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筋实训报告

钢筋实训报告

时间:2022-08-17 21:44:25

钢筋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建筑结构,CDIO,项目实施,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第2篇

【关键词】 植筋;施工工序;施工质量

[Abstract]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quality control of wall anchorage technology of filling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exp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units attention.

[keyword] anchorage;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填充墙植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建筑填充墙植筋技术的质量控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望得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重视。

一、 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施工单位的“以包代管”

施工单位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游走于各个建筑工程间的所谓专业队,操作工人一至几人不等,以承包的方式进行化学植筋工作,总包单位除了提供钢筋之外,其它概不过问,甚至起关键作用的植筋结构胶都由施工工人自带,这些工人拎着他们自己的材料、设备在他们同时承包的不同工程间穿梭交叉施工,最后拉结筋数量清点一下,有个检测报告,一切任务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各个工序无人管理,完全靠操作工人自律。

2. 监理单位的“以检测代验收”

不仅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过程控制,监理单位也往往以检查植筋锚固拉拔力检测报告来代替监督检查以及隐蔽验收等各项监理工作。

3. 施工依据不充分

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应满足设计文件规定的钢筋锚固长度、结构胶技术指标等要求。施工图设计文件凡要求拉结筋预埋的,如采用植筋法施工,则需有设计单位出具正式变更手续。施工单位施工前也应制定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这一切必备程序往往都被省略了,施工单位单凭结构胶说明书就擅自施工的现象相当普遍。

4. 植筋结构胶质量低劣

当前,结构胶劣质产品充斥建材市场,原材料进场验收把关不严,使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隐患。有人认为反正有拉结筋的锚固拉拔力检测,植筋结构胶进场质量验收无关紧要,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部分结构胶使用劣质固化剂,虽有可能做到结构胶的短期粘结强度很高,但随时间推移,结构胶抗环境老化能力和抗冲击剥离能力将急剧下降,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5. 施工工人业务水平及责任心欠缺

化学植筋施工作业面分散,工作量大且完全手工作业,监管难度较大,这对操作工人的业务水平、质量意识及个人素质都有较高要求。目前施工工人业务水平及质量意识整体上离工程质量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如果再对其监督管理不力,施工质量更难保证。

6. 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1)结构胶原材料不合格。锚固胶耐久性不足、被植钢筋使用年限达不到规范要求,其主要原因是结构胶原材料不合格。

(2)锚固长度不足。钻孔深度满足不了所需要求的锚固长度,致使钢筋的锚固力不足。

(3)锚固效果差。钻孔清理是最重要的关键工序之一,钻孔清理不净,孔内存留残渣及浮灰,影响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对后植拉结钢筋的抗拔力影响很大。有的拉结筋用手都可以转动,仔细观查,发现在已经凝固的锚固剂周围有大量粉尘。钢筋除锈不彻底也是影响锚固效果的重要因素。

(4)注胶方法错误。施工中不是先向孔内注胶后插筋,而是在钢筋锚固端涂抹或蘸上一点结构胶后,直接往钻孔内插入,导致孔内结构胶不密实而影响其粘结效果。

(5)养护和保护不到位。拉结筋植入后未按规定时间养护和保护,成品保护意识不强,后续工作对尚未完全固结的拉结筋扰动。

二、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若干建议

1. 加强设计文件、施工方案审核

填充墙砌体化学植筋法施工拉结筋应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应注明钢筋锚固深度、结构胶技术指标,并提出施工说明。如原设计图纸要求拉结筋预埋,并无化学植筋的设计内容,施工单位要求变更,也应由建设单位提请设计单位依程序出具设计变更。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位业务培训教育。

2. 加强材料进场验收

结构胶进场时,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对植筋用结构胶进场验收。在确认产品批号、包装及中文标志完整的前提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日期、出厂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应为原件或加盖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签字的复印件。植筋结构胶进场验收合格后标记保存,严禁未经报验的结构胶混入现场。出厂检测报告中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耐湿热老化性能等各项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及《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 的要求。对出厂检测报告检验项目不齐全或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等指标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3. 加强工序报验及隐蔽工程验收

施工单位严格对钻孔、清孔、钢筋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与保护等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并报监理单位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在植筋注入结构胶这一关键工序,监理人员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抽查频率,一经发现违规操作应责令重新返工。

4. 加强植筋实体检测

《砌体验收规范》第9.2.3 条及附录B、C 对填充墙砌体植筋锚固力检测要求、抽样判定方法、检测记录的格式要求作出了规定,这是该规范修订的亮点之一。《砌体验收规范》对植筋抽样频率要求是很高的,这与当前其施工质量稳定性差的实际状况有关,应严格执行。监理单位应切实负责,确保检测的真实性、有代表性,杜绝检测抽样吃小灶现象。

5. 增加设置检验批的建议

为做好以上工作,建议在《砌体验收规范》的检验批设置基础上增设“填充墙砌体植筋界面处理检验批”以及“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检验批”,以加强责任制度、完善技术资料、促进施工质量的切实提高。钻孔(孔深检查等)、清孔、钢筋除锈等工序可作为一个检验批,施工单位每一施工段自检合格、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填写《填充墙砌体植筋界面处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后方可进入植筋工序。植筋工程界面处理检验批主控项目为:清孔质量检查、钢筋除锈检查。一般项目为孔径、孔深、位置实测检查,一般项目设置允许偏差。

植筋、固化与保护等工序可作为一个检验批,相关验收记录为《填充墙砌体植筋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植筋施工质量检验批主控项目为:锚固胶质保书及出厂检测报告等、注浆植筋质量、固化与保护。根据《砌体验收规范》,植筋实体检测已体现在《填充墙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中。

四、 结语

填充墙拉结筋的施工质量在抗震设防中是极其重要的,化学植筋法施工拉结筋有很多优点,但由于施工作业面分散,工作量大,完全靠手工作业,隐蔽性强,如果现场管理不善,也极易产生质量隐患。

《砌体验收规范》对填充墙砌体植筋的相关规定,未能体现过程控制的精神,笔者根据实践经验,针对上文所指出的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按照这些建议加强管理,必定会提高植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GB 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两个重要分项工程,其质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主体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因此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必然成为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现就本人在“某廉租住房(二期)14、19号楼工程”项目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通过项目实际施工,谈一些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的体会。

1钢筋的质量控制

在“某廉租住房(二期)14、19号楼工程”项目中,根据日常检查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本人认为对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做好以下4点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控制:出现问题:表面锈蚀、混料、钢筋强度不足,冷弯性能不良。处理方法:钢筋存放时应用木块垫起,避免与地面接触;对锈蚀较重的钢筋要用钢丝刷等刷洗干净,轻微浮锈不必处理;钢筋进场时要做好规格标记,分批堆放;要对进场的钢筋,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对其外观质量(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作检查,在外观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见证取样送检,再检查复验报告,不合格的,做出标识,并限期退场。(注:同品种、同级别、同规格钢筋的每一检验批不大于60吨)。(2)钢筋加工质量的控制:出现问题:箍筋偏小、成型尺寸偏差。处理方法:用钢尺检查,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抽样检验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0%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不符合要求的返工至合格为止(注:同级别、同品种、同规格的钢筋300个接头为一检验批);加强对钢筋下料单的检查,加强对钢筋工人的技术培训。(3)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出现问题:焊接长度不够,绑扎搭接接头百分率不符合要求,电渣压力焊焊包质量差。处理方法:根据设计文件、相关规范等的要求对连接方式进行检查,对于焊接接头连接的(单面焊接长度不于10d,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d),在外观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见证取样送检,若不合格,应双倍取样,再不合格则应全部割除,重新焊接、检查,直至合格为止;对于绑扎接头连接的,在钢筋安装时,用钢尺(按抽查构件数量的10%)检查,接头相互错开,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并不应小于25mm;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50%;电渣压力焊焊包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切除重焊,或者采取补强焊接措施。(4)钢筋安装过程的质量检查:出现问题:间距过大、漏筋、节点处柱箍偏少。处理方法:按设计文件、相关规范、施工组织设计等的要求,对现场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及间距、排距,钢筋网,钢筋骨架,箍筋规格及间距,钢筋弯起位置等在模板上做好标志点,施工前做好交底,按标志点进行控制;绑扎完成后按图进行检查(三检制度);节点处柱箍应施工时在节点处四角增加若干根6mm的附加纵向短筋(长度与节点高度相同);先将柱节点处箍筋按设计图纸间距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钢筋并绑扎或将整体骨架焊在节点处截面高度最大的梁上,最后整体沉梁入模,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某廉租住房(二期)14、19号楼工程”工程项目中所用的钢筋为三明钢铁厂生产的钢材,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均完整,施工过程中见证取样所送检的样品试验报告均为合格,施工过程中按照“三检”制度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整改,使整个钢筋工程质量处于可控状态。钢筋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等要求施工,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因此,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中,混凝土是采用“华麟”牌商品混凝土,通过对“某廉租住房(二期)14、19号楼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日常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认为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做好以下3点的质量控制。(1)施工前原材料的控制。出现问题:强度不够。处理方法:①在混凝土施工前通过对商品混凝土公司提供的质量控制资料,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水泥复检报告、河砂复检报告、碎石复检报告、粉煤灰合格证、粉煤灰复检报告、外加剂合格证、外加剂复检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以及混凝土试件强度复检报告等质量控制资料,检查是否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否根据砂、石含水率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否则不得计量,直至符合要求为止。符合要求后方由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签署混凝土浇捣令。②商品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首先检查发货单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测量混凝土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当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责成整改至符合要求为止。(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混凝土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①麻面:a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在模板使用之前,要事先均匀涂刷脱模剂;b模板拼缝要严格,不符合要求的要重安装;c墙柱混凝土每一浇筑层高度,振捣要密实,直至不再有气泡排出,表面均匀注浆为止;d墙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用榔头敲击模板外表面,特别是阴阳角部位;e对出现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潮湿的水泥抹平;②蜂窝、柱、墙烂根:a对于运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目测不合格或初凝时间超过规范要求的,不能浇筑;b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浇筑时要分层,振捣时间要符合规范;c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能超过2m,超过时要用溜槽;d柱墙根部要用塞紧并在模板下口用砂浆抹2cm找平层;e对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形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③漏筋;孔洞:a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垫块是否足够、浇筑时是否位移;b振捣棒的移位距离为20-30m,以免漏捣,操作时要选择钢筋间距较大的地方振捣避免碰撞钢筋,钢筋密集部位用直径30mm的振捣棒;c对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④缺棱掉角:a模板混凝土浇筑前要充分润湿,拆模时不能太用力和太急;b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c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严重的将不实的混凝土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3)施工后的养护。出现问题:表面裂缝,脚印。处理方法:对混凝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小时左右进行养护;其中普通(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7d(14d);浇水的次数应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不得进行踩踏、安装钢筋、模板等施工。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检查过程中及时指出,并责成改正。

