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企业实践总结

教师企业实践总结

时间:2022-10-10 17:2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企业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企业实践总结

第1篇

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体会总结

为了切实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前几年学校组织四百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号召一线教师暑期继续深入企业,到实践中去锻炼,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着“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提高”的宗旨,本人在暑假到xxxxx有限公司实践锻炼。结合专业建设,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今年主要在(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服务顾问岗位顶岗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企业实践,本人了解了汽车(新能源汽车)4S店的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为今后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以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类似的实习机会,使自己的教学能更好的实现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师到相关企业锻炼实践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对于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利用暑假下企业进行锻炼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活动时间不长,我们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不可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还要继续加强探索,加强同企业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企业管理。暑假企业实践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把实习的成果带到教学、实训、产学研开发、产学研结合中来,为专业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2篇

本文作者:沈瑞山工作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高职教育具备“高教性、职教性、应用性”等特点。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则对师资整体素质尤其是实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须具备本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和操作引导。建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可以使教师能够按计划、分期分批、长期轮流地进行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二)经贸类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现实需要(1)从学校方面来说,专业教师本来就比较缺乏,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校内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深入企业开展实践和服务,学校抽调教师到企业实践,会导致学校的教学工作人手不足,往往要在课时较少的学期里才能安排教师下企业,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缺乏计划性。同时,由于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时间短,没有机会深入学习,导致走过场现象经常发生。(2)从教师方面来说,专业教师所实践的企业应与自身的专业相结合,应有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但企业并不轻易接受一个不太了解的专业教师来企业实践,因此,教师联系企业有一定困难。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由于涉及公司商业秘密,所以教师个人到企业中去,不可能实际接触企业的业务活动,不能接触实际业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效果就会打折扣。(3)从企业方面来说,目前企业接纳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是,教师下企业实践,企业对教师没有约束力,无法放心让教师深入生产经营的核心领域,教师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一般不愿接纳教师下企业实践。(三)现代社会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人才观、质量观的改变,社会需要更多的一线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要改变“黑板上做贸易,课桌上谈价格”的现象。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沈瑞山: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经过流动工作站的锻炼,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向、市场运作技能,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行业企业的信息,把企业文化等企业要素融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中,使育人模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使教学更加贴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二)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教师在企业流动站里工作、学习,可以收集到大量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这些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设置与调整,修改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内容安排,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三)引导学生的实习实训企业流动工作站可以使学生的校外实训条件得到改善,实训内容得到充实。通过专业教师在站的工作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实训提供更好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完整的业务工作流程,掌握经营一线最实际的信息、知识和业务操作方法。(四)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在流动站工作的专业教师一般具有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在向企业员工学习实践技能的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较为专业的知识培训和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企业素质。

(一)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模式1.管理机构成立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领导小组,负责决策与协调重大事宜。同时设立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制订学校企业流动工作站的建设规划、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验收标准等相关工作,负责对流动工作站进行管理。2.管理程序专业教师提出申请,系部严格考察,确定与本系相关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合作愿望较强的生产经营性企业,设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并将相关报告与计划报送学校审核、备案。(二)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办公室管理主体的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教师课务调整、工作站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协助。对在进站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实践教师给予奖励,对建设效果不理想、未完成建设目标任务的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要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与调整,使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向健康良性化方向发展。(三)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管理内容1.学校的政策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建立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的核心要求,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参与到工作站实际工作中,保证进站的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实际业务运作中。2.加强过程管理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工作站进行走访,对专业教师在站工作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协同企业督促教师切实做好实践工作,同时,及时解决专业教师在站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改进。3.加强对教师进站工作成果的总结和管理在站工作中,专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既要善于吸收、消化实际业务中的方式方法,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又要充分利用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优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措施与办法,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站工作结束后,学校要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总结,获取专业教师根据实践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培养模式等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4.企业对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的管理教师进站前,企业与学校双方共同制定教师进站方案、计划和制度,并签订相应的合作文件。一方面,专业教师到流动工作站工作属于脱产性质,因此企业要实现进站工作的教师“员工化”,教师主动接受企业管理,执行企业的决定。另一方面,企业要用激励制度提高进站工作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人员,教师进站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与学校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必须要将教师的积极性引导到为企业服务上来,教师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相应的激励制度可以很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考核学校要坚持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坚持静态与动态考核相结合。首先要从学校、企业的层面对进站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综合评价其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实际效果。其次,对进站工作的教师在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为更好地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进行定性考评。第三,既要注重对进站教师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又要注重教师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一)学校明确专业教师实践目的确定专业教师到工作站锻炼的目标是学习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实践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二)企业制定相关规定接收专业教师实践学习合作企业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制定与学校制度相适应的规定来接受教师,在教师的业务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安排,实现与学校的协调共管,确保教师在企业里有具体岗位,从事具体工作,直接参与企业业务活动。(三)专业教师进站工作学习专业教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生产经营运转系统,投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按员工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现以实际案例来说明。学校经贸类专业教师到××公司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外贸业务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外贸出口流程,主要工作目标是寻找国外客户,联系国内厂家,实现国内国外衔接的交易全过程。具体学习过程如下。1.熟悉公司专业教师到企业后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熟悉环境,进行角色转换的准备。了解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范围,了解外贸的主要经营过程。2.认识产品学习外贸流程的前提是从认识产品开始的。该公司是一家以建筑用品为主要出口对象,同时出口纺织品、灯具等产品的贸易公司,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为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的认识从学习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开始,学习主要出口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和检验等。通过认识产品,明确国外客户的具体要求,在国内找到相应产品的生产工厂。3.客户洽谈在初步认识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国外客户。主要的途径就是网络平台和交易会参展等,通过相关的网络平台资源找到需要公司产品的客户,了解对方的具体要求,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学会针对不同客户类型,用较为准确的日文、英文等语言进行不同内容的写作和电话沟通,进而在国内工厂中寻找相应的生产厂家,与选定的国内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了解合作意愿,及时向国外客户发出产品的报价函。上述工作主要是培养业务沟通、谈判等能力,这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在与国内外客户和供应厂家的磋商完成后,签订合同并履约,最终完成商品的生产、交付和货款的回收等。此外,有条件时,可以接触、学习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国内国外客户出现索赔情况时的应对策略和谈判策略等。4.企业工作阶段性小结企业在进站教师工作结束后,对其所进行的工作、开拓的客户等当面进行小结、交流,形成书面材料,寄交学校,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同时,对教师在企业的后续性工作提出参考意见。(四)学校相关部门对专业教师进站的工作召开总结汇报会学校在专业教师进站工作任务完成后,组织进行总结汇报,从工作技能与双师素质提升、教学资源准备等多方面对教师企业工作实践进行考核,对取得的成绩进行汇报,同时也指出其中的不足。

