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16 05:2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保险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第1篇

根据《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险专项调查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8]160号)文件要求,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2003年以来医疗保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2003年起开始施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截止2008年6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023人,其中在职职工11536人,退休职工4487人。2008年7月,我县启动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正在参保过程中,估计参保人数共计3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4万人,农村居民29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因为个人账户基金实际上不能用于统筹支付,所以只分析可以统筹支付的基金,在本报告中称为统筹基金)。

我县基金收入的基本稳定与基金支出的大幅度上升的矛盾十分尖锐。从2003年至2007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而基金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3%。

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的突出矛盾从2005年开始表现出来,2005年全年统筹基金收入446.29万元,支出423.93万元,当年余额仅为22.36万元,表示当年收支已经达到失衡的边缘。2006年,统筹基金收入597万元,支出667万元,当期余额-70万元。2007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77万元,支出465万元,当年结余112万元,结余数额很小。按此趋势发展,预测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到2008年,收支平衡压力将很大。从全国、全市、全县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看,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这种趋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甚微,除非进行政策的有效调整。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运行以来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我县特殊政策形成的特殊原因。以下是我县与其他区县相比较具有的特殊政策形成的风险,属于个性原因。

(1)参保规模和征缴基数的影响,使基金收入总量小。

①参保规模小,形成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固有风险。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只有1.6万人,比其他许多县都少。保险这个特殊的行业遵循其固有的“大数法则”,即规模越大,风险越小,所以,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风险本身较大。

②基金征缴基数使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风险进一步扩大。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单基数征缴,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基数为在职职工工资,退休职工工资不计入缴费基数;同时在职职工个人要缴纳一定费用,退休职工个人不缴费(除大额医疗基金人月均缴2元外)。与其他一些区县有所不同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单基数与双基数的问题,南川、梁平等县实行双基数缴费,就是退休职工个人虽不缴费,但所在单位要以退休职工的工资为基数缴费。如果按双基数征收,以我县目前6.5%的比例,每年应对退休职工征收基金约230万元。二是工资基数的不高。我县参保职工平均工资较低。

以上两个原因,致使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总量不足以支撑支出的增长。

(2)报销政策的影响,使基金支出增大。

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报销政策较为优惠。我县2007年平均报销率为医疗总费用的78.1%(包括医疗补助),在全市处于高位。据考察,其他区县在65%左右,主要原因是其他区县均未实行医疗补助政策。我县优惠的报销政策对参保职工是有利的。但是,部分政策在实践中被参保职工“过分合理化”运用,增加了基金平衡的难度。

①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影响。(按政策,只有公务员才实行医疗补助,但我县的作法是将医疗补助政策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参保单位按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筹集医疗补助资金,目前按2%左右,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由财政解决;补助办法是对报销比例较低的情况进行补助,提高总体报销水平)。我县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在提高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也减弱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政策(暂行办法)中对住院“门槛费”和转外就医的控制,使职工普遍小病住院,住院人次大幅度上升,转外就医成风。可以说,对起付线和转院自付部分的补助促进了小病住院和盲目转院的发生。

a、小病住院使住院人次率陡增。我县2003年住院人次率6.6%、2004年13.65%、2005年20.1%、2006年19.7%、2007年17.8%。2004年小病住院(此处指一次住院医疗费用总额在800元以下的;此种情况在医疗补助政策实行前由于个人支付比重高,一般情况不住院治疗)159人次,2005年小病住院478人次,比2004年增加319人次。2006年小病住院607人次,2007年687次。2007年小病住院占同期总住院人次的20%左右。据了解,其他区县的住院人次率在10%——1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医疗补助是重要因素之一。实行医疗补助政策后,住院费用报销的起付点实际上大幅度下降(我县暂行办法中设置的起付线为一级医院509元、二级医院727.4元、三级医院872.88元;实行补助后,实际支付的起付线仅有设置起付线的20%左右)。设置起付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控制小病住院,进行补助后的起付线基本上失去了控制小病住院的作用。几年来,住院一次的最低费用为141.29元,远远低于起付线,但由于有补助,职工仍去住院,这不仅浪费了医疗基金,同时这种经常性的小病住院,对职工个人身体状况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我县住院人次增长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销比例高,部分职工生病后首选住院。

b、转往统筹区外的高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人次增加、费用大增。由于交通方便,再加上医疗补助政策的实施,使转外就医的自付部分由10%降低为实际自付2%左右,根本起不到控制一般疾病转往大医院就医的问题。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分别为转外就医分别为74人次、159人次、267人次,转外就医医疗费用总额分别为56.2万元、147.1万元、383.4万元,两项指标均逐年大幅上升。2006年、2007年转外就医人次占总住院人次分别达到20.7%和22%。县外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发生额占总住院费用比重06年为55.8%,07年为57.5%。这在医疗补助政策出台以前多数参保职工是不会选择转外就医的,因为首先要自付10%的医疗费。从其他区县的情况看,为控制盲目转外,转院自付的实际负担比例均在10%左右,其中梁平县高达15%。

②特殊疾病报销政策的影响。2004、2005年、2006、2007年全县特殊疾病人数分别达到为540人、675人、755人、909人。2007年特殊疾病辩证门诊费用支出83.5万元,为当年统筹基金支出的170%。通过与其他区县政策的比较,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出在我县对特殊疾病门诊费用没有实行最高限额报账。我县特殊疾病一人最高己报至1.3万元。同时,我县医疗补助政策对特殊疾病取消了“门槛”费,这样,特殊疾病的报销平均比例很高,这是其他区县无法望我之项背的。特殊疾病门诊就医管理比住院就医管理更难,所以费用控制更加困难,一人持卡、全家吃药的情况难免发生。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的增长成了我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最凸出的增长点。