3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主体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我们应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规范、规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努力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质量第一、严格把关”的质量监控方针,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S].

第4篇

关键词:高强钢筋; 钢筋加工; 基本对策

今年1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加速淘汰335兆帕级钢筋,优先使用400兆帕级钢筋,积极推广500兆帕级钢筋,到“十二五”末,全国高强钢筋使用比例应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目前各地及各级职能部门正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组织本地区各有关单位开展工作,贯彻落实。然而各地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1.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钢筋强度提高,现场加工难度增大

目前我国中小施工企业的钢筋加工主要在施工现场,多为露天无遮盖操作,采用传统的手工或半机械化设备方式。大型施工企业虽然有自己的预制加工厂,可以为下属的项目部提供一部分预制构件的加工配送,但所有现浇混凝土结构用到的钢筋也是由现场钢筋加工车间提供的。这种加工方式主要依靠人力或半机械化设备,钢筋加工机械及技术性能、自动化程度和加工能力都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下,加工分散落后,加工的时间、进度和质量都难以保证。面对高强钢筋这种新材料,这种现状所导致的问题更加凸显,现场加工显得力不从心,加工难度明显增加,质量与进度的矛盾更加突出。

1.2缺少专业化技术设备,加工工艺水平低

无论是400兆帕级还是500兆帕级以及600兆帕级高强钢筋,钢筋随着强度指标的提高,延性、冷弯等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对加工工艺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500兆帕级钢筋,弯曲加工必须一次成型,反复弯曲会导致钢筋断裂;有些高强钢筋“外硬内软”,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表面易受破坏,甚至出现开裂现象;所以,高强钢筋在弯曲、焊接加工时都需要用到特殊的加工工艺和专业的钢筋加工机械设备,而现场加工缺乏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加工工艺,难以满足工程需要。

1.3操作工人缺乏培训和考核,现场技术工人紧缺

面对高强钢筋加工这一新技术,一线工人需要学习和实践,虽然各地在组织培训、开展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个行业队伍过于庞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加之由于工作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影响,大量工人流动性较强,致使施工企业现场掌握高强钢筋加工技术的工人严重不足。

1.4加工作业现场管理薄弱,加工成本提高

钢筋现场加工涉及材料供应、人员、设备、场地等因素,主要依靠人力或半机械化设备,相互之间原本就存在着诸多矛盾,随着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更加剧了材料供应、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的矛盾,当上述几种问题纠结在一起,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

1.5技术研发脱节,科技支撑不够

就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型工程项目的情况看,高强钢筋推广在加工技术、设计深化转化、配送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有些方面还是空白。由于我国在高强钢筋推广应用起步较晚,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相关主管部门没有完整系统的规范和标准,研发设计专业软件还是空白,现代物流理论研究薄弱,配送技术也比较落后,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还没有采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以上问题,如不科学的加以解决,将会制约建筑业科技进步,影响建筑施工发展方式的转变。

2.解决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2.1改进加工方式。加工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可以节省建筑工程钢筋用量,使钢筋加工量相对减少。目前高强钢筋是在施工现场加工,这种手工作坊式的钢筋加工环节,加工的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使得加工时间、进度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如果不改变当下落后的现场加工方式,企业即使面对高强钢筋应用加工的制度、技术化要求,购置机械设备,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但都不能从根本上使钢筋加工方式发生改变,仍然是在低水平落后的生产方式上重复,必然会加剧现场管理工作的难度,制约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因此,在做好改进工程设计方法、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进钢筋加工方式,将成为影响高强钢筋推广使用的积极因素。

2.2发展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出现的问题,集中暴露出目前施工现场钢筋加工不能适应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亟需采用先进的钢筋集中加工、商业配送的专业化模式——建立钢筋专业化加工及配送中心。

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发展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其中的关键,不仅在于专业化、自动化的设备供求,更在于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围绕满足建筑施工的专业需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建设发展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在比较高的起点上,使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技术拥有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2.3加强各个方面、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动

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和多个环节,还与工程设计、材料加工、工程管理、质量监控等部门密切联系,不仅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还需要满足推广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统筹兼顾,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推广的效果和规模。特别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整合部门资源,引导各利益主体工作的主动性,构建必须的技术支撑平台,加快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严重缺乏的局面,才能使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成为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1 张庄隧道概况

张庄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起讫里程DK59+250~DK66+432,全长7182m,隧道最小埋深约5m。隧道内为10‰、12.5‰单面坡。除进口段1177.93m(左线)位于半径R-1200m的曲线上,出口端537.49(左线)位于R-4500的曲线上,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

2 隧道内无砟轨道设计概况

设计采用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隧洞进出口设置过渡段。

2.1 钢轨

正线铺设60kg/m、U75V、100m定尺长无螺孔钢轨。

2.2 轨道扣件

采用WJ-8A型及“研线0602”型,预埋套管采用“研线0607-5”。

2.3 轨枕

采用通用SK-2型双块式轨枕,过渡段采用专用轨枕。轨枕其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正常情况下,轨枕纵向间距600mm,每公里1667根。

2.4 轨道结构高度

无砟轨道设计结构高度515mm。

2.5 道床板绝缘及接地设计

道床板接地每100m设计一个接地单元,每个接地单元用一根2m长不锈钢缆线与隧道侧面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变形缝处道床板断开后,在道床板端部设置接地端子,同一接地单元内相邻两块道床板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后,每一接地单元再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

3 施工准备

3.1 控制测量

在无砟轨道测量控制网设置前,对隧道进行准确测量,净空限界、线路中线和水平进行一次贯通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及分析,误差调整后,实测高程和水平符合测量规范,满足精度要求。

3.2 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与记录。并形成相应的变形观测数据及沉降分析报告。沉降评估完成后,提交《结构物沉降成果》。

3.3 施工前控制网测量及设置

组织测量人员对设计测量数据进行复测,形成复测报告。与设计院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测量数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进行下步无砟轨道的施工。在CPⅡ和全线三等水准控制网的测设资料后,然后按最后确定的点位、标高进行CPⅢ(基桩控制网)测设。CPⅢ控制网在水沟电缆槽圬工后进行,直线地段沿隧道纵向每间隔60m在水沟电缆槽两侧挡砟墙上高0.3m处布置一对控制点,预埋观测标,安装专用测量棱镜。

控制基桩测设精度要求:(1)平面测量:采用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2+2ppm全站仪,按组合交会网法测量,观测2个测回,测角中误差不大于±4″。(2)高程测量:采用电子水准仪和铟钢尺,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每1000m水准测量全中误差不大于4mm,附合路线或闭合差不大于±8■。

3.4 无砟轨道施工设备准备

测量仪器购买、检测及标定,轨排架加工、龙门吊、平板小车等设备到场的验收、储存、组装、调试等。拌合站、砼输送泵、混凝土运输罐车、试验检验设备等配置验收。

3.5 施工培训与技术交底

对无砟轨道施工的管理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加设计单位的施工技术交底;全面系统的掌握无砟轨道施工内容、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作业标准、注意事项等。组织参加现场施工的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前培训、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班,对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及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测量仪器使用程序、方法;掌握测量放线、粗调、精调等工作要求及误差控制。

3.6 钢筋保护层同级混凝土预制块

在无砟轨道施工前,加工预制C40砼预制块,预制块尺寸为35*35mm。

3.7 按要求进行开工报告的报批审核。

3.8 原材料的采购及检验。

4 底板处理

(1)道床板施工前,首先对隧道内的卫生进行清理,清除杂物,然后对底板混凝土表面进行机械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应小于50%,满足规范要求。(2)清理杂物及浮碴,绑扎钢筋前底板表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多余的积水。