第3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顶岗实践 双师素质 教师管理

[作者简介]徐慧剑(1979-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电子商务。(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电子商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R3006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079-02

教师顶岗实践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明确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信息技术系在近三年的省级示范建设中,结合工科专业的特点,在加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体制机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途径,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背景与内涵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主要针对工科类高职院校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营造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的氛围,提高教师实践的主动性、实施的可控性、成果的可鉴定性。

1.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产生的背景。我院在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系统的实施中,发现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的构建。第一,如何加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和配合力度,发挥企业在教师顶岗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第二,如何加强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的制度建设,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师顶岗实践渠道。第三,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工”与“教”的矛盾,提高教师顶岗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如何正确构建教师顶岗实践的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使实践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2.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调了项目的目标、计划、范围、监控的精确性和职责、考核、激励的规范化;教师顶岗实践作为一个项目侧重点更多在于进度控制、过程监控、成果评价。对教师顶岗实践从项目的开始到结束全过程进行管理,最终归结于项目的最终成果上来,以全面提高教师的顶岗实践质量和能力。

3.教师顶岗实践管理的内涵。教师顶岗实践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目的在于鼓励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通过参加短期实践操作、做企业兼职和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作为管理者来说,整个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项目实施中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工作。因此整个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可以看作是一个项目管理过程,其管理对象是教师企业顶岗,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

二、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四三三制”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构建

“四三三制”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是指“四渠道”教师实践基地保障、“三阶段”项目管理、“三结合”组织实施。

1.“四渠道”实践基地保障。为了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企业的配合力度,发挥企业在教师顶岗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的顶岗实践的质量,积极依托系统、学院、政府、企业四方联动的办学平台,资源交互、各抒所长,为教师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创业园、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等多种渠道的实践基地保障。

2.“三阶段”项目管理。进一步明确了教师顶岗实践从项目计划、申请、监控、成果提炼和总结的基本流程。“三阶段”项目管理关注项目目标制定、过程管理和成果鉴定的关键指标,采用项目管理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顶岗实践管理的主动性和质量。

3.“三结合”组织实施。针对教师顶岗实践中工教矛盾的具体情况,在顶岗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在时间上可以申请为时段集中式或时段分散式;在顶岗实践的形式上,采用了技术学习和技术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新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主要目的在于技术学习及与企业导师一起工作和学习,专家教师则在于进一步丰富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顶岗实践的监控上,采用了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自主开发教师顶岗实践管理系统和通过走访、电话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顶岗实践状态,积极进行跟踪和监控。

三、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体系的实施途径

1.建立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长效机制。教师顶岗实践涉及学校、企业、教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建立一套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科学有效的教师顶岗实践制度,进一步规划教师顶岗实践工作,使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参与顶岗实践工作,遵守企业和学校的各项相关制度。

教师顶岗实践制度的建设,经历了“制定―执行―实践中检验―完善”的动态过程。通过颁布具体教师顶岗实践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顶岗实践指导委员会、顶岗实践办公室的组成和职能,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职责、待遇、考核等做进一步规范。为完善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教师顶岗实践管理的具体实施,针对自身的特点,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教师顶岗实践要“定时间、定目标、定岗位、定成果”,并制定了顶岗实践的具体细则。