③个人账户政策的影响。按现行政策,我县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占用了基金总额近一半。2003年1月至2007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收入3866.99万元,累计划入个入账户1867.76万元,占总额的48.3%,主要原因是退休职工不缴费,但要按较高的比例为其划入个人账户。南川、梁平等区县由于实行了双基数,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来源并不占用或者不完全占用在职职工的基金收入,个人账户(退休和在职工)占统筹基金的比例比我县低。

④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政策的影响。我县统筹基金的支付最高限额为2.8万元,在全市比较居高。南川等县的平均最高限额为2.5万元,其中万州为2.2万元。由于我县的最高限额偏高,在统筹基金中支付额度相对就较大。

(3)医疗管理需要加强。为了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县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修改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今年以来更是加大力度,先后查处了多起违规事件,并严处了违规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遏了违规行为。但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小病大养、弄虚作假等行为仍然是基金流失的重要原因。仍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管理。

2、共性原因。以下情况是全市乃至全国都存在的,属于共性原因。

(1)药品及诊疗项目的更新、滥用好药等因素导致医药费的增长。这是每个县都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县基本医疗保险从纵向比较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医疗保险施行以为,xx市多次调整了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扩大了可报销药品范围和新增了先进的可报销医疗项目,使医疗费用呈自然增长。同时,也有个别医疗机构蓄意推荐、部分参保职工盲目选择费用昂贵的进口材料、先进诊疗技术。医务人员随意使用好药贵药也是费用增长的原因,例如,以前医生治病总是用价格比较低廉的药物,如抗生素一般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价格较低廉的药物,而现在,或是受效益的驱动或是为求速效,医生治病普遍采用头孢他定、左氧氟沙星等瓶价格昂贵的药物。

(2)还有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原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政策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的目的出发的,因此对退休职工、大龄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缴费问题作了特殊的优惠的规定,对这部分人群参加医疗保险的风险,从政策出台的时候起就已经暗示由政府来承担。换句话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从一出台就隐含着特殊人群不缴纳或者少缴纳费用给基金运行带来的风险,这个风险由于是政府没有从该部分人群就业之日起就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所以其确定的但目前尚属潜在的风险应该由政府承担。这个风险表现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就是基金的支出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我县大龄下岗出“中心”的参保职工120人,“干”参保职工42人,其医疗费用由财政兜底。

综上,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大政策体系的原因,也有本县政策上的原因,还有管理上的原因。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县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报销水平是建立在高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水平和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之上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深得民心,但基金运行压力很大。

(三)解体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一是目前医疗保险除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外,均以用人单位为参保单位,企业解体后,职工的医疗保险接续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二是医疗保险运行前的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按以前的政策,我县于1993年开始运行车有企业大病统筹。按相关文件,国有企业改制时,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进行了余命医疗费用清算,但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没有解决好医疗保险的接续问题。

(四)医疗保险信息建设的全市化没有解决。由于各地医疗保险政策不同,大多数以区县为单位统筹的医疗保险进行了与县内医疗机构进行了联网,但与市级医疗机构没有联网,不利于医疗费用的监管,也增大了县外医疗费用报销的工作量。

(五)医疗保险统筹区域过小,基金运行风险较大。

三、建议

(一)医疗保险报销水平提高需要小步进行。

(二)建议通过调整政策,减少个人账户的比例。

(三)对解体企业和以前破产企业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作出明确处理办法。

第2篇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第3篇

一、基金收支情况

1、1-11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2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18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149万元,个人帐户支出1035万元,已出现收不抵支。

2、1—11月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9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0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0.9万元。

3、1—11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820万元,支出900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1、按上级要求,及时编制上报了2013年度各项基金预算报表、月报及季报,并于每季根据数据编写基金运行情况分析,力求更好的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

2、加大各项医疗保险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一是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征收,今年在各单位报送职工参保资料时,我科与职工保险科配合先把工资基数核准再录入档案,6月份在财政与银行的配合下,扣缴财政供养人员个人缴纳全年医疗保险费447.42万元,通过核对,误差比以前年度减少,防止了基金的流失。二是工伤生育保险费用的征收,每月将各单位缴纳的工伤生育保险费明细及时提供给职工保险科,使他们能通知没有缴纳费用的单位按时足额缴纳。三是配合向上争资争项目的工作,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困难企业省级配套资金已到156.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金中央配套1267万元,省级配套1094.5万元已全部入账。

3、控制支出,保证基金流向的合理与规范。对每月的基金支出先与业务科室进行核对,做到数字无误,合理规范,再向财政申请各项医疗保险基金,及时划拨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及患者账上,以确保参保对象享受正常的医疗待遇。

4、配合审计组,做好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今年2月份,国家审计署派出审计组对我市社会保障资金进行审计,我局的各项基金也接受了此次审计,在历时两个月的审计过程中,我科与业务科室相互协调,密切合作,提供与审计有关的会计资料、电子数据、证明材料等,对审计组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通过这次审计,更加规范了基金的征缴、使用及管理。

5、通过协调,解决了历年来职工医疗保险理赔款难以及时到位的大难题。今年,在职工保险科的配合下,划拨了2010及2011年所拖欠的团险理赔款481.97万元,保障了参保对象的医疗待遇。

6、配合居民管理科做好城镇居民的参续保工作。2013年,我科向财政领用了400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票据,并及时发放、核销,确保居民参保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三、工作的不足

1、与财政的沟通协调不够,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本级配套资金只到位800万元,统筹基金收不抵支,使基金运行出现风险,已占用了个人账户资金。

2、平时对医疗保险政策及基金的收、支、余情况调查研究不够,不能形成信息及调查报告,不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起到参谋作用。

四、2013年工作计划

1、做好2013年财政供养人员配套资金预算表,多争取资金,将基金运行风险降到最低。

2、与职工保险科配合,办理2013年续保工作时先核定工资基数再进行银行扣缴,力求做到零误差。

3、及时编制及报送各项基金年报和2013年预算报表。

4、及时向财政领核居民医疗保险专用票据,发放到各乡镇及象湖镇各居委会,确保2013年居民参保续保工作顺利进行。

5、与业务科室配合,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药店的监督检查工作,杜绝基金的流失。

