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铣实训总结

数控铣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04 10:3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铣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铣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模式创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训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在数控铣实训中,由于数控铣床价格比较昂贵,老师一般不愿意让学生在数控铣床上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的去做,教师没讲到的,学生坚决不能做。所以,无形中学生就对数控设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了。针对此种情况,在学生进行数控实训时,教师应先在数控铣床上演示操作,很快加工出一件产品。此时学生会对数控铣实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向往。这时教师强调一些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到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再现,教师将仿真机床所有的控制界面都留给学生,学生可以按动仿真机床界面上所有的按钮,来探究性的操作,在此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关闭机床门就操作、对刀出错导致撞工件、撞机床等严重操作错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哪些操作是安全的、规范的,哪些操作是不安全的、不规范的,学生会对不安全的、不规范的操作记忆深刻,在实际数控铣床操作时,学生不容易再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内容创新,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

数控实训教学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创新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对刀,传统教学中通常先教学生以工件中心对刀,后再讲以工件的某一角对刀。这样既繁琐,又容易混淆。笔者经过几轮学生的实训比较,得出如下XD-40数控铣床对刀教学步骤:

工件的左后角为零点:

A、工件装夹(校正—夹紧)—装刀。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MDI—PROG—软键MDI—输入“M3 S500”—按“CYCLE START”—RESET。

C、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HAN-

DLE—按“SPD CW”。

(a)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左侧(适中)(Z、X)—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X处—输入“X+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后侧(适中)(Z、Y)—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Y处—输入“Y+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以正向逼进工件时,输入负刀具半径值;以负向逼进工件时,输入正刀具半径值;对已对左后角为零点,改为工件中心的,可在X上输入工件长度的一半(+),按“+输入”,可在Y上输入工件宽度的一半(+),按“+输入”即可。其中在对刀过程中,以刀具逼近工件的方法,要求刀具快速接近工件,但不能碰到或撞到工件,至于X、Y、Z三轴先移动哪个轴,由学生自行练习,得出最佳路径。

三、过程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学生自创课题管理。收集创新课题—师生交流、同学认可—实践加工—作品展示—总结思路—再完善—实训教研组通过—收集到数控实训课题集。

(2)学生项目团队管理。给出任务—构建团队—小组方案—具体实施—监督、反馈—改进方案—再实施—总结交流—作品展示—项目资料归档。

第2篇

关键词:中职 数控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215-01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数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力培养数控人才已迫在眉睫。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数控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技术,需要紧密配合生产实践。

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教学现状是:一是数控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二是实训教学设备(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三是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

利用现有条件上好数控专业实训课应作到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兴趣,上好第一堂“入门课”

数控专业和一般专业不同,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机床,更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数控。对于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

这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来引导学生入门:(1)介绍好该课程与生产实践的密切关系。如数控加工实训课,可通过身边的事例来说明、提出问题。在生产中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机械零件,像手表,汽车,大到飞机火箭航天器等。零件是怎么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出来,使学生心中提出许多疑问来增加其想象、思考和研究。(2)利用多媒体介绍数控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精心准备一些相关的数控领域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可从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等方面来进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增强学习兴趣。(3)带领学生参观数控机床、现场操作过程、展示优秀毕业生的数控作品,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开阔学生的视野,认识和了解数控机床不同的类型,提高学生对数控的感性认识。

虽然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第一次课就能产生兴趣,但起始课是重要的,让学生觉得自己又增长了知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更是我们成功教好数控实训的一半。

2 注重理实一体,利用好仿真软件

对于“蓝领型”数控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学习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传统的理论教学较抽象,脱离实践,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厌倦情绪。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学习方法目的明确,收效最直接。在实训课中,总有学生感觉理论所学的有关内容到实训中不够用。这时我们要抓住时机向他们讲授理论与实训课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穿插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教学,形象生动,在实训教学中对原有知识加以巩固。数控仿真软件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技能实训的仿真软件,具备对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的仿真功能,可以进行数控编程教学,加工操作过程教学,使需要在数控设备上才能完成的大部分教学功能在此虚拟制造环境中实现,弥补了传统数控教学的不足。

基于这一功能和特点,使用仿真软件将大大减少在数控机床设备上的资金投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加快数控人才的培养速度。由于仿真软件不存在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进行学习和仿真练习。并对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和精度进行自我检测,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精简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实施细节教学,合理安排实训内容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尤其注重实训纪律教育,除进行原有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习外,我们还从学生的每一个训练细节入手,列出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教育,使学生在上机床操作时牢记安全规程。

实施细节教学还体现在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勤记笔记。实训课基本上被认为是全部动手操作,但是,学生不可能持续的操作机床,在操作过后很容易忘记。因此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记笔记,不断的总结,比如学习数控铣平面铣削时,你可以在笔记上记下所有操作步骤,并注明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记下所选刀具、所用切削用量、转速、进给倍率、精加工方法等,课后再整理。通过自身的操作,容易出错的步骤重点标注,提醒下次操作注意。一周实训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得失点以及自己的体会。通过天天记笔记,周周写小结的形式,让学生对数控专业的认识更进一步。这样实训操作课才能充分体现其功能。

在数控实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很多带有盲目性,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特别是刚入门的学生,不知道按哪个开关,哪个键,只能不断的摸索。学生操作机床后收获很小,效率很低。考虑这一问题,笔者给学生整理了从“开机到出产品”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教学时再进行适当的讲解,要求学生刚开始时严格按照步骤规范操作。这样学生很快能够熟悉数控机床操作,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

