮助,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实施评价过程等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1.规范化评价标准。制定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是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关键。商务英语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直接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对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进出口贸易等国际商务活动,就此学校应该建设相应的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和国际贸易业务综合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实训,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对学生评价时,可以根据所考查内容的侧重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标准就各不相同:根据“说”发音的标准程度、使用语法的复杂程度、表达的简洁程度、与身份场合的适应程度等,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给予等级评分;通过观察学生的仪态、措辞、肢体语言等的表现还可以酌情加分或减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涉外业务中的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外贸英语实务、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商科知识的理解和处理外贸业务的能力之上,教师将每个任务模块的考核标准细化分成ABCDE五个等级,并在考前明确将各部分的考核标准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各项考核的标准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2.科学化评价内容。根据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应涵盖:英语语言技能、商务知识、商务沟通能力、人文素养这四个方面,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所以商务英语专业评价分为语言技能模块、商务交流模块和涉外业务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能力是指学生的汉语和英语的基础语言能力,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素质,并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而专业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业业务的接洽、商谈、签订合同、解决跨文化冲突等的能力,以及学生本身对企业的贡献潜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则是指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三项能力的考核都必须要包含在评价体系之中。再考虑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实习实训环节的考核也格外重要,学校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并相应地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也纳入到商务英语专业的评价体系当中来,以增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企业考核的内容需包括:电话会议、拟定合同、分组商务谈判、询函回函、下订单、投诉应对等业务情境,主要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将课堂所学反映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3.多样化评价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评估可以借鉴专业英语专业教学的评估经验,在进行专业水平评价时,可以考虑评价手段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做到教学结果和教学过程的兼顾。同时还需要考虑中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在评价中考虑社会和岗位需求,以下主要从评价主体的不同阐述商务英语专业多样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1)教师评价。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的接触也较为频繁,所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还是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只不过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比如,可借鉴国外推行的导师负责制,即导师给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按照自己的授课特点灵活安排课程的测试。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完成不同的项目,学生合作将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导师,导师根据报告的陈诉、项目的完成情况等给予综合的打分。另一方面,还应将阶段性测试评价和一些非测试性的评价结合起来执行,如课堂观察、学术讨论、访谈、问卷调查、日志、面谈,等等,并根据这些结果及时做出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做到动态评价、因材施教。
(2)企业评价。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商务英语专业的评价体系中自然也少不了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在这一块,企业的领导会比学校的教师更具发言权,评价也更具权威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单位是外企或外贸公司,因而校方要积极寻求这样的单位与自己达成实习合作关系,时常邀请公司的资深员工到学校来考察、听课,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评估,还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而作为实习基地,校企双方也要建立科学的实习反馈机制,实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一个动态的评价,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反馈给学校,为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提供专业的指导。
(3)学生自评。新时期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的地位逐渐与“教”平起平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趋近于朋友。因此,在评价体系中也不能少了学生群体的自我评价和团体互评。一般每学期可设置两次学生自评,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主要是自我学习表现的回顾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将这些经验教训发扬光大。平时,学生也要养成在每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或是每个任务完成之后,将所学知识或工作内容进行一次大的梳理,并进行总结。而在一些小组活动如演示、辩论、表演等结束后,教师也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团体互评,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查缺补漏。
(4)其他类型的评价。除了本校教师、合作单位和学生自身的评价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途径也可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如证书的考取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参考。目前社会有着众多的与商务英语相关的考试,如英语(PETSⅠ、Ⅱ)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一、二级)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商务师资格证书考试、外销员资格考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学校要认真参考,仔细筛选,尽量推荐适合本校学生情况和当地企业需求情况的考试供学生选择,使其通过取得相应的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商业会、商务模拟谈判、外贸洽谈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去实践知识并磨砺自己,接受更严苛更专业的评审,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水平、积累经验。学期终,教师再按照百分比将这所有的评价成绩进行加权,形成终结性评价。
三、结语
卡耐基有句名言:人的成功,百分之三十靠个人的专业技能,百分之七十靠处理人际等综合技能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固然要重要,而对他们的未来影响更大的乃是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前两天,笔者的第一批学生返校聚会,很多都感到学校学的知识根本没用上,而当时成绩不太理想的几个学生竟然自己办起了厂子。最近一个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回来参加论文答辩,说已确定被单位送往新加坡,就因为她做事认真,且擅长沟通。因而,作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者,应当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抓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凸显他们相对于本科学生的优势。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讲授,应实施“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构成