第4篇

新制度引发大商机

平安保险某分公司契约部负责人认为,医改将使每个人都成为商业医疗保险的潜在客户。因为,实行新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后,基本医疗费将由个人和单位共担。根据新规定,门诊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社保医疗住院费用的起付线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封顶线原则上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这样,对于封顶线以上和起付线以下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都想通过购买医疗保险以减轻负担。

近年医药费的持续上涨更强化了人们的保险意识。资料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医疗费用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1年中平均每人患病治疗5次以上,有7%以上的人需要住院。人们担心,如果不幸罹患重大疾病,治疗费用远远超过支付限额,那就只有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来化解风险。此外,对部分经济收入稳定的群体来说,社会医疗保障仅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高层次、特殊的医疗需求还需要商业医疗保险来解决。有关专家分析,高费用疾病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将是城市居民最需要的医疗险险种。

再从保障范围看,社会上还存在大量基本医疗保障没有覆盖的人群,像私营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农民,这些群体尤其渴望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最近,一项针对我国城市居民对各类商业保险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8.3%的城市居民把健康险作为首选险种,其比例已经超过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业界人士笑言,医疗制度改革使保险公司赶上了好时机。

保险公司各显神通

商机诱人,各商业保险公司跃跃欲试。今年以来,不少保险公司密切注视医改的动向,千方百计打听即将出台的广州市医改方案的详情,对照原有医疗险种的一些缺点,加快开发出适合基本医疗制度改革需求的新险种。

4月,平安保险公司推出其与德国健康保险股份公司合作开发出的健康保险新品种,以“保证续保”为卖点,一下子吸引了市民的关注。因为,在以往的大多数医疗险种中,被保险人一旦生病往院,保险公司在理赔后一般不再为其续保。而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个人住院费用保险”和“个人住院安心保险”新险种,客户只要连续投保满3年,该公司将保证续保,不会因客户健康因素而拒保、加费或增加其他附加条件。据了解,目前这两款险种在一些已实行医改的地区很畅销,每月销出数百份,不少家庭一家数口同时投保。

7月底,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推出“健乐增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分红险,这一新险种的最大特色在于不仅提供11种重大疾病保障,还让保户参与公司红利分配,且红利分配采用增加保额的方式,即将客户可获得的红利直接转化为保额。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使客户的保额随着投保时间的推移实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累积,在目前医疗费用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可使客户的健康保障不会因此而削弱。这一险种甫推出,立即成为市场的亮点。

结合医改方案,推出补充高额医疗费用的团体医疗保险更成为保险公司的攻略重点。泰康人寿精心设计出为医改度身订造的“高额无忧”系列团体医疗险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专门承保社会医疗保障“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风险。对于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团体,其设计的起付线刚好是基本医疗制度划定的封顶线;对未纳入医改的团体,则设计可灵活约定的起付线,由投保户根据实际情况与保险公司进行商定。此外,针对新医保制度个人门诊要由个人负担的新规定,这一险种还特别设计了门诊医疗保险金。有关专家预测,这一系列险种将有强大的市场冲击力。

既是“蛋糕”又是“玫瑰”

面对各保险公司新增保单和保额都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业界人士指出,医疗保险既是块诱人的“蛋糕”,又是一枝带刺的“玫瑰”。

在经营医疗险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的中保人寿公司指出,医疗保险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险种,经营医疗保险存在不少风险:其一是保险机构缺乏医学专业人才,在处理承保核赔处于不利地位;其二,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机构,一些医师得知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承担时,往往会放开手脚开药,有时甚至出现病人和医院联合起来对付保险公司的事;加之城市居民长期形成的“看病靠政府,报销找单位”的观念,要求医生多开药,甚至一人买保险,全家吃药,导致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传统劳保医疗制度遇到的难题,同样成为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之一。

除了商业风险,医疗保险还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平安保险某客服部反映,曾有客户在投保时故意隐瞒病史,而一些突发性疾病如心脏病等,客户投保时不知道,一旦发病,保险公司因证据不足无法拒赔。泰康人寿公司也表示,该公司多年来基本上都是以盈补亏实现总体的微利经营的。

保险公司希望双赢

为了控制风险,不少商业保险公司都在险种设计、投保和赔付等方面费尽心思。有的实行“严进宽出”,严格把住客户投保关;有的实行定点医院制度,与管理规范、收费合理的医院长期合作,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支出。

第5篇

1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通识教育(Genergl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和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医疗保险开办较早的郧阳医学院为例,其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为348学时,大学英语为270学时,数学类为144学时,计算机为108学时,按照其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总学时2805来算,其中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占比为12.41%,同样,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也为348学时,占所有必修课程3055学时的ii.39%,如此高比例的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像一些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口才学、营销学等都无法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改变观念,大力支持和配合课程改革才行。

1.2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少,学生医学技能不过关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现状,初步具备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受四年制学制的制约,学校要合理配置这么多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还要设置专业课程绝非易事;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年内的时间里既学好医学,又学好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大多数院校只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不开设临床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不过关。据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所学医学课程太少,不能达到用人要求。

l.3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医疗保险只是一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究竟放在哪个专业下,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它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如东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也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录下(如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NIgH医学院等),还有的学校把它放在预防医学专业目录下(如广东药学院等),除此之外,还有放在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等专业目录下的,由于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导致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所归属的专业来进行,其差异性相对通识教育课程来说更为明显。

1.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

据王霆、杨玉梅等人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高校教师三类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长期原。学生就业能力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高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习,这是我国高校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所在。据麦可思近几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都显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除了安徽医科大学安排了为期半年和昆明医学院安排了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之外,其他学校基本上只是安排去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局实习,就算是去医院实习时间也非常短,如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安排了为期1个月的医院实习时间,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2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其次是“社会关系”,占32.02%;再次是“所学专业”,占12.O3%【4j。由此可见,承载着“个人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应用广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除了开设目前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外,笔者建议再开设一些如医学伦理学、演讲与口才、营销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2.2合理配置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医学课程比例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考虑到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自学的高难度性,应加强医学课程教育,提高医学课程比例,适当精简其他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上,建议开设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科)等课程,同时增加药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经济学(金融保险)和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以开设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另外,再适当补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及民法学等课程。

