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2 20:3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梯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在《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据电梯维修实际中的典型故障案例,结合学校专业教学的特点来设计项目,并以项目为主线,打破理论课,实习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专业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
关键词 电梯故障排除;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于2008年采用校企合作形式创办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本专业现为江苏省特色示范专业。其中《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作为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先进行了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改革试验。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资源建设
(一)实训室基础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配备有电梯安装、维修、保养、调试大型设备30多台,设施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多万元。设施设备可同时满足200人学历教学和每批100人培训教学的需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电梯专业和三菱、日立、东芝、康力等大型电梯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规定新教师必须到企业和电梯安装工地实践,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讲台;目前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有近30名老师,其中3人获得电梯安装高级技师证书,5人获得电梯维修高级技师证书,有9名教师具有电梯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另外,学校还聘请电梯行业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
(三)项目教材建设
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课程教材一直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教材内容滞后。相关课程内容仍以介绍三菱SPVF或gps-2电梯为主,这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二是教学内容复杂。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课程的特点是原理图多,学生的感性认识差,很难看懂、理解,也不易直观、有效地掌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编制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校本教材。于是学校开发《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校本教材,其目录见表1。
表1《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教材目录及参考课时
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的基本模式
打破理实分开、按章逐节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项目引导下,将电梯维修与故障排除的专业理论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使理论、实践及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学生在边学边做、教师在边教边指导的理实交互中完成特定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达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
(二)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
另外,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如在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电气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中,先学习安全回路各个开关的故障排除,再学习安全回路在控制柜线路的故障排除,最后学习安全回路在主板的故障排除。
(三)教学的时间安排
在项目教学时间上,一方面参照电梯维保企业检查维修该项目所需的步骤与时间,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理论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现有设备、场地及学生的基本素质等情况,采用半天(四个课时)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其中理论教学占25%,教师示范占20%,学生实际操作占50%,总结、评价占5%左右。另外,每一项目的教学时间只设定参考时间,以方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四)教师角色的分配
关键词:异地扩建 电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55-01
一、问题简介
为方便叙述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阐述。
这是梅州市启智学校异地扩建工程(小学部校区),是在梅州市东城中路原理工学校东校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教学楼(建筑面积约3544m2)、综合楼(建筑面积约2132m2)、实训楼(建筑面积约4139m2)、宿舍(建筑面积约3166m2)、风雨操场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约1393m2)的改建工程等施工内容。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新增电梯间最大跨度约3.7m,建筑主体最高高度约28.5m,最高层数为地上8层。改建总建筑面积约14400m2,总投资金额约1800万元。于2015年4月15号由广州市元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后6月份正式开始施工。
二、电梯位置的设计
对一幢高层建筑新增电梯,于启智学校的改造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启智学校的特殊性,所以电梯不可或缺。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尽量不影响结构安全及大楼人员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建筑物新增电梯有两种情况:
1.在建筑物内部增加;由于原理工学校的结构构造不满足内部增加的条件,所以不采用。
2.在建筑外部增建;也可能对原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增加加固费用和施工时间,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控制工程造价和减短工期是关键。由于本次设计是不涉及其原有结构的任何改动的,大部分为装修,修补的工序,且原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内部在原设计之初是没有考虑电梯安装的,即未预留电梯井道及建造空间。所以,本项目根据原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和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原建筑外边增建电梯的方式,在实训楼和宿舍楼两栋超过7层的建筑楼设置电梯。
三、施工时遇到的问题
1.发现问题
在施工电梯基础的时候遇到了电梯无法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依据设计图纸在挖开地基发现实训楼和宿舍楼两个电梯其建筑基础与设计新增电梯基础重合,究其原由,是因为原理工学校东校区当时的竣工图纸已遗失,而没有了原图纸的参考作为新设计的依据,设计院在设计的时候只能根据设计前的现场考察勘探加上预估来确定了电梯的位置,未能预见到基坑下面原承台的大小及深度。
2.分析问题
项目组在接到施工单位的反映后,立刻约谈设计院讨论这个问题,若按照原设计施工的话将会出现共用承台的情况。共用基础会对原建筑结构产生影响,使其受力发生改变。而基础受力的改变,则会对原结构柱发生受力不均的情况,结构柱将会受到来自其他梁柱的不均匀剪力。又因原建筑是较早时期修建的,当时的混凝土标准未必达到要求,再加上使用多年其存在一定的结构损耗,长期以往可能会发生形变直至崩塌,这将严重影响到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设想是否在原位置缩小承台来满足要求,避免造成电梯移位而带来的重大变更问题。若发生移位,这将会要求重新设计图纸并作为重大变更审核,这会对我们的工程按时完工时间造成很大的压力。但经设计院论证,对于力与构造安全隐患考虑,若缩小承台将无法达到电梯建造的受力要求。所以,缩小电梯基础与共用基础都是不可采用的,如若需增设电梯,唯有更改原设计位置,重新拟定位置。
3.解决问题
因电梯对于启智学校的特殊性,基本是属于不可或缺的设备,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又由于电梯移位问题在市住建局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通过审查。则不敢贸然施工,这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使用,所以项目组积极约谈市启智学校,教育局,住建局等单位协调处理此事,经过多次协调会议协商,最终在2015年11月19号在城建局召开的电梯移位协调会上,市城建局提议将此次变更不作为重大变更审核。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在保证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与会各方对市城建局所提建议无不同意见。至此启智学校实训楼及宿舍楼的电梯得与继续建造。
4.预见问题
对于此次事件让我在城建局实习期间受益匪浅,体会到建筑这一行的严谨性,切不可马虎随意,做事需瞻前顾后,个人认为设计院在设计电梯位置的时候是有失偏驳,在两栋呈“7”字形的建筑连接处设置电梯,若只考虑到使用方便程度上更好一点,则是并未考虑周全的。在建筑框架接壤地方,柱子数量不少,其四周地底必定存在不少的承重基础,又是在两栋建筑靠近的地方,设计空间狭小,使用空间狭小,并靠近楼梯,所以乘梯人员与走楼梯的人员存在路径交叉,在上下课高峰期,人流量大时可能会造成堵塞。并且在交接处要满足电梯的增设,则必须在做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室采光困难也影响了本就采光差的地方更加昏暗。还有就是设计之前对于资料的收集不够完善,对于勘探不够细致,这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体现出来,比如食堂前面的雨棚处,新设计的盲道上与原雨棚的钢柱位置重合,则要重新对雨棚钢柱位置进行平移。
并且,由于设计的不严谨性不仅导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工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因其建造的客观性,如每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是要一个严格的时间间隔才可以继续浇筑的,一般每一层至少耗时7天。整一个电梯由动工到完工,2个月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这将对工期计划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争取做到能够预见问题才有能力规避上述遇到的问题。
