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计划

消费扶贫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2 19:16:22

消费扶贫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扶贫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扶贫农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扶贫农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扶贫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桦国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扶贫农副产品,促进贫困产业发展。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推进扶贫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扶贫年度考核指标,作为产业合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全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

2.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做好省级预算单位交易账号开通和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预留份额工作,将省级预算单位信息导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同时做好预算单位信息汇总和导入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贫困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

责任单位:总工会

4.引导各统战成员按规定到贫困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

5.根据扶贫产品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扶贫农产品;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贫困户聘用。

责任单位:市事管局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优先从贫困户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优质扶贫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贫困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农副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扶贫产品和到贫困村旅游。组织开展扶贫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9.引导市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扶贫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宣传和推介扶贫农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整合平台资源,通过电商平台为扶贫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贫困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市支行

10.积极动员部队参加扶贫产品服务消费。通过《国防》等杂志定期推介扶贫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

引导全系统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扶贫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扶贫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草编、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扶贫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组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15.深入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对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进行智慧化改造,扶持建立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和电商产业孵化园。加强培训孵化服务指导。创新改进农村电商培训孵化方法、拓展培训孵化内容,选派精干力量开展“电商专家下乡”活动,帮助贫困村积极适应农村电商发展新趋势、新模式。加强对贫困村电商培训孵化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培训孵化服务体系,提高培训质量效果,积极拓展营销渠道。继续支持贫困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跨区域促销,积极参与“名品全国行”活动。利用重大节庆和展会,推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产品进商场、进社区、进展会促销活动,帮助扶贫产品扩大销售规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16.在旅游节庆期间设立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扶贫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17.利用省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扶贫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

18.利用省巾帼特色产品市集活动,展洽销售扶贫特色产品。利用“巧姐”草编大赛和草编市集,为“巧姐”产品搭建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和技能交流舞台。

责任单位:市妇联

19.深化拓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会同日报及彩练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20.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省媒体推送我市贫困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扶贫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二)拓宽扶贫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1.继续提升贫困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2.在我市被列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基础上,支持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扶贫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3.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社

24.加快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出台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同时积极发展客运班车小件快货运输业务,发挥乡镇客运站和客运班车网络优势,实现客货同站运输。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25.建立扶贫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村采购滞销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6.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贫困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邮政公司

(三)提升我市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7.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8.针对我市贫困村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引导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全市贫困村转移转化。组织开展“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选派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围绕当地产业需求,推广先进技术成果,提供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9.按照省市场监管厅要求,会同农产品认证中心落实促进消费扶贫认证工作。2020年底前实现对扶贫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组织部分扶贫对象代表深入有代表性消费场所开展一次消费体察活动。以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为重点,通过组织消费大讲堂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百姓识假辨假能力,降低购买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风险。

责任单位:市市监局

(四)促进贫困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30.投入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资金,选择一批具有乡村旅游优势资源、发展潜力和设施条件的重点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做好贫困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宣传,培育和打造“吉”字号乡村旅游产品,推动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31.实施“畅返不畅”整治和老旧路改造工程,打造农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32.支持我市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省财政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充分利用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33.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协助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贫困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做到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34.制定《市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至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本系统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贫困村精准对接,开展贫困村农产品摸底调查,制作农产品采购清单,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包保单位要积极帮助包保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扶贫办统筹协调解决;市扶贫办协调解决不了的,上报市政府帮助促销。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扶贫办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展改革局统筹协调全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市相关部门每月上报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市扶贫办强化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评。

(四)建立滞销农产品协调调度机制。市扶贫办做好调查摸底,掌握扶贫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包保部门落实包扶责任,积极开展滞销扶贫产品促销行动。市发改局要及时对口上报我市促销、滞销扶贫产品情况。

第2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涉贫村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完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涉贫村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涉贫村产品和服务消费

1.引导州定点帮扶单位、包保责任单位、驻珲国企、宁波市奉化区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和协调销售贫困区农副产品,促进涉贫村特色产业输出。将“消费扶贫”纳入到扶贫日系列活动中,指导各乡镇、各部门推介涉贫村农特产品,推进涉贫村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注重“扶智扶志、智志双扶”,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教育和培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脱贫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培训,提升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能力,增强贫困人口走进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将消费扶贫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各部门扶贫年度考核指标。开展促销活动解决市扶贫产品滞销问题。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各乡镇、XX街道

2.组织财政预算单位采购涉贫村农副产品,在省财政厅指导下将本级财政预算单位信息导入“涉贫村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扶贫办

3.鼓励各级工会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到涉贫村开展工会活动,在向会员发放节日福利、慰问品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各乡镇、XX街道

4.引导统战团体按规定到涉贫村开展活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各乡镇、XX街道

5.根据涉贫村实际生产情况和市直机关局局属食堂需求,组织采购涉贫村农产品;局属单位、委托监管企业如需临时用工,优先从涉贫村聘用。

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XX街道

6.引导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优先从涉贫村聘用职工。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7.引导教育系统教职工通过爱心义买和扶贫募捐方式购买涉贫村优质农副产品。通过网络宣传、组织学校师生推介等方式,帮助扶贫村销售土特产品。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乡镇、XX街道

8.引导卫生系统机关、局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鼓励干部职工自发购买涉贫村产品和到涉贫村旅游。组织开展涉贫村农产品定向直供单位食堂活动,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乡镇、XX街道

9.引导驻珲各金融机构通过线下对接,直接购买涉贫村农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优势,帮助涉贫村宣传和推介农产品。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增强对涉贫村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贷投放。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责任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市支行,各乡镇、XX街道

10.积极动员驻珲部队参加涉贫村农产品服务消费。向《国防》等杂志推介贫困村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人武部,各乡镇、XX街道

11.引导人力资源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涉贫村产品。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符合创业培训条件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进行免费技工教育。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各乡镇、XX街道

12.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涉贫村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各乡镇、XX街道

13.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参与消费扶贫,倡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专长、优势和活动地域,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等方式,面向涉贫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指导消费扶贫类社会组织在农产品加工、物流、养老、家电维修、技术培训等领域开展消费扶贫活动。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乡镇、XX街道

14.依托第二届全国百户农业企业进活动、第四届市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推动消费群体需求与涉贫村特色农产品衔接。大力宣传我市优质农产品和农耕文化,吸引城镇居民在节日期间走进农村,开展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景点推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指导各乡镇对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培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15.利用雪博会扶贫专区,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16.协助上级团委举办市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宣传涉贫村特色产品,助力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团市委,各乡镇、XX街道

17.协助省妇联举办市巾帼特色产品销售活动,依托跨境电商平台,设立特色农产品展区,线上集中推介、展示、销售我市特色农产品,推动消费扶贫。

责任单位:市妇联,各乡镇、XX街道

18.深入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助推第一书记、村书记开发产品、打造品牌、开拓市场。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和代言产品。在新时代e支部“第一书记代言”专栏,及时推送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视频和图文,拓展涉贫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乡镇、XX街道

19.持续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专栏。对接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提供体现我市消费扶贫的新闻素材。组织市直媒体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国省州媒体推送我市涉贫村乡村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利用产品图片、视频、二维码多点发力,广泛宣传涉贫村发展特色农产品,推介农产品品牌。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乡镇、XX街道

(二)拓宽涉贫村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

20.继续提升乡村信息通信服务能力,为电商扶贫做好网络支撑。

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21.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在基地建设、订单收购、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改造、生产工艺升级、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销售渠道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开展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2.通过参加展会展销、电子商务等渠道,推介和展示展销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升销售额。

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社,各乡镇、XX街道

23.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指导下,出台县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布局规划,形成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XX街道

24.牵头协调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销售农产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乡镇、XX街道

25.推进邮政企业加大“一市一品”项目培育力度,实施分类管理,发展精品项目。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农产品+大同城”寄递服务模式。支持邮政企业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涉贫村培育特色地方农产品品牌。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农村服务网络。推进“邮政在乡”工程,按照稳定已建网点、扩大覆盖范围原则,完善“乡镇自营网点+村级服务站点”管理,持续推进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多功能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中国邮政市分公司,各乡镇、XX街道

(三)提升涉贫村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26.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承诺农产品安全合格上市。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乡镇、XX街道

27.针对我市区域发展特色和需求,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向乡镇转移转化。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乡镇、XX街道

28.2020年底前实现对涉贫村企业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质量月”“中国品牌日”活动期间,配合开展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活动。开展农村食品销售环节规范化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局,各乡镇、XX街道

