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标准化应急预案

标准化应急预案

时间:2022-03-06 01:4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标准化应急预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标准化应急预案

第1篇

到目前为止,应急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缓慢,还未建立应急国家标准体系、明确应急的术语和概念范畴等。在电力应急方面,国家标准《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与自备应急电源技术规范》送审稿已通过评审,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Q/GDWZ202-2008)用于指导企业内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国家电监会和各电力企业也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电力行业以及各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但是在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电源、应急通信技术、应急队伍建设、应急培训演练等方面没有相应的标准,电力应急标准及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我国政府全面加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建设,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工作才陆续开展,应急管理作为一门专业在近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2008年汶川地震后,政府加大对应急的投入力度,逐步规范应急相关标识、地震信息共享等,了一些标准。但也应该看到,政府及企业当前应急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应急管理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应急相应的标准化组织以及对应急标准体系的完整规划;对应急技术的研究仅仅侧重于某些方面,缺少全面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在应急产品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导致产品规格及功能五花八门,产品之间互操作或者联合使用困难等。近年来,电力行业的应急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国家电监会、发电企业以及电网企业在电力应急组织机构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相继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电力应急工作中还存在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突发事件监测手段缺乏、应急队伍救援水平不足、应急救援手段装备缺乏、应急技术及产品标准缺乏且不统一等问题,而且随着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电力应急管理及技术相关标准欠缺的问题更加凸显,将严重影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国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

根据预防为主、重点突出、技术进步、国际接轨的应急标准体系建设原则,涵盖突发事件应对的各个方面,包括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基于我国电力应急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研究覆盖的范围如下:术语(结合电力应急领域相关专业的特点,规范名词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应急相关标识的标准规范);电力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应急预案评审技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设计、应急指挥中心互通技术条件);电力应急培训演练(电力应急培训基地设计、电力应急培训技术、电力应急演练技术等);电力应急物资(电力应急物资库设计、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技术、电力应急物资调度技术等);电力应急平台(电力应急平台架构、子系统分类、功能、接口、信息模型等技术标准);发电厂应急(发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发电厂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网应急(电网应急计划与准备、电网应急设施、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实施与评估等);电力应急能力评估(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与通信等专业的应急能力评估技术);电力应急产品(应急发电设备、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应急救援装备、电力特种应急救援车辆、应急救援人员防护用品等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电力应急标准体系范围确定后,将开展具体标准的拟制定工作。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应急标准,规范电力行业应急管理工作,笔者结合目前电力行业应急工作中出现的突出和紧迫问题以及基础标准或下位标准先行的原则,建议率先编制以下标准:电力应急术语;电力应急标识规范;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应急演练导则;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技术导则。

研究国内外应急标准体系发展概况,分析我国电力应急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行业应急标准化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电力应急标准体系的工作范围框架以及多项亟待编写的具体应急标准,为今后电力应急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作者:刘超姜海洋朱朝阳工作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2篇

序号岗位岗位职责职责任务工作标准考核办法

六技安部

主任1.协助公司领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要求,保证单位安全符合规定。1.将上级下达的安全环保重点(专项)任务纳入公司年度或阶段性投资改造计划或项目中;

2.领导和督促公司完成年度或阶段性安全环保重点(专项)任务。

3.定期召开安全环保会议;1.有具体的工作计划或项目,并明确了领导班子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完成时间;

2.有体现对工作进行督促、指示、要求的支撑,并按计划进行了实施。

3.安委会每季度召开1次,部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XX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补充规定》(XX〔2017〕XX号)承担相应的失职责任。

2.按规定足额使用安全环保费用;执行国家关于企业安全环保费用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符合《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3.组织或参与拟定公司安全环保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组织或参与拟订相关安全环保制度和操作规程;

2.组织或参与制定安全环保事故应急预案。1.根据主要负责人安排或年度制度修订计划分工,按时完成承担的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拟定,并满足相关法规和生产实际需要。

2.根据主要负责人安排或业务分工,按时完成承担的安全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内容编制,并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4.制定安全环保工作计划。1.参与制定年度安全环保生产工作要点。

2.参与制定本单位安全环保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及应急演练计划。

3.参与公司安全环保教育和培训,登记相关人员教育培训情况。1.根据公司中期或长期发展规划及上级部门的年度安全环保生产工作要点制定本公司的年度安全环保生产工作要点并分解到各部门。

2.提出公司年度安全环保培训需求计划,并配合人力部门开展专项安全环保培训;

3.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岗位培训登记台账,督促及时参加培训,并满足岗位要求。

5.建立风险识别及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1.对易燃易爆危险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2.检查公司的安全环保状况,及时排查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环保管理的建议。