对于一栋旧楼改造工程,其难度将远超新建工程。因当时的建设标准与现今的建规范已经发生了改变,当时所用的材料于今而言未必符合使用要求。在材料强度,使用范围以及工程安全方面都需要做重新的评估,来符合新增电梯的要求。这将给改造工程带来更大的挑战。对于许多城市而言,规划局重新规划用地,考虑到财政预算,所以全国各地存在着很多的改造工程。由于现在的使用要求,超7层以上建筑需要设置电梯,所以新设电梯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的存在。这是一个与使用单位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建设,所以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新建工程。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安全是放在首位的,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改造工程,其电梯建设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改造工程更应该小心谨慎,严格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采用建筑内部新增的方式还是采用外部添建的方式,其检测和建设过程都必须有完备的资料做好记录与严谨核算,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做到没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尽量规避如上述设计时所带来的重大变更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
论文摘要:阐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特点,针对面向社会需求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外资企业为我国带来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同时国内工业也大批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生产线。工业生产的设备和装置日益复杂化和信息化,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必须面向这些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技术人才来讲。其本身的技术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日益复杂的机器,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一线人才,各国政府都大力提倡和重视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型转变的过程。今后在一个很长的阶段都将需要大量懂技术的应用型和复合性人才。
1高职特点和存在问题
1.1高职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高职教育被划人大学行列,和本科教育同属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见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偏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和专业性较强,高职教育主要以教授和应用成熟的设备和技术,着重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面向基层或车间,直接面向机器和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高职教育起到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线的桥梁作用,区别于本科教育和中专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和师资问题,高职教育有时处于较为尴尬的情境,毕业生在岗位上难以发挥高职教育应有的作用,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不行,企业往往必须加大二次培训的力度,对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
1.2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三年时间,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阶段,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了解和对未来的期盼都处于非常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处于尚未真正成熟的辨证逻辑思维阶段,学习动机单纯草率,学习方法简单死板,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和本科学生相比,在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要逊色一些,但在感性方面并不比本科学生差。这类学生在面对繁忙的考试和枯燥的理论往往感到头痛,但如果让他们观察并动手做一些事情却能够做得很好。这也正好吻合高职教育的定位和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繁琐的理论公式和内容。如果说本科教育采用“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模式的话,那高职教育应采取“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教学方式。作为20岁左右的成年人,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当老师把一个实实在在的生产或生活实物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一定能根据以往知识和经验讲出一些道理;然后老师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应,再进一步进行实践加深理解,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对即将面对的生产设备不会感到陌生。
1.3社会需求的特点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一开始高职学生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对毕业生也存在诸多的意见。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往往对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学生一毕业就能为其创造价值,不愿再付培训费用,但实际上,企业和学校的性质和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学校追求的是社会利益,二者只能趋近不能相等。二是学校的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中专升级而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死板陈旧现象,理论和概念的东西讲得太多,很多老师很年轻没有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而社会上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和熟练动手能力的复合性人才,能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最好是一个多面手。可见,社会的苛刻要求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尽量贴近实际,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特点和存在问题,本人以工科院校为例提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2能力培养
关于能力的定义在很多教科书和文件中可以找到答案,在此不再赘述。本人理解是,所谓“能力”应该是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处理未知问题或了解生疏事物的本领。能力应有各种类型,教育学中常常把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这里把一个人的能力也分成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本人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总结出当代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2.1综合分析能力
在毕业生实习期间或工作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毕业生往往面对经理和师傅交给的任务一筹莫展,不知从哪做起。究其原因,这就是因为在校期间训练的都是一些按部就班的实验和实训内容,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面对一个不熟悉的装置或工程,该从何入手,涉及哪些学过知识等等。分析方法和思路是否清晰都很重要。
现以一个楼字综合布线工程为例。面队这样的工程项目,首先应对客户的具体要求和工程的具体目标进行分析,尽可能掌握客户和大楼资料,了解布线的用途,如果是保密单位就必须考虑屏蔽措施,力求对项目概况胸有成竹;其次对项目进行分析和分解,分阶段实施,由专人负责,尽量做到先易后难,逐步拓展,在实施进程中找出解决方法。认真分析哪些内容是自己学过的知识,哪些是未学过的;哪些是自己熟悉的,哪些是自己薄弱的。根据分析情况,做到层次分明和一目了然,再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生在实训报告中都能谈到自己的深刻体会和对项目实训的理解。
2.2资料搜集能力
学生在了解工程案例的实际任务后,针对手头资料的不足和技术的生疏,必须通过上网搜索、厂家咨询、资料查阅和案例参考等诸多方式,收集和整理项目相关资料,从中体会和找出解决的途径,通过比较几种设计方案和和设备选型的优缺点,最终选定合适的方案和设备。比如,在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搜集的资料可以比较不同网络集成商的产品性能和供货周期,为最终确定实施方案打下良好的情报基础。通过这种技能训练,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眼界和知识面,达到了锻炼主动学习的目的,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自己不懂的和不熟悉的知识和设备就会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
2.3项目规划能力
在对项目综合分析过后,基本掌握了项目的基本要求和设备构成。根据项目对自己的难易程度,利用微软公司的project软件编制项目进程表,尽量把分解的子项同时展开。针对上述案例,参照相关的综合布线工程预算规范,确定施工工期和人员构成,以及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等。学生通过制作项目进程表和人员安排,对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有所了解,在今后工作当中会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
2.4知识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连贯性方面比较欠缺,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实很多专业课和实训课程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课的基础上,数学和物理都是前人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从实际中抽象和总结出来的,是指导我们研究万事万物的理论基础。我们可在很多专业课和实训装置中找到它们的踪影,如果老师能要求学生对一些装置的原理追根溯源,学生对项目和设备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开拓思路,综合不同课程中的知识,这样对项目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作为高职毕业的学生必须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遇到实际问题能够找出理论依据,及时解决实际遇到的棘手问题。本人在讲授电梯技术基础课程时,要求学生从中找出中学物理知识,他们很快列举出定滑轮、电磁力、摩擦力等。其实电梯的原理非常简单,不是难以理解。但同时告诉学生,制造一部性能优越的电梯是非常困难的,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制造工艺非常多。
2.5方案制定能力
学生在通过项目分析、资料整理和方案比较后,在指导老师指点下应能初步制定设计或施工方案,并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纸和项目实施说明书,计算该工程所需费用如设备费用、人员费用、材料费用、资料费用、安装调试费用以及税金等。学生在按照这些步骤逐项完成后,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不仅会看懂图纸,而且会制作方案和绘制图纸,企业不用二次培训,学生也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对于电气类学生,我们要求他们根据一部多层电梯绘制变频器驱动的主回路图和plc控制系统图等。通过制定方案和绘制图纸,学生掌握了将来工作中应具备的专业技术基础。