在实训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操作机床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在一次数控铣床实训课中,要求学生利用G68/G69指令练习加工图形,明确说明练习目的是为理解其指令格式,有的同学拿到一块毛坯后就输入程序,模拟图形正确后,开始自动执行。可是加工出的图形却比要求的要大,经自己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操作时未将原有的刀补修改正确,只能铣平面,重新开始。当平面铣完时,下课时间也到了,布置的操作任务自然没有完成。学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步骤方面的细节,会严重影响实训效率。因此,向学生强调细节操作,培养学生的细致、认真是非常必要的。

第3篇

1、需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今我们很多学生在铣床实习时候说车工件,在车床实习的时候说铣工件、卡盘扳手或者呆扳手叫不出名字、实习铣床不知道车床进给量的单位、实习车床不知道铣床进给量的单位、实习完一个项目不能完整表述出刚学的实训项目的加工方法等等,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其实我们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它对今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生不做笔记,前面学后面忘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变

学生在大一学了的车床或者铣床的基本操作,到了大二基本上忘完了。针对学生刚学了机械制图和机械加工工艺之后来参加实训,对于书本上没有见过的装夹方法,新的加工方法,甚至对于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等,都应该总结下来,这对于今后的学习,进一步的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现在的学生必须灌输“多总结,多思考,勤做笔记”的习惯

3、学好机械加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必须共同来加强学生机械加工工艺理念的培养

理论课上老师肯定讲了基准统一,基准先行、粗精分开这些工艺原则。但是由于没有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所以理解起来比较空洞,最重要的是,如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没有有意识的与课堂上讲的这些工艺原则相结合做强调,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些工艺原则。所以理论课上面必须要对这些工艺原则进行讲解,让后实践环节的老师必须要有意识的针对这些工艺原则,对学生做强调讲解。例如:我们铣削六面体的时候,首先铣出一个大的平面,这就是基准先行,然后铣削其它的面均以面为基准,这就是基准统一。然后我们控制任何尺寸,均采用先粗铣余量,然后在根据余量精铣保证尺寸,这就是粗精分。所以,我们的实训老师需要借助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有意识的加强这些工艺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实训后有很大收获。

4、老师必须注意同类知识的穿插和引导,学生必须学会“对比学习”

同类知识的对比学习非常的重要,然而现在绝大多数还没有这个观念。例如:学习数控编程的时候,数控车床G90与数控铣床的G90指令意思不一样,学生必须通过对比分析,才能保证今后的使用不出错。那么,我们在带学生实习的时候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车床的时候要对比铣床,学习铣床同样要对比车床,找出他们的区别和相同点。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积极性,对加深学生记忆,扩展学生知识面起到很大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学生能迅速入门的基本法宝。

5、选择适合学生基础知识提高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一般都只有两年半,最后半年都是在外面企业顶岗实习,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我们必须选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的教材,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学到实用的知识,也更有助于在比较难但是不常用的知识上面花很很多时间而造成的效率低下。机械加工专业实习包括入门实习、提高实习、强化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实习老师编写具有本校实训基地资源相适应的实训指导书,同时指导书内容的设计应该与理论教学知识相呼应,同时应该简明扼要,让学生能看懂,借助实训指导书,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

作者:何超 张军 邵晓莉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4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数控加工;教学方法;实践操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在机械加工行业,数控机床的发展很迅速,培养数控人才也成为职业院校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新工艺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尽快地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需要接轨,数控机床的学习在职业院校就成为了一个重点讨论的课题。

1模块化教学体系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分析

模块化教学方法就是让不同课程的内容在一个教学模块中体现出来,有时又称为跨专业的教学。为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习惯于一种完整的方式,在解答时必须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我们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专业课教学)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学而教学,大多选用一定的载体或项目。例如,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选用了国际象棋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编制一套加工国际象棋32个棋子的车削加工程序,掌握数控车削编程的基本方法、各种指令及代码的使用、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选择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加工一副国际象棋带回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很好。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重视数控工艺及编程能力的培养,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高等职业学校中设置了数控加工实训周。如何有效利用实验设备和实训课时,让学生能在职业能力上有显著的提高,是教师们探索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如何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缩短课程内容与现代生产技术之间的滞后性,增强实践教学,编写适合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教学的教材,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

2建立数控模块化教学体系

2.1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外在动力十分重要,教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模块化教学:目的在于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教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模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2.2数控模块化教学体系

我们把数控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建立定位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方面。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数控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进行产品的几何造型与实体造型、建立CAD/CAM数据库,使用CAD/CAM常见平台软件,掌握数控车、铣、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的编程与操作、CNC接口与通讯、常见机床故障的检测与排除、产品检测等实践技能操作。为了保证数控模块化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我校筹措大笔资金用于数控技术应用各课程实验室的建设。通过认真详细的调研、对比、规划设计、选型,先后建立了机床电气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数控仿真模拟实验室、数控车实训室、数控铣实训室等,针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数控系统配置情况,配备2台加工中心、30台数控车床、10台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机、数控线切割机等生产设备,购置不同类型CAD/CAM软件,设置软件网络系统,这些项目的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技能考核为一体,能够完成数控技术模块教学的整个环节,并在数控加工方面重点加强,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在模块化教学体系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同样注重体现模块的综合化、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模块化教学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上的实施过程