3.建立单位级隐患问题管理台账,并督促整改;督促相关部门和下级单位建立隐患管理台账,并督促整改。

4.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1.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并按国家和集团公司规定完善登记表、分级评估、应急预案备案等资料。

2.根据评估结果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督促落实源长、告知牌、检测报警、事故预案等管理和技术措施。

3.按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履行安全环保检查职责,并督促监督相关部门开展专业安全环保检查,问题闭环管理。

4.季度、年度安全环保工作总结应有具体问题分析和改善建议,并组织抓好落实。

5.有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台账,并建立了安全环保检查台账,督促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并按时整改。

6.督促、检查公司其他负有安全环保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隐患管理台账,并落实了隐患整改措施按时整改。

7.组织建立公司反“三违”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专职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管理要求。

8.利用视频监控、信息化平台等技术手段,及时查找和分析违章行为,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

6.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1.开展安全体系建设;

2.每季度及时完成本部门安全目标与指标考核。                               3.开展相关方的安全教育工作。1.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开展日常安全工作,按要求开展自查、自评、和持续改进等工作。                               

2.开展安全标准化的宣贯和考核工作。

3.根据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改善措施。

4.相关方教育告知及操作技能培训要有记录。                        5、按规定组织或参与标准化自查和自评工作 。                      6.督促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实际生产工作深度融合。                          

7.组织或参与公司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1.参与公司安全事故应急综合和专项预案演练;

2.督促、指导业务部门专项和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3.组织驻库武警进行消防应急演练。1.根据主要负责人安排或年度安全环保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参与综合和专项预案演练,并提出改善建议。

2.督促、指导业务部门开展专项或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推行现场处置方案卡片化管理。

3.组织驻库武警经常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1.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安全环保事故;

第3篇

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在交通运输部组织协调下,我国已陆续编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交通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程序》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省、市和港口四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了北海、东海、南海三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和四个海上专业救助飞行队伍;建立了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启动,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尽管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基本已成体系,应急反应机制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建设全面实施,但海上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以渔业船舶海上安全事故为例:据统计,仅东海区域2011年第一季度共发生渔业船舶水上事故(包括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36起,死亡(含失踪)61人,沉(毁)渔船16艘,直接经济损失1376.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沉(毁)船数和死亡(含失踪)人数指标分别下降20%、15.79%、44.04%,直接经济损失指标上升了43.07%。这表明:当前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与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海上救援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预案未能结合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关键信息进行系统而准确的描述,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救援指挥系统,也没有明确谁是事故现场的直接救助指挥,导致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够强。

应急管理机制不顺畅。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在救援指挥、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等方面还没有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各单位往往独自组织培训与相关演练,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还没有很好理顺。

应急反应力量和基础条件仍较薄弱。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应急建设资金投入总体仍显不足,应急救助和处置所需装备和资源贮备还不够充足,国家海上专业应急救助队伍人员编制多年没有增加,已难以满足海上救助事业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落后、缺少专业技术支撑和相应的演练,国家海上救援总体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目前我国海上救援应急反应绩效评估体系不完善,没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对整个救援过程进行完整评估,海上救援任务完成后,各救助单元往往自我评估。因此,难以及时准确评判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上救助整体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我国海上应急救援体制建设总体要求是:以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为目标,以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宣传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应急管理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救助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保证,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演练、培训、预防、引导、操作等各方面工作的基础。

一是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做到领域上全覆盖,内容上高质量,管理上动态化。一是预案体系要明确统一的指挥机构,尽量减少应急预案层级,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效果;二是预案体系要全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三是个案要实用,每个预案都要体现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要具体适用,简明易行;四是广泛邀请专家参与,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力求使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实际。

二是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尽量做到精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要把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按内容范围分解成工作单元,由相应人员承担,形成清晰的日常应急分工和工作流程,预案实施要有第一责任人和检查监督人,并明确其失职失责的要承担的责任。

三是各专业机构和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标准操作程序是保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挥命令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2、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提高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基础性,是有序、高效实施海上救援的有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上安全信息预警制度。完善热带风暴、冬季大风、风暴潮和雾天等极端天气海上交通预警机制,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明确信息主体,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及时准确预警信息。

二是完善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标准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组织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海上交通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和分类标准进行研究并作出具体规定;加强海上交通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事故原因分析、通报和交流工作,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主要内容和范围。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程序,确保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的快速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应急处理机制启动程序,应着力把握以下三项原则:一是信息传递、上报要迅速准确;二是先期处置要及时高效,努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三是应急预案要有序启动,明确工作流程,做到措施到位,防范严密,处置得当。

四是健全海上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一要对海上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汇总和风险评估,建立有关风险隐患情况普查数据库;二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并对海上重大应急救援案例进行评估,逐步完善海上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检测系统,开展海上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研究,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建立风险隐患调查和监控的长效机制。