2.6项目实施能力
如果说上面是纸上谈兵的话,那现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项目进程表和图纸实施项目,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材料购买日程和费用支出,详细记录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题和更改内容。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落实到具体工程当中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也是最能锻炼人的过程,不仅锻炼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7规范应用能力
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将会发现工作过程中时时刻刻在与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打交道,因此,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积极利用各种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按照标准去做项目,力争使项目更符合商业产品要求。让学生知道在制造产品的每道工序和工程实施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规范约束,比如,在实际综合布线工程中要求必须符合电子工业协会及电信工业协会eia/tia568b国际标准和cecs72:97国家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如果验收时发现不符合这些标准,该工程将会被判不合格,必须重新施工,那样的话,损失将会非常大。如果能在学习阶段就向学生灌输标准规范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招聘企业将会非常欢迎这类具有实战经验的毕业生。
2.8创新开发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往往忽略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那是本科教育的事,其实这是对高职业教育的狭义理解。无论处于何种教育阶段,都应重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实施自己的方案,开展小发明和小创作活动。在实训成绩评定中不完全依靠任务做得好坏来决定,加大创新意识的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培养自己知识运用和技术公关能力。在平时作业和考核试卷中应加大灵活的和可能有不同答案的题目。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这样的学生将会为企业带来革新措施和创新精神,提高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故障频率。
2.9故障判断能力
在设备维修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面对同样的故障现象,有的人很快找到故障位置并使设备恢复正常,而有的人忙了几天几夜也没能把故障处理掉,严重影响企业生产。有人会说是他们的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本人更认为是他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不同造成的。对于高职学生。应培养在遇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原因,从工艺过程、设计图纸和设备原理等方面找出理论依据,而不能仅凭以往经验来简单地处理问题,不是修理自行车,换换零件就可以了,要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故障。否则,今后还会在同样的位置出现同样的故障。因此,在实训阶段老师应训练学生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理论依据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故障分析技能,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今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人在教授现代电梯控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中,通过随机地设置一个故障点,要求学生根据电梯出现的故障现象来分析原因,和正常运行的电梯有何不同现象,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分析猜测各种原因,同时把大家所说的原因都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用理论原理和电气图纸进行分析,最终再利用仪器和工具找到真正的故障原因。通过把故障现象和故障原因分成“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多因多果”等分析方式,可以一目了然地缩小了故障原因的范围,快速和准确地找到问题之所在。
通过这种故障逻辑判断训练,将使学生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及时准确排除设备故障,为企业的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了快速有效的保障,定会受到厂长经理的肯定和表扬。
2.10组织协调能力
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应是一名简单的技术工人和操作人员,而应成为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技术骨干。面对工艺复杂的生产车间和技术先进的设备安装,必须需要一个由各种能手组成的团队才能够完成任务,必须能够合理地分配人员和分配时间,协调各工种的工作衔接。在实训项目期间,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人负责部分实训内容,任命或推举一名组长负责项目的进程和人员安排,每天记录工作内容和分工情况,模拟实际工厂环境和操作规章制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学生也会很快溶入到企业的团队中去。
关键词: 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成绩考核方式
1 前言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是高职机电类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传动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的相关技能[1]。该课程不仅理论性较深,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定位
根据我院对珠三角一带相关企业的调研分析,高职学生对《液压与气动传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有关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较少涉及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等工作。因此,高职《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要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达到够用即可。
3.教学内容的改革
3.1传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弊端
在传统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2],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和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往往过于强调流体力学等理论基础知识,造成学生学习较为困难。而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液压及气压传动部分,又作为最基础的内容对其进行再一次的讲述,从而造成课程内容学习上的重复;对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一些难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衔接不当,对该部分的讲述都比较简略,造成学生对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却掌握不好。
3.2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们按照我院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不同机电专业中占有的地位不同,结合我院各专业建设特色,将各个专业不同课程分别进行整合。
例如,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制造、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专业,《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整合,通过分析其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增加,将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液压及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对复杂的理论阐述、繁琐公式的推导计算,以及元件的结构设计不是教学的重点。弱化纯理论内容,注重从多种案例分析出发,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引导学生对理论公式的应用,强化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诊断等内容。
对于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由于液压技术在后续课程的应用方面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则将《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与《电梯结构及工作原理》中的液压电梯部分相结合,由专业课教师结合液压电梯的特点及应用,对一般液压原理进行讲述。
4.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许多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基本上仍是以知识体系为顺序组织的,前半部分集中介绍基础理论,后半部分重点介绍具体实例。由于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接触到液压及气动技术,普遍对《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缺乏感性认识,给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带来困难。
4.1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了“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各专业理论和实训学时都达到1∶1左右。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学院建设了“液压与气动综合实训室”,增加了实训设备,在课程安排上基本做到学生单独操作。在实训室增加功能完备的多媒体设施,学生座椅旁边就是各种液压与气动设备,理论课程就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在讲解过程中配以实物拆装演示,并配备了若干辅助实训员协助教学。讲到什么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压力控制阀时,首先由教师做示范,指导学生对压力阀(如溢流阀)进行拆装,让他们了解该元件具体构造,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对比原理图和实物去分析工作原理,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4.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图多,其中包括各种阀类元件的工作原理图、结构图、各种回路图等。由于液体、气体的流动都是在密封的管道内进行,学生看不到具体流动过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复油路、气路的工作原理,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该课程特点,我们通过制作大量的图片、Flas、视频等手段,把元件的动作、状态及液压油的流动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接受,使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例如讲述电液换向阀的工作过程时,学生通过触摸电磁阀、观察指示灯、听声音等途径能够理解电磁阀阀芯的运动,但很难把阀芯的动作和油路的接通、断开联系起来。而用动画、视频演示电磁铁通、断电后换向阀内部油路的连通情况,能降低感受难度,加强了学生对电液换向阀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4.4开放实训室