5 底层钢筋安装

5.1 框架放线

采用全站仪每10m(曲线5m)精确放出一个中线点,中线点采用水泥钢钉精确确定,用红笔标识;并用墨线弹出中线,然后按设计放出边线框,边框线用墨线弹出,在边框线上用钢卷尺量出底层钢筋间距,做出标记。

5.2 纵向钢筋布置及绑扎

按照标记的位置在地面上布置底层钢筋,用自制的工具保证底层钢筋的间距,然后进行纵向钢筋的绑扎安装。

5.3 布置横向钢筋

横向钢筋采用φ16螺纹钢,按照布置好的位置,放置在底层竖向钢筋上,安装16*20mm的绝缘卡,要求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所有的交点全部用绝缘卡连接;绑扎连接完毕后,按梅花型用预制好的混凝土垫块垫起底层钢筋网,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

6 轨排组装和吊装

6.1 设立移动式轨排组装平台

组装移动式轨排组装平台,平台可通过丝杠调平装置精确调平,由机械牵引或人力移动,组装平台上设置两排的定位座(10根轨枕,误差1mm),一端顶部设置钢轨对位钢板。

6.2 轨排的组装

轨排由人工配合机械,通过台架定位座、钢轨对位钢板以控制精确调整、固定轨排几何结构尺寸,在轨排组装平台上完成组装。

6.3 轨排的运输

根据张庄隧道内作业面要求,每一个施工作业面配属两台小型10T龙门吊,轨枕采用平板车由洞外运至施工作业面,在轨排组装平台上完成组装,然后由小型龙门吊移动就位安装。

7 轨排架的粗调

粗调调整原则以先中线后水平的先后顺序进行。利用排架的丝杠支腿调整高度和水平,利用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中心位置,使之达到轨排的粗调要求,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经验使丝杠及轨向锁定器位置吊放过程中调整在最佳位置,以达到省时的作用。

8 上层钢筋安装

在轨排粗调后,立即安放上层钢筋并设置接地端子,在绑扎及焊接工作完成后进行下一组轨排作业。

9 综合接地

9.1 接地端子安装

将道床板在纵向上划分为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每一单元用一根2m长的不锈钢缆线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一次;隧道变形缝处道床板断开后,在道床板端部设置接地端子,同一接地单元内相临两块道床板的接地端子进行连接后,每一接地单元再与贯通地线单点“T”连接。

9.2 绝缘电阻测试

试验采用高阻测定仪进行测试,任何两根非接地钢筋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106Ω。

10 模板安装

10.1 安装纵向侧模板

侧模板采用[30的槽钢经焊接制成,按长短分为接头模板和中间模板两种规格,连接采用插销联结,由水平支撑及斜撑直接固定。

10.2 端头模板采用斜撑固定,模板表面在组装前应涂刷脱模剂。

11 轨排架精调

精调采用莱卡TS30全站仪和配套的检测小车。检测小车:(1)精调过程中,小车放置在被调整轨道上,通过全站仪对检测小车棱镜点的跟踪测量,显示该处的轨道走向及水平等数据、设计数据及其实际检测数据偏差的大小、调轨方向。精调后的轨道各项误差将控制在±1mm范围内。(2)精确调整步骤:a.全站仪坐标。自由设站法定位,通过观测附近8个固定在隧道边墙上的控制点棱镜,自动平差、计算确定全站仪位置。移动测站位置,必须至少交叉观测后方利用过的6个控制点。每个工作面配备1台检验合格的全站仪。b.轨道数据读取。全站仪测量轨道小车顶端棱镜,检测小车自动测量轨距、标高及外线超高等数据。c.信息反馈。通过接收读取观测数据,通过相关软件,计算轨道平面高程、水平、外轨超高、轨距等数据,将误差值及时反馈到检测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帮助轨道精确调整。d.标高的调整。用螺帽扳手旋转竖向丝杠,调整轨道水平、超高达到规定要求。尽量往上调整,不宜下调。e.中线的调整。采用双头调节扳手,调整轨道中线。f.轨道精调完成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如果轨道精调后放置时间过长,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碰撞等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如果不合格应重新调整。(3)顺序安排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见图1)。

12 混凝土浇注

12.1 浇注方法。砼浇筑可根据工段情况分别采用直接浇筑和间接浇筑的方法,直接浇筑是指砼运输车可直接开到浇筑点,间接浇筑采用车辆到达浇筑地点而需要倒装,可用龙门吊吊装砼转运罐车浇筑砼。浇筑时做到布料充实均匀,不污染排架和轨枕,并利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以达到规定要求。

12.2 灌注技术要点。(1)轨枕必须在砼浇注之前浇水清洁,以保证新老砼的结合。(2)混凝土的质量保证稳定,混凝土坍落度等技术指标达到规定要求。(3)使用专用防护罩保护钢轨及轨枕、扣件不被混凝土污染。(4)混凝土应从起始端第一个轨枕的浇注口灌注,浇注到轨枕面下1.0cm左右,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后移至下一孔轨枕浇注口,在砼初凝前经人工使用木抹抹平顺,并达到侧向排水要求。(5)施工时禁止在第一孔轨枕下混凝土未捣固密实之前,严禁浇注下一孔。(6)在灌注过程中加强对轨枕底部及其周围混凝土的振捣,防止漏捣。(7)抹面应形成设计的横向排水坡,在抹面的同时清理钢轨及扣件表面的灰浆,收光抹面分三次进行以保证规定要求。

13 拆除轨排及模板

道床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及时拆除扣件以放散温度应力,并吊除轨道排架,拆除中注意保护成品混凝土。

14 成品养护及保护

(1)混凝土养护。初期养护使用喷雾器进行雾化喷淋方式;拆除轨道排架后,使用塑料布覆盖喷水保湿方式;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

(2)成品保护。轨道排架拆除后,要加强现场保护,螺栓孔要进行人工封堵,防止杂物进入影响下部安装,同时要防止道床板人为或机械损坏。

15 过渡段施工方法

在无砟轨道起终点5-20m范围内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填充层之间布置25排Ф16钢筋,每列4根连接钢筋,以加强道床板与仰拱填充层之间的连接。锚栓布置于相邻两轨枕之间,应避开道床钢筋。

参考文献

[1]黄韩侯铁路(陕西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Z].

[2]TZ204-200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

[3]TB10417-200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

[4]TB10304-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S].

第6篇

1计划预控

计划控制是实施成本管理的战略中心环节,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 1厂址选择控制

管片预制厂厂址选择在水电、交通相对便利,避开居民密集区的新围仔区,紧邻盾构1#始发井(GDK33 + 951. 219)建设,合理的地理位置选择,既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又缩短了管片运往盾构1#始发井的距离,降低管片的运输成本。

1. 2技术方案控制

综合考虑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工艺作业,一条浇筑线,两条蒸养线。浇筑线投人5套模具,设计年生产能力约4 500环,充分满足区间隧道(GDZK33 +951一GDZK38 + 359)盾构掘进的施工。管片钢筋笼采用定制的钢筋笼加工模具制作,在保证钢筋笼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焊接效率。管片厂占地总面积约36 668. 5 m,厂区分为生活、生产、检测、存放区四个功能区,生产车间面积3 360 m,管片堆场面积9 450 mi,可存放管片1 300环。合理的技术及资源配置不仅充分保证了盾构掘进管片的需要,而且为工程队的施工成本安排提供了可靠的消耗控制依据。

2过程控制

钢筋混凝土管片生产包含管片生产和管片运输两项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从工、料、机三类组成成本的主要要素着手来控制支出,找出成本差异,努力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2. 1人工费的控制

项目部以下达施工任务书的方式与管片厂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工艺流程,以工种为对象(如混凝土工、钢筋工、维修工、储运工、机械操作工等)确定生产管片所需求的劳务工数量:定员管理人员13人、后勤人员5人、生产人员53人(不含管片制作上班、钢筋笼制作上班),其中管片制作上班、钢筋笼制作上班执行计件工资,按工程量计价,提高了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及管片的施工效率,测定的人工费消耗定额为1 364. 17元/环。管片生产执行双班作业制期间,月平均产量250环以上,超额完成项目部下达的240环的月生产任务,显著降低了管片的单位人工成本。

2. 2材料消耗的控制

材料费占管片施工成本的77%左右,控制好材料费的消耗就掌握了降低成本的主动权。本标段管片生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材料成本。

2. 2. 1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购材料规格

管片厂在初期核算钢筋消耗的过程中,发现钢筋超耗较为严重,原因是用于制作钢筋笼主筋的钢筋采购规格为12 m,在加工后会产生3m的余料,少于1 /3的余料在生产封顶块钢筋笼时被使用,其余的钢筋余料只能做废料处理,造成钢筋浪费严重,使材料成本提高。针对此问题,管片厂改变了钢筋的采购策略,采取12 m,9 m两种规格型号钢筋组合采购,减少了钢筋的废料量,降低材料成本。

2.2.2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降低二次倒运成本

砂石料料棚、混凝土搅拌站与生产车间相邻而建,混凝土通过通往车间的平行小车直接进人振捣台进行混凝土浇筑,降低了混凝土的运输成本,大大节约施工成本。场地布置见图10 钢筋采购进场,尽量做到一次性卸货到位,直接进人钢筋笼加工车间,降低了钢筋的倒运成本。