3、健全应急资源与救援人员组织保障体系

健全应急资源和救援人员组织保障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是建立应急资源贮备体系。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专业人员、重要装备和应急物资数据库,形成对应急专业人员、重要装备和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等物资,提高统一调配能力,切实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二是加强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建设。同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严格落实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完善应急管理投入增长机制。落实专业救助单位经费来源,保证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及日常培训、演练工作经费,满足海上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从而增强安全保障和海上应急救援的能力。

四是健全搜救队伍专业化培训机制。推进海上应急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工作,在“十二五”期间,除建成一个专业化综合性的海上应急训练基地外,各救助局还应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专业化培训基地;不断完善搜救队伍专业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机制,进一步推动搜救队伍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五是制定海上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培训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上救援志愿者队伍。不断完善海上救援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信息数据库,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志愿者培训和活动交流力度,做到专群结合,以专带群,有效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

六是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建成各级各类海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系统的应急专家咨询的网络系统,为提高海上救助能力提供坚强的理论技术支撑。

第4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道化学分析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加强本质安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提高企业全员参与安全、主动排查隐患、持续改进提高的能力,目前正逐渐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频发,由于应急能力低下、应急救援行动不力、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应急响应不及时等,造成事故损失巨大,对危险化学品库的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现状调研、危险性分析、应急预案的架构设计、应急预案的编制等部分。

一、危险化学品库应急管理体系现状调研

确定危险化学品库在企业的地理位置,对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展开调研。包括两个方面:①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危险源;②危险影响区域;③周边应急救援物资。周边危险源:市政燃气管道、周边生产车间、交通主干道;危险影响区域:危险化学品库在企业北部,位置较偏僻,且离车间较远,但一旦发生事故,也可能危及其他车间;周边应急物资:通过调查、访问,初步确定危险化学品库周边可用的应急救援物资。

二、危险性分析

道化学评价法是以工艺过程中物料的火灾、爆炸潜在危险性为基础,结合条物料量等因素求取火灾、爆炸指数,进而可求出经济损失的大小,以经济损失评价生产装置的安全性[1] 。

道化学法进行评价的过程是:选取评价单元,确定物质系数(MF),计算一般物质危险系数(F1),特殊物质危险系数(F2),确定物质危险系数(F3= F1* F2),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暴露面积、基本MPPD、最后确定实际的MPPD。

物质系数选取组成成分最大的MF最为混合物的近视值(最大组成浓度≥5%),本处取MF=16。

一般物质危险系数是指在事故损失中的基本影响因素,包括六项内容,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具体情况,取值参照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有关系数的选择及确定标准,得F1=1+0.5+0.50+0.30=2.3。

特殊物质危险系数(F2)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十二项内容,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具体条件及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的有关规定:F2= 3.0。物质危险系数F3=F1×F2= 2.3×3.0= 6.9。

火灾、爆炸指数F&EI= F3×MF=110.4,根据表1火灾爆炸指数与危险等级表,其火灾爆炸危险等级为“中等”。

暴露区域是指若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设备可能受到破坏的暴露范围。暴露范围是由暴露半径决定的。其计算如下:R=0.256×F&EI=0.256×110.4=28.26m;S=πR2=3.14×28.262=2507.7m2。

危险系数反应单元中物料泄漏或反应能量释放所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综合效应,根据DF与F3和MF查单元危害系数图,得:DF=0.73。表明危险化学品库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没有安全补偿措施的情况下,周围2507.7范围内将有72%遭到破坏。

通过上述计算,在不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危险化学品库破坏的范围很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安全措施补偿系数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估算恰当的安全措施对降低火灾爆炸事故的作用。

根据危险化学品库的实际情况,填写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表,并计算结果为:C=C1C2C3=0.734×0.894×0.549=0.36。

则有:F&EI'= F&EI×C=110.4×0.36=39.744

查表1火灾爆炸指数与危险等级表,采取补偿系数后,危险等级由中等降低为最轻。

对系统采取了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后,有效地降低了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等级。因此,在库房固有的危险性无法降低的时候,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包括:

①物质隔离。应急预案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部分提出了要对重要危险源进行管理。在紧急排放泄漏物、准确安装连锁装置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降低物质隔离补偿系数做了指导性的作用。

②防火措施。应急预案中预防与预警(监测)、应急响应部分对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灭火器、消防栓等防火措施做出了要求,促使企业降低防火措施补偿系数。

三、应急预案架构

危险化学品库中,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危险性不一,一些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的要求,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类 [2]。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内容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使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设计场所的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附则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明确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等。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附件等。

制订危险化学品库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应急管理 体制 机制 法制 应急预案

1 引言

顾名思义,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指在应对突发性生产事故、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危害,通过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相关控制和处理等活动过程。随着应对处理天然气生产突发事件过程中实践经验的积累,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综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比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希望能对天然气开采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有所帮助。

