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05:5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呼吸科护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护理管理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常危及其它脏器,临床治疗周期长,护理风险大,常规护理管理出现的护理缺陷较多,易引起护患纠纷,为此,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改变护理风管理模式[1]。本文将我科室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应用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资料:2012年度,共收治患者420例,包括男性286例,女性134例;年龄19-83岁,平均(52.6±2.3)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4.2±0.5)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01例、慢阻肺114例、哮喘34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52例、肺部肿瘤19例。2013年度,共收治患者472例,包括男性307例,女性165例;年龄16-87岁,平均(56.3±2.7)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5.0±0.4)年;疾病类型包括肺炎223例、慢阻肺119例、哮喘41例、支气管扩张伴咯血62例、肺部肿瘤27例。两年度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护士资料:我科护士24名,年龄在21-43岁,平均(31.2±0.4)岁,中专学历2名、大专学历14名、本科以上学历8名,在我科工作时间6个月-20年,平均(7.6±0.7)年。
1.2方法
总结2012年12月以前,呼吸科患者护理中风险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原因,根据护理工作实际,提出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2013年1月后拟定并落实各风险项目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强化服务理念、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操作,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统计两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满意度。
1.3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以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为标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7.0专业统计软件包对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t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年度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比较
具体见表1: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护理缺陷率发生率比2013年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80.17±3.32)分,2013年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95.12±1.41)分,t=0.8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结果看,2012年度,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缺陷率较2013年度分别高7%和13%左右,护理满意度低15分左右,说明2013年度护理质量较高。两年度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治疗无明显差异,主要区别是2013年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说明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现进行详细剖析。呼吸科疾病的护理操作中的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伤残等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本科住院人数一般居各科室前列,护理风险包括患者本身因素、药物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等[3],它贯穿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持续性有效识别、评估风险。首先拟定护理风险项目,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往风险事件的原因,深入分析各类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再根据各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情况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级和拟定护理措施。
从患者因素考虑风险等级,按有痰窒息、跌倒、难免压疮等风险项目区分,一般痰窒息为五星级,跌倒为四星级,难免压疮为三星级[4]。将风险等级用醒目的粘贴在床头卡上标注,或制成公示板粘贴在护士站,使其直观、醒目,便于操作时有的放矢。从护士因素分析,我科室护理人员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经验和呼吸专科知识掌握度差异较大,个别护士对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应变处理能力欠佳,使护理风险增加。另外也有年资深的护理人员还存在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彻底,对护理风险意识掉以轻心,有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使简单的操作产生疏漏,造成不可避免的错误。相应的处理措施是要不断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业务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从药物因素分析,患者对药物不了解、使用不当、遵医行为差等都会影响疗效,处理措施是每次用药时护士都详细说明药物的名称、种类、功效、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禁忌事项,以及患者最关心的药品价格,是否属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不因常用药而疏忽,在护士站要设立用药咨询服务台,鼓励患者和家属对不明确的用药随时进行咨询服务。了解每位患者病情、手术情况或其它治疗情况,查看医嘱,将特殊药品的适应证、用药方法(包括服用方法或外用剂型的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包括首服剂量、维持量、每日每次量、用药间隔、预计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如何避免漏服、漏服后的补救方法、不良反应或替代药物等[5]。回答问题不拖延,不十分清楚或不能当场答复的,进一步查询资料后再给予正确答复。
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是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施流程化管理。呼吸科患者的特殊之处是从患者入院开始,相关风险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所以在疾病的发展过程要不断评估、识别病情变化和潜在风险,通过不断的改进和评价,形成完善的管理流程。如:痰多的患者,除评估外还要听诊痰鸣音,不能咳出者应立即吸痰;易跌倒人群,除患者服尺寸适宜无牵绊外,应加强个人防护,患者离床、翻身甚至洗漱、如厕等行为都要及时看护;需要强迫患者,除应用减压贴预防压疮外,还要定时翻身、热敷、按摩等;对危重患者,应及时跟踪评价,设定专人管理,建立活动记录表。
综上,在呼吸科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护理差错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更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模式。
作者:马艳辉 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呼吸内科
参考文献
[1]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5):134-135.
[2]鲜于云艳,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3-824.
[3]刘春艳,马冰,王晓丹.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252-25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呼吸危重症;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我科于2012年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呼吸科专科病房,收治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症、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自发性气胸。我科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0.1±1.98)岁。其中护士6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将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426例作为对照组,男226例,女200例;年龄18~76岁。将2012年1~12月抢救的患者489例作为观察组,男242例,女247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通过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对我科全年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进的方面:护理人员对呼吸科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医护工各级人员抢救配合偶有不协调现象;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需继续加强等,为使优质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我科需持续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因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近年充实临床大量年轻护士,本病区3年新进6名护士,均在规范化培训轮转期,对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存在问题;对急救技能及呼吸科专科急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使用不够熟练;机械执行呼吸科急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时医护协调不好,抢救时人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对此采取设计、培训指导、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及时制定或改进工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集思广益,通过每月1次的质量分析会、个别征求意见和护士长归纳总结,对原有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新增订呼吸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呼吸科执行抢救医嘱补充规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转运补充规定;呼吸科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呼吸科实施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科内要求(年轻护士导师制);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电监护等)。
1.2.2执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管理小组。针对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将护士分为新进人员、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针对各层次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由护士长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培训指导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急救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对本病区全部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士长还应全面指导及督导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培训内容:(1)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专科急症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等。(2)护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技术、导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3)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包括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及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低年资护士指导采用MU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4)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基本抢救程序等。
1.2.2.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按照科室计划进行培训,每周培训1次,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技能培训:病区由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病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紧急救治演习,由急救管理小组结合临床实际,设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或出现意外情况的场景,进行紧急救治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层级护士全部参加。
1.2.2.3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护士不断强化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实景模拟进行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最终达到人人过关。
1.2.2.4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数量变化等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长。每天调整护士分管床位以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需求,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4]。科室制定“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晓,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由护士长统一安排,由3名护士负责。将3名责任护士的急救职责明确分工,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发挥与医师合作的协调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体为:1名护士判断病情,通知医师,准备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抢救仪器(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接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其他护士进行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做好病房内其他患者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第2名护士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气吸人,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及通知麻醉科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护理,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第3名护士快速推抢救车至病房、准备抢救药品,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的同时进行采血,以备检查生化指标,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1.2.2.5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投诉率为0;护士长对科内急救仪器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练兵,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对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能很快识别与排除;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核对、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性能完好,并登记,班班交接;使用后由当班护士负责清洁、消毒、检查等处理后备用;科室规定负责急救仪器的护士每周检查仪器的性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2011,2012年度,护士急救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3小结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统一性、连续性,不断循环,不断提高[5]。将PDCA循环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终,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表1显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前后,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总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充分证明了PDCA循环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士在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总之,PDCA循环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鸳英.PDCA在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4-15.