(四)促进涉贫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29.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提供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各乡镇、XX街道

30.新(改)建乡村道路31.4公里。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各乡镇政府、XX街道办事处

31.计划支持5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纳入扶持范围的行政村每村给予一次性补助50万元(其中:中央级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积极争取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争取筹措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乡镇、XX街道

32.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支持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合理进行用地布局。强化用地指标保障,优先保障涉贫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挂账实用,统一核销,做好应保尽保。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XX街道

33.制定《残联2020年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残疾人稳定脱贫工作计划》;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掌握1-2门生产增收的技能;开展扶残助学工作,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子女接受中等教育发放扶残助学金。

责任单位:市残联,各乡镇、XX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加强与涉贫村精准对接,针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二)落实包保单位消费扶贫责任。各贫困村确保没有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帮助指导包保的贫困村促销滞销扶贫产品,市直机关单位促销确有困难的由市政府统筹协调解决。非贫困村滞销农产品由各乡镇协调解决。

(三)建立调度考核机制。市发改局统筹协调市消费扶贫工作,加强推进情况调度,跟踪工作落实情况。各责任部门每月5日前将消费扶贫工作推进情况上报市发改局(上报材料包括《2020年市消费扶贫工作任务清单》、《2020年部门(单位)推销或采购涉贫村农产品情况清单》和相关合同、协议、交易凭证、活动图片、宣传截图等痕迹材料)。市扶贫办强化各乡镇、各部门消费扶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扶贫绩效考评。

第3篇

一、现状

xxxx位于xxxxx,辖x个村民组,x个自然村x户x口人,全村耕地x亩。现有脱贫户x户,其中:x户监测户。低保户x户x口人。

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机构单一,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致富意识不强,技术型农民少、技能型劳务输出少。三是群众患大病后医疗支出过大,容易造成因病返贫致贫。

三、发展优势

1、产业扶贫。依托我县“巧媳妇”工程项目基地的优势,在村内大力推进服装加工、渔网编制项目,让一部分出不去的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县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脱贫户、监测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脱贫户稳定增收。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台账,集中扶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倾斜,重点扶持刚脱贫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入城镇的自主创业者,拓宽脱贫渠道。积极探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村有效房产等抵押贷款模式,为脱贫户、监测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脱贫户、监测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鼓励脱贫户、监测户入股或进入“巧媳妇”项目加工点从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2、整村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整村推进扶持力度,联系协调相关部门负责水、电、路、广播、电视、网络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提高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标准。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3、能力扶贫。依托扶贫、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组织一部分有一定学历和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参加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扶贫办确定对象、远程教育及专家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计划,依托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扶贫培训班。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对脱贫户、监测户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加强脱贫户、监测户剩余劳动能力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有效就业。对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四、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标准化卫生室

2、益农信息社

3、道路修建

4、路灯安装

5、自来水安装

6、村室维修

(二)产业项目规划

1、实施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

采取使用扶贫到户资金入户扶贫基地办法,计划实施35户119人到到户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每户直接收益500元。

(三)因户施策落实扶贫政策

1、对因病致贫的xxx等17户,帮助办理就诊优惠卡、重症慢性病证等。

2、对特困人员实施低保、五保供养脱贫等政府脱贫措施,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员可申请集中供养。

3、对存在不安全住房,帮助申请危房改造。

五、未来规划

(一)及时统计好脱贫返贫的统计监测工作,持续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效。不能觉得脱贫了就放松了工作要求,要加大监测和帮扶力度,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等带动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二)持续优化发展产业,以产业来促进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鼓励更多的人成为致富的带头人,强化先进引领带头的作用,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创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消费扶贫是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和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利用电商平台、抖音直播间,做好村里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工作,切实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要积极探索本村的电商人才,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员积极投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切实做细做实消费扶贫各项工作,以消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四)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好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以在“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基本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持续,做到长短结合,接续推动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改善。

第4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XX镇作表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深入推进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在全县推进消费扶贫过程中,XX镇共涉及8种农副产品,达成意向金额40万元,预计参与贫困户110余户,人均增收1200元。在此,XX镇郑重承诺:我们将全力引导贫困户树立诚信经营促脱贫致富的理念,确保扶贫产品质量优、价格廉、安全可靠,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放心满意的产品,确保贫困户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具体将做到以下三点:

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今年,我们围绕“中国黄米之乡”名片,推广种植了万亩“榆糜二号”新品种,高标准实施了千亩有机谷子、有机糜子基地项目,优质糜谷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成功创建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实施了3个采摘园项目,种植杏、苹果、葡萄等水果500亩;建成了66座双膜拱棚,示范种植瓜果蔬菜等;扶持合作社大力发展养殖业,全镇存栏羊8000头、牛500头、猪500头、鸡3000羽,走出了“种养结合、集中连片、特色精品”的发展路子。

二、实现购销精准对接

年初,我们为全镇87户贫困户实施了到户产业项目,种植了糜子、谷子、绿豆、马铃薯等农作物。在县委文件出台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对各类扶贫产品进行了摸底登记,形成了产品种类、数量和价格清单,供认购单位、企业和个人选择。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扩大消费扶贫格局,进一步引导贫困户扩大种养殖规模,向认购单位、企业和个人提供长期定向认购、订单式生产认购、单位临时团购、个人爱心认购、旅游带销等模式,实现扶贫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群众构建便捷、高效、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

三、确保产品放心满意

今年,我们计划支持农业带头人在县城建设2至3个消费扶贫直营门店,采取“直营门店+农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推广销售XX镇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主要包括:黄米、小米、绿豆、马铃薯、黄油、猪肉、羊肉、鸡蛋等。直销店将对采购、配送、价格、服务、标识、计量器具等进行统一,优先收购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众的产品,让农民的“菜园子”直通市民的“菜篮子”,农民的“米袋子”对接市民的“钱袋子”,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我们将规划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照片和视频展示农产品从生长、收割、加工、运输等的一系列记录,确保农产品是产自于贫困群众,确保农产品是绿色无公害。我们将采取政府背书、部门监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申请QS认证,保障扶贫产品的质量和成色,确保让消费者放心满意。我们将积极同商场超市进行沟通对接,达成优先采购我镇农副产品的协议,并探索设立“扶贫销售专区”,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实现企业、农民和消费者的互利共赢。

我的表态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5篇

关键词:扶贫工作;资金管理;创新成效

扶贫资金主要指国家财政预算分配用于扶持各省、地方加速社会经济增长,改善扶贫主体基础生活工作条件,促使贫困对象提升收入水平,加快消除农乡贫困问题的专项经费。由于扶贫资金存在监管难度大的特征,在扶贫过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急需发布多种政策进行严格监管。

一、扶贫资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一)扶贫经费重复补贴,利用率较低

扶贫活动包含农业、民政、水利、公路等各个领域,并非只是某一单位或某一部门的任务。在扶贫资金控制中,应当统筹兼顾,保证“将钱用在刀刃上”。在生产生活中,各个部门有自身特殊的扶贫经费与扶贫方案,只重视自己业务领域内的工作,和其他相关部门缺少良好沟通,产生了不同的单位机构重复补贴现象,导致扶贫资金利用不科学,利用率较低,占用了其他扶贫工作的经费支持,不能及时补贴其他应急经费业务。

(二)财政补贴经费不够,扶贫经费应用较难

要保障贫困乡、贫困户彻底脱贫,不断提升贫困乡的居民生活质量,要求在教育、医疗、基建项目、产业转型等层面加强精准帮扶,所有项目均需要巨大的经费帮扶,扶贫经费的补贴金额有限,是扶贫活动持续开展的重大困境。

(三)资金监管不当,专项资金控制缺失

在扶贫经费直补到户时,会面临多种多样的情况,造成项目补贴不准确。例如,非贫困户随意申报成贫困户,早期申报成贫困户后续已脱贫、关系户与人情户等不满足贫困户要求的。相关部门核实不严,监管缺失,就会占用真实贫困户指标,扶贫目标缺少精准性,虚假领取扶贫经费的情况十分常见。

(四)注重现象项目与短期利益

扶贫项目是一个长久、艰巨的任务,有些单位部门为追求业绩,出现了挪用扶贫经费,搞形象项目的现象,贫困户的真实现况却未得到改善,违背了扶贫项目的初衷。

二、创新扶贫经费管理的方法

(一)“一上划”