2 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基本框架

“一案三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案三制”具有一定的优先次序。无疑,在“一案三制”四个核心要素中,体制具有先决性和基础性;在解决好应急管理体制问题的基础上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发展。

2.1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也可称为行政应急管理体制,通常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利分配关系及组织形式等。项目部应急管理的机构有组织、有领导、有指挥。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生产经理、生产科科长、安全主管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小组:生产现场组(一分组,二分组,三分组,四分组)、生产保障组、生活后勤和卫生急救组。在生产现场组的小分组中:也设立了组长、集气站、井口等多个应急岗位。以上是应急管理的基本体制:大概分为三级,逐级进行指挥处理各种突发事故。

2.2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机制可以(应)理解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善后恢复等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应急管理机制以应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涵盖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各个时间段,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善后恢复等多个环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从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到善后的全过程标准化流程管理。

结合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可将应急管理机制分为以下九个部分:(1)预案与应急准备机制;(2)监测与预警机制;(3)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4)应急指挥协调机制;(5)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6)应急资源整合机制;(7)善后恢复机制;(8)心理干预机制;(9)调查评估和学习机制。

应急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它运作时的活力与动力。项目部目前应急主要工作内容是:集气站或井口着火、爆炸、停电、泄漏、环境污染、员工伤亡、员工中毒、触电等伤害和疾病、洪水、地震、暴雨等险情和可能发生的险隋的处理。在项目部有着完善的应急处理原则和救援保障措施,分工明确,消防设施配置齐全、应急通信系统完好、应急电源,照明备用、物质,药品充足。以上这些都保证了应急管理机制运作时的机动性与活力。那么在“动力”我们认为主要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安全文化)为主。

思想政治工作应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内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三大重要作用:在突发事件的潜伏期。思想政冶工作发挥着对员工进行引导和预防的功能。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维护集体稳定功能、动员功能和利益协调功能;在突发事件的善后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疗伤功能和监督功能。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安全文件和各采气及化工单位发生的事故通报原因分析中。有意识地加入了各种风险的教育,强调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培养员工确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员工遵守劳动行为规范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减小突发事件对心理的冲击力。实现预防功能。在处理天然气泄漏着火、管沟开挖泄漏等事故时,员工能做到不害怕、不慌乱,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进行操作。处理事故后,我们经行经验总结,稳定员工心理,加强战胜紧急事故的决心。纠正错误并进行相应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2.3应急管理法制

应急管理法制包涵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应急管理法制即应急管理具体制度。狭义的应急管理法制指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于项目部来说,“应急管理法制”就是相关人员应急工作的分配与职责:其中《准备各大队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基本程序》、《现场应急标准作业程序》具体规定了:应急领导小组、作业区领导、作业区技术组、大班人员、集气站班站长及岗位人员、巡井人员、巡线人员、井口操作人员的应急工作分配与职责,说明我们应急管理程序不断走向标准化、制度化。以利于保证紧急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这也应证了应急管理法制的主要发展趋势。

2.4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项目部领导班子组成的应急领导小组,站内消防设施配备,安全救护用具,专职的消防队力量,应急员工的工作分配与职责,系统危险源点与风险分布,各种紧急情况的处预案等。但应急预案的演练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集气站数字化的应用和无人值守(数字化集气)站的推广,从中心控制站到集气站处理突发事件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速度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开展应急演练是对预案及培训效果的有效检验,而且对于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急演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6篇

关建词: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63-02

2006年《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诸多省市根据这一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的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方案和原则,而且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也根据实际制订相关操作办法,很多幼儿园总结了可行性方案,对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国内诸多教育研究者也投入到突发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从经验总结、个案报告、法律建构、调查追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从应急预案管理概念出发,幼儿园应急预案管理界定为:在幼儿在园内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所制订的管理及处理方案。概念主要强调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伤害;一类是幼儿园特有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幼儿园教师或相关保育人员疏忽、失误而造成的幼儿在卫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伤害。而管理和处理方案是幼儿园作为实施主体,面对两类突发事件所制订的一系列办法。突发事件并不会随时发生,但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周期,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何的研究预案都不可能全部概括各种发生的可能,所以在预案管理时必须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必须对于某些超常的灾变留有余地。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1.安全类突发事件:幼儿园中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火灾,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幼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幼儿园师幼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幼儿园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幼儿园师幼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害事件:幼儿园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幼儿园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4.自然灾害事件:幼儿园常见的包括洪水、台风、雪灾、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发生频率高、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度高的幼儿园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幼儿管理、师德等方面。

