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条形码技术论文

条形码技术论文

时间:2023-02-14 14:5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条形码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条形码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病案管理;示踪;条形码

1 研究立项的意义和必要性

病案是医院信息最宝贵的资源,它的使用范围涉及到医、教、研、公检法及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深入,病案使用率越来越高。目前,本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病案较往年呈大幅度的增长趋势。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在回收、入库、出库、借阅、归还、复印、查询等各个环节很容易出错,而且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低下。(1)主要症结表现在病案复印、借阅工作中,找不到病案。究其原因:①我们的病案自回收至真正入库归档要经过好多环节,其间首先要等科主任、负责医签字,然后还要等质控医师终末审核,对于问题病历还要等当事人来进一步完善。另外,还要有医保、输血、感染等相关职能科室检查,这样造成了同时期出院病历不能同期归档,因此是否入库无从得知,工作人员经常往返于库房与病案室之间;②批量入库时,由于缺乏具体数字支持,再加上现在病床周转很快,病历很薄,难免有夹带的可能,一旦归档错误,再要查找有如大海捞针;③病案借阅、归还采用手工登记复杂而凌乱,由于借阅量很大,时常会有差错,而且难以统计,对于未按时归还的又不能预警,查找很不方便、快捷。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病历所在无法及时、准确定位,查找病案时费时、费力、而且时常会导致患者及外调人员不满。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提高病案在流通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病案室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室的配合下进行病案示踪软件及条形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 病案示踪系统的功能设计

2.1 设备及系统运行环境的选择 ①计算机设备;②操作系统:WIN98或以上;③数据库;④HIS系统无逢链接;⑤条形码扫描器。

2.2 条形码的生成 条形码是本系统运行的基础。患者收治住院时,其基本信息存储于医院HIS系统,利用条形码技术,从住院处即可打印带有条形码标识的住院病案首页。条形码即随病案一起流通。

2.3 病案回收 患者出院后,病案科人员对回收的病案使用扫描器扫描首页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将病案号、姓名、入院日期等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显示为“在科室”。

2.4 病案入库 病案整理完成后,需要入库归档时,点击入库窗口,再次扫描条形码,系统中显示此份病案为“入库房”。

2.5 病案借阅

2.5.1 医务人员借阅病案时,对于“在科室”病案,直接扫描条形码生成借阅清单,并规定归还期限,超期未还设置预警,并且借阅人归还之前不能再次借阅其他病历。

2.5.2 对于“入库”的病案,从库房中取出后,首先扫描至“在科室”,然后按“在科室”流程借阅。对于原有病案没有条形码的,即用购买的条形码粘贴到病案首页上,手工输入条形码信息,扫描至“在科室”后借阅。

2.5.3 每份病案在借阅流通时,均应登记借阅目的,包括:再住院、死亡病历讨论、病历不完善返修、晋级、科研论文需要、及其他。系统预置字典库,上述只需用鼠标选中即可。

2.6 病案归还

借阅人归还后,扫描条形码,更新借阅信息,保存状态暂为“在科室”,以备以后一同再次入库归档。附图5

2.7 病案复印

扫描要复印病案条形码,自动添加复印时间、复印累计次数,同时记录复印申请人,复印原因。

3 效果和收益

3.1 本系统实时记载了“病案流通状态”,分为“在科室”、“入库房”、“借阅”、“归还”、“复印”,提高了病案在流通中的精确定位,提高了病案室工作效率。

3.2 本系统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如未归档(在科室)病历表、归档(入库房)病历表、借阅登记表、超期未还登记表、复印登记表等。

3.3 本系统具有准确、快捷的查询功能 对于病案的去向、病案的利用情况提供了多方面的查询,从而更好地为医、教、研、公、检、法、保险领域及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第2篇

【关键词】EDM数字化制造;SQL server数据库;条形码; UG/OPEN二次开发;三坐标自动检测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precision mold electrode digital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integrated use of UG secondary development, SQL Server database development, PC - Dmis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Delphi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mor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mould productio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further. This article research results for mold enterprise digital level of ascen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has good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DM digital manufacturing; SQL server database; Bar code; UG/OPEN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ree coordinates automatic detection

1 研究背景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一种实用的特种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电极管理上目前国内还主要靠手写标签来管理电极,这样效率低,易出错,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电极在数控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三坐标精密检测,如何将偏心量补偿到放电过程正是提高模具精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及检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进一步提升模具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对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数据快速共享的研究;2)电极的数字化管理的研究;3)工艺流程改进研究。

3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 本方案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方案设计思路

3.1.1 方案设计理论依据

现在绝大部分现有模具企业的EDM技术路线及加工工艺是如下的流程:

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 电极的设计与制造工件、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加工的定位电参数的配置加工过程的监控。

以上在电极的加工、制造、装夹、校正、定位、电参数配置及加工中的监控都是在人工的干预下进行的,靠人工来完成就存在人为的失误。而本研究中的方案完全排除人工干扰的优势:那就是实现电加工的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采用的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完全依赖于数字化。

3.1.2 本研究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用CAM编程完成后将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并对PC-DM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在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并自动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2 本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产品数字化管理中,常用技术是条形码和芯片,结合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的现状,本研究计划采用条形码对模具电极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在CAM编程完成后在UG软件内对电极模型文件进行条码分配,并将相应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和条码打印机,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采用3R快速定位座装夹电极,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3R快速定位座以快速定位,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测量完成后增加数据处理功能;在 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操作人员只需指定电极顺序号即可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3 方案EDM数字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方法,该系统不需要用户掌握UG软件的专业知识,只要有适合产品系列化设计,就能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设计效率,这就为为基于UG的产品CAD/CAE/CAM系统开发和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电极自动测量系统开发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功能的全面、实用性和快捷性。应用Web Service技术跨平台对数据之间进行交互, 使模具客户应用Internet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不同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4 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创新

一是,建立模具电极的条形码数字化识别系统;二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建立了CAD、CAM、NC、QC、EDM等部门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了电极一键式三坐标自动化检测;四是,建立起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工艺流程。

5 总结

本论文中通过对传统EDM加工与本课题研究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比较,在电极产品数字化制造和管理中,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的管理系统、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为预期的关键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基础。研究成果在天津瑞福模具有限公司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3篇

[关键词] 图书加工;采编加工;磁条;条形码;书标

1加工业务标准化的疑难之处

图书加工过程中,碰到的难题首当其冲的是书标粘贴位置的标准化问题。1991年陈沃钧提到,全国文献标委会1989年计划完成项目表中的第一条就是“图书书面及书脊格式”,但不知这个格式要求的内容是什么,是否考虑到书标的粘贴位置。他呼吁一定要将书标粘贴位置考虑进去,并建议为整齐起见,统一将2.5~3.5cm作为空白位置,留在书脊下端6~8cm之上的高度为宜。如果这样做,日后书标该粘贴在何处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到了2012年,佘志成再次提到这一问题,如果图书出版时在图书外封规定部位印上空白书标或者以某种颜色标记出书标粘贴位置,让图书馆可直接在空白区间填写索书号或粘贴书标,那样可减少图书加工工序,提高效率并实现行业项目标准化[1]。佘志成早在1999年撰文《关于书标》《当代图书馆》期刊第2期就提到“有必要在图书出版时给图书外封上设计印刷出书标”。佘先生的两次呼吁一晃相隔了十余年。

一直以来,关于书标的粘贴位置始终困扰着图书馆馆员。虽然权威人士杜丁友先生曾提出书标粘贴于书脊低端3cm处,但那样容易遮住出版单位,有碍于读者选书。粘贴在低端,则在借阅过程中容易受到翻阅外力的拉扯而破损。粘贴在空白区间,又不够整齐划一,而且并不是所有图书的书脊都存在统一的空置区间,找空白区也不现实。有的外国图书馆将购置的图书全部统一重新装订一次,那样就可自行再设计书脊上的内容,但这很少见,属于特例,且每本图书都再次装订需要耗费不少加工材料和人力成本。比较可取的是,从出版源头提出标准化建议。但很少人留意这一基本的标准化问题,呼吁的声音非常薄弱,也就难于被有关机构列入议事日程。这与推动出版界制定在版编目数据有所不同(1986年11月,国家出版局和国家标准局曾联合召开在版编目讨论会,决定由有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在版编目工作的开展。1987年7月开始起草有关在版编目的国家标准。在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会的主持下,已制定了《图书的题名页》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单》两个国家标准),因为增加在版编目数据只需在印刷本内增添印刷内容,不涉及图书出版的外观设计标准化问题。况且目前图书出版的开本有大有小,厚度、字号五花八门,很难统一,因此要求书脊格式标准化难度很大。