首先,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和特长,在顶岗时间安排上,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顶岗形式上选择技术学习或者技术支持,统一填写顶岗实践申请表。其次,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和进度安排,拟选派进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提前提出申请、进行审批。最后,教师及时填写顶岗实践工作周记,交流具体顶岗工作情况。结束时,教师需认真总结,提交教师顶岗实践总结、顶岗实践成果、顶岗实践鉴定表和企业评价表等,做好教师顶岗实践的总结和考核工作。

2.营造良好的教师顶岗实践环境和氛围。为保证教师顶岗实践的顺利开展,除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外,还积极依托系统、学院、政府、企业四方联动的办学平台,通过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工作室、产业学院、创业园、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等形式为教师顶岗实践场所,并为顶岗实践教师提供了顶岗实践津贴和差旅补贴等经济支持。

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顶岗实践环境,对教师顶岗实践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察,并实行淘汰制。制定严格的顶岗实践企业规范条件,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企业顶岗实践条件。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各专业与企业合作非常紧密的基地,基地中必须有明确的生产任务;校外实训基地必须是学院的紧密型实训基地等。

3.建立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为关键指标的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是实施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监控的有效保障,它是根据教师顶岗实践的实施目标,对教师顶岗实践目标的制定、计划、实施、监控、评价等有关因素做出的系统描述,进一步优化教师顶岗实践活动的过程。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该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在具体操作中的可执行性。其目的在于能客观地、准确地衡量出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的实际状态,保证顶岗实践质量监控目的实现。因此通过采用广泛的调查和关键因素分析,建立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为关键指标的教师顶岗实践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其监控指标体系主要由顶岗实践目标制定(10%)、顶岗实践过程管理(30%)、顶岗实践过程监控(20%)、顶岗实践成果鉴定(40%)四个方面构成(见下图)。

4.规范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师顶岗实践项目成果形式。教师顶岗实践的内容应该根据本专业建设的要求和进度进行安排和设置,实践岗位应以专业对口为基本原则,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或顶岗实习的需要。实践项目成果形式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经营方式、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熟悉专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规范与标准、项目组织方式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完成企业和岗位调查研究报告或者适合专业建设的建设性方案。第二,在企业一线岗位参加实际项目开发、项目策划或产品生产,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完成一项企业开发项目的调研、产品生产或营销策划书、企业开发项目、产品生产阶段性成果等。第三,根据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与项目开发技术,完成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化教材或实训指导书或教项目教学案例开发等。第四,根据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与职业素质要求,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素养及能力提升的符合现代企业用工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高职专业教师顶岗管理体系的实施,使教师顶岗实践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社会的肯定。应该继续探索高职教师顶岗实践的激励办法和顶岗实践途径,充分调动教师顶岗实践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幸鸣,范建蓓,金文兵等.略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督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2]胡幸鸣,葛永明,高水琴.有效推进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与督导[J].高教论坛,2010(5).

[3]屈海群.对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第4篇

一、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教学意义

随着现代服装行业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在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现代服装企业的生产目标以及生产过程。在教学中制定的学习计划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需要结合企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在实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要求,寻找自身差距并逐渐进步,适应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

二、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

由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动手制作服装。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要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服装生产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掌握服装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动手机会,进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将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习过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一些服装企业运行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服装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发展前景有清晰与具体的了解。学生从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中学习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不断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获得较大水平的提高。

三、模拟企业化生产的目标过程

(一)探索订单式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探索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例如,我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会积极主动联系服装企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发掘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甚至可以为服装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需求对口的人才,这是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实习教学中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会派一些资深服装从业者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

(二)服装专业实习模拟企业化生产的过程

1. 实习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实习计划

在实习前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充分理解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实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实习的流程,明确实习目标,掌握学习的进度。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后还需要让学生制定出一份实习计划,然后将学校的总体实习计划以及实习流程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实习计划进行调整,与学校的实习计划吻合可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2. 教师做好实习教学的准备

在模拟企业化生产的实习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实习教学前做好准备,为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模拟企业化生产实习教学中,需要先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技艺、服装的裁剪、缝制等各个生产流程有一个了解与掌握,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可以准确示范操作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另外,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企业管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了解服装企业的管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更好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 学生的实习内容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主要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实习目标 ;根据学校的安排与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对于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服装的裁剪与缝制等进行了解。如在实习中,学生对于服装裁剪的技艺不是很了解,可以请教专业教师,也可以直接请教在服装企业工作的服装人员,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参与服装裁剪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4. 总结实习体会

第5篇

一、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站的建立背景

成立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在“校培”层面上建立的保证教师进行企业实践锻炼长效机制,旨在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师工作站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到生产一线,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实施,重点体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信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了解,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气质”,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建立教师工作站同时也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校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教师工作站将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更权威的信息和资

料,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科研水平、

专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紧密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建立

教师工作站的意义

我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基于 Java 技术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基本的软件测试能力,面向IT行业、软件企业,从事3G应用软件与动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编码、数据库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软件销售与技术支持等领域的工作,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1]

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中指出必须具备“双师”素质,符合“双师”结构队伍要求,在企业一线从事过Java或Android系统开发人员。教师应密切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注意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

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工作站对教师而言,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逐步向软件工程师或系统集成项目

管理工程师等复合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学习新技术,了解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专业发