三、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管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提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要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及有关人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幼儿园教师、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幼儿园幼儿而言,应从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吸取幼儿园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重在引导幼儿了解日常安全规范,通过说教、故事、实践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而对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干部而言,则要强化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幼儿饮食、卫生、交通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抓好对教师、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培训,掌握防范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并适当组织模拟演习,锻炼应变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可以有效地落实演练责任,加大力度,从思想上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高度重视,真正将预案管理当作幼儿园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4.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凸显幼儿园应急预案的特点。目前,幼儿园应急预案的主要问题在于操作性不强,虽然已经制订了诸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实效性不强,不仅没有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而且没有突出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预案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国家预案编制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应该尽量本土化,并体现主动性,应尽可能地标准化、规范化,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如幼儿饮食卫生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成立食物预案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日常工作要求;食品原材料到信誉好的厂家购买;掌握好视频原材料库存量及存放时间,原材料的储存要分类、分架、离墙离地等。事故应急处理,做好留样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汇报。幼儿家长接送制度的制订及相关事件的预案处理、幼儿出门制度等,针对幼儿易发生的诸类事件进行预案和后期更新管理。

第7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The electric power safety produce with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inking

Zhang-jianJia Yi-bao

【Abstract】This text aim at the disaster and the trouble in the production line of the electric power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advantage that is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safety with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relation, strengthen to prepare a case to draw up, the to build up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meet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at the electric power the safety the production etc.4 launch discuss and put forward meeting an emergency management work to open an exhibition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Electric power;Safety;Meet an emergency a management

引言

2010年3月初,新疆伊犁地区220kV皇林Ⅰ、Ⅱ线由于发生雪崩灾害,造成5基铁塔损坏严重,造成伊犁电网与新疆主电网分网运行达两个多月。面对受灾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的严峻形势,新疆有关电力企业坚决贯彻新疆电力公司的应急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计划提前完成了恢复重建任务,保障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今天,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在宝贵的生命与社会责任面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1.电力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可靠供电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制订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电力生产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2.2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

2.3电力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3.加强预案编制,增强应急管理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一、预案编制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

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最后要进行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在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的推行

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要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即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就是要确立各层面的负责人,能担当起自主管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意识,注重工作成效;同时要推进各项工作管理标准化。目标体系就是指在整个应急管理中、工作的推进中将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考评体系就是要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评方法、考评内容,注意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推行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这样的风险管理应该是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公关四位一体的体系。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中,人员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人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才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工作水平,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应急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优势

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是减少事故频发、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举措。推行应急管理的优势在于:一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全员管安全、全员保安全的人本思想,形成企业安全、人人有责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企业的安全基础创建;二是在紧急时刻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避免逐级报送、反馈的繁琐环节,利于安全管控;三是改变平时的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第8篇

2014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省水利厅、市水利局有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和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着力加强水利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和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减少较大和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我县水利改革发展和“五水共治”提供安全保障,不断推进水利建设安全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红线”意识,着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1、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水利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用安全发展的理念统领水利工作。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必须着力强化“红线”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正确处理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努力抓好安全生产。

2、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职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求,明晰单位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要求,强化对项目法人和施工、监理企业的监管职责。

3、切实落实水利项目法人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检查其安全投入、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应急救援、标准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切实加强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4、加大生产安全事故督导和责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督导,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对事故单位与责任人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上报上级水利部门进行暂扣、收回相关水利资格证书。

(二)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5、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继续做好水利行业重要管线工程专项排查整治和冬春水利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适时开展汛前、汛期和重点时段的安全检查。

6、进一步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努力推动各级水利部门与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隐患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执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并建立重大隐患台账。

7、继续开展“防坍塌”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打击并取缔水利领域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8、加大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管,强化在建工程安全巡查。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工、小农水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建设项目为重点,督促水利施工企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严格落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高处坠落、坍塌、滑坡、淹溺、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强化施工现场交通安全以及雷管炸药和成品油等危险品管理。加强汛期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方案要求安排施工,防范溃坝、围堰溃决等事故发生。

(三)强化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

9、推进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按照《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抓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督促落实县水电实业公司、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三级评审,开展农村小水电企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10、加强事故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报备制度,开展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检查,定期演练与修订完善。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与救援工作,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分类指导和有效协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专业机构的应急救援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四)强化安全保障,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第9篇

根据公司要求,我处对本部门涉及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自查,具体情况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从xx年起,我处开始牵头推进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处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清理公司各环节各层次安全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和组织现场安全整治。通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公司于xx年11月27日通过市安监局化学品登记办组织的达标验收,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要求。

安全标准化的核心是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建立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安全绩效。按照这一要求,我处每年组织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对检修、技改、变更等非常规活动,坚持要求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中进行检查确认,实施后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特别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要求制定预案和专项控制方案。通过这些手段,保证公司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二、建立完善公司规章制度,规范各环节安全管理