标准化的设想也不是完全空想。如果图书馆界自身先达成共识,将书标的大小、规格、粘贴位置都形成一个标准,那就容易推动出版行业在书脊设计上的标准化进程。除了标准化外,书标设计也可体现美学观点,要让出版行业意识到小小的书标不仅承载诸多馆藏信息,而且能体现装帧的艺术。这样就相对容易地让出版界意识到在书脊上留出一片区域给图书馆或读者再利用是双赢的。但若图书馆业内没形成粘贴位置的标准化,就很难推动出版环节的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呼吁得不到回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书标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当代图书馆采用什么排架方法,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如采用RFID标签),均要采用加装书标的工序来排架、索书和清点。内容设计得好坏,贴得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书库环境治理的高效问题,各个图书馆应联合起来,使书标位置的标准化问题从质疑、讨论到落实、解决。由此还可进一步推动书标纸张质量、条形码、磁条、馆藏章等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2]。

加工业务标准化也有其他方面的现实意义。例如,很多图书馆都采取加工业务外包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各个图书馆都采用统一的加工标准,外包公司就能更好地与不同的图书馆沟通,缩短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适应周期;对于加工的好坏,各个图书馆也都能统一评价标准。近几年来,为避免外包公司出现加工的紊乱现象,不少图书馆都对加工环节的细节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规定[3],这样,检验外包质量时就有标准可依。推动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实际上也符合现实需求,不仅可让更多企业在标准化趋势下顺利走进图书馆的外包业务,也可以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来降低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难度,规范加工外包的市场行为,引领有关利益方相互协调和配合。

2加工业务自动化的疑难之处

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一直都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操作为辅。早期则是完全手工操作,例如,书标制作最开始使用的是人工刻写蜡纸的做法,之后有的馆过渡到用打字机的方式,有的则直接转到电脑打字,手工油墨印刷也逐步转变为针式打印、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每次转变,都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使用A4的书标打印纸在喷墨打印机上打印时,容易卡纸,进纸速度也慢,而在激光打印机打印则容易掉色。虽然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图书加工业务的流程逐渐趋向自动化,但依然是薄弱环节。

首先,图书加工业务常被归入末尾、低端的工作类别,多数图书馆不太重视购买自动化系统用于图书加工环节。因此,常见不少图书馆同行会介绍使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协同制作书标的经验介绍文章[4-5]。这些做法普及性不是很强,只能启示馆员在加工环节遇到困难时需要自力更生。其次,业务要求增多,改进任务也增多。例如,大家普遍都是采用白色的书标纸进行打印,但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太多的馆藏地,特别是相隔较远的分馆,为避免馆内系统的馆际互借出现混乱,需要从书标上着手,如添加不同颜色的标签,粘贴在书标上端,以便于区分是那个馆藏地的藏书。这样的操作流程明显是效率较低的,因为必须手工一条一条撕下彩色图标,然后对齐书标粘贴,为了防止磨损还要再加贴一层透明胶纸。如果能设计出彩色打印的自动化流程,则可一次性完成书标制作,这样就可减轻手工作业的工作量。但这些要求很难引起重视,尤其是人力成本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手工作业不可避免地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三,馆员缺乏积极性。例如,加工业务岗位的设置时常被用来安置竞争受挫的同事,岗位级别低,一般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选择加工业务环节的岗位,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馆员一般很少有自动化的构想和建议。

实际上,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问题还是具有很多可开拓的发展空间的,理应引起重视。例如,条形码是采用一维条形码还是换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问题。条形码的不同码制、校验方式、位数、制作质量、工作方式、使用方便程度,都有待馆员日常观察、比较和改进。又如,采用何种长度、材质的磁条,才能让防盗系统快速识别;日常借还图书时如何尽快充、消磁等,都有一定的讲究。这些工作内容只要跟自动化要求想到一块,往往会产生很多附加效果。例如,条形码的首字母可用于区别来源渠道,其流水号数字可用来核对有序的书单;又如,条形码粘贴的位置,如果改变一下,改为粘贴在封面或封底处,就便于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总之,自动化的标准、要求,常常被日常的机械、手工操作淹没了,导致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进展缓慢。

此外,为了减少粘贴书标、条形码、防盗磁条分开管理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改为采用统一化整合管理的“合成标签”,减少生产材料成本,再通过开发自动贴标机器[6],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推广的问题。从长远看,纸质图书很难从图书馆消失,人力成本却会像经济发达国家(地区)那样逐渐提高,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提升自动化的含量,这应是图书加工业务环节改进的重要目标。

3加工业务学术化的疑难之处

目前,加工业务的工作非常容易入门,以致很多外包公司都选择使用学历低的工人来操作,以节约用工成本。馆员在这方面研究也多为经验之谈,近十年来,凡是涉及加工业务的论文也很少有机会登上专业核心刊物。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业内刊物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普通的加工业务实践上升到学术化的研究程度,难度日趋增大。

首先,研究思路得改进,切忌浮夸。正如《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编辑所谈,“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将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谈、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一般的工作体会、心得、工作总结、经验不是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7]。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在工作时,既要积累日常经验,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不要急于求成。例如,过去研究加工业务的文章中,有不少是作者积累了三五年,甚至数十年才写出来的。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李梅英是有了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才提出改进加工业务的意见[8]。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汤罡辉是在有了一定的业务外包实践后才能提出相应的经验谈[9]。

其次,研究方法要改进,切忌人云亦云。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实践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找到新的观点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从研究深度上着力。例如,书标贴牢固的问题,有作者在探讨时将图书书皮分为五类:一般书皮纸、铜版纸书皮、漆布面书皮、纸基贴塑书皮、复合纸书皮,然后分析不同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再比较不同胶水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这充分展示了作者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及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数据[10]。另外,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会跟不同材料的供应商、外包公司有打交道,可主动与他们加强业务往来和交流,对于一些业务难题,借助外力一起协助解决。这样,既可快速提高业务能力,也可为日后提炼出好的学术论文选题做好准备。

总之,加工业务环节要本着事事要留意、事事皆学问的心态去实践、去摸索,以提升到学术层面。

4结语

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难点关键在于是否有革新的精神。标准化、自动化、学术化将是图书加工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佘志成.书标及书刊装帧的标准化探讨[J].科技视界,2012(09):151—152.

[2] 张建娥,卢桂兰,唐晓燕.漫话图书馆书标[J].榆林学院学报,2009(6):85—87.

[3] 王正兴.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7(1):51—53.

[4] 王京山,曹青.用Word打印书标和书袋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5):46— 47.

[5] 彭中云.关于如何组合运用ILASII系统和Excel表格打印书标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2949-2950,2960.

[6] 王筱俊.书标、条形码和传感磁条的整合及其改进方案[J].图书馆学刊,2011(9):25—29.

[7] 刘喜申,徐苇.图书馆学期刊学术论文撰写格式的规范和标准化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0(1):7—11.

[8] 李梅英.升格高校图书馆图书集中采编加工工作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45— 47.