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曾指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做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求实习单位配合填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组织教师跟踪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等等。根据各方面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感到比起以往企业重视人才的学历、成绩,如今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要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能力方面最注重的是要能与人合作,善于理解沟通,能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近年来,许多外贸企业为金融危机所迫不得不大量裁员,这就要求应聘的学生不仅能招来即用,更要会灵活处事,一岗多能。从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研究,力求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
深悟商务英语教学之道的许多专家包括英国的MarkEllis都认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商务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在商务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分析、讨论和语言表达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热情。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还是以精读和翻译课程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职教届近来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最为流行的的莫过于“项目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二者都强调要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以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为首的一些研究者们,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的要求,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运用于商务英语课程,这种模式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商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即以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要求教师能够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将整体过程再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的顺序分成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中按照主题单元设置完成该领域任务的不同情境。这些情境即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口贸易活动为例,主要工作领域可以按照其流程分为:磋商、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要完成磋商这一学习领域,我们可以相应设置邀请发盘、发盘、还盘、接受等情境,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各情境的教学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地研究和理解,充分结合商务活动的真情实景,为学生创设仿真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创造性地完成语言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3.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强调实用,即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活动。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和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法(例如,模拟商务谈判活动)能给学生虚拟职业岗位情境的切身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活动;促进群体的互动。而案例分析法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在仿真情境的设置上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本上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场景,有利于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如中级Unit2b,Corporatehospitality中编排了四个案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我客户公司的总经理PietroZanelli,45岁,从罗马来到我公司,欲对与一宗大买卖有关的一两个细节作出最终决定。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Vittoria.任务是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款待这个客户。学生在各自想好自己的行动方案之后,两人一组开始讨论。在示范表演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有的要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然后去饭店吃饭;有的则认为应该先吃饭,再去剧院看戏,而且都能充分表达各自的理由。有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要带客户去购物,然后为他们买单。原因是要促成大生意,有时需要先付出一定的代价。一语道出了当前社交活动的“黄金法则”。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差异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性思维。
三、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巩固性或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如一些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线模拟训练的商务英语操作软件,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鉴别、筛选信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以工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实习实训,是对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院外语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在此列出,以期共同探讨。
1.语音语法实训。这是针对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而安排的实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语音语法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纠正较严重的语音语法错误。为接下来的商务英语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听说综合训练。以运用商务知识和词汇训练口语表达为目的,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附带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辅导,帮助学生尽快拿到
四、六级证书。
3.BEC实训。这是结合学生工作岗位的专业实训,根据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学生提升了商务交际技的能力,学会了用英语熟练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的能力等等,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前的演练。这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操作训练,也基本结合了多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教师在实训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诸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全球性的BEC证书、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证书,以提升就业应聘的竞争优势。
基金项目:基于职业教育融合模式下技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PYGL07);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资格教育融合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委重大教改项目(131017)。
摘要: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也随之获得了发展,然而发展需要人才来促进,人才则需要相关院校来培养,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说,越来越多的高校都相继的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尽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教育模式,但是却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探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劳动资格培养的结合。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融合探析