为规范公司各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我处于xx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补充完善,经过8个月艰苦工作,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这本制度汇编,包括综合管理、组织措施、危险作业、技术规范、职业卫生5大类43个制度。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处及时组织对汇编进行评审和修订,并于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原汇编的全面修订,出台公司《安全管理制度》(xx版),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从原来的5大类43个制度完善为10大类62个制度。使公司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层面持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三、规范作业票证台帐,严格危险作业审批,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近年来,我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各种安全管理台帐和作业票证,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24个安全管理台帐和10个危险作业票证,并指导各单位正确规范使用。生产现场是我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安排2人专门负责危险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危险作业全过程在有效监控内。

四、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各类隐患和问题,督促安全制度和规程的落实

我处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全厂性综合检查,每星期分别对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要物料管线、危险场所安全检修作业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天对全公司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责令责任单位或人员进行整改,如今天前三季度排出隐患和问题78项、下隐患整通知书6份、发违章告知卡3份,有效地将消除事故隐患、规范人员行为,保证公司安全生产正常进行。

五、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我处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新进公司的人员按要求进行了公司级教育,同时督促、检查二、三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后方可上岗操作。监督二级单位对换岗、转产、复工人员,按要求进行安全技能和岗位操作法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对外来单位人员严格进行公司级安全教育,并作业所在单位进行车间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其施工作业。我处每季度针对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编制学习资料,指导各班组开展安全活动,并每月进行检查确认,保证了安全活动的质量。我处定期识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开办培训班,使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有效持证率始终保持100%。

六、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加强员工劳动保护

我处按国家要求定期申报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协调相关单位予以解决,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并向职工公示;督促各单位加强职业卫生设施和作业场所的管理,保证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标准,保障职工健康。及时按标准为职工配发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职工正确使用,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安全。

七、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xx年,我处组织编制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建立了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公司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了分级响应机制,完善了应急响应流程,有利于提高公司应急响应能力。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或专项演练,每半年组织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不断提高公司应急响应能力和全员的应急处置技能。

八、按办理有关证照,保证公司合法经营

公司安排由我处负责办理的证照包括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备案证、监控化学品生产特别许可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等。我处根据相应考核细则,进行资料文件编写整理、组织生产现场整改,均如期按时完成了取证换证工作。

九、严格安全考核,提高安全绩效

第10篇

早在2002年,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意识到,三钢作为钢铁生产联合企业,其生产过程存在着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的重大危险源,应该及早地建立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突发性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应急能力分析基础上,编制出了三钢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内容组织实施了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2005年6月对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本文着重就企业级事故预案(或者说现场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编制预案工作,首先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有把防范事故的关口前移的要求和决心,支持并投入资源来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其次,选择参与预案编制人员,组成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除参预预案制定外,还要参加将来的预案讨论和修订、评审工作,同时又是预案实施中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员,所以,应选择责任心强、容易合作共事,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字能力的人员进入预案编制队伍。预案编制人员应包括安全、环保、消防、治安保卫、物资供应、生产调度、车辆运输、通讯联络、工程抢险抢修等部门单位的代表;三是,预案编制组成人员确定后,应明确编制负责人,制定编制计划,指定执笔人员,保证整个预案编制工作按计划实施。

二、危险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1、危险分析。危险分析要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步骤。组织将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识别出来,作为下一步风险分析的目标。在危险识别时,应该注意满足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及其标准要求。危险危害辨识可采用经验法,例如,有可供参考的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过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危害识别,过程、方法比较复杂,专业性强,一般较少使用。根据危险危害辨识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危险分析尽可能全面、周到,根据潜在影响来确定各类危险的大小,确定出重点关注的风险。但要完全准确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不必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到对事故可能性的精确定量分析上,可以用相对性的词汇来标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评估。

2、应急能力分析。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设备(设施)、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培训等。应急资源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应急行动的快速、有效。制定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应急对策。

3、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危险危害与应急能力分析包括的内容很多,同一内容又有多种不同分析评估方法,占用预案编制的时间长,工作量大,即便都采用定量分析法也会因为危险危害因素众多而降低了分析的准确性,况且危险因素处在运行变化的环境下,所以,建议采用经验法开展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用定性分析法进行风险判定。如果企业有安全评价,或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或者建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经历,那么可以直接利用其中成果,减少预案编制中的工作。

三、预案的编制与评审

1、预案的编制。根据组织风险与应急能力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如是大型企业,预案可以根据组织内部责任主体或影响范围分级编制,把预案进一步细化为分厂级、车间级(应急措施)来编制或控制,以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条理性和有效性。比如,公司级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只对预案的指导思想、企业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与分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信号规定及汇报制度、事故处理、制订预防事故措施、紧急安全疏散、工程抢险抢修等方面作原则性的规定,各阶段、各部门具体工作未作详细描述,仅凭这个预案是不能组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的,它只是公司总的预案、总目标,是指导性文件。因此,还要根据具体的危险源制定应急分预案(或应急程序文件),针对具体的危险装置、设施或场所规定作业程序,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某些应急行动程序化、标准化,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不会发生误解和误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二级单位由于对编制应急预案不了解,在制定预案时按总预案编制方法来制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中被作为不符合提出。