“一上划”即员工编制上划,实施“统管”。转变以往基层农乡扶贫办、扶贫发展中心、世行服务站“3块牌子、2张桌子、1个人”的现状,把基层镇扶贫办组织、人事、薪资、扶贫工作等全都上划,通过扶贫办集中管理,项目实行由基层政府负责,各个乡镇均设置镇扶贫开发中心,员工在全县区域内选择,定编、定员、确岗、定责任,机构完善,团队稳定。

(二)“两下沉”

县下沉至镇、镇下沉至村,保证监管没有盲区。县扶贫办建立扶贫经费财会稽查组织,把全县扶贫业务经费融入县级“统一核算”,县下沉至镇给镇扶贫办负责记账,处理基层财务核算不标准等情况,各镇设置专门的报账员,定时报账。让基层扶贫办有更多时间,一心一意的下沉至村、户,支持村互助经费协会记账,督促村、组开展扶贫活动,真正保证扶贫工作有人抓,扶贫经费有人管。

(三)“三级联动”

村乡县各级党委齐抓齐管。县扶贫办和县财政机关强强联手,执行县级党委、镇、村业务职责与责任,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对扶贫经费的来源、方向、审批、报账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每一分项目经费支护,都先通过村委会、村监委会进行初审;公示没有争议后交给镇扶贫办与分管领导再次复审;然后由专门报账员提交县扶贫办、县财政机关依次核实以后,再交由扶贫经费稽核中心统一记账[1]。经部门交流、上下联动、多项并举,保证扶贫经费安全、稳定。

三、加强扶贫经费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综合部署,统筹策划

将扶贫活动脱离出来,设置一个单独的部门,主要负责扶贫项目,控制扶贫经费。要把每一笔资金均用于最关键的地方,为防止重复补贴情况的出现,能够集中监管各部门管理的扶贫计划经费,由扶贫独立部门进行统计,保证把扶贫经费最大限度的用在最需要财政扶持的地方,促进项目经费整合,统筹准确,保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创建、产业转型、教育培训等层面的经费需求,减小贫困区域和发达区域在教育、文卫等方面的差距,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

(二)开发特色产业,制定扶贫信贷开发体系

要让贫困区域完全迈出贫困的怪圈得以脱贫,首先能够按照本地具体情况开发特色养殖与生态农业,扩展贫困居民的收入渠道,不仅仅是依靠低保与扶贫经费来维持生计,还能够发挥出财政经费撬动信贷经费的功能,优化金融扶贫开发体系,结合各大银行、农商机构、金融单位等,实施低额扶贫信贷担保项目,依靠资源优势,促使低额信贷项目发展,增加贫困区域发展的动力与活动,实现贫困户彻底脱贫,提高收入。

(三)加大扶贫经费监管力度,保证精准补贴

要全面预防骗取专项扶贫经费的现象,使真正满足贫困标准的群体及时获得扶贫经费支持,必须强化各级部门帮贫监管力度。组织以户为单位的具体贫困调查,创建贫困户信息档案,仔细审核贫困居民申报程序,对贫困居民资料实现动态管理,公布调研结果,使居民自觉监督,精准辨别扶贫目标,保证扶贫经费真正用于贫困户身上。

(四)优化扶贫工作制度,加大财政经费利用率

对于扶贫工作制度的缺陷,基于精准扶贫观念,对原本的扶贫工作制度及扶贫工作措施进行优化改进,以规范的制度保证扶贫经费用在准确方向上,严格查处违章利用扶贫专项经费的行为,防止产生资金短缺与挪用情况[2]。针对扶贫资金应及时公开,接受人民监督,倾听人们的意见及建议。

(五)规范政策支撑,地区政府配套

现如今,在扶贫工作持续开展的阶段,大部分贫困村达到了脱贫目标,还有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区域、交通、水利等环境的制约,开展扶贫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扶贫制度不完善、扶贫经费整合力度薄弱,要有国家政策扶持,中央及省级部门配套,从政策上改善扶贫经费使用现状。制定扶贫经费利用监管制度,在专项扶贫经费短期内很难见效果的状态下,要求持续投入经费,以期获得预计成效[3]。这时就要求相关部门制定长久的扶贫经费监管体系,由此保障扶贫资金融入扶贫工作中。

(六)加强扶贫经费统一核算控制

遵循一个“笼”进,一个“漏斗”出的原则。地区财力应增加对扶贫工作的投资,防止扶贫经费配套不全面和假配套。需进一步强化扶贫经费的监督控制,对大额扶贫经费支付,也别是项目管理资金级科技培训资金支出的监督,防止虚开套现现象的出现;要加大对专项用工代赈业务管理资金,均要引入县级集中核算领域;扶贫单位对报账票据要认真核实,避免不合格发票与虚开发票报账情况的出现。

第6篇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本文在深入调查实际个案的基础上,就社区支持农业CSA制度嵌入高校对口扶贫项目的新模式予以探讨,主要研究由之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 :社区支持农业;政府扶贫;高校对口援建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29-01

一、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反贫困的历程,成效显著。但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后,资金投入对缓解贫困所产生的边际效果逐渐降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这一双重现实背景下,将社区支持农业制度CSA引入到高校对口扶贫中,无疑能帮助农村充分发挥其生态潜质,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社区支援农业,建成城乡和谐发展的绿色通道。本文在前期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天堂坝村扶贫案项目予以绩效评价。

二、CSA制度嵌入天堂坝村扶贫项目的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

1.1天堂坝村2011-2113年的实际统计数据,及根据现有的生态农业规模预测的2014 -2015年村民的平均收入。2012年在没有外界帮扶资源的自然状况下,收入几乎没有增长。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及社会GDP的平均增长率,反倒有下降的趋势;2013年与2012年相比,CSA制度因素影响下,收入增长150%,主要是麻竹笋、土鸡、黑山羊、猪等从零星养殖向规模化发展。在2013年的初步生态养殖形成的基础山,2014年预计绝对收入将有大幅提高,增长率达到145%。2015年在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增长率为110%。到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120元,3年的对口扶贫计划基本实现。

2.社会效益

①CSA制度是目前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生产层面,消费者直接与生产者沟通,降低了生产者对化肥、农药、饲料、除草剂、添加剂的依赖;销售渠道层面,产品到达消费者,减少了运输仓促环节、中间销售商环节、缩短了产品的供货时间,这就避免了由于运输过程而产生的过渡包装、产品损伤、以及防腐保鲜剂的使用。②CSA制度也是缓解农业生产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随着化肥、农药、饲料、除草剂、添加剂的减少,运输废物排泄的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减少,环境污染得以缓解。③CSA制度是生产者积极参与式的扶贫模式,生产者不再被动处于单纯的扶贫对象角色状态,而是主动参与项目的全部过程,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品种、数量、消费偏好等详尽信息,较为完全地融入消费市场,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不平衡状态。生产者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成绩能让其获得自信、减轻贫困依赖思想、提升志气、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缓解我国目前存在的“年年扶贫,越扶越贫”的异常现象。消费者在农业生产、加工运输、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全面参与过程,也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全方位互动、了解、交流的过程。

3.生态效益

消费者在农业生产、加工、管理监督过程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放松、享受的同时,体会到农业活动的艰辛,也提升了对农业,土地,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增进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对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SA是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融合了对村民实现信息扶贫、智力扶贫的理念,它通过推行有机食物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消费者和农场(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经济、生态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发展。CSA寄托着生态文明的希望,是主流市场回归绿色生活的动力。

三、结束语

贫困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全球性难题,而贫困的原因和性质又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困的智力和判断力,由此贫困便处于一种高度封闭稳定的均衡系统之中。政府扶贫正是打破这种封闭均衡系统的外界动力,通过国家扶贫战略这一外力来解决贫困问题。我国的扶贫战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扶贫模式的趋同性却日益严重,如何摆脱趋同现状,探索个性化的新模式,是当前的一大难题。我校在尧坝镇天堂坝村扶贫项目中勇于探索,首次将CSA制度引入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政府扶贫战略开创了新模式—“帮扶单位推动扶贫型社区支持农业制度”。该模式将 CSA制度与扶贫的有机融合,在解决贫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社会信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teikei”意味着合作或”伙伴关系“参见刘飞.——制度嵌入性与地方食品系统——基于z市三个典型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 曾成,崔晓晴等.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中的可持续经营社 区特征细分因子初探[J].中国市场,2014,(01).