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市场的竞争可以说是越来越激烈了,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对人才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关部门还必须正确认识到的是国家、社会以及岗位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符合岗位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促进社会、国家的进步以及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改变、整合,过去传统定义的人才绝对不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有能力、敢创新的人才。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的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并且大致的建立起了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培养上的漏洞。比如说培养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招生过于盲目等等,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务院对于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了各大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学历证书与劳动资格证书结合的制度,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高校教育培养之后,应该取得的是双证书,但是关于这一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同样没有正确的认识到,从而导致了人才与市场要求存在距离。
2.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与之相应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应市场的需要而产生,所以并不具备足够的培养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做铺垫,甚至可以说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仍处于探索、摸索的阶段。就目前的形式来说,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人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就是市场中电子商务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专业型人才,而这种类型的人才特点就是分工比较细,所以也可以说市场中的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是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所有知识都略懂的通才,因为只有专业的、细化的人才才能够帮助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线的专业化,进而才能够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第二,就是市场中存在时间比较长的传统企业,只是这些传统企业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开设了相关的电子商务部门,而这种企业需要的是各方面都能够懂的通才,并不需要专业过于细化的专才。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两个极端,更何况目前所存在的电子商务专业往往是从传统的专业演化而来,比如说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信息专业或者是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管理专业等等,这样就从本质上抑制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改革、发展,使其以新的方式出现,但又延续了浓厚的传统专业色彩。除此之外,由于高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仅仅只是因为市场的需要,但是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应该拥有哪些技能的人才?这些问题都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匆忙的、盲目的具体的教学,只会造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方向不够明确等等现象,不仅仅影响了院校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
2.2 资格证书复杂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劳动资格证书,可以说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行业非常形似,证书的类型都是比较繁杂的,而数量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有国家认证的证书、有技能证明的证书、有行业协会的证书以及企业的认证证书等等,这些证书的存在,使得高校、学生难以适应,也造成了混乱的现象。不仅如此,这些以复杂形态存在的证书还普遍的存在着通而不专的现象,因为这些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了电子商务的交易、网络市场的营销、国际市场的贸易以及物流的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的技能,这些证书一经考核之后,就能够应对电子商务企业中的多个部门,可以说是通而不精,这样一来自然不可能符合市场中电子商务企业的专才要求,即使能够达到传统企业中电子商务部门的目标,但是这些电子商务部门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而它的发展则是这些技能证书无法胜任、无法跟随的,要知道企业对于电子商务活动的认识会逐渐的、逐步的加深,而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会相应的逐渐加强,这个时候现存的证书就很难再能够客观的证实持证者的专业能力了。不仅如此,从旁观的角度来说,证书的种类过于繁多说明了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并没有确立起来,虽然说社会与劳动保障部规定了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所颁发的职业准入资格证书,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规定并没有足够的强制性,甚至没有在认识上达成普遍的共同认识,正是因为这样,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并不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就显现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成熟。
3.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劳动资格培养相结合的措施
3.1 改变劳动资格证书模式
正如上述所言,我国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资格证书所涵盖的专业领域过于广泛,这样一来,就使得社会上、市场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企业无法完全的、综合的通过这些资格证书来充分的了解到持证者到底在哪个方面的能力更加的突出,进而也不可能根据劳动资格证书来判断出持证者是不是真的能够适合自身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要求,从而加大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考核成本以及对新招聘员工的培训成本,不仅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进步。正是因为这样,非常有必要及时的改革目前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细分程度,以实现资格证书的细分化、具体化,从而体现出人才的能力,体现出人才的竞争优势。例如可以是适当的,合理的考虑将出具更一般根据电子商务的具体涵盖知识系统细分为几个较小的职业资格证书形式,例如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网络单证以及电子交易等等。与此同时,高校在展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除了应该根据国家所规定的、当前存在的双证书制度来设置具体的教学课程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合理的引入第三证课程教学,比如说学生在接受双证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已取得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向来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就业的方向,例如可以让学生按照应聘企业的具体需求去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需要什么,就去获取什么,例如有的企业需要会计从业资格、erp系统操作、单证员等等,那么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又可以与企业的指定岗位紧密的结合,展开第三项劳动资格证书。通过这样的模式,既能够使得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真正的促进自身所培养的学生具备通专结合的能力,又能够反作用的帮助企业了解应聘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优势,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和不必要的麻烦。
3.2 加强规范管理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属于应用问题之一的缺乏可操作性、规章一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立法不够系统以及不够全面、证书出自多门专业,而主管的部门又不够统一等等。正是因为这样,非常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职业准入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使其能够更加的规范,更加的有序。比如说在电子商务职业准入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去明确、去说明哪些行业或者哪些劳动岗位适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因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企业中所开设的电子商务部门有所不同,而无论是电子商务企业还是传统企业中的电子商务部门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应主动说明相应的资格要求,如涉及的具体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如此,这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涉及到职业资格准入的职业从业者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才能相应就业。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直接、有效规范电子商务企业,也有利于国家双证书制度的推广、发展。
3.3 重视培养过程