2、预案评审与实施。为保证应急预案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应急响应人员和预案编制人员,对编制的预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审,广泛收集意见或建议,经修改充实后报批实施。

实施应急预案不能单纯理解为对预案的培训或演习。应急预案经批准实施生效后,就融入组织的整体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生产装置、设施等条件和资源的变化都会带来应急方案内容的变动,这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错误的预案造成错误的指挥,不仅影响应急救援行动,还存在扩大事故危害的风险。

3、预案应被广泛知晓。应急预案经编制形成文件,但应急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预案经批准实施后,组织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启动紧急情况警报系统、如何自我防护、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使预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应急救援器材完好备用。对于正常下不常使用,而在紧急状态下必不可少的救援物质,如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器、苏生器和应急照明灯等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救援物质不仅要齐备,还要定位存放,定期检测,有专人负责管理。

四、预案的演练与实施

1、多种形式演习,保证应急能力。预案的作用是指导应急人员日常培训和演习,在紧急状态下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响应行动。讲应急演习,使人联想到军事演习,以为要动用许多物质,花费很多精力,所以对演习往往是讲得多,做得少。明知演习很重要却懒于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其实可以适当组织桌面演练。组织者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习,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还可以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行动进行演练活动。这样的演习好操作,成本低,能保持应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达到锻炼和提高队伍的目的。当然,最好进行全面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演习,以检验和评价应急组织的应急运行能力。

2、善于利用废旧设施、场所组织演习。为达到真实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效果,建议利用废旧设施或场所组织演习。2004年5月,三钢利用煤化工公司废弃系统,就成功实施了大型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习,收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从中发现了预案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使预案得到了及时修订和完善。但组织这样的演习机会并不多,应当珍惜。所以,在实地模拟演习时,组织单位应认真设计演习方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参加演习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要认真体会和扮演角色,按要求完成所各自承担的演习任务。

3、演习的人身安全应放在首位。应急演习是针对模拟事故条件下,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排练活动。在做应急演习方案或设计演习情景时,应将参加演习人员、社会公众的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不要因为演习而造成重大事故。当演习的对象或其周围安全区域内,存在危险化学物质、危险设施或场所时,如油库、煤气、氧气等危险区域,应特别注意演习安全,防止易燃物质产生火灾,由火灾引发爆炸、连环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

4、应重视演习记录。演习记录不全或没有记录,缺乏演习评价、总结资料,致使演习结果评估不充分。主要原因是:演习方案制定不周密,只关注演习本身的组织,忽略了演习评价人员的作用;其次,评价人员对应急预案、演习方案不熟悉,观察演习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够很好地记录下观察结果。

5、演习评价不可缺少。演习结束应及时组织总结与讲评,它是全面评价演习工作的重要步骤。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往往被参加演习的单位或人员遗漏,以致于演习组织部门在演习结束后要去追补有关评价资料,使得演结评审匆忙、草率,降低了演习评估质量,不利于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第11篇

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全面贯彻全市移动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工作方针,把“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持续创新”作为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公司“创新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六防一保”(防火灾、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炸、防事故、保安全)为安全目标,进一步强化“三全管理”,抓好“三个体系”建设,落实“三级”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全面贯彻推行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制度,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管理,完善安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工作目标

1、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杜绝员工因工死亡事故,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杜绝重、特大发生;

2、完善枢纽楼、综合楼的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市消防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3、抓好安全生产作业计划的全面推行和贯彻执行工作。上半年,各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实施覆盖面达到100%;到年底,全部生产岗位实施安全生产作业计划;

4、组织开展2次全市性安全大检查,并在4月底之前组织开展全市的自检自查工作,认真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迎接省公司上半年进行的全省安全大检查;

5、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识灾、防灾、灭灾的技能;

6、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初步实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作业计划为着力点,强化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即:全员共同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流程对接)。

1、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监管、全员参与”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安全工作的重心落实到生产一线、生产现场,通过责任指标层层传递,落实到各级领导、基层生产单位和每一位员工,初步建立责任明确、层次清晰、标准规范的三级安全责任体系;所有生产、管理岗位都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抓好安全生产作业计划的全面推进,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作业计划的落地工作。推进安全生产作业计划是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创新,通过建立齐抓共管机制,切实把安全工作的内容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和人员,切实发挥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把安全生产作为贯穿生产经营和管理各环节的全过程的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管理。