第4篇

对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工作进行述评。认为近年来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采用DNA条形码技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技术开展品种鉴定及种质优化改良;优良品种的选育。以上成果的取得将对解决南药面临部分野生资源濒危、种质退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南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南药 种质资源 品种鉴定 品种培育

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医药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之一。由于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对中药资源过度经营和利用,加上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药资源面临萎缩和部分品种枯竭,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中药现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1 南药资源概况[1]

南药又称为岭南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最早的实物记载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已知岭南最早的动、植物志为汉代《南裔异物志》,其中记录了药用动植物的名称。公元306年,东晋·葛洪在广东种植中草药和炼丹,所著《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医药专著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晋之后,历代岭南医疗和药事活动非常活跃,本草书籍极为丰富,岭南人通过不断发掘、种植和应用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岭南中草药,逐步成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地区泛指南方五岭山脉以南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的陆地和海岛,地处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区域,具有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特点,自然形成了一个种质多样、生境优越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据资料统计,岭南地区药用资源有4 500种以上,占全国药用资源种类的36%,其中陆地资源中植物类约有4 000种。岭南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特产南药、广药品质优良。如春砂仁、广藿香、巴戟天、化橘红、高良姜、益智仁、何首乌、广豆根、广金钱草、鸡血藤、槟榔等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此外,岭南还成功引种驯化豆蔻、丁香、肉桂、马钱子、大风子、檀香、印度藤黄等30多个南亚和东南亚品种,诃子、云木香、安息香、千年健等品种也被成功引种或由野生变家种。广东作为全国商品中药材主要集散地之一,药材资源丰富。据中药材资源普查,包括当时归属广东省管辖的海南岛在内,中药材资源共有2 645种,其中药用植物2 500种,药用动物120种,药用矿物25种。据统计,广东境内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193科677属1 077种,罗浮山有1 600多种药用植物;广东家种药材年产量和野生药材蕴藏量超过100吨的大宗品种有194种,出口创汇的广东道地药材有100多种(野生品种占八成),销往外省(区)的有84种。

近10多年来,国内中药产业对中药材需求量快速增长,中药材生境急剧变化;岭南中药材同样面临种质退化、资源耗竭等问题。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生境的严重恶化,引起中药材生理生化特性发生变化,改变了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破坏了中药材原有的种质特性,影响其疗效,即药材的道地性发生了质变,道地药材不道地,药材出现"道地性濒危"。如阳春砂、广藿香、巴戟天等岭南道地药材现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阳春砂以广东阳春蟠龙镇金花坑的为最佳,有"蔤产蟠龙特色夸,医林珍品重春砂"的记载。然而,目前蟠龙镇的阳春砂产量极低,已基本处于濒危状态。广藿香以石牌藿香的质量最佳。从严格意义上讲,石牌藿香已经近乎灭绝,因为原来种植石牌藿香的石牌、棠下等地,已是高楼林立,原种植区不复存在了。巴戟天因野生资源枯竭,现已成为中国植物红皮书上记载的稀有濒危植物。

近几十年来,虽然各地围绕南药资源开展了引种栽培、资源调查、品种整理、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等大量研究工作,但在中药材的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种源混杂、良种选育工作滞后、栽培技术和模式落后等问题。在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强等问题。针对南药种质资源的现状,开展岭南中药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质基因资源的保护,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2 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近年来在国家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初步建成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包括南药资源数据库、种质迁地保护基地、就地保护基地、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和配套专业实验室等。

2.1 南药资源数据库 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容量大,具有进行种质统计、分析和评价等功能,便于种质资源的数据交流。现已重点收载了巴戟天等12种岭南道地药材的药用植物种质数据,将成为"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网"的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自行研制开发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鉴定数据库",该数据库可对不同品种和不同植株的生长动态、果实性状等进行数据记录和保存,易于数据的导出和统计,目前主要用于阳春砂等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工作。

2.2 迁地保护基地 迁地保护基地分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保护基地和大学城校区保护基地,总占地85亩(57000 m2)。三元里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引种600多种药用植物,包括马钱子、檀香等进口南药约30多种。近年继续引种了华南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包括青天葵等濒危物种。目前,三元里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已收集和种植药用植物1000多种。广州大学城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包括"时珍山"和"药王山"。其中"时珍山"建立了以药用植物分类为特征的保护区,已种植500多种药用植物;"药王山"建立了以中药功效为特征的保护区,已引种岭南药用植物900多种。

2.3 就地保护基地 我校与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共建"中药学产学研示范基地",并联合相关的中药生产企业,合作建设"药材野生转人工种植研究与GAP产业化基地",开展岭南中药资源的就地保护。重点开展了青天葵、鸡血藤、岗梅、两面针、广金钱草、毛冬青、溪黄草、凉粉草等20多种中药材的野生转人工种植研究与GAP产业化基地建设。此外,与广东一片天制药有限公司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合作开展道地药材阳春砂的野生抚育基地和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建设。

2.4 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 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科楼,面积为100m2,包括3个贮藏库:(1)短期库,温度(0±2)℃,面积19m2;(2)中期库,温度(-10±2)℃,面积14.5m2;(3)长期库,温度(-20±2)℃,面积14.5m2。低温保存库可保存药用种子、组织、基因片段、蛋白质样品等。

2.5 配套建设专业实验室 在建设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同时,配套建设了基因工程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种质质量评价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等,并初步建立起了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质量评价的技术平台。

3 南药种质资源的现代技术研究

在建设南药种质资源库的同时,我们应用现代技术对南药资源开展品种鉴定、种质优化改良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新进展。

3.1 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利用一段标准的短DNA序列来实现快速、准确和自动化的物种鉴定的技术[2]。近年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选用一套分类广泛的岭南药用植物材料(32目40科101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优化的DNA条形码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了18S、ITS1、ITS2、ITS、5.8S、D1、D2、D3、D1D3、ITSD3、matK、psbAtrnH等12个区域做条形码的潜力,初步提出了"核糖体基因26S D1D3和叶绿体基因matK组成双位点"可作为中药材DNA条形码[3]的观点。目前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争取建立综合的南药DNA条形码数据库和完善的南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为南药种质资源的鉴定、质量控制和资源调查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2 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中药资源种质基因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不少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对药用植物基因进行克隆和专利抢注[4-5]。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的基因,除了保护种质基因外,还可应用关键功能基因实现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获得高含量产物或培育优质新品种。以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组进行了挥发油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功能基因的克隆[6-7]。用简并引物逆转录PCR法(RTPCR),从阳春砂叶片中获得了阳春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1去氧木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DXS)和1去氧木糖5磷酸还原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rase,DXR)基因的主体片段,约为500碱基对(bp)、600bp、1000bp。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聚合酶链反应(RACEPCR)获得上述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AvHMGR、AvDXR、AvDXS,其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编码571aa、472aa和715aa的蛋白。根据上述基因编码蛋白与其同源蛋白的序列比对和功能结构域检索结果,初步证明克隆获得的阳春砂AvHMGR、AvDXR、AvDXS的编码产物具有其相应酶的催化功能。向GenBank提交了上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分别获得登记号FJ455511、FJ459894、FJ455512。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阳春砂叶片和果实中表达,在种子中不表达。目前正在进行上述基因功能的进一步鉴定,分析基因表达受环境因子的调控模式及其与挥发油积累的关系,为应用基因工程进行阳春砂的挥发油合成调控打下基础。 转贴于  22巴戟天药

用归经历代本草记述巴戟天药用归经始终以入肾经为主,偶有入脾经、胃经、心经、肝经者,与现行药典(2000年版药典一部)主入肾经、肝经基本一致。最早记述见宋《图经衍义本草》[9]:“专入肾家”。归经专入肾,表明药用尚限于肾经。至明代有入脾之说,如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22]:入脾、肾二经。但到清代,入脾经之说已鲜见,而是增加了入心经、入肝经的记述,如清·陈士铎《本草新编》[26]:“入心、肾二经”;清·叶桂《本草经解》[27]:“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清·汪昂《本草备要》[24]:“入肾经血分”;清·张璐《本经逢原》[28]:“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清·黄宫绣《本草求真》[25]:“巴戟天专入肾。……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清代的入肾经、肝经、心经之药用更接近现代药用,且符合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现代药理研究已从多方面反映出巴戟天的补肾、护心、护肝作用。

23巴戟天主治功效

早在两千年前巴戟天已作为药用,其主治功效最早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2]。2000年版药典一部归纳其主治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可见最早的药用功效一直沿用至今,表明古今药效用法基本一致,这从历代文献记述可见一斑。《名医别录》[3]、宋《开宝本草》[11]均谓其治“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唐·甄权《药性论》[29]:“能治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病人虚损,加而用之”; 五代《日华子本草》[30]:“安五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 《本草正义》:“温养元阳,则邪气自除,起阳痿,强筋骨,益精,治小腹阴中引痛,皆温胜寒之效;安五脏,补五劳,补中,益气,皆元阳布护之功也”。 明《本草纲目》[4]:“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本草蒙筌》[8]:“恶丹参雷丸,宜覆盆为使。禁梦遗精滑,补虚损劳伤。治头面游风,及大风浸血癞;主阳痿不起,并小腹牵引绞疼。安五脏健胃强筋,安心气利水消肿。益精增志,惟利男人”;《雷公炮制药性解》[22]:“主助肾添精,除一切风及邪气”;《景岳全书》[23]:“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尿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 清《本草备要》[24]:“补肾祛风……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本草求真》[25]:“温补肾阳,兼祛风湿。巴戟天专入肾……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 可见,历代均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为主治功效,治疗病种以男子病为主,主治男子阳痿遗精,同时主治风湿痹痛、水肿、筋骨痿软以及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