2.3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医疗保险这个专业方向,突出医疗保险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此,笔者建议开设人身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与实务、保险核保理赔医学、疾病分类学、病案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方向性的选修课程,将那些能在专业上继续加深的课程或前沿课程纳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会计学、保险统计学、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保险核保与理赔、劳动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考虑到医疗保险专业一般是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些院校金融保险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能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与财经院校相邻较近的医学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大胆尝试跨校选修【5】,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

2.4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

医疗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4.1加大实践课程和见习课程的比重

首先,在医学和临床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课的比重,在这一点上,医学院校具有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实验室条件成熟,并且有长期合作的临床见习单位。其次,在保险学、人身保险、法学等理论课上,要增加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定期请保险公司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解保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建立一批实习和见习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所用。

第6篇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29-02

社区卫生服务首先源自于欧美国家,其为欧美国家的卫生服务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国民接受医疗保健的公平性和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等【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近年来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因患病率比较高,行动不便等因素影响,其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比较高,这就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笔者所在社区700位老年人为样本,调查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卫生部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在本社区随机抽取的本地户口或者居住满一年的外地户口老人共700位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在咨询有关专家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作了调查问卷【2】。调查内容包括(1)老年人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经济收入以及医疗保险等(2)社区卫生服务相关内容,如就诊环境、医生技能、服务态度、就诊费用、就诊方便性、服务项目、医疗设备、候诊时间、就诊尊重等(3)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评价,对各项目的评价均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在调查过程中,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性,调查人员中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陪同,在调查之前,调查人员均进行了统一培训,保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本社区被调查老年人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1份,有效回收率为98.7%;男性326人,占47.2%,女性365人,占52.8%;平均年龄67.78±3.34岁;其中有配偶的476人,占68.9%,无配偶的215人,占31.1%;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76.3%;90%以上老年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2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

由表可见:就诊费用的满意度最高,为86.8%,这主要得益于我社区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联合实施。就诊尊重的满意度次之,达到了77.1%,就诊方便性满意度也较高,为74.7%,满意度较低的有医疗设备和就诊费用,分别为43.8%和29.1%。

3 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就诊尊重、服务态度和方便性的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本社区老年人认可。但同时,本社区老年人对医生技能、服务项目、医疗设备、就诊费用的满意度则较低,这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存在有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卫生服务站提供的服务有限,配置的医疗设备满足不了需求以及就诊费用偏高等种种问题。

为了使本社区卫生服务能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基于本文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医疗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就医环境【3】;(2)大力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这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医护人员培训班或者进行医疗水平竞赛的方式来实现,同时,相关卫生部门应给予补贴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引进更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4】;(3)拓展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可考虑增设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诊疗或机能康复等服务项目,不断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功能;(4)根据就诊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对老年人采取适当的医疗救助或就医优惠政策,提高本社区老年人对就诊费用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牛田华,孟庆跃,李向云.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05:505-506+513

[2] 姚萱,马翠,张伟.乌鲁木齐市两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01:104-107

第7篇

关键词:农民工;健康保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服务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到2030年基本实现健康公平的目标[1]。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保障。健康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基本卫生服务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其中基本卫生服务是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公益,包括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老人的保健、慢性病管理等服务项目。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由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由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对于困难群体的医疗费用救助。对于城乡劳动者来说,健康保障制度还应包括职业健康保障,对劳动者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的职业病以及职业伤害提供的健康保障,在我国,职业病保障主要由工伤保险制度提供。从提供的保障形式来看,健康保障包括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农民工”指户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业劳动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2]。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统计局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4.6%,近5年来占比逐年提高[3]。当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健康保障制度框架体系,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当地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由于农民工长期在城乡之间流动,对其健康管理常常成为被忽视的一块凹地。在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其他急慢性中毒约占20%。据统计,全国死于工伤的人员中,大部分是农民工,特别是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3个农民工集中的行业[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数据显示,流动人口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最近一年患病或身体不适占比为48.68%。可能原因是在外从事劳动人群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身体状况较好。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导致的一些慢性病发病率随着农民工在外务工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大[5]。对于没有市民化意愿的农民工,在其外出务工多年后回到农村,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接续是农民工健康保障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并完善农民工的健康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农民工健康保障的现状