[2] 肖芬蓉.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J].绿色科技,2011,(09).

第7篇

关键词:民族贫困地区;多重资本约束;减贫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13)03-0066—04

一、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民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文化环境、健康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民族地区贫困呈现出的三个明显特征不容忽视:

第一,我国贫困人群向民族地区集中,呈现大范围和群体贫困化现象,贫困程度深。2010年底,按照1274元贫困线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有2688万,其中,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达到1481万人。2006—2010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分别为44.5%、52.2%、52.5%、54.3%和55.1%,呈逐年上升趋势。在60个国家重点扶贫边境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扶贫县有54个,占90%。

第二,贫困率高。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尽管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与全国同期贫困发生率相比,远远高出全国同期水平。2006至2010年,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率分别为18.9%、18.6%、17.6%、16.4%和12.2%,高出全国水平12.9、14、13.4、12.6和9.4个百分点。

第三,返贫率高。2010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因灾因病返贫人群为226.4万人,返贫率为15.3%,比2009年上升了1.2%。一些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目前有1870.8万人存在饮水困难,缺乏基本生存条件需要异地搬迁的人达71.4万人。

针对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地理约束、资源约束、文化约束、能力约束、资金约束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索。20世纪50年代,空间经济学提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存在相关性,是地理因素导致了空间贫困陷阱。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在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贫困县位于国界、省界和陆界的三界地区,贫困连片集中。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的案例研究发现,这些地区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极度贫乏、自然环境恶劣,教育落后导致了贫困(尚明瑞2011,欧阳玲等2012,朱金鹤等2011)。鲁建彪(2011)、徐贵恒(2012)独辟其径,从文化角度对民族地区贫困进行了诠释,文章认为我国扶贫政策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贫困的内生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成为一种自我复制的固有力量,因此贫困存在一种自愿性倾向。印度经济学家森从能力不足重新定义贫困,认为贫困是由于贫困人群获取收入的能力被剥夺,因而围绕能力、权利和福利构建了反贫困的发展理论体系。森的理论对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1997年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从基本生存能力、健康生育能力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能力重新衡量贫困。

近年来,中国新的发展阶段中存在的多维贫困概念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例如,英国南岸大学发展研究部Taylor教授认为中国新的发展阶段公共产品缺失成为农村居民贫困的突出因素,在公共产品短缺背景下形成的新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要建立多维贫困指标对个人和家庭贫困进行核算。哈佛大学Perkins教授指出中国的投资和实际能力之间存在差距,集中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都非常昂贵,按照每天2美元的贫困线计算,贫困人口脱贫资金每年需要2180亿元。王海明认为多维贫困是福利不足或缺失造成的贫困,把社会包容、经济福利和个人发展分解为30个指标测算多维贫困,指出我国中前期要关注医疗卫生、加强多维贫困知识和文化传播。国家统计局关冰认为多维贫困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基本福利不足或基本权利缺失产生的贫困问题,即将传统的经济贫困(收入或消费贫困)扩展为涵盖了能力发展需求、社会公平机会等社会因素的贫困概念。在我国扶贫政策导向上,政府正在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能够利用本土文化和传统社区组织,发挥他们在整个社区的决策和减贫中的作用。因此,对贫困定义的扩展隐含了政府扶贫政策目标的转向。

事实上,我国民族地区贫困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资源约束合力产生的结果。如果遵循传统的减贫政策,外部冲击很难打破固有的贫困均衡。因此,要减少我国重中之重的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要确立多元化的政策目标。

二、民族地区扶贫政策效应分析

1978年,我国实行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政府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解决2.5亿人的温饱问题。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体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产品价格的放开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从1978年到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民族地区贫困作为我国减贫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享受到了体制改革带来的益处。

在1986年到1993年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中,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扶贫行动。在这一阶段,国家重点扶持的331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有141个,占42.6%,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等十四个省区。针对贫困地区现状,1989年,国务院专门批转国家民委、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对民族地区的扶贫进行部署,提出我国扶贫的主战场要放在民族地区,从资金、产业发展、减负等多个方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

在1994年到2000年我国扶贫的攻坚阶段,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贫开发行动纲领,我国确定了重点扶持的贫困县592个,其中257个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占整个国定贫困扶贫县的43%。“八七计划”给予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政策重点倾斜和特殊照顾。根据2001年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从1994年到2000年,国家共向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投入的扶贫资金432.53亿元,占全国总投资的38.4%。其中,财政资金194.15亿元(含以工代赈资金127.22亿元),占全国的40%;信贷资金238.38亿元,占全国的37.8%。到2000年,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3144万人。

在新世纪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国家把贫困人口集中的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并在上述四类地区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对人口较少民族及其聚居区投入各项扶持资金37.51亿元人民币,集中力量帮助这些民族脱贫。

在实践中,我国主要采取救济式扶贫、迁移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等多种模式落实政府扶贫政策。从总体上看,1978年至2010年,我国长期扶贫政策效应比较明显。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大幅度减少。图1反映了我国2000年以来民族八省区贫困人数绝对数下降情况。但从相对的角度,民族地区贫困依然严重,与全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

新阶段的贫困特征促使我们对现有的扶贫模式进行反思。救济式扶贫主要对遭遇自然灾害、疾病的贫困人群直接给予物质和经济帮助。这种扶贫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脱贫,但不具可持续性,容易养成贫困救济文化,导致自愿贫困产生。

开发式扶贫试图通过产业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贫困地区综合实力。在实践中,通过瞄准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农户,利用财政资金、小额信贷、以工代赈等方式结合项目与当地优势资源,推动各级政府与贫困户参与减贫。目的在于通过扶贫提高贫困人群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途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遵循了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理念,通过政府干预政策强制性减少贫困。但对这种模式的长期效应,学者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经济增长会给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带来好处,但政府的干预政策无法影响穷人的收入,反贫困政策的中心在于经济增长。从经济增长对我国贫困减缓效应分析,经济增长的弹性在逐步下降。罗楚亮的研究显示,在2002-2007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不具有穷人收益性。根据国定贫困线和加权贫困距,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是穷人受损的,不利于极端贫困人群的福利改善。李石新研究发现,经济快速增长是推动农村贫困减少的主要动力,但收入差距扩大则弱化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农业、非农就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对农村贫困减少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多种资本的约束,仅仅依赖资金投入扶贫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贫困人群边际收益逐步递减。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发现,我国民族扶贫县在开发式扶贫中更注重发展第二产业,但贫困人群并没有从第二产业发展中获益太多。根据贫困监测数据,在2002、2005和20i0年三个不同年份,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分别为38.9%、31.1%和21.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9.3%、35.2%和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1.6%、33.7%和33.5%。而在民族八省区农民纯收入构成中,仍然以种植业收入和牧业收入构成的家庭经营收入为主,2010年,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为59.4%。克里斯藤森等(2010)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内蒙和甘肃的农户脱贫过程分析认为,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一直是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关键因素。而农村多样化并未对减贫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强调农村落后地区扶贫规模的扩大主要应在农业领域,地区文化和农业生态对扶贫具有重要影响。

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缺乏使现有扶贫模式受到挑战。从长期看,靠外部输血的开发式扶贫在多重资本约束条件下难以实现可持续减贫。本文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讨论民族地区多种资本约束下的扶贫路径。

三、多重资本约束: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把民族地区贫困诱因界定为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本约束、地理资本约束和社会资本约束。生产资本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人力资本等与生产相关的因素;地理资本包括:生态气候、环境、距离、基础设施等与空间相关的因素;社会资本包括:政治、教育、文化、宗教、社会保障、能力等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因素。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中,可以表述民族贫困地区受到不同资本约束下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和消费组合。如果不存在交换,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用于消费,则可以运用预算约束讨论民族贫困地区居民的消费和福利。

如图2(a)所示。在不同的资本约束条件下,生产有各种可能性组合AB、A181、A1B和A282。根据经济学基本假定,生产可能性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一个社会越能生产更多的商品,则A282产出最高。假定A282为富裕地区的生产可能性组合,则AB、A181、A1B和A282的差距可以表示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生产状况。如果生产全部转换为消费,与生产可能性曲线AB、A181、A1B和A282对应的预算约束线分别为CD、C1D1、C1D和C2D2,不同的预算约束线,对应不同的消费者效用线,分别为U1、U2、U3、U4。在预算约束和效用线的切点处,实现消费均衡,均衡点分别为E1、E2、E3和E4。根据假定,效用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越能消费更多的商品,则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最高。