3采集与炮制

31巴戟天采集

历代记载的巴戟天采集以二月、八月为主。《名医别录》[3]最早记载:“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唐《新修本草》[5]、宋《开宝本草》[11]:“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宋《本草图经》[7]亦载:“二月、八月采根阴干,今多焙之。”明、清等亦记载以二月、八月采为主,但近现代则全年均可采集(2000年药典一部)。据前述之考证,清以前之巴戟天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地理位置偏北,且所处年代越早,地球气温越偏低,以致采集时间受限于二月、八月。而今用之巴戟天主产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地理位置偏南,气候、温度方面更有利于巴戟天的生长,因此可全年采集。

32巴戟天炮制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巴戟天药用功效有极大的影响,其临床药用亦有较大区别。历代对巴戟天炮制均较重视,且对巴戟天的炮制方法有不断的改进。最早记载将巴戟天“去心”用的是东汉·华佗《华氏中藏经》[31]和晋·葛洪《肘后备急方》[32]。梁《本草经集注》[6]、唐《备用千金要方》[33]亦记载“皆褪破 、去心 ” 。纵观历代巴戟天的炮制方法,或槌、或浸 、或蒸 、或煮、或炙,大多要求除去其木心,虽也有不去心用者,但去心与否的药性、功能、主治及其应用范围是一致的,并无严格区分,目的是将巴戟天木心作为非药用部分。巴戟天木心强韧、多纤维、枯燥无津 ,质量占全药约5%,如不去心,令人烦躁 。经分析两者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差别。可见对巴戟天的净制是必要的[34],现今药典已规定巴戟天去心后切段。可见古代常用之“去心”法一直沿用至今。通过炮制引药入经,可增加药效。唐代一些本草开始将枸杞、金樱子、制等引用于巴戟天的炮制,枸杞子汁、金樱子汁制等可借以助阳、摄精等等。如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5]中:“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同熬令焦黄,去,布拭令干用”。历代还有酒制、米制、面制、盐制、油制、炒制等多项炮制技术,其中以甘草汁制、酒制、盐制方法居多,且甘草制和盐制炮制工艺至今仍沿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良好。如宋元时期不仅应用了简单的“去心”浸法,而且“炒法”也有了较多的应用。另外,还加入了一些固体辅料,可有针对性地提高药效,包括有糯米炒治脚气、枸杞子煎汁浸蒸助阳、酒炒祛风湿、金樱子汁炒摄精、同煮理肾气。宋·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9]记载:“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去心,糯米炒,候米赤黄,去米不用。” 盐制巴戟可功专入肾,因盐性寒,味咸,有补肾、软坚 、凉血解毒的作用,用盐制而引药入肾,有潜降作用以抑制兴阳[35],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7]提出“去心,面炒”、“盐汤浸打去心” ,这是首次将盐制用于巴戟天的炮制 ,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巴戟天的盐制有了较多的应用。如 《奇效良方》[38]中提出:“去心,青盐酒煮”;明·李梴《医学入门》[39]中有 :“盐水煮去心”;明·王肯堂《证治准绳》[40]载:“巴戟肉,盐汤浸”;明·龚廷贤《寿世保元》[41]中也有:“盐水泡,去心”等等。酒制巴戟则可增强祛风湿功能,可行血、强筋健骨[36]。宋·赵佶《圣济总录》[42]有 :“去心、酒浸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4]对酒制巴戟天的过程描述为:“酒浸一宿,剉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明代一些本草还将甘草运用于巴戟天的炮制。明·张洁《仁术便览》[43]中有:“甘草汤浸去心”;《景岳全书》[23]也提到“巴戟,甘草汤炒”、“巴戟肉,甘草汤炒”;明末·缪希雍《先醒斋广笔记》[44]也有:“甘草汁煮,去骨”。 甘草制巴戟天也是今用之巴戟天主要制法之一。巴戟天虽有多种炮制方法 ,但至今始终是以巴戟肉、盐制巴戟天和甘草制巴戟天为主流饮片规格,且巴戟肉用居多。巴戟天的炮制特点是借助所用辅料固有的作用,以增强壮阳、补益功能,并获得满意疗效[45]。

3.3 优良品种的选育 优良的品种和优质的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基础和源头。近年来本课题组开展了阳春砂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阳春砂来源于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成熟果实,是"四大南药"之一。目前,道地产区及引种区的阳春砂均面临着种质退化、品质变异、遭遇病虫害等问题,使其含油量降低,品质下降。砂仁花"雌高雄低"的特殊结构使其自花授粉极为困难,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授粉昆虫减少,影响了依靠虫媒的授粉途径,导致结实率明显下降,虽经人工授粉,产量仍徘徊在亩产10kg左右。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种植砂仁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对道地产区阳春砂的不同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评价,在建立砂仁新品种鉴定技术标准的同时,开展了阳春砂种子生理、组织培养与人工诱变育种的研究;比较了道地产区3个阳春砂栽培品种"长果"、"圆果"和"春选"的花、果实和种子的部分性状差异,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差异的性状,其中花期可延长至九月中下旬的"春选"阳春砂品种尤其引人注意[8]。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阳春砂的辐射诱变育种,逐步建立砂仁新品种鉴定的技术标准,争取选育出高产优质的中药材新品种。

南药资源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学界与产业界对南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日益关注,以及不同学科与新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的应用,相信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也将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蔚文,徐鸿华.岭南道地药材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陈士林,姚辉,宋经元,等.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3):7.

[3]段中岗,陈蔚文.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出站研究工作报告,2008.

[4]Hamilton,A C.Medicinal plants,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J].Biop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4,13(8),1477.

[5]朱平,王伟,程克棣.药用植物功能基因[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2):3.

[6]杨锦芬,王永炎,陈蔚文.阳春砂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功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出站研究工作报告,2008.

第5篇

如果说推广销售是电子商务的第一命脉,产品渠道是第二命脉的话,那么物流就是电商的第三命脉。作为电商的物流负责人,最大压力无非就是把握好电商的物流战略。战略确定了,就看执行。

经常看物流战略相关的论文,说真的,看得越多,头越大。为何?理论性实在太强:要么没有和我们身边的运作实例联系起来;要么可操作性离我们太远。在此整理出自己对电商物流战略的9点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 压缩快递成本

1.优化快递商

当你把各个快递商的报价做到同一份表格里,进行对比分析,你就会发现:

在中国,还没有哪个快递商能“通吃”,每个快递商都有其优势和缺陷。比如顺丰,速度快服务好,但价格高,迫不得已我们最好别用它,这种价格对大多数刚起步的电商来说,不在承受范围之内。又如申通,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无论速度还是价格皆不理想;圆通之大本营在上海,所以凡上海、江浙一带的业务,其优势就明显。

很多区域快递做得很强势。比如山东元智和安捷快递公司,山东内可次日到达,全境派送,“四通一达”的件到了山东都是给它们派送。又如福建的快捷,在当地很受欢迎。海南的创一,连京东、当当们的件到了海南,都是找它派件。还有中通、宅急送,在东北三省无论网点密度还是配送速度,无人能出其右。在珠三角,顺丰其实并不是最好,联昊通才是绝对的最强。

组合好全国比较强势的区域快递公司,你的物流成本和时效比自建物流还强。

所以,第一,我们绝不只采用一个快递商;第二,我们只用快递商的优势;第三,组合区域物流,自建物流不是必经之路;第四,坚持每个月做快递分析,不断优化快递商的选择。

2.分析产品的公斤段数

根据产品的公斤段数比例来确定你节省快递成本的突破口。比如你的产品60%是在1.5公斤内,那么你与快递商谈判时,就重点谈1.5公斤的产品快递商有何优惠解决方案。

3.优化产品包装

分析你的产品包装物,确认是否有必要更换更轻材料的包装物。现在还有很多电商用纸箱,其实用珠包袋包装又轻又便宜又能保护好产品。

4.找出瓶颈点

挖出你的快递成本控制的瓶颈点,分析出你的订单流向排名,把制约因素集中力量解决。

二、物流内部的优化

现在是精细化分工的年代,如果你还停留在“一脚踢”的作坊模式下,劝你还是赶快转行吧!为何?不精细化,你的物流会经常出错,你的配送速度很难提升。

精细化首先得把流程图制作好。流程不需要ISO那种繁琐文字模式,图示清晰就是物流快速的一种体现。很难想象一个喜欢长篇大论的家伙,能让物流快起来。简练有效是物流从业人员的品质。

比如,现在很多电商物流人员拿着几张订单,仰着头满仓找货,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时间啊,就耗在没有人去做人员精细化分工、货品不断更新以及仓位不断优化的工作。员工不能一步到位地拿到货品,哪里来效率?