展趋势,增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教师工作站作为一个载体和基地,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为软件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赴企业锻炼培养提供了尤为重要的平台。这种教师工作站兼顾了校企双方的需求,为校企之间开展紧密、继续的合作提供了条件。

三、专业教师如何开展教师工作站的工作

(一)明确进站工作目标

专业教师由于进站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只有半年,不可能将企业所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学到手,所以在进站工作之前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工作情况与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沟通,明确进站工作目标。通常的目标有:掌握一到两门课的核心技术,能够胜任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以便改进专业的课程体系;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校内实验或实训积累经验,等等。

(二)熟悉企业规章制度以及软件开发的流程

专业教师到企业后首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熟悉环境,进行角色转换的准备。首先要了解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业务范围,掌握企业工作流程。[2]其次要掌握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如何做好需求分析,进行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安排好编码与测试工作以及后期软件交付与验收。

(三)跟进企业软件开发项目

在熟悉了软件开发流程之后,教师如何有效地把握实际的软件开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了解切合社会需要的项目案例,最佳的办法就是跟进企业软件开发项目,在其中承担开发任务。在进站工作的半年时间里,笔者分别跟进了两个数字化校园项目,在其中担任配置管理员以及测试工作,着重提高了软件测试和UML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掌握了项目案例的第一手资料,在进站结束回到学校后,可以胜任两门课的项目化教学工作。

(四)积极参加企业技术培训

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新兴的软件公司,人员流动频繁,不断有新的员工加入到企业中。各个部门经常会有目的性的组织一些技术培训,其中有些是系列性培训。通过参加这些培训,可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学习使用最好最实用的软件开发平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它们传授给学生,使之跟上软件技术时展的步伐,能够让他们在毕业时适合企业用人的需要。

(五)经常进行阶段性小结

在进站工作的期间,一方面的学习是企业给你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员工自身工作也十分繁重,企业不可能派专人每天手把手对你进行辅导,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研究和探索。所以对于自己的所学应当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巩固所学成果和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总结的形式的是多样的,既可以撰写周记和月报,也可以抽时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开工作汇报会或经验总结交流会,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工作,提高在教师工作站的成效。

(六)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

教师工作站的企业往往也是学生校外的实训基地,教师应当妥善安排好学生学习和生活,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交互结合,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四、教师工作站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在结束教师工作站工作之后,教师应当将所学用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借鉴企业实践考核,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为此,一要完善课堂教学实训、阶段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产学合作、顶岗实习、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二要建设融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师资培训、技能鉴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下将具体的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从市场的人才需求调查入手,及时跟踪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根据需求人才的职业岗位群及所需能力设计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在撰写人才培养方案时,借助于在教师工作站对软件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知识要求的准确把握,制订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能够紧紧地围绕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专业以行业发展为定位、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质量评价以职业规范为标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

通过进站学习交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邀请一部分专家走进课堂,有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实训以及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学等工作,学生由此可以零距离地获得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指导,缩短了他们在学院习得的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距离,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企业用人的标准,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今后进入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企业专家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院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提高了学院广大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3]

(三)鼓励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锻炼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多采用“2+1”的教学模式,即2年在学校教育学习,1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在每年送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的时候,有些学生有疑惑,对此有抵触情绪。通过自身在企业进站学习的经验,可以现身说法,打消学生的疑虑,让他们认识到顶岗实习对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作用,让他们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地走上实习岗位。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 服务企业 实践

1 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实践的必要性

1.1 国外高职教育成功经验的借鉴

高职教育的兴起是社会及产业升级的需求,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比中国起步早,尽管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但对高职教育的理念都强调校企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企业服务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①70年代校企合作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实施,之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阶段学校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发展和运用。

1.2 国家政策的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应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创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企业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国家目前的导向和重点之一是增加现有教师的服务企业的工作经历,以此为手段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1.3 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专业所必备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要具备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是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这涉及每一个专业教师同样包括专业基础课教师。②

2 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实践模式的探索

2.1 借助毕业专题,寻求校企合作研究

毕业专题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毕业专题的选题往往成为高年级学生关注的焦点。我院采用的方式是专业教师给出专题题目,企业人员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

专业教师选题可以根据当地企业关心的热点进行选题,一方面可增加高校与企业接触点,主动寻找共同的交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接触社会的兴趣。我院生化专业教师根据当地企业的资源进行选题,如万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啤酒(彭城)有限公司生产终端产生的胰岛素残渣和啤酒废酵母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利用。生化专业教师以此进行毕业专题的研究,对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受到企业的欢迎,并主动要求签订横向课题。

毕业专题也可以与当地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选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专题工作。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了解当前本行业工艺的缺点或存在的不足,同时给予一定的课时工作量,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增加其积极性,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学校较为完善的科研条件,这两方面的合作,有助于毕业专题实践的开展。目前我院已完成了三届由企业人员参加指导的毕业专题研究。从调查结果看,80%学生更愿意选择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题,他们认为可以了解到企业里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2.2 依托科研项目,服务周边企业

高职专业课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把握本专业领域的研究重点或热点,才有可能教授好本专业课程。为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教师积极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非常必要,要通过科研工作、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我院多次组织教师与企业洽谈,企业关注的是与有相关科研项目的教师,并进行合作联系。