2.2.3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降低库存囤积成本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要和对材料市场的价格敏感度,合理编制材料的采购计划,尤其是钢筋及地材的采购,有效地降低了库存材料的囤积成本。

2.2.4材料消耗的定量控制

通过现场统计法,将施工现场分为管片制作上班、钢筋笼制作上班、混凝土拌合上班、起重吊运上班、维修上班、储运上班6个上班,根据各上班的作业量统计耗材,从而确定单环管片小型材料及机具的消耗定额,即钢筋制作上班小料及小型工具定额消耗为139. 92元/环;管片制作上班小料及小型机具定额消耗为819. 46元/环;将测算的定额消耗责任到内部上班,加强上班的成本管理,合理控制了小型材料及机具的消耗,降低了小型材料及机具因人为随意性的消耗。

2. 3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内容比较多,包括机械的不变费用(折旧费、大修理费、安拆费)及可变费用(人工费、经常修理费、燃料动力费),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降低机械使用费中的可变费用。

2. 3. 1实施专人专岗责任制

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定员定岗、不随意频繁变动,一是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培训费用,二是便于设备维护管理;对设备操作员做好相关交底,明确操作员的责任与义务,使操作人员管好自己设备,未经相关领导批准不允许其他人员使用自己的设备以免带来经济损失;监督操作员人员做好机械的运转记录,在机械暂时停用时及时熄火,下班后派专员检查厂房机械设备是否全部断电、熄火,既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又能减少不必要的燃油动力损耗。

2. 3. 2以上班为核算单位核算机械费用

将机械的燃油费、电费、维修费等物化消耗成本分解到工程数量中去,核算单环管片的机械消耗费,实行定额管理和控制,即钢筋上班定额消耗电费223. 73元/环,修理费巧元/环;管片制作上班定额消耗水、电费147.%元/环,附属油费C8. 89元/环,修理费20元/环;起重吊装上班定额消耗电费51. 53元/环,修理费为20元/环;混凝土拌合上班定额消耗水、电费50. 85元/环,燃油费53. 52元/环,修理费25元/环;防止人为随意性,合理控制机械的燃油、动力及经常修理费用。

2. 4技术控制

2. 4. 1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管片生产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减少管片的二次修复,降低成本。如生产前的原材料进场检验、试验质量保证措施,生产中的工序控制,生产后的管片堆放派专人负责管理,有效保证管片的生产质量,避免管片出现气泡、裂纹、破损等质量问题。

2.4.2合理安排工期

考虑到管片厂堆场达到饱和状态,适当的延迟管片厂生产工期,由双班转为单班作业制,春节期间合理安排职工轮休,减缓施工进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堆场的征地费用。 本厂生产的管片用于GZH-(}标盾构区间隧道段,在满足盾构施工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期,减少周转材料方木的总投人量,提高其使用的周转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周转材料的总投人成本。

3成本的纠偏控制

管片厂建立了以工程队队长为首的成本管理体系,核算员作为成本工作的主要管理人员,运用表格分析法对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按上班进行归集,统计实际发生额,按月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实际发生额与相应的定量目标成本作比较分析,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编制当月的成本报告,提交工程队队领导审核。

管片厂根据施工情况先后与莞惠6标一分部修订了三次施工合同,能够保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消耗定额,使计划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报告数据失真,出现虚亏虚盈的不正常现象。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双钢筋笼;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质量控制;工程施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34-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64

1 概述

500千伏南通电厂送出工程是为配合江苏南通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而建设,工程全线使用铁塔45基。其中,G13号使用SJKT1-54型铁塔,全高83.5米、全重151.44吨;G37号使用SJT2-27型铁塔,全高56.5米、全重84.81吨。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这两基铁塔的钻孔灌注桩基础使用了双层的钢筋笼。其中,G13号基础,单根灌注桩直径为3000毫米,桩长为25米,外层钢筋笼的主筋为92Ф25,内层钢筋笼的主筋为72Ф20,加强箍筋为Ф14,单根桩的钢筋笼总重为17吨;G37号基础,单根灌注桩直径为2600毫米,桩长为24.1米,外层钢筋笼的主筋为80Ф25,内层钢筋笼的主筋为60Ф20,

加强箍筋为Ф14,单根桩的钢筋笼总重为13.7吨。

2 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测量准备、原材料准备、机械准备、护筒埋设、钻机就位、泥浆池及泥浆制备等工作是施工前应做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则包括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地脚螺栓的安装、钻孔及清孔、混凝土灌注等。

2.1 钢筋笼的制作及质量控制要点

2.1.1 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笼制作前,焊工应通过焊接考核,项目部技术员应复查所用钢材及焊条的型号满足设计要求、审核原材料及焊件的检测结果合格。加工制作钢筋笼的材料必须是合格品,施工人员要对完成的钢筋笼进行全面自检,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项目的抽检,抽检合格后进行签认。

钢筋笼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钢筋骨架的绑扎、焊接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设计长度、吊装机械及现场环境,对整个钢筋笼进行适当的分段,每段长度控制在10米左右。同时,在钢筋笼上端加焊吊环,吊环不宜小于4个;为确保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笼周围的主筋上每隔适当距离对称的设置钢筋“耳环”或混凝土块。

图1 制作完成的钢筋笼

2.1.2 质量控制要点。严格按要求对使用钢材及焊条的型号进行核对,焊工持证上岗,并对焊工进行实地焊接考核和焊接工艺评定。根据规范要求,主筋每200个焊接点做钢筋焊接拉伸试验和焊接冷弯试验各1组(3根为1组)。

制作完成的钢筋笼,根据设计文件,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毫米,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毫米,钢筋笼整圆直径允许偏差为±10毫米,钢筋笼整体长度允许偏差为±50毫米。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同一截面接头数应不大于钢筋总数的50%。

钢筋笼吊环应采用I级筋制作。根据钢筋笼的总长度及吊装机械及现场实际环境,对钢筋笼进行适当分段,并编号。根据吊装方式及钢筋笼的长度和重量,应对吊装点及其他部位进行适当的补强。

2.2 钻孔和清孔及质量控制要点

2.2.1 钻孔和清孔。成孔机械采用3400新型潜水电钻,钻机功率30千瓦,转速19转/分钟。成孔采用一次成孔钻进法进行施工,为减少钻头的摩阻力及加速泥砂置换,将输送黄泥浆的射水管在钻头处分成两个分支喷射口,便于钻孔时的水力冲刷,减少孔底的沉渣。

孔内注入的泥浆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保持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成孔的控制深度以设计的桩长和地面的标高来控制。从返上的泥浆中捞出颗粒,根据其成分和构造特征对照地质报告加以判断,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地质报告不符应报告设计单位。采用泥浆置换法进行清孔,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15厘米。达不到要求时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2.2 质量控制要点。钻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1.25~1.3克/立方厘米左右,清孔时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克/立方厘米左右,并准备一定数量的黄泥作为应急备用。

为了保证钻孔的垂直度,潜水钻的钻头上应设置不小于3倍直径长度的导向装置。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上应加设扶正器。钻杆的垂直度用仪器进行控制,发生钻孔偏斜时,应减慢钻速并提起钻头,上下反复进行扫孔纠正。若纠正无效,应在孔中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米以上,重新钻进。在钻孔过程中如发现塌孔的迹象,应判明塌孔位置,在塌孔段投入黄泥,加大泥浆比重以稳定孔壁。若塌孔严重,应立即回填粘土,待孔壁稳定后再钻。

当钻孔到达设计深度要求后,应认真测量,孔径允许偏差为-50毫米,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小于桩长1%,孔深应大于设计深度。

2.3 钢筋笼的安装及质量控制要点

2.3.1 钢筋笼的安装。现场使用25吨汽车吊对制成的钢筋笼进行分段吊装。钢筋笼吊装时要注意防止钢筋变形,钢筋笼在孔口对接焊接时,要求上、下节钢筋笼同心、顺直。钢筋笼下放时必须慢速、平稳、对中,防止钢筋笼破坏孔壁。

钢筋笼下置时,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在钢筋笼的主筋方向上每隔2米左右,在直径及其正交方向上分别焊接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的钢筋“耳环”或混凝土块。

钢筋笼下置完毕后,应校正轴线垂直度及同心度,切勿使钢筋笼产生扭转变形。同时,注意钢筋笼的中心对准桩位中心并采取固定措施,控制钢筋笼中心的偏移及防止钢筋笼上浮或下落情况。

实际实施时,先吊装外侧钢筋笼,外侧钢筋笼就位完成,校正并固定后,再吊装内侧钢筋笼。吊装过程中,检查钢筋笼轴线的垂直度及同心度。

图2 钢筋笼的吊装 图3 钢筋笼就位

2.3.2 质量控制要点。分段钢筋笼间的焊接接头、焊缝尺寸、焊缝形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焊接时应校正轴线一致。

吊装时,钢筋笼的吊点位置应恰当,针对钢筋笼的大小,对吊点进行补强。吊装过程中,钢筋笼应防止碰撞孔壁,要慢起慢落,逐步下行。若下落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下插。