三、信息提速

要让信息流提速,首先考虑因素是:很多物流工作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信息流转的速度来自于物流工作同步化的改造。比如,电商配送人员经常先打印配货单后打印快递单,先点数入库上架,后检查质量……其实这些动作完全可以同步,工业工程里面就强调动作效率。做物流的人找找工业工程的书来看看吧!

其次考虑的是反馈渠道的建设。物流是个变化过程,变化的预防和信息反馈异常重要。一个物流部有四大渠道一定要建设好:决策渠道,沟通渠道,细节检查渠道,反馈渠道。管理学里面有一个观点:重视什么,就检查什么。什么渠道缺少我们就建设这个渠道,就检查这个渠道。

四、条形码的最大效用

条形码不只是用于商品的识别和提升出入库的速度及准确度,还可以用于仓位码及库存量的报警功用。

仓位码的应用――配货路线的指引。我们很多电商,条形码的使用只为产品的识别而识别。其实条形码还可以用于仓位码,仓位码通过电脑能让订单里的货品根据位置远近进行排序,指引配货员配一张订单绝不走回头路。

库存量的报警功用――设立SKU的存量预警线。当然设预警线需要对商品的数据分析,不同的款别有不同的预警标准。比如:畅销款可高点,新款慎重些,补货款预警线一定要低。那怎样通过条形码来报警呢?

比如我们是卖鞋的:首先建立新款区、畅销款区、现货区;其次在各区的货架设定SKU条码=仓位码,仓位码除了指引位置外还涵盖此SKU的容量,如新款的SKU容量只能为10双鞋,一旦扫描入库多于10双时,入库单的款号出现红色字体,同样即时库存也为红色字体。此时全公司的人看进销存系统,都会引起警觉。负责进货的人提高警惕,负责销售的人提起压力。

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条形码是商品识别的主要手段,但它有诸多局限性:信息是只读的;识别是接触式的;一次只能读一个;读取距离近;信息容量小。二维条码虽然解决了信息标识容量问题,但是不能透明地跟踪和贯穿供应链过程。

大的电商可引进目前条码应用最高境界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比如:一辆装有我们货品的车进来仓库,经过装有RFID的门禁,该车辆的全部货品信息马上出现在电脑界面,自动完成该车辆货品的全部入库。同理,我们抱一箱货出库房门口,系统也将自动完成出库,不用点数,100%准确。当然RFID不负责质量的检验。质量还是要靠人力去把控。在运输管理中,可以通过在货物上贴RFID标签,完成设备的跟踪控制,达到我们的快递件在途可见性。

五、地址库的优化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频繁,导致我们在优化选择快递商投递时,模糊不清,加上做物流的人,没有专业学习过中国地理,投递不到位经常出现。比如:有的地方明明是一个镇,突然变成一个区;明明就是个乡,突然变成一个镇……很头痛。如果我们一律采用EMS也就不管它怎么变,关键我们发展中的电商要采用申通或园通,连快递商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直达。

所以必须采取如右图所示措施:

1.前台的地址备选数据库能精确到镇或乡,并且每周优化一次,跟上时代的变化;

2.客户在前台的地址选别有误,能有温馨提示;

3.客服在分配订单的时候,需查看收货地址是否详细,第一时间与客户解决这类问题;

4.物流把关,凡是看到不规范的收货地址都应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客服,以准确选择便宜快捷的快递方式为前提。

5.预计效益:1)系统选择快速公司的失误率月度可达到万分之二内,现在是万分之九;2)来自于快递公司的不送货上门的投诉可达到万分之一内,现在万分之四。

六、建立物流数据分析模型

电商每天面对很多很多的数据,而有的数据会对我们有用,有的数据会误导我们。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能让你的商品“有效地进来和有效地出去”,避免信息误差带来的“牛鞭效应”。什么样的数据需要认真对待呢?参考右图:

1.分析快递点(订单流量)的数据模型;

2.商品周转率和动销率分析,不断优化新款、畅销款、滞销款的动态,指引商品采购的有效性;

3.确定配送每道工序的动作频率数据标准值,作为对配送人员的考核依据,也是物流考核的重要KPI之一。

4.订单满足率:订单能实时被满足的比率。

5.及时投送率:用来衡量快递的评审。

七、正确看待ERP

如果你的业务量一天不到1000单,你就不用担心不上ERP是等死。因为你的管理还遇不上大的瓶颈。

大电商的的瓶颈在哪里?以京东为例,京东的成功值得我们学习,但我要说,京东的瓶颈就在管理。很多朋友说是与家族化管理有关。实际上中国民营企业500强97%是家族企业。真正原因是业务量大了,内部管理跟不上。内部管理跟不上,产品、服务、物流、推广马上会形成恶性循环。

市场需求大,需求急,供货渠道和资源跟不上;供货跟不上,拆单就多;拆单多,就只能等;等,客服压力就大;客人不满意,业务量下降;业务量下降,就意味等死!这就是电商为何只有10年寿命的预测依据。

内部管理与ERP软件有什么关系?重点就在这里:凡是把ERP当成一个软件,那你就在找死。一定要把ERP当成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你的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对于ERP,我有几个观点:第一,如果不想搞家庭作坊,就必须要上ERP,这是早晚的事;第二,ERP等于三分软件加七分实施再加十二分管理;第三,ERP不是你的目的地,是你的历程;第四,当你上规模了,能否持续在市场赢得竞争,能否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在于管理。

对决定上ERP的电商老板们,也有五大忠告:第一,老板你的全面支持始终如一;第二,请你高度重视数据的准确性;第三,请你不要将没有经验的人放到关键岗位上;第四,请你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第五,ERP是你的得力助手,而非医生,不能医治百病。

八、建立物流看板管理

建立物流看板管理的好处在于:让你的货流和信息流可视化和具有可追踪性;帮助决定在适当的时候进适当的货品。

物流看板的实施点在于:

1.系统模版化;

2.由配送员点击看板需求到仓库去取货;