2.3 实施科技服务企业战略,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③我院在校园内引进企业建立合作培训基地。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由学校提供培训场所,企业提供设施设备,师资上互通、互派,合作开展企业员工的招生、教学和培训。

我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密切与社会、企业、公司等单位进行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机制,既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培养企业人员,也可以在校外培养人才。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实习课程,针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习课程。

3 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实践的思考

尽管我院在实施校企服务企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信息缺失,双方的沟通渠道不通畅。就企业而言,企业大量人才需求的信息,包括数量和人才规格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高职院校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调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不易得到企业方面有效的配合,也就是说有需求但无法传递;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于企业实际采用的新技术、新装备不够了解,无法在教学中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重点是人才培养,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生产效益,因此没有足够的动力实现进一步的融合。

总之,实施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的实践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选择依赖于实施条件和环境。不管采取何种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

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70-02

一、前言

本科院校在对学生整个教育教学计划中,应用性本科软件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总结,也是在实践教育方面的最后一个环节。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大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能够自主把握的空间十分有限,设计主体部分严重脱离工程实际情况,依靠以往经验、书本知识、网络信息等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占据了信息总量的大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或者导师愿意去投机取巧,也跟毕业设计活动经费的短缺和时间的不充足有着直接关系。纵观高校的工程教师队伍,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也很难保证做到将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用到本科毕业设计中并展开工作。这就产生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毕业设计的题目往往都是重复使用多次的,好一点的可能也只是简单的变化。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工程能力单薄的缺陷就会凸显出来,没有办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这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要尽快解决,校内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要在整个高校学习教育中相结合展开进行,才能满足社会新的需求。

二、卓越视野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卓越工程师的“3+1”培养方案中,“1”年的实践环节完成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卓越工程的顺利设施,计算机学院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目前已经建成的实习基地有:塔塔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屹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谷儒(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曼恒蔚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来自生产第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的毕业设计指导队伍

我们采取两种模式共同进行:一是坚持教师队伍“专任和非专任”结合。专任教师主要是以长期在工程现场实践或者有较好科研成果的教师组成;非专任教师主要是从合作单位企业聘任高水平工程师来校做兼职教师。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即“教师”、“工程师”,首先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综合能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在聘请教师方面有侧重点,优先录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提升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在整个专业课教师中的比例。为了最大化地为毕业设计服务,学校还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或者让一线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等手段,致力于打造为毕业设计服务的精锐之师。

(三)严把选题关

毕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来自企业。由企业指导教师提出,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后确定。选题要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注重实践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题目应难易适中,切实可行,工作量适宜。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过程

选题完成后,企业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企业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时间节点的把握,协助企业教师完成对学生的共同指导。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

由于本科生初次接触整体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工作,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把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师生沟通一次。每位学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要进行引导和总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样,指导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

(六)做好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与中期检查

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要坚持中前期和中后期两次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学生以PPT方式汇报自己目前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中期检查发现的问题,企业和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

(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答辩的地点一般设置在学生的实习企业,答辩委员会由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组成。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采用PPT形式进行汇报,对一些条件许可的企业,要有毕业设计的演示。

(八)以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构建“方法-时间-层次”三维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健全机构、合理资源配置、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毕业设计运行监控、毕业设计指导决策、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评价、毕业设计信息反馈功能,见图1。

三、结语

软件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在短时间内较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选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做毕业设计的兴趣,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来自一线企业,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的保障体系,使得毕业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经过两届的毕业设计实践探索,学生做来自一线企业的毕业设计题目的兴趣很大,而且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电气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06-02

一、前言

由于技工学校自身的特点,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综合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其教学的本身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就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1]。二是,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三是,教师应该不断的改进对学生考核的方式。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五是,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在电气教学中通过运用上述这四种教学手段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技工学校电气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2]。由于电气专业自身的一些特点,需要进行动手操作,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时间进行很好的分配,在理论教学中,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在需要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中,教师应该主要起指导的作用。教师应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的探讨,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电气专业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的实践内容中,应该不断的加入先进的电气装置的教学,并且应该时刻注意对电力系统的更新,进而确保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3]。学校应该和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邀请企业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授课,并且将企业中最为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操作的技能带入到课堂中,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4]。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了解先进的生产设备,还应该在学生寒暑假的时候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改变对学生考核方式

在技工学校的电气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改变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的成绩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比较片面的,尤其是针对于技工学校电气专业来说,其学校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而电气专业的学科特点也是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对学生进行考试的评价方式是非常的片面的[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分为几个模块。主要应该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操作训练成绩以及课程设计的成绩等等。将这几方面的综合评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进而能够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的水平,进而可以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有重点的进行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学生进行毕业评价的时候,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并且应该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总结宝贵的经验。