钢筋笼放置完毕后,应对其位置进行检测,使内、外钢筋笼截面形心位置与孔中心位置及轴线尽量重合,确保双层钢筋笼间的同心度。钢筋笼的顶面和底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2.4 水下砼的灌筑及质量控制要点

2.4.1 水下砼的灌筑。灌注的水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灌注前,首先计算首批混凝土灌筑量。灌筑中,采用直径30厘米的刚性导管,根据首灌量,采用5立方米的储料斗,预备混凝土2罐车(每车6立方米),用泵车进行进料。泵车应连续不断地输送混凝土,确保导管底端一次埋入砼内1米以上。

灌筑过程中,随时测量、计算导管埋深,根据灌筑情况逐步上提导管。在混凝土浇灌至桩顶后,立即清除桩顶的浮浆,再继续将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并将桩顶面抹平、收光。

图4 混凝土灌注

2.4.2 质量控制要点。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检查,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10%;选用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30毫米,并不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1/3;选用中粗砂,含砂率为40%~45%;控制坍落度为180~220毫米。

在施工前及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做好组织和调度工作,控制供料速度,尽量减少中间停顿,确保灌筑桩的充盈系数。水下混凝土的灌筑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如发生堵管、导管进水等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正常情况下导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2~6米,并不得小于1米,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由于桩孔尺寸较大,桩孔内混凝土面上升速度缓慢,因此,在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定时提放导管,防止出现埋管现象,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并填写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记录。

2.5 地脚螺栓的安装及质量控制要点

2.5.1 地脚螺栓的安装。在混凝土灌筑到一定位置后,安装地脚螺栓。

根据地脚螺栓的重量,采用25吨汽车吊进行吊装。吊装前,先将地脚螺栓安装成组,根据设计图纸测量无误后再用模板固定。然后,用汽车吊提升地脚螺栓至桩位上端,准确放入,对位无误后再与钢筋笼主筋焊牢,或用钢丝绳系牢在四周的大木方上。

2.5.2 质量控制要点。为保证桩上部的浇筑质量,地脚螺栓安装前应人工清除桩顶部浮浆应不小于1米。地脚螺栓组放置完毕后,应校正同心度,切勿使地脚螺栓组扭转变形。核对地脚螺栓组的根开后采取固定措施,同时控制地脚螺栓组的中心偏移并防止其上浮或下落。

3 结语

G13号和G37号施工结束后,严格按照工序交验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及时、准确做好施工检验记录。同时,按规定对基础进行养护。

图5 灌筑桩基础成品

养护期满后,对基础进行了无破损动测检查,基础没有断桩、离析、缩颈、夹层等质量缺陷,工程质量完好。总之,在进行双钢筋笼钻孔灌筑桩施工作业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资料,认真对待每个工序,抓住关键施工环节,总结、学习以往工程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做到科学组织、严格管理、精心施工,施工质量是完全有保证的。

参考文献

[1]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S].

[2]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DL/T 5168-2002)[S].

[3] 陈田华.灌筑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4] 张铁锋,俞国栋.钻孔灌筑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

第8篇

关键词: 铁路跨线桥;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

1 工程概况

新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下坞蓟运河特大桥跨津山铁路,7孔16m连续梁均采用门式墩结构,总长115.92m,中心里程DK73+170.67(既有津山线里程K211+580.32)。设计与津山铁路相交在圆曲线上,交角仅12度,设计为钻孔桩基础,桩基承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圆端型实体桥墩及门式桥墩,均临近既有线,门式墩上跨既有津山铁路,既有津山铁路路基宽15.04m,双线,上、下行线间距4.6m,路肩宽2m,路基填高约1.5m。上部结构为7-16m现浇箱梁,施工时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

本段共计?准1.25m钻孔桩94根,桩长平均50m;承台13个,均分上、下两层;圆端实体墩2个,门式墩6个,墩高为13.5~15.5m,分别位于既有线路两侧;16m现浇梁7孔。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与津山铁路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

2 工程主要安全风险和安全施工特点

①铁路路堤外侧埋有管线或国防光缆,在施工钻孔桩和承台时存在潜在挖断风险。②邻近铁路线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防止基坑坍塌影响到铁路路基稳定。③大桥跨越京山铁路交通干线,施工场地毗邻营业铁路,一旦组织协调不力,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既有线路安全行车。④搭设和拆除防护棚及预制梁顶推均属铁路营业线Ⅰ级施工,多次跨线吊装,安全责任重大。⑤施工结构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方,高压线多,距离极近,高压触电风险极大。⑥混凝土预制梁重量2981吨,顶推重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大顶推力,在顶推过程中,需要考虑高空作业人员安全,机械设备对铁路线的影响及桥墩结构安全。

3 跨线施工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3.1 钻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在施工钻孔桩前,必须先挖探沟,确认所施工墩位没有管线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吊装钢筋笼时一定要整体吊装,起吊时使用绳索将钢筋笼系住,防止钢筋笼倒向既有线一边。钢筋筋笼分节宜短不宜长,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每台钻机均设专人指挥监护。

3.2 承台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①基坑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加固坑壁的措施有:挡板支撑、砼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墙。②在设置模板前应按前述做好承台底的处理,破除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做好喇叭口。③工地应配备足够的抢险用具,如砂袋、铁锹、支撑型钢及施工机械。

3.3 桥墩施工安全措施 桥墩施工时,拼装好的模板、钢筋骨架,四边设斜撑,斜撑与地面接触一定要坚固,并在四周拉设缆风,墩身施工平台实行全封闭安全防护措施。平台顶四周的栏杆高度不小于1.2m,栏杆间用多道钢筋连起。栏杆及整个平台吊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3.4 框架门式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由于门式框架墩横跨铁路线,必须在施工前搭设防护棚架。②因为防护棚架底部距离接触网距离很小,为了防止触电,必须在棚架底部喷涂绝缘材料。③框架门式墩的横梁施工,必须实行工作岗牌制,只有经过专门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人员方能在营业线上空进行作业。④框架门式墩不午在夜间作业,遇有大雾、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也不得作业。

3.5 钢筋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制造钻孔桩钢筋笼时,必须保证其刚度符合施工要求。先安装防护支架,再进行桥墩钢筋部分的施工。在现场施工中,指派专人指挥吊车作业,固定好桥墩主筋和支架,起到临时防护作用,防止被大风刮到,或者因钢筋自身刚度不够而倒塌,侵入铁路限界或者影响既有线路行车安全。

3.6 预制梁顶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①顶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千斤顶油表读数,及时与设计推力上限相对照,防止推力过大,影响作为推力墩桥墩的结构安全。②当预制梁被顶推到铁路上方时,要严格控制工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工具,防止材料工具掉落铁路线。③顶推施工原则上不得夜间进行作业,在大风大雨及其它天气恶劣条件下严禁进行作业。

3.7 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在进行防护棚架大梁起吊时,需要用到两台大吨位的吊机进行抬吊,这两台吊机必须为一个企业的设备,必须事先制定好吊装方案并进行预演,防止两台吊机配合不当发生吊机倾覆;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遇有暴雨、大风、地面下沉等情况时,停止施工。

3.8 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 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熟悉施工程序,与相关单位提前沟通,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每个月7日前要上报下个月的计划,按铁路计划管理部门要求准时参加计划会,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上报,要及时与铁路计划部门沟通,可以办理增补计划。

4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4.1 坍塌应急预案: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塌方引起的事故。

应急措施如下:首先对调集机械车辆、人员对倒塌物进行清理,清理时注意保护受伤人,受伤人抢救出来后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组织人力在滑塌处码放编织袋,并配合铁路相关部门组织道路抢修,尽快恢复正常通车。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2 高处坠落应急预案: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具体表现为:在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坠落。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首先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3 既有线事故应急预案:由于起重机械或其它设备工具坠落或侵限造成的营业线事故。具体表现为:损坏接触网、擦刮列车、列车因施工原因停车。

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

首先立即与司机沟通,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让列车驶走,减少列车在此停驶时间,降低事故等级。如果设备损坏,要立即联系设备单位进行争分夺秒抢修并积极配合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等级立即根据规定进行上报,并积极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帮助。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从方案、组织、监控和要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安全顺利实现主墩承台基坑开挖、铁路防护棚安装及拆除、墩身及墩身施工、预制梁顶推施工、等,各工序均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项目。

参考文献:

[1]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

[2]79铁机字654号,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S].

第9篇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通病预防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four aspects analyzes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qual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thods of prevention.