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是不是能够胜任岗位的要求,其关键都在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但是关于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双证甚至三证都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关键是在于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实际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够在岗位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因为现代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劳动者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个流程上的一个机械性操作者而已了,而是要求具有电商技术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的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把职业资格证书当做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的唯一敲门砖,而应该是从就业方面以及创业方面等等来综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就目前的形式来说,部分国内的高校为了应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采用了准就业的浅表方式,也就是在高校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的模式下,学生通过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工作和双核心的培训学习,并在实习阶段结束时,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获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员工的工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的利用这种模式,由于众多传统企业本身对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尚欠缺经验,大多以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对所需人才的经验要求比其他行业往往要求更加的严格,而准就业的制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已经获得了一些必要的工作经验,并且对相应的岗位要求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立过程当中,既要充分的考虑把当前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内容涵盖进去,借助仿真环境完成校内的具体教学,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上岗之间的差距。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对具有综合业务能力同时具备一定专长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正在日益增强。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应着眼于这种社会需求趋势,努力培养通专结合的合格劳动者。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双证书”制度虽然应了目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趋势,但在综合性和专业培训中也有缺陷,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劳动资格证书涵盖内容过于宽泛,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特定需要;也有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过程中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够科学。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高职人才培养和劳动资格推进相结合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希望对电子商务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英大.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1)
[2] 艾瑞咨询.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R],2008年12月4日
[3] 司爱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证教育”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09(05)
关键词:法学教育;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合作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4-03
一、我国法学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呈快速发展期。按照有关统计,2008年底,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34所,我国的法学教育在校人数从1970年代末期的700多人发展到现今的40万人。然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却没有能够形成良性的衔接。大多数高校的法学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这种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衔接不够。当前中国需要大量的职业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要改变原先比较重视学术型法律人才的状况。在法学教研职业化的背景下,由于一般法学院的条件限制以及与司法机构之间进行教学沟通的现实困难,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就成为法学院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必要选择。但是,在我国的法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又存在着不少障碍。
二、我国法学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困境
法律教育方法的选择和采用与法典有着密切联系,在以成文法典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法律的教育方法一般选择演绎法,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就是由教师系统地讲授法律知识。在以不成文法典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一般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法学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我国的法学教学中有14门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由于其重要地位,其教材的选用有一定的限制,各个院校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中也较为谨慎。这14门课程中有些与实践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教材的体例却与实践相去甚远。这些教材的套路都是(某一制度或者类似规范的)概念、特征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或者原则、理论争议等,依照这样的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虽然近年来很多教材也进行了改革,注重既阐述原理又插入一些案例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原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度还不深,很多陈述都非常牵强,原理与案例彼此分离,无法对接。其他因素,如教师的考核标准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指标,法学教学规模与培养能力的脱节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大部分法学院难以真正开展实践教学。
三、我们在国际法类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尝试
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都属于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俗称为“三国法”。围绕这些课程及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课程,我们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了国际法务课程体系,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又具备外经贸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前浙江企业对外出口和投资的需要。从目前设立该方向的一些法学院系的课程设置来看,我们在坚持传统法学本科专业基本课程外,增加了有关外经贸知识的基本理论、应用性内容及相关岗位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开设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海商法》、《国际商事仲裁法》等特色课程。