3.每日综合看板异常信息反馈给买手;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图随着高校的招生的大量扩招,许多学校进行合并和拆分、重组兼并、调整、新校区建设等工作比较频繁使得高校固定资产构成越变得更加复杂,而且高校之间的财务、人事和后勤等变动频繁,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加严苛,如何高效、规范的管理好学校固定资产是大部分高校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因此,面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采集及处理技术、教育科研网,并参照目前先进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简捷、智能化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在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范围中所包括的资产类型较多,在教学、科研、后勤和行政等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房屋、仪器、办公用品等都被划入高校固定资产的范畴之中。要对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首先要对固定资产的产权进行登记、评估、清查、界定;要对部分资产进行保养和维修,根据需要采购相应的仪器与设备,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最后确定无误的信息报送给上级负责部门。高校固定资产在这里指所有的高校房产、车辆设备、电子硬件设备等固定资产,同时也包括机房网络设备、机柜设备、小型机、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与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另外,高效固定资产设备具有种类复杂多样,要求稳定和维护及时性。主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整体的分析,通过大量的阅读参考文献以及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统筹的分析,发现商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的管理,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同时保证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保证账面与实际相符合。在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提炼、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大致确实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为个人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房产管理、资产入库管理、资产日常管理、系统管理六个模块。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图见图所示。个人资产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对个人做查询,查询范围为登录人的全部资产,检索条件包括:原资产编码、资产名称、条形码、品牌型号、资产分类、使用类型、登记日期。部门资产管理模块的功能查询范围为登录人所在部门的全部资产,检索条件包括:原资产编码、资产名称、条形码、品牌型号、资产分类、使用类型、登记日期、姓名。高校在在对房产资产进行管理时就需要建立起内容详实的前期与后期出产档案,特别对房屋的分配、回收、折旧等情况要备注清楚,保证账务的合理性,做到合理使用固定资产,杜绝越权使用的情况出现,保障院有资产不会大量流失。该模块以全校自有和非自有房产信息为基础,以各个流程模块(楼宇信息、土地信息、房产信息、房产评估、房产使用信息、租赁借用合同信息等功能)为框架,构成房产管理的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为资产入库领用、附属资产录入、图片补录、打印入库领用单。在对资产信息进行检索是输入的条件包括了资产的类别、名称、编号,发票的编号、保管人员、登记时间和设备的序列号等信息。添加一条资产的详细信息,输入内容包括:资产基本信息、购买信息、保修信息、存放信息、保管使用信息和备注信息,共六大类。在出现附属资产时需要填写附属资产的信息:资产类别,资产名称,购置类型,设备序列号,规格型号,发票编号,发票日期,合同名称,采购方式,采购范围,来源方式,来源渠道,数量,价格类型,价格,计量单位,供应商,保修(月),使用年限(月),备注等。资产日常管理模块包括“资产入账”、“资产信息修改”、“资产退库”、“资产转移”、“资产退出”、“资产处置”、“资产审核”等功能。本系统在个人资产和部门资产中还设有“更新报废”功能,通过此功能个人可以进行资产的更新报废申报流程,实现了资产报废更新流程简便化,科学化管理。检索条件包括资产编码、资产名称、条形码、资产分类、使用类型、登记时间。这些子功能都是个人资产基本信息日常管理中最为基础的操作功能。根据需求的分析结果,设计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必须和需求进行一一对应,根据整个系统及具体的模块确定设计策略和技巧。由此可以确定,设计本系统需要遵守的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2、带宽保障3、可靠性4、安全性和稳定性5、操作易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架构技术为多层架构,通过将整个应用划分成多层来实现系统的高性能,同时在开发时还采用到分布式技术,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对使用效率的提高有较高的益处,并且对数据的操作和管理上可以带来较大便利。多层架构技术通过多层划分,使得系统的业务处理以及数据处理相分离,使用技术接口可以实现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交互,对数据的所有操作的交互使用带来保障。多层架构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能,同时业务与数据的分离还可以实现较高的可维护性,当出现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去解决,各层之间不会互相影响。高等学校资产是学院有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的内容是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背景,通过对系统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了解,确定了本论文需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最终确定了设计和实现本系统的软件研发流程。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在需求明确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些设计都是为了系统各自模块做准备,最终确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个人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房产管理、资产入库管理、资产日常管理、系统管理。设计系统管理的主要包括对权限的分配和角色的确认,明确各自模块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特点,并且对不同分类的资产进行针对性监控;在管理过程中对不同资产的管理、实现和计划都进行明确设计;对相似模块的实现过程采用代码复用的技术,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对于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查询和检索功能,并且提供模块查询和精确查询两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检索方法,最终使得系统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培周;浅谈法务会计在企业信息资产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定位.价值工程

[2]贾鲁渝;探讨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企业导报

[3]黄振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应用分析.经济研究导刊

第7篇

关键词:期刊装订,意义,方法

 

期刊是图书馆各种类型文献中最主要的情报源和情报工作的重要基础。期刊是一种连续出版物,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传递快、刊载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及时快捷地反映国际、国内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资源之一。期刊管理包括登记、验收、分类、编目、上架、下架、装订等环节,期刊装订是一项重要的期刊管理工作。

一、期刊装订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馆藏的电子期刊和各种数据库在不断增加,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纸质期刊文献将会长期存在,它的优势是具有阅读的可视性、舒服性和保存的永久性,是读者获取新知识,掌握新动态,提升新水平的重要工具,这是其它载体文献所没有的。期刊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比较一致的刊名,以卷期或者是年期的形式来无限期连续出版下去的一种连续出版物,为便于保管、查找和使用,期刊就需要进行装订。期刊装订工作就是图书馆中重要的一项工作环节,必须加强这项工作的管理。只有做好了期刊装订,才能保证馆藏期刊文献的学科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得到体现。如果不按一定方法科学地装订期刊,各种期刊就极易混乱地堆放在一起,该期刊的连续性无法保证,期刊的完整性也显示不出来,从而丧失这种期刊的学术性,并影响到该期刊的继续的发放。

期刊装订成册的目的是便于管理和利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为读者提供最集中、最广泛的阅读资料,使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信息,使其利用程度达到最大化。期刊装订成册后。读者能够直观地查找到自己所需内容,能够方便地进行阅读、复制和外借。期刊装订是一项耗时又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认真、细致而且负责的态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到达图书馆的概率和遗失率。对于重要期刊的缺失,图书馆应当及时与杂志社联系,争取从杂志社买到所差期刊期数,充分满足读者期刊的愿望。期刊合订本,是指将全年的期刊按照某种关系装订成册,同一种期刊会装订成很多册。期刊合订本是针对过刊而言的,合订本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阅某一年度的某种期刊,同时也方便了图书馆对过刊的存放和保管。

二、期刊装订应注意版别

近年来期刊的多版化的发展也比较快,种类也复杂。在装订期刊的时候,应注意同一种期刊的不同版别,同一种期刊有的分为上半月(刊、版)、下半月(刊、版)或者是A刊(版)和B刊(版)或者是上旬刊、中旬刊与下旬刊,有的又是总期号连在一起,有的又没有连在一起的情况。

期刊有语种版,有地区版的,如《现代国际关系》、《中国妇女》既有中文版,又有英文版。期刊会出现刊名的变更、邮发代码的变化、统一刊号的变化,在装订的时候都要注意,例如,《跨世纪时文博览》ISSN(国际标准刊号)一样,书名一样,邮发代码不一样,就要分开来装订,而有的期刊既可以作为期刊,又可以作为图书,如《法制生活》和《设计家》,既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又有图书ISBN的形式出现,宜宾学院图书馆就把它放在了现刊之后再下架装订,以方便读者的查阅。根据同一版别装订期刊,既是为了保证期刊排放的科学性,又能充分满足准确查找同一种刊物的目的,避免出现所查刊物并非真正同一的局面发生。

宜宾学院图书馆用的是图腾集成管理系统,期刊先在现刊阅览室上架后,再下架按一定的装订方式装订成合订本后,进行典藏后按四角号码排列再投入使用。期刊在现刊下架后整理分成册,钻孔,上线,封牛皮纸,在合订本上贴流通条形码以及打本馆馆藏号,典藏入库,写标签,打印书名,在书脊处贴上书名及标签,再上架进行流通。整理成册是装订期刊繁琐程序中的第一步,在该步骤中,认真核对版别方能保证后面的工作不致白废,方能保证所装订的期刊均属于同种刊物。论文参考网。

三、期刊装订应注意厚度

期刊装订的合订本的厚度一般情况下是20mm-50mm为适宜,如果期刊装订太厚,读者阅读不方便,图书馆管理起来也困难。当然,在注重期刊装订厚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即应把期刊厚度和期刊的连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在期刊装订时有很多时候以不破季度为原则,这使装订成册的厚薄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的期刊如果不破季的话,装订成册会很厚的,如《文学评论》、《学术界》,我馆就两本装订成册。有的期刊自身就很厚了,只需单册就可以典藏入库了,如《物理学报》、《全国报刊索引》。虽然破了季度装订,但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复印,也方便了我馆的管理。有的期刊本身在出版时就跨月跨季了,装订时也就需要破月破季了,如《瞭望》、《北京周报》。有的期刊本身就是精装本了,不需要再装订了,只需要打本馆的馆藏号、贴条形码、典藏入库、写标签和贴标签,如《紫禁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已经是合订本了,也不需要再装订了,只需典藏入库就行了,如《人民日报》合订本。另外,期刊附有索引的,卷索引一般附在该卷的后面,年索引一般附该年度最后的卷期后面,在装订时也要装订进去,方便读者的查找和识别。现在的期刊很多附带有增刊,增刊就有期增刊、卷增刊、年增刊,而且有的期刊有多本增刊,如《科学通报》、《工程数学学报》。在整理装订时,可以把期增刊附在该期后面,把卷增刊附在该卷后面,年增刊附在该年最后一卷期刊的后面,用+1—S表示(1—S表示有一份增刊,如果有两份增刊,就用2—S表示,以此类推)。[1]

期刊装订是一项细致和繁琐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期刊的特点和内容。期刊的内容体现了期刊的专业性,期刊的厚度、外形体现了期刊的外形,对期刊特点的把握里有重要装订期刊的前提。当然,在期刊装订过程中还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读者方便的角度出发,从期刊的便于管理和利用出发,努力做到保证期刊的装订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君,史红雁,柯霞芳:期刊装订自动化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198。

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文中以沃尔玛为例论述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对物流需求的激增,我国的物流产业得到了迅猛提升,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业还刚刚起步。任何一个在成长壮大的企业也必须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找到一条自己的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如此,国家更是如此。所以从根本上说,要使我国的物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发展之路。下面就以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态势来论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1沃尔玛在美国的辉煌