从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功入手,完善“三个体系”建设(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初步实现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1、组织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学习、调研工作,完善安全评估体系;组织风险辨识评估培训,增强一线人员辨识风险能力和防范技能。

2、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按照省公司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各单位要突出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并做到应急预案和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要适时组织开展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认真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高应急救援和事故处置能力,提高防范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力度,强化员工(特别是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开展体验式、参与式安全教育,多渠道安全教育,真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4、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认真开展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

今年是全国的“隐患治理年”,要针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抓好隐患治理的各项工作,做到“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1、加大对各类事故隐患及安全防范漏洞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坚持“隐患不除、整改不止”,不断提升执行能力。

2、强化安全防范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设施完好、可靠运行,提高安全设施的效用,真正发挥其防护作用。特别是要加强消防系统的维护管理,彻底解决当前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的现状。

(四)加大安全监督检查,落实指标考核,提升安全管理效能。

1、不断改进安全监督方式、丰富安全监督手段,建立起常规监督、专项监督、安全检查、隐患整改跟踪落实督查的安全监督动态机制,坚持日常性和专项性检查相结合、暗查暗访和回查并举,力戒汪薄浮躁、形式主义,全面提高检查效能。

2、做好安全检查的统筹安排。今年全省安全大检查提早到上半年进行,各单位要早作安排,在4月中旬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在4月15日前将检查整改情况上报。

3、强化建设项目安全监督,严格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在新建扩建改建通信工程中,严格按照“三同时”规定,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强化监管,不得降低安全措施标准,防止“投产之日就是安全生产欠账之时”。

4、细化安全考核指标,推动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落实安全隐患的整改到位,强化常态化的安全绩效考核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的实效与管理水平;各单位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实施情况纳入非经营绩效考核,凡未按照要求推行安全生产作业计划的,扣除非经营绩效5分;安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不到位或实施覆盖面低于进度要求的,将根据实施效果和覆盖面酌情扣减非经营绩效分值。

5、加大责任查究工作力度,严肃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凡因不负责任造成事故或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五)开拓创新,完善机制,构建协调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

1、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落实精细管理,提升执行能力。

第12篇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制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行业规划,建立健全企业全员排查、专家检查、动态分析、登记报告、分级治理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奖励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深化隐患排查系统建设。各镇(区),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建立分类管理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的长效机制。要全面摸清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及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企业完成信息录入工作。要以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指导督促企业尽快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专家等技术力量,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做好分类指导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推进政策。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核考评等结合起来,按照“未达标抓创建、三级抓整改、二级抓提升、一级抓巩固”的思路,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2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家化工企业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建立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专家库成员、大型企业安全技术人员等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指导,推动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程序,严格评审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四、加强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模式。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推进的轨道,着力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职责,加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专业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强化职业危害治理。切实加强对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各部门和重点企业,要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通过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着力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源头治本工作力度。紧紧抓住行政许可、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三同时”等制度化监管手段,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退出关口,深入推进化工、非煤矿山、冶金等整顿关闭行动,坚决关停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场所。强化源头监管与主动预防,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专项整治工作综合协调和执法联动机制,继续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职业危害等专项整治行动。化工整治:启动第三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让不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提高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非煤矿山整治:全面规范安全生产条件,坚决整治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冶金整治:重点加强炉窑、熔融金属、煤气以及吊运等重要设施设备、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烟花爆竹整治: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四私”行为,大力实施由专柜经营向专店经营。道路交通整治: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为重点,加大对超速、超载、无牌无照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消防整治:继续开展娱乐休闲场所和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检查,突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领域整治:以全市在建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深入开展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农用车辆、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和联合执法行动,努力营造“打非治违”的强大声势。镇(区)、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力度,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建立完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恶劣天气、事故高发季节等特定时期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部门联动机制,全面防范事故。依托12350举报热线、新闻媒体、有奖举报等有效渠道,建立“打非治违”的良性互动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依法从严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安监队伍建设,推进基层监管工作落实。将委托执法履职情况纳入镇(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镇(区)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快组建安监执法中队,大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行政执法工作督查。围绕“规范、廉洁、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打造优质服务平台,把安全服务与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结合起来,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做到真情服务、高效服务。以创建“五型机关”和“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努力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作出贡献。培育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助推“人才兴安”战略。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技术专家库,调整专家结构,细化行业分类,推动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同时,要积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更好地为全市安全生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完善升级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功能模块,满足行政许可、“三合一”平台数据对接、企业网上申报业务拓展等功能要求。继续推进危险化学品危险工艺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建设。严格规范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在安全标准化评审、职业卫生评价、隐患排查等方面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普查,按时充实和完善包括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应急医疗等信息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并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调用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公安、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保、卫生、安监、地震、气象、海事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应急处置效率。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修订、演练等工作,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各镇(区)要确保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市住建、交通等部门一年要分别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