1.1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目前,我国农民工可以选择参加所在城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农民工参保方面,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王烊烊等根据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受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以及收入、受教育程度、所在单位的合同签约率等因素的影响,只有12.05%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大部分农民工仍保留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20年9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于短期务工人员的参保衔接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农民工可以在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之间灵活接续。但由于新农合有国家补贴,个人缴费最低,仍是未来农民工参保的主要选择。在就医选择方面,由于不同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支付范围和报销比例的差异,农民工大多选择在参保地就医。根据国家医保局2018年8月的《关于切实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创业人员异地就医备案工作的通知》,外出农民工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对于参加户籍地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可以持社保卡到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异地就医问题在制度上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流动灵活接续还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实施情况看,尽管跨省异地就医结算通过国家平台已经在全国各省实施,但是在就医机构选择和费用结算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异地结算以住院费用为主,且没有实现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覆盖,门诊结算目前仅京津冀、长三角和西南五省跨省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大部分地区仍没有实现跨省异地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1.2农民工医疗救助。从医疗救助制度现状看,我国当前的医疗救助对象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以及低收入重度残疾人。接受医疗救助人员需经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取和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等方式综合调查后,并经民主评议和公示后由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医疗救助的形式一般包括资助困难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住院医疗救助、大病慢病的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优惠减免等。医疗救助对于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具有重要作用[7]。尽管医疗救助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农民工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在城镇没有户籍,一般不属于当地的生活困难人员。因此,农民工患大病遇到困难时难以申请政府的医疗救助。另一方面,即使农民工患病回到农村,申请社会救助的手续繁琐,救助力度不大,返乡农民社会医疗救助的参与意识并不强,主动申请医疗救助的意愿不足[8]。患大病遇到经济困难多以求助亲朋为主。1.3农民工的工伤保障。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农民工也是工伤保险的参保人,工伤保险费用由单位缴纳。但是,在一些用工单位,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大,没有给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的现象经常发生。在遇到工伤事故时,农民工的待遇常常得不到保障。据统计,2018年末,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8085万人,增加278万人[9]。与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相比,参保人数占比并不高。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但是申请工伤待遇需要复杂的程序,包括工伤认定、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待遇索赔等,其中还有时间限制。对于农民工来说,遭遇工伤事故后,大多是与单位协商确定赔偿,然后回到农村休养,很难与城镇职工一样公平享受工伤待遇。在一些有毒有害工作环境下工作的农民工,由于职业病导致的身体伤害,由于缺少医疗费用的补偿,常常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治。1.4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工作,以赚取收入为主要目的,其从事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较差,无暇顾及健康问题,导致农民工缺少保健知识,健康素养不高,对疾病认识不足。据调查,农民工在健康知识的获取方面呈梯次分布,依次是生殖避孕/优生优育、营养健康、控制吸烟、性病防治、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精神障碍防治知识获取率最低[1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获取健康知识的梯次与国家对于健康知识的宣传有直接关系。但整体看,农民工的健康素养知识的认知方面要低于城镇居民[11]。国家在对农民工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与服务方面还不够完善。在健康教育手段方面。农民工获得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单位的职业健康教育。大多数单位注重对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不重视职业病防治、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培训,导致农民工健康知识不足[12]。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手段是收集短信或微信,部分农民工借助于网上咨询手段获取健康知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素养高于中老年农民工,城市中中老年农民工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同龄人。据调查,农村流动务工人员31~40岁健康状况呈急转直下趋势,46~55岁相比36~45岁阶段患高血压比例增长近2倍,中老年农民工健康风险最大。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缺少疾病预防和保健的知识,是导致其健康水平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13]。在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方面,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时间在不同城市之间流动,其健康档案的信息记录难以及时更新,健康管理难以进行。在疾病预防和就医方面,由于农民工体检由其就职的单位组织,就医的医疗机构随工作地而变化,导致农民工的健康数据采集以及完整记录都存在很大难度,农民工的健康管理成为漏洞较多的部分。

2完善农民工健康保障体系的对策

2.1完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相关法规政策。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性大,医疗保险政策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切换,带来了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高成本,建议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政策设计,通过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规范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行为。首先,通过政策规范用工单位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以劳动合同规范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行为,使农民工参保的选择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连续性。其次,加强国家和省、市县医疗保险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统筹层次,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范围和支付办法,使农民工无论参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都可以就近选择缴费部门以及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医疗保险费用的异地结算;另外,通过医疗保险系统对农民工的健康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为农民工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便于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健康信息的接续。2.2利用大数据将困难农民工纳入医疗救助体系。当前大数据已经逐渐在政务管理平台中运用。根据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建设全国统一医保信息系统,提高全国医保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参保信息纳入统一的医保信息管理平台并与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衔接。农民工在异地患大病住院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了解其家庭收入情况,核实其经济条件,通过网络对其社会救助需求进行审核,简化农民工申请社会救助的程序,使有需要的农民工能够通过社会救助及时得到救治。2.3建立农民工健康教育的常态化体系。根据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建立多层次的健康教育体系是提高农民工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首先,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农民工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学历教育时接受的健康知识有限。政府应通过农民工容易接受的形式向农民工推送健康素养知识,如通过电视、公益宣传、手机短信、微信推送等形式向农民工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技能、健康知识和理念等知识,将其作为生活的常识融入公益活动中。其次,农民工就职的单位要将健康教育融入单位的政策中。一方面,建立职工健康教育常态化的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将农民工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提高职工的健康保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员工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设计科学的生产流程,完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设施,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同时,企业在生产之余要定期举办一些文体活动,重视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2.4对企业工伤保险参保情况进行监督。加强对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监督,尤其对于工伤和职业病发病较高的行业。在企业招工前,可以采用企业先预付工伤保险基金的形式,强制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定期对企业的参保情况进行检查。简化农民工工伤的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程序,使农民工能够尽快得到工伤保险待遇,使工伤事故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2.5加强对农民工的健康服务的资金投入。健康教育和健康保障的实施需要资金提供保障。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投资。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民工进行健康投资。首先,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基本健康服务的形式进行投资。在农民工集中地区,采用政府与企业结合的形式,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次,加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生活困难的农民工提供参保和大病救治的医疗救助。再次,由于农民工集中的很多企业工作环境要比其他单位差一些,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农民工的劳动保护,降低由于工作条件原因导致的职业病发病率。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对农民工健康福利的投入。一些企业不重视对农民工的健康投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农民工健康服务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而且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可以利用职工福利基金和提取的税后公益金进行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0)[A/OL].(2019-07-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EB/OL].(2017-01-20).

[3]新华网.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EB/OL].(2020-04-30).

[4]左崇年.关注农民工职业健康安全刻不容缓[J].就业与保障,2018,30(22):30.[5]成前.流动人口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N].中国人口报,2020-06-22(003).

[6]王烊烊,陈虹,秦立建.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7):31-35.

[7]国家医疗保障局.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6-24).

[8]杨丽萍,陈飞.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3):61-63.

[9]史宁,周建军,李盛仙.农民工工伤索赔难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9,10(6):41-43.

[10]张齐超.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民工健康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9,31(17):38-39.

[11]冯坤,程雪莲,何中臣,等.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健康知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4):318-322.

[12]王保停.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9):848-851.