学生仅在有限学时内完成的实训内容仍是不够的[3],我院鼓励学生申请开放实训室,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安排实训。学院根据具体工作安排额外增加实训室辅助教师和指导老师的课酬。在实训项目开展过程中,指导老师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良好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放式实训室中,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达到了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院原来的《液压与气动传动》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主要由笔试、平时表现和课后作业构成,所占权重分别为70%、20%、10%。学生实操能力只能够从平时表现反映出来,这是由于以前实训设备不足,分组实训,学生参与锻炼的程度不够造成的,与实际工作中职业要求也相差甚远。我院增加实训设备后,突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增加液压实训成绩比重。实训考试采用“操作+答辩”的形式,由学生单独完成。学生成绩评价标准也变成了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笔试40%,实训考试30%,平时表现20%,作业10%。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6.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属技术应用型教育,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所采取措施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改革突出了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教改革理念。
参考文献:
[1]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第3版.
[2]赵华新,程艳.高职《液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11.
[3]李尧忠.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9,(3):187-188.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工作和学习正在发生着改变。在学习方式变革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和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作用于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职业教育。把多媒体运用到高职教育工作中去,逐步完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展全新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物业设备管理》是物业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主要特点是讲解设备种类多,性质差别大。这些特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弥补。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大直观视野,多角度地观察对象,丰富感知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物业设备的种类非常多,有时候单凭教师的讲解和比划学生很难理解。在讲解建筑室内给排水时,涉及到“常用的管材、管件及其连接方式”,如果没有多媒体来展示管材和管件,学生难于想象和理解。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管材和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动态性
在表现有关动态的过程时,多媒体采用了图像、影像等动态仿真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静为动,把想要表达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众多的物业设备中,电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于电梯的认识大多数都停留在“只是乘坐过不同类型的电梯”的阶段,至于理解电梯的主要原理和组成就相对困难了。通过电脑制作的动画、影像片段,真实地把电梯的原理展现出来,使专业知识系统直观的再现,帮助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
不是所有的学习情景都能在实验室里展现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比如:燃气的使用和维修是燃气的重要内容,燃气的危险性也决定了此类的实验不能在一般实验室内进行。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加以展示。情境真实再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并讲清动作的关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以够用为度,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实习和实训的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中,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将来工作的各种环境,使所学知识形象鲜明,让学生更多的参与,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供暖工程的维修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暖气片不热的几种原因,帮助学生分析维修的措施,再让学生在实训中应用,实现对技能的逐步掌握,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也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实际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所反映出来的效果与预想还有些距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
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就把课程的全部内容都转换成多媒体课件,教师上课过分依赖课件,一旦教学的程序被设计好了,教师就面对屏幕讲课,学生面对屏幕听课,相互之间缺乏眼神和语言的交流。程式化的课件又使学生和教师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下去,无法更改。
(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过于繁重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递大量的教学内容,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将海量的知识“搬”到自己的课件上,上课的时间有限而课件的内容繁多,只能加快单位时间输出的信息量,学生根本来不及细看和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存在“囫囵吞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内容欠佳
有些多媒体课件内容缺乏整体框架,层次不清晰,要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有些本应成为一个体系的内容被强行分开,缺乏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的课件内容大多是死板地从教材上“拖下来”,多媒体课件做成了教材的电子版,学生不愿意听。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有的课件过分追求动画、音响效果,这种过于花哨的课件会导致喧宾夺主,失去了对重点、难点的关注,反而使学生对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投入更多的兴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四、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个新生的事物。多媒体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措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一)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的方法,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概念性的知识时,传统的板书就比多媒体教学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传统的板书更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复习与总结时,传统的板书能表现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还能强调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
(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并进行调控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学生的回答、眼神、表情、态度来了解教授课程内容与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情况。如果没有达到学习目的的要求,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例如:在讲解建筑室内给水的几种形式时,本来打算一节课把所有的七种方式全部讲完,可是看到学生的表情很茫然,果断的放弃几种形式,改在下节课再讲。
(三)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高职教育中的实习实训
关键词:技工学校 实训教学 PLC 合理使用 扩展 输入/输出点
论文内容
在PLC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I/O点数不够的问题,若通过增加扩展来解决,则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甚至由于可扩展的I/O点数有限以及扩展单元无法安装等原因而无法通过增加扩展来解决。因此,在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I/O点,尽量减少所需的I/O点数,这不仅可以降低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成本,还可以解决PLC扩展I/O点数的问题,提高学生灵活应用PLC的I/O点数进行程序设计有很大的意义。
(一)节省输入点数的方法
一般认为输入点数是按系统输入信号的数量来确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以下措施可达到节省PLC输入点数的目的,下面以FX1N系列PLC来介绍。 图1 分组输入 图2 矩阵输入