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为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且应该进一步完善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选题,确定设计方案,审查,实施,撰写总结报告。通过这一完整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实验的选题阶段,应该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的情况选择实验的题目。并且经过教师的同意确定实验的题目。在整个电气专业实验的选题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还要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在学生完成选题后,需要学生根据相关的实验的题目去查阅资料,并且认真的构思后,然后确定设计的方法。设计的方法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实验指导教师应该重点的考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且指导学生对于设计方案中有缺陷的地方进行修改,学生在修改后经过教师的复查同意后确定设计方法;教师对于学生的设计方案不应该过多的进行干预,只要没有安全上的问题,就应该允许学生去大胆的尝试。在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的审查,切不可一手包办,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新观点,进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自主的设计电路图,还应该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但是应该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整个设计实验的过程[6]。通过上述这种实验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途径达到实验的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完成好实验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报告,从而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包括自己的设计思路,实验的目的,实验依据的原理,主要研究方法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在实验中遇(下转第135页)(上接第106页)到的问题,如何进行解决,对于数据的处理以及误差的分析等等。通过撰写总结报告,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实验后,有一个总结的过程。

六、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

工学一体化是将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挂钩,主要就是企业与学校进行沟通,企业告知学校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能力的人才等等,企业与学校经过沟通之后,进而学校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模式,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点教授学生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与企业提供的工作对口,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七、结语

本文通过对技工学校电气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上,在评价方式上,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上等都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深度的学习,并且应该去其他的学校进行考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美丽,刘生春,贾培军.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四段式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1,(19).

[2]廖贵成.项目教学法在本科《电工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3]李元庆,何宏华.《电机技术》模块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8,(35).

[4]周美丽,刘生春,贾培军.电工电子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四段式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1,(19).

第9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企业实践;人文素质

目前,高职教育大力提倡教师到企业实践,其目的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建立高素质的“双师”队伍。这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但下企业实践不应是专业课教师的“专利”,企业实践对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也有诸多裨益,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师到企业实践为例,分析企业实践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1企业实践的内容及形式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外语教研室的英语教师承担了全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实践的企业是重庆一家生产汽车用品的外资企业。教师分为三个小组,通过在该企业人事部、技术部和销售部的实践调研外资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与日常英语的要求,以寻求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途径以及英语教师应对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的方法。

1.1人事部的调研在人事部的调研分为个人访谈和现场观摩两部分。第一小组的教师首先对人事部的总监进行了个人访谈,了解外资公司领导层对招聘人员英语水平的总体要求,总结公司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作为旁听者,现场观摩了该公司的一场求职面试,了解在面试过程中英语的运用频率和难度。面试过程中,求职者需要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对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所了解,接受应聘部门主管的英语问答。

1.2技术部的实践在技术部的实践分为笔译实践和口译实践。第二小组的一部分教师和技术部的外籍专家合作将该公司的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另一部分教师在外籍专家和中方顾问的讨论会上担当现场翻译。整个翻译过程要求教师要熟悉常用的行业英语术语、专业的翻译技巧,这对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在笔译和口译的过程中教师体会到行业英语的专业性和挑战性。

1.3市场部的座谈在市场部的教师分别对外籍员工和中方员工进行了座谈。和外籍员工的座谈中,外籍员工分享了在中国工作的经历,特别谈到了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中方员工在座谈中对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对外贸易中英语的运用情况。教师们发现由于文化差异的不同,外籍和中方员工在遇到相同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因为语言不同,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待改善。

2通过企业实践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反思

通过在外资企业的实践,教师们对英语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科研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2.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三个小组的教师都发现英语日常用语在企业的使用频率很高,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实用性和学习性相结合。其次,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主要以通用英语为主。为了让学生适应将来的企业工作,在以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补充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第三,在推进综合英语教学的前提下,应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以更好地与工作团队进行交流。另外,素质教育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英语国家文化的普及,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外籍员工相处,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避免文化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2.2对教学模式的反思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和调研,教师们发现在外资企业工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对此在教学模式方面应该做出如下改进:首先,高职英语应该尽量单班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增加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第二,强调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不同场景,如面试、会议、咨询及谈判等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英语日常用语和英语专业术语相结合,同时提高学生适应不同场景的能力。第三,重视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企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晋升空间,课堂要以学生主体,专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3对教学科研的反思在企业不同部门的实践让教师发现今后的教育科研要更注重细节问题。譬如人事部的调研重点是英语教育如何与学生应变能力培养相结合;技术部的实践聚焦于行业英语与通用英语的结合;市场部的座谈探讨了英语教学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任务。这些问题的发现让教师们找准今后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让研究更实用更有意义。

2.4对英语教师培养机制的反思英语教师在高职高专主要承担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其专业意识不强,向“双师型”和“双能力型”教师发展的意愿还需加强。在向“双师型”和“双能力型”教师发展的过程中,英语教师会考取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会对英语外的其他行业有更多的理解,具备该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他们到不同的企业开展企业实践,从而针对于更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需要兼顾充分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不仅仅适用于专业课教师,对文化课教师亦是如此。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横向联系和实践,文化课教师将为学生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委.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方式及其特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J].职教论坛,2008(21).

[3]张捷.高职英语教师企业实践的启示及反思[J].英语广场,2016(3).