那么,在多重资本约束状态下,民族地区的贫困均衡如何体现?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民族贫困地区受生产资本和地理资本约束,所有资源用来生产两种产品X和Y,则所有商品组合为生产可能性曲线AB。AB线对应的预算约束线为CD,消费者效用曲线U1,在E1达到均衡,假定消费组合为(X1,Y1);同理,在社会资本约束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181、消费效用曲线为U2,在E2点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均衡,消费组合为(X2,Y2)。但在既受到生产资本或地理资本的约束又受到社会资本约束时,两个约束同时存在下的生产可能性集为OAEOB1,消费集为四边形OCEOD1,此时消费者效用线为U0,在E0点实现生产和消费的均衡,消费组合为(X0,Y0)。上述分析显示,在单一资源约束下,贫困地区生产和消费高于多种资本约束下的生产和消费。如图2(b)中的单一资源约束下的均衡点E1和E2处的生产和消费高于多重资源约束下的E0点处的生产和消费。E0成为多重资本约束下的强均衡点。

如何突破贫困均衡点?从理论上分析。可以通过三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地理资本和生产资本投入。新古典的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强调扩大生产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扶贫的重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扩大农村基础实施建设,缩小与外界空间距离,生产资本投入与扶贫结合,生产资本或地理资本线从AB移动到A1B,经济增长突破了原来的贫困均衡点E0。消费者在新的预算约束线C1D与新的效用线U3处实现均衡,在新的均衡点为E,处,贫困人群消费效用提高、福利增加。

第二条路径:充分利用地理资本和生产资本,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在实践中,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贫困人群公平教育的机会,从而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克服贫困文化的影响。社会资本扩大可以使A1B1移动到A1B,通过社会均等化突破原来的贫困均衡点E1,同样达到新的均衡点E3,贫困人群消费效用提高、福利增加。社会均等化扶贫路径会缩小贫富差距,为贫困地区后续经济增长积累人力资本。但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

第三条路径:同时扩大生产资本、地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在贫困地区的所有资本得到合理配置时,可以实现E0点向E3点的移动。在E3点,消费者福利水平得到提高,但与富裕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从长期看,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E3点向E4点移动,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在单一资本约束下,第一条路径和第二条路径相对容易实现贫困均衡的突破,但在民族地区多重资本约束条件下,仅仅从生产资本和地理资本投入实现扶贫可持续性会受到制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调整扶贫思维和扶贫模式,构建多维扶贫理念,根据民族地区贫困特征与农户意愿,通过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扶贫。

四、民族地区减贫对策

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看,我国已经具备了通过第三条路径解决民族地区大范围和集体贫困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行动。尤其是在2011-2020年扶贫刚要中,我国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关注连片特困地区,缩小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这些都为我国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1年GDP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这为我国民族地区扶贫奠定了经济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向民族贫困地区更多地转移财政支付的能力,可以通过利用公共财政为民族地区贫困人群提供公共服务、减少贫困带来的冲击。在长期的扶贫活动中,我们已经积累了扶贫经验,政府、行业、社会、国际组织等各界力量达成了扶贫共识,为民族地区扶贫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我国民族地区生产资本、地理资本和社会资本发展现状看。政府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了大量投资,自然村通路、通电、通电话、接收电视广播节目比例分别从2005年的75.5、93.5%、62.2%和82.2%提高到2010年的87%、97%、90%和94.4%,与全国差距很小。公共基础实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民族贫困地区与外界的空间距离,能够有效推动生产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外移。

因此,针对我国民族贫困地区扶贫短期效应、教育、文化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与社会资本相关的投入不足、贫困人群的贫困文化和贫困心理薄弱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应把扶贫资金投资重点投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和个人能力培养、社会保障等与社会资本相关领域,为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等公共产品,改善贫困人群的自愿贫困文化和心理依赖。同时,实施一个既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又符合民族地区资本特征和贫困人群意愿的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利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我国目前民族贫困地区劳动力从事的行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2010年第一产业从业比例高达76.3%,希望得到扶贫项目构成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比例高达66.6%、林业比例为2.8%、农产品加工为3.5%,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比较优势在于农业,贫困人群希望通过农业脱贫的意愿也最为强烈。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民族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提高科技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贡献率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扶贫路径。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充分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发挥精品景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积极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区共接待游客预计将突破1000万次,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722万人次,约占全区游客接待量的72%,实现综合收入38亿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

(一)政策推动。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潼南工作方案》《关于打造“六养胜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潼南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升级版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将太安镇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镇罐坝村的现代农业、崇龛镇的菜花景区,确定为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镇。

(二)资金拉动。按照市扶贫办安排部署,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 67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一是投入170万元,兴建了白沙村中央广场;二是投入50万元,为薛家、灌坝两村70家星级农家乐添置了床位、茶几、电视柜,解决了游客住宿难问题;三是投入120万元,为太安镇香水百荷项目建设停车场、观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万元,为崇龛镇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观光带;五是投入200万元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龙滩村油牡丹基地新修产业便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该些项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游项目的生产条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坝村的现代农业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经成为展示潼南旅游的窗口。

(三)景区带动。截止目前,全区建成乡村旅游扶贫村5个,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片区3个,发展星级农家乐70家,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乡村牌”,高质量高品质打造“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个系列节会活动,大力推进“赏花游”“古镇游”“红色游”“礼佛游”“养生游”,唱响“周末游潼南”文旅品牌,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指导开办农家乐,并在各节会期间,在景区设置扶贫摊位,让贫困户优先销售土特产产品,在崇龛菜花景区打造潼南首个文创基地,吸引群众本地就业,提高辖区贫困户及回乡人员就业率,吸引游客到潼旅游消费,助推沿线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力度较小。由于开展脱贫攻坚,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或综合保障政策,我区获取的乡村旅游资金仅有2014、2015年的670万元。市级安排的资金非常有限,区级也没配套安排,财政投入很小。

(二)旅游环境有待优化。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还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优化,尤其是乡村旅游区域的配套设施较落后,普遍欠缺优质整洁的住宿环境,不能较好的吸引过夜游客。

(三)旅游产品层次较低。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由市场自发形成,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托各地自然条件、人文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发挥潼南农业大区的优势,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精心策划一批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品尝农家风味、品读农耕文化,获得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体验。二是延长产业链条,让游客白天观光体验,晚上聚会娱乐,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三是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具备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和文化体验等综合功能的高端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高端需求。

(二)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注重对“吃住行”相关服务及从业人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从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指导新建星级酒店和优质民宿、农家乐,指导旅游企业丰富提升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加强对全区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的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旅游窗口服务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强实效。一是重视旅游项目的扶贫作用,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运营、早发挥脱贫减贫效应。二是鼓励旅游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在劳务用工、农副产品收购、产品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口帮扶,不断提高农民收益。三是创新“景区+农户”扶贫开发方式,支持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参与旅游经营,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推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重庆市潼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会

第9篇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精准扶贫是代表委员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如何更好地通过电商帮助贫困地区快速脱贫致富,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娄底新化县曹家镇展望村村委会主任杨娟娟提出,电商消贫作为一新兴模式,消贫效果已经得到了实践验证,建议从中央扶贫部门到地方扶贫机构,都将电商消贫纳入扶贫工作规划之中,专项扶持专人推进。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农村战略进行对接,实施优惠的落地政策,建立广泛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体系,加快贫困地区居民融入互联网的速度,推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从而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把路修好、把基础设施建好,东西卖不出去白搭,而这恰恰是农村电商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一直关注扶贫工作的国务院参事汤敏认为,传统上“土货进城”链条太长,城里人没少花钱、农村人没得到实惠,而农村电商能够解决掉中间环节,直接帮农民创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引导、企业搭建平台,以及社会方方面面一同参与。

阿里电商扶贫战略

作为农村电商的突出代表和先行者,阿里巴巴在2014年就提出计划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农村淘宝,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对特定群体(贫困地区的农民)全方位地在资源上予以倾斜和扶持,可以说,在农村淘宝模式中,平台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激发、扶持市场的力量,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开创电商扶贫的全新局面。

记者从阿里巴巴了解到,“阿里年货节11小时就卖掉18万斤洛川苹果,消费者回购率达到了3.1倍,通过一个小小苹果塑造了地方品牌、完善了整个产业链。”阿里巴巴合伙人、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介绍,阿里巴巴电商消贫战略主要分三个层次,通过给贫困地区带来便捷实惠的商品和生活服务,让他们充分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福利;通过电商培训等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持;帮助农村建立起包括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计算、数据等电商基础设施。