使用时应注意的是除按图2进行接线外,还必须有对应的软件来配合,以实现Y000~Y003轮流导通;同时还要保证输入信号的宽度应大于Y000~Y003轮流导通一遍的时间,否则可能丢失输入信号。该方法的缺点是使输入信号的采样频率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输出点Y000~Y003不能再使用。
(3)组合输入 对于不会同时接通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组合编码的方式输入。如图3所示,三个输入信号SB0~SB2只占用两个输入点,M0~M2图3 组合输入
分别代表SB0~SB2。
(4)输入设备多功能化 在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中,一个主令(按钮、开关等)只产生一种功能的信号。在PLC控制系统中,一个输入设备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的信号,如一个按钮既可用来产生启动信号,又可用来产生停止信号。如图4所示,只用一个按钮通过X000去控制Y000的“通”与“断”。即第一次接通X000时Y000“通”再次接通X000时Y000“断”。
图4 用一个按钮控制的启动、保持、停止电路
(5)输入触点的合并 将某些功能相同的开关量输入设备合并输入(常闭触点串联输入、常开触点并联输入)。一些保护电路和报警电路常常采用此法。
如果外部某些输入信号总是以某种“与或非”组合的整体形式出现在梯形图中,可以将它们对应的某些触点在可编程序控制器外部串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输入可编程序控制器,只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一个输入点。
例如某负载可在多处启动和停止,可以将多个启动信号并联,将多个停止信号串联,分别送给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两个输入点,如图5所示。与每一个启动信号和停止信号占用一个输入点的方法相比,不仅节约了输入点,还简化了梯形图电路。
图5 输入触点的合并
(6)某些输入信号不进入PLC 系统中有些信号功能简单、涉及面窄,如图6中的手动按钮、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触点等,有时就没有必要作为PLC的输入,将它们设计在PLC外围的硬件电路中同样可以满足控制要求。如果外部硬件电路过于复杂,则应考虑仍将有关信号送入可编程序控制器,图6 输入信号设在PLC外部
用梯形图来实现连锁。
(7)利用RUN口 大多PLC有RUN口,而且只有该口接通(RUN到COM之间用导线短接)时,PLC才能运行,因此,可将某些输入信号送入RUN口。在进行电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曾将电梯牵引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的热继电器常闭触点、安全窗开关的常开触点、安全钳开关的常开触点、上下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等串入到RUN口到COM之间的连线上。当出现牵引电动机过载、安全窗被打开、安全钳动作及冲顶和沉底等故障情况时,RUN口被切断,PLC停止运行,既保证了电梯和乘客的安全,又可以督促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做有以下两点好处,一是牵引电动机过载、安全窗被打开等故障信号不送到PLC内,也就不占用PLC的输入口;二是不通过软件实现保护,可以简化控制程序。
(二)节省输出点数的方法
(1)分组输出 如图7所示,当两组负载不会同时工作时,可通过外部转换开关或受PLC控制的电器触点进行切换,使PLC的一个输出点可以控制两个不同时工作的负载。
图7 分组输出
(2)矩阵输出 如图8所示为4×4矩阵输出电路,用8个输出点可控制16个负载。要使某个负载接通工作,只要它所在的行与列对应的输出继电器接通即可。例如,当Y010与Y004同时接通时,KM1得电吸合。应当注意的是:当只有某一行对应的输出继电器接通,各列对应的输出继电器才可以任意接通;或者当只有某一列对应的输出继电器接通,各行对应的输出继电器才可以任意接通。否则将会错误接通负载。因此,采用矩阵输出时,必须将同一时间段接通的负载安排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否则将无法控制。
图8 矩阵输出
(3)并联输出 通断状态完全相同的负载,可以并联后共用PLC的一个输出点(要考虑PLC输出点的负载驱动能力)。例如PLC控制的交通信灯,
对应方向(东与西对应、南与北对应)的灯通断规律完全相同,将对应的灯并联后可以节省一半的输出点。
(4)负载多功能化 一个负载实现多种用途。例如,在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中,一个指示灯只指示一种状态。在PLC控制系统中,利用PLC的软件很容易实现利用一个输出点控制指示灯的常亮和闪亮,这样就可以利用一个指示灯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从而节省PLC的输出点。
(5)某些输出信号不进入PLC 系统中某些相对独立、比较简单的部分可以考虑不用PLC来控制,直接采用继电器控制即可。
(6)利用输出点扩展输出点 与利用输出点扩展输入点相似,也可以用输出点分时控制一组输出点的输出内容。例如:在输出端口上接有多位LED7段码显示器时,如果采用直接连接,所需的输出点是很多的。这时可使用图9的电路利用输出点的分时接通逐个点亮多位LED7段码显示器。
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CD4513是具有锁存、译码功能的专用共阴极7图9 输出口扩展输出口
段码显示器驱动电路,两只CD4513的数据输入端A~D共用可编程序控制
器的4个输入端,其中A为最低位,D为最高位。LE端是锁存使能输入端,在LE信号的上升沿将数据输入端的BCD数据锁存在片内的寄存器中,并将该数译码后显示出来,LE为低电平时,显示器的数不受数据输入信号的影响。显然,N位显示器所占用的输出点P=4+N。图9中Y004及YOO5分别接通时,输出的数据分别送到上下两片CD4513中。
(三)结束语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从事PLC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PLC时,相对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通俗形象的实例上好起始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刚开始上PLC课程时,学生对本课程不了解,很容易理解为计算机之类的编程课程,产生难学、没有信心的念头。老师一定要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下功夫,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教师应多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以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授PLC课程时,首先列举PLC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如:汽车生产流水线,学校的机械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机械手的控制、电梯控制、钢铁集团的高炉上料,货物的存取、运输、检测,大型造纸厂中PLC的应用,甚至是机器人的控制等等都有PLC的功劳,还有繁华城市的霓虹灯、交通灯,舒适小区里的人工喷泉……这些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觉得它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教师还可以联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较多单位提出“懂得PLC者优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采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想象力,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PLC的结构时,教师带学生到实验室观看PLC示教板,了解PLC的外部结构及外部设备等,这样对PLC的外部结构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与老师在黑板上详细地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比较起来,学生更愿意选择前者,教学效果前者也会好得多,对理性知识,学生在感性直观教学中易于理解、掌握。但对于PLC的内部结构不能解体,则利用挂图讲解,这样学生对PLC就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记得在实验室中有个学生问:“一个小小的PLC就有那么厉害?”我说:“那要看你会不会用它,即使是一块玉,你不认识它,那它和一块普通的石头没什么两样。”就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
3.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实例来自生产、生活,要处理及注意的有关问题都交待清楚,引导学生具体的处理办法、解决方法步骤、方向。通过多个实例的学习、实践与积累,学生能逐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课老师把PLC技术应用教程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几个实例都是以某个重点指令的应用为主线,应用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其中的重点指令很深刻地留在学生脑海中。他们灵活应用指令的能力会逐步增强。课题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应用PLC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越来越来强烈。
二、合理改革教材,适应本校学习特点
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再学习基本应用;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才进行基本操作,不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好。
为此,我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上百个PLC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其内容包括了: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PLC实现控制的线路所用的基本指令、编程方法和调试应用。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PLC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PLC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其中也包含几个最简单指令的学习)。第二单元以电机自动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等四个实例为学习对象,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知,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因此说,要改革传统教学为课题式单元教学,首要任务是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实例课题。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又要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
三、在实习过程中,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在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所做的实习实训都是“简单验证式”或“机械重复式”方面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依葫芦画瓣”提供了方便,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只需要进行程序输入、线路连接等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这种实习实训教学方法,目前已被我们教师广泛认可和采用,但笔者认为:没有问题的、不需学生动脑的实习实训是毫无意义的。对于与PLC技术应用密切配合的实习实训教学,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PLC编程方法亲自编程操作,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既能发现问题又能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从而最终实现本课程在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