1.在理论教学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理论教学是我国法学教学的一大传统,在一定阶段内将延续存在。因此,我们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按规定开展集体备课、示范讲课、教学讲评外,还组织参加学校的比赛。在教学中倡导和使用“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根据我校法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修订并完善了教学大纲,在大纲中进一步明确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制订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我们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主干课程教学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和课堂研讨部分。其中“理论讲授部分”的学时安排占总学时的50%,要求学生在自学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的基础上,听取教师对理论内容难点和要点的讲解,形成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课堂研讨部分”占总学时的50%,分成小班授课。课堂研讨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研讨方式进行,总体上要求教学研讨过程中能够实现学生从传统教学方法向自主式、合作式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通过理论教学的深入研究、发言、讨论、问答、辩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研讨课中,我们对学生的研讨有以下要求:①知识准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和总结,对所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学生对相关研讨主题必须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自行检索和搜集所研讨问题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专著,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和相应的专业知识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所研讨的问题将检索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编辑,对相关问题的论点、论据进行总结。②逻辑思维。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应当始终把握所讨论问题在逻辑上的推理性和严密性,应当杜绝缺乏逻辑层次关系和说理性的文档材料与讨论发言。③团队合作。在研讨学习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应当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对于参与小组研讨消极、缺乏贡献的成员,小组成员应当以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其进行纠正。小组合作中不应当出现部分成员缺乏参与的状况,也不允许小组之间出现恶意竞争现象。④文档记录。研讨学习的全程都应当进行适当的记录,以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改进与考核。按照研讨要求需要制作的记录必须规范、完整、准确。⑤纪律要求。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课程,课程时间不得无故缺席。学生应当及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和研讨课程的各项要求,不得在研讨过程中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裁定,不得提出异议。
2.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在长期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研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和实习。其中我们所进行的《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课程是我们着重打造的一个实践教学项目。①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课程是法学专业实验训练模块课程之一,该课程是法学专业实验训练模块课程之一,是在学生修过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法等主要课程之后,在最后走向社会实践之前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工作技能之前的一个模拟训练。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法律规则,更应该对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实务和流程有一些掌握与了解。本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法学专业基本知识,有能够参与具体对外贸易实务的复合人才。在我们已经完成的《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大纲》、《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指导手册》等物化材料中,我们都强调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法律实务的结合。②课程训练方式和考核标准。课程采取实务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并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档加以评定和考核。课程要求学生在教师安排实务训练之后,在课堂以及课后时间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训练任务,并要求学生自行对训练过程进行记录,最终需要提交训练底稿和训练所要求的成果文档,并进行发言的讨论。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介绍阶段。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对外贸易法律实务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工作方法。说明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训练要求,组织学生分配训练小组。第二阶段,训练操作阶段。根据训练的具体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收集相关资料、组织讨论、完成具体训练任务所要求的各类法律文本,并写出训练报告。第三阶段,训练发言和讨论。每个小组应当对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并就这些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课程的具体考核评分标准如下:采用百分制考核,每个学生的训练评分中有20%为学生个人表现,分为考勤和其小组对个人的评定,各占10%,剩下80%为小组成绩。对于小组的评分,有指导教师根据小组所提交的文档的完整性、专业性和合理性三个标准进行评定。
3.《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的特色。①在国际法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并不是我们国际法务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干理论课程,也不是针对某一门课程进行训练,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实务训练课程。在整个国际法务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补充与辅助作用。在这个实务训练当中,需要综合运用国际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与具体的对外贸易实务相结合。②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是一个跨学科的实务训练。如上所述,在该训练的教学内容中,不仅有法律实务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这不仅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是对教师教学技能和知识范围的高要求。这门课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有关知识和实务经验,然后才能给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讲解。因此,讲授这门训练课的老师一般应均有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或者从事过实际的涉外律师业务,对国际贸易环节比较熟悉。③《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所针对的职业范围较为广泛,并符合浙江本地特色。由于浙江是中国的外贸大省,又拥有中国第二大港口,因此对外贸易非常发达。根据我们对浙江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和研究,浙江大部分的行业都与对外贸易有关。这种训练对他们在从事涉外贸易的公司和生产性企业工作提供了前期的准备和训练。
4.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程特色显著增强。我们在进行这些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对国际法类的课程授课满意度增加,学校同行与督导也都给予了积极评价。通过研讨课的设计,学生普遍提高了对国际法这门课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研讨课中提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学生发言踊跃,准备材料较为充分,学生成绩也大幅提高,不及格率大大降低。我们所设置的《对外贸易法律实务训练》课程,为1个学分,自2007年以来已经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由于结合了浙江的实际情况,又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的有关知识,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许是因为这门课程中的知识点对他们考外贸单证员非常有用,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所提供的知识是他们所需要的)。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只是我们在法学专业中进行实践教学的一次尝试。我们的指导思想不仅是进行单纯的理论课教学改革,而是结合我校处于浙江这样一个外贸大省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了实践课程。这个课程不仅是单纯的法律类课程,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课程,试图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训练和实务知识。我们的这些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是非常粗浅的,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在法学实践教学方面做出尝试,引领我国法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喜莲.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对策思考[J].南方论坛,2010,(3):83.
[2]何志鹏.我国法学实践教育之反思[J].当代法学,2010,(4):152-153.
[3]张波.关于中国法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
[4]何志鹏.我国法学实践教育之反思[J].当代法学,201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