[2]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银先,叶红梅.MEWS评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7):419-421.
[4]倪洁,林琳,赵琦.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我院于2004年3月、2006年9月、11月分别对17例亚硝酸盐食物中毒,11例CO泄气职业中毒和21例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抢救。总结对这三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在组织和抢救方面有以下经验。
1 急诊科报告及时,层层汇报
值班医生在接诊了几位具有类似症状的病人后,即意识到可能发生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总值班、医教科、护理部进行汇报,使有关职能部门为这3次抢救的人力、物力调配做好了准备,在开展治疗救护的同时,职能科室立即向院分管领导和市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使调查取证工作得以及时开展,对残余食物和呕吐物做检查,尽早明确病因,帮助临床开展救治工作。
2 职能部门调度有力,组织得当
2.1 人力方面:科主任、护士长首先调来了科内医生、护士实行重危病人的急救。医教科、护理部接到汇报后立即赶到现场,调动全院各科医护人员组织抢救,先后调集了医生、护士共40余人。接到通知的医护人员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护工作。检验科立即抽调人员对每位病人进行血液生化和各种检验。麻醉科人员赶到现场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
2.2 物力方面:器械科调来了氧气装置、洗胃机等设备以供抢救病人急用。药剂科接到通知后立即将亚硝酸盐解救药美兰、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的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特效解毒剂送到急救现场。医教科从ICU、病房迅速调来了呼吸机(我院急诊科呼吸机2台),调来了临床上可以转运的推车、担架。
3 抢救病人争分夺秒,措施到位
3.1 病人编号,病情分级:护理人员立即对病人进行编号,按照病情症状轻重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急诊室和走廊,病人每人床前有1份临时病历,由非专业人员填写一般资料。
3.2 统一指挥,明确分工:所有参与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均由急诊科护士长统一指挥,按照“1名医生,2名护士,负责1位病人”的程序开始抢救。病情严重者尽量安排急诊科能力最强的护士,外来援助护士主要协助,及时对病人进行洗胃、催吐、导泻,彻底清除毒物,吸氧、高压氧治疗,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注美兰、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改善缺氧症状。对病情危重病人立即抽取血标本送检,输新鲜血。绿色通道人员立即护送病人做高压氧治疗,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机械通气。
4 急诊处理后转运有序,稳妥分流
急救工作开始后两位分管院长到现场,一位协调急诊现场急救,一位协调病房后续治疗,病人在急诊科经初步急救脱离危险后稳妥向病房、ICU分流,病情严重者转住ICU。内科病房加强医护力量,有条不紊地将病人收治入院,认真观察护理,做好后续治疗。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极高,就诊时往往病情急、重、危险性高,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我院急诊科在抢救、分析、总结临床救护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急诊抢救程序,2003年5月—2005年2月抢救了50例严重多发伤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
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在急诊科工作3年以上,工作认真负责,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日常护理操作技术考核成绩优秀,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并熟悉创伤外科病人病情变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应用。我院急诊科护士22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0名,护士10名。16名护士按常规排班,负责分诊、抢救室、观察室、清创室工作,其他护士采用弹性排班。在多发伤病人就诊时间的高峰期如下午和前半夜,加强了急救物品、药品及人力、设备的配置,合理的调配护理人员,有经验的护士与年轻的护士搭班。
2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抢救程序及护理人员职责
多发伤病人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评估伤员呼吸状况及主要脏器损害情况,采用CRAMS法,TSS法和全身伤情评估CRASHPANYL法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迹象,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连枷胸,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大出血等立即采取开放气道、伤肢固定、体表止血等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抢救过程中,复苏、伤情评估、紧急处理三者同时进行,分别由三位护理人员承担抢救工作。
2.1分诊班护士的职责抢救过程中位于病人头部,负责协调指挥,主要做以下工作:外观目测、快速评估、开放气道。
2.1.1外观目测病人入急诊科,分诊班护士主动迎接,边问边看边检查,看即观察面色、表情、伤处情况等;问即询问受伤史,伤后时间,处理情况等;检查包括:①意识状态、瞳孔;②在5s~10s内看、听、感觉病人有无呼吸;③监测脉搏和指端温湿度;④监测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重点,对清醒的病人予以心理安慰。
2.1.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观察病人呼吸的深浅度、频率,有无呼吸困难,听诊有无通气不良,胸廓运动是否对称,正确吸氧,及时吸痰,使用呼吸皮囊,尽快解除呼吸道梗阻。
2.2主班护士的职责
2.2.1维持有效循环护士在医师来到之前以最快速度开放2条或3条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留取血标本,查血型、配血。负责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病人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协助医生进行除颤。对重要脏器功能监测,预见病情动态变化。
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尿量以助判断伤情。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以便观察组织灌注量,作为调整输液的依据之一。
2.2.3协助止血,伤肢固定控制活动性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指压法,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加用厚棉垫包扎伤口,夹板固定,将伤肢抬高。
2.3急诊班护士的职责位于急救治疗车旁,主要负责记录抢救过程,提供药物,提供抢救用物(导尿包,静脉切开包等),负责与相应科室的联络及护送病人入院或入手术室。
3效果
本组50例多发伤病人均在1min~2min内完成伤情评估,通知医生入抢救室5min内,建立通畅的气道,静脉通道,并留置导管,15min~18min内固定伤肢,完成备血和术前准备,抢救成功率较前明显提高,从85%提高到90%。由于抢救程序合理,护士分工明确,效果明显,措施果断,为抢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
4讨论
4.1多发伤病人急诊的护理特点急诊护理是可以体现用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技能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减轻病人痛苦的艺术。这种艺术在抢救多发伤病人时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多发伤病人就诊时来势急、病情重、伤情复杂,病人情绪恐慌,这就需要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每位病人给予积极有效的救治,对病情进行严密、连续的观察,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4.2改进的抢救程序的优点