第10篇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是关于动物屠宰加工,常见传染病鉴定与处理,动物性食品加工与检验,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等内容的学科,它既与兽医科学、食品科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兽医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是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食品加工等专业的必修课。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对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存在的问题

目前,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课程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再按照教师实验课中的示教方法进行实验,得出已知的实验结果,写出雷同的实验报告。整个过程是由教师推着学生进行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相去甚远[1]。

2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2.1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基础后综合的原则。基本技能服务于单项技能,单项技能服务于综合技能,综合技能要与企业发展需求衔接,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后内容包括三大模块:①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规范、熟练。②单项及验证性技能训练。更新教学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也是规范、熟练。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与企业发展需求衔接紧密,内容要反映前沿的岗位技术,融教、学、做合一,保证与生产实践的“近距离”接触[2]。

2.2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2.2.1重视基本技能练习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除了在正常的实验课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外,还可在课余及周末进行基本功训练,同时也可以通过协助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来强化基本技能。比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常用试剂的配制、器械的灭菌与消毒、容器的清洗等,以养成一种正确、规范、熟练的操作习惯。此外,操作规范的学生还可以帮助教师去指导其他学生的操作,使所有学生均可达到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2.2.2规范单项技能操作重视预习,规范操作,强化教学指导,严格课堂纪律。用成绩杠杆评价完成情况,形成课前预习→教师讲授(演示或影像放映规范操作)→学生练习操作→教师监督指导→总结讨论等多点、多面来加强和规范单项技能的训练。比如“牛乳中酸度的测定”学生先预习实验,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的操作方法,初步列出实验所需的各种器材,提出不明确的地方,写出预实验报告。实验课堂上,教师先进行答疑之后按规范的操作给学生进行演示,提出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最后由学生自行操作,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实验,单项技能实验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到规范的操作技能[3]。

2.2.3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在规范和熟练的单项技能操作基础上,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从教师指定题目→学生查资料、定方案→讨论方案、解决疑问→学生自行准备实验与采样→教师检验准备情况→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及时指导→写出实验报告→最后总结讨论。比如,不同品牌乳的合格率检查,既包括理化指标乳比重、酸度、蛋白含量、脂肪,又包括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MPN)的测定及感官指标的检测等。实验阶段学生自行采样,实验的准备及操作均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仅起监督指导作用,最后写出合理的实验报告,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

3教师的队伍建设

要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兽医系采用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满足了教师掌握“实战”经验的需要,同时还利用假期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蹲点参与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参加各种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兽医师考试,学校在中、高级职称评定的政策上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年的企业实践锻炼(累计)时间,并从各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实践,使之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业务素质,使专业课教师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真正培养一支在理论上、实践上具有专长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积极聘任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并让校内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工作、探讨和研究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外来资源,优化内部师资结构。对优秀的兼职教师,学校将其作为专业人才引进,并对其进行长期聘任。

4体会与总结

第11篇

一、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教学成为主要内容

在许多高职院校,与会计有关的课程都是以教师教学生听讲的填鸭式教学为授课方式,课堂上的教学工具也只是由教师课前准备的课件为主,教师通过课件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虽然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互动,但是内容也只是为强化相关知识点而设定,这种缺乏互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怀疑这些理论知识是否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运用,因而降低了对学习这门科目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的内容抽象而又枯燥

高职院校中有关会计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按照课程的内容,将与内容有关的案例和典型企业的相关资料结合在一起编成授课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参照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理解,但是我们发现无论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案例还是企业的相关资料,都包含许多假设的条件,和现实中的企业经营模式存在许多的不同之处,设置的相关讨论问题也是可以通过特定模式的验证性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解决,导致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并且毫无兴趣。用抽象的理论对模拟的企业场景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以产生兴趣。

(三)企业实习的机会短缺

能够将学生带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相关职业岗位近距离接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并没有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许多的实习机会都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完成的,由于实习单位地点不集中,不能进行集体管理,更没有专业的领队教师进行追踪指导,这种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实习,将难以实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虽然很多学校建立起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学习,但由于许多相关信息都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最关键的是这些管理活动都是由管理层进行工作的,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无法接触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内容了,这既是企业实习机会短缺的真正原因。

二、管理会计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组织实施

(一)ERP沙盘模拟引入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在阅读信息的时候只会记住内容的十分之一,人在用耳朵接受信息的时候只会记住内容的五分之一,而人在亲身经历以后可以记住的内容竟是五分之四,这说明,会计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然而从事实出发,要想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又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们只有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验企业中真实的经营管理模式。ERP沙盘模拟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理论教学中枯燥、抽象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与企业相接轨,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可以通过ERP沙盘进行市场模拟的运作,将学生组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建立一个公司进行生产运营,每组代表不同的公司。在建立的公司中,一定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的战略部署,无论是从原料的供应、市场的开发还是售后都要有严密的计划。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无论是从经营的运作、决策的制定都要与操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准确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成本会计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组织实施