Keywords: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prevent qualit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延长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抗震能力,以往采用砖混结构体系的多层房屋,现也改为框架结构体系了,昔日不多见的高层建筑,现也不足为奇、比比皆是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建筑中大量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笔者长期从事建筑施工与管理工作,此文仅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几项主要质量通病及预防,作一些剖析。

一、轴线偏移

梁轴线在水平方向偏移,柱轴线在垂直方向偏移,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偏移量不大(往往只有几公分),且在施工上一层时采取了纠偏措施,因而往往不被人察觉或重视而被忽略,但对结构造成的危害却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建筑结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都很大,轴线偏移造成实际受力与原设计力学模型不符,而且轴线偏移一般都将产生较大的偏心矩,不同程度降低了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二、错扎钢筋

符合要求的钢筋应具有厂方的产品质保书,要经过监理、业主逐一分级别、规格、品种、炉号检验核对,且按规定于现场抽取试样到具有法定资质单位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试验,试验报告证明合格后方可加工。对有疑义的钢筋一定要查明原因,对无产品质保书或批号不符的钢筋、未做抽样试验的钢筋或试验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要坚决不准加工和使用。同时,对施工中的钢筋需电焊、对焊、弯曲、冷拉等加工的,也必须进行试样试验,只有正式加工前的一切检查要求都符合后方允许加工和安装。施工中的钢筋代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原则是同强度钢筋代换,也就是“面积代换”;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要遵循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也就是“强度代换”。代换后的钢筋规格与原设计的规格级差不能太大,一般只允许一个大小规格级差,且代换后的钢筋面积必须等于或大于原设计面积。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尚须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的验算。钢筋代换后,应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直径及根数等要求。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准以高强度的钢筋代换设计中的钢筋,也不准用低强度的钢筋代换设计中的钢筋,更要杜绝同一受力构件中多种类钢筋并用的现象。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钢筋,经过抽样试验、试样试验、代换均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加工和安装。现场绑扎钢筋要遵循先柱、梁,后墙、板的原则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一项细致工作,应按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

三、模板漏浆

胶结料是混凝土中的精华,它的渗漏,必然改变胶结料中水泥、砂子和水的比例,改变了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了胶结的可靠程度和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笔者曾见某一施工单位在浇注一块厚度为12 公分的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模板缝隙过大,漏到下层楼面上的砂浆厚度竞达2―3 公分,这块楼板的强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不难看到,在梁、板、柱等模板漏浆处(拐角部位尤甚),混凝土表面多为砂麻面现象,大量的石子外露,无砂浆胶结,只要轻轻一碰,石子就掉下来了。对于模板的允许缝隙宽度,施工规程中早有明确规定,超过要求的必须采取处理措施防止漏浆,但有的工程,模板缝隙在5―10 毫米也不足为奇,石子都能漏下去的缝隙亦不难见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施工单位投入不足,模板长期周转,年久失修,未能及时清渣、刷油,工人手再巧也无法拼装出缝隙符合要求的模板来;二是工人素质低(包括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不负责任,只讲数量,不求质量;三是质检人员重视不够,检查不严,措施不到位,听之任之。模板漏浆不仅影响结构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内在质量。因此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监部门的高度重视。施工单位要严格管理,加大投入,对不能使用的废旧模板坚决报废,施工中超过要求的缝隙一定要采取措施,如使用油毡条、胶带封贴。要层层把关,加强检查,在模板缝隙未达到要求前,不准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四、漏振与过振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正确的振捣方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振捣工作看起来似乎简单,却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项。但是,这项工作往往受到一些施工单位的轻视,认为这事谁都能干,轮流执棒,十分随便,其后果是浇出的混凝土不是漏振就是过振。漏振的不良后果易于发现,即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乃至狗洞。过振现象往往被人忽视,一般认为它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损害,其实不然,过振通常会产生析水反砂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尤其是在模板缝隙处出现大量浮砂。如果在浇注混凝土时把振动棒放在钢筋上长时间振捣,其结果是破坏了混凝土内部结构,石子砂

第10篇

【关键词】直螺纹套筒;质量管理;指导作业

为了加强钢筋机械连接施工质量管理,统一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的工艺过程,保证钢筋连接的质量,依据《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等标准,制定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南水北调天津干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为20以上的HRB335级 (Ⅱ级)钢筋的连接。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1.1钢筋。用于连接的钢筋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和检验报告,其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的要求。

1.2连接套筒。连接套筒采用性能不低于45碳素结构制造,其机械性能、化学成份应符合GB699标准规定,连接套的长度偏差为±1mm,外径公差为±0.5mm。⑴钢筋滚轧直螺纹接头所用连接套筒应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一端孔应用塑料密封盖封住,连接套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标准型连接套筒的外形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连接套筒外形尺寸表

⑵连接套筒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采用止、通塞规。止塞规旋入深度小于等于3倍螺距;通塞规应能全部旋入。⑶连接套筒应分类包装存放,不得混淆和锈蚀。

2、机具准备

⑴主要机具:切割机、钢筋剥肋直螺纹滚丝机、止环规、通环规、丝头卡板、止塞规、通塞规、工作扳手等。⑵钢筋剥肋直螺纹滚丝机(型号:GHG40),主要技术性能见下表:

GHG40型钢筋剥肋滚丝机技术性能

3、作业条件

⑴操作工人必须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⑵ 该技术提供单位已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⑶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⑷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4、套筒连接标准及选型

根据本标段的《技术条款》5.3.5(3)要求,机械连接钢筋接头性能指标为Ⅰ级标准。本工程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的钢筋主要有B20、B22、B25三种型号,接头抗拉强度不小于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为了适应本工程箱涵仓号内空间狭窄且两端钢筋均不能自由转动的安装特点,选用正反丝扣型(F)。即在钢筋安装时只需使用扳手转动套筒即可实现钢筋连接,正反丝扣型套筒连接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钢筋下料钢筋(剥肋)滚丝钢筋连接质量检验

2、钢筋下料。钢筋应先调直后切割,宜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切割,不得用气割。钢筋切割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3、钢筋(剥肋)滚丝

⑴钢筋滚丝时,应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液,不得用机油或不加液套丝。当气温低于零度时,应掺入15%~20%的亚硝酸钠。

⑵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必须与连接套筒的牙形、螺距归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不大于一扣周长的1/2。

⑶钢筋丝头加工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⑷操作工人应按上表的要求检查丝头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止规检查一次。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再由质检随机抽样检验,一个工作班生产的丝头为一个验收批,随机抽样不少于10%且不少于10个。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加倍抽检,复检合格率仍小于95%时,应全部逐个检验,不合格的重新加工。

⑸检查合格的丝头,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4、钢筋连接

⑴ 连接套筒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钢筋螺纹的型式、螺距、螺纹外径应与连接套匹配,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⑵ 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⑶ 用工作扳手将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顶紧。钢筋接头拧紧后应用力矩扳手按不小于下表中的拧紧力矩值检查。力矩扳手的精度为±5%。

⑷ 经拧紧后的接头应立即用油漆做好标记,防止漏拧。单边外露丝扣长不应超过P(P为螺距)。⑸ 连接水平钢筋时,一定要将钢筋托平对正后,再用工作扳手拧紧。且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或中间往两端连接。

三、质量检验

1、接头工艺检验

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接头进行工艺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⑴ 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不应少于3根;⑵ 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⑶ 3根接头的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实测值的0.95倍。⑷ 钢筋接头抗拉试验的断裂位置必须在母材钢筋上,断裂位置不得出现在丝头上。

2、现场拧紧力矩检验

拧紧力矩抽检数量:每100个接头作为一个验收批,不足100个也按一个验收批,每批抽检3个接头,并应全部合格;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则该验收批应逐个检查。

3、单向拉伸强度试验

⑴ 接头单向拉伸强度试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为一验收批。⑵ 每一批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现场连接检验10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验一次抽样合格,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⑶ 当3个试件抗拉强度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时,该验收批定为合格。如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取六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判定为不合格。

四、施工注意事项

⑴ 接头钢筋宜用砂轮切割机断料。⑵ 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⑶ 钢筋在套丝前,应根据钢筋直径先调整好套丝机定位尺寸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滚丝轮。⑷ 钢筋连接套筒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满足国家现行标准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⑸ 连接套筒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⑹ 滚轧直螺纹连接过程中采用下表中的监控措施进行监控。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建设部.2003年.《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第11篇

关键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预应力筋;张拉;保护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江苏润科现代服务业中心工程为二类高层办公室,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纵向长度为114.8m,超过了我国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伸缩缝设置间距为55m的规定,故在二层~九层、设备用房层及屋面部位框架主梁、次梁和板中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技术。

2结构设计

梁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在梁行心处,二层~九层梁配置2UΦs15.2,屋面梁配置3UΦs15.2;板中无粘结预应力筋设置于板截面中心(直线布置),间距有1000和400两种情形。预应力筋采用直径Φs15.2(国标),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其性能满足《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预应力张拉端与固定端锚具分别采用B&S15系列夹片锚和挤压锚,其性能满足《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DJ85-2010的各项要求。

3施工准备阶段

(1)施工企业应按设计要求、现场实际情况及企业自身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2)对预应力钢绞线按3根/批(60T)、挤压锚和夹片锚分别按3套/批(1000套)进行抽检,以复核其品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防止因材料、半成品质量问题造成实际预应力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所有张拉设备应经法定部门检定合格并有效期内方可使用,其油压表刻度应清晰、分辨率高,油管路接口处不应漏油,以免由于张拉设备本身缺陷造成张拉控制力的错误。

(4)油压表、千斤顶张拉设备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负责进行校准,并出具相应的标定报告,有效期为6个月。标定时,千斤顶与油压表配套进行,出现以下情况要重新标定:油压表损坏、失灵;超过有效使用期限;严重断、滑丝;千斤顶严重漏油或修理后。

4预应力敷设阶段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布置,因板的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单向板和单向连续板预应力筋的铺设和非预应力筋相同。