[摘要]:目的 总结提高对咯血窒息的预见性认识方法通过对我科咯血窒息8例病人的抢救经验总结,提出几点护理体会加强对窒息先兆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口腔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通过提高对咯血窒息预见性认识能早发现、早预防,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咯血;窒息;心理护理;口腔护理
首先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症之一。窒息是咯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其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往往在数分钟内死亡,抢救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窒息先兆。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咯血窒息病人8例,男5例,女3例;其中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4岁。抢救成功6例,死亡2例。
资料分析:两肺有广泛病变的2例,并兼有气管移位及肋膈角改变的有2例,单侧病变有4例,8例中有3例兼有肺心病,1例极度衰竭,由于病灶广泛使换气面积下降,气管移位肋膈角改变使气管引流障碍,极度衰竭者无力咳嗽,以上因素导致咯血进血液淹溺下呼吸道引起窒息。
窒息发生的时间,窒息发生在白天3例,发生在夜间5例。从以上数字可看出,窒息发生在夜晚多于白天,而抢救成功率却相反,其原因为睡眠时咳嗽反射敏感性下降,咯血时易致窒息。而夜晚的医疗力理薄弱,故致成功率下降。
2、护理体会
2.1提高对窒息的预见性认识
应对下列病人重点防护:对于年龄偏大,病变广泛,尤其两侧病变者;心肺功能不全或兼有气管移位、肋膈角改变,体质极其虚弱者。
防护措施:对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平时就让患者取患侧卧位,由于这些病人比较虚弱,故应平卧位和患侧卧位相交替,以防褥疮的发生。病人最好安排在靠近护办室的病房或抢救室内,病房内应备齐急救器材,如:吸引器、止血药、氧气、呼吸兴奋剂等。一旦咯血,早期给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安排有经验的护士专人护理,严密巡视病房,以消除和避免可引起窒息的因素。
2.2加强对窒息先兆的判断
注意观察大咯血先兆。护士巡视病房时必须注意病人的咳嗽、咳痰情况。如发现病人有胸闷、气促、紫绀、烦躁、冷汗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高浓度氧疗,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协助将血咳出。如发现病人咯推动力骤停,表情恐怖、双手乱、神情呆滞、呼吸停止等窒息征象,应立即行引流,取头低脚高位。必要时迅速抱起双脚成倒立位,无效时可直接用吸痰管抽吸口腔内血液或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遵医嘱迅速给予输血止血药等抢救措施急救。
2.3正确
咯血进的应做出推动力侧卧位,但当病人突然在咯血时要防止骤然的改变,这样往往可引起窒息。例如:病人史**,男性,48岁。于晨5点咯血10余口,家人见其坐着咯血,立即将其猛地从坐位转为患侧卧位,就在转变的一刹那病人发生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我们的体会:当病人在突然大咯血时应让期保持自觉舒适位,在咯血缓解时再改变其。
2.4口腔护理
对咯血量大、性质黏稠者要注意口腔和咽喉部的清洁工作,因为咯血时往往有余血滞留在咽喉口腔内,形成一层“血翳”。一来使气道面积狭小,二来可刺激声门引起痉挛使大血堵塞引起窒息。故应在咯血过程中要经常以冷开水给病人漱口以去除咽喉部的“血翳”。
2.5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陪伴和安慰病人,解释病情,做好宣教工作。消除其担心、害怕等不良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咯血病人要强调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护士要做到“四轻”。
3、提高警惕性加强责任心
严格岗位责任制:咯血可发生在任何时间,尤其是夜间,故交接班时不能脱岗,同时加强夜间巡视。
护士应必须了解本病区病人的病变部位及病情,熟练掌握咯血窒息的抢救术,要能在值班医生未赶到前单独担任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医院护士进修心得体会1
本人陈晓燕,本院老年病科医师,目前已完满完成为期半年(20××-09-01至20××-02-28)的进修学习。在此非常感谢医院领导让我到上海华山医院进修学习。在进修之前,医院领导、医务科科长及我科王勉主任对我进行了殷殷教导,并给予了深深的关怀与信任。这次进修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进修时我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时刻牢记领导对我的嘱咐,学习了先进的临床理念和技术。通过这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高了业务技能。总结这半年来的学习过程,上海华山医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工作节奏快而有序,人员职责明确,学习气氛浓厚,是一个良好的进修学习环境。通过本次进修学习,我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较好的完成了进修学习目的,总结如下几点:
(一)在业务学习方面:
通过在上海华山医院呼吸内科为期半年的系统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西医诊疗过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如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熟悉了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腔穿刺、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了解纤维支气管镜、无创呼吸机等操作要领;开拓了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疑难杂病方面的临床思维,如肺部阴影的分析等;对呼吸科最新的诊疗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方向。
(二)在工作模式方面:
我进修的科室是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一般情况下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对于疑难杂病方面,首先一线医师进行分析考虑,再向上级医师报告并听取上级医师对疾病的分析,遵从上级医师对疾病的诊治意见。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有利于年轻医师的成长及科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在科室继续教育方面: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每周1次科内讲课;每半个月1次科内学术讨论;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四)医院整体科室协调方面:
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如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需跟临床保持一致才能在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进行实际治疗。但是,多数疾病还是以常规诊治为主,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认为,在本院目前的技术、设备情况下,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各科室通力良好配合,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能使得我院的综合实力提高,拥有高水平的诊疗,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知名度。
半年的进修时间是短暂的,进修生活是充实而愉快的。虽然进修生活已经结束,但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上海华山医院的进修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我回首这段时光,审视自身的改变。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增长,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和思维上的开阔。我现在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感到快乐。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带动同事们,为科室及我院的工作水平更上新台阶出自己的一份力!再次谢谢医院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
医院护士进修心得体会2