3.1数控加工技术模块课程内容

“数控加工技术”模块教学侧重于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在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有1~2周的综合实训,旨在让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控工艺和编程知识。通过对零件加工这一实践过程,让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工艺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知识。教师在实施模块教学时应布置有一定难度、比较能综合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零件。为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能善于总结,整个模块除加工出满足精度要求的工件之外,还要求学生上交实训报告,学生需安全、准确地完成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一般以小组形式完成课程模块,以3~4人一组为宜。

3.2数控加工模块课程中的能力培养

3.2.1数控加工工艺能力。在数控编程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已经比较重视工艺知识的融入。但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数控编程概念,在编程时还是很少考虑工艺问题。通过模块化的实施,学生除了考虑刀具问题外,还会考虑粗精加工的安排、切削用量的确定等工艺问题以及学校提供的数控机床功能。学生们懂得了首先应对加工条件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校实训条件进行工艺设计,工艺设计过程应先于编程过程,但在编程过程中也可以对工艺进行修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应强调其安全性、可行性、合理性,能同时考虑其加工效率则更好。通过模块实训,学生能比较细致、系统地分析数控机床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编制正确的数控程序。

3.2.2数控机床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在模块课程完成过程中需多次使用数控机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知识。如开机床前的检查工作;接通电源后回参考点操作;操作时如何避免警报和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机床警报,学生也能排除简单的故障;加工结束后整理工具,养成清洁工作场所的习惯等。第一次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学生难免会有考虑不周或不懂的操作,通过模块课程实训,学生会加深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通过模块实训,学生学会了胆大心细地完成操作。如在完成车削加工过程中,首先必须设置工件坐标系在机床的坐标位置,学生使用试切法测量并设定各刀具补偿值,这一过程称为“对刀”。这一操作过程的结果将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如果误差太大,所编程序又不太合理,甚至会在初次切削时发生刀具与工件相撞。这一环节对于数控加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训,学生也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对刀”完成之后,学生使用所编数控程序,通过参数设定,让数控机床自动完成粗加工、外圆精加工、螺纹加工、割槽加工等工作。这些过程能否在同一程序中一次完成,由学生结合学校使用的数控机床功能来确定。

4结论

总之,实施模块化教学,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经过众多职业教育学家、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的职业教师积极的理论研究,广泛的实践探索,不但可以动用现代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芬(1981-),女,山东临沂人,山东英才学院机械学院,讲师。(山东济南2501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75-02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将最新的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引入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均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一、“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概述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是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高职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基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电工学、液压技术、机械CAD等多门先修课程知识,同时,也为数控机床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随着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的普及,社会对于数控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对高素质、高技能型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在课程建设的初期首先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和数控编程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数控人才。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充分体现职业岗位需求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市场调研和企业考察,从数控机床操作实际应用出发,并结合本校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的设计和调整,如图1所示。

首先,根据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数控车床操作、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操作、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程序编制等教学模块。在此基础上,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组织实施教学,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的典型零件为载体,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对每个教学模块进行具体项目的设计,保证每个项目都来源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在数控车床程序编制模块中包含有外圆柱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外圆锥面、圆弧面及沟槽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外螺纹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套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典型回转体零件的加工、非圆曲线零件的加工等六个项目。针对每个项目,首先提出拟实现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然后围绕如何顺利地实施该项目展开教学,包括所需理论知识的归纳、讲解和实践技能的示范、指导。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完成该项目,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的加工。

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掌握企业典型零件数控编程及加工的方法,并达到高级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或加工中心操作工的要求,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为了将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生产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笔者采用理论讲授、仿真模拟和加工实训并行、并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从“抽象的编程加工―半抽象的仿真加工―实际的操作加工”的思维转变。

其中,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图片、视频的辅助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仿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的生产加工过程,强化理论知识,熟悉机床操作,提高实训效率,降低实训危险;实训教学中由指导教师示范操作,边讲边练,通过典型零件的加工,强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面对面引导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针对课程中所设计的每个项目,采用了教学过程五步法,具体实施步骤如图2所示。在这其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笔者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材建设

教材的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之后,选用或编写合适的教材就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高层次课程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目前,我国有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方面的统编教材有很多,但其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多数教材都是按照章节顺序编写,没有把编程、工艺和加工操作有机融合,也没有体现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无法满足项目化教学方法的需求;第二,不同学校对于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所不同,具体的教学条件、实训设施也均不相同,教学内容重点的选取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而现有的多数教材都是概括性地讲解数控编程的相关概念和方法,针对性相对较弱。

因此,课程组成员在完成了实训教材《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校本《数控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和出版后,又积极开展了《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材的编写工作。在该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重点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与已经确定的课程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即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式进行编写,每个项目均由学习目标、任务导入、相关知识、项目实施、能力拓展五个部分组成。

(2)综合考虑本地区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中高级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以及本校现有的实训设备等各方面因素,按照“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易学够用”的原则进行编写。

(3)作为高职高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教材内容应围绕职业活动,突出岗位操作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有一流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保障。为了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于2007年开始建设数控加工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不断扩建和更新,已建设成为一个具备真实生产环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功能的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等主要教学设备,并配置了FANUC、广州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同时,还建设了多个数控加工仿真实验室和CAD/CAM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内均配置60台电脑,并安装了AutoCAD、UG、CAXA、上海宇龙数控仿真系统等多种专业软件。

另外,为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学院积极开发了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协议,如皇明太阳能集团、青岛海信集团等。这些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充分满足我院学生的专业认知参观、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就业等需求。

5.教师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课程建设的成果的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充分提高课程的竞争力。为此我院开展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以及课程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交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

(2)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聘用制度。

(3)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通过继续攻读更高学历、外派到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或参与各种校内外的师资培训班等形式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4)利用假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或者组织教师技能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鼓励教师通过本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相应的证书。

(5)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的编写、论文的撰写以及教研、科研项目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

目前,“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均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并具备了“双师素质”,全程参与了该课程的理论、仿真和实训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参与并完成了多项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和多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实训指导教师也均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通过建设,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三、结语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使得该课程的软、硬件教学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经过了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作为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探索和研究也带动了专业内其他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在我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体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京.数控编程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5).