(2)敷设预应力钢绞线必须有合理的时间,切忌边敷设边浇捣砼。敷设时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的几何尺寸进行布筋,放置马凳筋,预应力钢绞线应牢牢固定在支架上,能够保证在砼振捣时平行顺直、不弯曲变形,要求其水平偏摆不得大于50,竖向偏差不得大于20,同时与水电工程的管线配合进行,避免各种管线将预应力筋的竖向坐标抬高或压低,以减少张拉时的摩擦损失并保证张拉后有效应力达到设计要求。

(3)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的标高,特别是反弯点的高度,一般可采用钢筋横档支撑绑扎加以固定。钢绞线过梁时,应穿过梁上排纵向钢筋的下沿,保证钢绞线的保护层厚度。在敷设时保证钢绞线预应力的保护层不损坏,若不慎损坏,因采用胶带缠绕修补,以防破坏预应力筋表皮而导致砼浆体直接接触预应力筋。

(4)单端张拉的钢绞线,固定端锚具与承压板应紧密贴合,以减少因间隙造成的预应力松弛,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固定点应有不小于300mm的直线段,张拉端承压板中心圆孔应倒角处理,保证预应力筋与承压板不能完全垂直时也能使张拉力通畅的传递。

(5)钢绞线板面张拉时,张拉端预埋穴模的尺寸应保证以后钢绞线张拉时有足够的空间时千斤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穴模的尺寸一般为300*100*100。

5砼浇筑阶段

(1)砼不得使用任何掺加氯化物的外加剂(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且砼浇筑时必须安排专业人员看管,保证钢绞线顺直及保护层。

(2)浇筑砼时,不得因振捣器的碰撞和砼的流动改变预应力筋、承压板的位置、其相互垂直的状态,不得损坏钢绞线尼龙护套。

(3)张拉端、固定端的砼必须重点注意,应轻轻振捣密实,防止在承压板后面裂缝和空鼓现象,影响预应力筋张拉效果。

6张拉阶段

(1)张拉前,在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确认其构件砼强度、技术资料和张拉安全设施验收合格,并签署张拉通知单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预应力张拉。

(2)张拉设备应由经专业培训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工人专人操作管理,正式张拉前,用现场测试仪进行校核,防止设备标定错误或其他意外情况。

(3)张拉前上报预应力张拉专项施工方案,预应力张拉顺序从楼层的一端往另一端逐段张拉或从楼层中部往两侧逐段张拉。

(4)预应力经张拉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宜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0%,且承压板后的砼应密实坚固。

(5)张拉过程中要控制初应力(10%控制应力)、两倍预应力(20%控制应力)及100%控制应力的油表读数和尺读数。若千斤顶的行程不够,需分级张拉时,需分别记录某一同级荷载的末、初度数,以计算张拉束实际延伸量。

(6)张拉力的作用线与无粘结预应力筋末端的切线重合,严禁张拉时千斤顶与砼面相摩擦,尽量不采用变角张拉。当必须采用变角张拉且变角大于15 时,应通知设计单位,提高5%~10%的超张拉,已抵消变角引起的张拉损失。

(7)后浇带区域要待砼浇筑完毕,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张拉。

(8)张拉时应及时做好记录,张拉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伸长值发生较大偏差时,应报告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张拉完成后,张拉记录应及时交与管理人员进行汇总。

7预应力筋锚固后保护阶段

(1)多余预应力筋切除宜采用砂轮机,预应力筋切断后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应不得小于30.严禁采用电弧切割预应力筋。

(2)预应力筋张拉端均为内置式,采用全封闭预应力锚具塑料保护套,最后使用的盖板在张拉完成后和内测的锚具套组成一个封闭的容器,容器内塞满锚具用油脂,在砼封堵后留置在结构内部,起到锚具保护的作用。

(3)预应力楼板严禁随意钻孔,若安装支吊架,宜事先在这些部位作预埋钢板处理;板面严禁随意开孔,当必须开孔时,应制定严格而完善的施工措施,报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预应力楼板面严禁超载堆放物品。

(4)张拉锚固端应及时封堵,防止砼疏松造成锚具脱飞和雨水侵蚀。

(5)预应力筋封堵的砼与构件同等级(且不小于C40)微膨胀细石砼。

第12篇

关键词:无粘结后张拉;预应力结构施工;过程控制

Abstract: Unbounded post-tension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prestressed structures. Huij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as us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t has stiffness, high crack resistance, durability, Material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the weight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greatly reduced, while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rce structure, the increase in the use of space.Key words: unbonded tension;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structures; proc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我公司2000年施工的惠州市惠沙堤七号楼(汇景大厦)标准层部分;2001年始建、现己竣工的深圳市碧海蓝天明苑二十八层以上C+D大户型楼面板均采用无粘结后张拉结构。

1.1工程特点

汇景大厦位于惠州市下埔二路,与下铺滨江公园相邻。地下二层,裙楼四层,标准层二十五层,总建筑高度为99.70m,总建筑面积为31500平方米,工程结构形式为框筒一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无梁楼盖结构,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二十层以上为C35)。

1.2工程内容

该工程楼板预应力技术工程包括: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技术设计配合;预应力施工详图绘制;预应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预应力钢绞线、锚具、承压板、螺旋筋和马登等材料的采购、检验、涂包生产、下料组装、运输、铺放、张拉、封锚、竣工图以及验收资料归档。

二、预应力结构施工

2、施工组织

2.1组织机构

预应力结构工程是作为一个特殊独立的分部工程来施工的,在汇景大厦项目上,为此设立了独立的施工组织机构一作业项目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奠定了基础。

2.2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由于预应力结构施工贯穿于普通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之中,因此受到结构施工进度的影响,同时本工程中又采用了早拆模体系,因而预应力结构的施工进度又不同程度上对结构施工产生制约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前,预应力项目部与结构施工项目部联手,根据工程特点,周转材料(模板与支撑系统)的配备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使得各工序、工种有序穿插、交叉流水,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满足了业主的需求。

2.3劳动力安排

预应力结构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选用、厂家的确定、原材质量的检验、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都配备了精干的人员,以确保按预期的目标完成施工任务。

2.4主要施工机具配备

根据预应力工程的特点,工程施工中配备了涂塑生产线两条;下料砂轮锯5台;组装用挤压器和大油泵各3台;制作用自动切割机2台、钻床6台以及电焊机5台;张拉用传感器、读数表各2台、千斤顶和油泵各32台;交通运输用随车吊汽车和平板运输车各1辆,满足了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需要。

2.5主要材料准备

2.5.1材料准备

预应力技术工程所用无粘结筋全部由深圳市伯龙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涂包生产,按设计要求进行下料挤压组装;承压板、螺旋筋、马凳、穴模等辅助材料均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

2.5.2主要材料供应

本预应力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钢绞线由江西薪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挤压锚和夹片锚均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货、低压高密度5000S聚乙烯由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提供、无粘结筋专用防腐油脂由湖南长沙石油厂供货。

3、施工方法

3.1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

无粘结筋涂包生产无粘结筋下料支楼板模板绑扎板底非预应力钢筋铺放马凳铺设无粘结筋安装承压板固定无粘结筋合侧(端)模管线敷设、孔洞预留绑扎板面非预应力钢筋隐检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拆侧(端)模掏穴模混凝土试块压验安装锚具测量预应力筋外露原始长度张拉、记录检验张拉质量切割端部多余预应力筋防腐处理涂环氧树脂、封锚拆底模

3.2无粘结预应力筋材料加工

本工程无粘结预应力筋涂包成型采用挤压涂塑工艺,由深圳市伯龙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涂包生产。施工工序为:放线盘放线涂防腐油脂包聚乙烯护套循环水冷却收线盘收线。

3.3无粘结预应力筋下料

无粘结预应力筋全部采用电动砂轮锯切断,切割后的无粘结筋逐根对外包层进行外观检查,并按不同编号贴上专用标签,分类盘料堆放。

3.4材料运输和吊装

3.4.1钢绞线的运输和吊装

钢绞线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小于2m;装卸吊装时,应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态下起吊。搬运,严禁钢丝绳或其它坚硬吊具将其划伤,保证其段面的完整。

3.4.2无粘结筋的运输和吊装

无粘结筋采用成盘或顺直的方式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小于2m:装卸吊装时,采用专用吊装绳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态下起吊、搬运,不得摔砸踩踏,严禁钢丝绳或其它坚硬吊具与无粘结筋外包层直接接触。

在包装、运输、保管过程,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当有标记,便于区分不同规格;应当堆放在通风干燥处,有防雨防潮设施。

无粘结筋使用前,应逐根检查外包层的完好程度,有轻微破损者,可包塑料带补好;破损严重者应予以报废。

3.5预应力筋穿束

在双向板中,无粘结筋需要配置成两个方向的悬垂曲线,两个方向的无粘结筋互相穿插,事先进行铺设图设计,确定铺放顺序。施工过程中按汇景大厦预应力结构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铺放,并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张拉端出口的高度;无粘结筋矢高由马凳控制,马凳固定间距不大于2m。控制点标高允许偏差为±5mm,以形成图纸所要求的曲线;张拉端与固定端处承压板必须与无粘结筋中心线垂直,承压板严禁重叠;铺放预应力筋时,应将破损处修补,严重破损无法修补时应予以更换,铺放好的无粘结筋严禁踩踏、撞碰。预应力筋均在端部张拉,固定端分别设在粱内、剪力墙内。