今年4月,我有幸被医院选送到郑大二附院进修,我知道这是院领导对我的关怀与信任,同时也是对我自身的一次挑战。通过在郑大二附院普外科的进修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拓宽了视野,认清了我们与上级医院存在的差距,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一个月进修所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先进的管理模式
我所在的郑大二附院普外科共设47张病床,最多加床40张。护理人员19人,进修1人,实习1人,试工5人。每天大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确保病房的护理质量。另外还配有专职卫生工,负责卫生服务。医院还配有营养师,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个人要求提供的营养菜谱,帮助患者制定健康饮食计划。通过人事的周密设置,各人按职责行事,使病人感到入院后即有一种安全感,一切尽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之中。
病区非常安静,完全没有高谈阔论的现象,没有无所顾忌的谈笑,每个人都注意控制自己的音调。病房很清洁,每个病区均有清洁工的详细工作流程安排。除了日常工作安排外,一周的每一天还安排了工作重点。因此加床多,有些物品虽然很旧,但病房整体显得非常清洁。
二、优良的服务态度
我们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对病人及病人家属关怀备至,真正做到了优质服务。他们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都尽量满足,如果因故不能及时做到,则非常客气地对他们说“麻烦你等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就马上与您联系”。如果病人家属想咨询病情,护士会马上联系医生。他们把“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常挂嘴边,就算是同事之间也是如此,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素养。在语言沟通方面,她们也很讲究措辞、态度、语气和方式。尊重他人的信仰,说话时永远面带微笑。即使是患者在发怒时,也要保持职业形象。如果有患者对某护士的服务不满意,可以投诉,在误会解除之前,这位护士将尽量避免接触该患者,以免加深不愉快的印象。正因为医护人员优良的服务和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为医院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
三、崇高的敬业精神
郑大二附院的护士们除了视病人为亲人外,她们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首先,她们每天能够坚持提前半小时到达单位,而且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来上班。其实她们的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而琐碎的,除了做好大量的基础护理以外,还要配合医生完成很多诊疗性的工作,即便这样,她们依然会把自己主管的病人整理的清爽干净,她们认为让病人感觉舒适、愉悦才是护理的意义所在。
其次,她们能够对待任何患者都一视同仁,护理临床工作细致入微。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的接待,由主管责任组长介绍病房环境及注意事项,交代的非常仔细;询问夜间睡眠情况和早晨饮食情况,然后扫床整理床单元。她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患者交流,手把手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给予健康宣教,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有什么需要?记录于随身携带的工作备忘本上及时处理和解决。
每班次交接班时,都要对手术、卧床不能翻身的、病危病重者、需特殊交班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并且翻身检查有无压疮发生。老年患者如无家属陪同,口服药必须协助服下方可离开。合理优化工作流程,有更多的时间关心、帮助病人,在这里时时处处都体现出细致温馨的护理服务,如做完手术第一次下床时必须有护士指导才能下地,出院时护士必须送至电梯口等等。
一个月的进修时间很快过去了,在郑大二附院学习,使我对一些先进的学科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思维的拓宽、理念的转变是我最大的收获。总体实现了既定目标,圆满完成进修任务,赢得带教老师的好评。同时也使认清了我们与上级医院存在的差距,并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进修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争取将外院好的、先进的理念和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我院进行落实运用,为我院的跨越发展做出自已最大的贡献。
医院护士进修心得体会3
我叫xx,是眼科的一名年轻护士。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xx-xx》。现在,我们全院上下,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作为医院的一分子,应当以什么态度投身到这个活动中去呢?下面,请允许我给大家说说我的想法。
花美美在外表,人美美在内心。争当排头兵,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努力创建一个和-谐、温馨、舒适的人性化诊疗环境。科主任和护长以身作则,对病人嘘寒问暖,态度像春天般温暖,工作像夏天般火热。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眼科的精神面貌也在悄悄发生了变化。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不厌其烦地搀扶他们进行大小便及各项相关检查,虽不是亲人但更似亲人;当班时,我们积极巡视病房,掌握病人病情和思想动态,及时为他们送去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让他感觉到我们医院的护士不只是一个身着白衣手持针筒的扎针者;记得今年二月的一个中午,急诊收入了一名车祸致眼外伤的患者,患者入院是没有亲人陪在身边,全身都是血迹,眼眶周围烂得血肉模糊,当医生为他冲洗伤口时,痛得猛一下抓住了我的手,指甲掐入我的手心,痛得我直冒汗,但我没有叫他松手,直到维持完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清创缝合术,当我用这只麻痹的手帮他檫净身上的血迹,换上干净的衣服时,他说了句很普通但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欣慰的话,他说:我一直都认为,护士的手是最脏的,但今天却是这只手给了我一生中最大的力量。是的,我们不是伟人,没有丰功伟绩;更不是圣人,不能随心所欲;但我们是: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的医务工作者。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热情,真心、耐心的给予患者最需要的帮助。
只有漂亮的砖瓦才能建成夺目的大厦,只有奉献才能撑起美好事业的蓝天。我感恩生活,因为生活磨砺着我;我感谢大家,因为大家鼓励着我;我感激工作,因为这工作充实着我;我自豪,因为我在平凡的工作中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在护士岗位争当排头兵,对病人不仅仅需要热情,更需要的是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虽然我是年轻护士,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记得被调到支援肿瘤科时,看着被癌症折磨得躺在床上,痛苦的病人时。发现自己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忙得措手不及。但我不急不躁,虚心请教前辈和同事,以争取在最断的时间内掌握了各项专科操作技能。在抢救病人的关键时刻,我毫不畏惧,一直到陪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诊
一氧化碳属于窒息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对呼吸道无刺激不溶于水。当人吸入一氧化碳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性质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卫生部们和政府部门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院应急性抢救的组织和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高。我科通过不断完善成批中毒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并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使其在成批中毒患者就诊时发挥重大作用,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我科接诊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原因是吃火锅过程中被饭店老板发现意识不清,该7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木僵、表情淡漠表现,其中1例患者有大小便失禁表现。