[2]屠春娟.《数控机床与编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8).

第6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仿真软件;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亚利(1986-),女,湖北黄冈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助教。(广东 佛山 5281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82-01

“数控编程”是高职数控技术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且能熟练使用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进行产品加工。目前,数控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数控设备价格昂贵,成本投入很大,许多院校由于资金问题使得机床不能满足大批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因为数控设备数量有限使得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参与实际操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致使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数控编程”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一些教学方法,为国内同行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加工仿真软件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一个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数控加工操作的仿真软件,具备对机床操作全过程和加工运行全环境仿真的功能,通过在PC机上操作该软件,学生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各种系统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操作。目前,华中数控、广州超软、南京斯沃和上海宇龙等仿真系统应用比较广泛。其优点主要如下:

1.降低教学经费和实训消耗

数控设备价格昂贵,许多院校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建立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数控实训基地[1],而使用仿真软件可大大减少在数控设备上的投入。目前,国内成熟的仿真系统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教学中大部分的实训活动都可以在这些仿真系统中实现。此外,使用仿真软件,还可以大大减少工件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实训成本。

2.在虚拟环境下模拟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操作安全

对于大部分初学者,由于对机床没有足够的了解认识,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意外等情况。利用数控仿真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数控仿真系统屏幕能够显示和机床操作面板一模一样的界面,以动态的模拟显示代替机床实际运行并且还能够提示操作信息,如编程错误信息和操作失误机床碰撞报警信息等。利用数控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程序的检验,避免实际实训中由于误操作等引起的安全问题。

目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斯沃数控仿真系统。利用此软件进行仿真,只要程序一编好,刀具轨迹就显示在工件上,马上可以发现编程有无错误,对刀及工件坐标系设置有无问题。仿真加工时,刀具可以精确地沿着轨迹运动,点到程序的哪一行就可对应突显刀具轨迹,十分方便检查错误。

3.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可以提高课堂效果

由于数控编程十分抽象,指令繁多,格式形式多样,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或理解不到位。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如果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自己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理论和实践也能兼顾了。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弥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软件的仿真操作两者有机结合,让学生边学边操作,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采用数控仿真进行教学,由于是一人一机,可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动手,提高了学习效果。而教师通过广播的方式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演示其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清楚地观看并进行模仿,通过动态的仿真操作使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1]

此外,仿真系统界面自然友好,模拟过程逼真,可以使用户看到真实的三维加工过程,操作者一目了然,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数控仿真技术的发展,仿真软件与机床的差距越来越小,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数控仿真软件支持极坐标、螺旋插补及各种循环指令编程,支持各系统子程序及宏程序编程,支持镜像、缩放及旋转等简化编程指令编程,尤其是近年来加入刀具补偿指令及直线和圆弧后倒直角、倒圆角指令的仿真,使得仿真加工可以达到与真实机床完全一样的效果。很多大专院校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法一般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项目评价。[2]针对“数控编程”课程而言,其过程如下:第一,项目的选取及设计。主要是结合学生技能水平、学校资源及岗位需求状况进行项目的制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合理的项目任务。一般该课程选取的项目有:板类、异形类、轴套类等零件的工艺设计与编程加工。第二,项目计划。主要是所选取项目的具体落实,任务的合理分配。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明确项目目的、具体操作步骤、训练技能要求等,学生通过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3]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包括: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数控加工工序设计、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工艺文件的编写等等。第三,实施阶段。按照计划使项目运行,此阶段中主要以学生动手思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实际操作中,在学生经过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点拨,或学生之间采用头脑风暴法共同探讨出合理的思路,但教师不必干涉过多,否则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检查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项目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亮点。这不仅可以查漏补缺,也可达到知识的再巩固。第五,评价阶段。主要是评价项目完成的效果,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3]自我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分析各自项目存在不足和优势,通过心得体会等形式加以总结;教师评价主要是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对完成良好的小组加以表扬,对效果不太理想的小组加以鼓励。通过评价,使学生对项目效果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使其优点继续保持缺点尽量避免。

利用项目教学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此教学法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师生角色的换位,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针对目前数控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设备不足,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操作及数控编程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枯燥,多数学生无法坚持学习的现象,可以利用仿真技术和项目教学法。仿真技术能直观反映实际数控加工过程,使学生在虚拟条件下进行操作,既可有效解决设备缺乏问题,也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可使学生在实训前建立正确的加工工艺概念,避免由于误操作等引起的操作安全问题;而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转化为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仿真技术和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优势,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邹韶明,朱瑞林.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训模式属于基础实训与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果专业实训能够根据各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按照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考评颁证,学生毕业时即可直接凭证上岗。基于这种理念,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专业实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设置的增加。专业实训项目安排应该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模具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超过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类岗位,包括模具钳工、普通加工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设备操作工等。前三类岗位与原来的实训是相对应的,学生一般能很快上岗,而后面两类岗位在模具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但学生在校时只在课内实验中有所接触,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设相应的校内实训项目。(2)实训内容与要求的扩展。原有的实训安排可以说属于基础实训,任务内容较简单,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必须在完成基础实训后,再进行专项培训。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情况,在学校具备培训条件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工种项目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由于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各工种的考核标准比较明确,专项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只需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即可。(3)实训条件的改善。由于实训项目的增多及实训内容的扩展,相应地在实训条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学计划的准备、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训设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备等,并需通过申报审核,获得相关部门授权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以学科系统式的实训为基础,辅以职业技能鉴定的专项培训,即学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础实训,然后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参加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适应于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项培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基础实训的补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高职实训模式,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能力等,所开设的职业鉴定工种、项目数与等级等有所差异。