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成功转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成为奔赴战场的勇士,而教师则在后方的指挥中性进行指导,在后方指导学生如何将应学到的知识正确运用到真实的战场上面,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ERP沙盘模拟实训与会计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解决了在教学过程许多难题。比如说设计一场模拟大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各小组,从企业的命名、广告的设计、货物的提供到最后的售后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对各个企业的成绩进行评比,收入最多的获胜。在整个模拟大赛中,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学生会努力解决问题,并且在整个工程中总结出很多经验教训,比如在广告费用的计算、选择哪家合作以及如何节省成本都是值得注意的关键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当学生遇到不懂的书本知识时,会主动请教教师为其讲解,还有许多问题只有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体会,比如一些工作常识。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学习者不仅学习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也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的工作经验,最关键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学会了团结互助,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ERP沙盘模拟对高职会计教学的启示

将ERP沙盘模拟引入到成本会计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将专业知识与实践中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立体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其中,正确的解决问题。ERP沙盘模拟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我们可以将会计分为几个方面进行教学:首先,我们应该从教材入手,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授课,而是应该结合ERP沙盘模拟中的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重组课程内容,布置工作任务进行完成,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模拟环境,而教材仅仅是课堂中的一部分。其次,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ERP沙盘的核心就是仿真,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可以在生动的环境中调到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应该将传统的教师的教改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ERP沙盘中任何角色都有学生自己担任,教师只要在场外进行辅导即可,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但是,现在的教学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些教师仍在用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有些教师却将学生直接推向前方进行自我学习,置学生的未来于不顾,推卸责任。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分寸,以免造成教学事故。

三、会计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模拟前充分了解规则

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ERP沙盘模拟资料手册的同时将规则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讲解模拟实验的整个过程,在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规则体系,包括市场竞争的规则、厂房的购买、生产的要求、销售的过程以及对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等。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各项规则,教师应该进行一个动态的演示,并且为了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进行小组对抗比赛。

(二)模拟前积极引导学生思想

在进行ERP沙盘模拟实验开始之前提醒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做决定,根据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调整运行策略,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在刚开始将广告投入市场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经营策略,是注重市场的打开还是产量能力的领先。在第一次展开激烈竞争时,要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将任务顺利完成,并且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将要承担销售额的百分之二十五的损失。在接下来的阶段,则要不断提醒学生对未来做出计划,比如研发新的产品投入市场,还有就是开拓新的市场,扩大生产线。但是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应该更加注重资金的分配情况。最关键的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且要对当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否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在学生的整个经营对抗中,教师则需要在场外进行观察,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直接将经营方式教授给学生,不要给学生提供任何经营策略,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做决策的时候不能加以干涉和指正。在整个过场中,教师应该知道哪些是自己应该做的而哪些不应该做。

(三)以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整个教学期间应该将课程设置成灵活多变的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进行多组模拟对抗时,若有一组面临破产,教师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判定是否可以再次成功,如果可以就作为股东对企业进行投资,使企业重新盈利起来。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整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未来。

第12篇

一、构筑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系统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科背景,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构筑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核工业、核电行业方面的传统优势,将行业资源、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校内已建成的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科研基地、产学研基地向学生开放,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国内、国际会议的接待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组织模式

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课外学习”的工程师教学模式,树立“大实训”理念,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从培养方案的制订、教材的编写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校企联合机制。

三、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培养卓越工程师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且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也包括教师进修、深造的措施。探索和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师评聘与考核。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的教师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等方面考核教师。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鼓励相应的教师深入企业,增强教师的综合实力: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优先选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优势,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跟班轮岗,丰富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进入企业的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深造;在职称评定时向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青年教师申请副高职称评定时,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必要条件。相关介入企业也要为学生配备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工作,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企业导师的指导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需要企业有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

四、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效合作机制

研究探讨校企紧密联系、实现校企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有效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为合作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为中小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以及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支持等多种途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二是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采取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外国教授或工程教育培训机构来学校讲课,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工程师。建立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五、健全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系统(1)明确实习(实训)工作流程,规范管理。(2)建立学生跟踪调查及与企业定期沟通的机制。一方面,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学院定期向实习单位发放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能力、敬业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或相应学院,使学院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善教学形式,注重将企业内部岗位技能需要与社会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相结合。2.完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1)校内学习阶段质量监控系统。实行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务管理部分随机抽查听课,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全面督查,加强校内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实施学生网上评教和教师同行听课评教、评学;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形成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段式的集中监控和教学过程的随机监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相长。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考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具体计划、配套措施和执行情况。主要考查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期中的进行计划(或是教学执行计划)、教学日历、课程表、学期教学的总结等方面。[4]采取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根据培养要求,制订各主要教学环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的质量标准,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及时收集各种教学信息,由督导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随时反馈信息,保证教学质量。(2)企业学习阶段质量监控措施。制订校外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例如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依据选题的类型、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能否达到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等指标,校企双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共同进行学生的毕业答辩,根据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内容以及答辩情况,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3.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系统(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企业对实习学生视为岗位职工,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企业从出勤率、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合作精神以及现场考核等内容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学院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所获的技能等级、遵守学院管理制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依据岗位性质制订实习环节评价指标(见表1),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标准。(3)毕业标准。必修实践环节共49周,其中校内实践环节31周,校外实践环节18周。校外实践环节包括:专业实践2周,生产实习16周。学生需完成要求的课内总学分180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以及必修实践环节49周才予以毕业。

作者:邹家柱张赛斌单位: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华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