1.2临床表现 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胸部和四肢皮肤可出现水疱和红肿,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30d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
1.2.1轻型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1.2.2中型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1.2.3重型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患者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2 启动应急预案
2.1及时上报 分诊护士接到120电话通知后,及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保卫科等,同时报告医务科通知检验科、药房、收费处及相关科室做好配合工作。按照领导指示及时开展工作,按照人数启动科内应急预案,做到训练有素,有条不紊。
2.2物品、环境、急救仪器准备 安排成批中毒患者集中管理,做好人员、物资、药品、器械等准备,对参加救护人员进行分组并明确各自任务。若患者基数多,急救仪器、设备、物品等不能满足需要,及时上报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
2.3接诊 我科将诊治区域从空间布局上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为急诊抢救室,黄区为急诊观察室,绿区为急诊患者诊疗区。分诊护士根据我科分区分级管理模式将患者分配到红区就诊,因不清楚患者姓名,分诊护士用简易标识将患者编号并登记后由门班护士送往急诊抢救室。
2.4救治 根据患者人数、病情、医务人员层级成立三个抢救小组,每组均有医生、护士组成,小组长为当班医生,实行医护一体化,为患者优先检查、治疗,做到先抢救后交费。
3 结果
通过启动成批中毒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快速就诊,妥善安置,及时救治护理,该7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已苏醒并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
4 体会
4.1贯彻落实应急预案,提高抢救成功率。应急预案是指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应对处理方案或者措施[2]。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相关计划或方案,是管理科学的一种前沿方法[3]。制定强有力的应急预案,成批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4.2定时组织医护务人员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科主任及护士长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成批患者就诊应急演练。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4]。加强培训,在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成批患者就诊就诊培训。
4.3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应急能力。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情景的设置为目标,依据制定的教学纲要和内容,采取直观、形象和互动的表达方法,让参与者能够根据设定的特定情景,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直观理解,根据情景下的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依托情景来教学的方法[5]。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实战演习,使医护人员熟知成批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同时对自身在抢救中的责任明确,配合默契,各项措施落实及时到位,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救治成批中毒患者能力。患者康复出院后,科主任、护士长及时组织医护人员总结不足,分享经验,制定改进措施,探讨和研究更加有效的成批患者就诊救护方案,合理配置救护资源,优化救护流程,提高我科有序、高效、安全地救护成批中毒患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萍萍,沈秀琴.成批伤员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08-109.
[2]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I):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5-11.
[3]朱以芳,余咏,王线妮,等.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07,24(1):82.
【关键词】危重;紧急气管插管;配合;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63-02
紧急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一项非常实用而重要的措施。适应症包括心跳或呼吸骤停、气道不能防止误吸、缺氧或通气不足、气道阻塞。它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畅通呼吸道和建立有效呼吸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最熟悉的抢救操作技术之一。从2009年1月~2011 年12 月我们配合医生共对156例急诊危重患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术,本组资料一共156人,其中男105 例,女51例,年龄在14-93岁之间。其中呼吸、心跳骤停52例,心源性休克9例,重型颅脑损伤12例,脑血管意外9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23例,II型呼吸衰竭16例,哮喘持续状3例,农药中毒6例,异物窒息7例,创伤性休克5例,溺水2例,气体中毒7例,癌症晚期5例。156例患者均实施紧急气管插管术,全部均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现将紧急气管插管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准备
1.1 用物准备: 喉镜(视病人具体情况选不同规格、型号)、气管导管(长度及粗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导管管芯 用细金属条(铜、铝、铁丝均可)、牙垫、喷雾器(内装1%地卡因或其它局麻药)、10ml注射器及注气针头、血管钳、宽胶布、消毒凡士林、无菌手套、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人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必要时备四肢约束带。
1.2 床位准备:床头搬离墙1米左右,取下床头板
1.3 病员若清醒,应向病员及家属解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及家属的理解;若病员意识障碍得向家属解释;若病员为三无人员,抢救工作应向院值班汇报.
1.4 病员摆放:病员取仰卧位,头尽量靠近床头,有义齿应取下,清除口鼻腔咽喉分泌物。将病员头尽量后仰,使口、咽、喉三轴线尽量重叠,或在病员肩背或颈部垫一小枕,以便良好的暴露喉头,使插管径路接近一直线。
2 术中配合
2.1 病员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2.2 医生手持喉镜进入病员咽喉部时,护士应立即将连接好吸痰器的吸痰管递与医生,及时吸出咽喉部的痰液、分泌物、血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插管的顺利进行。声门暴露不好的病员,护士可用手指按压病员的喉结以帮助暴露声门。待喉镜下声门暴露时,护士将带管芯的气管导管递与医生。气管导管前端过声门1cm,协助拨出管芯。
2.3 导管进入气管后,护士于气管导管旁置牙垫,医生退出喉镜,若气管内有分泌物,应立即吸出以保持气道畅通。医生将耳贴进导管外端,感受有无气体进出。若呼吸已停止,护士应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气管导管挤压气囊给氧,并观察双侧胸廓起伏情况,并用听诊器听诊。
2.4 确定导管在气管后,医生用手固定导管及牙垫,护士用备好的长胶布妥善固定导管及牙垫,并用注射器向导管气囊内注入3_5ml空气,以恰好封闭气道不漏气为准.
2.5 气管插管成功置病员于合适并连接呼吸气囊或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
2.6 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病员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
2.7 建立静脉通道,行静脉留置输液,更好的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
2.8 详细记录气管导管距门齿处的刻度及病员的病情、抢救用药.