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 2015年9月底,农村淘宝在31个国家级贫困县,42个省级贫困县上线运营。加入农村淘宝的31个国家级贫困县,其卖出和买入增长率均高于未加入农村淘宝的贫困县,尤其是在买入方面,高出5-8个百分点。至2015年上半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共有用户1972.65万个,共有卖家29.27万人,他们无疑会成为未来更多消贫实践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成为消贫创新的源泉。

农村淘宝带来改变

2015年5月20日,农村淘宝接入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作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里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大学生返乡青年、农村淘宝合伙人乔卫齐的带动下,2015年端午节村民在网络上销售自产的土鸡蛋。平时这些鸡蛋只能自产自销,运输到县城又需要大量的运费,而借助农村电商,两天时间,实现了二十万的销售额,户均增收近千元。2015年10月在农村淘宝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向城里人预售“团年猪”,又为养猪户增收两三千元。

2015年11月18日,农村淘宝旗下优质农产品平台“乡甜”频道正式上线,致力于整合农村淘宝独有的地方政府和合伙人资源,从源头寻找有品质、可溯源的优质农产品,乔卫齐也同步进驻“乡甜”频道,以精品农业的方式帮助村民再创收。因为自家耕地不够,乔卫齐就请周围村民一起帮忙种,组织部分村民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流转了部分村民的土地,以更加专业的形式来种植粮食。而借助农村淘宝平台,乔卫齐的合作社得以直接和化肥厂商接触,一站式采购肥料,降低了种植成本。合作社还引入了农业保险,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过去村民爱种玉米,但玉米售价低,乔卫齐就引导村民们种植城里人更偏爱的黑豆,以5块钱一斤收购,一亩地产量240多斤,相比种玉米平均一亩地多收入400多块钱。

同样的案例还发生在贵州,通过与农村淘宝深度合作,在阿里年货节期间,贵州一个省销售额超过1000万,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最后商家紧急将自己在贵州所有线下商城铺的货全部下架保证网上销售。这些案例都表明,即便是在商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农村淘宝平台,农民也可以了解城市市场需求,进而找到匹配的买家。

扶贫人才是基础

汤敏认为,电商消贫作为现阶段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直接帮助农民把土货卖出来,实现创收,但是在电商大平台上竞争也是残酷激烈的,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尤其需要引导培训大量的电商人才。

记者了解到,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阿里巴巴集团就返乡创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计划2016-2018年每年支持约100个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发展农村电商,真正让漂泊在外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让凤凰归巢。

孙利军告诉记者,人才扶贫是扶贫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大部分的人员是老人、孩子、妇女这样的留守人群,如果不改变这个人员架构,投入再多的资金,改变也只是微乎其微的,农村需要更多有思想、有想法的人,能整合资源的人太少了,所以需要吸引大量年轻人回乡创业,除了吸引人才返乡,农村淘宝的团队和政府在做的还包括让年轻人才回来之后让他们的留下来,如何让他们在这里深耕,如何让他们真正带动当地农民再次就业,出现大量职业农民,如果未来每一个农村都有了有想法、懂互联网、懂电商的人才,就不用担心农产品卖不出来。

第10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龙爷”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文旅体发展中心2020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更好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巩固提升曹庙镇甄岗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扶贫局的大力指导下,县文旅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脱贫攻坚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文旅体发展中心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定期召开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定点扶贫村帮扶工作。制定印发了《曹庙镇甄岗村2020年后续帮扶计划》、《2020年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计划》等文件,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为切实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认真落实“双包”工作制度

曹庙镇甄岗村是县文旅体中心选派和精准扶贫帮扶村,中心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要求,2020年,中心继续选派1名业务骨干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吃住在村。中心机关6名干部共结对帮扶19户贫困户,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和走访慰问,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结合实际帮助制定发展计划,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2020年,县文旅体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带队到甄岗村开展走访调研13次,先后开展了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走访调研、县摘帽大排查、帮扶项目专题调研、端午节走访慰问、中秋国庆两节走访慰问、“10.17扶贫日”、“七查七看”等系列活动。特别是疫情期间,每名帮扶干部进一步加强了同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掌握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就业意向、返岗动态,帮助其切实解决因疫情影响导致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接受县摘帽抽查和脱贫攻坚普查中,甄岗村高质量通过。2020年,甄岗村脱贫2户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面实现脱贫目标。以水产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已基本形成,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39万元。

三、着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2020年,在开展“八个一”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围绕特色旅游村创建标准,县文旅体中心投入资金29万元帮助甄岗村实施了龙盘水库乡村旅游休闲区房屋装饰、景观绿化和旅游厕所工程,对2019年改造的10间房屋进行了简约装修,对园区进行了绿化,铺装精品园路274㎡,修筑观景台2座,建成AA级旅游厕所1座。龙盘水库于8月20日通过现场公开竞价的方式以10.1万元的年租金发包,使得甄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0人以上,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中心还分批安排村干部外出参加了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既学到了新思路新理论,又学到了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

四、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定点帮扶

第1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shcvsr”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十三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十九大、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商务为民、兴商富民,增强了商务工作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开展艰难,为完成各项任务指标,我局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各项任务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招商引资工作赶超进度。截止10月底,我县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固定资产总投资228.4亿元。新签约31个项目中,我县三大主导产业(即:电子信息、中医药、校具)项目19个,占项目总数的61.29%,产业集聚度高,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个,校具(教育装备)产业项目9个。今年1-10月,我县纳入省市系统统计的2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已完成全年计划,累计实际进资41.7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1个,累计实际进资41亿元。各项指标排位均位于全市前列。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中微降。2020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60505.3万元,同比下降0.9%,增速全县排名第二。按行业分,四大行业中批发业零售额68415.8万元,同比增长3.5%;零售业销售额228132.7万元,同比增长2.0%;住宿业营业额5845.3万元,同比下降13.4%;餐饮业营业额40204.4万元,同比下降5.5%。

——外资外贸保持强劲。我县有出口实绩的外贸出口企业24家,其中生产型企业18家。2020年,我县计划完成外贸出口21960万美元。1-8月份,实际完成外贸出口22732.2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01%,同比增长191.58%,全市排名第一。我县现有外商投资企业10家,外商投资企业来源主要是香港、台湾等地区。2020年,计划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1-9月份,实际利用外资451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全市排名第一。其中现汇进资70万美元。

为确保各项商务指标按进度完成和全县商务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年来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直面疫情,加大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动。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商贸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我局积极行动,周密部署,战斗在一线,按照"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要求,成立局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分派两个工作组,每天安排专人驻点各大商超、加油站落实商超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和物价稳定工作。现场督导各商超、加油站一线工作人员必须带口罩上岗,勤用消毒液洗手。商场超市、加油站均按要求每天在开业前和结束营业后进行2—3次集中消杀。督促各商超、加油站张贴安民告示和承诺书;要求各商家在大门口安排专人宣传引导消费者戴口罩、加油站对顾客进行登记、此外特别强调各商家要严格按要求消毒杀菌和对进入商超购物人员测量体温。二是加强单位人员信息报送。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全体干职工将每日体温以及有无接触史如实上报,做好内部防控工作。