沃尔玛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在20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沃尔玛的连锁店几乎遍布全世界,并以其优质快捷的服务、惊人的销售利润、先进的管理系统而闻名全球。沃尔玛的巨大成功,与其卓越的物流管理思想及实践密切相关,具体来说:

1.1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

沃尔玛首创交叉配送的独特作业方式,没有入库储存与分拣作业,进货时直接装车出货。人力管理成本都大大降低。沃尔玛逐步建立起一个“无缝点对点”的物流系统。

1.2物流信息技术

沃尔玛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POS机,建立EDI,建立QR。凭借包括物流条形码、射频技术和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上是沃尔玛在美国本土的运作模式,他通常围绕一个区域性配送中心密集建店,他的物流系统追求规模效应,在美国他建立起高效、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

2沃尔玛在中国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全国80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社区店共同推出1000多种特惠商品。公司还专门设计了以沃尔玛标志性笑脸为特色的“特惠商品”店内标识。沃尔玛进人中国11年来,总是标榜“天天平价”,也从来没有参与到中国超市的价格战中去,但这一次,沃尔玛却义无反顾地推出大规模价格优惠政策。为什么沃尔玛在中国会出现局部盈利、整体亏损的僵局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其实不难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美国本土运行良好的物流不适合中国国情。

①在中国的分店布局极为分散,大部分商品几乎完全是单店采购,致使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利用,物流的规模效应发挥也受到了制约。配送成本上升,补货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⑦卫星通信系统在中国完全失效,沃尔玛中国的物流配送效率难免大打折扣。

③与供货商的关系亮出了红灯。在中国,沃尔玛与供货商的摩擦却一直没有断过。大多数本土供货商目前在供应链管理和网络化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上可以说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匹配沃尔玛时间管理。

在很多人看来,沃尔玛是一个不败的神话,但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也遭遇到了了以前所未有的难题,广大的沃尔玛人业正在积极探索,力图在中国这个具有极大潜力的消费市场上继续书写他的灿烂明天。

3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现状

3.1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3.2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通常是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更没有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4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4.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4.2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

4.3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4.4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

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

4.5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4.6缔结战略联盟.

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

第9篇

一、 实习期间工作方面

1.完成了学位论文“开放式智能电子表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编写工作;

2.UniEAP Form 电子表单用户手册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3.修改表单接口功能;

4.表单管理模块中,组织机构数据的批量载入功能;

5.美的项目的支持工作。

二、 入职期间工作方面

1.同类电子表单产品的研究工作,并最终形成各种产品的评估报告;

2.基于HTA离线填写工具的设计、开发与实现工作;

3.美的项目中表单部分设计文档的编写与修改的工作;

4.新版本用户手册及特性表的编写工作。

三、自身学习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改进学习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同事们请教;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四、产品发展建议方面

1.针对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不仅针对国内表单发展的现状,还有结合国外表单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易用性更强的电子表单产品;

2.增加表单的多形态导出、格式。如支持WML格式输出,支持手持设备处理表单;

3.离线工具中支持表单签名、表单盖章及条形码控件;

4.表单管理中进行的权限设置后,进行数据的保存操作,方便用户在离线工具中读取得到的权限数据文件,从而实现了离线中针对权限问题的解决方案;

5.离线工具中实现表单服务功能,真正实现在联网情况下,通过离线填写工具实现数据的;

6.针对建立数据绑定时,需要建立一个抽象曾屏蔽不同来源的差异;

7.可以结合eForm标准的HTML来进行样式及界面设计,结合到HTA离线填报中来,完全实现离线状态下表单的设计和填报。

第10篇

一、 实习计划期间工作方面

1.完成了学位论文“开放式智能电子表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编写工作;

2.unieap form 电子表单用户手册的编写和修改工作;

3.修改表单接口功能;

4.表单管理模块中,组织机构数据的批量载入功能;

5.美的项目的支持工作。

二、 入职期间工作方面

1.同类电子表单产品的研究工作,并最终形成各种产品的评估报告;

2.基于hta离线填写工具的设计、开发与实现工作;

3.美的项目中表单部分设计文档的编写与修改的工作;

4.新版本用户手册及特性表的编写工作。

三、自身学习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改进学习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同事们请教;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四、产品发展建议方面

1.针对公司国际化的战略发展目标,不仅针对国内表单发展的现状,还有结合国外表单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易用性更强的电子表单产品。

2.增加表单的多形态导出、格式。如支持 wml 格式输出,支持手持设备处理表单

3.离线工具中支持表单签名、表单盖章及条形码控件

4.表单管理中进行的权限设置后,进行数据的保存操作。方便用户在离线工具中读取得到的权限数据文件。从而实现了离线中针对权限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11篇

关键词:电子元件;焊接;检测技术

1、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

表1 焊点质量常用检测方法

非破坏性检测破坏性检测环境检测目视检测

光学检测

电气检测

X-ray检测

超声检测抗张破坏检测

剥离检测

显微组织检测腐蚀监测

振动检测

冲击检测1.1目测法

在非破坏性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就属目视检测,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万能投影仪和十倍放大镜来进行,检测人员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检测速度和精度。防止焊点失效人工视觉检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短期应用中,但是对于焊点缺陷人工视觉检查是很难发现的。人工目测检验可以观测的焊点缺陷包括:桥连、漏焊、错位、错焊等,灵活性较强。这种方法对于检测者的要求是很高的,这种方法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1.2自动光学检测(AOI)

SMA检查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器件封装尺寸的减小和印制电路板贴片密度的增加,使其难度进一步加剧,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需要,人工目测的稳定和可靠性是难以满足要求的,手工检查由于越来越小的印制电路板而变得不可靠,人的视觉疲劳是导致误差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专用检查仪器进行检测已经越来越受欢迎。首先,光学仪器是用于生产实际的检测仪器,通过光源对SMA进行照射,采集和运算SMA反射光用光学镜头进行,经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从而对SMA上的元件位置及焊接情况进行判断,这些都是光学仪器的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设备就是所谓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就是被测物图形的获取采用光学手段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检测物的照明图像的获取并对进行数字化都是通过一个传感器来进行,然后以某种方法进行比较、检验、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说,用自动化、智能化替代人工目视检测。

丝网印刷后AOI,在生产汇中,元器件的焊接质量受焊膏印刷质量的直接影响。例如,元器件由于焊膏缺失而开焊,焊接由于焊膏桥接而短路,元器件由于焊膏坍塌而导致虚焊等。因此,在丝网印刷后进行AOI,不仅可以将故障及时的找出,从而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并且也使得返工和维修成本减少。

器件贴装后AOI。漏贴、贴错、偏移歪斜等贴片缺陷可以通过器件贴装后AOI及时检出。其通常都是采用高分辨率彩色电荷耦合器件来整体扫描被测贴片的基板;对被测元器件图像信息进行捕获,并且通过分析元器件图像的外观匹配、几何尺寸、结构的分析,将缺陷的元件快速的检测以及实时统计分析贴片工序能力。

1.3X-Ray检测

X-Ray的穿透性很强,因此,在进行X-Ray对缺陷进行检测时也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的,其主要是对焊点内部缺陷进行检测。X-Ray检测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可以对所有元器件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测,X-Ray测试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自动转化为焊点特征数据来进行的,与标准值进行对比,来判断出缺陷焊点。目前X-Ray还不能检测亚微米范围内的焊点微小开裂,其检测范围一般在1~5μm。

1.4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束向金属材料的深处透入,从一个截面深入到另一个截面,焊点的缺陷的检测就是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进行的。金属内部进入来自焊点表面的超声波,当遇到缺陷和焊点底部时就会有反射现象发生,将反射波束收集到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缺陷的位置、性质和大小的判断根据波形的特点来进行。超声波检验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灵敏度高、检验速度快、对人体无害、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虽然优势很多,但是在定性和定量判定缺陷时还是存在困难。

2、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

人工目测检测法应用的也较普遍,但是其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能检测电子元件的一些外观特征。当前应用最广的检测技术是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其发展趋势主要有:(1)分类检测。AOI检测重点随着SMT流水线中放置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并且元件不同,所要检测的缺陷类型也就不同,例如,焊点主要检测的就是无锡膏,锡是否多,是否少等,是否缺件、错件、偏移等情况的检测就是用元件本体来进行,IC主要是对是否有桥接等进行检测。这样不同的检测类型就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进行,就有针对性的检测才能提高检测质量。(2)Bad Mark的检测,和BarCode等功能AOI要适应印刷机的变化,像Bad Mark就可以不检测,机器检测到一块PCB板就不印刷了。一些板子用条形码来标记板子,那么对这些条形码得识别就可以通过AOI加入barcode功能来进行。对于SMT行业变化和需求,这些功能都能够满足,从而给AOI带来了一些发展。

3、结语

如何选择适合的电子元件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应该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决定了焊接质量的好坏,而焊接质量的好坏与所在电路是否正常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无论选择哪种检测技术,但必须都与本产品相符。

参考文献:

[1] 丁德勤. 电子电气元件的焊接技巧[J]. 农村电工, 2008, (08) .