3 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插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误插入食管,这会导致胃内容物吸入、高碳酸血症和死亡。喉镜检查会刺激呕吐和胃内容物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其它并发症包括因为咽部刺激导致的心动过缓、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和呼吸暂停。也能发生牙齿、嘴唇、声带的损失和颈椎棘突损伤的加重。在操作中应协助患者采取恰当的,充分暴露声门,吸净口咽部分泌物,可减少误插入食管迅速而准确地插入气管导管,如确定误入食管应立即拔出重新置管。插管时轻柔操作以及保持无唾液、 血液等可减少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牙齿、嘴唇、声带等损伤的发生。
4 体会
紧急气管插管避免因等待麻醉科医师而延误时间,也为后续的抢救与安全护送提供有力保障,术中医护的默契配合,能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尤为重要:(1)每班做好对气管插管用物的检查,使之处用良好的功能状态,一旦需紧急插管时,能迅速进行气管插管;(2)护士要熟悉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及并发症的处理,在医生插管中遇到的问题能协助处理,以提高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3)插管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这样为病人获得更好的救治质量提供必备的条件,在急诊工作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爱华 宋祥金 曾书琴 胡美玉 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准备把病人迅速安置在抢救复苏床或单间抢救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异物,取下活动的义齿或假牙;拉开床头距墙越40~60cm,固定脚杀,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必要时可在肩下垫一小枕,使肩部抬高约5~10cm,下颌上抬,尽量使口、咽、喉同一轴线,充分显露声门。神志清楚或烦躁者,医务人员尽量握住双手安慰或必要时行肢体约束。选择离心近的大静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病情评估检查患者的张口程度、颈部活动度、牙齿、咽喉部情况,选择插管型号和评估插管深度。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SPO2、心电图,向患者家属了解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及气管插管史。
插管时护理配合保证给氧要求有专人配合操作医生在插管前预先用简易呼吸器或加纯氧挤捏呼吸囊辅助通气1~3min,使氧饱和度高于90%,能有效增加患者体内氧的储备,提高插管过程中呼吸停止时患者的耐受时间。一次插管失败后,应重新快速面罩给氧、辅助通气,尤其当患者氧饱和度低于90%时[2]。插管成功到位,迅速使用呼吸器确定导管位置和辅助通气,保证氧饱和度。按医嘱辅助用药将抢救车及抢救药品放置在合适位置,方便抽取药液,药量精确,用药迅速。插管过程配合在病人头颈肩下垫一次性中单,形成相对无菌区域及防止插管诱发呕吐物污染床单位和衣被。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性别、体型、颈部长度选择适宜型号、长度的导管插入导丝,检查气囊,导管前端涂油备用。对插管过程中声门暴露不佳者,护士应较为熟练的正确按压甲状软骨(向上、向后、向右)。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多容易发生胃内容物返流,因此多需专人负责按压环状软骨,以封闭食道、减少返流。确定导管插入后迅速取出导管内芯,吸痰,递上牙垫和听诊器,并接上简易呼吸囊,一边固定插管刻度位置,一边辅助通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观察SPO2情况,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注气7~10mL[3]。
插管用物准备不齐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有时一天即有多个病人需要行气管插管抢救,抢救结束后物品未及时补充,检查其性能。如补齐各型号的导管;喉镜灯炮亮度不强或不亮;药物准备不充分;吸引设备和呼吸皮囊终末消毒后未定位并组装好处于备用状态;抢救物品、仪器在抢救区域内摆放不合理,搬挪抢救床或仪器耗费时间。对策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抢救制度补齐所需物品、药品、器械;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检查各仪器性能,每周一次总检查;科室领导加强管理,及时调整床位,预留抢救床,抢救结束后及时分流病人,保证急诊抢救随时性、紧急性的需要。
医护配合不默契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气管插管的绝对适应证,必须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一般认为:大脑缺氧超过5min则其所受损害为不可逆,现场抢救必须分秒必争。插管目的主要解决患者体内缺氧,因此插管过程中应尽量快速,避免再缺氧。年轻的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流程不清晰,加之自信心不足和疲惫心理,尤其午间和夜间人员少时,造成忙乱,病人病情主次、问题关键不分,未果断决定,容易导致插管失败和延误插管时间,外请麻醉科或ICU医生会诊插管其中时间较长,容易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对策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临床技能训练。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要求急诊医生掌握气管插管指征,熟悉插管流程,护士熟练配合插管操作[4]。组织急诊医护人员分组在急救模型上同时演练并考核,可分为两人组(一医生一护士)、三人组(一医生二护士)、四人组(一医生三护士或二医生二护士),考核通过者才能安排单独值班。合理排班:保证人员充足,新老搭配;运用“激励法”鼓励医护人员,增强其抢救信心。
病情估计不到位,出现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气管插管前情评估不完整,未检查患者的张口程度、颈部活动度、牙齿、咽喉部情况、评估插管深度。暴牙明显或及不规则时,操作时声门暴露不清、口咽部分泌物过多影响视野易误入食管;一插入过深或插入后未及时固定移位所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气道开放不充分;镇静使用不规范,致肌肉松弛不完全,暴露声门插管困难或过于松弛(颈部肥厚者容易压迫导管弯曲使判断困难);发病前饱食、操作刺激或并发应激性溃疡,胃内容物反流。对策操作前充分评估,掌握好气管插管的适应证,选择型号合适的喉镜和导管,术者需根据病人的不同采取不同姿势来操作,根据喉和气管内的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以充分显露声门,可根据情况调整导管不同的曲度顺镜片进入声门;及时有效吸引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插管前先行胃肠减压;保证给氧情况下,遇到异常气道和特殊病情紧急请麻醉科医师和相关科室会诊协助;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麻醉镇静药的使用和总结学习特殊病例的插管经验和学会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插管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配合[2]。
缺乏技术设备部分患者常规气管插管有困难,需要使用纤支镜辅助进行气管插管[3],大多数急诊抢救室缺乏纤维支气管镜,需要到耳鼻喉科室或呼吸科外借,耗时较长。对策在不影响科室支出的权衡情况下,引进材质性能好的导管;不断学习其他医院对困难插管的应急处理经验和新进展知识。
心理疏导不奏效,患者清醒抵抗对清醒患者,病人高度紧张,往往会拒绝气管插管并进行抵抗。对策为减少插管给病人带来生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医护在插管前应反复说明插管的必要性,得到其理解与配合,在插管过程中,应经常询问病人的感觉,通过非语言的交流,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满足其需要,得到其最佳配合。
基层护士工作总结1