首先在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时,应该根据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针对技工学校本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如何引导广大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既动手又动脑上多下功夫。技工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动机和习惯差异很大的群体,因此实习实训教学同样要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因人而异的分层教学,即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使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做完基本的实习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广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现场指导,或者督而不导,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分析在实习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交教师评判,师生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于大型的实训项目,如电梯、机械手等,还可以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重点与亮点
(一)做好“创示范”、“创新强校”等学院重点工作
1、为了做好学院创省示范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多次召集处室全体员工开展专题研讨会。与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并对照示范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填报《项目建设情况进展表》的有关内容,上交材料,并顺利迎接省教育厅检查。
2、完成“创新强校”工程中“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申报工作。在项目的筹备与制度的研读过程中,与学院各系部领导、老师充分沟通,对每个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项目与企业的合作,考虑专业性与均衡性,督促各项目填写申报表,最终形成三个大项目、二十多个子项目。
3、细心统计,准确填写数据平台,审核平台中的4.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5产学合作、9.2社会(准)捐赠情况等情况的数据。完成学院质量年报中的社会服务部分的撰写。
(二)合作互动双赢,拓展校企合作空间
1、今年3月,组织相关领导到实业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学习,并与该公司共建“材料研发中心”,双方将在产学研共建、科技申报项目、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供求方面等深入合作。
(三)校企互动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活动展览
1、2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届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在火炬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我院受邀参加此次展会,合作处积极发动相关系部老师学生开发作品参加展览。参展作品有物联网智能家居模型、3D打印机、手机智能手表、太空无人坦克战车、踢足球遥控机器人、灭火机器人、气动高空擦玻璃机器人、网络静电监控系统、高压LED驱动电源等。展览会现场负责人梅经理说:“学院展台是三天来展览会上最具人气的展台。”
2、4月,合作处组织电子系、计算机系、机械系等各系的老师代表近50人乘专车到深圳参观了第83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通过参观博览会,老师们和电子企业有了全面接触,共同研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最新应用情况,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实用案例。
3、5月份,合作处还组织了相关老师参观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国际电机与磁性材料展览会。企业代表们也通过与参观交流,对本企业的产品转型升级、技改发展方向等产生了一定的直观帮助作用。
二、工作不足
(一)与部分企业合作有待深入
学院现已跟25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但有的企业合作两三年后就没有下文,有的企业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合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今后需加强合作企业与系部校企合作的后续监督及支持力度。
(二)产学研园建设各子项目建设进度有待提升
今年9月,我院迎来省示范建设的中期检查,合作处统筹的项目《以产学研园为平台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各子项目建设虽然基本完成原定目标,但个别项目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前期的监督与督促不足,在2016年项目验收前,需加强跟进各个子项目的落实情况。
三、工作设想
1、带领校企秘书及系部教研室领导深入镇区企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和项目进校园,争取企业的捐赠和更多的校企合作资源配置,共同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建议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职业类学校学生就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的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电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就其知识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如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与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直流电路、晶闸管电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及时序电路等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各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具有排除故障的能力,而教学计划则要求教师在2~3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若按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要求的效果,为此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实训实习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以任务为导向落实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以“任务”为导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制订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如在学习半导体器件这一章知识时,我们共同讨论制订了以完成“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制作”为基本任务,在放大电路的学习时我们制订了以完成“分立元件功率放大器的制作”为学习任务等。这样将学习内容完整地分到了各学习任务中。学生只要一步一步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也就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学习。从前两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利用这种任务式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统考成绩均位居学校前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与教师共同制订任务时是不一样的,如2005级学生在学习时要求制作一个手机万能充电器,而2006级的学生则要求制作一个多功能电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应事先准备好完成任务的样机,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向,学生则根据师生共同制订的学习任务,将各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具体的分工,要求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利用“学案”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研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是实训,又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编写“学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有设施设备的情况,以激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总结和归纳,对存在的问题先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或利用网络资源、图书室的专业书刊进行知识的补充,课堂上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差,学生一进校就面临这样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一提到课前利用“学案”进行自学时总感到学习压力大,缺乏学习信心。这时我一般采用第一、二节课让学生到实训室,了解实训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看一看前几届学生的学习成果,即学生的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让学生感到学习这门课是很有趣的,能帮助他们解决平时所遇到的问题。如我会让学生到PLC实训室,到各大超市商场门前看一下常用到的流动字幕的制作过程,电梯的工作原理等,让学生将单片机实验箱电路中的音乐编程器组装起来,自己试编一段曲谱,听一听效果等,这样让学生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再结合目前就业前景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引导。