[2] 蔡康松,段杏林. 提高电子元件焊接质量的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06, (03) .

第12篇

关键词:RFID;系统;数据采集;资产全生命周期;智能识别;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38-04

1 项目背景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设备、检测仪器、计量设备、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种类繁、数量多,这给资产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的工作量,仅每年两次的资产盘点就占用了资产管理部门大部分精力。在国家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为了进一步完善目前的资产管理系统,加大资产管理的力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数据的可靠,尤其加强对一些贵重资产和调拨频率高的设备管理成为资产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从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相对于条形码技术有非接触式、非视线识别、可擦写信息、更大的读写距离、大容量(相对条形码)、可多个识别等突出优势,因此,将RFID技术引入资产管理的应用中,充分发挥RFID优点,构建一个适应性更强、安全性更高、数据信息更可靠的RFID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加大和加快对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改造。

2 管理现状

目前,资产管理部门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加Excel表格方式来实现资产管理中资产数据的录入和统计,随着资产不断增多,目前的管理方法已开始跟不上管理要求,表现如下:

1) 资产的盘点、清查时,管理人员需一一手工确认资产上信息登记卡,工作量巨大。

2) 资产台帐分级多,统计、查询麻烦。归口实物台帐、财务资产台帐、各使用部门资产台帐,台帐众多,容易造成数据管理的混乱。

3)无法将采购合同、项目合同与资产管理相关联。

4) 数据保存在单台PC里,无法实现数据共享。

5) 无法追踪资产状态信息,实现包括在库、已入账(验收后)、报损、待报损、未入账(已签合同采购,但未入账)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6) 设备出入时无法自动、快速、准确审核确认,资产的安全性低。

3 建设目标

本系统的目标是依托RFID的技术优势,通过安放在资产上的标签,利用先进的RFID设备对数据自动采集,经后台应用软件的智能决策,提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查询系统可以明确地查到每项资产的状态、去向、使用人、使用年限等信息,在资产盘点时能有效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准确率;实现资产管理部门的合同管理,方便查找合同与资产的对应关系,从管理上加大对资产的管理针对性。

4 系统构架和组成

4.1 基于RFID技术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

4.2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分为三个部分:RFID设备,网络及服务器,资产管理应用软件。

4.2.1 RFID设备

包含了RFID固定设备、智能手持终端、标签等设备,主要用于收集原始数据。同时把采集到的信息传送给资产管理软件。

4.2.2 网络及服务器设备

资产管理RFID系统所需要的网络及服务器设备。

4.2.3 资产管理应用系统

接收、处理来自RFID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根据具体要求完成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统计、查询、存储或共享等,包括手持终端应用软件。

5 系统功能模块

根据工作流程中需求,资产管理软件系统需包括合同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查询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提示管理模块、手持机模块、接口扩展预留模块等。

5.1 模块设计图

5.2 合同管理

将购买资产的合同按合同管理的要求录入系统,同时按合同中的设备清单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完成资产和合同的对应关系。

5.2.1 合同信息录入

将合同中体现的所有信息录入到资产系统中,包括合同中发生的资产类型、数量、单价等。

5.2.2 合同信息修改功能

当合同中输入的信息保存后,发现有错误数据时,可将此合同从系统中调出,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

5.2.3 合同信息查询功能

可根据合同编号、合同发生日期、合同输入日期、合同状态等条件对合同内容进行查询。

5.3 资产管理

5.3.1 资产验收管理

验收合同中采购的资产,验收无误后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资产信息。

5.3.2 资产盘点管理

资产盘点管理是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按使用部门或资产类别等多种方式自动生成资产盘点任务,并可将盘点任务下载到手持PDA中。盘点人员使用PDA对指定资产进行盘点操作,盘点完成后盘点数据回传到系统中,对比后形成盘盈、盘亏报表。

5.3.3 资产领用管理

资产领用人首先填写申请,通过相关审批环节后领取资产,资产管理员录入资产领用信息后,使用PDA到仓库读取领用资产的标签和资产领用人员员工卡,实现资产与使用人员的关联绑定。

5.3.4 资产退还管理

资产用完后需要退还仓库的,由资产当前使用人将资产送到资产管理办,资产办人员使用PDA读取退还资产信息,修改资产状态、使用人、存放地点等信息,并打印退还单据。

5.3.5 资产调拨管理

由资产的使用人办理调拨手续,通过相关负责人审批后送资产管理办,资产办人员使用PDA读取调拨资产信息,修改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存放地点等信息,并打印调拨单据。

5.3.6 资产报损管理

资产报损时,修改资产的状态,快速实现资产报损管理。

5.4 查询统计

可按资产分类、品牌、入库时间、盘点、领用、退还情况及合同信息进行查询;并可按按照管理要求,统计相关数据,如年度资产购入数量、资产总额等,生成报表。

5.5 外出资产验证查询

由于资产在外出时是通过外出审批过程的,所在保安处根据资产标签进行自动检测资产的放行情况是否为可放行。示意图如图3所示。

当设备外出审批通过后,管理人员在本模块内设置设备外出权限。当设备外出时,安置在门口的识别设备自动采集到设备上的标签信息,同时把信息回传给系统验证,系统验证通过后,在门卫处的屏幕上显示允许外出,提示门卫放行。

当未经许可的设备外出时,验证不通过系统能以声音的方式提示告警。

5.6 信息提醒

系统提醒功能是根据借用资产应退还的日期,提醒资产管理人员,当日是否有资产需要退还。

5.7 系统维护

5.7.1 员工信息维护

包括员工信息数据导入和权限设置。

员工信息数据可从现有办公的0A系统中导入,本模块中提供数据导入接口。对员工的访问资产管理系统的权限进行相关设置。

5.7.2 资产类别信息维护

资产类别信息可从现有的财务EAS系统中导入,本模块中提供数据导入接口。

5.8 手持机系统管理

类似与计算机系统可实现资产验收、盘点、领用、退还等功能。

6 系统效能

整个系统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RFID 技术,可以实时监控每个资产的状态及流向,真正实现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同管理手段的结合,可以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加大管理的力度。

1) 提高效率。系统自动采集资产信息,在整个环节中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化。

2) 提高资产盘点的确认率。系统采集信息准确,大大提高了将来资产易维护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记录和统计的失误率。

3) 实时记录资产的状态信息。

4) 智能决策支持。

系统高效的、快捷、准确的统计功能(比如资产总量、资产分布、使用情况、资产状态等相关数据的快速统计)能给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5) 智能提示

对资产归还时间、设备维护时间可提供条件式的预警提示功能,方便管理部门进一步了解资产使用情况。

6) 出入口信息智能确认

出入口的审核确认,自动、快速、识别距离远识别,大大提高资产的安全性。

7) 采用高新技术,能大大提高管理力度,树立企业新形象。

7 结论与展望

RFID技术在资产管理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本资产管理RFID系统在中心的使用,让实现管理变为可能。

近年来,作为国家政府部门,在资产管理环节下大力度来加强管理,其出发点就是让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基于RFID技术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为企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资产分类管理提供了客观基础,资产管理变得信息化、透明化、科学化,对资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明确不同的管理目标,有助于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形成资产管理的合力,改变当前的资产管理不善的局面。同时,本系统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资产管理的有据可查,提高了管理的权威性,也能给企业资产的分配提供合理规划依据,使资产的运行具有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高峰.基于RFID 的零售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张文丰.RFID技术在企业资产管理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21).

[3] 杨智明.保山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褚方鸿.英特尔基于 RFID 技术的仓储管理解决方案[J].权威论坛,2006(8).

[5] 张晖,王东辉.RFID 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11).

[6] 张于芝.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