(二)强化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引进与平台建设双丰收。截止10月底,我县新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固定资产总投资228.4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个,一是由深圳市伟合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鑫邦(香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铭通讯电子有限公司、深圳乐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抱团投资30亿元的电子智能终端产业链项目,二是由深圳市恒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10亿元项目3个;5-10亿元项目10个;1-5亿元项目2个。一是领导带头,推动高位招商。制定并下发了《南城县2020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意见》,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每季度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0天,招商团队领导、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外出开展招商活动时间不少于20天。今年以来县党政主要领导、招商团队领导赴深圳、东莞、昆山、苏州、湖州、丽水等地考察并落实项目20余次,累计接洽客商60批次180余人,其中90%为工业项目客商。二是方式转变,提升创新招商。一是创新“云招商”举措。为有效应对疫情,创新开展项目招引工作,我县积极推动网络营销、线上签约等招引工作,改“线下”交流为“线上”沟通,推广不见面招商,实现汇报不见面,推进无接触,尽可能将疫情对招商引资工作影响降至最低。将招商项目发布渠道重点转向网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众号、自媒体平台、委托机构(深圳方舟智略、上海东方龙)等高频次、高精度、大范围发布。今年以来,通过“屏对屏”对接客商30余批次62人次,共发放招商宣传信息2万余条。二是优化招商团队。今年我们组建了电子信息、中医药、校具(教育装备)、建筑业四个招商团队,分别由分管县领导带队,明确工口、经济口等相关部门为牵头和成员单位;其他县级领导不带招商团队,可外出搜集有效招商信息和线索提供给相关团队;其他县直单位、部门做好企业跟踪服务,乡镇做好企业招工。三是强化驻点招商小分队。由分管县领导带队,选派懂政策、善招商的人员组建三个驻点专业招商小分队,分别驻点广州、深圳,主攻电子信息产业;驻点安徽毫州、河北安国,主攻中医药产业;驻点江苏昆山,主攻昆山产业转移。四是深化委托招商。继续深入推进与深圳方舟智略、上海东方龙等专业化公司合作,对接国内有实力的大公司实现借力发展、融合发展,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牵引力大的“5020”项目落地。今年以来,通过委托招商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通过强化委托招商,建立“屏上洽谈、线上签约”新模式,2月14日,在全市率先通过远程视频签约,创造了“南城速度”。三是筑巢引凤,落实平台招商。围绕构建完善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体系,在继续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园”建设。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可快速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企业拎包入驻。一期已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基本已投产;二期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竣工,签约8家企业已全部进场装修,预计12月底可试生产。此外,建设了职工食堂和员工宿舍2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食宿,已全部建成使用。二是校具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打造1500亩校具产业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14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60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100%。同时,突出“互联网+”,建设“十大中心”“七大平台”。开设了向莆铁路货运,筹建赣东南木材交易市场,实现进口木材与校具产品,双向对流,带动南城校具走出国门。三是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以祥能集团线上线下交易市场为载体,规划建设3000亩中医药产业园,正在筹建中药材线上线下交易中心、中药材检测检验平台和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同时,与中科院、中医科学院深入合作,先行先试打造智慧中药房,深度融合中医药产业一二三产。

(三)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全面落实省市县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致广大南城投资客商的一封信》、《致南城县外贸企业的公开信》和《南城县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的意见》,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红利;加强政银企对接,鼓励和引导县内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行“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为每个签约项目配备保障专班,按照“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原则,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重点为企业设立备案、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精准对接58家重点企业,对接金额2.14亿元,快速审批发送各类贷款1.3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流转难题。二是完善招商制度。制定并下发了《南城县2020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意见》。三是密切服务企业。及时向企业分享疫情期间相关优惠政策,截至6月,共为飞龙鞋业等企业申请“两转”奖励资金及参展补贴等共计10余万元。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积极促进银企对接,目前共有飞龙鞋业等企业在疫情期间获得融资或续贷5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主动对接保险公司和企业,协调虹汇科技等10多家中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免保费投保工作,切实降低企业出口风险。

(四)健全体系,规范流程,项目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明确实行“每月一方案、每月一重点、每月一调度”的工作模式,每月月初调度招商引资工作,明确下一步招商重点,通报上个月领导外出招商情况及招商引资完成情况,每月底由商务局负责统计领导外出开展招商活动情况、小分队对接企业情况、接待客商情况及招工情况,领导动态以《南城县招商大事记》的形式报送至市商务局,其他统计结果以南城县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名义进行全县通报。

(五)联合企业,优惠政策,消费市场气氛活跃。一是发放电子消费券以促进内需。为积极落实市政府办引发《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商贸消费升级的若干措施》,尽快消除影响的影响,促进商贸消费的复苏,自四月底开始我县先后开展了2批以餐饮、商超为主的电子消费券发放,参与商家有餐饮企业42家、商超5家,共发放电子消费券844万元,其中餐饮624万元,商超发放220万元。已领取消费券38.4万元,进店消费4.79万元,其中餐饮消费32100元,超市消费15800元。第一批电子消费券发放时间5月16日至5月18日三天,发放金额452万元,参与商家有餐饮13家,商超5家,共18家。第二批电子消费券发放时间为5月23日至5月25日三天,发放金额392万元,参与商家为29家餐饮企业。二是开展“多彩夜经济”活动。我县“多彩夜经济”活动于2020年9月19日在南城县盛世购物广场举行,活动主要内容有南城特色小吃、儿童亲子乐园、餐饮商超各类型促销活动等。共7家商家参与此次活动,其中1家商超(家家乐超市)、5家餐饮(季季红火锅、上岛咖啡、美其乐等)、1家儿童乐园。参与市民达5000余人次,当晚销售收入超15万余元.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和商品,以及各种类型的夜间促销活动,向人们展示着南城的新鲜活力和满满烟火气。三是制定成品油“十四五”规划。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成品油市场秩序,督促成品油市场有序发展,完善城乡加油站点建设。我局于8月份初就主动征求中石化、中石油、民营加油站及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及重点大型企业和居民用油需求调查,初步确定“十四五”规划需求。根据我县城乡发展规划,保留部份“十三五”规划中未开工建设的城乡加油站,再根据城乡发展需要,“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7个城乡加油站。分别为天井源加油站、南城县河东工业园区加油站、南城县山水大道加油站、南城县万坊加油站、南城县河东加油站、南城县睦安加油站、南城县浔溪加油站。

(六)开拓市场,深挖潜力,寻找外贸新增长点。一是积极组织瓯锦实业、康家实业、拓玛仕机电等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华交会及江西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同时鼓励企业利用江西省数字外贸平台等线上平台,引进海外流量和潜在客户。二是鼓励企业对线下订单区域进行适当转移,一方面合理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转向开拓国内市场,帮助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贸易促进活动,实施内外贸一体化;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订单转向疫情较轻的区域。三是帮助企业销售滞销产品,积极与市商务局对接,鼓励重点外贸出口企业转内销,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双线大会,通过“1+11”省市领导直播带货的形式,帮助优质外贸出口企业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其中麻姑实业集团通过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双线大会”,实现线下签约3000万元,线上直播带货30余万元;江西正兴工艺制品通过线下签约,获得百余万订单。四是深入调研“两转”潜力企业,摸清区供货出口情况,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融资、退税、物流等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坚定企业转回南城出口的信心。2020年1-8月共11家企业转回南城出口,转回金额697.1万美元。五是积极向外商投资企业宣传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同时将外商投资企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给企业学习,并向企业进行宣讲培训,督促外资企业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与外商积极沟通,2020年上半年共引进2家外资企业,一家为江西幸九科科技有限公司(台资),注册资本350万美元,落户金山口第三期工业园;一家为南城同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港资),注册资本4800万美元,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

(七)直播带货,下乡培训,电商扶贫成效显著。一是疫情期间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模式特性,组织邮政公司和县供销社与各类电商销售品台对接,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通过在“南城发布”、“南城融媒”、“南城之窗”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上购物倡议书指导老百姓在家购物,极大的缓解农贸市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的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二是开设爱心扶贫小店助农。农历春节本是中国农产品的销售旺季,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南城县部分农产品滞销,鸡蛋、茶树菇、蜜桔等农产品如果不赶紧销售出去就会腐败变质。我局与县电商协会秘书长、向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弘宇商议就我县滞销农产品滞销问题希望通过电商手段帮扶销售。疫情期间,我们采取了两种途径进行,一是以向东公司为载体开设线上扶贫小店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二是通过当下流行的网红直播推销我县滞销农产品。线上爱心扶贫小店在疫情期间已销售我县土鸡蛋26340枚,销售额68484元;茶树菇销售1440斤,销售额97920元;香菇干717斤,销售额27246元;洪门鱼干销售1784元。累计销售近20万元。三是副县长带货直播助脱贫。2020年3月9日下午,我局联合京东平台,以:“疫情无情人有情、扶贫助农网上行”为主题,在南城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共同举行了“赣品网上行——抚州(南城)直播助农活动”。受本次疫情影响,南城县部分农产品滞销严重,为了帮助贫困户推销农产品,南城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卢碧兰化身“超级推销员”,通过直播,助力当地贫困户农产品线上销售。过去,很多农产品主要依赖线下批发渠道销售,但在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移动互联网发挥积极作用,凭借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直播营销以其生动直观且具互动性的特点,成为战“疫”利器。直播的农产品主要销售万坊镇梅州村鄢氏种养殖合作社的姬松茸、徐家镇白洲村龙强种养殖合作社的羊肚菌、以贫困户裘启仁为代表的全家塘土鸡蛋等,共涉及贫困户五十多户。“电商直播扶贫助农”活动浏览量最高达13万观看人次,直播订单1156量,销售额52011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农产品滞销的贫困户解决了燃眉之急。四是开展电商下乡扶贫培训,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为夯实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繁荣,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我局携手天城培训学校开展了2020年电商扶贫送课下乡巡回培训。培训前各乡镇提前安排了对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统一排查,广泛动员,筛选有能力、有意愿人员建立电商培训名录,组织贫困人员免费培训,确保培训的人员数量、质量、覆盖率。培训内容从贫困户脱贫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创业经历,运用丰富的事例,分享电商从业经验,分析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机遇,讲授了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和资源特点,讲解了农产品网销要点、网络平台使用步骤、小视频直播平台营销运用等内容。使贫困户对如何从事电商、如何选品、如何营销等方面有了直观了解。五是举办南城县2020第七届扶贫日扶贫农产品展销活动。10.17国家扶贫日当天,我县举行“电商直播”助扶贫活动。本次扶贫日活动以“电商扶贫、直播助农”作为主题,用当前最热门最流行的网络直播带货方式,通过主播讲解把我县扶贫产品推向全国网名,让更多人了解南城、了解南城产品,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到电商扶贫的重要意义,共同携手参与到电商扶贫事业中来。活动当日,在京东平台直播观看量达到近20万人次,点赞数60余万,我县直播带货扶贫活动受到网友广泛好评,线上线下销售额达5.78万元。