第8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外国就业者;双边协定;社会保障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57-01

一、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必然扩大劳动者跨国就业, 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税费征缴与权益保障问题,也必然出现国际化的趋势。20世纪初期,国际上开始采取国与国之间签署社会保障双边互免协议的做法作为解决方法,目前已有 3000 多个社会保障协议。而查询我国对于外国就业者在中国境内社会保障问题出台的法律条例发现,关于在我国就业的外国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如何解决的研究与讨论,由来已久。

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和经济大国,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之下,倾听外国就业者对于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声音,完善外国就业者在我国的社会保险问题,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外交和谐至关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个别访谈法。笔者的调查始于2011年7月,当时最新的关于外国就业者在中国的社会保险法例刚出台,但国内的研究依旧尚少,仅有少数的报道。考虑到这一点,笔者采用了个案访谈法对10位在华就业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在进行资料整理和点偏好的统计分析后撰写了此调查报告。

三、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政策透明度低、重要议题过于模糊。通过访谈和大量外文网站的报道发现,大多数在中国的外国就业者表示不知道此项政策,同时也认为该政策的颁布不够公开。《暂行办法》对基本议题如外国就业者如何才有资格以及可获得的保险效益未作说明,另外其他外国就业者关心的如社保费用结算方法和跨区域结转上也都过于模糊。在访谈中受访者都对这两个表示了疑虑:前者的问题是考虑到中国大陆的政府办事效率将来结算具体过程会有多麻烦不可想象,后者的问题是中国政府规定了65岁后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就业。

2.不合算的保险,保险待遇本身缺乏吸引力且使雇佣外国人的成本增加。外国就业者使用中国提供的社会保险是非常不方便的,比如医疗保险方面,外国人常去的医院和诊所往往是被医疗保险报销排除在外的,而语言的障碍更是让外国人极少进中国的公立的医疗机构。

《暂行办法》的实施也使得雇主必须提高外国雇员工资中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费用的百分比,这势必会提高雇主雇佣外国人的费用。

3.强制性双重支付与豁免。在访谈中所有的访谈者都表示已经拥有在本国的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而《暂行办法》规定除非外国就业者本国与中国已经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的社会保险协议,否则将必须参加中国的社会保险,但目前只有德国和韩国与中国签订了双边协议。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1.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国际有关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劳工公约为参考,在如何缴纳、发放、管理等重要事宜上积极听取外国就业者的意见,填补使外国就业者对社会保险望而却步的法律空白,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另外,政府应进一步阐明条例,并使用更广阔有效的传媒手段让更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就业者知道并了解此条例,使外国就业者对于社会保险消除疑虑,提高我国政府和政策的公信度。

第9篇

卫生部公布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8月10日公布了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6年7月(2006年7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81693例,死亡788人。7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上海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8月15日正式揭牌。这是上海地区唯一经过卫生部批准设置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由上海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等共同创建。上海也由此成为我国继北京、天津之后拥有具备执业许可资质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城市。

首个抗菌产品标准出台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权威机构编制的国内首个《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从8月1日起将全面推广实施。以后,内衣、袜子包装上“抗菌”的字样不是说加就能乱加的了。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公布 医生不准卖健康险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月1日以后,保险公司在销售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时如果诱导被保险人重复购买保障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保险产品将被视做违规。保险公司也不得委托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

违规炒作“大连珍奥”被商务部责令整改

大连珍奥集团由于近期在多家媒体上高调炒作夸大直销业务范围,误导社会公众,被商务部责令整改,其间停止其直销的相关核查、备案程序。

港澳台

香港26至35岁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大

香港九龙社团联会妇女事务委员会一项“女性与压力”调查报告指出,香港年轻的在职妇女在同时兼顾工作及家庭时遇到的压力,较单职妇女为高。妇女的压力20.9%来自工作,19.1%来自经济,14.6%来自健康。其次是子女与学业。

台湾乙肝丙肝人口三百万

台湾乙型及丙型肝炎人口为三百万,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每年有一万多人因肝病过世。因此,肝病是威胁台湾民众健康的大敌。

网上热销的“奥美斯”被查出添加禁药

香港卫生署呼吁不要购买及服用内地生产的“奥美斯超浓缩清脂胶囊”,该减肥药被查出含有西布曲明及马吲哚。如果服用可能会有血压上升、神经紧张及腹部绞痛等副作用。

全台近10%成人感觉不快乐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个人生活感受”等调查,发现近10%的大人不快乐,10%(推估约190万人)的人对未来不乐观,5%的人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台中16岁少女整天听MP3听力退化成60岁

台中地区有一名16岁少女,因为长时间带着耳机听MP3,结果医师发现她的听力受损,不但出现耳鸣,听力还退化到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

调查:每五名香港儿童就有一名“肥仔肥女”

香港卫生署资料显示,每五名香港儿童中便有一名“肥仔”或“肥女”。肥胖儿童占全港小学生的比例,由1997至1998年度的16.4%,增加至2004至2005年度的18.7%。

国际

美专家发现“鸡尾酒疗法”再添药物疗效不增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由4种药物组成的药方,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疗效与标准由3种抗病毒药物组成的“鸡尾酒疗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科学家称,在标准“鸡尾酒疗法”基础上添加1种药物只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提高治疗成本。

日本公务员5%感觉过度疲劳

日本霞之关国家公务员工会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东京霞之关中央省厅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中,5%的人表示“感觉有过劳死的危险”。公务员每月平均加班时间为39小时。

哮喘病研究取得突破 科学家找到发病关键机理

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科研小组发现,一种抗病毒蛋白质的缺乏导致了大多数严重哮喘病发作。这一发现开启了治疗哮喘病重大突破的希望。

盖茨捐款全球基金抗击结核、艾滋和疟疾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全球基金捐赠5亿美元,这笔捐款将于未来5年内分期支付。