实训模式改进探索

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实训怎样安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包括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国内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推行。就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方面而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并不能简单套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是实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前提,而这一点,至少目前国内模具专业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且内地模具企业大多未能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一般比较分散,校企间少有能形成“订单式”合作的。偶有订单,也难以维持稳定,今年订一批,明年也许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学计划也就只能临时性地调整一下,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另外,专业课程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几门课程作尝试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实用,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但不能照搬,对于国内高职教育来说,还得找适合自己的路。在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岗位去做计划,只能采取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策略,使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拓宽就业方向,这才是适应国内现状的教学方针。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与毕业初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约30%的毕业生已涉足其他行业,而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仍在一线制造类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钳工、数控加工等高技能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已转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产过程,需要对模具结构及其生产质量进行总体把握。由此可见,相对于单项操作技能而言,综合素质培养对高职毕业生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从工艺规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装配调试,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训练。此项实训相对其他实训项目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包括:(1)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主持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准备全套模具设计图,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标准件、外购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能够对模具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总之,能主持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是集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员、采购员、操作技师、质量员等多项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业专家。(2)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调整,保证实训所需课时;另一方面,牵涉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准备,包括模具设计图样、实训实施方案、标准件、外购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3)涉及工种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种是比较多的,通常包括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电加工、热处理,还有检验试模等,诸多工种的协作牵涉实训设施、指导教师等问题,安排落实比较麻烦。(4)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教学总课时有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时间,与其他单项实训相比,课时基本相当。但是,综合实训比其他实训多得多,包含工艺规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等,在三周内完成全部实训任务非常困难。(5)制造难度大。通过此前的各项实训后,学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还不足以加工实际零件。即使零件较简单,也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最终装配精度能否保证,对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6)教学成本高。有限的实训费用与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师工作量的计酬,此项实训所需教学成本费用很高,使得一般学校望而却步。

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仔细权衡,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其必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是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前的实战演练。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模具生产过程有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对模具生产质量的总体把握有较为直接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总结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最终模具装配失败,同样也能从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当然,考虑到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来运作,必须适当简化、有所取舍。

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总的工作量及实训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模具图由专业教师设计,精选典型结构模具,并适当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适的加工难度。(3)选取部分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实训,其余采用标准件、外购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来准备,以减少工作量,确保实训能如期完成。(4)对应三周的实训,每个待加工零件只进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车、铣、刨)、精加工(磨削、数控加工、电加工)、钳工(钻孔、铰孔、攻丝、修研、装配),其余工序精简,包括热处理工序。当然,正确的工艺路线需要跟学生交代清楚。(5)配专业教师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种安排实训教师协助。(6)实训结束时,指导教师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应就参与实训的过程写出实训总结报告。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过程的宝贵经历。(7)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将一部分零件加工内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础实训及技能鉴定专项培训中完成,使各项专业实训都更接近实际生产,同时也能从整体上减少实训教学成本。

对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训效果很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类实物模具,虽然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质量要求,但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学生作品陈列展示,还能用于教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更重要的,这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渐趋稳定。从专业基础实训到专项技能培训,再到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专业基础实训是初学者入门必修,专项技能培训是毕业生涉足行业的桥梁,而综合实训则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对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训模式才是比较完整的,适应现阶段的国情,而且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在实施过程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组织形式能否实现校企合作,工艺方案如何更贴近实际生产等。另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开设这项综合实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赵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5):134-136.

[4]牛金峰,陈玉平,杨学智,丁泉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3-65.

[5]胡晓岳,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陈金伟.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22-24.

[7]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1-54.

[8]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5-9.

第8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

随着模具工业的升级提速,模具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既能看懂图纸、熟练使用AutoCAD、MasterCAM、UG等绘图软件,又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根据本地模具产业特点和生源素质实际情况,笔者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对模具专业需要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进行重新定位,以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一、嵊州市模具专业相关产业现状

浙江省嵊州市机械电机产业、电器厨具产业专业特色明显,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小功率电机生产基地”、“浙江省微特电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二都二基地”年需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500人以上。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定义与确立

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即某一职业岗位中能完成该岗位中更多职业任务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关键技术的实践能力。根据笔者对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跟踪调查,通过对10家模具企业的调研,分析总结得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是“零件测绘及计算机实体造型能力、模具CAD/CAM应用能力”。因此本文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主要定位在以下3个方面:模具设计能力、模具制造能力、模具软件应用能力。

三、“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

笔者建议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

1.公共课程——专业文化课的构建

公共课程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应促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生实习的有机融合。为了达到文化课与专业课协调配合,文化课可以为专业课服务,在课程设置时将模具专业课程划分为以下三类: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实训课。

专业课老师和文化课老师应联合起来,制定个性化的校本教材。如模具专业教师开发的模具专业英语校本教材,它介于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为专业进行服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有很多对英语一筹莫展的同学,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也能保证专业英语的顺利通过。