3.6无粘结筋端部处理

3.6.1张拉端头处理

本工程采用钢绞线夹片式锚具,张拉后端头钢绞线顶留的长度不小于15cm,多余部分割掉,并将钢绞线散开打弯,埋在梁内,以加强锚固。

3.6.2固定端处理

本工程采用钢绞线,在固定端“压化”成型,放置在设计部位。

3.7混凝土的浇捣值班

预应力筋穿束、承压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当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业人员进行值班,对松脱和位置移动的预应力筋及承压板随时调整并绑扎牢固,同时监督混凝土浇捣操作人员的浇捣质量,并及时做好施工记录。现场操作人员严禁踏压无粘结筋及触碰锚具,应确保预应力筋的束型和锚具位置的准确,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张拉端及固定端承压板处必须用振捣棒多加振捣,切实保证张拉端和固定端处混凝土的浇捣质量,严禁出现混凝土蜂窝、孔洞现象。

3.8预应力筋的张拉

3.8.1无粘结筋张拉工艺流程:

拆除张拉端部模板清除穴槽及割掉套管检查张拉端部混凝土及张拉空间安装锚具测量预应力筋外露原始长度安装千斤顶供油、加压回油、卸压拆除千斤顶测量预应力筋张拉后外露长度检验张拉质量切割外部多余预应力筋防腐处理涂环氧树脂端部封堵。

3.8.2张拉操作要点:

(1)张拉机具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

(2)张拉时,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需达到其设计强度的100%。

(3)张拉设备采用YCN一23千斤顶与标准表,张拉前配套标定,确定张拉力与油压表读数的关系曲线及回归方程。

(4)钢绞线的单根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m=0.7fptk=1302N/m2;钢绞线的单根张拉控制力为:F=182.25KN。

(5)张拉前须仔细检查张拉端部混凝土密实度及张拉空间。检查混凝土密实度可通过目测或敲击承压板听其响声来判断端部混凝土是否有空洞;张拉端前有普通钢筋或脚手架钢管影响张拉时,须及时处理。张拉时因混凝土强度或密实度导致预应力无法建立或达不到设计要求,须凿掉不合格混凝土并浇筑高一标号混凝土,达到强度后重新张拉。本工程中未出现此类情况。

(6)进行张拉时采用应力控制的方法,同时校核无粘结筋的伸长值,如实际伸长值偏差大于计算伸长值10%或小于计算伸长值5%,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7)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为分区对称张拉。

(8)预应力筋张拉时,应逐根认真如实地填写张拉记录表格。

(9)张拉伸长值校核时发现不合格的预应力筋应仔细分析其原因,采用相应退锚或补拉等措施,确保张拉应力的准确建立。本工程没有出现不合格的预应力筋。

3.9穴槽封堵

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后,经过一段调整期(一般二天左右),采用砂轮锯切断外露的无粘结筋,切断后的无粘结筋露出夹片外的长度不得小于30mm;在锚具表面涂以防腐油脂并安装塑料护杯套;在穴槽周边涂刷环氧树脂,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封堵张拉端并振捣密实。

三、过程控制

4、技术措施

4.1施工措施计算

4.1.1模板一支撑体系计算

本工程采用了早拆模体系,事前对模板及支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验算,经过认真反复的论证,最终确定采用三托二的模板一支撑体系,这样既满足模板一支撑系统自身的受力性能,又减少了对周转材料的占用。

4.1.2预应力结构楼板施工荷载验算

预应力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振动、人员自重、材料堆放等因素,需要对施工荷载进行验算,以确保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模板一支撑系统不致由于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而产生不良影响。

4.2次应力处理

由于次应力及残余应力对结构可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即对其进行计算和验算,以便采取必要的应急手段和措施,确保工程施工万无一失。

4.3施工详图

在预应力筋铺放前,除对预应力筋进行铺放设计,绘制详图外,本项目还对马凳的设计进行了详图绘制、制作。

4.4质检参数

本项目预应力工程,对无粘结预应力下料单、马凳、承压板、螺旋筋下料单及其制作大样、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计算、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算、预应力楼板预应力筋质检图等质量控制手段及其质检参数进行了细化,报监理、质检站审核,存档。

4.5张拉设备校验

张拉设备应配套校验,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1.5级,校验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或测力计精度不得低于±2%,经过校验本工程所使用的张拉设备均满足规定的要求。

5、质量管理

5.1质量标准

本工程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及惠州市有关规定,并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统一标准》(GBJ300一88)进行质量评定,以及惠州市优良工程的要求组织施工。

5.2质量保证体系

预应力专业施工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实施,技术工人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范、施工工法及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材料均按规范进行进场验收,隐蔽工程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每道工序均由专人负责对质量把关。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

6、质量保证措施

6.1人员考试

结合施工图纸将预应力工程的全套工序及质检要求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按项目名单进行考试,合格后上岗。

6.2技术审查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技术设计进行审查。

6.3设备使用与检测

指定专人负责预应力张拉设备及有关机具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同时对涂包生产线、挤压设备、张拉设备及仪器、仪表进行检校。

6.4原材料检验

对所有原材料实施检查,不合格品一律不用在工程上。原材料出厂合格证齐全,并对钢绞线、夹片锚具、钢绞线一锚具组装件委托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用HR150一DT 洛氏硬度计检测;使用过程中有异常情况时还需对无粘结筋专用油脂、塑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6.5其他检验、检查工作

对生产的半成品进行综合检验;对预应力筋穿束技术工程施工状况实施检查;对预应力筋张拉实施检查;对切筋、封锚等工序进行检查,以确保工序施工质量。

7、质量措施

在汇景大厦项目预应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严格做到:

7.1做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查验收,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到工程上;

7.2认真做好预应力筋一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试验,为无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7.3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束完成后,必须经班组自检、技术质检人员检验两道工序合格后方可报请监理公司或业主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证。三级检验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4做好成品及半成品保护。在预应力筋旁进行焊接、切割作业,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并做好穴模材料的保护工作;

7.5做好张拉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张拉质量;

7.6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端部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检,不合格处加固处理;

7.7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时严格操作,认真做好记录,并由质检技术人员进行随机抽检;

7.8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经济或法律责任;

7.9做好技术培训,所有施工操作人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参加施工。

7.10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编排铺筋程序,以保证每一根无粘结筋都铺放到设计计算的正确位置,确保预应力的准确建立。

7.11认真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各种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8、雨期施工措施

8.1提前做好预应力施工现场场地、道路的排水布置;

8.2预应力钢绞线应提前采用枕木垫实,材料到货后应采用蓬布盖好并及时安排涂包生产;

8.3无粘结预应力筋成品与半成品应采用垫木垫实并用蓬布盖好;

8.4电器设备应检查接零、接地保护,电焊机、配电箱作好防雨罩:

8.5预应力筋铺束及张拉操作应做好必要的防滑、防雨措施,预应力筋张拉前要及时排除张拉端部积水,张拉结束后及时封锚,防止锚具锈蚀。

9、工程配合

9.1工序衔接与工程配合

为做好施工配合和工序衔接,各道工序以工作联系单的方式办理书面工序交接手续。

9.2柱与梁普通钢筋绑扎

9.2.l施工中柱、墙与梁普通钢筋绑扎及各种线管的敷设不得影响预应力筋矢高,因预应力筋在结构中是主要受力材料,其高度的抬高或降低直接影响结构安全度,所以一定要保证预应力筋走向和高度。

9.2.2在排列柱于钢筋时,应严格按照柱筋位置设置钢筋。

9.3侧模、外架及其他

9.3.l板侧模施工应按照预应力筋张拉端出口高度分二段支设,确保预应力筋出口位置准确。

9.3.2为保证预应力筋张拉施工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比预应力筋张拉端出口高度降低300~100Omm,且有有效的安全立网保护,在未进行张拉、封锚的楼层,外脚手架不得拆除。

9.3.3由于窗台板下有预应力筋出口,因此,窗合处两层飘板之上层普通混凝土板应在预应力工程施工完成后补浇,以便预应力筋的张拉等工序的施工。

10、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各方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同时切实做好安全防护,优质高速顺利地完成了预应力工程施工任务。

11、技术文件及竣工图

11.1技术文件

本工程预应力工程技术文件有:图纸、设计变更、原材料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钢绞线检验报告、夹片锚具硬度检验报告、钢绞线一锚具静载锚固性能检验报告、预应力筋K、u值实验测定报告等。

11.2原始记录

本工程预应力结构施工形成的原始记录有:图纸会审记录;钢绞线、夹片锚具、挤压锚具进场检查记录表;无粘结筋生产检查记录表;预应力筋下料检查记录表;钢绞线挤压质量检查记录表;马凳制作检查记录表;承压板加工质量检查记录表;预应力施工检查记录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张拉设备标定检查记录表;预应力筋张拉记录表;预应力筋张拉检查记录表;封锚检查记录表;封锚验收记录表等。

11.3竣工图

11.3.1编制竣工图的方法

凡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没有变更的,在原设计施工图上加盖“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施工中的一般性变更,重新绘制了改变后的竣工图。

11.3.2竣工图的编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