第10篇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和农村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3年4月—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人。调查选取了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贵州、陕西和青岛、厦门、成都等13个省市作为调查地点,共获得有效样本13948个,样本有效率为93.0%.本次调查报告分十部分。以下是十部分的概要,点击概要可以查看全文。

一、关于农村消费状况

1、投资教育成为消费新亮点

对“从现在起3年之内,除了用于吃、穿以及必要的农业投入以外,您打算将家庭纯收入主要用于以下所列哪一项”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子女上学的比例最高,为44.3%.这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农村消费者的认同,农村消费者已开始涉足较高层次的消费领域。而选择将纯收入用于旅游的农村家庭比例最低,仅有0.9%,这表明农村家庭还没有进入谋图享受的生活阶段,大部分农户还在为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奋斗。

2、购买保险成为消费新热点

对“是否加入了各种保险”问题的回答显示:有58.7%的被访者回答他本人或其家人参加了保险。其中人身意外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被访者家庭消费的主要保险品种。

3、医患关系开始转暖

对“医疗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的评价问题,超过3/4的被访者对医疗效果及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示满意。其中,对医疗效果,78.3%的被访者感到满意;对医护人员的态度,77.4%的被访者对医生和护士的态度表示满意。

4、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对“上学是否方便”、“对教育质量是否满意”问题的回答显示:88%的被访者反映上学方便,77%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5、最重视质量问题

“价格”、“质量”、“功能实用”、“使用方便”等是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消费品时经常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在购买这些消费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质量”,尤其是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和食品时更加重视质量问题。

二、关于农村消费环境

1、消费环境呈现“四高四低”态势

(1)半数以上的被访者对用水、供电、邮政和农村市场管理等四个项目做出了积极评价

(2)对家电维修的方便程度、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电视信号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方便程度等四个项目给予积极评价的被访者不足半数

2、电视是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

对“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一个渠道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被访者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渠道,有87.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这表明,农民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还比较单一,农村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农村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建设亟待引起足够重视。

3、质量问题是挥之不去的痛

对在“产品质量问题”、“服务问题”、“价格问题”、“缺斤少两问题”等七个问题中,哪个问题当前最严重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2.1%的被访者回答“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回答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23.0%和7.6%. 

    4、最不放心种子、农药和食品

在“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等十七个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显示:“种子”、“农药”、“食品”被认为是存在问题最多的行业领域。其中,有22.9%的被访者认为种子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6.1%的被访者认为农药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5.6%的被访者认为食品存在的问题最多。

第11篇

我们中的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毫不吝啬这种祝福。

祝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祝愿我们的老人健康长寿。

祝愿所有我们爱着的和爱着我们的人健康快乐。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一切幸福和成功之源。

然而对于健康,我们实在说得太多,做得太少。

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有70%左右,正在生病的人约为15%,而真正健康的人也仅约为15%。数字触目惊心。

谁来对我们的健康负责?仅仅被动依赖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自己。除了积极锻炼、健康饮食、合理作息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外,还有必要借助于商业保险,助我们的健康发生问题时共渡难关。

健康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随着很多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健康险的作用日益突出。一项针对城市居民对各类商业保险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28.3%的城市居民把健康险作为首选品种,其比例已经超过了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人寿保险。

2006年9月,保监会公布《健康险管理办法》,为促进健康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了解健康险,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在保险中介人员的帮助下制订适合的健康险规划,是打造家庭保险规划最重要的一部分。

健康险种类

健康险按照保障范围划分,可分为不同类型。

疾病保险以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

医疗保险以保险合同约定的医疗行为的发生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接受诊疗期间的医疗费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医疗保险按照保险金的给付性质分为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和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

护理保险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

若按保险期限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长期健康险保险期间超过1年或者保险期间虽不超过1年但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险(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间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

短期健康险保险期间在1年及1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健康险。

若按照购买主体划分,又分个人投保健康险和团体健康险。

常见健康险

目前最常见的健康险包括重疾险、住院医疗险和意外险。各保险公司销售的健康险虽然产品名字五花八门,但基本都属于以上几类。近年来,很多保险公司还开发了体检费用医疗险、境外旅行紧急救援医疗险、意外牙科和保健医疗险、高级管理人员全球健康医疗险等新式健康险,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要。

重疾险:首要考虑

重疾险归属于健康险中的疾病保险,是指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给付保险金的健康险产品。

重疾险所保障的重大疾病通常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巨大,此类疾病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

重疾险给付的保险金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为被保险人支付因疾病、疾病状态或手术治疗所花费的高额医疗费用。二是为被保险人患病后提供经济保障,尽可能避免被保险人的家庭陷入困境。

一般投保人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担心重病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见链接)的定义太苛刻,理赔很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中国保监会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中专门规定:“保险公司拟定医疗保险产品条款,应当尊重被保险人接受合理医疗服务的权利,不得在条款中设置不合理的或者违背一般医学标准的要求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应当符合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并考虑到医疗技术条件发展的趋势。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由此可见,重疾险中关于大病的定义不是僵化的,在实际理赔时是可以随着医学的发展动态调整的。

重疾险产品是健康保险中疾病保险产品的一种。该保险产品只有在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才能给付保险金。因此,重疾险不能满足被保险人所有的健康保险需求,配合其他类型的健康保险产品或健康保障计划,被保险人才能得到比较全面和完善的健康保障。

住院医疗险:避免浪费

常见的住院医疗险包括费用补偿型和定额给付型两类。费用补偿型是指根据被保险人住院期间和住院前后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按照约定的标准确定保险金数额的医疗险,总的赔付金额不得超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总额。定额给付型是指被保险人住院后,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数额给付保险金的医疗险。赔付的金额往往与被保险人住院天数和购买保险的档次或份数相关。

有社保医疗险的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购买定额给付型(须满足各保险公司投保规则),因为该类保险与社保的报销没有冲突,理赔时保险公司不要求提供相关费用的收据。但在购买费用补偿型住院医疗险时一定要统筹考虑已有的医疗保障,包括社保、公费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单位团体商业医疗险、单位其他福利、个人原来已购买的商业医疗险等,因为保险公司赔付金额不得超过被保险人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总额,被保险人已从其他途径取得补偿的部分将被扣除。