大家好,我是新生儿的专业护士,我很荣幸去医院新生儿科学习了6个月,那时我想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护理技术,才不枉此行,在这六个月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除了学习护理技术外,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周到的职业安全防护及护理观念等诸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化管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多元的护理人员梯队,病房的护理队伍都设有护士长、专科护士及临床护士,大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相互协作,确保护理的质量。病房助理,负责外出患儿检查及外出勤杂工作,卫生员,负责病房卫生(要求达到一尘不染的效果),通过人事周密设置,各人按职责行事,一切尽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之中,病房过道贴着医疗安全图片,指导员工在工作中如何保护自己,从而防止发生意外,接触血液,体液时均戴手套,小心处理针及利器,做到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通过学习期间,我了解盛京医院对员工也进行了人员素质培养,由护士长根据护士情况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组织各种类型学习班,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护理人员的临床稽核,护士长说了一句最经典的话是“当护士出了差错时,不是大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他们会根据这件事做修改,完善制度,而不是去惩罚护士,只有这样,出了差错才会及时上报,而不是隐瞒,才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医院的工作紧张而繁重,院方为了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如会在病房里安装音乐播放器,心理辅导等等。
二、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水平科学有效的器械设备
以病床为中心,床头1m高墙壁上设有负压吸引、氧气、压缩空气和电源等嵌入式装置,各种监护设备、中央吸引、中心供氧设备均可随意移动,使用起来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新生儿病房还有资深的护理队伍,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护理水平,如PICC,动脉留置、十二指肠插管喂养等,他们成功救治了许多超低出生体重儿,重症监护病人占20%~30%,1500g以下极低体重儿成活率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为90%以上。
三、优质的服务在新生儿病房中,护理人员给患儿做处置时,都要先和患儿沟通及安抚
例如:宝宝,阿姨要给你采血,不要动,不要哭,轻轻的马上就可以了,这样既减少了对新生儿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感情。在早产儿出院前,会为家长开办早产儿护理学习班,由专门护士为家长做解释指导工作,让家属掌握早产儿洗澡,喂养,等等相关日常护理,直至家长明白为止,才会放心的将早产儿交给父母。通过标准得体的服务方式,向患儿家属表示关心与同情,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准,将服务规范自然地融入到服务意识中,应用于医护实践中,病房为出院病人设置了热线,24小时负责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使患者与医院保持热线联系,随时获得医疗服务的专业指导。
总之,通过医院的学习,使我从技术和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开展PICC、十二脂肠插管喂养、动脉留置针穿刺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信心。此外,为了减少患儿痛苦,通过一次动脉穿刺完善了各种血液检查,减少穿刺次数,也提高了成功率,弥补了我院的空白。做为新生儿护士,不仅技术高超,更要有先进的护理理念,来提高人员素质,不仅要有责任心,也要有爱心,良心,做好每项工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做每个孩子的保护天使。
基层护士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急诊科工作已过一年,这半年的成长充满艰辛与幸福,激情与挑战。现我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在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认真开展并组织业务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像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迈进。
同时,我也积极地响应医院各部门的号召,踊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如红歌会,义务献血,技能比武等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无陪护病区,我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服务。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我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身心痛苦,急家属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挽救病人的生命,帮助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时刻铭记: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二、业务技术
重症监护室对护士的全面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平日的工作必须更加努力,更加精益求精。思想觉悟要达到一定水平,业务技术更要一丝不苟。吸氧技术,静脉输液,心电监护这些常规技术一定掌握,尤其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更是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
平日里我能够认真巩固课本知识,工作中反复练习各项操作,争取做到熟能生巧,每一个月的业务学习也会准时参加,作好记录,并且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在医院首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获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二等奖,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二等奖。但是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三、自我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在eicu工作期间,我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尊敬老师,团结同事,对病人认真负责,真正的承担起一名急诊科护士该做的。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四、实践与思考
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收获五彩缤纷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许多缺点和不足。
1、业务不熟练。
例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各式管路的护理等等,因为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难免会造成一些时间、资源的浪费。以后我会勤学习,多动手,争取样样精通。
2、思想不成熟。
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碰到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我还是会烦躁,不够耐心,细心。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多提醒自己:要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每一位家属。
3、工作不精细。
细节决定成败。eicu的工作不比普通病房,急、危、重是它的特色。有时候忙起来,我就会“抱西瓜,丢芝麻”。比如微量泵用后不知道放回原位置,比如呼吸机过滤网忘记清洗等等。这些细节我以后会多多注意,争取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
工作的一年,充满酸甜苦辣。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轻松上路。人生旅途最美丽的风景,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希望自己能够勇往直前,奋勇前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为急诊科的发展,为医院的发展,争光添彩!