2.核心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构建

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专业基础理论课的知识不应追求多而深,因此必须打破教材章节条框的束缚,将连贯的知识做整合,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学习领域。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具实用性。

为了达到浅化理论的目的,学校主要开设了以下理论课程:第一、二学期开设机械制图(I),第二学期开设机械制图(II)和计算机绘图(I),第三学期开设计算机绘图(II)、机械基础、模具技术基础(I),第四、五学期开设模具技术基础(II)、计算机辅助设计。

根据上述所说,整个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被相应地简化,而大大增加了应用课程,遵循“够用”这一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符合中职学校“浅化理论,突出技能”的教学原则。如此一来,需要深入的专业课程将被穿插设置在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同样能提升学习效果。

3.教学项目——专业实训课一体化教学的优化构建

依据模具制造高技能人才对实践能力的实际要求,对实训教学环节进行重构,实现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根本上实现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无缝对接”。在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中,笔者觉得最好的方式是:一进入学校,就让学生从简单零件的常规测量开始学习,并在测量的一个“项目”中结合学习工程图、公差、机械零件结构等其他的专业课程,完成简单零件的常规测绘练习。

长期的综合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可以使中职生在专业实训中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模块进行:

(1)机械加工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块。在前二个学期的每个学期安排4~6周时间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依托模具制造,使学生一方面熟悉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方法、技巧,一方面具备正确选择机床、刀具和切削用量的能力,明确钳工、焊接等各种普通机床和设备的实用技巧,尽可能达到中级技能水平的要求,并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

(2)模具制造一体化教学模块。整个模块教学注重模具制造的综合应用,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将基本理论知识和过去所掌握的普通机械加工技能融会贯通。教学时,由小组(每组5人左右)合作完成一套模具的加工、装配与调试工作。这一模块可在第三学期安排6周时间展开。

(3)模具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学期的1~10周进行,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电加工机床等教学为主,同时要求学生习惯相关常用的自动编程软件,熟练掌握多种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制、操作方法、操作步骤,对模具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了然于胸。

(4)综合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块。根据学习进度,在第四学期11-20周进行,要求学生深入模具企业的一线岗位,在熟知模具结构和各种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实战完成两套模具(一套五金模具和一套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整个流程包含模具的结构设计、磨具的材料选购、磨具的零件制造、整套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失效分析等多个环节,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

(5)模具教学全真模块。利用学校与嵊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美亚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500平方米的教学工厂,着力培养学生模具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真企业的情况下,接受企业文化熏陶、7S行为实践、产品仿真教学,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有效转变,推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骨干专业。这一模块安排在第五学期1~10周进行。

四、本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条件

1.师资条件

针对课改需求,应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超、专业方向明确且能够从事多方面实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包括钳工、金加工(车、铣、磨)、数控加工(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及电加工实训教学等。

2.设备条件

如:电气控制实训室,钳工实训室,可从事数车、数铣仿真练习和CAD/CAM练习的机房,20工位车削实训车间以及具备数车、数铣等轮训条件的教学基地。

3.物质条件

如相应配套的模具模型最少不低于10套,学生实训所需的工、量器具,模具制造所需材料,包括钢材、铝材,以及足够的标准件。

模具专业的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是以模具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为依据,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到各种知识,体验真正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改革、不断更新,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J].职业技术研究,2012(8).

[2]张梅.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第9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55-02

行为导向教学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它使职业教育在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行为导向教学法中最常见的教学法之一就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已在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和运用,在教学效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和有实际工作价值的“项目”或“产品”的教学方法。教师将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项目操作,从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从检验结果到评价总结等,都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的学习特点,教师则起辅助、指导和答疑的作用。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项目选择

项目教学法有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两种,规定项目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知识与技能,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拟定的加工项目;自选项目是由学生自己拟定的项目。

(2)项目论证

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对所选择的项目能否完成进行可行性的论证。

(3)制订方案

方案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图纸、项目用途、材料、工具、完成时间、人员配备、加工设备、场地、检验、入库等方面内容。

(4)项目实施

在确定项目计划后,学生要按照制订的计划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对于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项目不同工作进度会不同,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不同小组工作进度差距过大,以致于影响到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选择有两种方式

(1)教师提供项目供学生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向学生提供项目供学生选择。

例如:

项目一:直线外形轴类零件加工项目。培养学生数控车床的操作能力和手工编程能力。

项目二:圆弧外形轴类零件加工项目。培养学生刀具选择、使用能力。

(2)学生自行设计项目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自己选择或制定加工项目,选定自主设计的项目。

例如:

项目一:高脚杯的加工。

项目二:子弹壳的加工。

2.项目论证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该项目所选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图纸的结构、尺寸、公差、完成时间、人员分配等进行论证。项目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是否具备等。例如:

(1)机床所选是否合理

比如,零件尺寸φ100mm长是210mm,选用的数控车床CK6135型号,能加工的最大直径是150mm长是800mm,完全能达到该零件的加工要求,孔选用数控铣床HK714加工,机床选用合理。

(2)工具的选用是否合理

零件是需要测量的,比如,尺寸最小8.5mm、最大205mm、精度是O.02mm,选用O-130mm千分尺、O-300mm千分尺能完成该尺寸的测量。93°外圆车刀、45°端面车刀完成外圆加工,φ8mm键槽铣刀、φ8.5 mm钻头完成键槽和孔的加工,工具选用合理。