三、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与设定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所用的教材大多是由高教出版社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从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知识面而言都是本专业所必须的,但也存在部分内容与市场行情相脱节的现象。有的教材对“四新”知识内容基本上未涉及,有的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来说难度过大,如放大电路的分析中的图解分析法、振荡电路等。为此,在教学中,我将这部分内容以选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只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类型或简单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任务教学中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上学期与学生共同制订了《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任务,主要从以下九大任务进行教学与学习:1.直流电源类制作任务;2.可控硅控制类制作任务;3.功率放大器制作类任务;4.无线话筒制作类任务;5.收音机制作任务;6.集成电路运用制作类任务;7.NE555制作类任务;8.脉冲与数字电路制作类任务;9.简单PCB设计与制作类任务等。当然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和技能掌握较好外,还应对目前电子行业的发展有更新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将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相关知识恰当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充分利用好各教学任务阶段的实训记录、实训报告和“学案”,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四、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学习,在网上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或提出见解等,每个月务必完成《电子制作》《电子报》《电子世界》等专业期刊内容的学习,并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要求学生进行书刊的学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与学习内容相当的材料要求学生学习,而近几年的专业书刊大多讲述知识与技能都较前沿,学生基本上看不懂,为此我将80年代~90年代的专业杂志中的部分内容勾划出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情况在班内进行交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利用上述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探索教学改革的开始,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想以此文得到更多的帮助,共同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为我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PLC 开放式教学 教学模式
0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基础自动化设备。PLC的功能强大、可靠性高、实用方便,已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石油轻工、轻工食品、能源交通、污水处理等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目前PLC仍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其功能不断增强,通讯能力增强,在大型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本文介绍的基于三菱FX2N系列的PLC实验系统,硬件采用模块化结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整个实验系统以开放性和设计性为主,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实验、单一设备或单一课程、单一实验装置的模式,可以满足电气控制技术、PLC原理及应用、PLC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多门课程教学、实验和综合实训的需要。
1 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和特征
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应用涵盖了多门学科知识,包括: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继电控制,PLC原理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应用性。传统的PLC实验多是在实训台、实验箱或仿真软件上完成,这些实验设备上用按钮、行程或限位开关等来模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用发光二极管模拟工业现场的电机,报警灯,蜂鸣器,以及工业现场的执行机构等的输出动作。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直观性较差,学生只能通过LED等的点亮情况来判断程序运行的正确性,而不能接电机等实际的执行机构。这种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直观性差,不够开放。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在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设备的条件下,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整个实验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和调试过程。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制定实验方案,完成硬件原理图的设计和组装,进行软件的编程,最终完成软、硬件的调试。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2 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PLC作为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和控制设备一起组成一个控制系统。在进行PLC开放式教学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以下课程的知识:电机、电气控制技术、继电控制、PLC原理;并且能够把握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关系。针对传统的PLC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在电气和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了基于PLC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1 实验室硬件设备
实验室硬件设备配置是工科实验室建设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实验室购买了三菱FX2N系列PLC主机模块和模拟量、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三菱A950GOT系列触摸屏,三菱变频器,联想台式电脑(配备三菱编程软件、仿真软件)等设备,同时,配备了四层电梯模型装置、龙门吊装置、红绿灯等实验配套装置。此外实验中心还有电气控制实验室和电机实验室;购买了中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熔断器、接触器、按钮开关、指示灯、彩灯等电器散件。这些实验室硬件设备,为建设开放式PLC实验室打下了良好基础。
2.2 教学环节设计
对于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PLC只是其中的控制核心,还必须包含控制对象。在整个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还必须要设计控制对象。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情况,教师制定多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学生根据组员自身情况选择一个来进行设计。控制系统具体包括:(1)电动机的顺序启停控制(带触摸屏);(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3)四层电梯控制;(4)十字路通灯控制;(5)造型彩灯控制;(6)挖掘机模型控制。
2.3 开放式教学实践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一个实际项目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教师给出项目题目,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项目题目,组成5~6人的团队,一起完成项目的系统设计,原理设计,程序设计,联机调试及总结报告的编写。
以十字路通灯控制系统为例。控制要求如下:(1)设计双向红绿灯控制系统,要求每向车道能够实现直行和左转控制,四个路口红绿灯控制;(2)通过按钮和触摸屏实现红绿灯系统的两地启动和停止控制;(3)设有红绿灯运行模式切换开关,并能够实时监控双向车道的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的红绿灯的运行情况。
开放式教学实施过程分为6个阶段:
(1)系统方案设计阶段:该阶段依据系统的控制要求,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的选型和软件流程的设计,初步确定输入/输出(I/O)分配。
本系统需要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模型,采用AD16-22D/S 220V指示灯(红、黄、绿)来模拟十字路口指示灯。
主要设备和器件有:三菱FX2N系列PLC主机(I/O点数为48点)和模拟量/数字量扩展模块(I/O点数为24点),三菱A950GOT系列触摸屏,2P漏电保护空开,熔断器,AD16-22D/S 220V按钮指示灯。
(2)模型及电气原理设计阶段: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对十字路口模型进行设计,并完成电气原理图、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的绘制。完成后提交电子档给指导老师,并展开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并对实验室不具备的元器件提交采购单。
(3)模型和控制电路的组装: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电气元件安装的国家或企业标准,进行模型的组装和电路的安装、接线和调试。完成后,学生可先自查,再由老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上电调试。
(4)程序设计阶段:根据控制要求完成触摸屏程序和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触摸屏程序在软件GT Designer3中完成,并GT Simulator2中进行仿真。PLC控制程序的设计包括系统的顺序功能图的设计及PLC程序的设计。
在该阶段,教师可以对触摸屏程序的设计和PLC顺序控制系统编程设计进行入门讲解,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及自学的方式完成程序的设计。
(5)联机调试阶段:在全部硬件组装完成和程序设计完成后,就进入到程序设计阶段。将程序下载到触摸屏和PLC中后,上电测试,并详细记录上电后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有问题小组分析讨论,并对程序进行修改,直至功能完全实现。
(6)总结并提交报告阶段:控制系统调试成功后,每个团队成员根据所完成的任务提交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和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教师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小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结束语
基于PLC的开放式教学是一种近工业应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综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查找资料再学习。教师不再以讲授课程为主,而是已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在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直接体会到了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实际的工程控制系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把握,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和行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张祥,杨志刚.基于模块化S7-200PLC的开放实验室研究与实践[J].重庆与世界,2014.31(10):101-103.