(八)强化检查,安全演练,物资工作平稳开展。一是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对下属民爆公司经常不定期进行了安全检查,并每月组织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每季度组织他们进行安全应急安全演练。针对雷管分发室无安全操作规程,水泵房无标识,且备用水泵未正常安装待,雷管库至分发室路面坡度大于6%,且路面青苔较多,报警值班室未设防盗门等这些问题上,我们及时督促民爆公司在两天内整改到位,受到省市的高度评价。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因2018年3月开始再生资源不需要到物资局备案登记 ,许多再生资源经营户不了解政策,经常来我办来登记,我们热情地接待他们,并耐心的对他们进行政策讲解,为此得到再生资源经营户的好评。

虽然上半年商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仍存在明显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规模不够大。目前,我县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央企等科技含量大的项目,还未破零。亿元以上开工项目个数和实际进资,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回落。项目建设有待加快。新签约项目中,因产业园标准厂房不足,导致部分项目暂时无法落户。项目的注册率、开工率还不够理想,项目推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企业招工难度大。目前已投产的项目中,仍有大部分企业处于用工数量不足,制约着企业规模的发展,还有部分即将开工的项目用工储备不足。

第12篇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简称《人口计生法》下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简称《人口计生条例》下同)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中明确的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与社会保障的规定,鼓励广大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切实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建立和完善我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一卡通”,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1、对全县农村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以县人民政府名义发放《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一卡通》(简称“一卡通”,下同)证,凡持有“一卡通”证的计划生育家庭,均可享受县政府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2、“一卡通”证的发放对象为:农村已扎二女户家庭;农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

3、“一卡通”证的发放程序为:⑴本人申请(填写申请表);⑵村(居)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公示时间7天);⑶镇(街)人口计生办审核;⑷县人口计生委审核;⑸县人民政府盖章发证;⑹镇(街)人口计生办每年进行审验。

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奖励扶持力度惠泽计划生育家庭

1、2009年1月起,农村二女户结扎后,由县计生部门办理一份3000元的养老保险(其中省政府给予配套补助1000元)或一次性发给同等金额的奖励费,做到即扎即奖;对农村当年已扎二女户,其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各自实际给予每对夫妇不同金额的绝育奖励,并逐年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各镇人民政府在每年春节期间应组织人员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贫困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慰问,尽力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制定本镇奖励扶持政策。

2、对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职工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领证之日起按每月6元的标准每年发放一次独生子女奖励费(7-14周岁)或办理一份独生子女健康平安保险(0-6周岁)。对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干部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其所在单位每月发给10元独生子女奖励费(夫妻双方在单位的,由双方单位各负担奖励费的50%;夫妻一方在单位,另一方为农民或城镇无业居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职工的,由国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所在单位负担全部)。

3、对农村女方年满45周岁符合生育二胎政策主动放弃生育二胎并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元(其中省里补助2000元);对农村不再生育的独女家庭和已扎二女户家庭继续实行享受免费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4、继续实行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条件按国家规定执行,即对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夫妻发给每人每年720元的奖励扶助金;对符合国家奖励扶助条件的农村已扎二女户年满50至59周岁夫妻给予提前享受每人每年72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至与国家奖励扶助政策接轨。

5、实行城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条件按国家规定执行;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农村已扎二女户家庭中的伤病残人员,每个对象每年补助800元。

6、开展阳光助学行动,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困难家庭子女考取一、二本大学的,给予不少于1000元的奖励;对农村已扎二女户女孩考上大学的,给予不少于2000元的奖励;对当年考取高中的农村不再生育一女、二女户家庭女孩,实行“一对一”帮扶助学,每年不少于1000元补助,一助三年。

7、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生育关怀、爱心救助”活动,每年救助20户以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包括子女就学困难、计划生育贫困母亲、计划生育伤病残、遭遇天灾人祸的家庭,每户救助不少于1000元。

8、抓好计生养老绿化工程。全县每年扶助30户计生户建立“绿色养老基地”,每户扶助资金不少于2000元。资金由县、镇两级负担。

9、对持有“一卡通”证的家庭主要成员到县、镇计生服务站(所)进行生殖健康等检查给予免费,治疗妇科等生殖健康疾病减免60%的费用。减免费用由所在站(所)内部消化。

10、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家庭,在村庄规划区内申请建房的,土管部门优先安排宅基地,并减半收取有关审批费用。农村已扎二女户建房在60平米以上的补助3000至5000元。

上述各项费用,在每年其财政安排的社会抚养费中列支。对上述领取了奖励费(包括办理了养老保险)后计划外生育的,由发放奖励费的镇(街)人民政府追回并依法足额征收其社会抚养费。

11、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优先列为“两补”对象;初中毕业升高中,可在其升学总分中加10分择优录取。

12、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家庭成员(父母及子女)就诊,市(包括市人民医院、附属医院和市立医院等)、县、镇三级医院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行“三免四减半”的就医优惠政策(“三免”:即普通门诊免收挂号费、注射费、换药手续费;“四减半”:即住院病人“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减免50%)。减免费用由各医疗单位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内部自行消化。

13、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生活困难的家庭,民政部门应优先将其列为农村低保户,实行定期救助;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优先纳入集中供养。

14、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家庭,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减免50%的办照费及20%的市场管理费和10%的个体管理费。

15、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家庭发展生产、科技致富,涉农部门应做到优先提供生产项目、优先提供场地种苗、优先安排技术培训、优先提销服务、优先安排生产资金等“五优先”,农信社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应予以优先支持。涉农部门还应认真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产业养老工程”;劳动部门应优先安排进厂就业。

16、对持有计划生育“一卡通”的家庭,在扶贫部门安排小额扶贫贷款中,均可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在扶贫开发重点村招收一名贫困子女中专生的计划中,享受贫困户子女同等待遇,并优先安排;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优先安排;属于贫困家庭的,在扶贫开发重点村确定领导干部“321”结对扶贫时,优先安排为结对帮扶对象;属于移民搬迁范围的,在整体搬迁时优先安排。

17、县内在招收事业单位人员时,对独生子女户、农村已扎二女户子女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上述对象已正式纳入机关事业编制管理的,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时不再享受此优惠政策。

18、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多增加1人份的集体福利分配份额,在分配承包土地、帮助发展生产和审批宅基地等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的宅基地按两人计算。

上述政策涉及的各有关单位,在收费或办证(照)场所醒目处,应设立有关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公示牌(栏),明示程序、监督电话登记造册等。

三、加强领导,确保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监察、教育、民政、财政、国土、农业、卫生、扶贫、林业、果业、工商、农信社、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口和计生委,负责日常工作。各镇也须成立相应机构。

为促进工作落实,把建立和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工作列为对各镇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将组织有关单位对各镇、各部门(单位)落实有关奖励优惠政策情况进行1--2次专项督促检查,对不落实职责、配合不力的部门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