(3)材料选用是否合理

该零件是俯仰传动轴,材料要求选用45#钢,尺寸φ100mm长是205mm,我们选用φ103×210mm圆钢1块(45#),能保证材料和尺寸的要求,材料选用合理。

(4)完成项目时间和任务分配是否合理

本项目由5人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时间的分配,并且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程度进行任务分配。分工合理,完成时间合理。

通过对该项目的方案制订进行论证,说明所选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完成项目的时间和任务的分配是合理的。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进行项目的实施。

3.实施方案制订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自己选定提供的项目,完成项目的设计(以XXX同学自选项目为例)。

(1)项目名称:减速器驱动轴加工

(2)规格:尺寸φ100×205mm

(3)用途:在减速器中改变转动速度、支撑和传动动力

(4)所需选择:数控车床CK6135华中22T系统1台,数控铣床HK714西门子8020系统1台

(5)工具选择:93 o外圆车刀2把、45。端面车刀2把、φ8mm键槽铣刀2把、φ8-5 mm钻头1个、O~130ram千分尺1把、O~300mm千分尺1把、粗糙度样板1套。

(6)材料:φ103×210mm圆钢2块(45#)

(7)完成项目时间:180分钟

(8)操作人员:5人

4.加工实施

(1)学生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规定:1人完成车部分编程与输入(20分钟),1人完成车部分加工检测(50分钟),1人完成仿真加工(30分钟),1人完成铣部分加工检测(60分钟),1人对整个过程进行协调和总体检测与入库(20分钟)。

(2)教师要对学生正确操作机床、正确使用工量具、零件在加工中间的检测方法以及加工安全保障等方面加以指导。

5.评价

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之后进行生生互评,最后教师评价,给出学生最后的成绩。

评价内容包括加工准备评价、工量具使用及摆放评价、加工过程评价、安全评价、职业素质评价等。

(1)自我评价

学生本人对完成项目的过程、所用的知识点、产品的尺寸所达到的精度、零件表面的粗糙度、零件达到功能和完成时间进行评价。

(2)生生互评

学生之间根据图纸中的技术要求,结合加工零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价。

(3)教师评价

教师进行作品评价――对优秀的作品和问题比较大的作品分别进行讲评。表扬优秀作品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对那些相对较差的作品也要给予鼓励,使其认识到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切入点,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还要指出作品中存在的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后面的课程学习留下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拓展延伸,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把好项目的设计关。项目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则是可行性,以保证学生具有可操作性。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有能力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任务。

2,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在思想上要有紧迫感,主动查资料、制订加工方案和参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项目中要求的零件要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尺寸要求。

第10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illu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demonstrat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simulation softwar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its effect.

关键词: 数控仿真软件;一体化教学;实际应用

Key words: NC simulation software;integration of teaching;practica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77-02

0 引言

本人在鞍山技师学院一直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学工作,亲自参与并实施了学校数控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结合学院实际条件并考虑数控技能训练的成本等诸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将理论课堂教学和数控机房仿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入数控编程训练模块,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则采用实习课前集中讲授和操作演示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将工艺理论讲授、讲解编程知识、验证仿真系统、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数控仿真系统和数控机床进行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取得了较好效果。

1 数控仿真软件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功能比较齐全,并包含了FANUC、SIEMENS、华中、广数等数控系统的功能。在计算机机上,学生通过对该软件进行操作,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各种操作在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其中,编程和加工可以通过手动或CAD/CAM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窗口滚动控制进行监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时获得学生的信息。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第一,借助计算机开发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所以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可以直接使用在486以上的任何计算机上。机床操作面板通过屏幕能够进行一模一样的显示,机床实际运行被动态的模拟显示所取代,同时还能够对操作信息进行提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变得异常简单,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第二,根据计算机强大的显示功能,以及全中文的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配以了友好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具有真实可靠的模拟演示功能,操作者通过自行设计,即可满足图形大小、颜色、观察视角,以及刀具的形状等不同监控的需要。当程序执行时,在同一窗口内,课时同时显示程序段、坐标值、出错信息以及工件与刀具的相对移动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操作者提供了方便。

第三,仿真系统具有完善的功能,可以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机床控制系统凭借语法诊断和模拟示教功能,进而与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在模拟运行过程中,学生通过输入NC程序,错误信息、刀具相对移动轨迹以及最终的立体效果图等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进行显示,经过简单判断学生就能够对NC程序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批改NC程序的负担。

2 数控仿真软件的可操作性

在面板和按键功能方面,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与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人为的编程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造成损伤,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借助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学生可以总结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初学者来说,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最为理想的实验和实践工具,学生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够熟悉数控仿真系统的操作方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技能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具有的这一优势,根据学校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求,在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大力推广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同时我们对05级和06级学生进行了对比。05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控仿真软件与数控机床操作进行结合,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分离。教学效果是学生在编程方面能力比较低下,在掌握刀具路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难以理解循环指令。实训阶段,由于学生事先没有接触操作系统,进而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很明显的难以适应性,其教学效果是教学进度慢、时间紧张、老师压力大。相比之下,学校购置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06级学生进行教学,同时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数控仿真软件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使用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软件,该教学软件的应用方法如下:

第一,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对数控专业的教师要求比较高,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能力、工艺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地使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进而使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职能,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挖掘其潜能。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这一理论教学过程中,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情况下,常用作辅助工具进行数控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位置,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而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将教师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进而淡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师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结合,进而充分地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作用。

第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①基础模块,对最常用的FANUC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进行讲解和训练;②提高模块,对SIEMENS数控系统的三种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进行讲解与训练,丰富学生的编程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机床的能力;③拓展模块,对华中数控系统和广州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进行讲解,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各种操作系统,以及操作面板的操作能力。