[2] 游珍珍. PLC实验教学中的开放式思维教学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106-107.
[3] 余传祥,侯世英,邓力,李昌春.可编程控制器开放自主实验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14-116.
[4] 韩军,常瑞丽.基于工控机和PLC的过程装备控制实验系统开发[J].机床与液压,2011.39(12):98-100.
[5] 屈刚.案例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职业,2012(20):150-150.
转眼之间,2015年已经过去,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在这一年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在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15年初的三个月,我的主要工作还是负责分公司的投标工作中技术标的编制,其中包括天津城建大学实训中心项目、柳林雨水泵站出水口工程穿越海河堤防工程施工、大港及港西住宅工程共11个标段、天津临港经济区2015年市政公用设施养管排水管道疏通工程(二标段)等几个工程。最终在领导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努力下,天津临港经济区2015年市政公用设施养管排水泵站工程(一标段)顺利中标。
投标工作期间,接触许多建筑方面知识,开始拿到招标文件及图纸的时候,因为没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在许多方面都感觉无从下手,包括复核工程量及玻璃幕墙、电梯安装的很多方面的施工方法等,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有过多年建筑施工经验的前辈,终于对建筑工程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也顺利完成的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
2015年4月,集团公司顺利中标外环河综合治理工程,公司迅速组建了项目部,我被调到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项目部组建初期,在集团领导和分公司领导的带领下首先进行了许多前期工作,包括对外环线外侧征地范围的划分,征地范围内树木及植物的统计,建筑物施工中导行方案编制,倒虹吸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全段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等等工作。
2015年7月,经过前期协调及完成河道排水等工作,现场具备施工条件,项目部首先进行了河道整修段施工,施工包括河底水冲法清淤及混凝土预制板护坡的修复,施工前我首先组织对原地貌进行测量,对超出设计部分的工程量及时组织四方洽商,为以后结算工作打好扎实基础。此外我还负责工程中的进度款申请及工程中的变更签证等合同外工程量的整理申报工作,每个月对完成的工程量及时计量,确保工程进度款及时拨付,保证施工中资金及时到位。
外环河作为市重点工程,水务局领导非常重视,安全与质量监督站也对工程严格控制,因此施工中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各方满意。
进入到12月份,虽然天气转冷,但工程进行的如火如荼,我与项目部人员一起坚守岗位,白天工地的工作不能耽误,夜间进土垫道轮流值班,保证人员到岗,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业主与监理方面的认可。
以上就是我对2015年工作的一个小结,虽然在工作中不能避免有一些失误,但总得来说能完成自己的岗位职责,我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
1.教材内容陈旧,无新的技术、工艺,与行业的发展脱节。
多数教材还在沿用多年以前的教材,没有新的工艺知识,包括现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些内容也没有更改,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得学生毕业后,新旧知识的转换、适应需较长一段时间。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实用。
2.学校课堂上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无实践教学的内容。
施工技术是一线施工现场知识经验的总结,而因为课本上理论性太强,学生只能抽象的去听教师讲解,去背记相关理论知识,记忆难度较大,运用起来与实践结合有难度,类似于纸上谈兵,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通过实践来加强记忆,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实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1.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更新教材内容
由于专业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原有教材许多技术内容为多年以前的工艺、技术,有些是早已被淘汰的内容,而面对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大量涌现,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的内容应与实际专业技术相适应,施工技术涉及多种工艺、技术知识。比如目前行业施工的工程,多数为高层、小高层及钢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越来越少,那么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转移,把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泵混凝土、大型模板、滑升模板、钢结构,外墙及屋面节能保温、新型的防水材料技术,电梯、消防等,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补充。
即在讲授传统的工艺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化、扩展,把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观念、新的政策法规及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使得学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学到的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性。
2.安排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课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很复杂的一项综合类课程,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必须紧密结合实践,深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掌握几项技能为以后的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内施工技术的实训:实训内容可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砌筑、模板、混凝土、抹灰、吊顶等,另设难度大重点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制作模型,框架结构柱、梁、板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通过同学们动手去计算加工,制作安装,切身体验到这些工艺方法,掌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使学生感觉到难度较大的钢筋结构的构造问题迎刃而解,即使在理论学习中程度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实践能化解理论上的疑惑,这样也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实践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校外实习的安排
建筑施工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学生完全靠记忆来掌握施工工艺,忽略了现场实习的能动性。理论教学针对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课堂讲解是不能详细表述的,通过校外的实习,把所学施工技术的每章节内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都通过实践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施工现场学到更多的是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学习的是工程图纸、图集,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个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使两者紧密地结合,更快的使学生适应工程实际,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学习效果显著。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施工技术的实践性,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难讲解透彻,许多内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授课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从实践出发,把现有的工程案例剖析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5.课程的考核
由于把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就要求考核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口试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实践课程的考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来出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总之,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性教学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认真地设计、计划、安排此课程的课时,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体现出所学知识的价值,使得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