基层护士工作总结3
一、认真学习产科护理新知识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和三期护士、实习生培训,落实常规护理和护理操作规范。我认真学习产科护理管理的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通过网络和相关护理书籍不时学习产科护理管理知识。新护士采用案例培训计划,通过对新护士的强化培训,两位护士现在都可以独立完成护理工作。
认真落实产科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常规、护理业务学习、护理操作、制度责任等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每季度进行两次初级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一次高级护士和责任组长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每次理论和操作考试后,及时分析错题,落实到个人。要求个人自己重做错题并分析原因,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对错题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效果。
二、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护理部绩效分配计划,协助护士长制定本科部护理绩效分配计划。科室成立护理绩效管理小组,每月根据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岗位指标、奖金项目(照顾科室护理管理和各项护理工作)计算护理绩效。大多数护士通过民主投票对科室绩效计划表示满意。
三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切实加强基础护理,实施健康教育。每天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分娩病人、新病人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反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不落实或母乳喂养、用药反馈不良的,立即向责任组长和护士提出,要求立即整改。坚持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护理实施情况和患者意见。
根据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实施,加强对基础护理实施的监督。坚持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工作,不定期监督电话回访。及时沟通和处理电话回访的任何意见。协助护士长分析原因,对医院随访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每月按时调查护士满意度和护患沟通率,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下月评估效果。每周按计划评估护理质量。
四.未来计划和目标
【关键词】内科,呼吸;安全隐患;意外事件;干预;护理
呼吸系统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2006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学,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原因中占(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随着国家基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呼吸内科住院人数日趋上升,如何快速有效的给予病人合理的内科护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呼吸内科护理经验,总结呼吸内科护理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现报道如下。
1呼吸内科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管理工作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是护理管理工作中衡量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标准,亦是优秀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大部分的护理管理检测只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其形式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多死板、无创新,导致对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的忽视,导致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预见性与协调性较差,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心理护理形式化
每天护理查房都在说心理护理,但很多护士根本没有亲自到患者身边给予心理护理,关心了解患者的情况,要不有的护士就依靠学生去做,由于学生没有临床经验,沟通解释不到位,观察能力不够,患者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发现,最后有的患者割腕自杀了都不知道。
1.3与护理工作操作有关的潜在风险
护理人员在护理实际操作工作中,经常也会由于不注重细节而导致了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肺性脑病患者由于使用呼吸兴奋剂,往往会出现躁动,这就使得使用的药液漏出来,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拔除,药液外渗出之后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性的肿胀,甚至发生皮肤坏死。
2应对对策研究
2.1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重视管理呼吸内科病房环境,在盥洗室或过道里应有防滑提示的标志;发现地上污湿现象,及时予以清洁、擦干;病房设备管理带出现问题,及时与后勤部门联系,督促及时维修。
2.2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技术,及时果断的处理是架起患者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学历等制定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计划,尤其加强对新上岗护理人员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使之能熟练掌握呼吸内科疾病护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提高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合格者才能单独值班。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急救技术,做到在工作中能井井有条,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鼓励科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同时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
2.3训练突发状况紧急处理
许多护士遇到突况时,由于临床经验相对不足,往往手足无措,未能对患者进行紧急有效的处理,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影响患者病情预后,更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突发状况紧急处理的训练尤为重要。对护士定期进行突发状况情景模拟,反复加强应对练习,培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意外突发,护士可以冷静思考,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安全有效的处理,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和协调性,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
3结论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合理的内科护理对于预防与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护理人员还应注意到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同时还存在不少风险,出现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或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逐一解决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要完善服务意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做好记录、沟通、操作、核对工作以避免风险
事件的发生。医院管理者要完善规章制度、改善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护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范高丽.反思呼吸内科护理的安全与防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200
[2]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4):11-12
1现场模拟
首先由带教老师做情景模拟的病例报告,情景引入后,模拟开始。先由护士发现病人(模拟人)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立即启动EMSS:呼救、胸外心脏按压,另两名护士分别维持呼吸(开放气道、给予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随后气管插管)和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除颤、脑保护等。各抢救护士根据心肺脑复苏抢救程序与抢救人员标准站立方位,进行模拟演练,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协调护士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在第一次模拟训练时,可由老师担任抢救指挥、现场提示。以后的几场演练,由协调沟通护士担任现场抢救指挥,各组员通过角色轮换,从不同角度体验急诊抢救中相互配合的方法。现场模拟急救时,老师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导管脱出、呼吸道堵塞等特殊状况,由组员利用现场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急救现场控制能力和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2]。每场模拟结束,由演习人员自述感受、互评不足,带教老师分析启发、总结评价。
2考核方法
由带教老师、国家级专科护士以及市内资深护理专家共同组成考核组,在培训前后对57名培训对象分别进行理论笔试、CPR单项技能操作、急救综合能力等3个环节的考核。评分标准参照东南大学出版的《急诊科建设规范指南》、《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以及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急诊护理学》为依据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合格分为90分。其中17名无锡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首批临床实践学员,还参加了培训后的现场答辩考核环节。此外,对全体培训对象发放了反馈调查问卷,以统计培训对象对情景模拟应用于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的教学评价。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培训前后急诊护士单项技能考核成绩、急救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比较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检验水准a=0.05。
3结果
培训前后笔试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后,单项技能考核中,心外按压、EC手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应用、心电监护等四项技能的一次通过率为100%;气管插管、电除颤的一次通过率分别为94.9%,96.4%;以小组为单位的综合模拟现场,抢救配合的一次通过率为93.5%,答辩通过率为94.1%。共发放调查问卷57份,收回57份,回收有效率100%。所有参加培训对象均认为情景模拟作为急诊护士心肺脑复苏培训的主要方式收获大、效果好、实用性强。
4讨论
心肺脑复苏是针对各种病因引起病人呼吸、心跳骤停而采用的一整套抢救措施,是急诊医学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急诊科护士的必备专科技术。目前,关于心肺脑复苏技术的培训与临床教学方法各异,效果不同。传统的理论讲解和单个项目操作示范的教学培训模式相对单调、枯燥、缺乏实用性,不能满足急诊护理人才的需求,也无法调动专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情景模拟培训是一种全新的体验[3],是一种符合培养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训模式[4]。培训时采用了技术要点复习(理论讲解与分项技术练习)、建立模拟现场、情景设计、角色分配、现场模拟与总结的综合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实用性强,增强了专业培训的吸引力,激发了急诊护士技术练习的积极性,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专业综合能力。心肺脑复苏是一项既紧张又繁重的急救工作,在情景模拟教学培训中,通过演习,护士们切身体会到团队精神在急诊工作中的重要性,救护病人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胜任的,整个抢救过程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默契配合,齐心协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5]。情景教学注重现场氛围,充分模拟真实临床情景,在训练中充分体现合理分工与团队配合的同时,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技术操作、应急能力、应变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也在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心脏按压、开放气道、除颤、气管插管等,能确保在抢救过程中动作到位、正确有效。场上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发生后,护士能保持头脑清醒、处事冷静,明确自己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和哪些部门进行协调,需要使用哪些急救器材等。同时,医护人员要主动与家属进行交流沟通,耐心解答家属的疑问,取得家属的配合、理解与信任。
作者:荣晓旭 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