第四,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组成教学评价。对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和操作以教师评价为主,及时登记学生每次练习的成绩,口头评价和试题测评(课题测评和期末测评)组成评价方法。教师在设置测试题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参考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练习等。在考前进行复习时,复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应超出教学范围,对于学生的总评成绩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鞍山技师学院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以来,我院学生连续代表鞍山市参加辽宁省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均获得好名次,数控专业毕业生社会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我们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控仿真软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作用,为社会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加争,何佳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第11篇

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阐述了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实践环节深化改革,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体现了机电教学的特色。

Abstract: Due to mechatronics failure to meet growing demand from fast economy development, it is required to carry out related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practices. The article shows the feature of mechatronics teaching by introducing it’s necessity, method and ways,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reform by practice and highlighting professional feature , dilut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former classes and professional basic classes and conducting reform on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Key Words: Mechatronics,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features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机电专业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设计产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被分配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研究、设计、开发、决策等,而是操作设备、制定工艺、筹划工装卡具、调整试车、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在学校学的知识相当一部分用不上,而现场工作所必需的工作能力又不具备。一、 改革的必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长,社会对人才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旧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上受到很大的制约,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安排,都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呈现出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使毕业生在理论研究的领域里缺乏理论,在技术应用领域内缺乏应用。有的专业由于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诸多原因,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又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以至于课程结束后,了解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就充分显示了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二、 改革的思路1. 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 制订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2. 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增,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地把课教好。 3. 改革优化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师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 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四、 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12篇

关键词:金工实习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1

1引言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工科院校工程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金工实习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技术基础课,实践内容和工种丰富、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学生从中可以看到产品真实的加工过程。通过金工实习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得到各工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锻炼,为今后学生从事工业设计、制造、改进创新、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和经营管理打下实践基础 。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以下简称中长院)是一所民办独立学院,形成了以地学为特色、工科为主体、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中长院培养的是高级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金工实习,根据目前现状,金工实习存在以下缺点:

(1)教学对象太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要》),金工实习的教学对象分为机械类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中长院只针对机制专业开设金工实习,教学对象显得窄,教学资源过剩现象严重。

(2)教学内容传统且单一:《教要》规定金工实习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一)铸工(二)锻工(三)焊工(四)钳工(五)机工。中长院没有铸工、锻工,显然不符合教育部规定,应对教学设备和内容加以充实。

(3)教学方法传统:目前中长院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师傅带徒弟,师傅操作,学生模仿,过程较为传统、较为机械,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学管理较为模式、松散。

(5)考核方式较为简单。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教学范围扩大

教育部对金工实习的要求分为机械类和非机械类,而中长院只对机制专业开设了金工实习,对教学资源来说造成一定的浪费。有些专业比如电气、土木、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有很多相似课程。现在的设备集合了机、电、光、气等很多专业,对这些专业开设金工实习,有利于专业的结合,为以后工业设计打下基础。

2.2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焊等金工实习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但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设施应当具备。中长院应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铸造和锻造设备,这是符合高教部规定的最近本要求,否则应当视为教学条件硬件设备不过关。

工业在发展,一些新技术特种加工行业例如:数控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快速成型、电镀等在生产中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和普及,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化学加工,粘接等等一些修复技术也初见端倪。这都对传统加工工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如果教学内容仍延续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校也无法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金工实习可以更改为三个阶段: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先进设备观摩和实训、创新设计和制造。

第一阶段:先讲解零件的加工工艺,讲解机床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对设备进行初认识,当熟悉操作技能之后再让学生按传统加工方法掌握操作要点,打破师傅带徒弟,手把手传授的方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让学生观摩一些先进的设备加工技术,比如常见的加工中心、数控车、数控铣、线切割、快速成型等,让学生了解以后设备发展的趋势,接受先进的制造技术,比如:CAD、CAE、CAPP、FMS、CIMS等,培养综合意识,为创新设计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创新设计和制造。指导学生利用某些软件例如cad、caxa等自行设计产品,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方法,最后自己亲手操作,让学生了解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施。这样学生会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以后工作中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

2.3改进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校都在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但是相应的教学设施却没相应的增加到位。例如中长院机制专业每年都在6个自然班,且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由于设备台数少,每台车床最少安排10多个学生,共有4台车床,老师在中间讲解,学生围在一起听,大厅还有其他设备的运转声,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操作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以设备少为理由来逃避实习。因此建议在金工实习场地单设一个多媒体教室,供授课使用,随时讲解随时总结。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内外先进的制造加工设备、生产方法和加工工艺,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可以增加开放式训练内容,除完成金工实习任务以外,增设开放型训练内容,以开放式服务于学生,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选题,以满足那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 。

2.4 强化教学管理

由于设备少,人数多,教师少,部分学生存在懒散甚至逃课现象。针对以上情况,在增加设备增加师资的情况下,加强管理。具体措施,一是在金工实习成绩中加入态度分,并占一定的份额,对于中途退场的学生一经发现可以当下扣除态度分;二是适当安排学生们的工作量,给学生们一定的任务,例如规定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多个符合要求的零件,这样有了任务在身学生便不会再偷奸耍懒。

2.5 更新考核方式

金工实习对学生的考核不仅仅是操作,包括从金工实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因此应增加理论考试,并占一定份额,以取代实习报告所占份额。

3 总结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工科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工实习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机械制造基础的重要的实践课,做好金工实习工作有利于学生对以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 (1):5.

[2]宋成亮.金工实习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