由此可见,针对费用补偿型医疗险,各类保障之间有相互涵盖部分,如果买多了,很可能造成保费的浪费。

意外医疗险:必备小险种

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意外险)是指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而发生医疗费时,按照约定金额和比例给付保险金的保险。意外险保费低,保额一般也不是很高,是很不起眼的险种,却是实际理赔中最常遇到的,属于健康险中的短期医疗保险。

意外险和住院医疗险的不同之处有两个。一是只管意外不管疾病,二是除了住院,门诊也管。各保险公司在推销意外险时,有的和意外险捆绑销售,有的单独售卖,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它都应是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必备保险。一是意

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二是社保明确规定,交通事故等责任事故不在社保的理赔范围中,这时意外险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三是社保门诊报销不仅有起付线,还有报销比例,如北京地区每年1800元以上的部分才能报销50%,而意外险的起付线很低(如100元)或没有,报销比例很高(80%~100%);最后一点,意外险保费较为低廉,大家都买得起。

合理选择,灵活搭配

有社保的人群,基本的健康险规划应包括20万~50万元的重疾险(多份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险)、2万元左右的意外险,没有社保的人群,基本的健康险规划应包括30万~60万元的重疾险、费用补偿型住院医疗险(多份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险)、5万元左右的意外险。

保险规划是有时效性的,也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个家庭的保险规划应随着家庭情况的变化,如买房、结婚、生子,或者职业、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对原来规划作相应的调整补充,如减额缴清、增加保额等。健康险规划同样如此。在进行健康险规划时,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注意事项,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考虑。

重疾险:尽量足额、长期

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社保基本医疗保险与大额医疗互助、单位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个人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社会救济。按照充足保障金额减去已有保障的办法,算出自己的重疾保额上限。充足保障金额应设在50万~80万元。大多数有社保的人群重疾险额度应该在20万~50万元。家庭经济支柱、没有社保的人、身体较差的人应适当增加保额。

重疾险的保险期有长有短,长的终身有效,短的只保1年,另外常见的还有20年、30年、至60岁、至70岁及至88岁等多种。一般说来,保险期越长,保费越贵。在选择重疾险的保险期限时,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尽量选择终身有效的,因为如保险期限短,若干年后保险到期想再买,很可能因为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

住院医疗险:因需选择搭配

在实际理赔中,往往发现,如果被保险人住院时间较短,费用补偿型住院医疗险比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险赔付较多;如果被保险人住院时间较长,则结果相反。鉴于社保住院医疗险有报销起付线,还有自付比例,有社保的人群可以购买少量(档次低或份数少)的费用补偿型住院医疗险,补贴起付线以下和自付部分;还可以适当购买一定量的定额给付型住院医疗险,间接补贴自费部分。

绝大多数住院医疗险都是消费型保险,因此,年轻时或经济不宽裕时可以不买或少买,年龄较大时(40岁以后)应多买一些。

意外险:适当增加额度

对于经常出差、天天驾车、喜欢旅游的人来说,应该适当增加意外伤害医疗险的额度。

链接

2007年3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合作,根据成年人重大疾病保险的特点,对我国重病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表述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这25种疾病的名称如下:

1、恶性肿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恶性肿瘤

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4、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须异体移植手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须开胸手术

6、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须透析治疗或肾脏移植手术

7、多个肢体缺失――完全性断离

8、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

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1、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2、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药物滥用所致

13、双耳失聪――永久不可逆

14、双目失明――永久不可逆

15、瘫痪――永久完全

16、心脏瓣膜手术――须开胸手术

17、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18、严重脑损伤――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19、严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0、严重Ⅲ度烧伤――至少达体表面积的20%

21、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有心力衰竭表现

22、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

23、语言能力丧失――完全丧失且经积极治疗至少12个月

第12篇

组织起来创新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三季度新闻会

全国工伤预防试点工作启动

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涉及农民工工资等案件22万余件

中国就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研究报告

从企业用工成本变化看《劳动合同法》的影响

破解当前就业难题策略的思考

《工伤保险条例》“48小时”规定的合理性检视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由“点”到“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建设

美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之三方机制研究

太仓市探索推进“菜单式”培训 提升城乡居民就业能力

简讯

经济补偿金的适用及支付规则(下)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责任为使命——访易才集团总裁李浩

企业用工方式种类设定与用工体系建立规则

劳动保障监察的权限如何界定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举证责任与合同内容如何规范

借鉴国际经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届中欧社会保障高层圆桌会议在京召开

“问题奶粉”引出的问题

部委传真

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理论与政策分析——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扬州市构建劳动保障城乡统筹新体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之细化

谈劳动关系确认争议的举证规则

“内退”人员再就业与用人单位应建立劳动关系

英国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的立法及其权利救济

湖南省出台促进就业纲领性文件

张家口实施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举措

简讯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问题解答

能力工资体系:一种基于能力发展的薪酬模式

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防范

以某房地产公司为例 运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重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到底谁是用人单位

他该不该得到1082万销售提成及补偿金

企业年金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的消灭应以劳动权利义务是否实际行使和履行为标准

加薪之后

部委传真

专家谈:最低工资制度的完善

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完善思路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困境及出路

积极破解企业招工难题——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国外最低工资制度简介

郑州市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工作格局

东阳市树立“能办推定”理念 开拓政府服务潜能

山西:实行工伤保险待遇基本保障线制度

柳州: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南通:迈入全民医保时代

青岛黄岛区:“四进”活动提升公信力

上饶信州区:开展打击非法用工行动

培育忠诚度从选人开始——提升员工忠诚度系列谈(一)

基于内隐学习的企业师带徒培训

浅谈水电施工企业薪酬管理

值守岗位存在加班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